第一篇:文代会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开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暨第一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了。这是我县文学艺术界的一次盛会,是全县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县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一件喜事。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莅临大会指导工作的市文联李主席一行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在座的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县广大文艺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一切先进的、健康的文学艺术,都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和美的享受。开县建县历史悠久,文艺源远流长,人文底蕴丰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我县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火热的社会生活中,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正确方向,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文学、影视、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戏曲等艺术门类,创造了一大批群众喜爱、具有一定水平和影响的文艺作品,展示了开县“举子之乡”的风采。同时,文艺队伍不断壮大,文艺人才竞相涌现,广场文化、校园文化、行业文化等群众性文艺活动蓬勃开展,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氛围日益形成。文艺在陶冶人们道德情操、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凝聚人民群众力量、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创造,历史和人民不会忘记你们,党和政府衷心感谢你们!
文学艺术是党的宣传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证明,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还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经济繁荣的同时,还需要文化的繁荣。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始终注重把文化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来抓。通过建设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先进文化,为加快发展提供思想基础、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开县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文学艺术大有可为,文艺工作者责无旁贷。当前,我县已经进入了“打基础、求突破、大发展”的新阶段,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和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明确了“把开县加快建设成为渝东北地区的重要核心区、移民开发和劳务开发示范区、独具特色的生态滨湖城市,在渝东北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同时,提出了要着力实施“软实力提升战略”,深入推进文化大县建设,全面提高全县人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增强开县的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实现宏伟目标,任务艰巨,使命光荣,需要进一步发挥文艺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以繁荣的文艺来鼓舞精神、凝聚力量,以先进的文化来引领全县人民,在“加快”和“率先”发展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新成立的文联,是县委、县政府联系全县文艺界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和繁荣我县文艺事业的重要机构,是加快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文化大县、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全县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进一步振奋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更加出色的工作和更加优秀的作品,推动我县文艺事业的蓬勃发展,努力建设与经济发展相辉映、与社会进步相融合、与历史传统相承接、与世界文明相贯通的先进文化,不断开创我县文艺事业的新局面。在这里,我代表县委提几点希望:第一,牢牢把握现阶段文化建设的主题,大力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在去年11月召开的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是现阶段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指明了我们这个时代文化前进的方向。我们的文化建设,只有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传播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营造和谐氛围,才能回应时代的呼唤、反映历史的要求。全县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形成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团结稳定、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观念,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观念,积极培育“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开县人文精神。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促进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共同精神追求。
第二,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民始终是文艺表现的主体,生活始终是文艺创作的源泉。离开了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和伟大创造,文艺工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文艺作品也不可能有感召力、生命力。当前,我县移民和扶贫攻坚的火热生活需要文艺工作者去赞美;全县人民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需要文艺工作者去讴歌;良好的社会氛围需要文艺工作者去营造;丰富的文化资源需要文艺工作者去发掘。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立足开县实际,深入社会生活,关注民生,体验民情,反映民心,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中认识文艺的价值,从人民群众的丰富生活中挖掘创作源泉,从沸腾的现实生活中汲取创作营养、激发艺术灵感,努力创造出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要大力繁荣群众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拓展基层文化空间,创新基层文化形式,大力发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乡村文化等群众文化活动,不断提高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
第三,大力发扬创新精神,创作出具有开县特色、体现时代特点的文艺精品。推进文学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不善于继承,则没有创新的基础;不善于创新,则缺乏继承的活力。我们生活的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生活的新追求,给文艺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文艺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的积极创新,大力推进文艺体裁、题材、形式、手段的充分发展,才能不断增强文艺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我们要大力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充分吸收和借鉴一切有益的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努力创作一批具有影响的文化精品,推出一批具有开县特色、时代特点的文化品牌,大力提高我县文艺创作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开县在全市文学艺术领域的地位。要充分挖掘我县独特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社会自然资源,收集整理古巴人墓群遗址、盛山十二景诗、“公车上书”开县六举子等历史文化,扶持民间刺绣、水竹凉席、香绸扇画等传统工艺,大力挖掘车车灯、巫舞、抬工号子、薅草锣鼓等民间民俗文化,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使之进一步发扬光大;积极打造以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和故居、雪宝山、花仙峡等为代表的旅游文化,精心塑造以生态滨湖城市为主体的现代城市文化,彰显开县文化魅力,打造开县文化名片。
第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切实做到德艺双馨,积极履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职责。“文品亦人品,文格即人格”。繁荣文艺事业,关键要有一支德艺双馨的高素质文艺人才队伍。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把创作优秀作品和培养高尚人品结合起来,注重自身的思想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精神境界的升华。一定要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恪守职业道德,弘扬职业精神,专心致志,孜孜以求,努力攀登人生和艺术的高峰,做德艺双馨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要严肃认真地考虑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人间正气,塑造美好心灵,为人民奉献最好的精神食粮,努力以自己的作品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要进一步加强团结,弘扬团队精神,形成文人相敬、文人相亲、文人相勉、文人相学的良好风气。学无止境,艺海无涯。全县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加强学习,潜心钻研,提高学养,争做各个文学艺术领域的专家和“大家”。要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深入钻研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不断提高理论修养。要适应现代生活和新形势下文艺工作的需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社会知识、历史知识,特别要善于学习各种新知识,不断拓宽视野,为
文艺创作提供丰厚的知识储备。
第五,加强和改善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进一步营造文学艺术繁荣发展的良好环境。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艺事业。胡锦涛总书记明确要求,把加强和改善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热心服务,大力支持,不断提高领导文艺工作的水平。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各有关部门要从发展先进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热情关心、支持文艺事业的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充分发扬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坚持社会责任和创作自由的统一、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的统一。要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文艺创作规律,尊重文艺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要制定措施,完善政策,增加投入,积极扶持和表彰奖励优秀文艺作品和文艺人才,形成优秀文艺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机制。要热忱关心文艺工作者的创作、工作和生活,实实在在地为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释放精神创造力和艺术生产力。要注意发现和培养文艺人才,造就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浩浩荡荡的文艺大军,使我县文艺事业薪火相传,兴旺发达。
县文联的成立,标志着我县文艺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县文联是党领导的文艺界人民团体,要认真履行联络、协调、服务等职能,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团结全县文艺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开展文艺创作,努力把文联建设成文艺工作者之家。同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文联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促进全县文艺的发展繁荣。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关心支持文联工作,帮助文联解决实际问题,为文联履行职能创造必要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
各位代表,同志们!我县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必将给我们展现出一个沸腾的社会生活,这也为文艺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希望全县广大文艺工作者牢记使命,团结协作,与时俱进,大力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建设和谐文化,为推动我县经济社会“率先”和“加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祝全县文艺工作者永葆艺术青春和创造活力!
祝开县文艺的百花园永远生机盎
第二篇:第一次文代会(范文模版)
第一次文代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即第一次文代会于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召开。来自解放区和前国统区的文艺工作者约八百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央作报告,周扬和矛盾分别代表两个地区作文艺运动经验的报告;会议确定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新中国文艺的总方针。选举成立全国性的文艺组织—文联和领导机构。第一次文代会标志着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和新政权领导下的文艺阵营的建立。开始了当代文学的“一体化”的进程,并确立了各种文学力量在“当代文学”中的资格和地位。
“样板戏” 又称作“革命现代京剧”。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极其特殊的称谓和现象。产生于六十年代,流行于文革时期。它是对传统京剧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和改革,由于江青的参与,样板戏过多地与“阶级斗争”的政治现实相联系,形成“三突出”、“三结合”等一系列模式化的文学观念,给文革期间的创作造成恶劣的影响。习惯上将京剧现代戏《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并称“八个样板戏”。
伤痕文学:文革后,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和卢新华的《伤痕》为代表的一批旨在批判、揭露“文革”以及极左路线的罪恶性,揭示文革给人们带来巨大身心创伤的作品被称为伤痕文学。这些作品的共同主题体现在对文革的批判及揭露文革给人们造成的精神戕害,在艺术上都采用了能明确剖析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手法。如《神圣的使命》(王亚平)、《我该怎么办》(陈国凯)、《大墙下的红玉兰》(从维熙)、《天云山传奇》(鲁彦周)、《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血色黄昏》(老鬼)等。、双百方针:在1956年5月召开的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公开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中宣部部长陆定一代表中央对这一方针做了权威性的阐释:“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判的自由,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双百方针的提出,活跃了当时的文艺创作,开创了文艺理论批评与研究的新局面。
百花文学百花文学百花文学百花文学,在1956年5月召开的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公开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尽管“双百方针”仍未摆脱阶级斗争的大前提,但它确实标示着文艺政策向宽容和相对自由的方向作出了实际调整。敏锐感受到文学环境变化的作家、批评家很快响应繁荣和发展文艺的号召,受压抑的创造力被释放出来,一批探索性、批判性的新作品问世,不少观点新颖大胆,甚至质疑既有规范的理论文章得以发表,一时文学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新变化与新局面。有文学史家称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为“百花文学”,甚至有人称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为“百花时代”
政治抒情诗:一般情况下,那些在题材上或视角上被政治化的诗歌被称为政治抒情诗。在政治抒情诗中,“诗人”会以阶级(或人民)的代言者的身份出现,来表达对当代重要政治事件、社会思潮的评说和情感反应。在诗体形态上,表现为强烈的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的结合。一般都是长诗,通常采用大量的排比句式对所要表现的观念和情绪进行渲染、铺陈。讲究节奏分明、声韵铿锵。经常使用马雅科夫斯基的“楼梯式”的组织形式,并不断融入中国古典诗歌的对偶、排比方法,以加强形式感。这种鼓动性的诗,大量出现在大规模的政治运动开展的时期。代表诗人有郭小川和贺敬之等。
三突出原则:指的是“文革时期”特定的文学创作原则。根据江青的指示,开始由于会泳在《让文艺舞台永远成为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阵地》一文中提出的,“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来,在正面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来,在主要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来”的三突出创作原则。后来有姚文元改定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这种创作原则是企图严格维护的社会政治等级在文学结构上的体现。
政治抒情诗 ——政治抒情诗,“诗人”会以“阶级”(或“人民”)的代言者的身份出现,来表达对当代重要政治事件、社会思潮的评说和情感反应。这种评述和反应,一般来说不可能出现多种视角和声音,因为其精神上的“资源”,来自当时对现实历史所作的统一叙述。在诗体形态上,表现为强烈的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的结合,即“实际上是抽象的思想,抽象的概念。
『“荷花淀派”』
“荷花淀派”又称“白洋淀派”,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作家群体,因孙犁40年代发表短篇小说《荷花淀》而得名;代表性作家和作品有孙犁的《风云初记》《铁木前传》、刘绍棠的《运河的桨声》《蒲柳人家》《瓜棚记》、从维熙的《鸡鸭委员》、韩映山的《作画》等;他们大多描绘冀中人民的生活变迁、民情风俗、英勇斗争和纯美心灵,描绘白洋淀、北运河、冀中平原优美的自然风光;在风格上追求诗的意境和散文的韵味,强调文学的现实主义品格而又在其中渗透着浪漫主义气息,在当代文学史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6、《白鹿原》中的白嘉轩形象
《白鹿原》:对近代历史的阐释——超越阶级斗争模式。对民族文化的解秘。
1、白嘉轩形象:仁义文化的载体。(1)耕读传家——虽为地主,有家产(有药房等),但从不放弃劳动,亲自犁田——与农民没有两样。要儿子进山背粮,体验劳动的艰辛。注重子女的教育,严格要求他们读书学习。(2)广行仁义——组织“交农”事件;周济不得不卖地的李寡妇;与长工鹿三以兄弟相称;建乡规民约;建学堂;(3)慎独——批评鹿三从背后暗杀田小娥。宣称“人行事不在旁人知道不知道,而在自家知道不知道。”(4)传统道德卫道士(负面因素)——拒小娥入祠堂;修塔镇“妖”等。王蒙反思小说的主题内涵与艺术特点反思类的主题内涵:《坚硬的稀粥》——现实改革的讽刺寓言。早餐改革最终失败,还是稀粥加馒头片及大头菜,最后还是爷爷说了算。《冬天的话题》:荒诞与中国问题透视。沐浴学权威朱慎独与海(加拿大)归派赵小强的争论。长篇:《活动变人形》:从中西文化比较角度反思中国人的文化人格。静珍:守寡与性压抑;受虐与施虐。倪吾诚形象。《恋爱的季节》:理想时代的爱情故事。所谓少女情怀。《失态的季节》:反右斗争中知识分子的人生塌陷。是钱文(有作者自己影子)等青年革命知识分子人生经历的变奏。《踌躇的季节》:失态的季节的续篇。写62年后阶级斗争扩大化以后钱文等的人生经历或国家形势。《狂欢的季节》:文革叙事。对文革的书写,钱文远走新疆。改革类:《春之声》:改革的春之讯息。试析《班主任》中的宋宝琦、谢惠敏形象《班主任》是刘心武的作品,这是伤痕文学的开山之作。其中宋宝琦、谢惠敏是其中的两个主人公。小说中描写的两个畸形儿形象。宋宝琦:愚昧无知的中学生典型。谢惠敏:深受极左路线毒害的学生女团干部形象。分析赵树理小说语言与形式的创新,并重点说明哪些方面对传统小说做了扬弃与改造。
A、所描写的特定历史时期新的生活,新的人物,紧密配合了社会变革,有“实效性”,能直接融入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中,这是以往任何一位新文学作家都没有做到的。(教材478)B、以往描写农民的新文学作品,都是以人道主义观点发现和同情农民,赵树理则进一步,直接与农民对话,展示农民新的道德精神风貌及其所面对的矛盾。(新素质)(教材478—479)C、以往作家包括鲁迅多写农民的痛苦与创伤,赵树理则写农民摆脱旧的文化习俗的艰难,但更注重表现精神上的“翻身”;通过农民精神、心理和人与人关系的变化,来显示农民“改造”的艰巨性。(赵树理的小说的总主题)(教材479)D、四是文学语言与形式的创造方面,真正实现了民族化与大众化的统一。以《创业史》《山乡巨变》为例,谈谈当代农村题材小说跟现代文学中乡土小说之间的美学异同及其形成原因。
农村题材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以积极肯定的姿态,塑造了大量的农民形象,细致地展现了具体的乡村生活场景和复杂的乡村社会关系,并表达了对乡村未来的关切和期盼,从而再现了较切实的乡村经验,描画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现实乡村生态世界。这一生态世界的呈现与作家的生活经验、文学理念以及所采用的艺术方法有关,也关系着时代的政治文化环境。
而乡土小说,根据鲁迅先生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所说 “……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为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北京这方面说,则是侨寓文学的作者。”所以,所谓乡土小说,主要是指这类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包括乡镇)的生活,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乡土小说是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国古老的农村文明。农村题材小说”这一术语扩大了“乡土小说”的外延和内涵,解除了“乡土小说”命名的困境,能比较准确全面地囊括新时期以来的乡村小说创作,满足了乡村小说创作的实际需要,在深层上也包含了文学史家争夺文学资源的形成原因的突出要点有两个:⑴、时代背景不同,对农民的认识也就不同;⑵、文化理念不同:五四文化突出国民启蒙,所以农民成为国民性文化的代表,文化弱点较多,当代文化突出农民的革命性和先进性,所以积极乐观人物占主流; 赵树理小说特色情节结构上,注意故事性,情节连贯,环环相扣,有头有尾,而且往往是大团圆的结局。如《小二黑结婚》采用大故事套小故事的方式来安排结构、组织情节,作者先用“不宜栽种”和“米烂了”两个小故事交代先出场的小芹有引出金旺兄弟和小二黑。情节发展一环扣一环,人物之间的关系交代得清清楚楚。每章节尾和下章开头扣得很紧,例如第二章叙述“三仙姑的来历”的故事,结尾“三仙姑有什么本领能团结这伙青年呢?这秘密在他女儿小芹身上。”非常自然的转入第三章“小芹”的故事。最后又用“怎么交底”交代了任务归宿:恶霸金旺、兴旺被判刑法办,二诸葛,三仙姑的思想也有了转变。这些也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情节结构特点,但扬弃了传统小说章回体的程式化构架。《李有才板话》写阎家由贫苦农民斗倒阎恒元的故事。开始怎样,后来这样,结果又怎样,小说都一一作了清楚的交代。同时,坐直在小说是的叙述过程中,继承了传统说书艺术中的“扣子”手法保留故事中的关节,类似于传统小说中“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造成阅读心里上的悬念以吸引读者。
2、在描写与叙事上,把人物放在情节与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性格。赵树理吸取中国“评书式”小说的传统手法,把描写情景融化在故事言语来展现其性格,很少有静止的景物与心理描写。如二诸葛就是通过不宜栽种的情节,还有小说小芹与小二黑“命相不对”,求区长“恩典恩典”等言行。栩栩如生地表现出了他那迷信、迂腐、懦弱、老实得性格特征。
3、采用经过加工提炼的民间语言,风格质朴、明快、风趣。赵树理小说的语言是一种经过加工提炼的民间口语,朴素自然,幽默风趣,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如《小二黑结婚》介绍“三仙姑的来历”中的一段叙述,完全是平淡无奇的口语而这种口语在赵树理笔下,却便可很有表现力:“三仙姑却和大家 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还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赵树理的语言就是这样大众和艺术化于一炉,动人的艺术魅力,拉大了炉火纯青的境
短篇小说:
这类题材往往贯穿着作家对往昔战斗生活的回忆和思考。建国后,孙犁进入了城市,过上了幸福生活,但他并没有忘记过去的岁月。他写道:“我非常怀念经历过的那一个时代,生尖过的那些村庄,作为伙伴的那些战士和人民。我非常怀念那时走过的路,踏过的石块,越过的小溪。记得那些风雪、泥泞、饥寒、惊扰和胜利的欢乐,同志们兄弟一般的感情。”这种亲切而美好的情感,使孙犁小说产生了动人的艺术力量。《看护》、《小胜儿》《山地回忆》、《奂召儿》就是作家进城后,在回忆和思考中写下的佳篇。
长篇小说:
《风云初记》是孙犁唯一的长篇小说,它在当代长篇小说中是别具一格,曾被誉为“用诗写的小说。”小说以抒情的基调,明快的风格,表现了党在滹沱河两岸组织人民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的经过,特别突出了冀中人民民族意识,阶级意识的觉醒。小说在人物塑造上很有特色,比如;乐以耿直,敢于斗争的老农民高四海,雇工出身,成长为人民军队连指导员的芒种,多才多艺的革命文化战士王变吉,以及大贼,兵痞高疤,甘作走狗的老蒋,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吴春儿、李佩钟、蒋俗儿这三个彼此迥异的女子性格,更为引人注目。春儿:质朴、纯真,由农家姑娘成长为无产介级先锋战士;李佩钟:以旧营垒里反叛出来,与剥削阶级家庭决裂走向革命。俗儿:根底不正的女性,由生活的轻浮放荡,走向政治上的堕落。但因为女作者“生活不足”,“也缺乏驾驭长篇的经验。”小说的后十几节,显得结构松散,常常以作者之间连缀章节,而不是注意情节的连贯和缜密。对主要人物性格的结局,收束得过于匆忙,让人感到作品似乎没有写完。具体这部小说的详细内容,请大家阅读原作后得出评价。二是参看教材料。
中篇小说:
《铁木前传》是孙犁创作成熟期的作品,在以农业合作化运动为题材的大中型文学作品中,它发表得较早,作品也很出色。这部中篇透过铁木两代人的生活、性格、命运在土改后的变化,深刻地概括了五十年代初期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风貌和阶级分化的情景。
关于这部中篇的创作,作者曾经这样谈到:“这本书,从表面上看,是我一九五三年下乡的产物。其实不然,它是我有关童年的回忆,也是我当时思想感情的体现。”关于这部小说的起因,作者说到,“好象是由于一种思想。这就是:进城以后,人和人的关系,因为地位,或因为别的,发生了在艰难环境中意想不到的变化。我很为这种变化而苦恼。”小说“要接触并着重表现的,是当前的合作化运动。”但作为“前传”,它写得还不是合作化运动本身的进程,而是描绘运动的背景,演出运动的前奏。小说写了铁木两代人的生活、性格、命运在土地改革后的变化。(作者原来想写《铁木前传》的续篇,他曾对吕剑同志说过:“我想在读篇里写到中国农业合作化高潮为止。”《铁木前传》写到第十九节时,孙犁跌了一跤,随即得了一场大病,大病中补写了短短的第二十节,作为结束。文笔中,孙犁被抄家六次,多借口查抄《铁木真后传》,孙犁认为到了晚年,已缺乏写小说的热情,与其写不好,就不如不写。所以,对于热心的读者,《铁木真后传》大概要成为作者终身的遗憾了。)
小说中,铁匠付老刚和木匠黎老东,在旧社会的苦难生活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在劳动中谐调地合作,在生活中相互关照,在感情上彼此给予温暖。付老刚的女儿九儿,和黎老东的儿子六儿在抗战的烽火和饥寒中度过了童年,并产生朦胧的爱情。土改以后,黎老东的生活状况和经济地位发生了变化,二儿子牺牲了,领到一笔抚恤粮,天津解放了,在那里做生意的大儿子又捎来一些现款,家里生活一下子提高了许多,黎老东便新买了宅院,添了红马,并与铁匠合作,为自家打一辆大车,准备去赚钱。在黎老东和付老刚这一次合作里,两个人心里都渐渐觉得和过去有些不一样。过去,两个人共同给人家做工,那是兄弟般的手足般的关系。而这一次,黎老东却象个监工,赶工赶得过紧,简直连付老刚抽袋烟,黎老东都表示不满。而且,黎老东在绝口不提九儿和六儿的亲事,好象他从前没提过似的。他对过去的朋友说:“这些日子,就当你们是在老家度荒年吧!”这句话,十分激怒了付老刚,他把饭碗一推,立起身来说:“亲家,我不是到你这里来逃荒呀!”倔强的铁匠叫出女儿,泼灭炉灶,离开黎家。村里的青年们把铁匠父女接到青年团办公的院子,为青年团钻井队制作工具。
与此同时,六儿与九儿也由童年时的两小无猜发展为分道扬镳。这两个人物性格的区别,在童年时代已见端倪。如出门拾柴:“我们赶紧拾柴吧。”九儿劝说。/“忙什么?”六儿说“天黑拾满一筐回去就行。”/“我们不许一人拾两筐吗?”九儿说。/“就是一天拾三筐,也过不成财主!”六儿严肃地驳斥着。这段对话,不仅描写了小人儿的鲜明个性,也表现了严峻的现实。九儿纯朴、勤快,深知生活的艰辛,想尽自己的微力去帮补大人;六儿聪明、伶俐,却不耐劳苦艰辛,但求轻快自在,两个小朋友的性格有明显差异。几年以后,当九儿跟着父亲重来这个村庄的时候,被黎老东惯坏了的六儿,已经变成一个专好玩乐,游手好闲的二游子,九儿刚投身于青年团组织的水利建设中,两个人之间失去了共同语言。
黎老东和付老刚友谊的破裂,六儿与九儿爱情的变异,铁木两代人的感情悲剧,深刻反映出新的阶级分化和人与人关系的变化,它告诉诸者,两种思想,两条道路的斗争,已经渗入到农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影响着人们思想和感情的变化。
人物形象塑造:“小满儿”
小满儿是《铁木前传》中一个性格复杂的落后女性形象,她原是城东一家包娼窝赌人家的女儿,老一辈就没有给她留下好榜样、好名声。婚姻的不幸,促使了她的放荡不羁。她被黎大傻的老婆接来用以招徕生意,她的年轻漂亮,惊呆了村里的青年。小满儿与村里的落后人物纠缠在一起,并横插一杠,与六儿好了起来。村干部曾经讨论,帮助六儿,先从改造小满儿入手,小满儿聪明伶俐,每次都有躲过民校学习。她受一个人绕到村外去,象萤火虫一样四处飘荡。今年村里宣传婚姻法,小满儿突然积极起来,自动到会。她开始沉默起来,小满儿明白自己的身世,她愤 亲和姐姐为她包办 的婚姻,她开始回味人们对她的批评和劝告。而有天晚上,干部邀她一同去开会,途中小满儿突然脸色苍白,大叫大喊,仿佛得了急病。干部去找人,六儿闻声赶来,背走了小满儿。等她偷偷的热烈的吻着六儿的时候,六儿才知道并没有发生什么事情。
小满儿是一个充满了想象、生命力与内心矛盾的女子。她看似轻佻而又举止矜持,热情爽朗而又生性多疑,纯洁天真而又狡黠多变,野性难驯而又知情达理,不事生产而聪明能干,爱好享受而又心灵手巧。这些看似冲突的性格特征,那般不可思议的结合在一起。构成她反复无常,蜿蜒起伏的生命曲线。当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到来时,她的心灵深处仿佛有了复苏的萌动,试探着在新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但是,农村根深蒂固的习惯势力,不负责任的社会舆论,又给她施加反作用力。于是,她恶作剧地导演了一场在干部护送下逃跑的闹剧。这种人生反复正是小满儿的复杂性格的真实表现,透过这个人物,我们看到了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改造的长期性和曲折性。
《铁木前传》的艺术特色:
①动人的诗情,真诚、炽烈、凝重的抒情基调,使这部作品被誉为“诗体小说”。②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使小说亲切感人。
③白描手法的运用,使这篇小说朴素、明净,达到了单纯与完整相统一的美的境界。
3、作品艺术风格
孙犁作品中,家乡的风土人情,白洋淀一带的战斗和生活,作家本人的感情色彩和艺术气质,这些因素融汇在一起,形成鲜明,独特的孙犁风格。这种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纷然多姿的妇女形象塑造:
孙犁以描写农村青年女性著称,作家往往把她们放到日常环境中,从她们命运、性格、心理和感情世界的变化,反映出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人们的精神风貌,表现出时代风云的变幻。
孙犁特别擅长表现农村青年女性,这与作家的生活积累有关,更与他对妇女观念的理解有关,也反映出作者重要的文学观,生活观。
早在抗日战争年代,由于长期的工作接触,使孙犁尤其熟悉那些农村妇女。作者认为,她们并没有什么学问,他们都能直觉地认识到斗争的妇女,曾使作者敬佩到五体投地的程度。这使他决意要把自己的生花妙笔献给农村的青年妇女。四十年代的《荷花淀》、《光荣》等小说就是一首首妇女的赞歌。
解放后,孙犁继续保持了这种文学观。他谈到:“我以为女人要比男人乐观,人间的悲欢离合常与她们有关系,我几乎是怀着崇拜的心情写她们。”
(持这种观点的,并非孙犁一人,张贤亮也有这种看法,认为女人比男人更乐观,李秀芝、乔安萍、韩玉梅、马樱花、黄香久这一系列女性形象,构成了作者“梦中的洛神。”张洁也有类似的看法,《祖母绿》这篇小说体现得明显。)
孙犁对农村青年女性的性格、心理把握得很好,年轻妇女和女孩子的形象塑造最为出色。孙犁1983年评铁凝《哦,香雪》时谈到:“女孩子们的心中埋藏着人类原始的多种美质。但是这些美好的东西随着年龄的增大,生活的操劳,遵循达尔文规律逐渐减少甚至消失。我年龄大了,才真正体会到其中的酸苦。”所以,孙犁致力于发掘女孩子心中的美质。
纷然多姿的妇女形象,构成了孙犁笔下独特的女性画廊,真象是“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象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运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孙犁塑造的妇女形象色调多样,性格迥异。从刚毅自尊的八路军女看护刘兰,到热心救护伤员,不惜卖掉自己唯一陪嫁的花棉袄的农村姑娘小胜儿;从聪明伶俐的吴召儿,到凌厉尖刻的妞儿;从聪慧、勤劳、勇敢坚强的春儿,到质朴、恬静的九儿,从在危险的崖岸上回荡着,性格复杂的小满儿,到轻浮放荡,走向堕落的蒋俗儿,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山地回忆》中的那个妞儿,是山地许多女孩子的化身。作者在写她们的时候,“用的多是彩笔,热情地把他们推向阳光照射之下,春风吹拂之中。”小说写一位人民战士和一个普通农村女孩子在河边邂逅相遇的故事。(冬天早晨,战士去河边洗脸。河边相遇,发生口角,这种平凡的生活事件,在作家笔下表现得很感人,女孩子善良热情,肝胆相照的品质,山区人民对八路军的深情厚意,都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从孙犁笔下这些形形色色的妇女形象,我们可以联想到很多东西。有人说孙犁“师法红楼”,把女孩子写活了。这些艺术形象,可使我们想到梅里美笔下那些热情狂放,独立不羁的女性,比如勇敢的卡门;可以想到屠格涅夫笔下的少女,她们充满了独立思考和坚毅性格;但细细品味,孙犁的女性形象,没有卡门那种与社会相抗衡的狂放与狷傲,也没有屠格涅夫的少女那种淡淡的诗意的哀愁,她们是在中国土地上经受着战争考验的东方女性。妻子的温柔,少女的羞怯,恋人的多情,老妇人的慈爱,以及勤劳、质朴、善良、贤慧的美德,构成冀中妇女所特有的纤纤之情。而一旦时代向民族发出召唤,她们便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用瘦弱的肩膀支撑起民族的大梁,在柔美的性格中注入了阳刚之气。对同志,她们充满热爱;对敌人,她们同仇敌忾,意志刚强,表现了战士特有的气质。孙犁对这些女性形象的描绘可以说是一个出色的创造,也是对当代文学人物画廊的独特贡献。
②浓郁的抒情格调:(充满诗的情调)
孙犁小说以现实主义描写和浪漫主义气息而见长抒情色彩浓厚,充满诗的意境,充满了乡土风味,追求清新、隽永、淡雅的艺术风格,表现一种纯净的美,具有“诗体小说”之称。
孙犁说道:“在现实生活里,充满着伟大的抒情,在现实主义的作品里,作家的丰富的情感蕴含在描写和人物的对话里。”孙犁的小说,总是蕴含了作者浓郁的抒情。作者具有一种诗人的气质和眼光,他善于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从家庭、夫妻、爱情、友谊等方面的关系变化中,去发现诗意,加以点染和凸现。这种充满诗意的抒情在孙犁小说中比比皆是。比如《铁木兰传》结尾时,关于童年的抒情;又如《风云初记》中,春儿随部队踏遍冀中大地的时候,关于家乡和土地的那段抒情,都是出色的范例。
孙犁小说中的抒情,并不是一般的外在的议论式的感慨,而是始终渗透在人物性格和生活场景的描绘之中。战争年代的艰苦,物质匮乏,亲人的离别在作家笔下,都写得情深意足。《关召儿》这篇小说中的女孩子,在战争中成了自卫队员,在反“扫荡”战斗中担任了部队的向导。小说写吴召儿穿一件红棉袄露出的色的里子,“就活象一只聪明的、热情的、勇敢的小白山羊啊!她登在乱石尖上跳跃前进。那翻在里面的红棉袄,还不断被风吹卷,象从她的身上撒出的一朵朵的火花,落在她的身后。”这种描写充满诗情画意,寓刚劲于淡雅之中,给人以深刻的美感享受。
读孙犁作品,我们很容易想起普希金的诗体小说《驿站长》、《上尉的女儿》,想起高尔基、梅里美、屠格涅夫那种单纯、优美、诗意的风格,想起鲁迅先生那些隽永,深刻的抒情小说。孙犁深深喜爱这些作家,认为她们的小说与自己的气质非常吻合,他喜欢这些作品中“那股浪漫气息,诗一样的调子,和对美的追求。”所以孙犁深受这些作家的影响,并且自觉地追求这种风格,这使孙犁小说一向具有“诗体小说”的美誉。
③散文化的结构
孙犁小说往往突破传统的小说格局,创造一种散文化的自由风格。
1、追求情节的淡化,多集中描绘生活的某一片断、侧面、场景或人物。虽然“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决不枝蔓。”
这种散文化的结构,与孙犁小说的总体风格,是密切相关的,他怕作品多是根据内容的特点,或详或略,或收或放,如行之流水,明丽天然,寓严谨于散淡之中,具有一种散文美。
④白描的手法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孙犁的白描手法,师承鲁迅,孙犁的文学语言,也是诗的、抒情的美的语言。关于这一点,不再细讲,请同学们参看教材)
总之,孙犁小说这种清新、隽永、秀雅的风格,在当代小说创作中独树一帜,在提倡作家艺术个性的风气尚不盛行的五十年代初期,孙犁的创作具有启示的意义。河北一些文学青年师承孙犁,曾一度形成“荷花淀派”。关于这个流派,我们在绪论中已经提及,这里不再多讲。有兴趣的话,希望大家看看作品集和研究文章,以扩展知识面。可看《菏花淀派作品选》文章:《关于“荷花淀派”的讨论》(白海珍《河北文学》1981.4期)
第三篇:第一次文代会
第一次文代会:文学规范的建立
1:1949年7月2日至19日,中华全国第一次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这次大会的主要目的是总结经验,确定今后全国文艺工作的方针与任务,成立一个新的全国性组织。
大会明确提出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今后文艺的思想原则和指导方针,坚持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坚持普及第一、在普及的基础上的提高,坚持文艺工作与工农大众相结合。第一次文代会的精神后被概括为“二为”。会上还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郭沫若为主席,周扬等为副主席;还分别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戏剧、电影艺术、音乐、美术、舞蹈工作者协会。
毛泽东莅临大会作了简短讲话,他说:“同志们,今天我来欢迎你们。你们开的这样的大会是很好的大会,是革命需要的大会,是全国人民所希望的大会。因为你们都是人民所需要的人,你们是人民的文学家、人民的艺术家、或者是人民的文学艺术工作的组织者。你们对于革命有好处,对于人民有好处。因为人民需要你们,我们就有理由欢迎你们。再讲一声,我们欢迎你们。”
周恩来作《在中华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以相同的口吻高度评价了国统区和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文艺方面的六个问题,同时强调了文艺原则和文艺队伍建设问题。
周扬作了《新的人民的文艺》的报告:总结了解放区文艺的经验,认为解放区文艺实现了文艺与人民与政治的紧密结合,取得了很大成功。所以,文艺应以毛泽东文艺思想为指引,反映党的政策,写重大题材和英雄人物,艺术上强调大众化的追求。同时要求对文艺加强党的领导。
茅盾的《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认为国统区文艺取得了显著成就,文艺运动的主流也是遵循毛主席的方向前进的;同时检讨了国统区革命文艺运动的种种错误倾向,尤其是批评了胡风及其周围的一些进步作家。着重提出用党的政策来衡量作品的政治性和艺术性。
郭沫若的《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回顾现代文学30年的历史,从理论高度为现代文学定性——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学;号召文艺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同时展望新中国的文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开展广泛的群众文艺运动,吸收苏联的文学创作经验,排除资产阶级的非革命因素,作家深入生活,改造旧的文学传统。2:文代会的观点。A:文艺工具说。文学是承载意识形态的工具,其意识形态带有强烈的党性色彩。B:同路人说。排斥非无产阶级作家,通过理论斗争纯洁思想,保证纯洁的无产阶级的革命文艺队伍。C:辩证唯物主义创作方法论。提倡哲学直接进入文学,49年后发展为
政治直接进入文学。第一次文代会把上述内容以文件、法的形式规定下来,加以具体化和明确化。这次文代会也造成了作家们30年的创作不自主。
3:作家们的反映。A:解放区作家:他们都经过延安的整风运动,知道新政权对知识分子来说意味着除了革命的权利以外,还要改造自己旧的世界观。因此自觉地迎合了新的文学规范。如柳青响应号召下乡劳动,深入生活,体会生活和进行创作。赵树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通过创作反映问题。B:国统区具有进步民主思想的作家:他们在漫长的文学生涯中坚持独立的理想追求,不满国民党的统治,所以对历史的大变革抱有希望,但并不了解新政权对他们意味着什么。尤其是受到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影响,自知与新时代的要求有一定距离,因此希望通过互相谅解达成一种新的契约关系。如巴金坦言自己是来向解放区作家、工农群众学习的。C: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这些作家曾经在历史上间接或直接的与共产党或左翼运动发生过冲突,有过不愉快的回忆,或者没有冲突,但出于阶级或社会关系隔阂,在感情上对新政权格格不入。但他们没有离开国家,希望能够忘掉过去不愉快的记忆,和新政权调整好关系。在新时代面前,他们的内心是紧张的。如沈从文,在解放后终止了文学创作事业,甚至曾经一度陷入精神失常的境地。
对于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成长起来的一批作家而言,他们面临的更具体的文化困境是五四新文学传统给予作家的表达形式——从思想、感情到审美语言,在一个新的时代环境和革命功利主义的要求下完全失去了呼应时代的能力。解放后除极个别的作家在特定历史时期有过较好的作品外,大部分作家的创作数量和艺术水平都下降了。
4:文代会的意义:将文代会放在文艺发展演变的过程上讲,它标志着文学进入了另一个阶段:A:思潮转变,由“百音竞奏”转变为“一种声音”。B:共和国文艺发展蓝本被定为延安文艺模式。C:文学进入狭窄的发展渠道,众多文学资源被否定。D:文学规范建立,文学进入体制化阶段。体制化的具体表现有:a:政权介入文艺。b:文艺纳入国家意识形态之中。c:作家失去思想自由。d:作家被纳入各种组织之中。
总之,第一次文代会对50年代初期文学思潮的形成和后来文学思潮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它以解放区文艺为新中国文学的楷模,继承和发展了解放区文艺的精神内核:以工农兵为文艺工作的服务对象,以文艺为政治服务并属于政治为文艺工作的性质和地位,以“普及第一”为文艺工作的基本方针,以工农兵生活和工农兵形象为文艺表现的主要内容,以民族化和大众化为文艺创作的主导风格,以“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为文艺批评的标准,以作家深入工农兵、改造世界观为实现上述任务的保证。毛泽东的《讲话》和解放区文艺的精神内核经过文艺领导人和理论批评家的反复倡导和阐发,逐渐形成一套较为系统的文学规范,并得到文艺工作者的认同,成为这一时期文学思潮包孕的主要内涵,贯彻在文学理论批评和文学创作的实践中。新的文学规范表现在创作上,就是要选择新的主题,塑造新的人物,采用新的语言、形式。在这一目标引导下,本时期文学倾向于写重大题材和主题,以塑造英雄形象为主要任务,追求语言、形式和风格上的民族化和大众化,这三者构成了本时期文学创作的时代特色和总体风格。
1953年9月23日至10月7日,第二次文代会召开。会议提倡作家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必须在表现现实生活的矛盾和冲突中创造人物,并强调塑造英雄人物的重要性;还要求加强对文艺工作的领导,重新规定了文联和各协会的章程。第二次文代会在指导思想上比第一次文代会前进了一步,应当肯定;但在某些问题上也有偏颇,如提出文艺作品应该表现政策,离开党的政策就是离开了党的领导。这在第一次文代会周扬的报告中也曾提过。
1960年7月,在国民经济因指导思想的错误和连续发生的自然灾害影响而困难重重的背景下,第三次文代会召开。这次会议始终贯穿着对“修正主义思潮”的错误批判,也就不可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文艺政策,相反,极左倾向越来越严重。
第四篇:第九次文代会讲话
在中国文联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2011年11月22日)
胡锦涛
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隆重举行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与会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国广大文艺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文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文艺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国文艺事业生机勃勃、硕果累累,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以及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繁花似锦、姹紫嫣红。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与时代同进步、与人民共命运,为人民奉献了大量思想内涵丰富、艺术品质上乘的精神食粮,进一步巩固了大团结大繁荣大发展的生动局面。特别是这些年来,在党和国家举办一系列大事喜事、应对一系列难事急事的过程 中,总有文艺工作者辛勤奔忙的身影,总有文艺工作者创新前进的足迹,总有文艺工作者倾心奏响的时代乐章。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以昂扬的精神、奔放的激情吸引和感染着亿万人民,对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践证明,我国广大文艺工作者对祖国和人民有真情挚爱,对国家和民族有担当奉献,对艺术和事业有坚守追求,是一支可亲可敬、大有作为的队伍,是一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队伍。广大文艺工作者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了重要贡献,党和人民感谢你们!
同志们、朋友们!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前不久,我们党召开了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时代和人民的呼唤,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心愿。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 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们相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科学发展道路上,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有全国广大文艺工作者真情奉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必将得到实现。
同志们、朋友们!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文化、热爱艺术,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创造了源远流长、魅力永恒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艺之林独树一帜,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广大文艺工作者以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复兴中华文化为己任,热情鼓舞人民前进,热忱讴歌人民伟业,谱写了中华文艺繁荣发展的崭新篇章。
一切优秀的文化创造,一切传世的精品力作,都是时代的产物。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正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阶段,我国文艺事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如火如荼的发展实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旋律,既呼唤文艺有一个更大的繁荣发展,也为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丰沛的动力源泉。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认清时代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 时代前进号角,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奋力开创文艺发展新局面,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正确方向,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起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作家艺术家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应该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古往今来,大凡有作为的进步的作家艺术家,都把高超艺术造诣和高尚价值追求作为人生理想;大凡脍炙人口的经典名著,都以美的力量和形式揭示和传播引领社会进步的思想观念。当代中国文艺要成为激励人民前进的力量,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根源于民族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发展起来的,适应了时代发展要求,集中反映着当代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和主导。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礼赞高尚道德情操,鼓励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推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以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为念,把艺术创作融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反映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创造,奏响时代主旋律。要增 强社会责任感,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提倡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更好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起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放歌的历史责任。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历史创造者。一切进步的文艺创作都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一切进步的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同人民在一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艺术之树才能常青。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标准,把服务群众作为基点和归宿,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立志做人民喜爱的作家艺术家,不断创作生产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把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要把人民作为文艺的表现主体,着力歌颂人民生动实践、展示人民精神风貌,走到生活深处,走进人民心中,把艺术才干的增长、艺术表现能力的增强深深植根于生活、植根于人民,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哺育自己,从社会生活中汲取营养、挖掘素材、提炼主题,在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进行艺术创造、实现艺术进步。
——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锐意创新,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起推进文化创造的历史责任。文化的生命力在于文化的创造力。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培育和发展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有着 旺盛的文化创造力,善于在继承前人文化创造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新的文化创造。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文化创造,而且要勇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新的文化创造。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适应时代变化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发展的要求,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立足中华文化丰沃土壤,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激昂奋进的革命文化、争奇斗妍的民族民间文化中汲取养分,努力为中华文化书写新的篇章。要积极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文化优长,坚持海纳百川、融会贯通,开创中国文艺新风貌新气象。要打开想象空间,鼓励文艺原创,激发创作活力,提倡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积极创新,着力增强艺术的表现力、吸引力、感染力,推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精品力作。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支持和参与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为文艺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德艺双馨,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起弘扬文明道德风尚的历史责任。文艺是提高人民精神境界、培育人民高尚灵魂的重要力量。只有自己具有强大精神力量,作家艺术家才能创作出启迪心智、震撼心灵的文艺精品。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老一辈作家艺术家的优良传统,始终忠于祖国、热爱人民、奉献社会,秉持崇德尚艺的优良传统,追求真理、反对谬误,崇尚科学、反对愚昧,把实现个人 艺术追求和促进社会进步有机结合作为毕生信念。要坚守艺术理想,笃定志向、坚定信念,勤于汲取、善于积累,关注现实、潜心创作,开阔创作视野,提高洞察社会和适应时代能力,增强对艺术的感悟和表现能力,更好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人间正气、塑造美好心灵。要珍惜人民给予的荣誉,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认真对待和积极追求作品社会效果,自觉抵制低俗之风,用人格力量赢得社会尊重、赢得人民赞誉。
同志们、朋友们!
重视文艺事业,关心爱护文艺工作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文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加强和改善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研究事关文艺工作的重大问题,不断提高领导文艺工作能力和水平。要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用符合文艺规律的方式发展文艺事业,加大投入和保障力度,完善扶持和奖励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动多出人才、多出精品。要高度重视文艺理论研究,加强文艺评论队伍和阵地建设,支持开展积极健康的文艺批评。要发扬艺术民主、学术民主,提倡不同观点、不同流派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要大力培养造就高层次文艺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艺人才队伍,在文艺工作者中广交朋友、深交朋友,切实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创作上热情支持、生活上真诚关怀,营造有利于优秀文艺人才健康成长、脱颖而 7 出的良好环境,形成各类文艺人才不断涌现、文艺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
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是党领导的文艺界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希望各级文联、作协组织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优势,履行职责,把文联、作协建设成文艺工作者的温馨和谐之家,继续团结和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适应文艺界人民团体在联络范围、协调手段、服务对象等方面发生的新变化,积极探索符合文艺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开展行业教育,促进行业自律,完善行业服务,维护文艺工作者合法权益。要积极开展对外民间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同志们、朋友们!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家艺术家,伟大的人民期盼伟大的文艺作品。全国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团结一心、开拓进取,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第五篇:40历代文代会
历次文代会介绍
●1949年6月30日至7月28日,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当时称北平)召开,7月19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正式成立。主席为郭沫若,副主席为茅盾、周扬。
大会期间,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了大会代表。毛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周恩来副主席作政治报告。朱德总司令发表讲话。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郭沫若作《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的总报告;副主席周扬作《新的人民的文艺》的报告。
●1953年9月23日至10月6日,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更名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改选了领导机构。主席为郭沫若,副主席为茅盾、周扬。
大会期间,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了大会代表。周恩来总理作了关于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报告;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富春作了关于国家工业建设的报告;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廖鲁言作了关于农村工作的报告;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胡乔木作了关于文学艺术团体为争取我国文学艺术的繁荣的组织任务的报告。中国文联主席郭沫若致大会开幕词;副主席茅盾致闭幕词;副主席周扬作《为创造更多的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而奋斗》的报告。
●1960年7月22日至8月13日,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改选了领导机构。主席为郭沫若,副主席为茅盾、周扬、巴金、老舍、许广平、田汉、欧阳予倩、梅兰芳、夏衍、蔡楚生、何香凝、马思聪、傅钟、赛福鼎·艾则孜、阳翰笙(1962年增补刘芝明)。大会期间,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了全体代表。周恩来总理作关于国内形势的报告;陈毅副总理作关于国际形势的报告;李富春副总理作关于国家经济建设问题的报告。中国文联主席郭沫若致开幕词;副主席周扬作《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道路》的报告。
●1979年11月30日到11月6日,第四次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改选了领导机构。名誉主席为茅盾,主席为周扬,副主席为巴金、夏衍、傅钟、阳翰笙、谢冰心、贺绿汀、吴作人、林默涵、俞振飞、陶钝、康巴尔罕。
大会期间,邓小平同志代表党中央在大会上发表重要祝词。中国文联主席周扬作《继往开来,繁荣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艺》的报告。
●1988年11月8日至12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修改了会章,改选了领导机构。执行主席为曹禺,执行副主席为尹瘦石、李瑛、张君秋、吴祖强、马烽、谢晋、夏菊花、冯骥才、才旦卓玛。
大会期间,胡启立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致祝词。中国文联秘书长阳翰笙代表中国文联第四届全委会主席团作会务报告。
●1996年12月16日至20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修改了会章,改选了领导机构。主席为周巍峙,常务副主席为高占祥,副主席为才旦卓玛、尹瘦石、白淑湘、冯元蔚、冯骥才、吴厚民、刘晓江、李准、李瑛、李默然、杨伟光、吴贻弓、吴祖强、沈鹏、张锲、张君秋、罗扬、夏菊花、高运甲、谢晋、靳尚谊(1999年增补田爱习、李世济,2000年增补赵志宏、陈晓光)。
大会期间,江泽民总书记、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开幕式。江泽民总书记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并在闭幕联欢晚会上与代表们一同联欢。朱镕基副总理作关于经济形势的报告;钱其琛副总理作关于国际形势的报告。丁关根同志在新当选的中国文联第六届全委会、中国作协第五届全委会会议上作《团结奋进,繁荣文艺》的讲话。中国文联党组书记高占祥主持大会开幕式,并作《肩负新使命,迈向新世纪: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而奋斗》的工作报告。
本文摘自《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