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完善SCI论文讨论部分
SCI论文讨论部分仅仅是围绕在文字的表面进行研究的话,只会越来越偏离文章发表的标准和要求,之前已经说过讨论部分贯穿整个文章始终,如果这部分无法抓住核心进行准确分析和定位,那么文章的结果也就没法进一步往深层次拓展。
大部分的作者在SCI论文讨论上面缺乏对深度的挖掘,常见的情况都是围绕浅层的研究内容或者是在量化指标方面,比如说在某项实验中两组数据的记录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在论文写作中肯定会适当的引用实验数据并且配有图表,有些作者好不容易找到可以写的点做一就不断的在数字上面啰嗦,其实这些内容已经很直观的在文章的表格或者图片中展示给读者了,就不需要在对这部分进行不必要的深究。加入实在没有可写的内容的话就借助文献或者利用身边其他资源来充实这部分,可采用的方法比如把文章交给可提供论文相关服务的经验丰富的团队来对文章进行补充、修改和润色等等。
SCI论文讨论部分的重要性已经强调过了,具体的内容要结合自己的文章做出最合理的判断,以此来保证文章的发表率。同样的,在《SCI论文格式要满足的3大点》中有一些格式上的要求,包括讨论部分,可以对比参考一下。
第二篇:针对SCI论文讨论部分的建议
写作格式方面的内容在之前的文章中强调的已经很多了,这篇文章主要想要 再细化研究一下文章讨论部分的内容并且分享一些成功发表文章的经验人士给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论文在生物学、医学与药物学领域的讨论部分分很多歌方面,这也就意味着要测定多项指标,研究意义就是在这些指标的基础上来判断的,所以在讨论部分有以下两种情况的处理。
(1)当所有的测定指标都符合预期指标结果的话,那么在SCI论文讨论部分的撰写就容易的多啦,只要按照一般写作流程来就好,但是也要特别注意分清文章主要结果和次要结果,撰写时要把更多的重心放在重点指标来研究,然后再其他的指标做辅助和补充。
(2)部分内容不符合预期指标,在这种情况下不要浪费时间在否认结果上,要积极主动的通过查找其他文献对没有达到指标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解决,要明白一点在试验学领域只要能解决问题,就有发表论文的机会,这个关键就在于讨论部分的撰写了。
SCI论文讨论部分可以说对整体文章内容有升华意义,所以讨论部分的写作一方面要把研究的结果作为基础,另一方面又要引出文章的引申意义,换句话说讨论部分贯穿了整个文章的始终。推荐热度最高的文章给大家《SCI论文格式最新补充的三点》,希望可以有所启发。
第三篇:SCI论文写作格式三部分
SCI论文写作格式三部分
对于初次写SCI论文的人来说,第一次不知道如何下手,其实SCI论文写作格式很简单主要分成3个主要部分,即前置部分、主题部分和附录部分。
前置部分包括
①题目(title);
②作者(单位及/或个人姓名);
③内容摘要(Summary)、④关键词(key words)。
主题部分包括
⑤前言(introduction);
⑥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⑦结果(results);
⑧讨论(disscussion);
⑨结论(conclusion);
⑩致谢(thanks)、参考文献(references)、完成论文或投稿日期、外文摘要。
附录部分包括图(chart)、表(table)、照片(photoshop)等。
格式并非一成不变,作者应根据文稿的内容、体裁及篇幅的长短撰写,切记不要硬套格式。
篇幅小的论文,可将前言、材料与方法两项合并,讨论与结论合并,并省去“内容摘要(Summary)”。
有协作关系或得到有关单位个人支持帮助的,要在首页注脚处加一项“致谢(thanks)”。
第四篇:如何写好论文讨论部分
如何写好论文讨论部分(国外牛人写)[转] ★
7654321(金币+1):thanks
科学论文的讨论需要结构化
医学刊物的读者对论文的IMRaD结构(引言、方法、结果和讨论;Introduction,Methods ,Results and Discussion)1相当稔熟,自觉或不自觉地都知道每部分的作用。同样,读者也已熟悉结构式摘要,它所含的信息比非结构式摘要多2,3。有些刊物要求特殊论文使用特殊结构,如报告随机试验(randomised trials)的论文使用CONSORT结构4。现在我们提议,科学论文的讨论部分也要结构化,因为它经常是论文最薄弱之处,仔细地解释而成为喋喋不休。
老式论文往往缺少新的数据资料(可能包括病例报告),讨论却洋洋洒洒。讨论的作用似乎是让读者相信,作者对数据的阐述及推测的正确。这不是对证据的公正检验。时代变了,人们更重视方法和结果,因为方法愈加复杂,更具科学价值。但是,我们仍然发现许多论文的讨论似乎是在“推销”自已。
Lancet主编Richard Horton 和一些人士曾撰文谈及作者如何在论文的讨论中玩弄辞藻6,7。有些作者的讨论文字拉杂,无小标题;重一般,轻特殊;叙述臃肿,扬长藏拙,结果择要,反复唠叨,夸大发现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导致偏差。不顾收集的证据,得出不恰当的结论。
建议科学论文讨论部分使用的结构.陈述主要发现.本研究的长处和短处
.同其它研究比较的长处和短处;特别要讨论结果中的差别.研究的意义:可能的机制和临床医生或决策者的使用前景.未解答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讨论一开始要重新说明主要发现,用一个句子表示较为理想。接着全面说明本研究的长处和短处,两者不可偏废。实际上,编辑和读者最注意研究的短处,这是所有医学研究不可避免的。编辑和读者一旦发现研究的短处,而作者未加讨论,他们对文章的信任会发生动摇,心生疑窦:是否还有他们和作者都未发现的其它弱点呢?
其次,将该研究与以前的工作联系起来,不炫耀自己的工作比以前的工作如何好,而是比较其优劣。与其它研究进行对照,切忌将自己的缺陷掩盖起来。重要的是应该讨论为什么会得出不同于别人的结论,作者可以放开去推测;但是如果弄不清自己的研究结果为什么与别人的结果有差别,就不便作这种推测,也不该断言自已的研究结果正确,而别人的错误。
接着应该讨论自己的研究“表明”什么,如何解释自己的研究发现,以及对临床医生或决策者有什么意义?此刻,作者的境地是危险的,多数编辑和读者能够理解作者的谨慎,不逾实证界限。由读者自己去判断研究的意义:他们是会做到的。作者甚至可以指出研究结果证明不了什么,防止读者得出过度、不实的结论。最后,应点明哪些问题尚未解答,以及要继续做的工作。显然,编辑和读者不喜欢夸大的作法。事实上,作者对论文的这一部分常常写得乱糟糟的。虽然无法阻止作者写一篇充满推测的文章,但切不可因推测而毁了证据。
讨论部分有时也许需要别的小标题,但我们以为,现在提出的结构适合大多数研究论文。尽管统一结构有难度,甚至受限制,我们相信这种结构会降低总的文字长度,防止不恰当的推测和重复,减少报道偏差,提高报道的总体质量。这种设想是完全经得起检验的。我们欢迎BMJ的作者和读者发表观点,如果反映好,我们将使用结构式讨论。(钱寿初 译)
论著中讨论部分的写作:
论文中的讨论部分是作者根据研究结果发表个人见解、阐述学术思想的展开部分。在讨论中作者要对实验、观察、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从机理上探讨,从理论上论证。
一、中讨论部分的主要内容
1、讨论以研究结果为线索展开,提出观点和见解,并引用研究所获得的事实、数据论证观点,证明作者提出的假说的正确性。
2、阐述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说明本项研究结果的重要价值。
3、将本文研究结果与国内外类似课题的研究进行比较、以说明本文的创新与先进之处。
4、对研究结果中可能有的误差与阴性结果做出解释和说明,指出有待研究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的设想、建议等。
二、写作讨论部分时需注意的问题
1、讨论要以论证作者的观点为主要内容:研究取得了结果就是使有待实践证明的假说、经过科学思维形成的理论认识得到了证实,证明作者提出的假说是合理的、科学的,观点是正确的。因此,在讨论部分,要围绕研究结果深入阐明作者的学术观点,并用通过实验、观察、研究获得的资料、数据及已得到科学界公认的理论、原理为论据,详尽全面的论证作者的观点。
2、论证时要使用正确的论证方法,表明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必然联系,使论证具有说服力,具有可信性。
3、讨论中,要以作者对个人学术观点的论证为主要内容,引证文献只是用以比较或辅助作用,不能反客为主,将讨论部分变成综述而冲淡了作者的见解。所以,引用文献时分量要适当,不需要成段成句的引用,说明意思就可以了。
第五篇:【一般】如何写好论文讨论部分
如何写好论文讨论部分(国外牛人写)[转]
科学论文的讨论需要结构化
医学刊物的读者对论文的IMRaD结构(引言、方法、结果和讨论;Introduction,Methods ,Results and Discussion)1相当稔熟,自觉或不自觉地都知道每部分的作用。同样,读者也已熟悉结构式摘要,它所含的信息比非结构式摘要多2,3。有些刊物要求特殊论文使用特殊结构,如报告随机试验(randomised trials)的论文使用CONSORT结构4。现在我们提议,科学论文的讨论部分也要结构化,因为它经常是论文最薄弱之处,仔细地解释而成为喋喋不休。
老式论文往往缺少新的数据资料(可能包括病例报告),讨论却洋洋洒洒。讨论的作用似乎是让读者相信,作者对数据的阐述及推测的正确。这不是对证据的公正检验。时代变了,人们更重视方法和结果,因为方法愈加复杂,更具科学价值。但是,我们仍然发现许多论文的讨论似乎是在“推销”自已。
Lancet主编Richard Horton 和一些人士曾撰文谈及作者如何在论文的讨论中玩弄辞藻6,7。有些作者的讨论文字拉杂,无小标题;重一般,轻特殊;叙述臃肿,扬长藏拙,结果择要,反复唠叨,夸大发现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导致偏差。不顾收集的证据,得出不恰当的结论。
建议科学论文讨论部分使用的结构
.陈述主要发现
.本研究的长处和短处
.同其它研究比较的长处和短处;特别要讨论结果中的差别
.研究的意义:可能的机制和临床医生或决策者的使用前景
.未解答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讨论一开始要重新说明主要发现,用一个句子表示较为理想。接着全面说明本研究的长处和短处,两者不可偏废。实际上,编辑和读者最注意研究的短处,这是所有医学研究不可避免的。编辑和读者一旦发现研究的短处,而作者未加讨论,他们对文章的信任会发生动摇,心生疑窦:是否还有他们和作者都未发现的其它弱点呢?
其次,将该研究与以前的工作联系起来,不炫耀自己的工作比以前的工作如何好,而是比较其优劣。与其它研究进行对照,切忌将自己的缺陷掩盖起来。重要的是应该讨论为什么会得出不同于别人的结论,作者可以放开去推测;但是如果弄不清自己的研究结果为什么与别人的结果有差别,就不便作这种推测,也不该断言自已的研究结果正确,而别人的错误。
接着应该讨论自己的研究“表明”什么,如何解释自己的研究发现,以及对临床医生或决策者有什么意义?此刻,作者的境地是危险的,多数编辑和读者能够理解作者的谨慎,不逾实证界限。由读者自己去判断研究的意义:他们是会做到的。作者甚至可以指出研究结果证明不了什么,防止读者得出过度、不实的结论。最后,应点明哪些问题尚未解答,以及要继续做的工作。显然,编辑和读者不喜欢夸大的作法。事实上,作者对论文的这一部分常常写得乱糟糟的。虽然无法阻止作者写一篇充满推测的文章,但切不可因推测而毁了证据。
讨论部分有时也许需要别的小标题,但我们以为,现在提出的结构适合大多数研究论文。尽管统一结构有难度,甚至受限制,我们相信这种结构会降低总的文字长度,防止不恰当的推测和重复,减少报道偏差,提高报道的总体质量。这种设想是完全经得起检验的。我们欢迎BMJ的作者和读者发表观点,如果反映好,我们将使用结构式讨论。
(钱寿初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