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都镇泊南村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3 10:27: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高都镇泊南村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高都镇泊南村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高都镇泊南村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泊南村大学生村官践行“六个一”活动

调 研 报 告

——李志强

泊南村位于泽州县高都镇西南部,距镇3公里,邻接长晋高速公路和207国道,交通便利。总面积约三平方公里,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该村有5个自然村组成,户数560余户,人口1800余口,耕地2200余亩。

泊南村两委班子现有10人,其中支部人数7人,村委人数4人,交叉人数1人,党总支下设四个党小组,现有党员95名,其中女党员10名。村里配有1名第一书记和1名大学生村官。

近几年来,该村依靠煤炭资源,紧紧围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目标,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制定了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在宣传发动上突出了广泛性,在安排部署上突出了整体性,在结合实际上突出了针对性,在狠抓落实上突出了实效性,创新领导机制,找准工作切入点,全面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全镇新农村建设中起到了示范和表率的作用。

一、新农村建设情况

(一)以煤炭生产为主产业,为建设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泊南村党总支带领全村干部群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入手,团结带领全村群众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做文章,围绕农民增收这条主线,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积极推进煤炭加工转化,突出发展运输业,使得经济发展形势喜人,农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2012 1

年,人均收入超过8000元。先后被省、市、县多次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红旗党总支部”、“精神文明先进村”、“经济发展强村”、“城乡一体化先行村”、“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教育重点工程先进村”、“农廉工作先进村”、“2012度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等称号,成为泽州大地上一个耀眼的新星。

该村的主导产业是煤矿,原先是几个规模较小的村办煤矿,虽然为本村带来了不少的经济效益,但还不能适应当前发展的形势,更别说进行新农村建设。于是,村两委先后投资几千万元,对村里的煤矿进行了改造,成了两个煤业公司:一个是“隆西煤业有限公司”,一个是“隆东煤业有限公司”。该村主要依靠这两个煤矿的收入来积累资金。正是有煤矿这个主导产业,才为该村的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现在,两个煤矿经整合为晋煤集团泽州天安隆东煤业有限公司,继续发挥着主导产业的作用。

(二)选准可行性投资项目,想方设法来增加农民的收入。

村两委把增加农民的收入作为工作的重点,在重视煤矿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村办企业,最大限度地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并根据村民的特长、爱好和体力,把他们安排在不同工作岗位上,以期尽快实现家家脱贫,人人致富的目标。为此,由村里提供场地、信息等,先后建起了煤炭集运站、制氧厂、民乐面粉厂、天翔建材厂、煤矸石砖厂等地面企业;扶持农户建起了养牛、养猪、养羊、养鸡场;栽培了200多亩干果林;成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为主攻方向,是我村的转型企业。创始人田国富现在担任泊南村党总支书记。由他牵头建起了38栋温室蔬菜大棚和

观光花卉育苗园林,并投资配齐了相应的基础设施,采用了适当补贴的办法,承包给了几个农户,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门路。

(三)进行科学规划,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泊南村变化了,群众的生活富裕了,但该村党总支一班人丝毫没有懈怠。在泊南村被列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之后,村党总支本着执政为民的原则,又带领全村人民投入了新农村的建设中。

该村现有的5个自然村,零星散布在长约3公里、宽约1公里的区域内,这样显得居住分散,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配套难度很大。党和国家号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该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遇。为此,该村“两委”在广泛征求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后,由上海同济大学设计院设计,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泊南新天地》方案。计划占地17万平方米,建成7个居住小区,把5个自然村中的居民集中在一起,小区统一设置高标准、高质量的排污系统,采暖系统,供电、供水、供气和电讯系统。地址选在该村临近交通公路的东泊南村。其他4个自然村待小区建成,村民搬迁之后全部还原为耕地,这样既可以改善村民们的居住环境,还可恢复耕地500余亩,扩大村里的土地资源,从而彻底解决该村布局不合理的局面。

目前,全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较快发展,逐步实现了“能人向支部集中,产业向规模集中,小村向大村集中,老人向公寓集中,风气向时尚集中”“五个集中”,实现了“黑色变绿色、庭院变小区、传统变现代”“三个变化”。投资1.5亿元修建成了新天地小区1—12#住宅楼,第三期13—15#住宅楼主体工程已经竣工;投资220万元修建了供气站;投

资202万元修建了供暖设施;投资300万元建成了湖滨公园;投资400万元修建了20米宽的主街道和环村路,并进行了亮化、绿化;投资100万元,修建了大门楼;投资600万元修建了集洗浴、娱乐、餐饮和办公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楼。投资700万元修建的老年公寓主体工程已经竣工。经济发展,教育先行。村委投资4000万元,建起了新中学,投资500万元扩建了中心小学。

(四)实行民主管理,全力构建和谐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领导。南村两委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指导思想,将广大干部的精力凝聚到加快发展上来。

泊南村按照“两推一选”的原则,着力抓好农村基层班子建设,真正把农村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切实巩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同时,利用党员服务点的阵地作用,认真抓好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的落实。坚持做到每月28日党员日活动,学习党建系列活动材料、政策理论、农业科技等知识。定期组织全村党员举办培训班、党课讲座和知识竞赛,每季度组织干部党员集中学习,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党建工作方案、干部考评制度和奖罚机制,设立岗位责任制和目标责任制。严格程序,积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始终坚持“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十六字方针,严把质量关、程序关、审查关,推行发展党员全程联名推荐制、公示制、票决制。近三年,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 名,被支部吸收为预备党员的人选有3 名,有效的改善了党员队伍的结构。此外,大力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把农村的整体规划、干部管理、经费预算及热点难点问题列入支部委员会的议事范围;在党员中深

入开展“党员联户”、“结对帮扶”、以此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团结,保证了各项工作决策的正确性。

在抓好民主政治建设的同时,村两委还不忘对村民的教育培养。该村利用党员活动室,电教播放室和图书阅览室,远程教育等,对群众进行学习培训,这些学习、活动,一是提高了党员群众的认识,二是增强了干部的工作能力,三是提高了村民的综合素质,为培养有文化、讲道德、守法纪、懂技术的新型农民和构建和谐的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问题

1、新农村建设工作存在不平衡性,片面的强调村容村貌的建设;

2、部分群众的认识还不到位,新农村建设的意识有待加强。

3、新农村建设资金缺乏,如何用有限的资金去创建更大的成绩是一个难题。

三、几点建议

1、强化两委干部队伍的素质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抓好落实,切实发挥好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2、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管理责任机制;

3、依托煤矿这一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私营经济,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的渠道;

4、作为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的煤炭产业已属于夕阳产业,要尽快完善现代生态农业,保证新农村建设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5、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第二篇:泽州县高都镇下元庆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泽州县高都镇下元庆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2006—2015年)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按照省、市、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部署,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发展目标,结合下元庆村的实际,经过实地调研,征求广大村民的意见和要求,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1.1概况

下元庆村地处泽州县东北部,距晋城市区15公里,位于兴隆山下,周围与城区北石店镇、下元庆、马沟相接,属高都镇管辖,地势高低起伏,为丘陵地貌。该村现有农户208户,人口800人,其中有劳动力500个;全村占地总面积2000亩,其中耕地1500亩。2006年人均纯收入5400元,有线电视以及固定、移动通信设施入户率达到95%,村民全部用上自来水。

1.2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下元庆村地处丘陵地带,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紧靠晋长公路、太焦铁路横穿而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下元庆村是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一般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平均气温11.5℃,年均降水量549.8毫米。适用多种农作物生长,其中优质小麦、复播大豆、玉米及小杂粮种植是支柱产业。

1.3发展优势

区位优势:下元庆村紧邻晋城煤业集团王台煤矿,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产业优势:由于我村已复垦、平整土地100多亩,水资源丰富。能够带动当地的玉米种植和小杂粮加工的快速发展,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得到推广应用;随着近年来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以种植、养殖、加工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此基础上,随着技术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村民的科技素质也将有更大的进步,将更有利开展商品生产,全力开拓市场,可持续发展能力将大大加强,农民收入将有更大的提高。

1.4存在问题

(1)产业发展水平较低。种植业生产集约度不高,水资源利用还不够充分,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速度较慢。养殖业以传统的散户养殖为主,牲畜抗病能力弱,养殖风险大,且人畜混居,环境污染和疫病隐患严重。畜禽粪便、污水与粮食生产还未形成“猪—沼—粮”的良性循环,不仅浪费农业生产资源,而且污染环境。

(2)村民文化素质仍然较低。村民受教育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利用,从而影响了生产水平、市场意识和经营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3)社会事业亟待加强。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村民养老保障体制不够完善,养老问题主要以子女赡养为主,导致个体化差异严重,缺乏稳定、长效的社会化保障体系。村内卫生所设备需要更新和改善,人员配备有待加强。

第二章

规划总则

2.1规划指导思想

根据省、市以及泽州县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以高都镇总体规划为蓝图,结合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下元庆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关文件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从实际出发,积极推进小杂粮优势作物的种植,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以生态农业产业为龙头,带动特色农业和农家乐的发展;充分发挥基础优势,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把下元庆村建设成为富裕、安全、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2规划原则和目标

1、规划目标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农村经济产业化、农村建设新型化、人居环境优美化、公共服务社会化、农民教育组织化、稳定机制长效化、村务管理民主化、乡风民俗文明化为目标,广泛动员,全面发动,逐步把下元庆村传统产业改造成为具有持久竞争力和持续致富农民的高效产业,把下元庆农民培养成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有文化、有技能、有道德、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力争用5年的时间,村级集体年经济收入增加到100万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到5000元以上,把下元庆村建设成为村民、集体双富裕,物质、文化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规划原则

(1)坚持“三大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要充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发展生产,把获取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又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2)坚持 “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则。要把建设合理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合理的经济有机地统一起来,找准发展的结合点。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构筑生态家园。要做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确保生态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3)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立足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既要体现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更要突出前瞻性和先进性。生态农业经济是下元庆村经济建设的主体,因此在下元庆村的各个项目中,都必须根据其具体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搞好建设规划和设计蓝图,体现地方特色。

(4)坚持 “循序渐进”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按照每个阶段不同的目标要求确定近、远期的实施目标分解落实。遵循可执行性、可操作性原则,突出重点,分布实施。

第三章

村庄建设规划

坚持以“路、水、沼、田、生态”为重点,通过对现状用地布局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之达到科学合理的使用土地、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使村庄用地布局规划有利于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村庄依靠生态农业发展、农民投入、各方支持参与,实现率先突破。

3.1住宅规划

在村庄规划中,只要是涉及到古迹的只进行修缮,不对其进行改造和拆除。

(1)保留砖混结构,质量较好,对东大街环境与整体规划采取保留措施,维持现状。在住宅区较乱的北大街住宅较乱,分批进行拆除。

(2)对建筑质量尚好,但建筑风貌和外观与村庄环境有冲突或平面布局部分不适应,对其外立面及内部平面进行整治和改造。

(3)简陋建筑、质量较差建筑及因为规划需要改变,或对村庄风貌有较大负面影响、建筑质量差的建筑,采取拆除、对空心村庙前合理改造。

(4)新建住宅原则上控制在二层。

(5)新的住宅规划要统一标准,9m×7m×2,为126平方米。

3.2村庄道路规划

充分尊重道路原有脉络,满足村内交通通达性和消防安全的要求。

(1)道路建设

原东西大街宽8米,长1500米,采用水泥路面,并配套白色高杆立柱双排路灯。其余道路宽5米,长1800米,配套白色高杆立柱单排路灯。

3.3公共设施规划

(1)文化体育场馆建设。在村剧院内建成广场,其中包括文化馆、体育场、老年活动中心。

(2)文化宣传设施建设。加封村务公开栏铝合金透明窗;在东西大街东、西分别建设2处《村规民约》宣传牌,沿街建设3个读报栏,统一刷写大街两侧墙壁上的标语和宣传画,使村容更加美化。

3.4环卫设施规划

(1)改厕。将现有的传统蹲坑厕所改造为生态旱厕。加快建设公共厕所,在村庄的各条街道和道路各设置两处公共厕所。公共场所以及主要商业网点都要设置水厕,并逐步提高等级。

(2)垃圾(筒)箱设置。在主要街道两侧80—100米设置一果皮箱;居住区按50—100米服务半径和工厂适当位置设置垃圾筒箱,实行垃圾袋装、分类收集、机械化运输。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

(3)环卫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稳定的环卫保洁队伍,负责路面清扫、绿化维护、村容村貌整洁等工作。同时配置环卫车辆1辆,全密闭垃圾转运站2座,工作休息点1处,设沐浴、更衣、工具存放等设施。

3.5新型能源建设规划

(1)建立大型沼气池。根据本村条件,在村北建成100立方米的沼气池,主要用于村民集中使用。

(2)建立“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主要倡导居住偏僻的分散户使用。作为大型沼气的补充,完全解决农村能源需求和环境的改善。

3.6绿化规划

(1)原则上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乔木、灌木,用材树种、经济树种合理搭配,绿化、美化有机结合。

(2)中心大街栽植冬青,设计栽植合欢、大丽菊、美人蕉、月季等常规花卉。

(3)庭院绿化尊重个人意愿,由村里无偿提供葡萄、香椿、石榴、月季、无花果、海棠等品种。

第四章 经济发展规划

利用本地产业和小城镇建设的机遇,以开拓新的加工产业,建立起“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加工链条和“牲畜—沼气—粮食”生态产业链条的建设。

4.1种植业

(1)建设种植面积100亩的小杂粮基地。

(2)建设各种类型的温室大棚10栋,主要种植蔬菜等。

4.2养殖业

在村东北规划建设一个综合性的养殖小区,占地面积25亩,其中:生猪养殖区15亩、鸡养殖区10亩、年出栏生猪200头、存栏蛋鸡5千只,出栏肉鸡5千只。其余为特种动物养殖区、办公服务区、道路和绿化区。

以生猪品质改良为主,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按照“品种优质化、生产规模化、质量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保障体系化、投入多元化”的思路,发展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产业,建成“猪——沼——肥”模式。组建生猪专业合作社,生态畜禽合作社,引导养殖户逐步向养殖小区集中,实现人畜(禽)分离,推进畜牧业现代化。

4.3农副产品

(1)小杂粮深加工。我村小杂粮不但种类多,而且是无公害农产品。主要有大豆、黑豆、绿豆、红豆等小杂粮。在2010年要达到100亩。

(2)经济作物林建设。建设油料、干鲜果、中药材等特色经济农产品生产基地,投资10万元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以基地联户促进农民增收。大棚的蔬菜、西瓜等可以满足本地的蔬菜和水果供应。

4.4科技兴农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作物综合生产水平。采用配方施肥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建设标准化小杂粮种植基地,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增加种植科技含量;在蔬菜和果园大棚区,采用微喷灌技术,实现灌溉的肥水一体化作业,果园增加排水设施;加强田间道路建设。

(2)加强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增加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按照发展农区畜牧业的要求,村委要在这方面大力地做文章,鼓励村民搞育肥牛、育肥羊、猪,扩大养鸡的规模,加大防疫力度,实现农民增收,需求多方合作,用先进的技术来推动牧业的科技发展,引进外来资金推动我村农区畜牧业更快的发展,并努力建设一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占地25亩,实现养殖向加工转化、增收畜产品收入。

(3)发展循环农业,建立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以农村沼气建设为纽带,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和沼渣、沼液,将农村沼气建设与发展生态种植业、生态养殖业结合起来,建设资源良性循环的生态新村,推动农业资源循环利用。

(4)积极发展服务业和劳务产业。下元庆村紧邻晋煤集团,对发展服务业和就地转移劳动力非常有利。

第五章 公用事业规划

5.1进一步发展乡村教育,建立下元庆村农民图书馆,购置各种农业技术书籍、期刊、光盘4000套册,尤其是购置栽培管理、绿色产品生产技术等方面通俗易懂的资料。

5.2加快发展乡村文化、卫生事业。以文化广场为中心,为村民提供娱乐活动场所,普及宽带网入户。完善村卫生医疗设施,保障村民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

5.3加强农民培训,依靠人才强村。积极开展农民技能培训,认真组织实施各种培训,5年内完成全村每个劳动力农业生产技能,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不断完善引进智力机制,每年邀请专家进行生产现场指导,寻求专家强村信息、强村思路、强村项目等支持,做到“借才强村、借智富民”。

5.4完善低保制度,构建和谐新下元庆。除县、镇对村特困群众救助之外,村委也要单独设置扶贫基金,对五保对象、特困生教育、自然灾害救助等进行救助。对70岁以上老人每年发养老金,使全村形成一个完善的救助体系和养老制度。

第六章

党支部建设规划

6.1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发挥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认真开展梯次升级活动,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积极分子,把积极分子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村干部。使支部成员成为农村政策的宣传员、发展经济的服务员、实用技术的指导员、农副产品的销售员和劳务输出的联络员。使党员成为文化知识的学习者,农民致富的带头者,社会秩序的维护者,村容村貌的管护者,文明新风的倡导者,村务管理的参与者。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增强村支部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

6.2强化民主管理建设,维护农民民主权利。完善民主管理机制,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实行民主管理。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一事一议制度,不断完善村民代表大会制度,重大决策、重要开支一律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使广大农民广泛享有自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农民自治组织作用,提高广大农民群众道德意识、法制意识、文明意识和文明程度,使他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真正能够发挥主体作用。

第七章

保障措施

7.1搞好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广大农民群众。思想发动和组织动员是关键。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积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与自身利益的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利用有关网站、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宣传报道规划实施进展情况、典型经验,扩大影响面和知名度,营造各级领导关怀、村民关心、社会关注的舆论氛围,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7.2充分依靠群众,发挥主体作用。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综合工程。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为了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一是要加强班子建设,优化村班子人员结构,选拔、引导优秀党员和致富带头人进入村委会和村支部,切实担当起服务群众、服务生产、服务大局、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重任。二是要完善村民议事规则,强化村党支部的领导权、村民代表大会的决策权、村民委员会的执行权、全体村民的监督权,确保各项工作符合农民意愿。三是要把村民当前最关心最急迫的事项作为近两年的建设重点,不搞花架子,不大拆大建,通过真心实意办好事、尽心竭力办实事,进一步激发和调动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7.3多方筹措资金,形成建设合力。抓住国家投入重点向“三农”倾斜的战略机遇,采取多渠道、多层次筹集建设资金的办法,为生产生活设施建设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按照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有关精神,建立以农民为主体、政府积极引导扶持的投资体制,注重实效,量力而行,不要搞形式主义,不盲目攀比,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把各项事情办实办好。不同建设项目,应确定不同的投资比例。对于单个农户受益的项目,实行以村民为主、各级政府予以补助的办法解决资金问题。按照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及城市支援农村的总体要求,帮助群众改善生产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改善村庄环境,方便群众生活,缩小城乡差距。

7.4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根据发展主导产业的需要,本着民主协商、互助合作的原则,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产品的集中加工、统一销售、生产资料的统一购买、新品种和新技术的统一引进。建立健全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主要是资金支撑机制、自我服务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等,以效益为核心,围绕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环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开展集科技服务、生产服务、信息服务、市场营销,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7.5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村委自治的行政管理能力。一是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小组,负责制定具体的工作安排计划和实施细则,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关干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规划实施指导和公共服务,帮助解决具体问题。规划项目实施和村民动员等,由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组织。

二是完善行政机制,规范村委的行政行为,要充分发挥协调组织的领导作用,完善民主集中制,增强工作合力,提高议事效率。要做到总揽但不包揽,协调但不取代,各方的事仍由各方去办。要坚持创新性和操作性有机统一的原则,指导好广大群众,抓好议事程序的进一步规范。

第八章

规划成果

下元庆新农村建设规划是村党支部、村委会结合下元庆村的区域优势、农业资源、经济状况所制定的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的行动指导,也是下元庆村委向全体村民做出的庄严承诺。我们将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凝聚全村党员干部的信心与决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一致、扎实工作,以不甘人后、勇争第一的泽州精神,确保下元庆新农村建设规划全面实施完成。

2010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20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预计达到100万元;养殖业收入预计达到75万元,现代农业收入预计25万元,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下元庆村将实现全面达标的人居环境,经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土地,人均居住面积达到60平方米,人均绿化面积达到20平方米,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全面建成。文化休闲建设迈上更高的层次,为全体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良好的保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建成和谐新农村的主要因素,我们要将规划蓝图的重点任务、重大项目认真贯彻落实。科技兴农、科学致富,建立新型的生态农业产业经济模式,让全体村民受益,全面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与战斗力,使全体党员成为文化知识的学习者;科技兴农的传播者。确保下元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与任务全面完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目标与任务已提出,下元庆村要在县、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团结一心、开拓进取,为全面实现下元庆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泊南村简介

泊南村位于泽州县高都镇西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约3公里,邻接长晋高速公路和207国道,交通便利,总面积约三平方公里,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户数560余户,人口1800余口,耕地2200余亩。晋煤集团泽州天安隆东煤业有限公司是我村的主导产业,成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为主攻方向,是我村的转型企业。2012年全村人均收入超过8000元。

泊南村两委班子现有10人,其中支部人数7人,村委人数4人,交叉人数1人,党总支下设四个党小组,现有党员95名,其中女党员10名。村里配有1名第一书记和1名大学生村官。

泊南村两委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指导思想,将广大干部的精力凝聚到加快发展上来。

泊南村按照“两推一选”的原则,着力抓好农村基层班子建设,真正把农村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切实巩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同时,利用党员服务点的阵地作用,认真抓好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的落实。坚持做到每月28日党员日活动,学习党建系列活动材料、政策理论、农业科技等知识。定期组织全村党员举办培训班、党课讲座和知识竞赛,每季度组织干部党员集中学习,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党建工作方案、干部考评制度和奖罚机制,设立岗位责任制和目标责任制。严格程序,积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始终坚持“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十六字方针,严把质量关、程序关、审查关,推行发展党员全程联名推荐制、公示制、票决制。近三年,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 名,被支

部吸收为预备党员的人选有3 名,有效的改善了党员队伍的结构。此外,大力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把农村的整体规划、干部管理、经费预算及热点难点问题列入支部委员会的议事范围;在党员中深入开展“党员联户”、“结对帮扶”、以此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泊南村两委通过抓好党建工作,使全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较快发展,逐步实现了“能人向支部集中,产业向规模集中,小村向大村集中,老人向公寓集中,风气向时尚集中”“五个集中”,实现了“黑色变绿色、庭院变小区、传统变现代”“三个变化”。从改善基础设施入手,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投资1.5亿元修建成了新天地小区1—12#住宅楼,第三期13—15#住宅楼主体工程已经竣工;投资220万元修建了供气站;投资202万元修建了供暖设施;投资300万元建成了湖滨公园;投资400万元修建了20米宽的主街道和环村路,并进行了亮化、绿化;投资100万元,修建了大门楼;投资600万元修建了集洗浴、娱乐、餐饮和办公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楼。投资700万元修建的老年公寓主体工程已经竣工。从产业结构调整入手,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先后建起了煤炭集运站、制氧厂、民乐面粉厂、天翔建材厂、煤矸石砖厂等地面企业;扶持农户建起了养牛、养猪、养羊、养鸡场;栽培了200多亩干果林;建起了38栋温室蔬菜大棚和观光花卉育苗园林。从加强教育入手,全面提高群众综合素质。投资4000万元,建起了新中学,投资500万元扩建了中心小学。

泊南村连年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表彰。2011年2月被泽州县委、县政府评为 “城乡一体化先行村”;2012年6月被泽州县委评为“创

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2012年10月被泽州县委、县政府评为“教育重点工程先进村”; 2013年2月被泽州县委、县政府评为“农廉工作先进村”; 2013年4月被市委、市政府评为“2012度新农村建设先进村”。

村党总支立足村情,抢占先机,始终坚持“以党建促发展”,通过项目扶持带动,党员带头示范,能人结对帮扶等有效措施,夯实了基础设施,改善了村容村貌,壮大了党员队伍,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为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泊南村党建工作基本情况如下:

一是以企带村,企业在资金上支持、帮助村,使村企党建统筹发展,互相学习,资源共享。天安煤业有限公司和成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泊南村的驻地企业,他们与村有着天然的联系,成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创始人田国富现在担任泊南村党总支书记。以企带村,村企共建,是统筹城乡党建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是结合实际严格设置职数。根据本村目前存在七个村民小组和拥有90多名党员的特点设立了七人的党总支。这样充分保障了党员和群众的需求和利益。

三是增强凝聚力,泊南村党组织一方面在群众心目中树立党组织活力四射的良好形象,特别是利用现代化手段,如手机、网络增强和党员群众的的沟通联系,管理流动党员,拉近党组织、党员与群众的距离,增强了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通过开展文艺活动、宣传教育、四月十五庙会等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活动把党员群众的心凝

聚在党组织周围,共同推进新农村建设。

四是保持本色,不断调整自我,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党建要求。同时维护广大群众利益和保障党员主体地位的立足之本不能变,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全体群众和广大党员的广泛认同。一方面坚持群众根本利益至上,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泊南村的村民现有300多户入住新天地小区,剩余的居民也将在2至3年内入住小区。对于失去土地的村民给予了必要的补偿。另一方面坚持发挥党员带动作用,只有党员带头宣传政策、带头搬迁、带头做群众工作,新农村建设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五是是教育与制度并举。坚持抓理论教育。组织党员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弘扬传统文化,学党章,守纪律,转作风、做有道德的人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到真正同党中央保持一致。通过健全“党员组织生活”“党员民主评议” “党内考评”等制度,进一步规范党组织的主要任务和职责,将党总支建设的内容具体分为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四个方面。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驻村调研报告

选准突破口 加快强村富民步伐

根据组织安排,本人在xx乡xx村住村蹲点。在蹲点期间,走访了住在xx集市的部分农户和个体经营者、xx小学,召开了村组干部和党员代表座谈会,了解了村情、民情,帮助xx村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下一阶段目标任务,同时协调资金x万元铺设xx村出庄道路,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群众出行难的状况。

xx村有11个村民小组,3790人,党员86名。村有一农贸市场,在周边乡镇已有一定的影响力。村集体经济空白,没有收入项目。社会事业发展也比较滞后,尤其是道路状况较差,除环乡路为水泥路外,其余均为土路,群众生产、生活极不方便。通过调研,认为xx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发展社会事业缺乏投入,农民增收渠道不宽,但具备加快发展的一些基础条件。当前,xx村应放大本村的传统产业优势,选准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全面动员,全力以赴,以一至两年的时间打基础,拉开框架,用两至三年的时间迅速改变落后面貌,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夯实基础。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

作为农业村组,强村富民的有效突破口是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要立足本地区实际,发挥区域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向导,抓好以优质小麦为重点的优质粮基地建设,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压低品质差、市场滞销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促进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二要以规模化养殖为重点,加快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xx村有水面近1000亩,水产资源比较丰富,但现有经营模式为粗养,经济效益不高。为此,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要开展市场调查研究,采取外出学习取经、邀请养殖专家来村面授等措施,推动鱼塘精养和混合养殖,提高养殖效益,让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入。同时要在延长产业链方面做文章,一方面要以招商引资或村集体投资领办等形式,搞好鱼产品深加工,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搞好配套服务,另一方面要依托平台,主动与农产品加工企业挂靠,签订农业订单,稳固销售渠道,力争养殖业在两年内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三要依靠科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以大棚蔬菜推广为重点,以大户领头、科技示范为措施,着力推进种植业从单一的粮食生产结构向粮、林、果、蔬多元结构转变。

二、提高劳务输出工作水平,加快劳动力转移步伐。

目前,欠发展农业乡镇农民收入渠道还不宽,增收基础不稳固,靠天吃饭、靠农业增收的现状并没得到根本改观,偶遇自然灾害,稍遇市场波动,增幅就会大起大落,陷于徘徊。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各级组织的头等大事来抓,以农民增收为工作中心,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村致富农民,既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又要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

当前,xx要牢固树立抓劳务输出就是抓经济,抓劳务输出就是抓增收,抓劳务输出就是抓就业,抓劳务输出就是抓开放的观念,积极做到“五个加强”推进劳务输出工作,即: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劳务输出网络。要健全乡村劳务输出机构,明确责任到人,明确考核奖惩措施,使劳动力转移工作成为农村工作的一项重点。乡劳动就业部门以及村负责同志要广泛收集劳务输出信息并定期发布,正常开展组织培训、输出和职业介绍等工作。目前开发区企业用工需求量大,招录门槛低,尤其是缝纫、针织、电子装配、食品加工等岗位缺员较多,乡村组织要主动与园区企业对接,让剩余劳力在本区就业,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二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务工人员的素质和劳务技能。我们要用好用足全省对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有关优惠政策,采取技校培训、企业岗前培训、成人校培训等措施,加大技能培训力度,让青壮年劳力至少掌握一门以上的劳动技能,提高其就业增收能力;三是加强教育引导,保证有序流动。避免盲目外出、无功而返,变无序输出为有序流动。同时要加强外出人员回乡创业的引导,就近消化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三、进一步创新方法,加快有特色的农贸市场建设步伐。但市场规模较小,还缺乏规范引导。如何充分利用发挥这一基础优势,放大市场效应,是一大课题。首先,要合理规划市场,在现有的沿街两侧,要尽快启动拍卖、出售、租赁等程序,对闲置地块进行建设,扩大市场交易的可供地块,以逐年的发展形成规模市场。对沿街两侧低洼、水塘地块,村集体要想方设法填埋,用足建设用地,可以采取吸引大户投资、村党员干部集资、村集体融资等形式,先行建设房屋,公开出售,一方面扩大市场规模,另一方面为村集体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要着力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培植流通、农资服务的主体,引导农村大户、运销能人、龙头企业、基层干部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创办领办农村专业服务组织和专业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村经济的自主发展能力。第三,要加强基础设施的配套水平,对市场要制定长远发展的规划,至少要形成三点以上的发展规划,逐年投入、逐年建设,对沿街建筑进行美化、亮化,配套路灯、饮食、服务业等措施,做大做强市场,使其成为面向全区的特色市场。

四、依托项目建设,加快经济增长点培植力度。

发展的实践证明,要实现苏北地区的快速发展,关键在于工业化和第三产业,而载体则是推进项目建设。因此,经济欠发达的乡村,要充分发挥、利用好各种后发优势,用足政策,坚持锲而不舍引项目,持之以恒干项目,齐心协力上项目,壮大经济总量,尤其是工业经济的总量。重点一要鼓励全民创业,用活民间资本。目前,xx村仅有纸盒厂、热水器厂两个私营企业,虽然经济体量不大,但经济效益可观,这就说明发展私营企业是强村富民的首选。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引导、扶持力度,一方面盘大盘强现有纸盒产业,另一方面让在外地创业有成的人返乡投资,让在本地有经济实力的人二次创业,形成全民创业的热潮。二要推行村集体股份合作制、集体个体联营制、租赁制等形式,采取大户投资、村干部集资、资产抵押等形式,多渠道融资,一二三产业齐上,大中小项目齐抓,形成良好的创业发展环境,让农民在创业中得到经济利益,让村集体经济在发展中得到收益,加快转变经济落后、农民不富裕的状况。

第五篇:xx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xx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贯彻落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出意见,提高《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对教学环节、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本人特对浦江县飞轮村的新农村建设进行调研,在下着眼于飞轮村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情况作此报告,报告涉及新农村政策与税费改革政策,新农村经济建设,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农村基础教育与农业科技文化,城镇化建设,农村医疗卫生等内容。

一、飞轮村自然状况与经济发展现状

飞轮村位于浙江中部,是由原来的新岭脚村和牛歪村合并而来。现有人口2000人左右,劳动力1200人左右,在外劳务人员300人左右,预备党员15名,党员42名。全村国土面积27.8平方公里。人均收入达6000元左右。在上级政府部门的倡导下,飞轮村坚持以生产发展为中心,以提高生产力水平、农民收入、集体收入为落脚点,以村镇规划为突破点,以村屯整治的“四清四改”为切入点,以培养新型农民为根本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可喜成果。

村子的主导产业是农业和畜牧业。主要的农副产品有:水稻、小麦、玉米、,在养殖方面,鸡鸭成为近年的主要牲畜。自合村并组以来,该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狠抓村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围绕本地独特优势,大力发展葡萄生产,葡萄已经成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的经济支撑。围绕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就地打工创业的步伐,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造就了一批有眼光、有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工队伍。围绕改善村容村貌,狠抓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村级公路硬化得到突破性的发展,农民居住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大为改观。围绕建设文明新村,科学制定居民点村庄规划,加强引导管理,为农民娱乐的“文化广场“已成雏型。飞轮村已经有近二十多年的磨珠历史。凭借着自己的手艺,最近几年,村民们逐步走上了富裕之路。而我们村也由原来的一个不起眼的村子一跃成为镇里的生活富裕村。并且被确立为岩头镇的“示范村”。据村民反映,我们村生产的各类珠子享誉全省,仅此一项每年也可为村民增加许多收入。可以说正是村民的勤劳与智慧为他们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而村民也对他们有如此不菲的收入而感到高兴,但是在高兴的时他们也道出了自己的担忧。因为村中的生产主要是以小作坊式的生产为主,并没有形成规模性生产,这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该村的经济发展。而这也是一些经济强村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面对这一难题他们希望政府可以为他们的发展提出一些指导性意见。另外我们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现在诸如运输、能源和其他的物价上涨已经开始影响到了他们的经济效益,这一切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坚实的经济基础。我们应当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处在初始阶段,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飞轮村基本情况和民主建设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市、区、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飞轮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当地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

飞轮村现有耕地2680亩,人均耕地面积1.8亩,全村主要是以苹果、蔬菜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2004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3100元。产业结构情况:飞轮村一、二组以苹果、粮食种植为主;

三、四组以蔬菜种植为主;五组以林木、干杂果,烟草和粮食种植为主。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

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电讯。现xx村建设有一所卫生室,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村上建有1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户120人,65周岁以上老党员生活补贴6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424人,参合率90%。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村“两委”班子共5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4人,村民委员会委员3人;全村共有党员42人,其中:男性党员39人,女性党员4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三.飞轮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及意义

(一)新农村建设目的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飞轮村要想发展就必须进行新农村建设。

(二)新农村建设意义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与城市不同,应与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为重、发展为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到小康.四、建设新农村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物质基础较为薄弱

简单的农业生产、常规的农业生产占据农村的主导地位,小农意识较为深厚,农业产业化滞后,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形成不了优势,产业缺乏,市场信息落后。造成农民收入低,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其它副业的发展。我们村座落在浙中盆地上,本村村民是一个以农业为发展主业的村庄。就土地总数与人口总数相比,可以算作地多人少的村落。然而几十年来,本村村民在农业生产上一直没有任何突破、创新。种植作物单一,无怪乎小麦、玉米、棉花。村中没有什么农特产品,更谈不上农特产品的加工。在蔬菜种植上、林果业发展、畜牧业等方面的发展落后,国家出台的农村政策中鼓励提倡的农村要发展多种经营模式的要求至今未在本村实现。

(二)农村基础教育不够全面

农村的教育现状是“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甚至有些地区人们根本不重视教育。忙于修建,急住新房,读书人渐变少。村中这几年的住房修建规模发展很大,使得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但却出现了一个很不好的趋势:读书上大学的人少了,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只盯住眼前利益,将家庭绝大部分收入投到了住房修建上,而相对减少了对孩子学习方面的投入。村中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在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挣钱,这种看轻知识、缺乏知识的现象,其负面影响是深远的。村名脑中“墨水”还是少,种田缺乏科学知识。在村中广泛存在着村民种田不懂科学、不用科学、不信科学的现象,有的人想科学种田还受到周围人的嘲笑,认为那是瞎折腾。科学知识的缺乏严重制约着村庄的发展,制约着村民的“钱袋子”。最近几年,有科学员下乡讲述科学种田的活动,听者不是很多,听了的人大部分也没有按照做。

(三)水源问题亟待解决

村中至今为安上自来水。水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像我们村这种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水源问题更是处在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村庄所处地理位置远离河流,农田灌溉要通过好几级调水,村民吃够了浇地的苦,75%以上的村民认为制约本村发展的最大因素是水源,但对此却无可奈何。另外,村民吃水也很困难,所引用的水要到很远的井上打,尤其是冬天因天气缘故吃水更是难上加难,绝大多数村民强烈要求村中安上自来水,解决吃水不便。

(四)对农民的思想教育薄弱

党在农村的思想凝聚力下降。由于一些基层组织忽视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和引导,缺乏有效的措施来管理和组织农民。又由于村干部的个人工作繁重等原因,不能对农民进行经常的教育。

(五)新农村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尽管广播、电视、会议等大力宣传新农村的优越性,但由于受财力、物力、人力等原因影响,这项工作还没有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还没有调动群众参与的热情,还没有让全体群众动员起来。

(六)精神文明和乡村文化建设有待于提高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农村的社会治安还存在诸多问题,偷盗、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还不同程度存在。文化生活很单调,赌博之风日盛。虽然家家户户都安上了电视,但村民了解外界的途径也仅限于此。调查村民中通过电视了解国家政策的占到94.33%,而通过报刊、村委会了解国家政策的只占有2.48%、3.19%。我明显感受到现在农村文化生活的单调、乏味,有很多村民为了解闷,农闲时节就聚在一起打麻将,“顶牛”等,这些具有赌博色彩的活动日益受到村民的“亲睐”

(七)农村医疗事业建设优待于加强

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民群众还存在看病贵的问题,交通不便的山区农民甚至存在看病难的问题。

(八)对新农村建设欠缺理解

部分党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不高,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农民群众的整体生产水平不高,质量意识、商品意识薄弱,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各类专业协会工作运转困难。

五、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研方法及收获

调研主要采用实地考察,理论联系实际的策略。通过查阅《村志》了解历史,通过走访群众得知他们所之所想。在调查访问过程中,村民就对制约我村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建议。针对本村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乡亲父老发表的对于改变本村发展现状,尽快脱贫致富的想法、看法,我也思考良多。

农村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国家政府的支持。很多村民表示最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好政策,像小麦,棉花等作物的补贴,生猪养殖补贴,农村医疗保险,新宅基法等。这与国家的好政策是分不开的,在我个人看来,国家政府应继续关注农村,关注居民,将现已出台的关于农村的政策不断加以修养,同时根据时势出台新的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政策。

(一)发展农特产品,扩大农特产品的生产规模,进行农特产品的深加工

村中有些村民表示:不是不想发展农特产品的生产,只是因为生产规模较少,这种单户单干的规模易造成农特产品的出售困难。村民们说:“种植太少了,成不了规模,人家不愿来收,还往下压价。”村中领导干部应号召发展农特产品的种植、生产,形成生产规模,将本村打造成一个以某种农特产品为主的生产基地,吸引购买商前来收购,并在此基础上号召有能力的村民进行农特产品深加工,过大生产链,取得经济效益。

(二)开展农贸集会,扩大村民收入,消费渠道

像我们临近村盐厂村就是一个农村发展的典型。村中带头人本着“先富带动后富”的思想,在村中投资盖起楼房,建起工厂、学校。为取得经济效益,开展了“九月九农贸会”“元宵大型农贸会”,这些或大或小的农贸集会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其村的经济发展。像这种发展农村经济的模式很值得借鉴,开展本村的农贸招商活动,促进村民多方面、多途径收入。另外若赶上好机遇,还可以吸收外商投资。

(三)完善水里灌溉系统,扩大人工河流的范围

我村远离河流、湖泊,水源缺乏,这是客观原因所致。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发挥人力资源,不断完善水里灌溉系统,扩大人工水流影向范围。随着村庄经济的不断发展,村民为了增收、创收,开凿了地下井。村中也曾组织两次开凿人工河流的活动,让村民受益颇多。我们村领导干部还应继续发挥作用,解决摆在村民面前的用水、吃水难的问题。

(四)丰富农民头脑,增加农民科学种田知识

在调查访问的村民中有12.4%的村民认为制约本村发展的最大因素是科学知识。这个数据表明一部分村民是认识到科学种田的重要性的。像现在科技员下乡讲述科学种田的活动就应继续下去。要在村中进行实打实的实验,让村民尝到科学种田的甜头,从而达到运用科学知识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地。

(五)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增强农民乡村生活情趣

自从电视普及以来,农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单调了。有些村民表示:现在生活很乏味,电视节目也不好看,闲来逛去也无趣。我想在村中农闲时节,大家满可以组织一些文化活动,比如像元宵前夕的闹秧歌。由本村一些好事人士组织,还可以联合邻近几个村庄一起,到时还可以比赛,自娱自乐,增添村民生活乐趣。

六、新农村建设主要思路

(一)认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围绕实现农业特色优质化、道路房屋整洁化、村风民俗文明化、社会秩序和谐化的要求,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通过新农村建设实现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体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更加完善,各种制度建立健全,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村民素质明显提高,村风民俗文明进步,社会环境安定有序,使社区成为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在全乡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思路,抓住关键,凝聚力量,优化发展环境

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产业化进程,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农村基础条件,提高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形成产业化、商品化、专业化、区域化的生产方式。在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基础上,大力发展高效和经济作物和畜牧业,形成村有品牌,有特色的农业示范基地。

(三)要加快发展农村农育事业,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切实抓紧抓好“普九”工作,大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统筹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进一步完善城乡学校对口帮扶制度,组织城市学校选派校长、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不断提高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学生的帮助力度,避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四)加强理论教育,提高思想素质

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等内容作为对农民教育的主要内容,努力使农民从思想上提高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将农村中的两部分人——一部分是中考和高考落榜生,另一部分是农村中那些思想素质较好、头脑灵活的人发动起来,作为农村思想教育推广工作的骨干和带头人。还需要积极开展科普活动。科普活动是提高农民思想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村委会要加强农村科普宣传教育,策划一系列参与度大、通俗易懂的科普活动,提高思想素质。

(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播的覆盖区域

通过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实用方便的方式宣传。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不走过场、富有实效。创新思路,丰富宣传手段。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主要任务、基本要求,印在日历上,送到田间地头,送到每户村民手中,贴到农户墙上。向全村群众进行广泛宣传,使广大村民看得见,记得住。力争做到先进性教育活动户户知晓,深入民心。

(六)加强风尚引导,提高文明素质

搞红文化广场,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加强农村生活风尚的引导,帮助农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文明素质。大力推行农村政治生活的公开化与民主化,使信息畅通。在农村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用正确的思想观念抵制各种错误的思想倾向,提高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引导农民树立新风,破除陋习,远离迷信,自觉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七)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创新卫生支农和扶贫机制,加快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

全面完成社区医疗卫生站建设工作,引导、扶持农民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组织,在定点上要充分考虑地理位置远近,人口多少而科学确定乡村医疗机构。各定点医疗机构要保证合理用药和价格合理性,增加可报销支出。要建立健全和完善的患者档案,方便参合农民的报销结算。加强基层乡村医疗人员的培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健全合作医疗各项监督机制,增加财政透明度,确保取信于民。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发展和老有所养问题。切实为农民健康生活奠定基础。

(八)加强领导、强化协调,精心组织、周密安排

要切实发挥好“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部门积极配合、村(社区)干部群众主动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新农村建设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结合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把新农村建设与平安村(社区)创建等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真正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实践中。

(九)扎实抓好“三个工程”

即抓好“班子工程”,建设开拓务实、团结协作、勤政为民、充满活力的“两委”班子,不断增强班子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抓好“载体工程”,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抓好“保障工程”,引导、支持村(社区)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以集体经济为支撑,不断加大投入,推进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建设进程,加快“四化”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

七、新农村建设成功原因

(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在新农村建设中,飞轮村注重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三级联创”、“无职党员设岗定职”、“党支部和农户结对帮扶”等活动,组织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进一步提升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搞好村务、财务和党务“三公开”,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培养一支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强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应当选择年龄轻、有文化、社会责任感强的村级后备干部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提高他们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有意识地锻炼和提高他们的执政意识、执政能力以及带头创业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

(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着力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

飞轮村地处浦江县北部,原来是一个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的偏僻小村。2002年以后,随着通村而过的四海大道建成通车,该村的交通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目前,该村到城区和镇区只要几分钟的时间。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为该村的新农村建设创造了一个极其有利的发展机遇。城乡统筹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飞轮村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证明,要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决策落到实处,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和着力点是增加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要包括:加强农村道路、水利、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社会安全体系建设。同时,各级政府还应通过制定发展规划,确定产业政策,运用经济杠杆等多种手段来统筹城乡发展,逐步实现城乡一体的新格局。

(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切实提高农村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

农村经济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发展农村经济,必须以农民增收为核心。飞轮村在新农村建设以前,其他农村一样,祖祖辈辈以农业为主。改革开放以后,尽管村里出现了几个经商办厂的先富一族,但农村绝大部分农民仍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头朝黄土背着天的典型农民生活。新农村建设后,随着交通环境和村容村貌的不断改善,吸收了一批经商办厂能人回村投资兴办产业。村两委借助政府平台,利用各种渠道和手段,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劳务技能。目前,该村共有工厂3家,不仅解决了村里所有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解决了周边农村的就业困难。现在该村的外来人口已超过本村人口的2倍,2008年村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

飞轮村的经验证明,发展农村经济并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要发挥优势,加快培植新的优势产业,不断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就业环境,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困扰,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

(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珍惜山水自然环境,力求保持地方原有特色。

飞轮村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考虑到了村庄地势、民居的布局、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公共设施的配套等因素,因地制宜,进行了以“小五化”为重点的村庄整治工程,有效地保护了村庄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使人与环境得到和谐共存。

我国农村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文化差异也颇大,每个村都有自己的文化渊源,都有自己的历史遗产,都有自己丰富的精神内涵,其中都蕴含着许多科学的、艺术的和历史的信息,是祖先留下的不可估量的财富、不可再生的资源。新农村建设姓“农”,不姓“城”。如果一味贪大求洋,实施整拆整建,不仅耗资巨大,也给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增加了巨大的包袱,而且还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在农村中形成了新的“水泥森林”。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突出乡村建设、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只有立足现有基础进行房屋和设施改造,在有效保护地方特色基础上建设新农村,才能称得上是在继承中创新、在创建中发展。

(五)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量力而行,防止盲目投入。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只有资金投入,没有或很少有经济回报的工程,而且投入资金的数额较大。一个村要完成“小五化”、污水和用电线修标准化改造,投入少则百万元,多则达千万元。尽管我市财政对新农村建设扶持的力度较大,但还不足以满足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各项支出。

有的村为了尽早完成新农村建设,主动向上级争取项目,不惜向银行贷款;有的村两委干部为了追求政绩,项目贪大求洋,不顾农村财力,建造高档次、高品味的亭台楼阁,造成集体资产大规模的亏损。而市口村立足可持续发展,采取积极措施,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加快建设小康、和谐新农村的步伐,促进村经济全面发展,走出一条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的新路子。

(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有好的政策帮扶和激励机制。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级政府都出台了相应的补助政策和激励机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如浦江县财政每年都要拿出上千万元资金用于补助新农村建设,各镇街也出台了相应的补助政策。

飞轮村虽然集体经济比较薄弱,但该村两委干部能充分抓住各级政府出台的各项补助政策和激励机制,率先在全市开展以村庄环境整治为主的新农村建设,成为我市第一批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浙江省级绿化示范村等,得到省、市、镇各级奖励补助近十几万元。村级财政支出还不足5万元,就把农村建设成为规划科学、环境整洁、设施配套、管理民主、生活舒适的农村新社区。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充分发挥各级财政投入的主导作用和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利用我市经济发达、社会资本充裕、民营企业多的有利条件,鼓励社会各类组织、企业家和社会知名人士支持新农村建设,广泛开展“村企结对”建设活动,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增加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大大减少村集体经济负担。

八、飞轮村新农村建设取得的经验

一是不断创新领导方式,充分发挥了乡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企业的支撑作用、机关站所的服务作用和社区的主体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是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思路,找准切入点,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组建龙头企业,拉动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促进集体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三是不断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增强“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始终把解决“有人办事”作为解决“有钱办事”的前提条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到“三村四化”建设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努力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因素。

四是不断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赢得各级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为新农村建设和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动力,是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

九、社会实践感悟

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是当年五四青年开创的 “走向社会,深入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教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在新时期的具体表现,是青年学生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重要环节。我们想要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知社会,认清自我,调整和完善自我,在困难和挫折中锻炼自我,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准备.这是我参加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抓住有利时机参与各种形式的暑期实践活动,对于引导我们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利于了解国情

单从书本上是很难得到的.因此我们必须走向社会,深入农村,了解占全国农民的现状,才能真正在实践中深化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利于体察民情

走出象牙塔,融入农民大众,才会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利于自身成长。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磨练意志,砥砺品格,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实践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践中,大学生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自身的能力,为以后建设祖国奠定了基础。

其实,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真的很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去建设,需要科技的支撑,更需要更多的有志青年学生到这里来实践。农村,并不仅仅代表着贫穷和落后,更代表着潜力和市场。农村是磨练和锻造人才的地方,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更好的激发人的潜力。

农村在召唤着我们当代大学生,农村也同样期待我们为它的发展做贡献,加入到农村的建设中来吧!新农村建设就像一颗花,需要不断的滋养,只要付出,就会看到越来越多的灿烂之花的开放。

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你我都在努力,我们一起加油!

下载关于高都镇泊南村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高都镇泊南村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2007-12-12 19:16:19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2......

    关于战旗村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战旗村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简介 “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

    **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村是**市重要的革命老根据地之一,早在1929年该村就有200多人参加历史闻名的上梅第二次民众暴动,为建立**特别支部做出重大贡献。全村共有5个自然村,686户、2594......

    **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村是**市重要的革命老根据地之一,早在1929年该村就有200多人参加历史闻名的上梅第二次民众暴动,为建立**特别支部做出重大贡献。全村共有5个自然村,686户、2594......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驻村调研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沧源县芒卡镇南景村指导员 赵金明 根据云南省党委、政府,临沧市委、市政府指示和沧源县委、县政府的安排,我作为芒卡镇南景村新农村建设的指......

    关于新河村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新河村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根据区、市、县基层办公室的统一部署和安排,2011年1月,我被派驻加尤镇新河村,成为一名新农村指导员。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我重点围绕社会主义新农......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驻村调研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区××镇××村指导员××× 根据××省党委、政府,××市委、市政府指示和城区委、区政府的安排,我们作为××镇××村新农村建设的指导......

    界牌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界牌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滩头乡人武部长周文武2012年3月21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决策,是今后一段时期我们的中心工作。在实行新农村建设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