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贺村调研报告
南贺村调研报告
2011年9月上级党委对周陵镇撤镇设办,周陵办管理正式步入了城镇化行列,为了巩固好现有的基础,顺应新形势,树立新风气,顺利完成撤镇设办后过渡阶段。周陵办开展了响应区委号召,组织开展了“党员干部下基层,大调研,大讨论”的走访活动。全办范围内所有党员干部积极动员,七站八所紧密配合,对辖区内的38个村逐一进行排查调研。
为了将大调研、大走访活动落到实处,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工作风气,土地城建办组织全办人员,从9月2日到9月28日开始分阶段对本部门包村(司家庄、新庄村、南贺村)进行走访调查。我们通过实际走访、填写调查问卷及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调查,多方考察民情,经过为期一月的活动,我们共计走访了183户村民,召开座谈会10于次,最终了解到问题五大类。
南贺村最早被称为周陵办辖区内的“大村、难村”。南贺村位于周陵办事处东南208沿线,距咸阳市15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村。该村现有村民2200余人,党员32人,本次走访68户。近年来由于开发带动,征地,开发建设各类问题逐步增多,南贺村村干部尽职尽责,能够扑下身子办实事,村民生活水平已有较大提高,生活能够自给自足,大形势是非常良好的。但是通过走访调查该村也反应了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征地拆迁遗留问题解决不到位。近年来南贺村由于区位优势,受到多方关注,许多企业项目为了抢占位置,许多企业都选择在该村投资建设企业。企业征地租地开工后,征地赔付分配起来却出现问题,村民众说不一,有村民反应租地政策不明、有人说村内分配不均、有人说征地后续问题较大,这些问题是造成信访案件的隐患,更加给村民生活造成较大不变。我们仔细询问了相关干部,该村村情复杂,村干部也不能完全将政策解释到位,问题是可想而知,但是对于征地租地类问题,村上最有发言权,必须尽快拿出一个解决方案。
二村上经济水平较低,招商引资力度不够大。南贺村虽然目前征地租地工作开展顺利,但是能够带动当地发展的项目并不多,甚至在产业上还很滞后。区上惠农政策一再增多,但是该村交通不便,产业结构较单一,村民没有致富项目带动,一旦征地后,村民失地,基本生活来源都会出现困难。所以村民希望能够引进一些大型项目,在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基础上,能够带动当地其他产业发展。
三干群沟通不多,村内急需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基层干部素质有所欠缺,村上开发顺应政策要求时,却不能够认真的与村民沟通,耐不下心思进行解释,许多时候村民都是由于没能及时了解到政策和政务进展,当项目动工时,不明真相的群众就会产生抵触心里,甚至阻挠政策进展。村上事务开展如何,必须政务公开,让广大村民进行监督,将村务透明化,尽量经常召开村民大会,张贴村务告示。
四残疾人、低保户、孤寡老人优抚政策不够,村上关注需要加强。南贺村许多年青人都外出务工,村内剩余的劳动力以残疾、老人居多。这写弱势群体在经济上缺乏,生活上更需要照顾,作为村干部在这方
面应该考虑到位。适当的开展一些优抚活动。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与村干部充分进行反思和总结,现在村内形式严峻,村民意见并不统一,而秦汉新城建设在即,各项新政策和新项目也会接踵而至,村上如果继续不管不问,干群之间的矛盾比然会激化。所以我们与村上协商,建议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
一是加强政务公开,促进干群沟通。干部是从群众中来,为群众办事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政策不断发展,干部素质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在做工作时,也需要多听取群众心声,即要保证工作进展也要保证安抚村民清绪。
二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本村经济。该村虽然土地变少,可以考虑转变思路,从开展特色农业和大棚蔬菜产业着手,充分利用现有年老体弱的劳动力。
三是办事处加强对村情监督,引导村内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虽然走访活动结束,但是今后办事处包村人员还应继续关注村情,经常与村民和干部沟通,积极地对村上进行引导和帮助。相信通过努力,该村的发展逐步会走上一个正常稳定的道路。
走访人:土地城建办边林、齐贤会
2011-9-27
第二篇:南卧村调研报告
樊家庄村调研报告
一、樊家庄村基本情况
樊家庄村位于刘村镇东南方向,现有耕地500余亩,三桥村一向以种植小麦和玉米为主,无厂矿企业,现有人口800余人,村内有党员21名。
(一)村级组织建设情况
1、村两委班子情况。樊家庄村本届班子成员6人,党支部成员3人,书记1人,副书记1人,委员1人。村委3人,主任1人、副主任1人,委员1人。计生专干1人。目前村两委建立了学习、工作、村务、财务公开等制度,大的问题能做到集体研究。班子比较协调,工作能够正常开展,尽管村里事务多、矛盾多、累积问题多,然而因干部作风务实、正派,多数群众对干部还是比较信任的。
2、党员、村民代表队伍和后备骨干建设情况。三桥村共有党员16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尚可,村主任、书记的后备人员比较丰富,普通村干部也有一定数量后备人才。党员队伍总体上年龄偏大,文化程度总体不高,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上,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欠佳。
(二)村庄基础设施现状
三桥村以一条南北走向的村主干道为框架,该村村民户居住在主干道路两侧,没有班车和长途车经过境内,出行较为不便,村民出行以摩托车和自行车为主。耕地以种地为主,主要种植作物是玉米和小麦。
(三)经济发展状况
三桥村是一个农业村,村民从事农业的占大多数。主要以种植传统的小麦、玉米为主,小部分种植棉花。村里没有企业,村内有2家私人小型蛋糕制作点,效益一般。小商店5余家,收入一般,平均年收入在一万元左右,另外养鸡户也有1户,但是是小规模养殖,受市场影响大,经济效益不明显。当地农民以外出打工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占绝大多数,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有:一是农业种植成本高;二是缺乏技术和市场信息;三是剩余劳动力没有经过相应技能培训,层次低,收入不高,劳动报酬无保障。
(四)社会事务建设情况
三桥村村民纯朴,民主意识强,法制观念好,政治意识浓,群众选举党代表、人大代表、村干部的积极性高。全村社会治安状况良好,轻微的治安案件虽有发生,但并未发现黑恶势力活动。村民对村里的治安状况基本满意。成年村民再教育机会较少,村里计划生育在全镇居上游,但计生工作仍存一定难度。适龄儿童入学率已达100%。由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守儿童70余人。全村现有小诊所1家,目前农村医保参保率达100%。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组干部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欠高
在两委干部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就4个,初中文化程度也不多,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上,而且都是在家从事农业生产为主。加上村组长待遇较低,这样一来就势必导致村组干部服务能力、精力不够。三桥村现有16名党员,其中50岁以下党员只有5人,女党员1人,党员平均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没有形成应有的梯次结构,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个别党员干部大局观念、奉献意识不强,工作上有畏难情绪,遇事不够积极主动,能拖则拖。
(二)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缓慢
三桥村地处刘村镇以北,道路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部分河道淤结排水困难,农田排灌设施老化,影响农业种植。虽然近几年在村镇干部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在水利兴修上投入了数万元,但是,水利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有待进一步的投入。目前村里因自然环境因素制约和村里原先各方面基础薄弱,村民谋生手段陈旧,目前村里带领村民致富办法不多,经济发展缓慢。
(三)精神文明建设欠缺,村民生活品味和质量不高
村里的文化娱乐设施单一,文化娱乐生活单调,群众除了看电视、打牌以外,几乎无其它文化生活,且赌博现象还没有彻底清除。
三、建议及对策
(一)夯实基础,提高村组干部综合素质
加强基础组织建设。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基础,党的方针政策要靠他们去宣传,党的富民措施要靠他们去组织落实,党和群众的关系主要靠他们去体现。针对三桥村现状,一是要改善村组干部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结构,按照“民主、公开、择优”的原则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把有知识、有文化、热心村里事业、关心群众生活、能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人选拔到村组岗位上来。同时对他们采用各种方式进行学习教育培养,提高他们的文化层次和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二是培养提高广大党员素质能力的同时,还要注意发展年青同志入党,防止出现年龄上断层的现象。三是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村组干部的带头作用,村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先进典型要给予肯定鼓励,以提升正气,推动和形成为村民办实事的氛围。
(二)强化宣传,营造全村致富奔小康氛围
思想观念的改变程度与经济发展的速度息息相关。通过调查,我们感到思想观念落后,仍是制约三桥村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因而我们要利用宣传机会,加强对村民的宣传教育,要从思想上、观念上输入新的理念,以真正唤起村民建设新农村的信心。用好用足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鼓励村组干部带头致富,带动村民奔小康,运用身边人、身边事进行宣传发动,增强村民想勤劳致富、会勤劳致富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鼓励和教育村民学文化、学技术,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让村民有更多的谋生手段,拓宽多渠道就业环境。同时要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对文化娱乐设施争取上级支持一点、村集体出一点、社会集资一点的办法加以建设改善,使更多的村民远离迷信、赌博,主动投入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让村民有好的身体、好的心境,致富奔小康,建设新农村。
(三)看准政策,抓住机会,逐步完善村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看准政策,调整思想,统筹全村,力争村里主动和上级支持有机结合,抓住机遇逐步加强村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大对新村部的建设力度,在建设村部的基础上把体育健身、农家书屋等设施一起投入,加大村部的综合运用力度。二是村里要大力做通村民思想,积极组建村自来水管网建设,鼓励村民利用对农村国家饮水的政策,家家用上自来水,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三是利用标准农田改造机会进行河道疏浚、机耕路修造、水渠加固、农业机械合作投入更新、环卫垃圾箱收集点完善等生态建设力度,加大投入农业技术培训教育工作,提高种养殖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四是建议调整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解决农民建房,最好是解决中心村建设,这样既有利于统一规划,又有利于水、电、绿化设施配套解决,并利用退耕还林政策加强植树力度,使村民早日进入小康居住环境。
驻村调研报告
刘 靖 华
二○一一年十二月
第三篇:南原村调研报告2
有关南原村的卫生垃圾科学发展观
调研报告
胡锦涛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他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段话高度概括了科学发展观四个方面的内容,明确指出我们的发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时代进步的要求,体现了实践发展的需要,顺应了广大人民的心愿,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
这次乡党委组织各农村全面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希望农村干部们能用先进的理论思想指导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带动农民们致富,以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农村!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农村的科学发展观活动,响应乡党委的号召和要求,我就自己所服务的南原村卫生状况进行了以下各方面的调查研究,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一·该村卫生垃圾基本情况:
首先是村里硬化的巷道上经常会有垃圾或村民们不要的玉米杆堆放,给行人和车辆通行造成极大不便;其次是村民经常在村口靠沟的地方堆放大量的垃圾,这不仅有损村里的文明形象,更重要的是下雨天的时候那里经常垃圾横流,臭气熏天,导致附近的住户经常怨声载道;再次就是村里好多人都喜欢养狗,但却不甚管教,造成村里的各巷道及村们晒的谷物里经常有狗乱大小便,造成村容整洁不说还容易让人得传染性的疾病。
二·形成上述情况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村民们的认识存在误区。许多村们都是抱着“独自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态度,即只要自家干净了就行,没有认识到村容整洁也能体现出一个村整体村民们的素质。二是领导工作不够规范。部分村干部对村里的卫生工作不够认真负责,没有严格按村规告村民们怎样处理自家的垃圾,也没有告村民们垃圾处理不当的后果,总之是村干部的卫生宣传工作不到位造成了村里的各项卫生工作都相对滞后。
三·我的一些建议和观点:
第一,村干部应积极主动乡村们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要求和规定,告知村们农村村容形象的重要性和意义,并结合村里的实际制定有关卫生条款要求村们严格遵守。第二,村干部应要求村里的卫生工作人员向村们讲述有关卫生与健康的知识,帮助村们提高认识切实让自身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卫生疾病的发生。
最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村干部可以积极向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请教有关垃圾合理利用和处理的方法方式,推进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的综合治理和转化利用,以彻底环保的解决本村的垃圾。
总之,我希望村干部应学会用科学发展观的眼光来重视农村卫生垃圾工作,虽然事小,但却是关系到农民们自身生产生活的大事,因为它是我们党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距的一大关键任务。
第四篇:南原村的调研报告1
有关南原村教学楼建设调研报告
一、调查的背景与动机
今年年初,王君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带着对农民兄弟的深厚感情做好“三农”工作,办好农村的事情,决心用两年时间,实现“五个全覆盖”,即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水泥(油)路全覆盖,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全覆盖,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特别是村级卫生室全覆盖,村通广播电视全覆盖,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使全省农村的面貌有一个新的变化,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该工程涉及面广、难度高、工作量大,自启动以来,全省各级各部门积极筹措资金,认真组织实施,各项工程开局良好、进展顺利,均取得明显成效。
我所服务的的小停村,初中教学楼由于年久失修,目前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对此,我们支村两委干部上任以后,在省政府“五个全覆盖”精神号召下,决定对初中教学楼进行改扩建。我利用此次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机会,对本村初中教学楼现状进行了调查,希望我的调研结果能对我村初中教学楼的建设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时间:2009年10月7日。
地点:小梁乡小停村。
方式:在村委会干部的协助下,我对小停村初中教学楼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内容:听取村民对初中教学楼现状的评析、改扩建教学楼的必要性和工程建设应采取的方式。
二、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省政府对教育设施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教育教学设施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乡大多数村都已经完成了对教学楼的改建工程,没有完成的村子所剩无几。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村民对我村的初中教学楼安全状况十分担忧,教育教学设施也存在不满。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初中的教学楼雨天会有漏雨现象,窗玻璃等基础设施破损严重,风天土尘很大,而且保暖性很差。教室内地面砖破损严重,行走不便。桌椅板凳等也破旧不堪。对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我村现在应集思广益,在省、市政府政策的利好形势下,抓住机遇,发动民间资本广泛支持教育事业。
教学楼建设可以采取民间垫资,然后村委会开具证明,跑资金。克服资金困难,争取让我村的初中教学楼建成 我乡的教育亮点工程,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较好的受教育环境。
第五篇:南漕村经济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南漕村经济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村是行政区域的最小单元,村级经济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农村的社会稳定,事关基层组织能否良性运转和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的大局。发展村级经济,壮大经济实力,对于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村级经济相对发达的苏南而言,村级经济更是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已经形成了被人们广为赞誉的“苏南模式”。目前,苏南村级经济的发展进入新阶段,其发展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等外部环境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这些形势和环境的变化,促使我们重新思考苏南村级经济的发展。笔者以挂职所在单位南漕村的经济发展现状为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并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应对建议。
一、南漕村村级经济发展现状
宜兴市万石镇南漕村,位于宜兴市北大门,与常州武进区交界,距无锡仅一湖之隔,交通便利。现村域面积6.03平方公里,有62个村民小组,1465户农户,全村农业人口4549人,耕地面积6147亩,企业250余家。先后获得江苏省卫生村、生态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无锡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文明村、宜兴市十强村、明星村等荣誉称号。
1、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综合实力大幅增强。2012年,全村实现工农业产值10.4亿元,流通应税销售5000万元,经营性自有净资产达6500万元,实交税金5400万元。其中,工业应税销售收入1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5万元,村级可分配收入1021万元,与2011年年末相比,分别增长11.4%、19.1%和36.8%,各项经济指标均得到大幅增长,村级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壮大,2012年村级经济综合实力排名位列全市第四。
2、产业结构逐步调整,发展能级显著提升。“强二(工业)快三(服务业)”发展思路初现成效,第二产业支柱地位已经确立,第三产业比重快速上升2012年,三大产业比重为2.14:62.52:35.34。其中制造业实力持续增强,资源整合和产业优化不断推进,骨干企业队伍进一步壮大;第三产业向多元化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工业支撑发展、服务业促进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3、科创投入稳步增长,创新氛围逐步浓厚。近年来,全村企业科技投入不断加大,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每年实施科技开发项目数十项。至2012年末,共完成专利申请12件、授权2件,2家企业成功申报高科技项目4个,企业研发机构6家、省民营科技企业3家、省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高新产品1个。科技兴企、科技兴村在南漕村形成了良好的氛围。
4、园区建设有序推进,集聚效应不断放大。上世纪末该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好,后积极推进私有制改革,工业集聚区雏形逐步形成。近年来,该村不断加大投入,集聚区骨架不断拓宽,设施不断完备,功能不断提升,承载力不断加强,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工业集中区。同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陆续有常州、无锡临近区域的企业与项目落户,目前,全村共有企业255家,其中工业企业224家,流通企业31家,90%以上的企业位于集中区,集聚效应不断放大。同时,由
于小城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三集中”程度不断提高,服务业集聚区同步扩大。
二、南漕村村级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
南漕村级经济在长期发展中,由于沿袭传统发展思路,偏重总量和速度,摆脱不了粗放型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产业结构调整效应不明显,要素投入量多却效果差;相对于迅速扩大的产业规模,技术层次升级太慢;对外技术依存度过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尤其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较少,具体表现在:
1、结构需进一步优化。工业产业布局不合理,传统产业比重偏大,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导地位尚未显现;内外源经济发展不均衡,“依附型”经济特征明显;创新主导型企业不够多,产业层次不够高;制造业尚处在中低端环节,新兴产业比重偏低。南漕村目前产业局面为化工制品、印铁包装与冷库设备三足鼎立,三大产业应税销售占全村工业经济的85%还多,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规模不大,比重仅为1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仅仅为23.1%,比重有待进一步提高。
2、集群需进一步扩大。南漕村级经济虽然总量可观,但工业企业“多、小、散、弱”特征明显。目前,南漕村工业企业有224家,以2012年应税销售实绩来看,其中过亿企业2家,超5000万企业6家,超1000万企业22家,超500万企业30家,以中小企业为主,总体规模不大,尚没有超10亿级别的龙头骨干企业;行业门类较分散,产品五花八门,没有形成具有一定规模效应的“抱团式”集群发展,企业之间的经济关联度也非常小;发展能级普遍较低,产品的技术含量低,生产的科技含量不高,附加价值低,产业链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领域,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极为缺乏,产业链“两头在外”,缺乏真正意义的终端产品,工业发展缺乏核心竞争力。
3、素质需进一步提升。该村经济主要由本土企业家为主体的民营经济组成,产品生产技术含量不高,劳动力就业层次不高,导致产业的整体素质相对偏弱。技术创新方式以升级改造为主,还没形成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现实主渠道。目前,南漕村90%的企业家仍然以传统的观念进行企业的管理与运营,停留在追求外延扩张的层次和阶段,产业和企业的互补和联动仍然不足,同质化竞争明显,同行业甚至时常出现恶性竞争,产业集群程度不高。这些因素导致产业素质整体偏弱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级经济在新一轮中的跨越发展。
4、制约需进一步破解。目前,村级工业经济正在从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式发展转变,但是在国家用地政策更趋严格、土地调控不断趋紧、节能减排压力凸现的大背景下,村级经济发展呈现出土地、人才、环境等资源的严重短缺现象,土地空间受到严格控制、环境容量逐步压缩、人力资源与工业经济发展步伐不相适应,新引进优势项目处于无地可供的窘境。
三、南漕村村级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
新一轮发展中,南漕村面临总体向好但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一方面,从外围
来看,宜兴高铁新时代即将到来,将对宜兴扩大对外开放、集聚发展要素、提升发展水平产生巨大的助推作用,特别是对现代服务业、生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将产生直接的催化作用,南漕村也受益良多。从自身来看,位于宜兴、常州、无锡三地区交界处的南漕村,通过几轮的稳步发展,村级实力不断增强,受长三角“同城效应”良性刺激,融入沪宁杭都市圈的进程将进一步提速。但是,另一方面,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机遇,也容易使政策、资源、人才等发展要素更多地流向中心城镇。如果没有足够的吸纳力和集聚力,南漕村极有可能被逐步边缘化。作为发展重要内容的村级经济更是面临巨大冲击:在环境生态日益被重视、“三高”产业逐步被取缔、群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的大环境下,化工企业转产迫在眉睫;国内外经济压力日增,机械制造业面临产品出口受阻、生产成本上涨、国内需求下降、金融支持乏力等压力,产业改造升级刻不容缓。
四、壮大发展南漕村村级经济的建议
一是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要抓住服务业发展良机,以大项目为抓手,大力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能级,发展生产服务业、繁荣提升商贸服务业、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大力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坚持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联动发展。
1、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村级经济应依托区位和交通优势以及良好的工业基础,以市场信息为基础、以产品配送为主业、以现代仓储为配套、以商品交易为依托,发展“四位一体”的现代物流业。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不断强化金融功能、加大金融创新,加强同金融机构的联系与合作,鼓励和支持商业银行对村级中小企业的贷款扶持力度,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成立村级集体小额信贷公司,有针对性的对企业转型和技术改造的企业给予资金方面的支持。
2、繁荣提升商贸服务业。提高商贸流通业在村级集体经济中的地位,形成整体布局更加合理,业态更加丰富,企业竞争实力更强的新型商贸流通格局。重点发展购物、休闲、娱乐、餐饮、文化等行业,构筑工商结合、内外贸结合,以餐饮服务为主,其他业态为辅,形成较为完整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3、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仓储物流业、中介咨询业、技术设计业、生态旅游业、社区管理业、科技服务业、文化创意业、服务外包业等新兴服务业。同时,充分融入长三角旅游大格局,加大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充分发挥旅游业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的带动作用。
二是要优化发展先进制造业。实施“新兴产业双倍增计划”,形成强大的产业优势。把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技术和自主品牌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做大产业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核心竞争力。力争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产业集群区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工业整体竞争力为重点,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优化升级支柱产业,引导发展新型产业,推动若干优势产业集群的形成。
1、做“优”做“新”战略产业。发挥环保设备、机械制造、电子产品三大
产业优势,提升产业层次,形成一批融入全球产业链的企业产品。注重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与机械、纺织、印铁等本地优势产业的嫁接,争取建成重要的生产研发营销产业基地。
2、做“精”做“专”传统产业。围绕冷库设备、印铁包装等传统产业,实施差别化策略,形成特色产业。支持企业培育和打造产品品牌、企业品牌、行业品牌,创造发展新优势。抓住国际化和城市化机遇,以机械设备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升级突破为重点,扶持精密集成型技术开发和设备制造业。形成以现有企业为骨干的现代产业集群区。
3、做“大”做“强”标杆企业。实施“企业创新”工程,通过重点企业示范,带动企业技术、管理和机制创新,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振兴、引进和培育知名品牌,大力发展一批拥有知名品牌、核心技术、综合集成能力较强的企业集团,鼓励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兼并、联合、上市等资本经营方式发展壮大,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市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和大集团。
三是要积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的社会综合效益。南漕村农业应以生态园建设为重点,加快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农业新业态的综合开发。积极推进休闲农业发展,规范有序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积极推进休闲旅游农业规划和建设,推行农家乐+新农村的形式,打造特色鲜明的观光休闲精品区块,加大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开发力度。
四是要扎实推进招才引智伟业。以产业和项目为载体,吸引优秀人才来村级企业创业、就业。进一步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新型企业家队伍。培养具有较高技术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以及农业产业化经营人才和农业科技队伍。加快发展职业培训,加强对在职干部、科技人员、企业管理者和职工的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逐步形成社会化、开放式、多层次、多形式的终身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