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结题总结
SRT结题总结
2009年5月份,我们几个同学一起准备申请学院的SRT项目。从那一刻起,在陈建组长的带领下,我们便开始了对SRT项目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我们积极地为SRT项目的申请查询各种信息、准备各种资料。在鲁植雄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我们积极的努力,6月份我们的SRT项目申请通过了学院的审批。
项目通过审批后,我们就开始着手于对SRT项目作各种前期准备。通过快捷的网络和相关书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大致的了解了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现状及国家的相关政策,初步的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动向。
通过进一步查阅资料和分析,我们明确了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和汽车厂商的新能源汽车车型及主要的发展方向。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我们再一次查阅资料、向鲁老师请教,又使得我们对课题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在对课题有了深一步的认识后,为了了解新能源汽车在民众中的认识及普及情况,我们几个同学开始制作关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问卷。经过大家一起讨论与研究,我们制作了一份有15道题的调查问卷,问题主要涉及到被调查者的家庭状况和被调查者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看法、意见与建议等等。
各种准备工作结束后,我们就开始着手实践工作了。我们一组四人在11月份的时候在大桥南路附近对路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经过一天的问卷调查,我们获得了大约200份的反馈问卷。之后的任务是对反馈问卷进行信息的筛选与整理,我们四人对问卷中的问题整理进行了一定的分工,经过大家的一致努力,信息的数据处理工作得到了及时的完成。之后我们又对反馈问卷和的到的各项数据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以便更深入的了解新能源汽车在民众中的普及和了解情况。
在项目研究的最后阶段,我们完成了一篇研究论文。其中详细的介绍了我们对新能源汽车的研究成果。
通过参加学院的SRT课题研究,我们受益匪浅。首先让我们明白了任何一项研究成果都是在付出很多努力和辛勤的汗水后才取得成功的,在科学研究上没有不劳而获。其次,我们还学习到科学研究上那种科学严谨的态度和作风,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马虎。而且通过这次SRT研究,我们学习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增加了我们的学识、丰富了我们的大学生活。另外,通过这次活动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我们明白了小组成员分工协作的重要性,并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伟大力量。
借此机会,我们要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鲁老师,他以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平易近人的生活作风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在本次SRT课题研究中,鲁老师始终以严格的要求和孜孜不倦的教诲对我们悉心地进行指导,培养了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做事认真踏实的态度。在生活上也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在此向鲁老师表示真诚的谢意!
第二篇:结题总结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总结
大化二中:何凤梅
我校确立了《教师教学技能创新研究》的课题以后,我们化学教研组以《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作为学校课题研究的一个分课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严格按照学校课研处制定的课题研究计划和科组计划开展各项工作,立足课堂,深入学习,大胆探索。回顾研究之路,感觉既充实又有实效。“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这是我最大的体会。
一、理论学习
为了了解到最新最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我利用教研活动及业余时间研读相关的理论书籍,如《化学课程标准》、《教师课堂教学的十大技能》、《新理念化学教学技能训练》、《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技能的创新与发展》、《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教师最需要掌握的问课品课艺术》等书籍,学习其中的精华理论,追踪先进的理念思想,努力提高自我的研究修养。通过阅读,我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不能主动并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那么整个教学都只是教师在演“独脚戏”,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教与学互动的大舞台,在学习的这台大戏中,教师必须把主角的位置还给学生,只有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让他们自己“说了算”,才能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反思等活动中,不断的吸取新的理念以及教学的技巧经验,为更进一步的做好课题工作准备。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寻找并解决问题,并通过上教研课,听取课题成员的建议,更好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策略和方法
今年是我校实行新课改的第二年,但是我加入新课改行列的第一年,为了更好地了解新课标的精神,我于2013年7月25—27日到柳州一中参加高二化学新课改培训,而且平时不管多忙多累,我总能认真及时完成课题组布置的各项研究任务。尤其是针对其中的问题研究,我总是进行深入地学习与思考,力求在实践摸索中找到答案。学习反思内容也都是我在认真学习相关文章之后的真切感受。在研究中,我发现班级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不感兴趣,化学课堂上,经常是老师在上面认真上课,而下面的学生有的睡觉、有的玩手机、有的走神或开小差、有的学生虽然回答问题,但回答的问题一般都是判断类和选择类问题:“对”或“不对”,“是”或“不是”,“A”、“B”、“C”或“D”,几乎不经思考就脱口而出,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低下。由此我着重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入手,开展研究,搜集并阅读了大量相关理论文章和教师经验论文,在充分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对自己班级学生现状作了分析,设计并采用了一些措施尝试着进行了试验: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情境设计主要表现在以一条明线或暗线贯穿于课堂始终,情境一般作为素材或背景引出课堂的主题,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释、解决情境中出现的问题,情境设计的全程化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当前教学中,许多教师也常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但可以发现一些教师为了情境而设计情境,使情境沦落为花哨的摆设,作用不大。如让教学情境生活化,知识建构理论倡导让学生在自己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自主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即学生学习新知识前不是一无白纸,他们在平常的生活、学习与交往活动中,已经积累了相关经验和对各种社会现象的理解与看法;学习不是单一的由外向内进行知识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即把学到的新经验与原有经验相互结合,完善、丰富并改造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师要做有心人,平时注意收集与生活相关的教学资料,在教学时认真分析教材,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安排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学有情趣、学有所得。例如在《铁、铜的获取及应用》这一节时,我设计了教学引入的问题情境:我们在博物馆中见到的器皿大多是铜器而不是铁器,这是为什么?生活中常见的铁及铁的化合物有哪些?某地的井水,略显浅绿色,还有酸味,但是静置一夜出现了红棕色沉淀,相关的化学原理是什么?通过这些具有趣味的生活情境问题,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带着对这些生活问题的疑惑进入新课学习,相信教学效果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利用自问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是让学生根据课题自己发现感兴趣的学习问题,然后与老师和同学进行合作探究,其目的是发现学习问题的所在,明白自己的学习目标。高中学生的自主意识已比较强烈,有获取学习需要满足的内在驱动力,教师其实不必过多干预。现在的高中化学教材,教学内容难度不是很大,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发现问题。在进行新学习之前,我一般留给学生新课的导入环节,让学生根据课题进行自问:只从标题看想到了什么?已经知道什么?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我最想掌握的知识点有哪些?在学习自己发问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指导他们根据自己的提问展开自主学习的过程,这种学习方法还有利于教师较快地抓住学生的疑难所在,为进一步开展教学明确了方向,使课堂教学少走弯路。例如学习《金属镁的性质与应用》时,在黑板上板书课题后,就请学生进行自问,金属镁的特性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它会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通过什么样的实验能得出钠的性质?金属镁与其他常见金属的区别是什么?„„这一连串的问题都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随着问题的逐步积累,学生学习的线索也越来越清楚了,为深入学习打好了心理基础。
(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有效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是实施新课程目标以来所有教师耳熟能详的教学核心理念,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向。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与回答问题,认真进行课堂训练。这些首先要求教师的课堂要有充足的吸引力,掌握好教学的基调,设置难度适中的问题,运用的策略要有效。其次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态度与信心的建立有可能来自教师的一句表扬、一个和蔼的笑容或者一个肯定的眼神,当然还有对实验课题探究进行有效地创新,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以及符合学生认知需要的教学机智。再次,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在化学教学中,学生的认知过程分为感知、理解、巩固与应用四个阶段,感知是新知识学习的起点,理解是认知过程的中心环节及重点环节,巩固是知识联系的加强与理解的体现,应用则是学习的归宿与延续。化学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能在教学中有效运用,那么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与教学的有效性。
(四)设计好化学实验。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学生获取与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终身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实验中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自主观察与发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是其它教学手段所无法代替的。1.要把传统的“看实验”转变为“做实验”。演示实验是学生自己进行化学实验的前提。教师的实验演示为学生观察提供了直观、丰富的感性材料,便于学生认识、理解。然而在传统的演示实验中,教师往往自己把实验过程就完成了,没有给学生留下想象与动手的空间,使学生根本体会不到自己动手发现问题并总结实验结论的乐趣。2.恰当的进行趣味实验。如果要使一节课长时间聚焦学生的注意力,就需要教师花费心思创设情境,使课堂内容有充分的吸引力,而趣味实验的引入实现了这一难关,通过一项趣味实验,活跃了课堂气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强化对知识的记忆与运用,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自主探究的热情。3.改进实验装置,实现绿色实验。在教材中设置的化学实验中,有些存在药品用量太大、药品或产生物有毒、爆炸等不安全的因素。因此需要教师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减少不安全的因素,使实验操作更为简单、安全、可靠,减少实验过程中资源的浪费与环境污染,这样也会使化学教学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坚持化学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三、学生和老师的变化
经过一阶段的试验,让我明显感到学生的进步。很多学生没有了昏昏欲睡的现象,课堂上也没有学生玩手机了,而且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听课,回答问题的准确率也提高了,因此,课堂学习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从中,我也真切地感受到课题研究就必须是实实在在的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
在研究过程中,学校为教师创设了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让教师享受到成功的乐趣,调动了教师科研的积极性。本学期,我参加了本组举行的公开课比赛,并得到组长及各位老师的好评。但我丝毫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总是积极参加研讨活动,利用一切机会和同事们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同时,我更认真备课,不断严格要求自己,试着用新的理念和方法上好随堂课。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1、编写优秀案例一篇:《苯的结构和性质》
2、撰写论文两篇:《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探索》、《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
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3、阶段总结一份
4、通过课题的研究,我转变了教学观念,改变了教学方法,教学能力得到了不断加强。
5、我所教班级在段、期考中的成绩逐渐提高。
第三篇:科研结题总结
工作总结
经历将近一学期的钻研和探索,终于完成了这篇论文,并获得了发表。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我深感不易。学习论文纂写体现了学校对学生培养的全方位重视水平,科研性的论文完成更是学校对学生科研培养项目的一个中心工作。要提高自身的认知学习水平,就必须开展经常性的研究,以理论衡量、评价实践,指导实践。自这个课题开始以来,得到了学院相关专业老师的支持和帮助,订立了课题研究计划,展开切实的实践。现将该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开展情况
首先我认真对这个课题计划进行制定。在开学初,制定出了我的学生科研课题计划,再根据学生的研究的实际性与可行性基础出发,修正出自己的计划。有了计划安排,学生科研课题活动的开展就有了依据。当然,上学期由于学习任务比较多,在实施过程中对计划都做了比较大的调整,但是计划毕竟起到了规定任务、指引方向的作用。其次我认真在平时进行课题的研究。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编排好了科研项目课题的时间那排表,每一个周二的下午四点,固定到图书馆或者网上搜集资料,做好记录。再次,积极向指导老师请教和请求帮助。本课题的研讨的内容有下列几项:历年的本校的创业策划大赛、四川省以及国家的比赛、我校学生的参与获奖情况、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第二课堂开展的研讨。这些内容的讨论,直接帮助了我在以后论文的完成。二、一些好的做法
在完成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指导教师的实际帮助,踏踏实实地开展学生科研课题活动,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
1.认真查阅、学习有关资料,提高理论水平。通过这次的科研课题,我学习了新的知识、新的理论,时代变化了,学校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标准、规格有新要求。学校科技处对学生科研课题的引导,加大当代大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重大举措。如学科竞赛、挑战杯大赛等等,这对于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很有帮助。
2.不仅仅是查询学校图书馆的相关资料,而且在指导老师的介绍下,还外出实地找人访谈了解调查相结合。这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课题的研究更加便宜。
三、遇到的问题
1.学生科研课题工作缺少相关经验。幸好根据我的指导老师秦老师的指导,不然我可能到现在还没有理出一个头绪来,而且计划安排上不是变得太多,就是繁杂琐碎,缺少灵活性。
2.学生特别是科研论文的发表有一定的难度性。这篇科研课题的完成,特别是论文的发表,经历了种种的因素的干扰,但是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最终还是发表了,我深感其中的不易。
经济与管理学院 周兴涛
2011年9月19日
第四篇:国学经典结题 总结
长平中学国学经典诵读2017课题总结
自课题申报以来,本课题研究就顺应时代之发展,针对中学留守学生进行研究。今年以来,课题组结合分工安排继续认识开展了科研课题研究,开展专题性的研讨活动对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校园义务教育第二课堂创新、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与国学经典特色教育实践的研究。利用学科教学,网络社交工具教育平台,家校合作与社会力量相结合与国学经典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提升学生对研究内容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撰写实验阶段性小结、相关实验研究论文、课例。研究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撰写阶段性实验小结及相关研究论文。
课题组在抓好课题研讨的同时,以文化经营、用发展提升品牌,积极将“创新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传承并发扬光大,课题组创新并积累了一些做法,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我课题组结合学校经典诵读开展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积极调动
1、学校成立国学经典小组以林小菊副校长为组长,国学经典课题组成员为副组长的领导机构。
2、制定了指导教师在职称评聘、目标考核等方面的加分政策,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3、学校领导在教师会、学生会上作出动员讲话,课题组安排了以“多读经典书、读经典好书”为主题的升旗仪式并安排教师演讲。
4、学校为课题组开展经典活动提经济保障,添置了所需要的各种器材、书本,花费了经费近两万元。
二、营造气氛、润物无声
1、全校的校园文化重新规划。
教学楼的走道上,文化长廊上处处可见名家名言,很多出自《诸子散文》和《弟子规》等古文学中,校园悬挂诵读经典的永久性标语,经典诵读活动室内悬挂了教师的书画作品,每个教室的黑板上角也都书写了经典诗词或名句。学生可以随时记忆、耳濡目染,润物无声。
2、广播站成为传播经典文化的窗口。
校园广播站每天定时播放经典篇目的诵读,《经典咏流传》《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念奴娇
赤壁怀古》《陈情表》《出师表》《黄河颂》《沁
园春 雪》等名篇的诵读都曾回荡在校园之中,学生在休息之时也能感受到经典文化的魅力。
三、拓宽渠道、提高水平
1、将经典诵读纳入学校课程
为了坚持开展诵读活动,学校每班每周安排一节诵读课,诵读课形势多样,由课题组老师安排,可以是诵读指导,也可以学生阅读经典诗文,还可以书写经典诗句,只要是能让学生感悟经典的形式即可。
2、课题组教师外出学习经验
去年市级举行大规模诵读比赛,学校派出课题组教师前去观赏学习。并派出课题组老师到龚全珍学校、市培训中心培训,学习经验,听取专家讲座,并在课题小组中积极分享交流结合课题进行研讨
3、坚持每天晨读和课前诵读经典诗文
要求每班每一个语文晨读课抽30分钟诵读经典,每节语文课之前也要选读经典文章,朗朗的读书声成了学校独特的天籁之音。
4、认真开展经典诵读兴趣小组活动。
开学初,课题组成员便成了布置好特定的经典活动室,成立了经典诵读活动小组,安排课题组指导教师们指导学生诵读,坚持每周开展一次兴趣小组活动。
5、国学经典与各学教学科结合
在日常教学中,将国学经典教育结合语文、历史、音乐、书法、武术主题班会、团会等课程的教学,创新课堂教学的不同形式,为培育留守学生人文素养架起有效桥梁。
6、定期组织开展并参加校内外国学经典实践教育活动,课题组老师结合社会网络平台及社会力量经常组织和带领留守学生外出参加各种国学知识专题讲座、国学经典阅读会、传统知识大竞赛、周末经典诵读会、汉字听写大赛、成语故事会、诗词朗诵会、立德树人道德讲座、萍乡文化大讲堂、参观历史文化馆、博物馆、红色纪念馆、雷锋馆、论语一百读书会、书香萍乡全民阅读公益读书活动、快乐成长国学夏(冬)令营等等,7、继续搭建与社会爱心力量的助力平台助力留守学生
课题组老师带领学校留守学生经常参加社会综合实践国学活动:如蒲公英协会的国学经典诵读课程、团市委和社会爱心的微心愿捐赠、国学节目表演、公
园花园景点游学、书香夏令营、快乐成长国学夏(冬)令营、敬老爱老送温暖、学习启初精神关爱留守志愿活动等让爱心牵手国学,促进留守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四、活动多彩、效果显著
1、为展示诵读成果,学校课题组分别举行了“我是朗诵者”留守学生个人朗诵比赛和以班级为单位的全校性经典诵读大赛,融音乐、美术、舞蹈的诵读形式给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展示出了我校留守学生诵读活动取得的成果。
2、我校的大型诵读节目《走进国学 品味经典》在全县诵读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学校师生的书法作品也多次在县市级比赛中获奖。
3、因文学修养的加深,学校课题组举办各种社会综合实践主题经典诵读活动及冬、夏令营活动,活动成效很好,县、市、省各级报道,萍乡日报 萍乡发布等新媒体刊登了我校留守学生关于经典诵读的通讯报道。
书香飘逸校园,经典浸润人生。经典诵读实践活动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我校特别是留守学生生活学习带来一片生机。创新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活动。只要我们不断潜心探究,不断探索更好的活动载体,将经典读书活动推向纵深,我们校园的书香一定会更浓,我们的留守孩子在国学经典教育实践活动的声音一定会更洪亮!
长平中学国学经典诵读课题2018总结
近年来,在建设和谐社会和中国先进文化的进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化底蕴。道德是有继承性的,而传统道德中能够为今天所用的精华,是社会最容易接受的,因而也最容易成为社会道德风尚的铺垫和国家凝聚力的来源。然而,一段很长的时间里,我们发现,中学生的语文水平逐年下降,学生们表达时语言贫乏,思维缺乏深度,使人们意识到了重拾国学,重振国威的重要性,人们想从国学经典中找回中国人曾经珍惜过而现代却缺失了的国魂。
故此,本课题研究就顺应时代之发展,针对中学留守学生进行研究。今年以来,课题组结合分工安排继续认识开展了科研课题研究,积极探索开发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学生背诵、生活中运用的有效策略,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积淀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并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课题不断深入推进,达到了预期目标,将于今年八月申请结题。现将今年以来开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编写了国学经典校本教材。
经过诵读实践和研究,经过学校课题实验小组的努力,我们编写了一套符合我校实际,能够激发学生读书兴趣的国学启蒙校本教材,教材中的古诗文短小精炼,通俗易懂,内容涉及《三字经》《弟子规》《声律启蒙》《最美诗词》《大学》等名篇,跨度为三年时间,赏析生动凝炼,深受师生的喜爱。它不仅扩展了学生的读书视野,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怀,还将德育、智育和美育有机的融于一体。整套教材的编排继承了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生成、行为习惯的养成,乃至健康人格的塑造都起着潜移默化、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对学生国学经典诵读课外诗词进行补充
汉语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因袭性。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汉语体系就相当成熟,读过诸子百家典籍的人,无不被那精辟冼练、生动优美的语言文字所震撼。可以说,汉语言的源头活力就在我们的经史子集中。而另一方面,一个人的母语素养就靠15岁前的熏陶,以后想补就很难了。经典诵读是个慢活儿,无法一蹴而就,因此必须按照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的原则长久规划。基于这样的思考,课题组对
各年级国学经典诵读课外诗词进行补充:
七年级新生选择一些短小,精炼,童谣、儿歌主要有《对子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
八年级的诵读内容以韵文为主,主要有《幼学琼林》、《唐诗三百首》和《论语》选读以及一些儿歌、童谣等。
九年级主要诵读《增广贤文》、《大学》、《中庸》、《论语》选读和宋词、经典格言等;
能力突出的孩子推荐阅读《老子》、《庄子》、《论语》选读。同时阅读凝聚中华文化精髓的典范书籍,比如《史记》精选、明清时期的白话文小说等。
学生毕竟生活在当代,我们倡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但并不死守传统,我们还引导孩子大量通读中外名著、当代校园小说,如《草房子》《青铜葵花》《爱的教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底两万里》、《昆虫记》、《安徒生童话》、《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上下五千年》、《淘气包马小跳》、《男生女生》等。
三、实践了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日常教学的有机结合
国学经典诵读很重要,但不是孤独的,也不是唯一的。经典课堂处处在,贵在持久巧安排。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初步实践了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有机结合。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多维并举,内外结合。
我们多次举办留守学生国学诵读活动,多维并举,即强调“诵读经典”不只在阅读中,而是与阅读、表达相伴而行的,低中高年级一脉相承。在阅读中,读古诗名著;在表达中,引用名句。
四、理文结合实践,让国学经典走向社会,服务文明
课题组全体成员长期在教学第一线从事德育教学,一年来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奖励并在多家刊物上发表;课题成员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学生研学活动推广研究、带领学生定期开展乡土文化研习,为全市中小学、社区、群众讲授文化类相关讲座30余场、组织国学经典教育社会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参与全国五防教育录制国学相关视频课一堂。举办过市级中小学乡土文化“周末阅读公益班”10期、“牵手留守儿童经典诵读比赛”8次、心理学讲座及活动30余次,“留守儿童快乐国学冬令营、夏令营”3期,“弘扬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系列主题活动12次、组织策划主持参与由北大发起的“新诗百年”首届、第二
届“诗歌春晚”地方分会场活动等,以上多项内容都被省市媒体报道过。
课题组成员精心打造所在学校国学馆、心理咨询室,如成员之一所在单位的国学馆设国学讲堂和学术交流室,成员组中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3名,成员所在单位有心理咨询室5间,现有10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轮班值日,有先进的沙盘、放松疗法器械。组建了国学兴趣班、书法兴趣班、校园礼仪队,开展了校训校风征集校歌征集,拍摄制作了学校德育建设系列宣传片,现正在打造校史展览馆、为学生组织研学活动、培养工匠精神培养营造了浓厚的氛围和奠定了其实的基础。
五、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安排
在课题实验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常常碰到一些问题,影响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如所有成员均为专职教师,平时工作任务重,开展教科研都是利用老师们的业余时间进行;有的家长对经典诵读的活动不够理解,支持的力度不够。尽管如此,我们仍旧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认真研究经典诵读。下一步,就将收集整体所有研究资料,写出结题总报告,申请结题。
我们相信,通过开展这项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与研究,那些博大精深、睿智宏伟的国学经典,必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留守学生阅历的增加而慢慢释放出浓醇的芬芳,长平中学这所古老而又年轻学校的文化底蕴亦将更加丰厚。
第五篇:论文结题总结
各学科在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第三阶段总结
本课题经过一年多的研究,现在已经进入结题阶段,此次课题研究过程中各学科的研究人员都很认真,也很负责,都能亲力亲为的对自己的研究课题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归纳。取得的阶段成果如下:综合成果:《各学科在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分科成果:《数学在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语文在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品德在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科学在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体育在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为了本课题的研究,各科的研究人员互相交流、讨论,形成了具有独特思维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1.受条件的限制,研究的对象不够全面,实施方案的形式不够多样,有的受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时代的需求,不能为全体学生所接受,因此今后还要加以补充。
2.对于学生的思想渗透不能单纯地靠一个阶段进行,思想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努力,一个学科或者一节课只能是教育一时,不能一世,思想的渗透需要长期的监督与鼓励。因此,本课题还需要进行长期的实施教育。
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