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大全

时间:2019-05-13 10:32: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探析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探析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大全》。

第一篇:探析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大全

探析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工商管理学院05级巫竞盛倪力文黄京霞

内容提要:目前,我们正站在实现“十一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社会国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起点。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贯彻落实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是农村建设一项重要举措。本文将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给新农村建设产生的积极作用做简要探讨分析。

关键词:社会主义荣辱观新农村建设思想意识

一、引言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委员时,发表了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讲话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表达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在现代化之路上,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人心的坚强纽带,是实现宏伟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具有内在一致性,它将为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提供坚实的价值观支撑和伦理道德保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目前,我们正站在实现“十一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起点。将社会主义荣辱观贯彻落实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之中是一项重要举措,它对于提高新农村建设的精神风貌,构筑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实现和谐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6年7月,实践队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指导思想,追求学习“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前往台州组织开展社会暑期实践活动。结合实践情况,现就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谈几点认识。

二、荣辱观对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的是需要农村基层和广大农民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改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同时,建立起一种适合于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和是非观念。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是非、善恶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相信这种文化和是非观念一旦形成并深入人心,就能够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层面发挥其广泛、稳定而持久的影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支撑。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处在起步阶段,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推动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思想解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目标。我们认为,经济发展和生活富裕是新农村建设要实现的经济要求,乡风文明、环境优美、社会和谐是新农村建设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培育新型农民是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中人才的必要保证。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新农村建设的道德标准。“八荣八耻”涉及人生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等社会风气。社会风气是农村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指向。新农村建设如果一味追求经济建设,忽视思想道德建设,就会迷失方面,最终农村经济建设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对整个社会的经济产生巨大冲击。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需要全党、全社会、全国人民做出长期的、艰苦的努力,需要正确处理好农村内部潜力和外部支持的关系。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积极发扬农村先进文化,努力培育有技术的新型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三、充分认识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新农村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在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这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要切实加以改变。以下涉及到与荣辱观有关的内容进行具体探讨分析:

(一)理论认识存在偏差

由于广大农村地区受教育程度较低,在新农村相关理论认识上存在着一些偏差,其主要表现有三点:(1)对新农村涵义认识的偏差。有的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理解为村庄建设;有的只注重硬件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等软件建设;(2)对新农村政策认识的偏差。一些村中的许多群众还存在着新农村建设是政府事的模糊认识。农民对“政府主导、农民主体”思想认识不到位,活动的参与度不高,工作的广泛性不够;(3)对建设过程认识有偏差。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的历史过程。有些同志对开展新农村建设认识不足,缺乏农村建设的主动精神和紧迫感。

(二)农民素质偏低,培训意识缺乏

农村居民思想观念、文化水平等与和谐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2006年8月16日,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在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新型农民培训工作会议上表示:在中国

4.9亿农村劳动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3%,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6.7%,而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5%,相对偏低的农民素质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快发展农村社会教育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我国农村未来的农业生产,不仅面临具有基本农业生产技能的劳动力缺失的问题,同时还需要有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劳动者。因此必须加快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机制,对农村广大农民开展义务农业技能的培训,鼓励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研究生到农村去,加速推进建立新型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促进机制。通过不断的努力将整个农村的农民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农民经济负担沉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必须通过发展集体经济来充实资金来源。但在当前体制下,农村集体经济还承担着社区内部的教育、卫生、治安、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等公共公益事业开支,社会负担沉重,新农村建设面临着资金瓶颈制约。据统计:教育支出占到家庭总收入的30%,成为农村家庭的最大支出;农户每年的医疗支出约占农户全部支出的10%

等,在中国相对比较贫困的农民来讲,根本难以在资金上对新农村建设提供长期强有力的支撑。

(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政府要承担较多的义务,其主要表现在:(1)义务教育环节薄弱,教育支出占到家庭总收入的30%;(2)农村卫生状况令人堪忧,尤其是农村饮用水问题,目前仍有12.48%的农村人口没有饮用自来水,另据有85%以上的农户没有使用无害化厕所;(3)人居环境严重破坏,绝大多数农村根本没有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乱丢,生活用水自然排放的现象仍较为普遍;(4)医疗设备十分简陋,医疗费用巨额支出,据了解:农户每年的医疗支出约占农户全部支出的10%。

四、加强社会荣辱观,推动新农村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科学发展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并将为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提供坚实的价值观支撑和伦理道德保证。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即坚持以人为本,解决好农民问题,使农民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促进工农业全面发展、城乡二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因此,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

(一)加强荣辱观教育,创建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诚信,既是品格,素质和能力;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孔子曰:“民无信不立。”他提倡“言必信,行必果。”其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是如此,我们各级政府除了要表里如

一、言行一致外,还要教育好广大农民群众信守承诺,讲求信用。诚实守信,不仅是为人处世之本,也是经商之本;不仅是改革开放之本,也是发展进步之本;不仅是治军治政之本,也是治国治家之本。因此,在全社会开展社会荣辱观教育,不仅有利于人们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而也牢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道德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荣辱观教育,坚持服务人民的态度。英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Maslow)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他认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或社会群体的嘉奖,这就是一个人都需要他人尊重的心理需求。因此,加强荣辱观教育,以服务人民为荣,是社会的一项根本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胡锦涛同志指出,党的领导是其根本保证,党员必须广泛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远目标。

(三)加强荣辱观教育,维护社会安定有序健康发展。在社会生活中,一方面需要各种法律制度的保障和监督,以建立各种正常的秩序,使人们能够顺利地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更为重要的是要在全社会达成一种普遍认同的健康向上的价值理念,形成维系社会安定和谐的精神纽带和道德风尚。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初步阶段,作为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大力加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四)加强荣辱观教育,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个社会的和谐,不仅包括经济的和谐、政治的和谐,还包括生态的和谐,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的同时,铺张浪费更可怕,环境污染更恶化,生态破坏更严重。这一切除了自然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人为因素的影响,是人们无视自然保护以及漠视生态

和谐所造成的恶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行动,必须发动社会力量,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发扬和谐发展精神,倡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和谐有序发展。

五、结语

总之,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一项关系全局战略性工程,又是一项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工程。我们在实践中将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相信一定会在发展中产生更为重要的作用,并得到农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

第二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其意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其意义

-----浙江省义乌市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及成就

由于父母在浙江义乌工作,每年的寒暑假,我都是在那里度过的,目睹了新农村建设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新农村建设有了深刻的了解。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我国现在已经跨入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因此,我国新农村建设重大战略性举措的实施正当其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法制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以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浙江省义乌市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跨入新世纪以来,义乌市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坚实地迈出以城带乡、城乡和谐的发展步伐。“城里像欧洲,农村像非洲”的现象不复存在,整个农村面貌一新。

1、兴商强农,贸工联动,促进农业企业化。义乌市党委、政府都把培育小商品市场的持续发展作为义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中心任务来抓,推行以市场带动工业,工业支撑市场,引商转工、贸工联动的政策,大力发展与市场关联度紧密的小商品制造业,促进工业产业规模的扩张和产业升级。到目前为止,发展了20多个具有世界市场影响力的小商品制造产业,其中袜业、针织内衣、玩具、化妆品、工艺品、饰品、拉链等产业的产销量占全国30%以上。小商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直接和间接创造非农就业岗位100万个,促进了义乌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随着经济的发展,义乌市“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得到落实,其公共财政开始投向“三农”。同时,义乌还大力实施农业企业化,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如道路、饮水、安居工程及环境卫生等工程建设。其中公路交通就投入14460万元,饮水工程每年投入2000万元以上,异地奔小康的安居工程每年投入500多万元,镇、村垃圾处理投入3600多万元。此外,还投入774万元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和政府在农村的行政基础。

3、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让农民安心奔小康。义乌建立了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及医疗求助体系,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2003年以来,市财政总计已经投入资金7亿多元,用于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用水改造等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在2005年,市财政为保险支付基金3100万元。此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目前提高到140元/月,城镇的标准提高到260元/月,财政为此支出经费1100万元,是低收入者的生活得到更好的保障。

4.加强教育、文化和卫生事业,全面提高公民素质,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2001-2005年,市预算内财政拨款从1.8亿元递增至4.2亿元,同时每年还有预算外资金2亿元用来投入教育基建,教育设施如校舍、教学器具在省内和国内都达到先进水平。2004年投入146万元专项资金,改造了全市348个卫生室,为农民创造了很好的医疗服务条件。同时,义乌在着力构建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对疾病的防控。农村的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也很快。全市新辟了70多万平方米的室内外文体活动场地,公众化的农村文化设施网络在逐步形成。2005年,义乌积极开展以社会礼仪、市场礼仪、场馆礼仪、生活礼仪、职业礼仪、校园礼仪、涉外礼

仪为重点的道德教育活动。

经过多年努力,义乌市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给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借鉴和榜样,对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意义。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我们忽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我们的发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无法落实。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国际经验表明,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前提。我国把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大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有效扭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农村集中了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亿万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义乌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值得其他地方借鉴。我国其他农村应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方案,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众人拾材火焰高”,我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定会取得全面的成功。

第三篇:如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如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就临邑的实际作了调研。

临邑县辖6镇3乡3个街道,859个行政村,总面积1016平方公里,耕地78万亩,总人口52万,其中农业人员41万。去年4月以来,临邑县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以建设富裕生态文明和谐家园为目标,以“百千万”工程(百村示范带动,千名干部帮扶,万家农户参与)为载体,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全力以赴,迅速掀起新农村建设热潮,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中央党校“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专题调研组以及市委书记雷建国到临邑调研指导时,都给予高度评价。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周边县市先后组团或安排专人600余人次到我县参观学习。市级以上媒体先后用稿260余篇,介绍宣传我县的经验做法。中央党校特别在其主办刊物《理论前沿》上出版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农村临邑实践》特刊,经济日报社将临邑县命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特色县”,并确定为定点调研基地。

通过一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深深感到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过程,不同时期和发展阶段存有不同的困难和问题。虽然我县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还存在着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一、现状与问题

(一)从认识角度来看,有一些认识与行动脱节,或没有花精力抓,或拿不出办法来,或不求实效,应付了事;

(二)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吸引力上看,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的实效性不如经济利益实惠的活动有吸引力;

(三)从农民素质上看,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治穷致富的能力不断增强,但农村封闭、守旧、落后的思想行为还不同程度存在着,特别是在新的形势下,思想道德状况出现新的复杂的局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有所滋长,国家集体观念有所削弱,重男轻女思想还很严重;

(四)从社会风气上看,总体上朝着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但一些消极腐朽的东西有所抬头,封建迷信思想根深蒂固,聚众赌博、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在一些地方越来越严重,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

二、思考和建议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在发展农村经济文明、政治文明的同时,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要以脱贫致富奔小康社会为目标,突出提高农民素质为重点,特别是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观、价值观、荣辱观的教育和实践。

(一)、要从思想熏陶入手,营造社会主义荣辱观浓厚氛围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只有让社会主义价值观、荣辱观深入人心,形成浓厚氛围,互相监督,继而变成自觉行为,自然行为,才能真正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去年我县专门成立了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由分管副书记任组长,县委宣传部长任副组长、县文明办主任任教育活动领导办公室主任、团县委、妇联、工会、教育局等17个部门一把手为成员。制定了教育活动方案,开展了“树立荣辱观、唱响正气歌”活动,发放倡议书20余万份,新闻媒体开辟专题、专栏,及时宣传报道各部门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工作动态和先进典型;城建、城管部门结合创建文明城市对公益广告宣传的要求,在广场、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精心制作设置了一批以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内容的公益广告;广场阅报栏、街道社区宣传栏、各单位宣传墙、乡镇村主要街道、集市墙面均用醒目文字转载八荣八耻内容,形成舆论强势。整个荣辱观教育活动面广,舆论声势大,效果比较明显。

(二)、要善于做好结合文章,适时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良好思想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形成的根本途径,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要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实践是落实的体现,只有将社会主义荣辱观落实到工作中,才能巩固和提高宣传教育成果。结合当前新农村建设,我们首先在制定修改村规民约时,都将八荣八耻内容引入,用八荣八耻内容规范每一位村民,许多村围绕“八荣八耻”的内容在村里建起了“荣辱榜”;开展“告别陈规陋习”活动,引导农民破除不文明的风俗,改变不卫生的习惯,转变落后的婚育观念,取缔不健康的娱乐,特别要重点刹住求神问卜的迷信风、婚丧喜庆大操大办的生活方式。实施“六进农村”,建设文明家园。即党课、科技、体育、卫生、法律、文化“六进农村”,去年以来共讲授党课200余场次,开展科技培训近1000场次,举办法律咨询、义诊活动200多场次。发动县乡干部捐书3万余册,争取省新华书店捐赠图书9312册、光盘800盒,成为全省“农家书屋”示范县;县新农村建设艺术团常年义务到村演出,把新文化、新文明“送”下去的同时,精心培育农村文化的火种,带动各乡镇(街道)和68个村成立了新农民艺术团队,新农民艺术团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传播队。与此同时,我们在帮助农民致富的基础上,规范广大农民的道德言行,既抓富“口袋”,又富“脑袋”。因为,农村工作单靠教育引导、单靠群众的自发行动是不够的,还必须辅之以法律、规章制度的约束和规范。我们组织农村制定上合国法、下顺民意、切合实际、便于执行的村级工作制度,村规民约上墙,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都有明确规定,同时,宣传、文化、司法等部门和单位联合乡村,组织各村文化水平较高、思想先进、为人热情、工作大胆负责的前任村干部、退伍军人、退休干部(教师)和回乡知识青年,组成5—10人的村民道德评议理事会对各项制度抓落实,道德评议理事会由一名在职的村干部负责,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力度,县乡定期组织培训法律和道德知识,派理论骨干指导。为方便广大农民对涉法问题的咨询和寻求法律援助,我县司法部门在对全县法律服务人员培训提高的同时,按照双方自愿、权益分明的原则,在全县推行聘请常年法律顾问的做法,目前,已有720个村聘请了法律顾问。临盘镇洪寨村前几年常因为养老问题发生纠纷,自从有了明确的规范和道德评议理事会的监督,村风大为好转。翟家乡高家村在提倡喜事俭办的同时,重点加大丧事改革,形成了厚养薄葬的文明新风,给全县带了个好头。

(三)、要从未成年人抓起,从小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自古常说:“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一个人小时候接受教育和影响所形成的良好习惯,一生都会起作用。因此,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从未成年人抓起,要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纳入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德育教育网络中;以“点点滴滴见荣辱”为主题,开展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紧紧抓住爱国主义这个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主线贯穿到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工作之中;利用校会、班会、团队活动、政治课等途径向学生反复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八荣八耻”的观念真正让学生入耳、入脑,真正成为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行为准则,价值取向。引导未成年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县五中开展的“八荣八耻,敬廉崇洁”主题活动,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手抄报、黑板报、集体宣誓等,考试不作弊、不更改成绩单、不作虚假试验报告„„这些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事,成为临邑同学们行为标准,不仅每班有自己的“八荣八耻”,而且学生和老师都有各自的校园“八荣八耻”。

(四)、采取典型引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用先进典型的事迹、精神和思想教育群众,要比一般的讲道理更具有生动性、直观性、鲜明性,也更具有说服力、感染力、号召力。我县充分利用县广播电视宣传典型,学习济宁农村文明一条建设、陵县文明信用户评选、东营创建小康文明村、滕州文明生态村建设等先进经验,同时通过评先树优以点带面提高农村文明素质,倡导健康向上文明的生活方式。近年来开展的以整治村容村貌为主的“四化、四有、四无”村和“农村文明一条街”活动、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建设为内容的“美在家庭”活动、以公民道德建设为内容的“百对好婆媳”、“百对好夫妻”、“百名文明村民”、“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等,涌现出一大批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使群众学有榜样。

第四篇: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科学发展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并将为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提供坚实的价值观支撑和伦理道德保证。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即坚持以人为本,解决好农民问题,使农民有一个良好的生活

和工作环境,促进工农业全面发展、城乡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因此,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

一、以爱国主义的力量,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厦

在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发展历程中,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腾飞的伟大事业,是爱国主义的时代主题。

德宏地处边疆,毗邻缅甸,又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国外宗教势力和各种反动意识渗透较为严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我们要用爱国主义精神把边疆各族人民群众的思想统一起来,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上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构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边疆新农村。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激发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热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不畏艰险,善于攀登,俭朴勤奋、不屈不挠,以爱国主义的精神力量,支撑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厦。

二、以服务人民的态度,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

以服务人民为荣,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是党一以贯之的根本宗旨,是党能得到人民拥护与信任、从而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力量之源。以服务人民为荣,是对党员和党的干部的根本要求。建党85年来,无论是在艰苦卓绝的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和平建设年代,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这一根本宗旨。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以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针对改革开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了判断改革和建设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并多次强调党的各项改革政策和工作都要始终考虑“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拥护不拥护”;江泽民同志为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历史工程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都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胡锦涛同志指出,党的领导是其根本保证。我们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成效的事情抓起,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广大干部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做到关心农民疾苦、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

三、以崇尚科学的信念,奠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坚实基础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量事实说明,一个国家要发展生产,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走科技致富的道路。以崇尚科学为荣,就是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和其他具体科学知识,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科技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化、现代化为基础。据统计,目前我国农业科技的贡献率仅为48,而发达国家早已达到70左右。基层科技推广体系薄弱,农业科技人员不足,农业生产结构不尽合理,农业产业链短、附加值不高,产业化程度普遍较低,是农业科技不容回避的事实,与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特别是我们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尤为突出。我们要以崇尚科学为荣,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育农民群众的创新意识和开放意识,逐步实现由传统思想方式向现代思维方式转变,由保守思想向进取意识转变。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信念,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三、以辛勤劳动的途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成了最光荣、最崇高的事业。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事业,都会同样受到人们的尊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定要树立广大农民群众的社会主义劳动观,即以主人翁的责任感,以诚实的劳动态度,积极主动地进行劳动,不应当仅把劳动当作谋生的手段,而应当把劳动看作是对国家、对集体应尽的职责和义务。端正劳动态度,遵守劳动纪律。反对在劳动中挑肥拣瘦、拈轻怕重、怕苦怕累、消极怠工、粗制滥造、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坑害群众,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的错误行为。通过广大农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和国家的政策扶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

条件和整体面貌。

五、以团结互助的力量,铸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向心力

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主张把“和”作为天下普遍的道德准则,通过“和”来管理国家、社会和家庭;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团结互助是数千年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一面旗帜,它是人类求得生存与发展不可缺少的元素,它所具有的凝聚力、感染力和向心力能够发挥出无比巨大的作用,正如俗话所说“人心齐泰山移”,“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中国的历史一再证明,什么时候各民族之间拧成一股绳,国家就强大繁荣,人民就安居乐业;什么时候诸侯割据,战乱频繁,国家就会陷入分崩离析、被人欺侮的境地,民不聊生。只有团结互助,国家才能从柔弱变得强大,人民才能从贫穷走向富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行动,必须发动社会力量,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发扬团结互助精神,加大城市人才、智力资源对农村的支持,加大城市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对农民的服务。鼓励和引导城市中小学教师到农村任教,组织实施文化下乡、送书下乡等活动,鼓励各类企业与乡村建立互助关系,倡导社会知名人士、志愿者对乡村进行结对帮扶支援,筑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六、以诚实守信的思想,筑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道德观

宋代理学大师程颐曾提出:“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自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对人的本性、人的价值、人的使命提出了崇高的要求,并激发人们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孔子提出“民无信不立”。论述了守信、重信的极端重要性。因此,诚信,既是品格,也是素质和能力;既是领导艺术,也是社会活动中的交友之道;既是市场经济中的无形资产,也是一种非常宝贵的人文资源;既是一切道德赖以维系的前提,也是一个社会的真善美所在;既是一个人道德修养内在的、必备的品质和情操,也是一个人内在的品质和外在行为的统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各级党委政府要表里如

一、言行一致外,还要教育好广大农民群众信守诺言,讲究信用。诚实守信,不仅是为人处世之本,也是经商之本;不仅是改革开放之本,也是发展进步之本;不仅是治军治政之本,也是治国治家之本。

七、以遵纪守法的准绳,严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尺度

在社会生活中,一方面,需要用各种纪律约束每一个人的行为,以建立各种正常的秩序,使人们能够顺利地从事生产、工作和学习;另一方面,各个政党、团体、机关、企业和部队等,也要分别建立自己特殊的纪律,对所属成员提出特殊的要求,用以统一该组织全体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历史经验表明,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驰则国乱国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各级党委政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因地制宜,不搞强迫命令,全面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严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尺度。

八、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到底

历史经验证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党的方针政策和正确路线的贯彻执行,从来都是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艰苦奋斗作为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事业的传家宝,必须一代又一代的传下去。国家倡导艰苦奋斗,并不是提倡安于贫困,而是要使生产尽快得到发展,生活越来越改善,日子过得更好。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十一五”规划的第一项任务提出,充分说明能否促进农村更快更好地发展,已经成了事关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问题。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目标,它需要全党、全国人民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实现。面对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未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和人口多、底子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基本国情,我们必须做好打“持久战”和“攻坚战”的思想准备,以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战胜各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积极投身到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艰苦奋斗、真抓实干,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到底。

总之,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一项重建国人信仰的战略工程,又是一项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相结合,一定会取信于广大农民群众,得到农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

第五篇:培养新型农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培养新型农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这体现出农业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而三农问题又是农业问题的关键。2005年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正式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并把它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和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使命。

应该看到,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总量迈上了新的台阶,经济结构的转折新变化,城乡水平的发展,国家实力的增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坚实的基础。但从总体上来判断,我国的农村和农业的发展仍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村的经济状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尤其以城乡差距日益拉大等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不利因素。这也表明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工程,我们要联系客观实际从问题的切入点入手来解决问题。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最终获益者。农民应积极发挥主体作用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而中国传统农民素质、技术、观念已不能满足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并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因此,培养符合现代化发展的新型农民是必要的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切入点。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专门强调,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我们可以将新型农民定义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传统的农民是农夫,农夫与自然经济相契合,日出而作,日没而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他们也只是昔日的农夫变成了集体经济式生产队成员乃至公社社员,然而,他们的劳动产品依然不是商品,是计划产品。所谓卖公粮,交余粮,剩下的分口粮。这个时期的农民依然是一个农夫。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下,新型农民反映了一个新的经济关系,一个以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以需求指导农业生产又以新产品引导市场,并以商业活动为舞台的新生产者,所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将新型农民看成农商。

按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总体要求,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一)要提高农民素质,农民的素质又体现在思想文化水平素质和科技水平素质两个不同方面。有关资料表明,全国4.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3%,而初中的仍占49%,小学及小学以下的占38%,其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占7%。数据表明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较短,整体素质不高。农民的低文化素质制约着对政策的反映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而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培养有文化的新型农民。教育是文化素质提高的主要途径。我国近年来不断完善义务教育的体系以达到降低文盲率,将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的范围以保障农村的义务教育资金充足,加大投入,重点发展,创新职业教育新模式。

在思想观念上,切实看着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可以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多层次、多多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如争创文明村庄、“五好家庭”、“十级星文明户”等。另外,大力弘扬文明守法,移风易俗、积极向上的社会新风。

中国农民主要是以大量的劳动力和耕地来产生效益,近年来耕地的减少以及污染造成的天气变化,都在限制着农场的产量。这就要求我们要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对农民进行科学文化水平进行相关职业技能的培训可以从以下的途径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培养懂技术的新型农民。

切实抓好农民培训。着重抓好政策法规、实用技术培训,主要是给农民传授种、养、加工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培养有技能的劳动者,提高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和水平。

媒体资源进村。综合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络、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等载体,将农民急需的技术、信息、测土配方施肥等重要技术,及时送进农村,交给农民。

要大力推进农业远程教育发展,积极引进和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实现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的相互衔接和配合使用,建立卫星网、互联网、办学队伍三合一的农业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二)培养新型农民还要建立要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使农民开始面向市场来加大农民的收入。同时把培养新型农民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建立全社会关注、政府扶助、面向市场不断完善政府职能如通过乡镇企业、村民自治等方式进行民主的管理和优化资源的配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

乐都县是青海省传统的农业区之一。山区面积广,干旱少雨,农业基础脆弱。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开展以特色种植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结构调整和“手把手”农民技术培训。从2002年起,在全县深入开展了大规模的“手把手”蔬菜技术培训活动,对基层技术骨干和农户进行系统的技术培训。在省农牧厅的支持下,农民将特色产品向产业化发展。至2006年全县蔬菜总产值达到2.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15元,其中特色种植收入占到农民人均收入的32%。目前,乐都县已成为青海省最大的特色蔬菜生产基地,乐都县生产的紫皮大蒜、长辣椒、地膜洋芋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知名品牌和当家农产品。

(三)培养新型农民也要吸收发达国家的宝贵经验。健全农民教育培训法规,为农民培训提供坚实的基础。英美等发达国家重视提高农民素质,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农民培训的地位、内容和保障条件如英国制定颁布了《农业培训法》来保障培养新型农民的实施。

为了保证农民培训质量,一些国家在农民培训工作中实行严格的证书制度,其中主要是职业资格证书这些课程范围广、门类多,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科学性、市场化。如在德国的“绿色证书”是农民从事农业工作的资格,分为5个等级,结业考试分为企业实践考试及笔试两大部分,同时还有对考试委员会有严格限制,但这种证书一旦获得便受到社会的认可。

在实践中新型农民的培养也存在着不足的问题,一般表现为是对新型农民培训工作重视不够,还没有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培训内容紧扣农时不够,培训教材实用性不强;农民老龄化趋势渐重,农民后备力量不足,农民培训积极性不高等等。对于农民的技能培训没能从实际出发,政策执行不到位等问题.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新型农民的培养还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我们也应了解培养新型农民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艰难的道路。□

(编辑/丹桔)

下载探析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探析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机化发展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农机化发展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何好生 解放前,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主要以人力和畜役为主体,每逢农时季节广大农民群众“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块土坷垃整半天”。新中国成......

    浅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意义

    胡锦涛同志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的统一,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容清新,形式生动......

    建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义

    建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义.txt26选择自信,就是选择豁达坦然,就是选择在名利面前岿然不动,就是选择在势力面前昂首挺胸,撑开自信的帆破流向前,展示搏击的风采。 编者按为了倡导社......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新农村建设小议(优秀范文五篇)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知”和“行”的统一。县委农办作为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牵头部门,树立和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关键是要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和价值取向,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

    发展沼气事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大全5篇)

    发展沼气事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作者:冯德亮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进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共五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只有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加快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的基层干部们大有作为。很高兴看到了几个雄心勃勃的农村同志,他们要在这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大显身手,率领乡亲们走出三农困境,使家乡人民过上富裕的......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偶见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偶见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