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学概论精品课程培训的感受和收获
《文学概论》精品课程培训的感受和收获
我是第一次参加如此形式的培训,即利用网络培训系统进行实时培训和互动交流研讨。名师主讲、师生互动、小组讨论、论坛交流,形式多样而新颖,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却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第一方面,我对精品课程的理念、指导思想、教学模式和设计方案有了初步了解,也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和心得。另一方面,王一川教授和陈雪虎教授的精辟见解,也促使我对目前电子媒介主导年代的文学教育和文学功能进行新的思考。
在这三天的培训中,虽然没有太多的关于精品课程的介绍和讲解(有人在论坛中对此提出疑问),但从教授们的授课和答疑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概貌和必备要素,也找到了日后努力的方向。就如同王一川教授所讲,一门精品课程必备的首要要素就是要有一个专业能力强、有威信、有领导才能的主讲人。而培训中教授知识的渊博、理论的深度、创新的精神、语言的睿智使我深深体会到授课人的风采和人格魅力的重要性,这些是一门课程的精髓,也是最吸引人之处。所以学校在建设精品课程的时候,不能一味地追求教学方式的多媒体化、网络化及具体讲授方式的多样化和互动化,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骨干教师的培养上,要形成一个由主讲教师带头、其他教师相互配合的优秀团队;要建立本学科系列精品教材与学术研究论文相结合的教学资源;要养成时刻关注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不断进行科研创新的治学态度。这些才是精品课程的本质所在。
当然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中,一个互动的网络平台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现代社会中,网络成为我们讲授课程、展示成果、互动学习、交流讨论最便捷的工具之
一。网络平台以它丰富的内容、新颖的形式、及时的互动成为精品课程的一大亮点。当然,这个网络平台要处于不断的创新中,要采取各种方法鼓励学生参与,从而凸现出网络的最大功效。
总之,我个人认为精品课程的建设不是追求形式的完美,更不是要给学校带来荣誉,而是要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传递一种科学严谨的治学理念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其根本目标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创新意识和文学素养等。
另外,在培训中,给我印象最深、收获最大、感触最多的一部分内容就是第三讲:当代文学语言状况——兼谈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教育。从王一川教授对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对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辨析、对论文《重新召唤诗意启蒙——电子媒介主导年代的文学教育》的关注和讨论题(学生冷落文学而更喜欢影视怎么办?)的设置,我看到了教授对电子媒介冲击下的文学教育的尴尬境遇的深深忧思与精辟论断,也引起了我的共鸣和思考。
在教学中,我时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对我国优秀的文学作品知之甚少,布置的阅读任务就用上网查找作品的梗概来敷衍了事,学生喜欢看所谓的“大片”而不愿意静下心来捧书阅读,他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图片远远多于文字的花花绿绿的时尚杂志、漫画书和口袋书。甚至有学生给我写信,问道:学文学到底有什么用?老师讲的诗歌能帮助我们找工作吗?以及杂志上的一些言论:在20世纪80年代你要不写诗,那你简直就是一个很荒唐的人,因为全国青年都在写诗。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你要再写诗,人家就会觉得你简直有病。这些都让我痛心、甚至愤怒,有时又无可奈何。但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特别是这次的培训使我豁然开朗,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有了新的体会和收获。
首先,文学理论研究和教学的基础是文本细读。就如王教授所说“回到纸媒,即重塑以纸质媒介为核心的汉语媒介的权威”,“细读文本,以严肃的姿态去冷静而细致地阅读汉语小说或汉译小说文本,从语词缝隙里解读其可能的丰富意义”。因为没有成百上千地阅读作品,没有对文学名著的融会贯通、如数家珍,那么所谓的理论体系都是别人的,与自己无关,学习者将永远被关在这一专业的门槛之外,不会产生真正的独立见解和自己的学术观点。所以离开文学作品,没有了审美活动,就没有文学史,更没有文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采用多种方式鼓励、要求、甚至是强迫学生去细致地阅读文本,最终要欢悦地、投入地、感性地进入文学作品中。在此期间,教师的引导、示范、启发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前段所述的学生的表现不能过分责骂、贬低和压制,这样效果会适得其反,而应耐心地开导,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他们,用我们优秀的文学作品去吸引他们。
其次,我认为文学的本质是文学性,即审美。文学是美好的也是丰富的,它是诉诸情感的,并要满足审美的需求。细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心灵与心灵相互碰撞和交流的过程。文学作品让我们重温人性的温馨与美好,窥探人性的深刻与黑暗,同时让我们遐想、立志、憧憬和寻找生活的勇气,人生所不能达到的境界几
乎都可以在文学里得到满足。在遭遇困境时,好的文学作品可以使人平静下来忘却烦恼,人需要的精神家园惟有文学能够给与。我们生活在一个人性力量普遍缺失的环境下,人心干枯就如土壤干枯,无法再生出新鲜活泼的生命意义来。但我相信人性的自身力量,相信人依靠理性和美好的情感,可以维护自己的尊严和自信,那就是人文精神。在中国这样一个宗教传统相当薄弱的国度里,坚持和弘扬人文精神是凝聚民族信心的主要力量,而对美的感受和美的创造是人文精神的基础。阅读文学作品就是人文的培养,文学的魅力也就此产生。所以文学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人格上的潜移默化,阅读作品就是训练读者对文学语言和文学美感的感受能力和把握能力,进而发现和洞悉人性的丰富性,也使自己的内心世界丰富、滋润起来。
至此,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文学启蒙,在当代电子媒介主导的时代又翻出一层新意,承载了新的时代使命。
第二篇:《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931001 课程名称:文学理论 总学时数:48学时 后续课程:文艺心理学
一、说明部分
1.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授课对象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2. 教学目标及意义
本课程以培养合格的高等院校中文本科生为根本目标。通过系统的文学基本原理的讲授,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文艺观,能对错综复杂的文艺现象做出自己的独立判断,为学好后续课程,初步具备文艺学方面的科研能力打下一个基础。3.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能够运用理论指导文学实践活动,繁荣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文学理论。4. 教学重点、难点
第二编文本论、第三编创作论、第四编接受论。5.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作业,实践专题研讨等。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本课程使用由顾祖钊著《文学原理新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主要参考书:
[1] 吴中杰 《文艺学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 童庆炳 《文学理论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3] 王先霈 《文学理论导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4] 欧阳友权 《文学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5] 鲁枢元等著 《文学理论》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年版。[6] 杨春时 《文学理论新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7] 刘勰著 《文心雕龙》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祖保泉解说)[8] 韦勒克 沃伦《文学理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9] 马新国 《西方文论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0]朱立元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年版。
[11]王运熙等编《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2]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13]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7.其它说明:相同课程,学时上下不超过4学时,可以本大纲为准,作适当安排。
二、正文部分
导 论 一﹑教学要求
了解文学概论的意义﹑性质、发展,掌握文学理论的内容和研究方法。二﹑教学内容
知识要点:
(一)文学理论的意义和性质
(二)文学理论的内容和发展
(三)文学理论的学习方法
三﹑本章学时数:4学时
第一章 文学本质论
一、教学要求
了解文学的作用和价值,掌握文学的本质与特征。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学本质概论 知识要点:
(一)再现论
(二)表现论
(三)语言论
(四)体验论
第二节 文学三元本质论与初级本质 知识要点:
(一)文学三元本质论
(二)文学的初级本质 1.情感本质 2.哲理本质 3.历史本质 第三节 文学的中高级本质
知识要点:
(一)中级本质: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
(二)高级本质: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
第四节 文学的审美特征、功用和价值
知识要点:
(一)文学的审美特征
1.审美性 2.形象性 3.情感性 4.语言性
(二)文学的功用
1.审美认识作用 2.审美教育作用 3.审美娱乐作用
(三)文学的价值
1.心灵表达
2.社会感官
3.人文关怀
三、本章学时数:6学时
第二章 文学作品论
一、教学要求
了解文学的内容和形式,掌握文学作品的体裁类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知识要点:
(一)作品与文本
(二)文学作品的内容
(三)文学作品的形式
(四)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体裁和类型(1):诗歌艺术 知识要点:
(一)诗歌概念
(二)诗歌特征
(三)诗歌分类
(四)诗歌技巧
第三节 文学作品的体裁和类型(2):散文与小说 知识要点:
(一)散文发展与概念
(二)散文特征与分类
(三)小说发展与概念
(四)小说分类与特征
(五)微型小说概论
第四节 文学作品的体裁和类型(3):戏剧文学 知识要点:
(一)戏剧与戏剧文学发展
(二)戏剧文学分类
(三)戏剧文学特征
第五节 文学作品的体裁和类型(4):影视和网络文学知识要点:
(一)影视与影视文学发展
(二)影视文学分类与特征
(三)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
(四)网络文学特征
三、本章学时数:10学时
第三章 文学形象论
一、教学要求
了解文学形象概念及特征,掌握三种高级文学形象。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学形象总论 知识要点:
(一)文学形象的概念
(二)文学形象的特征
(三)文学形象的类型
第二节 文学典型
知识要点:
(一)文学典型的概念
(二)文学典型的特征
(三)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
第三节 文学意境
知识要点:
(一)文学意境的概念
(二)文学意境的特征
(三)文学意境的分类
第四节 文学意象
知识要点:
(一)文学意象的概念
(二)文学意象的特征
(三)文学意象与文学意境的关系
三、本章学时数:8学时
第四章 文学创作论
一、教学要求
了解文学创作的技巧及心理,掌握文学创作的过程及其风格流派。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作家的素养 知识要点:
(一)生活素养
(二)艺术素养
(三)个性人格
第二节 文学创作的过程 知识要点:
(一)发生阶段
(二)构思阶段
(三)传达阶段 第三节 文学创作的心理 知识要点:
(一)艺术知觉
(二)艺术情感
(三)艺术想象
(四)艺术灵感
(五)艺术理解
第四节 文学创作的技巧 知识要点:
(一)文学技巧涵义
(二)文学表现技巧
1.叙述手法的运用
2.描写手法的运用 3.抒情手法的运用 4.象征手法的运用
第五节 文学风格、流派和思潮 知识要点:
(一)文学风格
1.风格的概念 2.风格的成因 3.风格的形态 4.风格与文化
(二)文学流派
1.文学流派的成因
2.文学流派的分类 3.现代文学流派
(三)文学思潮
1.文学思潮的成因
2.文学思潮与风格流派的关系
三、本章学时数:10学时
第五章 文学接受论
一、教学要求
了解文学接受的条件及其过程,掌握文学批评的标准与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学接受条件 知识要点:
(一)主观条件
(二)客观条件
第二节 文学接受过程
知识要点:
(一)文学接受的发生
(二)文学接受的发展
(三)文学接受的高潮
第三节 文学批评性质和标准 知识要点:
(一)文学批评的性质
(二)文学批评的标准
第四节 文学批评的方法 知识要点:
(一)伦理道德批评
(二)社会历史文化批评
(三)文本批评
(四)心理批评
(五)生态批评
第五节 文学批评实践 知识要点:
(一)了解对象
(二)选点切入
(三)确定要旨
(四)布局安排
(五)力求创见
三、本章学时数:6学时
第六章 文学发生发展论
一、教学要求
了解文学的发生与流变,掌握文学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学的发生 知识要点:
(一)摹仿说
(二)巫术说
(三)游戏说
(四)劳动说 第二节 文学的发展
知识要点:
(一)文学发展的动因
(二)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
第三节 文学的交流 知识要点:
(一)纵向交流
(二)横向交流
三、本章学时数:4学时
教研室:文学教研室
执笔人:任雪山
系主任审核签名:6
第三篇:参加文学概论课程培训的心得体会
参加《文学概论》课程培训的心得体会
浙江省温州大学教育学院 周宗培
这次参加《文学概论》课程培训,虽然来自非中文专业的教师不乏其人,但来自教育学院的全国好象就我一个,虽然与王、陈老师以及各位“同学”只是网上相逢,但与会者阵容之庞大、课堂讨论气氛之热烈以及授课老师话语之机锋,还有一些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与相似的因应之道让我这个“游兵散勇”倍感文艺学大家庭的亲切与温暖,这一切对于促进我对本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课程建设的思考,也必将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下面就对会议中在老师们的启发下的一些心得体会做一个简单的记录。
一、回到作品解读
这次会议,见识了老师们对作品解读的重视,也充分感受了他们解读作品的功力。比如王老师对牛汉《夜》的细读就非常精彩,而王老师转述的胡经之先生的说法“做理论的关键是把例子讲透”对我以后更具有指导性的意义。事实上,我学习文学理论的初衷不就是迫于解读作品的压力吗。当初因为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乃至于外国文学一样都不能割舍,所以转而投向文学理论,想一把抓,结果学得有些晕头转向,而且作品也没有心思去读了,与文学好象渐行渐远,颇有背道而驰之感,也许只有在作品解读中我才能找到一种对文学的感觉。而且,我觉得在课堂拿理论的话题与学生互动也显得勉为其难,对于我们中文类的学科越来越边缘化的小学教育专业来说,想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积累从而与我们对话多少是一种奢望。但是作品解读就不同了。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例子引起学生热烈的讨论后所带来活跃的课堂氛围是很令人欢欣鼓舞的。因为对于作品,学生就容易切入,而且每个人的接受角度都有一定的价值,对话也就显得有意义,而且在讨论中,我们还往往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总之,在围绕作品展开的对话中,学生不但可以感受到教师的艺术敏感力,还可能和教师形成审美共识,更会体会到相关理论高屋建瓴的穿透力。
二、关于学以致用
如果说作品解读,可以使学生感受理论的用武之地,从而产生对理论内在的兴趣的话;那么对于学生来说,文学理论与专业方向的结合点应该可以带来他们外在的学习动力。这是我一点粗浅的想法。中文专业的文学概论教学也许可以“我”为中心,从学理上展开;但小教专业也许只能以“他”为中心。由于我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小教专业,在讲授基本理论之余,我尝试把接受论与中小学的阅读教学相联系,创作论和中小学作文教学相联系。就实际效果来说,针对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误区,联系相应的文学理论探讨教学改革的措施,还是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当然我们文学概论课没有必要追求面面俱到,因为有些问题不是文学概论这门基础课所能解决的。比如叙事文学的解读,我们也许可以根据叙述学的相关理论举例讲得头头是道,但让学生学以致用,却是勉为其难的。
三、关于教材处理与作业 王老师认为在教材的使用上,大的框架宜以教材为主,具体的知识点则要发挥个人的心得体会。王老师和陈老师的示范课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确实,我们一方面要从学理的角度吃透教材,另一方面,我们还要从教学的角度尽量做到深入浅出。我曾经根据课本的说法把典型形象的审美特征整合为五个统一,特别是把“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那一部分也整合为“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统一”,感觉还不错。我又曾经在文学本质论(陈老师称之为属性论,这点我很赞同)中把文学解释为:“文学是以对生活的体验为基础的作者与读者围绕语言作品进行的一种审美活动;又是以这种审美活动为中心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种人类精神探索的文化载体,商品社会的一种文化产业。”前者是围绕文学活动四要素提出来的关于文学的“最小公约数”,据此来探讨文学的体验特性、审美特性、语言特性、交往特性;后三者是根据当代文学三大版块(即官方文学、通俗文学与精英文学)提出来的,因为都符合一定的文学惯例,都融入了文学大家庭。当然,我这个说法还有一些问题未整合好,而且我怀疑是不是走得太远了,希望看到文章的老师同学批评。
关于作业,王老师确实有一套,利用网络平台,以作业促进大家一起交流、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乐趣,真是哈贝马斯所谓的理想语境。这让我收益匪浅,接下来就要依葫芦画瓢,着手折腾一个网络平台,好好地促进一下下学期的教学。
四、其他
两位老师的示范课,让我们从学理到教法全方位地感受文艺学重镇北师大的教学风范,受用不尽。有些地方和我的想法暗合,使人倍感亲切,比如用赵丽华诗歌来说明文学惯例。有些地方讲解引人入胜,比如牛汉的《夜》,我第一印象并不怎么样,但经过王老师层层深入的细读,终于茅塞顿开。不过,也许是诗无达诂,个别作品的理解我有点自己的看法,敬请批评指正。比如对韩东诗歌《你见过大海》的理解,王老师在说明这首诗消解了大海神话、大海形象的同时,还指出“这首诗表明了亲见的大海的可靠性和想象的大海的虚幻性。”(见王一川《文学理论讲演录》P61)这是不是一种过度解读呢?在我看来,这首诗和《有关大雁塔》一样,它的意义就在于解构。这些诗歌是韩东早期的作品,作为一个哲学系的大学生,他当时能做这样的解构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事实上,在所谓“打倒北岛,PASS舒婷”的第三代诗歌运动中这两首诗歌就是以它们的标志性意味而被当代文学史一再引用的。正如韩东的那首《聚会》(一个熟人/在一次熟悉的聚会中/熟练地哭泣/等待另一个人/娴熟的抚慰/这些事都能熟能生巧/你为什么不/熟视无睹?),正如苏轼那首《琴诗》,只是观念的传达,而非形象的塑造,从诗歌的审美角度来说,我感觉这首诗还是比较粗糙的。“人人都这样”那句话尤其粗暴。《有关大雁塔》我感觉好些,除了下面的句子:“也有有种的往下跳/在台阶上开一朵红花/那就真的成了英雄——/当代英雄”。这些调侃的话显得有点粗俗,删掉也不影响整体意思。韩东我一直印象挺好,不过昨天再翻翻他早期的作品,感觉他有些诗歌特别是表达观念的诗还是比较粗糙(比如《你的手》中居然有“轻微的重量/逐渐变成了铅”这种汪国真式的句子),相对来讲,有些比较感性的诗句就写得不错了,比如《逝去的诗人》,比如《明月降临》。
同样,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句话是不是悖论呢?我觉得从总体上把握这首诗语境中的反讽和悖论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复原生活画面,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解释为悖论性的语句,——事实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种情景只是想象之辞啊。这些年轻的诗人,他们的诗思未必那么缜密、那么理性化,毕竟他们和“无一字无来历”的杜甫不同。呵呵,我老是用我的小人之心,怀疑学者们作过度解读。班门弄斧,贻笑大方了。
最后,感谢王老师、陈老师!感谢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感谢在论坛上交流的各位同学!我将好好地消化这次培训的内容,并以这次培训作为契机,努力进取!
第四篇:现当代文学概论课程论文
【学术短论】
论龙应台家庭教育的“快慢艺术”
姓名:刘亚男
班级:12教(文)学号:12180207
摘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家庭教育,越来越多的亲子节目在各大卫视轮番上阵,见识了娱乐圈、体育圈人事的家庭教育,领略了“萌娃”“奶爸”的十足魅力,我们并没有从中得出更多的反思,综艺节目也许就是这样在人们开怀大笑后“留下一片云彩”。人们开始反思,也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家庭教育,作为台湾著名文化人及公共知识分子,台湾地区著名作家,龙应台是怎样看待家庭教育?本文将以台湾作家龙应台的散文集《孩子你慢慢来》为载体,深刻探讨龙应台家庭教育的快慢艺术。
关键词龙应台家庭教育熏陶家庭作业性教育
她将自己任命为燃起一把火的热情社会参与者,她不满文化现状,被誉为偏激的女斗士,也被誉为情感泛滥的文学家。她针砭时弊,鞭辟入里,她客观批判,辛辣讽刺,她文笔犀利,寒气逼人。没有三毛的传奇浪漫,没有张小娴的情意绵绵,更没有张晓风的柔美灵动。她就是被余光中老先生称作“龙卷风”的龙应台。然而,当“龙卷风”以其强有力的破坏力掀开政治的丑恶、暴露文化的缺点时,她一定存在最风和日丽的“眼”。在这个“眼”里,她温柔婉转,充满无限的纯真和喜悦,她从一个母亲的角度,深情款款地看待刚出世的生命,温柔的说“孩子你慢慢来”。
父母的“慢熏陶”,孩子的“自然长”
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是众所周知,也已经被绝大多数父母和教育家认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也是孩子的出世让父母学会成长,完成生命美好的跨越。在为人父母的过程中,龙应台和她的德国丈夫也在次不断地进步。
龙应台本人是一个极富野心和事业心的女人,就像她自己说的她更“像一批野狼”,她喜欢阅读、旅行、写文章„„但是她是母亲,所以她不想去猜测老二的性别,也不得不被每天的琐碎事件缠身,还要在必要的时候面对自己恶心到不行但在孩子眼里无比可爱的小动物。面对闺蜜的质疑和反问,她回头默默地为安安处理排泄物,任凭自己的孩子将客厅搞得一塌糊涂,她耐心的解释诸如“人”、“龙”、“黑人”等一系列之前一点没有想到的问题。在她眼中安安和飞飞是上帝送给她作为女人的礼物。
爸爸耸耸肩:“我以为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我去结扎嘛!怎么这么罗嗦。”① 德国丈夫对孩子的爱总是严谨的,他除了教安安讲德语外,其他主要的家庭教育并不参与,但他作为男人却深知生命的来之不易以及生育时的痛不欲生。为了避免孩子出世当然是做结扎手术的。其实都以为外国男人思想开放,但三姑六婆的丈夫并不愿意男人结扎。安安爸爸对此的反应极为正常,大概也许是因为他从第一个孩子身上知道了妻子的痛苦,学会承担更多的责任也让他不同于其他男人。
龙应台和她的德国丈夫互相支撑,构建起一个亲情浓郁和严谨责任并存的家庭坏境,这种环境的慢熏陶下,安安和飞飞有足够的爱,也有足够的自由去成长,夫妇俩对成绩和分数的忽视,让两个孩子也不功力。
被优秀的“快节奏”,可选择的“慢成长”
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牙牙学语的孩童,再到风度翩翩的少年,这无论对于一个孩子还是对于一个母亲,都是一个足够漫长的过程。老大华安作为一个中德混血的“洋娃娃”,无论到哪里都会引起极大的公众关注。然而作为母亲,龙应台愿意给他更多的时间慢慢长大。
她从来不要求安安上名目繁多的补习班,宁可跟他好好度假。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这个小男孩儿就可以自己分清楚在学校里和老师小朋友讲瑞士语,在家和爸爸讲德语,和妈妈讲中文,偶尔还会将爸妈交流时用到的英语放进小脑袋。她也曾要求安安将家庭作业从新誊写得漂漂亮亮,但最终还是在孩子控诉下反思“被优秀”的不合理性。她极富耐心地解决老大和老二之间的矛盾,从一个孩童的角度出发,理解并引导老大学会分享和包容,也引导老二爱和感恩,在这个过程中她意识到命运对一个人意味。为了让安安不受台湾幼稚园教条化的约束,她宁愿放弃他感受传统文化的尝试,继续在德国享受完全开放的童年。为了让孩子的成长少受险恶的暗示,她反思西方童话故事中关于导致死亡的手段,批判《水浒传》中英雄好汉的所作所为。为了解答安安的疑惑,她不停地对“神话、迷信、信仰”进行思考,却始终不愿意给出自己的解释,因为她不想让自己的思想你什① 《孩子你慢慢来》,龙应台,三联书店,第69页
么深的影响孩童。她从不会指责安安记忆事情的方法不对,也不会对安安奇快的食物分类方法提出质疑,只要他乐意,她也快乐着。
其实东方教育的快节奏不仅在大陆愈演愈烈,在台湾也有过之而无不及,没有人停下思考真的关于儿童成长的问题,小到家庭作业,达到二十多年不变的教育体制和内容。而瑞士儿童教育的放任体制让他们更会尊重更懂爱,也完全浸染着德国人的严谨和理智。这便是快慢文化的碰撞。
慢慢地长大,快快地放手
对于教育,龙应台并非总是慢慢的来,有事她甚至急于放手,对有些事很早就开始给予启蒙,这应该也是瑞士教育交给她的吧,关于“性”,关于“规则”,她从不藏着掖着,落落大方的姿态,快快地放手。
“小白菜是飞飞的女朋友。如果是周末,晚饭后他们就一起刷牙,上床。他们穿着睡衣,肩并肩躺在被子里,走有个搂着一个毛绒绒的小熊。一会儿就睡着了。”②
也许是在瑞士的缘故,龙应台对孩子的性教育从来不避讳,她同意安安在妇科医生的引导下将手伸进自己的子宫,触摸同样为自己礼物的“弟弟”,上一堂奥秘人体的实习课。她同样疼爱老二的金发小女友“小白菜”,在浴室里为三个小伙伴解释“挤急”、“高玩”、“奶奶”、“血”、“卵”。这个过程充满童趣孩童岁世界的探索,没有肮脏淫乱。有些事虽然足够甜蜜,但做父母的就应该提早教育,一旦到青春期遇到中国父母所认为的大逆不道,丢尽脸面是不是早就来不及了呢?
“原野上有一群乳牛,成天悠闲自在的吃草,好像整片天空、整片草原都属于它们,直到有一天,一只小牛想闯得更远,碰到了一条几乎看不见的线——那是界限,充上了电的线,小牛触了电,吓了一跳,停下脚步
——原来这世界上有去不得的地方,做不得的事情。”③ ②
③ 《孩子你慢慢来》,龙应台,三联书店,第101页《孩子你慢慢来》,龙应台,三联书店,第125页
安安不是一个令人省心的小孩,妈妈《水浒传》给他,他就带着好兄弟弗瑞第一起“打家劫舍”了好多巧克力,而且专找老人下手。妈妈突然接到电话说弗瑞第偷窃,而当时安安也在场,并知晓偷窃的全部内容。直到此时的龙应台制止十足够及时的,适当的体罚和说教是必须的,他必须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抢劫”,什么是“偷窃”,什么是“共犯”,什么是“欺骗”„„
没有了看似高深的“诚实守信”“热爱祖国”等的空喊的口号,孩子们从点点滴滴滴看到生活的本质和戒律,学会生活,学会规则,这才是教育的真谛吧!
在流水的时光中,两个兄弟已成长为翩翩少年,安安眼中的妈妈是一个集责任与一身的教育者,充满温暖。母子之间的拉锯战像拔河比赛一样,面对贪玩的安安,母亲不急不躁,以一种安静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孩子的一生,他觉得母亲的“放手”让他和亲人之间建立起挚友间的纯净友谊。飞飞眼中,母亲总是慈爱的形象,在生活的各个细小的部分扮演重要角色,甚至对兄弟俩晚安前的胡闹有点“气急败坏”。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是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④
无论大人的世界竞争多么激烈,无论我们多么期待他们变得更加优秀,也无论他们是不是会变得优秀,都愿他们在成长的这条长长的路上慢慢地走„„ ④ 《孩子你慢慢来》,龙应台,三联书店,第4页
第五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收获和感受(终极版)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收获和感受
这个学期,作为一名大二的学生,我们开始进行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认为黎老师讲课非常细致生动,很多内容分析讲解得很到位,使我感触颇深,我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
首先,我想谈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的理解和认识。这门课主要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对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认识和展望的理论,以及这个理论的哲学基础和政治经济学基础。从理论内容来看,涉及到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多学科内容。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我们不仅能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且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政治思想观。
其次,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的学习,让我学到很多新的知识。对我来说,这些新的知识实在是让我受益匪浅。在黎老师的精心教授下,学习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基本知识,让我更深刻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形成的,而且更进一步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黎老师独到的学术见解,配合着各种生活中的案例,深入浅出,语言幽默,使我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所讲的案例有时让我开怀大笑,有时又让我有所思考。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我来说不再是晦涩难懂,高深莫测了,所以,我常常听得津津有味。这样既开拓了我的视野,又加深了我思想的深度。我认为每次的课堂提问是很有意义的原因在于这不只是促进我们要“学”还促进我们要“思”,正像孔子说的那样“学而不思则罔”,学与思是相辅相成的。在黎老师的教导下,让我有意识得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中的问题;辩证的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透过现象看本质,以了解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
再其次,我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思想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件事上。理解马克思主义,不仅有利于我们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认清事实本质,而且可以提高我们的逻辑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辨别能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学好其他学科知识,认清当今形势和理解各项政策制定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政治思想观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建设者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把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增强思想道德水平及理论水平,从而更好的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最后,非常感谢黎老师这学期以来对我们的精心教导和培养。让我们在课堂上不仅学到了与书本相关的知识,还感悟到了许多人生的道理,让我们受益匪浅。虽然现在马上就要结束对这门课的学习,但我仍会在课下抽出时间继续深入学习,相信通过进一步的学习,一定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原理中获取更多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