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学概论》课程复习笔记doc
《文学概论》课程复习笔记
文学观念
名词解释
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记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广义、狭义、符号学。文学文化: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审美: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文学的认识性:以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 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建构,是艺术手法,主张“陌生化”。
结构主义:由结构主义方法论所联系起来的文学思潮,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新批评:文本主义,认为批评应着力于文本的字义、结构的分析。
西方现象学:以现象学哲学为基础,一方面否认审美对象的初始实在性和审美价值的最终理智判断;一方面强调感觉和知觉的直观性和审美经验在各价段的决定作用。
接受美学:建立某种“召唤结构”,有待读者响应,从而构成对话关系。
召唤结构:文学作品具有意义空白和含义不确定,召唤读者去填充和确定。
新乐府:以新乐府得名,关心民苦,揭露时弊,有现实主义倾向。
古文运动:以儒学为旗帜,以复古为口号,以文体改革为中心,以维护唐王朝为目的的散文革新运动。韩愈,柳宗元
物感说:我国古代提出的一种心与物关系的学说。
心物交融说:刘勰,关于作家艺术构思与客观事物的论点。
表象:保留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映象。
全景小说:多层次,多线索,多主题,跨时空,竭力描写社会生活全景,百科全书。
移情说:感情外射,原本我的感情外射或融入到物的身上,使之亦有,我就是物,物就是我。距离说:拉开功利距离的体验。对已有的经验换一种角度重新审视。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王国维,与对共同生命着,为入;体验又要反刍,进行自审,为出;两者辨证统一。
简答题
一、什么是再现说?
1.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和再现。
2.体现朴素唯物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美学原则。
3.忽视作家的主观能动性和艺术媒介的作用。
二、什么是表现说?
1.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的情感流露。
2.文学是作家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
3.主张以外部现实为对象。
4.以不平凡的色彩描写平凡事物。
三、什么是实用说?
1.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
2.保守的一面,文学成为麻痹人精神,维护统治。
3.积极的一面,促进人的解放,推动社会前进。
四、什么是客观说?
1.将作品抬高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位。
2.切断作品与作家、读者的联系,把文学作为独立的存在体。
五、什么是体验说?
1.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体验和阅读作品时的感受与再创造。
2.只有读者参与,文本才成为作品,才完成文学的创造。
六、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
1.时代原因。
2.自身发展的原因。“模仿—表现—变形—装饰”发展趋势。
3.与人的观点不同及其变化有关。
七、什么是文学,怎么理解文学定义?
1.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样式,具有社会意识形态,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2.文学是一种文化模式。
3.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4.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的凝结。
5.文学是读者与作家,读者与读者沟通情感的渠道。
6.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
八、什么是文学的文化意义?
1.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
2.叩问人生的意义;
3.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
4.憧憬人类的未来。
九、文学的文化意义是怎样发现的?
1.通过有效的阅读。
2.品质阅读。
3.价值阅读。
论述题
一、为什么说文学源于生活又改造生活?
1.文学源于生活又改造生活。
2.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二、什么是审美?审美的实现需要哪些条件?
1.审美是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2.主体心理层。
3.客观对象层。
4.心理时空层。
5.历史文化层。
三、文学审美活动有哪些物点?
1.广泛的包容性。是一种语言,语言包含一切。
2.深刻的思想性。思想的深刻性,深刻的思想性。
四、什么是文学审美的意识形态性?
1.性质上,有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共通性。
2.主体把握对象上,是认识又是情感。
3.目的功能上,是无功利性又是有功利性。
4.反映生活上,有假定性又有真实性。
五、作家的体验有哪些物征?
1.情感诗意化。
2.意义深刻化。
3.感受人性化。
文学语言组织
名词解释
文本: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根据一定的语言规律和语义规则组成整体语句,未经读者阅读只是语言产品(如书)。
文学文本: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形态。
桐城派:方苞开创,刘大木魁,姚鼐发展,学《左传》、《史记》先秦西汉散文和唐宋八大家,讲究义法,水求语言雅洁,以阳刚阴柔分文章风格。
文之精粗:粗是形色声名,可见可听的外界景象;精是指道。
文学文本的语言性:文学文本所具有的基本的语言特性。
语言:声音与意义结合的符号表意系统,是人类交际最重的工具。
文学语言:加工过的,规范化了的书面语言。
文学作品的语言:经过作家加工的,旨在创造艺术形象并表达意义的语言形态。
语言结构:语言集团的总模式,代代相传的语言系统,包括语法、名法、词汇,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代码。
言语:在特定语境下人的说话活动,是说话人可能说或理解的全部内容,传达个人说话的一种信息。语言革命:胡适提出,1.言之有物,2.不模仿古人,3.讲求文法,4.不无病呻吟,5.不滥调套语,6.不用典,7.不讲对仗,8.不避俗字俗语。
文学语言组织:文学文本最基本层次和直接现实,是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的整体性语言构造。语音层面: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包括节奏和音律。
文法层面:文学语言组织基本层面之一,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调、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法则。包括词法、句法和篇法。
辞格层面: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是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文学语言组织的美的具体表现方式及其相应的构成法则。内指性、音乐性、陌生化、本色化。
简答题
一、什么是文学文本?它与文学作品的区别?
1.文学文本是供读者阅读的包含冠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语言艺术品的基本存在方式。
2.文学文本是作家创作出来供读者阅读而未阅读的语言形态。
3.文学作品已被读者阅读并赋予一定读法的语言形态。
二、如何理解文学文本?
1.是指一种实际的语言形态。它不是指理想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社会语言结构,而是指特定的个体或群体在社会生活中对语言的具体运用。
2.表达某种相对完整的意义。
3.被创造出来被读者阅读和接受的。
三、什么是文学文本的组成?
1.文学语言组织。
2.文学形象系统。
3.文学意蕴世界。
四、什么叫文学文本中的语言,有何重要地位?
1.文学文本的语言是作家经过加工的,旨在创造艺术形象,表达意义的语言形态。
2.是文学文本的基本存在方式。
3.是意义不可分离的生长地。
4.不仅表达意义而其本身就是意义的组成部分。
5.是文学文本的美的组成部分。
论述题
一、什么文学语言组织?特征是什么?
1.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最基本层次和直接现实,它是一种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的整体性语言构造。
2.是一种语言性构造。
3.具有整体性。
4.具有表现目的和个性特征。
二、文学语言组织由哪些层面构成?
1.语音层面。
2.文法层面。
3.辞格层面。
三、什么是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1.文学语言审美特征是指文学语言组织的美的具体表现方式及其相应的构成法则。
2.内指性。
3.音乐性。
4.陌生化。
5.本色化。
叙事作品
名词解释
现代叙事学:关注叙事作品的结构方法的研究叙事艺术理论和批评方法。
中国叙事学:综合西方传统叙事学和现代叙事学,具有创新性和个性的叙事研究方法和理论建构。叙事: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从而构成艺术世界的文学活动。
叙事的层面: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观察、分析叙事活动。叙述语言、叙述内容、叙述动作。叙述语言:使故事得以呈现的口头或书面陈述。叙述时间、叙述视角、叙述标记。
叙述时间: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相互对照形成的时间关系。时距、次序、频率。
时距:故事时间长度与文本时间长度对照形成的关系。省略、概略、场景、减缓、停顿。次序:故事时间中事件的接续前后顺序与文本时间中语言的排列顺序对照形成的关系。
频率:叙述语言或故事内容自身重复的关系。
叙述视角: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由叙述人称决定。
第三人称叙述: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角度进行叙述。全知视角,剥夺读者的探索求解权利。第一人称叙述:既是叙述人又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
第二人称叙述:故事中的主人公或某个角色以“你”的称谓出现的。
叙述视角与人称的变换:以两种以上叙述交替出现的叙述。
叙述标记:对于理解故事来说具有标志作用的叙述手段。
叙述内容:文学文本所叙述的东西,即故事本身。人物、结构、行动。
故事: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涉及事件、情节、情景。
事件:故事中人物行为及其后果。
情节:按照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情景:人物的行为与环境组合起来的实际场面和景况。
人物:推动故事的进展和具体生动的形象。扁形、圆形、表意、典型、性格人物五个类型。表意性人物:不具有性格内涵仅仅表示某种抽象观念的人物。
性格人物:具有一定秉性、气质等心理与人格特征的人物。
结构:故事的各个部分组成的整体存在形态。分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按照叙述顺序组成的各叙述单元之间的关系。
深层结构:故事各要素按故事的文化背景某种内在结构关系排列组织起来的超出叙述顺序的整体。行动:是人物有目的的行为。叙述功能、叙述逻辑、符号矩阵。
叙述功能:根据人物在情节过程中的特定作用而规定的人物行为模式。
叙述逻辑:根据人物在逻辑上的可能性而总结的人物行为模式。
符号矩阵:由四个符号要素组成的显示人物行动意义的矩形图式。
叙述动作:讲故事这一行为本身。叙述者、接受者。
作者:创作作品的人。
隐含的作者:进入作品的叙述活动后的作者。
叙述者:讲述作品中语言的人。
叙述声音:体现叙述者叙述动作的口气或基本态度。显在叙述者、隐在叙述者。
简答题
一、简述中西方叙述学的发展?
1.西方:神话、史诗—戏剧—长篇小说2.中国: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志怪传奇—“说话”、戏剧—长篇小说
二、中西方叙述艺术理论的发展?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虚构、情节—古罗马贺拉斯《诗艺》,人物形象—法国布瓦洛,类型化—黑格尔,性格中心—恩格斯,典型环境典型人物
2.明代后期,评点式—梁启超,小说界革命—王国维
抒情作品
名词解释
三分法:把文学作品为成三大类:叙事作品、抒情作品、戏剧作品。
抒情作品:表现传达作者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在心性的文学作品。
情感:人对与之人发生关系的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情绪: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人对外界刺激带有特殊色彩的主观态度。审美情感:审美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态度和体验。艺术情感:对客观现实与表现对象持特定审美态度的一种情感体验。
表现论: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表现情感,又称情感论。
托尔斯泰传达论:借助“外在符号”“传达”“感情”
第二篇:《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931001 课程名称:文学理论 总学时数:48学时 后续课程:文艺心理学
一、说明部分
1.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授课对象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2. 教学目标及意义
本课程以培养合格的高等院校中文本科生为根本目标。通过系统的文学基本原理的讲授,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文艺观,能对错综复杂的文艺现象做出自己的独立判断,为学好后续课程,初步具备文艺学方面的科研能力打下一个基础。3.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能够运用理论指导文学实践活动,繁荣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文学理论。4. 教学重点、难点
第二编文本论、第三编创作论、第四编接受论。5.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作业,实践专题研讨等。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本课程使用由顾祖钊著《文学原理新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主要参考书:
[1] 吴中杰 《文艺学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 童庆炳 《文学理论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3] 王先霈 《文学理论导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4] 欧阳友权 《文学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5] 鲁枢元等著 《文学理论》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年版。[6] 杨春时 《文学理论新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7] 刘勰著 《文心雕龙》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祖保泉解说)[8] 韦勒克 沃伦《文学理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9] 马新国 《西方文论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0]朱立元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年版。
[11]王运熙等编《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2]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13]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7.其它说明:相同课程,学时上下不超过4学时,可以本大纲为准,作适当安排。
二、正文部分
导 论 一﹑教学要求
了解文学概论的意义﹑性质、发展,掌握文学理论的内容和研究方法。二﹑教学内容
知识要点:
(一)文学理论的意义和性质
(二)文学理论的内容和发展
(三)文学理论的学习方法
三﹑本章学时数:4学时
第一章 文学本质论
一、教学要求
了解文学的作用和价值,掌握文学的本质与特征。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学本质概论 知识要点:
(一)再现论
(二)表现论
(三)语言论
(四)体验论
第二节 文学三元本质论与初级本质 知识要点:
(一)文学三元本质论
(二)文学的初级本质 1.情感本质 2.哲理本质 3.历史本质 第三节 文学的中高级本质
知识要点:
(一)中级本质: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
(二)高级本质: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
第四节 文学的审美特征、功用和价值
知识要点:
(一)文学的审美特征
1.审美性 2.形象性 3.情感性 4.语言性
(二)文学的功用
1.审美认识作用 2.审美教育作用 3.审美娱乐作用
(三)文学的价值
1.心灵表达
2.社会感官
3.人文关怀
三、本章学时数:6学时
第二章 文学作品论
一、教学要求
了解文学的内容和形式,掌握文学作品的体裁类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知识要点:
(一)作品与文本
(二)文学作品的内容
(三)文学作品的形式
(四)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体裁和类型(1):诗歌艺术 知识要点:
(一)诗歌概念
(二)诗歌特征
(三)诗歌分类
(四)诗歌技巧
第三节 文学作品的体裁和类型(2):散文与小说 知识要点:
(一)散文发展与概念
(二)散文特征与分类
(三)小说发展与概念
(四)小说分类与特征
(五)微型小说概论
第四节 文学作品的体裁和类型(3):戏剧文学 知识要点:
(一)戏剧与戏剧文学发展
(二)戏剧文学分类
(三)戏剧文学特征
第五节 文学作品的体裁和类型(4):影视和网络文学知识要点:
(一)影视与影视文学发展
(二)影视文学分类与特征
(三)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
(四)网络文学特征
三、本章学时数:10学时
第三章 文学形象论
一、教学要求
了解文学形象概念及特征,掌握三种高级文学形象。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学形象总论 知识要点:
(一)文学形象的概念
(二)文学形象的特征
(三)文学形象的类型
第二节 文学典型
知识要点:
(一)文学典型的概念
(二)文学典型的特征
(三)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
第三节 文学意境
知识要点:
(一)文学意境的概念
(二)文学意境的特征
(三)文学意境的分类
第四节 文学意象
知识要点:
(一)文学意象的概念
(二)文学意象的特征
(三)文学意象与文学意境的关系
三、本章学时数:8学时
第四章 文学创作论
一、教学要求
了解文学创作的技巧及心理,掌握文学创作的过程及其风格流派。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作家的素养 知识要点:
(一)生活素养
(二)艺术素养
(三)个性人格
第二节 文学创作的过程 知识要点:
(一)发生阶段
(二)构思阶段
(三)传达阶段 第三节 文学创作的心理 知识要点:
(一)艺术知觉
(二)艺术情感
(三)艺术想象
(四)艺术灵感
(五)艺术理解
第四节 文学创作的技巧 知识要点:
(一)文学技巧涵义
(二)文学表现技巧
1.叙述手法的运用
2.描写手法的运用 3.抒情手法的运用 4.象征手法的运用
第五节 文学风格、流派和思潮 知识要点:
(一)文学风格
1.风格的概念 2.风格的成因 3.风格的形态 4.风格与文化
(二)文学流派
1.文学流派的成因
2.文学流派的分类 3.现代文学流派
(三)文学思潮
1.文学思潮的成因
2.文学思潮与风格流派的关系
三、本章学时数:10学时
第五章 文学接受论
一、教学要求
了解文学接受的条件及其过程,掌握文学批评的标准与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学接受条件 知识要点:
(一)主观条件
(二)客观条件
第二节 文学接受过程
知识要点:
(一)文学接受的发生
(二)文学接受的发展
(三)文学接受的高潮
第三节 文学批评性质和标准 知识要点:
(一)文学批评的性质
(二)文学批评的标准
第四节 文学批评的方法 知识要点:
(一)伦理道德批评
(二)社会历史文化批评
(三)文本批评
(四)心理批评
(五)生态批评
第五节 文学批评实践 知识要点:
(一)了解对象
(二)选点切入
(三)确定要旨
(四)布局安排
(五)力求创见
三、本章学时数:6学时
第六章 文学发生发展论
一、教学要求
了解文学的发生与流变,掌握文学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学的发生 知识要点:
(一)摹仿说
(二)巫术说
(三)游戏说
(四)劳动说 第二节 文学的发展
知识要点:
(一)文学发展的动因
(二)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
第三节 文学的交流 知识要点:
(一)纵向交流
(二)横向交流
三、本章学时数:4学时
教研室:文学教研室
执笔人:任雪山
系主任审核签名:6
第三篇:现当代文学概论课程论文
【学术短论】
论龙应台家庭教育的“快慢艺术”
姓名:刘亚男
班级:12教(文)学号:12180207
摘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家庭教育,越来越多的亲子节目在各大卫视轮番上阵,见识了娱乐圈、体育圈人事的家庭教育,领略了“萌娃”“奶爸”的十足魅力,我们并没有从中得出更多的反思,综艺节目也许就是这样在人们开怀大笑后“留下一片云彩”。人们开始反思,也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家庭教育,作为台湾著名文化人及公共知识分子,台湾地区著名作家,龙应台是怎样看待家庭教育?本文将以台湾作家龙应台的散文集《孩子你慢慢来》为载体,深刻探讨龙应台家庭教育的快慢艺术。
关键词龙应台家庭教育熏陶家庭作业性教育
她将自己任命为燃起一把火的热情社会参与者,她不满文化现状,被誉为偏激的女斗士,也被誉为情感泛滥的文学家。她针砭时弊,鞭辟入里,她客观批判,辛辣讽刺,她文笔犀利,寒气逼人。没有三毛的传奇浪漫,没有张小娴的情意绵绵,更没有张晓风的柔美灵动。她就是被余光中老先生称作“龙卷风”的龙应台。然而,当“龙卷风”以其强有力的破坏力掀开政治的丑恶、暴露文化的缺点时,她一定存在最风和日丽的“眼”。在这个“眼”里,她温柔婉转,充满无限的纯真和喜悦,她从一个母亲的角度,深情款款地看待刚出世的生命,温柔的说“孩子你慢慢来”。
父母的“慢熏陶”,孩子的“自然长”
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是众所周知,也已经被绝大多数父母和教育家认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也是孩子的出世让父母学会成长,完成生命美好的跨越。在为人父母的过程中,龙应台和她的德国丈夫也在次不断地进步。
龙应台本人是一个极富野心和事业心的女人,就像她自己说的她更“像一批野狼”,她喜欢阅读、旅行、写文章„„但是她是母亲,所以她不想去猜测老二的性别,也不得不被每天的琐碎事件缠身,还要在必要的时候面对自己恶心到不行但在孩子眼里无比可爱的小动物。面对闺蜜的质疑和反问,她回头默默地为安安处理排泄物,任凭自己的孩子将客厅搞得一塌糊涂,她耐心的解释诸如“人”、“龙”、“黑人”等一系列之前一点没有想到的问题。在她眼中安安和飞飞是上帝送给她作为女人的礼物。
爸爸耸耸肩:“我以为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我去结扎嘛!怎么这么罗嗦。”① 德国丈夫对孩子的爱总是严谨的,他除了教安安讲德语外,其他主要的家庭教育并不参与,但他作为男人却深知生命的来之不易以及生育时的痛不欲生。为了避免孩子出世当然是做结扎手术的。其实都以为外国男人思想开放,但三姑六婆的丈夫并不愿意男人结扎。安安爸爸对此的反应极为正常,大概也许是因为他从第一个孩子身上知道了妻子的痛苦,学会承担更多的责任也让他不同于其他男人。
龙应台和她的德国丈夫互相支撑,构建起一个亲情浓郁和严谨责任并存的家庭坏境,这种环境的慢熏陶下,安安和飞飞有足够的爱,也有足够的自由去成长,夫妇俩对成绩和分数的忽视,让两个孩子也不功力。
被优秀的“快节奏”,可选择的“慢成长”
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牙牙学语的孩童,再到风度翩翩的少年,这无论对于一个孩子还是对于一个母亲,都是一个足够漫长的过程。老大华安作为一个中德混血的“洋娃娃”,无论到哪里都会引起极大的公众关注。然而作为母亲,龙应台愿意给他更多的时间慢慢长大。
她从来不要求安安上名目繁多的补习班,宁可跟他好好度假。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这个小男孩儿就可以自己分清楚在学校里和老师小朋友讲瑞士语,在家和爸爸讲德语,和妈妈讲中文,偶尔还会将爸妈交流时用到的英语放进小脑袋。她也曾要求安安将家庭作业从新誊写得漂漂亮亮,但最终还是在孩子控诉下反思“被优秀”的不合理性。她极富耐心地解决老大和老二之间的矛盾,从一个孩童的角度出发,理解并引导老大学会分享和包容,也引导老二爱和感恩,在这个过程中她意识到命运对一个人意味。为了让安安不受台湾幼稚园教条化的约束,她宁愿放弃他感受传统文化的尝试,继续在德国享受完全开放的童年。为了让孩子的成长少受险恶的暗示,她反思西方童话故事中关于导致死亡的手段,批判《水浒传》中英雄好汉的所作所为。为了解答安安的疑惑,她不停地对“神话、迷信、信仰”进行思考,却始终不愿意给出自己的解释,因为她不想让自己的思想你什① 《孩子你慢慢来》,龙应台,三联书店,第69页
么深的影响孩童。她从不会指责安安记忆事情的方法不对,也不会对安安奇快的食物分类方法提出质疑,只要他乐意,她也快乐着。
其实东方教育的快节奏不仅在大陆愈演愈烈,在台湾也有过之而无不及,没有人停下思考真的关于儿童成长的问题,小到家庭作业,达到二十多年不变的教育体制和内容。而瑞士儿童教育的放任体制让他们更会尊重更懂爱,也完全浸染着德国人的严谨和理智。这便是快慢文化的碰撞。
慢慢地长大,快快地放手
对于教育,龙应台并非总是慢慢的来,有事她甚至急于放手,对有些事很早就开始给予启蒙,这应该也是瑞士教育交给她的吧,关于“性”,关于“规则”,她从不藏着掖着,落落大方的姿态,快快地放手。
“小白菜是飞飞的女朋友。如果是周末,晚饭后他们就一起刷牙,上床。他们穿着睡衣,肩并肩躺在被子里,走有个搂着一个毛绒绒的小熊。一会儿就睡着了。”②
也许是在瑞士的缘故,龙应台对孩子的性教育从来不避讳,她同意安安在妇科医生的引导下将手伸进自己的子宫,触摸同样为自己礼物的“弟弟”,上一堂奥秘人体的实习课。她同样疼爱老二的金发小女友“小白菜”,在浴室里为三个小伙伴解释“挤急”、“高玩”、“奶奶”、“血”、“卵”。这个过程充满童趣孩童岁世界的探索,没有肮脏淫乱。有些事虽然足够甜蜜,但做父母的就应该提早教育,一旦到青春期遇到中国父母所认为的大逆不道,丢尽脸面是不是早就来不及了呢?
“原野上有一群乳牛,成天悠闲自在的吃草,好像整片天空、整片草原都属于它们,直到有一天,一只小牛想闯得更远,碰到了一条几乎看不见的线——那是界限,充上了电的线,小牛触了电,吓了一跳,停下脚步
——原来这世界上有去不得的地方,做不得的事情。”③ ②
③ 《孩子你慢慢来》,龙应台,三联书店,第101页《孩子你慢慢来》,龙应台,三联书店,第125页
安安不是一个令人省心的小孩,妈妈《水浒传》给他,他就带着好兄弟弗瑞第一起“打家劫舍”了好多巧克力,而且专找老人下手。妈妈突然接到电话说弗瑞第偷窃,而当时安安也在场,并知晓偷窃的全部内容。直到此时的龙应台制止十足够及时的,适当的体罚和说教是必须的,他必须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抢劫”,什么是“偷窃”,什么是“共犯”,什么是“欺骗”„„
没有了看似高深的“诚实守信”“热爱祖国”等的空喊的口号,孩子们从点点滴滴滴看到生活的本质和戒律,学会生活,学会规则,这才是教育的真谛吧!
在流水的时光中,两个兄弟已成长为翩翩少年,安安眼中的妈妈是一个集责任与一身的教育者,充满温暖。母子之间的拉锯战像拔河比赛一样,面对贪玩的安安,母亲不急不躁,以一种安静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孩子的一生,他觉得母亲的“放手”让他和亲人之间建立起挚友间的纯净友谊。飞飞眼中,母亲总是慈爱的形象,在生活的各个细小的部分扮演重要角色,甚至对兄弟俩晚安前的胡闹有点“气急败坏”。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是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④
无论大人的世界竞争多么激烈,无论我们多么期待他们变得更加优秀,也无论他们是不是会变得优秀,都愿他们在成长的这条长长的路上慢慢地走„„ ④ 《孩子你慢慢来》,龙应台,三联书店,第4页
第四篇:文学笔记
十二主神:宙斯(众神之王)波塞冬(海神)哈台斯(冥王)阿波罗(太阳神)雅典娜(智慧女神)阿佛洛狄忒(爱神)赫菲斯托斯(匠神)厄洛斯(丘比特)阿瑞斯(战神)赫尔墨斯(神使)狄奥尼索斯(酒神)
《伊利亚特》(《伊利昂记)的内容:特洛伊战争起因:“不和的金苹果”
国王佩琉斯、海神的女儿忒提斯、不和女神厄里斯、神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神阿弗洛狄忒、特洛亚王子帕里斯、斯巴达王后海伦、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
快读《伊利亚特》没有叙述战争的起因和过程,只集中描写了战争的第十个年头中最后几十天发生的事情。希腊联军司令阿伽门农抢了大将阿喀琉斯的女俘,阿喀琉斯一怒之下退出了战斗,致使联军节节败退。阿喀琉斯的好朋友帕忒洛克罗斯借了阿喀琉斯的盔甲上阵,被特洛亚大将赫克托耳杀死。好友的死,激起阿喀琉斯第二次愤怒,他重新参战,杀死了赫克托耳。
细读 情节枢纽 :阿基琉斯的两次愤怒
基本精神:歌颂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
人物性格:阿(对个人尊严和荣誉的敏感意识、忘我的残忍的战斗精神、天真温厚善良的情感)
《俄狄浦斯王》梗概 忒拜王拉伊俄斯 王后伊俄达卡斯俄狄浦斯 神示--杀父娶母牧养人科任托斯的牧羊人科任托斯国王 神示--杀父娶母出走 老人忒拜城的司芬克斯之难解除灾难 娶前王的妻子十多年后的瘟疫 追查杀死前王的凶手先知 忒瑞西阿斯凶手正是自己(回顾式戏剧)
《美狄亚》美狄亚帮助丈夫伊阿宋获得金羊毛。伊阿宋停妻再娶科任托斯公主,激怒了美狄亚。遂用献毒衣焚杀了公主,并杀死自己和伊阿宋所生的两个孩子,报复丈夫。乘飞龙逃走。
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悲剧命运观:命运由神掌握,不可抗拒;命运是存在于人类之外的抽象概念,可以反抗;命运在人手里,自己掌握。
但丁《新 生》描述诗人和贝亚特丽齐(善与美的象征)的爱情故事。带有宗教神秘色彩。表现了温柔的新体诗派的爱情观和艺术观,追求精神爱,充满精神美和使人高贵的道德力量。
《神曲》结构:游历过程构成了“地狱”、“炼狱”(维吉尔)、“天堂”(亚特丽齐)三部曲。每部33篇,“三”是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象征。“地狱”增加了一篇全书的序幕,全书共100篇,“十”是完全的象征,“一百”是完全中的完全。全书象征手法突出。
人文主义精神:以人为本(1)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反对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2)以人性反对神性;(3)以人权反对神权;(4)以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5)以理性反对蒙昧主义。人文主义局限性:利己主义、自由主义、色情主义
《十日谈》的人性层次:内容主要是描写人性,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作品从人性的自然性、社会性、阶级性和个性四个层次表现人性。
1、自然性:肯定情欲,歌颂爱情。2.社会性:要求平等,维护尊严。3.阶级性:肯定享受
宣扬利己。4.个性:赞美聪明,歌颂进取。
堂吉诃德人性理解:
堂吉诃德与哈姆莱特比较:堂吉诃德与哈姆莱特都是文艺复兴文学的著名典型。堂吉诃德是乡村贵族,哈姆莱特是皇宫王子。前者喜剧形象,后者悲剧形象。他们都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充满道德感和责任感。堂吉诃德重视行动,他行动太快,没有好好思考。哈姆莱特重视思考,他思考太多,行动延宕。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
《罗米欧与朱丽叶》与《梁山伯与祝英台》1)表达爱情的方式不同2)相爱的过程不同3)
争取爱情的态度不同4)悲剧成因不同5)结局不同
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1)拥护王权,歌颂开明君主,抨击腐朽的封建主和宗教势力;(2)崇尚理性,克制情欲;(3)形式、语言应严整、典雅,戏剧应遵循三一律一个情节线索、一个地点、一天。
古典主义文学和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的关系(〈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熙德〉):(1)继承 思想上:肯定爱情自由、反对封建教会;创作方法上:现实主义手法;艺术形式上:戏剧。
(2)反拨 思想上:呼唤秩序。艺术上:强调规范化。
《浮士德》内容:两场赌赛与五个悲剧(1)天上赌赛 上帝 靡非斯特人类的无限追求最终会走上邪路还是光明大道(2)知识悲剧与书斋赌赛知识无用魔鬼充当浮士德的仆人,尽量满足他的愿望。但是在浮士德满足的那一刻,浮士德的灵魂就永远为魔鬼所有。(3)爱情悲剧:浮士德,玛格丽特。(4)政治悲剧:投身官场。(5)美的悲剧:浮士德海伦欧菲良。(6)事业悲剧:围海造堤,领悟到“人需要每天去争取生活与自由,才配有自由与生活的享受”。他情不自禁地说:“时间你真美呀,请你停留!”
浮士德与靡非斯特的关系:(1)相互对立(2)靡非斯特推动浮士德前进“作恶造善的力之一体”。
浮士德人物形象分析:浮士德是十八世纪末十九初的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的象征形象 a 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b 具有鲜明的两重性。
浪漫主义基本特征是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性;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包法利夫人》艺术情节:
《红与黑》书名的象征意义:(1)象征政治力量(2)象征主人公于连谋取前程的途径(3)象征不同的历史时期(4)象征主人公于连的悲剧结局
19世纪后期文学:无产阶级文学,自然主义文学,唯美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
1、创作主题上,着力表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物的对立关系和现代人的自我探索和思考。
2、在表现手法上,以“表现法”代替“再现法”,强调艺术表现内心的生活和心理的真实,较多使用象征、隐喻和颠倒时空顺序的自我联想;注重表现瞬间的复杂多变的情绪和印象,挖掘深层的潜在的意识世界;善于采用怪诞、荒唐、反理性逻辑的描写方法。
现代主义的主要流派:
(一)未来主义
(二)超现实主义
(三)表现主义(艺术特征):1强调表现主观感受,不再现客观现实。内心体验-激情-幻象-真实。
2、大量采用象征的表现手法。
3、强调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四)黑色幽默(特色):
1、反英雄。
2、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时空旅行。重复、混乱。
3、科技含量。
4、特有的幽默。
(五)荒诞派戏剧,(六)存在主义文学艺术特色:存在主义与其他现代主义文学不同,主要是用传统的文学形式来宣扬自己的哲学思想,因此,并不那么晦涩难懂、不可捉摸。
1、具有鲜明的哲理性。
2、把人物放入特定的境遇。
3、富有真实感。
(七)意识流
(八)新小说派
(九)魔幻现实主义。
第五篇:文学概论
文体分类,三分法:1 叙事类:指通过对事件的客观描述,刻画人物性格,塑造艺术 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具体思想感情的作品。特点:作品描述的生活事件仿佛是本身自然而然地发生着,作者是故事的叙述人,生活的意义和作者的思想都渗透在描述的具体对象之中。
代表:叙事诗、叙事散文、小说和寓言故事等。2 抒情类:指通过作者抒发某种思想感情来反映生活的作品。
特点:作品主要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不要求描写完整的生活 事件,出现的事物都被感情化,向读者揭示作者的内心精神。
代表:抒情诗、抒情散文等。3 戏剧类(表演类、舞蹈类):指把人物形象安排在舞台上,通过 登场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思想性格,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
特点:作品有完整情节,生活事件不由作者叙述,而是让舞台上的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在展现矛盾事件发生过程中,不过分显示基内在的精神,从特殊的方式把主观的或抒情的,客观的或叙事的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
叙事与叙事学
1.叙事——是与抒情相区别的一种话语类型,这一类型的文学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讲述故事。所以“讲故事”即叙事,进一步说,叙事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见备注)2.叙事学(naratologie)作为专业的学术话语,并没有形成定论,所以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多种界定: 普兰斯《叙事学》——叙事学是对叙事文形式与功能的研究。
查特曼《故事与话语》——叙事学是“叙事文的结构研究”。
巴尔《叙事学》——叙事学是叙事文本的理论。
叙事的主要特征:
1.与抒情文学相比较而言,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即人的社会行为及其结果。
2.与历史考证比较而言,叙事是话语的虚构 叙事的构成
1.叙事内容——指构成一段叙述话语主题的故事内容,即被讲述的故事要包括事件、人物、场景等,这是传统的叙事理论关心的中心内容。2.叙述话语——即叙事作品中使故事得以呈现的陈述语句本身。
3.叙事动作——作为一种行为而存在的支配叙述话语的“叙述”本身 叙事内容
故事:完整的故事包括行动中的人物、因果线索、完整的情节和具体明确的场景。1.事件
1)含义:它由的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
2)事件的分类:
①起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叙述单位
如: 林冲夜宿山神庙用一块石头顶住庙门这一小的事件却是后来情节发展的关键。②起塑造形象、渲染场景作用的叙述单位
单纯从行动元很难区分人物性格,“做什么”是一种社会类型的划分,具体的“怎么做”才是区分一个人的本质特征。人物的行动元和角色特性并不一定相吻合,有时一个行动元可由几个角色担任,一个角色也可能包括几个行动元,行动元与角色的多重性使人物在作品中的地位和意义变得复杂起来。环境
⑴定义: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场所。⑵功能:形成气氛、增加意蕴、塑造人物甚至建构故事等。⑶环境的呈现方式
①支配式环境:即环境因素在作品中所占的比例超过了人物和情节,如沈从文的《边城》《无极》
②从属式环境:即整个故事强调突出人物和情节,环境则处于并不显要的地位,特别是一些为迎合读者的传奇侠义小说,这种现象比较明显。⑷根据环境在结构中的功能和它与人物、情节的关系分为:
①象征性环境——它是叙述作品中的主导的环境模式,是作品中的人物的转喻性或隐喻性的表现。环境有时具有深化作品意蕴的作用,通过环境可以隐喻或暗示作品的内涵。
②中立式环境——指作品中所呈现的环境避免一种人为化的主观色彩,只将环境视为一种存在,仿佛与人物、情节没有直接的关系,这在法国新小说中比较突出。
③反讽型环境——它不同于前两种环境,它与人物行动既然有关系又不和谐,环境与人物的情感或行动发生对立和隔膜。
反讽型环境最深刻的表现是环境对人物的嘲弄,一种对崇高、庄严、神圣的解构。结构:
①历时性向度(表层结构):指根据叙述的字面顺序研究作品中各个单元之间在作品文本中的关系,这是传统文学理论分析的方法。②共时性向度(深层结构):主要研究内容各个要素在叙述顺序背后的内在关系。开端时间:即叙事文开始叙述的那一时刻,一般指作品开始标出的时间位置。
开端时间≠事件发生的最开始时间 跨度:指现时叙述与逆时叙述的跨度 幅度:指逆时叙述与所涵盖的故事时间长度
直接引语: 常见的人物对话与独白,一般有引导词并用引号标出,是人物语言的实录.间接引语:叙述者转述的人物话语和思想,“对话的内容”被保留下来,但在语法形式上却变成小说叙述者的讲述。
叙述动作即“叙述”行为本身,主要讨论叙述的方式,包括叙述者的角度、叙述者与作者、叙述接受者的关系等问题。视角:指叙述者或人物从什么角度观察或讲述故事。类型:
第一人称叙述:叙述者 ∈一个角色 内在式焦点叙述 第二人称叙述:叙事主人公或某个角色以“你”的称谓出现。第三人称叙述: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的叙述。叙述者: 1 定义:指叙事文中的“陈述行为主体”,即“声音或讲话者”,与视角一起,构成叙述。2 几组关系:
①叙述者:真实作者:创作或写作叙事作品的人
暗含作者:又称为作者的第二个自我,诞生于真实作者的创作状态之中
②叙述者→声音:故事中叙事者的存在还表现于叙述的动作,即用什么口气或态度叙述,这就是叙述者的声音.叙述声音用于传达内容的意义,声音的表情特点是为了更准确、更生动地表达内容的情感意蕴。③叙述者→接受者 诗的起源:
⑴ 诗、乐、舞同源。
⑵ 诗歌所保留的诗乐舞同源的痕迹:① 重叠。② 和声: 一诗数章,每章收尾都用同一语句。有时一章数句,每句之后用一字或语句,在民歌中这种现象很普遍,戏曲中也有“帮腔”、“和声”。③衬字:衬字没什么意义,主要是因为乐调漫长而歌词简短,所以歌词必须加上衬字才能与乐调合拍,常见的有“啊”、“咦”、“呀”、“唔”等。④格律与用韵:诗歌讲究章句的整齐,即所谓的“格律”。
⑶ 诗与文学游戏:① 诗与“谐”: 谐即说笑话,它是喜剧的雏形。“谐”与“巫”和“优”联系紧密。“谐”以游戏态度,把人事和物态的丑拙和乖讹,当作一种有趣的意象去欣赏。② 诗与“隐”:隐与修辞:隐的技巧——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技巧,隐也是比喻的基础,隐的效果常常通过比喻来实现。许多咏物诗都以比喻的方式构成了隐的形式。双关:指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有意使一个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多种意义。表面上说的是甲义,实际上是乙义,即言在此而意在彼。
③ 纯粹的文字游戏: 纯粹的文字游戏综合使用重叠、接字、排比、颠倒、回文等形式。
诗的思维与手法: ⑴赋、比、兴
最复杂的是比:比拟,比喻;比附,象征
象征:① 定义:象征即符号,以直陈的事物或意象作为标识或符号来指代或暗示心理世界、某种观念或事物,简而言之,象征就是以具体有形的符号来表现或代表抽象无形的观念的方法。象征主义:(法)[诗人]让.莫雷阿斯(1856-1910)——最早使用象征主义这一称谓,1886年他在《费加罗报》上发表文章,以Symbolism一词概括当时的法国诗歌,阐述了这种创作倾向的基本原则,此文被称为“象征主义宣言。”
1,前期:a时间:19C70S~90S b 代
表人物:魏尔伦,兰波,马拉美。c观点:强调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认为诗歌的目的是表达主观意识展现出来的音乐性、通灵性和神秘性色彩。
2,后期:时段:20C前40年。代表
人物(法)瓦雷里、(比)维尔哈伦、(奥)里尔克(美)艾略特、(爱)叶芝等。
总结:象征主义诗学重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音乐性和色彩感,认为唯有如此,才能把不可言说的存在,不可言说的对亲身的体验转化为部分可听、可嗅的东西。
隐喻的具体类型:博喻:诗中连续用几个喻体来比喻一个本体。转喻:西方的转喻≈借代,多用与本体相近的事物来代替本体。提喻:部分至整体。诗的比喻分类:角度——形象思维。类型:形象的事物——形象的事物;形象——抽象;抽象——形象;抽象——抽象。悖论:定义:指那些表面上自相矛盾,实质上千真万确的语句,即所谓“似非而是”的语句。
诗歌的基本特点:诗歌是一种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精炼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建筑美。
① 凝炼性——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② 强烈的情感,丰富的想象 ③ 语言的音乐美——语言的精练,音韵和谐
④结构的省略、跳跃、错位
散文(三最)——是内容、形式、语言和表现手法最灵活、最自由、最少有拘束的一种文体,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和境遇的文学样式。
散文:广义散文:与古时的韵文
(“文”)相对,即中国传统的“笔”;近代指诗歌、戏曲以外的一种文体,如小说、游记、札记、传记、寓言等。
狭义散文:现代意义上的散文,即“四分法”中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存的一种文学体裁。散文的基本特征:第一、“形散而神严”、“形散而神凝”,第二、亲身见闻,直抒胸臆。第三、散文一般矮小精悍,文情并茂。散文的分类:
叙事性散文:定义:它又被称为“记叙文”、“叙事文”,是以描述人物事件为主的散文,也有一定程度的抒情、议论的成分。
类 型:报告文学:它是文艺性的通
讯、速写、特写等的总称,被誉为文学中的“轻骑兵”。一般以现实中的真人真事,经过适当 的艺术加工,迅速而及时地反映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要求新闻性、真实性与文学性相统一不能凭空虚构人物事件和情节。传记文学:用文学手法记叙真实人物的生平事迹、斗争生活、思想感情和成长历史的叙事性散文作品,要求历史的真实性同文学性相结合。如《史记》中的人物传记
游记散文:记叙参观、游览、旅游见闻的文章,主要通过描写旅游行程,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以抒写文化情感、历史情怀等。
抒情性散文: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抒发思想感情为主的文章。论说性散文:定义:以议论、说明为主要表现方式的文学性散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抓住生活中某个典型人物事件发表议论,包括杂文和各种小品文,是一种文艺性的政论文、鲜明的倾向性和战斗性、矮小精悍,语言活泼犀利,形象隽永,多讽刺幽默的笔调。
类型:杂感、杂谈、杂论和小品文等 随笔—简而言之“随心所欲、包罗万象”的一种文体,往往记叙、抒情、议论、描写融为一体,新时期这种文体极为活跃。
戏剧艺术和戏剧文学:
戏剧艺术是一种综合艺术,是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它通过演员装扮角色,在舞台上表演故事情节、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作家的思想感情,直接感染观众,发挥社会作用。特点:舞台性、直观性、综合性
戏剧文学——是供戏剧演出的剧本,是戏剧艺术的首要因素,是舞台演出依据,戏剧演出以剧本为基础,剧本必须适应演出的特色和需要。
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第一、在一定时空限度内高度集中的反映生活。第二、强烈而富于表现力的戏剧冲突。第三、动作化和性格化的人物语言 语言是戏剧的主要表现手段,戏剧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动作化和性格化。语言的动作化——把人物的对话、独白与姿态、表情、动作结合起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愿望和意志。戏剧语言——是演员“内心动作”的具体表现,贴切的语文有利于促进外部动作的表演,出于演出的需要,一般没有叙述的语言,主要是演员的对白和独白,它们又常和人物动作、表情相结合。戏剧语言的性格化——要求剧中的对话、独白等语言能够表现说话人的个性特点与他的年龄、经历、教养、生活习惯、社会地位相符合,表现
出他特有的思想感情。
戏剧语言—还要洗炼含蓄、含义深刻,使读者观众易于理解,发人深思,回味无穷。
潜台词——即角色台词的内在意蕴,包括说话人的目的、言外之意和未尽之意等,既有助于人物的表情,又使观众以片言明百义。戏剧文学的分类:一般按戏剧冲突性质:悲剧、喜剧、正剧
文学批评的涵义:从一般意义上讲,文学批评是在文学欣赏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哲学思想、社会思想、道德观念和文艺理论,对各种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和评价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包括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流派等各种文学现象,其中对作家作品的评论是文学批评的核心。
文学批评的几种标准:⑴ 政治标准同艺术标准的统一。⑵ 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的统一。⑶ 美学的观点与历史的观点相统一,美学的观点:主要是从美的创造规律出发,对文学作品作出整体评价,从美学的角度探讨其创作中的艺术世界和生活世界。作家的情感联系,艺术作品内容和形式结合程度,作品给人的审美感受,读者的审美观点心理等等,注重艺术审美特征,把审美价值作为衡量作品价值的一个标准。历史的观点:即是从作者生活和创作的整个时代,从历时和共时角度来考察他的作品,揭示其作品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从而探讨作品的价值大小。
真、善、美的标准:善——指文学作品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的价值,即是文学的功利价值。批评中的善的标准,主要是衡量作品所蕴含的感情的性质和深度,估价其对社会的影响。美——即按美的创造规律来衡量作品,如是否具备形象性、情节性、独特性等审美特征。
悲剧:在希腊原文中,悲剧就是“山羊之歌”。希腊悲剧最早起源于对酒神狄奥尼索斯的祭祀活动中的合唱,即“酒神颂”。悲剧:《说文解字》:“悲,痛也。从心,非声。”悲,又称为悲剧、悲剧性。
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广义的悲剧;
作为戏剧的一种样式的悲剧——狭义的悲剧
亚里士多德的“过失”说: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
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 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典型悲剧观
黑格尔的悲剧观——悲剧是两种对立的理想的冲突和调解 尼采
“酒神精神”:主体的狂放、沉醉,任由自我原始生命力的自由袒露。“日神精神”:是对绮丽华美的梦幻的追求,一种对光明的追求。
鲁迅——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悲剧快感
杜博斯:使精神有所寄托
立普斯:紧张感或努力感。筋肉感觉的这种自我感觉是审美满足的基础。瑞恰兹:冲突的平衡
亚里士多德:情绪的宣泄和缓和平衡。我们所要求于悲剧的不是各种各样的快感而是它所独有的那种快感。
弗洛伊德: 是被压抑的无意识的宣泄的快乐。
悲剧的实质——“只要命运对于个人、对于社会、对于历 史还不是可以自由掌握的,那么,悲剧就会仍然是审美形态的一种。”
悲剧最积极的审美效果就是使人正视人生与社会的负面,认识人生与社会的严峻,接受命运的挑战。”
积极悲剧:人在面临困境时所激发的主体精神的胜利。
消极悲剧:人所体味到的人的生存的有限性,以有限而追踪无限,此乃人之最大悲剧。
中国无悲剧论的相关论述:
王国维——中国无悲剧说最早的滥觞
《红楼梦评论》:“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非是而欲厌阅者之心,难矣。若《牡丹亭》之返魂,《长生殿》之重圆。”所以,他认为中国一直没有真正的悲剧,真正的悲剧只有《红楼梦》与《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