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说对当代文学的影响“演讲稿

时间:2019-05-13 10:00: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网络小说对当代文学的影响“演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网络小说对当代文学的影响“演讲稿》。

第一篇:”网络小说对当代文学的影响“演讲稿

网络小说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文学与计算机网络的结合,首先是改变了文学的流播渠道和生存方式,实现了文学的载体革命,将其由传统的纸介质媒体转变为现在的电子媒体。当网络文学还不能以质量赢得信任,以成绩得到尊重的时候,对它的价值和前景产生疑问不是没有道理的。

很多人将“网络小说”和“文学”以对立面的形式放在一起,其实这一观点是非常片面的。网络对文学有多层面的积极影响。

第一,创作主体的平民化。传统文学的作者一般都具有良好的文学素养和较高的写作水平,其中有不少是职业作家,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写作经验。回顾近当代的著名作家,我们不难发现,传统文学的门槛太高,发表太难。文学创作成了一部分人的专利。那些作品对于一般人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这打击了不少文学爱好者的创作热情。而网络小说的兴起,为现在的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创作平台,甚至有可能是走向成名的道路。比较成功的例子有《盗墓笔记》、《甄嬛传》、《鬼吹灯》等。只要你愿意在电脑上敲击键盘,你就可以发表属于自己的作品。网络写作的这种自由是前所未有的,它是真正走向民间的,面向大众的。

第二,创作过程的灵活性。相比传统的纸质文学,网络小说的创作过程就更灵活一些。网络提供了较好的创作与互动的平台,作者可以从读者的评论及时了解他们的感受,回应评论。而且作者还可以边创作边发表,适时根据读者的意见来调整写作的内容、风格,甚至修改前文。

然而,网络小说独有的开放性也带来许多问题。

首先,因为网络文学没有门槛、没有障碍的优点,越来越多的网民们参与到了创作队伍中。但是,网络创作者们大多未受过语言方面的专业训练,是一群地道的大众网民,其写作水平保持着真实的原生状态。与其说他们是“作家”,不如说是“网络写手”,这也就导致了网络小说质量的良莠不齐,大部分作品内容肤浅,缺乏文学作品应有的深度,只适合消遣用。这些作品不够隽永,像方便面,可以吃却没有营养。

而且,一些网络写手们写作纯粹是为了名利,为了吸引眼球,于是开始效仿一些热门的网络小说。本该是极具多样性的网络文学题材变得千篇一律。打开一个小说网站,看到的关键词总是那么几个。这些作品内容上苍白无力,艺术形式单调而且重复,真正独特的个性色彩并不多。

网络文学开放性、即时性、互动性的特点,多少为传统文学带来了一些新气象。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创作队伍中来,为文学发展注入了新血液,提供了新视角。我们不能因为网络文学刚起步时的幼稚而打击它,也不能过于夸大它的某些优点。也许微笑的对待才是最好的鼓励,因为即便是自由,也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让其健康地发展下去。只有这样,网络文学这多奇葩才可以茁壮成长,才能让文学走向多元化,让网络成为文学的载体之一。

第二篇:网络小说对中学生影响的调查报告

网络小说对中学生影响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随着网络文学在便捷的网络新媒体背景下的蓬勃发展,网络小说获取的方便、快捷。使得网络小说受到学生的热捧。学生们由于网络使用普遍性和快捷性,大部分学生热衷于看网络小说我们很有必要了解中学生对网络小说的看法,看清网络小说对中学生产生了那些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二、调查时间

2018年3月20日—2018年5月22日

三、调查地点

吉木萨尔县第三中学

四、调查对象

吉木萨尔县第三中学学生老师及个别家长

1、网络小说的定义

网络小说是以网络为传播媒介,在网络上创作、发布(首发)和流传的作品为主流,用平等的、双向的、互动交流方式提供给普通受大众喜爱的传统小说。网站(论坛)纯粹以发表和交流写手的作品为目的,或者还会办一份电子刊物什么的,但也仅仅在网上传播,并不和传统媒体接触。传统媒体在网络上寻找适合纸媒的作品并购买(付费)然后出版(刊发),网站(论坛)大量吸收写手作品,并主动向传统媒体靠拢,以自己出版(与传统媒体合作)写手的作品或以向传统媒体推荐作品为目的。网络小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可以包含所有在网络上发布和流传的小说,但从网络小说起源的狭义层次上,主要是指由网络写手创作并首次在网上发布,进而流传的小说形式。网络小说主要分为两类,一类的男生看的小说,被泛称为男频;另一类是

女生看的小说,被泛称为女频。男生看的小说大多追求从身体到权利的强大,而女生看的小说大多从爱情的角度出发,而这两个类型的小说的强大取决于网络上男性和女性的比例。

网络小说是自由的,随意的,不功利的,而且并不以纸媒的发表为最终目的。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种网站购买传统媒体作品的版权在网上进行付费的下载和阅读,此种做法实际是传统媒体在网络上的延伸不能归入网络小说,但是不得不提的是现在的大部分甚至说所有的主流网络小说,都是收费阅读的,当然不乏更多的盗版小说。

绝大多数网络小说是以快餐文学为定义,大都情节冗长,很大一部分情节不符合常理逻辑,有时情节还很虐,口水话多,结构枝枝蔓蔓,内容有时相互矛盾,缺乏经典之作。虽然也不乏有脱颖而出的杰作,但是,很多网络写手写作的目的大多数是为了赚钱,这使得网络小说具有很大的功利性,失去了文学性,难以被文坛认同。

2、网络小说发展的背景

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中国正在空前地迈向一个信息时代。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10年4月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上网用户人数逾4亿人,网民总量居世界第一,距今又过去了8年,在网络上阅读小说文章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主流,实体书籍更多是成为了对经典的收藏。

在中国网络发展最快的那几年鲜有好的小说出现,是因为当时作为网络小说第一大的网站对小说的原创并不关注,而后随着几大原创小说联盟的逐渐强盛网络小说才真正的抬起了它的头。网络小说的形成是因为网络时代人们对阅读娱乐的需要和追求正在转变,又加上有商业公司的推动使得网络小说如鱼得水一般蓬勃发展,中国网络小说的数量正逐步超越其他的小说类别成为中国第一的小说群体。

网络小说的产生,有着深远的社会背景。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更便捷,网络的直观化,便利了许多读者,特别是年轻一代已经不大习惯静下心来阅读传统的纸质作品,而是更加愿意把看书的情感投入到网络中去,再者说,网络上的信息在很多方面是传统文学刊物和书籍所无法比拟的,使得传统文学作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并且,每个时代文学都有自己特定的表现形式,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文学的进步。

3、网络小说的主要内容

与有两千多年的传统小说相比,网络小说还是个小学生,还在社会中急速成长。虽然小,但一鸣惊人的成长速度足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什么是网络小说,至今还没有给网络小说这一事物一个明确的定义,网民们是不关心网络小说的定义的,他们只要

恣意地写,惬意地读网络文学,有的人认为内容与网络有关:描述网络上发生的事件与情感的才能叫网络文学,有的人认为应该在网络上首发的才能算是网络文学,还有人认为利用网络的特点在网络上传播的文学都属于网络文学等。

正如文学有广义和狭义一样,网络小说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网络上首发的,属原创网络文学;内容与网络有关,利用网络的多媒体和互联网交互作用而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称为狭义网络文学;在网络上传播的文学,属广义上的网络文学。

网络小说的中,以都市恋爱、特异功能;玄幻仙侠主题的的占了绝大部分。目前网民中,18-35周岁之间占64.8%,因此,网络文学的创作题材和语言风格必然与青年读者群的年龄层次紧密适应,因此我们不难理解网络文学中的题材多以爱情为主。最早风靡网络的网络文学要算蔡志恒的代表作《第一次亲密接触》,讲述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这种以言情为主题的小说到处都是,与众不同的是,它与网络有关,与网络聊天有关,所以特别能引起网民的共鸣与幻想。还有《告别薇安》等少男少女们爱看的网络文学作品。虽说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但任何时代,言情类,尤其是言男女之情类的作品,而网络小说发展至今,玄幻仙侠武侠累小说后来居上,占据了几乎所有网络小说半壁江山,唐家三少的《斗罗大陆》系列等;天蚕土豆的《斗破苍穹》;烽火戏诸侯的《雪中悍刀行》;改拍成电视剧的《校花的贴身高手》、《盗墓笔记》等等都说明了现在网络小说并没有像传统小说一样是作者想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思想或者感情,而是像大家展示丰富的想象力、展现出一个神奇美轮美奂的主角世界,总体说来,网络小说作品给大多数读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其活泼精彩的语言风格带来的阅读快感。看多了,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指望年轻的网络写手写出深沉的、关怀社会的或者有什么更远大意义的作品。而这些小说却非常受年轻人的喜爱和欢迎,这些小说在年轻人群中受关注程度甚至远远超过了部分传统经典小说。

4、网络小说对中学生的影响

网络小说作为一种急速发展新生事物,已经越来越普遍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正如之前对其他新生事物的接纳一样,网络小说以其独特魅力吸引了许多中学生的目光,并不断影响着当代中学生。有些网络文学的文笔很好,表达清晰、描写精彩,如果读一读这样的网络文学,有利于中学生对作文的训练,而且部分网络文学中正义与邪恶、善良与自私等的较量,也可以让中学生明白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有一定的积极引导作用。在本次的调查结论中,调查范围内的人有54%的中学生经常阅读网络文学,而他们表示家长的支持率仅为10%。网络小说种类繁多,但大多数人都倾向于玄幻仙侠、都市异能、言情都市类。他们认为网络小说对自己的影响仅以打发时间而已,至于周围是否对网络文学痴迷的人,他们的答案是有很多,并且对于周围阅读网络文学这种行为多数人没有仔细观测过。

网络小说大多是速成的,里面有很多句子、词语不严谨,甚至是病句、错别字。如果看多了,容易误导中学生;网络小说中有很多不好的情节的描写,比如赤裸的、暴力的等等,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网络小说有很多改编成为了网络游戏,导致很多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中;网络小说中有很多涉及各种广告。造成了中学生从小即开始追逐于名牌,甚至炫富的现象。由于过多的将目光放在名牌之上,对于中学生的学业成绩、综合素质等都有不利的影响。

根据我对调查的分析,对于网络小说痴迷的人群中,网络小说所显示的消极的一面,影响着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极其严重。

由于中学生处在一个思想、文学水平都不很成熟的阶段,有丰富的情感和敏感的内心,因此他们渴望倾诉,渴望交流,又不愿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呈现在众目睽睽之下让别人评头论足。正因为如此,网络小说就为他们提供了一扇称心的大门。看别人的文章,心灵得到回应,思想受到冲击;写自己的文章,没人知道你是谁,却给了自己一个倾诉的空间,同时也在经意或不经意间受到了网络写作风格的影响。

在我们对老师的采访中,他们说,常常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埋头看网络小说;家长表示,在儿女的书包没有发现传统书本小说,而是在手机上发现了许多网络小说,有的还在深夜秉烛夜看。

网络小说作品中,成年人的文章居多,其中一部分就中学生而言,现在看还有些为时过早。据调查,有30.36%的中学生很向往网络小说中的情节,54%的中学生常看网上的言情类作品。最具代表性的网络小说《斗罗大陆》、《斗破苍穹》、《庆余年》、《雪中悍刀行》、《武极天下》、《校花的贴身高手》等等,他们都用丰富、严谨、精良的写作经验和手段,描写出了充满奇遇、魔幻、神话色彩的美好世界,在中学生群中的走俏程度,不亚于任何歌星、影星。在调查中,有33.05%的人都承认,在看完网络小说后产生过有很多以自己为主角的奇幻想象。

5、结论

网络小说就是一个多元的空间,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文字,展示不同的灵魂与心态,不同的个性生活与社会景象。这对于喜爱幻想并充满好奇,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的中学生而言,无疑是一面多棱镜、一个万花筒。我们可以体验不同的生活,我们有我们许多理想中的现实,有现实中色彩艳丽的理想世界。更重要的是能展示自我空间,任自己的思绪驰骋。

网络小说是一把双刃剑,作为日益成长的文学主体的网络小说,虽然已经发展壮大。但却一直没有解决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文学性。既然是文学作品,首先就要

以文学为前提,但由于如今的网络文学缺乏文学性,因此阅读网络文学作为一种娱乐消遣的方式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说要扩散知识面,扩大词汇量,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品,实在是牵强。同时,自己在创作网络文学的作品时,也要做到首先注重作品的文学性。不要浪费思想,精力在无聊的言情,玄幻创作上。不要给别人制造不必要的阅读时间。把握得好就可以利用这把剑开辟出一条光明的道路,把握的不好便会一步步的把自己推进一个深渊。

网络小说对中学生的影响是必然且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是否能正确地把握好方向,走好我们的每一步呢?我们相信老师、教育工作者乃至整个社会能给予我们及时、有力的帮助与引导。更重要的是,中学生这个特殊的阅读写作群体,不能只是停留于模仿他人的风格。我们应以中学生的朝气、活力、智慧与气质为网络文学注入自己的新鲜血液,使网络小说中有一块属于中学生的天地,一个自如潇洒的、活泼明丽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属于中学生自己的天地,在中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在通往文学殿堂的道路上,开辟一片充满阳光的世界。

第三篇:大众传播媒介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大众传播媒介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谢鼎新

(来源: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article.php?id=3514)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图书、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是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离开了它们,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便难以维系。就对文学的影响而言,随着市场经济大潮席卷文化领域并左右人们的文化消费观念和行为,加上媒体自身多元竞争态势的逐步形成,原先的格局被打破,文学的社会意识、经济意识、文化意识、受众意识、品牌意识、经营意识等等发生了深刻的嬗变。

其实只要我们掌握媒介的特点和运行规律,对已经出现和将要出现的种种文学现象是能够把握其脉络并加以解读的。由于大众传播媒介在市场化背景下的运作,一种新的文学关系出现了,即“作家——传播者——受众”,以及与之对应耦合的“文本生产——媒介传播——文本消费”,这样一种结构功能关系的最大特点是引入了一个中介层即媒介。在其结构中,三者之间存在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动态协调整合过程,文学关系的三方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文学的生成机制、生存状态、影响方式、运行规则等都在这一框架内得以实现。

媒介作为载体,它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各个阶段的状况和特点对文学的影响更具有根本性意义,它决定了文学存在的基本物化形态、文本形式及与此关联的文学观念和文学活动特点等。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了传播学上著名的“媒介就是信息”的命题,他认为:“一切传播媒介都在彻底地改造我们,它们对私人生活、政治、经济、美学、心理、道德、伦理和社会各方面影响是如此普遍深入,以至我们的一切都与之接触,受其影响,为其改变。媒介即信息。”[1]麦克卢汉在这里强调媒介形式远比媒介内容重要,因为真正的影响人类行为、支配历史进程、制约社会变迁的并不是媒介所能传播的实际讯息,而是作为一种现实存在的媒介本体。所以,对“媒介就是信息”的解读,与作为生产工具命名时代特征的“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的道理如出一辙。

传播媒介的发展既是人类社会文化事业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又是人

类思维不断符号化的进程。从媒介发展史考察,出现过口头、手抄、印刷、电子、网络等形态的媒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媒介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特点,这就是媒介本身所传递出来的信息。当然,新的媒介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以前的媒介就必然被淘汰。正如高科技时代,民间传说、民歌等依然保留口头传播的方式,显示出不同地域、部落、民族的文化魅力,其间有个“文化滞留”的现象,即“经济现状、政府法规和政策、公共兴趣、文化习惯的影响等等,文化的技术或物质方面超越了整个社会控制和运用这种技术的能力。”[2]本文把以报刊为代表的印刷媒介,以广播、电视、电影为代表的电子媒介和以数字化时代电脑网络为代表的第四媒体作为考察对象,分析其对文学观念、文本形式等方面的影响。事实上,这三者之间存在着历时和共时的关系,在分析过程中将有所侧重。

近代报刊的崛起,催生并哺育了新文学,报刊是新文学得以广泛传播的载体,并决定其之后的发展演变。为此,曹聚仁先生曾评价过:“中国的文坛和报坛是表姊妹,血缘是很密切的”,“一部近代中国文学史,从侧面看去,又正是一部新闻事业发展史”。[3]回顾历史可以说正是近代报刊媒介在中国社会历史性登场,成为了古典文学的终结者,中国文学才开始转型进入新的阶段——现代文学时代。

鸦片战争以后,一些力图救国于危难之中的士大夫看到报刊的功用,纷纷办报,希望达到传播知识、传播思想、开启民智、变法图强的目的。为此,报刊必须语言通俗、文体简洁,这就使得中国传统的古典语文在报刊中失去了市场,出现了由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梁启超开创的所谓的“报章体(又称时务体和新民体)”,其特点是解除写作上的清规戒律,反对僵化的八股文。文章显得浅显易懂、条理清晰、富有感情,符合启蒙的需要。这种文体的改变,始于报刊,进而影响文学。报馆功能的完善,印刷技术的进步,近代出版机构的设立(很多与报馆有着紧密的关联),彻底打破了传统文学生产、传播和接收的局面,主要表现在“文本创造者身份的普泛化、传播机制的市场化、接受者的大众化。”[4]清以前,文本的创作者主要是士大夫,他们渴望以文学藏之名山、留于后人,并且带有浓厚的用文学参政议政的政治功利性,即所谓的“文以载道”。而新兴的报纸为了吸引读者广设副刊,于是出现主笔和连载作品(在19世纪上半叶,法国大文豪巴尔扎

克、雨果、大小仲马等的经典作品也都是先在报纸上发表过,此举可吸引读者,扩大报纸的销路),专门的文学性期刊问世。据统计从1896年《时务报》创办至1911年辛亥革命,中国各地创办的报刊多达1600多家。[5]中国第一代职业作家,就是在报刊媒介兴起的背景下随之产生的,其中许多人兼为报人,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作者吴趼人就曾办过《消闲报》、《采风报》等。报刊的流通是采用经营方式销售,报刊的商业化使之与读者的需求更加密切起来。以前,读者只是士大夫、读书人,到晚清,由于社会变革,更多的落魄文人、新式学生、职员、商贩等大众化的受众群体出现,不同阶层的受众需求开始得到满足。

“五四”前后,报刊处在时代的最前沿,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胡适等为代表的先行者,以《新青年》、《每周评论》等杂志为阵地,为新文化奔走呼号,为新文学冲锋陷阵,杀开一条血路使民族获得新生。在以后相当长的阶段,报刊对文学产生的种种影响,还可以从文学流派的形成、发展和繁荣等方面得到证明。如当年的“鸳鸯蝴蝶派”,据统计由他们主办、编辑的杂志约113种,报纸副刊不下50种……长篇小说有1980多部,短篇小说出版集结80多部,散见于各报纸杂志的更难以胜数。[6]像“新月派”、“语丝派”、“学衡派”等等则直接用报刊名称来命名。这使报刊作为印刷媒介对于文学产生了重大的、历史性的影响,由此产生的文学运作法则至今还影响着当今印刷媒介世界里的文学活动。换句话说,虽然现在文学的传播规模、速度、题材等外延的变化仍在不断地进行着,由印刷传播媒介的基本属性所派生的文学活动特征等却被保留着,内涵基本没有变化。

2.以广播、电视、电影为代表的电子媒介的出现使得文学的传播又发生了一场革命。电子媒介时代以视听感觉综合与延伸为特点,人们对文学的接受已由视听消遣方式代替了文本的阅读。它既不费力又不费时,便可以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曲折多变的故事情节中得到满足。

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广播,把静态无声的文字变成动态有声的语言来传播,给人以全新的刺激和震撼。如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1983年播出广播剧《火星人进攻地球》,由于其播出方式和音响效果的作用,以至于在听众中产生恐慌,以为真的灾难降临。[7]在同一时段里众多的人参与同一件事,交流信息和情感,它的确是印刷媒体的个人化阅读所不可想象的。此外,广播的传播方式给受众很大的自由度,繁忙的现代人可在伴随状态下,也就是一边做其他事,一边收听广

播。电影、电视把小说的文字变成已想象好的画面,直接奉献在受众的眼前,尤其是电视,与人时时相伴,有画面,有声音,有字幕与解说。不仅如此,还有电视散文、电视诗画等节目,既保留了文学作品文字上的优美,又带有情景上的想象。

在电子传播媒介如此周到的关照之下,文学阅读一统天下的黄金时代已过去了。早在40年代,郁达夫就有这样的观点,他认为20世纪以来,小说艺术的衰弱,皆由一个“声光的巨兽在那里作怪的缘故”,“所以若照左拉之所说,则左拉假使生在现代的话,那他将不做一个小说家,而在经营电影,做一名导演与高级的Scenario(银幕,笔者注)的编者无疑”。[8]郁达夫悲观地说,在那个时代似乎显得超前了些,但是五六十年之后的当代社会倒是应该认真地反思这个问题。

现代电子媒介对传统阅读的文学观念构成了挑战。首先,它们是以一种复制形式生产文学的,它复活了被复制的对象。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文学式样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下供人们一次性、不间断地欣赏。文本的本真性不存在,是复活者按照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进行复制活动。文学作品与读者保持神秘的、韵味无穷的个体性接触,也被复制技术改变了,人们阅读时的独处、沉静,享受着淳厚的美感愉悦,被声色震撼、感官冲击所取代。“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变成一个哈姆雷特就完全占据着千千万万个受众的想象空间;其次,文学成为一种构件,成为脚本,是影视形象的文字注释。影视作品是各种技术的结合体,从创意到呈现于受众面前,经历无数道工序和中介,文学的个性化风格被消磨殆尽,文学首先得服从于观赏;其三,电子媒介尤其是电视作为日常生活的基本内容,一个巨大的功能就是占据闲暇时间,而在过去,这些闲暇时间是有可能用来阅读小说、诗歌、散文的。再加上VCD、卡拉OK等文化消费领域市场的出现和竞争,大有取代传统的阅读习惯之势。

面对影视媒介对文学的紧逼,如何应对挑战?从艺术表现手段着手,一些传统的艺术表现规范被打破,如风景环境、人物肖像等的描写,文学的语言叙述很难像影视中的直观画面那样,给人轻松的、身临其境的体验感。而臆造的情节和虚构的人物,在视听媒介大量的、还原生活般的信息冲击下,显得苍白无力,作为艺术元素它们已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阅读要求了。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敏感的文学家,开始把文学的艺术重点从外在描写转移到内心描写上,希望在心理描写和精

神分析方面确立文学独立的审美地位。这种艺术手段使得文学在经历影视艺术的冲撞中尽显其独到之处。

从文学的传播方式上重新调整,可以产生出一些富有建设性的成果。通过正视电子媒介的视听传播优势,寻找各种文学媒介传播的最佳结合点,实行所谓的“强强联合”,努力使读者、听众、观众兼容为一个整体。像《围城》、《水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电视连续剧的播出,由电视剧的人气聚集效应带动了读书市场,人们回过头来再购买和阅读小说,从文字语言独特的审美角度重新欣赏小说艺术。另一种运作模式则是先直接写电视剧本,电视剧一炮打红之后,再把剧本改成小说。像《爱你没商量》等就是这样进入读书市场的。这些都突显了媒介对文艺市场的整合作用。

3.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崭新一代的媒介正扑面而来,这就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它可同时传递文字、声音、图像、数据等信息,囊括了传统媒介的一切表现形式,其特点为数字化、全球性、多媒体、实时性、交互式等。网络的范围之广泛、变革之剧烈、意义之深远是前几次媒介革命所不及的。从中国的互联网网民2002年上半年已达4500万[9],且近四、五年每年以翻番的速度增长的数据统计可见一斑。有资料表明近十年来美国人平均每天用于看电视的消闲时间少了近一个小时,那么他们去干什么呢?主要是上网“冲浪”去了。

电脑网络上的世界丰富多彩、斑斓夺目,网络文学发展势头强劲,冲击着传统文学观念和法则,甚至于变革传统文学的某些程序和章法。网上的文学作品象印刷文本一样可以保存、翻阅,象广播影视那样有声音、有画面,直接进入人们的感官。作为接受者可以不受时间和频道的限制自由选择,甚至可以与作者和作品进行对话,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对于满意的、需要细读的部分可以下载,同时一张薄薄的光盘能容纳上百万字的内容,就经济花费而言,更是书籍、音像制品所不可比拟的。

网络文学是一种超文本的结构形式,是由文字文本、声音文本、图像文本综合运用制作出来的,还具有超级链接的非线性特点。这里强调的是原创性,而不是简单地把原有的文学文本搬到网络上来。所以,对其欣赏、评价也不单纯是从故事、人物、情节出发。由于电脑网络处理信息能力的巨大潜力,可以穿插有关

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卫生、体育、民俗、旅游等信息,增厚了作品的社会底蕴。通过这种信息量的供给,使接受者不仅获得精神生活的调剂,也得到了知识上的补充。另外,在网络文学中,人物间的对话简捷频繁,生动直率,这与电脑网络的交互特点相一致,由此而形成结构紧凑,场景之间、人物之间快速转换等特点。

网络文学的制造主体有别于传统文学作者有名份有地位,或者关注名份地位的特点(这里主要指媒体的要求而言,否则没有真实的姓名、地址,作品无法发表,稿酬也无法兑现)。网络文学的制造者们则显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为的是传播自己的经历和情感,或者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华,而不是为了名利,有署名“断桥残雪”、“江南游子”为证。这些人到底是谁?他们不在意别人是否知道,他们既是网络文学的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作者与读者的界限在这里已经模糊了。其中不乏电脑玩家、网络高手,属于年轻一族,而且不少有理工科专业知识背景,他们不像传统文学作者那样,受到传统文学观念熏陶,因而也少有固定的文学模式的制约。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就这么风风火火地奔驰而来,呼啸而去,不需要有资深编辑给他们签发通行执照,也不需要由文坛前辈对他们进行提携指导。相反,这些文学权威倒仿佛成为局外人了。

网络文学给当今文坛注入了新的血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就像纸质文学与影视文学的关系一样,彼此间展开互动协调,整合发展。如龙吟的文侠小说《智圣东方朔》在网上连载,其网址在短期内被访问人数达十多万,这一精确的科学的公开的统计数据,引得精明的出版商看好其市场前景,纷纷要求与作者签定出版合同。[10]而《作家》杂志的印刷精美、装帧讲究,决不仅仅是包装意义,它体现的是网络时代杂志出版的文本特点。

不同的媒介形成了多元并存的格局,由此文学形态也变得多姿多彩。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印刷媒介使得信息较之口语传播能实现时空超越,然而,文字符号越来越抽象化,使人类得先系统掌握这套符号系统,即使如此还有误读的可能,这又对大众信息接收构成一种精神压迫。以广播、电影、电视为代表的电子媒介通过制造生动形象,恢复了人类最初具像的认知方式,使信息的获得轻松、便捷,可是又浮光掠影,渐成了一次性快餐,摒弃了深度模式,淡化了意义追寻和终极

关怀。网络把文字、声音、图像、数据的自由选择与交互作用等都纳于一身,通过比特传递信息。而“网络上的生存是一种没有重量的生存”,[11]因此,网络比照现实生活构筑的是个虚拟的世界,容易让人产生虚幻和错位感。另一方面,网络的高度自由开放导致其信息的极度膨胀,且真假难辨、良莠不分,真实性、权威性遭到怀疑,加重了人们选择和判断的难度。此外,网络还释放出了病毒、黑客之类的社会问题,以至于有人质疑这是个“现代文明的陷阱”。文学就是在这种媒介的矛盾、互补、共存的状态中变化着,各种文学关系在进行重新整合。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媒体高度发达的美国社会,由于电子传播技术先进,在当时的电子游戏、立体声唱片、磁带、广播、电影、电视等挤压下,美国文学处在很不景气的状况。曾有记者问著名作家辛格:美国文学消失会不会成为现实?辛格回答到:“倘若我们作家写不出优秀的作品,这会成为现实的。如果人们登上了月球,新闻记者会告诉我们,或者电影会告诉我们那里的情况,这些有趣的故事将会比小说家的作品更引人入胜。不过优秀小说家仍然会有一席之地。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或是果戈里这样的作家所做的事,是任何机器和新闻报道以及任何电影都无法取代的。”[12]的确,媒介的地位、重要性、影响力的升降变迁,对文学及文学知识分子都会产生震荡,它提示我们要尽快掌握各种媒介特点,熟悉文学的新变化,使文学观念、文学手段与媒介传播保持同步。

注释:

[1]李彬:《传播学引论》,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第161-162页。

[2][7]梅尔文·L·德弗勒、埃弗雷特·E·丹尼斯著,颜建军等译:《大众传播通论》,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167页、299页。

[3]曹聚仁:《文坛五十年》,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第8页、83页。

[4]马永强:《文化传播与新文学的萌芽》,《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5期。

[5]袁进:《中国文学观念的近代变迁》,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6页。

[6]向燕南、匡长福:《〈鸳鸯蝴蝶派言情小说集粹〉序言》,中央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第1页。

[8]郁达夫:《郁达夫文集》第六卷,花城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3年版,第85页。

[9]www.xiexiebang.com.(千龙网)《第十次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2002年7月21日。

[10]文侠小说《智圣东方朔》,网上连载《文学报》,2000年3月2日。

[11]南帆:《双重视域——当代电子文化分析》,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24页。

[12]余平:《文学:还有人爱你吗?》,《新世纪》,1999年7期。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文学院新闻系 邮编:230039)

第四篇:莫言获诺贝尔奖对当代文学的启示与影响

201102010424 11级汉语言文学4班 赵一赫

1、莫言获诺贝尔奖对当代文学的启示与影响?

201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是属于莫言的,这一消息沸腾了整个中国乃至世界文坛。从上世纪中期以后,国人翘首以盼的诺贝尔奖终于花落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它所带来的影响远不止它的名字那么简单。沉寂多年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终于扬眉吐气,以胜利者的姿态站立在世界面前。在此之前,中国的现当代文学虽有一点成就,但与中国古典文学相比,却是九牛一毛,其影响力远不及唐诗、汉赋、宋词。莫言的诺贝尔文学必将一举改变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萧瑟处境,是给中国文坛打的一剂强有力的兴奋剂。

然而,当兴奋的余温散去,我们应该静下心来,认真审视这个诺贝尔奖。毋庸置疑,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孱弱现状令人堪忧,或许我们能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上找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语言独特,穿透性强。首先,莫言在小说中善于使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如在《金发婴儿》中:“她的叫声很响,具有一股臭豆腐的魅力”,化听觉为嗅觉,借此表达声音的穿透力,使人身临其境。其次,小说语言形象可感。如《红高粱》中这样写道:“奶奶鲜嫩茂盛,水分充足。”陌生化的语言却意外给人以音乐性的享受,生动淋漓地鲜活了奶奶的形象。最后,莫言小说中的比喻是非常有个性的。如把高密人比作白鳝鱼,肥肥的白鳝鱼——从头到脚一根刺,呆头呆脑,实在让人摸不清他是自豪,还是恨铁不成钢,抑或是褒扬。

无关成败,讴歌人性。莫言在一种不纯粹、不完美的环境中来表现人性的美,他把丑恶和美丽的东西杂糅在一起,在一个很混沌的、很复杂的时空中展现人性。他的作品《蛙》中充斥着对人性的描写。在国家政策与伦理道德的碰撞下,不同的人显现出了不同的状态,人性或许是不受任何因素影响的,小说中面对鲜活的生命,“姑姑”从来没有半点手软这与年轻时如天使般的姑姑形成鲜明的对比。“姑姑”的美与丑对比,不以成败论英雄,让读者去感受人性。莫言相信这是一个正义的世界,他相信人性的善良。

关注现实,书写灵魂。通过对《蛙》的拜读,我们很容易通过莫言的描写找到自己或者身边人的影子,却又因为小说本身的存在而显得遥远。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贯穿于他的作品中,现实在于他的描写对象,乡土气息,总是很容易就给我们似曾相识的亲切感;魔幻于他的人物形象刻画又与我们真实中的人物有一点相异,比如《蛙》中全村人的名字都以器官来命名,这便是魔幻。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奇谲、幻想的感观世界。

以文写文,接近纯粹。莫言曾说,你没有太认真地写,很随意、很放松地写,也许会写出一部不错的作品。现在许多作家都以写作求生存,他们的写作带有严重的目的性。为了迎合读者的口味,对时下流行的话题、焦点趋之若鹜,使得纯文学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这种做法短期内确实可以收到一定的甚至可观的经济效益,但这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文学,是功利性的文学。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应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应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作一个纯粹的写作者。莫言做到

/ 3 了,按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扎根乡土,描摹乡情。莫言善于用粗鄙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他作品中的故事大都发生在山东高密乡,仅是一片长满红高粱的地方就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一种乡土气息,接近自然。莫言不刻意的去模仿,他用魔幻现实主义的写法来表现自己家乡的故事,是用一种类似“移花接木”的手段为己所用。正是这种特点使他的作品让读者在感叹情节真实的同时又能看到一点外国的影子。而对于外国读者来说,这种手法是他们所熟识的,也是易于接受的。莫言坚持了自己的乡土文学,也让他的乡土文学走向世界。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不仅在中国刮起了一股“莫言热”,也使得中国的现当代文学收到世界的瞩目。在此之后,如果说中国的现当代文学一直苦苦挣扎于黑暗中找不到出路的话,莫言的获奖放佛照进了一丝亮光,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总之,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于当代文学的启示是有益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要沿袭着莫言的足迹,不断创新,使中国的现当代文学走向繁荣。

2、中西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浪漫主义文学

1915年《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新文化运动开始席卷全国,“民主”与“科学”登上历史舞台,自由思想得到空前传播。1917年“文学革命”爆发,“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接踵而至,白话成为文学的主流,自由之思想进一步传播。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自由的思想主张得到进一步提倡。一次又一次的运动使西方自由民主的思想不断地冲击着传统的中国封建枷锁,中国现当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孕育而生。

中国自古是有浪漫主义的传统,屈原的《离骚》便是中国浪漫主义的鼻祖。而中国的现当代浪漫主义从根本上讲,不是中国传统的浪漫主义的延续,而是“西方浪漫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一个横向移植,是西方浪漫主义在遥远的东方所激起的一次巨大的回声”。20世纪初,在西方的启蒙下,才逐渐有了追求自由和真实的浪漫主义文学,所以,中国现当代的浪漫主义文学是在西方影响下产生的。

受西方启蒙思想而产生的中国现当代浪漫主义在拥有浪漫主义特点的同时又具有着本民族的特点。

中国现当代浪漫主义与西方相比在个性主义上有着自己的特点。个性主义是西方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思想理论基础,在“五四运动”中被引进中国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效果和深刻的思想影响,进而成为新文学运动的光辉旗帜和锐利武器。然而,中国“五四”新文化的个性主义义承担着西方个性主义所不具备的“救国”功能,这是与当时中国的大环境紧密联系的。

中国现当代浪漫主义与西方的浪漫主义有着共同的主题,即自然。西方浪漫主义追求回归自然,不希望看到资本主义发展所带来的工业文明,他们的作品突出人的自然本性,这是中外所共通的。在外国有卢梭对自然美景和田园风光的描绘,如《新爱洛绮丝》;而在中国有郭沫若的诗歌对自然的赞颂,如《太阳礼赞》。

中国现当代浪漫主义的价值取向与西方浪漫主义相比有明显差异,即攻击封建主义和对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极度失望的差异。中国仍处在封建社会,由新兴资产阶级领导的浪漫主义运动的首要目标即推翻封建主义的束缚。而外国的浪漫

/ 3 主义发生在封建主义已被瓦解,自由思想已深入人心的时代。因此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斗争对象。在郭沫若的诗中甚至还出现了对资产阶级文明表征的讴歌,这一讴歌的态度明显是对他诗歌中的攻击封建主义文化立场的支持,而他所借重的却恰是西方浪漫主义所竭力逃避的,中西浪漫主义的价值取向在此出现了巨大的裂度。

中过现当代浪漫主义在想象性上与西方浪漫主义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中国浪漫主义的想象更多的时候是在讲一种夸张的技巧,夸张是在现实层面上的夸大,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用三千丈的白发夸张的变现愁之深。而西方的浪漫主义诗歌的想象则是超越了现实的构想,是纯精神层面上的构建。如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柯尔律治的《古舟之咏》《忽必烈汗》

中国现当代浪漫主义的抒情在注重感情的主观性、直接性,注重感情的强烈程度和个人色彩的同时,又受当时中国现实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有着更为可贵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更为注重对现实的思考和改造,这就使得他们在面对现实的过程中,不得不自觉或不自觉地走出绝对自由和个人幻想的世界,从个性主义走向大众,从浪漫主义走向现实革命。

中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受执政党政策的影响是深刻的。中国共产党执掌大权以后的“十七年文学”和“文革文学”被深深得打上了政治的烙印,文人们取消了对自我的颂扬,革命成为文学的主题,诗人们纷纷 “以一个宣传鼓动员的身份”,写下“一行行政治性的句子”,使浪漫主义逐渐背离了它的初衷,越来越向 “畸形浪漫主义”发展。

总之,受西方影响而产生的中国现当代浪漫主义在宣扬与西方相同的自由的浪漫主义的同时又受时间、环境的影响而具有了自己的特色。有些特色虽与浪漫主义的初衷不相符合,却依然有着自己的魅力,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 3

第五篇:房地产对金融的影响 演讲稿

我国从1998年开始.房地产市场呈现一片繁荣景象,房价居高不下。根据国际经验,房价是经济景气的先行指数.经济不景气。房价就会率先跌落。而随着金融海啸冲击全世界大多数国家,我国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的涨幅也出现了回落。

一.房地产波动对金融的影响

房地产价格的下降已经是大势所趋。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没有任何一种产品的价格会永久持续暴涨。房地产也是如此。一定期间保有资产的收益是资产的利用收益(企业收益、不动产租金)与资产的预期收益之和。如果人们对资产价格预期上涨,资产价格的高涨就会持续,但是如果由于某种契机。这种预期是负的,那么暴涨的资产价格就会下跌。如果卖方是用自己所有的资产.买方用自己所拥有的现金进行交易.那么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一种零和游戏。也就是说一方投机的收益是另一方投机的损失,两者的净损益等于零。这种泡沫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就是中性的。但是如果这种交易有信用参与.即用银行借贷资金来进行交易,那么就会对银行产生恶劣影响。

(1)房地产的价格上涨过快使货币的流动性有所增强。

伴随虚拟资产名义价值的上升。其隐含收益率上升。货币收益则相对较低,流动性偏好有所上升.即在短期利率不变的条件下。居民和机构愿意持有更多的现金,导致MO增长相对过快。同时。房地产的价格上涨过快使得储蓄的机会成本加大。货币与资产之间产生替代效应.M2增长回落。

(2)房地产泡沫对信贷的影响。1998年以来,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既是推动房地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成为银行业扩大信贷规模的重要手段。但是近年来.房地产信贷增长过快。数据显示.2007年lO月末.全国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达4.69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三成;比年初增加1.0l万亿元。占同期商业银行全部新增人民币贷款的28.9%。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6192亿元,同比增长35.57%。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10月末余额达到4502.2亿元。比年初增加960亿元.同比增长34.87%。

房地产价格的膨胀推动了金融体系信贷的快速扩张以及贷款资产向房地产业的集中.加大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行业的风险暴露。虽然到目前为止,房地产贷款,尤其是个人住房贷款仍是各银行的优质资产。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个人购房除了自住需求。还有很大程度的投资(机)性需求。据建设部的一项调查.在投资购房中.28.5%在短期内转手.23.5%用于出租,48%空置待涨价。投资需求往往更易受未来收入预期以及其他经济预期(in利率走势)的影响.风险较大。房地产价格的膨胀使得资金需求大量从生产领域转向非生产领域,资金进入虚拟运动的数量日益增大。甚至有的企业为了追求风险利润.不惜利用信贷资金进行资产市场运作,资金运用产生了从生产领域向资产市场流动的转移效应,导致虚拟资本膨胀。可能会导致银行体系和金融市场的混乱,对金融稳定构成巨大威胁。信贷和房地产的过度繁荣使得泡沫破灭的可能性增加.一旦房地产价格泡沫破裂,抵押品价值会迅速下降.家庭的财务状况和还款能力会迅速恶化。抵押贷款的不良比率会迅速提高,从而削弱银行的资本状况和贷款能力。如果银行没有足够的缓冲手段来吸收贷款损失。会立即产生信贷紧缩效应,这很有可能演变为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起因。有关研究显示.几乎所有的银行破产都伴随着房地产价格泡沫的破灭.从而对金融稳定形成很大的威胁。特别是当一围金融体系较为脆弱.或者没有对金融体系进行审慎监管时,房地产泡沫破裂的危害更大。因此,信贷机构应该保持谨慎,以防止金融资产质量的恶化。从目前来看.只要房地产价格不发生急剧变动,这种影响完全能够被银行部门吸收.房地产变动不会对银行体系和金融稳定造成巨大威胁。二.房地产对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影响

2009年以后,中国房地产涨幅超预期,2010年国家对房地产采取了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措施,控制房价过快增长,房地产调控对与地产息息相关的银行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国外有一股做空中国的力量,寄托于中国地产泡沫破裂,银行坏账导致中国经济崩溃,房地产市场的任何变化都会造成商业银行金融风险,引起了人们高度关注。

房地产造成商业银行金融风险主要因素

国家开放房地产市场,为银行业投资房地产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商业地产兴起改变了住房供给方。广大人民群众有了通过市场购买住房改善生活条件的可能。商业银行通过参与房地产信贷,向房地产公司和个人住房双向信贷的结果,推动了房地产业飞速发展。我国有的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达40%以上,银行资金带动大量社会资金进入地产市场的结果。房地产作为投资品改变了民生属性房价不断攀升不仅引起民怨,同时也在不断的集聚风险房价的涨跌影响商业银行贷款的安全。

一 市场规律风险

世界各国房地产业发展规律证明,没有只涨不跌的地产市场。无论是日本英国还是美国这样的市场经济和法律规范(物业税、继承税)完善的发达国家,也都经历了地产泡沫的破裂的危机。当市场失效非理性战胜理性,这时无论是专家还是投资者都可以不断的提出各种理由证明房地产市场上涨的合理性,即使投资者百分之百地理性,由于不可能掌握理论上所要求的那样全面的信息,赚钱效应使投资行为仍然具有非理性因此市场泡沫没有什么理性非理性之分,不加抑制的过度投资的结果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必然成因,美国的次贷危机应当成为我们的警示我们的地产市场是否也存在着投资过度的风险。

二 汇率利率风险

房地产对汇率、利率及其敏感,我国已经出台的各项房地产调控措施之所以在效率上反映并不敏感,是政策和市场博弈的结果。政策不会改变市场的发展趋势 只能起到抑制和阻滞其发展的作用美国大量资金注入和减税举措救市也没能拯救低迷的地产市场,时至今日也没能改变房地产价格下降的趋势就是极好的例证。美元指数在 75% 历史最低区间徘徊,美联储维持0—0.025%利率不变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释放的巨量流动性,是我国汇率处于上升通道的原因。这种趋势支撑房价在高位运行,一旦美元趋势改变,有如2008年美元汇率走强,汇率、利率可能使楼市价格下跌造成巨大的风险。高流动性、高通胀,可能使我国进入加息周期,加大购房持有的成本,也是一个风险因素。

三 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失效

房地产快速发展,房价不断突破人们的心理极限,赚钱效应凸显使所有的商业银行都把房贷列为盈利的重点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在一段时期内银行放松了对信贷者资信的审核,地产商协助购房贷款了贷款的基本原则。出现了假按揭假房价和假交易的套现行为。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失效,一旦房价暴跌,开发商和购房者资金链断裂,银行收回房屋后变卖的财产不足以补偿贷款,造成重大损失,成为酿就风险的主要因素。

房地产对我国商业银行房贷的金融风险

房地产对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是一种基于某些假设因素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是一种理论推导数学模型,是对风险进行评估,外界多有猜测我国的银行系统进行过压力测试,但大多数商业银行予以否认。事实是在经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金融风险,风 险评估和现实意义上的金融风险具有相当大的距离。房地产泡沫存在的依据主要集中在居民购买力和房价比一方面投资性需求使房价居高不下。另一方面过高的房价使大多数居民丧失购买能能力。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失衡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的投资性需求累积了商业银行金融风险。国外评级机构放大了这种风险,形成做空中国经济的一股逆流。应当引起我们高度警觉。我们应当如何看待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主要从房地产公司信贷和个人按揭贷款两方面分析

一 房地产公司商业信贷 长期以来,银行将房地产公司商业信贷视为优质资产基于房价持续上涨随着国家调控房地产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的不断强化。几乎所有银行都将房地产贷款列为重点关注的风险。调控政策特别是限购限贷政策房地产行业的销售,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房地产公司的资金回流面临着危机,一旦出现买方罢买,资金链断裂,前期以虚增资本公积金,分拆项目等方式获取商业银行贷款,不顾成本追求贷款扩大生产规模的中小房地产企业就容易无法偿还贷款倒闭,商业银行对房地产公司放出的贷款将变为不良资产这是商业银行房贷的最大风险。

二 个人按揭贷款

中国房贷首付制度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出现美国式的次贷危机。美国的无抵押无首付无担保三无房贷潜藏了极大的风险。当房价跌幅达到30%以下,出现了抛弃房屋抵偿贷款的情况,次级贷金融衍生品杠杆放大了弃贷风险,酿成房利美房贷美不经救助面临破产的危局。中国的个人按揭贷款在2008年底以前可能出现审查不严,“假按揭”的情况,但当年的房价仅是现在的50%左右,2009年以后房价暴涨,实施首套首付30%,二套首付50%的政策。既使是房价跌幅在50%左右,弃贷也不会对银行造成太大的风险。总体上讲个人按揭贷款的风险是可控的

三、房地产金融管理

今年房产新政的再次出台更有新的经济背景。一 是抑制房地产市场的过热。房产新政是为了控制房价上涨过快,减少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因素,使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能够更为理性的发展,成为扩大内需持续拉动国民经济的一个重点产业。同时通过商品房价格的调控,影响部分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过快,避免民众福利的不当损失,贷款及收入支付不合理的高房价,积累经济发展的后劲。二 是狙击境外投机资金 我国近年来房地产过热房价上涨过快,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有境外热钱的参与炒作。其最终目标是推动人民币升值。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民币升值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调控房地产市场可以抑制或锁住“热钱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创造必要的条件。

(一)房产新政实施以来全市房地产金融管理的变化

1.房地产贷款准入条件提高

房地产新增贷款条件限制增多。贷款申请人的准入条件提高,客户不断优化,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质、注册资本、自有资金占开发项目总投资的比例、企业综合负债率等做出了更加严格的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自有资金比例均超过了30%的最低标准。

2.房地产贷款投向趋于合理

重点支持资金能力较强、土地储备资源充足的开发商。个人住房贷款列为优质产品,个人商业用房贷款列为高风险产品。严格控制高档别墅和住宅、写字楼、商用房等开发项目的贷款。房地产贷款质量和贷款结构得到了提高和优化。.房贷利率的调控作用显现

2005年3月17日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调整后各商业银行均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细则。一般均规定了对第一套住房执行优惠利率,而对第二套住房、投资购房执行基准或上浮利率。并将个人信用记录作为确定利率水平的重要因素。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多数执行下浮10%。个人商用房贷款则多数执行基准利率。

4.个人住房贷款首付线提高

一些不是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的城市,各商业银行还是提高了首付款比例。多数银行对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均提高到30%以上,而新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中首付比例在40%以上呈上升态势。个人商用房贷款首付比例在40%以上更是快速上升。

5.房地产贷款增速明显减缓

房贷银行对房地产信贷风险防范意识大大增强,贷款审核和责任管理力度明显加大,存量贷款保优压劣,增量贷款从严控制.银行业机构房地产贷款投放速度明显放缓,房地产贷款与同期相比普遍少增加.新增贷款中的房地产贷款比重同比大幅下降。

6.房地产贷款质量明显提高

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2005年6月末全市7家金融机构的房地产贷款按五级分类口径正常类贷款占比为90.15% 同比上升4.3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下降5.37个百分点次级类可疑类及损失类贷款不良率为0.97% 同比下降0.82个百分点

(二)房地产金融管理变化的风险

随着房产新政的实施,房地产市场发生了激剧的变化 商品房及二手房成交量萎缩

房价止升并有相对的价格水平下降 国家运用金融和税收杠杆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效果显现 经营风险

房产新政实施后,对于过热的房地产市场的抑制作用明显,公众购房需求必然减少,一旦房地产贷款银行信贷规模紧缩,房地产开发类贷款门槛普遍提高,房地产开发商资金回笼周期就会拉长,预期售房回笼资金的计划难以实现,尤其是中小型的开发商由于资金链断裂导致还款困难,银行已发放的房地产贷款被拖欠的可能性明显加大,这样势必提高房地产开发类贷款不良率的提高,房地产市场的投资风险和融资信用风险就会转变成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利率风险

从1998年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个人住房消费贷款已经通过了3--5年的安全期,而进入风险暴露期潜在风险不断加大。房产新政实施后,房贷利率水平将逐步提高,使原有借款人的还款压力加大,既有提前还贷减少利息开支的现象,又可能有部分借款人因贷款还本与付息增加,不能按期还款付息的可能。通过银行贷款购买商品房以居住为目的的消费者可能会因为收入的变化,所购房产贬值、支出增加而引起违约现象。通过银行进行贷款购房短期投机的,会因市场受到调控所购商品房不能套现而导致还款困难。这些都会引起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的提高。

抵押品风险 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法律环境还不够健全,各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事前的风险预警与事后的资产保全机制不够健全,手段也比较落后,商品房是按揭贷款惟一的担保品,如果房地产市场发展持续萎缩,商品房的市场价值就会下降,作为担保品的商品房也会随之贬值,保证住房贷款的能力就相对减弱另外。2005年1月1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对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人民法院可以查封,但不得拍卖变卖或者抵债,更是从法律上解除了按揭贷款的保全可能

提前还贷的风险

自2004年10月29日人民银行加息以后提前归还按揭贷款就已经全面展开。2005年3月17日起人民银行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将现行的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回归到同期贷款利率水平,实行下限管理,使得较多的住房贷款借款人对住房贷款的利率水平继续攀升存在心理预期,提前归还住房贷款更为普遍,这样就会为贷款银行的信贷资金管理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而银行对于提前还款的违约人依据借款合同收取违约金又被社会斥之为”挟持"客户

(三)完善房地产金融管理的建议 正确理解房产新政实施的经济背景 坚持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基本方向

调控的主要目的:一是解决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二是控制房地产价格上涨幅度过快的问题。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通过调控稳定房价,遏制投机炒房,控制投资性购房鼓励普通商品住宅和经济适用房,合理引导住房消费,防止房价大起大落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的负面影响,长远看房地产融资渠道多元化是必然趋势。但今后一段时期银行仍将是房地产融资的主渠道,因此金融机构要一如既往地支持房地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既要支持商品房的开发,也要继续发放按揭贷款支持城乡居民改善住房条件。加快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的监测和预警体系 人民银行要会同有关商业银行,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动向建立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定期搜集,整理和分析辖区房地产资产价格市场需求开发企业经营状况等详细资料,创造条件建立房地产信息数据资料库,研究房地产市场发展对房地产金融的需求和影响,形成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和房地产金融管理信息,定期、及时向社会公布,引导有关部门、相关行业和社会公众的房地产市场预期。依托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建立房地产企业和个人按揭贷款黑名单制度,对严重违规经营的房地产企业和诈骗及故意拖欠个人住房贷款的个人,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曝光。当前,要十分重视完善信贷登记系统个人信用的记载和查询功能。运用价格杠杆调控房地产信贷需求 创新住房金融品种 适应多层次住房消费者的贷款需求

目前我国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设计中的一大缺陷,就是贷款品种单一,还款方式单一,贷款利率缺乏灵活性。因此,各商业银行需通过对不同消费群体的细分,确定等额、递增、递减等不同的还款方式。提供适应消费者需要的具有不同风险分布特点的多种贷款方式。健全房地产金融法律环境 维护债权人根本利益 7 加强房地产金融的有效监管 维护房地产金融秩序

商业银行要切实加强房地产贷款的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调查的尽职工作,建立房地产信贷业务的尽职和问责制度。银行业监管机构对房地产贷款银行加大现场检查力度 切实纠正违规发放住房贷款的行为 要执行统一的监管和奖惩标准 通过加强监管 推动房地产贷款市场的有序竞争防范和制止恶性竞争 完善个人住房贷款保险体系

现行的住房贷款保险主要是对因天灾人祸导致的抵押物价值受损和灭失的抵押物风险对借款人因收入降低,遭遇意外等导致还款能力降低或消失的风险防范不够,不能真正通过保险防范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可以考虑在现有个人住房贷款保险基础上,增加针对借款人还款能力风险的信用保险和履约保证保险,同时还应引入再保险机制为办理住房贷款保险的保险机构提供再保险以有效转移和分散房贷风险,房贷保险的付款,不宜采用分年支付而应坚持一次性付清方式。

下载”网络小说对当代文学的影响“演讲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网络小说对当代文学的影响“演讲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书对人的影响演讲稿

    读书对人的影响演讲稿 读书对人的影响演讲稿1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我从小就喜欢读书,对书总是如醉如痴,爱不释手,常常置身于书海之中。每到双休日,我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写完后,就和......

    浅谈网络小说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及对策[小编推荐]

    浅谈网络小说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摘要】小说在我国是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 它以独特的文体特色, 赢得广大读者的喜爱。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网络......

    互联网对生活的影响的英语演讲稿

    有关互联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Good morning, ladies and gentlemen! In the year 1998, a company called Tencent was founded in Shenzhen—the Chinese window to the wor......

    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中英文演讲稿(本站推荐)

    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大家好,十分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我们知道经济全球化使我们的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各种文化的交融使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了一......

    英文演讲稿 阿甘正传对我的影响(合集)

    Name : Student number : Major :How did the Film Forrest Gump Influence MeMy favorite movie is Forrest Gump, which I have seen for many times. The film is adapte......

    鲁迅精神对当代文学的意义(含五篇)

    能源学院 1006102121 王国臻 鲁迅精神对当代文学的意义 鲁迅,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一直被人们所敬仰。他所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他浩繁的作品,而且还有他的伟大的人格......

    班级文化演讲稿:团体对我的影响

    我进入我的课后,我得到了很多东西。班老师一直要求我们学习,在我没有阅读任何课外书之前,中学开始读一些课外书。老师也做了一些书,对我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开始接触她从未见过......

    英语演讲稿(化学技术对农业的影响)

    Good morning Miss Zhao. Good morning, everyone. It’s such a great honor for me to be here. Because this is my first English speech. To begin with, I would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