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小康的新农村

时间:2019-05-13 10:2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现小康的新农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现小康的新农村》。

第一篇:实现小康的新农村

实现小康的新农村

郑良祺

(湘潭大学 兴湘学院,2010级土木七班,学号2010965234)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实现小康社会新农村

一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十六届五中全会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必将极大地促进农村的发展和建设。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

(一)小康社会的重要使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是一个宏大的长期系统工程。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新”的内涵,切实做好“新”的文章。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推进新农村建设,创造出具有美好蓝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我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

(二)实现小康社会的必要性

农村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我国当前的一个基本国情。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只有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加快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才能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如果我们忽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我们的发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无法落实。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更加自觉、主动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三)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国际经验表明,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前提。一些国家较好地处理了工农城乡关系,经济社会得到了迅速发展,较快地迈进了现代化国家行列。也有一些国家没有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导致农村长期落后,致使整个国家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现代化进程严重受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大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不通公路、群众看不起病、喝不上干净水、农民子女上不起学。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有效扭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因此,我们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

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农村集中了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亿万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特别是通过加强农村道路、住房、能源、水利、通信等建设,既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消费环境,又可以消化当前部分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我国现在已经跨入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因此,我国新农村建设重大战略性举措的实施正当其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法制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以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浙江省义乌市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跨入新世纪以来,义乌市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坚实地迈出以城带乡、城乡和谐的发展步伐。“城里像欧洲,农村像非洲”的现象不复存在,整个农村面貌一新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我们忽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我们的发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无法落实。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国际经验表明,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前提。我国把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大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有效扭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农村集中了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亿万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义乌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值得其他地方借鉴。我国其他农村应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方案,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众人拾材火焰高”,我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共

同努力下,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定会取得全面的成功。

三 总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为重、发展为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到小康,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的新农村成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潮流。

[1]2009年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无锡都市论坛,2010-03-01。

[2]中共无锡市委农办,无锡市北塘区黄巷镇陈巷股份经济合作社资料汇编[Z],2003。

第二篇:实现农村小康新思维

实现农村小康新思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江西作为传统农业大省,如何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连日来,我省全国人大代表围绕“三农”话题,深入讨论,认真审议,给出了新的注解和建言。

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全国人大代表、正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印孙说,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江西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潜力和希望也在农村。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掌门人”林印孙对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有着清醒认识。他认为,当前主要面临三大考验:一是农业生产已经进入高成本、高风险和资源环境约束趋紧、青壮年劳动力紧缺阶段;二是经过长时间、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三是农村分工分业化化,农户分层化加快,各类新型经济组织快速发展。“打造新型生产经营形式,实现专业化、标准化、机械化,就能化解这些不利因素,推动农村经济科学发展”。

“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关键要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林印孙产,要进一步更新观念,积极引导一般农户向采用先进适用科技和现代生产要素的方向转变,同时,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高农户生产经营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才能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形成农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之间相互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新型生产经营组织形式。进而迈向现代农业。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牢固树立发展现代农业的理念,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全国人大代表、省农业厅厅长甘良淼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农业市场体系、绿色食品名牌体系、农产品加工体系、经营制度体系等十大体系,全力推进农业经营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

近年来,我省跳出农业抓农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快,成效明显。各地催生和重组了一批有较强辐射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去年,全省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55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320亿元;像抓工业园区那样抓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先后认定了57个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当然,产业化经营规模小,龙头企业数量少,增值转化能力弱,仍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甘良淼为此提出5点建议:一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经济作物和畜禽、水产养殖;二是大力支持发展农民合作社,力争今年农民合作主新增6000家,入社社员覆盖全省约30%的农户;三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力争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总数达到700家,规模以上加工龙头

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000亿元;四是大力培育专业大户、是大力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为农业生产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实用服务。

第三篇:关于江西省农村实现小康目标实施方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名镇>>政策法规

关于江西省农村实现小康目标实施方案

2003-11-12 09:51:26 新华网江西频道

实现小康,是当前和整个九十年代农村改革与建设的总任务,是“三步走”发展战略关键的一步。我省是农业大省,8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到本世纪末实现全省人民由温饱向小康的跨越,大头在农村,难点在农村。为了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奔小康的意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激励干部群众的实干创业精神,加快我省农村奔小康步伐。根据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提出的2000年实现小康目标的要求和我省2000年实现小康目标《规划要点》,特制定江西省农村实现小康目标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根据中央对农村小康目标的界定和要求,我省农村实现小康目标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按照小康目标的六条基本要求,推进农村的全面进步,务求在200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农村小康。

贯彻这一指导思想的基本要求和总体目标是: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元(1990年价,下同)。

——全省80%的县(市、区)实现小康,85%的乡(镇),90%以上的行政村和农户达到小康水平。

二、指标体系与量化标准

根据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提出的小康目标六条要求(物质生活比较丰富,精神生活比较充实,居住环境改善,健康水平提高,公益事业发展,社会秩序良好),确立我省农村小康生活指标体系与量化标准如下:

(一)小康县(市、区)标准

1、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200元;年人均纯收入600元以下农户不超过5%;2、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达到60-65%;3、食物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不超过50%;4、砖木、砖混结构住房面积达80%以上;5、百户电视机拥有量75%;6、适龄青少年平均受教育8年,青壮年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不超过5%;7、通公路行政村达85-100%(低限为深山、圩区);8、通电话行政村70-90%(低限为深山区、圩区),每千人电话机拥有量7-8部;9、农村用电户达90%,户均生活用电200度/月;10、饮用安全卫生水户达85%;11、五保户集体供养率达90%;12、计划生育率达90%以上;13、年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不超过5件(三年平均);14、环境优美,达到甲级绿化县标准(条件特殊的除外);15、实现小康乡(镇)比重85%以上。

(二)小康乡(镇)标准

1、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200元,年人均纯收入600元以下农民不超过5%;2、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达60-65%;3、农民人均居住面积24平方米,砖木、砖混结构住房比重达85%;4、适龄青少年平均受教育8年,青壮年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比重不超过5%;5、通公路行政村达90-100%(下限为深山区、圩区);6、通电话行政村达95%,每千人电话机拥有量9-10部;7、农民用电户达95%以上;12、年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不超过5年(三年平均);13、文化设施健全,乡有一室(图书阅览室)一场(体育场)一院(影剧院);14、实现小康村比重达90%。

(三)小康村标准

1、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200元,年人均纯收入600元以下农户比重不超过5%;2、村办企业税后利润总额15-20万元;3、人均集体固定资产600-800元(低限为老区);4、农民人均居住面积28平方米,砖木、砖混结构住房面积达90%;5、百户电视机拥有量85台;6、适龄青少年平均受教育8年,青壮年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比重不超过5%;7、文体、卫生基础设施改善,村设有三室(图书室、游艺室、广播录相室)一所(卫生所)一校(农民夜校);8、全面实现四通(通路、通电、通电话、通广播),道路硬化,绿化达标;9、饮用安全卫生水农户达95%;10、五保护集体供养率达100%;11、计划生育率达98%以上;12、农民中遵纪守法户达98%;13、实现小康户比重95%。

(四)小康户生活标准

1、人均年纯收入1200元;空均居住砖瓦楼房面积18平方米;3、拥有高档机电产品(指电视机、录音机、洗衣机、音响、冰箱、小型机动车)2-3台(件);4、适龄子女受教育8年以上,每户劳力能有1人较熟练地掌握一至两门实用生产技术;5、自学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规定,无计划外生育;6、达到“文明户”标准,遵守村规民约,无违法乱纪现象。

三、实现步骤

根据1992年全省农村收益分配结果进行测算,到本世纪末,全省农村小康建设拟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1991-1995年),为小康建设打基础的创条件阶段。

在此期间,要全面实施“八五”经济发展战略,加大农村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狠抓交通、通讯、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为农村奔小康尊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重点选择和培植一批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实力较强、潜力较大、领导力量坚强的乡村和县(市、区)开展小康示范村、示范乡(镇)和县(市、区)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小康目标。

期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元。1992年人均纯收入超千元,占全省5%的村(约1000个),人均纯收入达到700-900元之间,约占全省总村数40%左右的8000个村要接近或超过1000元,成为小康后备村,400-700元的村人均纯收入提高到600-900元;1993年人均纯收入赶千元的17个县(市、区)人均纯 收入要求达到1300元以上;要求南昌市郊区、上高县成为全省率先实现小康的县(区)。

第二阶段(1996-1998年),为小康建设大突破、大发展阶段。

在此期间,全省农村继续深化改革,高速结构,基本建立起以本地资源优势为主体,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链,形成“一县一业”、“一乡、一村一品”,农工商综合发展、贸工农一体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格局,促进农村经济全面高涨和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

至1998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0元。“八五”期间末人均纯收入达1000元的村,1998年要提高到1200元以上,约占村总数40%的村(约8000个)成为全省第二批小康村。此时,全省农村人均纯 收入达到700-1000元的村,要提高到1000-1200元左右。要求樟树市、丰城市、南昌县、南丰县、南城县、抚州市、宜丰县、高安市、德安县、奉新县、德兴市、赣州市、吉安市、九江市庐山区、萍乡市安源区,景德镇市昌江区等16县(市、区)成为第二批实现小康的县(市、区)。

第三阶段(1999-2000年),为小康建设全面发展、提高、巩固阶段。

在此期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已趋合理,要继续下大力气促进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全面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新体制,促进全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更上一层楼,全省绝大多数乡(镇)、村和农民达到小康生活标准,基本消灭贫困地区和贫困村户。

至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元。1998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100-1200元,约占村总数的45%的9000个村,提高到1300元以上,成为全省第三批小康村。至此,除少数老区、特困县外,80%的县(市、区)基本实现小康。

通过以上三批实现小康标准的小康村,共占村总数的90%。其余10%中的5%的村(约1000个村)人均纯 收入达到800元以上,成为当时农村生活水平的宽裕型村;5%的村(约1000个村)人均纯收入不低于6000元,达到温饱水平,并视为当时的生活困难村,对这两类村拟采取特殊措施,给予多方支持,力争2005年达到小康村水平。

四、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奔小康的领导

实现小康,是全党的中心任务,各级领导要以实现小康为总任务、总目标,统揽农村工作全局,扎扎实实组织好小康建设。

——抓住关键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业小康目标,体现了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和推进农村全面进步的要求,没有雄厚的农村经济基础,就谈不上农村小康目标的实现。近几年,我省农村经济发展势头很好,但实现小康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假设今后平均每年价格上涨6%,则到2000年全省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现价要达到2130元,平均每年要增加180元左右。实现这样的增幅和增速,要求农村经济有一个持续的大发展。因此,各地要把省委、省政府对加强农村经济建设和农村工作的“六个一”要求,即“一稳一增”(稳定粮棉总产,增加农民收入)、“一推一建”(推广科学技术、推广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推广股份合作制经济,加强农村基础组织建设和村级经济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强农村小集镇建设和市场体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科技文化建设)等项工作落到实处,切切实实地把这些关键性措施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来,为促进我省农村小康目标的全面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各地要按照省定目标和实现小康时间表,从本地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和制订地区和县(市、区)实现小康的可行性规划和标准,并具体量化、层层分解,把奔小康目标真正落实到县、乡、村和农户。实行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确保全省小康总目标和分阶段目标的实现。

——加强领导,分级负责,实行目标管理。各级都要把组织和领导农村奔小康摆到重要位置上,实行分级负责制。省、地、县要成立小康建设领导小组,由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为成员。要建立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办公室可设在各级农委内。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加强领导,综合直辖市统一规划,组织实施。各级领导都要亲自抓好1-2个小康示范点和扶贫点。今明两年,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集中力量抓好1000个小康示范村和500个贫困村,力争全面达标和实现脱贫。——切实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农村奔小康的核心领导作用。小康建设,村是基础,乡是重点。实现小康目标,搞好乡、村班子建设是关键。要下力气整顿、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配好一把手,大胆启用一批政治素质好、懂经济、善管理、有头脑、有胆量的农村能人进乡村级班子。要妥善解决农村基础干部的报酬,积极推行联责联效的工资补贴办法,激励广大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并有计划、有步骤地把一批在奔小康建设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干部选拔到县、乡领导岗位,以推动整个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

——切实做好考核评价与检查验收。从1994年开始,各级每年都要对小康建设情况综合考评一次(具体办法另定)。考核验收工作由各级农委或小康办牵头,有关职能部门参加。凡达标的县、乡、村,都必须由级主管部门组织考核验收,然后公布。县(市、区)达标的,由省、地(市)联合组织验收公布。乡(镇)、村由县组织验收公布。

为树立样板,坚持标准,对今明两年在全省开展的小康示范活动,统由省会同地(市)、县有关职能部门考核验收,按标准达标的由省人民政府颁发小康示范村证书。

中共江西省委农村工

作委员会

江西省人民政府农村工作办

公室

1994年9月22

(稿件来源:)

新华网江西频道 | 新闻中心 | 江西要闻 | 江西名校 | 焦

点网谈 | 专点击题

新华社江西分社网络中心设计制作 Copyright 2003 All Rights Reserved

第四篇:追赶超越 建设特色小康新农村

追赶超越,建设特色小康新农村

(这是我回关中农村老家,应村党支部要求,推辞不过,为村里党员讲的一次党课的讲稿)

一、追赶超越是应有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

1.省十三次党代会的主题和基调

5月7日——11日在西安隆重召开了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加快富民强省步伐,奋力谱写陕西追赶超越的新篇章!

可见,大会的主题归结到一句话,就是追赶超越。这个主题从省上一直贯穿到市、县、镇,也应当贯彻到我们村。

2.我村发展的现实需要

经过历届党支部、村委会的努力,和广大群众的辛勤劳动,我村的面貌已经发生了暂新的变化。村委会大院成为发展的标志和亮点,几乎家家都住上了小二层楼房,不少家庭购买了小汽车。村里硬化了街道和生产主干道,铺设了自来水管道和下排水管道。据估算,2016年,全村总收入600多万元,人均收入10000多元。

但这与村民群众的期望还有距离。还有一些村民生活比较困难,集体经济还不厚实,产业基础还不牢固,群众收入还不稳定,村庄基础设施还需要进一步建设完善,大家文化生活还比较单调,电子商务、智慧生活基本还没有起步等。一句话,就是大家还期待进一步发展,事实上很多地方的发展要比我们好的多。所以我们要追赶超越。

二、追赶超越的路径和方法

1.树立目标和榜样

就是找一些比我们发展的好的村子,可以是整体比我们好,也可以是某方面比我们好。以人家为榜样,并且追赶他,超越他。一般说来,各个地方的发展,上级有排名,社会上有 名气,根据排名和名气就能够找到自己的榜样。

有了榜样,也就有了目标,才能形成追赶超越的风气和状态。

2.下依靠群众,上依靠领导,中间依靠领导班子的团结

追赶超越奔小康是群众的事,只有发动群众才能追赶超越,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追赶超越。单靠干部孤家寡人、单枪匹马是干不成事的,或者说能干的事情很有限,有时还会落一身怨,搞得很不爽。要宣传群众,动员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落后”论是错误的。

发展离不开上级党和政府的领导,事实上,我们的事情都是在上级的领导和支持下做成功的。因此要依靠领导,要争取上级领导的指导和支持。要通过向上级汇报工作,让领导知道我们的想法和发展思路,比如,我们村的规划就应该报到镇上批准后再实行,并争取把我们的发展思路纳入到上级的规划中去。让上级给我们多批一些项目,多提供一些信息,进行人才、技术、资金方面的协调和帮助。

追赶超越还要依靠村领导班子的团结,这包括党支部、村委会、监委会三个班子各自内部的团结,也包括三个班子之间的团结。团结就是力量。

3.做好“五个一”

建设一套班子。就是把党支部、村委会、监委会建设好,使以党支部为核心的三个班子既各执其事又互相配合,团结一致,有能力带领群众奔小康。其实,常态化制度化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虽然有很多内容,但作为农村党员干部来说,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实到带领尊重奔小康、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上来。以党支部为核心的三个班子是追赶超越的关键。

编制一个规划。就是集中大家的智慧和思想创造,几上几下,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形成一个明确的、确定的发展思路,把方向目标任务定下来,把原则立起来,并明确方法途径和保障措施。把这些编制成规划文本,规划期的工作就找规划做。

创建一个机制。就是根据当今国家的政策环境,在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框架内,依据我村的实际情况,寻找、建设一个把群众组织起来、带领起来、团结起来的经济机制。这个经济机制,要既能发扬农村集体主义的传统,又适应今天市场经济的要求。比如土地权属不变,但通过一个组织形式,使分户经营变集中经营,农民变股民等。这样的机制有利于共同富裕,有利于统筹各项事业,发展农村的经济和文化。

组织一支队伍。这就是把相关骨干人员组织起来,围绕追赶超越的中心工作,明确任务,明确职责,提出要求,合理得利。有了队伍,事情才能有人干,规划也才能落实。为此,可以考虑成立公司等经济机构。队伍中应当包括技术人才、经营人才等,还要取的相关资质。为提高队伍水平,应当进行必要的培训。实施一批项目。总的目标和任务确定以后,就要靠项目来落地生根。没有项目,规划就成为空中楼阁。因此,看得见的追赶超越,就是实施一个一个的项目。确定项目,要和国家和上级政府的理念、政策、规划结合起来,这样可以争取到资金、技术、信息等有关支持。

4.抓住三个机遇

太平森林公园、达观天下和高新开发区的打造和建设,是我村发展难得的三个机遇。太平森林公园距我村不过几百米。目前,太平森林公园有个很大的不足,就是入口不秀,发展空间狭窄。太平森林公园的进一步发展,必须美化入口,在入口修建相关设设施,完善相关功能。但由于空间狭窄,相关设施和功能只能下移,这样实际上就到了我村的地界,这样就为我村发展停车场、观光车、游客集散、餐饮、旅游产品和山区特产等服务,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机会。此事应该及早考虑,系统考虑。就其规模和内容来看,太平森林公园入口的设施、功能建设和旅游服务工作,单靠我村是做不了的,可以成为镇上甚至县上的重要项目。但我村是近水楼台,应当积极优先介入,义不容辞地多做工作,当仁不让地发挥主体性的作用。

达观天下别墅区与我村仅是一路之隔。达观天下远离城镇,因而也远离服务。远处的服务既不方便、成本也高。这样,我村利用地利优势,可以为其提供物业服务、保安服务、家政服务和商业服务等。此事可以请镇上帮助协调,我村与达观天下管理方沟通协商,做出对双方有利的方案来。

高新开发区作为现代工业园区,它需要一个综合服务体系来支撑的。根据我们目前的水平和能力,是可以参与其中的部分服务工作的,比如,物流服务、后勤服务、基建服务、生活服务和休闲服务等。我们可以与高新开发区接洽,以派出员工、承包服务工程等方式,提供绿色食品等方式,增加村民群众就业,提高收入。

三、建设特色

1.产业特色

根据我村的实际情况和环境条件,我村应当以种养殖农业和旅游服务业为支柱产业。种养殖农业要以绿色品质为特色打品牌,开发市场,提高效益。

还可以依托依山傍水、环境优美、靠近旅游区、交通方便的优势,积极发展,利用空地 空房,积极发展休闲养生业。

2.村庄规划特色

在村庄规划上,我们可以突出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亮点,建设美丽山水村庄。

3.文化特色

在近些年的经济发展中,周边很多村子因为征地搬迁了,我村是保留下来不多的村子之一。这样,我村就有责任和义务把方圆乡村文化传承下来,像习总书记说的“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成为人们对农村的一个念想。这也就形成我村的鲜明文化特色。应该传承的文化很多,比如,婚丧嫁娶民俗、民间艺术文化、纺线织布工艺、大老碗酸搅团的生活,等等。文化特色与山水美丽村庄相结合,我村就成为能观赏能体验的旅游村落。

第五篇:实现农村小康建设的新突破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结合珠江镇的实际,我认为,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定要深刻理解新世纪小康建设的新内涵,创新思维,改进策略,实现农村小康建设的新突破。弘扬与时俱进精神,向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前进“总体小康”、“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阶段。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推进,是一

次重大的历史性飞跃。新世纪农村小康建设的目标是要达到更高水平。正如党的十六大的正确判断,我国上世纪末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在上世纪末,我国总体人均GDP达到800美元是刚跨入小康的门槛,特别是仍存在较大的城乡差距,全国农村至今尚有近3000万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初步解决温饱问题的低收入人口还有6000万,另外还有一部分人口虽然解决温饱但尚未达到小康。我们正在建设的“全面小康”,不仅要求我国GDP再翻两番,而且要求“惠及十几亿人口”,是在原来“总体小康”的基础上,使全体人民进入“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新世纪农村小康建设的内涵比过去更为丰富。“总体小康”,偏重于物质消费,强调农民生活的水平和状况,是介于温饱与富裕之间的一个发展。“全面小康”,不仅包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目标要求,而且包含了政治、文化、科技、教育、民主、法制、道德、环境等非经济领域的内容,这就意味着未来小康社会所要达到的小康状态,不仅“经济更加发展”,而且“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新世纪农村小康建设的难度明显增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以上六个“更加”,有很多棘手的难题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比如:如何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平等和谐的新型城乡关系,如何处理好三个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如何改善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等等。在时代背景上,今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恰与我国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重合。经济转轨和社会嬗变,必然面临复杂深刻的矛盾冲突和利益调整,阻力和难度之大,可以想象。新世纪农村小康建设对各方面的工作要求更高。标准提升了,内容丰富了,对各级小康建设组织者来说,要求也更高了。首先,新世纪小康建设尤其强调协调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抓工作时,不能再局限于一时、一地、一个单位的利益和发展,而要有全局意识、长远眼光、配合精神和统筹能力,善于处理和协调各种矛盾,追求社会利益和国民财富最大化。其次,新世纪小康建设带有较多国际化标准,需要进行国际比较,要求在工作思路和措施上更多地与国际接轨。再次,新世纪建设在非物质领域内的建设任务将会大幅增加,相对于经济发展来说,农村社会、科教、环保、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提高,需要更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这对许多习惯了主抓经济工作的农村干部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总之,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凸显出质的升华、理论的发展、目标的升级,必然对各级领导干部包括农村工作干部的驾驭能力、领导能力、统筹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对此没有充分的准备,就很难做好农村小康建设工作。新世纪农村小康建设要有新突破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我们应当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围绕城乡统筹和协调发展重点,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推进农村小康建设新突破。就我们珠江镇地区而言,在全面小康建设的重点上,要抢抓区划调整和沿江开发机遇,力争“两个率先”,寻求“六个突破”,积极打造“江北重镇”。一是在解放思想上求突破。把解放思想、加快发展作为全镇党员干部克难求胜、破浪前行的“定海神针”,坚持一心一意谋发展,凝心聚力求实效,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加快发展中开拓创新。例如在工业园区建设上,要结合实际破除经济上的小富即安,发展上的小胜即满,工作上的小胜即止,园区上的小建即喜,服务上的小改即停的五小观念,拓宽视野,因地制宜,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大力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园区规模,做优设施功能,做美软硬环境,提升园区的集聚效应,吸引一批外资进驻开发区。二是在工业园区建设上求突破。作为全镇开放型经济的“龙头”和“窗口”,珠江工业园自创办以来,不断加大基础建设,先后实施了三期建设。原规划面积为2.2平方公里,现规划面积计划调整为10平方公里。园区内各项基础设施初步完善,水、电、路、通讯等设施基本配套,实现了五通一平,园区建设初具规模。截止目前,园区累计投入7.9亿元人民币,入区企业达44家。200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4.5亿元,工业增加值4亿元,利税9500万元,分别占全镇工业经济64、62.4、70.6。占据全镇工业经济半壁江山,目前已真正成为珠江工业经济发展主要增长点和镇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

下载实现小康的新农村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现小康的新农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聚力精准扶贫 实现全面小康

    聚力精准扶贫 实现全面小康 内容摘要: 精准扶贫是扶贫工作进入“攻坚拔寨”阶段的一项重要举措。只有整合力量、精准用力、实处发力、全力攻坚,才能实现整体脱贫,逐步迈向致富......

    实现农村小康建设的新突破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结合珠江镇的实际,我认为,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定要深刻理解新世纪小康建设的新内涵,创新思维,改进策略,实现农村小康建设的新......

    “实现小康梦我要怎么干”讨论二

    2014年6月3日,元坝小学展开“实现小康梦我要怎么干”大讨论。 通过讨论,全体党员干部一致认为:“小康梦”、“ 强国梦”、“ 复兴梦”,个人的梦、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三位一体,构......

    建设新农村实现新跨越(精选5篇)

    文章标题:建设新农村实现新跨越各位领导、同志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重视加强“三农”工作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点。根据上级要求,今年,我们将围......

    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农村启动仪式串联词

    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农村启动仪式串联词 “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农村” 专场文艺演出串联词 XX-10-8 yuanshuifang 开场白: 丹桂飘香,银花怒放。十月的启东,处处花的海洋,好一派丰收景......

    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农村启动仪式串联词

    “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农村”专场文艺演出串联词2008-10-8 yuanshuifang开场白:丹桂飘香,银花怒放。十月的启东,处处花的海洋,好一派丰收景象。彩旗飘扬,歌声嘹亮。丰收的喜悦,浸润百......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团结带领全县妇女为实现小康再立新功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团结带领全县妇女为实现小康再立新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带领全县妇女为实现小康××再立新功各位代表、同志们:我代表××县妇女联合会第七届执行委员会......

    在调研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时的讲话

    在调研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时的讲话 在调研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时的讲话 在调研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时的讲话 同志们:上午,我和夏副书记、蒋副书记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实地踏看了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