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陈店村新居建设典型材料
?村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村地处县城南?公里处,省道?公路、县级?公路穿村而过。现有村民?户,?余人,耕地面积?亩。村内大中型企业10余家,建有大型加油站一座,个体工商户达150余户。我村农田水利设施配套齐全,基础设施较好,区位优势明显,农民人均收入较高,2008年人均收入8000元。村“两委”班子战斗力较强,群众对新农村建设、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性高,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意识较强;农户居住相对分散,“空心村”现象严重,旧村占地面积多达880余亩,村民对此意见较大,对新农村建设规划十分迫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努力发展新产业、改造新村庄、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貌,使我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全镇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初步探索了一条村两委班子引导、农民积极主动、社会大力支持、加快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宣传,广发动,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为了加强村民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了解,使得村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更加深入,我们狠抓了宣传教育,在全村营造全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氛围。一方面通过开展村干部培训班,召开村民代表会、群众骨干动员会,通过广播宣传讲解新时期党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讲解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目标和重大意义,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一项“德政工程”,最终受益的是广大农民,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村民为新农村建设献言献策的热情;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
1阵地宣传。让广大农民群众认清了党和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的高度重视,激发了抢抓机遇、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和勇气。
二、抓班子,强核心,打造过硬的干部队伍
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推进,与农村基层班子的素质和能力密切相关。陈店村两委班子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从自身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入手,打造一个团结务实的村班子。提高了自身政治素质、文化水平和依法治村能力,树立了为群众服务的意识。二是从关系农民切身利益做起,做到取信于民。在工作上实行“阳光下”作业方式,变“一言堂”为“多言堂”工作方法,做到小事有沟通,大事会上定,村内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焦点问题均由党员会、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并在公开栏中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村干部围着群众“转”,事事有人管、有人问,村中的大事小情公开透明了,群众心气顺了,新农村建设的干劲更足了。
三、抓调研,定规划,明确努力发展方向
为扎实有序推进新农村各项工作进程,我村按照节约用地、适度超前、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做强优势产业、体现文化内涵、融入现代文明的要求,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在规划中充分吸纳村民的合理建议,进行精心规划,让新农村建设规划走群众参与之路,体现了村民的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热情。根据《?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建设万人社区的要求,将?进行了合并,认真制定了《?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2010-202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在省道S?西规划建设占地41.4公顷的新居住区,居住区整体布局力求系统化与组织化,形成一心、两带、三片区的结构框架。可节约土地90余公顷,为我村的经济建设、发展奠定了基
础。为整体推进?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科学、全面、具体的指导。2010年3月我们对一期建设工程做立项、实地勘察、报建设部门审批,在质监、安监部门备案;经过招投标确定了施工单位。自筹资金2000余万元,启动了一期4栋住宅楼工程,全部为5层住宅楼,总建筑面积24756平方米。
四、抓特色,引项目,经济发展创新高
我村依托区位优势,80年代就大力兴办企业,走工业富民之路。先后创办引进?公司等10余家企业。2003年?有限公司落户我村,2009年工业产值达15亿元,2010年对高炉进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整改。力争到今年工业产值过22亿元。2010年又新上了轧钢厂。通过兴办企业,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增加了村财政和村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五、树文明新风 推行民主管理
加大文化阵地建设力度,完善了活动室、阅览室,改善文化活动软硬件条件,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实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传统美德教育,在群众中开展尊老爱幼、互帮互助,“好儿媳”“好婆婆”“优秀致富能手”等活动,树立新风尚,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全村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推行民主管理,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审议、监督财务收支。实行村民代表“一事一议”制度,做到大事评议、小事通报。确保让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监督、治理村级事务,推进村级组织依法、协调、高效运作。保证了村集体稳步、健康发展。
第二篇:温陈街道陈庄新居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温陈街道陈庄新居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一、温陈街道陈庄新居项目建设情况。
陈庄新居是温陈街道2012年上报审批确定的土地增减挂项目,陈庄村共有居民130户,已拆迁108户,村庄占地102亩,复垦土地82.9亩,其中县市初验51.7亩。陈庄新居建设共建四栋五层居民楼,共140户,其中大户型126平方米的120套,小户型80平方米的20套,建筑面积22000多平方米。陈庄社区总投资2315万元(楼房及配套资金)已经投入资金1604万元,其中上级土地增减挂项目奖补资金1105万元,办事处财政投入499万元(其中村民租房周转金150余万,土地及配套资金投入349万元),市场化运作处理多余楼房及门市475万元,资金总缺口711万元,还需群众自筹近236万元。
1、前期工作。从2013年4月确定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到2013年10月16日拆迁,陈庄新居建设领导小组和陈庄村支部、村委会、党员、群众代表主要就拆迁协议进行研究协商。2013年10月,温陈街道党委办事处调整成立了新的土地增减挂工作领导小组,城建、派出所、土管所、温陈管区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成立后,立即配合陈庄村委会全面展开工作,深入实际与党员干部、群众做深入细致的工作,与开发商就温陈社区建设进行洽谈,争取早日签订协议。各项工作进展较快,破解了土地增减挂工作进展缓慢的难题。
2、拆迁工作。从2013年11月16日宣传发动,到2013年12月7日完成拆迁任务,仅用了21天的时间,完成拆迁95亩,拆迁农户117户,期间没引发一起上访案件。拆迁过程全程录像、拍照,以化解搬迁群众的怀乡之愁。拆迁108户,陈庄旧村还有19户房屋未拆迁完成。2013年11月5日开始,搬迁户在外租住了房子,每月400元的租赁费由办事处负责。拆迁补偿安置协议附后(附件1)。
3、施工过程。2013年11月15日,陈庄新居建设项目签订施工合同(附件4),至2015年底4栋住宅楼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因资金问题施工停滞。2015年7月26日街道党委办事处积极调整充实了土地增加挂钩领导小组,多方协调资金300万元,将剩余楼房主体全部完工,水电暖安装完成,1号、2号楼已基本达到入住条件。自来水、电力配套及供暖设施已经村委会进行公开询价。此外,办事处还结合陈庄党支部、村委会成立了陈庄业主委员会,并制定了新居的分配方案,此方案已经交与群众讨论。
4、目前情况:陈庄新居已基本适合入住条件,但因未与建筑公司结清建筑欠款,部分资金还未到位,水、电、暖等配套还未完善,经村两委及部分党员代表商议,需要陈庄自筹部分资金用于后续配套建设。楼房未能交付陈庄村委会。陈庄旧村复垦计划总面积101.9亩,新居占地28亩,享受上级土地增减挂钩土地面积82.9亩,已完成复垦51.4亩。上级共拨付土地增减挂钩资金1105万元。
二、关于陈庄新居建设群众反映问题的说明。
2016年8月4日、5日部分群众到县信访局反映问题:一是拆旧面积平方换平方。二是免费赠送车库。
2013年开始,北陈庄村执行省土地增减挂项目,上级拨付奖补资金1029万元,剩余1000余万元的建筑差价。
2013年10月开始,原村委会和新居建设领导小组、村民代表商议怎么拆、怎么建的问题时,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就是,为了让老百姓少拿钱,打算把旧村及周围200多亩土地以4万元/亩的价格出让给企业,另外在新建的居民楼西盖两层门市,处理门市增收300万元,如果实现土地出让和门市销售这两个计划,群众基本就不用拿钱住上楼房。但由于经济形势滑坡,土地未能出让且门市楼也未建,所以原村委许诺的情况不能实现,群众对此意见较大。目前,复耕的宅基基本上由原来住户管理或种植。
三、对群众反映问题的处置意见
1、陈庄新居是温陈第一个土地增减挂和新农村建设项目,如果不按政策和市场化运作,不足建设款项都由办事处财政负责,一是办事处财力有限;二是开了这个先例,会给今后新居建设项目造成困难,办事处财力负担不起。
2、办事处主要领导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专项扶持资金。
3、做好群众工作,群众自身筹措部分资金。尽最大努力让群众早日迁入新居。
第三篇:村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村位于嫩江县城北五公里处,全村辖四个自然屯,676户,总人口为2278人,有劳动力1112人,全村耕地面积19597亩,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我们抓住种植结构调整、一事一议等环节,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们的做法是:
一、发挥村级组织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我村党支部从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入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种植业调整工作。充分利用本村距离嫩江糖厂最近的优势和种植甜菜的有关优惠政策,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甜菜生产。
(一)、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调动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发挥我们村级组织的作用,首先从农民群众的思想工作入手,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让农民适应农村产业化的发展进程,调动一切积极性因素,与农民群众座谈,算经济账,党员包扶等,村委会成员带头示范种植,党员按照“三个代表”责任区的要求,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让农民亲眼所见,相信特色产业为农民带来的实惠。
(二)、积极为农民筹措资金,统一调配生产物资
我村村委会成员与糖厂协商,为农民解决生产物资。从糖厂处赊购化肥、种子、农药以及纸册等物资,由村统一组织购进,降低了生产成本。秋后用甜菜款偿还。同时与农行、信用社等部门联系贷款,解决生产所需资金。几年来累计赊购化肥、种子、农药等农用物资100余吨,达30万元,贷款50万元。
(三)、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减少群众后顾之忧
村委会为解决种植甜菜用水难的问题,多方筹集资金,与有关部门联系,成功地打了三眼抗旱井,农民用水一律免费,解决了农民用水难的问题,村委员还主动承担了甜菜款结算的任务。不收任何费用,为了降低成本,村委会还组织村民自发地成立互帮互助服务队,凡是在育苗、移栽期间村民们不互相招待,减少农民群众因吃喝造成的不必要开支。
(四)、技术跟踪服务,为丰产丰收奠定基础
从春天育苗期开始我们村党支部就邀请海江镇农村经济技术服务中心和糖厂的技术员,来我村做技术指导,对甜菜生产过程中全程跟踪服务,为甜菜高产奠定了基础。增加了农民收入,人均增收1000元,农民从中得到实惠,种植甜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甜菜生产逐步发展壮大,现已成为海江镇甜菜生产专业村。
二、全力抓好“一事一议”、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健康发展
(一)、认清形势,知难而进,增强做好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做好这项工作,关键是解决干部群众思想认识的问题。(一)是造声势,让干部群众知晓。利用年初3-4月份的农闲时间,开展“议事月”活动,进行宣传,扩大影响。二是讲政策,让干部群众明白。每年县农经总站培训班都有“一事一议”课目,书记、村长、会计等通过培训,提高了政策水平和实践工作能力。在全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干部走家串户宣传“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让农民掌握政策,消除顾虑,增强了参与意识。三是搞发动,让农民群众支持。“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是集体事业,涉及千家万户。但在推行过程中总有一部分农户不愿出钱出力,因此,**村的领导干部把宣传发动作为议事关键环节。每议定一个项目,都召开两委班子会、村民代表大会统一思想,逐户做思想工作,赢得支持。
(二)、坚持原则,规范运作,全面推进“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
1、坚持三项原则。一是发扬民主,群策群力原则。近年来,**村的村屯道路及田间路均遭破坏,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调动农民群众自觉参与村集体公益建设的热情,拟定了修路项目。二是坚持顺应民意,群众受益原则。**村尊重大多数农民意愿,不论是修路、植树还是环境卫生,所议事项都是与农民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充分体现了谁出资、谁受益。三是坚持减轻农民负担,以稳定促发展的原则。**村在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中,充分考虑农民和集体的承受能力,用自己的方式方法推进筹资筹劳工作。在XX年修建五公里水泥路面时,按照国家政策规定的筹资标准,全村筹资27300元,“以奖代补”资金13650元,资金总量不足。为此,他们实施了筹资与筹劳相结合,筹资与国家匹配资金相结合,有效地扩大了筹资筹劳项目总量,修建了北起红胜屯,南至黑嫩公路全长5公里水泥路,路两侧的路基也随之完成,并在路两侧栽上了垂柳和丁香,全村4个自然屯全部受益。
2、制定规则,有循推进。**村依据本村实际情况,在年初制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运作规则,制定的规则从议事方案的提出,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公开预决算方案,项目审请报告、施工协议的签定、竣工验收报告和“以奖代补”资金等环节入手,逐一进行细化和规范。每个环节怎么做都让干部群众清清楚楚明明
白白,受到了本村群众的好评。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保证把事情办好。
XX年**村筹资涉及农民2275人,筹集资金27300元,得到省“以奖代补”资金13650元,应用于村屯着重点修建、植树造林、改善环境卫生、有线电视安装、电话入户等项目。有利地促进了村级公益事业的发展。使自来水入户率达6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60、电话入户率达90。使全村公益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设生态小康新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
第四篇:##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典型材料
##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典型材料
##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典型材料2007-12-27 18:23:54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典型材料##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典型材料(2)绘就发展蓝图共建小康新村—清河镇东姜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典型材料东姜村位于通辽市区东南5公里处,是通辽地区有名的茄子生产专业村。全村有耕地4291亩,总人口328户、1160口人,村党支部有党员23人。在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中,东姜村党支部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导下,紧紧围绕“五个好”创建标准,以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使东姜村成为了一个初具规模的文明、富裕、和谐的小康新村。2004年,东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000
元。
一、抓班子、带队伍,为建设小康新村作保障“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这句话很形象地说出了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关键。东姜村全体党员干部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围绕小康村建设中心目标,民主决策,分工负责,上下同心,团结协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发挥带头和表率作用,使村党支部真正成了带领广大村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坚强战斗堡垒。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地位,需要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各项素质。东姜村党支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制度,努力在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和领导水平上下功夫。我们充分利用全区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大好时机,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理论、政策,教育党员干部不断加深对群众的感情,逐步培养起了党员干部奋发向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和作风。我们还经常召开党员干部大会,共同总结办事经验,在工作
实践中锻炼了党员干部。为了加强党员队伍管理,进一步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东姜村党支部在教育引导、落实制度等方面下了真功夫,在全村党员中开展了“比、查、看”活动,即“党员与群众比,查经济发展,看谁更富裕;党员与党员比,查党性观念,看谁更先进”。通过这项活动,让党员从自身上看到不足,让党员们悟出“共产党员”不是荣誉称号、而是一面旗帜的道理,让党员懂得自己的形象就是支部的形象,从而促使党员有效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因此,挂在墙上的制度不再是一种装饰,支部学习制度、村民代表大会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三会一课”制度等都在具体工作中得到了贯彻落实,做到了财务公开及时、村务秉公办理、干部作风民主;党员也各尽其责,包路、包户、包产业,主动为群众提供服务,工作热情十分高涨。在党员中,从事养殖业的1人,从事种植业的12人,他们成了村里发家致富的带头人。在茄子嫁接技术试验及推广方
面,党员更是发挥了带头作用。坚强的领导班子,良好的党员队伍,为东姜村的小康新村建设提供了基本保障。
二、调结构,促发展,带领村民群众共同致富全面建设小康新村,是我们村两委班子的奋斗目标。为了更快更好的实现这个目标,早日让群众有一个舒适、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我们很早就在抓集体经济收入、增加群众收入、抓主导产业上下功夫,一点一滴地为建设小康村做准备。东姜村是发展茄子生产的专业村。为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把茄子种植发展成为东姜村的主导产业,我们因势利导,积极动员、引导更多的群众从事茄子生产,使全村茄子种植面积高达2400多亩,种植户达半数以上,目前已经形成了本村特色产品。茄子上市时,达到了左右白音太来市场茄子价格的程度,村民群众在这方面得到了丰厚的收入。全村仅茄子种植业就可创收960万元。为了解决茄子生产不能重茬的技术问题,我们两委班子成员在镇农科站的指
导下,多次前往辽宁等地取经,终于在2002—2003试验野茄子稼接技术取得了成功,使每亩地的产值比普通茄子高出3000—5000元。目前,茄子嫁接面积已经发展到100多亩。这个科技项目在2004年获得了全市科技成果奖。在形成了茄子种植主导产业的同时,我们又抓住全区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大好时机,积极组织动员群众搞奶牛养殖。目前,全村已有奶牛养殖户53户,有奶牛150余头,奶牛业年收入为60万元,并建立了标准化奶站一座。奶牛业已经成为增加群众收入的又一个支柱。另外,还有部分村民发展起了养鸡业,目前形成规模的有3家,养鸡35000只,年收入10万元左右;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也超过了3万元。
三、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了进一步加大小康新村建设力度,彻底改变村容村貌,美化群众生活环境,村两委班子根据集体经济实力,初步制定了小康村建设“三步走”发展蓝图:第一步,借东姜村至前曹村公路修
建之机,先硬化通村路、村内路;第二步,翻建村部,建文化娱乐广场,增设自来水工程,绿化村内所有道路;第三步,统一群众每家每户的院墙,做到整齐划一,建标准化厕所,并争取上级开发资金,使所有耕地全部用上管灌节水工程。这个规划得到了镇党委的支持,也得到了所有党员、群众的认可。2004年,第一步规划得到了实施,村内所有街道全部硬化;2005年,在镇党委、政府以及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顺利完成了道路绿化、美化及自来水工程、休闲娱乐广场建设,改建了村部,并新增机电井20眼
##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典型材料
第五篇: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典型材料
绘就发展蓝图 共建小康新村
--清河镇东姜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典型材料
东姜村位于通辽市区东南5公里处,是通辽地区有名的茄子生产专业村。全村有耕地4291亩,总人口328户、1160口人,村党支部有党员23人。在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中,东姜村党支部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导下,紧紧围绕“五个好”创建标准,以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使东姜村成为了一个初具规模的文明、富裕、和谐的小康新村。2004年,东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000元。
一、抓班子、带队伍,为建设小康新村作保障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这句话很形象地说出了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关键。东姜村全体党员干部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围绕小康村建设中心目标,民主决策,分工负责,上下同心,团结协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发挥带头和表率作用,使村党支部真正成了带领广大村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坚强战斗堡垒。
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地位,需要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各项素质。东姜村党支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制度,努力在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和领导水平上下功夫。我们充分利用全区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大好时机,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理论、政策,教育党员干部不断加深对群众的感情,逐步培养起了党员干部奋发向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和作风。我们还经常召开党员干部大会,共同总结办事经
本村特色产品。茄子上市时,达到了左右白音太来市场茄子价格的程度,村民群众在这方面得到了丰厚的收入。全村仅茄子种植业就可创收960万元。为了解决茄子生产不能重茬的技术问题,我们两委班子成员在镇农科站的指导下,多次前往辽宁等地取经,终于在2002—2003试验野茄子稼接技术取得了成功,使每亩地的产值比普通茄子高出3000—5000元。目前,茄子嫁接面积已经发展到100多亩。这个科技项目在2004年获得了全市科技成果奖。
在形成了茄子种植主导产业的同时,我们又抓住全区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大好时机,积极组织动员群众搞奶牛养殖。目前,全村已有奶牛养殖户53户,有奶牛150余头,奶牛业年收入为60万元,并建立了标准化奶站一座。奶牛业已经成为增加群众收入的又一个支柱。另外,还有部分村民发展起了养鸡业,目前形成规模的有3家,养鸡35000只,年收入10万元左右;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也超过了3万元。
三、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为了进一步加大小康新村建设力度,彻底改变村容村貌,美化群众生活环境,村两委班子根据集体经济实力,初步制定了小康村建设“三步走”发展蓝图:第一步,借东姜村至前曹村公路修建之机,先硬化通村路、村内路;第二步,翻建村部,建文化娱乐广场,增设自来水工程,绿化村内所有道路;第三步,统一群众每家每户的院墙,做到整齐划一,建标准化厕所,并争取上级开发资金,使所有耕地全部用上管灌节水工程。这个规划得到了镇党委的支持,也得到了所有党员、群众的认可。2004年,第一步规划得到了实施,村内所有街道全部硬化;2005年,在镇党委、政府以及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顺利完成了道路绿化、美化及自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