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学发展专题读书笔记与综述写作范围
心理学发展专题读书笔记与综述写作范围
字数不少于5000,参考文献不少于15条,新进展类选题近5年文献不少于5条。
1、心理学原著与经典选读(可选择一个流派或代表人物的名著)
2、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研究
3、健康心理学领域内的新进展(可选择一个研究主题介绍,注意要有评价,下同)
4、社会心理学领域内的新进展
5、学校与教育心理学领域内的新进展
6、人格心理学领域内的新进展
7、变态心理学领域内的新进展
8、认知心理学领域内的新进展
9、华人本土心理学领域内的新进展
10、中国心理学家先驱评传(可选择一个人物介绍)
第二篇:读书笔记范围
为提高广大学生读书意识、增强读书兴趣、养成读书习惯、拓宽知识领域、丰富精神文化,根据南京财经大学《关于推进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第二课堂活动一体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学校决定在全校学生当中开展读书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加强学风建设、提高文化素质为重点,以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全面发展为目的,深入开展读书学习活动,努力建设学习型校园。
二、活动主题
读书明理
书香校园
三、活动对象
全校全日制统招本科生
四、活动要求
1、必修活动
本科生按照南京财经大学《关于推进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第二课堂活动一体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假期可在学校指定的经典著作书目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1部精读,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读书笔记或读后感,于下学期开学后两周内交本科生导师。由本科生导师通过召集读书心得交流会的形式进行现场考核,每次考核合格者记0.3学分,优秀比例不得超过当期所带班级学生总数的20%。学校定期精选优秀读书笔记结集出版。
2、主题活动
(1)经典诗文吟诵会。由学校定期举办经典诗文吟诵会,以学院为单位参加,内容以吟诵经典诗文为主,形式不限。
(2)读书沙龙。鼓励各学院广泛举办读书沙龙,由学生自主报名参加,交流读书心得和感悟。
(3)百舸学子讲坛。由学校或学院搭建平台,由校内外在读书活动方面有突出成绩的学生担任主讲,举办讲座,开阔视野,提高素质。
(4)主题思辨会。针对热点图书、热点问题开展主题思辨会,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经典著作主题班会。按照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思考的要求,要求学生精读《道德经》《论语》《易经》,采用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研讨。
五、具体要求
(一)统一思想,营造氛围。在全校学生中大力倡导读书学习活动,是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各学院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开展读书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精心组织和指导学生深入开展读书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学习氛围。
(二)健全机构,完善机制。各学院要成立学生读书学习活动指导小组,负责本学院学生读书学习活动的规划、指导、组织和协调,重视机制建设,采取得力措施,充分发挥各级学生干部的作用,促使读书学习活动与思想教育相结合、与优良学风建设相结合、与提高课堂学习质量相结合。
(三)狠抓落实,注重实效。要切实抓好团支部层面工作和个人自学环节。各团支部要做到“五个一”,即建立一套规章制度,每月推荐一本重点阅读书目,组织一次集中学习,开展一项特色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成果展示活动。
共青团南京财经大学委员会
2011年6月20日 附南京财经大学“读书活动”推荐书目:
一、第一学年读书活动推荐书目
——必读书目
1、水浒传(施耐庵)
2、三国演义(罗贯中)
3、红楼梦(曹雪芹)
4、西游记(吴承恩)
5、围城(钱钟书)
6、论语(孔子)
——选读书目
1、道德经(老子)
2、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
3、孙子兵法(孙武)
4、史记选(司马光)
5、红岩(罗广斌等)
6、家(巴金)
7、子夜(茅盾)
8、茶馆(老舍)
9、雷雨(曹禺)
10、芙蓉镇(古华)
11、傅雷家书(傅雷)
12、中国人(林语堂)
13、文化苦旅(余秋雨)
14、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15、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黄仁宇)
16、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黄仁宇)
17、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第一、二、三、四卷,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8、中国:传统与变革(美,费正清)
19、中国科学思想史(英,李约瑟)
20、苏菲的世界(挪威,贾德)
2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俄,奥斯特洛夫斯基)
22、红与黑(法,司汤达)
23、安娜.卡列尼娜(俄,托尔斯泰)
24、牛虻(爱尔兰,伏尼契)
25、爱弥儿(法,卢梭)
26、微软之路(美,盖茨)
27、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德,韦伯)
28、共产党宣言(德,马克思)
29、哈姆莱特(英,莎士比亚)
30、威尼斯商人(英,莎士比亚)
31、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
32、老人与海(美,海明威)
二、第二学年读书活动推荐书目
(一)经济学类各专业
——必读书目
1、经济学原理([美]曼昆,北京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
2、博弈论平话(王则柯,中国经济出版社)
3、信息规则——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美]夏皮罗,瓦里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生活中的经济学(茅于轼,三联书店)
5、文化传统与经济组织(王询,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选读书目
1、资本论(第1—3卷)(马克思)
2、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英]亚当
3、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英]大卫
4、经济学原理([英]马歇尔,商务印书馆)
5、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英]凯恩斯,商务印书馆)
6、西方经济学名著提要(宋承先,江西人民出版社)
7、WTO法律规则与非关税壁垒约束机制(王海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8、格林斯潘效应(谢毅斌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9、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美]斯蒂格里茨,中国物资出版社)
10、走进风险的世界(樊纲,广东经济出版社)
11、时间简史([美]霍金,湖南科技出版社)
12、当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杨小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3、在经济学与哲学之间(汪丁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4、竞争优势([美]迈克尔
15、竞争战略([美]迈克尔特,华夏出版社)
16、管理学(第10版)([美]孔茨,中国经济出版社)
(二)管理类各专业 ——必读书目
1、管理学(第10版)([美]孔茨,中国经济出版社)
2、第五项修炼([美]彼得
3、经济漫谈录(厉以宁,北京大学出版社)
4、博弈论平话(王则柯,中国经济出版社)
5、信息规则——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美]夏皮罗,瓦里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选读书目
1、管理与组织行为经典选读([美]麦特森,伊万舍维奇,机械工业出版社)
2、旅游美学(庄志民,上海三联书店)
3、产品欺诈及其防治(刘福谦,法律出版社)
4、破产欺诈及其防治(陈正云,法律出版社)
5、生活中的经济学(茅于轼,三联书店)
6、文化传统与经济组织(王询,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7、竞争优势([美]迈克尔?波特,华夏出版社)
8、竞争战略([美]迈克尔?波特,华夏出版社)
9、美国公司财务——弱所有者,强管理者([美]马克?洛普,上海远东出版社)
10、走进风险的世界(樊纲,广东经济出版社)
11、时间简史([美]霍金,湖南科技出版社)
12、西方经济学名著提要(宋承先,江西人民出版社)
13、经济数学([美]温特劳布,经济科学出版社)
14、Web广告指南([美]Jim Sterne, 浙江科技出版社)
15、骚动与喧哗——IT业随笔(方兴东,海洋出版社)
16、营销精要(第1—2卷)([日]LEC.东京法思株式会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三)文学类各专业 ——必读书目
1、时间简史([美]霍金,湖南科技出版社)
2、Web广告指南([美]Jim Sterne, 浙江科技出版社)
3、广告精要(第1—3卷)([日]LEC.东京法思株式会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4、中国:传统与变革([美]费正清,江苏人民出版社)
5、中国艺术艺境论(蒲震元,北京大学出版社)——选读书目
1、艺境(宗白华,北京大学出版社)
2、西方人文主义传统([英]阿伦
3、生活中的经济学(茅于轼,三联书店)
4、营销精要(第1—2卷)([日]LEC.东京法思株式会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5、开创数字化未来(虞有澄,三联书店)
6、宝洁的观点([美]查尔斯
7、实效的广告——达彼思经营哲学([美]罗瑟
8、整合营销传播([美]舒尔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9、世界广告史话(樊志音,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0、中外广告精品综胜(孙晓丽,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四)法学类各专业 ——必读书目
1、民法的精神(姚辉,人民法院出版社)
2、WTO法律规则与非关税壁垒约束机制(王海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3、法律思维学导论(林吉吉,山东人民出版社)——选读书目
1、民商法原理(1—4)(郭明瑞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生活中的经济学(茅于轼,三联书店)
3、时间简史([美]霍金,湖南科技出版社)
4、信息规则——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美]夏皮罗,瓦里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精神损害赔偿案例详解与研究(关令华,人民法院出版社)
6、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杨秀清,人民法院出版社)
7、医疗事故损害赔偿(定庆云等,人民法院出版社)
8、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张新宝,群众出版社)
9、新闻媒介侵权损害赔偿(曹瑞林,人民法院出版社)
(五)理工类各专业 ——必读书目
1、开创数字化未来(虞有澄,三联书店)
2、时间简史([美]霍金,湖南科技出版社)
3、电子商务技术(梁成华,张义刚,电子工业出版社)
4、骚动与喧哗——IT业随笔(方兴东,海洋出版社)
5、梦幻视野(思危,科学普及出版社)——选读书目
1、电脑文化简明教程(康仲远,高等教育出版社)
2、技术的报复(徐俊培,上海科技出版社)
3、信息时代的应知应会(陈禹,高等教育出版社)
4、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王知非,高等教育出版社)
5、一网打尽天下(黄宇健,广东经济出版社)
6、信息世界漫谈(李衍达,暨南大学出版社)
7、收发电子邮件自学捷径(刘小峰,北京大学出版社)
8、孤独的狂欢(吴伯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人机争霸(代天宇,科学普及出版社)
10、包装技术与方法(林学翰,湖南大学出版社)
11、生命科学中的微量元素(王夔,中国计量出版社)
第三篇:《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
《心理学与生活》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普•津巴多写的一本经典的心理学课本,全书主要讲的是心理学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心理学所涉及的方面渗透于各个领域。例如,人在独处和在群体中的行为为什么不一样?人在杜会环境中的行为为什么会千差万别?受哪些因素影响?这些是社会心理学所关注的。人的这些心理与行为是怎么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的?其中哪些受环境影响,哪些由先天遗传决定?这些是发展心理学要探讨的。在这些心理与行为的发展中教育起什么作用?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和改善人的发展?人们怎样才能学习、记忆得更有效?这些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人在工作中和家庭中的行为为什么不一样?工作是为了什么?领导是怎么起作用的?怎样使员工更努力地工作?这些是组织管理心理学要研究的。今天的工业设计如何使人更舒适更有效?从仪器仪表到工作环境怎样设计才能使人的疲劳或伤害减到最小,效率达到最高?这些是工程心理学、劳动心理学关心的话题。1以上的一段话只是提到了心理学与生活的一些方面,在《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中,作者诠释了心理学与生活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即是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天中,我们都不知不觉的在和心理学打交道,比如怎么样才能更好的学习好,这是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怎么样才能更好的达到管理的有效性,这是关于管理心理学的内容;怎么样才能抓住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这是消费心理学的内容„„从书地主要内容,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知道这本书的一个大概的内容。
从全书的结构出发,全书一共分为了18个章节:第一章是生活中的心理学,主要讲的是心理学的定义以及现代心理学的发展状况——我们把心理学正式定义为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的研究。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定义中的关键
2部分:科学的,行为,个体,以及心理。第二章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讲
心理测量、人类和动物研究镇中的道德问题等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比如实验法,相关法等等。研究者运用实验法:它们操作一个自变徽来观察其在因变量上产生的效果。这种方法的目的在于明确一种强烈的因果关系,即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3我们的研究需要基于相关法。当力图决定两个变量、特质或者属性关联到什么程度时,心理学家使用相关的方法进行研究。4关键术语是分析数据,成为一个明智的统计用户。第三章至第六章主要讲的就是感觉、知觉、行为上的心理学基础。分析了在生物学观点之上的心理学基础,比如躯体神经系统调节身体骨骼肌的动作,例如,请设想你在打字。手指在键盘上的运动,由躯体神经系统控制:当你决定要敲击什么键时,你的大脑发出命令要手指按键盘.1:的某些键。同时乎指给脑发回它们的位置和运动的信息.。如果你敲错了键(thw),则体干神经就会通知脑。由脑发出必须纠正的命令,只用零点几秒的时间,你就能删除错误并击中正确键(the)。5第四章这一章将介绍经验的基本生理要素:感觉是感受器—眼、耳等器官中的结构—所产生的表示身体内外经验的神经冲动的过程。第5章将主要介绍与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活动相关的过程,即知觉过程—是对感觉经验的确认、解释、整合和分离。在下一章的最后,你将会理解大脑是如1摘自《心理学与生活》序言第2页摘自《心理学与生活》第一章 第3页摘自《心理学与生活》第二章 第21页摘自《心理学与生活》第二章 第24页摘自《心理学与生活》第三章 第53页
何组合不同种类的信息而提供给你一个对世界的完整经验的。6第七章至第十章主要讲的是教学心理学的内容。在开始认真研究学习之前,先让我们从进化的角度看看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如同你们经验的其他方面一样,是遗传察赋的产物。人类和其他有机体一样,传承了祖先特定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因遗传蓝图不同而在物种中有所差异。一些生物,如爬行动物和两栖类动物,几乎不能从自身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学到什么。它们的生存依赖于它们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栖息地,在那里,它们对特定环境事件的先天反应既能满足它们的生活所需,也能使它们避免生存威胁。而其他动物,包括人类,基因在决定特定的行为一环境交互作用中起着非常小的作用,这就使学习具有更大的可塑性,或者说可变性。这些动物能够按照其行为在环境中产生变化的方式进行学习。然而。你们应该时刻铭记,我们每个人都只是传承了学习的能力而已。这种能力是否会实现—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依赖于你们的个人经验。7第十一章至第十四章,主要讲的是在人本省存在的心理学特性,比如情绪、压力、学习、健康等等。第十五章至第十六章主要讲的是心理障碍和心理治疗的内容,主要强调的是心理健康方面的建立。第十七章至第十八章主要讲的是社会人际交往关系之中的心理学,即是社会心理学以及社会、社会文化。
整本书的特点:
1、写作思路很清晰,知识包含很全面;通俗易懂,适合大众阅读学习。比如一般来讲,心理学理论试图揭示大脑、心理、行为和环境的功能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联系的。理论是一个组织起来的概念集合.可以用来解释一种现象或一系列现象。大多数心理学理论有一个一般的核心,即决定论的假设一这一假设认为,一切事件,包括物理的、心理的或者是行为的都是特定原因因素的结果,或者说是由其所决定的,这些原因因素被限定在个体环境或个人之内。研究者还假设行为和心理过程以有规律的方式联系,它们的关系和模式可以通过研究被发现和揭示出来.:一般来讲,心理学理论总是阐述暗藏在这些有规律模式
8中的原因的影响。
2、整本书在写作的过程中,作者都注重进行图片和案例的结
合分析,这样在具体的内容的基础上,读者很容易掌握心理学的知识,并对于一些术语有更加详细的了解。比如尽管你对蚂蚁交流的方式可能从来没有产生过兴趣,但你可能对人和动物的行为提出一些其他的问题,并迫切渴望得到答案。你可能记得在第t章里,我们曾经请你提出一个问题清单,这些问题是你想在读完《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后可以得到回答的.。在这一章,我们将描述心理学家是如何回答这些和你息息相关的问题的。我们将集中阐述心理学家应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时所采用的特殊的乎段.,我们希望你能够了解心理学家如何设计他们的研究:可靠的结论是如何从心理学家所研究的(例如你如何思考、感觉和行动)复杂的且经常令人迷惑的现象中得来的?93、每一章节的后面会进行章节内容的重点整理,进行一个小节,并且会对知识点进行一个关键术语的解读和分析。比如第二章的相关术语是相关系数、推论统计、众数、描述统计、平均数、正态曲线、频次分布、集中趋势的度量、全距、离散性的度量、显著差异、中数、标准差(SD)。
4、书中还包含了由600余条词汇及解释构成的“专业术语表”、2000余条“参考文献”以及近1000条“人名和主题索引”,对教学、研究和学习都极具参考价值,更加便于我们进行阅读和思考。6摘自《心理学与生活》第四章 第73页摘自《心理学与生活》第七章 第160页摘自《心理学与生活》第二章 第18、19页摘自《心理学与生活》第二章 第18页
总之这是一本很实际、很基础的心理学入门书籍,如果想了解一些心理学最根本的知识,看这本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阅读了《心理学与生活》后,我可以感受到生活低位每一个地方都是充满着心理学知识的,心理学真的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运用好了心理学的知识,我们就能够更加有效的掌控我们自己的生活。
通过对整本书地阅读和理解,我总结出了当代心理学的观点:
(1)生物学观点
引导心理学家在基因大脑、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中寻找行为的原因。生物学观点引导心理学家在基因、大脑、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中寻找行为的原因。一个器官的功能由其身体结构和生物化学过程来解释。体验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被理解为在神经细胞内部和之间发生
10的化学和电活动的结果。
(2)心理动力学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人的行为是从继承来的本能和生物驱力中产生的,而且试图解决个人需要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冲突。理动力学的动机原则是由维也纳的医生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最完整地发展起来的。弗洛伊德的思想是从对精神病人临床工作中得出来的,但是他相信他观察到的这些原则能同时应用在正常行为和变态行为上。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把人看做是由内部和外部力量组成的一个复杂网络所推动的。弗洛伊德的模型第一次承认了人的天性并不总是理性的,行为有可能是被不在意识范围内的动机所驱使。弗洛伊德之后的许多心理学家都在新的方向上采用了心理动力学模型。11
(3)行为主义观点
寻求理解特定的环境剌激如何控制特定类型的行为。行为主义对后来的心理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对严格的实验和仔细定义的变量的强调,影响了心理学的大多数领域。尽管行为主义者使用非人动物进行了大量实验,行为主义的原则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人类问题。行为主义的原则产生了一套更为人性化的教育儿童的方法〔通过正强化而非惩罚)。新的修正行为紊乱的疗法,以及创建理想化社会的指导方针。12
(4)人本主义观点
注个体所体验到的主观世界,而不是由观察者和研究者所看到的客观世界。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在20世纪如年代作为与心理动力学和行为主义模型井驾齐驱的一种理论而出现的。在这种观点中,人既不是由弗洛伊德主义者假设的强大本能力量所驱使,也不是由行为主义者提出的由环境因素所操纵。相反,人们是先天良好而且具有选择能力的有能动性的动物。根据人本主义的观点,人类主要任务是使自身的潜能得到不断发展。13
(5)认知的观点
认知的观点的中心是人的思维以及所有的认识过程一一注意、思考、记忆和理解。心理学的认知革命是作为对行为主义的局限的另一个挑战而出现的。认知的观点的中心是人的思维以及所有的认识过程—注意,思考、记忆和理解。从认知的观点,人们行动是因为他们思考、而人们思考是因为他们是人类—已经被精细地构造好去这样做。14
(6)进化论观点
思想非常简单:能更好的适应环境的有机体,倾向于比那些适应性较差的有机体更能成功地产生后代(并遗传他们的基因)。进化论观点寻求把当代心理学与生命科学的一个中心思想—达尔文关于自然选择的进化论—联系起来:自然选择的思想非常简单:能更好地适应环境10摘自《心理学与生活》第一章 第9页摘自《心理学与生活》第一章 第9页摘自《心理学与生活》第一章 第10页摘自《心理学与生活》第一章 第10页摘自《心理学与生活》第一章 第10、11页的有机体。倾向于比那些适应性较差的有机体更能成功地产生后代(井遗传它们的基因)。经过很多世代,物种朝着具有更好适应性的方向改变:、心理学中的进化观点认为心理能力和身体能力一样。经过了几百万年的进化以达成特定的适应性目标。15
(7)文化观点
研究行为的原因和结果中的跨文化差异。持有文化观点的心理学家们研究行为的原因和结果中的跨文化差异.:文化观点是针对下述批评而做出的重要响应:以往心理学研究往往以西方的人性概念为基础,并且它的研究对象只是美国中产阶级白人。16
从现实的角度出发,现在我们正是大学生,我们就必须在心理学的基础之后,获得对于我们现在生活和学习的一个重新的定位与认识,这不同于我们之前对于大学的憧憬和期待,这里面更多的是融入了自己的理性思考和规划。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我们要学会运用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效率的提升,并且明确学习的目的以及学习的价值所在。在生活中,大学生活面对很多的竞争和不愉快,我们要怎样合理调整自己的心态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只有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强大的心理,足以应付大学生活中的种种变化与冲击。
从学习心理学这门课程上来讲,《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不仅仅时一本知识性很强的著作,更是一本心理学入门级别的教材,我们可以通过这一本书达到心理学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通过书中易懂的语言,通过书中详细的案例和图片。通过书中精辟的知识小结和关键术语的整理,我们很容易掌握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并且很轻松地理解这本书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一点,我想是由于对此本书地阅读,它教会了我如何去思考,无论是心理学知识,还是生活中的不同问题。
15摘自《心理学与生活》第一章 第11页摘自《心理学与生活》第一章 第11页
第四篇:心理学读书笔记
读《教育过程》有感
《教育过程》一书主要是以课程的制订为中心展开论述,无论是谈课程结构、学习准备、两种截然相悖的思维方式以及学习动机等,都是直接从课程的角度或者间接从影响课程制订的其他因素方面着手,来解决教育中的主要问题——课程的制订。之所以课程为中心,我认为其原因在于教育和课程之间的密切关系。简而言之,课程的发生是与教育的目的有潜在关系的。教育的社会目的在于培养人才,个人目的则是发展自身,教育的目的与教育质量和智育目标密不可分,而这两个方面的具体表现则在于课程的设计——设计合理的及课程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努力于智育目标,以期更好的达成教育目标。本书分为五点进行阐述,我将它们以“课程”为主线串联起来,谈谈自己对于本书中设计的教育因素和课程之间的联系。
教材结构:这个因素与课程直接相关。本书尤其强调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每一阶段的学习不是完全独立、毫无关联的,现阶段的学习是一种接受新事物的过程,更是积累的重要环节——为今后的更深入学习打下基础,帮助和推进接下来的学习。很显然地,懂的基本原理可以使这一学科更容易理解。举个例子来说,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像打别人时自己的手掌一会疼这种类似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在教材的结构方面,尤其要注重基础课程的编制,怎样使基础性的知识被普遍的强有力的接受,让学生不至于在起跑线就落后。基础知识常常被认为是乏味的、枯燥的,而事实起本身也的确十分抽象,但展现基础的形式却是多样的,我们所要努力的就是如何采用较为丰富的形式来展现基础知识,以求学生不至于毫无兴趣。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要考虑,怎样把教材分成不同的水平,配合不同层次(一般可以理解为不同年级)的学生的接受能力。
学习准备:其实准备的过程也可以使学习的过程,这一部分可能与课程的制订联系并不十分密切,但它影响着一个人今后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的形成,因而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之中有许多与学习结构想重复的部分因此不再多置笔墨了。
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直觉思维是指对一个问题未经逐步分析,仅依据内因的感知迅速对问题答案作出判断、猜想、设想或者在对疑百思不解中,突然对问题有灵感和顿悟。直觉思维具有自由性、灵活性、自发性、偶然性、不可靠性等特点。分析思维就是逻辑思维,它用逻辑规则对事物按部就班地认识,对其过程主体有清晰的意识。分析思维的特点是每个具体步骤均表达得很清晰,思考者往往意识到其思维的内容和思维的过程。对比可见,两种思维方式在特点上几乎是相悖的,但其实它们的发生和形成不是矛盾的。分析思维在学习尤其是理科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处,我与本书中提到的观点一致,认为直觉思维在学习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正确的直觉思维可以大大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直觉特有的穿透力和洞察力能帮助我们直接到达事物本质,起产生的效果也更强。在课程的设计中,如何是教材配合思维方式尤其是如何使教材能够促进学生的直觉思维的产生?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发现课本的插图变多了,内容不再局限于枯燥的文字,形式更为丰富了。这种形式的改变,我们可以认为是增加课本趣味性,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思维角度来讲,更加丰富、具象的知识展现形式为直觉的产生提供了更多的机遇。那么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应该怎样帮助学生合理利用的这两种思维呢?一般来说,理科教师所强调的必定是学生的分析思维,文科老师虽然也鼓励直觉思维但由于特殊的应试制度,也会将许多本更适于用直觉思维进行思考的问题逻辑化、系统化。过分追求直觉思维当然是不对的,这样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必然会产生不安全感。但教师可以配合教材鼓励适当的直觉思维。例如在教授几何知识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用直觉体悟再授以系统的知识,这样直觉正确的学生学起来则更轻松,而错误的也不至于继续错下去。但这里所说的直觉并不是毫无依据的所谓“灵光一闪”,直觉应当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的,只有在这一基础上产生的直觉才有较高的正确率和较深远的意义。
学习的动机:毫无疑问,学习动机作为一种主观性因素对一个人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不是单方面的,而是辩证的,学习会产生动机,而动机则会推动学习。动机不会直接渗入到你的学习过程中,而是通过影响你的情绪、注意力等间接来影响学习。这必然是课程中的不可忽视的因素。要将课程内容设计的有趣吸引人,更重要的是课程的内容要有实际的作用,让学生觉得这是值得学习的,学习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完善自己,从而使他们产生相应的学习动机。在现实的学校教育里,学生们往往会产生学的东西没什么用处、不值得去学,从而学习的积极性降低,这样一来,谁能保证保证他们在学习时还能保持集中的注意力和高涨的热情,学习的效果自然就不尽如人意。学习动机虽然是主管的,但影响它的因素是是很多的。比如教材的内容,比如教师的教授方式等等。教师在这一环节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教师附有教材内容进行阐释的任务,同时又对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有着很大影响。作为教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产生适当的学习动机呢?首要的就是采用有效的方法授予知识,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除此以外,也要对学生给以适时适当的鼓励,使其产生热情。但是,学习动机并不是越强越好的,过强的学习动机反而会形成太大的压力,对学生学习产生副作用。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类学生,他们为了改变贫困的生活现状拼命投入到学习之中,很显然他们有着明确强烈的学习动机,但是由此而引发的悲剧近年并不少见。由此可见,学习动机不是越强越好,我们要找到一个最佳水平,在这一水平的学习动机的推动下进行学习,才真正是有效率的。
教学辅助工具:可能这个因素看起来与课程关系也不大,其实不然。教学辅助工具的运用在新课程改革后显得尤为重要。幻灯片、投影仪、电影等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方式也被投入到教学中来,这些方式额运用是同样是为了更好的展示课程内容。逆向来看,若课本本身毫无可以别种形式展示的内容,那丰富多样的教学辅助方式同样无用武之地。所以在教程的编制过程中,要更多的考虑怎样将内容与其他教学工具结合起来。但教学辅助工具并不是只局限于那些高新科学技术,其他不依靠高科技产品的教学方式也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比如在讲解一篇舞台剧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分别饰演其中的角色,直接投身到戏剧中间去,方便学生更好的理解人物情感和戏剧主题。又或者在讲解重力加速度时,让学生们像伽利略一样用两个铁球试试。这些“取材”方便的辅助手段常常能取得更加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充分掌握这些好的教学辅助工具是首要的。在掌握的基础,如何结合教学实际、学生特点更好地进行运用则是需要在时间过程中不断努力探索的。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这些教学辅助工具基本都能得到充分广泛的运用,但在那些相对落后地区情况不是很尽人意,推动这些地区硬件设施的建设自然是必须的,但更为实际快速的方法则是摆脱硬件对教学手段的束缚,开辟灵活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育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不同的人在不同领域做着努力。本书所阐述的观点主要集中在课程制订上,作为一个师范专业的学生,我则更想从教师的角度来谈谈教育。站在一个对面的是学生,是教程,是应试制度,是教学工具,是教学方法„„我认为教师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角色,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对教材内容的展现起着主要作用,对教学工具的运用有主观能动性。教师对这些因素的影响最终会归于对教育本身的影响。如何扮演好这个角色将是我不断探索的目标和方向。
汉语言师范二班张瑜0801401073
第五篇:读书笔记 心理学
期待与信任
——《心理学的100个故事》读后感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学习心理学,有利于人们更好、更完善地了解问题,处理问题。学习心理学,有利于老师把握学生心理,正确处理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心理学的100个故事》中有一篇《期待与信任的力量》的文章,读了后让我感触很深。作者通过举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两个有趣的实验,反映出期待与信任在人的心理上占着重要的位置,能导致出截然不同的结果。
文中的罗森塔尔教授并不知道白鼠是否真的有聪明和笨拙之分,只是在试验前暗示哪些是“聪明”的白鼠和“笨拙”的白鼠。罗森塔尔教授也并不知道学生智力程度,只是随机抽出几个学生名字,写上“大器晚成”几个字,他的学生做完实验后,结果总是出乎意料。被圈定为“聪明”的白鼠总是要比“笨拙”的白鼠表现出色。被列进“大器晚成”的学生最后测试的成绩明显优于第一次测试成绩。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说就是因为人们的头脑中事先就存在着一种定势,这种定势让所列定的对象受到“优待”或“淡忘”,自然结果也就不会相同,这也就是信任和期望心理的共鸣现象。
在我们生活中,工作中,这种定势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作为老师,面对着日益熟悉的学生,总难免对学生框死在“印象”
中。他优秀,就一直认为他是个各方面都优秀的学生,另一个人表现差劲,各方面就难免大打折扣。于是“优生”就在信任和期待的力量驱动下,越发优秀;而“差生”在冷眼斥责中越来越自卑,也就越发的差劲了。班级的两级分化现象也会越来越严重。这种“定势”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成长进步。那么该如何打破这种定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信任和期待的力量下成长进步呢?
我认为关键是要信任每一个学生,以最大的热情对待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都是最棒的最优秀的。在这种信任和期待的力量下,学生才能找到自信,发挥自己的潜能。记得在举行“祖国在我心中”,“安全礼让出行”的两次班队会中,我放弃了亲力亲为的想法,大胆把任务交给学生,由他们组织安排,我只是一个活动的参与者。他们开始面露难色,我对他们说“你们的想法新,点子好,比我强多了。大胆去做吧,相信你们一定行!”。学生在这种信任和期待的力量下,各个都积极行动起来,安排程序,排练节目,搜索资料,干得热火朝天。后来,这两次活动都进行得非常成功。学生参与面广,热情高,连平日懒懒洋洋的学生也忙得不亦乐乎。我想,这就是期待的力量,信任的力量。在工作中,在生活中都需要这种期待和信任力量,充分发挥个人和集体的潜能。
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