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解一元一次方程》,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来解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方程的特点是含x的项全部在左边,常数项全部在右边。今天要学习的方程类型是两边都有x和常数项,通过移项的方法化归到合并同类项的方程类型。教学重点是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难点是移项法则的探究。
我是从复习旧知识开始,合并同类项一节解方程都是之前学过的知识,为本节课作铺垫,我在前置自学中设计了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几个题目,并让学生课间做到黑板上,为学生自主探究移项概念做好了铺垫工作;因为这节课的重点是移项法则的应用,因而我又设计了几个巩固移项概念的题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对移项的概念和法则加深理解和应用;然后自学课本例题,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并加以巩固应用,再引出课本上的“分书”问题,应用题本身对学生来说,理解上有点难度,讲解其中的数量关系不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我避重就轻地给了学生分析提示,通过填空的形式,找出数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列出方程后,发现方程两边都有x和常数项,这个方程怎么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怎样解此类方程。方程出示后,通过学生观察,怎样把它变为我们之前的方程,也就是含x的项全部要在左边,常数项在右边。学生回答右边的4x要去掉,根据等式性质1,两边要同时减去4x才成立。左边常数项20用同样的方法去掉,通过方框图一步步演示方程的变化,最后成为3x-4x=-25-20,变为之前学过的方程类型。通过原方程、新方程的比较(其中移项的数用不同颜色表示出来),发现变形后相当于把4x从右边移到左边变为-4x,20从左边移到右边变为-20,进而揭示什么是移项,在移项中强调要变号,没有移动的项是不要变号的,再让学生思考移项的作用:把它变为我们学过的合并同类项的方程。学习了原理之后,把例题做完,板示解题步骤,特别是每一步的依据,进而给学生总结出移项解方程的三步: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练习反馈环节,让学生自己练习一道解方程,明确各步骤,下面分别是移项正误判断、解方程、应用题,分层次让学生掌握移项法则以及解方程,最后再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语言不够简练,教师分析得多,学生的参与讨论性不高,发表看法机会少,限制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思维的锻炼。
2、课堂学生练习环节有问题,其中男生板演了一道题,以为简单就过了,实际在后面发现错了,导致教学进入到应用题部分,再回过头来纠错,这是课堂教学中的大忌。点评作业时,应该让学生多说是怎么做的,说出各步骤,使得学生真正掌握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3、我在设计问题时,本想在导入新课时设计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最后在学习完解一元一次方程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考虑到时间问题没有设计,因而对于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应用意识做得还不够好。
第二篇:《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三节的教学内容。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既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今后学习其他方程、不等式及函数的基础。前面学生已学习了合并同类项、移项以及整式的计算中的去括号等内容,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本节通过去括号为解方程起承上启下作用,但去括号时,学生容易弄错,是本章的重点,初步解决实际问题是本章的难点。
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做去括号的练习题,回顾去括号及规律,再试着去做含有括号的方程,让学生体会含有括号的方程在去括号时,与以前学的去括号的规律相同,解方程的过程也与前面学的相近,只不过多了去括号的这一步。我利用变式训强化训练,同时让学生初步感受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下几点不足之处:
1.语言衔接不够顺畅。
2.教师亲和力不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3.不能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
4.应用题的处理不够简洁。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力争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三篇: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反思一: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解一元一次方程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内容,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会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它是数运算的深化与提升,是对学生运算能力一个较高层次的要求。
教学过程为:第一步用阿尔-花拉子米的《对消与还原》引入课题。第二步,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究,体会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第三步,通过“思考”让学生体会“合并同类项”的作用。第四步,通过例1掌握解题过程的规范书写。现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如下的反思。
一、成功之处
1、由数学史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问题1的探究、交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3、通过例1规范学生解题过程的书写,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营造了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
二、不足之处
1.对课本“思考”内容处理不到位。没有使学生认识到合并同类项是一种恒等变形,它使方程变的更简单,接近“x=a”的形式。
2.教学过程中,对问题1处理时没有强调建立等量关系的依据,即“总量等于各部分量的和”。
3.同类项有两类,即:未知数的一次项和常数项,强调的不够。
三、学生在运算中存在的问题
1.计算不细心出错。有的学生计算时,急于求成,粗枝大叶,导致计算错误,计算能力不达标。
2.计算过程书写不规范。如“3x=6”,有的学生算成1x=2,忽略未知数系数为“1”时可省略。有的学生最后算成“2=x”,书写格式不规范。
3.对计算器有依赖性。经常大量使用计算器,降低了口算、笔算能力。
四、提高计算能力的几点思考
1.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切忌粗枝大叶、急于求成。
2.重视解题过程的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合理的使用计算器,提高口算、笔算能力。
4.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解题技巧,减少计算量,降低出错率。
反思二: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了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学习的,但是在解题过程中,书写理由太费劲,移项的出现使得解一元一次方程有了更简洁的表示方法和解法,但是移项实际上就是等式的性质(在等式的两边同加伙同减同一个代数式,所的结果仍然是等式)的另一种说法,因而移项概念的得出与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在前置自学中设计了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几个题目,并让学生课间做到黑板上,为学生自主探究移项概念做好了铺垫工作;因为这节课的重点是移项法则的应用,因而我又设计了几个巩固移项概念的题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对移项的概念和法则加深理解和应用;然后自学课本例题,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和算理,并加以巩固应用,让学生体会出解题步骤的简洁性并通过达标测试中的应用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解一元一次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我在设计问题时,本想在导入新课时设计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最后在学习完解一元一次方程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考虑到时间问题没有设计,因而对于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应用意识做得还不够好。
反思三: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流程:先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从而引出了移项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利用移项的方法来解方程,当然今天是第一次接触这部分内容,所以在方程的选择上,都是移项后,同类项的合并比较简单,与前一节内容相比较,可轻易感受到这种解法的简洁性;讲解完成后,进一步给出了练一练的几个方程,让学生动手去做;仔细观察学生的练习过程,出现了很多困难。
>总结一下,学生做题过程大致有以下几种比较常见的情况:①含未知数的项不知道如何处理;②移项没有变号;③没移动的项也改变了符号;(①、②两种情况出现最多);针对以上情况,利用课堂时间,先让有困难的学生说一下自己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让其他同学帮助他找出错误并加以解决,这样更能促进同学间的相互进步。再让学生>总结注意点,教师进行点拨。最后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进行了小结,通过小结教师能很好地看出学生的知识形成和掌握情况。
总的来说,虽然课堂上同学们总结错误点总结的不错,但学生对解方程的掌握仍浮于表面,课堂上有针对的练习做得太少,课后作业中的问题也就出来了;第一,解题中部分同学仍采用原来的等式性质进行,没有理解解方程的过程是从等式性质引伸出来的,而不是等式性质的简单重复;第二,移项时符号还是一个大问题:移项时,有的是忘记改变符号,而有的是根本就没有要改变符号的概念,虽则在课堂上我特别作了强调,但少数学生没有听进去,没有把它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作为本堂课的难点,也就是解方程过程中的移项变号问题,既然还有部分学生没有掌握好,那一定是在教学中的某些环节出现了问题,我反复思考,认为:虽则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出来了,但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移项变号的法则不应是让学生记住其概念,而应是让学生在探究中去理解和掌握,在课堂上应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讨论,去练习,教师有针对性的给学生中出现的错误予以纠正,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真正掌握好这一知识点。所以总的来说,这课堂没有真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首先在备课这一环节上,备课就是备学生,要充分朝学生方面考虑,有针对性地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题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探讨和交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再者,要有针对性地布置适量的练习,让其巩固,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想:对于本堂课没有完成的任务和存在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及时的进行解决,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的信息,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充分把握好课堂45分钟,向课堂要教学质量,要效果。
反思四: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一、解方程学生在5年级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学生已有的解方程的经验是以算式的方式即找出被减数,减数,差.加数,另一个加数,和,被除数,除数,商等哪一个未知进而利用公式来进行解答的.而现在我们是要深入学习方程,并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方程作铺垫.所以,我们是在学好等式的基本性质之后,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化简,系数化为1来解方程,学生能从理论上理解解方程的原理。在讲解解法时,我们采用一步一个脚印的方法让学生牢牢掌握好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在练习中也表明了学生这一知识点学得比较好
二、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而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学习的一个难点。七年级的学生分析问题、寻找数量关系的能力较差,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这几节课中,我始终把分析题意、寻找数量关系作为重点来进行教学,不断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启发,努力使学生理解、掌握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却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一要领,会经常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错误。如,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找得不清;列方程忽视了解设的步骤等。
在教学中我始终把分析题意、寻找数量关系作为重点来进行教学,不断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启发,努力使学生理解、掌握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重视分析等量关系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仔细审题,认真阅读例题的内容提要,弄清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在课堂练习的安排上适当让学生通过模仿例题的思想方法,加深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通过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教学,学生能够比较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解应用题的方法,初步养成正确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先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从而总结出移项在解方程中的方法,然后让学生练习,由于今天是第一次接触此内容,所以在方程的选择上,都是移项后,同类项的合并比较简单,与前一节内容相比,学生可感受到这种解法的简洁性。之后通过适当练习让学生加以巩固本节内容,并让学生在解方程的过程中用心体会利用“移项”和
第四篇:初中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反思
解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初次接触方程类的问题,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来解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方程的特点是含x的项全部在左边,常数项全部在右边。现在要学习的方程类型是两边都有x和常数项,通过移项的方法化归到合并同类项的方程类型。教学重点是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难点是移项法则的探究。
从复习旧知识开始,合并同类项一节解方程都是之前学过的知识,为本节课作铺垫,在前置自学中设计了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几个题目,并让学生课间做到黑板上,为学生自主探究移项概念做好了铺垫工作;因为这节课的重点是移项法则的应用,因而我又设计了几个巩固移项概念的题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对移项的概念和法则加深理解和应用;然后自学课本例题,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并加以巩固应用,再引出课本上的“分书”问题,应用题本身对学生来说,理解上有点难度,讲解其中的数量关系不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我避重就轻地给了学生分析提示,通过填空的形式,找出数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列出方程后,发现方程两边都有x和常数项,这个方程怎么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怎样解此类方程。方程出示后,通过学生观察,怎样把它变为我们之前的方程,也就是含x的项全部要在左边,常数项在右边。学生回答右边的4x要去掉,根据等式性质1,两边要同时减去4x才成立。左边常数项20用同样的方法去掉,通过方框图一步步演示方程的变化,最后成为3x-4x=-25-20,变为之前学过的方程类型。通过原方程、新方程的比较(其中移项的数用不同颜色表示出来),发现变形后相当于把4x从右边移到左边变为-4x,20从左边移到右边变为-20,进而揭示什么是移项,在移项中强调要变号,没有移动的项是不要变号的,再让学生思考移项的作用:把它变为我们学过的合并同类项的方程。学习了原理之后,把例题做完,板示解题步骤,特别是每一步的依据,进而给学生总结出移项解方程的三步: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现在就我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如下反思:
1、语言不够简练,教师分析得多,学生的参与讨论性不高,发表看法机会少,限制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思维的锻炼。
2、课堂学生练习环节有问题,其中男生板演了一道题,以为简单就过了,实际在后面发现错了,导致教学进入到应用题部分,再回过头来纠错,这是课堂教学中的大忌。点评作业时,应该让学生多说是怎么做的,说出各步骤,使得学生真正掌握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3、我在设计问题时,本想在导入新课时设计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最后在学习完解一元一次方程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考虑到时间问题没有设计,因而对于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应用意识做得还不够好。
第五篇:4637d7bf-dbad-4945-b60c-6bc29dc24fc8_解一元一次方程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与反思
开封县仇楼镇二中 王玉英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1、理解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
2、会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二、前提测评
1、回忆天平原理(等式基本性质)
(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2)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0,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三、教学过程
利用回忆过的等式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例1解下列方程 1)X+2=5(2)3=X-5(1)X+2=5解方程两边同时减去2得X+2-2=5-2 于是得X=3(2)3=X-5 解方程两边同时加上5,得3+5=X-5+5 于是8=X X=8 例2解下列方程
(1)-3X=15 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得-3X÷(-3)得-3X÷(-3)=15÷(-3)化简得X=-5(2)-3n÷3-2=10 方程两边同时乘-3得n=-36
四、尝试题
1、x-9=8 2、5-y=-6 3、3x+4=-13 4、2/3x-1=5 生板演、集体订正,要求格式步骤完整
五、布置作业
1、解下列方程
(1)x=21=36
(2)8=7-2y
(3)5÷12x-1÷3=1÷(-4)(4)1÷9=x÷3-1÷6
2、小红是4月出生的,小红的年龄的2倍加上8正好是我出生那一月的总天数,你猜小红有几岁?
六、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是运用等式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难点是对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运用,利用所学知识探求新知识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反复训练,可以加深理解达到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目的。让学生自己纠正可以加深印象,避免以后类似错误再次发生。布置一道应用题作业想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去。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了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学习的,但是在解题过程中,书写理由太费劲,移项的出现使得解一元一次方程有了更简洁的表示方法和解法,但是移项实际上就是等式的性质(在等式的两边同加伙同减同一个代数式,所的结果仍然是等式)的另一种说法,因而移项概念的得出与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在前置自学中设计了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几个题目,并让学生课间做到黑板上,为学生自主探究移项概念做好了铺垫工作;因为这节课的重点是移项法则的应用,因而我又设计了几个巩固移项概念的题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对移项的概念和法则加深理解和应用;然后自学课本例题,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和算理,并加以巩固应用,让学生体会出解题步骤的简洁性并通过达标测试中的应用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解一元一次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