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施肥总结报告
管养九标下半年施肥情况汇报
郑东新区市政园林水务局:
为满足苗木生长需要,保证苗木生育期及休眠期的营养需求,提高植物抗虫、抗病、抗冻、抗逆性的能力,我标段按照市政园林水务局下达的施肥量,及时足量的完成了施肥任务。
我标段分批分段对以下路段进行了施肥:商都路累计施肥22吨,黄河东路累计施肥2.6吨,农业南路累计施肥:10吨,107辅道累计13.5吨,商鼎路累计3.7吨,七里河南北两岸54.7吨,永平路4.6吨,五洲公园8.3吨,东风路30米16.2吨,东风南路11.8吨,总计施肥147吨(施肥详表、施肥照片、发票附后)
杭州萧山凌飞环境绿化有限公司郑州项目部
2012-11-24
第二篇:2009.2010年崂山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总结报告
2009、2010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
自查报告
崂山区农林局
2009年,崂山区承担并实施了国家农业部立项的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一年来,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在崂山区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我们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总目标总任务,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生态环境改善为中心,狠抓“测、配、产、供、施”五大环节,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稳步推进。为摸清崂山区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实施情况,迎接省、部级验收,于2009年6月份由崂山区农林局组织该项目专家组根据农农发[2009]8号《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验收暂行办法》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指标完成情况
1.土样采集和施肥情况调查。为保证这项工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于夏季制定了土样采集方案和采样技术规范,及时购进取土袋、土钻和卫星定位仪,印制了采样标签,并进行室内布点。工作中,抓住夏、秋季茶叶施肥前的关键环节,出动2部车辆,组织农林局土肥技术骨干、各街道办农技人员分成2个小组,集中进行采样、调查、定位等工作。共
完成采集土样56个,并随时做好农户调查和采样地块调查。
2010年上半年我们对2009年采集分析测试的土壤数据及农户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对崂山区茶园土壤肥力状况和茶农的施肥习惯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多数茶农和有规模的茶场为了生产出高品质的有机茶、绿色茶,多以施有机肥为主;少数零散茶农补施少量的化学肥料。总体上崂山区茶园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氮素养分比较低,磷钾较为丰富,微量元素含量高于土壤临界值,初步建立起了土壤养分数据库,数据齐全规范,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0年10月份针对2009年采样时出现的问题,有选择的选取了50个更加具有代表性茶园进行采样和农户调查,采样前先用GPS定位,每块田沿“S”型路线15点采样,采样深度为0-20cm和20-40cm两层,土样混合均匀后置于采样袋中,写上内外标签,同时对该农户该田块进行施肥情况、土壤排水性能、土壤肥力水平、产量等相关情况调查,2009年与2010年总共采集土壤样品200个,调查农户100户,土壤样品分析(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PH值、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有机质、硫、氯、锌、硼、锰、钼、铜、铁、钙、镁)共计3400余项。总体而言。2010年农户调查工作相对于2009年来说,更加详细与完善,采样地点的选取更加合理。
2.搞好化验质量控制,保证土样检测水平。为适应工作需要,农林局聘请具有专业化验资质的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进行土壤化验。2009和2010年,共采集化验土
样200多个,取得各类化验数据3400项次,初步建立起了土壤养分数据库,数据齐全规范,运行良好。
3.高标准完成试验示范任务
在09年农户调查与土壤分析的基础上,为摸清崂山区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量、茶叶最佳施肥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参数,按照《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试验示范方案》的要求,在晓望社区、庙石社区茶叶上安排布置了“3414”小区试验1处;氮肥有机肥肥料效应对比实验1处,两处试验田的茶叶产量,新梢长度,百芽重,着叶数等经济指标,茶多酚,氨基酸总量,茶多酚,水溶性糖等品质指标的测定正在实验室紧锣密鼓的完成之中,两处实验从试验设计、施基肥、追肥、管理、调查到统计分析,均由崂山农技人员和青岛农大老师研究生亲自操作,确保了试验的高标准、高质量,为圆满完成项目规定的任务和茶叶施肥指标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科学依据。
4.初步建立了茶叶施肥指标体系,提出了茶叶配方施肥建议。确定合理的配方是保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的关键。为此,技术组及时对检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试验结果和茶叶需肥规律,提出了“多施有机肥,稳氮、减磷钾、补充微肥”的茶叶施肥原则,提出了针对崂山区茶叶的施肥配方,做到配方合理,配比合理。为了不误农时,于十一前后为茶农发放施肥建议卡,分期发放给茶农,让他们直观地参照购买配方肥,以便指导服务。
二、项目组织管理情况
1.成立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领导小组:2009年,崂山区成立了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区长任组长,农林局、财政局局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及各镇(街道)分管领导为成员,负责项目组织实施、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同时,要求各级各部门必须把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作为全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内容来抓,为项目的有序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自领导小组成立以来,多次组织召开调度会议,督查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并组织有关专家深入基层检查指导。领导小组的工作记录完整。
2.成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根据农业部、青岛市农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崂山区实际,崂山区农林局及时下发了《崂山区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项目的主要任务、工作内容、进度安排等,并逐级传达到村、到示范户。同时,组建成立了“崂山区测土配方施肥工程专家组”,具体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培训、配方制定、技术指导等工作。技术专家组的工作记录完整,有下基层指导工作的图片和记录资料。
3.宣传和科技培训情况: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启动后,崂山区测土配方施肥工程专家组根据区政府的部署,开展了多种形式、富有成效的宣传和培训。一是对各街道办农技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使他们充分了解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五大环节、12项工作的内容,并认真学习传达了农业部测土配方施
肥操作规程和实施方案。四个街道办共培训技术骨干100人次。二是广泛开展茶农培训,主要采取巡回举办专题培训班、组织外出参观、现场指导等方式进行,共培训茶农2000余人次,其中先后组织了全区共40多名茶农代表参观土壤化验室,了解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简报、网络、宣传车、赶科技大集、横幅等形式,广泛宣传测土配方施肥的重大意义及相关知识,为项目的实施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先后通过电视节目和电视滚动字幕,宣传免费测土配方施肥报道12次,报刊发布8次,网络宣传4条,赶科技大集16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份,悬挂宣传横幅40条,有效地提高了广大茶农的测土配方施肥意识。
4.项目进度控制情况:项目的数据统计与管理由专人负责,按照农业部、省和青岛市的要求分别按时上报进度,从未出现延期上报现象。
5.项目档案管理:档案管理是项目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切实加强项目档案管理,我们明确了专职管理人员,坚持边实施边建档,每次活动都及时进行档案收集和整理。活动结束后,对项目资料进行分类、立卷和归档。共建立实物档案、音像档案和文字档案三大部分十一大类,电子档案和文字档案同时存档。
三、项目资金的使用与管理情况
1.资金管理:严格执行财政部、农业部财农[2005]101号文《测土配方施肥试点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项目资金由农林局资金管理中心设专账管理,专款专用,无截留、挪用、挤占现象。
2.仪器购置:化验室仪器设备购置均通过参加山东省土肥总站统一招标采购,有相关文件、合同。所购仪器设备均有合格证、注册商标、生产厂址,并按固定资产管理有关规定统一编号、登记。
四、农户满意程度评价情况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茶农施肥观念的转变,真正实现了农业节本增效,使广大茶农得到了实惠。2009年秋季,我们对30户茶农进行了满意度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茶农100%在茶叶上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2010年9月26日
第三篇:平衡施肥技术试验与推广工作总结报告
第六部分
烟草施肥技术
2002年“平衡施肥技术试验与推广”工作总结报告
刘卫群
“平衡施肥技术试验与推广”项目开展3年来,按照项目的总体方案,从四个方面:(1)土壤养分丰缺状况普查与推荐施肥专家系统的制作。(2)平衡施肥技术体系的研究与优化。(3)烟草专用肥配方的筛选和肥效验证。(4)应用基础理论的研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研究。在研究和推广过程中,采取理论研究引导项目深入进行的模式,不断加深领导的认识,提高技术人员对项目总体思路的理解,获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果。
从2000~2001年,我们注重把提高我国烟叶质量水平的工作重点由以前对钾素的研究转移到氮素水平、形态和用量及有机肥使用种类数量和方法的研究上,用科学研究的结果对各烟区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显示不合理氮素形态、用量和配比对优质烟草生产的限制,同时对有机肥的使用种类和用量进行了研究并加以限定,分别确定了不同生态条件下主要植烟土壤合理的氮素用量和形态及氮磷钾配比。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烟碱、蛋白质和醚提物中氮素来源,引导我们深刻认识到烟草生长后期氮素供应主要来源于土壤有机物矿化。不同的肥料施用模式对土壤有机质矿化的营养释放是不同的,尤其是饼肥的用量和施用时期的问题。因此,2002年我们项目组分别又在云南、贵州、福建和湖北布置了大田生产模式下的同位素示踪研究,其研究结果将会为优质烟生产提出具体的措施和方法。烟草专用肥的研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各地纷纷开展植烟土壤养分普查,并且根据土壤养分丰缺状况筛选出专用肥配方。有些省市按照2002年总体方案的要求,在不同土壤类型和生态条件下验证配方的可用性,进行调整、优化了配方的组合,为优质烟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且已见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随着项目的开展,各省植烟区领导对平衡施肥技术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认识到这是提高烟叶质量的一个关键技术,离开了肥料营养、土壤营养和生态条件三者的协调一致,单纯地从任何一个方面去谈提高烟叶质量问题都是空谈。因此,各地配备了一定的人力、物力投入了项目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方案,理清思路,抓着问题的关键。从平衡施肥的内涵考虑到轮作中前茬作物对烟草生产的影响,制定有利于烟草生产的轮作方案;从测土结果考虑到不适宜种植区的调整问题;通过平衡施肥中营养元素的协调和碳氮代谢的适时转化,考虑到外观等级与内在质量的统一性,项目研究不断深化;项目不但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它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也是有目共睹的。随着项目的深入开展,培养了大批的烟草科技队伍和烟农在这一研究方面的知识更新、观念的改变和科学素质的提高。可以说平衡施肥技术试验与推广的开展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也是重大的,即让大家以科学的态度,理性地思考,理解平衡施肥的内涵和应做的工作,认清问题的所在,如何趋利避害,如何统一协调,如何具体操作,积极组织力量去解决问题。
下面根据2002年《平衡施肥技术试验与推广》总体方案的研究进行情况简要汇报如下。1 我国不同烤烟产区土壤肥力状况
目前,我国植烟土壤养分普查工作已进入尾声,全国主要产区已基本完成主要植烟地区的土壤采样和测定工作。根据已经到位的土壤养分普查数据,对我国主要产烟区土壤pH、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及有效锌和有效硼等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评价。涉及的土壤养分数据来自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河南、安徽、福建、广东和黑龙江9个主产区。这些采样点能覆盖全国30%的植烟面积。以下分析结果主要针对这些地区。
根据我国烤烟种植区划和地理位置,将云南、贵州、重庆、湖南、湖北、河南、安徽、福建、广东和黑龙江共10个产区划分为5个不同类型。西南烟区包括云南、贵州和重庆,中南烟区包括广东和福建两省,安徽和河南为黄淮烟区,将湖南和湖北合称两湖烟区,黑龙江代表东北烟区。对上述5个烟区的土壤主要养分状况进行了分析。
五个类型区中,东北和黄淮烟区土壤pH值较高,平均在7.5左右。两湖和西南烟区土壤pH平均比较适宜,平均为6.5,中南烟区土壤偏酸,pH平均为5.2。其中以两湖和西南烟区土壤pH值总体最为适宜。但是从土壤本身的变异性来分析,西南烟区尚有22%的土壤pH值低于5.5。
土壤有机质则以黄淮烟区最为适宜,平均为13.4g/kg,中南烟区和西南烟区土壤有机质居中,平均为27.0 g/kg;东北烟区和两湖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均高于33.0 g/kg。因此,在制定土壤培肥方案时,需要根据各地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例如,在黄淮烟区,可以适当允许施用部分腐熟的有机肥,或者鼓励采用秸杠还田等措施来增加土壤有机碳的含量,但不增加土壤有机氮的量。而在一些土壤有机质偏高的烟区,则应该大力提倡少施或最好不施有机肥。采取措施逐步引导烟农改变习惯施肥方式。如果,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也应该提倡将有机肥施用在烟草的前茬作物上。这样,既能够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结构,同时,还能保证在烤烟生长过程中能很好地控制土壤氮素的矿化。
土壤速效氮含量以西南烟区和黄淮烟区较为适宜,平均值分别为54.4和60.2mg/kg。东北烟区和中南烟区土壤速效氮居中,平均含量在135.0 mg/kg左右。两湖烟区土壤速效氮平均含量最高,达到170.0mg/kg。土壤速效氮的变异程度也比较大,如西南烟区土壤有效氮平均含量最低,但也有32%的土壤高于平均值。对于土壤速效氮含量较高的产区,在制定施肥方案时,需要适当地降低基肥中氮肥比例,让作物尽可能地利用土壤中速效氮。但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如果土壤中速效氮以铵态氮为主时,则需要适当在肥料中增加硝态氮比例,保证作物移栽后能很快缓苗。
土壤速效磷黄淮烟区最低,平均值仅有14.1mg/kg,西南烟区、中南烟区和两湖烟区逐渐增加,分别为18.2、21.4和26.9 mg/kg。东北烟区土壤速效磷最高,达到37.0 mg/kg。在所有分析的土壤养分中,土壤速效磷的变异是最大的,平均变异系数达到74%。因此,土壤速效磷平均含量对生产的指导意义不大。
土壤速效钾的状况均不是很高,各烟区中以东北烟区最高,为185.6 mg/kg。西南烟区和黄淮烟区次之,土壤速效钾含量为150 mg/kg。两湖烟区含量为132 mg/kg,中南烟区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最低,仅有88.2 mg/kg。
根据上述结果,根据土壤主要养分现状和通过认为措施改变土壤肥力状况的难易程度,我国主要烟区中以西南烟区综合养分状况最适宜、中南和黄淮烟区次之,两湖和东北烟区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均较高,土壤肥力状况调节相对要困难一些。2 关于有机肥的使用问题
有机肥的施用是我国烟叶生产的特色之一。有机肥的概念包括范围很广,通过三年的研究我们基本确定了在种植烟草的当季不提倡使用人粪尿和厩肥,腐熟饼肥(一般以占总氮量的20%)应在移栽前尽早施用。应施用C/N比值大的秸秆或绿肥进行土壤改良。
其原因是大家共知的。随着我国土地复种指数提高,使用无机化肥数量逐年增大,使得土壤理化性质趋于恶化。而改良土壤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加大有机肥的施用量。但从烟草种植来看,有机肥虽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但又能提高土壤中氮素的固定。我国大多数植烟土壤粘重尤其是田烟,又由于连作,施用大量化肥,土壤中N素含量是丰富的(这从土壤养分普查结果可以看出)。问题是C素含量明显降低,即土壤本身C/N比值的减小造成两方面的后果:1.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必须在施入有机肥提供一定的C源后才增大。2.由于大量微生物的活动使土壤有机N矿化量增大。这两个后果恰恰与烟株需N规律是错位的。即施入有机肥中的碳水化合物为微生物活动提供了能量,而微生物的增殖活动又消耗了土壤中的有效N。而此时正是烟株移栽后需要有效N进行早生快发之时。当烟株生长后期不需N时,大量微生物的活动促进了土壤有机N的矿化,造成后期土壤N素不断供应烟株(有同位素标记试验证明)。因为有机肥种类很多,其成份、性质和肥效各不相同,这种状况对烟草生产来说并非好事。因此,我们既强调有机肥对土壤结构的改善,又要控制土壤有机氮的增加。
从河南农大做的同位素标记盆栽试验也已证明施用饼肥,会提高醚提物含量,但也会提高后期土壤的供氮能力。因此,从某一个方面来讲,对有机肥的使用是要谨慎的。这里有一个误区,大家普遍认为土壤有机质含量会有利于生产优质烟叶。这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有机质高,土壤的疏松性好,容重小,有利于空气的交换、养分的迁移、根系的发育及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而施用的有机肥C/N比值小,就不利于土壤的透气性,也不能为土壤微生物提供足够的能源。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主要植烟土壤85%都是沙性的土壤,有机质含量95%都小于1,巴西的植烟土壤80%都是丛林或牧场开垦的土地即肥沃又疏松,95%都大于3,但都能产生优质烟的原因之一。
山东省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率先采用秸秆还田和种植毛叶苕子的方法,缓解土壤恶化的状况,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土壤逐年进行改良,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云南玉溪、贵州金沙、四川的凉山、河南的宝丰都分别对不同用量的腐熟饼肥进行了大田研究,最后确定为占总氮量的20%处理的烟叶无论从农艺性状、产量、产质及均价都优于其它饼肥用量。
-+3 关于氮素用量、NO3和NH4的比例问题,各省通过三年的研究指标已经确定
铵态氮和硝态氮各有自己的营养特点。铵态氮是还原态,在铵营养条件下,植物细胞的还原能力较强,形成还原性有机酸较多。如促进烟叶内芳香族挥发油的形成。硝态氮是氧化态的,在硝酸盐营养条件下,细胞汁液的氧化势占优势,有利于形成氧化性有机物,促进烟
+叶内有机酸含量增加。但由于与K之间的竞争性,过量施用NH4-N会导致钾素吸收率的下降。而氮钾在植物生理代谢过程中有互补作用,氮钾比失调酒会影响烟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对其抗逆能力、产量和品质产生不良影响。另外,NH4-N易被土壤粘粒吸附固定,不利于迁移,造成供氮的缓慢性。如果大量施用NH4-N(河南农业大学水培试验结果证明)会使根系和烟+叶组织产生NH4毒,影响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进而影响到糖分的积累和利用,造成烟叶内碳氢化合物代谢的不协调,导致烟叶的内在质量降低。而硝态氮的吸收是一个被动过程,受代谢作用的控制,如果土壤板结严重,根系不能很好地生长发育,不能为硝态氮的吸收利用提供足够的能量,也不利于土壤中硝态氮的吸收。并且硝态氮还原过程需要钼、锰、铁等元素。当植物体内缺乏这些元素时,硝酸盐积累而不被还原,容易引起烟叶内硝酸盐的大量积累。所以在缺钼、锰、铁的植烟土壤上要合理施用硝态氮。
河南农业大学在宝丰的试验证明纯施铵态氮的处理碳水化合物含量明显低于其它处理,而含氮化合物如蛋白质、烟碱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处理,并且不利于烘烤过程中物质的转化或者说不易于烘烤。从河南农业大学农场作的试验结果表明:从打顶前和打顶后伤流液中谷氨
-+酸的含量来看,纯施铵态氮中的谷氨酸含量并不高,而NO3:NH4=1:1中的谷氨酸含量最高。这说明在潮土中这种配比是氮素利用效率最高的形式。因为谷氨酸是植物体内的领头氨基酸。这样无论从地下部向地上的运输还是地上部向地下部的运输,纯铵态氮或纯硝态氮都
-+不是有利的。如果从总的氨基酸量还可以看出配施有机肥NO3和NH4比例为20:40:40处理中的总氨基酸含量最高,而纯硝态氮和纯铵态氮处理氨基酸含量都低,纯施化肥处理中也-+-+是NO3和NH4为 1:1时伤流液中氨基酸含量最高。所以有关NO3和NH4的合理配比是保证优质烟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一些产区,施用NH4的处理从大田长势上看较好,并不能证明内在质量。内在质量问题应引起各产区充分重视,只有内在质量的合格才能满足工业卷烟的标准。因为吸食的过程是品味内在质量的过程,只有烟叶内含氮化合物和含碳化合物协调,才能带来烟气的酸碱适中,给吸食者柔和舒适的感觉。外观品质与内在质量的不一致性是普遍存在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差异也将是我们下一步要从理论上探讨的一个指标和任务。4 关于追肥问题
各省就本地的追肥模式也有了较详尽的研究,追肥时间和次数及占追肥总氮量的比例已有确定,通过三年的研究已形成一定的模式,追肥时间基本都定于移栽后25~40天分两次或三次追施,以灌水追施为佳。但就追肥的种类还有认识上误区。
追肥的目的是为了使烟草从团棵期进入旺长期时补充足够的氮素营养,以满足旺长期烟草对氮肥的需要量。因为,在施基肥中使用的氮素形态和用量在此时间不能完全满足烟株开始旺长的需要,即有些氮素形态不能马上供应烟株进行组织形态建成的需要,所以才用有效
-的氮素形态对烟株进行追肥。追肥最好施用硝酸钾,则由于NO3阴离子的吸收利用,会有效地促进对钾肥的吸收利用,而钾素是烟株体内60多种酶的激活剂,有利于促进烟株的新陈代谢,加速烟株的形态建成,才有利于形成健壮的烟株。同时,由于其迁移性大于其它氮素养分,而不易被土壤颗粒吸附,这些肥料能迅速被根系吸收利用。
追肥是否合理、适时直接关系到前期烟草生长发育问题。目前我们烟草生产
中存在有下部叶色淡、身份薄和上部叶烟碱含量高、组织紧密、可用性差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前期养分供应不足,在烟草旺长期土壤缺乏爆发性供应能力,而后期土壤持续供氮。即问题的关键是氮的供应与烟株养分需求规律不吻合。烟株移栽后3~4周内,我国各主要植烟区的土壤温度都较低,有些地区地温还达不到10℃,加上有些地区干旱,有些地区多雨,就给土壤肥料对前期烟株生长的供应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使烟株生长前期,养分供应不足,下部叶片生长发育缓慢,内含物不充实。从移栽后4周到打顶前,烟株处于快速生长阶段,土壤缺乏高量快速供应养分的能力,上部叶片不能迅速展开。打顶后,应该基本停止对烟株供应氮素,但受土壤自身理化性状和施肥的影响,土壤仍持续供应氮素,由于顶叶还不是完全的功能叶片,因此,养分优先供应此处,使得根系合成的烟碱持续集中在上部叶中,造成上部叶偏厚、烟碱含量高。如果合理科学追施氮素肥料,也会减缓这一现象。5 各主产烟区根据平衡施肥技术试验总结提出了施肥原则,优化组合了平衡施肥技术模式,根据本省的生态条件提出了施肥原则指导各地的平衡施肥技术 5.1 云南省
根据测土结果提出了控N,降P,稳K,普遍补镁、硼,局部补锌、钼、铜的施肥原则。根据土壤理化性质与烟叶品质的关系确定了不同土壤质地对烟叶N、K含量的影响,土壤pH值与烟叶总糖量的影响,土壤粒径硼锌含量与烟叶钾含量的影响,土壤有机质与土壤氮与烟碱含量的影响。就烤烟的适宜施肥量和氮、磷、钾配比在有代表性的土壤上进行综合研究,找出烟叶经济效益和品质最佳的施肥量,氮、磷、钾配比以及土壤供肥能力,肥料利用率。根据云南烤烟对养分的吸收特点确定为以总氮量的1/3用于基肥,2/3用于追肥。在水稻土、红壤、黄壤土上,施氮量为7~11kg/亩,紫色土为5kg/亩。硝态氮比例应提到在40%~60%为宜,土壤速效磷在10~40mg/kg之间时N:P2O5以0.5~1施用;土壤速效磷高于40mg/kg,不施磷肥。施钾量应以18kg(K2O)/亩。在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饼肥用量应控制在40kg/亩。
合理的施肥方法为:(1)复合肥和硫酸钾应根据地下水位和肥力高低而定,提倡少施或不施塘肥(土壤肥力低则少施,土壤肥力高则不施),重条施或追肥(地下水位低则重条施,如地烟和山地烟;地下水位高则重追肥,如田烟)。地烟可用1/3的复合肥和硫酸钾作条施,1/3作塘肥,1/3在移栽后15~20天作追肥。田烟则以1/3的复合肥和硫酸钾作塘肥施
+用,2/3作追肥。(2)普钙或钙镁磷肥适宜作条施,即量墒前均匀撒施于烟墒底部,可以提高肥效。另外,钙镁磷肥属碱性肥料,不宜与复合肥或硫酸钾等酸性肥料混合施用,以免发生化学反应而降低肥效,并且在酸性土壤上施用效果较好。(3)要防止肥料与烟株根系直接接触,可以采用环状施肥,使肥料与烟株保持10~15厘米的距离,以免烧苗。特别是一次性施肥的地膜烟,更要注意这个问题。5.2 贵州省
贵州省提出了烤烟生产合理施肥的建议:(1)严控三大营养元素,.巩固与确保烟叶质量;(2)调控烟叶的氯肥营养,提高烟叶品质;(3)控制硫素供应水平;(4)调节钙、镁营养;(5)补充微量元素硼与锌;(6)对于酸性植烟土壤和酸性土壤比例较大的烟区进行改良,发挥土壤潜在生产力。5.3 湖南浏阳
施肥原则为(1)控制总氮,增施磷钾肥,重视有机肥,调配微量肥;(2)N:P2O5:K2O=1:1.5:3;(3)N、P、K三要素在基追肥中的比例分别为: N=60:40,P=100:0,K=30:70。5.4 安徽省
制定各烟区的具体施肥措施为:毫州潮土烟区,每公顷施氮量60 kg,N:P2O5:K2O为1:1:2~2.5;宿固砂姜黑土烟区、宿北和皖东黄褐土烟区及皖西黄棕壤烟区,每公顷施氮量67.5kg,N:P2O5:K2O为1:1:3;皖南红壤烟区,每公顷施氮量90 kg,N:P2O5:K2O为1:1:3以上。同时调制了氮肥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比例,重视硝酸钾追肥的应用,现硝态氮一般占总施氮量的40%左右,目前氮磷基本保持在1:1的水平,由于毫州烟区土壤钾含量,因此施肥的氮钾比控制在1:2~2.5,其它地区适当增施钾肥,施肥的氮钾比达到1:3以上。
5.5 河南省
施肥原则为:控氮、减磷、增钾,控制氮肥用量,增加硝态氮的施用比例,适当调减磷肥的施用比例,改进钾肥的施用方法,增加钾肥作为追肥的施用比例。根据示范方烟叶产量、产值、品质等分析结果推荐不同烟区氮磷钾的施用比例为:豫中1:1~1.2:3,豫西1:1.2~1.5:3~3.5,豫东1:1:3。平衡施肥示范方与对照相比,产量平均增加9.10%,产值增加20.7%,均价和上等烟比例分别提高9.4%和15.9%,烟叶化学品质趋于协调,烟碱含量降低,钾含量提高。
6 通过基础理论研究,我们初步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
(1)通过同位素试验首次证明了烟株生长后期所吸收氮素主要是土壤有机质矿化N,且不同肥料配比对土壤矿化N的释放量影响不同。研究表明:
①烟叶成熟阶段吸收土壤矿化N占60 %,该结论对提高烟叶致香物含量和调节烟碱含量有重大应用价值。
②土壤中的矿化N对烟叶中含N化合物的贡献大于施入土壤中的肥料N,并且多用于次生代谢物石油醚提取物和烟碱的生物合成。该结论奠定了施肥时期的重要基础,即所施肥料要在进入成熟期以前被烟株消耗干净,以利于成熟期积累致香物。
③烟叶中烟碱和蛋白质的同化优先利用硝态氮,证明土壤长期施用化肥所造成的C/N比值减小,是制约烟叶质量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土壤中富集N素,在烟草种植区域,土壤的改良应施用C/N比值较高、N含量低的有机肥。
(2)通过用同位素对烟碱合成关键酶(氮甲基腐胺转移酶,PMT)的活性检测,同时对内源激素在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及配施有机肥的处理中,对IAA、ZR、ABA作酶联检测,结合烟株的光合特性(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CO2量)综合分析,证明ZR/ABA为0.1413,IAA/ABA比值为0.6711时烟碱合成酶(PMT)活力最小;IAA/ZR为12.9285,ZR/ABA为0.0534 时,烟碱合成酶(PMT)活力最小。该结论填补了烟叶烟碱代谢与激素关系的空白。由综合光合性能指标可以看出,在各肥料配比处理中以NO3-N:NH4-N=1:1及有机肥浸提液:NO3-N:NH4-N=20:40:40的两个处理具有良好的光合性能。该结论在国内外还未见报导。
(3)通过检测大田烟株打顶前后根尖激素水平与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证明了烤烟打顶对根尖ABA、IAA的合成和叶片碳氮代谢有密切的关系,打顶后30d,ABA/IAA比值较打顶前略有上升,总N的日吸收量明显下降,烟碱的日合成量明显上升,说明此时合成烟碱的氮素主要来源于烟株体内积累的氮素。由此可知,降低烟叶成熟期土壤矿化N释放量,是增加烟叶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含氮化合物的重要条件。
(4)利用不同土壤类型进行了不同N形态配比及配施有机肥(40%、60%)的盆栽和大田试验,检测土壤根际微生物种群结构与碳、氮有机物转化密切相关的酶活性。表明在黄褐土中以NO3-N:NH4-N=1:1配施40%腐熟饼肥的处理,对土壤中真菌、氨化细菌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增加最多。在潮土中NO3-N:NH4-N=3:1配施40%腐熟饼肥的处理,对土壤中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氨化细菌增加最多。综合分析为:无论在潮土或黄褐土植烟,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和氨化细菌都是有利于烟草根系生长发育的有益微生物,该结论又一次佐证了现阶段我省土壤中含碳有机物不足,不利于土壤生物活性增强,是烟叶香气量低的根本原因。对植烟土壤改良应尽可能采用含C有机物高的有机肥或秸秆还田。该结论奠定了土壤生物活性与烟叶质量关系的理论基础。
(5)用水培和大田试验结果,对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及配施有机肥,以谷氨酰胺合成酶(GS)作指标在移栽后50d分析了烟株对氮素的利用率。由于水培排除了土壤和生态复杂条件的干扰,在各处理中的GS活性大小应是由烟株本身生物特性决定的,所以水培条件下各处理叶片GS对照烟株GS值可以看出,在大田生产上纯施NH4-N与水培纯用NH4-N处理GS值是下降的,而纯施NO3-N的GS差异不大。该研究证明NH4-N在大田条件下的吸收利用率受干扰程度明显大于NO3-N,而NH4-N:NO3-N=1:1的处理,在大田条件下烟叶GS活性高于水培条件下。该结果说明在烟叶生产中,这种配比有利于烟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但配施有机肥后,在移栽后的50d,不利于烟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
(6)通过盆栽和水培试验探讨了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及配施有机肥对根系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结果证明硝态氮能促进烟草根系次生根的发生,根系活力较强,而NH4-N和配施芝麻饼肥却能使根系增粗。分析大田烟株移栽后40d和80d茎基部伤流液成分中氨基酸总量和植物领头氨基酸—谷氨酸的量在移栽后40d,纯施NH4-N和NO3-N及配施有机肥NO3-N:NH4-N=1:1的处理伤流液中AA含量却较高,而谷氨酸占总氨基酸比例以纯施NO3-N和20%有机肥NO3-N:NH4-N=1:1最高。在80d时,NO3-N:NH4-N=1:1和3:1时,配施20%饼肥NO3-N:NH4-N=3:1时,氨基酸合成量最少,且谷氨酸量也最少。该结果证明,在大田条件下这三种处理符合烟株生长发育规律。前期由于NO3-N促进烟株根系次生根发生,提高了根系对土壤N素的吸收,而后期土壤中没有过量的N素供应给烟株,为烟叶的质量形成创造了良好的土壤N素营养条件。
(7)通过宝丰的大田试验,定株定位、采摘第14片成熟烟叶,采用半叶法测定烘烤前后淀粉、可溶性总糖、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检测不同处理对烟叶的易烘烤性能的影响,显示了以20%饼肥NO3-N:NH4-N=1:1的处理,烟叶烘烤后四种化合物的含量朝着优质烟指标变化最大。说明了这种处理生产出的烟叶有利于烘烤出优质烟叶。7 存在的问题
(1)平衡施肥技术方案落实、实施到位不力。尽管我们各省花费了大气力大投入在平衡施肥项目上,不但提高了认识而且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初步解决了如何平衡施肥的一些重大问题。但我们在今年的检查过程中还是发现一些问题,氮素过量施用所造成的烟草不能适时成熟及后期雨水过多、烟草多次反青的问题几乎随处可见。如何按照我们这三年研究的成果去落实关系到我们2003年能否示范、推广的问题。
(2)平衡施肥技术试验后期分析力度不够。各地的田间试验布置较多,最后对产值、产量和中上等烟的比例分析也到位,但这些都是一些感官指标,质量提供较少。所以这些感官指标有时多少会带有主观意志。我们项目最终要拿出化学质量指标,才能证明它的可用性。同时由于化学指标测定较少,使我们在人为地从肥料和栽培管理措施上不能从内部调节过程去控制烟叶在大田朝着优质烟形成的方向去定向栽培。因此,当我们在国际型优质烟送到郑州院进行化验时,我相信各地都会送最好的样品,但测定出来还是烟碱和淀粉含量高。
(3)烟草专用肥与烟株在特定条件下的养分吸收规律的吻合性不够。目前很多地市有了自己的烟草专用肥配方,但是并没有进一步进行验证和调整,测土配方不是我们的目的,只是我们在达到目的中的第一步。大家都非常明确测土配方是根据土壤养分丰缺状况而筛选出来的。而土壤中养分的测定与实际养分对烟株的供应是有差距的,因为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的不同会影响土壤养分的释放,土壤容重和养分条件共同影响烟株根系发育状况,根系的发育状况不同对烟株吸收土壤中的养分有极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总体方案强调一定要在不同土壤类型和生态条件的植烟土壤上去验证、调整我们的额施肥方案和烟草专用肥配方。这也是我们要土壤测土养分状况和测土壤上烟株化学成分指标的原因之一。如果大家能严格按照这一思路走下去,对我们的配方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我想将会收到更大的效益。
第四篇:配方施肥讲稿
肥料配方师
万t,五氧化二磷1 338.1万t,氧化钾467.3万t,氮、磷、钾施用比例为1:0.4了:0.10,钾肥明显不足。复合肥1 203.8万t,仅占化肥施用总量的25%,各种专用肥发展也很快。2004年净进口化肥1 243万t,进口产品主要是钾肥、磷酸二铵和三元复合肥。在化肥生产中,高浓度和复合肥料的品种及产量逐年上升。在氮肥总量中,高浓度尿素产量60%以上,高浓度磷肥(磷铵、重钙、硝酸磷肥、氮磷钾复合肥)产量已上升到总产量的45%以上。
化肥品种结构不合理,养分投入比例不平衡,肥料利用率徘徊不前,生产效益下降,环境污染加重,如环太湖、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氮肥利用率不足30%,导致大面积水域严重污染。据测算,全国每年氮肥浪费造成损失高达300多亿元人民币。
2、有机养分资源未能充分有效利用,加重了环境污染。有机肥主要是指农业收获物中的养分通过各种形式重新用于农业生产的再循环或再利用部分。有机肥料的资源量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而逐渐增加。中国是世界上农产品产出量最多的国家,农业废弃物的种类很多,数量很大。据统计,中国近几年仅来自农业内部的基本资源(主要包括粪尿类、秸秆类、绿肥类、饼肥类)每年就高达40亿t,可提供粗有机物7.08亿t,氮、磷、钾养分5 316万t(氮为2 176万t,五氧化二磷为870万t,氧化钾为2 270万t)。此外,还有城市生活垃圾、城市污泥、肉类加工厂废弃物等。近年来,有机肥料的农业利用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和严峻的挑战,种植业逐渐转向省工、省力、高效、清洁的栽培方式,传统的有机肥积、制、保、用技术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目前,中国实际用于农业的有机肥料数量折合养分约为1 800万t左右,仅约占资源总量的34%,约占农田养分投入总量的30%。未被利用的部分成为环境的重要污染源。例如,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对江苏、浙江、山东、北京、上海、天津等省、直辖市调查结果表明,秸秆中约有30%被焚烧,10%左右丢弃在沟渠里;畜禽粪便中约有25%~30%进入水体;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泥,通过填埋、焚烧和堆积直接进入环境,这些均对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3、平衡施肥尚未真正实现,施肥效益下降。施肥不平衡包括地区间不平衡、作物间不平衡和养分间不平衡3个方面。地区间施肥不平衡,是指东部地区,特别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施肥量过高,按耕地面积计,东部地区的施肥量,要高于西部欠发达地区1倍以上。作物间施肥不平衡,是指对经济价值高的作物过量施肥。据对北京市的调查,蔬菜的施肥量大约为粮食作物的10倍,1996-2000年,包括化肥和有机肥的每公顷年平均施肥量(养分)为:保护地蔬菜3 649kg(其中有机肥养分2 525kg),露地蔬菜2 796kg(其中有机肥养分1 841kg)。而粮食作物的每公顷年平均施肥量:冬小麦38lkg,夏玉米312kg,春玉米470kg,水稻309kg。养分间不平衡,是指普遍重视施用氮、磷化肥,轻视钾肥施用,忽视中微量元素施用。目前,土壤钾素缺乏严重,尤其是粮田多年不施钾肥,或少量施钾肥,根据中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全国缺乏各种微量元素的面积合计为15 733万hm2。缺乏中量元素的面积合计为6 000万hm2。
不平衡施肥和过量施肥带来了以下一些问题:一是施肥地区间不平衡,作物间不平衡,影响到地区间和作物间的均衡增产,肥料利用率降低,同时增加了环境污染的风险。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对京、津和河北省13个县169个地下水和饮用水样的测定,硝酸盐含量超标的已达50%以上。二是过量施用氮肥对农产品的品质带来不良影响。
4、新型肥料研发进展缓慢,科技含量不高。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进行了叶面肥料、微生物肥料、缓/控释肥料,以及有机废弃物产业化的研究与开发,取得一些进展。例如,已开发出多元素营养型叶面肥、含有机酸或氨基酸叶面肥等,并在蔬菜上广泛应用。但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所谓新型肥料,多数科技含量不高,增产效果不稳定,甚至没有增产效果。例如微生物肥料存在缺少高效菌株、作用机理不清、发酵工艺落后等问题。在缓/控释肥料方面,至今尚未形成规模产业,主要问题是成本高,效果不十分显著,在包膜选材、工艺上缺乏深入的研究;在有机废弃物产业化方面,尤其是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粪便利用上,缺乏一套包括脱水、发酵除臭等处理的投资少、效率高的工艺技术及相应的设备。
5、土壤肥料基础研究薄弱,施肥的盲目性大。近10年来,由于农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生产条件的更新变化,原有的施肥技术指标体系已不能有效地指导当前的农业生产。但是,目前新的科学施肥体系基础研究十分薄弱。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化肥试验网在全国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农业耕作制度下建立的100多个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由于经费等原因,至今仅有10多个试验在坚持工作。全国规模的肥效试验和肥料长期定位试验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缺乏这些信息的积累和延续,必将导致肥效不清、投肥方向不明,加剧盲目施肥的发生。其次,中国20实际80年代初进行的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和第三次全国性的肥料效益试验距今已经20多年,其间中国土地的利用方式和强度,种植制度、耕作措施、作物产量、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等均发生了
7、建立土壤肥料资源高效利用基地网络。加强和完善国家土壤肥力监测基地建设,实时掌握全国和各主要农区主要作物对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肥料的反应和施肥的增产效益。借助于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逐步建立国家和地方不同级别的土壤肥力和肥料资源监测管理网络和全国土壤肥料信息化管理数据库和信息管理中心,形成全国性的土壤肥料信息交流和管理系统。实现肥料资源在全国和区域范围内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提高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8、建立农田养分信息化决策系统和精准平衡施肥技术体系。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土壤肥料和植物营养状况等信息的快速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明确不同经营方式和不同种植制度下土壤养分变异规律及其对作物产量、品质,及其单位面积产出率的影响;结合中国国情,应用GIS、GPS、RS等技术,在充分了解土壤养分变异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地根据田间每一操作单元的具体情况,精细准确地调整各种养分的投入量,针对规模经营和分散经营两种基本经营模式,分别建立切实可行的养分精准管理和精准平衡施肥技术,实现肥料资源的最大限度的合理施用和有限耕地资源生产潜力的最大发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改善环境质量,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
9.制定肥料资源优化配置与使用的技术政策。加强有关肥料的技术政策研究,制定东部与中西部不同农业区肥料配置的调控技术政策,肥料配置优先在粮食、经济作物上,完善不同农业区主要作物的测土推荐施肥标准,建立不同农业区主要作物科学施肥体系,评估肥料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充分利用有机肥资源的收集、处理和还田等新技术开发的政策,结合国家对合理使用肥料资源与平衡增产的总体要求,提出全国肥料资源优化配置与使用的系列技术政策依据,供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时参考。课程二:
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造成哪些危害
化肥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盐类组成,所以长期和大量施用这些由盐类组成的肥料,当肥料进入土壤后,就会增加土壤溶液的浓度而产生不同大小的渗透压,作物根细胞不但不能从土壤溶液中吸水,反而将细胞质中的水分倒流入土壤溶液,就导致作物受害。典型的例子就是作物“烧苗”
农药大量施用后,造成农药残留或深入地下水,对水源也造成污染。近几年大蒜价格低就是因为农药残留超标,国外收购商取消收购,导致的。我们自己食用的也可能检验不合格,只是国内民众的觉悟没有那么高,再就是自己化验的成本太高。普通民众承担不起。
化肥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① 河川、湖泊、内海的富营养化。引起水域富营养化的原因,主要是水中氮、磷的含量增加,使藻类等水生植物生长过多。
② 土壤受到污染,土壤物理性质恶化。长期过量而单纯施用化学肥料,会使土壤酸化。土壤溶液中和土壤微团上有机、无机复合体的铵离子量增加,并代换Ca2+、Mg2+等,使土壤胶体分散,土壤结构破坏,土地板结,并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成本和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③ 食品、饲料和饮用水中有毒成分增加。亚硝酸盐的生物毒性比硝酸盐大5~10倍,亚硝酸盐与胺类结合形成的N-亚硝基化合物则是强致癌物质(见N-亚硝基化合物与癌)。使用化肥的地区的井水或河水中氮化合物的含量会增加,甚至超过饮用水标准。施用化肥过多的土壤会使蔬菜和牧草等作物中硝酸盐含量增加。食品和饲料中亚硝酸盐含量过高,曾引起小儿和牲畜中毒事故。
化学肥料中还含有其他一些杂质,如磷矿石中含镉1~100ppm,含铅5~10ppm,这些杂质也可造成环境污染。
④ 大气中氮氧化物含量增加。施用于农田的氮肥,有相当数量直接从土壤表面挥发成气体,进入大气。还有相当一部分以有机或无机氮形态进入土壤,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会从难溶态、吸附态和水溶态的氮化合物转化成氮和氮氧化物,进入大气。
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应对施用的化学肥料进行控制和管理。过量施用化肥的危害
1.导致土壤性状恶化
在农田大量施用单元素化肥,其养分不能被作物有效地吸收利用,氮、磷、钾等一些化学物质易被土壤固结,形成各种化学盐分,在土壤中积累,造成土壤养分结构失调,物理性状变差,部分地块有害金属和有害病菌超标,导致土壤性状恶化。
2.导致产品品质下降
无机农药
无机农药应用的品种已经很少。在一些地区使用的无机农药主要是含汞杀菌剂和含砷农药。含汞杀菌剂如升汞(氯化汞)、甘汞(氯化亚汞)等,它们会伤害农作物,因而一般仅用来进行种子消毒和土壤消毒。汞制剂一般性质稳定,毒性较大,在土壤和生物体内残留问题严重,中国、美国、日本、瑞典等许多国家已禁止使用。含砷农药为亚砷酸(砒霜)、亚砷酸钠等亚砷酸类化合物,以及砷酸铅、砷酸钙等砷酸类化合物。亚砷酸类化合物对植物毒性大,曾被用作毒饵以防治地下害虫。砷酸类化合物曾广泛用于防治咀嚼式口器害虫,但也因防治面窄、药效低等原因,而被有机杀虫剂所取代。
农药残留和污染
各类农药并非都有残留毒性问题(见农药残留),同一类型不同品种的农药对环境的危害也不一样。农药的不同加工形式对农药在作物表面上的铺展和覆盖能力,对喷出的药液(或药粉)能否稳定地粘着在作物表面上,以及对农药能否穿透植物表面角质层又不致很快散失等都会产生影响,从而使农药对作物污染的程度产生差异。此外,农药的不同剂型在土壤中流失、渗漏和吸附的物理性质并不相同,因而它们在土壤中的残留能力也有差异。
农药污染主要是有机氯农药污染、有机磷农药污染和有机氮农药污染。人从环境中摄入农药主要是通过饮食。植物性食品中含有农药的原因,一是药剂的直接沾污,二是作物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药剂。动物性食品中含有农药是动物通过食物链或直接从水体中摄入的。环境中农药的残留浓度一般是很低的,但通过食物链和生物浓缩可使生物体内的农药浓度提高至几千倍,甚至几万倍(见农药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农药的降解
农药在自然环境中是可以降解的。有机磷农药很容易降解。难于降解的有机氯农药在微生物、紫外线及其他因素的作用下也可缓慢降解。农药在生物体内也同样会发生代谢和降解。一般说来农药的降解或代谢产物的毒性比亲体小些。但有几种情况应该注意:一是有些降解或代谢产物的毒性比亲体强,如杀虫脒的降解产物4-氯邻甲苯胺对小白鼠的致癌性比杀虫脒亲体强得多。二是降解产物虽然毒性较小,但性质已经发生变化,如有些农药的降解产物的溶解度升高了,危害性也就增强。三是有些农药亲体无毒,其代谢产物有毒,如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中代森类杀菌剂形成的降解产物乙撑硫脲,对受试动物有致畸、致突变效应,亲体化合物则不会起这种作用。四是有些农药使用后的残留毒性是由药中所含杂质引起的,如除莠剂2,4,5-T对动物具促畸作用是因为产品中含有杂质四氯二英。因此农药在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中,以什么方式发生降解,是必须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毒性
关于农药的慢性毒性问题,除了有机汞类、2,4,5-T、杀虫脒等已有定论外,大部分农药包括目前大量使用的农药还没有确切的结论。评价农药的慢性毒性时,除考虑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外,还应考虑对生物的影响。
课程三: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一〉什么是测土配方施肥?
到医院看病,医生先要为你检查化验做出诊断后再根据病情开药方,你可以对症吃药。测土配方施肥就是田医生为你的耕地看病开方下药。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肥料田间试验、土壤测试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品种、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
我们所说的测土配方施肥就是国际上通称的平衡施肥,这项技术是联合国在全世界推行的先进农业技术。概括来说,一是测土,取土样测定土壤养分含量;二是配方,经过对土壤的养分诊断,按照庄稼需要的营养“开出药方、按方配药”;三是合理施肥,就是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
〈二〉为什么要实施测土配方施肥?
这就要从农作物、土壤、肥料三者关系谈起。农作物生长的根基在土壤,植物养分60%~70%是从土壤中吸收的。土壤养分种类很多,主要分三类:第一类是土壤里相对含量较少,农作物吸收利用较多的氮、磷、钾,叫做大量元素。第二类是土壤含量相对较多可是农作物需要却较少,像硅、硫、铁、钙、镁等,叫做中量元素。第三类是土壤里含量很少、农作物需要的也很少,主要是铜、硼、锰、锌、钼等,叫做微量元素。土壤中包含的这些营养元素,都是农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当土壤营养供应不足时,就要靠施肥来补充,以达到供肥和农作物需肥的平衡。
〈三〉测土配方施肥有哪些内容?
测土是在对土壤做出诊断,分析作物需肥规律,掌握土壤供肥和肥料释放相关条件变化特点的基础上,确定
课程四:
主要作物测土施肥意见
杂交水稻
(一)适应广大浅丘平坝保水保肥力较强的中等偏上肥力田块,目标产量550~650公斤,栽培密度:1.2~1.4万窝。
1、总施肥量:秸秆还田200~300公斤,纯氮11~13公斤,纯氮磷钾比例为1:0.5:0.55。
2、施肥方法:采用底肥、分蘖肥、穗粒肥相结合的办法, 全部有机肥、磷肥、50%氮肥、50%钾肥混匀撒施后耙田,2~3天后栽秧;30%氮肥在秧苗返青后作追肥施用,20%氮肥和50%钾肥在孕穗3~5期作穗粒肥追施。
3、可选施肥方案: ①配方肥:40%高浓度水稻配方肥40公斤(40%含量),尿素5公斤。其中,底肥为配方肥30公斤,分蘖肥尿素5公斤,穗粒肥为配方肥10公斤。
②复合肥配单质肥:三元复合肥(15-15-15)40~53公斤,尿素11公斤或碳铵29公斤,硫酸锌1公斤。其中,底肥三元复合肥35~45公斤,硫酸锌1公斤;分蘖肥尿素6公斤;穗粒肥为尿素5公斤,三元复合肥5~10公斤。
③单质肥配比:尿素22~28公斤或碳铵65~76公斤, 过磷酸钙50公斤,氯化钾11公斤,硫酸锌1公斤。其中底肥尿素11~14公斤或碳铵33~38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 氯化钾5.5公斤,硫酸锌1公斤;分蘖肥尿素6公斤;穗粒肥为尿素5公斤,氯化钾5.5公斤。
(注:化肥施用量未扣除有机肥养分含量,若不施用有机肥,可以增加纯氮2公斤,磷钾各1公斤,使用磷铵配比时应扣除磷铵中所含氮,下同)
(二)适应广大浅丘平坝中等偏下肥力田块及碑庙、堡子等区域肥力相对较好的田块,目标产量500~550公斤,栽培密度:1.3~1.6万窝。
1、总施肥量:秸秆还田200~300公斤, 纯氮含量9~11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0.4。
2、施肥方法:采用底追结合的办法, 采用底肥、追肥相结合的办法, 全部有机肥、磷肥、锌肥、50%氮肥、50%钾肥混匀均匀撒施后耙田,2-3天后栽秧。20%氮肥在秧苗返青后作追肥施用。余下的氮肥、钾肥在在孕穗3~5期作穗粒肥追施。
3、可选施肥方案: ①配方肥:40%高浓度水稻配方肥35~45公斤(40%含量),尿素3公斤。其中底肥配方肥30~35公斤,返青肥施用尿素3公斤;穗粒肥施用配方肥5~10公斤。
②复合肥配单质肥:三元复合肥(15-15-15)30~40公斤,尿素10公斤或碳铵27公斤,硫酸锌1公斤。其中底肥三元复合肥30~40公斤,硫酸锌1公斤;追肥尿素5公斤,穗粒肥尿素5公斤。
③单质肥配比:尿素20~24公斤或碳铵53~65公斤,过磷酸钙42公斤,氯化钾8公斤,硫酸锌1公斤。其中底肥尿素10~12公斤或碳铵26~32公斤,过磷酸钙42公斤,氯化钾4.0公斤,硫酸锌1公斤;返青肥尿素5公斤,穗粒肥尿素5~7公斤,氯化钾4公斤。
玉米
(一)平坝浅丘区域保水保肥力较强地块。目标产量:550-650公斤;基本苗:大穗型3000株,其它品种3500株。
1、总施肥量:亩施有机肥1000~1500公斤, 纯氮15~20公斤,氮磷钾比例控制在为1:0.39:0.56,硫酸锌2公斤。
2、施肥方法:采用40%底肥与少许提苗肥、60%攻苞肥相结合的方式,有机肥整地前施入,将底肥施于窝的一侧,玉米苗栽另一侧或种子播在另一侧距离2寸(切忌种苗与化肥接触),提苗肥用清粪水或清水兑少量速效氮肥浇灌,攻苞肥在大喇叭口期干施或浇灌。
3、可选择的施肥方案:
①配方肥 40%高浓度玉米配方肥35~40公斤,尿素23~26公斤或碳铵64~70公斤,硫酸锌2公斤。其中:底肥配方肥35~40公斤;提苗肥或清粪水兑尿素2~3公斤;攻苞肥尿素23~26公斤或碳铵64~70公斤。
②复合肥配单质肥底肥:复合肥(15-15-15)40~45公斤, 尿素26~29公斤或碳铵70~78公斤,硫酸锌2公斤。其中底肥复合肥45公斤,硫酸锌2公斤;提苗肥尿素8公斤兑水或清粪水;攻苞肥尿素23~26公斤或碳铵64~70公斤。
据参照执行。
苎麻
保肥力较强的中等肥力麻园,目标产量:200~250公斤。
(一)总施肥量:亩施有机肥2500~3000公斤, N-P2O5-K2O为12-6-12公斤。
(二)施肥方法:将有机肥与混匀的基肥春管时结合松土清园一次施入;以后每次打剥后当天倒桩,并中耕除草,将追肥施入。
(三)可选施肥方案:
1、复合肥配单质肥 基肥:厩肥1000~1500公斤,三元复合肥(15-15-15)含量的35公斤,氯化钾5公斤;追肥:粪水1000公斤,尿素10公斤。
2、单质肥配比 基肥:厩肥1000~1500公斤,尿素13公斤(或35公斤碳铵),过磷酸钙40公斤(10公斤磷铵),氯化钾9公斤;追肥:亩施粪水1000公斤,尿素10公斤。
对于保肥力较差的地块,可增加用肥量10~15%,同时增加施肥次数。
课程五:
肥料的安全使用
〈一〉肥料的分类
1、按元素种类分
①单质肥,只有一种营养成分的肥料,如碳酸氢铵、尿素、硝酸铵等。②复混肥(复合肥):氮、磷、钾三种养分中,含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由化学方法或掺混方法制成的肥料。如磷酸二氢钾、磷酸二铵及三元复混肥等。
③完全肥料: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全部营养元素的肥料,如厩肥、堆肥等。
2、按有效成分分
①复混肥:包括复合肥、掺混肥、冲施肥、大量元素可溶性肥、有机酸肥等。
②有机肥:包括腐殖酸肥及其它有机肥。国家标准:有机质≥30%,氮、磷、钾总养分≥4%。③有机-无机复混肥:既含有机质,又含无机养分的肥料,国家标准:有机质≥20%,氮磷钾总养分≥15%。④含氨基酸叶面肥,国家标准:氨基酸≥10%,微量元素≥2%。⑤ 微量元素叶面肥,国家标准微量元素≥10%。
⑥固体菌剂微生物肥国家标准为:含菌数≥2亿个/克。
3、按酸碱度分
①酸性肥料:化学酸性—溶于水后呈酸性。如过磷酸钙。生理酸性—土壤溶液呈酸性。如硫酸铵、氯化铵等。
②碱性肥料:化学碱性—溶于水后呈碱性。如草木灰、石灰氮等。生理碱性—土壤溶液呈碱性。如氨水、硝酸钠等。
③中性肥料:化学中性,如硫酸钾、硫酸铵等。生理中性,如硝酸钾、尿素等。
4、按形态分
①固态:复混肥、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固体冲施肥、微生物肥等。
②液态:氨水、液态叶面肥、液态冲施肥。③气态:二氧化碳气肥。
5、包膜肥料
包膜肥料是为达到缓慢释放肥料养分或控制释放肥料养分,而采用包膜技术生产的肥料。有包衣尿素和包膜复混肥两种。包膜对象一般为速效养分,包膜材料灵活化,国外采用聚烯烃为包膜材料。国内采用以下三种包膜材料:
①钙镁磷肥包裹型:用粉状钙、镁、磷肥通过磷酸包膜与尿素颗粒表面,形成氮、磷复混肥料,并含钙、镁、铁等养分,其肥效可达100—120天。
②聚烯烃包裹型:以废旧塑料加入添加剂融化后,和溶剂得到高分子溶液,通过薄膜设备喷涂于复混肥料颗粒表面,形成隔离膜,制成包膜复混肥料。
③硫磺包裹型:主要是硫包衣尿素,用含多种养分的硫磺粉,借助粘结剂包膜于尿素颗粒表面,生成氮、硫肥,并含铜、锌、钼、锰、镁等养分。
1过磷酸钙是磷酸-钙的一水结晶(Ca(H2PO4)2·H2O)和40%-50%硫酸钙(CaSO4)的混合物。含有效磷(P2O5)12%-20%。它由磷矿粉经硫酸分解而成.过磷酸钙属水溶性磷肥,显深灰色、灰白色或淡黄色的粉状物。是化学酸性肥料,有一定的吸湿性和轻微腐蚀性。贮存过程中会发生磷酸退化作用导致肥效降低。过磷酸钙是标准磷肥。
过磷酸钙适于作基肥、追肥。宜相对集中施用,并与有机肥配合。集中施用或与有机肥混用可以减少土壤对磷肥的固定,提高磷肥利用率。有机肥料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多种有机酸,对水溶性磷肥由保护作用。
② 重过磷酸钙
重过磷酸钙分子式为CaH2PO4,又称三料磷肥,简称重钙。有效磷的含量在42%-50%之间。重过磷酸钙为浅灰色的颗粒或粉末,带有酸味。重过磷酸钙易溶于水,为酸性速效磷肥。重过磷酸钙适用于各种作物和各类土壤。施用方法与过磷酸钙相同。重过磷酸钙中不含具有硫成分的是高,所以对喜硫作物,如马铃薯、豆科及十字花科等的施用效果在等磷条件下,不及过磷酸钙。
需要注意的是,重过磷酸钙不宜用来蘸根秧,也不宜用来拌种。对于酸性土壤而言,施用前几天最好普施一次石灰。
③ 钙镁磷肥
钙镁磷肥由磷矿石和含镁、硅的矿石在高温下共熔,然后用水淬为玻璃状碎粒并磨成细粉。钙镁磷肥是一种以含磷为主,同时含有钙、镁、硅的多元肥料,其中含磷(P2O5)12%-20%、氧化钙(CaO)25%-45%、氧化镁(MgO)10%-15%、二氧化硅(SiO2)25%-40%。
钙镁磷肥多呈灰白色或灰绿色粉末,属于杞溶性磷肥,呈化学碱性,物理性状较好,肥效略迟。
钙镁磷肥适宜作基肥,并要早施,适于施在喜钙作物上。在酸性土壤上施用,当季肥效与过磷酸钙相当,在石灰性土壤上施用,效果不太稳定。
3、钾肥 ①氯化钾
氯化钾的分子式是KCl。氯化钾由钾石盐(KCl·NaCl)、光卤石等钾矿提炼而成,也可用卤水结晶制成氯化钾。有效成分(K2O)含量一般在60%左右。
氯化钾一般呈白色或黄色结晶,有时含有铁盐呈砖红色。氯化钾物理性状良好,吸湿性小,易溶于水,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氯化钾呈化学中性、生理酸性,为速效性钾肥。
氯化钾适宜作基肥和追肥,不宜作种肥。作基肥施用,在酸性土壤上应配合施用有机肥和石灰,在中性或石灰性土壤上施用效果较好。较适宜在小麦、水稻、棉花等大田上施用。对于忌氯作物(如樱桃、苹果、烟草、甘蔗、马铃薯、葡萄等)和盐碱地不宜施用。
② 硫酸钾
硫酸钾分子式为K2SO4,理论含钾(K2O)54.06%,一般为50%。还含硫(S)约18%,硫也是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硫酸钾的制取可采用钾盐矿石,或氯化钾的转化,或用盐湖水等资源。
硫酸钾是无色结晶体,吸湿性小,不易结块,物理性状良好,是化学中性、生理酸性肥料。一般作基肥为好,但应注意深施覆土。如作追肥时,应集中条施或穴施到作物根系密集的湿润土层中,以减少钾的固定,有利于根系吸收。对十字花科和大蒜等需硫多的作物效果好。
③窖灰钾肥
窖灰钾肥是水泥工业的产物,是水泥窖灰经风选富集而成。窖灰钾肥的外观呈现灰黄或褐色粉末状,一般含氧化钾8%-12%之间,并含有镁、硫、铁等元素。
窖灰钾肥吸湿性较强,属碱性肥料,适宜在酸性缺钙的土壤上施用。窖灰钾肥对豆科植物、水稻、棉花、花生等作物有比较好的效果。
4、复混(合)肥料
复混肥料按其含有的有效元素成分,可分为二元、三元和多元复混肥料;按其制造方法,可分为复合肥料和混合肥料。
复合肥料又称化成复肥,用化学方法合成,如磷酸二铵、硝酸磷肥、硝酸钾等。复混肥料又称混合肥料、混配肥料,用物理方法混成,有时也伴有化学反应,养分分布较均匀。按其制作方法不同,又可分为造粒型复混肥料、掺混肥料。
① 磷酸一铵、磷酸二铵
第五篇:果树施肥作业指导书
果树施肥作业指导书
果园所用肥料大体分:有机肥和化肥。有机肥包括鸡粪、花生麸、鱼肥等,化肥包括复合肥、尿素、钾肥、磷肥、碳铵等。
土壤施肥有液施和干施,干施又分撒施和穴施、沟施。液施是将肥料溶于水中,然后以淋水的形式施用,适于幼年树勤施薄施。弱树的根少,或在干旱季节要让肥料快点给根系吸收时,也采用液施方法。
干施是将易溶的干化肥直接施用,有撒施、穴施和沟施等方法。撒施是将肥料撒在树冠下表土,然后浅松土,将肥料混入土中,或在雨天前后土壤水分较多时撒于土面,让其溶入土中。这种方法可与中耕松土结合,节省开穴的劳力。穴施是在树冠下或树冠滴水线内外开几个浅穴,将肥料施入穴内后盖土,适用于过磷酸钙等较难溶解的肥料,也适用于尿素等较易随水流失的肥料。沟施是挖环状沟或在树冠下的四个方向挖沟,深25~35厘米,把肥施于沟中,然后盖土。此法适用于施有机土杂肥,也适于进行根部更新的施肥,引根深生。
土壤施肥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施肥的位置一般宜在树冠滴水线处内外,因为这个地方吸收根分布最多,肥料施入后被吸收利用率最高。但树龄较长的大树,根系生长范围大,上述方法就不适宜,最好的方法是以树干为中心,距树干基部约1米的土面,由树冠内向树冠滴水线附近,开放射状施肥沟,使大部分根能吸收到施入的肥料。②肥料的种类不同,施肥穴深浅也应不同,氮肥移动性强,可浅施;钾肥和磷肥移动性差,可稍深施。有机肥又比化肥要深施。③施肥位置要轮换,以扩大施肥范围,增加根系吸肥量。④施肥要结合生长季节,做到及时、适量,适合其需要。⑤为了能及时发挥肥效,干旱季节最好液施,或干施后淋水。
以下分别介绍“鸡粪施用有关规定”、“非挂果区施用鱼肥的有关规定”、“施化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鸡粪施用有关规定
一、对象·全园区
二、工具
·锄头、胶桶(或竹箕)、砍刀
三、操作方法
1、组织部分人力,清除路障,保持运肥车辆畅通。
2、砍刀斩除树盘和工作道中的高杆杂草。
3、开沟:①未回缩树,在树冠两边滴水线下开沟,若两树滴水线距离在1米以内,可以开共用沟;②回缩树,在滴水线外30—50㎝处开沟。
4、开沟标准:长*宽*深=100㎝*30㎝*20㎝,形状可以是直沟,也可以是环形沟。具体做法由各区队长或技术员根据地形情况,作有利于果树生长的开沟决定。
5、施肥量:平均20市斤鸡粪+1市斤磷肥/棵。若树体较大且较弱,应适量增加到25—30市斤鸡粪/棵(按施放表)。
6、施肥顺序:鸡粪→磷肥→搅拌(加适量泥土)→泥土覆盖。
7、开沟施肥顺序按中心规定执行。每完成一个山岭开沟,各队负责人必须及时报告中心,由中心安排人员检查后再施肥。
8、挑肥落沟顺序:运输路在山顶,则先挑肥落山脚,运输路在山脚,则先挑肥到山顶,也就是采取先远后近,先难后易的原则。
非挂果区施用鱼肥的有关规定
1、备好施肥用的锄头、桶及勺子。
2、开施肥沟:先开沟,验收合格后,才可以施肥。开沟时在施肥树的树冠滴水线下对开80㎝×30㎝×15-20㎝的环形沟,如果两树冠相接或交叉,则两树可共用同一施肥沟,但施肥沟的宽度须增至40㎝。新开的施肥沟不能和上次施肥沟重叠。
3、施肥量:非挂果区按每树平均施鱼肥3公斤、碳铵0.5公斤进行计算。施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大树多施,细树少施,同一沟内,应先施鱼肥,后施碳铵。
4、施肥:2人一组,按每树所需施用的肥量,一人在开好的环沟内均匀撒施肥料,一人立即用锄头把肥料和泥土搅拌均匀后即行覆盖。施肥时绝对不能站立或远距离撒施。
5、开沟时,应先把树盆内的杂草、树藤、枯枝清理掉。
施化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备好施肥用的桶及勺子,搅拌肥料的防水布。
2、开施肥沟,先集中开沟半天或1/4天,开沟时在施肥树的树冠滴水线下对开80㎝×30㎝×3-5㎝的环形沟或斜沟,如果两树冠相接或交叉,则两树可共用同一施肥沟,但施肥沟的宽度须增至40㎝。新开的施肥沟不能和上次施肥沟重叠。
3、搅拌:如果是同时施用两种以上肥料,则必须按规定的配比先搅拌均匀,然后再施用。
4、施肥:2人一组,按每树所需施用的肥量,一人在开好的环沟或斜沟内均匀撒施肥料,一人立即用锄头把肥料和泥土搅拌均匀后即覆盖。施肥时绝对不能站立或远距离撒施。
5、开沟时,应先把树盆内的杂草、枯枝清理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