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琪伟在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3 11:35: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邵琪伟在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邵琪伟在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邵琪伟在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邵琪伟在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国家旅游局局长 邵琪伟(2010年9月11日)

今天,云南省委、省政府在美丽的西双版纳隆重召开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会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研究部署全省下一阶段旅游业发展工作,推动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近年来,云南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工作呈现出超前性、战略性、大手笔、重实效的特点。白恩培书记的重要讲话和秦光荣省长的总结讲话,不仅对云南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全国各地发展旅游业也有很强的学习借鉴意义。

下面,我谈三点意见和建议。

一、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态势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旅游业出现自2003年以来的首次下降,国际过夜游客人数8.8亿人次,下降4.2%,比上年减少0.39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8520亿美元,下降5.7%,比上年减少900亿美元。今年以来,随着世界经济逐步走出低谷,国际旅游业开始出现明显复苏势头。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球国际旅游者人数为4.21亿人次,同比增长了7%,其中亚太地区增速高达14%。在我国,随着中央应对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成效的显现,我国经济发展快速回升。在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要措施的推动下,我国旅游业呈现全面快速恢复发展的态势。今年1-7月,我国入境过夜旅游人数3199万人次,同比增长10.7%;旅游外汇收入258亿美元,同比增长16%;出境旅游人数3198万人次,同比增长20.7%。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1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605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6%和20.6%,国内旅游收入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国内旅游人数。星级饭店营业收入增长20%;重点监测的旅游景区综合营业收入增长超过10%;旅行社接待游客人数增长20%左右。

总体看,中国旅游业正在进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并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和特点。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各相关部门对旅游业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各级党委政府普遍提升了对旅游业的工作摆位和工作力度。全国已经有27个省区市将旅游业确定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大力加以培育。在组织保障上,多数省区市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继海南之后,北京、重庆等地正在筹划设立旅游委员会;部分省区还将旅游业发展情况纳入到对市地州政府的考核体系。在政策措施上,目前,全国有20个省区市已经出台或正在研究制订贯彻落实《意见》的一系列具体措施。在资金支持上,多数省区市旅游发展资金增幅都超过50%。比如,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资金从2009年的2000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2亿元,江苏省旅游宣传促销经费增加到1亿多。重庆市除将每年的旅游产业结构调整资金增加到1.5亿元以外,还投资10亿元专门用于打造高星级长江游轮。北京市政府决定将旅游发展资金从目前的3亿多元提高到10亿元。

二是宏观环境不断改善,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外部条件更加有利。从经济发展看,2009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5万亿元,人均GDP达到3566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5153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1.0。今年二季度,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随着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旅游消费需求正在更加充分地释放。从基础设施看,截至到2009年,全国民用机场数量为166个,定期航班通航城市达到163个,民航飞机约1600架;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5万公里,位列全球第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2319公里,排名世界第一,高铁的快速发展推动中国旅游业进入“高铁时代”。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我国基础设施条件还将大为改善,大规模的旅游消费将得到更为有力的支撑。从对外开放看,我国入境出境旅游双向发展不断加快。中国旅游业已提前兑现加入世贸组织的各项承诺,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达到141个。外资进入中国旅游业步伐进一步加快,中国旅游企业也开始 “走出去”发展,中国旅游业越来越融入全球化发展的大格局中。三是旅游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中国旅游消费市场开始向多元化、多层次、多领域发展。广大城乡居民的旅游消费将快速增长,包括农民和农民工以及部分老年人的一般收入人群,将成为旅游消费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旧时王谢堂前燕”,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大众旅游时代已经到来。人们对休闲度假、康体健身、文化体验等方面的旅游需求将大幅增长。旅游产品正在从以观光旅游为主,向观光、度假旅游并重转变,高山探险、户外野营、江河漂流等专项特种旅游产品也应运而生。一些过去的中高端旅游产品开始规模化发展,中国旅游业将逐步进入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双轮驱动”的发展阶段。

四是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日益深化,旅游业发展的领域进一步扩大。产业融合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随着其外延的不断拓展、内涵的不断丰富,旅游产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进程在不断加快。无论是与农林牧副渔大农业发展结合而衍生出的农业旅游、乡村旅游,还是与工业发展结合而延伸出的工业旅游、旅游大型装备制造、旅游用品制造、旅游纪念品制造,以及与服务业发展结合而派生出的文化旅游、体育旅游、旅游地产业、旅游金融业、旅游信息业等,都推动了旅游业发展空间的扩大。五是科学技术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是工业领域的重要特征,同样,旅游业依托信息化实现产业升级正在成为旅游业发展新的特点。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的服务方式改造和提升旅游业,正在成为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势。在这一进程中,科学技术不仅创造出大量新的旅游需求,引导新的旅游消费,还将提高旅游业经营效率,增加旅游业附加值。未来,信息技术将会更加广泛地运用到旅游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特别是正在推行的“三网融合”,将促进不同网络之间的信息兼容,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的旅游消费方式、旅游经营方式和旅游管理方式,将推动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运行模式发展;同时,广电、电信企业及其他服务企业与旅游企业的融合发展,将不断创造出新的旅游业态。

六是旅游业的综合带动功能越来越突出,旅游业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旅游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随着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素质的提高,旅游业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地方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和工作抓手,来实现调整结构、促进就业、改善民

生、弘扬文化、保护生态、扩大开放的发展目标。由于旅游业能够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发挥独特作用,旅游业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二、新时期云南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和特点

云南旅游业自上世纪80年代起步以来,顺应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抓住西部大开发、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99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和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国际大通道”等机遇,实现了旅游业的迅速崛起和快速发展。云南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大省,在全国旅游业发展格局中占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概括起来讲,云南发展旅游业有几个明显优势和特点:

一是旅游资源禀赋好、多样性强、聚合度高。云南的旅游资源,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品位都很高。除了丽江古城、三江并流、石林三个世界遗产之外,在云南这片海拔从76.4米到6740米的地域上,几乎囊括了从海南岛到黑龙江中国所有类型的自然景观。既拥有北半球纬度最低的雪山冰川,又有茂密苍茫的热带雨林,还有险峻深邃的峡谷,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以及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在人文资源方面,云南有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25个,其中15个民族为云南所特有。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类型多样、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民族节日、民族服饰和村舍建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云南各种旅游资源实现了高度的聚合,几乎每一阶梯国土上,都有一个或数个特色浓郁的少数民族生活在其间。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有机融合,为云南旅游业大发展提供了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资源基础。

二是气候条件优越,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良好。云南四季如春,无霜期长,有寒温热带的立体气候。与全国许多地方因气候制约,在一年之中只有半年或者几个月适宜发展旅游业不同,云南可以全天候地发展旅游业,这是云南一个很大的优势。云南生态条件很好,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花卉王国”的美誉,是我国国家自然保护区最多的省份,西双版纳拥有地球上为数不多的热带雨林。云南森林覆盖率达到47.5%,全国排名第三,林地面积占到全省国土面积的64.7%,此外云南还有大片的天然湿地、草场。除了优越的自然环境,云南民风淳朴,各族人民善良、热情、好客,这为发展旅游业营造了很好的人文环境。三是发展基础好,软件和硬件都有明显改善和提升。云南是旅游业发展最早起步的省份之一,1995年省委、省政府就提出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育。经过近30年的发展,云南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对发展旅游业形成了高度共识,全省上下普遍把旅游业放到一个更为重要的战略层面进行思考,把旅游业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来推动工作,形成了浓厚的旅游业发展氛围,这为云南旅游业下一阶段的发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思想基础。同时,云南旅游业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软硬件都有很大改善。截至2009年,云南机场数量达到12个,在全国位居前列,航线达到236条,并初步形成了辐射国内大中城市的干线网络和以昆明为中心、连接省内与周边省际的支线网络,以及面向东南亚、南亚等国际和地区的航线网络。云南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12公里。此外,云南旅游产品体系和旅游接待服务体系较为完整,为新时期云南旅游业进一步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当前,云南正在通过大手笔投入、高水平规划、大项目建设来推动云南旅游业的“二次创业”,西双版纳通过引入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将其自身独特的旅游资源禀赋实实在在变成有市场前景的旅游产品,为其旅游业发展注入了巨大的能量,这也给全国旅游业的发

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四是云南旅游业发展面临着特殊的机遇。其一,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给云南旅游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国务院41号文件把旅游业确定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以培育,为云南实现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其二,刚刚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旅游资源,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和红色旅游,着力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形成一批国内著名和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和一系列重大政策和举措的实施,将为云南旅游业乘势而上提供新的重要条件。其三,云南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同东南亚、南亚国家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相互往来日益频繁,同“泛珠三角”省区市的交流合作更加紧密,特别是把云南建设成我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将为云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国际国内平台。

总体看,云南发展旅游业具有独特的优势,良好的基础,特殊的机遇。在国内外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在省委、省政府正确决策指引和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云南旅游业发展的前景将无限美好。

在看到云南旅游业发展优势的同时,我们研究认为,云南旅游业发展还需要在以下方面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一是推动旅游资源优势进一步向旅游经济优势转化;二是推动地方性旅游企业进一步向国内知名乃至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旅游企业发展;三是推动相对单一的旅游产业结构向旅游要素完善、旅游产业结构合理的方向发展;四是推动培养一大批旅游服务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

三、对云南省发展旅游业的几点建议

目前,云南省旅游业增加值占到全省GDP的6.16%,从这一指标看,旅游业实际上已经成为云南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们研究后认为,云南有条件在发挥旅游业综合功能、突出旅游业战略性作用、将旅游业培育成现代服务业等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在推进实现旅游业两大战略目标上,力度再大一点。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两大战略目标”。我们认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就必须下大力气推动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要把旅游业建设成现代服务业,就必须充分运用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来推动旅游业发展。

从旅游业的特性分析,单靠旅游业自身的发展,不可能实现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目标。旅游业只有与一二三产业充分融合,才能实现旅游业持续快速的发展,才能建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在具体工作中,要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与配合,既通过发展旅游业为相关产业发展开辟新的市场空间,又通过相关产业发展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支撑和条件。在推动旅游业与第一产业融合发展上,建议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根据云南多数的旅游资源集中在农村、山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加强雪域高山旅游、森林旅游、江河湖泊旅游等旅游产品的开发;在现有60个旅游小镇的基础上,再发展一批有代表性的旅游村镇。同时下力气推动云南丰富的农副土特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

在推动旅游业与第二产业融合发展上,建议依托云南第二产业中的烟草工业、有色金属加工业、能源电力产业、生物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部分轻工业,发展工业旅游。同时再开发更多包含民族和地域元素的旅游工业品、纪念品和户外旅游装备用品。在推动旅游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上,建议特别要重视促进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以旅游业为载体推动民族文化的产业化发展;通过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展现,来提升云南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利用云南大量富有特色、适合开展户外运动的资源,推动旅游业与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多开发一些运动休闲类旅游产品,将一些民族体育活动融入到旅游线路的安排中。要通过旅游业与教育产业的结合,发展修学旅游。要利用云南良好的气候条件和人居环境,加强旅游业与医疗保健及养老等社会服务业的结合,发展养生旅游、健康旅游。

把旅游业建设成现代服务业的方向已经确定。建议云南在旅游业发展基础较好和有条件的城市和景区加大信息技术的推广力度,建设一批数字化旅游城市和智慧景区。充分利用电子信息、电子金融、电子签证和电子票务等服务,为旅游消费提供便利;推动信息技术在旅游企业中的应用,为旅游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经营创造条件;加快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实现旅游业的适时管理、动态管理、精确管理。

(二)在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上,步伐再快一点。推动旅游业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中心任务,同样也是云南旅游业“二次创业”的关键所在。建议云南在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上,要把旅游业发展转变到既重数量又重效益的路子上来,推动云南旅游业的集约化发展。要进一步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在继续繁荣大众旅游市场的基础上,面向中高端游客,发挥温泉、高尔夫、民族文化、探险、科考、自驾车、边境等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各类休闲度假旅游;通过观光、度假、商务会展、特种旅游产品的组合发展,建设复合型旅游目的地,全面提升云南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符合市场需求的精品旅游景区和休闲度假旅游区,还要推动形成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为游客提供更为完整、更为丰富的旅游体验。此外,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要切实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推进旅游业的节能减排,积极倡导和发展低碳旅游、生态旅游,防止和杜绝旅游经营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努力实现云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在优化旅游业发展环境上,工作再精一点。经过多年的积累,云南旅游业基础设施等“硬件”状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下一步要按照“硬件软件并举,重在软件提升”的原则,把旅游“软件”建设放到更为重要的位置。我们建议:要加强旅游法规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完善旅游投诉处理机制,为旅游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要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强对旅游市场的动态监管,切实维护好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加快形成竞争、开放、规范、有序的旅游市场体系,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和消费环境。要建立并完善旅游标准化体系,推行标准化管理,除了认真贯彻好现有旅游标准外,还要重点在建立健全旅游产品标准、设施标准、管理标准、服务标准上加快步伐,为全面提升云南旅游管理服务水平提供技术支持。要始终注重建设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积极探索建立适合云南省情,并与国际接轨的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机制。积极推进旅游教育培训的改革与发展,充分发挥云南旅游教育资源的优势,加大对旅游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大对国内外高层次旅游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强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不断提

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四)在推进旅游业改革开放上,措施再实一点。紧紧抓住《云南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已经实施的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胆实践,加快改革开放的进程。通过改革开放化解制约旅游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通过改革开放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体制机制,通过改革开放促进云南旅游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探索出一条加快旅游业创新发展的新路子。当前,重点要按照统筹协调、形成合力的要求,继续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更加适合旅游业综合性产业特征的行政管理体制。要以旅游资源管理体制创新为重点,探索旅游资源整合利用的新途径,形成有利于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机制。要进一步推动旅游中介机构改革与发展,建立健全旅游行业自律机制,为全国旅游中介机构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更多的经验。要进一步扩大旅游业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要与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建立双边和多边关系,建立不同层次的旅游合作机制,搭建多种合作平台。当前尤其要注重加强同周边国家和次区域国家的合作。云南是我国的旅游业大省,云南有条件率先建设成为我国的旅游经济强省,有条件建成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国家旅游局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我们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云南旅游业的“二次创业”一定能够取得成功,云南旅游业一定能够在全省各项事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突出的作用,云南也一定能够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邵琪伟在江苏省旅游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邵琪伟在江苏省旅游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2011年5月13日

同志们:

今天,江苏省委、省政府隆重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研究在全国率先建成旅游强省和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的有关部署,必将对江苏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次大会必将成为江苏旅游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大会。

江苏作为全国经济强省,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在全面实现“第一个率先”、正向“第二个率先”迈进的重要时刻,把发展旅游业摆上重要位置来谋划和动员,充分反映了江苏省委、省政府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按照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把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服务业摆上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在此,我谨代表国家旅游局向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江苏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以及各级各部门领导和社会各界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江苏省旅游行业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

借此机会,我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简要汇报一下我国旅游业发展近期有关情况及对江苏省发展旅游业的一些体会和认识,供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参考。不当之处,谨请批评指正。

一、我国旅游业进入了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渐增强和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旅游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已经发展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亚洲最大的出境旅游客源国,并正在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国旅游业率先复苏并较快增长,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大亮点。2010年,我国国内旅游2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居民年人均出游1.6次;入境过夜游客5566万人次,增长9.4%,旅游外汇收入458亿美元,增长15.5%;中国公民出境旅游5739万人次,增长20.4%,旅游总收入1.57万亿元,增长21.7%。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力发展旅游消费”。温家宝总理指出“发展旅游业和旅游消费意义重大。旅游消费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业和商品零售业的贡献率超过40%”。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两大战略目标的提出,对我国旅游业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深刻影响:一是深刻影响了旅游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标志着发展旅游业开始纳入国家战略体系。二是深刻影响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格局,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旅游业发展,各相关部门更加支持旅游业发展,“大旅游”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三是深刻影响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方式,各地在推进旅游业发展中,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的提高,更加注重旅游业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四是深刻影响了中国旅游业的国际地位,世界旅游组织和许多国家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是全球旅游业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的最具战略性的定位,不仅对我国对全世界旅游业的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最近,国务院把每年的5月19日确定为“中国旅游日”。国家层面的“旅游法”立法工作由全国人大财经委牵头,正在加快推进。这一系列发展变化,表明我国旅游业已进入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

为实现两大战略目标,我们认为,需要重点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加快推动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业与农林牧渔等第一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发展乡村旅游;推动旅游业与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推动旅游业与第三产业主要是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旅游新业态,以此不断扩大旅游产业的内涵与外延,提升旅游产业的市场化、国际化、现代化水平。二是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提升旅游业,重点是在旅游消费的全过程、旅游经营、管理过程和旅游服务管理过程中广泛应用和推广信息技术。

二、江苏省发展旅游业的经验及启示

在全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进程中,涌现出若干如江苏这样基础好、发展快、对全国旅游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和重大贡献的旅游大省。为了实现把旅游业建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战略目标,国家旅游局将不断总结和推广旅游业先进省区市的经验,积极推进有条件的省区市加快旅游强省(区市)建设,从而进一步夯实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基础。

江苏,自古便是富饶之地、鱼米之乡,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且禀赋很高。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在这块仅占全国百分之一的土地上,创造了约占全国十分之一的经济总量。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紧抓机遇,推动全省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并且创造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业发展经验:

一是注重把发展旅游业与全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服务民生的大局紧密结合起来。江苏目前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后期,这一时期,服务业处于加速发展的阶段。近年来,江苏旅游业发展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顺势而为,不断创造旅游发展的新优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挥旅游业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综合效益高的特点,把旅游业列为促进产业结构“调高、调优、调轻”的优势产业。江苏旅游业主动对接全省服务业提速计划,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吸引了大量的民资和外资投入旅游业。江苏充分发挥全省人口超过7800万和人均GDP突破7800美元的两个“7800”优势,积极推进国民旅游休闲计划,使得旅游业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动力。江苏积极推动南京中山陵等重点景区免费惠民工程,让旅游业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江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部分农民不离乡不离土就地就业和增收致富开辟了新的途径。江苏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旅游发展的重要目标,实现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420万人。江苏紧紧抓住对台工作的独特优势,有序组织居民赴台旅游,对台旅游合作成为新的亮点。当前,江苏省委、省政府又把加快发展旅游业作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和重点实施“八项工程”的重要内容。在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江苏旅游业发展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二是注重全面优化旅游业的发展环境。江苏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全面提高,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今年4月,江苏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从组织领导、产业政策、资金投入、工作措施上加大力度,旅游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江苏着力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建立健全旅游诚信体系,优化了旅游业发展的消费环境,2010年“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南京、苏州、无锡在全国50个重点旅游城市中分别名列第一、六、八名。江苏着力加强旅游法规和标准化建设,在资源整合、创新体制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南京市成立旅游园林局,苏州积极探索新的商务旅游模式,泰州市加强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常州市创新旅游发展模式做好“无中生有”大文章。江苏不断加快旅游人才资源开发,不断优化旅游人才发展环境,经过多年发展,拥有了一支素质高、业务精、乐于奉献的旅游队伍和一批富有创新精神、善于市场开拓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企业。目前,全省旅游产业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各方参与”的发展格局,奠定了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坚实基础。

三是注重加强以旅游城市群为基础的旅游目的地建设。江苏地处交通发达的长三角区域,周边主要相邻城市之间车程在一个小时左右,“千里江苏一日还”的大交通格局已经形成。江苏充分发挥这一旅游业发展的优势,集中力量加强长江以南旅游城市群、沿江旅游带和淮海旅游经济圈建设,注重提高旅游服务综合配套水平,目前已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9座,国家优秀旅游城市28座,无论是南京的六朝胜迹、苏州的园林古镇、无锡的太湖风光、常州的主题公园、镇江的寺院山林,还是徐州的两汉遗韵、扬州的汉唐文化、盐城的红色历史、泰州的国粹风采、南通的江涛海潮、淮安的伟人故居、连云港的海域仙境、宿迁的田园风景都各有特色、极具代表性。各主要城市按照打造重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合理配置要素体系,不断提升区域旅游功能,推动“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同步发展,标志着江苏省的旅游目的地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四是注重旅游发展的速度、结构、规模、效益相统一。江苏是我国最早发展旅游业的省份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全面贯彻“保护与开发并重、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与相关部门建立合作机制,着力加强旅游资源保护,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取得了明显进展。全省还拥有众多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点,拥有一批特色旅游景观名镇(村)。江苏着力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努力提升苏州园林、无锡灵山等观光类旅游产品,同时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符合市场需求的精品旅游景区和休闲度假旅游区,目前拥有5A 级景区9家,扬州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苏州工业园区分别成为国家文化旅游示范区、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江苏在参与和推进苏浙沪长三角旅游圈的同时,进一步加快苏北地区旅游发展,通过建立共同市场平台,使苏北与苏南、苏中各旅游城市互为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促进苏北成为建设旅游强省的重要增长极。“十一五”期间,江苏接待国内旅游者年均增长15.6%,入境旅游者年均增长11.6%,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0.4%,旅游增加值年均增长19.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全国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0年,全省旅游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1%,城乡居民出游率达到2.2次,旅游主要经济指标和产业规模均处于全国前列。

三、几点建议

江苏具有经济水平发达、对外开放领先、交通便捷通畅等诸多优势,是我国最有条件建成旅游强省的地区之一,特别是文化和科技优势将成为江苏旅游业新一轮腾飞的两只翅膀,加上长三角一体化和沿海开发两大国家战略实施带来的政策高地效应,都将促进江苏旅游业的大发展。在这里,我们衷心期盼,江苏省能够率先把旅游业建设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率先建设成为旅游强省和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为全国旅游业的发展再作贡献。

借此机会,提几点建议供参考:

第一,建议江苏省在率先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上取得突破。建设战略性支柱产业,必须要进一步营造旅游产业化发展新格局,重点是加快推动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要着力发展乡村旅游,可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形成一批乡村旅游精品。如华西村是一种模式,去年华西村购买了两架直升机推出“空中看华西”活动,今年又计划筹建航空公司,主要目的都是发展旅游业。昆山的“星期九生态休闲农庄”也是个好典型。要推动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旅游装备制造业有三个层次,包括大型旅游设施设备、旅游用品以及旅游商品、纪念品。江苏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的空间很大,如船舶制造、机械电子、轻工纺织等基础都很好。此外,建议南京、苏州等大城市能推出若干旅游必购商品来。要着力促进旅游业与文化、体育、商务、教育、科技、医疗、金融等相关服务业的融合发展,营造“多业兴旅”的产业氛围,尤其是推动旅游与文化产业紧密融合,推出一批文化旅游精品。还要建设一批适应战略性支柱产业建设要求的龙头企业,希望在“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内能涌现几个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集团,进一步夯实建设旅游强省的基础。

第二,建议江苏省在加快把旅游业建设成现代服务业上取得突破。这是国务院提出的两大战略目标之一,但目前还没有完全破题。江苏的大学和在校生全国领先、科技创新能力全国领先,建议江苏充分发挥教育发达和科技发达的双优势,在建设旅游现代服务业方面先行一步,为全国提供宝贵经验。今年“两会”期间,我与学勇省长交换过意见,之前还听取了镇江市的有关情况介绍,国家旅游局将大力支持南京、镇江、无锡、扬州等城市的“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目前我们正在组织制定智慧旅游城市有关标准,也期盼江苏推进旅游现代服务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第三,建议江苏省进一步提升旅游国际化水平。江苏是国际化程度很高的省份。2010年江苏省接待入境游客654万人次,居全国第4位。提高旅游国际化水平要做好几件事:一是市场的国际化,建议江苏进一步整合资源,在实施多元化市场开发战略的同时,找准江苏国际客源增长的突破口,集中人财物力进行宣传推广。要把“美好江苏”的旅游整体品牌形象进一步具体到旅游线路、旅游产品的设计和推广上,以形成整体效应。二是产业的国际化,建议江苏加快制定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行业标准和运营管理模式,同时以更大的开放胸襟,引进更多的国际品牌酒店集团、旅行批发商等落户江苏。三是服务品质精细化要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优良的旅游服务质量是江苏旅游业发展近年来的一大亮点,希望江苏继续总结经验,发挥优势,同时进一步学习和引进国际化的旅游服务标准,在旅游品质保障、旅游公共服务、旅游紧急救援等体制机制建设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第四,建议江苏培养一支适应旅游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江苏省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提出到2015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6亿人次,年均增长11%。建议以这个目标为基础,深入研究未来旅游人才的供需关系。仅以五星级饭店为例,江苏目前有59家,预计到2015年将增加1倍左右。按一家五星级饭店10名总经理级别高管人员、20名部门经理级别中层管理人员计算,到2015年需新增600名高管、1200名中层管理人员。人才不足将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议江苏进一步加大旅游人才培养、培训和引进力度,尤其是加强中高层次管理者、新兴业态经营者和职业经理人以及导游人员的培养,加强旅游一线从业者的岗位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

同志们,自2009年国家旅游局和江苏省政府签署省局紧密合作机制备忘录以来,双方合作更为紧密,今年初,学勇省长专程到国家旅游局与我们会商,又达成若干共识。国家旅游局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江苏旅游业发展。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江苏旅游业一定能在“两个率先”征途中,迈出更加的坚实步伐,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为江苏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我国旅游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三篇:邵琪伟在新疆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邵琪伟在新疆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2011年5月25日

同志们:

今天,新疆自治区党委、政府隆重召开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全面部署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各项工作。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刻分析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新阶段做出的重要决策,必将对新疆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次大会必将成为新疆旅游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在此,我谨代表国家旅游局,向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旅游业发展的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全区各级、各部门领导和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新疆旅游战线的全体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春贤书记、努尔主席就新疆旅游业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国家旅游局组织专家组对新疆旅游业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向区党委、政府提交了调研报告。借此机会,我结合国际国内旅游业发展趋势对新疆的旅游业发展谈一些意见建议,不当之处,谨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球和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一是全球旅游发展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10年,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结束,不少国家政治动荡、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全球旅游业仍然实现了快速复苏和较快增长。2010年全球入境过夜游客达9.35亿人次,比2009年增长了6.7%。2011年以来,日本发生特大复合型灾害,西亚北非激烈动荡,美国击毙本•拉登之后发出全球旅行警示等等,对全球旅游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基于对全球经济发展的乐观估计,世界旅游组织预计2011年全球旅游业将继续增长,增长幅度在4%-5%之间。

二是全球旅游发展重心逐渐东移。近年来,以中国为代表的东北亚市场和以印度为代表的南亚市场保持强劲增长,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洲市场以及东南亚市场保持稳定增长,为全球旅游持续快速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使得全球旅游发展重心不断东移。据亚太旅游协会统计,1995-2009年,亚太地区国际旅游接待量年均增长率达5.8%,明显高于全球同期3.6%的年均增长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亚太地区旅游降幅明显小于全球平均降幅,2010年亚太地区在全球率先复苏并成为增长最为强劲的地区,接待入境过夜游客2.04亿人次,增长12.6%。三是主要国家或区域组织普遍制订旅游发展中长期战略。如美国出台《旅游促进法案》,英国制定《2012年决胜:旅游业战略和超越》,澳大利亚制定《国家长期旅游业战略》,加拿大公布《2009-2013年旅游业发展战略》,日本出台《新成长战略—重建活力日本方案》,韩国制定《观光产业先进化战略》等。最近,欧盟发布了《新欧盟旅游政策框架》,东盟十国签署了《2011-2015年东盟旅游发展战略计划》。这些国家战略的总体特点是以国家整体宣传推广和产业促进为导向,以旅游新产品开发和旅游品质监控为重点,政策目标非常明确,操作性很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旅游业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旅游经济年均增速达15%,高于同期全国GDP增速,旅游业发展潜力非常巨大。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旅游业率先恢复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亮点之一。2010年,我国国内旅游2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居民年人均出游1.6次;入境过夜游客5566万人次,增长9.4%,旅游外汇收入458亿美元,增长15.5%;中国公民出境旅游5739万人次,增长20.4%,旅游总收入1.57万亿元,增长21.7%。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350万人。今年一季度,我国国内旅游人数7.6亿人次,增长15%;国内旅游收入5262亿元,增长23%。据预测,到2015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将达33亿人次,城乡居民年均出游超过2次,出入境旅游人数将超过2亿人次,一个巨大的旅游消费市场正在加速形成。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力发展旅游消费”。温家宝总理指出“发展旅游业和旅游消费意义重大”。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最近,国务院把每年的5月19日确定为“中国旅游日”。5月19日前后,全国各地组织了多项特色鲜明、形式多样、利民惠民的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公民旅游意识、激发了群众的旅游热情。国家层面的“旅游法”立法工作由全国人大财经委牵头,正在加快推进。各级党委政府、各相关部门对旅游业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全国有27个省区市将旅游业定为支柱产业或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最近上海、北京、江苏、云南、新疆等省区市又明确提出把旅游业率先建设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由于旅游业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独特作用,越来越多的地方把发展旅游业作为重要的切入点和工作抓手。同时,外资、民资投资旅游业的热情持续升温。这一系列的发展变化,表明我国旅游业已进入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为实现两大战略目标,我们认为,需要重点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加快推动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业与农林牧渔等第一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发展乡村旅游;推动旅游业与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推动旅游业与第三产业主要是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旅游新业态,以此不断扩大旅游产业的内涵与外延,提升旅游产业的市场化、国际化、现代化水平。二是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提升旅游业,重点是在旅游消费的全过程、旅游经营、管理过程和旅游服务管理过程中广泛应用和推广信息技术。

二、新疆推进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影响因素 胡锦涛总书记对新疆旅游业发展专门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充分利用新疆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独具特色等优势,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把新疆建设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旅游胜地”。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对新疆发展旅游特色产业又提出了明确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发展旅游业,把新疆建设成为我国重要旅游目的地”。温家宝总理强调要“使旅游业成为新疆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的支柱产业”。我们认为,从旅游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新疆所处的发展阶段看,新疆旅游业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紧紧抓住历史性机遇加快旅游业发展,有利于优化新疆的产业结构,有利于扩大新疆的对外开放,有利于新疆农牧民脱贫致富和促进社会就业,有利于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传承和发展,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对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可以发挥特殊的作用。

在我国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与我国旅游业进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的大背景下,新疆推进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具有六个方面的有利条件:

一是区位优势明显。新疆毗邻中亚、西亚和南亚,是我国面积最大、陆地边境线最长、毗邻国家最多的省区,历史上就是欧亚大陆交通和文明交往的通道,在7000多公里的丝绸之路中新疆段长达2600多公里,是丝绸之路线路上保存历史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新疆山脉与盆地相间排列的特殊地理环境,构造了极高极低的奇特地形、最热最冷的独特气候,形成了绵延上千公里的壮丽立体景观。新疆与欧洲主要旅游客源城市间的距离仅有京沪广与这些城市距离的三分之二,发展跨国旅游和边境旅游优势明显。

二是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富集。新疆拥有56种类型的旅游资源,约占全国资源类型总量的83%。新疆旅游资源充满新奇感、神秘感和原始感,天山天池、喀纳斯、吐鲁番、那拉提、喀什、博斯腾湖、赛里木湖等旅游景区,浓郁民族风情和多元宗教文化在亚洲乃至全世界都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知名度。新疆特定的地理区位,使新疆历史发展呈现出鲜明的多民族并存与融合、多种文化兼容与并蓄的特色。兄弟民族各具风采、民族风情浓郁、文化艺术独特,成为天山南北最生动、最活泼、最具吸引力的人文景观资源。

三是处于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的推动下,新疆各项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中央“十二五”期间对新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今年就将完成6200多亿元,这也将使新疆成为旅游投资的热点地区。中央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新疆在新时期的战略定位,将加快推进形成国内外游客通过新疆“西进东出”和“东进西出”的新格局,新疆作为亚欧大陆桥上重要旅游通道、集散中心和旅游目的地的地位正在加速形成。19个省市全方位、立体式的对口援疆,将极大地增强新疆与内地省市之间的联系,新疆的人气旺了,往来的投资者、商人多了,旅游就更发达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带领下,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树立新疆理念,创造新疆效率,弘扬新疆精神,进一步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将成为新疆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内在动力。四是区内外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改革开放初期从乌鲁木齐乘火车到北京需要耗时一周,现在乘飞机只要3个多小时。到2015年,新疆将基本实现连接14个地州市以及新疆建设兵团各师的公路高速化,高速公路将超过5000公里;铁路网络将形成环绕塔里木和准噶尔两大盆地、沿天山南北、多条出疆通道相互交织的现代化铁路运输系统;全疆机场将达21个,形成“两网两路”的航空网络。目前,新疆连接19个对口援疆省市的航班已全部开通,新疆航空以乌鲁木齐为中心,向东呈扇状连接内地城市,向西呈扇状辐射中亚乃至欧洲各地的“一网两扇”的航线网络布局将日趋完善。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使新疆远离主要旅游客源地的历史将会彻底改变。

五是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2010年新疆接待国内游客突破3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300亿元,入境游客突破100万人次,均创历史最好水平,旅游业已经成为新疆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经过多年发展,新疆旅游法规和标准化建设不断完善,从自治区到各地州市再到县的旅游分级管理体制基本建立。新疆旅游产品体系不断健全,全区共有A级景区226家,其中5A级4家,逐步形成了以“丝绸之路”为主线、“五区三线”为重点的旅游发展空间布局,打造了喀纳斯、喀什、天池、葡萄沟、那拉提、赛里木湖等一批在国内外影响较大的旅游景区。新疆目前拥有一支政治和业务素质较高、乐于奉献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和一批善于市场开拓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企业,全区旅行社440多家,星级饭店450余家(五星级15家),旅游院校和设旅游系的院校20所,旅游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125万人。

六是新疆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新疆各级党委、政府在各个时期都对旅游业发展做出重大决策部署。“7.5”事件后,新疆区党委、政府及时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安排专项扶助资金,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帮助旅游企业度过难关。2010年以来,新疆出台了支持旅游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并决定逐年递增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自治区党委第十七次常委(扩大)会议强调要刻不容缓地推进旅游业发展,本次大会又下发了《推进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从组织领导、政策措施、资金项目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业支持力度。随着全区上下对旅游业地位和作用认识的不断提高,各部门、各行业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意识明显增强,重旅游、抓旅游、兴旅游的氛围越来越浓,全区旅游业发展环境有了根本改善。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新疆旅游业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新疆旅游业与先进地区相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旅游业发展还面临若干制约因素。一是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富集的旅游资源还不相适应。资源优势尚未转变为经济优势。二是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水准与海内外游客快速增长的需求还不相适应。三是旅游人才与新疆建设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目标还不相适应。同时,由于空间距离和气候环境制约,旅长游短问题依然存在,旅游淡季时间较长,旅游综合效益易受影响。对这些问题,新疆第十七次党委常委(扩大)会议已经做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对策和措施,国家旅游局将按照区局合作协议的精神,与新疆共同推进上述问题的解决。

三、几点建议

一是围绕建设战略性支柱产业,进一步加强对旅游业的组织领导。建议新疆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中央的要求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进一步加强对旅游业发展的领导,进一步发挥新疆旅游产业领导小组的作用,建立和完善适应大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大力营造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社会氛围。进一步用好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各项政策,例如推动旅游企业与一般工商企业水、电、气同价的政策。进一步打破地区和行业壁垒,在区内逐步建立统一无障碍的旅游大市场。要注重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旅游开发保护理念,按照春贤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要求,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做好旅游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规划布局上既要注重大气又注重精致,既注重传统又注重现代,突出地域、民族和文化特色。

二是围绕建设我国重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进一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围绕本轮新疆基础设施的大投入,配套做好直接为游客服务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规划建设一批连通重点旅游区的断头路和连接线,一批旅游安全救援设施和项目、旅游集散中心和游客咨询中心、旅游指示标识系统、自驾车服务设施、旅游环保设施。要继续重视旅游厕所建设。要坚持市场主体、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各方参与的原则,确定优先发展项目和重点景区建设项目。根据新疆景点多、线路长的特点,要推进支线机场之间的环飞,改目前的放射状为网格状,增加各支线机场到国内主要客源地和周边主要目的地的航线。

三是围绕西部旅游胜地建设,进一步打造新疆旅游品牌和旅游精品。“十二五”期间,国家旅游局将与新疆共同在国际市场打造代表新疆的主导品牌,推出1到2条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吸引力的旅游线路。“新疆是个好地方”是新疆的整体品牌形象,建议围绕这个主导品牌,树立全区旅游宣传推广一盘棋的思想,把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结合起来,做好针对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国内主要客源地和对日韩、欧美、东南亚、港澳台国际主要客源地的宣传推广活动。要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对口援疆客源地的宣传推介,吸引支援地区居民赴疆旅游。新疆人均GDP已经突破3000美元,要积极开发新疆区内旅游市场,推进新疆人游新疆。要进一步加强与境内外相关地区的旅游合作,发挥新疆在上合组织框架中的特殊优势,把“丝绸之路”打造成一条精品旅游线路。要开发具有中国地域特色和新疆民族特点的旅游品牌与项目,着力建设好天池、喀什、喀纳斯、那拉提、吐鲁番等一批国家级重点旅游景区,建设乌鲁木齐、吐鲁番、克拉玛依、石河子、喀什等一批国际性的特色旅游城市,规划建设一批地域鲜明、文化浓郁、产品各异的特色旅游乡村(镇)。

四是进一步加强旅游发展软环境建设。新疆各地、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文化特色多样、民间文艺丰富多彩,要注重保护挖掘,大力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与文化的紧密结合,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发展水平。要整合利用新疆旅游教育资源,加快建设旅游人才培养基地,努力提升现有旅游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鼓励新疆与对口支援省市建立旅游人才培训、实习与合作机制。有条件的地区可从国内外引进一批懂经营、懂管理、懂市场宣传推广的专业性、适用型旅游人才。建议加快制定修订新疆旅游管理、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等方面规章和标准建设。要进一步规范和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完善旅游市场监管、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旅游投诉处理等机制建设,不断提高海内外游客对新疆的满意度。

在这里我想对推动兵团旅游业发展提点建议。从旅游业的角度,地方和兵团是一个整体;从旅游者的视角,到了兵团也就到了新疆。经过多年发展,兵团旅游业已经成为兵团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兵团经济转型、富民兴边发挥了特殊作用。同时,兵团旅游作为新疆旅游业的重要板块,为推进兵地融合、增强民族团结、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兵团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兵团旅游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建议从兵地旅游融合发展的大视角,从创建机制、共同开发、共树形象、共享客源切入,总体规划新疆旅游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布局。对此,国家旅游局将大力支持并与自治区和兵团一道推进。同时,建议自治区继续大力支持兵团旅游发展,比如,将兵团旅游企业纳入享受与自治区旅游企业同等的优惠与奖励政策范围。

同志们,新疆旅游业的发展势头强劲,发展前景广阔。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新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新疆一定能早日建成西部旅游胜地和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国家旅游局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新疆旅游业发展。衷心祝愿新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新疆各族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谢谢大家。

第四篇:邵琪伟讲话

邵琪伟局长在全国旅游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国旅游局长座谈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工作部署,学习贯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8月12日在听取国家旅游局党组工作汇报时所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研究确定“十一五”期间全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推进今年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刚才,张希钦同志传达了吴仪副总理的重要指示。8月15日,国家旅游局召开党组会议,传达学习了这一讲话精神,并制定了贯彻落实的具体工作方案。我们认为,吴仪副总理的重要讲话,站在21世纪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和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战略任务出发,充分肯定了“十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对国家政治、外交、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及对港澳台工作的积极贡献,对我国旅游业改革和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进一步明确了“十一五”全国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为新时期我国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吴副总理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旅游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旅游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亲切关怀,对新时期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必将极大地鼓舞全行业干部职工的信心和干劲,为全行业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世界旅游强国建设、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

下面,我就“十一五”全国旅游发展思路和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十五”期间全国旅游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十一五”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中国已经建设成为世界旅游大国。2004年,我国入境过夜旅游人数4176万人次、创汇257亿美元,分别居世界第4位和第7位;国内旅游人数达11亿人次;出境旅游人数达2885万人次,成为亚洲第一大客源市场。三大市场快速发展,使中国从旅游资源大国发展成为世界旅游大国。

2、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1998年,旅游业被确立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2004年,全国旅游总收入达684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全国GDP的5.02%。与此同时,旅游业对社会就业的带动作用更加显著。2003年,我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649万,间接从业人员3244万,从业总人数为3893万,占全国就业总数的5.2%。

3、旅游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假日旅游为标志,旅游进入了大众化消费的新阶段。从1999年“十一”到2004年“十一”,黄金周旅游人数由4000万人次快速攀升至1亿多人次;2004年我国城乡居民平均出游率达84.8%。这是我国初步实现小康目标以后,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特征。

4、旅游产业体系日臻完善。产业要素进一步健全,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综合配套明显提高,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至2003年底,全国旅游企事业单位达30.44万个。其中,各类旅游住宿设施28.38万个,旅行社1.33万个。通过贯彻实施各项旅游质量标准,全国现有星级饭店11285家、A级景区1401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306个,210个城市创建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特别要强调的是,我国民航、铁路、公路、能源、通讯、口岸等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为旅游业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旅游业对增强我国国际影响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入境旅游持续增长,显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展示了中国作为安全而有魅力的旅游目的地国家的形象。出境旅游快速发展,成为近年来我国发展双边交往的重要内容。截至今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总计109个,已经实施了69个。旅游在国家的政治、外交、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以及对港澳台工作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6、形成了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格局。从国情出发,我国旅游业坚持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突破体制局限,适应旅游资源分散、产业关联度高的特点,取得了持续快速发展。随着旅游业在社会、经济、文化、精神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功能的显现,党委政府更加重视旅游发展、各方面更加支持旅游发展的工作格局得到巩固和发展。这也是转型时期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经验。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旅游业发展的结果,是相关部门和全社会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行业的同志们团结奋进、努力拼搏的结果,也凝结着国家旅游局和各级旅游部门历届领导班子的心血和汗水。这些成就,为“十一五”旅游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我代表国家旅游局向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各级党委和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心和大力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各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谢意!向全国旅游战线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

二、“十一五”中国旅游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提升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有利条件

1、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2003年,温家宝总理、吴仪副总理强调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目前,全国有24个省区市把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先导产业或重要产业。这表明,旅游业将得到各级党委政府更大的支持,旅游发展的宏观环境进一步优化。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产生巨大的旅游消费需求。目前我国旅游市场规模是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的条件下形成的。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我国人均GDP将由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消费市场、消费结构、产业结构都将发生显著的变化,旅游消费需求将大幅度提升。这是我国旅游业持续兴旺的重要动力。

3、发展旅游将成为各地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选择之一。旅游业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优势产业,具有可持续利用资源、促进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建立节约型社会、促进社会就业、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等功能。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将有越来越多的地方选择旅游业作为优势产业,给予重点支持和发展。

4、中国和平发展,有利于提升国际旅游竞争力。中国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国家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使中国成为全球公认的安全的旅游目的地。政治、经济、文化等国际交往的不断扩大,将为旅游业发展带来诸多有利条件。同时,我国旅游业已具备相当的产业规模、接待能力和发展实力,积累了相当的发展经验,尤其是出境旅游的发展,增强了中国旅游的国际竞争力。旅游业在国内发展和国际竞争中,都具有相当的优势。

5、世界旅游业发展形势对我国有利。

未来5年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总趋势是,欧美发达国家在全球出入境旅游市场中仍将保持传统优势,但增速放缓;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太国家和地区则将保持较快增长。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客源市场。在目前全球局部地区并不太平的形势下,中国保持了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我国旅游业将在相当一个时期内仍处于发展的黄金期。

(二)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十一五”时期,我国旅游业处于关键的战略提升期,既充满了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困难。对此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

1、入境旅游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发达国家不断提升旅游整体竞争力,对我国入境旅游发展形成压力。我国旅游接待人次和创汇收入虽已恢复到“非典”前的水平,但创汇排位与人次排位形成落差,反映了入境旅游深层次的挑战。

2、出境旅游高增长将引发诸多新问题。旅游服务质量亟须提高,利用出国游渠道滞留不归、非法偷渡等问题增多,旅游贸易逆差潜在发生。旅游部门、旅游机构和旅游企业必须应对这些新的挑战。

3、国内旅游低层次、粗放型的增长方式面临挑战。长期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服务”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影响了旅游产品的档次和品位,制约了旅游产业素质的提升。

4、旅游法规建设滞后。全行业仅有《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和《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三个行政法规,严重不适应国内外旅游市场快速发展的要求。

5、旅游产业深层次矛盾凸显。市场发育不充分、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规则不完善、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旅游产业素质不适应现代产业的要求。

6、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适应发展的要求。旅游就业门槛较低,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业内缺乏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激励竞争机制,从业人员队伍整体不适应,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三、“十一五”全国旅游业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全国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治旅”、“科教兴旅”,以改革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促进旅游产业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综合发挥旅游产业功能,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为建设世界旅游强国夯实基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十一五”期间促进全国旅游业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以人为本,改革创新,资源配置、联合协作,重点推进,协调发展。”“以人为本”,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旅游业为“人”服务的本质要求出发,以旅游者为“本”,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以优质服务吸引国内外游客。“改革创新”,就是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借鉴世界先进国家发展旅游产业的经验,遵循旅游产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旅游产业体制和机制,创新发展模式。“资源配置”,就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在全国范围内,调动所有可为旅游发展所用的资源,科学、合理、有效地加以配置和使用。“联合协作”,就是要强调横向和纵向、全方位、多层次的联合协作。在国际上,要加强与主要客源国家和地区的联合协作;在国内,要推动区域合作、跨行业合作、部门合作。“重点推进”,就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重点地推动地区发展、城市发展、景区发展、企业发展。引导一部分地区、城市、景区、企业较快地发展起来,产生带动、示范和辐射效应,最终达到全国旅游产业持续较快健康发展的目的。“协调发展”,就是要将“五个统筹”的发展原则与旅游产业的发展要求有机地联系起来,全面规划和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沿海和内地、城市和农村、入境、出境和国内旅游协调发展。

到2010年全国旅游业发展的预计目标是:

——接待入境过夜旅游人次年均增长7%,旅游创汇年均增长8%;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8%,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1%;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0%。

——旅游直接就业达到980万人,平均每年新增就业50万人。

——在扩大内需、拉动投资、带动脱贫、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四、“十一五”期间旅游行业需要重点推进的十项工作

(一)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建设和完善旅游产业体系

旅游产业素质的整体提升,关键在于改革体制、创新机制。

1、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培育旅游市场主体。要引导和支持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和全球性的旅游企业参与中国旅游企业的改组、改造和重组,催生一批中国旅游品牌,促成一批本土背景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战略性企业集团,促进旅游企业向市场化、品牌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

2、推动行业改革,完善旅行社和导游管理制度。在旅行社行业培育批发、代理的分工体系,实现市场组织网络化和旅游业务管理覆盖面的突破;建立健全导游执业的准入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3、推进旅游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健全旅游产业各要素、各环节之间公平合理的权益保障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促进市场主体规范化、市场分工合理化、市场竞争有序化,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4、完善旅游管理体制。要在政府职能转变中,完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公共职能。加强对资源开发的保护和管理,增强对旅游企业和旅游消费者的服务功能,提高对旅游质量的监管能力。进一步探索分层级的旅游管理体制,强化城市的市场监管和为旅游者直接服务的职能,鼓励县市设置与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的旅游机构。

5、促进旅游协会职能的完善。先试点,后推广。以城市各类旅游协会为重点,促进旅游协会加快成为行业利益的代表,加快成为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加快成为行业自律组织,加快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中介。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增长方式转变,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旅游业战略提升的主要内涵和全行业的历史任务。

1、把“以人为本”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根本要求。旅游业的发展要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国民素质提高,有利于民族文化传播。通过提供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增加旅游者阅历和体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旅游业要在全面提升产业素质的同时,突出强调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要普遍开展文明服务、人性化服务、细微服务等质量建设活动,提升全行业文明程度。

2、强化旅游对资源和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搞好环境保护是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保护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旅游产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要坚定地推动对资源和环境的严格保护和科学利用,对不利于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项目,不批、不建、不推。要建立与相关部门合作的机制,推动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整合利用,推动旅游资源保护的立法工作。

3、推动节约型产业发展,建设绿色产业体系。遵循可持续发展要求,搞好规划,加强管理。提倡生态旅游消费方式,引导旅游者强化环保意识。在建设“绿色饭店”、“生态景区”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产品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形成绿色旅游管理体系,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旅游产业。

(三)创新旅游目的地体系和旅游产品体系

1、建设旅游目的地体系。旅游产品的竞争集中表现为旅游目的地的竞争,要加大力度推动旅游目的地体系的建设。在优秀旅游城市中,推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引导旅游城市的特色化、人性化和国际化水平的提升;推出一批县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模式;推出一批小城镇特色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模式;形成完善的旅游目的地体系。

2、推动区域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线路建设。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编制青藏铁路沿线旅游发展规划、丝绸之路旅游线路规划、川滇藏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规划,以及京津冀、东三省老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海峡两岸、粤港澳三地、湄公河区域的旅游发展规划。按照《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积极做好重点红色旅游区规划。促进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3、重点建设和完善观光旅游产品体系,满足多层次的旅游需求。继续完善以世界遗产地为代表的世界级旅游产品系列;继续建设以丝绸之路等经典线路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品系列;推出山地、湿地、河流、海洋、森林等自然生态旅游产品系列;建设多元化的地方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系列;积极推动红色旅游产品建设。

4、加快休闲度假产品建设,适应大众旅游由一般观光到度假观光的需求。推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升级转型;重点提升热带亚热带海滨度假地;推动海滨、高尔夫、滑雪、温泉等度假产品的开发和服务设施建设,形成康体旅游产品系列;推动大中城市周边旅游带建设,形成大众家庭度假旅游产品系列;推动建设农家乐、自驾车游等散客旅游,形成自助旅游服务体系。

5、提升专项旅游产品的专业水平和整合程度。引导会展旅游有序竞争;引导商务旅游专业化提升;促成公务旅行、奖励旅游的政策突破;引导游船游艇旅游高起点发展;促进科考旅游、探险旅游、极限运动等旅游产品的成长发展。对分时度假、汽车俱乐部、游艇俱乐部等新的旅游业态,及时研究、纳入管理、引导发展,形成新的旅游生产力。

6、推进现代化旅游产品建设,创造有中国特色的复合型产品体系。大力开发与现代工业、农业、水利建设、交通建设、航天科技、生物工程相联系的旅游产品建设。努力开拓与现代生活方式相联系的生态旅游、体育旅游、海洋旅游、健康保健旅游、温泉度假、高尔夫旅游、游艇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形成多样化、复合型的旅游产品系列。

7、要继续推动旅游纪念品的产业化发展。形成地方特色产品系列、民族特色产品系列、文化特色产品系列、实用特点产品系列和高技术含量产品系列,形成旅游纪念品体系。

(四)调整市场开发战略,提高驾驭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的能力

从国内外旅游市场发展的趋势出发,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国内旅游”三大市场的开发战略调整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这样调整是为了适应市场发展变化的需要,体现旅游业发展导向,有利于开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使之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要强调入境旅游仍然是全国旅游业发展的重点。要加强和提高对国家旅游整体形象的宣传促销,为行业和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要实现整体形象宣传与企业促销进一步结合,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大促销力度。要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契机,策划推出系列促销计划。

——规范发展出境旅游。首先做好已开放的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的后续工作,建立双边旅游协作关系和工作渠道;同时抓紧研究针对出境游市场的危机处理机制和调控手段。适时研究新形势下征收出境税问题,预设出境游的调控闸门。

——全面提升国内旅游。进一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和机场、口岸建设;加强旅游景区精品化建设,提高景区规划、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旅游饭店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继续抓好旅游厕所建设工程;完善旅游黄金周制度,提升假日旅游组织协调水平;建立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旅游安全救援、信息引导、咨询服务、预订服务、纠纷处理机制。

为保持旅游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带来的冲击,旅游部门要加强对市场动态的研究和把握,建立应急反应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及时预测、快速决策、正确应对,增强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

(五)加强旅游立法,推进依法治旅

实现旅游强国目标必须有法律法规保障。目前旅游法规建设明显滞后于旅游业发展要求,要积极推进旅游立法和现有法规修订工作。

1、抓紧修订《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和《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为建立比较完善的市场规则,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积极推进旅游立法工作。

2、推进依法治旅。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结合转变政府工作职能,改善和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工作;要加强旅游执法队伍建设,总结会同相关部门联合执法的经验,探索新形势下的综合执法。

(六)建设诚信体系,规范旅游市场

吴仪副总理2004年1月8日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指出:“在现阶段,我认为切实推进各类旅游经营单位的诚信建设,就是标本兼治的有效之策。我们希望在本届政府五年任期之内,把全社会的诚信体系框架建立起来。”旅游行业要按照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加快诚信体系建设。

1、大力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充分认识这是标本兼治旅游市场秩序的根本之策。要根据国家对构建全社会诚信体系的总体要求,全面组织开展“诚信旅游活动”,倡导诚信守法经营,引导游客明白消费,创新市场管理机制,规范旅游市场秩序,重树旅游行业形象,争取“十一五”期间建立旅游诚信体系的框架。

2、要发挥各类旅游协会在推进诚信建设中的作用。结合协会改革,推选一批城市协会进行试点,建立行业自律、失信惩戒、诚信鼓励等制度。

3、倡导和鼓励各类经营单位增强信用意识。开展诚信经营和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引导诚信经营活动向纵深发展。

(七)拓展中国旅游国际活动空间,提升中国旅游在世界旅游业界的地位

1、在国际旅游事务中发挥旅游大国应有的作用。要积极参加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等国际旅游机构的活动,积极参与国际旅游事务规则的制定,加强多边和双边旅游合作,在世界旅游业中争取更多话语权。

2、拓宽参与国际旅游工作的领域。要在旅游目的地保护与开发、旅游服务标准的制定、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旅游扶贫等方面,发挥推介性的作用;更多地组织参与国际专业问题的研究和国际性的交流项目,在多个领域紧密跟踪国际市场发展动态和趋势;进一步发挥各旅游驻外办事处的联络和促销作用。

(八)科教兴旅,提升旅游生产力水平,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总体素质

实施科教兴旅,关系到产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1、制定《科教兴旅规划》。研究提出科教旅游的目标、计划和任务,建立交流科技教育信息的制度和服务体系,推动形成科技兴旅的促进机制和引导机制。

2、用信息化促进旅游行业技术进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改进促销方式,扩大中国目的地营销系统(DMS)的覆盖面和宣传力;联合有关部门改善对全球分销系统(GDS)的利用,紧跟全球化、信息化发展趋势;整合分散的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建设市场面广、信息充分的营销预订系统。引导企业采用成熟的信息管理系统提升经营水平,引导宾馆饭店、旅行社的信息管理系统的行业共享,促进行业进步。

3、提高旅游服务和旅游装备的科技含量,积极推动旅游新领域、新业态的发展。引导旅游业与资本市场、金融服务、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的对接;推动旅游装备制造业的研发和生产;推动饭店设备、游乐设施、旅游汽车、游船游艇、直升飞机、旅游房车、野营设施、滑雪器材、高尔夫装备、旅游保健和安全装备等旅游设施设备的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含量较高、适应现代需求的旅游新领域、新业态的发展。

4、加强人才培养,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制度。根据旅游业发展要求,制定、完善旅游专业人才的从业资质、分等定级、执业规则等制度;推动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景区管理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加强从业人员在岗培训,鼓励通过各种方式接受继续教育。

5、加强旅游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成立中国旅游研究院,建立人才库,培养旅游专业研究队伍;设立旅游学科研究课题,调动社会力量,加强旅游业重大问题研究;建立旅游研究优秀成果评选和奖励制度,促进旅游学科建设。

(九)加强协调,推进联合,创造和谐共赢的合作机制

1、推动跨区域旅游协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加强区域旅游协调,鼓励通过区域协作组织开展旅游规划、管理和营销,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

2、建立与相关部门沟通和协作机制。

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对重大问题的研究与先期沟通,积极开展与相关部门和行业的进一步合作,争取发改委、财政、交通、民航、铁道、口岸等部门更多的支持。推动建立银旅合作、科旅合作、文旅合作、教旅合作、体旅合作等多种合作机制,与信息产业、各种媒体广泛合作,充分使用社会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

(十)实施“全国旅游质量提升计划”,提高旅游业整体竞争力

为动员和组织全行业共同推进新时期旅游发展模式的转变,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推行“旅游质量提升计划”。主要内容是落实“十一五”旅游发展思路的一系列具体工作,包括改革开放、管理规范、开发建设等各个方面。主要目的是使“十一五”各项主要任务具体化,便于纳入各级地方政府的旅游“十一五”发展规划和计划,便于由旅游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贯彻实施。

上述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是在前一段时间国家旅游局组织的一系课题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集中了各方面力量和智慧所提出来的,也得到了许多省市旅游部门和各方面专家的支持和帮助。8月12日,吴仪副总理肯定了这一思路。为了进一步增强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请大家结合学习吴仪副总理的指示精神,集思广益,共同努力,提出修改意见,使这一工作思路更加完善,成为指导“十一五”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五、认真抓好今年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年初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对全年的旅游工作进行了部署。今年以来,全国旅游市场整体兴旺,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1-6月份,全国入境接待5830万人次,同比增长13%,(其中:外国人962万人次,增长28%);全国旅游创汇142亿美元,同比增长21%。国内旅游蓬勃发展,黄金周旅游市场持续兴旺,旅游安全、服务质量、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国家旅游局适时召开了全国出境旅游工作会议,进一步促进出境旅游市场的规范。

今年以来,在各省区市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地从实际出发,积极开拓,旅游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北京、上海、山东、福建、辽宁等省市以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为主题,针对日韩市场和对港澳台旅游,加大宣传促销力度,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在全国出境旅游工作会议之后,各地积极开展诚信旅游,努力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浙江率先开展诚信旅游活动,北京严肃处理违规组团旅行社,江苏、广东等地加大整治力度,探索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新机制。各地进一步开发新产品,努力打造旅游精品。四川全面提升产业素质,整体推进旅游产品开发;重庆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和景区开发模式;广西积极引导市场投入,着力建设旅游精品;海南加快文化观光、休闲度假产品的开发建设;内蒙古、新疆积极开发沙漠旅游、草原旅游、民族风情等特色产品,大力开发生态旅游产品。陕西、江西、湖南、贵州、河北等省按照全国红色旅游工作会议精神,联合有关部门,采取编制红色旅游规划、举办红色旅游展览、举行红色旅游活动等多种措施,协同推进红色旅游发展;川滇藏、江浙沪、京津冀、泛珠三角等区域打破行政界限,创新合作机制,实行区域联合。其他各省区市在加强旅游市场培育、加强宣传促销、规范市场秩序、深化改革和发展等各方面,都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从现在到年底还有4个月的时间,为了圆满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需要强调重点抓好几项工作:

1、加快“十一五”旅游规划的编制。“十一五”关系到旅游产业的全面提升,各地要认真学习贯彻吴仪副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全国旅游业“十一五”规划思路为指导,加强调查研究和市场分析,认真组织编制好当地的“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要在《全国旅游质量提升计划》和全国诚信旅游建设等重点工作上,做到部署到位,整体联动,务求实效。

2、继续保持入境促销的强劲势头。全国上半年入境市场整体形势较好,但各地发展很不平衡,仍有少数地方团队旅游上升乏力,入境市场尚未完全恢复到“非典”以前的水平;下半年的入境形势尚有一些不确定因素,需要引起格外的关注。各地要针对主要入境客源市场,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力争入境市场有较大提升。

3、密切关注和应对行业发展的新动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提升,传统的旅游管理体制和管理手段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不相适应,各种矛盾和问题明显增多。例如:每年超过10亿人次的旅游活动,使旅游安全形势日趋严峻,认真抓好旅游安全工作,搞好旅游保险、应急、救援,成为必须应对的日常性问题。各级旅游部门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要建立完善重要情况报告制度和危机处理工作机制,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妥善地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

4、进一步抓好红色旅游工作。今年以来,各地按照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工作会议的部署,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总体上发展势头很好。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依靠发展改革、宣传、财政等部门,加强对红色旅游的指导和协调,推进红色旅游健康发展;要高度重视红色旅游政策性强的特点,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要坚持规划先行,注意搞好资源整合,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条件,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要注意红色旅游与旅游产业发展固有规律的结合,使红色旅游的发展符合旅游产业发展规律,从而富有吸引力和生命力;要坚持多方参与,广开融资渠道,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同时,加强指导,规范规划、建设、宣传、导游等工作,引导红色旅游活动广泛、生动、富有成效地开展。

5、认真抓好“十一”黄金周的旅游工作。要早部署,早安排,早落实。积极引导、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把抓好安全放在首位,按照“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的原则,认真做好今年“十一”黄金周,要确保黄金周期间不发生大的安全、质量事故。

同志们,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一个全面提升的战略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旅游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宏伟目标为我国旅游业展现了无比壮丽的前景。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善抓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拼搏奋进,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为建设世界旅游强国而不懈努力!

第五篇:白恩培在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白恩培在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这次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总结我省旅游“二次创业”暨“十一五”以来的工作,谋划“十二五”及未来一个时期旅游产业发展,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创新思路举措,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我省战略性支柱产业。国家旅游局对云南旅游产业发展一直给予了很多关心和支持,邵琪伟局长在百忙之中又莅临大会指导,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国家旅游局和邵局长表示衷心感谢!刚才,邵局长发表了重要讲话,阐述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国际、国内旅游发展的大趋势,并对云南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非常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要把讲话精神作为我省旅游业“十一五” 总结和“十二五”规划编制的重要指导意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多年来,我们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积极推行“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探索和走出了一条符合云南实际的特色旅游发展路子。2005年,面对国内外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省委、省政府及时作出了旅游“二次创业”的决策部署,连续五年召开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各级党委、政府把发展旅游产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臵,按照“大产业、大文化、大服务、大市场、大环境”的要求,努力克服金融危机和特大干旱等诸多困难和不利因素,坚持实施旅游大项 目带动大发展战略,在规范景区管理、市场开拓、依法治旅、诚信旅游建设等方面大胆探索和创新,积累了培育旅游支柱产业的丰富经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和西部首位。“十一五”以来,全省累计接待海外旅游者1250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50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5.2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079亿元;旅游总收入达3433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07%。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拉动全省经济增长,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增加就业渠道,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实践证明,省委、省政府坚持不懈地把旅游产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来抓,通过抓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就业增长,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符合云南实际。对云南来说,抓旅游产业就是抓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就是抓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是抓城乡统筹发展和民生改善,就是抓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我们要倍加珍惜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大好局面,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信心决不能动摇,力度决不能减弱,支持决不能减少。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把旅游业培育成我省战略性支柱产业重要性的认识

在去年底召开的省委八届八次全委会上,我们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我省战略性支柱产业。这是省委、省政府结合云南省情实际,坚持走特色经济发展道路,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战略性支柱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较快,对整个经济起引导和推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具有较强的连锁效应,对其他产业发展具有引导、推动和影响作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支撑作用。旅游业已经是我省的支柱产业,之所以把旅游业作为我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是因为旅游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具备了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基本内涵和特征。一是旅游业对全省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突出。旅游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和带动效应,有力地促进了我省相关产业以及鲜花、茶叶、咖啡等特色产业和产品的发展。据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3元。旅游业直接和间接带动的产业有100多个。2009年,全省实现旅游业总收入810亿元,增加值380亿元,旅游业拉动全社会总收入超过1000亿元,旅游消费对餐饮、交通、娱乐、旅游购物的拉动分别为131亿元、193亿元、28亿元和66亿元,旅游产业的拉动作用特别明显。二是旅游业对促进全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日益显现。旅游是典型的“低碳”经济,资源消耗少、环境破坏小。全省通过发展旅游业,替代了一大批污染重、资源消耗大的传统产业,对推进生态云南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2009年,全省旅游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5.1%,有力带动了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三是旅游业对统筹城乡发展的作用日益重要。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容量较大,是扩大就业、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途径。目前,全省有72万人直接从事旅游产品的生产与服务,带动350多万人参与旅游服务,不少边疆民族贫困地区,依靠发展旅游业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把旅游业培育成我省战略性支柱产业,我们面临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具有良好基础。一是中央继续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包括云南在内的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中央在政策、资金、项目上的支持力度将会更大,为我省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二是中央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使云南从对外开放的末梢变为前沿,为推动我省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中央决定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国家发改委批准了我省旅游业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云南旅游业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一、二、三产业协调带动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旅游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优势越来越凸显。五是经过多年的精心打造,我省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旅游改革稳步推进、旅游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旅游设施设备逐步改善,大配套、多层次、宽领域、高质量的旅游产品体系逐步形成。更为重要的是,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对发展旅游业认识不断提高、观念不断转变,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各级各部门合力支持旅游业发展,全社会发展旅游业的意识显著增强。这些优势,为云南发展现代旅游业,实现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一定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发展旅游产业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抓住机遇,认真谋划,强力推进,更加注重旅游与文化相结合,更加注重旅游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相结合,更加注重旅游与边疆民族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以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大力发展现代旅游业,不断提高全省旅游业的综合实力、创新活力和竞争能力,千方百计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省战略性支柱产业。

二、明确目标任务,全面推进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建设

“十二五”期间及今后一段时期,是我省旅游业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旅游业作为云南“桥头堡”建设的排头兵、推进器和先导产业的作用,以转变发展方式和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强化统筹协调,积极探索建立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升云南旅游业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努力形成旅游产品特色化、旅游服务国际化、游客进出便利化、旅游环境优质化的发展新格局,把云南的旅游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通过努力,到2015年,全面完成旅游产业综合改革各项任务,力争主 要旅游经济指标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把云南建设成为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现代旅游目的地、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旅游集散地和重要通道以及沿边开放开发和旅游综合改革的先行试验区。到2020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规模进一步扩大,对全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及相关产业的综合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旅游业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0%以上,实现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历史性跨越。

实现上述目标,要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把旅游业培育成我省战略性支柱产业,必须坚持用现代旅游的理念来谋划和推动。随着需求的多样化发展,传统的旅游,即一般化的、以单一形态出现的景观旅游,已远远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游客迫切需要的是集娱乐性、体验性、享受性等为一体的多重满足。相对于传统旅游业而言,现代旅游是以旅游景点独特化、文化多元化、设施便利化、消费低碳化、管理国际化、服务人性化为基础的,适应不同人群需求的国际性旅游形态,其国际背景是科技现代化、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国内基础是经济现代化、社会城市化、服务体验化和休闲大众化。现代旅游业是对传统旅游业的继承、创新和提升,顺应了人们的多样化需求,注重生态、文化、休闲、度假、体验、参与,具有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民族文化独特、信息咨询便捷、管理服务优质、国际化程度高、社会文化祥和等鲜明特征。云南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旅游景观具有多样性、不可替代性 和原始神秘性,是亚洲乃至世界最适宜全天候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的旅游胜地和旅游目的地,具有开拓康体休闲、旅游度假、体育健身、商务会展、生态旅游等高中端旅游消费产品的基础条件。大力发展现代旅游业,是我省培育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必由之路。

第二,坚持夯实基础,为加快发展现代旅游业提供坚强保障。发展现代旅游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有完善的产业配套支撑体系作保障。一是继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旅游业,首先要解决交通便捷问题。要着力改善和全面提升旅游通达条件,加强航空、铁路、公路、内河航运等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水陆空衔接、安全舒适、互为补充、方便快捷的立体交通网络,不断改善云南连接内地和东南亚、南亚乃至世界各地的通达条件,特别是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围绕培育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需要来开展。二是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是现代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要加快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按照国际化、标准化的要求,加快推进旅游线路、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游客休息站等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加强旅游景区、娱乐、购物、接待等旅游重要环节的配套设施建设。把优质服务作为发展现代旅游业的生命线,不断完善配套服务、提高服务层次,让游客享受高效、便利、舒适的服务,实现由一般服务向精细服务转变。建立健全旅游安全保障机制,提高应急处臵能力。三是加快 旅游信息化建设。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未来5年电子商务将分享全球旅游交易25%的份额。要加快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构建旅游信息平台,积极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建立覆盖全省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做到旅游信息一览无遗、旅游交易一键敲定,全面提升旅游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四是要加强旅游市场建设。依法抓好市场管理,加强旅游行业法规体系建设,强化旅游执法人员培训,坚决打击恶性竞争、购物欺诈等违法违规活动;加强行业自律,充分发挥旅游行业中介组织的作用,只要有旅客投诉,就要严肃查处,切实维护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树立云南旅游的良好形象。五是加大科教兴旅力度。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与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是分不开的。要加强旅游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在职教育培训,提高旅游业就业门槛,坚持持证上岗,为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奠定基础。积极吸引国内外旅游人才,加快培养中高级旅游企业管理人员,使旅游人才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都能满足云南发展现代旅游业的需要。建立旅游业研发体系,强化现代科技成果运用,不断提升旅游企业的技术含量和智能化水平。

第三,坚持开拓创新,为加快发展现代旅游业提供产业支撑。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旅游业发展,一定要有大气魄、大手笔,没有大项目、大品牌,就难以满足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必须适应新的形势,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由低端建设向高端建设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发展转变,把 特色做优、精品做强、品牌做响。一是优化旅游产业布局。按照注重特色、差异发展、强化功能、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进一步优化旅游产业区域布局,尽可能集中连片开发,努力把重点旅游区打造成特色鲜明、功能配套互补、互赢发展的旅游目的地。二是促进旅游产业集群发展。以做大做强优势产品为主攻方向,推动资金、资源、人才、技术向优势景区、优势地区集中,推动建设一批布局合理、要素集聚、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品牌旅游区,不断放大旅游产业的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加快组建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旅游集团,鼓励旅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向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增强旅游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开拓能力和竞争能力。三是促进文化与旅游互动融合。文化是旅游之魂。要依托我省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创作一批体现当地旅游特色、吸引国内外游客的名歌,编排一批满足不同层次游客品味的节目,创作一批有利于提升知名度、底蕴深厚的电视剧或电影。同时要处理好世界优秀文化和云南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使之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不断丰富旅游的文化内涵,谱写文化与旅游互动发展的新篇章。四是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在巩固发展传统大众旅游产品的同时,重点开拓休闲度假、体育健身、商务会展、生态旅游、自驾游等休闲度假产品,大力发展野外拓展训练、户外露营等新型业态,规范发展高尔夫旅游、大型主题公园,努力形成多 元化、系列化、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旅游项目群和产品体系。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好、区位优势独特、交通便利的地方,要高位推动、高起点谋划、高层次开发、高质量服务,不断提高旅游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五是加大客源市场开拓力度。要强化云南整体旅游形象的宣传促销,推出“休闲度假云南”、“健康旅游云南”、“宜居云南”、“文化云南”、“生态云南”等更多受国内外市场欢迎的品牌产品,增强云南旅游的国际知名度和吸引力,让世界知道中国有云南,云南有丰富的旅游产品,大量吸引不同需求层次特别是高端游客。

第四,坚持转变方式,为加快发展现代旅游业开辟广阔空间。旅游业要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一是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互动。充分利用旅游业综合性强、带动力大、辐射面广的特点,推动旅游业与国际金融、仓储物流、信息咨询、文化创意、影视娱乐、会展博览等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与工业、农业、体育、文化等行业有机结合,延长旅游产业链。加快发展旅游装备业,积极开发具有云南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增强旅游业的辐射能力和发展后劲。二是促进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坚持以科学开发促进资源保护,以资源合理利用推动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产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固有特性,科学建立节能降耗标准,大力支持旅游经营单位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技术,积极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创建绿色旅游环保企业,大幅度减少碳排放。合理确定 景区游客容量,倡导低碳旅游方式,严格执行旅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强化旅游开发对生态建设的促进作用,努力把我省旅游业培育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产业。三是促进旅游业发展与改善民生共赢。我们发展任何一个产业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都是富民强省。发展旅游业也一样,不能就旅游发展旅游,必须带动各族群众脱贫致富。要坚持以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国民素质提高为出发点,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贫困人口和城镇下岗职工为重点,利用现代旅游业替代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工业项目和面源污染较重的传统农业项目,培育一批相互配套和互为补充的特色服务产业,不断扩大就业空间。在旅游重点项目、配套生产服务基地建设和经营中,要尽最大可能吸纳当地居民就业,实现旅游项目开发与群众增收致富互利共赢。

第五,坚持改革开放,为加快发展现代旅游业提供强大动力。实践证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省旅游业的迅速崛起。深化旅游行业改革,加快对外开放,是提升我省旅游业国际化、现代化水平,增强发展内在动力和生机活力的关键所在。一是加快推进旅游综合改革。通过抓好旅游综合改革试点,着力在旅游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产品转型升级、投融资改革、新业态发展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二是完善政府管理体制。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行业自律、依法管理的思路,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顺应现代旅游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形成一体 化、规范化、高效化、优质化的旅游行政管理体系。大胆创新景区管理体制,坚决打破部门、条块和区划分割,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逐步实现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三是健全行业协会运作机制。加快培育旅游行业协会和旅游中介机构,理顺政府、旅游中介和企业的关系,搞好行业指导、规范、服务和自律,充分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形成政府管理与行业自律有机衔接、良性互动的局面。四是完善投融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臵作用,积极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大力鼓励民资、外资投资旅游业,加快推进国有旅游企业转制和经营机制改革。各类金融机构要开发和推广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的个性化金融产品,增加对旅游项目建设的贷款规模,健全融资担保体系,支持全省旅游业加快发展。五是加大旅游对外交流与合作。建立和完善国际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深化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区域旅游合作,重点开展大湄公河次区域、孟中印缅地区、云南与老泰越等国的旅游合作,打造云南面向中南半岛和连接南亚的跨国跨境旅游精品线路,努力构建面向东南亚、南亚国际区域旅游圈,促进云南国内旅游、边境旅游和跨国旅游发展。加强国内和省内旅游合作,推出一批跨地区、跨省区的旅游产品,促进区域内旅游大合作、大发展。要把自我开发和引进开发有机结合起来,面向国内外,引进一批实力雄厚、善于经营、社会责任感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我省旅游资源开发和产业整合,使云南丰富的优质旅游资源效益得到更好 发挥。

三、加强组织领导,为培育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提供坚强保证

把旅游业培育成我省战略性支柱产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一定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抓好工作落实。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旅游业涉及行业多、范围广,组织协调的任务重、责任大。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现代旅游业摆上优先位臵,像抓工业那样抓旅游业,以全局视野、战略眼光、系统思维来统筹、来谋划、来安排,以硬目标、硬措施、硬考核来要求、来推动、来督促,坚持每年办几件推动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大事、要事、实事,及时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坚持定期议事、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督办问责。各部门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和大旅游观念,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工作协作和配合,形成推动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强大合力。旅游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认真开展工作指导,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队伍。今后继续每年召开一次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每次都举办一个旅游发展成果展览,各州市都要把各自每年抓得好的有亮点的项目展现出来,由大家来评定,谁发展的最好,省里就支持谁。

二是强化规划指导。旅游业的发展,要多留赞叹、少留遗憾、不留包袱,就离不开科学的规划。要把旅游基础设施 和旅游重大项目建设纳入全省“十二五”规划。要在国家发改委批准的《规划纲要》基础上,着眼科学发展,体现现代旅游业特征,进一步细化和编制好全省“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与其他规划的衔接,重点做好产业布局、产业聚集、新型业态融合发展以及产品开发、目的地体系建设等规划,统筹考虑产品定位、功能布局、线路安排、要素配臵,力求突出特色、体现个性;还要编制好重点区域、重点线路、重点产品等各项专项规划,形成完整的规划体系。要强化规划的执行力度,重大项目建设必须在规划的指导下进行,确保全省旅游资源和产品开发及产业建设科学发展。同时,要加强对项目的监督检查,坚决防止“跑马圈地”、占而不开的情况出现。

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加快现代旅游业发展,必须有好的政策支持。要结合西部大开发、桥头堡建设和国务院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研究出台我省支持旅游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和具体贯彻实施意见。加快推进国家旅游局与我省省局合作和《规划纲要》政策的落实,争取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我省旅游业的支持力度。各级政府要逐年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宣传促销、旅游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对困难较多地区旅游发展的扶持力度。发改、财政、建设、交通等有关部门,在安排专项资金的使用时,要充分考虑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对涉旅项目予以一定的支持。在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要按照我省与国土资源部签 订的合作协议,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的旅游重大项目,在新增用地计划指标安排上给予倾斜,优先落实旅游重大项目建设用地。在这里,我还要强调,这几年我们出台的旅游产业政策,深受大家的欢迎,也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一些地方对这些政策没有很好地落实。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了解政策、研究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政策,并紧密结合实际,用足、用活、用好这些政策。同时在推动旅游业发展中,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健全完善我们的政策,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四是营造良好环境。良好的环境是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要营造宽松开放的投资环境,对符合条件的旅游开发项目,在项目审批、核准等方面简化程序,积极支持;对旅游企业行政性收费抓紧清理,按政策规定减免旅游有关费用,降低旅游企业经营成本。要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始终保持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严打的高压态势,切实保护游客和旅游企业的合法权益。要营造导向有力的舆论环境,大力宣传云南旅游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绩,总结推广各地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进一步提高云南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大力发展现代旅游业,把旅游业培育成我省战略性支柱产业,任重而道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 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省旅游产业发展新局面,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下载邵琪伟在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邵琪伟在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邵琪伟在2010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邵琪伟在2010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是在全国旅游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努力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面胜......

    在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把旅游立市做实立实──在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传达贯彻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精神,研究部署“旅游立市”战略、做大做强旅游经济问题。会......

    2011-1-18邵琪伟在2011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十一五”全国旅游业发展情况,分析研究“十二五”旅游业发展形势和任......

    邵琪伟在2012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5篇材料]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 在2012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1月12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

    在全区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区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区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是地委、行署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召开这样大规模、高规格的会议专题研究推进旅游产业发展,这......

    在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抓住新机遇开拓新思路全力加快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步伐——在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州......

    在全县旅游产业突破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县旅游产业突破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谷 奕 (2008年12月11日) 尊敬的市委组织部鲁部长,市政府刘市长,市旅游局刘局长,同志们,大家好!我受杨书记的委托,代表县委、政府讲三个方面......

    徐光春在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徐光春在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http://www.xiexiebang.com 2009-6-12 9:30:42 来源:河南旅游资讯网 点击:次 大力实施“旅游立省”战略 做大做强旅游经济 河南省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