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琪伟在全国红色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4 20:06: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邵琪伟在全国红色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邵琪伟在全国红色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篇:邵琪伟在全国红色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邵琪伟在全国红色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云山同志代表党中央做了重要讲话。云山同志的讲话高屋建瓴,统揽全局,内涵丰富,要求明确,对我们今后做好红色旅游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云山同志的讲话,高度总结概括了发展红色旅游几年来的情况和经验,并就贯彻中央精神、深入推进红色旅游工作,提出了要深刻认识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战略意义,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要着力突出思想内涵,充分发挥红色旅游教育人民、引导社会的重要功能;要大力改进创新,努力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感染力;要不断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推动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为发展红色旅游提供有力保障等五个方面的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朱之鑫同志所做的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红色旅游发展6年多来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分析了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红色旅游发展的思路、措施和要求。大家要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这次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问题,讲三点意见:

一是要认真学习领会云山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

彻落实红色旅游二期规划,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上来,统一到红色旅游二期规划的目标任务上来,做到思想上更加重视,组织上更加严密,工作上更加务实,推动红色旅游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二是要认真学习领会红色旅游二期规划的精神实质,明确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认真落实朱之鑫同志代表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所做的工作部署,结合实际,制定方案、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实现预期目标。

三是各参会单位要及时将今天的会议精神向同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向有关部门通报,为红色旅游发展,争取更多的支持。各级红色旅游工作协调领导机构要认真传达学习此次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努力开创红色旅游发展新局面,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同志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履行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为红色旅游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优异的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第二篇:邵琪伟在全国红色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邵琪伟在全国红色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云山同志代表党中央做了重要讲话。云山同志的讲话高屋建瓴,统揽全局,内涵丰富,要求明确,对我们今后做好红色旅游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云山同志的讲话,高度总结概括了发展红色旅游几年来的情况和经验,并就贯彻中央精神、深入推进红色旅游工作,提出了要深刻认识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战略意义,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要着力突出思想内涵,充分发挥红色旅游教育人民、引导社会的重要功能;要大力改进创新,努力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感染力;要不断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推动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为发展红色旅游提供有力保障等五个方面的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朱之鑫同志所做的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红色旅游发展6年多来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分析了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红色旅游发展的思路、措施和要求。大家要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这次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问题,讲三点意见:

一是要认真学习领会云山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红色旅游二期规划,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上来,统一到红色旅游二期规划的目标任务上来,做到思想上更加重视,组织上更加严密,工作上更加务实,推动红色旅游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二是要认真学习领会红色旅游二期规划的精神实质,明确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认真落实朱之鑫同志代表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所做的工作部署,结合实际,制定方案、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实现预期目标。

三是各参会单位要及时将今天的会议精神向同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向有关部门通报,为红色旅游发展,争取更多的支持。各级红色旅游工作协调领导机构要认真传达学习此次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努力开创红色旅游发展新局面,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同志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履行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为红色旅游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优异的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第三篇:邵琪伟在2010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邵琪伟在2010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是在全国旅游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努力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面胜利,积极谋划中国旅游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更大繁荣发展的背景下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09年、部署2010年全国旅游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转变观念、改革创新,动员全行业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而努力奋斗。

1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同志听取了国家旅游局党组关于2009年全国旅游业发展情况及2010年旅游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安排的汇报,对2009年旅游业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做好2010年和今后一段时间旅游工作作了重要指示。下面,我代表国家旅游局,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我国旅游业经受严峻考验和挑战的一年;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对旅游业发展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地位和发展环境明显提升的一年;是全国旅游行业化挑

战为机遇,迈向历史新起点的一年。面对一系列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接踵而至的不利影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甲型流感疫情持续蔓延的巨大冲击,面对国内消费信心不足、国际需求急速下滑的复杂局面,面对旅游企业经营困难加剧、旅游经济运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国旅游行业坚定信心、共克时艰,迎难而上、开拓创新,一手抓应对金融危机、保持发展势头毫不松懈;一手抓谋划长远发展、坚持改革创新毫不动摇。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旅游业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旅游系统保持了人心稳定、队伍稳定。在发展的关键时期,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凝聚了力量,为旅游业新一轮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提振信心,应对危机,旅游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及时调整工作部署,促进国内旅游较快增长。面对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全行业及时把工作重点调整到国内旅游上,各地明显加大了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激发居民旅游消费热情;在186个城市开展“全国百城旅游宣传周”活动,增强了居民旅游消费信心。大力培育各类旅游消费热点,促进了城乡居民旅游消费潜力的释放。各地和旅游企业充分运用价格杠杆,通过发放旅游消费券、价格优惠

打折等方式,有效拉动了居民旅游消费。

——及时出台政策措施,保持旅游行业队伍稳定。退还旅行社质量保证金23亿元,推动落实宾馆饭店与一般工业企业享受水电气同价政策,努力减轻企业经营负担。推动金融系统加大对旅游企业信贷支持,采取加强培训、鼓励弹性就业、岗位补贴等方式,稳定困难企业职工队伍。以纪念邓小平“黄山谈话”3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坚定全行业克服困难、推进旅游业发展的信心。

——及时调整国际市场开发战略,遏制入境旅游急速下滑。充分利用各种大型国际活动平台,充分发挥“奥运后”旅游效应,全力推广世博旅游;成功举办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全年共参加21个重要国际旅展,开展10次海外大型推广活动,组织邀请50批次海外旅游记者和旅行商来华采访考察,为危机过后入境旅游恢复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009年我国旅游业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19.02亿人次,增长11.1%;国内旅游收入1.02万亿元,增长16.4%;入境旅游人数1.26亿人次,下降2.7%;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088万人次,下降4.1%;旅游外汇收入397亿美元,下降2.9%;出境旅游人数4766万人次,增长4.0%;旅游总收入1.29万亿元,增长11.3%。

(二)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旅游业发展环境明显优化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一年中,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多次考察旅游工作,对旅游业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春节期间胡锦涛总书记专门考察井冈山旅游业发展,“十一”期间又考察北京旅游景区,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增加休闲旅游等消费,引导消费结构升级。温家宝总理4月18日在海南就加快发展旅游业发表了重要讲话,全面、系统阐述了发展旅游业对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11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王岐山副总理先后10次考察旅游工作,亲自主持《意见》制定,3次系统听取旅游工作汇报,对旅游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党中央、国务院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使全行业深受鼓舞和鞭策。

——旅游业发展纳入国家战略体系。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支持和指导下,国家旅游局与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一起,会同中央和国家机关39个部门,起草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送审稿)》。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后,于12月1日以国务院名义正式下发。《意见》确立了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定位,提出了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支持政策。

《意见》总结了我国旅游业30年发展经验,集中了全行业和各方面的智慧。既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又紧密结合了旅游业的实际。《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旅游业进入了国家战略体系,预示着中国旅游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去年,国务院还出台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国务院下发的推进广西等省区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文件中,都把旅游业发展摆上重要位置,提出了明确要求。

——各级党委政府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力度明显加大。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的确立,各级党委政府对旅游业发展更加重视。北京充分发挥奥运旅游效应,推动奥运后旅游业快速发展;上海紧抓世博契机,着力打造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广东积极推动国民休闲旅游;四川在灾后重建中加快发展旅游业,全省旅游业总体已恢复到地震前水平;西藏采取多种措施使旅游人数和收入都恢复到了“3•14”之前的水平。山东、河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北京、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云南、青海、贵州、陕西、宁夏等省区市召开了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并出台了相关的指导性文件。

(三)狠抓基础,健全制度,旅游产业素质稳步提升

——旅游法规建设扎实推进。全行业大力宣传贯彻新的《旅行社条例》,促进旅游市场规范有序发展。上海出台了

《旅馆业管理办法》,江西出台了《旅游条例》,成都颁布了《旅游业促进条例》。全行业企盼多年的《旅游法》制定工作已列入全国人大立法程序,起草工作正式启动。

——旅游标准化和制度建设得到加强。发布了《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和《关于加强旅游服务质量和市场秩序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制定了《全国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和《全国旅游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组织制定、修订了21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完善《旅游安全管理办法》、《旅游投诉处理办法》、《旅行社责任险保险管理办法》,全面修订了《旅游统计调查制度》,完善了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组团合同范本,初步建立了旅游经济运行分析制度和预警机制,开展了游客满意度调查。

——旅游产品建设有新突破。各地抓住国家应对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实施过程中,扩大内需、增加投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机遇,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和社会投资投向旅游业,推动旅游产品结构优化提升,全国涌现了一批投资规模较大、市场效益较好、科技文化含量比较高的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商务会展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高中端旅游产品。我们加强了规划引导,编制完成了中部地区、北部湾、丝绸之路、海峡西岸、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区域旅游规划,引导旅游业科学发展。召开全国乡村旅游发展工作会议,制定了《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和《乡村旅游服务指南》,推进乡村

旅游蓬勃发展。加强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复核和评定检查。国家旅游发展基金重点支持了321个旅游项目建设。以举办首届中国旅游产业节和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为契机,推动旅游装备制造业和旅游商品发展。举办了中国旅游服装服饰大赛,推动提高旅游文化含量。

——旅游人才和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建设,启动旅游从业人员培训计划,全年培训导游人员、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和各类旅游服务人员共1.33万人次。启动“名导进课堂”工程,着力建设高素质导游师资队伍。开通中国导游网,为导游人员搭建交流沟通平台。制定实施《全国藏区旅游人才培训计划》,圆满完成了 推进生态旅游标准实施;与国务院三峡办、扶贫办推动三峡库区旅游扶贫工作;与工商、质监、宗教、文物、国标委等部门共同开展规范宗教旅游场所文明燃香活动;与保监会共同推进旅行社责任险全国统保;与邮政集团建立旅游与邮政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对重点省区市旅游业发展的分类指导,全年与11个省区市政府签订了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合作协议。全国旅游业发展合力不断增强。

——旅游部门职能转变加快。国家旅游局全面落实新的“三定”规定,加快推进职能转变和职责调整,完成了星级饭店评定等工作整体向旅游协会移交。推进旅游行业协会建设,成立了中国旅游协会温泉分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休闲度假分会。广东、云南、海南及部分城市和地区推动旅游综合改革或专项改革试点取得新进展。

——国际旅游交流稳步推进。一年中,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先后4次出席我国与意大利、塞尔维亚、朝鲜、新西兰等国家旅游合作文件签署,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扩大至139个,已实施104个。较大规模组团参加了中日韩旅游部长会议和中美省州旅游局长合作发展对话会议,参加了世界旅游组织大会、东盟与中日韩旅游部长会议、中南太旅游组织部长理事会会议等重要国际活动,中国旅游业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旅游对台港澳工作发挥独特作用。稳健推进大陆居

民赴台旅游,开放范围扩大到25个省区市,全年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人数达到60.6万人次,为促进海峡两岸和平发展发挥了独特作用。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台北办事处筹建工作积极推进。深化与港澳旅游合作,积极推动CEPA补充协议六有关旅游政策的落实,支持香港、澳门繁荣稳定。

一年来,全国旅游行业在应对危机、促进增长中积累了重要经验。这对我们完善发展思路,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要善于在危机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把握工作的主动权。面对金融危机,我们及时调整了工作重点,果断采取了应对举措,扭转了不利的局面。为有效防控甲型流感对旅游业的影响,我们及时发布旅游提示,妥善应对突发疫情;新疆“7•5”事件发生后,我们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释放积极信号,努力保持旅游市场稳定。今后旅游业发展中各种不确定和不可预见因素仍将存在,旅游与危机同行将成为常态,只要我们密切跟踪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方针和工作重点,早预见、早准备、早行动,就能提高全行业应对危机和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是要善于利用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加快旅游业改革创新。危机加剧了固有矛盾和问题的暴露,同时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迫使我们不断反思、不断创新,要求我们主动调整、加快改革。在这次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一方面,传统的旅游市场陷入更加激烈的竞争,部分竞争能力不强和不能适应挑战的企业陷入经营困境,部分不善于主动调整工作方针的地区面临大量客源流失。另一方面,乡村旅游、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新兴市场快速发展,蕴藏着巨大商机;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而催生的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使许多旅游企业快速发展;善于推陈出新的旅游目的地游客盈门。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善于运用危机和挑战形成的倒逼机制,就能加快推进旅游业改革创新和发展方式转变。

三是要善于从危机中发现积极因素,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传统发展之“危”,往往孕育着创新发展之“机”。这场金融危机使国际市场需求急剧下滑,党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战略决策,提出更多地依靠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出台了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刺激国内需求,特别是推出4万亿投资计划,极大地改善了与旅游业发展紧密相关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建设,居民旅游消费需求快速增长。抓住这一机遇,我们推动确立了旅游业新的战略定位,有力地提升了旅游产业地位;推进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高中端旅游产品开发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使一些长期阻碍旅游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得到或正在逐步解决。实践证明,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善于化危机为机遇,顺势而谋,顺势而上,不断创造新的发展优势。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旅游业

发展方式粗放、市场秩序不规范、体制机制不健全、人才队伍和从业人员队伍建设不适应等长期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受金融危机等影响,全行业出现了入境旅游下滑、旅游企业特别是部分经济外向度高的省市旅游企业经营困难加剧等新的困难和挑战。对这些长期性问题和新出现的问题,我们都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措施,努力推动解决。

二、2010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的 国务院的要求,以全面贯彻落实《意见》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进方法,不断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不断发展进步。在工作中要努力做到:

——牢固树立四个观念。一是要牢固树立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观念,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要牢固树立市场经济的观念,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用市场经济规律推进旅游业发展。三是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下大力气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真正使旅游业走内涵式集约化发展的道路,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四是要牢固树立游客至上的观念,把满足人民群众的旅游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把维护广大游客合法权益作为 要切实增强改革意识,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既大胆又科学地通过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制度建设来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实现旅游业发展方式的转变,首先要实现工作方式的转变。一是工作重点要转移到国内旅游上来,正确处理国内、入境、出境三大市场关系,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保持旅游业平稳较快增长;二是工作重心要下移,按照旅游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要以城市为重点抓好旅游业改革创新、产品建设、市场管理和质量提升,通过重点城市、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带动,推进有条件的地区率先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三是工作职能要转变,要把可以由企业和中介机构承担的工作坚决转移出去,把主要精力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着力健全旅游法规、完善旅游规划、制订旅游标准、增强公共服务、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对外交流、提供人才保障,提高推动旅游业发展的能力。今年旅游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以国内旅游为重点,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着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扩大旅游消费,着力提升服务质量,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旅游业平稳较快增长。

综合分析今年影响旅游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我们认为2010年我国国内旅游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入境旅游有望全面恢复,出境旅游将继续平稳发展。全年旅游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国内旅游人数21.5亿人次,增长13%,国内旅游收入1.15万亿元,增长13%;入境旅游人数1.32亿人次,增长5%,其中过夜旅游人数5450万人次,增长7%,旅游外汇收入430亿美元,增长8%;出境旅游人数5100万人次,增长7%;旅游业总收入1.44万亿元,增长12%。新增旅游就业50万人。

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推进旅游业改革创新。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断深化旅游业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海南、广西、云南等地要认真落实国务院有关文件的精神,加快推进旅游业综合改革试点;广东、福建、天津、成渝、武汉和长株潭等地要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部署,积极推进旅游业改革创新;河南、江苏、浙江、山东等有条件的地区要加快旅游业改革步伐。国家旅游局将选择若干重点省份和重点城市推进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各地要结合实际,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推进旅游业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快制度创新。旅游业综合改革试点的重点是,构

建更加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旅游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发展,推进旅游景区一体化管理,消除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体制和制度障碍,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壁垒,促进形成全国旅游大市场。要切实落实《意见》中关于推进旅游行业协会改革的要求,国家旅游局要制定旅游行业协会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各地要提出五年改革行动方案。要发挥旅游行业协会服务企业的作用,各级各类旅游协会要以贯彻落实《意见》为契机,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对企业的财政支持、金融支持和相关配套政策的落实。要大力推进市场主体建设,国家旅游局将制定促进旅游饭店业和旅行社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各地要着力推动一批国有旅游企业改组、改制、兼并、重组,大力扶持民营旅游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发展,积极支持有竞争力的旅游企业集团发展。

(二)培育旅游消费热点。要丰富和活跃假日旅游市场,推进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编制《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促进大众旅游休闲消费。要认真组织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各省区市要制定完善具体工作方案,有条件的城市可制定城市周边休闲度假带旅游规划,有组织、有规划地对城市周边旅游带(圈)的建设加以引导。今年,国家旅游局将继续加强与农业、文化、建设、环保、体育等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出乡村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生态旅游和特色旅游城镇等示范产品,各地要加强对旅游产品特色化、生态化、多样

化发展的指导和引导,提高旅游业的文化含量。要与全国红色旅游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密切协作,积极推进红色旅游发展。在总结 务质量。2010年是“全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国家旅游局已经制定下发了相关工作方案,对做好质量提升年各项工作进行了部署。各级旅游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狠抓落实。要加强对旅游企业的服务和指导,重点抓一批旅行社、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旅游购物店的质量提升,建立健全饭店星级、景区质量等级的退出机制,严肃查处一批侵害游客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并予以公布。今年要建立旅游投诉通报制度,定期发布全国重点旅游城市游客满意度排名。要抓紧研究制定旅行社、旅游购物店信用等级制度。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继续开展宗教旅游场所文明燃香活动。深入开展文明旅游、健康旅游、绿色旅游活动,组织开展“品质旅游、伴你远行”宣传活动,增强居民和游客文明旅游、理性消费的意识。要通过质量提升年各项工作,使全国旅游服务质量有明显提升,使广大游客满意度不断提高。

(四)全力做好上海世博旅游工作。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举办的又一个世界盛会,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机遇。中央提出要“把上海世博会办成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今年1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时提出了“三个展示”、“六个确保”的要求,强调要利用上海世博会带来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发展旅游、会展、文化、创新、金融服务等产业,最大限度把上海世博会带来的无形资产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

展的现实优势。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世博组委会的要求和部署,全力做好世博旅游宣传推广和旅游接待服务工作。要以“世博旅游年”为载体,举全行业之力,努力实现世博会期间入园游客7000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350万人次的预期目标。国家旅游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在世博会开幕90天、50天、30天分别启动全球百城世博旅游宣传月、全国百城世博旅游推广周、世博旅游大篷车巡回推广等活动。将利用2010年意大利“中国文化年”、韩国“中国访问年”、中俄语言年、中越友好年等国家层面重大活动和主要国际旅游展,开展世博旅游宣传推广。还将邀请100家海外主要旅行商来上海考察,扩大世博旅游国际影响。将与日本、韩国、东南亚、俄罗斯、欧美和港澳台等主要客源市场,建立以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的市场互换推广工作机制。要认真做好世博旅游接待服务工作,承担世博旅游服务任务的地方和企业要切实做好高峰期游客应急预案,精心做好旅游安全、交通、住宿、参观游览等各环节的工作,为国内外游客提供高水准旅游服务。各地旅游部门要高度重视,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协调配合,周密制定工作方案,强化工作责任,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五)推动旅游业发展方式转变。国家旅游局和各级旅游部门都要从自身做起,下大力气转变发展方式。要按照《意见》要求,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研究制定全国旅游业发展

规划,认真做好“十二五”旅游业规划工作。要认真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抓好环渤海、粤港澳、大运河等重点地区和重点景区旅游规划工作,推进区域旅游发展。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新疆、西藏和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省藏区旅游业恢复发展。从今年起要大力推进旅游节能减排工作,国家旅游局将召开旅游节能减排现场会,制定旅游饭店和景区节能减排工作指南,开展低碳旅游示范城市试点和绿色环保旅游企业创建活动,年内将推出首批旅游环保企业。各地要按照“五年内将星级饭店、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的要求,制定实施旅游节能减排工程五年工作计划,分解落实任务,建立旅游节能减排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落实节能减排责任,抓好监督检查。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旅游安全预警制度,推进旅行社责任险全国统保;推动建立旅游紧急救援体系;完善旅游统计体系;加强旅游经济运行监测;深化旅游基础理论研究。各地要围绕提升旅游便利化服务,对照《意见》要求,检查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推进政府不断优化旅游消费环境。要以首次中国旅游日活动为契机,动员有关方面,集中力量开展健康旅游、文明旅游、绿色旅游宣传活动,增强全社会的旅游意识。要加快构建旅游基础数据库,推动旅游资讯网建设,完善“12301”全国旅游服务热线,探索三网融合机制下的旅游信息化工作模式,支持旅

游电子商务企业发展,促进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支持广东、湖南、四川、上海等省市率先开展银联卡旅游消费的跨区域合作,增强银行卡旅游服务功能。

(六)推进旅游法规和标准化建设。要全力配合全国人大财经委工作小组,认真做好《旅游法》起草工作,力争年内按计划完成立法基本框架。今年要组织开展《旅行社条例》实施一周年全国执法检查。加强与国家标准委合作,启动旅游标准化示范省、市、县和旅游企业试点工作,完成《城市旅游集散中心服务规范》、《旅游紧急救援服务规范》等4项国家标准和《旅游城市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要求》等6项行业标准的制订工作,推动旅游安全、环境卫生、节能减排等标准不断完善。组建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三个全国旅游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突出抓好旅游标准的宣贯推广和实施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强旅游业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健全标准化工作机制,完善旅游标准体系,正确处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之间的关系。

(七)扩大旅游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积极发展旅游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际旅游组织、外国政府、驻华旅游机构的合作,完善合作机制。稳步推进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工作。认真落实中央对台工作方针和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部署,不断深化旅游对港澳台的交流合作,积

极扩大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范围和内地居民赴港澳“个人游”范围。抓紧做好外商投资旅行社经营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业务试点工作。推动有条件的旅游企业“走出去”发展。今年要办好世界旅游旅行大会(北京)、中日韩旅游部长会议(浙江)、中美省州旅游局长合作对话会议(江苏)、博鳌国际旅游论坛和世界旅游城市市长大会(河南),办好国际旅交会(上海)、国内旅交会(重庆)、海峡两岸台北旅展和世界旅游日主会场活动,各省区市要认真做好有关组织和筹备工作。

(八)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和从业人员队伍建设。研究制定“十二五”旅游人才规划和旅游人才标准,加强旅游人才基地建设,加快培育旅游人才市场,完善旅游行业表彰制度,形成有利于旅游人才发展的机制和环境。实施全国旅游业培训计划,统筹推进旅游行政管理干部、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和导游人员分级分类培训。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旅游行业职业分类研究,完善旅游职业资格和职称制度,推进导游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导游等级制度。组织开展以“讲道德、比技能、赛服务”为主题的全国导游员大赛,表彰一批优秀导游员和模范导游员。改进导游考试管理方式,开展高级导游考核试点,完善中国导游网,开设网上导游培训课堂,继续实施“名导进课堂”工程,鼓励各地开展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导游培训,促进全国导游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九)推进旅游部门自身建设和行风建设。建设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要求各级旅游部门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方法,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要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要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推进服务型机关建设。面对新时期新阶段新任务新要求,各级旅游部门要扎实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广大干部员工要自觉地加强学习,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人生追求、作为一种精神境界,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要大力弘扬和树立踏实、务实、求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实事求是,密切联系旅游业发展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注重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始终保持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中纪委的有关要求,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努力把各级旅游部门建设成清正廉洁、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机关。

同志们,中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美好的前景,全国旅游行业肩负着艰巨的任务和光荣的使命。让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

务业而不懈奋斗!

第四篇:邵琪伟讲话

邵琪伟局长在全国旅游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国旅游局长座谈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工作部署,学习贯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8月12日在听取国家旅游局党组工作汇报时所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研究确定“十一五”期间全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推进今年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刚才,张希钦同志传达了吴仪副总理的重要指示。8月15日,国家旅游局召开党组会议,传达学习了这一讲话精神,并制定了贯彻落实的具体工作方案。我们认为,吴仪副总理的重要讲话,站在21世纪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和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战略任务出发,充分肯定了“十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对国家政治、外交、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及对港澳台工作的积极贡献,对我国旅游业改革和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进一步明确了“十一五”全国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为新时期我国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吴副总理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旅游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旅游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亲切关怀,对新时期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必将极大地鼓舞全行业干部职工的信心和干劲,为全行业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世界旅游强国建设、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

下面,我就“十一五”全国旅游发展思路和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十五”期间全国旅游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十一五”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中国已经建设成为世界旅游大国。2004年,我国入境过夜旅游人数4176万人次、创汇257亿美元,分别居世界第4位和第7位;国内旅游人数达11亿人次;出境旅游人数达2885万人次,成为亚洲第一大客源市场。三大市场快速发展,使中国从旅游资源大国发展成为世界旅游大国。

2、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1998年,旅游业被确立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2004年,全国旅游总收入达684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全国GDP的5.02%。与此同时,旅游业对社会就业的带动作用更加显著。2003年,我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649万,间接从业人员3244万,从业总人数为3893万,占全国就业总数的5.2%。

3、旅游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假日旅游为标志,旅游进入了大众化消费的新阶段。从1999年“十一”到2004年“十一”,黄金周旅游人数由4000万人次快速攀升至1亿多人次;2004年我国城乡居民平均出游率达84.8%。这是我国初步实现小康目标以后,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特征。

4、旅游产业体系日臻完善。产业要素进一步健全,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综合配套明显提高,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至2003年底,全国旅游企事业单位达30.44万个。其中,各类旅游住宿设施28.38万个,旅行社1.33万个。通过贯彻实施各项旅游质量标准,全国现有星级饭店11285家、A级景区1401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306个,210个城市创建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特别要强调的是,我国民航、铁路、公路、能源、通讯、口岸等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为旅游业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旅游业对增强我国国际影响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入境旅游持续增长,显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展示了中国作为安全而有魅力的旅游目的地国家的形象。出境旅游快速发展,成为近年来我国发展双边交往的重要内容。截至今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总计109个,已经实施了69个。旅游在国家的政治、外交、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以及对港澳台工作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6、形成了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格局。从国情出发,我国旅游业坚持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突破体制局限,适应旅游资源分散、产业关联度高的特点,取得了持续快速发展。随着旅游业在社会、经济、文化、精神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功能的显现,党委政府更加重视旅游发展、各方面更加支持旅游发展的工作格局得到巩固和发展。这也是转型时期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经验。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旅游业发展的结果,是相关部门和全社会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行业的同志们团结奋进、努力拼搏的结果,也凝结着国家旅游局和各级旅游部门历届领导班子的心血和汗水。这些成就,为“十一五”旅游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我代表国家旅游局向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各级党委和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心和大力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各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谢意!向全国旅游战线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

二、“十一五”中国旅游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提升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有利条件

1、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2003年,温家宝总理、吴仪副总理强调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目前,全国有24个省区市把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先导产业或重要产业。这表明,旅游业将得到各级党委政府更大的支持,旅游发展的宏观环境进一步优化。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产生巨大的旅游消费需求。目前我国旅游市场规模是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的条件下形成的。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我国人均GDP将由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消费市场、消费结构、产业结构都将发生显著的变化,旅游消费需求将大幅度提升。这是我国旅游业持续兴旺的重要动力。

3、发展旅游将成为各地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选择之一。旅游业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优势产业,具有可持续利用资源、促进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建立节约型社会、促进社会就业、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等功能。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将有越来越多的地方选择旅游业作为优势产业,给予重点支持和发展。

4、中国和平发展,有利于提升国际旅游竞争力。中国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国家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使中国成为全球公认的安全的旅游目的地。政治、经济、文化等国际交往的不断扩大,将为旅游业发展带来诸多有利条件。同时,我国旅游业已具备相当的产业规模、接待能力和发展实力,积累了相当的发展经验,尤其是出境旅游的发展,增强了中国旅游的国际竞争力。旅游业在国内发展和国际竞争中,都具有相当的优势。

5、世界旅游业发展形势对我国有利。

未来5年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总趋势是,欧美发达国家在全球出入境旅游市场中仍将保持传统优势,但增速放缓;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太国家和地区则将保持较快增长。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客源市场。在目前全球局部地区并不太平的形势下,中国保持了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我国旅游业将在相当一个时期内仍处于发展的黄金期。

(二)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十一五”时期,我国旅游业处于关键的战略提升期,既充满了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困难。对此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

1、入境旅游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发达国家不断提升旅游整体竞争力,对我国入境旅游发展形成压力。我国旅游接待人次和创汇收入虽已恢复到“非典”前的水平,但创汇排位与人次排位形成落差,反映了入境旅游深层次的挑战。

2、出境旅游高增长将引发诸多新问题。旅游服务质量亟须提高,利用出国游渠道滞留不归、非法偷渡等问题增多,旅游贸易逆差潜在发生。旅游部门、旅游机构和旅游企业必须应对这些新的挑战。

3、国内旅游低层次、粗放型的增长方式面临挑战。长期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服务”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影响了旅游产品的档次和品位,制约了旅游产业素质的提升。

4、旅游法规建设滞后。全行业仅有《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和《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三个行政法规,严重不适应国内外旅游市场快速发展的要求。

5、旅游产业深层次矛盾凸显。市场发育不充分、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规则不完善、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旅游产业素质不适应现代产业的要求。

6、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适应发展的要求。旅游就业门槛较低,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业内缺乏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激励竞争机制,从业人员队伍整体不适应,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三、“十一五”全国旅游业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全国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治旅”、“科教兴旅”,以改革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促进旅游产业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综合发挥旅游产业功能,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为建设世界旅游强国夯实基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十一五”期间促进全国旅游业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以人为本,改革创新,资源配置、联合协作,重点推进,协调发展。”“以人为本”,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旅游业为“人”服务的本质要求出发,以旅游者为“本”,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以优质服务吸引国内外游客。“改革创新”,就是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借鉴世界先进国家发展旅游产业的经验,遵循旅游产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旅游产业体制和机制,创新发展模式。“资源配置”,就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在全国范围内,调动所有可为旅游发展所用的资源,科学、合理、有效地加以配置和使用。“联合协作”,就是要强调横向和纵向、全方位、多层次的联合协作。在国际上,要加强与主要客源国家和地区的联合协作;在国内,要推动区域合作、跨行业合作、部门合作。“重点推进”,就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重点地推动地区发展、城市发展、景区发展、企业发展。引导一部分地区、城市、景区、企业较快地发展起来,产生带动、示范和辐射效应,最终达到全国旅游产业持续较快健康发展的目的。“协调发展”,就是要将“五个统筹”的发展原则与旅游产业的发展要求有机地联系起来,全面规划和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沿海和内地、城市和农村、入境、出境和国内旅游协调发展。

到2010年全国旅游业发展的预计目标是:

——接待入境过夜旅游人次年均增长7%,旅游创汇年均增长8%;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8%,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1%;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0%。

——旅游直接就业达到980万人,平均每年新增就业50万人。

——在扩大内需、拉动投资、带动脱贫、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四、“十一五”期间旅游行业需要重点推进的十项工作

(一)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建设和完善旅游产业体系

旅游产业素质的整体提升,关键在于改革体制、创新机制。

1、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培育旅游市场主体。要引导和支持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和全球性的旅游企业参与中国旅游企业的改组、改造和重组,催生一批中国旅游品牌,促成一批本土背景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战略性企业集团,促进旅游企业向市场化、品牌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

2、推动行业改革,完善旅行社和导游管理制度。在旅行社行业培育批发、代理的分工体系,实现市场组织网络化和旅游业务管理覆盖面的突破;建立健全导游执业的准入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3、推进旅游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健全旅游产业各要素、各环节之间公平合理的权益保障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促进市场主体规范化、市场分工合理化、市场竞争有序化,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4、完善旅游管理体制。要在政府职能转变中,完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公共职能。加强对资源开发的保护和管理,增强对旅游企业和旅游消费者的服务功能,提高对旅游质量的监管能力。进一步探索分层级的旅游管理体制,强化城市的市场监管和为旅游者直接服务的职能,鼓励县市设置与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的旅游机构。

5、促进旅游协会职能的完善。先试点,后推广。以城市各类旅游协会为重点,促进旅游协会加快成为行业利益的代表,加快成为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加快成为行业自律组织,加快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中介。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增长方式转变,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旅游业战略提升的主要内涵和全行业的历史任务。

1、把“以人为本”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根本要求。旅游业的发展要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国民素质提高,有利于民族文化传播。通过提供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增加旅游者阅历和体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旅游业要在全面提升产业素质的同时,突出强调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要普遍开展文明服务、人性化服务、细微服务等质量建设活动,提升全行业文明程度。

2、强化旅游对资源和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搞好环境保护是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保护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旅游产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要坚定地推动对资源和环境的严格保护和科学利用,对不利于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项目,不批、不建、不推。要建立与相关部门合作的机制,推动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整合利用,推动旅游资源保护的立法工作。

3、推动节约型产业发展,建设绿色产业体系。遵循可持续发展要求,搞好规划,加强管理。提倡生态旅游消费方式,引导旅游者强化环保意识。在建设“绿色饭店”、“生态景区”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产品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形成绿色旅游管理体系,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旅游产业。

(三)创新旅游目的地体系和旅游产品体系

1、建设旅游目的地体系。旅游产品的竞争集中表现为旅游目的地的竞争,要加大力度推动旅游目的地体系的建设。在优秀旅游城市中,推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引导旅游城市的特色化、人性化和国际化水平的提升;推出一批县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模式;推出一批小城镇特色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模式;形成完善的旅游目的地体系。

2、推动区域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线路建设。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编制青藏铁路沿线旅游发展规划、丝绸之路旅游线路规划、川滇藏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规划,以及京津冀、东三省老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海峡两岸、粤港澳三地、湄公河区域的旅游发展规划。按照《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积极做好重点红色旅游区规划。促进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3、重点建设和完善观光旅游产品体系,满足多层次的旅游需求。继续完善以世界遗产地为代表的世界级旅游产品系列;继续建设以丝绸之路等经典线路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品系列;推出山地、湿地、河流、海洋、森林等自然生态旅游产品系列;建设多元化的地方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系列;积极推动红色旅游产品建设。

4、加快休闲度假产品建设,适应大众旅游由一般观光到度假观光的需求。推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升级转型;重点提升热带亚热带海滨度假地;推动海滨、高尔夫、滑雪、温泉等度假产品的开发和服务设施建设,形成康体旅游产品系列;推动大中城市周边旅游带建设,形成大众家庭度假旅游产品系列;推动建设农家乐、自驾车游等散客旅游,形成自助旅游服务体系。

5、提升专项旅游产品的专业水平和整合程度。引导会展旅游有序竞争;引导商务旅游专业化提升;促成公务旅行、奖励旅游的政策突破;引导游船游艇旅游高起点发展;促进科考旅游、探险旅游、极限运动等旅游产品的成长发展。对分时度假、汽车俱乐部、游艇俱乐部等新的旅游业态,及时研究、纳入管理、引导发展,形成新的旅游生产力。

6、推进现代化旅游产品建设,创造有中国特色的复合型产品体系。大力开发与现代工业、农业、水利建设、交通建设、航天科技、生物工程相联系的旅游产品建设。努力开拓与现代生活方式相联系的生态旅游、体育旅游、海洋旅游、健康保健旅游、温泉度假、高尔夫旅游、游艇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形成多样化、复合型的旅游产品系列。

7、要继续推动旅游纪念品的产业化发展。形成地方特色产品系列、民族特色产品系列、文化特色产品系列、实用特点产品系列和高技术含量产品系列,形成旅游纪念品体系。

(四)调整市场开发战略,提高驾驭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的能力

从国内外旅游市场发展的趋势出发,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国内旅游”三大市场的开发战略调整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这样调整是为了适应市场发展变化的需要,体现旅游业发展导向,有利于开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使之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要强调入境旅游仍然是全国旅游业发展的重点。要加强和提高对国家旅游整体形象的宣传促销,为行业和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要实现整体形象宣传与企业促销进一步结合,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大促销力度。要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契机,策划推出系列促销计划。

——规范发展出境旅游。首先做好已开放的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的后续工作,建立双边旅游协作关系和工作渠道;同时抓紧研究针对出境游市场的危机处理机制和调控手段。适时研究新形势下征收出境税问题,预设出境游的调控闸门。

——全面提升国内旅游。进一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和机场、口岸建设;加强旅游景区精品化建设,提高景区规划、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旅游饭店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继续抓好旅游厕所建设工程;完善旅游黄金周制度,提升假日旅游组织协调水平;建立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旅游安全救援、信息引导、咨询服务、预订服务、纠纷处理机制。

为保持旅游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带来的冲击,旅游部门要加强对市场动态的研究和把握,建立应急反应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及时预测、快速决策、正确应对,增强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

(五)加强旅游立法,推进依法治旅

实现旅游强国目标必须有法律法规保障。目前旅游法规建设明显滞后于旅游业发展要求,要积极推进旅游立法和现有法规修订工作。

1、抓紧修订《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和《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为建立比较完善的市场规则,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积极推进旅游立法工作。

2、推进依法治旅。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结合转变政府工作职能,改善和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工作;要加强旅游执法队伍建设,总结会同相关部门联合执法的经验,探索新形势下的综合执法。

(六)建设诚信体系,规范旅游市场

吴仪副总理2004年1月8日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指出:“在现阶段,我认为切实推进各类旅游经营单位的诚信建设,就是标本兼治的有效之策。我们希望在本届政府五年任期之内,把全社会的诚信体系框架建立起来。”旅游行业要按照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加快诚信体系建设。

1、大力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充分认识这是标本兼治旅游市场秩序的根本之策。要根据国家对构建全社会诚信体系的总体要求,全面组织开展“诚信旅游活动”,倡导诚信守法经营,引导游客明白消费,创新市场管理机制,规范旅游市场秩序,重树旅游行业形象,争取“十一五”期间建立旅游诚信体系的框架。

2、要发挥各类旅游协会在推进诚信建设中的作用。结合协会改革,推选一批城市协会进行试点,建立行业自律、失信惩戒、诚信鼓励等制度。

3、倡导和鼓励各类经营单位增强信用意识。开展诚信经营和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引导诚信经营活动向纵深发展。

(七)拓展中国旅游国际活动空间,提升中国旅游在世界旅游业界的地位

1、在国际旅游事务中发挥旅游大国应有的作用。要积极参加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等国际旅游机构的活动,积极参与国际旅游事务规则的制定,加强多边和双边旅游合作,在世界旅游业中争取更多话语权。

2、拓宽参与国际旅游工作的领域。要在旅游目的地保护与开发、旅游服务标准的制定、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旅游扶贫等方面,发挥推介性的作用;更多地组织参与国际专业问题的研究和国际性的交流项目,在多个领域紧密跟踪国际市场发展动态和趋势;进一步发挥各旅游驻外办事处的联络和促销作用。

(八)科教兴旅,提升旅游生产力水平,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总体素质

实施科教兴旅,关系到产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1、制定《科教兴旅规划》。研究提出科教旅游的目标、计划和任务,建立交流科技教育信息的制度和服务体系,推动形成科技兴旅的促进机制和引导机制。

2、用信息化促进旅游行业技术进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改进促销方式,扩大中国目的地营销系统(DMS)的覆盖面和宣传力;联合有关部门改善对全球分销系统(GDS)的利用,紧跟全球化、信息化发展趋势;整合分散的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建设市场面广、信息充分的营销预订系统。引导企业采用成熟的信息管理系统提升经营水平,引导宾馆饭店、旅行社的信息管理系统的行业共享,促进行业进步。

3、提高旅游服务和旅游装备的科技含量,积极推动旅游新领域、新业态的发展。引导旅游业与资本市场、金融服务、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的对接;推动旅游装备制造业的研发和生产;推动饭店设备、游乐设施、旅游汽车、游船游艇、直升飞机、旅游房车、野营设施、滑雪器材、高尔夫装备、旅游保健和安全装备等旅游设施设备的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含量较高、适应现代需求的旅游新领域、新业态的发展。

4、加强人才培养,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制度。根据旅游业发展要求,制定、完善旅游专业人才的从业资质、分等定级、执业规则等制度;推动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景区管理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加强从业人员在岗培训,鼓励通过各种方式接受继续教育。

5、加强旅游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成立中国旅游研究院,建立人才库,培养旅游专业研究队伍;设立旅游学科研究课题,调动社会力量,加强旅游业重大问题研究;建立旅游研究优秀成果评选和奖励制度,促进旅游学科建设。

(九)加强协调,推进联合,创造和谐共赢的合作机制

1、推动跨区域旅游协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加强区域旅游协调,鼓励通过区域协作组织开展旅游规划、管理和营销,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

2、建立与相关部门沟通和协作机制。

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对重大问题的研究与先期沟通,积极开展与相关部门和行业的进一步合作,争取发改委、财政、交通、民航、铁道、口岸等部门更多的支持。推动建立银旅合作、科旅合作、文旅合作、教旅合作、体旅合作等多种合作机制,与信息产业、各种媒体广泛合作,充分使用社会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

(十)实施“全国旅游质量提升计划”,提高旅游业整体竞争力

为动员和组织全行业共同推进新时期旅游发展模式的转变,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推行“旅游质量提升计划”。主要内容是落实“十一五”旅游发展思路的一系列具体工作,包括改革开放、管理规范、开发建设等各个方面。主要目的是使“十一五”各项主要任务具体化,便于纳入各级地方政府的旅游“十一五”发展规划和计划,便于由旅游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贯彻实施。

上述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是在前一段时间国家旅游局组织的一系课题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集中了各方面力量和智慧所提出来的,也得到了许多省市旅游部门和各方面专家的支持和帮助。8月12日,吴仪副总理肯定了这一思路。为了进一步增强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请大家结合学习吴仪副总理的指示精神,集思广益,共同努力,提出修改意见,使这一工作思路更加完善,成为指导“十一五”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五、认真抓好今年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年初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对全年的旅游工作进行了部署。今年以来,全国旅游市场整体兴旺,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1-6月份,全国入境接待5830万人次,同比增长13%,(其中:外国人962万人次,增长28%);全国旅游创汇142亿美元,同比增长21%。国内旅游蓬勃发展,黄金周旅游市场持续兴旺,旅游安全、服务质量、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国家旅游局适时召开了全国出境旅游工作会议,进一步促进出境旅游市场的规范。

今年以来,在各省区市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地从实际出发,积极开拓,旅游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北京、上海、山东、福建、辽宁等省市以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为主题,针对日韩市场和对港澳台旅游,加大宣传促销力度,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在全国出境旅游工作会议之后,各地积极开展诚信旅游,努力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浙江率先开展诚信旅游活动,北京严肃处理违规组团旅行社,江苏、广东等地加大整治力度,探索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新机制。各地进一步开发新产品,努力打造旅游精品。四川全面提升产业素质,整体推进旅游产品开发;重庆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和景区开发模式;广西积极引导市场投入,着力建设旅游精品;海南加快文化观光、休闲度假产品的开发建设;内蒙古、新疆积极开发沙漠旅游、草原旅游、民族风情等特色产品,大力开发生态旅游产品。陕西、江西、湖南、贵州、河北等省按照全国红色旅游工作会议精神,联合有关部门,采取编制红色旅游规划、举办红色旅游展览、举行红色旅游活动等多种措施,协同推进红色旅游发展;川滇藏、江浙沪、京津冀、泛珠三角等区域打破行政界限,创新合作机制,实行区域联合。其他各省区市在加强旅游市场培育、加强宣传促销、规范市场秩序、深化改革和发展等各方面,都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从现在到年底还有4个月的时间,为了圆满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需要强调重点抓好几项工作:

1、加快“十一五”旅游规划的编制。“十一五”关系到旅游产业的全面提升,各地要认真学习贯彻吴仪副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全国旅游业“十一五”规划思路为指导,加强调查研究和市场分析,认真组织编制好当地的“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要在《全国旅游质量提升计划》和全国诚信旅游建设等重点工作上,做到部署到位,整体联动,务求实效。

2、继续保持入境促销的强劲势头。全国上半年入境市场整体形势较好,但各地发展很不平衡,仍有少数地方团队旅游上升乏力,入境市场尚未完全恢复到“非典”以前的水平;下半年的入境形势尚有一些不确定因素,需要引起格外的关注。各地要针对主要入境客源市场,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力争入境市场有较大提升。

3、密切关注和应对行业发展的新动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提升,传统的旅游管理体制和管理手段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不相适应,各种矛盾和问题明显增多。例如:每年超过10亿人次的旅游活动,使旅游安全形势日趋严峻,认真抓好旅游安全工作,搞好旅游保险、应急、救援,成为必须应对的日常性问题。各级旅游部门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要建立完善重要情况报告制度和危机处理工作机制,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妥善地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

4、进一步抓好红色旅游工作。今年以来,各地按照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工作会议的部署,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总体上发展势头很好。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依靠发展改革、宣传、财政等部门,加强对红色旅游的指导和协调,推进红色旅游健康发展;要高度重视红色旅游政策性强的特点,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要坚持规划先行,注意搞好资源整合,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条件,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要注意红色旅游与旅游产业发展固有规律的结合,使红色旅游的发展符合旅游产业发展规律,从而富有吸引力和生命力;要坚持多方参与,广开融资渠道,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同时,加强指导,规范规划、建设、宣传、导游等工作,引导红色旅游活动广泛、生动、富有成效地开展。

5、认真抓好“十一”黄金周的旅游工作。要早部署,早安排,早落实。积极引导、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把抓好安全放在首位,按照“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的原则,认真做好今年“十一”黄金周,要确保黄金周期间不发生大的安全、质量事故。

同志们,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一个全面提升的战略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旅游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宏伟目标为我国旅游业展现了无比壮丽的前景。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善抓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拼搏奋进,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为建设世界旅游强国而不懈努力!

第五篇:2011-1-18邵琪伟在2011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十一五”全国旅游业发展情况,分析研究“十二五”旅游业发展形势和任务,部署2011年重点工作。

今年1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同志听取了国家旅游局党组的工作汇报,对过去一年来旅游业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做好今年和“十二五”旅游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王志发同志刚才传达了岐山副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岐山副总理强调,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线,深入持久地贯彻落实国务院41号文件,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推动旅游业创新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大作用。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王岐山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下面,我代表国家旅游局,讲几点意见。

一、2010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国旅游行业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都取得新成绩,保持了旅游业平稳较快发展。

(一)全面贯彻落实国发41号文件,形成了全国旅游业发展的新格局

――确立了实现旅游业“两大战略目标”的工作思路。国家旅游局和各级旅游部门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要通过加强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来培育战略性支柱产业,要通过信息化带动旅游业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的工作思路。全国旅游行业按照建设大产业、推进大融合、加快市场化、促进产业化、提升现代化的要求,在服务国家大局中找准旅游业的工作定位,在服务国家战略发展中找准旅游业的发展方向,不断争创旅游业发展新优势。

――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推进旅游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办121号文件,将41号文件的各项重点工作分解到中央国家机关47个部门分工负责抓落实。20个省区市已经出台或即将出台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19个省区市已经召开或近期将召开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省级旅游产业领导小组组长大都调整为主要领导担任,各级财政对旅游业投入较大幅度增加。发改、财政、农业、工信、交通、铁道、民航、金融、通信、文化、外宣、广电等相关部门切实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国家旅游局与9个部门签订了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合作文件。旅游业发展的软硬件环境明显改善,各类资本和企业进入中国旅游业的热情普遍高涨。我国旅游业正在由小产业向大产业转变,“大旅游”发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重点工作加快推进。积极配合全国人大财经委做好《旅游法》起草工作。完成了设立“旅游日”的方案征集工作。启动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编制。完善了安全保障机制,旅行社责任险统保范围稳步扩大。大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在全国组织开展了“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系列活动。组织了《旅行社条例》宣贯工作和全国执法大检查,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检查。组织制订修订了9项旅游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在全国11个省市县、67家企业开展了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完善了五星级饭店和5A级景区退出机制。首次召开全国旅游饭店业发展暨五星级饭店质量提升工作会议,对全国五星级饭店服务质量进行了一次全面督导。开展了“品质旅游伴你远行”、“旅游服务进社区”活动。按季度开展并公布了全国50个旅游重点城市游客满意度调查结果,初步建立起以游客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评价机制。按季度开展旅游经济形势分析和市场预测,认真完成了黄金周等假日旅游市场预测、安全保障和组织协调工作。

(二)着力深化旅游业改革创新,在促进旅游业科学发展上迈出了新步伐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启动了全国首批旅游综合改革城市试点工作,推进了广东、云南、海南、重庆、福建等省市旅游改革先行先试。深化了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新一轮省级机构改革中,旅游局(委)都进入行政序列,并相应增加了职能。积极探索不同形式和发展模式的旅游产业园区建设,设立了广东南海西岸旅游产业园和苏州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进一步推动了旅游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步伐,外资、民资等各类资本和各类企业投资旅游业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制定颁布了中外合资旅行社经营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试点办法。

――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加强了对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商务会展旅游、邮轮游艇旅游、医疗健康旅游、文化体育旅游的指导和引导,举办了中国旅游产业节、旅游商品博览会,推动了旅游装备制造业和旅游新业态发展。在全行业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制定下发了宾馆饭店、景区景点节能减排指导意见和工作指南,与相关部门建立了加强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的工作机制,研究制定了促进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文物旅游健康发展的措施。

――旅游培训创新发展。各级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大规模开展从业人员培训,国家旅游局直接组织举办了各类培训班90期,全行业培训总量超过400万人次。开展了高级导游员考试试点。在34个城市举办了46场“名导进课堂”专题讲座,120名导游为3.3万名在校学生及一线导游员授课,38名知名导游被旅游院校聘为客座教授或兼职讲师。在全国自下而上开展了导游员大赛和饭店服务技能大赛,评选出12名全国模范导游员、285名全国优秀导游员,推出了一批全国岗位服务技能标兵。

――规划体系不断健全。适应新时期新阶段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新要求,精心组织了“十二五”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了一批区域旅游规划,开展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公共服务、旅游信息化发展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形成了国家规划纲要、要素专项规划、重点区域规划、各省区市地方规划相互衔接、有机结合的“十二五”旅游规划体系。

(三)贯彻中央重大部署,认真完成上海世博旅游等重要任务

――圆满完成上海世博旅游各项任务。按照上海世博组委会的要求,在海内外广泛开展世博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在全球27个国家、237个城市推出“全球百城世博旅游推广月”,组织了1000多场世博旅游推广活动,在国内123座城市组织开展“全国百城世博旅游推广周”和世博旅游大篷车等系列大型活动。实现了上海世博入园游客7308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425万人次、团队游客2088万人次,超过预期目标。认真做好世博旅游接待服务,广泛开展了“文明观博旅游团队”活动,旅游团队实现了旅游安全和服务质量零责任事故,为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要指出的是,上海市旅游局和全市旅游系统在世博会前后全力以赴、顾全大局、真诚奉献,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周边省份和全国旅游行业与上海密切配合,共同为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做出了重要贡献。全国旅游系统涌现出了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表彰,为全行业赢得了荣誉。

――积极开展旅游对外交流合作。扩大开放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目前已达140个、其中已实施110个。与6个国家签署了7项旅游交流合作协议。胡锦涛主席先后出席了中国与加拿大旅游目的地协议签字仪式、中国与葡萄牙旅游合作协定签字仪式。组织召开了第十届世界旅游旅行大会、第五届中日韩旅游部长会议、第四届中美省州旅游局长对话会议、海南博鳌国际旅游论坛,积极参加了世界旅游组织执委会会议、T20旅游部长会议、中美商贸联委会和中俄人文分委会旅游工作组会议。中国在国际旅游事务中的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进一步深化两岸四地旅游交流合作。成立了海峡两岸旅游协会台北办事处,举办了一系列海峡两岸旅游交流活动。沉着应对和妥善处理了大陆赴台游客“10•21”灾害事故,赢得海峡两岸的好评。有序推进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新开放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六省区赴台旅游业务,全年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达到12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3%。进一步完善了内地与香港、澳门旅游工作磋商机制,开展了高层互访和业界的深度交流,加大了对港澳地区的旅游宣传推广,推进了CEPA补充协议中旅游条款的全面落实。

――积极推动红色旅游健康发展。全面完成了第一期红色旅游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红色旅游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推进红色旅游区域合作,推动了全国红色旅游城市战略合作和重点区域联合。统筹推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推出了一批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加强红色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各地组织培训班1100多期,培训了9万余人。会同国家发改委、中宣部、财政部等部门,组织力量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完成第二期全国红色旅游规划纲要和第二期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编制工作。全年红色旅游接待游客4.27亿人次,增长21%,综合收入达1302亿元。

此外,全国旅游系统,特别是青海、甘肃两省旅游部门,全力参加青海玉树地震抗震救灾和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抢险救灾工作,为灾后旅游业恢复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0年,我国旅游业三大市场实现了全面恢复并较快增长。国内旅游人数达2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6%;国内旅游收入1.26万亿元,增长23.5%;入境旅游人数1.34亿人次,增长5.8%;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566万人次,增长9.4%;旅游外汇收入458亿美元,增长15.5%;出境旅游人数5739万人次,增长20.4%;全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增长21.7%。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国旅游行业广大干部员工团结拼搏、奋发有为、扎实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国家旅游局对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力领导、各部门的全力支持和旅游战线的同志们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一是旅游市场秩序长期失范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零负团费”、挂靠承包、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等欺客宰客“顽症”没有得到根本治理,市场秩序还没有根本好转。二是人才不足和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的状况尚未得到明显改善。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导游结构不合理,尤其中高级导游和外语导游数量偏少。宾馆饭店业高层次管理人才缺乏,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旅游专业技能人才不足。适应旅游新业态发展的专业化人才不能有效地满足市场需求。三是旅游中介机构发育不健全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改善。推进旅游行业协会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大,行业协会自我发展、自主办会、行业自律水平还比较低,桥梁纽带作用、行业自律作用发挥不充分、不明显,与整个旅游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不相适应。四是旅游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强。粗放经营比较普遍,市场集中度较低,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少,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少。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原因,找准工作对策,从工作力度、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上加以推进。

二、“十一五”旅游业发展启示和“十二五”的主要任务

过去的五年,是新中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中国旅游业发展历程中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全国旅游行业紧紧抓住国家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重大战略机遇和北京奥运会、建国60周年庆典、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有利时机,妥善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甲型流感疫情和国际金融危机等众多不利因素的冲击,团结一致、攻坚克难、奋发进取,努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了旅游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素质不断提升、综合功能全面彰显,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旅游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2%,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年均增长3.5%,出境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9%,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5%。我国跃居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亚洲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居民人均出游率达1.5次,旅游直接就业达1350万人,旅游消费对社会消费的贡献超过10%,旅游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更加明显。“十一五”旅游业发展实践表明,全国旅游行业服务国家大局的能力明显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明显提高,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能力明显提高,把握旅游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的能力明显提高,推进旅游业科学发展的能力明显提高。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十分宝贵,带来的启示影响长远。

一是必须坚持把发展旅游业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努力为国家发展大局服务。五年来,各级旅游部门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在贯彻国家战略中找位置、谋发展、作贡献,表现出强烈的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面对重大冰冻灾害、特大地震灾害、严重流感疫情和各种突发事件,全行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全面投入救灾救险和灾后重建工作。面对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方针,以国内旅游为重点,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扩大旅游消费,千方百计为保持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稳定,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发挥了积极作用。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我们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的途径,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我们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加大就业指导和培训力度,实现了每年新增直接就业50万人的目标。认真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大力支持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和东部率先发展,全力支持地震灾区和新疆、西藏、青海等边疆民族地区发展。自觉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有序推进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开放,建立了多种形式的旅游交流合作机制,提升旅游对外交流合作水平。认真落实CEPA补充协议,扩大内地居民赴港澳旅游,促进了香港澳门繁荣稳定。积极推动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开放了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团体业务,促进了两岸旅游业双向交流。实践证明,只有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大局,善抓机遇、顺势而为,才能不断争创旅游业发展新优势。

二是必须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和变化的旅游需求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主动适应“十一五”时期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旅游需求快速增长和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在努力增加旅游供给的同时,大力推进旅游产品升级。在进一步巩固观光旅游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推动了度假休闲、商务会展和专项旅游的快速发展。过去五年,我们大力推进了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的发展,积极推动了邮轮游艇旅游、冰雪滑雪旅游、医疗健康旅游、体育文化旅游、滨海海洋旅游,推出了一批旅游新产品,培育了一批旅游新业态,形成了一批旅游消费热点。实践证明,只有紧紧抓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乘势而上、开拓创新,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旅游需求,旅游业才能实现持续较快发展。

三是必须始终把以人为本贯穿旅游业发展的全过程,千方百计提高人民群众对旅游业的满意度。旅游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的要求,就是要尽最大的努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旅游权利,提升国民的旅游福祉,让人民群众更大范围、更高程度分享旅游业发展的成果。五年来,我们始终把抓好旅游质量、优化市场秩序和保障游客安全作为重要任务,注重强化公共服务职能,积极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了公共信息服务,构建旅游安全保障机制,切实维护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努力加强旅游法制建设和旅游标准化建设,推进了旅游诚信体系建设,针对旅游市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检查和联合执法,推动旅游市场规范有序发展。我们积极发挥旅游在就业、富民方面的优势,促进了广大农村居民、下岗职工、高校毕业生等特定人群的就业,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等特定区域的转型和发展。实践证明,以人为本、服务游客,让旅游业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是科学发展观在旅游业重要体现,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四是必须坚持把改革开放和创新作为促进旅游业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开放和创新是我们各项事业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我国旅游业30年来不断发展壮大,靠的就是改革开放和不断创新。五年来,我们积极培育旅游市场主体,推动国有旅游企业改组改制,加大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大企业集团的支持力度,旅游企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我们开展了旅游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试点,推动了海南国际旅游岛、海峡西岸旅游区、桂林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不断创新区域旅游合作模式,推动了资源共享、市场共享、互利共赢的区域旅游发展机制的形成。我们积极扩大开放领域,提高开放质量,创新对外交流合作方式,推动中国旅游业更好地融入世界旅游业发展格局。推进了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了旅游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建设,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服务型机关建设不断推进。实践证明,只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才能保持旅游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形成有利于旅游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五是必须把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前提。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珍贵的历史文化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基础。随着我国旅游业发展,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五年来,我们全面贯彻“保护与开发并重、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与环保、建设等部门建立工作机制,着力加强旅游资源保护,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推进旅游小城镇建设,加强对旅游开发经营过程的监管,在全行业开展节能减排,积极倡导低碳旅游、绿色消费,取得了明显进展。实践证明,只有在旅游业发展中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才能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旅游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功能才能凸显。

同志们,“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国旅游业培育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黄金发展期和建设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转型攻坚期,旅游业发展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旅游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收入增加,旅游需求更为旺盛;我国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旅游更为便利;国际旅游市场将实现恢复性增长。同时也存在不利的因素:国内经济通胀预期可能对居民旅游消费带来一定程度影响;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对旅游业的影响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国际国内各类传统的和非传统的安全因素,以及各种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对旅游业发展将带来不确定性;经济发展中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对旅游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因此,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旅游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十分紧迫。

各级旅游部门和全国旅游行业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紧紧围绕实现旅游业两大战略目标,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锐意改革、勇于创新,扎实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世界旅游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全面优化发展环境。要围绕实现两大战略目标,全面优化旅游业发展的软硬件环境。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增强旅游意识,营造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观念环境。要加强旅游法规建设,推动旅游综合立法和专项立法,优化旅游业发展的法制环境。要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对旅游业领导,制定出台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措施,优化旅游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要着力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建立健全旅游诚信体系,优化旅游业发展的消费环境。要加快旅游人才资源开发,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人才奖励激励机制,优化旅游人才发展环境。要切实保证游客安全,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旅游保险制度。要继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旅游接待设施布局,推进综合配套,提高便利化、舒适度和利用率。

——大力拓展发展空间。要按照国家对旅游产业的定位要求,推动有条件的地区把旅游业摆到与之相适应的位置,提升在全局工作中的地位。要抓住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机遇,整合利用各类资源,拓宽旅游产业领域,在推进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形成新的产业支撑。要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的趋势,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旅游新业态,培育新的市场热点。要统筹开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入境市场要切实巩固港澳台、东南亚等传统市场,巩固发展日韩、欧美、澳新等重点市场,加快开发新兴市场,积极培育潜力市场,不断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国内市场要继续挖掘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主要客源市场的潜力,深入开发大中城市客源市场,加快培育农村和中西部市场。要大力拓展区域旅游合作空间,丰富内容、创新模式,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要大力支持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推进沿海、沿边、沿江(河)、沿骨干交通线旅游带和城市旅游圈发展,培育新兴旅游目的地,形成旅游发展新的增长极。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继续扩大旅游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旅游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旅游市场的综合开发和旅游目的地综合建设,提高综合效益。更加注重发挥旅游业的教育文化功能,促进旅游业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更加注重运用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提升旅游业现代化水平。更加注重提高游客满意度,创新服务方式,形成旅游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和旅游市场规范有序的长效机制。更加注重普惠国民,让旅游、休闲成为普遍性需求,保障国民旅游权益。更加注重资源环境保护,推进旅游节能减排,倡导绿色消费,实现绿色发展。

力争到2015年,国内旅游人数达33亿人次,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6630万人次,出境旅游人数达837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3万亿元。每年新增旅游直接就业70万人,到2015年直接就业人数达到1700万人。

三、2011年重点工作安排

2011年全国旅游工作的总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适应我国旅游业发展新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着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扩大旅游消费,着力提升服务质量,着力推动转型升级,保持旅游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加快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十二五”旅游业发展开好头、起好步。

2011年全国旅游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国内旅游人数23亿人次,增长9%;国内旅游收入1.4万亿元,增长12%。入境旅游人数1.38亿人次,增长3%;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850万人次,增长5%;旅游外汇收入495亿美元,增长8%。出境旅游人数6500万人次,增长13%。旅游业总收入1.72万亿元,增长10%。

今年全国旅游工作要继续全力抓好41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各级旅游部门要在贯彻文件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进一步推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切实把文件提出的各项任务和要求落实到位。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下大力气抓好旅游质量、秩序和安全工作。今年旅游行业监管的重点是开展“零负团费”、挂靠承包经营和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专项整治,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标本兼治的对策。要按照属地原则,联合相关部门,加大旅游市场执法监督力度,提高旅游联合执法水平。要继续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活动,进一步完善以游客评价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评价体系。针对我国出游人数快速增长、境内外旅游突发事件日趋多发的情况,要加快建立健全旅游安全保障体制机制。要切实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在旅游安全保障方面的沟通协调,推动建立健全两岸四地旅游安全预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旅游目的地安全风险评估、旅游应急处置、旅游保险等重点工作,特别要抓好旅游黄金周、高峰时段和突发事件情况下的旅游安全。

第二,积极推进旅游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试点。要推动桂林、成都、秦皇岛、舟山、张家界等城市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实效,支持有条件的省区市深化旅游业改革,因地制宜地解决影响旅游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大力支持国有旅游企业市场化改革与战略重组,支持民营旅游企业、中小旅游企业发展,推动旅游企业集团加快发展。要创新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推动重点区域在打破旅游市场壁垒等方面积极探索。要加快推进行业协会改革,中国旅游协会改革要有新举措,地方旅游协会要迈出实质性步伐。中外合资旅行社经营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业务试点工作开展后,要及时总结经验,适时扩大试点范围。

第三,加强旅游宣传推广和对外交流。要围绕“中华文化游”主题,抓好国家旅游形象推广,在海内外开展系列宣传推广活动,促进旅游市场繁荣发展。在国内,要通过主题年宣传带动旅游消费和文化消费,促进居民消费。在境外,要在重点市场形成主题年宣传热潮,以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促进入境市场的持续增长。各地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有效整合资源,制定实施更具有针对性的旅游市场推广方案,切实提高宣传推广效果。要与北京市政府共同办好亚太旅游协会(PATA)成立60周年大会,组织好中国-亚欧旅游博览会和中国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充分发挥中美、中俄、中日韩、中澳以及中国与欧盟、中国与东盟等交流平台和机制的作用,为国家总体外交服务。

第四,推动与港澳台旅游合作与发展。在全球国际旅游市场增长趋缓的情况下,要继续巩固和拓展港澳台市场。要积极推广两岸四地“一程多站”旅游,共同打造“海峡旅游”和“粤港澳旅游”品牌。要有序扩大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适时启动赴台“个人游”业务试点工作,稳步推动内地居民赴港澳“个人游”发展,认真落实CEPA补充协议有关旅游的条款。要与港澳台旅游业界合作开展“品质旅游”活动,保持赴港澳台旅游市场有序健康发展。在培育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进程中,加强与台湾、香港、澳门的合作,共同开发市场,合作搭建平台,共享发展成果。

第五,推动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规划纲要》即将印发,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要组织召开全国红色旅游工作会议,表彰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部署今后五年红色旅游工作。要积极稳步推进二期经典景区项目建设,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要认真做好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导游员、讲解员培训工作,切实提高人员素质。要加大红色旅游宣传力度,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等,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办好中国网络电视台红色旅游频道。

第六,加快推动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要抓住三网融合快速推进、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等机遇,推动旅游业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化带动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要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鼓励和支持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网上预订、网上支付,发展在线旅游业务,鼓励各类旅游信息化发展模式创新。选择一批有条件的旅游城市,开展“智慧旅游城市”试点,大力推进宾馆饭店、景区景点和各类旅游接待单位信息化建设。要与金融部门合作开发适合中国公民出游消费的金融产品,减少旅游消费中现金携带和支付带来的风险。要继续推进旅游装备制造业和旅游新业态发展。办好中国旅游产业节、旅游商品博览会、旅游休闲用品博览会和旅游服装服饰赛博会。要加快《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编制工作,积极推动休闲旅游产业发展。

第七,认真配合旅游立法工作,加强旅游标准化和统计工作。国家旅游局和各级旅游部门都要全力以赴配合全国人大财经委,加强对旅游综合立法中重大问题的研究,按计划完成各环节起草任务。要继续支持地方立法工作。要加大旅游标准化工作力度,认真做好新的饭店星级评定标准宣贯工作,切实抓好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加快旅游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步伐。旅游统计工作是建设战略性支柱产业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扎实推动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旅游业增加值和贡献率的研究,重点解决好国内旅游统计不完善、评价不科学、出境旅游统计不健全的问题,逐步建立覆盖三大旅游市场、比较科学完善的统计核算体系。

第八,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全行业要进一步强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国家旅游局要会同发改委、环保部抓紧制定生态旅游发展指导意见,对保护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各级旅游部门要加强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建设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旅游资源开发监测体系。要推动地方政府采取鼓励措施,对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推行节能节水减排指标约束。要按照41号文件提出的“五年内将星级饭店、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的目标,分解任务,明确责任,确保旅游节能减排任务如期完成。

第九,扎实推进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要积极推进导游体制改革,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制约导游队伍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要组织好高级导游员考试工作,研究探索特聘导游制度。要抓住《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的机遇,推动完善旅游职业资格和职称制度,健全职业技能鉴定体系。研究制定旅游职业经理人标准,开展旅游企业人才开发示范试点工作。要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进一步推动旅游高等教育,继续开展旅游行政管理人员、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和导游人员的分级分类培训。要继续做好“名导进课堂”工程。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旅游人才培养力度,继续做好旅游人才援藏、援疆工作。认真做好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

第十,加强旅游部门自身建设和行风建设。国家旅游局和各级旅游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第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部署,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到各项工作之中。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作风,振奋精神,真抓实干。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要进一步转变职能,着力解决行政越位、错位、缺位的问题,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努力把各级旅游部门建设成清正廉洁、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机关。要将旅游行风建设融入到行业监管、法规建设、执法检查和诚信建设之中,坚持标本兼治、注重治本,重点解决损害游客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使行风建设成为推进各项工作的重要载体。

同志们,促进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旅游业两大战略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狠抓落实,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下载邵琪伟在全国红色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邵琪伟在全国红色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