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旅游管理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调研报告
旅游管理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调研报告
围绕“社会需求是办学方向,企业满意是教学质量”的办学理念,我校在对宿迁市及其周边地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准确的定位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调查情况如下:
一、专业的社会需求预测分析
旅游产业已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目前我国已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五旅游大国,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旅游输出国。
旅游业已作为江苏省的重点发展领域,并将在今后十五年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省出境旅游、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均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旅游企业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加。伴随着05年第十届全国运动会、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即将召开,出于对巨大客流的预期,出现了一大批星级饭店,特别是高星级饭店增长迅猛;同时,为满足一般百姓的日常出行、旅游需求,以如家、新锦江集团为代表的平价宾馆也在迅速增加。旅游景区在扩大规模、提高等级、强化管理上下功夫。以苏州园林和南京明孝陵申报人类文化遗产成功、一批景区达到国家AAAA级景区为代表,一大批风景名胜区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经验规模迅速扩大。旅行社数量增加迅速,内部整合的力度加快,一批合资和外资旅行社已经出现或正在酝酿。我省和周边的上海、浙江已经成为全国举办国际会议与展览的重要地区,国际会展业成为未来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会展业既有自身的特点,又与旅游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吃、住、行、游等一系列配套服务均需依托当地旅游设施和旅游行业。
宿迁地处苏北,从旅游经济方面来说正处在全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地区,人均消费水平逐渐提高,旅游需求市场潜力很大。从旅游资源方面来说,本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构成合理,旅游服务设施星罗棋布,加上受长三角经济地区旅游资源的辐射等条件,对旅游人才形成相当大的需求量。
调查结果显示:要求学生具备旅游行业的基本管理知识、技能,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有关旅游管理问题研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动手、组织、决策能力,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熟悉我国关于旅
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动态和主要国家的风俗习惯、交往礼仪;熟练应用外语、计算机管理和运用相关软件的能力。主要岗位有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人员、旅行社经营管理人员、导游业务有关人员、宾馆、饭店管理人员、旅游商品营销人员等。
第二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的调研报告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的调研报告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于2005年11月,对昆山50家企业发出了有关企业人才需求的调查,收回31家的调查表。在31家中,民营企业占59%,机械类企业占42%。通过对调查的分析,得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结论如下: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要点:
企业对学生在社会道德与职业道德方面要求最高,对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求次之,对人文知识要求一般。
二、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主要知识要求:
企业对学生在识图与制图方面的能力普遍具有较高的要求,其次是AutoCAD的运用能力,再次之是对机械制造工艺、自动化控制能力的要求。除此之外,对其它成绩的要求为良好。也有少数企业认为Cimatron应用、英语、材料等可以不学习。
三、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主要技能要求:
企业期望学生对数控操作的能力要突出,对加工设备的操作能力与维护的能力要优秀。对证书的要求相对较低。
四、对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
企业期望学生热爱本职岗位、热爱企业,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优秀,创新意思强,同时具有良好的品质意识和心理素质。
五、专业设置
昆山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量是大的。事实上,昆山市是全国最大的电子产品与其它机械产品的生产基地,而这些产品的生产大都需要以机电技术为基础。因此,昆山市也是全国最大的机电产品的制造基地,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设置本专业是符合昆山经济发展需要的。近年来,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了一批社会需要的人才,受到了昆山机械电子类企业的欢迎,方向是正确的,设置“自动化控制与维护方向”、“数控编程技术与应用方向”和“机电设备管理与销售方向”三个业方向是可行的。希望更紧密与企业合作,为昆山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附件见《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高等职业技能人才知识和技能需求调查表》、《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机电一体化专业高等职业技能人才知识和技能需求调查统计表》。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2006.4.23
第三篇:旅游管理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旅游管理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要大力发展工商业,而现代化的旅游管理是工商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旅游管理业务的发展方兴未艾,该行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加入WTO,中国经济将更加融入国际市场体系,这必将为我国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现在人们对旅游业的发展日益投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数十万的中、英文导游人才。
旅游管理专业正在酝酿着历史性的创新。为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以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备旅游行业的基本管理知识、技能,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有关旅游管理问题研究的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动手、组织、决策能力,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熟悉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动态和主要国家的风俗习惯、交往礼仪;基本能够应用外语、计算机管理和运用相关软件能力的初级旅游应用型人才,为此,我校决定申请开设旅游管理专业。
一、社会需求分析
我们生活在一个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时代。必须实施以现代化的旅游管理积累资金,促进工业、农业与商业,促进经济信息化战略。当前,旅游管理业务的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古迹旅游、山水旅游、人文旅游与革命传统旅游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旅游建设日益开发与发展,中外游客不断增加。旅游业正在酝酿着历史性的创新。宾馆、饭店、旅游公司、旅游社、旅游建设等与旅游有关的产业日趋现代化、科学化、信息化,传统的管理方式正在受到挑战。如何更迅速地将管理方面的国际先进经验,以及有关的新技术、新成果变成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电子商务的日益普及和信息化的浪潮,直接引发了面向旅游管理方面的新需求。电子化、信息化、数字化、国际化又推动了旅游多样化的趋势,我们旅游管理专业,先后与沈阳市的多家旅行社、景点联系,多批让学生到有关的单位实习实训,使学生们迅速地培养为合格的导游人才,做到知识够用、技术过硬。
近年来日益增长的国内需求,充分证实了现代化的旅游管理,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推进电子导游、旅游信息化、旅游经济规范化将有巨大的市场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旅游管理业务同传统各行业的发展融合。另外,中国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并一步步地向国际市场迈进,引来更多国际旅游专家的注目,目前我国从投融资、税收、现代旅游管理技术、国际性合作旅游、旅游装备、旅游环境、旅游法律法规建设等多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极大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标志着我国旅游管理业务进入现代化整体腾飞的关键历史阶段。
近几年来,我国GDP始终保持了8—9%左右的年增长率,已形成一定规模,具备了较好发展基础。
在我国绝大部分中专院校中,旅游管理类课程设置大同小异,培养的学生都是“通才”,脱离了企业的需要。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分层次、多形式培养大量实用的旅游管理人才。
综上所述,我校开办《旅游管理》专业,有较大的社会需求,它将成为培养旅游管理人才的重要渠道。
二、设置旅游管理专业的可行性
我校以良好的办学条件和过硬的教学质量赢得了社会信誉,培养了大批合格的导游人才。
为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学校的发展,学校正积极实行专业设置改革,带动专业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全面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专业的设置是社会需求和中职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接口与纽带,是学校教育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我们要开拓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专业,专业设置应面向社会、服务区域、办出特色,适应东北地区,对导游人才的紧迫需求。
l、专业设置思路与方向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用人单位在考察一个人时,都非常重视其学历背后的综合素质。“我们需要的人员:I:具有良好的素质,要始终能跟得上知识更新的步伐,能够不断发展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特别是有比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这是我们在对用人单位调查时经常听到的话。无论是毕业生还是在校生,也同样都非常关注个人素质的培养。学生毕竟是学校教育的“产品”,培育合格的人才是我们的基本任务。经过这几年对素质教育的提倡,各个学校都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我们要树立质量意识,把质量作为主线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这不仅可以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而且提高了学校自身的办学竞争力。
为使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熟练从事有关旅游管理方面的工作,显然仅靠开设一门课是不能做到系统学习的。面向中职教育开办旅游管理专业,立足于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概论、导游业务、导游政策法律法规知识、旅游英语、旅游文化等的分析应用,通过系统学习,让学生掌握旅游学基础、基本知识,拥有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概论、导游业务、导游政策法律法规知识、旅游英语、旅游文化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理论、实验、分析能力。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结合多年来我校开办职业教育的经验,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旅游管理人才,服务于社会。我们要选好方向,以特色专业技能教育在人才市场竞争,为学生拓展就业渠道。
面对众多的用人单位,往往对同一专业的不同岗位业务重点要求不同。另外,就是同一热门专业会形成多类型、多层次的办学格局。要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减少同一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的拥挤和竞争程度,就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自我定位、并在办学特色上下功夫。根据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在制定教学计划突出“中职”特色,要做到:从能力培养出发开发教学计划、以能力为本来构筑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2、开设本专业所具备的条件
—-专业的设置,从专业论证定名、确立培养方向、构建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实训等一整套总体设计方案,我们都要经过专题调研、反复论证。其中,根据专业开设的基本要求,搞好专业基础建设,为专业教学提供条件,是一项重要内容。从目前来看,在我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具备较好的基础条件:
(1)、教学设施:我校设有实训室、计算机中心,对实训室及计算机设施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各类设施齐全、先进,能满足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另外,我校还投入巨资,拟建了技术先进、扩展性强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室,(2)、图书资料:我校拥有一座阅览、借书、计算机情报收集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图书馆。可满足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科研对图书资料的需要。
(3)、师资力量:我校有一支结构合理、整体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合理,中年青年相结合、教研成果丰硕。我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通过选拔优秀毕业生、从企业引进高级技术人员,培养了一批理论扎实、实践丰富、踏实进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并且职称比例合理,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以及实训课基本上由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承担。师资是实施专业教学的主力军,有雄厚的师资队伍能保证专业教学开展、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在筹建旅游管理专业过程中,己配备了一支知识结构合理、整体水平较高、能胜任本专业教学科研的教师队伍。
(4)、目前,我们在专业教学中进行了很多探索,积累中职教育的一些办学经验。这几年,我们采用“知识够用、技术过硬、证书多样”模式,狠抓职业教育特色,遵循人才培养方案整体优化的原则,强化教学管理,认真做好教学文件的编制和实施工作,这为开办旅游管理专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旅游管理专业的筹建措施
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旅游业的经济发展要求。为此,我们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工作,综合分析了旅游企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我们先后对省内的一些学校相关专业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获得了大量的资料,为开设专业提供了参考条件。
3、近年来为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充实了师资力量,经过严格的考察和筛选,培养和引进了一批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他们将成为教学科研上的骨干力量。
以上筹建措施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当然,今后我们要继续加大专业建设投入力度,挖掘教学潜力,促进教研教改,踏踏实实地做好专业的各项基础建设工作,积极而又稳妥地开设新专业,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
综上所述,开办旅游管理专业是必要的、可行的。我校已具备开办旅游管理专业的条件,并将继续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四篇:旅游管理专业的调研报告
旅游管理专业的调研报告
2006年3月,学院管理系开始进行旅游方向本科专业市场调研,由系组织骨干教师和部分学生对广东省旅游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市场调研,对广东珠江三角洲四五星级酒店兴建及人才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形成了本调研报告。
一、人才市场需求况状 1、2006年3-5月由系酒店教研室组织骨干教师及本校酒店管理专业04级学生通过网络、报纸及各地学生对当地旅游与酒店企业招聘广告进行统计分析,充分了解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岗位要求、专业素质能力培养等方面信息。2、2006年6月对广州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进行调研,了解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设置、教材等方面信息。3、2006年7月初由于我院对04酒店进行顶岗实习需要,走访珠江三角洲的四五星级酒店,和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有关领导进行交谈及研究,确定的实习生工作岗位情况,结合本院酒店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考核标准等多方面进行探讨和交流,获得了大量建设性建议。4、2007年3月学院组织教师分析调研结果,形成申请设置旅游管理专业市场调研的统一意见,并完成论证。
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情况
1、酒店发展的情况及酒店人才需求分析 1)中国酒店业发展的情况:
(1)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给酒店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推动力。调研显示,绝大多数酒店都预计在奥运会之前建成。几周前,北京官员曾表示,还需建造65家不同星级的酒店来迎接奥运会。在北京,46家酒店定于今年下半年开业,57家则将在明年开张。北京的25家酒店中,18家是四星级以上的酒店。
(2)2010年在上海举行世界博览会,她主要是接待世界各国客商和政要,故上海的24个项目中,19家是四星级以上的酒店。
(3)2010年在广州举行的亚运会以及从今年开始将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扩大成为进出口交易会等,“广州要在未来两年内建成40间四星级和五星级的酒店,到2010年亚运会之前建成超300家的星级酒店。广州的酒店业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广州市副市长王
晓玲在2006年国际酒店业及餐饮品牌高峰论坛的开幕词中如是表示。这意味着,在未来的2年内,广州酒店业将迎来“井喷”。目前,琶洲国际会展中心东侧的香格里拉酒店已经崛起,业内人士分析,广州的珠江新城、天河路、琶洲将成为豪华酒店的密集地区。
据不完全统计,在未来的两年,广州高星级酒店的投资涉及金额近200亿元。一些大地产公司,几乎无一不涉及酒店业。各路资本争先恐后兴建高星级酒店,打破了广州高星级酒店的沉寂。业内人士指出,分析这种投资热潮,可以发现,房地产开发商正逐步转向稳定的长线经营回报,高星级酒店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加上广州高星级酒店数目的缺乏,亚运会、CEPA以及“泛珠三角”跨区域合作等众多利好条件将催生广州酒店发展的巨大商机。
2)目前中国酒店业发展特征有以下几点:
(1)一大部分三星及三星以下级的酒店尽管外界环境不错,仍然长期处于亏损之中(主要是指国营单位);主要原因是管理上出现问题,由于财务方面的混乱,企业老板的心态,挣到的都想分了放在自己的袋子里,而不是将这些钱用在发展上,提高人员的素质上。这都是三星及三星以下级酒店的通病。
(2)另一小部分三星及三星以下级的酒店销售良好,入住率很高,但酒店似乎发展到了一个坎儿上,员工热情、销售业绩、服务质量怎么搞都无法再上一个台阶;由于员工的素质,员工的待遇等都只能是请到一般初中以下的人作为服务员,这都导致上述问题的出现。
(3)大多数四、五星级酒店在国内本行业纵向比较,还算显得略高一筹,但在国际上横向比较,中国高档酒店在战略态势、管理精度、服务深化和全球运作方面和国际同等级酒店不可同日而语,我国的大多数四、五星级酒店的软环境只相当于国外三星甚至更低档次的酒店。
(4)中国酒店业效率低下,运作及形式千篇一律,找不到差异化和多样性的轨迹,在国际竞争中附加值极其微薄,跟风比较严重,看到这行业有钱赚,就一锅风的跟着来走。很多新开业的酒店都是直接从其他酒店中挖人,而这些人员也会将以前工作的酒店程序照搬到新酒店里,所以运作方式都是前篇一律。
(5)酒店业的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长期以来,大多数人在传统观念上都认为酒店行业是一个服待人的工种,社会关系比较复杂,社会地位低,这种思想是在70年代以上的人心目中已是根深蒂固,故很多的家长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从事这一行业。社会重视程度也不高,酒店行业开设的本科教育应该是在98年或者在99年的时候才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酒店业 2 的良性发展,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加入到这行业里,改革的步伐是远远落后于其它的行业。例如,一家四星级的酒店,里面应该有多少人持证上岗,有多少的比例是属于大专以上的学历,有多少的酒店老板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等等。
面对现实,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在硬件上,中国酒店业对WTO以及任何外来冲击都是有恃无恐的,但在软件方面,毫不夸张地说,中国酒店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对冲击,如果在软件(细化了工作任务,明确了责任分工、工作时限及工作要求)建设上不能有效提升、化解危机,良好的硬件便在成本上成为沉重的负担,实质上,中国酒店业那披着新装的内脏已到了不得不彻底诊断的时候。是拖着病体勉力前行还是医治好病症全力突进?这是摆在每一个中国酒店面前的抉择。
3)从市场情况来看,对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下面两类:
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和国内外游客数量的增加,中国的酒店市场在过去的十年出现了快速增长,我国现有星级饭店12930家,比1999年时的3856家激增235%,其中尤以高档豪华饭店的投资升温最为明显。国内按四五星级标准在建或已建成并将在2007年年底前投入运营的酒店有1057家,其中五星级标准的就有507家。仅广东一地待评的高档豪华酒店就有77家,35家已建成。随着酒店数量的增加,酒店基层及中高层管理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各层级情况如下:
(1)基层一线员工:主要岗位包括餐厅服务领班和部长、前厅领班、客房领班、康乐部领班销售部助理、行政总厨助理等一线岗位。这些岗位是直接面对客人,以前这些岗位大都是由一些做时间较长的老员工来担任,他们大都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只是由于接触时间长而得到提升。而酒店主要通过客房、餐饮向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场所,而现在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不单只是需要服务周到,还需要文化等方面交流,而这些是现代服务员不能达到的。故随着酒店宾客要求不断增加,酒店需要招聘大量高素质的基层员工为客人提供规范化及个性化服务。
(2)中高层管理人员:这些岗位主要是前厅经理、大堂经理、餐饮部经理、康乐部经理、客房经理、销售部经理等,当酒店的数量逐年成倍增加,特别是高星级酒店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行业竞争的加剧,酒店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对中高层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但要全面掌握酒店的运营情况,同时还要求他们在高校或者相关培训机构接受服务管理、酒店管理等业务知识的培训,懂得公关礼仪、心理学、管理学等知识。
2、旅行社发展的情况及人才需求分析
1)旅行社发展的状况
旅行社数量与行业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从1995年开始,旅行社行业进入数量增长阶段,旅行社的数量每年平均增加1000家。至2005年底,全国共有旅行社16846家,新增加1507家,同比增长9.82%。据16245家旅行社填报的有效数据统计,2005全国旅行社营业收入1116.59亿元,同比增长9.70%。外资旅行社已经进入中国市场。目前中国旅行社业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我国旅行社普遍规模较小,而民营旅行社的规模更是偏小。国外旅行社目前已发展到规模化、网络化阶段,旅行社扩张规模的速度远远超过数量的增长速度,例如美国在1989年-1999年期间,旅行社总量基本趋于稳定,但年营业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旅行社数量增加了一倍多,而且这些大旅行社的规模效益显著,美国最大的25家旅行代理商拥有72%的总市场份额,总营业额占行业总收入的58%以上;相比之下,我国的旅行社规模小,集中程度低,我国的国、中、青三大旅行集团所占市场份额不足20%,民营旅行社约占旅行社总数的27%,占据不到20%的市场份额。
(2)我国旅行社尚未实现完善的专业化分工体系。目前我国旅行社仍实行水平分工体系,即各旅行社基本从开发踩线到外联接待全方位出击,产品雷同,彼此之间基本不存在业务链接,削弱了企业的实力;而国际旅行社一般是垂直分工体系,分为旅游批发商、旅游零售商和代理商,不同职责的旅行社只从事旅行社业务的一部分,并实行专业化管理,这种方式明确了不同规模的旅行社的分工协作关系,提高了企业运作效率。
(3)竞争层次较低,仍处于削价竞销阶段。我国旅行社目前仍处于以“价格战”为主、服务水平趋同的低层次竞争阶段,缺少在管理模式、管理经验等方面展开的高水平竞争,违规、违法操作现象严重,并直接导致旅行社业效益普遍较差。
(4)我国现有的旅行社集团实力不强,集团化程度较低。我国旅行社是在地方分、支社的基础上,通过划拨资金等措施发展紧密、半紧密型企业发展成为企业集团的,属于联号式经营,少有资本上的“子母”关系,虽然资产规模很大,但在组织结构和企业制度等方面没有实质改观,削弱了集团的整体效应,民营旅行社集团较少,多为中小旅游企业,如要成长壮大到能与国外大型旅行集团竞争、抗衡还需要较长时间。
2)旅行社各个部门的基层员工及管理人员需求:
(1)导游和领队:在现代旅游中,游客以实现享受需求为其出游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认真做好游客的旅行生活服务显得十分重要。在这方面,导游以及领队是做好游客旅行 4
生活服务的重要环节。他们除了安排游客日常旅游生活、保护游客安全等日常事务外,还负责与饭店、餐馆、商店等提供旅游接待服务的相关部门进行必要的协调、沟通,使游客在旅游期间的生活顺利、愉快。同时,提供热情周到的旅行生活服务,可使旅游生活丰富多彩,游客精神轻松愉快、游兴浓郁。
(2)计划调度及线路设计人员:旅行社的计调是进行旅游实际操作的专业人员,他们负责新线路的开拓、食宿谈判、行程安排、成本核算等经营管理工作,旅行社开辟一个线路、团队的盈利,全靠计调进行掌控和核算,因而计调也被称为旅行社的中枢,是掌握着旅行社命脉的核心人才。过去只有一些上规模的旅行社才有计调人才进行专业旅游项目操作,大多数小规模的旅行社多只要租一个小门面、摆上几台电脑就可以接单,然后把单子转包给其他旅行社,无需具体操作。随着一些旅行社越来越正规,规模越来越大,专业运作旅游业务的计调人员就越来越受到旅行社的青睐。
(3)旅行社销售人员:目前,中国的旅游市场特别是旅行社业的竞争与日俱增,销售工作是摆在旅行社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甚至是决定旅行社生死存亡的关键环节。旅行社销售人员负责散客与团队的旅游线路、机票、签证、会展及其它相关业务的销售,同时协助其他部门的业务工作。随着中国旅游市场的逐步向世界开放,越来越多的国际旅行社进入中国市场,以及中国旅行社也在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具有国际视野、行业知识丰富的销售人员受到旅行社的青睐。
在旅游人才培养方面,全国已初步建立了一个具有一定层次和门类的旅游学校体系。截止到2001年底,全国共有各类旅游院校过千所,由于国家重视旅游人才的培养,导游的职业队伍已经形成。他们中不乏经验丰富、知识渊博、导游技能高超的人才,是各个旅行社的骨干。然而中国的导游队伍毕竟还年轻,大部分人的文化水平不理想,导游的技巧和方法不够熟练,还不能真正承担起肩负的责任,高校还必须与时俱进,加强对旅行社导游业务人才的培养。
三、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定位
广东白云学院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面向广东珠三角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依据市场的人才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岗位直接从事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维持工作正常运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我们开设的旅游管理专业将定位为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具有管理和技能操 5
作相结合的一线管理应用人才。培养重心着眼于理论的应用,人才规格的定位和课程体系的构建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人才培养更加突出复合性、应用性的特点,实施“理论+操作”的培养模式,构建“公共平台+专业平台+专业方向模块”的课程体系;突出“说、操作、管理”实际应用能力;专业方向课将采用现场或实地教学模式,以思考引导及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培养旅游管理人才的方式方法上,我院具有的比较优势是:“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人才培养特色;成熟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校企合作资源支持;适应市场和行之有效的“多证书”制度;独特而强大的全程职业指导系统及成熟的实践基地;先进的音像教学、电化教学、网络自主学习等外语教学手段;学生具有的就业心态端正、适应性和抗压性强、动手能力强等相对优势;相当数量的具备企业背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些优势将保障新开专业的有效运作。
四、本专业的课程体系
(一)传统的课程体系
由于本专业开设时间相对比其他专业开设要晚,只有十多二十年时间,故大多数的院校在教学计划制订和人才培养方面都是在摸索阶段,不断地修改,但始终离不开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都是以书本编写者为主导开设课程,造成教师在上课时有很多冲突现象,学生对专业我不够明确。例如民族学院管理学系旅游管理专业本科2005级教学计划的主干专业课程包括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旅游学、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经济学、旅游法学、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心理学。另外华南理工大学国际酒店管理方向主干课程:旅游学、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行政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旅游财务管理、企业战略管理、旅游政策与法规、酒店管理概论、房务运营与管理、餐饮运营与管理、管理沟通、国际旅游接待礼仪(英)、酒店公共关系学、酒店全面质量管理、旅游形体训练、酒店设备设施管理、酒店康乐运营与管理、酒店会展销售管理(英)、酒店业计算机管理系统、专业英语、第二外语、酒店管理前沿系列讲座。他们之中的旅游市场营销和旅游规划与开发二门课程里有很多的共通之处,教师在上课时就会出现重复讲解一个问题的现象,还有统计、会计、旅游经济学、财务管理等这些课程都会有上述现象,造成学生是学到了很多系统的课程的假象,但事实学生会觉得有点无所适从,觉得学习这门课程我应该应用到那里,在学习中是没法找定位,到出来工作后才慢慢懂认识
这些课程运用到那里,而这时已经放下了很久,运用起来又要找书本或慢慢领会才上手,所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从表面上看学习的知识是比较全面,但在实际应用上可能会滞后。
(二)拟新构建的体系
根据以上的情况,我们觉得如果用传统方法来教学是不太切合实际,现用人单位就是看你的动手能力和是否能胜任这岗位,从事本科酒店方向岗位主要有餐厅、前厅、客房、康乐、营销部门,旅游社主要岗位包括计调、销售、和导游;这都是旅游与酒店里根据调查学生就业最多的岗位。在这市场背景下,教学可以根据市场的要求,直接以岗位设置课程。例如餐厅服务管理是旅游与酒店管理(酒店管理方向)本科生的专业核心课程。设置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达到餐厅服务管理岗位技能应用水平,实现学校教育与学生就业的零距离对接。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完成以下工作任务:餐厅业务基本操作、零点餐厅服务、餐厅对客服务、餐厅其他服务、餐厅投诉事故处理以及餐厅服务全面管理。
如此类推,拟新构建的主干课程包括餐厅服务管理、前厅服务管理、客房服务管理、康乐服务管理、营销管理、旅游社计划和调渡、旅游社销售服务管理、国际导游服务,这样以岗位定课程,更好的结合实际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能尽快融入各种岗位中,达到事工半倍的作用。
第五篇: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设置调研报告
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设置调研报告
摘 要
我校煤矿安全工程系井通风教研室于2012年10.8-2012年12.30期间将组织全体教师分别深入到吕梁、长治、阳泉、晋城各煤矿企业和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并对调研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结合我省煤矿生产现状,设置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的是可行的。
一、引言
山西省是全国最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强,山西省的煤炭工业在不断巩固全省支柱产业地位、拉动全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大力支持了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全省和全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与此同时,大的煤炭需求和产出量与大多数煤矿仍然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和脆弱的安全保障能力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凸显出来,虽然煤矿事故次数和死亡人数有所下降,但煤矿重特大事故仍时有发生,安全生产状况依然十分严峻。
二、目前煤矿企业通风、安全专业人才现状
煤矿生产是一个多元化的、复杂的大系统,通风安全技术在这个大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项好的技术,一种好的管理方式,要在生产实践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关键还是要靠人的作用。通风安全专业各级管理、技术人员在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管理、技术人员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煤矿企业 1 或部门的兴衰。针对现场管理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制定合理的方案、措施,是解决问题,搞好通风工作的基础。矿井通风工作作为煤矿生产中一个技术性极强的工作,对管理、技术人员的技术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但近年来,我省国有重点煤矿,通风专业管理、技术人员整体素质不断下降,主要表现为近年来分配的大中专生不断减少,矿井从事通风工作的技术人员不能满足需要,通风专业管理、技术人员机构比例中,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下降。大部分矿井通风技术人员数量不能满足需要,个别矿井甚至仅有一名通风技术人员,通风专业管理人员的结构比例中,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仅为55%。
作为煤炭生产的重要部门之一,通风部门担负着煤炭生产过程中,为生产现场提供适宜的气候条件,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稀释并排出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发现和消除各种通风事故隐患,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和职工的生命安全等重要工作。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煤炭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先进的采煤方式应运而生,大量先进的装备被应用到生产现场,煤炭单产迅速提高,瓦斯涌出量也急剧增加,同时,随着采深的增加和轻放工艺的应用,瓦斯突出、煤炭自燃等通风事故隐患也越来越多,这无疑也对通风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煤矿通风安全专业管理、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从而在新形势下搞好煤矿瓦斯治理工作,为煤炭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三、设置本专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根据我专业组织教师调研,目前我省几乎90%以上的煤矿企业缺采矿专业人才,尤其是通风安全方面的技术人才。首先,从煤矿通风安全现状来看,各煤矿企业要实现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一方面,2 要不断强化管理、技术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不断提高管理、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另一方面,各煤矿企业也急需引进一批大专以上文化的通风安全专业毕业生充实到企业的通风专业技术人员中来,不仅提高通风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工总人数中的比例,而且也可弥补企业前几年未能引进专业技术人员而可能出现的断层现象。其次,目前,针对煤矿生产设置通风安全专业的高校日渐减少,而且,就读各高校煤矿通风安全专业的大学生也急剧减少,因此,要想短时间内解决煤矿企业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技术人员缺乏的问题几乎不可能,这就为各类煤炭高职院校培养为煤炭企业服务的通风专业技术人员提出了要求。煤炭高职院校为煤矿培养懂技术、懂管理的通风专业技术人员既是煤矿企业渴望人才的需要,也是我国煤矿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需要。
四、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
通风工作既是一项技术工作,也是一项管理工作,这表现在要搞好通风工作首先要有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措施,合理的方案,这就需要各级管理通风专业管理、技术人员具有极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而各种制度、方案、措施需要合理的组织调度,才能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从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通风工作是在对人的管理过程中不断实现其既定目标的,如何确保被管理者能积极主动的贯彻上级和单位的工作意图,认真完成本职工作,是各级管理人员应当不断研究的一个课题,这是一种管理的艺术。
此外,一个人,尤其是一名管理人员是有否爱岗敬业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他是否有搞好本职工作的动力;决定着他能否在各方面(包括专业技术素质和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只有每 3 一名管理技术人员都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才能树立远大的工作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付出自己的努力,从而扎扎实实的干好本职工作。
这是作为一名通风专业人员应当具有的技术和管理素质,这也就为我们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提出了培养的方向。高职院校培养的通风专业技术人员,应当是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结合的人才,是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人才。高职毕业生分配到煤矿企业以后,一般都是充实到一线从事煤矿通风安全工作,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更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这也是高职毕业生和高校大学毕业生培养目标的不通之处,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要学习通风专业基本的理论知识,更应当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还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管理艺术能力。煤炭高职院校毕业生进入煤矿企业以后,应当是能迅速适应工作环境,能比较快的实际从事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
五、今后2~3年内山西省对通风安全专业毕业生需求预测
山西是全国产煤大省。据山西煤炭行业各类人才需求预测,山西省煤炭职业教育不仅培养能力与社会的需求差距大,而且培养数量、教育规格和专业结构都与煤炭产业发展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通过对山西煤炭职业教育现状的调研,煤炭院校普遍面临建设和运行费用不足的困难。即使近几年山西省各类职业院校加大煤炭技术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但仍赶不上煤炭产业发展的需求。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省煤矿企业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全面短缺,尤其是通风安全技术人员,有些国有重点煤矿有的区队没有中专以上技术人员,而地方煤矿通风专业技术人员更为匮乏。山西省现有各类乡镇煤矿2000多座,按每个乡镇煤矿平均配2名通风技术人员计算,则需要近4000多的技术人员,假设各乡镇煤矿现有技术人员 4 1人,则还有近2000多的专业技术人员缺口,而每年我省毕业的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通风专业人员也就近300人,所以,近几年内,我省煤矿企业对通风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依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