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控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化工作调研报告
数控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化工作调研报告
前言
一、数控专业设置与结构的基本状况
(一)我校数控专业的专业师资
我校数控专业从1996年建立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和落实,具有一支业务能力强、实践能力强、具有敬业爱岗的职业精神和全心全意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奉献精神教师队伍。
目前,专业教师中教龄0-3年有2人,教龄3-10年有3人,教龄10-25年有21人。其中初级教师4人,中级教师18人,高级教师4人。专业老师中“双师型”教师21人,其中高级技师1人,技师3人,高级工15人。本专业具有三名青浦区名优教师,其中一名为上海市职教名师,一名为原市机械中心组副组长,一名为现上海市机械与数控中心组成员。具有企业生产管理经验的教师有7人。专业教师的人员备置能较好地满足学生各专业课程地开展。
但本专业教师中对企业生产工艺要求非常了解的还比较少,加大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锻炼,将成为本专业教师今后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和方面。
(二)我校数控专业实训条件
2004年,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支持下,我校的上海市数控技术应用开放实训中心(青浦),是上海市第一批获批的公共实训中心。实训中心依据“先进性、实用性、开拓性”原则规划,建设建筑面积2616平方米,总投资2000多万元,其中设备设施达1500万元,各类数控设备设施66台,CAD/CAM软件应用、数控仿真编程电脑100台,操作工位252位。
中心共建有10个模块的实训区域: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普通车床、普通铣床、普通磨床、电火花线切割、钳工、机械CAD/CAM、公差测量等。所有设备均为生产性加工设备,并具有世界性的Hass加工中心和四轴联动加工中心等。计算机机房和数控机床之间直接联网,数控程序能相互传送,整个中心具有252个工位,基本满足目前专业学生的实习和实训需要。本中心还承担了社会培训,企业员工培训,技能鉴定和校企合作产品生产以及委托培养技能培训,设备的使用效率按市装备处统计计算高于100%。
由于我校数控专业的特色与优势,近两年数控招生的规模不断扩大。针对目前的招生规模,在实训量不减少的情况下,数控实训中心的设备工位数还不能满足专业再发展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加大实训的场地和设备的数量。
(三)专业教学质量
我校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办学已有多年,多年来专业办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中强化机械冷加工的基本技能训练,教学中与课题研究相结合,2006年在数控中心初步建成的条件下,本专业率先进行了《“跟单式”教学实训实践和研究》课题的研究,积极进行课改,努力实现“四个有效”的学校育人目标。目前专业定位是为当地区域经济培养数控专业一线技术操作工人,技能达到中高级水平,同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专业严格教学的管理制度,尤其是课堂教学管理,严抓教学常规的五个环节,探索教室、实验室、数控中心车间、工场的多种课堂观念的教学模式。严格执行作息时间表、课表和实施计划的运行,开展定时的教科研活动。坚持学期考试制度和阶段性章节练习;坚持参加本专业中、高级鉴定和第二专业技能(普通车工、钳工等初中级等级的鉴定)。
本专业学生在数控中级工考工的合格率一直稳定在70%以上。其中,07数控7班数控中级的通过率达到85%。在2009届毕业学生113人中,获得中级技能证书84人,获高级技能证书21人,参加第二专业技能学习的88人。本专业学生在上海市连续三届“星光计划”职业技能比赛中,收获4个全能二等奖,4个全能三等奖,在2010年举行的全国技能大赛选拔中,我们又有4名选手入围至上海市的集训。
目前,我校数控专业的毕业生中大多数已能很好的适应自己数控加工的工作岗位。部分优秀的同学已成为企业数控生产的骨干,毕业第一年的月工资最高已达4800元。还有一些同学通过自主创业的形式,已在区域内机械数控加工行业中小有名气。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校数控专业的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职业素养较好。与企业招收的农民工相比,本专业的学生工作后职业素养较好、职业发展潜力较大、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较强。在青浦区域内我校数控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好的声誉,成为青浦很多机械制造企业的招聘的首选。
(四)数控专业招生和学生就业情况
我校数控专业目前每年本市招收3~4个班,同时积极开拓外招计划,每年1~2个班。招生计划的完成率达100%。目前,在校的数控专业的学生共有12个班,504人。
数控专业校企合作紧密,学生供不应求,就业对口率高。华新铸造、熊猫机械、海德堡、精益电器等企业一般在2-3年级学生中预定。德资企业海德堡印刷机械有限公司、英威达纤维(上海)有限公司在我校专门设置优秀学生奖学金。熊猫机械、华新铸造等多家企业每年在我们学生中招收“冠名班”统一培训,统一录用。此外,上海大众、日立电梯、太荣金属、规程精密机械、和达汽配、翼锐汽车科技等多家企业都和我校开展了多年的合作,为我校数控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为我校数控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建议和意见。07届、08届、09届就业率均接近100.00%。
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四个中心”建设对数控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化工作提出的新要
求。
上海市大中型制造业企业每年的数控人才需求量达6000人以上,而职校每年输出的数控专业毕业生仅有3000人左右(该信息出自“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目前中职学校的人才输出量相对于上海对数控人才的需求量还是有较大的落差。数控人才仍然是上海市紧缺的人才类型之一。
制造业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数字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十年来,应用数控加工为主的企业在青浦地区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
(一)区域产业、行业调研结果及分析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上海教委提出的《关于推进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和结构调整优化工作的实施意见》,更加清楚地了解青浦本区域内的产业结构中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人才需求、培训需求、社会需求量和人才规格,更好地为区域经济服务,更好地优化和调整我校数控专业建设,我校组织人员对青浦工业园区及其周边的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走访青浦工业园区内多家企业,邀请企业人事经理座谈,对从业人员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调研者还走访了区劳动局、区教育局等相关政府部门。笔者结合从其他相关部门所得资料分析,对调研中得到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为数控专业的优化调整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
1、青浦区产业结构、机械制造类行业发展现状为我校数控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根据青浦区2007——2009年,三年的国民经济发展报告中指出,青浦已经形成“4+1”主导产业(现代纺织、精密机械、信息电子和印刷传媒四大支柱产业及文体类(休闲)用品制造特色产业)。2007年全年实现规模产值564亿元,占全区规模产值比重56.9%。2009年“4+1”主导产业(现代纺织、精密机械、信息电子和印刷传媒四大支柱产业及文体类(休闲)用品制造特色产业)全年实现规模产值557.4亿元,占全区规模产值比重51.4%。
其中,我区制造行业在全区工业总产值中的占比如表2所示(数据来源:上海嘉青松地区制造业发展的人才战略与行动纲要2003-2007)
由表2可见,制造业是我区工业的主要成份,提升我区制造业的产业能级,实现我区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着力点。
同时,调研者走访了区外经委,区工商局、区劳动与社会劳动保障局、青浦工业园区、新城工业园区、腾富工业园区、华昌工业园区,以及“新大洲摩托”、“嘉陵摩托”、华新五金厂、台资“春日机械”、熊猫机械、美培亚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海德堡印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英威达公司大型企业,以及“沪光叉车”、华新刮水器厂等十多家与数控加工相关的中小型企业。调研的结果告诉我们,机械行业是青浦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目前各种类型的数控加工设备已有三千多台。一些中小型机械加工企业、模具制作企业、汽车配件企业苦于严重缺乏数控技术应用人才,即使有业务,有资金,也不敢添置数控机床设备,因而无法使企业生产能力上一个新台阶,数控技术人才的缺乏成了阻碍青浦区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因此,可以肯定地说根据青浦区的产业结构,青浦区域内的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现状,为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立足于青浦的产业、区域经济,为青浦地区培养数控加工(CAD与CAM)中初级操作型技术人才,是适合国家和上海近期以及今后较长时期经济发展需要,也适合青浦地方经济劳动力市场近期及今后较长时期需求的。
2、青浦区域内的职业培训的现状对我校数控专业的建设发展有迫切要求。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用人单位招录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从取得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要进一步完善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相关职业的准入办法。劳动保障、人事、工商等部门要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对违反规定、随意招录未经职业教育或培训人员的用人单位给予处罚,并责令其限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和完善就业准入的法规和政策。
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初中级人才队伍,必须狠抓落实就业准入制度,从源头上解决就业市场中各方面所面临的困惑。
调研者将青浦区四家规模制造业企业人才结构统计如下表2、3。(调查表统计数据)学历统计:表
31)
可见,从业人员中,中职、高职学历占了绝大多数,也反映了我区机电类制造业主要以生产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体,而技术工人的严重馈乏也已成为制约我区机电类制造业产业能级提升的瓶颈。
调研者又统计了制造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情况(4家规模制造企业调查数据),如表5:
及专业技能知识的很少。绝大多数从业人员希望得到职业培训与鉴定,希望掌握以信息化为特征的新设备、新技术,技能也希望得到社会认可。目前企业无论大小,都称有业务、有市场、生产能力,主要发展瓶颈在缺乏技术人员,对数控类机械制造培训的需求量很大。
从2003年至2009年,我校培训部利用双修日实施的机械培训项目和完成的培训人数如表6。
表6
虽然培训人数在逐年增加,但还很难满足整个青浦区域内的培训需求。
3、错位竞争,我校与区域内的其他职业学校形成比较合理的专业布局。
青浦区经过2005年的职教资源的整合,目前有上海工商信息学校、青浦职校两所中等职业学校和劳动局培训学校。
从专业设置的角度上来说,各校涉及的机械制造类的专业以及可培训的项目如表7。表7
4为首,兼顾机械、模具专业的有鲜明的区域特色专业群。
调研者走访青浦工业园区的机械数控制造业的企业,研究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发现:机械制造行业作为工业基础产业,在目前对于普通机械加工、装配、维护等仍有一定的劳动力市场需求。数控行业的发展势头强劲,中等操作人员的人才需求量很大。而与数控专业相关的模具制作行业因其附加值高、污染少、起步快的特点,以及“新大洲摩托”,“嘉陵摩托”,安亭汽车城零部件制作配套的需要,发展势头方兴未艾,而现今的模具制作业需要大量的数控铣床,数控铣雕机操作人才。
04年以来,上海工商信息学校在区政府的投入下,第一批申报成功上海市公共实训中n心——数控实训中心。后续,我们将在多渠道争取资金,在设备的数量上、品种上加以完善。一方面,满足目前机械制造专业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实训需要。同时,也为区域内模具专业人才的培养准备了有利条件。
(二)本市中职同类专业的设置情况
上海市共有26所中职校开办有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其中拥有上海市数控实训开放中心的10所学校。分别是上海工商信息学校、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上海市临港科技学校、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上海市竖河职业技术学校、上海市奉贤中等专业学校、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上海石化工业学校、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上海海事大学附属职业技术学校。我校是上海第一批建设的数控实训中心。
就整个上海西部的四个区来看:嘉定区大众工业学校、金山区石化工业学校、青浦区上
海工商信息学校开办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并且有上海市开放实训中心。而松江区城市科技管理学校开办也数控专业,但没有上海市开放实训中心。目前上海西部的数控重点专业的个数很少,不能满足整个上海西部数控制造业的需求。
(三)我校数控专业建设情况
1、数控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1)我校数控专业硬件设施已初具规模。
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支持下,我校的上海市数控技术应用开放实训中心(青浦),是上海市第一批获批的公共实训中心。实训中心依据“先进性、实用性、开拓展性”原则规划,建设建筑面积2616平方米,总投资2000多万元,其中设备设施达1500万元,各类数控设备设施66台,CAD/CAM软件应用、数控仿真编程电脑100台,操作工位252位。设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等10个模块的实训区域。基本满足目前的实训要求。
后续,我校将进一步投入700百万,增加710平方米的实训场地,对数控实训中心的设备、软件合理加大配置,满足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求。
(2)具有一支业务能力强、实践能力强、有奉献精神的管理团队和专业教师团队。
在加强数控技术应用开放实训中心硬件建设的同时,学校非常注重管理制度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和落实。
数控实训中心的管理团队悉心研究中心运行模式,“校企合作”与企业化的运营改变学校实训中心纯消耗的“定势”,为实训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和运行提供了有效的管理经验。
加强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与生产实践能力,建立一支名副其实的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学校坚持多年、近年来特别重视的办学方针之一。学校多方位对教师进行培训:如引进企业、工厂及行业中相关的技术人才、专家充实中心指导教师力量,几年来我部引进相关人才多名,其中一名为市鉴定中心考评员,技能等级为高级技师;学校充分利用实训中心的资源设备,通过校本培训、技能训练来提高教师实战操作的能力;与高级技工、工业技术学校等兄弟学校建立合作关系,派送骨干教师前去学习、取经;与华新铸造、上海机床研究所、广州模具厂建立联系,专业部十多位老师通过下企业、工厂的学习实践,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专业教师利用余暇时间参加行业操作技能等级培训,此外学校还采取出国师资培训、聘请校外专家、企业技术骨干来校进行专业教师培养、与设备生产与社会用工单位合作培训等途径对专业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目前,我们正在申报青浦区数控专业教师研修基地,积极探索教师在职培训新机制,为数控及相关的机械、模具专业教师培训提供新的载体和形式,努力造就一支适应课程改革要求,满足专业发展需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课程结构体调整和改革走在最前沿。
在上海市教委职业课改的引导下,我校数控专业2006年开始启动“项目模块式”的课程结构体系,关注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训。
在市教委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背景下,我们数控专业在2008年率先开始进行了“跟单式”教学的实践研究。“跟单式”教学提出的以校企合作的产品作为教学载体,通过对产品知识和技能的梳理和整合,作为教学的实训项目,引导学生在实战的状态下,实现和企业的“零对接”,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学生技能、知识、信心、责任的培养,实现学校“四个有效”的育人目标。“跟单式”教学的有效性和先进性得到了上海市市教委的肯定。
2010年,依据“跟单式”教学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我们课程结构调整和改革进入第二轮发展。目前,正在进行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案例式的专业课程结构的调整和改革,专业教师广泛参与到“案例式”校本教材的编制中,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做学一体。
2、学生就业情况良好,对口率高。
我校数控专业的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职业素养较好,在青浦区域内有较好的声誉,成为青浦很多机械制造企业的招聘的首选。我校08届数控专业毕业生共119名,2008 年5月已经被各家企业预定的有94名。
我校数控专业学生就业和对口情况如表8。
表7:
注:2007届毕业生为工商信息学校、机电职校、工业局技校合并后的首届毕业生。
3、数控专业工学结合有成果,有特色。
我校数控专业办学十几年来,我们与20多家企业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关系。德资企业海德堡印刷机械有效公司、威达纤维(上海)有限公司在我校专门设置优秀学生奖学金。熊猫机械、华新合金厂等多家企业每年在我们学生中招收“冠名班”统一培训,统一录用。此外,上海大众、日立电梯、太荣金属、规程机密机械、和达汽配、翼锐汽车科技等多家企业都和我校开展了多年的合作,为我校数控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为我校数控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建议和意见。
同时,“跟单式”教学的实践也成为我校企业作的新亮点。“跟单式”实训模式,对于企业来说,用其产品进行教育训练,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渗透企业文化,强化了企业质量管理的意识。同时,利用了学校软、硬件资源,在不影响产品品质的前提下,降低了产品加工成本;就学校而言,企业产品生产作为教育实训的载体,为建构“跟单式”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的社会化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撑条件。校企合作能实现有效运转,也为我校校企合作开拓了“双赢合作”的新局面。至今为止,我校数控中心已完成的跟单有200多张,总计加工零件6万多件,涉及上海亨运船舶有限公司、上海晓奥汽车装配公司、上海富玛零配件有限公司、新华压铸厂、资建五金、新华模具厂和金铸等近20家企业。已经建立的长期稳定的合作企业有上海华新合金有限公司,熊猫机械等。
三、后续改革、优化调整的主要思路
根据调研的结果,我校数控专业后续改革和优化调整主要如下:
(一)数控专业调整优化目标
(二)基本构想
1、专业建设优化调整的基本思想。
2、任务引领、项目驱动模块式课程体系的优化调整。
3、工学结合、产教结合教学优化调整。
4、专业建设保障体系的优化调整
具体见《数控专业优化调整方案》。
第二篇:学校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化工作方案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 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化工作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和《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行动计划(2009-2013年)》(沪教委职“2009”30号)文件精神,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推进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和结构调整优化工作的实施意见》(沪教委职“2009”40号)的文件要求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有关标准,以专业建设为核心,进行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化工作,更好地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了保证这项工作扎实、有效地进行,特制定我校的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化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上海和浦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围绕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紧扣现代服务业这一主题,以集思广益、注重基础、分类调控、坚持导向、突出重点、择优建设、强化成效、适度超前为原则进行动态调整与优化,充分体现区域经济特色、专业建设特色和学校发展特色,保证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可持续发展。并以此为抓手不断深化学校教学改革,完善学校各项教学条件,优化师资队伍,推进专业课程建设,增强学校办学实力和发展后劲,提升学校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和任务
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化工作目标是,根据上海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科技进步等特点,紧密结合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按照基础条件好、综合实力强、师资队伍优、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佳、发展潜力大、市场需求广、专业特色明的要求,着力创建专业教学特色,打造特色精品专业,逐步形成以酒店服务与管理、金融事务、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四个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纽带,延伸专业为支撑,与区域经济匹配程度高、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统一的旅游服务类、财经商贸类、交通运输类和信息技术类四大专业群。通过建设,使这些专业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专业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形成明显的优势和特色,其中两个专业成为上海市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精品特色专业。
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化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修订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规划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和清晰的改革思路,在发展定位、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实训条件建设方面均有比较合理的思考,专业培养模式体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二)优化专业课程方案。专业课程方案符合现代服务业对初中级人才的需求,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协调发展,重视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具有合理性、创新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为核心,改善队伍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结构合理、满足专业建设、适应专业发展和教学工作需要的专业教学团队,为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化工作提供人力保障。
(四)完善专业实训条件。专业教学基础设施条件良好,经费投入满足专业持续发展需要,实训室、实习基地和资料库等能满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五)打造重点建设专业。深化内涵建设,坚持专业特色建设和重点专业建设,重点建设专业要突出专业建设的综合实力、办学积淀与社会声誉,有市、校两级精品课程作为依托相匹配。
(六)调整运行管理模式。改革教育教学运行管理机制,健全管理制度,提高教育教学管理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建立切实有效的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注重人才社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
三、专业设置结构框架
调 整 前
调 整 后
金融事务(四年制)财经
类
国际商务(三年制)
金融事务(三年制)
财经国际商务(四年制)
国际商务(三年制)
商贸
类 商务外语(三年制)
商
商务英语、日语、德语(三年制)贸
饭店服务与管理(三年制)
与 学 旅游服务与管理(四年制)
旅
游 校
酒店服务与管理(三年制)首饰加工与经营(三年制)类
专 旅游服务旅游服务与管理(三年制)会展事务(三年制)业 类
景区服务与管理(三年制)
汽车运用与维修(三年制)
设 交通运输管理(三年制)交
通
置
汽车运用与维修(三年制)航空服务(三年制)
运
输
调
交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三年制)民航运输(四年制)类
整
运输类 民航运输(三年制)计算机网络技术(四年制)信息
前 航空服务(三年制)计算机应用(四年制)技术 类 后
美术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
(三年制)
对
文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三年制)服装表演(三年制)
艺术 比
与 信息计算机应用(三年制)戏剧表演(影视表演)(三年制)体育 技术 类 类 软件与信息服务(三年制)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三年制)
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三年制)
物业管理(智能楼宇管理)
(三年制)社会公共文秘(三年制)事务 类
对应区域发展
(要求)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域
迪斯尼及后世博区域
现代城市交通发展领域
陆家嘴软件园及张江高科技园区域 专业设置结构调整说明:
专业设置从2009年的六大类19个专业调整为四大类14个专业,淘汰两个大类8个专业,两个大类分别为文化艺术与体育类与社会公共事务类,8个专业分别为首饰加工与经营、会展事务、美术设计、服装表演、戏剧表演、广播影视节目制作、物业管理与文秘。根据调研未来四年内计划逐步新设3个专业,分别为调整后表中斜体表示的1303旅游外语、0904计算机动漫制作、0908软件与信息服务,新设专业都有原来专业的建设基础。首饰加工与经营、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与文秘三个专业从2010年起已经停止招生。
1.财经商贸专业群
由重点建设的金融事务专业(主要对应银行、证券公司柜面等服务岗位)、国际商务专业(主要对应国际贸易业务员、单证员等服务岗位)、商务英语、日语、德语专业(主要对应商务领域涉外文秘、电子商务等服务岗位)共同组成,主要满足大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
2.旅游服务专业群
由重点建设的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主要对应高星级酒店的各个服务岗位)、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拟增设景区服务与管理专业共同组成,主要满足大浦东即将启动的迪斯尼项目以及后世博项目的开发需求。
3.交通运输专业群
由重点建设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主要对应机动车维修服务等服务岗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主要对应城市轨道交通站务员、值班员等服务岗位)、民航运输专业(主要对应民航客货、票务等服务岗位)、航空服务专业(主要对应空中、地面等各服务岗位)共同组成,主要满足大浦东城市发展各种交通运输服务等的发展需求。
4.信息技术专业群
由重点建设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主要对应计算机网络设备调试、管理、编辑等技术服务岗位)、计算机应用专业(主要对应计算机操作、微机装配调试、检测等技术服务岗位)、拟增设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专业(主要应对计算机软件设计、操作、检测、设计等技术服务岗位)、拟增设的计算机动漫制作(主要应对多媒体数字素材的处理、设计、制作合成等技术服务岗位)共同组成,主要满足大浦东陆家嘴软件园及张江高科技园等经济发展区的人才需求。
5.旅游服务类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定位在外语上,商务外语(商务英语)专业虽然是原上海市重点专业,但近年来随着生源质量的下降,该专业定位要求与中职学生整体的外语能力之间出现落差,而旅游服务类专业的外语要求相对商务类专业而言要低一些,因此将逐步调整商务外语专业的小语种部分,原有的语言类专业教师充实到旅游服务类专业,以彰显旅游服务类专业的外语特色,因此旅游外语专业成为了我校未来设置专业的一个规划。
6.我校原艺术类的专业教师主要由形体类教师与美术类教师构成。由于各专业在课程中都加强了礼仪与形体的要求,因此形体类教师将继续发挥很大的作用。我校信息技术类专业主要定位在网络信息服务,向与边缘学科的整合及提升专业技术内涵两个方向发展,美术类教师主要充实到信息技术类专业,因此学校规划中将开设计算机动漫制作和软件与信息服务两个专业。
7.我校的会展事务专业主要定位在会务接待,调整后会展事务不再以专业出现,其部分专业功能将通过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中增设会务接待课程来替代。类似的还有民航运输专业,部分专业功能将由航空服务专业的部分课程完成。
四、主要内容与举措
根据市教委文件提出的‚遵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经过专项调研,学校将在调整后专业的课程教材、师资队伍、实验实训条件、培养模式、管理与评价制度、教学运行管理机制和质量保证体系等方面,尤其是专业师资队伍、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运行管理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推进专业的内涵发展,办出专业特色。
此次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化工作,将改变我校原有专业格局,尤其是以专业类别为基础的教学部设置将发生量与质的变化,为了妥善解决可能由此带来的专业师资队伍调整(内部提升、外部扩充及调动转岗等)易造成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不稳定的状况,在规划工作方案时,特别提出了‚稳定和谐为基础,专业需求为导向‛的人员调整思路,充分利用好即将淡出的各专业师资力量,合理补充到四个重点建设专业引领的各专业群中,使专业结构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均实现优化整合。
(一)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1.专业带头人培养
预期目标:每个专业至少备有1名专业带头人,具有任务引领型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能力和教学团队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带领和培养其他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专业建设。4个重点建设专业的专业带头人要在市级层面的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任务要点:培养人的名单及培养计划;赴外培训学习的研修报告和证明等相关资料;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的关于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研究论文或课题;主持参与编写有关教材(出版);指导2名专业教师成长记录;下企业实践经历;获得相当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等。
完成时间:4个重点建设专业的专业带头人培养2012年6月前,其他专业专业带头人培养2013年12月前。
责任人:陈强 2.骨干教师培养
预期目标:每个专业拥有3-5名骨干教师,具有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能力,在区级层面的相关专业中有一定知名度,在教学研究、课程开发和实训指导方面属相关专业教学团队的骨干中坚力量。
任务要点:培养人的名单及培养计划;赴外培训学习的研修报告和证明等相关资料;在区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的关于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研究论文或课题;参与编写校本教材;指导1名青年教师成长记录;下企业实践经历;获得相当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等。
完成时间:4个重点建设专业的骨干教师培养2012年6月前,其他专业的骨干教师培养2013年12月前。
责任人:杨晓红 3.双师型教师培养
预期目标:安排专业教师参加专业技能培训,获取相当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全体专业教师都有到企业挂职锻炼的经历,提升实践技能水平,使其具备双师素质,教师能将职教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4个重点建设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0%,其他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
任务要点:培养名单及培养计划;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教师企业挂职锻炼工作总结;下企业挂职锻炼鉴定;教师参与校内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记录等。
完成时间:4个重点建设专业的教师培养2012年6月前,其他专业的教师培养2013年12月前。
责任人:李立红 4.兼职教师聘请
预期目标:完善兼职教师资格审核、聘请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相关管理办法,每个专业聘请1-3名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行业企业的专业人员来校讲授部分课程或指导专业技能训练与实习,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任务要点:特聘兼职教师名单、聘书及协议书;特聘兼职教师的资料信息库;特聘兼职教师授课计划与录像资料;制定(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学生成果展示等。
完成时间:4个重点建设专业的特聘兼职教师2010年12月前,其他专业的特聘兼职教师2011年6月前。
责任人:教学部主任 5.专家库建立
预期目标:通过校企合作从行业企业中聘请3年以上工作经历的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的高级管理或技术人员等进入专家库,专家库规模达到30人,涵盖所有专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定期参与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
任务要点:专家聘书及协议书;参加研讨、论证、讲座等活动记录;专家标准;专家考核聘用制度等。
完成时间:2010年12月 责任人:何怡与教学部主任
6.专业教师数量、学历和职称的提升
预期目标:以四个重点建设专业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从提高教师的职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为出发,合理安排专业师资特别是专业带头人的引进与职称晋升,鼓励青年教师进修硕士学位,专兼职专业教师的数量与能力能满足教学与培训的需要。
任务要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建立鼓励教师提升学历、职称等自身发展长期激励机制;专业教师个人发展行动计划添加到‚教师发展手册‛;教师招聘方案;转岗培训资料;学历证书;职称证书等。
完成时间:4个重点建设专业的教师队伍2012年6月前,其他专业的教师队伍2013年12月前。
责任人:徐剑虹
(二)专业培养模式
1.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预期目标:完善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工学结合与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修订完善专业顶岗实习的双重管理体系。
任务要点:专业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协议;活动记录;专业实习管理制度;实习手册;实习报告;人才需求调查资料;实习指导教师手册等。
完成时间:2011年6月 责任人:张元英、严梅 2.构建多种人才培养方案
预期目标:各专业群根据行企业实际岗位需要及专业特点,构建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相互借鉴、整合。旅游服务类专业群尝试建立‚定单(或委培)‛培养方案,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施‚学、做、评‛一体化培养方案,金融事务专业重点开发‚浸入式岗位模块化‛培养方案,信息技术专业群构建‚项目驱动‛培养方案,实现‚零对接‛上岗,从而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及与用人单位的合作质量。
任务要点:合作企业考察调研报告;与相关企业签定的培养协议;校企互动活动记录;职业资格鉴定站所的建立;各种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细则;实施过程记载;成果展示。
完成时间:2012年6月 责任人:教学部主任
(三)专业课程建设
1.完善课程实施方案
预期目标:树立任务引领型课程建设理念,以专业教学团队为主体,以专业教学标准为参照(但不拘泥于专业教学标准),根据专业特点,调整与完善各专业课程实施方案,彰显课程培养特色,培养出有特长的人才。任务要点:组织课程学习与培训;专业教学团队的合理构架;建立专业建设调研长效机制;专家论证意见;课程实施方案调整文本。
完成时间:2011年6月 责任人:陈强、教学部主任 2.落实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育科研
预期目标:配合课程实施方案的调整、完善、实施与改进的过程,针对关键问题开展各级各类课题行动研究。
任务要点:各专业成立专项课题组;课题研究行动计划及开题报告;实施课题研究;完成课题成果及结题报告。
完成时间:4个重点建设专业2012年6月前,其他专业2013年12月前。责任人:李立红、教学部主任 3.打造专业精品课程
预期目标:各专业群的每个专业打造一门精品课程,4个重点建设专业申报一门市级以上精品课程,其他专业申报一门区级(校级)精品课程。
任务要点:申报材料;文本材料(课程标准、课程授课计划、教学设计、教案、学习指导暨讲义、实训手册、教学评价库试题或项目);影音材料(教学录像、实训录像、实习录像)。
完成时间:4个重点建设专业2012年6月前,其他专业2013年12月前。责任人:杨晓红、教学部主任 4.研发专业校本教材
预期目标:学校立足现代服务业的专业特点与需求,采用校企合作、校际互动的方式,将以任务引领型课程理念为主的实训教材和以职业关键能力培养为主的实用教材作为开发的两大主题,着力解决目前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经过实践检验后,选择部分较为成熟的教材公开出版发行。
任务要点:确立校本教材目录;成立教材编写小组,提供成员名单,明确主编人;教材编写任务书(计划)及三级目录;教材初稿文本及相关素材;使用情况反馈资料(含使用情况记录、改进方案、研讨会记录等);校本教材及配套素材(成品或出版品)。
完成时间:4个重点建设专业2012年6月前,其他专业2013年12月前。责任人:李立红、教学部主任 5.探究专业教学方法
预期目标:各专业群专业教学团队每学期组织专业教师展示1节(重点建设专业2节)区级以上公开教学(研讨)课,以展示本专业教学团队在教学方法探究过程中的成果及改进措施,提高专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任务要点:教研活动记录;学习培训资料;提供相关文档资料(公开课教学设计、专业团队研讨记录及改进意见);影像资料(试讲录像、展示课录像);课堂实录(含教学反思)
完成时间:4个重点建设专业2012年6月前,其他专业2013年12月前。责任人:唐菊、邵晶 6.搭建专业课程素材库
预期目标:按专业群分别搭建专业课程素材库。
任务要点: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完成包括典型案例、优质课件、创新评价方案、优秀学生成果(文档及影像)、精品课程及教科研成果等六大模块的素材收集、整理、汇编工作。
完成时间:2012年6月前 责任人:杨晓红、教学部主任
(四)专业实训条件
我校各专业群实训中心建设已日趋成熟,建设重点在于完善管理、运营的基础上,配合行企业发展的需求变化,进行功能拓展、布局调整及项目细分,同时加强学校教学部通用职业技能实训室的软硬件设施的更新及增建,经费投资重点在学校信息技术实训中心。
1.金融事务开放实训中心功能‚二度‛开发
预期目标:把反假币实训室提升为‚反假币实训中心‛,实现功能拓展;完成反假币资格证书鉴定资质的建设。
任务要点:‚反假币实训中心‛建设立项、计划、实施及验收;制定中心运行、管理制度;鉴定站立项申请、建设、落成及试运行。
完成时间:2012年6月 责任人:王金根、张光明 2.汽车运用与维修实训中心增强鉴定功能
预期目标:将原有实训中心资源,依照汽车维修工职业资格初-中-高-技师-高级技师鉴定站建设要求,重新整合东辉汽修厂的资源。
任务要点:鉴定站立项申请、建设、落成及试运行;东辉汽修厂重新开业。完成时间:2012年6月 责任人:王金根、吴东明
3.旅游服务与管理开放实训中心实现布局调整
预期目标:调整实训中心布局,会务实训中心从原先的旅游服务与管理开放实训中心的规划中‚整体搬迁‛并加以完善,建成独立的‚会务接待实训室‛,符合鉴定站所的要求。
任务要点:整体布局调整规划书(图);‚会务接待实训室‛建设立项、计划、实施及验收;制定相应运行、管理制度。
完成时间:2012年6月 责任人:王金根、沈瑗
4.信息技术实训中心完善实训功能
预期目标:增建‚网络信息服务‛、‚计算机软件开发‛及‚动漫制作‛3个功能型实训工作室,扩建‚综合布线‛实训室。
任务要点:整体布局调整规划书(图);‚网络信息服务‛、‚计算机软件开发‛及‚动漫制作‛3个功能型实训工作室建设立项、计划、实施及验收;制定中心运行、管理制度。
完成时间:2012年6月 责任人:王金根、孙健 5.通用技能实训室建设
预期目标:把通用技能实训室建设在专业教学部,规范使用管理制度。任务要点:在各专业教学部建设2-3个汉字录入与办公设备使用等通用技能实训室;制定运行、管理制度。
完成时间:2012年6月 责任人:王金根、孙健
(五)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评价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建立动态的‚目标-过程-效果‛为主线的教学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并建立长效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竞争激励制度。
1.动态‚目标-过程-效果‛教学质量管理的目标确定
预期目标:各专业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确定每门专业课程的评价标准。
任务要点:文献学习记录;专题研讨会;各专业课程评价标准校本手册。完成时间:2012年6月 责任人:杨晓红、教学部主任
2.动态‚目标-过程-效果‛教学质量管理的过程评价 预期目标:制定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方案
任务要点:对应课程标准进行随堂听课、评课、反思、改进行动方案及改进效果反馈等记录。完成时间:2012年6月 责任人:杨晓红、教学部主任
3.动态‚目标-过程-效果‛教学质量管理的效果审核 预期目标:建立教学质量成果审核制度。
任务要点:成立教学质量成果校、部两级审核小组;每学期对每门专业课的学生成果与课程标准相符度进行审核;审核记录。
完成时间:2012年6月 责任人:杨晓红、教学部主任
4.‚目标-过程-效果‛教学档案管理系统建设
预期目标:建立专业课程‚目标-过程-效果‛教学档案管理系统。任务要点:每门专业课的课程评价标准(动态)档案;课堂教学过程评价手册;教学成果审核记录。
完成时间:2012年6月 责任人:杨晓红、教学部主任 5.教学法评优制度 预期目标:每学年组织一次教学法评优或教师教学技能比赛。
任务要点:比赛方案;初复赛评比过程记录及获奖名单;获奖教学资料汇编;大赛工作小结。
完成时间:2010年12月 责任人:杨晓红 6.技能比赛制度
预期目标:每年交替组织或参加‚东辉杯‛学生技能比赛与上海市‚星光计划‛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
任务要点:参赛(比赛)方案;组队及训练工作记录;参赛(比赛)工作总结;比赛成果。
完成时间:2010年12月 责任人:李立红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预期目标:成立学校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化工作专项工作组,依据总体专业结构调整方案,围绕重点建设专业为核心的四大专业群,对现有教学部进行资源优化重组整合,分别由一名校级领导对口负责。
任务要点:专项工作组名单与分工;工作组工作计划与小结;完成人员结构调整;人员合理分流;实训中心部门负责制;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
完成时间:2012年6月 责任人:李文亮
(二)经费保障
预期目标:满足各类项目运作所需的基本经费,在专业教学基础设施和专业实训条件的完善、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专业课程建设等项目中进行重点投入。
任务要点:每年投入200万元经费,主要用于专业教学基础设施的更新和专业实训条件的完善,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师和各级各类骨干教师的培训和进修,专业课兼职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的聘请,校本教材的出版等项目。
完成时间:2012年6月 责任人:李文亮
(三)后勤保障
预期目标:做好宣传导向工作,为师资队伍、实验实训、培养模式、课程教材、管理与评价制度、教学运行管理机制和质量保证体系等方面的顺利进行提供各方面的后勤服务,实现平稳调整。
任务要点:成立宣传工作组;设备配备;材料购买;车辆使用;会务接待等。完成时间:2012年6月 责任人:何怡、王金根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 2010年9月12日
第三篇:数控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报告
数控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报告
数控技术是数字程序控制数控机械实现自动工作的技术。它广泛用于机械制造和自动化领域,较好地解决多品种、小批量和复杂零件加工以及生产过程自动化问题。随着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控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数控机床、机器人以及各类机电一体化设备上。同时,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数控装臵和数控机械要求在理论和应用方面有迅速的发展和提高。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生产一线人才的培养基地,应针对数控专业的发展方向与企业对数控人才的要求、针对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出现,及时合理的调整教学计划,快速高效地为现代社会培养高质量的数控技术人才。我校数控专业是新成立的专业,教学经验不足,为了快速高效为现代社会培养高质量的数控人才,我们对用人企业进行了调研。
一、调研活动的开展情况
从2008年月7月至8月我们对厦门的部分企业进行了调研,调研主要以调查表的形式进行。调研方向主要为:
1、企业数控人才来源及结构。
2、企业对人才规格的定位。
3、企业对数控人才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等的要求。
4、我校数控专业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5、对我校数控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二、数控技术人才需求状况及职业能力要求分析
通过对企业数控人才结构的调研表明,大部分以中、高职学历为主,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较少。企业所需的数控人才主要以社会招聘为主,小部分通过职业院校招聘毕业生和企业通过依靠自身力量来培养提高数控人才来满足企业需求。这说明:1.职业院校培养的数控人才还很难完全满足企业的需要。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虽然具有不同程度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机械和电气基础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动手能力,但由于在校期间难以积累工艺经验,实际动手能力较差,难以满足企业对数控人才的要求。2.数控人才的培养并非高不可攀,企业可以依靠自身力量从普通机床操作工中培养数控人才。这就要求职业院校进一步拓展办学功能,加强校企合作,根据企业用人“订单”培养人才,对在校学生学习期间能提供在岗、转岗数控技术培训。
在调研过程中从企业及招聘信息数据来源中表明,数控技术人员人才需求量大。数控技术应用岗位主要有数控机床的编程、操作、机床设计、安装调试、售后技术服务、维护维修、数控管理等岗位需求,且岗位分工明确。尤其以数控技师等综合性人才最紧缺。其中精通数控编程、数控机床操作和数控机床维护、维
修人员由于掌握了综合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实际经验,知识面广,能自行完成数控系统的选型、数控机床机械结构设计和电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修是企业的最抢手人才,其待遇很高,这种人才在企业中被称为金领。其次对能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和数控机床的操作,掌握复杂模具的设计和制造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二维CAD/CAM软件如UG、ProE等,熟练掌握数控手工和自动编程技术等这类人才称为数控编程员。此类人员需求量大,尤其在模具行业非常受欢迎,待遇也较高。此外为数控机床维护人员,熟悉各种数控系统的特点、软硬件结构,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能进行PLC和参数设臵,清楚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和机电联调,精通数控机床的机械和电气维修。此类人员由于需要大量实际经验的积累,市场需求量大,适合作为车间的数控机床操作技工,目前非常缺乏,其待遇也较高。
三、数控专业培养方式现状及存在问题
1、我校的数控专业的课程设臵一般以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训课为模式。为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加工技术、编程与操作、数控机床电气控制,CAD/CAM,PLC,钳工技术,车工加工技术,铣工技术基础,数控等。使用的教材种类繁多,有高职高专统一教材,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教材,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总体上来说,我校的数控专业教材在课程设臵与教材使用方面显得有一些混杂。产生这种现象原因是培养目标定位的宏观摇摆不定导致的。主观上的原因是我校没能对数控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科学的系统论证,只有凭兄弟学校提供的借鉴及自身对课程经验的积累。
2、就实训条件而言。近几年来,我校为适应办学规模与市场调控的要求,要加强数控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改善实训条件。通过对兄弟院校的实训基地的建设,目前只采购了一台教学用的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初步建立了一个数控仿真实验室,这学期还计划创办一个设备较齐全的校办数控加工工厂。该工厂可供数控专业所有学生的教学实训要求,整个车间的设备全天候实习使用,并安排专职的指导老师,从社会上招聘具有丰富经验的工人师傅手把手地认教。我校的钳工实训室也是如此,共有60个工位。虽然学校在数控实训设备上投入了不少的资金和精力,但就目前而言,还远远不能满足数控专业学生的实训要求。由于高职学生主要是向企业提供实用型的人才,动手能力对学生来说相当的重要。因此,希望学校能尽快完善学校的实训基地的建设,给学生一个较全面的实习环境。
3、数控专业学生的考证。我校一直以来都要求毕业生实行双证制。我系对学生的考证工作一直放在首要地位。数控专业是新开设的专业,对其不仅要求有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证书,也要有钳工、车工、铣工、电工证、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等,等级在中级以上技能证书,为学生踏入社会提供更广泛的就业天地。
4、师资。目前,我校的数控专业师资力量在全校中可以说是比较薄弱的,“双师型”教师严重缺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由于数控专业在社会上是比较热门的专业,企业对数控人才的待遇一般都比较高,相比之下,学校给教师的待遇远远低于企业给数控人才的待遇,这就造成了数控人才不大愿意来我校从事教学工作,这就直接影响了我校数控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其次,我国的各高校的数控专业还是以专科为主,学历普遍不高,但数控专业又有别于其他专业,它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也造成了我校现有的数控教师学历不高。另外就是数控专业是我校新设臵的专业,还没有深厚的专业基础,实训设备缺乏,也造成了一些具有中高级职称的老师傅不愿来我校任教。针对这些情况,学校也相继投入精力,暑期派遣多位教师到青岛等地方进行培训,以适应“双师型”教师的发展形式。这些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学校肯加大投入建设,相信对我校的数控专业的发展将是一个强有力的支撑。
四、数控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应突出解决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突出体现实践课程所占有的学时比例,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教学,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应结合实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实际需求。高职要发展不能光靠学校和教育部门本身,更要与劳动保障和人事部门共同联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走产学结合之路,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接受高职教育学生的就业问题。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成为企业生产服务一线迫切需要的技能型、应用性人才。要以能力为本位构建培养方案,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解,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支撑,明确专业领域核心能力,并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专业领域课程体系。培养方案要体现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以使学生毕业时确实具备相应的上岗能力。
加强校企合作。从企业了解需求、从企业获得培养学生的一手素材,让学生学到的是企业真正所需的东西,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进入企业实习,切身体会今后工作岗位的要求。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尽量增加一些学生动手的实践课时,让学生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体会知识,掌握操作技能。加强师资培养。教师是企业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传授技能的纽带,如果教师不具备较高的技能水平和对所需知识的理解,学生也很难培养成合格人才。教师的培养有自身培训和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数控专业教学一定要实施任务引领的教学思想,采用项目教学法。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典型项目作为教学课题,创设“生产情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利用多媒体体课件、对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进行开发与利用,全力以赴为学生提供完整工作过程体验的空间。
关于数控专业课程设臵建议在教学目标定位准确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数控专业课程设臵和有效的实施。时下,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臵是以建立任务为引领,以模块化项目教学为主的新型课程体系为方向的。项目课程,可以简言之是以工作项目为中心来组织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这些知识,不是照搬知识本身的逻辑,而是按照工作项目需要来组织。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学习相关知识,组织相关技术知识。自始至终将项目课程的实践放在焦点位臵,而将理论知识处于背景地位。我校刚开始数控专业课程设臵由于大环境的影响,一直处于变动中,带来了实施性教学计划的纸上谈兵。为此,数控专业的老师编制活页讲义,案例型教案、任务型教案、或者是综合实践型的教案,将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的内容统一整合在校本教材中,以不变应万变,将这一课程的物化形式教材灵活起来,将会对课程设臵的合理性带来很大的好处。这是狭义的课程。从课程的广义角度,建议我校数控专业的课程设臵应从教学模式选择、数控课程环境、课堂层面改造及数控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采取有效的措施施。
第四篇:专业结构调整报告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结构调整报告
专业结构调整是高等职业院校贯彻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向一项重要而经常性的工作,是当前和今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当前区域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才需求瞬息万变,高院校如何通过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来保证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适应产业需要,促进学校由扩张型发展向内涵型发展转型,成了一项重要的课题。
我系在专业建设中存在三方面问题1.专业分布相对分散2.专业设置针对性不强3.专业建设及管理模式尚未形成基于以上的问题我系制定出以下原则
原则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即针对重庆地区发展的需要,根据学院自身办学条件和优势,调整弱势专业,开设能办强办出特色的专业。
原则二:以“就业为导向”为主线的原则
即学院专业调整和设置都紧紧围绕社会需求为主线,形成同类院校同类专业的不同专业定位。
第五篇:数控调研报告
数控技术专业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的迅速发展,国家对制造装备提出了大量急迫的需求。根据全国工业普查资料,我国机床拥有量约378万台,但机床数控化率只有约2%,而世界发达国家已超过20%。机床数控化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需要近4万台数控机床。如果要实现国家提出的到2010年前数控化率达到10%以上的目标,需要增加大量数控机床及其配套的软硬件。同时需要一大批面向第一线的数控技术及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及维修方面的专门人才。数控技术是最典型的、应用最广泛的机电光一体化综合技术,我国迫切需要大量的从研究开发到使用维修的各个层次的技术人才。特别是目前经济效益较好的军工企业和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企业。
国家装备制造企业是数控机床应用大户,也需要大量数控技术人才。这些企业近年来效益较好,任务饱满,但企业技术与设备的更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无论是数控加工工艺编程人员,还是数控机床操作人员都很缺乏。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大多数国有企业职工的收入偏低,对数控人才吸引力不强,这是造成数控人才普遍缺乏的主要原因。有时甚至出现一个数控人才的流失,造成企业数控设备停工,给企业造成很大损失的现象。
随着有经济的飞速发展,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数控人才更是供不应求,主要集中在模具制造企业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大量民营、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人员比较精干,更加需要既精通数控加工工艺、编程,又能熟练操作数控机床,同时又需要对数控机床的维护维修有一定基础的复合型的技术人才。数控人员素质是影响数控设备利用的重要因素。因此培养高素质的数控人才,是国家在向制造业大国发展过程中当务之急。
根据教育部数控技术人才专业人才定位,该专业有三个方向:数控机床控制技术,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和机械CAD/CAM技术,涉及数控编程、数控设备使用、维护与技术管理、数控设备销售与售后服务等工作。
通过调研各种数控岗位技术人员的职业活动,对相关的职业技能进行了分析,主要职业能力如下。
数控操作技工:精通机械加工和数控加工工艺知识,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和手工编程,了解自动编程和数控机床的简单维护维修。适合中职学校组织培养。此类人员市场需求量大,适合作为车间的数控机床操作技工。但由于其知识较单一,其工资待遇不会大高。
数控编程员: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和数控机床的操作,掌握复杂模具的设计和制造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三维CAD/CAM软
件,如uc、ProE等;熟练掌握数控手工和自动编程技术;适合高职、本科学校组织培养。适合作为工厂设计处和工艺处的数控编程员。此类人员需求量大,尤其在模具行业非常受欢迎;待遇也较高。
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掌握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和机电联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熟悉各种数控系统的特点、软硬件结构、PLC和参数设置。精通数控机床的机械和电气的调试和维修。适合作为工厂设备处工程技术人员。此类人员需求量相对少一些,但培养此类人员非常不易,知识结构要求很广,适应与数控相关的工作能力强,需要大量实际经验的积累,目前非常缺乏,其待遇也较高。
数控通才:具备并精通数控操作技工、数控编程员和数控维护、维修人员所需掌握的综合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实际经验,知识面很广。精通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设计和数控系统的电气设计,掌握数控机床的机电联调。能自行完成数控系统的选型、数控机床电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修。能独立完成机床的数控化改造.是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抢手人才,其待遇很高。适合本科、高职学校组织培养。但必须在提供特殊的实训措施和名师指导等手段,促其成才。适合于担任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或机床厂数控机床产品开发的机电设计主管。
调研时,还对数控岗位技术人员能力培养的方式进行了调查,岗位技术人员普遍反映数控编程与加工人员除了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外,对经验要求比较高,许多知识和技能是从实践中来,因此过多的理论教学很难培养所需的职业能力,因此在培养的途径上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
1.加强校企合作。从企业了解需求、从企业获得培养学生的一手素材,让学生到的是企业正真所需的东西,通过企业合作,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进入企业实习,切身体会今后工作岗位的要求。
2.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尽量增加一些学生动手的实践课时,让学生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体会知识,掌握操作技能。
3.加强师资培养。教师是企业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传授技能的纽带,如果教师不具备较高的技能水平和对所需知识的理解,学生也很难培养成合格人才。教师的培养有自身培训和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
鉴于数控设备的不断普及与应用,一些制造类企业数控机床拥有量逐渐增多,这对企业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述几家公司对数控机床都配有专业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管理,对现有设备的使用,所配备的专业人员分工明确,责任清晰,责权利分明,工作岗位其主要分布于加工车间、工程技术部及设备技术保障部等部门。对于数控设备的选择及购置,企业都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制定出一整套详细、合理的申购计划,一般企业经营者先组
织业内各部门专家进行充分的调研与论证,并形成统一的意见,再进行公开招标,完成设备申购程序。
总之,通过对上述企业的走访与调研,对数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及培养模式的探索有了新的认识,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专业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我国要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及泛珠江三角洲,制造业高速发展,为提高产品质量及加工效率,实施自动化生产,加工设备的数控化已大势所趋,数控技术技能人才已被各制造业部门引起足够的重视,业内已出现严重缺口,这给高职院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及其教学改革提出了崭新的课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现代机械制造工程领域方面越来越多地采用智能化、自动化,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我们对市场进行了调研,发现现在机械工业大量采用数控机床甚至加工中心取代传统的普通机床的机械加工,采用计算机集成系统CIMS取代原有的生产制造管理过程,使企业生产智能化、集成化、网络化。这将对生产第一线的工作人员提出越来越高的职业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