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的诞生》读后感(含五篇)

时间:2019-05-13 11:54: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悲剧的诞生》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悲剧的诞生》读后感》。

第一篇:《悲剧的诞生》读后感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

内容摘要:日神阿波罗是光明之神,在其光辉中,万物显示出美的外观;酒神则象征情欲的放纵,是一种痛苦与狂欢交织着的癫狂状态。尼采认为,古希腊艺术产生于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悲剧产生于二者的结合。关键词:尼采日神酒神苦难冲动悲剧

正文:很不容易地找到了哲学家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却在刚开始阅读时就发现有很大的困难。可能真的是自己太愚钝了,很多内容读的都不是很懂,甚至有些完全不懂,无奈,只好硬着头皮写下自己的一点点肤浅的心得。

“ 他(指此书)最终也跟自己讲和了,并慢慢从一场自战场带回家来的疾病中康复过来,断定‘悲剧从音乐精神中的诞生’在自己这里最终可以付诸实施了。——从音乐中?音乐和悲剧?希腊人和悲剧音乐?希腊人和悲观主义的艺术品?至今的人类中最成功、最美、最受嫉妒、拥有最诱人的生活方式的那一类人,希腊人——怎么了?“①从这序言中,便可以对此书的大概脉络比较清晰地了解,由对悲剧诞生的探讨到对希腊人作用问题的阐释。看书过程中发现书中出现最多的词,莫过于“日神,酒神”了。日神阿波罗是光明之神,在其光辉中,使万物显示出美的外观,制造一种幻觉;酒神狄奥尼索斯则象征情欲的放纵,它是一种痛苦与狂欢交织着的癫狂状态。很喜欢听音乐,而尼采认为音乐正是日神与酒神精神的一种综合情绪的流露。这种综合的情绪尼采认为它叫做冲动,即认为古希腊艺术产生于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悲剧产生于二者的结合。但酒神是悲剧的根据和基础。当古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试图将悲剧安放在日神的基础上时,悲剧就走向了灭亡。

这学期学习《外国文学史》,刚好接触到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我想这里三大作家的“悲剧”与尼采的“悲剧”应该是同一事物,前者是把“悲剧”融入了具体的艺术中,将“悲剧”发扬光大,后者是研究其诞生的起源、本质、功用及人生的意义吧。

具体说来,是由日神产生了造型艺术,由酒神冲动产生了音乐艺术。人生处于痛苦与悲惨的状态中,日神艺术将这种状态遮掩起,使其呈现出美的外观,使人能活得下去,希腊神话就是这样产生的。酒神冲动则把人生悲惨的现实真实地揭示出来,揭示出日神艺术的根基,使个体在痛苦与消亡中回归世界本体。

日神精神应该就是沉湎于外观的幻觉,反对研究本体,酒神精神却要破除外观的幻觉,与本体沟通结合。前者用美丽的面纱遮盖人生的悲剧面目,后者揭开面纱,直视人生悲剧;前者叫人不放弃人生的欢乐,后者叫人不回避人生的痛苦;前者迷恋瞬时,后者向王永恒。我觉得日神精神的潜台词就是:就算人生是个梦,我也要有滋有味的做这个梦,不要失掉了梦的乐趣;酒神精神的潜台词就是:就算人生是一幕悲剧,我们也要有声有色地演这幕悲剧,不要失掉悲剧的壮丽和快慰。

如此这般,在我看来,日神的“冲动”是将一切苦难美化,让人逃离现实,对一切苦难显得麻木。但另一方面却让人能够得到自身对于苦难的心理解脱,在心理上给人很大的宽慰。也许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人们在美化的苦难中过活,不必太过于绝望,在心理上得到了解脱与信心,不至于“无可救药”。而酒神的“冲动”则把人生的悲惨真实地揭露出来,可以说是让世人看清现实,懂得为自己的苦难买单,但另一方面却也让苦难中的个体苦不堪言,找不到出路。似乎两者都是“无路可逃”,也许这就是悲剧诞生的必要吧。

其中关于艺术家对于作品来源的解释最令人深思,”艺术家知道,他的作品唯有使人相信是即兴而作、是奇迹般的一挥而就之时,才生出圆满效果;所以,他巧妙地助长这种幻觉,把创作开始时那热烈的不安、盲目抓取的纷乱、留神倾听的梦幻等因素引入艺术,当作欺骗手段,使观者或听者陷入某种心境,相信这完美的作品是一下子蹦出来的。“② 我想艺术家只是手段不同,但出发点是好的,作品也应该给予肯定和支持。

参考文献:①尼采《悲剧的诞生》序言——《一种自我批评的尝试》②尼采《悲剧的诞生》—第五章

第二篇:《悲剧心理学》读后感

我理解的悲剧——读朱光潜《悲剧心理学》有感

最早接触朱光潜先生的《悲剧心理学》这本书是在高中,依稀记得初读《悲剧心理学》时并不轻松,没有细读,看完后也只知道先生在叙述“悲剧”这两个字。这段时间重读先生的《悲剧心理学》却带给我震撼,让我收获颇多。

还记得初读《悲剧心理学》时,那时的我刚刚学完哲学,所以偏重于从哲学角度解读这本书,看书时多追究书中运用的辩证法,反而忽略书的内容。此次重读朱光潜先生这本书时便着重于书本身的内容。在《悲剧心理学》这本书中朱光潜先生分析了黑格尔看似乐观却不乐观的悲剧精神以及叔本华的悲剧精神观,认为“任何伟大的悲剧都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是悲观的,因为他表现得最可怕的方面并不总是让善和正义获得全胜,但任何伟大的悲剧归根结蒂又必然是乐观的。因为它的本质是表现壮丽的英雄品格,它激发我们的生命力和努力向上的意识。”①悲剧并不像喜剧那样带给人们嬉笑和欢乐,但是让人刻骨铭心却往往是悲剧,在悲剧了不仅又有怒骂,更多的是感同身受,悲剧总是表现生活中阴暗和丑陋的一面,展示给人们更多是灾难和痛苦。这也是人们为什么会喜欢悲剧的原因之一。

朱先生认为观众喜欢悲剧的另一原因则是观众的心理,人们往往对悲剧更具有认同感,悲剧能引起观众的怜悯,同时也能净化观众的心灵。从人性的弱点来说看着别人的悲剧会给自己带来快感,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看到别人过的比我还差我的幸福指数瞬间就提高了!” ①朱光潜《悲剧心理学》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另外一方面,悲剧也在鼓励人们在遇到挫折时勇敢的向前。就悲剧来说,我想大部分东方人熟悉的还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我也不例外,对于西方世界的悲剧,我的认知仅仅是局限于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无论是《李尔王》还是《哈姆雷特》都可以称得上是悲剧的代表作。

在《悲剧心理学》这本书中,先生还引用了大量的神话故事来阐述悲剧,对于古希腊神话,先生分析了三大古典悲剧,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俄狄浦斯王》,先生认为“俄狄浦斯王犯错并不是有意为之,而完全是因为不知而范,而且这个悲剧是阿波罗预先注定,德尔菲的神谕曾经预言过的”。可以说这个是先生对于希腊神话的创造性见解,书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对于我这样一个东方人来说,往往不能理解西方的神话世界,特别是西方人的神话世界观,西方神话世系谱对于东方人来说也同样难以驾驭,无论是希腊神话还是罗马神话。两次读这本书,对于里面的神话,我可谓焦头烂额啊,这次读这本书时,我还特意查询资料,希望能够理解西方的神话故事,无奈我是一个彻彻底底的东方人,生活在无神论的世界里,确实不是很能够理解西方人的神学世界观。

《悲剧心理学》这本书,朱光潜先生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悲剧的快感、悲剧精神进行论述。两次读这本书,有不同的感受,这大概也和我自己的知识结构不同有关,作为一名历史专业的学生,我任然是偏向于书中的哲学思想和神话传说,对于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我觉得自己仅仅是知之皮毛。

第三篇:幽径悲剧读后感

不再把美毁灭,文中以一条幽静的古藤为线索,古藤以它那深邃的一方美景,伤心地倾诉着十年来无情的浩劫,孤独寂寞的古藤始终没有逃过残忍的诛伐,一切春天的美景都毁于愚氓之手,成了只有灵魂的吊死鬼,它标志着一场毁灭美的悲剧,深深地烙下了毁灭美的铁证,永远默默的憎恨着那群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愚昧之人,幽径悲剧读后感。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自然界的美丽新奇带给人们舒畅的感受。鸟语花香,青山绿水,他们都在默默无闻的装饰点缀着大地,哪怕是一棵矮小的草儿,他也拥有着翠绿的清新;哪怕是一株树苗,他也伴随着生机的蓬勃。人们以那歧视、丑陋的心灵和眼睛,无视美的存在,毁灭着这“无罪”的美丽。就像卢梭真切的话语:“从我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

当今的世界,人类主宰了地球。因此,这场激烈的竞争从此拉下了帷幕,似乎再也看不到这场竞争的结束,人们只能看到自己亲手毁灭地球的行为,却没有能力阻止,他们的私心都放在了夺得权威和金钱的欲望上,不停的破坏自然之美,让那些想季羡林先生一样分明目睹了悲剧,却毫不能力将这一切来阻止的人们看到了毁灭美的同类的无知。

人类若继续、固执地想当一名毁灭者,这个被忽略,而且即将要被人们遗忘和抛弃的真谛也会荡然无存,造就了自己毁灭自己的悲惨未来,想要改变悲剧,只有人类齐心协力,我们需要呼吁并且一起让全世界知道我们的心声——不再把美毁灭。

《幽径悲剧》是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的一篇生活随笔。先生在文中将自家附近一条幽径上一株古藤的悲剧,视为整个幽径的悲剧,燕园的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从而表明他将矢志不渝地维护真、善、美的决心。文章将浓墨重彩的描写与酣畅淋漓的抒情、精辟深刻的议论相结合,语言精炼、纯粹,通俗而又雅致,特别是文中那几处“波折”的设计,更是匠心独运,值得我们细琢深玩。

1.出家门,向右转,只有二三十步,就走进一条曲径。有二三十年之久,我天天走过这一条路,到办公室去。因为天天见面,也就司空见惯,对它有点漠然了。

然而,这一条幽径却是大大有名的。……

这处“波折”看似漫不经心,随意而为,实则精心设计。文章以纯口语唠家常的方式开篇,显得十分简洁、亲切、自然,一下子就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紧接着用“然而”一转,点明这条幽径“是大大有名的”,使悬念顿生,并自然地引出了关于这条“幽径”的掌故,及对其“无论春夏秋冬,总有翠色在目”的美丽景色的描绘,突出了这一条幽径的神奇,为“古藤”的出场作了充分的铺垫。

2.藤萝是一种受人喜爱的植物。清代笔记中有不少关于北京藤萝的记述。在古庙中,在名园中,往往都有几棵寿达数百年的藤萝。北大现在的燕园,是清代名园,有几棵古老的藤萝,自是意中事。我们最初从城里搬来的时候,还能看到几棵据说是明代传下来的藤萝。每到春天,紫色的花朵开得满棚满架,引得游人和蜜蜂猬集其间,成为春天一景。

但是,根据我个人的评价,在众多的藤萝中,最有特色的还是幽径的这一棵。……

这处“波折”是在作者介绍了“这一条神奇的幽径”,并点明其中“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最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之后,荡开一笔,叙写了有关藤萝的历史记载,还特意交代了北大燕园是一座清代的名园,那里有“几棵古老的藤萝”,且每到春天都把紫色的花“开得满棚满架”,不用说游人喜爱,连蜜蜂也“猬集其间”,至此,读者自然也为这“紫色”所沉醉了,读后感《幽径悲剧读后感》。而作者却众人皆醉而吾独醒,将笔锋又一转,突出了自己最钟爱的“幽径的这一棵”古藤。并对它的形、香、色进行了形象生动地描写,甚至为它能躲过“十年浩劫”而幸慰不已。可见,“这一转”不仅起到了烘云托月的效果,激起了读者对藤萝的强烈兴趣,而且为“这一棵”古藤“悲剧”的发生作了蓄势。

3.茫茫燕园中,只剩下了幽径的这一棵藤萝了。它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其中情味,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决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

因为“悲剧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所以作者觉得虽有“幽径翠色”、“众藤千紫”、“浩劫幸运”的衬托还不够,于是他推波助澜,尽情地铺陈其心中的“快乐”,赞“古藤”为燕园的“鲁殿灵光”,称其为自己悲愤惆怅时惟一的安慰,并由其淡淡的幽香、嗡嗡的蜂声羽化出对人世、人生美好的留恋。显然,在作者心中,“这一棵藤萝”已不只是一种植物,而是一种美的化生,是对生活的一种信赖和寄托。可就在此时,“然而”一折,南柯梦醒,现实的荆棘深深地刺痛了作者的心,幽径的这棵古藤下面已被砍断,成了“吊死鬼”在风中摇曳,更可怜的是它那初绽的淡紫的花朵还浑然不知,“还在绿丛中微笑”。可见,这处“波折”可谓天上人间,大喜大悲。强烈的对比,突现了作品的悲剧效果,增强了作品对人们的警示教育作用。

4.从此以后,我最爱的这一条幽径,我真有点怕走了。我不敢再看那一段悬在空中的古藤枯干,它真像吊死鬼一般,让我毛骨悚然。非走不可的时候,我就紧闭双眼,疾驰而过。心里数着数:一,二,三,四,一直数到十,我估摸已经走到了小桥的桥头上,吊死鬼不会看到了,才睁开眼走向前去。此时,我简直是悲哀至极,哪里还有什么闲情逸致来欣赏幽径的情趣呢?

但是,这也不行。眼睛虽闭,但耳朵是关不住的。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细如蚊蝇,却依稀可辨。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

作者不愧为著名的教授和学者,具有深邃的哲理,并没有将笔触止于“美”的毁灭,而是通过对自己在古藤被毁后的内心世界的描写,渲染了“悲哀至极”的心情,进一步加重作品的悲剧色彩。再用“但是”一转,诉说了自己“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并为“无端被人杀害”的古藤进行申诉,点明了自然万物的无奈和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漠然,及古藤“只有哭泣,哭泣,哭泣”的结局。这就是使古藤的悲剧上升到了理性的高度,丰富了古藤“美”的内涵,它是“真”、“善”、“美”的集合体,它被“愚氓之手”所毁,说明我们国民的素质急待提高,从而使古藤的悲剧演化成幽径的悲剧、燕园的悲剧、时代的悲剧,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同时,这里关于“我”的震惊、害怕、和痛心的心理描写,也为下文写自己为古藤而伤心的原因及维护“真”、“善”、“美”的决心作了伏笔。

5.世界上像我这样没出息的人,大概是不多的。古藤的哭泣声恐怕只有我一个能听到。……你若问一个燕园中人,决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决不会有任何人关注它的死亡的,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偏偏出了我这样一个人,偏偏让我住到这个地方,偏偏让我走这一条幽径,偏偏又发生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悲剧;所有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压到了我的身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

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

文章结尾的这两段文字,先连用三个“决不……”和四个“偏偏……”在极其鲜明的对比中将对古藤被毁的忧伤归为一个特例,不用说它没有引起社会起码的重视,就是对像“我”这样的人来说也是一个无比的偶然。然后,用“但是”一转,强调了“我”愿意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的这一个十字架”“永远永远地背下去”的决心,通过“我”矢志不渝的努力,使偶然趋向必然,特殊成为普遍,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有道是“文似看山不喜平”,季先生的这篇精美散文便是最好的明证。他通过一次次“波折”的设计,将普普通通不为常人注意的现象写得如此生动、深刻,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

第四篇:《中国共产党诞生》读后感

《中国共产党诞生》读后感

界首师范附属小学

六(2)

樊博文

今天,我读了《历史的选择》中的《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文。读完之后,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经受了各种磨难,爸爸告诉我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历史的必然!

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但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用鸦片打开了中国的大门。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发动了“辛亥革命”,但还是没能挽救中国革命。

终于,在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当年的七月二十三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召开,但由于代表们的活动已受到监视,会议无法在上海继续举行。八月初的一天,会议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一大完成了最后的议程。至此,中国共产党正式诞生在中国大地上,读到此时此刻,我激动万分:中国共产党是多么伟大呀!她的成立也充满着艰辛。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革命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她让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我相信历史的选择永远是不会错的。“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在1949年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听爷爷讲,共产党得民心,为人民做事,毛主席深受人民爱戴。这些年来共产党愿为人民做牛马,为群众做好每一件事。我们知道“5·12”大地震之后,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灾民重建了新的家园;青海玉树大地震,是我们的党为灾区人民撑起了坚强地活下去的希望;在今年我国各地的洪涝灾害中,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奏响的一曲动人的乐章。

是的,共产党为老百姓做事,历史选择了共产党。读了这篇文章,我深刻感受到,作为新时期的少年,我们要努力学习,要像共产党那样,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

第五篇:公地悲剧读后感

4.结论是,最佳人口数量应该是小于最大量的。但是怎么定义这个最佳量目前还是未能解决的问题。

作者说,希望每个人得到最大的利益,但是利益是什么呢?理论上利益也许无法衡量,但是现实中却可以,只需要一套评价准则和一个衡量系统。

5、公地的悲剧

用牧民放羊来论证公地的悲剧,(可以做折线图)让我们想象一块对所有人都开放的草地。在这块公共地上每一个牧人都会尽可能多地放牧他的牲畜。作为理性人,每一个牧人都期望他的收益最大化。不管直白还是隐晦,或多或少地他都会问,“给我的兽群多增加一头牲畜,对我来说有什么效用?”这个效用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影响。(1)正面的影响是使牧群总量增加了。因为这个牧人能通过变卖这头额外的羊得到全部的收益,所以效用几乎能达到+1。(2)负面的影响是由这额外的一头羊所引起的过度放牧。因为不管怎样,过度放牧是由所有的牧人承担的,负面效用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小部分-1。

将所有的影响加总,理性的牧人会得出结论:对于他来说,使他的牧群多增加一头牲畜是个明智的选择。但是其他每一个共用这块草地的理性的牧人也会得出如此结论。所以悲剧就发生了。每一个人都陷入到一个促使他无限制地增加牲畜数量的机制当中,而他们所处的世界是有限的。在一个信奉公地自由的社会里,每一个追逐个人利益的人的行为最终会使全体走向毁灭。公地自由会毁掉一切。列举了马萨诸塞州的圣诞节塑料袋案例和国家公园的案例。又提出最近西部山区的牧羊人乡政府施压要求增加放牧数量、公共海洋的案例。以国家公园来说,公园本身是有限的,但是人数似乎是无限制地增加,公园的价值对游客来说就是逐渐减少的。坦白说,我们必须立即停止将公园当作公地对待,否则它们对于任何人将毫无价值可言。

作者发问,我们应该做什么呢?我们有几个选择。我们可以把公园变卖使之成为私人财产,我们也可以继续把它们当作公有财产但分配进入公园的权力。否则,我们只能放任作为公地的国家公园不断遭受破坏。6.污染

从反向的方法来看,公共地悲剧在污染问题中是重新出现的。其效用的计算还是和之前一样,理性的人会发现他向公共地排放垃圾后,自己所承担的成本要小于排放垃圾前为它们作净化处理所承担的成本。因为这在每一个人看来都是正确的,所以只要我们像独立、理性而自由的企业家那样行事,我们就会陷入到一个“污染自家”的怪圈。提出解决方法---通过私人产权,或者类似的形式可以避免像食品篮子似的公共地悲剧。但我们周围的空气和水源却无法通过这种形式得到保护,所以必须靠另外的方法避免另一种如同污水池的公地悲剧,比如可以通过强制的法律手段或税收机制使排污者自己处理垃圾的成本小于不作任何处理就丢弃垃圾的成本。(当时)对于这两种悲剧我们都还未取得任何进展

又提出,污染问题是由人口问题引起的,所以,人多资源少,就需要对产权重新界定。

7、怎样制定自律法律?如何通过立法来节制?

作者发现。对由人口问题而引发污染问题的分析,使得我们发现了一条并未被广泛认识到的道德准则:某一行为在其被实施的那一刻,它的道德价值是此时整个系统所处状况的一个函数。道德的行为不能从表象看出,用古老的中国谚语来说”百闻不如一见。”但论证它的正确性可能需要10000字。我们社会的法律遵循古代伦理学的样式,因此不太适合统治一个复杂、拥挤和多变的世界。但是谁来监督执法者?约翰亚当斯说,我们必须有一个法律,而不是人的政府。禁令很容易立法,但我们如何立法来自律?经验表明,最好通过行政法来解决。

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挑战是能否想出一种中和的反馈以保证监督者诚实可信。我们必须想出如何使监督者及中和了的反馈都得到合法的权威性。

8、不能容忍无节制生育/生育自由不能容忍

举列子,在福利国家中,如果一对父母过度生育孩子,那么他们就会因为无力照顾所有孩子,使一部分孩子饿死,从而生的多后代却少,作者抨击联合国《人权宣言》所提倡的“社会的自然和基本单位是家庭,任何有关家庭规模的意见和建议必须最终取决于家庭自己,并且任何人无权代为定夺”,并采用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的名言“被朋友压制的真理是敌人最有效的武器”。

9、良心使人自我净化

10、良心的原发性作用

通过举例,提出了bateson所说的“双重束缚”,“双重束缚”并不总是具有破坏性的,它只经常使得受它作用的人的精神健康状况出现危机。几个世纪以来,似乎内疚都是文明的一个有价值的、或许甚至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这一点不需要证明。今天,在这个后弗洛伊德的世界,我们却怀疑这一点。

Paul Goodman说的是现代的观点:”没有任何一件好事来自于感到内疚,既没有智慧也没有同情心。”有罪的人不关注客体但只对他们自己,甚至对他们自己的利益不感兴趣,这可能是有意义的,但这是他们的焦炉之处。(我自己翻译的)一些人已经提出大量的宣传活动来灌输国家生育者的责任感。但是在这个环境中,责任的意义是什么呢?难道它不仅仅是意识的同义词吗?

11、相互胁迫的双方商定

作者所推荐的胁迫是一种共同的胁迫,是建立在大多数人同意基础上的共同协商。作者说的共同胁迫不是说要去享受它,或是阻止人们去享受它,但是我们要接受缴纳义务教育税。

承认美国的私人财产以及继承的法律制度是不公平的—但我们在更好的制度到来之前,我们暂时忍受这些不公。

12、认识的必要性

每个人都参与了对别人私人自由的侵犯,黑格尔说”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人口过生从技术上来看是没有可行解的,自由繁殖会破坏一切(看看现在有没有解决)唯一的方法是通过放弃繁殖的自由来维护和培育珍贵的自由,只有这样,才能结束公地的悲剧。

下载《悲剧的诞生》读后感(含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悲剧的诞生》读后感(含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伟大的悲剧读后感

    《伟大的悲剧》读后感悲剧,总会催人泪下,确切的来说,它不止催人泪下,还有使人惋惜的,常常被称作喜剧的反义词,伟大的悲剧读后感。悲剧并不局限于戏剧中,现实中也有。不过,有的悲剧是......

    《伟大的悲剧》读后感(最终定稿)

    《伟大的悲剧》读后感8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伟大的悲剧》......

    伟大的悲剧读后感(最终定稿)

    伟大的悲剧读后感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伟大的悲剧读后感,欢迎......

    《伟大的悲剧》读后感

    《伟大的悲剧》读后感1下午的语文课,我们学到《伟大的悲剧》一篇,课文讲述了斯科特一行人探索南极极点,最后却在返回途中死亡的故事。文中有句话,是写他们在到达南极极点后,发现......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读后感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几个小人物,一个大时代 《哈姆雷特》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哈姆雷特》作为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其华丽幽默的语言让我们陶醉其中,其深刻的......

    伟大的悲剧读后感

    伟大的悲剧读后感 伟大的悲剧读后感1 南纬90度,冰雪覆盖的南极点,神秘而又美丽。它吸引了一批批为之疯狂且勇敢的探险家,而他们不是知难而退就是葬身冰原,一度成为骇人听闻的“......

    美国的悲剧读后感

    美国的悲剧读后感20世纪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美国作为一战中的战胜国经济发展很快,美国的悲剧读后感。经济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加,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美国......

    伟大的悲剧读后感

    伟大的悲剧读后感 伟大的悲剧读后感1 看了《伟大的悲剧》这篇文章后,我感悟到了许多,同时也理解了之前认为这“矛盾”的题目。“伟大”是他们那吃苦耐劳,团结互助,坚持不懈不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