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探析[全文5篇]

时间:2019-05-13 11:01: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探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探析》。

第一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探析

摘要]本文阐述了五个方面的内容,即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模糊化处理技巧、组织指导技巧、处理民间DV拍摄素材的编辑技巧、制作舆论监督节目技巧、后期控制指挥技巧等。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辑 技巧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其中很多技巧值得学习和摸索。

一、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模糊化处理技巧

在编辑新闻处理工作和记者新闻写作中,很多时候需要进行新闻模糊处理。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什么新闻需要模糊处理、什么新闻不能模糊处理、新闻模糊处理技巧等常识性知识。对急发稿件的模糊处理。我们往往会遇到一时没条件弄清的事情或问题,而稿子又必须及时播发,这时就不能盲目确认,而应当采取模糊处理,这样做既保证了新闻时效性,又可以避免新闻失实。对需要防止泄密的稿件进行模糊处理。军事报道中有关驻某地、某部官兵及科技报道中的一些技术数据等,这些是需要保密的内容。新闻报道中出现的“据权威人士透露”模糊语言,就比用精确的语言表述更合适。为遵守法律和道德对新闻进行模糊处理,新闻报道也必须遵守法律,尊崇社会道德。在新闻报道中,涉及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肖像、姓名、家庭住址等、性犯罪案件中的被害人姓名及有可能引起名誉纠纷的事件和人物姓名,应该做模糊处理。另外,出现当事人清晰图像的,也往往需要打上马赛克或采取侧面拍摄的方式模糊处理。凡是涉及个人隐私的报道,新闻工作者都应慎重处理,不能违背法律和社会道德。模糊处理的技巧编辑应在事件中不断摸索。

二、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组织指导技巧

编辑部应该是整个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灵魂”。一段时期出台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背景,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确定报道思想,拟订报道计划,“参谋”新闻视角,把握舆论导向。编辑部应该经常组织战役性报道。其中包括开办栏目、组织拍摄系列报道、发动观众对某一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等。同时,电视新闻离不开完备的通讯联系网络,这一网络的主体由记者站和广大通讯员组成。编辑部不仅要与他们形成鱼水关系,更得经常与他们互相传递信息,定期通报有关要求和发稿情况,帮助他们出主意,想点子,指导具体的新闻采编,组织新闻业务方面的培训学习。

三、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对民间DV拍摄素材的编辑技巧

不少行业和部门都很重视媒体的宣传作用,像公安、消防、工商、质监等部门,有的还在内部设置了专门的机构或者人员,比如宣传科(或资料科)、宣传员等等,负责拍摄、整理和保存本单位活动的资料,并部分提供给新闻媒体使用。这些机构及其中的人员,与电视台的联系密切,并逐渐形成一支通讯员队伍。他们提供给电视台的新闻素材,往往具有独特优势:代表单位提供新闻素材,真实性有保障,可信程度较高;在所报道领域较为专业、内行,在表达上不容易出现常识性错误;拍摄及时、全面,特别是一些执法现场的镜头捕捉,常常能够提供记者赶到现场之前的精彩画面,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随着数字影像技术的迅速进步,DV摄像设备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国内普及;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有条件加入到电视新闻素材的拍摄队伍中来。目前,已经有不少电视台采用由这些民间DV拍摄者拍摄到的画面,编辑加工成完整的新闻加以播出。这部分的新闻素材,作为新出现的新闻资源,今后在数量上将会逐渐增大,它们具有其他新闻来源不容易具备的一些天然优势。但另一方面,这两者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需要通联编辑在处理稿件的过程中给予高度重视:如因专业能力欠缺而造成画面素材和文字稿质量良莠不齐。通讯员和DV拍摄者大多未受过新闻业务的专门训练,因此,不论在拍摄水平和新闻叙事组织能力上都与记者有较大差距。对于他们提供的素材,从画面组织到文字措辞、叙事逻辑,都需要编辑认真地加以重新改造。如因知识层次、生活经验不一造成对所拍摄事物的理解存在偏差。特别是在为数不少的DV拍摄者提供的素材中,拍摄者往往受到自身知识结构、社会经验等等方面的限制,不能正确把握所拍摄事物的实质。

四、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制作舆论监督节目技巧

一是坚持建设性监督。要始终坚持重在建设、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以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增进团结、维护稳定为出发点。要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抓住那些群众关心、政府重视、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舆论监督,要注重舆论监督的社会效果,着眼于推动问题的解决,向积极的方面进行引导。二是坚持科学监督。开展舆论监督,应当有科学的态度,用科学的方法做到事实准确、客观全面、以理服人。三是坚持依法监督。舆论监督受法律保护,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严格依法办事。舆论监督报道的内容必须符合宪法和法律,不能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泄露国家秘密,不能干扰和妨碍政法机关依法办案,不能侵犯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舆论监督的手段、方法必须符合法律规定,获取新闻素材、核实报道内容都要通过合法的途径、程序和正当的方式,不能采取非法和不道德的手段进行采访。

五、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后期控制指挥技巧

控制者通常称之为导播。直播式节目的播出过程是非常紧张的,节目主持、技术人员、栏目编辑,乃至该时段准备发布的消息,都必须各就各位,随时听从导播的调遣。编辑工作千头万绪的,但是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核心工作是节目的编排。与报纸排版相比,时间就是电视的版面空间,在单位时间里丰富、活跃版面空间是电视编辑追求的目标之

一。单位时间,服从于整个电视版面。根据电视制作所需要的时间,确定“成套新闻”、突发新闻以及播出之前来不及制作的新闻,可在节目播出过程中适时插播;由微波接受或记者传回的消息,如果是重要新闻,也可能由导播及时切入。插播消息,意味着打乱原来拟订的节目单,插在什么位置,何时插入都需要经过缜密的考虑和精确的计算,否则就有可能乱方寸。另外,新闻类节目可以相互呼应,在一天的新闻类节目中,消息、新闻专题节目以及现场直播、现场录播节目不在一个时间段播出,不同时段有不同的观众群,无疑有助于提高收视率。从以上可以看出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多样性、连贯性和灵活性。

参考文献:

[1]周建国.新闻编辑的艺术.新闻爱好者,2003.9.[2]朱连生.电视编辑小语.人民政协报,2004.12.6.

第二篇:电视新闻编辑

浅谈电视新闻编辑

柏圣申

电视新闻作为目前新闻传播最快、最直观的一种媒体,已被越来越多的观众所接受。难怪有人说:电视新闻节目是电视台的“龙头”,只要新闻节目办好了,就能撑起电视台的“半边天”,这话并不过分。那么,如何才能舞好“龙头”,赢得观众呢?笔者认为:电视新闻编辑是关系新闻节目成败的关键一环。

电视新闻编辑不同于报社、电台的新闻编辑。报社编辑只是编文字稿和设计版面,然而,电视新闻编辑除编文字稿和节目板块串联外,还需要编辑画面、录制解说、加字幕协调等等。电视新闻编辑的这一特性,决定了编辑部门必须有大量的组织工作要做,比如接待、通联,与各有关部门协调等等。但是,要真正编好一组成功的节目,笔者认为,除做好组织工作以外,最主要的是制定报道计划,并组织实施,直到节目与广大观众见面。

电视新闻节目是现实生活的体现,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它不是稿件的堆积,画面的组合,更不是让观众欣赏的镜头画面,而是体现党的宣传方针,体现办节目思想的结晶,如果在这一方面出现偏差,就会使新闻宣传出现负效应,甚至会引起误导,给党和人民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基干这一点,要使新闻节目做到有思想、有水平,引导观众积极向上,制定宣传报道计划尤为重要,这也是关系到新闻宣传成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说,编制宣传报道计划,是编辑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假如没有宣传报道计划,只坐等来稿,有什么播什么,那么,新闻宣传肯定是杂乱无章的,节目也肯定办不好,办不活。

那么怎样制定宣传报道计划呢?宣传报道计划从宏观上讲包括宣传总的指导思想和不同阶段的报道重点。从微观上讲分为季度计划、月计划、周计划。但是从新闻节目的特点看,有的台一天一组,还有的台二天甚至三天才播一组新闻。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在制定报道计划时,要注意每组节目,要有一个重点,外采记者要围绕这一重点来组织报道,这样做,才会给观众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首先要吃透上级的方针、政策和宣传指导思想,摸准上级或同级党委、政府现阶段的工作重要,然后分头到各有关部门调查采访,有针对性的汇总成一个切实可行的报道计划,做到每组新闻有重点,条条新闻有着落,要形成这样一个比较完整的报道计划,部主任、各协调部门必须付出巨大的劳动才能完成。在这一点上,新闻部(报道部)是能否顺利完成任务的先锋,他们的工作永远处于忙乱之中,因为他们上联系领导机关,下心系广大观众,就像十字路口的交警一样,处在各路人马的交汇中心。因此,做为新闻部主任这一角色,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充分的时间学习、研究和思考,真正起到忙而不乱、指挥若定的中心作用。但是,新闻节目到底办的如何,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台的领导集体,特别是第一把手的领导水平和政治素质,这也决定着他们付出劳动的多少。因此,济南电视台及所管辖区(县)各台把电视节目精品工程做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就是基于这一因素。

新闻编辑工作,从宏观上讲是实现新闻传播的中心环节;从微观上,一次新闻节目的编辑工作也是该节目播出的中心环节。因此处于“龙头”节目、“龙头”位置的责任编辑,对准时完成节目制作播出,是衡量责任编辑完成任务、工作干得是否漂亮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责任编辑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和业务基础,与各部门密切协作,用最短的时间完成编排工作,及时把稿件、画面、串联单、提要等分别交给播音、制作、字幕等有关人员,让他们用最快的速度熟悉资料,充分做好播前的准备工作,详细交待制作要求,节目制作起来,既顺利又避免出现差错。

总之,电视新闻编辑是一项及繁杂、又极具政治性的工作。只要编辑人员认真学习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刻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实质,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倾听观众意见,密切与观众的联系,就能编辑出高品位、高水平让观众喜闻乐见的好节目。

摘要:作为一名电视编辑,要加强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不断提升业务能力。

关键词:电视新闻:编辑

到了21世纪,随着社会文化、信息交流的快速发展、变革,社会变动速度加快、新事物不断涌现,新观念层出不穷,社会信息量骤增。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除了应具备新闻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敏感性、较深的洞察力、较新颖的思路,有较宽泛的知识面,对各方面的知识要做到略知一二。这样才能制作编辑出有深度、有层次、有思路的优质的新闻节目。

一、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明辨是非能力

良好的职业素养可以用“德”“学”“才”三个字来概括。“德”是指电视新闻编辑要拥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甘当无名英雄的精神,高尚的职业道德;“学”是指电视新闻编辑要有广博的学识,新闻编辑作为信息传播的中介应当具有较好的文字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应掌握专业知识。“才”是指新闻编辑要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越复杂的活动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越高,包括策划能力、组织能力、编写能力等等。

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求编辑必须具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善于见微知着、明辨是非。如果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不强,对那些论点或是过于片面、或是与国家的大政方针不相符合的新闻没有严格把关,致使这样的新闻播出,就会产生负面影响,既影响国家政策的实施,又误导广大读者,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二、积累生活素材和提升专业技术知识的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闻编辑应不断进行知识储备,因为广博的知识能开拓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电视新闻编辑每天面对的新闻稿件涉及生活的各个领域、多个角落,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科技、文艺、体育等,可以说是内容繁多,包罗万象。只有博览群书,处处留心,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善于积累生活素材,并且不断更新知识。其次,还要有熟练的专业技术知识。要注意检查和核对稿件与画面的情节内容和基本事实两个方面有无差错,前后有无矛盾,是否合乎情理,是否违反科学,有无虚构、添加、嫁接或“张冠李戴”等现象;同时,还要注意把好文字声画关。因此要求熟练地掌握改稿配稿,画面组合,制作标题,内容提要等技巧,要懂得录音、录像、复制等技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编播的速度和质量。

三、不断提高为受众服务的能力

受众对电视人来说,就是他们要争取的市场。电视新闻观众的多少,决定着收视率的高低,从而影响电视新闻事业的兴衰。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必须不断提高为受众服务能力,牢固树立为受众服务的思想。深刻了解满足观众需要,才能促进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

四、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新闻编辑的生命。新闻编辑要从适应观众心理需求入手创新报道内容和方式。一是判断哪些信息最有新闻价值,二是要在文字上下工夫,三是采取会内外结合的方式,如每年的“两会”新闻。我们的镜头不单对准会场内,当涉及到各行各业大好形势的内容时,我们的镜头就对准了场外的工、农、企等行业改革的现场,解决了过去那种会议报道围着人头转的现象。四是头条的选择不应按官大官小去编排,对那些紧紧围绕大局,积极弘扬主旋律的新人、新事、新经验、新成绩以及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反映群众关心的问题的也要编入头条。五是在按主次编排节目的基础上应适当增加对比编排,两种典型的鲜明对照,更加突出了导向意识。六是要注意地方特色和时代性,做到有的放矢。电视编辑创新的意识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质量的高低。

五、组织策划能力

首先,电视新闻编辑应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编辑的日常工作不仅是编稿。还要组稿。同时新闻编辑在组稿时必须重点突出鲜明的思想。

其次,电视新闻编辑还应有高超的策划能力。策划项是既要决策又需设计的工作,而获取信息是新闻编辑决策的前提。媒介的受众定位和功能定位、编辑方针的确定、报道选题和报道方式的确定等等,都要依赖外部与内部的各方面信息。因此,策划主体必须时时刻刻追逐社会信息、行业信息、受众信息等。

六、较强的编排艺术能力

对于电视新闻编辑来说,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编排电视新闻,例如,在编播节目时,要根据本台的宣传宗旨和观众的收视心理,充分考虑政治类新闻节目与文体娱乐类新闻节目的有序安排,全面、系统地考虑整档新闻的框架、节目的内容,甚至每条新闻的位置以及每条新闻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增添裁剪、删节取舍,使政治类、经济类、文体类新闻节目有序排列,作到有张有弛,富有节奏性,从而实现较佳的电视宣传效果,使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更电视化地传达给观众。

七、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

编辑主要是对稿件进行修改和加工,新闻编辑在编辑中会碰到各种新闻体裁,既要撰写评论,又要驾驭各种文字体裁,还要在极有限的时间内加工修改稿件,制作标题,这就要求必须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娴熟的写作技巧。

八、电视编辑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电视新闻编辑不仅经常与社会各个层面打交道,而且还要与本系统的各个环节发生关系。如果将整个电视宣传队伍比作一个庞大的乐队,那么,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人是乐队指挥,而编辑则是吹大号的角色,既接受指令,又发布指令,并确保指令百分之百地执行。

与其他媒介的新闻编辑工作相比较,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其中编辑对象的复杂性和编辑主体的群体性,直接关系编辑工作的全局。而正是电视编辑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着作为一个新闻编辑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九、电视新闻编辑对新闻应有新的认识

过去,人们总是认为,电视新闻只是对最近发生的事的报道,而忽略了它的另一种作用,那就是它传递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传授知识性、趣味性的功能和新闻信息传播功能并不矛盾。这些功能都是21世纪电视新闻的主功能。实现后一种功能,是电视新闻的本份。而传授新的知识,这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对电视新闻的功能的一种拓展,一种延伸。众多电视媒体现在都在大家感兴趣的新闻中插播新闻背景。如前不久在全球泛滥的电脑“冲击波”病毒,给众多电脑用户造成重大损失。这时,很多台在新闻节目中及时插播“冲击波”病毒的新闻背景资料,让观众了解到相关的知识,对防范病毒的再次发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因此,电视新闻选题有时也必须着眼于宣传知识性和趣味性,使电视新闻成为快速可视的“大百科全书”。

对于电视新闻编辑而言,要想真正把一桌色、香、味俱佳的电视新闻大餐呈现在受众面前,就必须具备以上的基本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电视新闻的工作使命。

由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电视传播媒体的迅速发展,以及电视新闻界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课题:建立电视新闻自身的编辑学体系。

目前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至少在中国,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有关电视新闻编辑学的专著问世。理论界与电视实践之间的隔膜,也许是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当然我们不能过分地苛求研究者。因为,以报纸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新闻学对于以形、声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电视新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不适应是在所难免的。即使电视新闻工作者自身,也未必能识“庐山真面目”,除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外,还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因素。每个人站在各自的岗位上,以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那么,认识的高低、理解的深浅自然也就不一样。记者偏爱自己发回的消息,编辑更看重多条新闻排列与组合;摄像师呢?对于画面的讲究不亚于一个严肃的画家。他们在本岗位上都付出了汗水,付出了心血,但他们很难独立地将微观的实践转化为宏观的理论。

电视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关联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与之相关的理论的滞后。几年前,人们无法想象到“现场直播”这个概念,而现在,即使一些中小型电视台也开始尝试。传统的新闻学多数教科书对“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最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对新近发生或发现事实所进行的报道。”这些定义,虽然表述各异,在时间概念上,都忽视了“正在进行时”这一最富电视新闻特点的时态。因为随着“现场直播”的出现,电视屏幕上的形声可能与远在大洋彼岸正在发生的事件同步。

与此同时,电视特技手法增多,这样便给电视新闻编辑提供了更多的创造的机会。比如,以往在电视新闻编辑操作中比较多地关注“蒙太奇”。而现在,我们能够借助先进的电子编辑技术,达到超出“蒙太奇”以外的境界,画面的分割,同时传递两路以上的信息;字幕的运用,能在节目播出时,插入来不及编排到既定时段节目中的新闻,还有巧妙地安排受众介入某一事件,随时插播微波传回的消息,有意识强化感观效果等等。

概括地说,电视新闻已经由预制式向直播式迈进;电视新闻编辑开始由简单的排列组合型进入复杂的“创作”型时代。

我们认为,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性质、特点及其使命,是电视新闻学必须研讨的课题。

按照通常的分工,电视台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习惯地将电视新闻采编过程分两部分,其一是外采,其二是编辑,于是就有了前期和后期之分,有了记者“冲锋陷阵”,编辑“坐收渔利”的说法。

以“前期”和“后期”来界定记者、编辑的职能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编辑的手脚,影响他们在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组织、参与功能的发挥。

电视新闻编辑部门和编辑的肩头,应该担起三大任务棗组织指导、编辑制作、控制指挥。

前期:组织、指导。编辑工作千头万绪,组织指导要摆在首位。

——编辑部应该是整个电视新闻媒体的“灵魂”。一段时期出台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背景,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确定报道思想,拟订报道计划;“参谋”新闻视角,把握舆论导向。

——编辑部应该经常组织战役性报道。其中包括开办栏目、组织拍摄系列(连续)报道、发动观众对某一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等。

——编辑部应该成为记者站和通讯员的“良师益友”。电视新闻的屏幕建设,离不开完备的通讯联系网络,这一网络的经纬主体,由记者站和广大通讯员组成。编辑部不仅要与他们形成鱼水关系,更得经常与他们互相传递信息,定期通报有关要求和发稿情况,帮助他们出主意,想点子,服好务,指导具体的新闻采编,组织新闻业务方面的培训学习。

中期:编辑、制作。这是编辑有别于记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字的编辑,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视解说词的修改和节目内容的提示。编辑可以也必须根据对所负责的时段新闻中的每一条消息进行合理的“加工”,有些重要消息,还必须写好编前、编后话,配发评论;编辑部的意图,与受众之间沟通,都由编辑拟好提纲或成文的东西,由播音员(主持人)传播到千家万户。中期的第二个方面的工作是节目制作。这是由电视新闻的特性决定的。记者拍摄了画面(含现场声),编写了文字稿(含字幕设计),并不等于完成了一条新闻。编辑的任务是让每一条新闻达到播出要求,至少有下列工作要做:1.镜头的剪辑;2.使文字符号与图像符号相一致;3.将字幕迭现在适当的位置上;4.画面的技术处理;5.解说与同期声的合成;6.计算该条新闻的长度。

这些繁琐的工作,并非一位编辑就能完成的。各道环节的衔接依赖于每个岗位的默契配合。可以这样形容,诸多工作就像宫商角羽徵,各自发出应该发出的音响,才能构成一首完美的乐曲。

后期:控制、指挥。这里所说的控制,指的是对新闻播出过程的控制。控制者,通常称之为导播。在直播式节目,播出过程是最紧张的时刻,节目主持、技术人员、栏目编辑,乃至该时段准备发布的消息,都必须各就各位,随时听从导播的调遣。

值得注意的是,在微波进入电视的时代,外采记者每时每刻都可能从现场发回消息,这时,担任导播任务的编辑就需要敏锐的思维、果断的决策、精确的计算、纯熟的技术,以便及时、准确地将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和最新消息,在适当的位置切入。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是编辑的核心工作,编辑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拟订播出大纲。

播出大纲是用以指导当天播出的新闻节目的计划。与此同时,每个时段的电视新闻节目,毫无例外地需要有一个详细的节目单。大纲重在组织,而节目单侧重具体地实施。例如,大纲中列有某记者上午10时采访香港客人访问武汉的消息;而在12时或晚些时候的节目单中,则会清楚地写上拟就的稿件题目,记者和被采访对象的名字、消息的长度以及在第几条播出,该节目编辑带的序号等。

与报纸排版相比,电视在规划版面时有自己的特性。

其一,报纸是在单位面积中布置文字,电视则在单位时间里安排节目。单位时间的固定和客观时间的流动,对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单位时间,服从于整个电视版面。它不仅将每一个时段的节目界定在固定的时空里,而且根据电视节目制作所需要的时间,确定“成套新闻”,口播消息的最后发稿期限,这个时期,一般确定在播出前半小时到一小时,太推后了,就可能影响整个新闻的播出。

突发性新闻以及播出之前来不及制作的新闻,可在节目播出过程中适时插播;由微波接收或记者传回的消息,如果是重要新闻,也可能由导播者及时切入。

插播消息,意味着要打乱原来拟定的节目单。插在什么位置,在什么时间插入,都需要经过缜密的考虑和精确的计算,否则就有可能乱方寸。

电视的版面,时间就是空间。在有限的时间里丰富、活跃空间,是电视编辑追求的目标之一。

其二,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具有相对的连续性。同一个新闻事件,由于版面的限制,19:00时的新闻中,可能安排得短一些,而在21:00时的新闻时段中,则可能介绍得说尽一点;上一个时段播出可能没有交待背景,而在下一个时段中则可以较充分地展开。

连续性有时还表现为,同一题材的不同角度,某一事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对于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随时都可以将记者在现场播报的信息编排到整块节目的某一空间。

一般说来,在一天的最后一个时段新闻中,编辑不妨将当日发生的重要事件,回顾一番,评述一番。值晚班的记者针对一些有社会影响的消息对受众反响的采访,在这个时段里播出是十分贴切的选择。

我们常常听到一些记者抱怨,摄制的许多素材,白白地浪费;在电视新闻实现滚动播出后,这种抱怨,就会减少,因为,那些未能采用的素材很可能由编辑排到另一个节目单中。

编辑应该具备这样的功夫:将超过既定播出长度的节目缩短,将达不到播出长度的节目延长。对庞杂的素材进行合理提炼,从剩余的材料发现“精华”,当然其中需要节目主持人和节目制作人的鼎力配合。

其三,新闻类节目的相互呼应。在一天的新闻类节目中,消息、新闻专题节目以及现场直播、现场录播节目往往不在一个时间段播出,中间穿插有电视剧、文艺节目、广告等,所以,受众不会因重复而感到腻味。从另一个角度看,不同的时间段拥有不同的观众面,对某一新闻的延伸和展开,无疑有助于提高收视率。

通常情况下,重要的新闻先抢发消息,来不及配制图像或制作“成套新闻”的,就采用“独白式报道”(记者拿话筒在现场直接播报),或者根据电传文字稿由节目主持人口播。在播发消息的同时,最好预报一下在什么时间播出相关的新闻专题、跟踪式报道或现场直播等。这种方法,专业术语称之为“立体式报道”,即轻重武器同时“攻击”目标。

综合以上三点,我们不难看出,电视新闻的编排可以根据原料和佐料的供应情况随时修订“菜单”(节目单),同时可以一菜几吃(一个新闻事件分期传播);也可以玩特殊的拼盘,同样的原料做出不同的菜来(多种电视宣传手段一起上),这些特点,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多样性、连贯性和灵活性。

在了解了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普遍原理后,并不意味着我们掌握了“编排”这门学问。换句话说,要想编排好电视新闻,还必须懂得与宣传心理学、宣传艺术学密切相关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及如何将“规律”行之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来。

电视新闻编排中对受众“心理”的关注和传播“艺术”的追求,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接收“最新信息”并最大限度地留下深刻印象。

“艺术”地进行传播,从一定意义上讲,有益于适应受众“心理”,而受众“心理”则规范着“艺术”行为。报纸的受众是读者,因此,它的版面结构更多地考虑“空间”的规划;而电视接受者是观众,对于时间的认同,则是至关重要的。

报纸率先问世,它将“空间存在形式”的编排“艺术”转嫁给“时间存在形式”的电视。若干年后,这种沿袭仍然留有痕迹,最突出的表现在忽视了电视形、声兼备的特性和不可重复阅读的局限,忽视了“时间”可以创造出“节奏”的优势。

让我们先看看头条的选择。电视的头条从时间上看,最先播出的那一条,或者说列在节目单第一条的自然就是头条。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是“最重要的”。

报纸认为的“最重要”并不能代表电视的看法。比如,一篇“社论”,一位领导人重要讲话,一些典型经验,报纸将其摆在头条无可非议,而电视则不然。我认为,电视新闻编辑在确立时段新闻“头条”时,至少要把握以下一些原则:

1.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最重要的”。有些消息,从内容看是重要的,但当天的报纸已刊出,电视就不应该视为“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它曾经引人注意过;有些消息,虽然题材重大,但时过境迁,记者无法拍摄第一现场,也不应视为“重要”,因为它未能体现电视的特点。因此,我们认为,所谓“最引人注目”,对电视来说,就是“最新的、来自事件现场的报道”。

2.最重要的并不一定就在头条播发。[美]特德·怀特等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写作与

制作》一书中,将电视新闻节目想象成“一系列的山峰和峡谷”。他说“每次新闻广播都要用当天最重要的、最新的、突发性的新闻做头条,即从高峰开始”。这一想法当然是合理的,但如果“新闻节目表越往后,新闻的紧近性和新闻价值也就越小”,那么观众就会索然无味地关掉电视机或另换频道。因此,应该找到一个办法,让观众感到每个时段新闻中随时都可能有“高潮”发生。目前广泛采用的“本台最新消息”或“本台记者刚刚发回的报道”就属于这种“办法”之一。实际上,在实现“直播”后,有时也很难将最重要的摆在“头条”,只好“头条”屈居其他位置了。

3.要随时变换编排方式。一成不变的编排节目,会让观众厌烦,也会让观众忽略既定收看时间以外的节目。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为例,前20-25分钟,是国内新闻,后10-5分钟是国际新闻,而国内新闻,常规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这种格式,多少年不变,毫无疑问对收视率有所影响。

“山峰、峡谷、山峰、峡谷”这是一种编排法;“峡谷、山峰、峡谷、山峰”这也是一种编排法。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新招应该经常推出。当然,形式是由内容决定的,什么样的内容,确定什么样的编排方式,就不会使人觉得故弄玄虚。

电视编排“艺术”方面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蕴含在相对时空中的“节奏”。

特德·怀特说:“节奏意味着新闻节目要保持流畅,不能迟滞或令人厌烦。”在具体操作上,他认为“要将录像新闻和口播新闻恰当地混排。”

“混排”只是最简单地形成“节奏”的方法,“节奏”问题实际上涉及到编辑工作的方面。

从小的方面讲,如“成套新闻”、“现场报道”的剪辑技巧;一条重要新闻配发评论的长短、风格等,都需要考虑到“节奏”。试想一下,如果一条“成套新闻”的长度为1分20秒,而前面1分钟是录像加解说,后20秒是现场采访,能不给人以头重脚轻之感吗?

从大的方面讲,新闻与新闻的联结,每一时段节目的段落也受“节奏”的影响。同样是三条长消息,连在一起发,就会使人觉得疲倦,换一种排法,在三条长新闻插入两条短消息,就会张弛得当(有时由节目主持人利用串联词间隔也可以产生类似的效果)。节目段落的起伏体现出一定的节奏。

此外,报纸排版中许多有益的经验我们也要吸取。比如,集纳式报道棗将同一类型的消息连缀到一起,形成相应的声势;对比式编排棗将正反两类有关联的消息对应,显示出鲜明的褒贬色彩;穿插式汇编棗选取甲乙或更多消息中的共同点或不同点进行综述,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等等。

电视新闻编排既要有规矩,又不能墨守成规;有成就的编辑往往得益于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五

对于电视新闻编辑来说,除了必须有其他新闻媒介的编辑相同的思想、文化素质,还需要掌握哪些基本技能呢?

第一,当编辑先要当好记者。电视新闻编辑仅有文字功夫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不够的。他们日常大量的工作是与图像打交道。如果对电视新闻采访拍摄一窍不通,就很难修改记者和通讯员发来的消息。

第二,要有组织、协调能力。电视新闻编辑不仅经常与社会各个层面打交道,而且每天都与本系统的各个环节发生关系。如果将整个电视宣传队伍比作一个庞大的乐队的话,那么,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是乐队指挥,而编辑则是吹大号的角色,既接受指令,又发布指令,并确保指令百分之百地执行。

第三,要有纯熟的节目剪辑技术。节目剪辑包括单条新闻的剪辑成片,多条新闻的组合和后期的切换导播三个部分。这些工作通常都是由编辑完成了。

纯熟的编辑技术,不仅是为了搞好新闻包装,而且有利于“分秒必争”。

第四,要有敏捷的思维和文字、口头表达能力。电视新闻的播发有时带有一定的随机性,那么,便要求编辑迅速作出反应,是否发、如何发,都须在短时间内决定。需要表明编辑部看法的述评部分,如果来不及写稿,则由编辑拟定腹稿向节目主持人转述,而后,直接见诸屏幕。

第五,要有社会活动家的本领。电视新闻飞入千家万户,千家万户都可以介入电视新闻中来。“双向传递”的实现,更要求我们的编辑成为社会活动家。

经验告诉我们,同社会各个层面接触得越多,越能及时获取新闻信息。这对于编辑们制定报道计划、编写播出大纲是极为有益的。

以上五个方面的基本技能,是衡量一位编辑能否胜任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重要尺度,但是,我们千万不能用“基本技能”来涵盖一切。作为一位新闻工作者,不可没有“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奉献精神;不可没有“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情操;不可没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可没有“修身养性”的生活态度。

希望有志于斯的人加入到我们的行列,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实际工作者研究电视新闻编辑学。

第三篇:电视新闻编辑

第一章

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二、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三、什么是电视新闻编辑? 第一,电视新闻编辑是电视新闻节目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工种。作为一个工种而言,电视新闻编辑是节目的把关者、生产者与播出者。他负责节目的构思、采访、后期剪辑、合成等一系列的工作,甚至,还有可能负责节目的经营。

第二,电视新闻编辑是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节目的制作环节而言,电视新闻编辑主要是指电视新闻节目的后期制作阶段。

因此,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是节目艺术和电视技术二者的结合。

四、所谓大编辑部机制,就是把整个频道、整个节目甚至一次报道都当作一个有机的系统,以整个频道、节目甚至一次报道为管理单元,由一个大编辑部来对新闻资源进行统一协调、配置,统一策划,统一调度,进行新闻素材采集工作,将反映同一内容却不同角度的节目同归在一个频道或一个节目、一次报道中,使节目的制播充分体现一种整体性,展现新闻的深度性和深刻性。

五、栏目及其基本特征 所谓栏目,是由固定主持人主持、内容主题明确、风格和形式统一、定时定量定期播出的节目单位。

栏目的基本特征是:固定的节目主持人;定时定量定期播出,定时就是固定的播出时间,定量就是固定的时间长度,定期就是固定的播出频率;相对稳定的节目定位;固定的目标收视群体;统一的风格和形式。第二章

一、电视的构成元素包括视觉元素和听觉元素。

二、视觉元素包含的内容及其功

能或作用

视觉影像是电视对受众最具冲击力的传播手段。在电视屏幕上,视觉元素有着非常丰富的表现形态。视觉元素主要包含:

1、画面画面就是记录新闻事件有关信息的动态影像。

作用:(1)再现。第一,再现现场(现场环境),以现场视角去报道新闻,用纪实的手法去拍摄新闻。第二,再现过程(关键情节),情节是新闻事件的主体,而那些能够反映事件核心进程和本质特征的关键情节更是新闻报道的主体,当然也是电视画面展现的重点。第三,再现细节,细节能够揭示事件表面背后的隐藏信息,能够昭示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例如:报道中人物的手势、动作、神态、表情、语气、语调等。(2)实证。电视画面因其直观性、连续性而具有很强的实证功能。(3)表意。画面的组接可以产生新的意义。

2、屏幕文字(字幕)字幕是很重要的视觉符号,虽然附属于画面却具有独立的表意功能,能有效弥补画面信息传达方面的不足。

字幕的功能 :(1)提示(新闻标题、要点提示)强调性字幕,主要是对画面或语言解说所表达的意义、重要论点等的强调,以引起观众的注意。(2)补充说明性字幕,主要是对画面作辅助性介绍。如人物身份、时间、地点等事实要素(3)传递新信息(最常见的形式就是屏幕下方的滚动字幕新闻)信息性字幕,主要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单元传达某种相对完整的信息

3、图表、图形和动画

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字、地理方位或者新闻人物、新闻事件之间复杂的关系等,光靠语言、画面和文字无法解释清楚,或者不便于受众理解,这时就需要绘制一些图表、图形,甚至要制作动画来加以形象化处理。

4、照片或者与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有关的实物资料

有些新闻事件,当时没有拍摄下来,通过电视画面显然无法表现。这时可以借助一些相关的照片或者实物资料。

三、听觉元素包含的内容及其功

能或作用

(一)人物同期声人物同期声是指在拍摄新闻时同步采录的人物讲话。采访形式出现,包括记者的现场报道、与采访对象的谈话、人物的讲话。

人物同期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增加新闻的真实性和权威性。2个性化的同期声语言。

3通过同期声的追述可以表现过去的形象。(二)环境效果声

环境效果声也称为实况音响或者背景声。体现现场环境表意性

比如公鸡打鸣,狗的叫声,救护车的嘶鸣,钟表的滴答声等。(三)旁白解说

旁白解说主要通过记者或播音员的有声语言来表述新闻事件。它主要用来解释、议论、介绍背景、表达作者观点、补充画面表达多义性的不足等。

(四)音乐包括有声源音乐和无声源音乐,在专题片渲染情绪、烘托主题时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电视新闻节目主要分为三类:

(一)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是电视新闻中最常见的节目形态,在真实、客观的基点上,旨在迅速、广泛、简短地报道国内外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件通常,是电视新闻报道的尖兵。由于它天天同受众见面,影响面广,人们习惯地称为电视新闻,即狭义的电视新闻。

特点:

1、快。如何实现快?第一,第一时间的快速反应,抓核心要素报道;第二,利用编排手段,敢于突破常规,尽快播发;第三,利用技术手段,比如,直播手段,口播报道,飞字幕;第四,报道手段,变结论式报道为进程式报道,在事件还没有最终结果的情况下,随时报道最新进展,利用电视的优势及时追踪报道。

2、短。

3、活。电视新闻节目的分类:(分三类): ·消息类分为口头报道、图像新闻与图片新闻、电话采访与连线、字幕新闻 ·专题类分为专题报道、深度报道 ·评论类

(二)电视新闻专题是就某一新闻题材所做的充分报道,这种报道比较详尽而且有深度。它或对新闻事实做出比较详细、系

统的解释和分析,或对新闻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追踪报道。在时效上,它和消息最为接近,是报道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内容上,它是消息类新闻简要报道的延伸、扩充,是较为全面、深入的报道。

(三)评论类电视新闻是评论者、评论集体或电视机构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问题或社会现象表示的意见和态度。

五、深度报道,顾名思义,是一种全面、深入的新闻报道形式。它不仅交代事实,更侧重于揭示、说明事实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及其后果,它对事实进行解释、分析,使受众对新闻事实的本质与意义有全面、纵深的理解。第三章

一、新闻信息的六大构成要素是我们判断新闻价值的主要信号:五个W(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和一个H(如何)-----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件(What)、原因(Why)、过程(How)

二、显性信息和隐形信息

1、显性信息显而易见,比较容易确认;构成新闻必不可少的基本元素 :“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

隐形信息需要对新闻事实做进一步的深入挖掘 ;隐藏在事实的表象之下: “为何(Why)”,“如何(How)”

三、新闻价值判断的两个维度:

1、绝对价值——透过新闻事实本身所传达出来的原生信息考察其作为“新闻”所具有的基本价值

2、相对价值——将单一的新闻事件放到整体的传播环境中去考察,衡量其在整个传播环境中所具有的价值

3、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的统一

四、判断新闻的价值标准一般有:时效性(包括时间性与新鲜性两层意思。·时间性:发生与被报道之间的时间差。时差越小,时间性越强。信息时代,要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出报道。新闻事业发展史即是争取时间性的历史。·新鲜性:新闻报道的新鲜感,表现在内容、视角、切入点、形式、主题等方面)、重要性(事实对人民群众的利益、党和国家的工作及国际政治生活、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影响的大小)、显著性(是指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具有引人注目、非同一般的意义)、接近性(核心是指新闻事实与共同主体特别是接

收主体的各种“距离”关系)、趣味性(奇特反常幽默的新闻事实具有令人喜闻乐见的意义)。

五、对新闻的绝对价值产生修正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受众、目的、语境。第四章

一、导语的功能

导语是新闻的开头,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导语往往以主持人(播音员、记者)图像口播的形式出现。导语的两个基本功能:吸引受众和揭示主旨。

二、正文写作的结构

正文是对导语的深化和补充。它要对导语中涉及的新闻要素做进一步的注释和充实,对导语中没有涉及的新闻要素要做交代和说明。电视新闻正文写作的手段不仅仅是文字,还包括现场画面、同期声等声像手段。结构:按照逻辑顺序展开的结构、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的结构、混合式结构

三、电视新闻报道中细节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报道的可信度和真实性(2)揭示主题

(3)表现情感、塑造形象(4)渲染气氛(5)增强可视性

四、电视新闻中背景材料的运用要注意的方面

1、服从主题的需要。背景是依附于主题而存在的,所以背景的运用要根据主题的需要,要简明扼要而不喧宾夺主,如果面面俱到,反而会冲淡主题,给人以主次不分之感。

2、立足于释疑解惑

3、与报道主体有机结合。第一,紧扣主体,服从并服务于主体表现的需要;第二,背景材料的选择要精当,不能不加选择地一股脑儿往上搬;第三,背景的运用要灵活,要有机地分散到报道的不同部分,大段的背景会打断报道主体发展的逻辑线索。第五章

好的故事应具备哪些特质?

1、好的故事以“人”为灵魂

对于受众来说,“人”总是新闻报道中最

富感染力的因素之一。在一个故事化的电视新闻报道中,我们所见到的“人”,应当是具体的、鲜活的。

2、好的故事以“情节”为主体好的情节一般具有如下特质: 一是新闻主角的代表性言语和行动; 二是典型的时空环境;

三是新闻主角的言行与典型环境之间的戏剧冲突

3、好的故事以“细节”为血肉 一是细节首先是可视的形象 二是细节折射事件的本质三是细节往往是情节中的兴奋点

4、好的故事有戏剧冲突

一个好的新闻故事应当具备一定程度的戏剧冲突,只不过产生这种冲突的矛盾主体都是真实存在的第六章

一、电视新闻栏目编辑的基本意

(一)全局意识全局意识是栏目编辑意识的宏观体现

1、宏观传播环境

国家的法律法规、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党和政府一段时期的工作重心;一段时期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2、本媒体一段时期的传播重点

3、新闻栏目的整体布局

(二)责任意识栏目编辑要时刻考虑新闻传播的社会效益要坚持原则,吃透两头;要维护个人权益;要防止不良模仿平衡意识

(三)平衡意识是大局观的另一种表现地域的平衡,领域的平衡,形式的平衡,力度的平衡,观点的平衡,热度的平衡

(四)栏目意识

1、注重对栏目风格的凸显

2、着力于栏目整体形象的塑造

3、增强竞争意识、展现栏目实力

(五)人本意识

1、受众意识

(1)栏目设置栏目的定位、题材的选择、表现的手段

节目处理抓住百姓关注的新闻点,突出新闻与百姓的关联性;用具体的形象和生动的语言解释专业内容

2、人文关怀

(六)评论意识

新闻不仅要提供关于事件的客观信息,而且要提供关于事件的意见性信息 新闻评论是媒介树立权威、引导舆论的重要手段

栏目编辑应当善于利用电视新闻的传播手段为评论服务 第七章

一、新闻策划是对于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方式、形式、程序、时机、角度等的策划。

二、新闻报道常见的形式(1)集中式 好的报道角度 一定的规模(2)连续式 追踪报道 系列报道(3)特别报道 特别的时间 特别的形态 特别的组织

(4)日常的单篇报道

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阶段:制片人、策划、责任编辑、记者、编辑、撰稿、摄影师、灯光师、字幕员、美工、主持人。·主持人、播音员、主播三者的不同:播音员的主要任务是将节目的文字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传播出去,放置解说词的配音,每条新闻的导语以及现场播报。主持人的任务处理将游资语言转换成有声语言外,还要参与到节目的策划、撰稿、现场采访等环节中区。主播是整个新闻节目的把关者,不仅参与新闻节目制作的每一个环节,而却具有最终的决定权。

电视新闻节目的播出(录制)阶段:导播、现场导演、视频切换、音频切换、摄影师、灯光师。

电视新闻节目编辑流程:分为两类,一类是日播或周播的常规电视新闻节目:

(一)常规电视新闻节目:.策划阶段。确定选题应考虑的原则:1.注意新闻选题的新闻价值。要符合新闻价值的五要素,即新鲜性、重大性、异常性、接近性、趣味性。2.注意舆论导线的需要。任何一个时期的社会

都有自己的主流意识形态,发挥自己的“喉舌”作用,合理引导群众,有效实现自己的传播意图。3.注意受众的需求。一是对信息的需求,二是对知识的渴求,三是娱乐需求,四是生活需求,4.密切关注其他媒体的报道。当代新闻媒体的竞争无外乎就是“快”“准”。新闻素材采集阶段。后期编辑阶段。成片的送审与播出阶段。一类的大型专题直播节目。1.确定选题;2.前期准备;3.直播方案申报;4.构建直播团队;5.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6.直播现场的设计与考察;7.工作台本的制定;8.直播准备阶段;9.现场直播。·电视纪录片编辑能力训练

一、获取选题

(一)获取选题的路径

1.来自上级布置的任务和集中策划。2.来自其他的媒体; 3.来自观众;

4.来自编导生活中的发现和感悟。

(二)题材的价值标准 1.是否具有史料记载的价值; 2.是否具有社会普遍性; 3.是否具有人情味 4.是否新鲜,具有趣味性

(三)题材选取的实务化过程

·调查时步骤:1.了解相关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知识。2.查找观摩相同题材或相似题材的同类型片子。3.深入拍摄现场实地研究。

·调查手段:1.现场调查;2.采访谈话,社会中对立的两极,对于某个问题持完全不同观点的人士;4.拍摄地当地的居民好了解情况的群众;5.某领域权威的领导或专家。·调查那内容。

(四)影响选题的因素

1.创作者的知识结构和对同题材的把握

能力。2.观众的审美期待和欣赏趣味。3.题才的内在意义和价值。4.题材的可拍性。

二、组织创作团队

三、策划文案写作

(一)拍摄计划书

(二)拍摄大纲

(三)拍摄进度表

(四)设备清单

(五)预算草案

四、物资准备

(一)摄影录音器材的准备

1.电视摄影机,2.三角架.3.监视器4.收音话筒

(二)摄制组成员食宿和交通的安排

五、实训练习第六章

专题片和纪录片的关系:电视专题片是中国电视界一个约定俗称的名称。目前在国内,电视纪录片和电视专题二者之间的关系以“等同说”“从属说”“独立说”“怪胎说”等说法为代表。电视专题片的类型:

(一)按专题片的内容划分人文类、社会报道类、自然环境类。

(二)按专题片的风格划分为纪实类与写意类,中央电视台教社衷心主任高峰将专题片分为纪实类、表现类、思辨类。

(三)按专题片的结构分旁白加画面的主观式、由采访构成的采访式、既无旁白也无采访的纯观察式、由拍摄者与被拍摄者互动构成的反射式。

(四)按专题片的播出形式来划分:报道类专题片、栏目类专题片、非栏目类专题片、其他类专题片。电视专题片的美学特征: 1.纪实性,2.艺术性 3.思考性。

第四篇:电视新闻编辑

第一章

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二、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三、什么是电视新闻编辑? 第一,电视新闻编辑是电视新闻节目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工种。作为一个工种而言,电视新闻编辑是节目的把关者、生产者与播出者。他负责节目的构思、采访、后期剪辑、合成等一系列的工作,甚至,还有可能负责节目的经营。

第二,电视新闻编辑是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节目的制作环节而言,电视新闻编辑主要是指电视新闻节目的后期制作阶段。

因此,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是节目艺术和电视技术二者的结合。

四、所谓大编辑部机制,就是把整个频道、整个节目甚至一次报道都当作一个有机的系统,以整个频道、节目甚至一次报道为管理单元,由一个大编辑部来对新闻资源进行统一协调、配置,统一策划,统一调度,进行新闻素材采集工作,将反映同一内容却不同角度的节目同归在一个频道或一个节目、一次报道中,使节目的制播充分体现一种整体性,展现新闻的深度性和深刻性。

五、栏目及其基本特征 所谓栏目,是由固定主持人主持、内容主题明确、风格和形式统一、定时定量定期播出的节目单位。

栏目的基本特征是:固定的节目主持人;定时定量定期播出,定时就是固定的播出时间,定量就是固定的时间长度,定期就是固定的播出频率;相对稳定的节目定位;固定的目标收视群体;统一的风格和形式。第二章

一、电视的构成元素包括视觉元素和听觉元素。

二、视觉元素包含的内容及其功

能或作用

视觉影像是电视对受众最具冲击力的传播手段。在电视屏幕上,视觉元素有着非常丰富的表现形态。视觉元素主要包含:

1、画面画面就是记录新闻事件有关信息的动态影像。

作用:(1)再现。第一,再现现场(现场环境),以现场视角去报道新闻,用纪实的手法去拍摄新闻。第二,再现过程(关键情节),情节是新闻事件的主体,而那些能够反映事件核心进程和本质特征的关键情节更是新闻报道的主体,当然也是电视画面展现的重点。第三,再现细节,细节能够揭示事件表面背后的隐藏信息,能够昭示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例如:报道中人物的手势、动作、神态、表情、语气、语调等。(2)实证。电视画面因其直观性、连续性而具有很强的实证功能。(3)表意。画面的组接可以产生新的意义。

2、屏幕文字(字幕)字幕是很重要的视觉符号,虽然附属于画面却具有独立的表意功能,能有效弥补画面信息传达方面的不足。

字幕的功能 :(1)提示(新闻标题、要点提示)强调性字幕,主要是对画面或语言解说所表达的意义、重要论点等的强调,以引起观众的注意。(2)补充说明性字幕,主要是对画面作辅助性介绍。如人物身份、时间、地点等事实要素(3)传递新信息(最常见的形式就是屏幕下方的滚动字幕新闻)信息性字幕,主要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单元传达某种相对完整的信息

3、图表、图形和动画

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字、地理方位或者新闻人物、新闻事件之间复杂的关系等,光靠语言、画面和文字无法解释清楚,或者不便于受众理解,这时就需要绘制一些图表、图形,甚至要制作动画来加以形象化处理。

4、照片或者与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有关的实物资料

有些新闻事件,当时没有拍摄下来,通过电视画面显然无法表现。这时可以借助一些相关的照片或者实物资料。

三、听觉元素包含的内容及其功

能或作用

(一)人物同期声人物同期声是指在拍摄新闻时同步采录的人物讲话。采访形式出现,包括记者的现场报道、与采访对象的谈话、人物的讲话。

人物同期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增加新闻的真实性和权威性。2个性化的同期声语言。

3通过同期声的追述可以表现过去的形象。(二)环境效果声

环境效果声也称为实况音响或者背景声。体现现场环境表意性

比如公鸡打鸣,狗的叫声,救护车的嘶鸣,钟表的滴答声等。(三)旁白解说

旁白解说主要通过记者或播音员的有声语言来表述新闻事件。它主要用来解释、议论、介绍背景、表达作者观点、补充画面表达多义性的不足等。

(四)音乐包括有声源音乐和无声源音乐,在专题片渲染情绪、烘托主题时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电视新闻节目主要分为三类:

(一)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是电视新闻中最常见的节目形态,在真实、客观的基点上,旨在迅速、广泛、简短地报道国内外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件通常,是电视新闻报道的尖兵。由于它天天同受众见面,影响面广,人们习惯地称为电视新闻,即狭义的电视新闻。

特点:

1、快。如何实现快?第一,第一时间的快速反应,抓核心要素报道;第二,利用编排手段,敢于突破常规,尽快播发;第三,利用技术手段,比如,直播手段,口播报道,飞字幕;第四,报道手段,变结论式报道为进程式报道,在事件还没有最终结果的情况下,随时报道最新进展,利用电视的优势及时追踪报道。

2、短。

3、活。

(二)新闻专题是就某一新闻题材所做的充分报道,这种报道比较详尽而且有深度。它或对新闻事实做出比较详细、系统的解释和分析,或对新闻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追踪报道。在时效上,它和消息最为接近,是报道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内容上,它是消息类新闻简要报道的延伸、扩充,是较为全面、深入的报道。

(三)评论类电视新闻是评论者、评论集体或电视机构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问题或社会现象表示的意见和态度。

五、深度报道,顾名思义,是一种全面、深入的新闻报道形式。它不仅交代事实,更侧重于揭示、说明事实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及其后果,它对事实进行解释、分析,使受众对新闻事实的本质与意义有全面、纵深的理解。第三章

一、新闻信息的六大构成要素是我们判断新闻价值的主要信号:五个W(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和一个H(如何)-----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件(What)、原因(Why)、过程

二、显性信息和隐形信息

1、显性信息显而易见,比较容易确认;构成新闻必不可少的基本元素 :“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

隐形信息需要对新闻事实做进一步的深入挖掘 ;隐藏在事实的表象之下: “为何(Why)”,“如何(How)”

三、新闻价值判断的两个维度:

1、绝对价值——透过新闻事实本身所传达出来的原生信息考察其作为“新闻”所具有的基本价值

2、相对价值——将单一的新闻事件放到整体的传播环境中去考察,衡量其在整个传播环境中所具有的价值

3、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的统一

四、判断新闻的价值标准一般有:时效性(包括时间性与新鲜性两层意思。·时间性:发生与被报道之间的时间差。时差越小,时间性越强。信息时代,要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出报道。新闻事业发展史即是争取时间性的历史。·新鲜性:新闻报道的新鲜感,表现在内容、视角、切入点、形式、主题等方面)、重要性(事实对人民群众的利益、党和国家的工作及国际政治生活、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影响的大小)、显著性(是指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具有引人注目、非同一般的意义)、接近性(核心是指新闻事实与共同主体特别是接收主体的各种“距离”关系)、趣味性(奇特反常幽默的新闻事实具有令人喜闻乐见的意义)。

五、对新闻的绝对价值产生修正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受众、目的、语境。第四章

一、导语的功能

导语是新闻的开头,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导语往往以主持人(播音员、记者)图像口播的形式出现。导语的两个基本功能:吸引受众和揭示主旨。

二、正文写作的结构

正文是对导语的深化和补充。它要对导语中涉及的新闻要素做进一步的注释和充实,对导语中没有涉及的新闻要素要做交代和说明。电视新闻正文写作的手段不仅仅是文字,还包括现场画面、同期声等声像手段。结构:按照逻辑顺序展开的结构、三、电视新闻报道中细节的功能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报道的可信度和真实性(2)揭示主题

(3)表现情感、塑造形象(4)渲染气氛(5)增强可视性

四、电视新闻中背景材料的运用要注意的方面

1、服从主题的需要。背景是依附于主题而存在的,所以背景的运用要根据主题的需要,要简明扼要而不喧宾夺主,如果面面俱到,反而会冲淡主题,给人以主次不分之感。

2、立足于释疑解惑

3、与报道主体有机结合。第一,紧扣主体,服从并服务于主体表现的需要;第二,背景材料的选择要精当,不能不加选择地一股脑儿往上搬;第三,背景的运用要灵活,要有机地分散到报道的不同部分,大段的背景会打断报道主体发展的逻辑线索。第五章

好的故事应具备哪些特质?

1、好的故事以“人”为灵魂

对于受众来说,“人”总是新闻报道中最富感染力的因素之一。在一个故事化的电视新闻报道中,我们所见到的“人”,应当是具体的、鲜活的。

2、好的故事以“情节”为主体好的情节一般具有如下特质: 一是新闻主角的代表性言语和行动; 二是典型的时空环境;

三是新闻主角的言行与典型环境之间的戏剧冲突

3、好的故事以“细节”为血肉 一是细节首先是可视的形象 二是细节折射事件的本质三是细节往往是情节中的兴奋点

4、好的故事有戏剧冲突

一个好的新闻故事应当具备一定程度的戏剧冲突,只不过产生这种冲突的矛盾主体都是真实存在的第六章

一、电视新闻栏目编辑的基本意

(一)全局意识全局意识是栏目编辑意识的宏观体现

1、宏观传播环境

国家的法律法规、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

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2、本媒体一段时期的传播重点

3、新闻栏目的整体布局

(二)责任意识栏目编辑要时刻考虑新闻传播的社会效益要坚持原则,吃透两头;要维护个人权益;要防止不良模仿平衡意识

(三)平衡意识是大局观的另一种表现地域的平衡,领域的平衡,形式的平衡,力度的平衡,观点的平衡,热度的平衡

(四)栏目意识

1、注重对栏目风格的凸显

2、着力于栏目整体形象的塑造

3、增强竞争意识、展现栏目实力

(五)人本意识

1、受众意识

(1)栏目设置栏目的定位、题材的选择、表现的手段

节目处理抓住百姓关注的新闻点,突出新闻与百姓的关联性;用具体的形象和生动的语言解释专业内容

2、人文关怀

(六)评论意识

新闻不仅要提供关于事件的客观信息,而且要提供关于事件的意见性信息 新闻评论是媒介树立权威、引导舆论的重要手段

栏目编辑应当善于利用电视新闻的传播手段为评论服务

二、“峰谷技巧”

每次新闻传播都要用当天最重要的、最新的、包括重要的突发性的新闻作头条,即从高蜂开始。新闻节目表越往后,新闻的紧迫性和新闻价值也就越小,但是在低谷状态下,应该找到一种办法来一个转变,使节目再回到高峰状态。第七章

一、新闻策划是对于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方式、形式、程序、时机、角度等的策划。

二、新闻报道常见的形式(1)集中式 好的报道角度 一定的规模(2)连续式 追踪报道 系列报道(3)特别报道 特别的时间

特别的组织

(4)日常的单篇报道

三、什么是占有率、收视率以及

二者的区别

1、收视率(rating):指一定时段内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受众人数(或家户数)总体的百分比。收视率=(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受众总人数或家户数)×100%。一般收视率调查机构所界定的总体,通常是指调查区域内被电视信号所覆盖的拥有电视机的全部人口或家户。

2、占有率(share)是指特定时间段内收看某一频道(或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打开电视机总人数(或家户数)的百分比。即:占有率=(收看某一频道或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打开电视机总人数或家户数)×100%

3、区别:收视率考察的是某一时段的频道或节目在整个电视市场上的分量,是一种绝对指标;而占有率考察的是某一时段的频道或节目在特定(同一时段)电视市场上的分量,有时也被称为收视份额,是一种相对指标

四、吊床策略和搭帐篷策略

吊床策略指在编排收视率相对较低或不容易预测的节目时,在该节目的前后编排两档很受欢迎的节目,其情形类似吊床,两端高中间低。

搭帐篷策略指将一个收视率高的节目安排在两个影响比较弱的的节目中间,以期第一个节目的收视率会因为人们要收看第二个节目而呈上升趋势,而第三个节目也会受益于第二个节目的高收视率。第九章

蒙太奇的定义与表现形式

(一)定义

蒙太奇,这个词来自法文的“组接”,是法语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原意是“安装、组合、构成”。把这个词借用到影视创作上来,就是将前期拍摄下来的许多镜头按照一定的的目的和程序排列、剪接在一起。这种镜头组接的技巧,就是通常意义上的蒙太奇,即作为技巧的蒙太奇。另外,蒙太奇还是影视美学的一种观念,它贯穿于影视创作从构思、选材直至制作的全过程,是一种影视艺术的构成方式和方法。

(二)表现形式

1、平行式蒙太奇

同时异地进行,互相呼应,互有联系,彼此促进刺激,类似传统评书中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2、对比式蒙太奇

3、复现式蒙太奇

4、交叉式蒙太奇

同一时间不同空间内容的镜头交叉地组接起来,两个动作构成紧张的气氛和强烈的节奏感,造成惊险的戏剧效果。它与平行式蒙太奇有相似之处,区别在于交叉式蒙太奇中不同戏剧因素的关联性更强,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互相交织,最终汇合在一起,从而达到高潮。而平行式蒙太奇中线索之间并不发生实质的接触,只有内在的关联。

5、积累式蒙太奇

6、象征式蒙太奇

7、联想式蒙太奇

8、错觉式蒙太奇

9、呼应式蒙太奇

10、前进与后退式蒙太奇

11、时空交错式蒙太奇

第五篇: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电视新闻的定义、内涵与特性

一、广播电视新闻的定义与内涵

1、广播新闻的定义、内涵 广播新闻:运用声音符号体系以及广播媒介的综合优势手段传播的新闻,是广播中各类新闻体裁、各种新闻性节目的总称。

广播新闻的声音符号体系中,包含有声语言、音响、音乐三大部分。

从节目样态角度出发,广播新闻具体可以分为:广播消息、广播通讯、广播系列报道、广播连续报道、广播新闻评论、广播谈话等。

从广播传播的时效角度考虑,可以把广播新闻分为广播现场报道、现场录音剪辑等。

2、电视新闻的定义与内涵 电视新闻:电视新闻是运用画面与声音符号体系以及电视媒介的综合优势手段传播的新闻,是电视屏幕上各类新闻体裁、各种新闻性节目的总称。

早期的电视新闻经历了以口播新闻为主和以影片新闻为主两个发展时期。电视新闻的体裁大致可以分为:电视新闻消息、电视深度报道、电视新闻专题、电视系列报道、电视连续报道、电视调查性报道、电视新闻评论、电视新闻谈话节目等。

二、广播电视新闻的特性与优势

1、电视新闻的特性与优势

(1)电视媒介的特性——即时形声传播性。电视在媒介特性方面与电影、广播的区别(2)电视作为传播媒介的优势

传播形象化、传播及时化、传播内容广泛化、传播形式多样化

2、广播新闻的特性

(1)广播的媒介特性——即时同声传播性(2)广播作为传播媒介的优势

广播可以把现实生活中最新的、值得报道的事物和情况,通过无线或有线电波,把可以传情达意的、真实的声音符号系统即时传递给广大的听众。

第二章 电视新闻体裁(上)第一节 电视新闻消息

一、电视新闻消息的概念、特点与要领

1、电视新闻消息的内涵

电视新闻消息是运用电视媒介手段,以图像、声音、音响等综合符号体系,迅速及时、简明扼要地报道新闻事实的电视新闻体裁。

电视新闻消息是电视新闻最普遍、最大量采用的报道形式

2、电视新闻消息的特征

电视新闻消息(短消息、长消息)的特征:篇幅短小精悍,简明扼要。一般一两分钟,有的就几十秒。它在对新闻事实作“概要性”报道时,很讲究简洁明了,新闻要素要传达清楚。

3、电视新闻消息的采编要领

(1)仔细观察,精心捕捉典型画面(2)点面结合(3)注意拍摄章法,攀登“无剪辑”境界(4)快采快播,力争时效

4、电视口播新闻、字幕新闻(1)电视口播新闻

电视口播新闻的界定:是播音员通过电视屏幕,主要运用声音,辅以字幕、图片、图像资料,口头传播新闻信息。

电视口播新闻的作用:有的新闻难以获得图像,或者暂时无法获得图像,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借助口播新闻这种形态。

弱点 缺乏图像,欠缺形象生动性和感染力

(2)电视字幕新闻

电视字幕新闻的界定:是在正在播出的其他节目的画面下方,以滚动的字幕,插播最新新闻消息的报道形式。

第二节 电视深度报道

一、深度报道的含义与特点

深度报道从内容层面尤其是内容的语境特征着眼可分为调查性深度报道、评论性深度报道、访谈性深度报道;深度报道从外部表现形式着眼可分为专题报道、特别报道、连续报道、系列报道。

二、电视深度报道的概念与要求

1、电视深度报道的界定

运用声画符号体系,声形并茂地记录、反映、解析重大新闻事件和热点社会问题,并揭示其实质、因果关系以及发展趋势的新闻报道样式。

2、广电深度报道的特点

透视解析立体化,表现手法多样化,传播语境真实化

3、电视深度报道的报道要求(1)对新闻事件进行完整梳理(2)对新闻背景进行有效整合(3)对新闻信息进行理性解读(4)要对新闻事实进行精当点评

三、调查性电视深度报道

1、调查性报道的界定

调查性深度报道就是对大量表面现象掩盖之下的事实真相的揭示。调查性深度报道注重挖掘新闻事件的内在的、隐蔽的关系,并向公众分析这些内在联系的重大意义,在报道中为了探寻实际情况,必须获取各方面的信息并提出公正的证据。调查性电视深度报道的主体是调查的过程,节目主要是对调查过程的展示。

2、调查性报道的分类

(1)针对某人某事的“单项揭丑式”与针对某一方面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综合分析式”(2)广义调查报道与狭义调查报道

广义调查报道——对复杂问题的深层次探究、对尘封历史的解密和对未知世界的探寻。狭义调查报道——记者独立展开的对被掩盖的损害公共利益行为的调查。

3、从调查性深度报道的内容和样态特征来区分(1)主题性调查(2)舆情性调查(3)历史揭秘(4)事件性调查(5)纪录式调查(6)内幕调查

4、采制调查性报道需要注意的问题(1)注意完整记录调查过程(2)注意采访事件双方当事人

三、评论性电视深度报道

1、界定:评论性电视深度报道是一种集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于一体的电视评论形式。它虚实结合,有说有评,既有对新闻事件的介绍,又有对事件的分析和评论。

2、特点:“透过现象说本质”,虽然以新闻事实为依托,却更侧重于评论,侧重于“用观点说话”,注重解释新闻事件背后的意义。

3、具备的要素 新颖的观点 广阔的背景 宏观的关照 微观事实的佐证 不同意见的反馈

四、访谈性电视深度报道

1、界定:访谈性电视深度报道是以访谈对话的方式,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的剖析和展开,阐述对某个问题、某一新闻事件的立场和观点。

2、特点:

(1)以人为表现主体,综合利用形、声、情、态等表现手段。(2)常表现为一对一或者是一对多的“提问-回答”形式。(3)注重深刻性、思想性、庄重性。

3、访谈性电视深度报道的要领(1)“人”是访谈性电视深度报道的关键因素。

(2)访谈性电视深度报道的记者(主持人)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掌握与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相关的背景资料,并准备好相应的文案和访谈提纲。只有通过充分的前期准备,才能把访谈向纵深推进。

(3)选题要能激起观众的兴趣。

(4)访谈的过程中,除谈论新闻事件本身外,还要注意把访谈的内容向当事人的内心深处引导,从而通过访谈体现出访谈对象的内心世界、个性。

五、电视连续报道

1、连续报道的界定

连续报道是在一定时期内,对正在发生、发展中的同一新闻事件,进行及时而持续的分段报道。

2、连续报道的特点

(1)报道事件过程的完整性与动态性(2)“进行时”的时效感与悬念感

(3)连续报道的节奏、频次由新闻事件的发展进程决定

3、电视连续报道

1、界定:电视连续报道是运用电视媒介手段实施的连续报道。

2、电视连续报道的要点:要善于充分运用电视特有的画面与声音符号系统表意传情,进行新闻报道。

六、电视系列报道

1、系列报道的界定

系列报道是围绕同一新闻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以若干具有并列意义的不同新闻事实,在一定时间段内多次展开报道,以达到全面深入反映新闻事实的效果。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

2、系列报道与连续报道的区别

(1)连续报道表现为纵向性,各部分内容有时间的先后顺序,各次独立的报道之间存在着更为紧密的自然联系,是新闻事件上下、前因后果自然顺序的连续,各报道之间的次序不能颠倒、任意变动。

(2)系列报道表现为横向性,各报道之间是一种内在的逻辑联系,是并列关系,内容上没有时间的先后顺序,而这种并列关系主要是因同一的新闻主题聚合在一起,不存在新闻事件发展进程上的上下、前后承续关系,各个单独的报道次序可以互相调换,而不会影响报道的完整性与逻辑关系。

3、电视系列报道

电视系列报道是运用电视媒介手段实施的系列报道。

电视系列报道的特点在于要充分调动电视特有的声画一体的符号体系进行叙事。

七、电视专题

1、电视专题的界定:

在一个独立的节目单元中,专门针对某一重大新闻事件或热点新闻事件,进行全面深入的报道。

2、电视专题的特征:新闻专题是就某一新闻题材所作的充分报道,这种报道比较详尽而且有深度。它或对新闻事实做比较详细、系统的解释和分析,或者对新闻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追踪报道。在时效上,它和消息最为接近,是报道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在内容上,它是消息类新闻节目简要报道的延伸、扩充,是较为全面、深入的报道。

作为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新闻专题更注重新闻背景材料的运用,并在此基础上对事实进行分析和解释,以深入挖掘题材的内容。

八、电视特别报道

电视特别报道(特别节目)的界定

(1)对可预见的未来某一既定时刻将发生的社会普遍关注度高的重大事件,在做好前期策划和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深度报道。案例:香港回归

(2)对某一突发的社会普遍关注度高的重大事件所采取的紧急报道。

第三章 电视新闻体裁(下)第一节广播电视评论节目 一 电视新闻评论

是运用电视媒介手段开展的新闻评论,是由电视台播出的,针对某一新闻的看法和态度 要领 选材上考究 选材明确具体 联系现实 引起关注 表现上发挥画面感染力

广播新闻评论特点 稍纵即逝 要求论题具体实际 论点集中 形式短小精悍 说理深入浅出 用于口语化 增强现场真实感染力

焦点访谈选题特点 准确把握时代精神、时代脉搏、科学选题的根本方向;精心追求切入选题的独特视角

选题角度 以事实为基础 政策为依据 独到为目标 完善制度 选题的预警 筛选 储备 论证 优化机制

第二节 电视新闻谈话节目

(一)电视谈话节目的界定

电视谈话节目——以电视媒介为载体,以谈话为主要表现方式的节目形态,通常由主持人与嘉宾、现场观众,在演播室或某个特定场合,围绕大众普遍关注的话题,面对面即兴 双向平等的对话交流。

(二)电视谈话节目的分类

1、按照谈话题材划分

(1)新闻信息类谈话节目

(2)日常生活类谈话节目

3)娱乐话题类谈话节目(4)专业对象类谈话节目

2、按照谈话形式划分(1)辩论式谈话节目(2)聊天式谈话节目

(3)访谈式谈话节目 综合式

3、按照参与谈话的对象划分(1)有现场观众参与的谈话节目(2)无现场观众参与的谈话节目

三 社会功能 切合现代社会中意识形态世俗化趋势 切合人们情感宣泄社会化需要

四、广播谈话节目的特征要领 1话题与节目形态

广播新闻类谈话节目的话题,是试用广播媒介手段表现的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和近期的社会热点 一般是通过节目谈话形式介绍新闻背景 分析新闻事件 预测社会趋势 反映公众意见等 一 官民对话 要政访谈 二 新闻事件评论与分析 三 关注经济和社会发展

四 生活方式漫谈

2要领

一 紧扣新闻事件 把握社会何时到脉搏 二 心态开放 敢于包容多元观点 三 驾驭谈话 善于引导

五、电视

1要领 以主持人为引导的叙述 以当事人为主的叙述 以画面为辅的叙述

2待解课题 时段开发不足 缺乏现场直播 储备不足 回归真实传播本质,用真诚赢得受众 强调主持人包装 注重品牌效应

第二节 电视新闻直播节目

电视节目以制作、播出方式来分类的话,大致可以分为现场直播、实况录像转播和录像节目播出三种。

一、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界定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指电视新闻制作机构,运用电视直播设备与技术,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即时报道的节目形态。

二、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在新闻节目中的地位 声画并茂地对新闻事件进行即时报道,最大限度地发挥电视作为传播媒介的特性,最能体现电视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优势,能最有力到地发挥和争取电视应有的传播效果。

三、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优势

(一)与录像节目播出的比较

1、时效方面

录像节目播出是节目制作完成以后再播出,在时效上与现场直播有太大差距。

2、叙事特征方面

现场直播的叙事时间(播出时间长度)与真实时间(事件过程时间)是一致的。录像节目播出则经过蒙太奇手法剪接,既缩短了事件的实际时间长度,也可能改变事件真实的内在逻辑关系。

(二)与实况录像转播的比较

1、时效方面

实况录像是在节目制作完成以后再播出,在时效上比不上现场直播。

2、叙事特征方面

同:都是完整记录同一时空内发生的事件。

异:实况录像是以前发生事件的事后播出,告诉观众的是曾经发生了什么。现场直播是同步展现,是此时正在发生的事件的播出。现场直播在最大程度上缩小了受众观看与传播新闻之间的时间距离,给观众以就在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现实感,会使受众的接受心态与新闻现场更为接近。

由于现场直播不经过事后的剪辑加工,观众怀疑有“修改”的可能性较小,所以,报道的透明度最彻底、更能使观众感到真实可信。所以,现场直播报道比实况录像具有更强的现场感、新鲜感和真实感。

四、现场直播的主要设备系统

1、转播车

2、电源车(发电机)

3、微波转播机

4、摄像机

5、电缆

6、脚架、轨道车、摇臂

五、现场直播的主要工作人员

总策划 总编导 编导 导演 导播 前方记者、摄像 演播室主持人 技术音频

第四章 电视新闻类别(上)第一节 电视时政新闻

一、时政新闻的界定

时政新闻是关于时事、政治领域的新闻报道,包括对国家和政党最新的国务活动、政治活动、方针政策的出台,以及国内外发生的重要政治事件的报道。

二、时政新闻的特点

1、鲜明的政治色彩

2、严格的规范性和程序性

3、具有“头条新闻”的优先权

4、时效性强

5、周密策划与随机应变

三、时政新闻的选题

1、国家、政党最新的方针政策

2、党政机构的会议

3、党政机构组织的活动

4、党政机构领导人的活动

5、国内外重大时事

四、国内电视台在报道时政新闻时常见的问题:

1、报道就事论事,看不到事情的来龙去脉,缺少新闻事件的发生原因和意义。

2、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活动由新华社发通稿,对地方党政领导人的活动报道也存在类似的问题,由此造成“百台一声,千报一面”局面。

3、大多数报道仅表现领导对某项工作重要意义的说明、对相关工作措施的部署,套话连篇,与百姓生产生活关联不紧。

4、缺少鲜活的现场和有个性特征的同期声。

5、会议报道过多、过滥、模式化。

五、国内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改革的方向:

1、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公开,追求时效

2、领导人活动:突出现场、凸显真情(1)拓宽领导活动报道的视野。(2)创新领导活动报道的视角。(3)少用套话,摆脱八股模式。

3、会议报道:跳出程序、贴近群众。

(1)有“平民”意识,以“平民”的视角来报道会议。

(2)从“封闭式”的会内采访转变为会内外立体配合的“开放式”采访。(3)多种节目形态结合,使报道深入浅出。

第二节 电视经济新闻

一、电视经济新闻概念 经济新闻:关于社会经济活动、经济现象、经济关系的最新变动及其发展趋势的报道。电视经济新闻:运用画面声音符号体系,电视媒介综合优势手段,对社会经济活动、经济现象、经济关系的最新变动及其发展趋势的报道。

二、电视经济新闻的类别

(一)按照体裁分

1、经济资讯(以短消息为主)

2、经济题材深度报道

3、经济题材专题

4、经济题材调查性报道

5、经济题材纪录片

6、经济题材电视活动

(二)按照经济行业划分

1、农工商新闻

2、金融证券新闻

3、财税新闻

4、商贸新闻

5、房地产新闻

6、旅游业新闻

三、经济新闻的出现与发展

1、经济新闻的出现

1566年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报纸——《威尼斯新闻》诞生时,就是以商船到岗的情况等为主要信息的。

2、世界范围内经济新闻及经济新闻媒体的发展

(1)经济新闻在新闻报道中的比重是在不断加大的。(资本主义、商业经济)(2)专业性经济类报刊的相继出现。在新闻传媒的发展史上,不仅综合性报纸注重对经济新闻的报道,还出现了专业性的经济新闻报刊。

1843年,英国最有影响的周刊《经济学家》在伦敦创办。1888年,英国全国性的经济金融报纸《金融时报》创办。1889年,美国的金融专业报纸《华尔街日报》创办。

在日本,五家全国性报纸中有两家是经济类的——《产经新闻》、《日本经济新闻》。

3、中国电视经济新闻的出现与发展

(1)我国的电视经济新闻报道经历了从零散信息,到专门栏目,再到经济频道的发展历程。(2)我国的电视经济新闻报道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在以经济建设为主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3)在电视领域,1989年12月18日,央视开播了专门的经济新闻栏目——《经济半小时》。(4)1992年,央视二套创办了《经济信息联播》。

(5)在中央电视台的影响下,各地纷纷开办经济栏目、经济频道(财经频道,如上海电视台开办的第一财经频道)。

四、电视经济新闻的特点与要领

(一)电视经济新闻的特点

1、具有较强实用性。

2、较高的抽象性。

3、不确定性。

4、前瞻指导性。

5、大众性

(二)电视经济新闻报道的要领

1、专业性与大众性的结合

策略:大众视角,实用落点;硬主题,软表达。具体手法:突出人物;叙述故事。

2、具有“时效信息观”与宏观洞察力 时效:短期时效;长期效用。

宏观洞察力:注意对全局性、深层次的经济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报道。

3、树立人本意识

这里的“人”指的是观众,即强调电视经济新闻的采制者头脑中要装着观众,要学会站在观众的角度思考问题,以指导自己的报道。

4、善于“电视化”地表现经济新闻

五、国内外知名电视经济媒体

(一)国内知名电视经济频道

1、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

2、上海“第一财经”频道

(二)国外知名电视经济媒体

1、美国的CNBC(1)由道琼斯公司欲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于1997年联合推出,是专业财经有线频道。(2)CNBC采取24小时新闻频道的运作方式,全天不断报道全球主要证劵交易所、市场、期货和汇市的动态消息。

(3)CNBC在内容、编排、运作理念上的特点 频道内容特色

频道编排特色(定位为世界财经信息的报道者;重新定义“黄金时间”;大时段通栏节目构成的规模效应;节目内容的层次感强)

频道运作理念(直播与互动意识;专业精英意识;成本意识;明星意识)

2、美国的Bloomberg(1)总部设在纽约。

(2)客户为世界各地的中央银行、投资机构、商业银行和政府机构、公司及新闻机构。(3)提供专业化的财经新闻。

(4)节目编排上遵循时差规律,使得身处美洲、欧洲、亚洲的用户都可以在早上了解到自己所在地区的最新股市行情和经济动态。

(5)Bloomberg在内容、节目形式上的特点 1精确、规范的频道定位。(数据为本 规范化运作)2单一中寻求变化的节目形态。(采用图表形式的多样性、小标题提示谈话主体的转换、编排注重组合、色彩搭配、主持人语速)第三节 电视民生新闻

一、民生新闻与电视民生新闻的概念

1、民生新闻:是以关注民众生计、民众意愿、民众立场为主要价值取向,并致力于以民众视角、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与民众生计、民众生存、民众日常生活、民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新近变动事实的传播。

2、电视民生新闻:以电视媒介为载体的民生新闻。

二、电视民生新闻的特征

1、价值取向上的民众接近性

2、传播形态上的平民可亲性

(1)在主持方式上:摒弃了传统的播新闻的方式,用“说”或“聊”的方式播新闻。(2)广泛发动民众参与,开拓新闻源。开通新闻热线

招聘信息员,建立信息网络 招募百姓摄像师

把屏幕中的表现对象、新闻中的话语权交给民众

3、舆论监督方面的公众平台性 民生新闻的舆论监督表现为:

(1)对社会丑陋现象进行批判、揭露

(2)对部分政府部门的腐败与官僚主义进行监督(3)对市民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进行批评

三、民生新闻的源起与发展

(一)民生新闻的起源

民生新闻的源头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西方大众化报业时期。当报业从充当党政宣传、党派论战的角色逐渐转化为盈利工具时,对民众日常生活的大量报道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民生新闻在我国,最初发端于报纸,尤其是晚报、都市报。

(二)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 民生新闻的主力军是电视民生新闻。

1、电视民生新闻最早从电视动态新闻中的社会新闻发展而来。(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

2、民生新闻栏目在各地电视台中如雨后春笋般发展。(2000年之后)

四、民生新闻兴起的原因

1、社会转型期,民众情感宣泄的需求

2、民众对知情权,话语权的渴求

3、政治文明发展,民本思想普及

4、电视改革创新需求的驱动(地方台的竞争策略;“新闻立台”战略的必然选择)

第五章 电视新闻类别(下)第一节 电视法制新闻

一、电视法制新闻的概念

电视法制新闻是以电视为载体,用电视的叙事方式对法制领域新闻事件进行的报道。

二、电视法制新闻的发展

1、电视法制新闻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是随着国家社会主义法治和民主建设、增强国民法治意识的需要而出现的。2、1985年,我国全面普法工作正式展开。1985年6月,中宣部、司法部制定了《关于向全体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即“一五普法”,要求“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都要由专人负责,办好法治宣传栏目”。3、1985年上海东方电视台《法律与道德》栏目的创办,标志着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的产生。

4、收视率调查数据显示,电视法制节目在收视率排行榜上名列前茅,深受电视观众喜爱。5、1997年进行的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显示,法制节目在观众收视中位列第五,前四位是影视类、新闻节目类、综合文艺类、新闻评论类。法制节目在所有专门题材的节目中,是观众认同度最高的节目。6、2004年12月28日,中央电视台开播“社会与法”频道。其他一些地方电视台也纷纷开办法制频道、政法频道等相关频道。

三、电视法制节目的社会作用

1、我国法制改革的实践为法制新闻节目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源泉,同时,法制新闻节目的发展又有力促进了我国法制改革的深化。

2、记录了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历程。

3、普及法律知识,培养、提升了公民的法制意识。

四、电视法制节目的类型

1、现场纪实类

以现场纪实性见长,是现场目击式的报道,具有很强的现场感染力。

2、以案说法类

以法制新闻案件为由头,在对案件的报道中同时展开法理性的权威分析,作出符合法律法规的评判。

案例: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经济与法》

3、庭审直播类

是指以法庭审判过程为内容的电视现场直播节目。

实现了纪实性和公开性,将庭审现场的情况展现给观众,增加了审判的透明度,也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与知情权,也有利于实现舆论对于司法实践的监督。案例:北京电视台的《庭审纪实》

五、电视法制节目的采制要领

1、电视法制节目的叙事特征

(1)设置悬念(2)曲折叙述事技巧

A、巧妙设置悬念(设置悬念的叙事技巧在法制节目中被普遍使用,为了吸引观众,电视法制节目总是在节目开始就提出关键性的问题,或展开关键性的环节,制造悬念,引起观众的好奇心,吸引他们想知道后续的情况,进而继续关注节目。)

B、曲折的叙事技巧(电视法制节目应避免平铺直叙,可以巧妙运用插叙,强化情节起伏,或刻画细节。合理运用插叙,可以把案件的背景巧妙安排在叙事过程中,同时,插叙还能补充一些法律专业知识在节目的整体叙事中,在避免对案件平铺直叙的同时达到普法的效果。)

2、电视法制节目的解说词

要通俗化,避免将解说词写成法律文书。

基本法律概念在解说词中应准确,法律名称、法律条文不能任意篡改,司法程序要清楚明确。

3、电视法制节目要注意案件叙述与说理的合理安排,做到叙事清楚,说理明白。

4、电视法制节目的社会责任意识 注意避免残忍、血腥的场面。干扰司法机关的侦查、审判工作。不要过细报道犯罪细节与手段。在以理性见长的法制节目中融入一分感性色彩和人文关怀。

第二节 电视文化娱乐新闻

一、定义

文化新闻是对文化领域内新近变动事实的传播

二、功能

1教育教养功能2休闲娱乐功能3文化交流功能4审美引导功能

三、要领

1以审美规律为纲,精选题材(报道符合美学精神,积极向上,反映社会文明的文化事物:报道富有文化内涵、特色浓郁、格调清新的文化新闻)

2由表及里,深化揭示内涵(把握宏观微观交汇点、紧扣历史和现实契合点、探索雅俗共赏契合点)

第三节 体育新闻

一、1广播电视体育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或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发生的体育运动和其相关事实的传播 2价值追求

1)定期连续向受众传递及时性 趣味性 重要性和相关性的体育信息

2)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宣传需求作为选择事实的标准

二、特征

娱乐性 全球性 情感性

三、要领 1转播要领

1)与赛事互动发展2)赛事现场直播优化3)解说创新

四、中国体育新闻报道新特点

报道视野全景化,并向专业化发展

参与国际新闻竞争,在国际重大体育活动报道中走向世界 向深快精发展

风格日益多样化 个性化

下载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探析[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探析[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视新闻编辑教程

    电视新闻编辑教程一.名词解释。新闻价值:新闻价值具有原生价值和衍生价值。原生价值由显性价值(when、where、who等基本元素为显性信息,是判断新闻价值的最原始、最直接依据)和隐......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第一章 一什么是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当代各种新闻媒介普遍运用的、面向广大受众的政论性新闻体裁。 二新闻评论新闻性的内涵是什么? 新闻评论的新闻性是强......

    广播电视新闻作业

    人文藝術學院三年級胡珊珊 澳門廣播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簡介: 澳門廣播電視股份有限公司,是首家提供免費無線電視廣播的公司。其屬下有2套廣播電臺節目及3套電視頻道,其中有“澳......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

    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 (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特点 新闻采访1 新闻记者为获得新闻事实材料,对客体进行的访问、观察、思索和记录等的调查研究活动。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起点,......

    广播电视新闻基础知识

    广播电视新闻基础知识第一部分 新闻和新闻事业 一、新闻的起源与本源 新闻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事实是新闻的本源 事实第一性和新闻第二性 (辨析题:事实与新闻的关系——......

    浅论电视新闻后期编辑制作

    浅论电视新闻后期编辑制作摘要:电视新闻画面后期编辑,对电视新闻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新闻节目的质量好坏,除了与选题有着直接关系外,对后期画面的编辑和制作也有着很高的要求,新......

    广播电视新闻业务试题

    《广播电视新闻业务》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广播语言的基本形态有(a)。 a. 言 2 a. 3 a. b. c. d. 新闻报道语言b,新闻音乐语言c,新......

    广播电视新闻学期末试题

    考生信息:(学号,专业,班级)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56分) 1、谈话节目的成功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选择好话题、参与谈话的对象以及() A、节目的前期策划B、谈话现场的氛围 C、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