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两则课后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两则课后练习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世说新语》是由组织编写的。(2分)
2.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6分)
⑴俄而雪骤(俄而:)))⑵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可拟:⑶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期日中:
⑷太丘舍去(舍去:
⑸尊君在不(不:)))⑹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
3.《咏雪》中两个比喻哪个更好?(4分)
4.《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4分)
5.“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4分)
6.《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4分)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要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4分)
8.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9.释词:(4分)
日中:(无礼:()舍去:()引之:())。(3分)
10.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4分)
11.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4分)
12.“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3分)
13.元方入门后,友人会怎样?(4分)
(二)荀巨伯(东汉桓帝时人,生平不详)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指入侵的军队)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损害,毁坏)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这里是表示轻蔑的称呼),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世说新语》)
1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4分)
⑴友人语巨伯曰(语:)
⑵吾今死矣,子可去(子:)
⑶败义以求生(败:)
⑷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委:)
15、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⑵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⑶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16、作者把人物的生活常态放在特定的环境下来写,所写生活常态
是,特定环境是指,这样更有利于刻画人物。(4分)
17、荀巨伯不肯离去的原因是什么?(4分)
18、荀巨伯的行为感动了胡贼,从一句可以看出。(3分)
(二)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隽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主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足叔、足昔)。
19、标题是选用文中谁的话?其中“了了”是什么意思?(4分)
20、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其本意是
2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6分)
3。(3分)
⑴大未必佳(大:)
⑵韪大(大:)
⑶人以其语语之(语:语:)
⑷诣门者(诣:)
⑸奕世为通好(奕世:)
⑹时李元礼有盛名(盛名:)
22、译文:(4分)
⑴莫不奇之。
⑵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
23、从文中找出表示人称关系的词。(4分)
24、孔融是采用什么方式来辨驳陈韪的?(4分)
25、谈谈这篇短文表现孔融少年时的什么性格特征?(4分)
《世说新语两则》答案
1.刘义庆 2.⑴俄而:不久,一会儿⑵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⑶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⑷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⑸不:通“否”⑹委:丢下,舍弃 3.“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4.“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5.略 6.略 7.元方,语言和行为 8.守信用、讲礼貌。9.中午;不再等候而走了;没有礼貌;拉元方 10.“君与家君期日中,„„则是无礼。” 11.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12.对友人不守信,说话不礼貌的行为表示抗议和蔑视。
13.略
14、⑴对„„说⑵您,对对方的尊称⑶正义⑷放弃
15、⑴为了活命而不顾道义,难道是我荀巨伯应当做的吗?⑵你是什么汉子,竟敢独自留下?⑶我们这些不懂仁义道德的人,不该侵犯文明的礼义之邦!
16、探病访友;胡人入侵
17、不肯“败义而求生”
18、遂班军而还。19.陈韪;聪明 20.年老未必佳 21.⑴大:长大⑵大:非常,表程度深⑶语:话;语:告诉⑷诣:前往,到⑸奕世:累世,世世代代⑹盛名:很大的名望 22.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23.我、君、仆、其 24.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逆向反推,假定对方的命题成立,而且肯定我方的命题正确——陈韪现在“不佳”,反推出陈韪小时了了。其实这个命题不正确,孔文举是在诡辩。25.聪明机智、出言不逊、恃才傲物、狂放自大
第二篇:人教七年级上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3、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教学难点:针对文中内容,谈谈自己的见解。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学生齐读课文前言,然后让学生说说古代有哪些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而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中的古代少年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咏雪》(一)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
1、先请学生介绍。
2、教师补充: 刘义庆(403——444),南宋人,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按照类书的形式编排,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世说新语》内容主要记述自东汉至东晋文人名士的言行,尤重于晋。所记事情,以反映人物的性格、精神风貌为主,作为史实来看,绝大多数无关紧要。书中表彰了一些孝子、贤妻、良母、廉吏的事迹,也揭露和讽刺了士族中某些人物贪残、酷虐、吝啬、虚伪的行为,体现了一些基本的评价准则。《世说新语》的文字,素称简洁隽永,笔调含蓄委婉。它没有铺叙或过多的描写,更绝少夸张之处。但寥寥几笔,却能表现出相当生动的人物形象。这是因为作者采取遗貌取神的手法,删落枝叶,抓住人物本身最有特征、最富于意味的动作和语言,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并且,它所记载的人物语言,大多是活的口语,使人如闻其声。(二)诵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背诵。
2、全班齐背,再抽查个别学生背诵。(三)疏通课文大意 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解和《词语手册》,自己先把课文口译一遍,然后在班级交流,逐句请学生来翻译。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四)合作研讨
1、文中第一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 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文中营造了怎样的家庭氛围?就此谈谈你自己的感受。明确:融洽、欢快、轻松。后一问要学生各抒己见。
3、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4、文中的两个比喻,你认为哪个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明确:言之有理即可。如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三、当堂完成课堂练习,并再次背诵课文。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背诵《咏雪》,并当堂默写。
2、文学常识回顾。
3、文中重点字词解释:内集 讲论文义 俄而 欣然 差可拟 未若
二、学习《陈太丘与友期》(一)读课文,说大意。
1、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读至熟练为止。
2、让学生同桌合作,理解疑难词句,并口头翻译课文。
3、请一位学生说说课文大意。
4、之后班级交流,逐句翻译课文。疑难字词,教师加以强调。(二)读课文,说人物。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集体揣摩对话的语气、语调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试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要求准确、流畅和有感情。
3、从文中任选一个人物,根据其言行举止说说自己的整体感受。如:元方——聪明、懂得为人的道理。(三)读课文,说语言。
1、默读课文,理解一些文言词语的含义。如:期、舌去、乃、尊君、不、委、家君、则、引、顾。
2、默读课文,理解一些文言语句的含义。(四)读课文,说看法。
1、文中哪两个词语是全文的核心?(无礼、无信)
2、这篇文章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借陈记义正辞严的斥责,从反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
3、你认为文中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五)当堂背诵比赛。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 世说新语教案
安徽省芜湖市第三十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2》教案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 教学工具: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1.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2.导人
3.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4.诵读课文 教师教读
5.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6.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 7.教师导学
①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
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第二课时
一、《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教师导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二、《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多媒体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作业
① 完成课后练习②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复习(精选)
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建议安排2课时)[学法导引]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课文所选的两篇是反映古人的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生活和亲情观念。《咏雪》叙述了谢家子弟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咏雪”一事的始末,突出表现谢道韫的咏絮之才,暗示作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陈太丘与友期》记述了年方七岁的陈纪责备父友“无信、无礼”,表现了陈纪懂理识义的品质,聪颖机智,正直不阿的性格特点。其中敢于维护父亲尊严,更可以看出其父子亲情。
两文属文言文,文章短小,可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读顺句子,读懂文意。反复诵读,品味故事的文化内涵,感受家庭温馨的氛围。学习文中运用对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典题例析]
例题一: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 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解析:此题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评价诗句的兴趣,做学习的主人,所以评价质量的好坏是次要的,关键在于说出自己的理解,如果同学间出现争议则更好。鉴于此,本题的答案便是开放的。参考答案:用“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而用“撒盐”喻好。
用“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可用来喻“飞雪”的喻体还有如:鹅毛、蒲公英子等。另外咏雪名句如:韩愈《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夏树作飞花”;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例题二:元方是个有怎样性格特点的小孩?他的“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说说你的看法。解析:此题第一句较客观,意在检测学生抓文章关键语句的能力。而第二问则是一道主观性较强的问题,因此,答案可以是开放的,可以肯定,可以否定。参考答案:元方以客“无礼”、“无信”为核心进行责备,可见他懂礼识义。对粗俗的客“入门不顾”又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可以理解为元方并非“无礼”。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对子骂父的人,其品行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
可以理解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天下人谁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 [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填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 织编写的。“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未若柳絮因风起()()
俄而雪骤()()撒盐空中差可拟()
陈太丘与友期行()
相委而去()
入门不顾()
下车引之()
公欣然曰()
太丘舍去()
三、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còu)
B.公大兄无奕女(yì)C.尊君在否(bù)
D.友人惭(chán)
四、下列加点的词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女儿)
B.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
C.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丢下,丢弃)
五、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
()A.尊君在否
B.待君久不至
C.君与家君期日中
六、下列句子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
B.即公大兄无奕女
译:突然间,雪下得紧了。
译:就是谢安长兄的女儿无奕 C.待君久不至,已去。
D.元方入门不顾
译:等了很久也没来,已经离开了。
译:元方头也不回地走了。
七、阅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兄女曰:“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谢太傅()
雪骤()
差可拟()
柳絮()
无奕()
2、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3、“儿女”一词古今义有何差别。
古义:
今义:
4、翻译下列句子。
⑴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⑵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5、文中两个以雪为喻句子是
;
。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6、谢太傅一家可谓其乐融融,你的家庭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片断吗?模仿课文,以简洁的文字记录下来。
(二)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7、这首诗的体裁是,从内容上看是一首。
8、这首诗采用的修辞手法有
、。这样写的好处是:。
9、请以“雪”为喻造一个句子:
训练二
一、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词义变化。
A、陈太丘与友期行
古义:
今义:
B、太丘舍去
古义:
今义:
C、下车引之
古义:
今义:
D、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
今义:
二、阅读下列三篇文言,回答文后问题。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本文选自余嘉锡《
》。《世说新语》作者,(朝代)人。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
①期行()
②尊君在不()
③相委而去()
④下车引之()
⑤尊君()
⑥家君()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下车引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之学必好问
B、子将安之
C、良愕然,欲殴之
D、投诸渤海之尾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6、假如你独自在家,你父亲的同事有要事来找他,你会怎么回答呢?
(二)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类此。
7、解释加点的字。
遗()
夜书()
说()
尚明()
以治()
8、翻译下列句子。
①云而过书“举烛”。
②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9、这个故事的寓意是:
。从中可归纳出一个成语:。
(三)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 秦青、薛谭:都是秦国著名的歌唱家。
饯:设酒食送。
衢(qú):大路。
10、选出对下列加点字词语的解释不当的一项
()A、薛谭学讴于秦青:唱歌
B、未穷青之技:尽、全部 C、抚节悲歌:把住
D、响遏行云:阻止
1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薛谭学讴于秦青
饯于郊衢 A、B、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有过于江上者
未穷青之技
放之四海而皆准 C、D、其邻人之父亦云
人皆贺之
1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薛谭乃谢求反
其邻人之父亦云 A、B、入而徐趋,至而自谢
响遏行云
自谓尽之,遂辞归
(歌者)贵在中节
C、D、停数日,辞去
抚节悲歌
13、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1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世说新语〉两则》训练一
一、南朝宋
刘义庆
寒雪日
内集
谢太傅与儿女
讲论文义
二、不如
乘
不久、一会儿
急
差不多可以相比
约定同行
丢下
回头看
拉
高兴地
离开
三、B
四、A
五、C
六、B
七、(一)1.fù
zhòu nì
xǜ
yì
2.D 3.古义:指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4.⑴不久,大雪下得急了,谢安十分高兴地问:“纷飞的白雪就像什么?” ⑵(道韫)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5.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道韫的比喻比胡儿好。因为柳絮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一种意境美,而“撒盐”的比喻过于直接,缺乏令人遐想的美感。6.略
(二)、7.七言绝句
咏物诗
8.拟人、比喻
赋予白雪以人的感情,显得生动活泼。
以“飞花”喻雪,不仅形似,而且生动形象地写出动态美,与春天的景象吻合。
9.略 《〈世说新语〉两则》训练二
一、A.期 古义:约定 动词
今义:日期 名词
B.去 古义:离去、距离
今义:前往 C.引 古义:拉 今义:引用
D.顾 古义:回头 今义:照顾或顾客
二、(一)1.《世说新语笺疏》 刘义庆
南朝宋
2.①约定
②通“否” ③丢下、丢弃
④拉
⑤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⑥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3.C 4.做人要重礼守信
5.略
6.略
(二)7.送
在晚上书写
通“悦”
崇高
治理得好、太平
8.①一边说一边将“举烛”二字误写到了信上。②国家是治理好了,但“举烛”二字却不是郢人写信的愿望。9.寓意:比喻穿凿附会,曲解原意
郢书燕说
10.C 11.B 12.B 13.那歌声慷慨悲壮,在树林中萦绕,树林也仿佛被震动了;那歌声优美洪亮,响彻天空,连云彩也好像伫立静听。14.寓意 :学无止境。满足于一知半解,便不会有成就。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学习我主动,我的人生我努力!)
2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学习目标(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向理想进了一大步!)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预 读(看谁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静心自学。)
1、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刘义庆: 《世说新语》:
2、掌握字音:
雪骤 差可拟 无奕女 道韫 陈寔 尊君在不
3、《咏雪》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4、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思 悟(相信自己,我能行!)
1、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2、“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3、陈太丘“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的朋友反怒责陈太丘,说明朋友是怎样的人?
4、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5、有人认为,陈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处,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拓展延伸(坚信自己,我真行!)
1、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
2、面对他人的无礼,你该如何处理?
3、如果父母不在家,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何接待? 检测题(我努力我进步,我成功我快乐!)
1、解释加粗的词:
寒雪日内集()俄而雪骤()
未若柳絮因风起()陈太丘与友期行()过中不至()太丘舍去()下车引之()入门不顾()
相委而去()撒盐空中差可拟()()
2、友人为什么能够哑口无言、赔礼道歉?
3、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课外阅读(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水很活泼
一天晚上,我陪天天练习造句,用的词是“活泼”。天天说:“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很活泼。” 我说对:“对,再造一句。”
天天想了想,说:“小鱼游过去了,水很活泼。” 我对:“对。等等,不对!” 天天不懂我要说什么。我的本意是赞赏她的句子,并以为这是非常好的句子。这句“水很活泼”,真是非常活泼,要是再进一步,就是写诗了。写文章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别人看懂,□要有自己的语言。孩子的语言如同他们的画,本来都是很生动的,大人七教八教的,规范自然是规范了,却也枯萎了。当然这仅是我的说法,老师们未必会这么认为。学校要教会学生的是字词的规范的习以为常的用法,而不是写诗。老师的心里或许也不认为“水很活泼”就是病句。然而还有监督老师的人。想来想去,事情就复杂了。
我对天天说:“你造的这句子是一句很好的句子。但是,考试的时候不要这样造。” 天天一脸不解,问:“为什么?” 是啊,我也想问为什么。
1.对于“小鱼游过去了,水很活泼”这句话,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句话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B.“活泼”,刻画的是水的泼动 C.“水很活泼”不规范
D.“水很活泼”是作者的心情的反映
2.“要是再进一步,就是写诗了”,这句话意思是()A.“水很活泼”就是一句诗 B.“水很活泼”诗意还不够浓 C.“水很活泼”是散文的语言
D.“水很活泼”形象、生动、有创意
3.“但是,考试的时候不要这样造”,“我”这样说的主要原因是()A.事情很复杂 B.老师可能会认为这是病句
C.书本上没有这样的句子 D.保住考试的好成绩 4.试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这篇短文的中心思想:
5.“活泼一词经常用在人或动物身上,造来造去就不新鲜了”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应回归到何处恰当?
答: 6.文中有两处“□”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是()A.既……又
B.不但……而且 C.又……又
D.并……并
7.文中有一处画波纹线“
”的句子,说法对吗?试用一句话说明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