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学复习资料

时间:2019-05-13 11:34: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旅游规划学复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旅游规划学复习资料》。

第一篇:旅游规划学复习资料

旅游规划学

第一章旅游规划的目的:括大旅游者的满意程度;提高经济和商业效益;保护资源财富。促进社区和地区的整合。总的来说:旅游规划的目的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或者说体现在尽量满足旅游者、社区、政府各自所追求的利益。确保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其他部门、产业相衔接,确保各个产业要素协调发展,协调各方利益,为旅游发展提供基础,为后序发展制定标准。根本目的是寻求发展机会和规避风险。

2.旅游规划的重要性:a.借鉴中外经验,为管理者和部门提供依据b.均衡协调各个产业要素以及利益分配问题。C.有利于市场和产品有机结合同时以不牺牲文化利益为前提d.能够使得经济利益合理化。e.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防止负面影响,扩大正面影响。F.合理的规划有利于促进环境的保护。g实现资源等各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h.为了适应旅游产业、旅游形式变化迅速发展的需要。L有助于有关旅游部门将旅游产业与旅游政策相结合。M确定旅游项目的基础,对投资具有重要意义。N对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3.旅游规划的基本特征:a.科学性:旅游规划通其他规划一样,是人们的主观意识对客观存在的一种科学的反映,规划时要排除一切违反科学的主观因素的干扰 b地域性:旅游规划是对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进行的规划。c系统性和层次性。旅游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很多子系统,所以旅游规划的内容必须具有系统性,才能处理和协调好旅游这个复杂的系统。系统具有层次性的,旅游规划也具有层次性。d.预见性。旅游规划不仅对目前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对未来状态的设想和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科学预测和处理e 可操作性。旅游规划符合实际、内容充实,具有可操作性f 政策性。旅游规划是政府的一种决策行为。

第二章

1.区域旅游规划的基本特征:区域旅游规划是以发展战略为主要内容的规划;区域旅游规划应该在具有一定规模和功能的区域内展开;区域旅游规划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规划;区域旅游规划应该是中长期的规划;区域旅游规划要对重要的旅游项目做出安排;区域旅游规划应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2.可持续理念在整个旅游规划编制中的体现:

3.旅游产品和项目策划开发的基本原则,方法: 旅游产品开发原则:旅游产品要有特色;旅游产品要适应市场需求;旅游产品要内容多样、结构合理;旅游产品在质量上应该有保证,硬件设施和旅游服务都要符合一定的标准;旅游产品要注重参与性和消遣性;旅游产品要注意升级换代。项目策划原则:市场需求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特色原则。

项目策划的方法:建立项目库;市场-项目-资源排比法,简称MIR;创意激励法;时空搜索法,简称TSS;专门技术综合法。

4.旅游项目组合的四个基本策略的特征和优劣势:无差异项目整合模式:(主要用于特大型旅游区)优点:抗风险能力强,缺点:经营成本高,针对性弱,回收见效慢。差异项目整合模式:优点:十分贴近资源条件和细分市场,因而可操作性,市场性强。缺点:受资源条件和细分市场所主导,易形成项目相关度低,特色不鲜明等问题,特别是难以解决游客对相关项目的需求。专项广度整合模式:优点:便于集中自身资源优势,不断开发和完善某一类专们项目,树立鲜明特色,便于推销,管理成本较低。缺点:项目类型单一,市场抗风险能力较弱。

专项深度组合模式: 优点:有利于集中力量对细分市场进行调研,并设计开发系列项目来满足这一特定细分市场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故易迅速提高这些游客的满意度,迅速提高旅游地知名度,从而具有较强的市场渗透力。缺点:目标市场过于单一,故市场规模有限,且受时尚波动的影响较大。

第五章

1.从区域旅游发展和规划编制的角度分析进行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时我们更关注哪些评价因子? 旅游资源的质量(旅游资源特性和特色;旅游资源数量、密度和布局;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旅游资源容量);开发利用环境条件(旅游资源区的地理和交通情况;环境因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建设施工条件)。

第六章

1.旅游市场细分:是指按旅游者之间的同质性和异质性市场需求,把旅游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市场的过程。

2.旅游市场细分对旅游规划的意义:有利于发现市场机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能把握旅游者的需求并尽力满足,谁就能在竞争中求得发展;有利于制定和调整市场经营计划;有利于扩大市场占有率;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旅游企业有针对性的开展市场竞争。

3.目标市场的选择过程:评定市场趋势;评定细分市场的盈利能力;评定各细分市场的季节变化模式;分析企业对各类细分市场的招徕能力。

4.目标市场的选择模式:密集单一的模式;有选择的专门化模式;产品专门化模式;市场专门化模式;完全市场覆盖模式。注:旅游市场细分的目的是要选出一个或若干个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进而以有针对性的旅游开发,市场营销组合去满足目标顾客的需要。

第七章

1.旅游供给的影响因素:社会经济条件——直接因素。;政府的政策和态度;旅游需求;旅游资源;提供旅游服务的劳动力;旅游产品价格;旅游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提供旅游服务的劳动力。

2.如何在旅游规划中运用旅游环境容量:资源容量的储备和容压平抑,是实施旅游调节的两个主要方面。稳压:把握促销时机与力度,维护供需平衡;防压:建设安全设施,重视安全宣传,规避超载事故;调峰:管理交通、交叉口或入口,调节旅游流峰值;调价:应用价格杠杆,调节需求高峰;分压:改善结构布局,分担容压,调整容量配比;扩容:改善供给,扩大设施承载量。

第八章

1.旅游形象定位的三要素:主体个性(旅游产品要有独特风格);传达方式(有效,准确);大众认知。

2.形象定位的方法:领先定位:例:天下第一瀑。长城。;比附定位:将三亚比作东方夏威夷。;逆向定位:农夫山泉:纯净水非健康水之说。;空隙定位:中国第一小人国 锦绣中华。;重新定位:万宝路 香烟。

3.旅游形象对旅游发展的意义:旅游形象定位常常被概括为一句高度凝练的,富有感召力的口号,并实际应用在客源市场的推广活动上,从而传播、塑造旅游地形象。一是对地方政府而言,旅游口号可以提炼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提高旅游宣传的针对性,扩大旅游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是针对消费者而言,旅游口号通过引起其心理反映,可以激发旅游者的购买欲望,并最终促成旅游者购买行为的实现。

第二篇:旅游规划复习资料

一、二选择、判断题:

1、区域旅游规划的目标:总体目标:提出规划期末规划地区希望实现的综合地位。分目标:分别就旅游活动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提出需要实现的蓝图。

2付出一定的规划与管理代价。甘恩。P2

任务:

1、旅游系统的演化所面临的问题。

2、整体性规划的需要。

3、当前我国旅游规划的任务。

作用 :

1、确定旅游发展的合理目标

2、催化旅游系统要素的相互整合3、规避旅游系统的发展风险

4、修正旅游发展的目标偏离

5、维持旅游系统的稳定运行。

3、中心地理论

4、旅游规划的阶段:事业型发展规划阶段(“六五”规划、“七五”规划)1979-1985年;1986-1990年。事业向产业过渡型规划阶段(“八五”规划)1991-1995年。产业型发展规划阶段(“九五”规划、“十五”规划)1996-2000年;2001-2005年。

类型:创汇导向型规划(“六五”、“七五”规划)。资源导向型规划(“八五”规划)。市场导向型规划(“九五”规划)。产品导向型规划(“十五”规划)。

5、旅游资源的特征:P1136、旅游资源的单体编号:P132-1337、旅游资源的定性、定量评价:对比定性评价法的优缺点,1.优点:定量避免了定性的主观片面性,使评价结论更清晰,解释的确定性大大增强,预测性也更加明确,进而使旅游资源评价尽可能地减少主观色彩和个性色彩,一般可将其结果作为旅游开发的决策依据。2.不足:难以反映客观条件的临时变化和未来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对于一些无法量化的因素也无力表达,评价过程显得较为复杂,多适合于专业人员。通常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以便更确切地获取旅游资源科学客观的评价值。

8、市场细分概念:是从旅游者的需求出发,根据不同的标准将客源市场划分为若干子市场,以从中选出目标市场的过程。旅游目标市场是指旅游企业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资源和条件,选择作为经营目标的市场,或进行营销活动所要满足的市场需求。定位是为了适应消费者心目中的某一特定地位而设计公司的产品和营销组合的行为。PPT第5章

9、空间布局的十种模式:(1)同心圆空间布局模式(2)社区—吸引物空间布局模式(3)游憩区—保护区空间布局模式(4)三区布局模式等PPT第6章第二节

10、旅游项目的基本概念:能够为旅游者提供消遣以度过闲暇的时间对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具有持续旅游吸引力能够通过管理和经营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PPT第7章

11、旅游规划与开发可行性分析的内容,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财务分析、效益评估P269、28312、环境生态容量的测定与自然净化和吸收各种污染物的数量关系最为密切。

13、发展中国家_重点放在经济效益的体现,例如:旅游扶贫;发达国家_重点放在综合(环境)效益的体现,14、例如:东马与澳大利亚大堡礁对海洋鱼类的旅游利用理念的区别。

三、论述题

1、区域旅游规划的理论及方法。书

2、中国国家标准的旅游资源分类表的评价。

优:

1、加强对旅游资源的全面认识和掌握

2、使区域旅游规划和项目建设更加合理

3、促进旅游资源法规建设和旅游资源保护

4、为建立旅游资源信息开发管理系统打下基础

缺:

1、概念模糊问题: H人文活动 :概念太大。应改为H现代人文活动以区别于E、F、G三主类。其亚类和基本类型的内容也相应为现代的内容。

2、前后重复问题。主要为两者间有涵盖关系的基本类型容易引起重复计数。EAA人类活动遗址<释义> 为”史前人类居住的房舍、洞窟、地穴及公共建筑。事实上前者概念较大包括后者二者也难以截然分开。原始聚落不管是原态的还是复原的都在史前人类聚居、活动场所。离开史前人类聚居、活动场所的复原聚落如异地的博物馆就不能称其为原始聚落。因此二者应合并归类称:EAA史前人类活

动遗址与原始聚落” 为宜。

3、类型缺项问题,在旅游资源分类表中仍有不少缺项。

“AA综合自然旅游地 ”中应增加AAA山丘谷地复合型旅游地” 基本类型这是最普遍也最具旅游价值的旅游地。其它编码应依次后推。

4、关于类型细分问题,国标对有些基本类型的划分比较笼统有必要再细分。

BDB地热与温泉 <释义>为”水温超过20℃或超过当地年平均气温的地下热水、热汽和出露泉 “。地下热水、热汽和出露泉是3种不同性质的旅游资源因其温度和呈现方式不同而有不同的旅游功能地下热水多用于温泉浴而热汽和出露泉多用于观赏因此应细分为“BDB热水、BDC热汽、BDD出露泉”3个基本类型。甚至可以将出露泉再细分为热泉和温泉两个基本类型。

3、旅游规划和开发的形象定位的基本过程。PPT 第六章

第三篇: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资料

第一章

旅游规划与开发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 第一节

旅游系统一、旅游业的系统化特征

1、旅游产业的构成要素涉及广泛:

食住行游购娱 与众多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有间接联系

2、旅游产业会产生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影响

营运方面:旅游业与相关产业间形成合作发展关系;

空间上: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间存在营销关系;

经济上:旅游目的地与旅游者之间存在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二、旅游系统的概念

PPT: 旅游系统是指直接参与旅游活动的各个因子相互依托、相互制约形成的一个开放的有机整体。

三、旅游系统的结构

(一)旅游系统的组织结构

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旅游企业子系统、旅游支撑与保障子系统

(二)旅游系统的经济结构 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旅游市场

(三)旅游系统的空间结构(PPT)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旅游通道

(四)旅游系统的层次结构

宏观层次的旅游系统、中观层次的旅游系统、微观层次的旅游系统

第二节

一、旅游规划的概念

以调查评价为基础、以预测和管理为手段、以优化和持续发展为目的,在系统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及旅游系统的发展规律,以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及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战略设计和实施的动态过程。(Z)

二、旅游规划的功能(P)

1、在市场中合理配置旅游资源

2、制定区域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

3、推进区域相关部门的协作

4、保障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

旅游规划概述 注(PPT):旅游规划的目的:(1)提高游客满意度(2)提高经济效益(3)可持续的利用资

源(4)社区与地区的整合

三、旅游规划的分类

(一)按旅游规划的时空二维尺度分类(PPT)

1、空间尺度分类 :区域规划->目的地规划->场地规划

2、时间尺度分类

(二)按旅游规划的内容分类(旅游专题规划、旅游综合规划)

(三)按旅游规划的深度要求分类(即旅游规划层次)

1、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控制性详细规划

内容:(1)景观保护控制:规划用地界线(六线一高)(2)旅游项目控制:主题统一,符合 实际(3)建筑建造控制:建筑设施高度、建造后备、风格等(4)设施配套控制:旅

游设施、标示解说设施等(5)环境质量控制:植被景观、环境卫生等(6)旅游容量

控制:空间容量、设施容量、生态容量、社会心理容量等。

3、修建性详细规划:规划图件比例尺为1:500.(四)按规划的权威等级分类

四、旅游规划的利益相关者

(一)旅游规划的利益相关者解析

1、旅游投资方

2、区域旅游的管理运营方

3、旅游开发区域所在的社区

4、旅游者

5、旅游资源

6、旅游规划的审批部门

(二)各主体间利益平衡与协调的途经

1、召开座谈会

2、聘请专业顾问小组

3、聘请规划领导小组

4、实行区域公投制度

5、进行市场统计调查

五、旅游规划的内容和成果形式

(一)旅游规划的内容

1、规划范围

2、规划依据和原则

3、当地的自然社会状况

4、区域旅游竞争合作的状况

5、区域旅游发展战略

6、旅游资源状况分析和评价

7、客源市场分析

8、旅游项目创意

9、旅游环境保护

10、交通规划

11、绿化规划

12、服务项目规划

13、基础设施与保障系规划

14、效益分析

15、规划图件

(二)旅游规划的成果形式:规划文本、规划图件

六、旅游规划的编制步骤(P17)

WTO:研究准备->目标确定->要素调查->分析和综合->政策和规划的形成->实施与调整 掌握:如何写规划编制合同?

第三节

一、旅游开发的概念

旅游开发一般是指为发挥、提升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得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行为。

二、旅游开发的内容

(一)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旅游地的交通安排

(三)旅游辅助设施的建设

(四)旅游市场的开拓

三、旅游开发的原则

(一)个性化原则

(二)市场导向原则

(三)综合效益原则

(四)注重保护原则

(五)系统开发原则

四、旅游开发的步骤

(一)旅游资源的调查

(二)旅游资源的评估

(三)制定旅游规划

(四)具体实施计划

第二章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

旅游开发概述

第一节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体系

一、旅游规划与开发理论的四大板块(P33)

经济理论板块、环境理论板块、人文理论板块、规划理论板块

二、旅游规划与开发理论的四大层面

关于旅游规划研究方法的理论、关于旅游系统及其发展的理论、关于旅游规划的理论、关于旅游规划实施的理论

第二节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础理论

一、区位和空间结构理论

(一)区位及空间结构理论的发展及内涵

1、区位理论

2、空间理论

(二)区位及空间结构理论对于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意义

(1)确定旅游地的市场范围(2)确定旅游地的等级(3)制定旅游地的均衡布局模式 注:(1)制定发展战略(2)寻求区位优势(相对优势)(3)集聚效应(节省资源和设施)

(4)旅游线路设计(周游型、逗留型)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

(一)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内涵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模式、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模式、旅游者的消费心里模式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在旅游规划开发中的应用

(1)旅游产品及线路设计(2)市场营销策略的选择

三、竞争力理论

(一)竞争力理论的内涵

竞争力是指经济主体通过占有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并以其为基础创造更具有竞争优势的生产要素和生产环境,向市场提供高校用度和满意度的产品和服务,并获得较高收益的能力。

(二)竞争力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运用

(1)丰富了旅游规划的内涵(2)为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四、旅游生命周期理论

(一)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内涵

1、巴特勒模型

2、双周期模型 长周期、短周期

注:旅游景区生命周期的存在原因:(1)旅游者的边际效用递减(2)同类景区的产品替代(3)由技术和制度创新引发的经济周期

(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在旅游规划开发中的应用

预测客源市场规模;提供旅游规划调整的依据;指导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

五、旅游社会学和人类学理论

1、旅游社会学

2、旅游人类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地居民、旅游开发者、旅游者和旅游地社会团体在旅游开发或旅游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临时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表现在上述人或团体之间的经济相互影响和文化相互协调上

3、旅游社会学和人类学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旅游社会和人类学为旅游规划与开发提供了人本主义的规划哲学;旅游社会学和人类学让旅游规划更加关注旅游规划的影响;旅游社会学和人类学为旅游规划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调研手段和方法,同时也为旅游规划积累了丰富的信息资源。

六、可持续发展理论

1、主要内容:(1)要全方位保护好旅游资源,保证旅游业的永续利用(2)处理好当代人

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时旅游产品的开发不损害后代人的利益(3)

保障

旅游业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高度同意。

2、重要性:编制旅游规划的重要原则,是确定规划指标的依据。

七、体验经济理论

4E:娱乐、教育、审美、逃避

3S:满意、代价、惊奇

(一)体验经济理论的应用

(1)能促进旅游规划更好地突出个性,避免规划的模式化(2)能为旅游项目的策划提供较为清晰的方向指引(3)有效体验主题

第三节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技术方法

一、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技术方法

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虚拟实现系统、信息网络技术

第三章

中外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回顾与展望 第一节

历史回顾、趋势展望

一、趋势展望

全球化趋势:区域旅游市场竞争的范围日益全球化;旅游规划编制模式和规划团队的全球化 市场化趋势:旅游产品项目的市场化;旅游规划与开发组织过程的市场化运作

创新化趋势:规划理念的创新突破;规划项目的创新设计;规划技术方法的创新;规划产品

开发创新

生态化趋势:旅游项目的生态化;旅游空间布局的生态化;开发理念的生态化;主题形象的 生态化;建设过程的生态化

第二节 研究热点解读

一、城市旅游规划与开发

(一)城市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背景

1、大量城市的发展壮大;

2、城市旅游功能不断拓展;

3、城市成为区域旅游发展的中心

(二)城市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要内容

1、城市游憩系统(建成区、边缘区)的规划与开发

2、城市旅游服务系统的规划与开发

3、城市旅游线路的规划与开发

4、城市旅游环境的规划与开发

(三)城市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趋势

环境创新、参与体验、人文关怀、文化发掘

二、生态旅游规划与开发

(一)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

1、工业化大规模的兴起与发展

2、城市环境生态质量下降与恶化

3、可持续观的提出与建立

(二)生态旅游的概念(P91)

(三)生态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原则 整体化原则、特色化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四)生态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要内容

生态旅游资源与环境的评估、生态旅游人为活动承载力分析、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与保护、生态旅游政策与保障机制建立

(五)生态旅游规划与发展的趋势

注重生态保护、环境优化、持续发展、相关发展

三、会展旅游规划与开发

(一)会展旅游的概念与特征(P92)

(二)会展旅游规划的内容体系

(三)会展旅游规划的开发趋势

四、主题公园规划与开发(P97)

五、扶贫旅游规划与开发(P98)

六、假日旅游规划与开发

七、文化古迹旅游规划与开发

第四章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

第一节

旅游资源概述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P111)

(1)旅游资源包括自然界形成的和社会创造的,其存在是客观的(2)旅游资源是与旅游者接相联系的,他们能激起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是旅游者活动的对象物,能满足旅游者的特定需要(3)旅游资源是与旅游业直接相联系的,能为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产生一定的效益。

二、旅游资源的特征(P113)

(一)观赏性和体验性

(二)时限性和区域性

时限性:纬度、地势、气候

(三)多样性和综合性

(四)垄断性和不可迁移性

(五)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

(六)吸引力的定向性

(七)变化和可创造性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类型(八大主类)

一、按照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分类

二、按照旅游资源的景观组合分类

三、按照旅游资源的吸引力级别分类

四、旅游资源国际标准的分类

五、其他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

六、旅游资源类型相关研究进展

第三节 旅游资源调查

一、旅游资源调查的类型

(一)旅游资源概查(P125)

以定性为主,主要目的是确定旅游资源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开发程度。

(二)旅游资源详查

二、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

(一)旅游资源的环境调查

1、自然环境调查:

调查区的概况、气候条件调查、地质地貌调查、水体环境调查、生物环境调查

2、人文环境调查:

历史沿革、经济状况、社会文化环境

(二)旅游资源赋存状况调查

1、旅游资源类型调查

2、旅游资源规模调查(数量、分布范围、丰度)

3、旅游资源组合结构调查

4、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现状调查

三、旅游资源调查的程序

1、调查准备阶段

成立调查小组->收集整理基本资料->明确调查目的->物资器材准备

2、实地调查阶段

确定调查区内的调查小组和调查线路->选定调查对象->填写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

3、数据整理阶段

四、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

1、直接询问法

2、统计分析法

3、实地测量法

4、遥感法

5、分类对比法

第四节 旅游资源的评价

一、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P137)

(一)客观实际的原则

(二)全面系统的原则

(三)符合科学的原则

(四)效益估算的原则

(五)高度概括的原则

(六)力求定量的原则

二、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一)旅游资源特色和结构的评价

1、旅游资源的特性和特色

2、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

3、旅游资源的数量、密度和布局

(二)旅游资源环境的评价

1、旅游资源的自然环境

2、旅游资源的社会环境

3、旅游资源的经济环境

4、旅游资源的环境容量和承载力

(三)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1、区位条件

2、客源条件

3、投资条件

4、建设施工条件

三、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一)定性评价方法(P140)

1、一般体验性评价和美感质量评价

2、“三三六评价法”

3、资源及环境综合评价法

(二)定量评价方法(P141)(P151)

1、技术性的单因子定量评价

2、综合型定量建模评价

四、旅游资源评价的成果形式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调查去实际资料表》 《旅游资源图》

第五章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位和功能分区

第一节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位

一、旅游规划与旅游开发的主题P204

(一)构成三层次:历史文化和发展目标;旅游功能和旅游产品或项目;旅游形象。

二、旅游规划与开发主题定位的内容P205

(一)旅游发展目标定位

1、旅游发展目标定位

旅游发展目标(按内容)分类图(P208)

2、旅游发展目标(以旅游地的角度)的属性分类(P209图):经济水平目标、社会效益

目标、环境保护目标、文化发展目标。

3、旅游地发展目标(以旅游者角度):满足个人需求;提供新奇经历;创造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形象”。

(二)旅游功能定位(P212图与内容)

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环境功能。

(三)旅游形象定位

1、旅游形象:所谓旅游形象是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借助旅游地的景观、环境氛围、服务展示、公关活动、信息传递等要素在旅游者心目中形成的综合感知形象。

2、旅游形象定位主要侧重于:旅游地的物质景观形象、社会文化景观形象、旅游企业

形象以及核心地区(地段)形象。

第二节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形象定位

一、旅游主题形象及其特征

(一)旅游主题形象的概念

(二)旅游主题形象的构成要素

1、旅游美学角度(P214):功能(心理维);实征(幻想维);范征(特征维)。

2、要素指标体系角度(P214):总之表层、次指标层、子指标层、组类指标层、基础指

标层。

3、形成过程角度的旅游主题形象构成(P217):原生形象、次生形象、复合形象。

4、规划体系角度的旅游主题形象构成(P218):主导形象、支撑形象、辅助形象。

(三)旅游主题形象的特征

1、综合性:(1)内容的多层次性(2)心理感受的多面性

2、稳定性:(1)旅游地所具有的客观物质基础(2)游客具有相同的心理机制

3、可塑性:(1)旅游地的旅游主题形象要以各种渠道向旅游者传递的信息为基础,因此,对这些信息进行设计和控制可以认为塑造旅游者心目中的旅游地形象(2)可塑性也意味着旅游形象可以被认为破坏

二、旅游主题形象的定位及推广

(一)旅游主题形象定位的三要素

1、主体个性:旅游区主体的品质个性和价值个性

2、传达方式:把主体个性有效准确地传递到目标受众的渠道和措施

3、受众认知:旅游主题形象被目标受众所认识知晓与感受的程度

(二)旅游主题形象定位的策略

1、超强定位策略(领先定位)(争雄定位)

2、近强定位(比附定位)(借势定位)

3、对强定位(逆向定位)(对抗定位)

4、避强定位(寻空定位)(缝隙定位)

5、名人效应定位

三、旅游主题形象的塑造方法(P222)

(一)传统宣传材料

(二)旅游形象识别系统

1、旅游形象识别系统的概念和内涵

2、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概念和内涵

CI(MI、VI、BI、HI)

(三)节庆及公关活动

四、旅游主题形象的传播策略

(一)正面强化策略

(二)负面消除策略:(1)旅游区营销者以幽默的方式建立地区新的亲切感人的正面形象(2)

不断向目标市场灌输本地区的革新的正面形象,而该形象应特别针对

过去的负面形象进行否定。

第三节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功能分区

一、旅游功能分区的原则

(一)突出分区原则

(二)集中功能单元原则(P227)

优点:(1)开发:集中功能单元的布局能使基础设施低成本、高效益,而且随着旅游开发深入与市场规模的扩大,新的旅游服务保障部门更易生存(2)经济:集中功能单元的布局带来的景观类型多样性还可以吸引游客滞留更长时间(3)社会:集中功能单元的布局有利于游客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与沟通,利于社会风俗的优化(4)环境:集中功能单元的布局有利于环境保护与控制,对污染物的处理亦更有效,敏感区能得到有效保护(5)集中功能单元的布局可以防止局部散乱,亦可防止对主要自然景观的视觉污染(6)集中功能单元的布局有利于主题形象的形成,可以差生一定的整体规模优势。

(三)协调功能分区原则(P228)

协调主要表现在除了旅游功能分区与周围环境、旅游功能分区与管理中心、旅游功能分区之间以及旅游功能分区与主要景观结构(核心建筑、主体景观)的关系等。

(四)合理规划动、视线原则

(五)保护旅游环境原则

(1)保护旅游区内特殊的环境特色(2)使旅游区的游客接待量控制在环境承载力之内,以维持生态环境的协调演进,保证旅游区土地的合理利用

二、旅游功能分区的方法 聚类区划法(P229)

三、典型的空间布局模式

(一)同心圆式布局(P230)

核心保护区->游憩缓冲区->密集游憩服务区

(二)环核式布局(P231)

(三)社区-吸引物式布局(P232)

四、旅游线路的优化设计

(一)旅游线路的界定(P233)狭义与广义

(二)旅游线路的演化与产生(P233)

(三)旅游线路的类型(P233)

(四)旅游线路的设计原则框架和程序(P235)

1、旅游线路的设计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2)突出主体原则(3)游程环形设计原则(4)合理搭配原则(5)机动灵活原则

2、旅游线路的设计框架

3、旅游线路的设计程序(P236)

第四篇: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资料

注意:这只是一个框架而已,有些地方不是很完善,还要结合书本和PPT复习。

第一章

一、旅游系统的结构

1.组织结构

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本地客源,国内客源,国际客源

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资源和要素

旅游企业子系统: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企业

旅游支撑和保障子系统:政策,金融,医疗,市场,技术等

2.经济结构

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旅游市场

3空间结构

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旅游通道

4.层次结构(宏观

二、旅游规划概念

是指在旅游系统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旅游系统的发展规律,以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及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战略设计和实施的动态过程

三、旅游规划内容(了解)

旅游规划范围、规划依据原则、自然社会状况、合区域旅游竞争与作、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客源市场分析、旅游项目创意、旅游环境保护、交通规划、绿化规划、服务项目规划、基础设施与保障体系规划、综合效益分析、旅游规划图件

四、旅游开发概念

旅游开发是指为发挥、提高和改善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得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化成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活动

五、旅游开发原则

个性原则、市场导向原则、综合效益原则、保护原则、系统开发原则

第二章

一、区位和空间结构理论

二、生命周期理论

三、竞争力理论

主要把握宏观论述能力,理论具体内容请结合书本与PPT进行复习

第三章

一、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发展趋势

1、全球化趋势:区域旅游市场竞争的范围日益全球化、旅游规划编制模式和规划团队全球化

2、市场化趋势:旅游产品项目市场化、旅游规划与开发组织过程的市场化运作

3、创新化趋势:规划思维理念创新、规划项目内容创新、规划方法技术创新、规划产品开发创新

4、生态化趋势:绿色规划理念、绿色项目创意、绿色空间布局、绿色主题形象

二、会展旅游规划与开发

1、会展旅游概念

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大型国际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运动会、招商会等,吸

引大量游客前来洽谈贸易,旅游观光,进行技术合作、信息沟通、人员互访和文

化交流,以此带动交通、旅游、商业、餐饮等多项相关产业的发展,它是一种综

合性的旅游服务形式。

2、会展旅游:一般商务旅游、会议展览活动、奖励旅游

3、会展旅游的特征

组团规模大、消费档次高、停留时间长、季节性弱、利润丰厚、相关服务行业

4、会展旅游规划的内容体系

经贸活动、城市设施、都市文化:澳门、拉斯维加斯、旅游服务、行业管理:

主导、政策支持

5、会展旅游规划解决的问题

联合促销开展、活动内容丰富、综合效益延伸、人力资源培养、时间选择、品

牌培育

三、主题公园规划与开发

1、主题公园的概念

主题公园是现代旅游业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新的旅游吸引物,是介于

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之间的边际资源,是信息资源与旅游资源相结合的休闲度假

和旅游活动空间,是根据一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层次空间活动

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活动、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

2、主题公园的规划与开发的主要内容

主题公园的主题选择—文化维度、主题公园的功能布局—本体维度、主题公园的线路设计—商业维度、主题公园的项目创新—市场维度

3、我国主题公园规划和开发的趋势

主题选择特色化、主题功能多样化、技术手段创新化、主题项目体验化

四、假日旅游规划与开发

1、假日旅游的特征

旅游态势呈“井喷型”

旅游主体趋于“大众化”

旅游行为属于:“无序型”

旅游消费呈“数量扩张型”

旅游客源流向呈“多样型”

旅游浪潮出现呈“周期型”

2、假日旅游的规划

假日旅游产品的多元化开发

假日旅游市场营销渠道的规划

假日旅游辅助服务设施的规划

第四章

一、旅游资源概念

旅游资源是指能够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并促动其实现旅游活动,可为旅游业发

展所利用,并由此产生一定的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效益的一切自然存在和社会

创造。

二、旅游资源的特征

观赏性和体验性、多样性和综合性、垄断性和不可迁移性、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吸引力的定向性、变化和可创新性、时限性和区域性

三、旅游资源的类型

1、按照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分类: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

2、按照旅游资源的景观组合分类:自然旅游资源(水光山色、奇洞异石、流泉

飞瀑、阳光海滩、气象与气候、生物景观)、人文旅游资源(历史遗迹、民族风

情、城乡风光、旅游商品及风味佳肴)

3、按照旅游资源的吸引力级别分类:世界级旅游资源、国家级旅游资源、区域

级旅游资源、地方级旅游资源

4、旅游资源国家标准的分类:旅游资源被分成8个主类和31个亚类,共15

5个基本类型。八个旅游资源主类分别是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

气候景象、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详细见课本P120-1225、按开发项目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观光、度假、休闲、康体、娱乐、欣赏、考察、学习、感受、体验

6、其他分类方法:自然景观、名胜古迹、人工建筑、商业、科学考察民俗风情

和宗教

四、旅游资源调查的类型

旅游资源概查和旅游资源详查

五、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自然环境调查:调查区的概况、气候条件、地质地貌条件、水体环境、生物环境

1、环境调查:

人文环境调查:历史严格、经济状况、社会文化环境

2、资源赋存状况调查:旅游资源类型调查、旅游资源规模调查、旅游资源组合结构调整、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调查

六、旅游资源调查的程序

1、调查准备阶段:成立调查小组、收集整理基础性的资料、明确调查目的、物

资器材准备

2、实地调查阶段:旅游资源普查、旅游资源详细勘察

3、数据整理阶段

七、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

直接询问法、统计分析法、实地测量法、遥感法、分类对比法

八、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

客观实际的原则、全面系统的原则、符合科学的原则、效益估算的原则、高度概括的原则、力求定量的原则

九、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1、旅游资源特色和结构的评价:特性和特色、价值和功能、数量、密度和布局

2、旅游资源环境的评价: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环境容量和承载力

3、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区位条件、客源条件、投资条件、建设施工条件

十、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140)

1.定性评价方法

① 一般体验性评价

② 美感质量评价

③ 三三六评价法:

三大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艺术欣赏价值(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六大条件: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类型和地域组合条件、容量条件、客源市场条件、开发投资条件、施工难易条件

④ 资源及环境综合评价法:美:旅游资源给人的美感

古:是否具有悠久历史

名:具有名声的事物和与名人有关的事物

特:稀缺的、特有的、特色的奇:给人新奇感强弱

用:是否具有实际开发价值

2.定量评价方法:技术性的单因子定量评价、综合性定量建模评价法

十一、旅游资源评价概念

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规模、质量、等级、开发前景及开发条件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为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第五章

一、市场调研的程序

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分析整理阶段

二、市场调研的主要方法

官方统计资料的搜集、现场观察调查法、面谈和电话询问、抽样调查

三、营销战略(190)

形象制胜战略、竞争优势战略、品牌支撑战略、产品升级战略、网络营销战略、营销组合战略

四、传统营销渠道

1.旅游分销商2.大众媒体3.户外媒体4.专业媒体

五、创新营销渠道

1.区域内免费信息发放2.互联网3.旅游交易会

六、旅游市场调研概念

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系统的收集、记录、整理、分析和总结与旅游市场变化有关的各种旅游消费需求以及旅游营销活动的信息资料,以了解旅游

市场和潜在旅游市场,并与旅游规划开发与经营决策者提供客观决策依据的活动。

第六章

一、美学角度的旅游主题形象构成(213)

大致由三个维度构成:功能-心理维度、实征-幻象维度、泛征-特征维度

二、功能分区主要布局模式(230)

同心圆式布局、环核式布局、社区-旅游吸引物综合体布局

三、旅游线路的设计方法:

1、旅游吸引物(互补)

2、旅游可达性(便捷)

3、旅游设施(舒适安全)

4、旅游成本(成本最小)

四、旅游线路的设计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

2、冷热结合原则

3、突出主体原则

4、游程环形原则

5、合理搭配原则

6、机动灵活原则

五、主题形象的概念

某一地区内外公众对旅游区总体的、抽象的、概括的认识和评价,它是旅游区的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一种理性再现。

第七章

一、旅游项目概念

以旅游资源为基础开发的,以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为吸引对象,为其提供休闲服务、具有可持续旅游吸引力,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为目标的旅游吸引物。

二、项目创意设计总体原则和基本原则

1、总体原则: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

2、基本原则:因地制宜、整体优势、综合设计、现实性、一致性、三大效益原则

三、项目创意设计内容

1.旅游项目的名称

2.旅游项目的风格

3.旅游项目的占地面积及地理位置

4.旅游项目的产品体系

5.旅游项目的管理

四、创意

在赋存的旅游资源条件下,在现有的旅游市场形势下,如何通过表现形式或旅游项目内容的变化与更新,来使其不断适应旅游市场的发展。

第八章

一、可行性分析的概念

可行性是在项目开发建设前,对与项目相关的市场、资源、技术、经济和社会等方面问题进行全面分析、论证、评价,以确定该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的技术方法。

二、财务可行性分析(了解,详细内容见书274页)

旅游规划与开发可行性的财务分析是从微观的角度,按照国家的财税制度规定对旅游规划与开发项目的财务进行定量评价

三、效益评估

1、社会效益:对社会文化的正面效应(1、增进相互了解

2、强化民族认同

3、保存文化个性)、对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1、造成社会失范

2、导致文化滥用

3、滋生思想变异)

社会效益评估方法:对于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社会效应评估主要采取假设和推理的定性评估方法

2、经济效益:正面经济效益(1、扩大国家外汇收入

2、增加居民就业机会

3、提高区域经济水平)、负面经济影响(1、引起当地物价上涨

2、影响国民经济稳定)

经济效益评估方法常用指标:旅游规划与开发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旅游收入/GDP)、旅游规划与开发对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贡献率、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乘数效应及其关联效应

3、生态效益

四、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不确定性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详细内容见296页)

第九章

一、政策保障体系规划内容

1、制定旅游业发展战略

2、制定旅游产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

3、制定优化旅游企业组织结构的政策

4、促进旅游业区域合作的政策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

6、培养旅游人才的政策

二、人力资源保障体系规划内容

1.旅游教育与培训体系的设计与优化:教育机构的体系优化、教育模式的创新设计、区域旅游人才培训计划

2.旅游从业人员数量与结构的调整与设计:旅游从业人员的数量、旅游从业人员的结构、设置人力资源开发的阶段目标

三、旅游购物中心规划的主要内容

1、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实用性、纪念性、工艺性强的商品作为旅游购物商品。

2、根据设计好的旅游线路和功能区划分来进行购物点的设计

3、针对目前的现状提出相应的措施对当地旅游购物环境进行规范

第五篇:旅游文化学复习资料

旅游文化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旅游文化:旅游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文化,是一种文明形式所形成的生活方式系统,是旅游者这一旅游主体借助旅游媒介等外部条件,通过对旅游客体的能动的活动,碰撞产生的生活方式文化现象和生活方式文化关系的总和。

2、旅游物质文化:也能称旅游文化的物质层面,指蕴丰富的文化意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及其附加的必要的游乐设施,以及为旅游者服务的交通工具、饭店、餐馆和其他设施。

3、旅游精神文化:也称旅游文化的精神层面,指旅游活动以及旅游业经营管理中反映出的特定文化心理、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观念形态。

4、旅游制度文化:也称旅游文化的制度层面,指旅游文化主体所处国家的管理部门或有影响的大旅游商所制订的各种法规、制度及相关的企业管理规则等。

5、民族: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6、民俗:民俗,即民间风俗,是一个民族中的广大人民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7、政治型旅游文化:是说旅游文化极其重视伦理道德、政治事功并且形成了主观修养和外在客观政治相结合的旅游文化传统。

8、历史名人级差:是指按历史名人的知名度大小,也即对历史所起的作用大小,把历史名人分成若干个级别。而所谓历史名人级差效应,则是指利用历史名人的不同级别,获取不同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9、旅游主体文化:旅游主体文化是旅游主体在旅游过程中形成的共有文化现象的综合。

10、旅游消费文化:是指有关旅游消费的消费价值观念、信仰、判断、知识和思维方式,以及物化在旅游消费活动中的消费时尚、习惯和倾向。

11、旅游审美:旅游主体在旅游活动中,除了物质上的需求外,还有一种精神上追求享受的需求,我们称之为审美欲求,或称旅游审美。

12、艺术审美文化:是指旅游者与作为你旅游审美客体的各种艺术品发生“同 构”关系而产生的文化形态。

13、旅游客体文化:是指旅游文化系统中以旅游客体自身文化价值为基础,融合旅游客体的未经文化及来自旅游主体的文化审美投射等因素而形成的综合体。

14、旅游资源文化:是指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原因以及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文化特色、文化魅力、文化功能等。

15、旅游景观文化:应是探讨和研究旅游景观生成、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旅游景观的结构、特点与文化内涵,以及旅游景观观赏者和旅游景观之间的审美与被审美关系。

16、旅游地形象:就是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关于旅游地综合性、概括性的认识和印象,是旅游地内在的历史文化蕴含和外在特征的综合表现。

17、旅游介体文化:是指各类旅游介体在长期的旅游发展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完善的共同的文化理念、价值取向、行业精神、行业规范、行业氛围等方面的总和。

18、旅游介体管理文化:就是在各类旅游介体管理过程中创造、积累的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方式方法、措施策略等成果。

二、简答题

(一)中国旅游文化的研究历程

我国旅游文化研究大致可以从1990年为界限分为两个阶段,即起始阶段和发展阶段。

1、起始阶段(1978~1990年)

国内绝大多数旅游理论著作都将第一次使用“旅游文化”这一概念作为我国旅游文化研究的开端。随着“旅游文化”在1984年作为一专业概念出现,学术界使用这一概念并对这一文化形态进行研究的日渐增多,并在以下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1)关于“旅游文化”的界定(2)关于中国旅游文化传统的研究

(3)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旅游文化的研究 纵观“起始阶段”的中国旅游文化的研究,有以下特点:

2(1)理论研究迈向体系化、规范化。(2)学术交流走向群体化。

(3)过多拘泥于对一些基本概念的梳理、定义,且个人自成一家,对许多基本问题存在分歧。

2、发展阶段(1991年至今)

进入90年代,我国旅游文化研究进入了发展阶段,其标志性事件是中国旅游文化学会的成立和首届中国旅游文化学术研讨会的胜利召开,我国第一次出现了全国性的旅游文化权威学术机构和交流会议。从此,中国旅游文化研究翻开了新篇章:

(1)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强进势头。(2)旅游文化的应用研究取得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3)开始注意对其他旅游文化现象进行探索性研究。

(4)旅游文化逐步尝试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明确自己的学科定位。从总体上判断,我国的旅游文化研究仍处在一个比较艰难的起步阶段。

(二)旅游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旅游是人们求知的课堂:旅游作为一种异地性的活动,旅游者对于文化遗址,园林,庙宇,风土,艺术,制度等等,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2.旅游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自由的文化活动:人们在紧张的劳动和工作之余,迫切需要心理上的平衡和体力上的恢复。

3.旅游是个体审美和个体人格的升华:旅游是最直接,最大体量的综合审美活动。

4.旅游是文化交融的一种需要:科学考察,学术交流,文化往来与旅游活动的结合,是现代化社会水乳交融的现象。

(三)旅游文化的文化基础的表现

1、物质文化:在旅游文化中反映出的人类的物质文化,主要体现在交通状况、接待设施、历史遗迹和文化器物等方面。

2、制度文化:这里说的制度主要是指以法律、法规、命令、契约或组织等形式存在的正式的制度,如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教育制度、军事制度、法律制度、婚姻制度等,这一系列制度就形成了旅游经济活动中的制度文化。

3、行为文化:行为文化作为一个民族深层的精神文化的表现,可以把它分为技术和社会规范。作为行为文化的社会规范,主要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尤其是人际交往中以约定俗成方式构成的风俗习惯来体现的。

4、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心理表现为人们的要求、愿望、情绪、风尚等;社会意识形态又分为基层意识形态和高层意识形态,基层意识形态表现为政治理论、法权观念、伦理学说,高层社会形态表现为科学、文学、艺术、美学、宗教、哲学等。

(四)旅游文化的民族基础的表现:

1、民族的差异性:(1)人种的差异:由于环境不同,遗传基因的变化,以及它们的共同影响,形成了不同的人种。

(2)语言的差异:语言是在一定民族和一定地域成员之间表达意思和交流思想的交通工具。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语言的差别是

不同民族间的重要区别之一。

(3)宗教的差异:这表现在不同的民族在文化空间和自然环境上的差异影响着他们信仰的宗教。

2、民俗风情:(1)民俗规范文化行为:这主要是指在社会制度方面表现出来的民俗文化。(2)民俗影响文化人格:表现在民俗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教化作用,民俗同时也是民族心理认同的重要标志。

(3)民俗传习文化成果并调节文化生活:民俗具有一种调节的功能,即通过民俗活动中的娱乐、宣泄、补偿等方式,调适人类的生活和心理。

(五)政治型旅游文化传统的表现及功过利弊

1.表现:(1)政治旅游是旅游活动和旅游文化最重要的形式之一。

(2)具有政治身份或代表的旅行家是古代乃至近代旅游活动和旅游文化的主体。

(3)政治旅游形成一种制度。

4(4)旅游(求仕)——政治(入仕)——旅游(归隐),成为政治家们理想的人生通途和政治模式。

(5)旅游与政治联姻,成为政治的内容。2.功过利弊:(1)利:旅游与政治联姻并入政治的轨道,客观上使许多重大的旅游活动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在政府的统筹领导和规划下得以开展和进行。政治的规范和导向,伦理道德的制约和劝导,也能在总体上保证着旅游文化健康有序的演进方向。

(2)弊:旅游文化是一种独立的文化,旅游活动也是一种有个性的活动,把旅游纳入于政治的轨道,客观上阻碍了旅游文化的自身建设和发展。

政治型旅游文化传统,虽然利弊互见,但从总体、主流而论,毕竟是利大于弊、功大于过,起到了推动和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作用。

(六)旅游文化与民谐乐传统的表现

1.与民谐乐旅游思想的进一步完善和发扬:孟子提出的与民谐乐理论,究其实质还主要是一种政治理论和哲学理论,由政治理论和哲学理论向旅游理论的转化并最终定型成为旅游文化的一个优良传统,时间上大致在唐宋时期。与民谐乐的旅游思想由与民同乐演进到让民先乐,可谓发展到了理论高度的极致。

2.节日旅游发达:旅游文化千差万别,旅游活动多种多样,但是就旅游文化的实际而言,节日旅游最为发达,形式最为集中,旅游事象最为丰富。

3.观光旅游盛行,就是指通过观光这种旅游形式,去落实和展示旅游文化与民谐乐的重民传统。

4.旅游以近游为主,旅游资源以人造景观见长: 因与民谐乐这一重民旅游文化传统的影响,中国古代的旅游以近游为主,人们大多不敢肆意远游,探险旅游很少。

(七)旅游文化重文传统的意义

1.充实了文学内容:如果没有浩如烟海的旅游文学作品展示,文学史也许会显得平淡无奇,黯然失色。

2.拓展了旅游文学门类:旅游文化的重文传统,体现在旅游文学创作的各个方面,如诗、词、赋、曲、游记散文、对联等等。

3.造就了大批旅游文学作家:在文学史上,几乎所有的作家都程度不同地参与了旅游文学的创作。旅游文学作家数量之多,影响之大,创文学最高记录。

4.积累了浩如烟海的旅游文学作品:旅游文化的重文传统,其最直接的结果便是创作了大量的旅游文学作品。

5.旅游文学作品状景写物,景因文显,景以文传:滕子京这种“景以文传”、“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文”的认识,可以说是旅游文化重文传统最集中的体现。

(八)旅游主体文化的影响要素

1.内部要素:旅游主体的学习是影响旅游主体文化层次高低、水平深浅的主要内部要素,旅游主体主要学习三个方面的内容:(1)学习合理消费:即学会如何成为旅游市场中一个精明的购买者,还需要尽力避免一些不利于理性消费的心理,包括从众心理、贪图便宜心理、夸富心理等。

(2)学习相关规范:旅游者应多了解旅游行业和旅游企业的操作规范,熟悉旅游相关法规。

(3)学习旅游审美:旅游主体要在旅游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就必须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美学知识和审美技巧。

2.外部要素:主要包括传统文化、接待地文化和社会行业规范对旅游主体文化的影响。

(1)传统文化影响:我国传统文化对旅游者的影响主要包括:宗法伦理与道德的影响,地理环境文化生态的影响,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2)旅游接待地文化影响:旅游主体文化与接待地文化是互动的,所以,接待地文化也会辐射到旅游主体身上。

(3)社会规范与行业规范影响:社会规范和行业规范对旅游主体来说有一个内在化的过程,当这些规范内在化以后,才可能由旅游主体在旅游过程在反映出来,从而转化为旅游主体文化的一部分。

(九)当代旅游主体文化的文化走向

除了传统的游览、观光、团体旅游等消费方式外,旅游者更多地追求自我发展和实现的需要,在旅游消费行为中出现了更多的文化趋势及走向。

1、旅游方式多样化:主要表现在自驾游和户外运动等的兴起。

2、旅游需求细分化:需求的多样化带来市场的细分,小规模的专门市场更注重旅游的质量和享受度。旅游需求细分化的另一鲜明特征是更加崇尚回归自然。

3、旅游意识积极化:旅游者在其旅游过程中积极参与的愿望正变得越来越强烈。

(十)旅游消费文化的内涵

旅游消费文化作为人们在旅游消费方面内在和外在的行为规则,其内涵主要有: 1.旅游消费文化是一种工业化文化:通过一定的旅游消费文化把大众“培养”成为旅游消费者,成了极为必要的社会工作,也就是说,旅游消费文化就是培养旅游消费者的文化。

2.旅游消费文化是一种世俗文化:它是一种重视现世的文化,认为旅游消费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是自由开放的,是顺应时尚的。

3.旅游消费文化是一种商业文化:旅游消费文化是商业制作的文化,再高雅的旅游文化产品也得接受商业文化的过滤和炒作。

4.旅游消费是一种感性文化,是后现代文化的产物:旅游消费文化所追求的是消费的激情和体验,它有一种无限深度性和无拘束性。

5.旅游消费文化是一种闲暇生活方式的消费文化:旅游消费文化其本质特征在于,它是一种生活方式文化,而且主要是关于闲暇生活方式的文化。

(十一)文化对旅游主体消费行为的影响

文化因素制约旅游者的某些心理欲求,禁止和限制那些本民族和社会不允许或不赞同的旅游消费行为。

1、文化决定人的行为标准,使人们进行旅游时,对符合自己文化要求的则趋之,不符合者则避之,这反映了文化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2、文化因素决定旅游主体的旅游消费观念和行为标准。不同地区的旅游者由于受各自文化因素的影响,旅游消费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别。

3、文化因素影响旅游者的消费习惯和具体的消费行为。由于人们在文化上的差异,不同阶层在价值观、消费观、道德观和生活方式上也存在明显差异。

4、文化因素通过社会风气、参照群体影响旅游消费行为的发展方向。文化因素对一定时代和地域的社会风气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任何一个相关群体的旅游消费趋向和潮流都与当时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十二)未来中国旅游消费文化的趋势是怎样的

在新时期经济全球化消费文化的背景下,我国旅游消费文化的新趋势,将主要表现为: 1.由传统旅游消费文化向现代旅游现代文化演变:一是实现从物质消费到精神消费的转变,休闲、娱乐、享受等精神消费得到更多的关注。二是传统消费观念向现代消费、另类消费观念的转变。三是由温饱消费向小康消费转化。

2.由中国旅游消费文化向中西合璧旅游消费文化演变:一是异域旅游消费文化在我国登陆,并被追求时尚和新潮的一代所追捧。二是中外合璧的旅游消费文化氛围逐步形成。

3.由地域旅游消费文化向区域旅游消费文化融合演变:伴随旅游者的流动,其相关的消费习惯、消费方式、风俗、审美等也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4.由大众文化向个性文化演变:旅游消费文化未来个性化的需求更趋突出,旅游消费日益成为一种享受和情调,成为自我实现的需要。

(十三)旅游审美主体的文化内涵

旅游主体审美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者具有一般审美主体的规定性:首先,旅游审美主体是精神活动的主体;其次,旅游审美主体是情感活动的主体;再次,旅游审美主体是自由的生命活动的主体。

2、旅游文化活动能够提高旅游主体的审美素质:它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提高旅游主体的审美素质:第一,审美鉴别和欣赏能力的提高;第二,审美感受能力的培育;第三,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

3、文化是旅游主体获得审美愉悦的契机:文化、知识的丰富,能广泛地为旅游主体获得审美愉悦,提供更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契机。

4、文化是旅游主体获得审美情感升华的依托。

(十四)旅游主体审美感受的层次特征

旅游审美心理活动分为“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这三个 8 层次特点。

1、悦耳悦目:是指以耳、目为主的全部审美感官所经验的愉快感受。一般来说,悦耳悦目是广大旅游者最普遍的审美感受状态。

2、悦心悦意:是指通过眼前或耳边具有审美价值的感性形象,在无目的中直观地领悟到对方某些较为深刻的意蕴,获得审美享受和情感升华,进入一种“对心思意向的某种培育”的欢喜状态。

3、悦志悦神:泛指主体在观照秀美或崇高、动态或静态的审美对象时,经由感知、想象、情感,尤其是理解等心理功能交互作用,从而唤起的那种精神意志上的奋昂或愉悦状态和伦理道德上的超越或完善动力。

(十五)旅游客体文化的特点

1.内容丰富性:旅游客体文化涵盖的面、涉及的点都极其广泛,它由不同性质、不同表现形式的文化因素所构成。

2.范围渐增性:旅游客体文化的范围会随着旅游业发展速度的加快和程度的加深、随着旅游主体旅游审美与消费的价值观及趣味的变化而不断扩大、扩张。

3.美学价值:旅游客体文化最根本的特质在于其具有突出的美学价值,它是旅游主体旅游审美的最重要的对象,是旅游审美得以实现的最重要的载体。

4.知识含量大:旅游客体文化涉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造化物,更包括人类在长期的生存历程中各种独特的创造物,还关系到当代人的各种新创造。

5.利用手段、方式的多样性:由旅游客体文化的丰富性及旅游主体审美消费趣味的多样性所决定。

(十六)从园林和建筑角度阐明旅游景观的背景文化

1、园林:它的亭台楼阁、山石草木等物质形态,凝聚着园林创造者与欣赏者及其时代留下的观念与情趣、文化与思想,从中国古典园林中,我们可以窥测到中国知识分子独特的心灵,寻找到中国文化血液中禅的因素。

首先,中国古典园林的兴起本身就与士大夫以心性为立足点的中隐意识紧密联系。其次,中国的园林追求静境。再次,中国的古典园林,遵循一种寂照的方式审视世界和自然。

2、建筑:中国传统建筑因为古代专制思想的束缚,建筑以追求共同的形式,崇尚共性为主流。如民居建筑直接受制于封建伦理宗法思想,宫殿建筑同样与封建时代的绝对忠君思想不无联系。西方的宗教对西方建筑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各个民族不同的思维模式与哲学观也对建筑景观产生影响。建筑景观艺术,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人类文化最典型、最集中的体现。景观背景文化有时还会直接影响景观本身。

(十七)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的影响

1.旅游产业直接增加了旅游接待地人们的经济收入,提升了当地民众的生活质量。

2.旅游业促进了旅游接待地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发展。

3.发展旅游业在心理和文化方面结束了民族地区的边缘化状态,使当地社区的文化自豪感、地域意识、民族意识空前高涨价值。

4.发展旅游业可极大促进旅游接待地尤其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外开放。5.旅游业促使旅游接待地社会发生了很多结构性的变动及必要的制度性创新。

6.旅游业的发展也可能意味着对旅游地文化的剥夺、风情民俗的被同化、文化仪式的贬值和地方特色的消解,导致旅游接待地旅游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出现流失或变异的问题。

旅游业在为接待地社会带来许多方面积极影响的同时,也潜藏着加速民俗文化商品化进程、消解地方特色文化、损害民族社区认同和民族文化完整性等消极效应。

(十八)旅游接待地社会文化变迁中的文化和谐的含义

1.保持旅游接待地社会文化的“传统”与“当代发展”之间纵向的文化和谐:其核心在于对旅游地民俗、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开发与利用,不管是采取何种方式和形式,都应该符合特定地区区域文化的特质和地区文化当代发展的方向。

2.保持旅游者的文化消费权与民族地区居民文化发展权之间的和谐:不能在满足旅游者文化消费需求的旗号下,侵犯或剥夺接待地居民的文化主权,必须切实保障当地居民的应得利益。

3.保持旅游地居民的旅游谋利冲动与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文化当代发展之间的和谐:当地居民自发的旅游谋利冲动若得不到科学引导与调控,往往会跟地方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文化当代发展发生冲突。(十九)旅游目的地文化与旅游地形象之间的关系

1、旅游目的地文化是塑造旅游地形象的重要基础和主要依托。

形象敏感因素对旅游地形象的形成及其质量优劣起着决定作用。旅游目的地拥有高品质的文化资源及其所体现出的文化个性与特色,就是最重要的形象敏感因素。

2、旅游目的地文化是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形成关于旅游地的“文化意象”——想象的形象或本底形象的基本材料。旅游地流传久远、声名远播的各类传统文化遗产、当代举办的各种大型文体节事活动是旅游者形成本底形象的主要依凭材料。

3、旅游目的地文化还是旅游者获得实际感知形象的基本材料。旅游者在旅游地首先感觉到的就是当地独特的文化氛围和风土人情,而形成这种氛围与风俗的因素当然来自于旅游地的区域文化背景和社会文化环境,这两者正式旅游目的地文化的全部展现。

(二十)旅游服务者文化人格塑造的重要性和途径

1.重要性:(1)旅游服务者文化人格素养直接关系着旅游服务质量的高低,影响着旅游消费者的满意度。(2)旅游服务者的文化人格素养直接关系着旅游企业的形象甚至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3)旅游服务者的文化人格素养跟旅游服务者本人的职业发展潜力与前景有密切关系。

2.途径:旅游服务者文化人格的塑造尤其要注重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文化审美素养的教育。二是形象意识及形象提升技能的教育。三是自信、热情、开放的心理素质的培育。四是亲和力的养成教育。不同的旅游企业针对不同的旅游服务者往往会有不同的具体做法。如有的旅游企业针对导游服务人员进行的“三爱教育”——珍爱景区、关爱游客、自重自爱,就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四、论述题

(一)论述中国旅游文化的特点及其表现

1、旅游文化的延续性

(1)旅游文化进程的延续性:从上古关于旅游的神话传说,到春秋战国的商旅文化、秦汉的官旅文化、魏晋的玄游文化及唐宋的山水诗词文化,一直到今天更为丰富的大众旅游文化,中国旅游文化可谓源远流长、绵延不绝、耀眼夺目。(2)旅游活动的延续性;(3)旅游资源的延续性

2、旅游文化的多样性

(1)旅游动机的多样化;(2)旅游需求的多样化;(3)旅游活动的多样化;(4)旅游资源多样化;(5)旅游文化作品多样化:既有旅游哲学,如孔子所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也有旅游艺术,如王希孟的山水画,旅游文学作品等。

3、旅游文化的地域性(1)旅游资源分布的地域性

1)自然旅游资源:我国自然旅游资源的布局具有经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三个特点。2)人文旅游资源:以建筑为例,我国东北、北京、河北、山东一带,因适应北方干燥寒冷的气候,民居多为“四合院”式;3)都市旅游文化与乡村旅游文化的地域差异;

(2)旅游业发展的地域性

1)旅游市场分布的地域性;2)旅游客流分布的地域性: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客源就主要集中在日本市场、港澳台市场、韩国市场、东盟五国市场和澳大利亚市场;3)旅游活动的地域性

(3)区域旅游文化现象:以中国的旅游文化二论,就有齐鲁文化、关陇文化、三晋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和岭南文化等区域旅游文化。

4、旅游文化的民族性

(1)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旅游文化资源:中国的旅游资源主要是以山水、宫殿和城楼等为主体的民族文化景观。

(2)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旅游文化特点

1)旅游动机:中华民族一贯的圣贤教导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内倾型民族性格特征对中国人旅游动机的阻抑;2)旅游动机类型:中华民族对于单一性的需求,即寻求平衡、和谐、相同、没有冲突和可预 12 见性的倾向较为明显;3)目的地选择;4)旅游组织形式;5)旅游习俗:中国人对数字很讲究,他们往往选择带3、6、9这些数字的日子出游。

5、旅游文化的实用性(1)旅游者方面

1)刺激旅游动机;2)丰富旅游活动;3)产生教育功能

(2)旅游业方面:旅游文化具有强大的宣传作用,如四川丰都的“鬼文化”;其次,旅游文化对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在旅游文化开发过程中,旅游文化起指导作用;旅游文化也为旅游线路的设计提供了有实用价值的参考。(3)旅游产品方面:旅游产品中的旅游景点宣传、介绍、地图等在旅游活动中为旅游者童工的各种服务正是旅游文化实用性的又一体现。

6、旅游文化的创造性

(1)没有创造就没有旅游文化:旅游能集中体现一个民族文化素质和创造能力,旅游与宗教文化有着密切联系,旅游文学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历史上重要旅游文学样式与体裁,无一不是旅游文化创造的产物,如汉赋、游记、山水诗、山水文等。

(2)没有创造就没有旅游文化特色

1)没有创造,就没有旅游文化的地方气息:如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大年初一各地的饮食习俗体现了浓郁的地方气息;2)没有创造就没有旅游文化的差异性;3)没有创造就没有旅游文化的民族特点。

(二)我国旅游消费文化的现状解读(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1.现状:(1)我国旅游业和旅游消费迅速发展,使得旅游消费文化随之快速升温。(2)旅游消费文化层次不断提高。(3)旅游消费文化的个性化色彩逐渐浓厚。(4)假日型旅游消费文化特征鲜明。(5)跨代型旅游消费文化成为旅游消费文化主流。

2.存在问题:(1)炫耀性旅游消费文化倾向:指的是人们在旅游过程中追求奢侈、豪华,把旅游消费当作一种标志与象征,炫耀自己的富有、身份与地位。(2)迷信性旅游消费文化倾向,又称为愚昧型旅游消费:迷信是一种传统的病态文化,往往会完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3)恶习性旅游消费文化倾向:指的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将钱财用于那些完全无益于身心健康的、直接产生社会公 13 害的活动中去。

3.对策:(1)大力开展旅游消费者教育,树立正确的旅游消费文化观。(2)加强传播媒介管理,正确引导旅游消费文化。(3)完善旅游立法,强化旅游管理,改善旅游消费环境。(4)选择健康的旅游消费方式。(5)推进旅游消费主体的社会化。

(三)旅游目的地文化形象策划的重要性、内容及基本程序

1、重要性

(1)就旅游地形象建设工作的角度而言,旅游地形象策划的质量和品位,直接决定着旅游目的地形象建设工作的最终结果。

(2)从旅游者的旅游消费行为角度而言,旅游目的地文化的形象策划为其进行旅游选择、做出旅游决策提供了有效地帮助。

(3)从旅游地旅游产品开发的角度来看,对旅游产品文化特色、文化内涵、文化风格、文化品位的打造恰恰是旅游目的地文化形象策划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4)从旅游目的地整体区域形象塑造的角度来看,旅游文化形象的策划起到先锋军与突破点的作用。

2、内容及基本程序

旅游地文化形象策划的内容与基本程序一般包括前期的形象测量与识别和后期的形象塑造与设计。形象的测量与识别又包括明确地格因素、形象测定、形象代替性分析等。旅游地形象塑造主要包括形象定位、形象设计(口号、标示物)、形象传播策略等。

(四)论述旅游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及其发展趋势

1.传承与弘扬:旅游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要立足本国,面向世界,把传统文化与民族的振兴结合起来,建设有新活力、新内容、新格局的世界旅游文化新体系,主要方式有:(1)建立商品经济基础上的旅游文化:中国传统旅游文化不可能脱离中国农业社会“农本商末”的经济结构,建设现代旅游文化,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2)发展大众的、全民的旅游文化:传统旅游文化是一种贵族旅游文化、少数人旅游文化,而当前的旅游也文化建设,要求我们着眼于国内市场,着重于大众旅游,将全民旅游建设在旅游发展任务的首位。

14(3)树立旅游文化的新观念:传统旅游文化是被动消极的,而现代旅游文化应该是积极的、主动的、创新的。现代旅游文化建设,必须打破封闭的旅游观,树立新型的、开放的旅游观。

(4)变封闭的旅游文化为开放性的旅游文化:传统的旅游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旅游文化,我们今天要建设的,是一种开放的、面向世界的旅游文化,因此必须加强同世界旅游文化的交流,加强中国旅游文化的对外传播。

(5)变因循守旧的旅游文化为突破创新的旅游文化:要实现旅游文化的现代化,就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从总体上作好旅游规划,在旅游文化建设中创立“百花齐放”的局面。

(6)义利并重的旅游文化方向:传统的旅游文化重义轻利,当代的旅游文化应该义利并重。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发展旅游业所能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好地进行旅游文化建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旅游文化大环境。

2、发展趋势:

(1)未来的旅游文化将是“世界的”与“民族的”二者的统一:未来的旅游文化既不可能是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原型推进,也不可能是外来文化的整体移植,而只能是两者的融合,是两者在更高层次上的再创造。

(2)未来的旅游文化将是“现代的”与“传统的”二者的统一:继承和发展旅游文化,必须借鉴传统,改善、净化现代旅游文化,还必须以现代意识扬弃传统,发展传统中富有生命活力的那部分,创造传统所缺乏而又为现代生活所必需的新成分。

(3)未来的旅游文化将在迎接生态环境挑战中前进:在规划旅游文化发展的蓝图时,必需正视环境所造成的巨大制约,制定相关法律并依法保护和治理环境;合理制定旅游规划,合理开发旅游资源;控制旅游规模,控制发展速度。

(4)未来的旅游文化将由冷变热,充满生机和活力:随着旅游事业的进一步深入,旅游文化的春天一定光辉灿烂,旅游文化研究也一定由冷变热。

下载旅游规划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旅游规划学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旅游英语复习资料

    1 Marco,a gifted linguist and master of four languages, became a favorite with the Khan and was appointed to high posts in his administration . 马可,一个懂四种语......

    旅游电子商务复习资料

    旅游电子商务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网络商品中介交易 2、网络服务器 3、旅游电子商务的功能 4、电子旅游中间商和传统旅游中商的区别 5、网络广告的特点 6、景区实行电......

    旅游政策法规复习资料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消费者是指为个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的自然人。......

    旅游规划大全

    它也常包括某些专题规划(或称部门规划)的内容,如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和开发;客源市场调查、分析和规划;旅游线路设计和规划;旅游商品设计规划;旅游环境保护;旅游管理和人才培训计划等......

    旅游规划院

    集中科之小成,集众甲之大成,纵横旅游视角,博览中国世态。——2014、03、27 第一部,总结汇总,集成中科做过的成果案例,祭奠入门。 第二部,自学成才,专项分类攻克,网络物联网思维,凝聚新......

    旅游规划

    什么是旅游规划旅游规划是在旅游资源与市场优化配置的基础上,对一定范围和一定时期内旅游发展蓝图及旅游发展的要素所做的一种谋划和安排。 旅游规划的对象旅游规划的对象是......

    旅游规划

    1、三三六评价法即“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开发条件”评价体系。 “三大 价值”指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 “三大效益”指旅游资源开发之......

    港口规划复习资料

    1.什么叫直取作业?直取作业:只经一次操作(一个操作过程)即可完成全部装卸过程的作业方式。2.影响港口泊位的因素有哪些?影响港口泊位的因素有:(1)港口吞吐量,如旅客、货物;(2)船型及其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