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旅游辉煌段先念市长致辞
快乐旅游城市动力
--在《我们一同走向辉煌》文集中的致辞
西安市副市长段先念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旅游业也已经整整30岁了。伴随着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旅游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默默无闻到蜚声世界、从少数人的专利到大众产业,迸发出无穷的生命力,旅游业不仅成为国家重要的经济产业,而且成为展示国家形象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西安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都,旅游已经成为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五大主导产业之一,成为西安城市走向国际化的主要渠道,成为改善人民生活、提升市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支撑。
30年来,西安旅游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外事工作从属,发展成为独立的经济产业;从仅考虑社会效益,不考虑经济效益,发展到年总收入超过200亿元的大型产业,安置和吸纳了近20万名就业人员,旅游业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
30年来,西安旅游业的产业基础不断坚实。从最初的几十台国产大巴,个别涉外宾馆,几家旅行社,百余名导游员,发展到共有包括多家五星级饭店在内的星级饭店近百家,近2万间客房。200多家旅行社,近万名导游员。西安已经完
1全具备了迎接世界各国各个层面游客需要的软硬件服务。
30年来,西安旅游业的景点建设日新月异。从最初仅有的几个对外开放景点,发展到包括5A级景区兵马俑、华清池,4A级景区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曲江海洋馆在内的数十家等级景区(点)迎接游客,曲江池、唐城墙、唐大慈恩寺三大遗址公园、浐灞生态区等新型旅游休闲游览区域对市民游客开放。此外,还增加了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农家乐等多种形态的旅游项目以及大量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型的旅游产品。广大普通市民、游客享受到旅游的快乐,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30年来,西安旅游业的服务功能日臻完善。从最初的航班奇缺、交通困顿、道路狭窄,外语人才匮乏,外国游客到本地只能依靠旅行社组织,基本无法进行自助旅游,发展到空中交通联通五大洲,陆地交通四通八达,市内交通方便快捷,旅游信息获取方便及时,城市外语人口数量激增,游客在西安的旅游方便顺畅,全无顾虑。
回顾30年的经历,西安旅游业走过了一条艰辛而漫长的道路;回顾30年的经历,西安旅游人奉献了自己的满腔热血和聪明才智;回顾30年的经历,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创造了历史,创造了辉煌。
在纪念改革开放和旅游业诞生30周年的日子里,放眼 未来,我们雄心勃勃、意气风发。对于我们旅游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来说,未来的旅游,将是一片希望的田野、广阔的舞台。我们将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发展一个更加成功的产业,迎来一个更加灿烂的时代。
第二篇:段先念市长关于文化产业采访提纲
曲江新区调研报告、段先念市长个人专访采访提纲
采访目的: 宣传曲江新区发展取得的成绩,向全国各地传递曲江新区发展的有
益启示。
采访时间: 7月5日-7日
采访地点: 西安(具体地点待定)
采访对象:西安市副市长、曲江新区管委会主任段先念
采访人员: 《文化产业导刊》责任编辑王天铮;编辑李晨宇、李宁
采访内容:
[曲江新区的产业经营]
1、曲江新区作为全国首批获批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您能谈一下曲江新区建设遵循的思路吗?
2、基于哪些考虑提出“文化曲江”这个概念?
3、曲江新区的建设依托了哪些人文资源?您如何看到传统人文资源和现代人文
资源在曲江新区中的应用?
4、曲江新区对已有人文历史资源进行了那些整合和创新?
5、您的理论非常有名,一个是“塔山精神”,一个是“驴论”,这两个理论能够
形成,是基于曲江什么样的背景和发展条件呢?
6、曲江新区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7、曲江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曲江模式”,您能谈一下曲江模式的内涵、核
心和具体内容是什么吗?
8、曲江新区是否实现了产业集聚效应?如何体现的?
9、曲江新区包含旅游、会展、影视、演艺、出版传媒、文化商贸等多种文化产
业行业门类,哪一项是园区发展的重点?这几项是否形成了合力?
10、曲江新区的发展,有一个可贵之处,就是不完全拘泥于曲江本身,而是也注意到辐射周边地区,这种辐射的思路从何而来?选择辐射区域的标准是什么?
11、您能具体介绍一下集团化建设和基地示范带动的发展思路吗?
12、如何运营曲江品牌?
13、曲江新区的融资渠道有哪些?
14、目前,曲江新区建设存在哪些风险?如何规避这些风险?
15、您认为曲江新区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
16、曲江新区的未来发展战略如何?“一心三区六大基地”的发展设想是基于哪些考虑?
17、您提出“全文化产业”生态链的构想,请问这种构想从何而来?对曲江乃至西安的文化产业发展有哪些借鉴意义?
[曲江新区与城市建设]
18、在曲江新区的建设中,如何做到既重视文化产业,也重视公共文化事业?
19、曲江新区的建设如何同提升城市价值相结合?
20、据网上报道,兴建曲江新区得到了百姓的拥护,您能谈一下原因吗?兴建过程中有反对的声音吗,如果有,是如何处理的?
21、曲江新区管委会作为政府派出机构,您一再强调,“政府不能与民争利”“政府不能赚钱”,您认为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与市民之间是怎样一种关系呢?
[个人]
22、从您的简历我们了解到,您过去做过陕西机械学院(现西安理工大学)管理教研室主任,之后又担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西安高科(集团)公司总经理、西安紫薇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等职务,为什么后来想到要转道做起文化产业的工作了呢?
23、您同时担任西安市副市长、曲江新区管委会主任,平时怎样分配这两份工作的工作时间,哪份工作花费的精力多?为什么?两份工作的工作内容有相似之处吗?
24、我们了解到您同时担任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在对文化企业进行投资时,会偏重西安的文化企业或曲江新区吗?
25、你当选“2009中华文化人物”,却说自己不是文化人,您如何理解文化和文化人呢?当时获奖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6、有人说您是“城市运营商”,您认可这样的角色吗?
27、作为政府官员,您是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裁判员”;而作为文化企业的管理者,您是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运动员”,您是否感觉到双重身份的“矛盾”?如何处理这个“矛盾”?
28、您认为西安文化产业的规划者与管理者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和能力?
29、国家和陕西省对西安市文化产业和曲江新区给予了很高的希望,您是否感到
工作上有压力?如何缓解这种压力?
30、和您约采访时间时,发现您的工作日常特别紧,您平时每天大概工作多长时间?工作之余喜欢做些什么?家人以哪些方式支持您的工作?
第三篇:2010年西安历史文化与城市发展段先念市长讲话
在“西安历史文化
与城市发展”论坛上的致辞
段先念
(2010年7月27日)
同志们:
大家好!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把西安打造成国际化大都市,这是国家赋予西安的重大历史使命,也是西安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和重大挑战,当此之际,市文史研究馆和市社科院组织专家学者对西安的历史文化与城市发展进行专题研讨,很必要,很适时。在此,我代表西安市人民政府向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
历史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积淀,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灵魂和基础。综合分析西安的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要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就是要在国际范围,建成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东西方文化交流平台和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即:把西安建设成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区域性专业性国际化大都市。今天参加论坛的都是省市历史和社科界的专家,相信大家一定会围绕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进行深入研讨,就如何彰显西安历史文化特色拿出真知灼见。下面我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是要深化对西安历史文化特色的研究,为西安建设国际大都市提供理论支持。要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剔除保守落后的因素,梳理出西安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特色,将其与现代理念相对接、相融合,形成关于西安历史文化特色的科学理论体系,为西安发展服务。
二是做好西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利用工作,发掘其精神内涵。要建立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就要增强创新意识,把文物变成文化。要积极稳妥地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涵,融入到当前的城市建设理念中。
三是要做好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的转化,促进经济文化协调发展。要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争创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历史景观,都要注意突出文化特色,赋自然以生命,寓景观以文化。要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做强做大文化品牌,实现西安的文化复兴。
同志们,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离不开各位专家学者的智力支持,我相信,这次论坛一定会对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西安市委、市政府会更加重视发挥各界专家学者的“智囊”作用,对大家的工作给予更多支持,也希望大家一如既往为西安的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最后,预祝此次论坛圆满成功!
第四篇:市长致辞
领导致辞
铜陵市人民政府市长侯淅珉
美丽的铜陵是一座秀美的山水之城。她坐落于长江之滨、安徽省中南部,总面积1113平方公里,总人口74万人。作为新兴的现代工贸港口城市,她是皖江城市带的重要成员,是安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全市辖三区一县四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一个国营农场。
铜陵自然资源丰富。境内探明的铜、金、银、硫、铁、石灰石及与之伴生的各类稀有金属矿种30多种。其中,铜的储量占全省70%以上,硫铁矿储量位居华东第一、全国第二,石灰石、黄金和白银的储量均居全省之首。铜陵丹皮、生姜久负盛名,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铜陵是“中国古铜都”。作为中国青铜文明发祥地之一,铜的采冶始于商周,盛于唐宋,冶铜史绵延3000余年而未曾中断。历代文人如李白、王安石等名家来此游历并留下许多千古名篇。青铜文化已成为城市的文化特征,铜陵雕塑享誉全国,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中国铜陵青铜文化博览会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铜陵区位交通优越。皖江第一桥贯通长江南北,沪渝沿江高速与京台高速公路在铜陵交汇,沿江城际铁路和京福高速铁路也将在铜陵会集;长江“黄金水道”流经铜陵60公里,铜陵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被国家定为万吨级海轮进江终点港,铜陵将成为皖江城市带参与长三角经济协作与产业分工的重点地区。铜陵工业经济特色鲜明。作为全国八大有色金属工业基地之一,电解铜产能将达到100万吨,铜加工能力超过100万吨,一个现代化的千亿铜产业呼之欲出。铜陵还是全国最大的硫磷化工基地、国家级电子材料产业基地、长江流域重要的建材生产基地。近几年来,铜陵围绕资源型城市转型和经济结构优化,以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全市现有6家上市公司,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工业化水平居安徽省前列。
铜陵区域创新特色鲜明。崇尚创新是铜陵的优秀人文品质。循环经济理念在我市已开花结果,铜陵市和铜陵有色控股公司被国家批准为首批发展循环经济“双试点”。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与中科院、中国科技大学为代表的国家等知名院校开展了全面合作,建成了中科大---铜陵科技创业园,并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设立了10家省级以上技术中心、3家工程研究中心和3家博士后工作站。铜陵电子材料产业园正式入列首批国家级产业园。国家铜铅锌及制品检测检验中心落户铜陵。
未来,我们将努力把铜陵打造成世界铜都和国家电子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创新、绿色、幸福的现代化滨江工业城市和皖中南中心城市。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努力提前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打造转型发展示范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市、创新发展示范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市,率先实现基本公共
服务均等化,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再经过五年努力,铜陵整体经济实力进一步大幅提升,社会文明显著进步,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我们真诚期待各位朋友来走一走、看一看,多视角地领略铜陵的靓丽和希望所在。同时,我们竭诚欢迎各方客商来铜陵投资开发,兴办实业,大展宏图!
第五篇:市长致辞
市 长 致 词
中国农谷,“心”动荆门。荆门地处中国中部之中、湖北之中,素有“荆楚门户”之称。现辖京山县、沙洋县、钟祥市、东宝区、掇刀区和漳河新区、屈家岭管理区、荆门高新区,国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人口300万。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被确定为循环经济试点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国家级试验示范区。
——荆门文化底蕴深厚。这里诞生了中华第一县——权县,出土了被誉为“改写中国思想史”的神州第一书——郭店楚简,养育了中国古代第一孝子、道教创始人之一——老莱子、天下第一神箭手——养由基、天下第一民间歌舞家——莫愁女和楚辞文学家宋玉、明嘉靖皇帝朱厚熜等历史名人,演绎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等传奇故事,留下了世界文化遗产、全国最大的单体帝陵——明显陵。同时,楚汉古墓群、屈家岭文化遗址等亦分布于此。
——荆门基础设施完善。焦柳铁路、长荆铁路和即将动工升级改造的荆沙铁路在荆门城区汇集,途经荆门的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即将动工兴建;二广高速(襄荆高速)、随岳高速南北过境,沪蓉高速(武荆高速、荆宜高速)横贯东西。汉江由北向南流经荆门,全长154公里。全国八大人工水库之一的漳河水库位于城郊,库容20亿立方米。全球第一条投入商业营运的1000千伏特高压输变电线路起自山西长治、止于湖北荆门。国家西气东输管道、国家干线光缆线路等均贯穿荆门。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超过50平方公里,人口50余万。
——荆门产业特色鲜明。矿产资源丰富,累托石、石膏、磷块岩、白云岩、石灰岩储量居全省第一位。农业综合优势明显,全市人均耕地占有量和水稻、棉花、油料、水果、生猪、水产品产量均居全省前列,是全国重要的优质粮、棉、油生产基地。工业发展步入快车道,中石化荆门分公司、国电长源荆门热电厂、中航特飞所等中省企业发展势头强劲,金龙泉啤酒、凯龙化工、天茂实业、洋丰肥业、京山轻机、宝源木业等地方骨干企业发展方兴未艾,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建设成效明显,初步形成了以化工、食品、建材、机电、轻纺、新能源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文化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象山、黄仙洞、虎爪山等奇山秀水如颗颗珍珠镶嵌在荆门大地上,漳河水库被确定为国家湿地公园,大洪山风景区被誉为最适宜人居的世外桃源。唐代诗人王维在其名作《汉江临泛》中这样赞叹荆门的山水美景:“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目前,全市共有1个国家级风景区、4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4A级景点。——荆门投资环境优越。全市“一核六片十五园”重点工业园区功能更加完善,荆门高新区正在积极创建国家高新区。高效整合各类要素资源,土地存量和环境容量较大,综合商务成本较低。坚持以“行政审批事项最少、流程最短、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和服务零距离、沟通零障碍、审批零收费、反馈零投诉”为主要内容,在全省率先打造“四最、四零”投资绿色通道。中集、中海油、中粮、中储粮、华能、李宁、福耀、雨润、汇源、三一重工等“500强”企业和一大批知名品牌先后落户荆门。
——荆门综合实力增强。2011年以来,全市上下抢抓中国农谷机遇,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2.59亿元,增长15.6%,增速居全省第4位;规模工业增加值480.77亿元,增长26.2%,增速居全省第4位,总量居全省第5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0.63亿元,增长39.9%,增速居全省第3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8.24亿元,增长18.3%,增速居全省第3位;地方财政总收入95.42亿元,增长19.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9.39亿元,可比增长4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26元,增长14.2%;农民人均纯收入8248元,增长18.7%,总量居全省第2位。
——荆门发展前景美好。“十二五”时期,我们将高举中国农谷旗帜,按照“省级战略、荆门实施”的要求和“姓农不唯农”的原则,大力推进“产业之谷、绿色之谷、创新之谷、富民之谷”建设,努力把荆门打造成为全国新型化工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有重要影响的循环经济示范市,中部地区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生产性现代物流基地,区域性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区,加快建设实力、文化、生态、幸福新荆门。2012年,我们将着力抓转型、建“农谷”、强产业、促统筹、惠民生,确保实现“千亿经济总量、百亿财政收入”目标,争当全省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排头兵”。
荆门优越的区位条件、完备的基础设施、开明的投资政策,必将成为投资者施展才华的舞台、成就事业的沃土和温馨生活的家园。热情好客的荆门人民热忱欢迎您来此洽谈商务、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投资兴业。在这里,您会感受和体验到荆门是一座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希望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