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定位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面伟大旗帜高举,是十七大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十七大的一个突出贡献。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定位,意蕴丰厚,思想深刻,富于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定位,深化了“旗帜”所包含的基本意蕴
旗帜是用来引导方向、指引前程的。一般说来,人们是把有号召力、有代表性的思想、学说或理念比喻为旗帜。“五四”运动期间,中国先进分子和进步力量高举科学、民主的大旗,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新的一页。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高举起马克思列宁主义这面旗帜,不断实现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正是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旗帜的指引,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产物——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我们才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获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在“思想理论即旗帜”的意义上,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在始终强调要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旗帜来高举,这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也是在旗帜问题上的思维创新。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定位,使我们的认识在“思想理论即旗帜”的基础上得以提升,使我们的观念在“思想理论为旗帜主要标志”的基点上得以升华,由此拓宽了我们认识旗帜问题的视野,深化了“旗帜”的基本内涵和丰富意蕴。
从所发挥的作用、具有的功能看,科学的思想理论被比喻为旗帜、被作为旗帜来高举,是十分恰当、非常准确、毫无疑义的。但仔细分析一下,我们会发现,科学的思想理论之所以能够作为旗帜来高举,除了因为它揭示了一定历史阶段上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之外,还在于它昭示着一种与思想理论及其理论原则相适应的实践道路,提供了一种与理论原则和实践道路内在联结的事业追求、努力方向、奋斗目标。如我们党始终坚持高举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既以一种科学的思想理论而存在,又作为一条正确的道路在实践,还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努力去追求。这意味着,当我们把科学的思想理论奉为旗帜的时候,旗帜所包含的意蕴和意义决不限于思想理论及其理论原则,而具有超出思想理论及其理论原则之外更多的内涵。由此可见,在旗帜的基本意蕴和丰富内容中,既有理论原则,又有实践道路,还有事业追求。理论原则、实践道路、事业追求的统一,构成了旗帜的基本规定。正因如此,旗帜在我们党、我们国家民族的历史实践中,才发挥了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非凡功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定位,不仅坚持了将科学的思想理论奉为旗帜的认识和实践,更重要的是把“旗帜”问题纳入更宽阔的视野、置放于更高层次上予以科学把握、严肃对待,揭示出“旗帜”更深层次的内涵,呈现出“旗帜”更为完整的面貌。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定位的创新所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定位的优势所在。它把“思想理论即旗帜”状态下隐含于“旗帜”之中的“实践道路”和“事业追求”的意蕴,以更加明确和外在的形态展示出来,使“旗帜”内含着的理论原则、实践道路、事业追求的多方面规定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定位中得以有机的统一。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定位,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与对“旗帜”内涵与意蕴的分析相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其“旗帜”定位,其内涵得以进一步拓宽和丰富,最突出的,是在一个新的平台上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一致,实现了目标与过程的统一。从“旗帜”的角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融理论、实践、运动、制度于一体,汇目标、过程、道路、前途于一身。
以实践运动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就反复强调、不断强化的;而以思想理论或理论体系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是通过我们党分别提炼概括出来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来实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定位,使之由一般地被指称为一项伟大事业、伟大实践而被更多地注入了思想理论或理论体系的色彩,凸现了一项伟大事业、伟大实践之思维表达的理论意蕴。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了这一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事实上,自邓小平同志于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鲜明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命题、这个论断,强调“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时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或逐渐简化凝炼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亿万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实践主题,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亿万人民不断深化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本质和规律认识的理论主题。而作为理论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一系列重大创新。
由此可见,以“旗帜”的视野来~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既是一面实践旗帜,又是一面理论旗帜,还是一面事业旗帜,是实践旗帜、理论旗帜、事业旗帜的有机统一。进一步,还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面制度旗帜、目标旗帜、道路旗帜等。正是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具有的实践、事业、制度、理论、观念的多种规定,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内含的目标、道路、方向、前途、理想的多重意蕴,我们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最完整、最准确地诠释了“旗帜”的真谛,最科学、最有力地昭示出“旗帜”的价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定位中,“旗帜”的内涵得到了最全面、最恰当地揭示,“旗帜”问题得到了最正确、最~地回答。
从实际情况看,我们党、我国各族人民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面旗帜高举着。自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命题开始,从历次代表大会报告的题目(在一定意义上即主题)中,就可窥见。党的十三大报告的题目是《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党的十四大报告的题目是《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党的十五大报告的题目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党的十六大报告的题目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党的十七大报告的题目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包括十七大在内的连续五次党的代表大会报告的题目中,无一例外地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并使之与“道路”、“事业”或“旗帜”联结,这很能说明问题。这已经清晰地表明: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是多么坚定,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信念是多么执著。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定位,进一步彰显出旗帜问题的至关重要
1997年2月19日,当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与世长辞时,我们党、我们国家面对着一个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江泽民同志于同年5月29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在明确指出我们要继续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继续坚持改革开放以来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他特别告诫全党同志: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
胡锦涛同志代表全党在十七大上(包括此前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的重要讲话中)重提旗帜问题并予以精辟论述,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高举旗帜及其重要性和必要性问题的进一步强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一重大问题的庄严宣告,同样是把旗帜问题放在了至关重要的地位上。不仅如此,党的十七大在创造性地把旗帜定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同时,还特别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方面是立足于当前思想认识实际,是为了澄清是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精神,另一方面则表明我们党对旗帜问题及其至关重要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至关重要的旗帜和至关重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新的认识,由此进一步彰显出旗帜对当代中国的重要意义和重大价值。
旗帜代表方向、代表形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代表着当代中国的方向和形象,代表着当代中国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方向和形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成为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关键在于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党和人民几十年艰辛探索、躬身实践的历史结晶、宝贵财富和思维成果,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58年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29年基本经验凝结而成的必然结论,是当代中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谋求发展、追求进步,进而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必然选择。历史实践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指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定位,在进一步彰显出旗帜问题至关重要的同时,也凸现出它自身具有的团结各民族和各界群众、调动最广大民众积极性的巨大优势。所以如此,是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执政党的事业,不仅是执政党要走的道路,而且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事业,是全国各族人民要走的道路。如果说,带有显著信仰特征的思想理论旗帜,主要是针对政党、政治团体及其成员而言的话,那么,集实践道路、事业追求、理论原则于一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其针对范围则包括国家、民族和广大人民群众。两相比较,后者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广泛性,更有利于团结民众、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激发创造。十七大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予以定位,既扩大了旗帜高举者和被引领者的范围,又紧密结合了当前实际和现实要求。联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联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联系到“一国两制”实践的进一步落实,联系到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我们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旗帜高高举起,用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动员各方面力量、团结各民族各阶层、凝聚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奋斗,就显得格外重要,就显得不同凡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只要全党齐心协力,只要全国人民同心同德,我们就一定能够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来源: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学习十七大报告心得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定位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面伟大旗帜高举,是十七大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十七大的一个突出贡献。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定位,意蕴丰厚,思想深刻,富于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定位,深化了“旗帜”所包含的基本意蕴
旗帜是用来引导方向、指引前程的。一般说来,人们是把有号召力、有代表性的思想、学说或理念比喻为旗帜。“五四”运动期间,中国先进分子和进步力量高举科学、民主的大旗,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新的一页。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高举起马克思列宁主义这面旗帜,不断实现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正是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旗帜的指引,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产物——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我们才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获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在“思想理论即旗帜”的意义上,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在始终强调要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旗帜来高举,这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也是在旗帜问题上的思维创新。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定位,使我们的认识在“思想理论即旗帜”的基础上得以提升,使我们的观念在“思想理论为旗帜主要标志”的基点上得以升华,由此拓宽了我们认识旗帜问题的视野,深化了“旗帜”的基本内涵和丰富意蕴。
从所发挥的作用、具有的功能看,科学的思想理论被比喻为旗帜、被作为旗帜来高举,是十分恰当、非常准确、毫无疑义的。但仔细分析一下,我们会发现,科学的思想理论之所以能够作为旗帜来高举,除了因为它揭示了一定历史阶段上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之外,还在于它昭示着一种与思想理论及其理论原则相适应的实践道路,提供了一种与理论原则和实践道路内在联结的事业追求、努力方向、奋斗目标。如我们党始终坚持高举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既以一种科学的思想理论而存在,又作为一条正确的道路在实践,还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努力去追求。这意味着,当我们把科学的思想理论奉为旗帜的时候,旗帜所包含的意蕴和意义决不限于思想理论及其理论原则,而具有超出思想理论及其理论原则之外更多的内涵。由此可见,在旗帜的基本意蕴和丰富内容中,既有理论原则,又有实践道路,还有事业追求。理论原则、实践道路、事业追求的统一,构成了旗帜的基本规定。正因如此,旗帜在我们党、我们国家民族的历史实践中,才发挥了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非凡功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定位,不仅坚持了将科学的思想理论奉为旗帜的认识和实践,更重要的是把“旗帜”问题纳入更宽阔的视野、置放于更高层次上予以科学把握、严肃对待,揭示出“旗帜”更深层次的内涵,呈现出“旗帜”更为完整的面貌。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定位的创新所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定位的优势所在。它把“思想理论即旗帜”状态下隐含于“旗帜”之中的“实践道路”和“事业追求”的意蕴,以更加明确和外在的形态展示出来,使“旗帜”内含着的理论原则、实践道路、事业追求的多方面规定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定位中得以有机的统一。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定位,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与对“旗帜”内涵与意蕴的分析相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其“旗帜”定位,其内涵得以进一步拓宽和丰富,最突出的,是在一个新的平台上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一致,实现了目标与过程的统一。从“旗帜”的角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融理论、实践、运动、制度于一体,汇目标、过程、道路、前途于一身。
以实践运动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就反复强调、不断强化的;而以思想理论或理论体系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是通过我们党分别提炼概括出来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来实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定位,使之由一般地被指称为一项伟大事业、伟大实践而被更多地注入了思想理论或理论体系的色彩,凸现了一项伟大事业、伟大实践之思维表达的理论意蕴。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了这一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事实上,自邓小平同志于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鲜明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命题、这个论断,强调“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时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或逐渐简化凝炼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亿万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实践主题,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亿万人民不断深化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本质和规律认识的理论主题。而作为理论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一系列重大创新。
第三篇:学习十7大心得体会--中国特色****旗帜定位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7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把中国特色****作为一面伟大旗帜高举,是十7大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十7大的一个突出贡献。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的“旗帜”定位,意蕴丰厚,思想深刻,富于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国特色****的“旗帜”定位,深化了“旗帜”所包含的基本意蕴
旗帜是用来引导方向、指引前程的。一般说来,人们是把有号召力、有代表性的思想、学说或理念比喻为旗帜。“五四”运动期间,中国先进分子和进步力量高举科学、民主的大旗,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新的一页。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高举起马克思列宁主义这面旗帜,不断实现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正是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旗帜的指引,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产物——毛泽东思想、dxp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我们才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获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在“思想理论即旗帜”的意义上,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在始终强调要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dxp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出把中国特色****作为旗帜来高举,这既是对中国特色****认识的深化,也是在旗帜问题上的思维创新。党的十7大对中国特色****的“旗帜”定位,使我们的认识在“思想理论即旗帜”的基础上得以提升,使我们的观念在“思想理论为旗帜主要标志”的基点上得以升华,由此拓宽了我们认识旗帜问题的视野,深化了“旗帜”的基本内涵和丰富意蕴。
从所发挥的作用、具有的功能看,科学的思想理论被比喻为旗帜、被作为旗帜来高举,是十分恰当、非常准确、毫无疑义的。但仔细分析一下,我们会发现,科学的思想理论之所以能够作为旗帜来高举,除了因为它揭示了一定历史阶段上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之外,还在于它昭示着一种与思想理论及其理论原则相适应的实践道路,提供了一种与理论原则和实践道路内在联结的事业追求、努力方向、奋斗目标。如我们党始终坚持高举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dxp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既以一种科学的思想理论而存在,又作为一条正确的道路在实践,还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努力去追求。这意味着,当我们把科学的思想理论奉为旗帜的时候,旗帜所包含的意蕴和意义决不限于思想理论及其理论原则,而具有超出思想理论及其理论原则之外更多的内涵。由此可见,在旗帜的基本意蕴和丰富内容中,既有理论原则,又有实践道路,还有事业追求。理论原则、实践道路、事业追求的统一,构成了旗帜的基本规定。正因如此,旗帜在我们党、我们国家民族的历史实践中,才发挥了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非凡功能。
中国特色****的“旗帜”定位,不仅坚持了将科学的思想理论奉为旗帜的认识和实践,更重要的是把“旗帜”问题纳入更宽阔的视野、置放于更高层次上予以科学把握、严肃对待,揭示出“旗帜”更深层次的内涵,呈现出“旗帜”更为完整的面貌。这是中国特色****“旗帜”定位的创新所在,是中国特色****“旗帜”定位的优势所在。它把“思想理论即旗帜”状态下隐含于“旗帜”之中的“实践道路”和“事业追求”的意蕴,以更加明确和外在的形态展示出来,使“旗帜”内含着的理论原则、实践道路、事业追求的多方面规定性,在中国特色****的“旗帜”定位中得以有机的统一。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十7大报告强调指出:高举中国特色****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道路和坚持中国特色****理论体系。
二、中国特色****的“旗帜”定位,拓宽了“中国特色****”的内涵
与对“旗帜”内涵与意蕴的分析相联系,“中国特色****”因其“旗帜”定位,其内涵得以进一步拓宽和丰富,最突出的,是在一个新的平台上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一致,实现了目标与过程的统一。从“旗帜”的角度把握中国特色****,需要融理论、实践、运动、制度于一体,汇目标、过程、道路、前途于一身。
以实践运动来把握中国特色****,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就反复强调、不断强化的;而以思想理论或理论体系来把握中国特色****,则是通过我们党分别提炼概括出来的dxp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来实现的。中国特色****的“旗帜”定位,使之由一般地被指称为一项伟大事业、伟大实践而被更多地注入了思想理论或理论体系的色彩,凸现了一项伟大事业、伟大实践之思维表达的理论意蕴。十7大报告明确指出了这一点:中国特色****理论体系,就是包括dxp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事实上,自dxp同志于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鲜明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这个命题、这个论断,强调“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时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或逐渐简化凝炼了的“中国特色****”,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亿万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实践主题,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亿万人民不断深化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本质和规律认识的理论主题。而作为理论主题,中国特色****在dxp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一系列重大创新。
由此可见,以“旗帜”的视野来看中国特色****,中国特色****就既是一面实践旗帜,又是一面理论旗帜,还是一面事业旗帜,是实践旗帜、理论旗帜、事业旗帜的有机统一。进一步,还可以说中国特色****是一面制度旗帜、目标旗帜、道路旗帜等。正是由于中国特色****所具有的实践、事业、制度、理论、观念的多种规定,由于中国特色****所内含的目标、道路、方向、前途、理想的多重意蕴,我们可以说,中国特色****这面旗帜,最完整、最准确地诠释了“旗帜”的真谛,最科学、最有力地昭示出“旗帜”的价值;在中国特色****的“旗帜”定位中,“旗帜”的内涵得到了最全面、最恰当地揭示,“旗帜”问题得到了最正确、最圆满地回答。
从实际情况看,我们党、我国各族人民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把“中国特色****”作
为一面旗帜高举着。自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这一命题开始,从历次代表大会报告的题目(在一定意义上即主题)中,就可窥见。党的十三大报告的题目是《沿着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前进》;党的十四大报告的题目是《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事业的更大胜利》;党的十五大报告的题目是《高举dxp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党的十六大报告的题目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事业新局面》;党的十7大报告的题目是《高举中国特色****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包括十7大在内的连续五次党的代表大会报告的题目中,无一例外地用了“中国特色****”概念,并使之与“道路”、“事业”或“旗帜”联结,这很能说明问题。这已经清晰地表明: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决心是多么坚定,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旗帜的信念是多么执著。三、中国特色****的“旗帜”定位,进一步彰显出旗帜问题的至关重要
1997年2月19日,当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dxp与世长辞时,我们党、我们国家面对着一个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jzm同志于同年5月29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在明确指出我们要继续坚持dxp建设有中国特色****理论、继续坚持改革开放以来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他特别告诫全党同志: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
hjt同志代表全党在十7大上(包括此前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的重要讲话中)重提旗帜问题并予以精辟论述,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高举旗帜及其重要性和必要性问题的进一步强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一重大问题的庄严宣告,同样是把旗帜问题放在了至关重要的地位上。不仅如此,党的十7大在创造性地把旗帜定位于“中国特色****”的同时,还特别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道路,就是真正坚持****。”“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方面是立足于当前思想认识实际,是为了澄清是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精神,另一方面则表明我们党对旗帜问题及其至关重要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至关重要的旗帜和至关重要的中国特色****有了新的认识,由此进一步彰显出旗帜对当代中国的重要意义和重大价值。
旗帜代表方向、代表形象,中国特色****旗帜代表着当代中国的方向和形象,代表着当代中国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方向和形象。中国特色****所以成为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关键在于它既坚持了科学****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高举中国特色****伟大旗帜,是党和人民几十年艰辛探索、躬身实践的历史结晶、宝贵财富和思维成果,是中国****建设58年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29年基本经验凝结而成的必然结论,是当代中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谋求发展、追求进步,进而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必然选择。历史实践表明:只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才能发展中国,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中国特色****旗帜的指引。
中国特色****的“旗帜”定位,在进一步彰显出旗帜问题至关重要的同时,也凸现出它自身具有的团结各民族和各界群众、调动最广大民众积极性的巨大优势。所以如此,是由于中国特色****不仅是执政党的事业,不仅是执政党要走的道路,而且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事业,是全国各族人民要走的道路。如果说,带有显著信仰特征的思想理论旗帜,主要是针对政党、政治团体及其成员而言的话,那么,集实践道路、事业追求、理论原则于一身的中国特色****旗帜,其针对范围则包括国家、民族和广大人民群众。两相比较,后者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广泛性,更有利于团结民众、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激发创造。十7大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对中国特色****旗帜予以定位,既扩大了旗帜高举者和被引领者的范围,又紧密结合了当前实际和现实要求。联系到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联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联系到“一国两制”实践的进一步落实,联系到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我们把中国特色****作为旗帜高高举起,用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动员各方面力量、团结各民族各阶层、凝聚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奋斗,就显得格外重要,就显得不同凡响。在中国特色****伟大旗帜下,只要全党齐心协力,只要全国人民同心同德,我们就一定能够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的新局面。
第四篇:◆ 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
◆ 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伟大创造。
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它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它是我们应对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的强大精神支柱。
……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旗帜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别的什么道路能够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
◆ 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是什么让老百姓得实惠
——怎么看在全党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 怎样理解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
科学理论只有为广大干部群众所学习、所掌握,才能真正转化为活生生的实践,转化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学习开启智慧,实践成就事业。……在经常性教育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形势任务和党内实际情况的需要,利用一段时间,在全党或一定范围内开展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破解工作难题,推动事业发展,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就是要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动性、自觉性、坚定性。这是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根本要求。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发展大势,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当前形势的判断和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做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各项工作。这是适应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使党永葆生机和活力,才能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这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第五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旗帜[最终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旗帜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体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鲜明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重点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等重要论断。还进一步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帜,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问题。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
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当前社会形势下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保障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与方向;社会主义荣辱观支撑社会主义文化的道德规范约束,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规范了人们的道德行为,进而提升了人们的精神境界,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道德规范力。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有力地抵御文化分化的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当前也出现了文化全球化的显著趋势,全球化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性,西方发达国家企图通过意识形态渗透控制世界,这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它对我国文化的影响将是深远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由多层次内容构成的统一整体,有助于人们在东西方意识形态的碰撞和斗争中进行科学选择,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人们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动性和自信心。诚然,尊重和包容社会文化的多样化,但决不允许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滋长,更不允许动摇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是通过创造必要的精神文化条件和道德、舆论环境,把社会制度中的价值规则和
价值目标加以系统化、具体化和日常化。进而转化成为社会公众的基本共识和追求的理想,遂使社会的集体目标和集体行动成为可能,以此动员和整合社会力量,维持社会秩序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筑起了一道文化长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在建设,贵在践行。努力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重要的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人们的头脑,使其真正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日常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在最后一章中系统论述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人人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者,人民群众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充分发挥工人、民、识分子的主力军作用和青少年的生力军作用,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积极作用,发挥公众人物特别是各界知名人士的独特作用,导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形成人人关心、共同参与、携手推进的生动局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先进典型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优秀代表。我们的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在“九八”抗洪、抗
击非典、抗击南方部分地区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等斗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群体,是时代的先锋、社会的楷模。他们虽然事迹不同,但都以自己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诊释了我们社会的主流价值,对广大人民群众有着极大的激励和感召作用。
要在人民群众中积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增强人们的公民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论语〃颜渊篇》中,子贡问政。孔子:“足兵、足食、民信之矣。”子贡:“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孔子:“去兵。”子贡:“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孔子:“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事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不断巩固,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扎实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励干部群众满怀信心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