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于冲局长在莱芜“雪野围炉”中国旅游未来发展论坛上的讲话
于冲局长在莱芜“雪野围炉”中国旅游未来发展论坛
上的讲话
旅游让城市和生活更美好
“旅游让城市和生活更美好”,是我对未来5-10年旅游业发展趋势的预测,它既包含了对未来旅游业快速发展充满了自信,也包含了旅游业快速发展会让城市和生活更加美好充满了信心。因为,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综合体现在推动城市经济转方式调结构,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上。下面,我想用八个关键词说明我对旅游业未来发展趋势的理解。关于“旅游让城市更美好”的几个关键词
(一)双重定位。产业定位反映着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发展趋势。旅游业是目前国家确定的唯一具有战略性和支柱“双重”产业定位的重要产业。2009年12月,国务院出台41号文件,首次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2010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也只是提出“现阶段选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汽车产业、钢铁产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有色金属产业、纺织业、船舶制造业、石油化工业、房地产业、轻工业等,被确定为国民经济的重点支持产业。城市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集合体,旅游业的“双重”产业定位,对于引领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从生产型向消费型、从加工型向服务型提升,形成以服务业主导的城市经济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二)宜居宜游。城市是行、游、住、食、购、娱旅游六要素的载体,是居民和游客共同的生活空间。目前,许多城市年接待游客人次达到城市常驻人口的数倍甚至十几倍。早在2009年,山东省委就明确提出:“城市不仅要为居民服务,也要为游客服务”。因此,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不仅要考虑居民的需要,也要考虑游客的需要,将城市旅游综合体、旅游交通、旅游厕所、旅游咨询中心、旅游集散中心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纳入城市发展规划,提升城市旅游功能。为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山东率先出台了《山东省城市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已经作为山东省地方标准在全省发布实施)。在落实过程中,我们强调:城市旅游基础设施是公共服务设施,要像教育、卫生、体育设施那样,将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公共财政支出范围,使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走上快车道。旅游业是绿色产业、无烟产业,“宜居加宜游”的城市发展理念使城市文化得到了传承、城市面貌明显改善、城市功能显著提升,使城市更加美好。目前,山东省省辖17个地级市全部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三)增量消费。增量消费相对于存量消费,是存量消费等基础性消费之外的消费,在消费结构中属于弹性消费部分,是扩大消费的重点。以春节为例:节前,人们集中消费,置办年货,节后长时期萧条,主要原因是这一时期消费需求已经超前预支了。旅游消费是增量消费,是外地人在当地真金白银的消费,可以直接带动文化、交通、商贸、餐饮、住宿业消费。旅游消费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的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业和商品零售业的贡献率超过40%。因此,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城市增量消费的规模和水平,直接影响了一个城市现代服务业的规模和水平。
(四)观光度假。在“走万里路,读万卷书”、“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等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大多数国人都会以徐霞客走遍名山大川为榜样,以游遍名山大川为荣,喜欢观光式的旅游方式。我认为,在旅游业由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型发展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这种趋势。可以预测未来5-10年,中国旅游将仍然以观光旅游为主,即使部分消费者进入休闲度假时代,中国人的休闲度假也不会像国外人那样,光呆在一个地方晒太阳、喝啤酒,他们还是喜欢到周边走走看看,观光景区仍然是度假设施的吸引物。在形成观光优势的基础上,适度发展休闲度假,形成协调发展的局面,会让城市更有魅力。
关于“旅游让生活更美好”的几个关键词
(五)幸福指数。旅游是民生产业,是人的健康生活方式,旅游让人健康、快乐、让人精神需求得到满足。首先,旅游有益于健康。有关专家研究,人类疾病中有50%—80%是由于心理压力过大造成的。在我国,也开始面临过度劳动的困扰,“过劳死”、“亚健康”等已经成为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现实威胁。德国健康杂志曾经报道:人类60%—70%的疾病可以借助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休闲方式得以自愈。因此,开发积极的休闲旅游方式,是缓解心理压力,实现身心协调,有效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的重要途径。第二,休闲旅游满足精神需求。现代社会,物质固然可以给人带来幸福,但不是唯一的幸福源泉。近年来,中国历次幸福指数测评得分最高的不是上海、北京、深圳这些经济最富裕的城市,而是杭州、成都这些以休闲生活见长的城市。在西方国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过去以最快化的速度追求最大化物质利益的生活方式,并没有给人带来预想中的幸福。相反,却使人沦为了物质和时间的奴隶,使人的生活陷入了焦虑和被操纵的尴尬境地。
(六)带薪休假。国务院已于2007年12月发布了《职工带薪休假条例》,但从目前了解到的信息看,落实得不够好,特别是企业基本上没有落实。旅游休闲度假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有钱,二是有闲。去年我国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山东更是超过了7000美元。从有钱的角度看,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旅游时代;从有“闲”的角度看,目前全年只有2个为期7天的“黄金周”可以集中出游,但又人满为患,旅游质量不高,其余45个为期2天的小周末和5个为期3天的大周末又走不远,也休不好假,而落实了带薪休假制度,加上周末和法定节假日,可以形成个人可以支配的2—3个黄金周的休闲时间。因此,我认为,带薪休假制度落实之日,就是中国旅游业大发展之时。
(七)银发旅游。我国已经开始进入老龄化时代,老年人旅游方兴未艾。未来几年,50年代出生的这一代人将陆续退休。这一代人受过“文革”的磨难,下过乡、扛过枪,他们是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有强烈的旅游愿望,但没有时间去旅游。他们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也应该是改革开放成果受益
者。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障机制不断完善,连续调整退休人员工资,使他们退下来以后既有“钱”也有“闲”。他们很多人都有游遍中国、周游世界的愿望和目标。
(八)好客山东。“好客山东”是山东旅游的品牌,也是9579万山东人对外作出的庄严承诺。一方面,我们积极引导居民人人践行“好客”文化,做“好客山东”的文明使者,为旅游者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另一方面,将“好客”服务上升到全省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与省文明办共同出台了《好客山东旅游服务标准》,首先在交通、商贸、文化、旅游等服务业行业推行“好客山东”旅游服务标准,擦亮“好客山东”的服务窗口,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启动城市游客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引起各市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关注。省政府领导明确要求,各地要充分运用调查结果指导城市旅游综合环境建设,坚持政府主导,整合部门资源和职能形成工作合作,不断提升城市游客满意度。第三,旅游行业率先垂范,开展了大规模的培训活动,开展了“微笑迎宾、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基本服务规范达标活动。今年二季度,游客对山东旅游的总体满意度达到83%,旅游者在体验齐鲁文化的同时,也享受到了“好客山东”的热情服务,真正做到了旅游让人们的生活更幸福、更美好。
第二篇:于冲局长在全省“中国旅游日”电视动员会上的讲话
于冲局长在全省“中国旅游日”电视动员会上的讲话
(2011年4月28日)
日期:2011/4/28 15:46:
21同志们:
在距离5月19日首个“中国旅游日”还有20天、距离京沪高铁正式开通一个半月、距离首届“国民休闲大汇(山东)”开幕120天的时候,我们召开这次全省电视动员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国家旅游局等11个部门联合《通知》精神,在全行业广泛发动,精心组织,迎接首个“中国旅游日”的到来。以此为切入点,全面做好高铁旅游时代到来和“国民休闲大汇(山东)”活动启动的各项准备工作,掀起全年旅游工作的高潮。刚才,元生同志和嘉禄同志分别就全省“中国旅游日”活动有关工作和社会宾馆参与高铁旅游和旺季旅游团队接待工作等进行了部署。这些工作都是经过省旅游局党组研究确定的,非常重要。希望各市县按照两位领导同志的意见,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几个问题。
一、关于“中国旅游日”活动工作
最近,国家旅游局专门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中国旅游日”活动的预备通知》。前天,省旅游局专门向各市、县转发了这个《通知》。大家看到,这个《通知》是由国家文明委、国家发改委、教育部、民族宗教委、文化部、广电部、体育总局、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和国家旅游局11个部门联合下发的。这充分说明,举办“中国旅游日”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联合行动。从今天到5月19日,还有20天的时间,旅游系统首先要行动起来,把我们自己的节日办好。在此基础上,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共同把首个“中国旅游日”办出声势、办出特色,真正办成全社会共同的节日。为此,前天,我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各市分管市长写了一封信,对开展“中国旅游日”活动提出了建议。会后,各市旅游局要立即向市政府做好汇报,争取市政府对“中国旅游日”工作的支持,特别要积极协调文明委、发改委、民(宗)委、教育、文化、广电、体育、工会、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共同参与到“中国旅游日”活动中来。主要是按照国家11部委联合下发的《通知》精神,在“中国旅游日”这一天,部门各负其责,积极举办各类公益活动,将各自管理的博物馆、文化场馆、体育场馆、公园等,免费或以优惠价格向广大群众开放,让更多民众参与和受益。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行社、星级餐馆以及其他涉旅企业和单位,要带头响应国家旅游局的号召,对老年人、学生、军人等特殊人群推出门票优惠价格,对贫困学生、残疾人、低收入者等弱势群体推出捐助、免费或者优惠等公益性旅游产品。结合我省实际,建议各类景区对旅游团队也要给予优惠,共同迎接“中
国旅游日”。活动结束以后,各市对4A级以上旅游景区、4星级以上饭店、重点旅行社、5A级旅游餐馆,以及其他重点涉旅企业参与活动情况,要向省旅游局写出书面报告。省旅游局将作为对这些单位复核、考核和升级的重要依据。各地在“中国旅游日”要精心筹划推出一批大型庆典活动。省旅游局将于5月19日在泰山组织开展中国首个旅游日—“千人泰山祈福、登封禅古道、看封禅大典”活动。届时,将特邀中国实景演出创始人之一,著名戏剧家、著名旅游演出总导演梅帅元先生向游客诠释古代封禅文化,展示泰山文化风采,传递泰山文化气息,精心打造“登泰山,保平安”品牌。建议各市旅游局结合“到山东不可不去的100个地方”评选活动,在本市最具代表性的景区开展主题活动,形成各市“中国旅游日”活动的亮点和高潮。
二、关于迎接高铁旅游时代到来工作
即将开通的京沪高铁,是我省旅游业发展的一次重大历史性机遇,将会对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带来深刻变革。省旅游局高度重视高铁旅游工作,新年伊始即与新华社共同组成调研组,对“高铁时代山东旅游业发展对策”进行专题调研;2月份,又组织5个沿高铁城市旅游部门负责人赴武汉实地了解考察高铁旅游情况。同时,组织力量赴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对京沪高铁沿线主要客源市场消费特点进行调研分析。3月初,全省旅游工作会议期间,指导省内8个沿线和跨线城市组成高铁旅游联盟。最近,济南市牵头,即将与北京、上海、南京等高铁沿线城市组成京沪高铁旅游联盟。
当前,围绕高铁旅游,各市要重点抓好两项工作。一是各市策划的高铁旅游产品要抓紧与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组团社对接。6月10日前,要把高铁旅游产品纳入到这些组团社的门市或销售网络,真正推向市场。二是高铁沿线5市要进一步争取市政府支持,加快高铁站区交通“零换乘”工程建设的进度,力争高铁开通以前,在站区内形成完善、方便、快捷的高铁与城市交通的“零换乘”。考虑到高铁开通正值我省的旅游旺季,可能出现住房难的问题,省旅游局决定吸纳一批社会宾馆进入团队接待服务体系。对于这项工作,刚才嘉禄同志作了部署。在这里,我强调两点:第一点,各市要确保所有社会宾馆都了解这件事,让社会宾馆志愿加入到这个体系中来;第二点,各市要筛选一批符合条件的社会宾馆,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帮助其进一步提升软硬件管理服务水平。重点是完善接待设施,按照《好客山东旅游服务标准》开展旅游服务。这些社会宾馆分布在社区、乡村和群众的家中,要着力把这些宾馆打造成“好客山东”的窗口。
三、关于迎接“国民旅游休闲大汇”工作
打造“国民休闲大会品牌”已经写进2011年全省旅游工作要点。最近,才利民副省长又专门就此事作出重要批示,支持以省政府和国家旅游局名义共同举办“国民休闲大汇(山东)”活动。“国民休闲大汇”重点在各市,基础和关键在县域。当前,省旅游局正在进
一步做好县域旅游的发动工作。前天,专门下发了《关于报送全省县(市、区)2010年经济和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通知》,内容包括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旅游经济发展情况、旅游产业规模、旅游产业体系、旅游贡献率、旅游管理机构、旅游专项资金等各个方面情况。各市县要认真组织填写,以便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更好地做好县域旅游工作提供基础性数据支撑。各市要充分发挥县域掌握资源多、机制活、决策快的特点,把办好“国民休闲大汇”的重点放在县域,在宣传发动上下功夫,在组织活动上下功夫,在加强领导上下功夫。“国民休闲大汇”的实质是引导消费。为了更好地发挥“国民休闲大汇”促进消费的作用,省旅游局面向国内外组织开展了“到山东不可不去的100个地方”、“到山东不可不品尝的100 种美食”和“到山东不可不买的100 种特色旅游商品”“三项评选活动”。各市要按照省旅游局的安排,广泛宣传发动,组织群众踊跃推荐,确保5月7日前完成“三项评选活动”参选项目的报送工作。届时,省旅游局将组织各方面专家对参选项目进行初评,按照1.5:1比例,选出150处(种)备选项目,通过山东旅游政务网、大众旅游网、《齐鲁玩周刊》等媒体,面向社会公众公开投票评选,最终评选出“到山东不可不去的100个地方”、“到山东不可不品尝的100 种美食”和“到山东不可不买的100 种特色旅游商品”,汇集成册,印成精美的旅游出版物,作为高铁旅游、“国民休闲大汇”宣传推介的重要资料对外发放,引导消费。省旅游局将尽快出台办法,对全部游览完“不可不去的100个地方”的国内外游客,给予一定奖励。目前看,“三项评选活动”发动得还不够深入,尤其是省外发动得不够。各市要利用“贺年会”建立起来的资源,运用在外地的“山东老乡”渠道,调动省外的山东人积极参与“三项活动”的评选工作,确保“三项评选”取得成功。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工作责任
“中国旅游日” 活动、迎接高铁旅游时代到来和“国民旅游休闲大汇(山东)”三件大事,是今年全省旅游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全年三次旅游高潮。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连续掀起三次活动高潮,年终筹办好第三届“好客山东贺年会”,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的目标就有了抓手和希望。各地务必高度重视三项工作,下大气力抓好落实。借鉴贺年会抓责任落实的成功经验,省旅游局决定,对三项重点工作实行领导分工责任制:赖征宇同志和规划处、商品中心等,负责景区参与“中国旅游日”活动工作、“到山东不可不去的100个地方”、“到山东不可不买的100 种特色旅游商品”评选工作;周嘉禄同志和管理处等,负责社会宾馆参与高铁旅游和旺季旅游团队接待工作、“到山东不可不吃的100 种美食”评选工作;王元生同志和国内处、国际处等,负责“中国旅游日”活动的宣传发动、组织协调等工作。各市要参照省旅游局责任分工的办法,将各项具体工作落实到分管领导、相关科(处)室,制订考核办法。会后,各市要将各项活动的分管领导、责任科(处)室负
责人名单报省旅游局。年底,省旅游局连同贺年会组织工作一起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彰。
谢谢大家!
来源:山东省旅游局
第三篇:山东省旅游局于冲局长在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山东省旅游局于冲局长在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作者:张林 来源:旅游世界 点击
: 133次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省政府召开全省旅游工作会议,才利民副省长出席会议还要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抓好落实。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代表省旅游局简要汇报一下2010年全省旅游工作情况,对2011年全省重点旅游工作提几点意见和建议,不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省政府召开全省旅游工作会议,才利民副省长出席会议还要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抓好落实。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代表省旅游局简要汇报一下2010年全省旅游工作情况,对2011年全省重点旅游工作提几点意见和建议,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2010年全省旅游工作的回顾
2010年,是我省旅游业发展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年。全省旅游行业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和旅游业转方式调结构两个大局,旅游发展取得了新成绩。据省调查总队统计:全省接待国内游客3.49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915.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2%和25.1%;接待入境游客366.8万人次,入境旅游收入21.55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8.3%和22.1%;实现旅游总收入3058.8亿元,同比增长24.7%,分别高出全省GDP和服务业增幅12.2和11.7个百分点,相当于全省GDP的7.7%、服务业增加值的21.2%。
(一)创办大型旅游主题活动,旅游业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作用初步显现。新年伊始,在全省拉开首届“好客山东贺年会”活动的序幕。贺年会期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08亿元,增长18.4%。其中,旅游消费383.9亿元,增长23.5%,拉动餐饮住宿消费220亿元,增长21.2%,旅游淡季难题取得突破。进入第二季度,借助世博机遇谋划“观世博游山东活动启动仪式暨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开业仪式”。4月27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各市书记(市长)、省旅游产业协调推进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出席了在泰安举办的活动仪式。世博会期间,全省接待入境游客达到200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达到2亿人次,圆满完成了省政府确定的奋斗目标。世博会结束以后,围绕“我们的节日”主题,启动第二届“好客山东贺年会”筹备工作。省政府召开了电视动员会议、转发了省旅游局工作方案,全省17市政府和14个省直部门共同主办,引起中央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第二届贺年会,接待国内外游客4157.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69.9亿元,增长24.5%。
(二)借助国家战略打造高端旅游产品,旅游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高水平编制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旅游发展规划,一批重大旅游项目进入国家战略和全省规划。2月中旬,长岛休闲度假岛、滨海度假酒店集群整体开发项目在北京举行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恳谈暨项目推介会上正式签约。加快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省政府召开了全省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现场会、省级旅游度假区工作会议,引导各方资金开发重点
旅游项目。泰安方特欢乐世界、《封禅大典》、枣庄台儿庄古城、威海《神游华厦》等一批体量大、标准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精品旅游、演艺项目相继建成开业。淄博文昌湖、德州东盟现代生态旅游城等一批投资100亿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签订投资协议,全年累计完成旅游投资1025亿元,增长25%。新批8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总数达到24个。
(三)积极推动从形象宣传向产品营销转变,旅游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推广了枣庄、临朐等市县整合资源开发营销“二日游”、“三日游”旅游产品的做法,引导各地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模式,整合资源打造具有价格和服务双重竞争优势的“二日游”、“三日游”旅游产品。济南市的“合家欢—家庭游系列套餐”、青岛市的“心动399”、“心动499”等一批城市旅游产品赢得市场青睐。省旅游局以营销各地的“二日游”、“三日游”产品为重点,大力深化“联合推介,捆绑营销”,深化与国内外大旅行商合作,多渠道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保持了旅游市场的高速增长。
(四)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旅游产业,从传统向现代产业转型取得积极进展。承担了全国首个国家863旅游项目,在全国率先建成了覆盖全省旅游行业的数字化旅游服务系统。与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中国电信山东分公司等合作,发行了“好客山东”系列旅游卡。着力增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科技含量和生态功能,德州太阳谷国际微排酒店、东营黄河口游客综合服务中心,以生态、节能、低碳为主要特征,入选“2010年山东十大新文化地标”。
(五)全面加强和改善服务质量,群众和游客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组织开展“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年”和“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坚持把“让群众满意”作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的便利化;加强旅游服务质量建设,提高游客的满意度。聘请专家组成专家评估团对17市创建优秀旅游目的地、最佳旅游目的地进行认真评审,逐一将专家意见反馈给各市党政主要领导,引起高度重视。开展百千万“好客服务”金银铜质奖评选活动,在旅游服务领域树立起了一批标杆。加强旅游市场秩序监管,引入暗访机制发现和解决突出问题,城市旅游综合服务环境不断优化。济南市进入“2010中国城市榜—全球网民推荐的中国旅游城市”前十名,青岛市、烟台市荣获2010年“中国最佳休闲城市”称号。回顾总结去年全省旅游工作,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旅游业大发展,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重视,离不开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离不开全行业的努力和奋斗。“十一五”期间,各级党委、政府将旅游业摆上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形成了空前的发展环境;各相关部门积极支持旅游业发展,促进了旅游工作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全省旅游行业以创新为动力,扭住发展不放松,大力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形成了许多亮点。《中国旅游报》连续推出8篇重要文章,总结推广我省创新旅游发展的经验。去年,旅游总收入位居全省前五位的城市是:青岛、烟台、济南、泰安、潍坊;旅游总收入增幅位居前五位的城市是:泰安、枣庄、菏泽、淄博、潍坊、临沂(并列)。在肯定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旅游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这些年来,我们采取积极措施,着力破解“三冷三热”的难题,白天热晚上冷、夏季热冬季冷的问题有所缓解,但东部热西部冷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比较明显。整个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还不高,人均旅游消费水平偏低,粗放式发展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旅游基础设施配套
水平不高,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等现代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与旅游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旅游体制机制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等等。这些问题要在“十二五”旅游业的发展中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旅游工作的思路和2011年重点工作
“十二五”是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的重要时期,也是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关键时期。“十二五”全省旅游工作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全面贯穿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突出质量建设这个核心,抓住人才科技支撑这个关键,集中打造“好客山东”旅游品牌体系,实现基本建成旅游强省这个目标。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恰好京沪高铁六月底通车,也是“高铁旅游时代”开启之年。省旅游局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举全行业之力打造旅游品牌体系。品牌是产业价值的核心,是产业素质的象征,是产业发展的引擎。“十二五”开局之年,首先在全省启动“旅游品牌体系建设年活动”,确定举全行业之力打造“好客山东”品牌、贺年会品牌、国民休闲大汇品牌、鲁菜品牌、城市旅游形象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等,旨在通过持续深入的品牌打造和品牌的力量,实现“十二五”旅游业科学发展。从全省层面看,要重点打造四大品牌体系。一是深入打造“好客山东”旅游品牌,重点加大在央视、凤凰卫视等主流媒体、黄金时段的宣传力度。同时,积极开拓高速列车、航空、城市公交、地铁等新兴营销渠道,开辟电信、邮政、物流、团购网等“好客山东”旅游产品的营销渠道。突出抓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重点整治“零负团费”、旅行社挂靠承包经营等问题,对违法违规经营的要依据有关法规给予降星、降级、摘牌处理。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深化年”活动,重点抓好旅行社责任险、旅游用车安全管理。建议各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的要求,年内完成城市旅游形象品牌的策划创意工作,挖掘整合利用政府资源和社会公共资源,在媒体、网络等开辟“好客山东”专栏专版,利用城市广场、城市公交、出租车以及机场、车站、码头等公共资源进行“好客山东”公益宣传。今年,全省要突出抓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建议各地结合去年专家评估时提出的意见建议,突出抓好旅游交通、旅游标识、旅游厕所、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省旅游局确定,从二季度开始,按照国家旅游城市标准请中国旅游研究院对17城市旅游综合环境和游客满意度进行第三方调查,每季公布测评结果并进行城市排行。二是持续打造“好客山东贺年会”品牌。“好客山东贺年会”将年节文化注入年节消费,以其浓郁的年文化特征、大规模的产业互动和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使年节更长,年味更浓,消费更旺,是传承创新春节民俗文化,促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总动员、深发动。最近,中央文史馆、国务院参事室等中央部门组织专家专程来山东调研,对我省政府主导、部门联办,创新开发贺年会产品,举办丰富多彩的贺年会评选活动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省政府《关于转发省旅游局贺年会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要持续打造“好客山东贺年会”品牌。我们将按照打造区域性节事活动品牌的规律和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着力加强工作制度、体制机制和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快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善的贺年会制度体系,形成持续的内生动力。根据中央有关专家的意见,今年的贺年会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突出文化特质,进一步夯实群众和社会基础。为此,我们将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支持,将“好客山东贺年会”上升到全省战略,从下半年开始提前启动相关筹备工作。建议各市政府将“好客山东贺年会”作为常规性节事活动,列入工作计划,安排专项经费,重点培育发展。要进一步明确14个主办部门的工作任务和责任,围绕“我们的节日——贺年会”深度策划创意和培育主题活动,大力推进贺年会文化进商场、酒店、家庭、社区、乡村,覆盖到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客运站、高速公路服务区等窗口单位,在广大城乡形成浓厚的贺年会氛围。三是着力培育“国民休闲大汇”品牌。国外有关专家将“休闲”列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五大
动力之首。在我国,随着国家法定假期的调整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改善,休闲产业初见端倪,休闲活动正在逐步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从长远看,大力发展休闲产业将会对经济结构调整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影响。经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分会积极推荐和建议,今年8月份的首届全国国民休闲大会确定在山东召开,同时在8月份的第二个周末举办“国民休闲大汇(山东)”活动。这是我省率先发展休闲产业的重大举措,是继“好客山东贺年会”之后主打的又一节事活动品牌,也是对“山东人游山东活动”的继续和深化。国民休闲大汇(山东)侧重于转变人的消费观念,引导旅游消费,对于全面启动9740万人口的旅游市场,实施“以市场换市场”、以“出境市场带入境市场”战略,将山东建成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意义重大。2008年,国务院“三定方案”确定由国家旅游局履行引导休闲产业发展的职能,省政府将发展休闲产业的职能列入了省旅游局的“三定方案”。各级旅游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切实履行职责,主动作为,积极推动休闲产业发展。国家统计局科学研究院公布了最受欢迎的上网、看电视、看电影、阅读、观光游览、逛街购物、社交聚会、度假休闲、打游戏、球类运动10大公众休闲方式,这些方式都有明确的主管部门。建议各市进一步明确各个部门发展休闲产业的责任,形成强大推动力。四是擦亮鲁菜品牌。“好客山东”,餐饮先行。鲁菜在中国上千年美食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是我省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我们将积极争取省政府出台《加快发展鲁菜的意见》,尽快组建鲁菜研究院,制定鲁菜战略发展规划,在鲁菜研究、专业培训、企业管理、品牌打造、资本运营、上市规划等方面,推动鲁菜品牌企业建设,重点支持净雅、倪氏、蓝海、舜和等著名鲁菜品牌企业做大做强。引进国内外知名餐饮管理品牌,提升鲁菜品质和管理水平,支持重点鲁菜企业上市。同时,广泛组织开展“老字号”鲁菜名店的挖掘、抢救和保护工作,恢复一批传统鲁菜龙头餐饮企业。各级烹饪协会要广泛组织开展鲁菜创新,开展名师、名厨、名店、名菜、名牌原料评选等活动。建议各市至少打造一处“鲁菜馆”旗舰店,培育一批知名鲁菜餐饮企业,在公务接待和旅行社团餐中推荐使用鲁菜,为鲁菜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积极应对高铁旅游时代的到来。以今年6月底京沪高铁正式通车为标志和起点,高铁旅游时代正式到来。京沪高铁连接“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沿线四省三市人口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40%,是一个需求旺盛的中高端旅游市场。京沪高铁我省有6个沿线站点。铁道部确定,原青岛至北京、上海的动车过济南后上京沪高铁线,按高铁速度运行。这样,我省不仅有济南、德州、泰安、济宁曲阜、枣庄、滕州6个沿线车站,还有青岛、淄博、潍坊3个跨线连接车站,实现了高铁向我省的纵深覆盖。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就可以在高铁旅游时代的市场重组中形成优势,使山东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否则就有可能被“虹吸效应”吸走原有的优势,沦为“过境地”。从现在到六月底正式通车还有120多天的时间,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有效应对,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旅游部门将重点抓好两项工作:一是开展大规模的宣传营销。3月份,省旅游局将组织京沪沿线、跨线城市,按照捆绑营销模式,赴北京、天津、江苏、上海等省市开展大规模的联合宣传促销,在京沪沿线打响“好客山东”旅游形象,抢占市场先机。同时,与山东出版集团合作,编写《山东不可不去的100处最美的地方》旅游丛书,在高铁投放。各沿线城市要配套推出一批美食、购物、文化、休闲等主题特色突出,有价格、品质双重竞争优势的“一日游”、“周末游”旅游产品,真正形成市场优势。二是加快推进旅行社向高铁站点聚集。协调铁路部门,支持重点旅行社在高铁站点设立经营点,实现旅行社对高铁游客的一条龙服务。建议各市政府抓好两件事:一是加快推进高铁与城市交通的“零换乘”,实现高铁与公交、客运、出租车、轻轨的站内衔接。二是加快城市游客集散中心建设。有关资料显示,自助游散客已经占到游客总量的80%以上,成为旅游者的主体。各地要积极适应这种新趋势,充分考虑高铁游客、自驾车游客等散客的需求,在高铁站区、火车站、汽车站等人流相对集中区域,规划建设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加强集散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年内基本建成信息化程度较高,咨询、预定、服务功能完
善的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其他各市要根据区位条件,主动加强与高铁沿线、跨线城市的对接,积极开展区域旅游联合,开通旅游直通车,推出周末游、休闲游等有特色和价格、服务优势的产品,吸引高铁高端游客向全省延伸覆盖。
三、进一步加强旅游部门自身建设
面对“十二五”旅游业大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新任务、新要求,旅游部门深感责任重大。各级旅游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用战略眼光谋划旅游业发展;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努力形成旅游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牢固树立人才意识,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牢固树立践行意识,形成良好的作风。
一是要胸怀全局,融合发展。当前,旅游部门要积极顺应部门融合发展的趋势,主动协助文化、交通、住建、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水利、教育、体育等旅游资源管理部门编制旅游开发规划,共同开发旅游产品;与宣传、商贸、民航、铁路等部门合作,共同宣传营销旅游产品;与国土、财政、金融、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以及税务等部门合作,争取这些部门对旅游业的更大政策支持。建议各市进一步重视旅游部门职能建设,学习借鉴北京、海南、南京以及我省枣庄等地的做法,整合政府资源和相关职能,重点旅游城市积极组建旅游委员会,强化政府主导、宏观管理和旅游公共服务职能,为旅游业快速发展提供重要组织保障。二是要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旅游经济是创意经济。今年,省旅游局将设立旅游科技创新奖,从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经费,对旅游信息平台建设、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利用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开发现代旅游项目,以及节电、节油、节煤、节水等小发明、小创造进行奖励。全面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育创新型人才,把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结合起来,争取省委组织部支持,将发展旅游产业纳入党政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深入推进服务管理创新,在全省实施“旅游专家指导策划规划服务企业行动计划”,组成专家班子赴各地对重点旅游项目、旅游大企业集团等进行工作指导和培训,对各类评定、认定、命名等实行动态管理。加强旅游行业协会建设,支持旅游协会各分会和各专业协会创新机制,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各地要着力加强旅游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引导相关企业参加全省旅游产业创新奖征集评选活动,利用山东旅游教育集团、旅游职业学院、市县旅游教育培训中心等,面向急需岗位、专业岗位、基层一线开展大规模的培训。
三是要真抓实干,改进作风。结合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着力解决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解决基层和企业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要建立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将重要工作任务落实到分管领导、处室负责人和具体工作人员,形成逐级负责、人人有任务、人人有压力的工作机制,把各项具体工作落实到位,以优异成绩向建党九十周年献礼。
各位领导,同志们,做好今年的全省旅游工作意义重大。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确保“十二五”开好头,起好步,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基本建成旅游强省奠定坚实基础。
谢谢大家。
第四篇:在2020中国旅游集团发展论坛上的讲话
在2020中国旅游集团发展论坛上的讲话
今年以来,我国遭遇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旅游战线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之后,稳妥推进复工复产复业,逐步恢复国内旅游市场,对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做出了积极贡献。胡和平指出,当前,我们正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即将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国发展面临着国际国内环境更加复杂多变,旅游业发展既有新机遇,也面临新挑战。为此,旅游业要做好三方面准备:
把握新发展阶段旅游业面临的形势、任务一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旅游业发展拓展了空间,也对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之后,人民对美好生活有了新的期待,进入了从“有没有”到“好不好”过渡的新阶段,消费需求呈现了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旅游业随之进入大众旅游时代,人们的旅游需求逐步由注重观光向兼顾观光与休闲体验转变,对旅游产品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旅游企业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优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进一步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人民的整体素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二是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旅游业有独特优势,也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推动生活型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文化旅游等服务业。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旅游业是典型的综合性产业,涉及面广、带动性强、开放度高,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方面,应该也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必须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培育繁荣国内旅游市场,充分释放内需潜力,促进国内大循环,要大力发展入境游,推动国际国内双循环。
三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为旅游业提供了新动能,也提出了创新发展的新要求。以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不断突破,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生产、生活及思维方式,也深刻地改变了旅游业的发展格局。旅游业要积极顺应趋势,用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科技创新成果,为旅游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优化传统业态,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四是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旅游业发挥优势,积极作为。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促进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到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这就要求更加注重发挥旅游在促进文化传播,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独特优势,不断培育文明风尚,培育文化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五是必须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全球疫情扩散蔓延态势仍在持续,我国的疫情反弹风险依然存在,旅游业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旅游发展,避免疫情通过旅游活动传播扩散,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落实旅游经营场所、设施、产品、服务等安全标准,加强安全旅游提示警示,要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守住生态安全底线、文物安全底线,坚持正确的方向,牢牢守住意识形态安全的底线。
明确新阶段旅游发展的思路举措
“十四五”时期,旅游业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构建现代旅游业体系。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丰富产品供给。把提供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加快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要搞好需求侧改革,推动传统业态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培育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提高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优化旅游发展布局结构,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整合跨区域资源要素,加快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要坚持精益求精,着力打造旅游精品,提升中国旅游平台形象,要做强市场主体,尊重企业主体地位,营造宽松的经营投资环境。
大力发展大众旅游。把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标准化与个性化相统一,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创新旅游产品供给,推出更多定制化旅游产品、旅游线路,适应人们旅游方式的变化,优化旅游公共设施布局,增加旅游惠民措施,推进旅游景区服务中心等标志体系建设,加大面向散客的旅游公共服务能力。
发展智慧旅游。把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机遇,完善旅游信息基础设施,提升产品服务、企业治理等智慧化水平。要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信息技术革命的成果应用,推动旅游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培育云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要加快建设智慧景区,支持旅游景区、度假区等开发建设智能化旅游服务系统,推进预约、限流、错峰常态化,提高管理效率。
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扎实推进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大力推动旅游与农业、工业、教育、体育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催生新业态,衍生产业链,创造新价值,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
强化市场管理。把提升质量作为重中之重,构建服务质量标准体系、第三方质量评价体系,改善游客体验,提高满意度。要加快旅游行业信任体系建设,健全旅游投诉处理和服务质量监督机制,针对突出问题强化市场监管,严厉打击侵害游客利益的违法行为,让群众在高品质的旅游活动中乘兴而来尽兴而归。持续加大执法力度,开展不合理低价游等专项整治,营造规范有序、安全文明的旅游市场环境,要健全旅游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加强重点时段、重要设施设备、重大节庆活动及高风险项目等的安全监管。
强化新发展阶段旅游企业的使命担当
旅游企业是现代旅游业的核心,在推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进入新阶段,要一如既往,积极作为,努力担当新使命,做出新贡献。
一是要坚持文化引领,做文化自信的培育者和践行者。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作为重大任务,提升旅游的思想内涵、文化品质,让旅游成为难忘的精神之旅、文化之旅,成为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活动,拓展交流渠道,创新交流方式,让各国人民更好地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同时,也让中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世界。
二是要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做大众旅游的促进者。要适应大众旅游发展的需要,适应人民旅游消费常态化、需求多样化等特点,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丰富产品供给,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改变当前旅游产品供给不充分不平衡的局面,既更好满足人民旅游需求,又从中获取发展动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统一。
三是推动科技赋能,做智慧旅游的示范者。要抓住科技发展的契机,加快新科技应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积聚各类创新要素,推动数字化、智能化为支撑的产品创新,实现科技强企、科技强旅,使“旅游+”“科技+”相互赋能和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文化和旅游部将继续推进现代旅游业体系建设,支持旅游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共同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第五篇:于广洲署长在2011世界海关与商界论坛上的讲话
于广洲署长在2011世界海关与商界论坛上的讲话
(2011年11月24日)
很高兴在美丽的广州与各位海关同仁、各位商界朋友欢聚一堂,召开2011世界海关与商界论坛。首先,我代表中国海关,向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出席论坛的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
世界海关与商界论坛是海关与商界的盛会,是促进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英国哲学家培根有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中国的先哲孔子说过:“智者不惑”。本次论坛以“知识造就海关卓越,知识共享促进贸易发展和经济繁荣”为主题,必将进一步推进海关与海关、海关与商界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用知识造就海关卓越,促进商界辉煌和世界经济增长。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一些主要经济体增速下滑,部分国家主权债务问题突出,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压力加大,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增多,极端气候和自然灾害频发也给世界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世界经济发展正面临严峻挑战。
海关作为国家的门户,在促进贸易发展和经济繁荣中义不容辞,在帮助企业通过创新和变革实现可持续发展中责任重大。当前的形势,呼唤各成员海关和商界更加注重加强沟通、交流与合作,更加注重打造和谐的合作关系,更加注重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今
天,世界海关同仁和商界朋友相聚广州,共同研判形势,探讨利用知识的力量巩固海关安全和便利两大支柱,共促全球贸易发展和经济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愿提出几点建议并共同努力践行:一是在加强知识应用中崇尚科学。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境物流的大幅增加,新产品、新工艺层出不穷,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增多,对海关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挑战超出了国界,需要我们共同应对,更需要我们在知识应用中找出路,在科学管理上求办法。建议各成员海关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推进全球网络化海关建设,确保无缝、实时和无纸化信息的流动。利用科学的企业分类管理,充分发挥风险管理系统的作用,减少对现场查验的依赖。应用先进的技术装备,缩短查验时间,提高通关速度,保障便利安全。
二是在加强知识创新中促进文明。知识创新是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对创新的鼓励、对创造的保护是对人的尊重,是文明的象征。倡议各成员海关以知识为基础,以客户为导向,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建立新型的海关与商界关系。通过创新进一步简化通关程序,优化监管流程,降低通关成本,用创新实现执法文明。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保护公民免受假冒伪劣商品的伤害,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免受污染,保护人类智慧的结晶——知识产权免
受侵犯,用创新推动社会进步。
三是在加强知识共享中追求高效。知识共享促使知识倍增。建议各成员海关积极建立和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大力开展信息交换、人员交往、经验交流。以包容的姿态开展执法互助、监管互认、信息互换。加强与其他边境执法部门的协调,适应边境安全和监管的需要,营造高效便捷的口岸环境。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其他政府机构、学术界等各方的知识交流,共同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共同应对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严峻挑战。同时,基于便利必须以诚信守法和监管有效为前提的共识,倡导各成员海关进一步加强执法合作和联合行动,携手分析风险、评估风险、抵御风险,共同打击走私违法行为,营造遵守海关法律的良好环境。
四是在加强知识实践中推动廉洁。廉洁和高效密切相关,没有廉政,也就没有效率。廉政建设需要制度保障和科技支撑,也需要知识素养和道德情操。倡议各成员海关不断提高法律法规及司法裁定的透明度,制定科学明晰的操作标准,减少个人裁量权。应用网络化廉政风险防控信息系统,不留廉政监管“死角”,同步防控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坚持以人为本,提倡增信、厚德、奉献,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文化氛围,使廉政成为自我要求和自觉行动。
五是在加强知识更新中提升能力。在知识更新步
伐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下,倡导各成员海关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型海关建设,培养知识型关员,搭建更新知识、追求卓越的舞台,创造人人皆可成才的环境和条件。发挥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和约束作用,积极构建履职尽责、服务高效、开拓创新、包容和谐的现代海关职业文化。继续加强海关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海关监管和服务水平,适应新的贸易方式、物流形式、经营模式的发展。各国海关都应相互创造学习机会,交流先进经验,发达经济体海关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优良传统。今天,中国正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对知识、对人才的重视前所未有。中国海关历来重视知识的运用和发展,推进海关现代化建设。我们愿与各成员海关和商界一道,积极实践“知识造就海关卓越,知识共享促进贸易发展和经济繁荣”的主题,加快建设科学、文明、高效、廉洁的现代化海关,推动全球经济走出低谷,摆脱低迷。
信心比黄金更珍贵,知识比财富更重要。面对严峻的形势,让我们携起手来,在先进知识的引领下,改革创新,迎难而上,深化合作,共同发展,借助知识的力量推动全球贸易安全与便利,让知识造就海关卓越,让知识促进经济繁荣!
最后,祝愿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