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2.1-1商务日语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综述
商务日语专业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的综述
随着中日贸易与中日交流的不断发展,时代将赋予商务日语一个全新的概念,因此,商务日语专业课程应不断地调整课程结构和更新课程内容,以满足社会以及岗位对商务日语人才的需要与要求。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则是课程体系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职高专日语教学现状
高职高专日语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需求多元化背景下,国家教育部一直在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高职高专日语教学方法陈旧,往往不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身特征,常常照搬普通高校日语教学的理念和模式,从而使教学效果事倍功半。目前高职高专日语教学模式可以归纳为“三个中心”。即“以教材为中心”,“以语音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日语教学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很少,教师喂多少,学生吃多少。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不到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得不到培养。同时,这样的教学方法也会影响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从而曲解了日语教学的目的和国家“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育方针。
二、高职高专日语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式和辩论式等形式,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课堂上注重处理好难点与重点、概念与应用、标准与灵活的关系,做到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经常选择一些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让学生参与分析,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还采用师兄师姐传帮带的方式,带学生到上一届毕业生工作的单位现场,请毕业生现场讲解,或请毕业生回校现身说法,师兄师姐的成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生积极性。
(1)因材施教法
“因材施教”是我们的先贤孔子一贯倡导的教学方法,其主要观点是要教师
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水平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所以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入学起点不同(有高中生、三校生和初中生),教学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日语水平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分配学生不同的参与任务,注重学生参与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寓教学于实践。并适时给予评价和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练习机会。课后教师应分析学生的特点、优势、劣势、哪些能力还能继续提高。力争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训练中找到自信,学习潜能及兴趣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随着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多媒体也走进了日语课堂。新形势下高职高专日语教学也应引入多媒体教学。它不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节约板书时间而且替代了静止呆板的教具,参与了直观教学,能使学生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幅视听立体日语画面,营造出各种不同的情境。单纯的单词、句子和文章的授课,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容易产生疲倦感,注意力分散,从而影响学习效果。这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将抽象的单词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记忆。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让学生置身于以日语为母语的环境中,体验日语的实际运用。然而多媒体教学只是辅助手段,决不可能完全取代教师.所以教师不能盲目地完全依赖多媒体而忽视了教师作为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的重要作用.而是应该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服务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促进教学。
(3)“兴趣激励”法则
兴趣和愉快是人类最主要的两种正向的情绪。浓厚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日语学习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学中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创设快乐而有趣的学习氛围。出于兴趣而去努力学习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使学生感兴趣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素养、教学水平、教学态度和教学方式。师生之间的情感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课堂上教师要充满激情,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成绩和进步要及时表扬鼓励,让学生感受成功,这样学生才能有信心,有了信心就会更有兴趣。教师
授课时要设计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学习单词时,可以插入图片或视频进行教学。练习对话时尽量让学生表演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在课外活动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展一些有趣味的活动,也是增强学生兴趣、巩固课堂知识的好方法。例如,业余时间播放英文电影,娱乐的同时让学生从中学习日常用语和语言习惯。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日语学习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内部动机。所以,教师要努力推广兴趣教学法,让学生在兴趣中愉快的学习。
(4)交互式日语教学法
交互式教学最早由Palincsar(1982)提出,它最初是一种以支架式教学思想为基础来训练学生的阅读策略的教学模式。交互式日语教学主要是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互式教学重视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的相互支持和促进,通过观察模仿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教学和学习行为,学生可以进行有效地预测、提问和总结。教师示范各种理解策略的使用,而随着教学的进行,教师便逐渐更多地引导学生来使用这些策略,随着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教师逐渐提高要求,让学生在一种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这种教学方法,充分贯彻了“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服务于学生”的理念。师生间、学生间的广泛交往与联系也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得以发挥的重要途径。交互式日语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有很多参与和表演的机会,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教学手段改革: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尽量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必修课多媒体使用率在80%以上。教学资源全放在校园网上给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网站设立答疑室,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网上教学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学生能以各种方式和途径进行学习。在教学中采用现场教学、示范教学、实物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模式。
提高高职高专日语教学水平是高职日语教育的关键。每位高职高专的日语教育工作者都应不断地思考、探索,改进教学方法。改革不合适的教学方法,探索适
宜的教学方法是重视教学过程,尊重教学规律的表现。高职高专日语教学应不断改进、完善教学方法,营造适宜学生能力发展的条件和环境。这样,学生日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才能得到提升,日语教学质量才能有所提高。只有这样,高职高专日语教学才能日趋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
第二篇: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梧州职业学院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梧州职业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始建于2011年,当年开始招生。经过4年的发展与建设,形成了“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分解,三层次递进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该专业已成为师资力量适中、教学条件较好、人才培养水平较高的专业,为梧州工程造价管理岗位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掌握现代工程造价管理技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1.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
1.1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1.1.1 课程体系设置原则与理念
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我们专业在对社会人才需求状况进行全面和准确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提炼出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知识和能力,以此来设置课程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依据造价员岗位的任职要求,并参照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的职业资格标准,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分解(如下图所示),三层次递进式的开发了课程体系,将本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成工程技术基础能力模块、工程经济技术专项能力模块和工程造价管理岗位综合能力模块三部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改革。
1.1.2 教学资源建设
根据国家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精神要求,围绕“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两个问题,结合“造价员”和“注册造价工程师”两个层次人员的技术岗位需求,积极探索符合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满足造价员岗位能力需求,并适当考虑学生可以在毕业后成为造价工程师”。在对传统专业人才进行反思和对专业特殊性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开展了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和专业能力需求调研,经过不断创新、实践、总结,逐渐完善了“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分解,三层次递进式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式方法如下图所示:
1.1.3 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采取了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具体做法为:(1)针对工程计价方式具有显著地方特色的特点,且我专业学生多数在广西就业的现状,鼓励专业实践技能型课程采用复合型教材,将广西壮族自治区现行的工程计价标准作为教材体系及实训指导文件的主要构成,实现实训环节与工作过程的完全仿真;(2)结合实际工程,制定完善的实训教学任务指导书,目前专业开设的各类实训课均配备了相应的实训指导书,为执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实践课程体系提供了保障;(3)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三明治”式教学模式,所授课程均采用“讲、学、练”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对巩固学生实践能力效果显著,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目前已出现了工程造价毕业生就业良好的现象,招生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尚有部分学生入学后主动要求转入造价专业;(4)针对学生基础及特长不一的特点,采取分层次教学方法,对于部分学习基础好的学生,补充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参加课外实践,作为精品培养,保障其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2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1.2.1情境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按照工作情景及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注重讲学练相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注重与工程实践的结合:在基础能力模块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发建设包括图片、录像、动画等形式在内的施工工艺课件,将工程建设施工过程搬到课堂;将现行的工程技术标准及工程计价标准应用于课程教学,在校内实训室采用常见的工程图纸类型和广西区在用的工程计价标准进行专业综合技能实训相关实训,实现校内实践教学过程的完全仿真。通过上述手段与方法,保障了课程教学与工程实践的结合,强化了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
1.2.2课程考核方面的改革
在课程考核方面,积极推行形成性评价,探讨教学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具体做法如下:
(1)理论课程采取过程考核与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考核比率为40%,设置了针对知识点的小作业(考核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综合技能的大作业(考核学生协作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考试采用半开半闭模式,闭卷部分考核基础理论,开卷部分考核工程计价的综合技能,包括各类工程技术资料的应用能力
(2)实训课程采用完全过程考核方式,按照实训过程考核(40%)、实训成品(60%)相结合的考核方法评定实训成绩。
通过对考核方式的改革,即强化了学生对于必备理论知识的吸收掌握,也强化了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保证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毕业资格中专业证书获得率达到了78%,部分毕业生已通过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考试;部分精品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即可以独立承担工程项目,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1.3实践教学改革与管理
1.3.1实践教学体系设置
结合工程造价岗位的需求,本专业建立了工程识图、工程技术及工程计价三层次递进的实践课程体系,实践学时占培养计划总学时的60.6%。
1.3.2校内生产性实训的设置
工程识图、工程技术及工程计价三层次的校内的实训教学均为结合工程造价管理相关岗位的生产性实训,校内集中实训环节100%均为生产性实训,占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学时的60.6%。实训内容采用实际工程图纸、最新工程技术标准、现行工程计价标准等相关技术资料,为此多批次派出实践教学老师参加各类工程技术规范更新的培训,从而保障无论实训内容还是实训环境均可以做到与岗位的完全对接。
1.3.3顶岗实习的设置
结合专业能力培养的需求,本专业在第六学期设置了半年的顶岗实习环节,并制订了针对顶岗实习过程的安全管理、教师指导规范等方面的管理文件,明确了顶岗实习学生的考核评价内容和方法。为强化顶岗实习的效果,本专业要求所有指导老师必须制定实习计划、下发实习任务书、做好实习过程指导记录等,并要求指导教师全程跟踪。同时,要求实习学生必须做到:与实习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由企业指定指导教师;有学校、学生及家长三方签订顶岗实习安全协议,保障校外实习过程的安全问题;做好顶岗实习周日记,定期向学校指导教师汇报实习状况等。通过上述措施,保障了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
1.3.4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措施
在实践教学管理过程建立了质量监控体系及信息反馈系统。内容包括:建立有专业主任参与的“教学管理委员会”和学校外聘资深专家组成的“督导委员会”两个组织机构;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了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制度,听课制度,师生交流会制度,教师说课程制度,学生评教与教师评学制度,专业主任及教师相互评教制度等。例如,听课制度中规定了专业主任一学期至少要听每个教师授课一次,教师之间要相互听课至少4次;学生评教除网上评教外,校外实训课程结束时还要进行教学效果问卷式调查;要求教师要做到十有:有实训教学大纲、有实训指导书、有实训开出率统计表、有实训课程标准、有学生安全保证书、有学生实训日志、有实训综合报告、有实训单位意见反馈、有实训工作总结、有实训效果调查;每学期末根据学生评教、督导、教学管理委员会成员、院系领导及教师听课等各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其结果纳入人事考核总体评价中,作为教师晋级和聘任的重要依据等。管理措施落实到位,保障了实践教学效果,学生的实践技能能够得到充分训练,在区内各类专业大赛中获得优秀成绩。
1.4 产学研结合方面
1.4.1校企合作机制的建立
在本专业的建设过程中,依托梧州市工程造价管理站,与咨询、施工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一方面利用自身高素质教师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另一方面企业为学校提供学生就业、顶岗实习等条件。比较典型的合作方式包括:为造价工程师协会提供技术支持;为深圳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提供技术支持;在校内设置企业赞助的专业技能大赛(成效杯)、在企业和学校分别建立实训培训基地(在校内建立广联达软件培训基地,在校外建立依托企业的学生顶岗实习基地),初步形成了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1.4.2校企合作的激励制度
学校鼓励教师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并将“政校企行,三方联动”、“产学创用,立体推进”作为学校办学的基本思路,鼓励教师“出海捕鱼”参与实践。为此,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政策,例如:承担科研课题时的教学任务减免、建立专业教师下企业实习和提供技术服务的管理制度等措施,引导教师主动为行业企业和社区服务。
1.5 教学管理方面
教学管理机构健全,职责明确。建立了校、院(系)、专业的分级教学管理系统,并分设了教学管理与教学督导相并列的教学管理及评估架构。分院院长全面负责教学工作,系主任(专业主任)负责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教学秘书负责日常教务管理工作。
教学基本文件齐备,管理制度健全,且执行良好。教学基本文件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教学PPT、教学进度表等。所有教学文件均都装订成册,并且在合理性、科学性等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进,突出高职教育的目标和特色。
建立了学院、分院、督导室一体的教学督导体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师互评和信息监控(教学日志)为主的多方位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第三篇:护理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总结
护理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总结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了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护理专业近年来按照学校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在不断变化,学校对于人才的培养也要跟上时代的变化与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因此,高职高专教育必须开展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基础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广泛吸收和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得力帮手。
开展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为此护理专业根据学校总体部署,首先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邓小平教育理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认真学习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等重要文件。然后,围绕“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护理人才”和“怎样培养面向21世纪的护理人才”展开广泛而深入的研讨。通过学习和讨论,我们护理专业全体教师一致认为:改革应立足于培养具有复合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护理专业人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应达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基本能力,能从事预防保健、临床和康复护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的这一目标。
二、改革教学方法,培养主动灵活的学习型人才
护理专业全体教师在充分认识实施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主动、积极思索了本学科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习实验教学以及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的改革,从构建能够适应培养目标变化并充分体现护理特色的新的课程体系入手,以教研室为单位,以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为主体,人人参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研究。
基础护理教研室在总结了20余年护理专业教育改革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以“精简基础、突出护理、人文并重、选必修结合”作为优化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在教学方法方面,应在坚持传统教学方法优势的基础上,尝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以及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在专业基础、专业课的课堂教学中积极倡导病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双语教学等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高度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护理专业课,加大典型病案教学、现场教学的课时比例,使学生能够较好地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此外,在课程总体安排方面,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规范实验教学和专业教学实习实践活动的管理,并对学生进行的专业教学实习和实践活动进行必要的考核。
在教学中,护理专业的教师们大胆地综合运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法,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从而基本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
1.演示教学法
《护理学基础》作为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 是本专业最重要、最基础的课程。其所讲授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操作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带有普遍性的知识,完成该门课程的学习是护理人员进行临床护理工作最根本的条件。同时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体现在学生的行为上,并直接影响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其授课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授课后学生要会操作,形成稳定的技能,并要逐步过渡到病人身上为病人服务,体现出操作的规范性、准确性、人文性。因此我们的基护教师对该门课程进行了教学方法改革,除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外,还采用演示教学法现场演示操作,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使学生首先看到了最标准的操作方法,使学生操作练习有了方向与标准。
2.以问题为中心的病案式教学法
教学方法变革的中心思想在于教师要启发性地教,学生要探索性地学。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过程正是符合了这一中心思想。PBL教学法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小组总结5个阶段,是一种以提出问题为教学切入点,然后展开问题,解决问题并进一步引申出相关问题的教学方法。它能够自始至终使学生注意于教学过程,不断的去思考,去表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学生能够主动的在课外、课前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获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护理专业的教师们特别是临床护理教研室的教师们积极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病案式教学法。她们围绕各知识点,深入临床一线寻找与设计病例或医案,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学生去看书,查资料,上课时让学生分析讨论解决问题,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自学与讨论中牢固地掌握了各学科的知识。如此既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多媒体教学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进入千家万户,也走进了我们的教室。我们护理专业的老师们与时俱进,深入开展信息技术与护理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方式改革。她们广泛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影视音像技术引入护理教学中,购置、自制了一批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加大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应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我们的教学不再是一块黑板几支粉笔的被动时代了。通过多媒体,我们的教学图文并荗,声乐并存,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4.综合实训法
现代教育观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潜能,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用、并能够终身学习的人。护理教育的目的同样如此,以培养能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护理人才为目的。护理学是实践性的学科,因此,我们积极采用综合实训法,在新建成的以“先进性、多功能、开放式”为目标的护理技能教学中心,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开放型的多种技能的综合训练。在更新和补充的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性的护理教学模型和仪器设备上,学生们兴趣昂然地借助仿真护理模型进行实体模仿、重复练习,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弥补了临床示教病例不足的问题。
5.“角色置换教学法”
我们的学生将来的服务对象是病人,为了使学生尽早地进入角色,理解患者的痛苦,我们采用了“角色置换教学法”,让学生之间互为“病人”和“护士”,两人为一对互相做技能练习。
6.技能操作竞赛教学法
青年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因此我们采用技能操作竞赛教学法,开展多项护理技能操作竞赛,使她们的学习训练得到了及时的肯定,极大地鼓励与培养了她们的学习兴趣。
7.临床见习教学法
护理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我们采用的临床见习教学法贯穿在各门护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教学中。在课程的安排上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将学校教学与基地教学、社区教学相结合,增加了课间见习,使学生们及早地领悟了临床一线的工作实况,大大增添了学习兴趣。
8.模拟教学法
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健康评估多媒体实验室的仿真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设施(仿真心肺听诊模拟人、仿真腹部触诊模拟人等)实施模拟教学法,使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能全面系统规范掌握体格检查方法及真实体会异常改变出现的体征。
三、主动改革教学手段。
在改革教学手段方面,护理专业积极鼓励广大教师采用现代教学技术,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对积极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积极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教师予以政策上的支持和鼓励。目前我们在改革教学手段方面取得的成绩有:
1.90%以上的教师能够制作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2.购置了护理学操作技术、护理学形体训练等10多套教学光碟,并已应用于教学。
3.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在健康评估的教学中我们根据教材和教学改革的需要,制作了大量的课件,运用于教学中,让学生反复观摩,保证操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近年来,我们护理专业的教师们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今后我们还要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将最新的和现代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入护理学的教学之中,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的护理人才。
第四篇: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典型材料
动漫系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材料
一、动漫系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概况
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确定之后,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开发,技能的培养,对于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具有重要意义.从某种意义来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关系着教学成败的重要问题.几年来北京训练基地在教学内容,教学体系都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及应用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的具体实施情况
在基地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基地各教师制定了各科详细的教学手法与改革的具体措施,大体上分为:
(一)突破常规理念,大胆创新
(二)运用高科技手段,提升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
(三)改变常规教学方法,走出教室,加强实践。首先,在教学上,往往授课时形成一种,老师满腔激情的在讲,下边学生听的一头雾水,尤其是在一些非常抽象的知识的时候,这种现象尤为严重,以前只能是教师一遍一遍讲,让学生慢慢琢磨体会,而现在,教师们基本上都运用PPT课件的手段将原本抽象苦涩难懂的远离和理论生动立体的呈现在学生面前,通俗易懂,大大的节省了教学的时间,提升了教学的质量。其次,在专项科目及需要实践的教学科目中,以前往往是面对的是死板的理论与套路,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动力大大降低,导致学习效率降低,目前,各专项教练及实践课目的任课教师,充分使用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教学,包括使用PPT课件、投影,摄像、录像、3D动画等技术,带动了学生的学生兴趣,节省了宝贵的教 学资源并且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学质量。
再其次,以前在授课时,教师往往只是按步就班,没有什么新意,也没有什么过人地方,导致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感到苦涩,没有兴趣,而目前,在基地组织进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后,各任课教师能够充分的对原来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极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互动式等教学模式与方法开展教学。并且倡导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手段,全方位利用图片、实物、声音、图像、电脑软件和互联网络等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广泛开展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自主+引导的教学模式,根据语言教学理论和教学实际情况,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模式,突出提高班的优势,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习积极性。
三、重点改革方面
(一)强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己通过课堂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诸如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制造易于开展交际活动的环境和气氛,设计具有交际性质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让它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改变过去以知识掌握为主线的设计思路,在课堂设计中心能力形成为主线,将知识,方法,技术熔于一体,使课堂的各个要素得到有机重组.(二)始终把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
在散打专项教学中技能训练是必要的,但学生的分析,综合,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我们改变了过去的教学模式,注重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
(三)帮助学生构建自主性学习
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和层次,设置各种课堂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在构建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设置学习目标,使他们能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和策略,了解每一学习阶段的学习特点和规律,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学会自主学习.注重将课堂教学与课外科学研究,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教师在科研中获取的科研思想,科研技术尤其是与教学密切相关的科研资料带入课堂教学,加强知识的启发,研究引导,并发动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把课外活动视之为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师工作的一部分,对学生的课外学习和课外实践活动加强指导和组织,加强计划性,使其成为学生自习,思考,实践和创新的过程,收到较好效果.(四)注重研究学法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生的学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任何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都是从学生学习的特点出发才符合教学规律的.因此,我们在改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就从过去只研究教法逐步过渡到既研究教法,又研究学法,使教与学统一起来,并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指导与培养.四.总结
教育肩负着传承文化的历史重任,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是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塑造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因此,“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把个体的人培养成能自由和全面发展的,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和潜能的社会人”.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文化传递,内化,选择和创新,使个体社会化的活动,以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富有主体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其主旋律是“育人”,而非“制器”,即培养 高级人才,而非制造高档机器.然而在过去的教育中,我们的高等教育出现了只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人文关怀的现象.人们逐渐的认识到,过去对教育的社会价值,工具价值过于偏重,违背了教育的本质属性.从根本上说,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及最终归宿,离开了人的培养,教育不仅丧失了其本质特征和独立存在的价值,它的社会价值也必然成为空谈.只有当人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得到重视,人的价值得以实现,教育的社会价值才可以得到最好的体现.正是基于对教育价值观的重新审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把“坚持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方针之一,把“使学生养成独立的人格,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作为素质教育最根本的目标.
第五篇: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总结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总结
随着美术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得到了快速的推进。总结教学中的经验,主要有观摩教学、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和互动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为了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并形成规范,每学期结合教学特点制定相关改革方案和计划。
一、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指导思想
1.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美术专业人才为标准,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研究新的适用性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2.教学手段的使用必须与教学内容紧密相结合。要通过有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得到充分的解释,使之在规定的时间内给学生提供最大的信息量,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了解学生学习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研究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较好实现教学目的。
4.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服从于人才素质培养,以全面积极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改革工作以全面推广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为载体,通过改革建设应逐步实现教学方法的三个转变:以教师教为主转向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从只重视学习结果转向既重视学习结果,又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从只研究教法转向既研究教法、又研究学法。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形式
结合专业特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形式因地因时有多种变化。常用的形式有:讨论式、启发式、演示式、合作式、体验式、提问式、创意式等。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现代化技术的普遍运用,又增添了观摩课教学、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网络资料结合教学、现场优质课教学、互动创新式、专业课程的考核等教学方式。
1.观摩课教学。是一种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交流活动,是一个教师有课其他教师听课的教学形式。2.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一种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手段进行授课的教学形式,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媒体有机地结合,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教学。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的需要,选取适合本教学内容的课件的教学方式,最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是指网络教学。是指通过网络技术手段,进行在线教学,目前我们还没有条件完成这种教学方式,只能通过网络下载相关资料,作为教学的辅助材料。
4.现场优质课教学。是指依据美术教学的特点,在选定的教室或班级听课、现场开展各类评比、讨论的教学活动。
5.互动创新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师生间、学生间互动性开展教学活动。例如,组织学生专题创作、开展专题讨论、进行提问解答等。
6.专业课程的考核。凡列入教学计划的课程必须进行一定的考核,有的通过过关考核,有的运用作业考核,有的运用试卷考核(有开卷、和闭卷只分),使之促进和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各类形式在具体教学中是相互协作、灵活运用的,没有严格的区分,都统一在现代教学的艺术中,都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服务。
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我们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有了一些经验和体会,但是,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充实和提高。
美 术 系
二〇〇八年十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