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程安全管理论文现代安全管理论文工程质量安全论文
工程安全管理论文现代安全管理论文工程质量安全论文
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摘 要】:通过加强建筑施工人员安全方面的综合管理和综合教育,加快建立安全机制,不断更新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完善施工安全保证保障系统,建设好施工安全管理体制,确实形成全体成员、全部过程、各个角度的施工安全管理,才能达到施工安全、效益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安全管理;建筑施工;安全措施
安全,对于万物生灵来说,是一种存续的保障;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是一种进步的体现;对于各类企业来说,是一种实力的反映。它体现着人文思想,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是一个永恒的、不懈探究的命题。建筑施工企业更是要求尽善尽美。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对施工安全的片面认识 在许多建筑企业中,特别是部分中小企业,对施工安全认识不完整,不科学。片面认为建筑产品的最低使用年限一般都在50年以上,工程质量的好坏是起决定性的,而施工安全只是一种现场的、短期的、事中发生的,只要项目工程竣工,安全问题就自然消失了。
1.2 几种轻视施工安全的错误认识 认为抓安全工作主要是企业质安部门和政府职能部门的事;提高了安全标准,必然要加大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及社会名誉的唯一途径,就是提高产品质量等错误认识。
1.3 重视书面规定,轻视现场管理 许多施工企业领导和
工程技术人员认为:施工安全的各项措施、承诺,均符合招投标程序与甲方要求就行了,而对现场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只要应付一下,不出事就行了。
1.4 重视前线工地,轻视后方保障 错误的认为后方科室人员,是占编制不创造财富的,他们到下面检查、监督总是在挑毛病。安全隐患的整改是被动的应付,错误的认为整改会延误工期,耽误进度。
1.5 重视资历经验,轻视计算数据 一些施工人员认为现场应用与操作的载重机械、计量设备、带电导线等,都应以资历高、经验足为导向,而计算数据只是复杂繁琐的数字,不能作为实做的依据。全面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第一的方针,以专业安全知识为内容,用行政奖励、法律、法规为手段,全面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自我安全防范能力,明确自己安全生产责、权、利的关系,以达到施工安全效益最佳的目的。具体做法:
一是加强专业安全知识、技术的日常教育与培训,用安全典型事例和事故教训进行教育,对照法律、法规认真地进行分析、讨论。
二是坚持1天1条,将安全法律、法规逐件公示在安教宣传栏中。
三是积极组织各类管理人员,参加好的安全讲座和参观受
表彰表扬的项目工程。四是通过重视人员的管理,机制的建立,系统的完善,营造出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明确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责任人
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订立合同之后,安全管理工作应与其它工作同步开展,同步进行。要依法明确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责任人,并明确安全控制由项目经理全面负责。要制定安全管理工作的要点,明确施工安全的承诺与目标。要编制工程项目安全计划,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保证体系。抓好施工前与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工程施工安全产生于生产过程中,必须要“以预防为主”,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和施工过程中的监督与管理。
4.1 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工程施工安全的准备工作,要循序渐进,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首先是做好施工前的调查研究。针对现场的地形、地物、地貌进行勘查、记录,及时发现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并依据实地记录、设计文件做好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以及现场安全警示的工作。其次在施工生产准备阶段,施工企业的管理层,要根据施工项目的特点及容易发生事故的处所,开展好安全生产的宣教,实施安全技术培训与考核,并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4.2 狠抓施工生产安全计划的落实 工程项目部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责任目标分解到岗,落实到人。并针对不同的建设项目和施工条件,合理地组织人力、财力、物力,确保施
工生产中的安全。具体要求:
(1)要遵循“按图施工”的原则,充分了解、掌握设计文件的要求及安全技术措施的内容。
(2)开展好事前班组安全教育,施工前的安全防护检查,并要树立“下一道工序开展前,安全防护已完善”的思想。
(3)做好各项安全防护及应力支撑系统的验收工作,如井支架、脚手架、各类支撑等。
(4)卸料平台等经常性活荷载受力的部位,要按照安全计算的模式进行搭建。
(5)掌握全程施工动态,及时发现、纠正违规操作和违纪行为。
4.3 确保材料供应的质量
材料部门对于各种原材料,应建立健全进场前检验验收和取样送检制度。为此,要求材料员、工程技术人员,都要加强技术业务的学习,掌握好常用材料的质量标准和性能,熟悉材料在保管和运输的规定,做到分门别类的保管和堆放。凡属不合格的材料不准运到工地,以确保材料不会造成施工安全问题。
4.4 电力、机具、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首先规定它们的操作者,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并持有政府有关职能部门颁发的上岗证。其次,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遵守作业制度、纪律。同时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与管理档案,实现管理工作标准化、制度化。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制定整改措施施工企业管理者,要善于总结以往的安全教训,找出“通病”、“顽疾”,并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在日常施工中,发现安全隐患时,要当场剖析原因,即时指正,限期整改。对预防措施和纠正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应跟踪验证,保存验证记录。同时要建立健全奖罚制度,以经济辅助手段,促进施工安全生产。开展施工安全管理事后总结工作要将施工安全的事后总结工作,纳入系统行业化、法制化,方能使建筑企业全体人员,认真回顾项目工程管理中安全管理的成效及弊病,提高安全素质,增强安全理念,持之以恒地确保建筑施工的安全。具体做法:
第一是制定施工安全管理总结标准化格式,并纳入到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条件中去。
第二是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管理总结档案,以便规范和指导项目工程管理人员的日常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是建立施工安全管理总结内容的警示及监督体制,以确保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在项目工程建设中的顺利开展。第四是实行施工安全管理总结的宣讲及测评公示制度,促使好的施工安全管理经验得到应用推广,并认真地吸取施工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及经验教训。
参考文献:
[1]孟宪海.国际工程担保制度研究借鉴[J].建筑经济,2000(6、7).[2]徐金梁,陈玉珍.施工企业加强合同管理的思考[J].建筑经济,2007(8).[3]褚一伟.工程项目目标成本管理与财务风险控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7).
第二篇:现代工程安全管理论文
现代工程安全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通过加强建筑施工人员安全方面的综合管理和综合教育,加快建立安全机制,不断更新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完善施工安全保证保障系统,建设好施工安全管理体制确实形成全体成员、全部过程、各个角度的施工安全管理才能达到施工安全、效益的最佳效果。
安全管理;建筑施工;安全措施安全,对于万物生灵来说是一种存续的保障;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是一种进步的体现;对于各类企业来说是一种实力的反映。它体现着人文思想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是一个永恒的、不懈探究的命题。建筑施工企业更是要求尽善尽美。
一、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施工安全的片面认识在许多建筑企业中特别是部分中小企业,对施工安全认识不完整,不科学。片面认为建筑产品的最低使用年限一般都在50年以上,工程质量的好坏是起决定性的,而施工安全只是一种现场的、短期的、事中发生的,只要项目工程竣工,安全问题就自然消失了。
2、几种轻视施工安全的错误认识,认为抓安全工作主要是企业质安部门和政府职能部门的事;提高了安全标准,必
然要加大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及社会名誉的唯一途径,就是提高产品质量等错误认识。
3、重视书面规定,轻视现场管理,许多施工企业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认为:施工安全的各项措施、承诺,均符合招投标程序与甲方要求就行了,而对现场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只要应付一下,不出事就行了。
4、重视前线工地,轻视后方保障,错误的认为后方科室人员,是占编制不创造财富的,他们到下面检查、监督总是在挑毛病。安全隐患的整改是被动的应付,错误的认为整改会延误工期,耽误进度。
5、重视资历经验,轻视计算数据,一些施工人员认为现场应用与操作的载重机械、计量设备、带电导线等,都应以资历高、经验足为导向,而计算数据只是复杂繁琐的数字,不能作为实做的依据。
二、全面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第一的方针,以专业安全知识为内容,用行政奖励、法律、法规为手段,全面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自我安全防范能力,明确自己安全生产责、权、利的关系,以达到施工安全效益最佳的目的。
具体做法:
1、一是加强专业安全知识、技术的日常教育与培训,用安全典型事例和事故教训进行教育,对照法律、法规认真地
进行分析、讨论。
2、二是坚持1天1条,将安全法律、法规逐件公示在安教宣传栏中。
3、三是积极组织各类管理人员,参加好的安全讲座和参观受表彰表扬的项目工程。
4、四是通过重视人员的管理,机制的建立系统的完善,营造出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
三、明确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责任人
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订立合同之后,安全管理工作应与其它工作同步开展,同步进行。要依法明确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责任人,并明确安全控制由项目经理全面负责。要制定安全管理工作的要点,明确施工安全的承诺与目标。要编制工程项目安全计划,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保证体系。
四、抓好施工前与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工程施工安全产生于生产过程中,必须要“以预防为主”,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和施工过程中的监督与管理。
1、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工程施工安全的准备工作,要循序渐进,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首先是做好施工前的调查研究。针对现场的地形、地物、地貌进行勘查、记录,及时发现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并依据实地记录、设计文件做好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以及现场安全警示的工作。其次在施工生产准备阶段,施工企业的管理层,要根据施工项目的特
点及容易发生事故的处所,开展好安全生产的宣教,实施安全技术培训与考核,并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2、狠抓施工生产安全计划的落实工程项目部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责任目标分解到岗落实到人。并针对不同的建设项目和施工条件,合理地组织人力、财力、物力,确保施工生产中的安全。具体要求:
(1)要遵循“按图施工”的原则,充分了解、掌握设计文件的要求及安全技术措施的内容。
(2)做好事前班组安全教育,施工前的安全防护检查,并要树立“下一道工序开展前,安全防护已完善”的思想。
(3)做好各项安全防护及应力支撑系统的验收工作,如井支架、脚手架、各类支撑等。
(4)卸料平台等经常性活荷载受力的部位,要按照安全计算的模式进行搭建。
(5)掌握全程施工动态,及时发现、纠正违规操作和违纪行为。
3、确保材料供应的质量材料部门对于各种原材料,应建立健全进场前检验验收和取样送检制度。为此,要求材料员、工程技术人员,都要加强技术业务的学习,掌握好常用材料的质量标准和性能,熟悉材料在保管和运输的规定,做到分门别类的保管和堆放。凡属不合格的材料不准运到工地,以确保材料不会造成施工安全问题。
4、电力、机具、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首先规定它们的操作者,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并持有政府有关职能部门颁发的上岗证。其次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遵守作业制度、纪律。同时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与管理档案,实现管理工作标准化、制度化。
五、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制定整改措施施工企业管理者,要善于总结以往的安全教训,找出“通病”、“顽疾”,并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在日常施工中,发现安全隐患时,要当场剖析原因,即时指正,限期整改。对预防措施和纠正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应跟踪验证,保存验证记录。同时要建立健全奖罚制度,以经济辅助手段,促进施工安全生产。
六、开展施工安全管理事后总结工作要将施工安全的事后总结工作,纳入系统行业化、法制化,方能使建筑企业全体人员,认真回顾项目工程管理中安全管理的成效及弊病,提高安全素质,增强安全理念,持之以恒地确保建筑施工的安全。
具体做法:
第一是制定施工安全管理总结标准化格式,并纳入到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条件中去。
第二是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管理总结档案,以便规范和指导项目工程管理人员的日常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是建立施工安全管理总结内容的警示及监督体制,以确保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在项目工程建设中的顺利开展。
第四是实行施工安全管理总结的宣讲及测评公示制度,促使好的施工安全管理经验得到应用推广,并认真地吸取施工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及经验教训。
编制:吉宏平盐城市乾盛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第三篇:安全管理论文:浅议现代企业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论文:浅议现代企业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群众性、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近几年,我国每年因安全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达10余万人,经济损失占GDP的2%左右,损失巨大,令人痛心。事实证明,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现在需要应用科学的现代企业安全管理方式,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真正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好。
一、推行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科学的安全管理,需要安全理论作为基础,为了实现安全生产,必须研究安全的科学理论,揭示安全的科学规律,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以往安全管理工作大多采用传统安全管理模式,与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相比存在明显不足。传统安全管理工作的着眼点主要放在系统运行阶段,一般是事故发生了,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根据调查结果修正系统,这种模式称为“事后处理”模式。由于存在许多弊端,致使事故不断发生。而科学化安全管理工作的着眼点是预先对危险进行识别、分析和控制,变“事后处理”为“事先控制”,预防为主,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
安全管理虽然是极其艰巨的一项工作,但是,只要坚持用唯物辩证法指导,不断研究探讨和把握安全管理的规律,就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科学乃安全之母,愚昧无知往往是安全之祸,事故之源。许多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们缺乏必要的教育培训和科学知识造成的。面对先进的技术装备,如果没有相应的科学知识,别说很好地驾驭它、使用它,完好的装备也可能遭到破坏。每一名职工如果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就会减少盲目性,再复杂的装置也能掌握。有的同志在多年的工作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安全状态,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运用了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因此,科学管理对做好安全工作来讲是极其必要的。
二、安全科学管理的基本内容
1.全面贯彻落实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背后有许多血的教训,它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它是尊重科学的。遵守它,会得到安全的回报;违背它,会遭到事故的惩罚。全面贯彻落实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是企业铁的纪律,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最重要的保证。
2.实现“本质安全”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最高目标
通俗地讲,“本质安全”就是指设备或装置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到其运行时可能发生的事故和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在设计阶段通过设计手段消除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在使用过程中即使操作者发生操作或使用错误,由于设备或装置本身存在的安全性能不会导致事故的发生。由此可见,“本质安全”是科学的体现,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有力保证,是安全管理工作追求的最高目标。
3.将安全系统工程融入安全管理
安全系统工程的基本任务是预测、评价和控制危险。预测的方法很多,有定性的,也有定量的。实际中常见的有:
(1)危险性预先分析
它是把分析工作做在行动之前,避免考虑不周造成损失。
(2)安全检查表
它主要是根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制度,事先制定要检查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避免随意性,减少漏项。
(3)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
它主是分析系统或各个组成部分,查出可能发生的故障及影响,从而制定预防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
(4)事故树分析
它是表示导致灾害事故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因果及逻辑关系图,根据事故发生的概率,制定相应安全措施。
(5)事件树分析
它是从初始事故出发考察由此引起的不同事件,找出最严重的后果,制定相应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
(6)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以事故预测为基础,通过分析掌握系统中薄弱环节和潜在危险,从而制定控制措施。
4.注重实际,注重实效,强化教育培训
安全管理工作搞不好,往往在于认识不到位。现代安全管理要求的基础就是正确认识安全管理。首先要提高对安全教育的认识,真正把安全教育摆到重点位置。既要通过安全培训、常规性安全教育,又要充分发挥安全会议、安全讨论、安全活动、厂报、黑板报的作用,全面强化安全工作,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在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上要丰富多彩,推陈出新,使安全教育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寓教于乐,广大职工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安全意识,逐步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氛围。使广大职工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跨跃,并通过切合实际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培训进一步升华到“我会安全”的境界。坚持预防为主,先期治理,确保防范措施到位。
5.安全管理要以人为本
在现代管理哲学中,人是管理之本。管理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管理的动力和最终目标还是人。在安全生产系统中,人的素质(心理与生理、安全能力、文化素质)是占主导地位的,人的行为贯穿作业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在安全管理过程中,企业必须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以人为本。马克思说过:人们追求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职工工作积极性的调动,要求管理者深入理解职工的内在需求,并予以适当满足,从而刺激工作热情、激发创造力。因此,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引入多种激励机制,成为安全管理的重要举措。
目前,多数企业安全管理采取的是负激励即违章罚款,虽然有激励效果,但效果不佳。因此,企业要注意多运用正激励。一方面可以根据各级安全责任制,对完成情况好的集体和个人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数额必须大或较大;另一方面,可以评选安全标兵,从管理层到基层都要有代表,满足个人的荣誉感,体现“全方位”管理。
6.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安全管理模式
现代安全管理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强调系统的安全管理。这就要从某一组织的整体出发,把管理重点放在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管理,使企业达到最佳安全状态。
安全工作不是某一部门或某位领导的事,是各个部门、全体职工共同的工作,哪一个部门、哪一个职工出了问题,发生了事故都会影响一个企业。因此,安全工作是全员的。
一个企业由多个部门组成,这些部门共同维系着安全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危险性是客观存在的,各个部门都有承担安全责任生产的责任,都要考虑其安全问题,进行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强调“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这是一个科学的理念,它强调安全管理应该上全方位的。
系统安全的基本原则是,从一个新系统的规划、设计阶段起,就要开始安全工作,并且要一直贯穿于整个系统寿命期间内,直到报废为止。在特定组织实施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中都要进行安全管理,检查、监测、识别、评价并控制可能出现的事故隐患。因此,安全工作是全过程的。
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常抓不懈、警钟长鸣,不可断断续续、时紧时松。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这一思想体现了安全工作必须是全天候的。
7.实施安全目标管理
随着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断进步,安全管理由定性逐渐走向定量,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得以迅速推广。目标管理应用于安全管理方面,称之为安全目标管理。它是生产企业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安全总目标,分解展开、落实措施、严格考核,通过组织内部自我控制达到安全目的的一种安全管理方法。它以总的安全管理目标为基础,逐级向下分解,使各级安全目标明确、具体,各方面关系协调、一致,把全体成员都科学地组织在目标体系之内,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在目标体系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每个人的积极努力来实现特定组织的安全目标。
制定安全管理目标要有广大员工参与,领导与群众共同商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安全目标要具体,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设置若干个,例如事故发生率指标,伤害严重指标,事故损失指标或安全技术措施项目完成率等。但是,目标不宜太多,以免力量过于分散。应将重点工作首先列入目标,并将各项目标按其重要性分成等级或序列。各项目标应能数量化,以便考核和衡量。
安全目标管理可以发挥每个人的力量,提高整个组织的安全工作管理绩效;可以增强管理组织的应变能力;可以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领导能力;可以促进组织内成员素质的提高;可以促进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
8.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对信息的收集、录入,信息的存贮,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加工和信息的输出5个方面。它把现代化信息工具——电子计算机、数据通信设备及技术引进管理部门,通过通信网络把不同地域的信息处理中心联结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加速信息的周转,为管理者的决策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在实际生产中,每天获取的信息量非常大,这些信息都是需要及时处理和综合分析、判断,靠人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些工作的,这就需要应用计算机建立管理系统。因此,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工作的应用具有现实意义,应用前景广阔。
简单地说,该系统就是通过建立以安全部门为信息处理中心,各危险岗位和各专业部门为终端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网络,从而由安全信息反馈来推进对隐患的不断检查、整改和监控,形成闭环管理。此系统解决了目前企业安全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关键问题——安全信息缺乏,信息传递渠道不畅通,反馈不及时,危险信息不能及时得到处理等。因此,对企业向本质安全管理方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安全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运用科学管理的管理手段、管理方法,提高职工的安全执行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安全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第四篇:安全管理论文
第一章 安全管理
1、硬技术的发挥依赖于软措施的实施。
2、人员的低素质、集中化和难控性以及各种社会环境因素等,给安全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1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产工艺、技术及环境的复杂性加大,安全管理的对象也日益复杂,影响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多。2社会处于转型期,有关安全生产的立法、执法有待进一步完善。3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4社会总 体协调管理水平尚待提高。
5、安全科学仍不在不断发展,作为其学科丛林中的安全管理学尚落后于社会实际需要。
3、搞好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有四个方面:1搞好安全管理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管 理”方针的基本保证。2搞好安全管理是防止伤亡事故和 职业危害的根本对策。安全管理是减少、控制事故尤其是 人因事故发生的有效屏障。3安全技术和职业安全健康措 施依靠有效地安全管理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4安全管理 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保驾护航的作用。
4、安全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及 其保障条件。
5、安全管理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监 督、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其目的是保护职工再生产 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保护国家和集体的财产不受损失,催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保障事业的顺利发展。
6、安全关联主题和范围的大小不同分为宏观和微观的,按照对象的不同分为广义和狭义。
宏观:国家从政治、经济、法律、体制、组织等个方面所 采取的措施和进行的活动。微观:将企业作为安全管理的主体 狭义的:直接以生产过程为对象的安全管理
广义的:泛指一切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防止国家财产受 到损失的,不仅以生产经营活动为对象,而且包括服务、消费活动等涉及的安全管理活动。
7、安全管理活动的研究对象:(1)安全管理学史研究安 全管理活动的规律的一门科学(2)安全管理学就是以社 会、人、机系统中的人、物、信息、环境等要素之间的安 全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合理、有效的配置诸要素及其之 间的关系,从而保证系统中安全状况的持续实现,保证人 类社会活动中的安全生存、安全生活、安全生产。
8、研究内容:包括安全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安全管理方 法,事故管理,安全文化和安全法规等。理论基础包括:各种有关的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事故致因理论、安全管 理学的基本原理等。安全管理方法包括:安全目标管理、系统安全管理、体系化安全管理、安全信息管理、事故统 计与分析和事故调查与处理。事故管理包括:事故统计与 分析、事故调查与处理和事故预防和控制
9、安全文化与安全法规的关系:安全文化、安全法规是 实现系统安全的两种不同的、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前者 从文化、理念层面研究如何使人自主的约束不安全行为,实现个体人的安全,进而实现组织系统的安全。安全文化 和安全法规是自主管理的基础。后者从行政角度规范人的 行为,具有强制执行的性质,是法制管理的基础。两者相 辅相成,不可或缺,从软的手段进行事故预防与控制,而 安全科学技术是保证安全管理实施效果的硬手段。
10、安全管理学的特点:系统性、决策性、前瞻性、综合 性和交叉性、实用性
11、我国安全管理发展阶段:1建立和发展阶段(三年国 民经济恢复时期 1949— 1952,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 1957)。2停顿和倒退阶段(受挫阶段 1958— 1960,探索 阶段 1961— 1965,动荡和徘徊阶段 1966— 1978)3恢复 与提高阶段(1978— 1992)4市场经济下的高速发展阶段(1993年至今)
12、安全管理学的基本任务是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和 原理,探讨、揭示我国安全管理活动的规律,建立健全我 国安全管理机构体制和安全管理的科学方法。以达到提高 管理效益、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具体地说,安全管理学 的研究任务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第二章 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论
1、安全管理应遵循管理和安全的普遍规律
2、管理就是管理者经济、有效地运用组织的各种资源,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行为活动是 组织成功达到某种目的的过程。
3、管理学基本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科学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代表人物:美国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国 法约尔(管理理论之父)的一般管理理论,德国韦伯(组织管理之父)的行政组织理论。
4、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内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2)必须为每项工作选择“第一流的工人”⑶标准化管理⑷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⑸强调雇主和工人合作的精神革命⑹主张计划与执行分离,计划由管理当局负责,执行由工长和工人负责。
5、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1 从经营职能中独立出管理 活动(经营职能: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 理)2 教育的必要性 3 提出五大管理职能和 14项管理原 则(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14项管 理原则:一,劳动分工 2权利与责任 3 纪律 4 统一指挥 5 统一领导 6 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 人员的报酬 8 集 中 9 等级制度 10 秩序 11公平12 人员的稳定 13 首创精 神 14 人员的团结)一般管理理论被誉为管理史上的第 二座丰碑
6、韦伯的思想行政组织体系理论:代表作《社会组织与 经济组织》这一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组织活动要通过职务或 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特点 1明确的分 工 2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 3人员的任用 4 职业管理人员 5 遵守规则和纪律 6组织人员之间的关系
7、事故定义: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一意 图而进行活动的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行动暂时地或永久地停止的事件。我国认为:事故是 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一个或一系列非计划的,可导 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坏、财产损失以及环境危害的事件。
8、常见的几类事故;1伤亡事故,简称伤害,是个人或集 体在行动过程中,接触了与周围条件有关的外来能量,该 能量作用于人体,只是人体生理机能部分或全部损伤的现 象。在生产区域中发生的和生产的伤亡事故,称为工伤事 故。2,一般事故,也称无伤害事故,这是指人身没有受 到伤害或只受微伤,停工短暂或与人的生理机能障碍无关 的未遂事故。3未遂事故是指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但由 于其偶然因素,实际上没有造成严重的事件。(死亡,重 伤,轻伤和无伤害事件之比为 1:29:300,要消除重伤事 故必须从消除大量的无伤事件着手)4二次事故是指由外 部事件或事故引发的事故。
9、事故的基本特征:1事故的因果性 2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 3事故的潜伏性、再现性和可预测性。
10、事故致因理论有以下五种理论组成: 一: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因果(M :遗传及社会环境 P :人的缺点或 失误 H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D :事故 A : 伤害)连锁理论的核心思想: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 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即伤害 与个原因相互之间具有连锁关系。海因里希认为,企业安 全工作的中心就是要移去中间的骨牌——防止人的不安全 行为或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避免伤害的发生。但是其理论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对事故 致因连锁关系的描述过于绝对化、简单化、“单链条 ‘化。尽管如此,海因里希”直观化“的事故因果连锁理 论关注了事故形成的人与物,开创了事故系统观的先河,促进了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成为事故研究科学化的先 导,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1管理缺陷 2个人及工作条 件的因素 3直接原因 4事故 5损失。
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核心在于对现场失误背后的 原因进行深入探究(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等现场失误是由 于企业领导和安全技术人员的管理失误造成的)北川彻三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考虑了导致事故发生的社 会因素
二;能量意外转移理论。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 向人体转移,而事故则是一种能量的异常或意外的释放。能量伤害有两种:第一类伤害是由于转移到人体的能量超 过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阀值而产生的。第二类伤害则是由 于影响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用能量转移的观点 分析事故致因的基本方法是;首先确认某个系统内的所有 能量源;然后确定可能遭受该能量伤害的人员,伤害的严 重程度;进而确定控制该类能量异常或意外转移的方法。能量转移理论与其他事故致因理论相比,具有两个优点: 1是把各种能量对人体的伤害归结为伤亡事故的直接原 因,从而决定了以对能量源及能量传送装置加以控制作为 防止或减少伤害发生的最佳手段这一原则;2是依照该理 论建立的对伤亡事故的统计分类,是一种可以全面概括、阐明伤亡事故类型和性质的统计分类方法。
三;基于人体信息处理的人失误事故模型:威格尔斯沃思 模型(把人失误定义为“错误的或不适当的响应一个外界 刺激”),瑟利模型(把事故的安生过程分为危险出现和 危险释放两个阶段,两个阶段各自包括一组类似人的信息 处理过程,即知觉,认识和行为反应),劳伦斯模型(适 用于类似矿山生产的多人作业生产方式)四;动态变化理论:(本尼尔)扰动起源事故理论(将事 故看作由事件链的扰动开始,以损伤或伤害为结束的过 程,这种事故理论叫做 P 理论),(约翰逊)变化——失 误理论(变化-失误-不安全行为与不安全状态-事故-人的 伤害物的损坏)五;轨迹交叉论 基本思想: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的事件顺 序发展的结果伤害事故。社会因素(基础原因)-管理缺 陷(间接原因)-人的原因、物的状态(直接原因)-事故
11、安全管理是以安全为目的,通过管理的职能,进行有 关安全方面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工 作,从而有效地发现分析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预防各种意外事故,避免各种损失,保障员工的安全健 康,推动生产的顺利进行,为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服 务。安全管理基本原理是对管理学基本原理的继承和发 展,主要包括系统原理、人本原理、预防原理、强制原理 和责任原理。
12、系统原理: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相互 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原则: 动态相关性原则、整分合原则,弹性原则,反馈原则,封 闭原则
13、人本原理是指管理者要达到组织目标,一切管理活动 都必须以人为中心,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 挥为核心和动力来进行。人本原理的前提是:人不是单纯 的“经济人”,而是具有多种需要的、复杂的“社会 人”。人本管理原理要求管理者研究人的行为规律,理解 认知、需要、动机、能力、人格、群体和组织行为;掌握 激励、沟通、领导规律,改善人力资源管理;了解人、关 心人、尊重人、激励人,努力开发和利用人的创造力,实 现人的社会价值;努力满足员工的合理需要,开发人的潜 能,实现人的自我价值。主要有管理的动力原则、能级原 则、行为原则(激励原则)。
14、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可归结 为四个方面: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管 理原因
15、本质安全化是安全管理预防管理的根本体现,是安全 管理的最高境界
16、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就必须把握“预防原则”
17、预防原理。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 为主,综合治理”,原则:偶然损失原则、因果关系原 则、3E 原则(即工程技术(engineering)对策,教育(education)对策和法制(enforcement)对策)、本质 安全化原则(本质安全化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 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第三章 安全文化
2、安全文化的定义包括狭义和广义,狭义说的定义:强 调文化或安全内涵的某一层面,例如人的素质、企业文化 范畴等。广义说把安全和文化两个概念都做广义解,安全 不仅包括生产安全,还扩展到生活、娱乐等领域,文化的 概念不仅包括观念文化、行为文化、管理文化等人文方 面,还包括物态文化、环境文化等硬件方面
3、广义和狭义文化比较“广义说”和“狭义说”共同 点:1文化是观念、行为、物质的总和,即包括主观内 涵,也包括客观存在 2安全文化强调人的安全素质,要提 高人的安全素质需要综合的系统工程 3安全文化是具体的 形式、制度和实行表现出来的,并具有层次性 4安全文化 具有社会文化的属性和特点,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属 于文化的范畴 5安全文化最重要的领域是企业的安全文 化,发展并建设安全文化,最重要建设好企业安全文化。其不同点:1内涵不同,广义的定义即包括了安全物质层 又包括了安全精神层,狭义的定义主要强调精神层面 2外 延不同,广义的定义即涵盖企业,还涵盖公共社会、家 庭、大众等领域,狭义的定义则局限于文化或安全的某一 层面。
4、安全文化的层次结构:从里向外依次为:安全观念文 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安全物态文化
5、安全观念文化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6、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安全文化具有意识和现实两种形态,这两种形态在安全管 理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有内在的 联系,但不可相互取代,两者相辅相成,又互相促进。安 全文化对安全管理局有影响和决定作用,安全文化的水平影响安全管理的机制和方法;其次,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 的软手段,有提高人的意识、规范人的行为的作用;再 次,安全文化有赖于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的支撑和指 导,最后管理活动作文人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广泛 体现在社会文化活动中,并带有不同时期的文化特征。总 之,安全文化能够促进安全管理的理论与机制理论,安全 管理的改进与提高反过来又能激励安全文化的传承与发 扬。正确处理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的关系,无论是对安全 文化的培育,优良安全文化氛围的营造,还是对搞好安全 管理工作,实现安全的生产、生活与生存,都有十分深远 的意义。
7、安全生产的三双手:即看得见又摸得着的手—安全机 器设备、工程设施等;看不见但摸得着的手—安全法规、制度等;即看不见又摸不着的手——安全文化、习俗等;安全文化是最重要的手。
8、安全生产的五要素是: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 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
9、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安全观念文化的建设 10安全观念文化的定义: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过 程中所形成的一切反应人们安全价值取向、安全意识形 态、安全思维方式、安全道德观等精神因素的统称。是安 全文化发展的最深层次,是指导和明确企业安全管理工作 方向和目标的指南,是激发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主动配合 企业安全管理的动力。
12、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
1、全面提高企业全员安全文 化素质
2、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水平和层次
3、营造浓厚 的安全生产氛围
4、树立企业良好的外部形象 第四章 安全管理方法
1、安全管理计划
含义特征:必须与未来有关,必须与行动有关,必须由某 个机构负责实施
作用:是安全决策目标实现的保证,是安全工作的实施纲 领,能够协调、合理利用一切资源,使安全管理活动取得 最佳效应。三要素:目标,措施,步骤
指标体系的分类: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实物指标和价值 指标,考核和核算指标,指令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单项 指标和综合指标。
编制原则:科学性原则,统筹兼顾原则,积极可靠原则,留有余地原则,瞻前顾后原则,群众性原则
编制程序:调查研究,安全预测,拟定计划方案,论证和 择定计划方案,编制方法:定额法,系数法,动态法,比较法,因素分析 法,综合平衡法
2、安全决策 特点:程序性、创造性、择优性、指导 性、风险性
作用:安全决策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安全决策决 定企业的安全发展方向、轨道以及效率,安全决策是各级 安全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安全决策贯穿于安全管理活动的 全过程。
基本方法:头脑风暴法,集体磋商法,加权评分法,电子 会议法。
步骤: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拟定方案,方案评估,方案 选优
3、安全管理组织
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安全工作组织形式也不完全 相同。应根据上述的安全工作组织要求,结合本企业的规 模和性质,建立安全管理组织。由以下三大系统构成管理 网络:安全工作指挥系统,安全检查系统,安全监督系 统。
设计原则 :统一指挥原则,控制幅度原则,权责对等原 则,柔性经济原则,结构类型:直线制结构,职能制结构,直线职能型组织结 构,矩阵制结构,网络结构
当环境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而目标反映了双重要求 时,矩阵制结构是最佳选择,其优势在于它能够使组织满 足环境的双重要求。
4、从业人员 300人以上的企业应按照不少于安全生产管 理人员 15%的比例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人 员在 7人以下的,至少配备一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一般 来说,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数量至少达到员工总数的千分之 2-5 5.安全激励方法的分类 :经济物质激励,刑律激励,精神 心理激励,环境激励,自我激励 第五章 安全目标管理
1、安全目标管理的特点:1安全目标管理是重视人、激 励人、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管理。2安全目标管理 是系统的、动态的管理。
2、目标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导向作用、组织作用、激 励作用、计划作用、控制作用
3、安全目标管理:就是在一定的时期内根据企业经营管 理的总目标,从上到下的确定安全工作目标,并未达到这 一目标制定一系列对策、措施,开展一系列的计划、组 织、协调、指导、激励和控制活动
4、实现安全目标应做到 1要制定一个及先进又可行的整 体安全目标,即安全管理的总目标。2总目标要自上而下 的层层分解,制定各级各部门知道每位职工的安全目标。3要重视目标成果的考核与评价 4重视目标管理实施过程 的管理和控制
5、安全目标管理步骤:安全目标的制定、展开、实施和 成果的考核评价
6、安全目标的制定原则:科学预测原则、职工参与原 则、方案选优原则、信息反馈原则
7、制定安全目标包括确定安全目标方针和总体目标、制 定实现目标的对策措施三方面内容
8、制定安全目标的程序:调查分析评价、确定目标、制 定对策措施
9、安全目标值应具有先进性、可行性和科学性
10、安全目标实施着重做好: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必要 的监督与协调、有效的信息交流 第六章 系统安全管理
1、系统安全定义:是指在系统全寿命周期的所有阶段,以使用效能、时间为条件,应用工程和管理的原理、准 则、技术,使系统获得最佳的安全性。包含三点 :提高系 统的安全性,并不是不计代价。追求产品的安全性,应当 考虑产品全寿命周期的安全性。实现产品的最佳安全性 能。
2、系统安全的主要特点:早,快,省,好,接口
3、系统安全由系统安全管理和系统安全工程两部分组 成。系统安全管理,实际上就是对产品全寿命周期的安全 问题的计划、组织、协调与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的核心是 建立并实施系统安全大纲。
4、系统安全管理与系统安全工程的关系与区别:系统安 全工程与系统安全管理是系统安全的两个组成部分。他们 一个是工程学科,一个是管理学科,两者相辅相成;前者 为后者提供各类危险分析、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及消除 或减少风险的专门知识和技能,而后者则选择合适的危险 分析与风险评价的方法,确定分析的对象和分析深入的程 度,并根据前者分析评价的结构作出决策,要求前这对危 险进行相应的消除或控制。
5、系统安全管理和传统安全管理的区别:从安全的属性 看,一些传统的管理思想认为“安全附属与生产”,而系 统安全管理则强调安全第一,并要求把安全贯穿与生产全 过程。从管理类型看,传统安全管理方法是事后追查型— —事故分析型。系统安全管理是事先预测型——安全评价 型。从管理实质看,传统安全管理的实质是“强制安全— 被动的事故管理—治标之策”而现代系统安全管理系统追 求“本质安全话—主动的条件管理—治本之道‘。从工作 重点看,传统安全管理重点是对已发生事故的统计分析及 同类事故的预防。系统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是风险因素的 分析、评价、预测,并采取预防措施,杜绝事故的发生或 尽可能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6系统安全的优先次序:最小的风险设计,应用安全装 置,提供报警装置,制定专用规程并进行培训
8、在风险评价中应用最广的方法为分析矩阵法 第八章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1、职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原理:现代职业安全管理体系的 基本思想是“以人为本,遵守法律法规,风险管理,持续 改进”,管理的核心是系统中导致事故的根源即危险源,强调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来达到控制事 故、实现系统安全的目的。职业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基础 是戴明循环即 PDCA 循环:P-计划(plan)D-行动(do。C-检查(check)为 A-改进(action)
2、2001.11.12发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规范》,并 于 2002.1.1正式实施
3、基本要素 :(1)职业安全健康方针(2)策划(3)实施与 运行(4)检查与纠正措施(5)管理评审
特点:系统性,先进性,持续改进,预防型,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 第十章 事故统计及分析
1、按事故中人的伤亡情况分类,分为伤亡事故和一般事 故;按人员遭受伤害的严重程度,可分为暂时性失能伤 害、永久性部分失能伤害、永久性全失能伤害、死亡。GB 把受伤害者的伤害分为三类:1轻伤,损失工作日低于 105天;2重伤,损失工作日等于或大于 105天;3死
亡,受伤后 30天内死亡,死亡损失工作日为 6000天。
2、按事故严重程度分类: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 30人 以上死亡,或者 100人以上重伤,或者 1亿元以上直接经 济损失的事故;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 10人以上 30人以下 死亡,或者 50人以上 100人以下重伤,或者 5000万元以 上 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 3人以上 10以下死亡,或者 10人以上 50人以下重伤,或者 1000万元以上 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 3人以下死亡、或者 10人以下重伤,或者 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根据引起事故的原因分类,可以将事故分为一次事故 和二次事故。一次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 状态引起的事故;二次事故是指在事故发生后,由于事故 本身产生其他危害或事故导致其他事故的发生,引起事故 范围进一步扩大的事故。二次事故的特点:1二次事故往 往比第一次事故的危害更大 2二次事故形成的时间短,往 往难以控制。
4、事故统计分析的目的包括三个方面:1进行企业外的 对比分析 2对企业、部门的不同时期的伤亡事故发生情况 进行对比,用来评价企业安全状况是否有所改善 3发现企 业事故预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事故发生原因,以 便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5、事故统计方法可以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部分。
6、常用的伤亡事故统计图主要有柱状图、趋势图、管理 图、饼状图,扇形图、玫瑰图和分布图等。
7、应用伤亡事故统计指标应注意的问题,应该设法增加 样本的容量,可以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1延长统计的时 间 2扩大统计的范围。
8、伤亡事故的经济损失是安全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9、一般,伤亡事故的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 经济损失。
10、我国《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把因事 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所支出的费用,以及被毁坏的 财产的价值规定为直接经济损失;把因事故导致的产值减 少、资源的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的其他损失规定为间 接经济损失。
11、海因里希得出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的比例为 1:4的结论,即伤亡事故的总经济损失为直接经济损失的 5倍。我国伤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的比例 约为 1:1.2~1:2之间。
12、事故的原因分为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直接原 因是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又称一次原因。间接原因 是指使事故的直接原因得以产生和存在的原因。主要原因 是在本次事故中,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中对事故的发生起 主要作用的原因。大多数学者认为,事故的直接原因只有 两个,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间接(管理)原因的的人是领导责任者。
13、事故间接原因的几种分类方法:1北川方法:技术原 因、教育原因、身体原因、精神原因、管理原因、学校教 育原因、社会原因、历史原因;2后藤方法,他列出的 10种原因中主要是管理原因;3GB6442-1986《企业职工伤亡 事故调查分析规则》方法。
14、一般来说间接原因(管理原因)应当包括:1对物的 管理,有时称技术原因 2对人的管理 3对作业程序、工艺 过程、操作规程和方法等的管理 4安全监察、监察和事故 防范措施等方面的问题。
第十一章 事故调查与处理
1、调查的准备:做好以下勘察的准备工作 1事故调查组
2现场询问 3勘察器材,常用的器材有勘察箱、照相器 材、绘图器材、清理工具、提取痕迹物证的仪器和工具、检验仪器等。4排除险情.2、事故调查组的组成 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组(由国务院 或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成)重大事故调查组(由省级 人民政府或省级人民政府授权有关部门组成)较大事故 调查组(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或市级人民政府授权有关 部门组成)一般事故调查组(由县级人民政府或县级人民 政府授权有关部门组成)未造成人员伤亡一般事故调查 组(由县级人民政府或者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
3、事故调查原则 1事故是可以调查清楚的,这是调查事 故最基本的原则 2 调查事故应实事求是,以客观事实 为依据,3 坚持做到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未查清 不放过,当事人和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定切实 可行的预防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4 一方面事故调查人员要有调查事故的经验或某一方面 的专长,另一方面不应与事故有直接的利害关系。
4、现场调查项目:1现场处理 2收集物证 3现场记录 4 第2页 /(共2页)绘制事故图 5证人取证 6现场取证(与事故鉴别,记录有 关的材料 事故发生有关的事实材料)。
5、事故调查的基本步骤一般包括现场处理、现场勘察、人证问询、物证收集与保护等主要工作。
6、事故现场处理应进行的工作 1危险分析 2现场营救 3二次危害 4 保护现场
7、故现场勘察工作是一种信息处理技术,由于其主要关 注四个方面的信息,即人(people)、部件(part)、位 置(position)、和文件(paper),因而简称 4P 技术。
8、事故各阶段的勘察目的及主要勘察内容 1环境勘察(对事故现场外部的观察 从周围向事故建筑物观察)2 初步勘查(目的是核定环境勘察的初步结论)3 细项 勘察(观察方法 观察法 比较法 剖面勘察 逐层勘察 全面挖掘)4 专项勘察 5勘查记录(事故勘查记录是分 析和处理事故的重要依据 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原始文书 主要有现场勘查笔录 现场照相和现场绘图三部分组成)
9、保护证人注意问题:1证人之间会强烈的相互影响 2证人会强烈地受到新闻媒介的影响 3不了解他所看到的 事,不能以自己的知识、想法去解释的证人,容易改变他 们掌握的事实而去附和别人 4证人会因为记不住、不自信 或自认为不重要的原因忘却某些信息 5问询开始的时间越 晚,细节就越少 6问询开始的时间越晚,内容越可能改变 7最好画出草图讲解其所闻所见。
10、现场照相的内容:1现场方位照相 2现场概貌照相 3现场重点部位照相 4现场细目照相
11、现场照相的步骤 1酝酿阶段 2提炼阶段 3选择题材阶 段 4现场照片布局确定的阶段 5在弄清上述情况的前提下 确定拍照的具体顺序和拍照方法即制定出大体的拍摄计划 是现场拍照有条不紊地进行。
12、现场照相的方法:1单向拍照法 2相向拍照法 3多项 拍照法 4回转分段连续拍照法 5直线分段连续拍照法 6测 量拍照法
13、调查方法 1故障树分析方法 2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方法 3 变更分析方法
14、现场分析的基本任务 1 分析事故性质,决定如何开 展下一步工作 2 分析事故原因包括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 和间接原因 3 分析与事故发生有关的情况
15、现场分析的基本原则 1 必须把现场勘查中收集的资 料作为分析的基础,同时在分析前应对已收集材料甄别真 伪 2 既要以同类现场的一般规律作指导,又要从个别案 例的实际出发 3充分发扬民主 综合各方面的意见 得出科 学的结论
16、现场分析的基本步骤 1汇集材料 2 个别分析 3 综 合分析
17、现场分析的基本方法 1比较 2综合 3假设 4推理
18、事后深入分析的方法有 1 综合分析法 2 个别案例 技术分析法 3 系统安全分析法
19、个别案例技术分析 1 根据基本技术原理进行分析 2 已基本计算进行分析 3 从中毒机理进行分析 4以责任分 析法进行分析
20、事故原因分析的步骤 1 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 2 分析 伤害方式 3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 4确定事故的间接原因
21、事故统计分析包括 1伤亡事故统计 2 伤亡事故经 济损失统计标准 3事故损失分析
22、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 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 15日内作出批 复;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作出批复,特殊情况下,批 复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不超过 30天。
23、结案类型有:责任事故(因有关人员的过失而造成的 事故为责任事故)、非责任事故(有自然的因素而造成的 不可抗拒的事故,或由于未知领域的技术问题而造成的事 故)、破坏事故(未达到一定的目的而蓄意制造的事故)
24、事故责任有:领导的责任、肇事者和有关人员的责 任、重罚的条件
25、领导责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有关领导人 的责任 1 由于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健全,职 工无章可循,造成伤亡事故的 2 对职工不按规定进行安 全技术教育或职工未经考试合格就上岗操作,造成伤亡事 故的 3 由于设备超过检修期运行或设备有缺陷,又不采 取措施,造成伤亡事故的 4 作业环境不安全又不采取措 施造成伤亡事故的 5由于挪用安全技术经费,造成伤亡 事故的
27、重罚条件 1 对发生的伤亡或死亡事故隐瞒不报,虚 报或故意拖延报告的 2 在事故调查中隐瞒事故真相,弄 虚作假甚至嫁祸于人的 3 事故发生后 由于不负责任,不 积极抢救或抢救不力,造成更大伤亡的 4 事故发生后,不认真吸取教训和采取防范措施只是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5 滥用职权,擅自处理或袒护,包庇事故责任者的 第十二章 事故预防与控制
1、事故预防是通过采用工程技术、管理和教育等手段使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2、事故控制是通过采用工程技术、管理和教育等手段使 事故发生后不造成严重后果或使损害尽可能减小
3、从安全目标的实际出发,事故预防与控制体现如下:1 消除事故原因 2降低事故发生频率 3减少事故的严重程度 和事故的经济损失
4、从采用手段有技术手段。法制手段、经济手段、教 育手段。
5、3E 为: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管理。
6、预防事故的安全技术 :能量控制法(转移到人体的能量 超过了局部或全身性损坏阈值而造成损坏;局部或全身性 能量交换引起伤害),内在安全设计法,隔离方法,闭 锁,锁定和连锁,故障安全设计,故障最小化设计,告警 装置(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
7、闭锁是防止某事件发生或防止人、物、力或因素进入 危险的区域,锁定是保持某事件或状况、或避免人、物、力或因素离开安全限定的区域,连锁既可以用于直接防止 错误操作或错误动作,又可通过输出信号间接地防止错误 操作或错误动作。
8减少和遏制事故损伤的安全技术;实物隔离,人员防护 装备,能量缓冲装置,薄弱环节,逃逸与营救
9、安全教育可以分为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两大部分。安 全教育是一种意识的培养,是长时期的甚至贯穿于人的一 生,并在人的所有行为中体现出来,与人们所从事的职业 没有直接关系;安全培训虽然也包含有关教育的内容,但 其内容相对于安全教育要具体的多,范围要小得多,主要 是一种技能的培训。安全培训的实质是安全技能的教育。安全教育的类型: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生产岗位的职工 安全教育。
10、安全教育的内容:安全思想教育(安全意识,安全生 产方针,法纪),安全技术知识教育(一般生产技术知 识,一般安全技术知识,专业安全技术知识),典型经验 和事故教训教育,现代安全管理知识教育
11、安全教育的类型: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生产岗位的 职工安全教育(三级教育即厂级、车间级、班组级),特 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经常性安全教育,五新作业(新技 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产品),复工调岗安全 教育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 32,再培训 12;煤矿,48,16
11、安全检查:经常性、安全生产大检查、专业性、季节 性、特种检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
12、安全评价方法按照工程、系统生命周期和评价目的分 类,有四种:1安全预评法,安全预评法是根据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 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 措施及建议。核心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性 定量分析,针对特定的系统范围对发生事故危害的可能性 及其危险危害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2安全验收评价,安 全验收评价是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通过对其的设施、设备、装置的安全评价,查找其投产后可能存在的危害,提出确保建设项目正式运行后安全生产的安全对策措施。3安全现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是针对一个生产经营单位 总体或局部的生产经营的安全现状进行的安全评价,识别 和分析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提出合理可行的安 全对策措施。4专项安全评价,是根据政府有关部门、生 产经营单位、建设单位或设施单位的某项专门要求进行的 安全评价
13、保险定义: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 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 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现时承担给付保 险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分类:实施形式:自愿保险和法定保险;保险对象:财产保险,责任保险,人身保险。(财产保险的对象是被保险人的财产,是以
灾害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为保险标的,被保险的财产分为 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责任保险是以被保险人的民事赔偿 责任为保险标的,是由被保险人的过失造成的。人身保险 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一旦被保险人遭受人身 伤害或死亡或者生存到保险期满,保险人承担给付保险的 责任。)按照保障的范围:财产保险,责任保险(是以 被保险人对第三者依法应付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人 身保险,信用保险(是保险人为被保险人向权利人提供的 一种信用担保业务。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按照经营方式:国营和私营
按照业务承包方式:原保险,再保险,重复保 险,再保险,共同保险
14、财产保险;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交付保险 费,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对所承包的财产及其有关 利益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的保 险
人身保险:是指以人的生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当被保险 人发生死亡,伤残疾病等事故或保险期满时给付保险金的 保险。
企业职工工伤保险:是对在劳动过程中遭受人身伤害的职 工、遗嘱提供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第十三章 灾害事件与事故应急管理
1、灾害性事件是个人或集体在时间进程中,在为了实现 某种意图而采取行动的过程中,突然发生了与人意志相反 的情况,迫使这种行动暂时或永久地停止,并造成人员伤 亡、经济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
2、灾害性事件与事故的区别、联系:灾害性事件除了具 有事故的所有特性即普遍性、随机性、必然性、因果相关 性、突变性、潜伏性、危害性、可预防性等又有其特有的 特性。灾害性事件与事故最大的不同在于,灾害性事件会 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重大的经济损失、严重的环境污染 以及巨大的社会效应。因此,灾害性事件的后果不仅非常 严重,而且会引起人们的关注,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3、灾害性事件的分类:(1)按事故的发生性质:自然事 故,人为事故。(2)按事故严重程度:轻伤事故,重伤 事故,死亡事故。(3)按伤害原因和状况坠落滚落、摔 倒翻倒、碰撞、飞溅落下、坍塌倒塌、被碰撞、轧人、等。
4、灾害事件现场应急管理;(1)指挥与控制(2)通信(3)生命安全(4)财产保护(5)外部组织(6)恢复与 重建(7)管理与后勤
5、重要目标区救援预案:(1)事故预想(2)救援决心(3)任务区分(4)人口疏散(5)组织指挥(6)各种图 表。
6、化学事故:由危险化学品所导致的火灾、爆炸、中毒 和窒息事故可称为化学事故。化学事故三大特性:易发 性、破坏性、可预防性。研究化学事故起因危害应从人、机、物和环境四大要素入手。
随着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 的广反渗透,化工原料和化工生产具有的易燃、易爆、有 毒有害、腐蚀性强的特点,是化学工业潜在的危险因素和 事故危害的影响程度及范围也随之增加,危险性较其他行 业要大,发生事故的后果也比较严重,因此,研究化学事 故的基本原理,建立化学事故的应急预案、加强化学事故 的安全管理、防止各类化学事故的发生,对保护劳动者的 人身安全,国家的财产免受损失有重大意义。
7、重大危险源:长期或临时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 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 元。
8、重大危险源指标体系;重大危险源所在地的基本情 况;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重大危险源周围环境的基本 情况
9、危险源辨识原理是根据辨识区域内存在危险物料、物 料的性质、危险物料可导致的危险性三个方面进行危险危 害因素辨识。目的是识别与系统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鉴 别产生危险的原因,估计和鉴别危害对系统的影响,将危 害分级为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三个提供依据。
10、我国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我国将重大危险源分为生 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储存区重大危险源。根据物质不同的 特性将危险物质分为爆炸性物质、易燃物质、活性化学物 和有毒物质。
11重大危险源分类应遵循原则:从可操作性出发,易重 大危险源所处场所或设备、设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分类;在按相似相容性原则,依据各大类重大危险源各自的特性 有层次的展开。12重大危险源分级:辨识单元固有危险性大小作为重大 危险源分级依据,决定固有危险性大小 的因素由辨识单 元的生产属性决定。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静态分级方 法,动态分级方法。分为四级一级重大危险源。二级重大 危险源,三级重大危险源,四级重大危险源
第五篇:安全管理论文
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
胡美容
[摘要]: 在工程建设活动过程中,参与者应时刻重视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强化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始终将安全置于第一位。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施工、监理
虽然学习质量安全管理课程只有5个礼拜,但是安全的意识已灌输于我们的建筑工程活动当中。我们应当时刻将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放在首位,深化安全管理制度。《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通用性,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能力,便于学生学习。
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使其实现的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是形成工程实体的一个过程,对形成的工程实体质量有决定性的作用。故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其重要性不言而明,质量管理到位与否又将直接影响项目建设的各大目标。工程质量管理是具有规范性、技术性、经济性等的综合特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产品、新工艺工法的推陈出新,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都对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质量管理措施浅略如后述:
一、施工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责任到人;必须制订质量保证措施,严格实行技术交底制度,建立健全质量检验制度和工序交接检制,确实落实三检制。施工单位针对项目特征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各专项施工方案,报经监理单位审核同意;施工单位对施工中的各工艺、工法严格按设计要求、规范要求、审批同意的施工方案实施。监理单位针对项目特征编制监理大纲、监理规划及各专项监理细则,施工中按照设计要求、规范要求对施工中的各检验批、分部分项等施工质量进行检查验收。
二、施工单位配备管理能力、控制能力、作业能力及道德品质较强的队伍组织施工,为施工质量管理提供保障。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目标的成败,是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因素。因此,控制工程质量首先要严格人员准入和提高人员素质。监理单位各专业监理工程师配备齐全,对各工序、工种认真检查监督到位。确实落实质量控制目标,做好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质量控制三个阶段。
三、施工单位对施工过程中的隐蔽工程、技术复杂工程、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加强管理,严格检查,施工前认真到位地进行技术交底。监理单位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如桩基础、框架梁柱接头核心箍的制作安装、土方回填、防水层等施工时采取旁站监理的质量控制手段。
四、地基基础开挖完成后邀请设计单位、地勘单位等相关单位到现场进行地基验收。对开挖后的地质情况与原报告不符时,及现场存在问题,参建各方极力研讨,提出有效可靠方案处理到位。确保地基基础的稳固可靠,不为工程建设留下安全隐患、质量隐患。
五、工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应法规要求使用合格产品。现场施工单位进场拟使用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必须提供出厂合格证及质量检验报告;材料进场后,由施工单位认真填写进场材料报验单(材料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进场日期、技术状况、拟用何处等)。对钢材、水泥、沙石、混凝土、砂浆、掺和剂、防水卷材、装饰材料等需要复检的材料,现场监理单位见证取样送检。不能提供合格证明材料及复检不合格的材料不允许使用于工程中。
六、委托信誉好的实验室对工程送样进行检测,提高检测报告的可靠性。建设项目的实体检测等项目也委托信誉好的实验室进行,提高了检测的可靠性。
七、建设项目的坐标、高程、沉降观测等可委托了专业的测绘公司进行,提高了测绘数据的质量。测绘出的数据及时形成成果,指导修正施工中的偏差。定期对工程中使用的仪器、工器具进行校核、检定,防止非人为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
八、监理单位对施工中的质量问题除在日常巡视、重点旁站、分项、分部工程检验过程中解决外,可针对质量问题的严重程度分别处理。对可以通过返修弥补的质量缺陷,应责成承包单位先写出质量问题调查报告,提出处理方案;监理工程师审核后(必要时经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认可),批复承包单位处理;处理结果应重新进行验收。对需要返工处理或加固补强的质量问题,除应责成承包单位先写出质量问题调查报告,提出处理意见外;总监理工程师应签发《工程部分暂停指令》,再与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研究,设计单位提出处理方案,批复承包单位处理;处理结果应重新进行验收。监理工程师应将完整的质量问题处理记录归档。参建的建设方、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各方每周例行现场检查,以整改通知单、经济处罚、停工令等手段控制质量缺陷。对施工单位进行工程进度审核和工程结算时要有监理人员的质量合格签字,质量不合格的工程部位,不予结算工程款。
九、测量工、架子工、电工、焊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持证人员经过专业培训,作业能力得到一定的认可。可杜绝一部分因作业人员能力不足而出现的质量缺陷。
十、质量管理中,业主、建设方质量目标不仅涉及施工的质量,还包括设计质量、材料质量、设备质量和影响项目运行的环境质量等方面。施工质量管理不仅要满足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还要满足业主、建设方的质量要求。
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管理的好坏直接制约着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目标、成本目标、进度目标、质量目标的实现与否。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又是一个综合性较强、技术性要求高、与费用相驳的一个职能活动,涵盖了管理过程中的一系列工作。如何进一步做好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在今后实践中向业界老师们、同仁们学习取经。
安全,对于万物生灵来说,是一种存续的保障;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是一种进步的体现;对于各类企业来说,是一种实力的反映。它体现着人文思想,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是一个永恒的、不懈探究的命题。建筑施工企业更是要求尽善尽美。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施工安全的片面认识 在许多建筑企业中,特别是部分中小企业,对施工安全认识不完整,不科学。片面认为建筑产品的最低使用年限一般都在50年以上,工程质量的好坏是起决定性的,而施工安全只是一种现场的、短期的、事中发生的,只要项目工程竣工,安全问题就自然消失了。
2.几种轻视施工安全的错误认识 认为抓安全工作主要是企业质安部门和政府职能部门的事;提高了安全标准,必然要加大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及社会名誉的唯一途径,就是提高产品质量等错误认识。
1.3 重视书面规定,轻视现场管理 许多施工企业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认为:施工安全的各项措施、承诺,均符合招投标程序与甲方要求就行了,而对现场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只要应付一下,不出事就行了。
1.4 重视前线工地,轻视后方保障 错误的认为后方科室人员,是占编制不创造财富的,他们到下面检查、监督总是在挑毛病。安全隐患的整改是被动的应付,错误的认为整改会延误工期,耽误进度。
1.5 重视资历经验,轻视计算数据 一些施工人员认为现场应用与操作的载重机械、计量设备、带电导线等,都应以资历高、经验足为导向,而计算数据只是复杂繁琐的数字,不能作为实做的依据。2 全面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第一的方针,以专业安全知识为内容,用行政奖励、法律、法规为手段,全面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自我安全防范能力,明确自己安全生产责、权、利的关系,以达到施工安全效益最佳的目的。具体做法: 一是加强专业安全知识、技术的日常教育与培训,用安全典型事例和事故教训进行教育,对照法律、法规认真地进行分析、讨论。
二是坚持1天1条,将安全法律、法规逐件公示在安教宣传栏中。
三是积极组织各类管理人员,参加好的安全讲座和参观受表彰表扬的项目工程。四是通过重视人员的管理,机制的建立,系统的完善,营造出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3 明确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责任人
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订立合同之后,安全管理工作应与其它工作同步开展,同步进行。要依法明确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责任人,并明确安全控制由项目经理全面负责。要制定安全管理工作的要点,明确施工安全的承诺与目标。要编制工程项目安全计划,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保证体系。4 抓好施工前与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工程施工安全产生于生产过程中,必须要“以预防为主”,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和施工过程中的监督与管理。
4.1 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工程施工安全的准备工作,要循序渐进,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首先是做好施工前的调查研究。针对现场的地形、地物、地貌进行勘查、记录,及时发现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并依据实地记录、设计文件做好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以及现场安全警示的工作。其次在施工生产准备阶段,施工企业的管理层,要根据施工项目的特点及容易发生事故的处所,开展好安全生产的宣教,实施安全技术培训与考核,并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4.2 狠抓施工生产安全计划的落实 工程项目部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责任目标分解到岗,落实到人。并针对不同的建设项目和施工条件,合理地组织人力、财力、物力,确保施工生产中的安全。具体要求:(1)要遵循“按图施工”的原则,充分了解、掌握设计文件的要求及安全技术措施的内容。
(2)开展好事前班组安全教育,施工前的安全防护检查,并要树立“下一道工序开展前,安全防护已完善”的思想。
(3)做好各项安全防护及应力支撑系统的验收工作,如井支架、脚手架、各类支撑等。
(4)卸料平台等经常性活荷载受力的部位,要按照安全计算的模式进行搭建。(5)掌握全程施工动态,及时发现、纠正违规操作和违纪行为。4.3 确保材料供应的质量
材料部门对于各种原材料,应建立健全进场前检验验收和取样送检制度。为此,要求材料员、工程技术人员,都要加强技术业务的学习,掌握好常用材料的质量标准和性能,熟悉材料在保管和运输的规定,做到分门别类的保管和堆放。凡属不合格的材料不准运到工地,以确保材料不会造成施工安全问题。4.4 电力、机具、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首先规定它们的操作者,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并持有政府有关职能部门颁发的上岗证。其次,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遵守作业制度、纪律。同时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与管理档案,实现管理工作标准化、制度化。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制定整改措施施工企业管理者,要善于总结以往的安全教训,找出“通病”、“顽疾”,并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在日常施工中,发现安全隐患时,要当场剖析原因,即时指正,限期整改。对预防措施和纠正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应跟踪验证,保存验证记录。同时要建立健全奖罚制度,以经济辅助手段,促进施工安全生产。开展施工安全管理事后总结工作要将施工安全的事后总结工作,纳入系统行业化、法制化,方能使建筑企业全体人员,认真回顾项目工程管理中安全管理的成效及弊病,提高安全素质,增强安全理念,持之以恒地确保建筑施工的安全。具体做法: 第一是制定施工安全管理总结标准化格式,并纳入到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条件中去。
第二是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管理总结档案,以便规范和指导项目工程管理人员的日常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是建立施工安全管理总结内容的警示及监督体制,以确保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在项目工程建设中的顺利开展。第四是实行施工安全管理总结的宣讲及测评公示制度,促使好的施工安全管理经验得到应用推广,并认真地吸取施工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及经验教训。
[参考文献]: [1]国建筑业企业项目经理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施工项目管理质量与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