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辞职弃学去旅行?
辞职弃学去旅行?
By 特立独行的小猫
周末在犀牛会做关于旅行的分享,关于台湾旅行,抑或别的地方,我并不是旅行达人,因此甚为苦恼。我不愿给大家再去讲关于台湾的风景和美食,也不愿意讲旅行的意义了,很多话说了太多遍之后,会让人陷入一种极端的误区,以为这就是该有的生活,但是好像不是这样。
第一个演讲的姑娘讲述了自己辞职去旅行的故事,讲了很多内心的纠结,以及因为偶尔的经济困难造成的困窘。姑娘还小,估计89左右,工作一年半攒了3W,独自旅行精神可嘉,但是在那些尼泊尔、泰国等国家笑脸照片的背后,我突然想起我上一个公司的老板跟我在前段时间的简短对话:
老板:最近怎么样?
我:不怎么好,我又想去旅行了,不想上班。
老板:能afford么?
我:你说钱么?
老板:我说的不是钱,我是说你一次次出去,终究每次要回来,你如何处理一次次的与现实再次融合。
我很突然的想起了这段对话,在那个姑娘讲故事的时候,然后我瞬间改掉了预想好的讲话内容,换成了这段话的思考。
在目前这个人人苦逼,压力巨大的时代,每个年轻人都自命不凡,都觉得自己有两把刷子不该苦逼的坐在小格子间里填破表,做没完没了的PPT。要做,那也必须是高额的加班费,无限制的打车费,一年20天的带薪年假,外加各种诱人的诱惑才能体现出自己牛逼哄哄的价值。如若不然,便觉得生活是黯然苦逼的,没有希望的,自己的光芒是不被发现的。于是,每当有人环游世界,或是出去个半年一年,还能幸运的红极一时的,便觉得自己也该拥有那样的生活。媒体的越来越多的极端宣传,比如人活着就是要看看这个大世界,不去旅行你会觉得世界就是你眼前的这个样子等。这些话都没有错,但是到了还没有经历过历练,没有一点点事业和成就的小年轻人身上,便滋生了蛊惑的味道。
今年5月去台湾签售回来,我换了更好的工作,所有人都觉得我太幸福了,要什么有什么,但是我发现,在过去长达四个月的时间里,我没有办法将注意力放在工作上,或者说我没办法把眼前每天的苦逼与旅行在外的各种豁达、自由、无拘无束串联在一起。收放自如,能屈能伸这样的话对我显然失去了作用。开始我以为是工作本身的原因,可是仔细想想,目前的工作比起以前轻很多,环境也更加自由开放,这都是我以前想要的,但是到手之后我为什么会变得不快乐?现在我突然明白,是我没有afford起旅行的自由与现实的束缚,并且一意孤行的认为现实也应该是自由的,且我的价值就应该是旅行时展现的那样。于是,我一次次动了再出发的念头。于是,四个月里,我去了四川,贵州和云南,每次离公司出走一周,但是每次回来并不觉得这些旅行缓解了什么,反而是更加加重了些什么。看起来,我依然没能平衡这一切。
旅行,实在是一个容易让人心智涣散的方法,跟散瞳孔似的,十分钟散出去,收回来可就久了。所谓的旅行的意义,看看世界的意义,真的有那么大么?
Afford的似乎并不只是这些,对于年轻人,特别是工作前5年的年轻人,afford的还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说起职业生涯,似乎是个很俗套的词汇,很多新新人类唾弃之,觉得自己玩回来一样可以继续工作,于是有一个词gap year 备受推崇。每次我想到这个词,我总会有些紧张,大概是我身在一个朝夕变化太快的行业里,且有很强的紧迫感。对于间隔年,我想说其实我更喜欢 “间隔月“的方法,因为一来没什么大刺激让你用年来调整;二来对于工作五年以内的人来讲,一年不断花钱还没收入,不用一年,三个月你就慌了;三来对于职业生涯来讲,过长的断层会让身心不在状态,对行业的人脉关系与业界动态发生严重断层与陌生感。这背后有一个隐秘但很犀利的逻辑在于:工作开始时候月薪平均是税后3k 左右,好不容易历练了一两年可以升职加薪一点点了,但是你离开了整整一年,或者三个月,市场会让你之前的努力几乎归零。当你再次回来的时候,好的话能加1000块钱,坏的只能找一个3K的工作继续做。攒了半年不吃不喝一万八,一出门机票签证先干掉六千。如此循环,你的旅行永远是穷游,这没关系。问题是你是否有梦想带上养育你二十多年的父母也来一趟旅行?但是你舍得让他们也跟你去1美金的旅馆,还是吵吵闹闹的青年旅社六人间?Oh,no!再远一点,如果有一天父母有什么愿望,你是否有多余的人民币,来做一个哪怕小小的支援?
我记得以前我看到小S围脖的一句话,大约是她从哪里奢华的带着全家人旅行回来,她说:“我每天很努力的工作,所以我值得拥有这样美好又温馨的旅行!”
这句话对我感触很深。
前几天的百度大人大讲堂上,有一个人叫郭怡广,1966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自幼酷爱音乐,曾学习钢琴,大提琴和小提琴,16岁开始练习吉它。1989年,他和丁武、张炬一起组建了后来轰动中国摇滚乐坛的唐朝乐队,2010年6月21日出任百度国际媒体公关总监。他说了一句话“人应该有一个vocation(事业),更要有一个advocation(爱好),最最重要的是,要知道两者的区别!“
我想,这才是我们应该推崇的人生。不是非A即B的极端,也不是放弃A奔向B的逃避。有一天,我们都要回来。你并没有甩掉这个让你不满意的世界,而是这个世界甩掉了喜欢逃避的你。
至于日复一日那些苦逼的生活,我想引用周杰伦的稻香来做个结尾:
对这个世界如果你有太多的抱怨,跌倒了就不敢继续往前走,为什么人要这么的脆弱堕落!请你打开电视看看,多少人为生命在努力勇敢的走下去,我们是不是该知足!!珍惜一切就算没有拥有!!
第二篇:大学去行政化
为期四天在京召开的十八大三中全会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文件中最重要的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过去谈改革,多是强调以经济为主题的改革,这次会议将强调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改革。”其中,收入分配及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镇化、土地制度改革、财税改革、打破国有企业垄断、金融改革成为回会议的六大焦点;包含“三位一体改革思路、八个重点改革领域、三个关联性改革组合”的“383方案”成为我国新一轮改革路线图。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深层次体制和政策弊端,为实现十八大提出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任务,今后几年必须在深化改革开放、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383”方案的八个重点改革领域中,涉及教育的改革为第七点,创新体制改革,逐步实现大学去行政化。详情如下:选择有条件的城市,加快科研、人才、户籍、教育等综合改革,鼓励先行先试,在全国形成若干个企业创新活跃、创新服务业发展较快的创新资源集聚区;逐步实现大学去行政化,探索建立由校董会、校长、监督机构组成的大学治理架构,让教育家办教育,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改进政府支持创新的方式,改革以项目直接拨款为主的科技经费支持方式,建立以基金等金融手段支持研发和产业化的财政支持机制。
大学的行政管理是一种专业化的管理,它必须适合大学,而不是将社会上的行政管理移植到大学。学校学术资源配置权力,应该交给学术委员会或教授委员会这类机构。报告指出,推动大学改革,加强基础研究,鼓励自由探索。逐步实现大学去行政化,探索建立由校董会、校长、监督机构组成的大学治理架构,让教育家办教育,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大学教育改革要理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在一些领域内应将主动权交与市场,而不是掺入其中,政府所要做的是建立好各种规则并充当独立监管者。
大学充当着创新、教育以及公共服务等功能,很多创新是在大学这个机构里完成的,因此,大学体制改革得当,必定会有利于创新体制的升级。该报告指出,设立若干环境宽松、经费充裕、吸引国内外一流学者、以基础研究突破为目标的研究机构。并且,需要改革以项目直接拨款为主的科技经费支持方式,建立以基金等金融手段支持研发和产业化的财政支持机制。财政资金应更多地用于激励研发人员。目前的大学行政化给教学和科研等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比如大学教育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再比如大学科研项目内容以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为准,有时可能并非前沿,基础研究弱化而过分注重应用研究;还有大学老师的薪酬参照公务员序列,工资较低,令很多大学老师不得不穿梭于各种活动赚取外快,并且科研经费的不透明为他们带来灰色收入便利。主张教育家办学,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无疑是做正确的事。反观近年来政府对创新的投入,数目不少,但科研经费的腐败时有发生。换言之,这些投入并未产生最大的效应。以对人的激励为例,大学里存在着最多科研人员,但他们很大一块功夫是用在申请课题的繁琐程序、大学对发表论文的要求,及自身不高的薪愁带来的困惑,其中很多人不得不接外面的活走秀赚钱,又或是打科研经费的主意。而科研经费原本并不应通过这种隐秘的方式发给一些课题承担者们,完全可建立一种制度,给予他们的工作以合理的报酬,这不仅令他们能潜心研究,还能杜绝一些败坏风气的行为。
就高校办学自主权的真正落实来说,难以一次性到位,但首先确立这样的改革方向本身就是一个突破。大学改革的本质应是激发人的动能,即给教育家办学以充足的自主权,并且以合理的薪酬体制与考核体制来激发大学老师们的动能与内在潜力,而不是评上教授就当“懒汉”。对基础研究的重视,也能让老师减少一些浮躁心态,潜心对待自己的事业与兴趣,而不是一味功利地追求应用研究的突破。
第三篇:辞职去旅行 写在出发前
从最开始的两个人走,到最后一个人坚持走下去。人生路遇到的人,或长或短,当你们离开时记得说声,谢谢你们过来我不知道我能走多远 我只能一直走我不知道还能承受多少 我只能一直承受
订酒店哪个网站好;2012.5.26告别从4月底递交辞职信,到答应守到5月25日,到昨天结束工作。原以为自己只有一点私人物品而已,收拾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有两大袋东西,只跟几个接触较 多的同事当面提了句“明天我解放了”,而其他的同事,更多的是不告而别。拿着两袋东西,打完卡,看了一眼公司,算是画上完美的句号
今天收拾了一天,该丢的丢,不该丢的也想丢了,行李实在太多了,在深圳搬过很多次家,我讨厌打包行李,讨厌这种搬来搬去的感觉,但还是一次一次的搬来搬去。整理了一遍又一遍,有些东西收好后又丢出来,我是一个怕麻烦,又不怕麻烦的人,所以收拾起来很纠结。
长这么大以来,这是我最大的一个决定,因为太多事不靠普了,有支持,有反对,有羡慕。我只能说,我是个固执的人,决定了的事,没人可以改变。至于路线,只是个大概,行走不是一两天的事,变化会很多,所以没明确路线。走遍中国这想法是去年才突然想出来的,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会有这想法,至少之前是从未想过,一直以为找个挣钱快又轻松的工作,偶尔背上包,到处走走,那就是我想要的,原来都是错的。自由是快乐,无论你在工作还是在旅行的路上。自由是坚持,无论你正处在失败的边缘还是正在看似绝望的拐角。自由是境随心转;自由是遵循理想;自由是快乐每一天。
第四篇:安安全全上学去
《安安全全上学去》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用学生亲身经历的交通小意外及上学途中的交通见闻,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了解红绿灯、走人行天桥等常见的交通标志,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规范学生的社会行为。
3.交流上学途中不安全的交通路段和相应的安全做法,发展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学情分析:
我们学校处于马路旁边,来往车辆较多,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六七岁的一年级学生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出了校门就跑,即使家长来接,往往也是书包一递,撒腿便跑,这很容易发生危险。尽管学校、班级经常就此问题进行教育,家长也每天反复叮嘱,但收效甚微。
作为一年级的班主任教师,每天放学前我都要叮嘱学生们路上要注意安全,并亲自将他们送出校门,交到各自的家长手中。可以说,我与家长的担忧是一致的――学生的安全,总想找个适当的机会搞个独特的活动,把学生心中这根安全的弦上得紧一点。
教学准备:
1.学生用各种方法收集常见的交通标志,并弄清交通标志的意思。
2.学生观察自己上学路上的交通情况,把不安全的地方记录下来(可以画,也可以拍照)。
3.学生收集、回忆以前见过的、学过的安全儿歌或自己创编儿歌。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发
1.教师提前了解学生是否有发生交通意外的亲身经历。
2.学生收集常见的交通标志并了解其中的含义。
3.引导学生观察自己上学途中的交通情况,把不安全的路况记录下来。
4.学生收集、回忆以前见过的、学过的安全儿歌或自己创编的儿歌。
(二)活动开展
1.现场调查,导入主题。
教师作家长接送孩子及原因的调查。
师:同学们,老师想搞一个现场调查,每天上学、放学有家人接送的同学请举手。
一大半的学生举手。
师:谁知道家长为什么接送你?
几乎全部学生的回答都是因为家长担心自己的交通安全。
师:我听出来了,他们是关心你们的安全。其他同学,虽然家长没有接送你们,但你们知不知道他们最担心的事是什么?
这些学生的回答也几乎都是家长最担心自己的交通安全。
师:哦,老师听明白了,家长关心你们的学习,更关心你们的安全,他们希望你们每一天都能安安全全地上学。
2.学生说、演亲身经历。
学生表演亲身经历交通小意外的小品,并谈谈当时的感受。
师:据老师了解咱们班前几天就有同学发生过交通小意外,下面就请这几位同学把当时的情况演示给大家看。
一学生表演放学时未和家长牵手,自己乱跑差点儿被车撞倒的情景,教师追问当事者当时的心情。
师(蹲下追问):当时,你心里害不害怕?
学生点点头。
师:现在,你想对大家说什么?
生(红着脸):以后,大家一定要与爸爸妈妈牵手别乱跑。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遇到过或听说过类似的事情?
另一学生讲述小时候在马路上跑被摩托车撞伤的事件。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是怎么想的?
大多数学生表示这样太危险,以后一定要在马路边慢慢走,不能跑。
3.介绍交通标志,明确正确做法。
师生在教室里参观收集到的交通标志,并明确交通标志的提示及看到交通标志的正确做法。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收集了各种交通标志,把你收集到的标志的意思说给你周围的同学听听,也可以参观同学们手中的交通标志,遇到不认识的,自己问问同学。
学生互相参观、交流。
师:参观完的同学向老师招招手。
大部分学生参观完后冲教师招招手,只有一两个学生还在继续参观,教师稍做等待。
师:参观中你发现还有哪些不认识的,现在可以问问同学。
学生就参观中发现的不认识的交通标志请教同学。
师:老师也收集到了几个交通标志想考考你们,看谁最聪明。
教师出示红绿灯、步行街、走人行天桥的交通标志。
学生回答出交通标志的含义后,教师追问看到这个交通标志应该怎样做,使学生明确交通标志提示的正确做法。
4.针对不安全的上学路况,指导学生正确的做法。
师生交流收集到的上学路上不安全地方的情况,共同商讨安全的做法。
师:课前,同学们都观察了自己上学路上的交通情况,并把发现的不安全的地方记录下来,下面就把你的发现跟组内的同学说说。
学生小组交流。
师:同学们大多都住在学校附近,在组内交流时,你认为有没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呢?(指名说,并追问学生当自己走到危险的地方该怎样做。)
生1:我觉得学校门前的马路没有红绿灯挺危险。
生2:我也觉得学校门前的马路危险,因为校门口常常停着车,车高而我们人太小,车把我们挡住了,如果再来一辆车,司机看不见我们,我们一跑就容易被车撞到。
生3:我校前门那条大斜坡危险,车开到这儿速度快,小朋友又喜欢跑,很容易被车撞到,所以同学们走到这儿,一定不要跑。
生4:离学校不远的403路车终点站危险,那里车太多了,我提醒大家要从车站旁边的花园里走。
于是教师追问以后走出校门口,我们该怎样做呢。学生纷纷表示不能跑,看见没有车了再走过去。教师马上又让全班同学把座位的过道当做校门前的马路,演示一下怎样过这条马路。学生们积极投入到演示活动当中,几乎全班学生都知道了过校门前马路的正确做法。
演示后,还有许多学生踊跃举手想提醒大家自己发现的不安全的地方。
师:大家都想说,好,我现在就把你们画的图贴在教室墙壁上,这样就可以随时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5.说儿歌,体会安全知识。
学生交流交通安全儿歌,从中提取交通安全常识。
师:把你会的安全儿歌教给你的好朋友。教完儿歌的同学向老师招招手。
红灯停,绿灯行,一站二看三过路,交通规则牢牢记,保护自己最重要。
大马路宽又宽,司机叔叔忙又忙,小朋友过马路,左看看,右看看,没有车了再过去。
6.放录像,倾听家长的心声。
播放家长关心孩子安全问题的录像。
家长1:文文,姥姥每一天都担心你上学路上安不安全,有没有在马路上乱跑。你可一定要注意安全啊。
家长2:小军,爸爸每天都接送你上下学,就是担心你的交通安全。爸爸希望你以后能成为一个男子汉,自己照顾好自己。
家长3:“红灯停,绿灯行,一站二看三过路”,小菁菁,妈妈以前是用这首儿歌教你说话,现在妈妈想用这首儿歌提醒你走路要注意安全,记住,以后你一定要按照儿歌里说的去做呀。
师:你们的安全牵动着全家人的心,老师相信每个同学都能遵守交通规则,安安全全地上学。其实生活中的安全问题还包括许多方面,同学们要注意自我保护。
第五篇:我为什么选择40岁辞职旅行?
我为什么选择40岁辞职旅行?
2016年,我40岁。在这一年的6月份,我从一个国内大型的证券公司辞职,准备花一年时间去遍中国我以前听说过、想去但还未去的地方。接下来看情况,还有可能环游世界。
周围很多人听说这事后,有羡慕的,也有一些人很不理解,问你最近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言下之意,旅行这件事,除了退休的老年人,必须是身患顽疾、得了不治之症的人时间不多了才会干的事。不然,你年纪轻轻的,干嘛放着这么好的工作不做,一年几十万上百万的钱不挣,要辞职跑去旅行?他们想不通。
那我为什么要选择在40岁这个当口辞职去旅行呢?一是因为梦想,二是因为怕死。
(一)梦想
环游世界是我这辈子最大的梦想。我的大学本科是在厦门大学读的。上大学以前,我一直以为全国各地都应该像我从小所生活的北方一样四季分明。结果到了厦门才知道,就在同一个国家,南北方的气候差异竟然这么大。去报到的时候九月份的北方已经穿上了秋裤,结果火车一路南下,越来越热,到了厦门竟然换上了短裤;北方已是寒冬凛冽、大雪纷飞,厦门却依然花红柳绿。我感觉太不可思议了,眼界突然被打开,对这个世界有了新的认识。从那时候起,环游世界的梦想就在我的心里悄悄埋下了种子。我希望有一天能够去到更多地方,看到这个世界更多的奇妙和精彩。我觉得这样方不枉来这个世界走一趟。
(二)怕死 我怕死,很怕。每当我一想到再过几十年甚至更短的时间,我就将不在这个世界上,这个世界无论发生什么我都将再也不知道,我就害怕的浑身不自在,烦躁不已。最近几年身边包括父母在内的好几个亲人都陆续离世,都是平时看着好好的,生病后一检查就是癌症晚期,眨眼间人说没就没了。正如现在最流行的电视连续剧《欢乐颂》里的台词,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临。日本有一位名叫大津秀一的临终关怀护士。她在亲眼目睹、亲耳听到1000位患者的临终遗言后,写下了《临终前会后悔的25件事》。其中的几个遗憾就有没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没有实现梦想、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工作以及没有去想去的地方旅行。这些别人可能只当个故事来听,我却把他们说的话当做警世格言。我害怕当有一天我要离开人世,我却像他们一样没有在活着的时候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实现自己想要的梦想,我不想让他们的遗憾有一天也成为我的遗憾。我们很多人一生都在等。等有了工作、等买了房子、等小孩长大结婚、等抱上孙子、等退休……我出去玩的时候,经常看到很多老年人,满脸皱纹甚至还有老人斑、由年轻人陪着,步履蹒跚地在外面旅游,走两步就累,山也爬不上去,到了山脚下只能高山仰止、望山兴叹。感觉好可怜。我们不能什么事都老想着等以后,我们不能保证今天晚上闭上眼睛,明天还能够醒来;当我们想做的时候,我们也不见得还有年轻时候的体力和精力。我觉得人就应该活在当下,等老的时候,找个僻静的小院,养花种草、逗猫遛狗、写写画画、怡然地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最好。因为怕死,2015年新换的这家公司里的各种不顺成了我下定决心辞职旅行的导火索。进来之前就知道这家公司国企色彩浓厚,曾有一行业大佬空降该公司进行改革,但上任未满一年即败走麦城。但是进去后我才发现,里面的不堪远比我想象的还要严重。董事长专权跋扈,高层勾心斗角,同事之间推诿、扯皮、各种不作为,经常加班却工作效率低下。尤其是我所在的部门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不和,当初我进公司的时候,就是分管领导同意而部门负责人不同意,虽然后来同意了但心存芥蒂,我在工作中各种不顺。刚进公司不久,我就因为心口疼去了公司医务室,一年多的时间里饱受精神折磨,每天早晨起床上班前都要挣扎好久犹豫着去还是不去。我天生劳碌命,喜欢做事情,不怕工作多,但是就怕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浪费时间做无用功,真心心累。勉强捱了一年半,等到年终奖一发,第二天就辞职走人。周围有的人非常不理解,觉得这么好的工作怎么说不要就不要了?他们觉得好是只看到了钱。但是我觉得,我们努力地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如果一份工作干的不快乐,不仅损害我们的身心健康,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那这工作给再多钱也没有意义。这不是我危言耸听,我们所处的证券行业经常听说某某公司研究所分析师,某某投行工作人员倒在工作岗位上,英年早逝,非常刺激我的神经。复旦三十多岁的女博士于娟因患癌症离世,她反省自己这短暂的一生,说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才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人没了,钱再多有什么用?前车之鉴,我可不想步他们的后尘。那样太不值得。
古语云四十不惑。我觉得人到四十,人生已经过半,人这一辈子到底应该怎么活应该能想清楚了。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是藉藉无名的普通人,渺小如尘埃。就算有天位高权重、富甲一方,死后也不过一抔黄土,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像那些皇亲贵族死后被挖坟掘墓,尸骨无存,更是凄惨。有一次看到一则新闻说某个人白手起家,死的时候富可敌国。在很多人听来这可能是个很励志的故事,在我听来却是人生极大的讽刺。挣那么多钱又花不了,纸上富贵有何意义?我觉得,人这一辈子,钱的多少与幸福程度并不成比例,知足常乐、够花就好。日食不过三餐,夜眠不过三尺,就算你天天山珍海味,拉出来的也不会比吃粗茶淡饭的拉出来的香;就算你天天住着大别墅,做的梦也不会比睡在破席烂炕上的人更香甜。人这一生,除了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外,还是要更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内心的自由快乐和做人的尊严。那些为了升职加薪在单位勾心斗角、拜高踩低、媚上欺下的人我看不起,中国几千年来功利性的价值观和成功学我也不提倡,多少人因此走火入魔、误入歧途、锒铛入狱甚至丢掉性命?看到这些人善始却不能善终,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何必?
我这一年里南下北上、走东串西,赏略了祖国的各色美景,遇到了各式各样的人,听到了各种各样的故事,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人生,我觉得很值得。人生苦短、光阴易逝,何不趁年轻纵情山水,莫负大好时光?当有一天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可以满足地说我看过这个世界真正的模样,我不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