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调研论文(建立整治无证无照经营长效监管机制研究)
建立整治无证无照经营长效监管机制研究
一、无照经营的现状及特点
地区目前大概有无照经营户300家,从无照经营的数量上看,城中村、小街小巷要远多于主干道和写字楼,特别是等城中村内的握手楼相对较多。无照经营涉及的行业比较复杂,主要是以第三产业服务业居多,排前三的为无照餐饮业、杂货店、美发美容,也有一定数量的无照汽配行、快递公司,个别甚至无照经营化学危险品。其特点为,一是生产经营的规模普遍较小,生产经营工艺简陋,小本经营;二是生产经营的场所以租用村民及居民的住房为主,也有相当部分在违章建筑内经营;三是无照经营的经营者外地户籍居民多于本地户籍居民;四是无照经营的经销方式简单,不建立帐户,无需税务发票。
这些无照经营的存在,严重忧乱了市场经济秩序,阻碍地方了经济发展,是引发各种社会矛盾、忧乱社会治安、影响社会环境的重要根源。
二、造成无照经营的原因
近几年来,我所坚持把无照经营整治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对能放宽条件引导办照的,尽量引导办照,这些年一共引导了100多户无照经营户办理了营业执照;对人民群众多次反映的、污染环境的、销售危化品的坚决取缔;对涉及
其他职能部门,我所无法处理的,全都一一函告;以上做法一定程度上有效遏制了无照经营的蔓延。但从现阶段社会发展情况看,无照经营的存在,应该说是客观的,造成无照经营的原因也是方方面面的,具体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方面。
(一)经营者自身素质低,资本、技术尚未成熟。我所地处城乡结合部,城中村低廉的居住生活成本,吸引了大量的中低收入外来打工人群,城市化进程也导致了原有的村民失去土地,这部分人,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低成本,低附加值的无照经营是解决他们就业的主要途径之一。这些人因自身原因造成无照经营的主要有,一是确有部份文化水平较低的无照经营者不知道办照,有个水果档口,每次段管员去宣传法律法规引导办照,档主就称自己不识字,又说家里只有一个残疾儿子,全家依赖她一个人卖水果的一点收入维持生计,像她这样完全不识字,甚至不会写自己名字的无照经营业户,在城中村中也还是存在的;二是不愿办照,对从事经营活动的投入资本、技术、信息尚未成熟,创业目标不明确,有试营业几天或几月,看看经营情况,思想上抱着一般不会被查的侥幸心理。如我所辖区内的停止营业后,该片区段管员巡查中发现原的经营区域又开门营业了,经调查,原来是林某临时租用该场地试业经营,并称如果生意不好,一个月就结束营业,经我所耐心教育引导,林某意识到合法经营的重要性,于半个月后领取
了营业执照。另一种不愿办照的,认为是小本经营,能拖则拖,主要是想逃避国家税收和各项收费。第三种不愿办照的是以欺诈手段从事违法经营活动,这种无照经营者以虚构主体资格,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为主,如我所最近发现的“x城汽配行”,虚构主体资格和经营地址,以电话、传真等手段推销汽车配件,价格往往比市价要低,一旦消费者或者汽修厂下单,他们就发送一些完全不能使用的伪劣配件过去,且不予退货,有不少人上当受骗。
(二)前臵审批环节复杂、要求过高,相对制约工商登记,形成无照经营。
这些无照经营者主观上大多数都能自觉办理工商登记,但是前臵许可证的办理使他们感到非常难。具体有以下几种,一是办证要求太高,如餐饮行业,首先要通过环评,然后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面积够大的还需要通过卫生部门,几个部门弄下来,无论是时间还是花费,很多小餐饮都是无法承担的。二是办证时间过长,我所辖区内的无照小发廊,很多都是这个原因,卫生许可证办下来,差不多要半年左右的时间,并且这些发廊的卫生证只有一年的有效期,也就是说,好不容易办下来,挂半年,又要重新办了,经营户不胜其烦,索性选择不办了。
(三)土地房产等问题导致的无照经营。
我所辖区内的土地所有状况复杂,有宅基地、商住用地、军队用地还有高速公路用地,由于我所涉非和汽配专业市场集中,土地和商铺供不应求,很多规划上不可以经营的场所,也在利益的驱使下,被一一的利用了起来。如我所北环高速公高架桥下,集中了大量的无照物流公司,物流行业是汽配行业必要的补充辅助行业,但是物流行业需要大面积的场地作为货物的堆场和运输车辆的停车场,附近无法提供这样的场所,于是这些物流公司纷纷跑到了高架桥下的空地进行经营,这些物流公司对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构成威胁,且火灾隐患严重,管理也相当混乱,服务质量差,货物丢失损坏时有发生,消费者投诉量也十分大。我所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多次的专项行动,并对无照的物流公司逐一进行了教育和处罚,还有就是宅基地和军队用地的问题,我所辖区内有不少商户是利用宅基地和军队用地进行经营的,军队用地虽然现在可以领证,但是军一级的土地证明不容易取得,很多商户仍然没有办法拿到足够的文件。宅基地的问题就更为突出了,城中村内的握手楼基本都是宅基地证,只能算临时经营场地,无法领长期营业执照,但是这里居住的数万人有日常生活需要,市场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的,于是小餐饮、杂货店、发廊应运而生,并且很多都是商住合一的形式,一楼商铺,二楼以上住人,既不环保,也存在着非常大的消防隐患。
三、整治无照经营的对策措施
(一)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守法意识。
特别要加强对《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广东省查处无照经营行为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使法律法规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尤其要在城中村和专业市场等进行大力的宣传,可以用组织业户居民进行集中授课,或者发放宣传单张,张贴告示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手段进行宣传,务必使守法经营的理念深入人心。
(二)加强综合治理,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鉴于目前无照经营量多面广及存在原因的复杂性,无照经营现象作为一种社会顽症,需在政府的重视和统一领导下,各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加大执法力度,共同予以整治。
(三)区别对待,堵疏结合。
对一些小商小贩及下岗工人、中低收入者等的无照经营,应以教育为主,督促其办理好相关手续,合法经营。而对一些经社会影响大,危害人体健康,存在安全隐患等重点行业的无照经营,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的无照经营及屡教不改的“钉子户”,应该作为执法的重点,加以严厉打击,以扩大社会影响,震慑不法之徒,维护法律尊严,树立行政部门的执法权威。
(四)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放宽领证要求。
必须进一步改革我国的法律体系,一方面完善土地法律法规,改善城市二元化的土地政策,另一方面要更大幅度的放宽领证的要求,实行宽进严管,能够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可不设行政许可,这样让经营者先办照经营,有关部门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对其监督检查应更合理。
(五)改革现有税费政策,全面扶持个私经济健康发展。各地都有针对重点私营企业的扶持政策,但小型企业、家庭企业这些弱势群体则被边缘化。经我所估算,光租赁合同备案时收取的各项费用就占承租方支付月租金的14%,还不算办理其他许可证及环评等所需的费用,这对以个人经营、家庭经营为主的经营户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为规避这笔支出,他们选择不办照,实在也是无奈。为此,管理部门在制定诸如税费政策时,应多方面考虑,兼顾这些弱势群体,确保这些弱势群体的生存空间。
第二篇:浅谈如何建立整治酒后驾驶的长效工作机制
浅谈如何建立整治酒后驾驶的长效工作机制
“关爱生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始终是我们做好驾驶安全教育活动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今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条件、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购买汽车的人越来越多,也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由此给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特别是酒后驾驶机动车辆导致的交通事故屡屡发生,给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造成了惨重的损失。酒后驾车是让世界各国头疼的一大社会难题。尤其是一些酒精饮料消费大国,酒后驾车更是社会顽疾之一。近年来,我国也加大了对酒后驾车的整治力度,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在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整治措施的严厉程度上还有加强。
一、酒后驾驶屡禁不止的原因
(一)现行法律的局限。
按照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1个月以上3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15日以下行政拘留和暂扣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暂扣3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500元罚款。醉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15日以下行政拘留和暂扣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2000元罚款。1年内有前两款规定醉酒后驾驶机动车违法的行为,被处罚两次以上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二)法制观念的淡薄。
在日常的查处酒后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群众对交通安全法规了解甚少,有个别群众因为酒后驾驶被交警扣留驾驶证很不理解,询问交警说,明天去交了罚款是不是就可以把证还给他了,根本不知道《道路交通安全法》中“饮酒驾驶机动车暂扣3个月以下驾驶证,醉酒后驾驶机动车处15日一下行政拘留”的规定。交通参与者对酒后驾车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有甚者可谓根本没有法律意识,无形中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三)自我放纵的心态。
一是某些社会地位较高,关系网较广的人,持有特权思想。觉得自己社会地位高,就算是真的被抓住,也能找人“摆平”。二是部分经济条件好的,特别是富二代,人自恃财大气粗,交友广泛,不怕被罚款,只图一个痛快。三是部分人认为自己技术好,酒量大,不会出事,也不会被交警部门抓住。四是驾车大多在晚上,执勤民警下班了,不易被查处。五是一些场所如酒店、酒吧、KTV老板只顾自身利益,忽视社会公众利益,让其保安实时跟踪交警管理,并利用通信工具为
酒后驾驶避开查处通风报信。有的老板还利用关系向交警部门施加影响,要求交警部门不要在场
所周边管理,从中对酒驾者起了怂恿作用。
(四)警力监管的缺失,宣传教育不到位。
警力不足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面临的一大问题,也是治理酒后驾驶违法行为管控不到位的主要原因。由于警力不足,使一些路段成为管理的真空地带,给一些驾驶人酒后驾驶、逃避检查
提供了便利。在上级交管机关未做出对酒驾计划治理前,各基层交警部门忙于日常交通管理,大
多未安排专门警力查处酒驾,平时大多也是在查处交通事故中,发现有酒驾嫌疑的,才一并查处。
同时,由于警力不足,在日常的宣传教育活动中只能是各自为战,难以形成覆盖整个辖区的宣教
力量,致使受教育面狭窄,宣传手段单一,宣传教育不到位。
(五)传承酒文化的曲解。
纵观古今,酒视为一种精神载体。所谓“无酒不成宴”的说法,人们逢年过节,红白喜事,亲
朋聚会,酒是不能缺少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社交场合的增加,饮酒已变得难以避免,同事喝、朋友喝、同学喝、亲戚喝,无论大事小事都要喝,喝酒的意义已经不再单纯是为了表达
庆祝和喜庆,而是由喝酒衍生出了许多新意:为了做成生意,为了表示亲近,为了仕途坦荡,不
喝不行喝少了不行,由此可见曲解了饮酒文化。然而现代交通条件及其交通工具的快速发展,对
中国酒文化的认识不能只局限在交往、娱乐、增进友谊的需要,还要延伸到酒后安全领域。没有
真正意识酒驾行为是可耻的行为这么一个价值评判标准,酒后驾驶就很难根除。
二、如何建立整治酒后驾驶的长效工作机制
(一)强化部门联动机制。为确保长效治理酒后驾驶违法行为,各地公安交管部门应积极争
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鼎力支持,并与交通等相关部门配合,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强化联动效应,积极探索各种有效措施。一是建立完善抄告制度。二是加强单位内部安全监管。三是加强重点驾
驶人管理。四是加大交通肇事刑事处罚力度。五是加强与相关行业联动。
(二)强化严格查处力度。为避免执法干扰、确保违法处罚到位,各地公安交管部门要严格
贯彻执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各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坚持严格查处力度,让酒后驾驶成为
驾驶人不能碰、不敢碰的高压线,真正形成严管、严查、严惩的态势。一是加强执法装备配备。
二是建立执法联动机制。三是规范执法行为。四是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五是严格落实道路交通事
故责任追究制度。
(三)强化常态管理效应。为避免整治酒驾专项行动结束后,可能出现酒后驾驶查控力度衰
减、酒后肇事反弹等问题,各地公安交管部门要更加注重常态管理。一是改进执勤执法方式。
二是组建机动执法队伍。三是开展统一行动。四是联合督导检查。
(四)强化源头预防措施。为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酒后驾驶违法行为的发生,各
地公安交管部门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一是会同妇联组织,积极开展家庭温馨劝诫等活动,提高驾驶人及家庭成员拒绝酒后驾驶的自觉性;二是协调工会、共青团组织,建立宣传志愿者队伍,通过开展“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宣讲等活动,倡导文明交通理念;三是协调教育部门,普遍开展“小手拉大手”等教育活动,让拒绝酒后驾驶深入人心。四是会同有关部门及行业管理协会,与饭店、酒吧等餐饮娱乐行业签订协议,发动经营者参与预防,劝阻酒后驾驶,积极鼓励推行“酒后代驾”服务,在各大饭店、酒店推广设立“劝诫酒后驾驶义务宣传员”的做法。
(五)强化浓厚宣传氛围。各地公安交管部门应通过发动凌厉的宣教攻势,使全社会形成“关爱生命、严禁酒驾”的浓厚氛围。一是发挥舆论导向。要积极商请宣传部门,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刊播劝诫酒后驾驶的公益广告,宣传酒后驾驶的危害性,着力培养驾驶人“开车不喝酒,酒后不开车”的良好习惯。二是创新宣传形式。要组织交通安全文艺演出、志愿者演讲等活动,使酒后驾驶宣传工作更具人情味和感染力。有条件的地方,要结合警营开放,或在饭店、酒吧等场所置放酒精检测仪,开展酒精含量测试体验活动,使宣传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强化源头预防。通过设立“劝诫酒后驾车义务宣传员”、在餐饮及娱乐场所广泛张贴酒后驾车危害宣传画、发放温馨提示卡等举措,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酒后驾驶违法行为的发生。
(六)充分发挥科技力量在整治酒后驾驶工作中的作用。加大科技投入,尽快研制出“车内电子警察”,只要发现驾驶人有酒后驾驶的情况,“车内电子警察”立即进行干预,使车辆无法驱动,避免酒后驾驶违法行为的发生。
第三篇:关于建立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综合治理工作机制的活动方案
关于建立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综合治理
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
属各交管站、各股室:
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保护运输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查处无证无照经营综合治理工作机制的意见》和《县交通运输于建立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实施方案》文件精神,为切实做好查处无证无照经营综合治理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和《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本着“谁许可,谁监督,谁负责”和“发证在先,管理在先”的原则,坚持教育与引导、规范与整治、治标与治本、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全面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经营秩序。
二、工作目标
通过建立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治理工作机制,依法取缔违法情节严重、屡教不改的在公路、公路用地的违章建筑、摆摊设点、设置障碍、挖沟引水等损坏、污染公路和影响公路畅通的行为,整顿和规范公路交通秩序。努力推动黄梅县农村公路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广大群众安全、便捷出行。
三、工作原则
各单位要坚持查处与引导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强化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突出重点,区别对待,疏堵结
合,治理破坏、损坏、非法占用或者非法利用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附属设施的行为。
四、查处取缔范围
1、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内修建除公路保护需要外的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的行为;
2、禁止在规定范围内从事采矿、采石、取土、爆破作业等危及公路、公路桥梁、公路隧道、公路渡口安全的行为;
3、损坏、擅自移动、涂改、遮挡公路附属设施或者利用公路附属设施架设管道、悬挂物品的行为;
4、在公路、公路用地范围内摆摊设点、堆放物品、倾倒垃圾、设置障碍、挖沟引水、打场晒粮、种植作物、放养牲畜、采石、取土、采空作业、焚烧物品、利用公路边沟排放污物或者进行其他损坏、污染公路和影响公路畅通的行为;
5、利用跨越公路的设施悬挂非公路标志、利用公路桥梁、公路隧道、涵洞铺设电缆等设施的行为;
6、超过公路、公路桥梁、公路隧道限载、限高、限宽、限长标准的车辆在公路、公路桥梁或者公路隧道行驶的行为;
五、工作机制
查处取缔违章建筑物和超限超载运输车辆是一项重要的执法工作。各站要建立统一领导,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机制,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六、方法和步骤
查处无证无照经营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单位要依据《公路安全保护条例》、《行政许可法》、《无证无照查处取缔办法》等有关规定,在县交通运输局统一领导和组织下,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确保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取得实效。各站分
三个步骤(排查、劝说、强制拆除)负责非列养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依法查处两侧控制区内违章建筑,超限超载运输车辆。
七、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站要切实把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作为整顿和规范公路交通秩序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协调解决在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依法查处两侧控制区内违章建筑,超限超载运输车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人员、经费等方面予以保障。
2、落实责任,齐抓共管。各站要切实履行职责,明确任务,责任落实到人。要建立部门查处与联合执法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确保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依法查处两侧控制区内违章建筑,超限超载运输车辆综合治理工作积极稳妥、有序、有效进行。同时,发挥基层组织作用,设立信息员和投诉举报站,畅通监督举报渠道。
3、把握政策,分类治理。要遵循查处与引导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取缔与规范相结合的原则,区别对待,加强引导、扶持和规范。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易于引发后果的行为。
4、依法行政,文明执法。要严格执法程序,坚持依法行政,秉公执法,文明执法。对拒绝、阻碍依法查处取缔工作的行为,要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对暴力抗法行为,要坚决依法打击并依法严惩。各站要全面落实监管责任,对本单位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获取不正当利益,以及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依法查处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5、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站要加大宣传力度,运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湖北省农村公路条例》等法律法规,努力提高全社会爱路护路意识,营造有利于经济健康发展的社会氛围。
二0一一年九月九日
第四篇:湖北省关于建立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综合治理工作机制的意见
湖北省关于建立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综合治理工作机制的意见
鄂政办发〔2011〕5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深入推进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切实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国务院令第370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建立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综合治理工作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机制
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是一项综合执法工作。各级政府要建立由政府统一组织领导,工商部门牵头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工作机制,确保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省政府建立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由省综治办、工商、经济和信息化、公安、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商务、文化、卫生、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质量技术监督、旅游、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食品药品监管、烟草专卖、通信管理等部门组成。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工商局,各成员单位确定专人负责与联席会议办公室的日常联系。联席会议由联席会议办公室根据成员单位提议,报经省政府同意后召开。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是通报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情况,研究制定工作措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组织联合执法行动,指导、督促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认真落实联席会议决定的事项并及时向联席会议办公室反馈有关情况。各市、州、县(市、区)政府要相应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二)建立信息通报、案件移送制度。
有关行政许可审批部门在依法吊销、撤销、注销经营者行政许可证或其他批准文件,或者经营者行政许可证、其他批准文件有效期届满的,应在吊销、撤销、注销或届满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及时将有关情况告知同级后续相关行政许可审批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同级后续相关行政许可审批部门在接到告知后应依法作出相应处理,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接到告知后应依法办理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政府各职能部门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无证无照经营行为涉及其他职能部门监管职责范围的,应及时将违法事项移送或通报相关职能部门。对违法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无证无照经营行为,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责任。
二、工作原则
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坚持查处与引导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强化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突出重点,区别对待,疏堵结合,分类治理无证无照经营行为。
(一)对经营条件、经营范围、经营项目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无证无照经营行为,应当督促、引导其依法办理有关手续,合法经营。
(二)对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无生活来源人员等社会弱势群体,以个体经营为基本谋生手段、无恶意违法和社会危害的无证无照经营行为,要积极疏导,为经营者办证办照创造条件,鼓励其合法经营。
(三)对农民在集贸市场或者地方政府制定的区域内销售自产农副产品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可免于登记的经营活动,不作为无照经营行为查处。
(四)对危害人体健康、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利益和安全、破坏环境资源的无证无照经营行为,坚决依法查处取缔、绝不姑息。
三、工作职责
根据《行政许可法》、《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各职能部门在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中的工作职责如下:
(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查处无须取得许可证或已经取得许可证,但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已经办理注销登记或被吊销营业执照,以及营业执照有效期届满后未按规定重新办理登记手续,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
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查处未取得有效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擅自从事食品经营、广告经营、粮食收购、烟草制品零售、拍卖、互联网上网服务等经营活动的行为。
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会同或协助有关职能部门查处取缔未取得有效许可证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
(二)经济和信息化部门。
依法监督管理煤炭经营、供电营业、第二类监控化学品经营等须经经济和信息化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的经营活动;依照法定职责查处相关无证经营行为。
(三)公安部门。
依法监督管理旅馆业、公章刻制业、典当业、因私出入境中介服务、爆破作业、烟花爆竹运输、剧毒化学品和易制毒化学品运输,以及涉及消防安全等须经公安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的经营活动。依照法定职责查处未经许可或已被依法吊销、撤销许可证或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后,未按规定重新办理行政许可手续,擅自从事上述相关经营活动的行为(以下简称“相关无证经营行为”)。在查处治安、刑事案件时,发现擅自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的,应当依法予以取缔。
(四)财政部门。
依法监督管理会计代理记账、注册会计师业务、资产评估师业务等须经财政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的经营活动;依照法定职责查处相关无证经营行为。
(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
依法监督管理人才中介服务、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等须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的经营活动;依照法定职责查处相关无证经营行为。
(六)国土资源部门。
依法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等须经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依照法定职责查处相关无证经营行为。
(七)环境保护部门。
依法监督管理危险废物、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竣工环保设施验收、排放污染物、核与辐射安全等须经环境保护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依照法定职责查处相关无证经营行为。
(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
依法监督管理建筑施工、工程勘察设计、工程监理、工程招标代理、房地产开发、商品房预售、物业管理等须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许可或备案方可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依照法定职责查处相关无证经营行为。实施相对集中处罚权的城市管理部门,依法查处擅自在城市道路范围内和公共场地摆摊设点,及流动摊点等无照商贩的经营行为。
(九)交通运输部门。
依法监督管理道路运输、水路运输、运输站(场)经营、机动车维修经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等须经交通运输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依照法定职责查处相关无证经营行为。
(十)农业部门。
依法监督管理农作物种子、肥料、兽药、种畜禽、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生产经营,以及动物检疫诊疗等须经农业(畜牧、渔业)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依照法定职责查处相关无证经营行为。
(十一)商务部门。
依法监督管理生猪屠宰、鲜茧收购、缫丝绢纺企业生产经营、外派劳务、典当、拍卖,成品油批发、仓储、零售,旧机动车鉴定评估等须经商务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的经营活动;依
照法定职责查处相关无证经营行为。
(十二)文化部门。
依法监督管理娱乐场所、营业性演出、文艺表演团体演出经纪机构等须经文化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的经营活动;依照法定职责查处相关无证经营行为。
(十三)卫生部门。
依法监督管理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消毒产品、公共场所、医疗机构等须经卫生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的经营活动;依照法定职责查处相关无证经营行为。
(十四)广播电影电视部门。
依法监督管理制作电视剧及其他广播电视节目、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使用安装、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等须经广播电影电视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的经营活动;依照法定职责查处相关无证经营行为。
(十五)新闻出版部门。
依法监督管理音像制品经营,出版物出版、发行、进口、印刷复制,包装装潢和其他印刷品印刷等须经新闻出版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的经营活动;依照法定职责查处相关无证经营行为。
(十六)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依法监督管理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工业产品,以及特种设备、计量器具、强制性认证、认可等须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查处未取得行政许可或超出核准登记的许可事项范围,擅自从事生产经营的行为。
(十七)旅游部门。
依法监督管理从事旅行社业务、导游活动等须经旅游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的经营活动;依法查处取缔相关无证经营行为。
(十八)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依法监督管理非煤矿山生产、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等须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依照法定职责查处相关无证经营行为;依照法定职责查处煤矿相关无证生产经营行为。
(十九)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依法监督管理煤矿安全生产等须经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许可方可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依
照法定职责查处相关无证生产经营行为。
(二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按照省政府有关文件做好化妆品卫生、餐饮服务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依法监督管理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经营等须经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依照法定职责查处相关无证经营行为。
(二十一)烟草专卖部门。
依法监督管理烟草专卖品生产、批发、零售、进出口等须经烟草专卖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依据法定职责查处取缔相关无证经营行为。
(二十二)通信管理部门。
依法监督管理基础电信业务、增值电信业务等须经通信管理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的经营活动;依照法定职责查处取缔相关无证经营行为。
(二十三)其他相关部门。
负责对须经本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依据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查处取缔相关无证经营行为。
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积极配合政府各职能部门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发现辖区内的无证无照经营或为无证无照经营提供生产经营场所、保管、仓储等条件的,要及时报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查处。
供水、供电、电信等公共服务行业,在接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下达的对违法经营场所停水、停电、停止互联网接入服务等协助执行通知后,应立即予以执行。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政府要切实把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作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协调解决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人员、经费等方面予以保障,积极支持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开展工作。
(二)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各职能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既分头把关,又协同作战。各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全面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加强对本部门和所属下级单位开展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不依法履行监管职责,或者发现无证无照经营不按规定职责和程序查处的,依法依规给予行政处分;对因失职、渎职和包庇袒护等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在查处取缔工作中,各职能部门要严格执法办案程序,坚持依法行政、秉公执法、廉洁执法、文明执法。对拒绝、阻碍依法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行为的,要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对情况复杂、影响较大或群体性的无证无照经营行为,要注意综合治理;需要进行联合执法的,相关部门要积极参与,密切协调合作;需要公安部门配合的,要及时向公安部门通报情况,公安部门接到协同执法请求后,积极支持配合,依法惩处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违法行为。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地、各职能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传媒工具,加大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力度,适时曝光无证无照经营典型违法案例,努力提高全社会依法经营意识,积极营造有利于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社会氛围。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一月十三日
第五篇:XX区建立设施农业用地常态长效监管机制
建立设施农业用地常态长效监管机制
为严格保护耕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实现对设施农业用地的常态长效监管,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格落实监管责任
建立“区级抓总、部门统筹、乡镇级落实、协同一致”的设施农业用地监管责任体系,明确责任分工,逐级压实责任,“零容忍”管住“大棚房”新增问题,把“大棚房”问题防反弹措施落到实处。区自然资源局、区农业农村局双牵头统筹全区设施农业建设和用地管理工作,其他区直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职尽责,加强沟通协作,指导各乡镇、办事处将各项监管措施落到实处。乡镇(街道)村要层层压实属地责任,确保将“大棚房”等农地非农化乱象发现在基层、处置在基层。
二、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
由经营者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就用地位置、设施类型、用地面积、土地用途、使用年限、土地复垦要求、土地交还和违约责任等协商一致,村委会将建设方案和用地协议在乡镇(街道)、村务公开栏进行公告,公告时间不少于10天。公告期满无异议的,经营者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用地协议,用地协议签订后10个工作日内,经营者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建设方案和用地协议向乡镇(街道)备案,备案后方可动工。
乡镇(街道)负责做好设施农业用地的备案工作,对不符合设施农业用地有关规定的,由乡镇(街道)督促纠正,发生变更的,应按要求重新签订用地协议后备案。乡镇(街道)完成备案后15个工作日内将备案信息汇交至区自然资源部门和农业农村部门。对涉及使用和补划永久基本农田的,乡镇(街道)在办理备案手续前向区自然资源部门报告。区自然资源部门会同农业农村部门在10个工作日内,对使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必要性、合理性和补划永久基本农田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论证通过的,区自然资源部门要编制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方案,落实永久基本农田补划,并出具同意使用永久基本农田的意见。区自然资源部门同意后,经乡镇(街道)备案后方可动工,未经区自然资源部门同意的,项目用地不得备案、不得动工。
区自然资源部门要严格按照《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设施农业用地上图入库有关事项的通知》(自然资办函〔2020〕328号)要求上图入库。设施农业用地经备案后,经营者不得随意改变用途及规模,对擅自或变相将设施农业用地用于非农建设、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擅自扩大设施农业用地规模等行为,区自然资源部门要按违法用地进行查处,重点负责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建设非农设施行为,确保农地农用。未进行备案的设施农业用地一律按违法占地严肃查处。
区农业农村部门负责设施农业建设和经营行为的技术服务及跟踪指导,做好土地流转管理工作。
三、构建信息化监管体系
各乡镇(街道)、区直相关部门要严格落实设施农业用地备案手续,对辖区内的设施大棚、各类温室等设施农业全面建档立卡,建立管理台账,明确到区到乡镇、到设施到主体。在完成“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回头看”整改信息登记的基础上,要建立设施农业用地数据库,设施农业用地备案信息全部入库,并及时向市级汇交数据。
四、严格落实巡查抽查制度
各乡镇(街道)要进一步明确细化部门职责,压紧压实监管责任,建立自然资源部门、农业农村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对设施农业用地加强监督检查。区自然资源、农业农村部门每季度对辖区内设施农用地进行一次联合巡查,乡镇(街道)要每月开展一次全面实地巡查,确保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查处违法违规问题;同时要建立巡查台账,并由巡查人员签字背书。做好市级对我区设施农业用地不定期开展实地检查的准备工作。
五、实行网格化管理
各乡镇(街道)要将设施农业用地纳入网格化监管内容,将耕地保护责任落实到地块、落实到人,做到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进一步推动建立“田长制”。
六、建立监管问责机制
各乡镇(街道)、区直相关部门要严格履行监管责任,规范监管行为,推进事中事后监管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严格落实责任追究机制,对违法违规建设“大棚房”等问题的责任主体,从严、从快、从重处理;对涉嫌犯罪的,一律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不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的公职人员,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七、加强社会监督
各乡镇(街道)、区直相关部门要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土地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实行设施农业信息公开,每年公开一次设施农用地备案信息和设施农业台账信息;区自然资源部门及各乡镇(街道)要督促经营者在设施农业项目出入口显著位置设置标识牌,公布设施农业项目建设主体、建设时间、占地面积、地类性质、土地用途、建设规模、举报电话及受理举报单位等基本信息,接受公众监督。建立举报制度,区自然资源局和农业农村局要公布举报电话、信箱,畅通举报渠道,对相关违法违规用地行为一经核实确认,立即严肃处理,并向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和市农业农村局报备,区自然资源局要加大典型违法案件曝光力度,形成强大舆论震慑,提高群众依法依规用地意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八、强化服务保障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大对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的支持,自然资源部门要积极做好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特别是设施农业用地服务,农业农村部门要做好设施农业建设和经营行为的技术服务及跟踪指导,规范土地流转管理工作,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和一产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确保乡村振兴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