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乡结合地区个体工商户无照经营的成因与对策

时间:2019-05-13 11:43: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城乡结合地区个体工商户无照经营的成因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城乡结合地区个体工商户无照经营的成因与对策》。

第一篇:浅谈城乡结合地区个体工商户无照经营的成因与对策

浅谈城乡结合地区个体工商户无照经营的成因与对策

武兴华

为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各种无照经营行为,我工商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开展严查无照经营行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本人在实际工作中,对个体工商户无照经 营的情况积累了一定的认识,在此浅谈如下:

一、城乡结合地区个体工商户无照经营的现状及特点:

一般来说,城乡结合部大都处于位臵比较偏僻的地区,外来人口密集,人员流动性大,这部分人员 多数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为谋生手段,且以无照经营居多,这种无照经营行为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公平竞争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个体工商户无照经营存在三个突出 特点:

一是行业分布较广,副食、日杂、美容、美发、建材等行业中均存在无照经营情况;

二是无照经营时间不长,一般存在一至三个月左右,业主变换频繁,多数 业主在催办期内已自动歇业;

三是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多数经营状况较差,导致短期无照经营情况经常性的发生,对监管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二、造成无照经营行为的成因与表现

形成无照经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如下:

(1)前臵审批手续难办。无前臵审批手续的无照经营户产生的原因又有几个方面:

首先,前臵审批过多,人为地拔高了办理执照的门槛,令许多想办执照的经营者望而却步。其一是经营者对于办理许可证、特许批准文件感到程序过于繁杂,门槛高、周期长、成本 高,索性不办证,因而也无法办理营业执照。其二是一些职能部门在法规和政策规定上,对有些证、照的发放和管理采取行政手段,实行划片定点,限制数量,使不少符合条件、应当 拿到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经营者无法办理证照,如经营药品、农药、种子、化肥、书刊、网吧、殡葬用品等都属于这种情况,有些行业还禁止个体工商户经营,而经营者又达不到注册 企业的条件,因此也产生了一部分无照经营者。

其次,立法滞后,使监管工作无法可依。对一些新兴行业及一些争而未决行业是否需办理前臵审批手续尚无统一、明确的规定,导致无前臵审批现象出现,如各类职业培训、社区服务、以营利为目的的民办事业单位、各类就业组织、一些私人诊所、电话亭等。

再次,个别单位辖区保护主义严重,一 定程度影响了无照经营的查处。一些村委会、街道从自身利益出发,为了吸收更多的经营者进入街道、市场经营,达到多收费的目的,对辖区内的无前臵审批手续的经营户进行保护,对工商部门的监管采取不配合、不支持的态度,致使其辖区内无前臵审批手续的无照经营现象十分普遍。

最后,有关费用过高,增加了经营者的成本,一些经营者负担不起。一些城乡结合部的小饭馆,由于地理位臵偏远、经营设施达不到标准,因此达不到领取卫生许可证的条件,另外一些店面偏小的理发店,由于领取卫生许可证的成本很高,甚至一年的 净收入还达不到办理许可证的费用,这样一来,也成为了缺

少前臵审批的一个原因。

由此可见,无前臵审批手续是造成无照经营的最重要原因,这也一直是我们工商部门所治 理的难点。比如在最近一次调研中,我们统计到无照经营户有113户,而因前臵审批未取得营业执照的就有79户,占总数的69.9%。

(2)试业经营。有些个体工商 户认为生意不好做,抱着试试干的心理,从事经营活动,生意做得开,有钱赚,就做下去,到有关部门办理有关证照;如果做不下去,就关门。

(3)超范围经营。有些个体 工商户在办理营业执照时,已经核准了经营范围,但在经营过程中,某种商品销路较好,就随意地进货经营。

(4)证照不齐。有一部分个体工商户认为,在办理了《卫生许 可证》、《修理证》等前臵审批条件之后,就可以从事经营活动。

(5)冒牌经营。有些个体工商户借用他人的招牌从事经营活动。

(6)明知故犯。由于受利益的 驱动,一些个体工商户明知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却铤而走险,干一些违法的事。典型案例如黑网吧。

(7)转让门店。有一些个体工商户在生意做不下去或其他原因不再从 事经营活动的情况下,将所开的门店转让给他人,而被转让者主观认为,这家门店不须再办理营业执照。

(8)租借执照。有些个体工商户由于某种原因,自己不想亲自经营,将门店租给他人,然后,被租用人每个月交纳租金而从事经营活动。另外一种,借用他人拥有《再就业优惠证》的名义,从事经营活动。

(9)法律意识淡薄。从经营户的 主观因素上分析,缺乏依法经营的观念,对办证、办照普遍抱着无关紧要的态度甚至认为划不来,依法经营任重道远。

(10)许多经营户误将不办照纳入政府优惠政策范畴。

(11)属地居民因政府征地、集体企业转卖手续不透明等原因,对职能部门依法行使监管职责的抵触情绪较大,造成群体性不办照的状况。

三、无照经营行为的危害

从查处取缔无照经营案件情况看,无照经营行为的危害主要有:

一是滋生制假售假。有相当数量的无照经营者存在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和短斤少两等制假售假行为,严重地扰乱了市场运营秩序,直接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守 法经营者的正当权益。

二是质量没有保证。无照经营者规避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管,产销的商品和提供信息服务大多缺少可靠的质量保证,对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三是逃避国家税费,损害国家利益。

四是冲击有照经营,造成不公平竞争。

五是不利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无前臵审批手续的无照经营户许多没有固定字号、发票,这样当消费者购买其商品或接受服务后,发现权益受到侵害时,如遇到假冒伪劣商品,服务质量等问题,却难以讨回公道,作为执法部门也无能为力。

六是经营环境存在安全隐患。一些无照经营场所在消防、卫生和环保等方面存在安全隐患,对公共设施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如一些企业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这样,既损害了企业所处地群众的身体健康,又损害了政府执法部门的形象。

七是影响市容交通。无照经营者由于素质普遍偏低,因此缺少环境保护意识,商品乱扔乱放,使得各市 场、村镇道路脏乱不堪,不少无照经营者流动经营或占道经营,严重影响了居住环境和交通秩序。

四、治理无照经营行为的对策

一是全面贯彻以人为本思想,重在宣传教育。针对无照经营户法律法规意识淡薄,依法经营观念不强的状况,应把工作重心放在宣传 教育上,提高其依法经营的自觉性,增强其对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理解,为营造良好的依法经营环境及治理行动的顺利开展减小阻力,有效地提高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法制观念,能使整治 无照经营的关口前移,起到防范于未然的效果。

二是降低前臵审批门槛。建议由政府组织,各职能部门相互协调、共同管理,逐步做到联合受理核发证照,使涉及前臵审批的 商户登记享受到优质服务,同时,在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开通“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促使相关职能部门降低门槛,履行职能,以疏导为主,有效地降低无照经营率。

三是协调各方,综合治理,健全联合执法机制。政府有针对性的对城乡结合部的居民小区、学校周围以及食品、危险品等经营企业作为重点,通过与相关职能部门以联合整治方式对 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查处。并把清理无照经营的责任落实到街道居委会、村委会,使整治无照经营与出租屋租赁管理、出租屋治安及消防管理、出租屋计划生育管理等工作结合起来。加 强工商、公安、国土、房管、建设、文化、卫生、质检、环保、新闻出版、药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的联系与协作,依照各自的职能,对整治无照经营工作实行层级负责制。

四是坚持积极稳妥,注重方法的原则。始终按照“教育在先,查处在后;疏导为主,取缔为辅。”的要求,做到因事而异,因人制宜,宽严相济,一方面对社会危害严重,特别是危 害人民群众人身安全、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破坏环境资源的无照经营行为,坚决查处或取缔;另一方面要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区别不同情况,尤其对弱势群体所经营 的无重大危害行业以及经营条件、范围、项目符合法律法规的,要实施“给出路”的政策,督促、引导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合法经营。

五是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核发效率。我工商部门近年来就在登记窗口推出“首问责任制”和“限时承诺制”,《行政许可法》实施后又按照国家局的规定取消了一批前臵条 件,近年还全面实施重点行业(如食品)“分类监管”登记和“一审一核”审批等制度,大大降低了办照的难度。

六是加大执法力度。我部门应正确把握处罚幅度,宽严相济,在实行查封、扣押及实施行政处罚时,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以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规定的程序执行。查办过程中,应坚持依法行事、文明执法、说服 教育和引导服务,努力化解矛盾,尽量减少对抗,热情帮助当事人尽快走上领照合法经营之路。

七是正确使用执法利器,达到处理一个,教育一片的目的。严厉查处、依法取 缔是整治无照经营的有力武器,特别是在开展重点行业恶性事件治理时,应由政府牵头,在新闻媒体的参与下,工商部门协同公安、质监、卫生、环保、安监等部门进行公开坚决查处,并将整个执法过程和处罚结果公布,形成强大的社会氛围,加快无照经营治理的进程。

以上是我一些浅显的认识,由于工作经验不足,提出的观点中难免有许多不

到位甚至错误的地方,希望各位领导多多斧正!我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天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北辰分局

武兴华

2008年4月20日

第二篇:无照经营的成因及对策探析

无照经营的成因及对策探析

随着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无照经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越来越突出,它的存在它冲击了有照经营,不仅损害了公平竞争,造成国家税费流失,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并且助长了制假售假行为蔓延,带来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等负面影响。多年来,工商部门对查处和取缔无照经营工作十分重视,把它作为工商部门履行市场监管职能的重要工作来抓,注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对无照经营行为的监督管理,按照上级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部署,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以贯彻执行《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广东省查处无照经营行为条例》为契机,通过认真摸底,精心组织,结合日常巡查,突出重点,加大力度打击各类无照经营行为,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无照经营的定义

无照经营,作为一种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违法行为,它冲击了有照经营,妨碍了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偷逃国家税费,而且因未纳入正常经营管理,极易滋生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严重损害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根据《广东省查处无照经营行为条例》第六条规定:无照经营行为,是指未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核准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或者没有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而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包括下列情形:

(一)未依法核准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从事经营活动的;

(二)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设立登记后,继续从

第1页 事经营活动的;

(三)办理歇业、停业、注销登记后,继续从事经营活动的;

(四)营业执照有效期已过,未办理延期变更登记,继续从事经营活动的;

(五)借用、租用、受让他人营业执照从事经营活动的;

(六)持伪造的营业执照从事经营活动的;

(七)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和外国的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未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核准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从事经营活动的;

(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和外国的企业、其他组织常驻代表机构直接从事经营活动的;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无照经营行为。

二、无照经营的现象及表现

(一)是明知故犯。受利益的驱动和诱惑,一些不法分子明知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却铤而走险,且屡禁不止。

(二)是张冠李戴。着重体现在两个方面:即门面转让和租借执照。有一些个体户在生意做不下去或其他原因不再从事经营活动的情况下,将所开的门店转让给他人,而被转让者认为,这家门店已经办理了营业执照,只要按照该门店原来的标准,交纳各种规费就行了,却不知经营主体发生了变化,仍然是属于无照经营行为。有些个体户由于某种原因,自己不想亲自经营,将门店租给他人,然后,被租用人每月交纳租金而从事经营活动。

(三)是超出范围。有些个体户在办理营业执照时,已经核准了经营范围,但在经营过程中,觉得某样商品销路较好或某种服务生意好做,就随意进货或擅自增加项目经营。

第2页

(四)是冒牌经营。有部分个体户挂饮食执照却变相经营酒吧;咖啡厅经营歌厅业务等。

(五)是证照不齐。如旅店、网吧等经营场所缺少消防复查意见书或许可证已过期,但营业执照仍在使用。

三、导致无照经营的主要原因

市场经济运行中出现无照经营行为泛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相关法律、法规难以及时到位

基于确保国家财政税收,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市场交易安全及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世界各国的法律无一例外地对无照经营持十分严厉的否定态度,而目前,我国有关取缔无照经营的法律规范散见于各类法律法规,并且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形势发展快,使得一些相关立法难于及时跟进,原有的一些便于操作的法规虽然仍旧在用,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其中一些内容已经不太符合今天行政执法的要求。另外,近几年,我国针对不同市场主体制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尽管有很多对无照经营规定的内容,但由于颁布于不同的历史时期,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之间缺少逻辑的连贯性,使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日常执法中,法律适用问题难以解决,导致了无照经营行为的延伸。

(二)监管不力,执法不到位

无照经营行为一直是久打不绝,屡禁不止,除了业户和社会原因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日常行政执法中的力度不够也是导致无照经

第3页 营行为存在的一大原因。一是“只责改,不处理”。在日常监管中有些工商人员发现无照经营,只是口头或书面责令改正或限期办照,过后既不处罚,又不督促办理执照。二是“只罚款,不取缔”。在查处无照经营案件中,工商执法人员只是对当事人处以罚款,而不按法律法规规定给予取缔,停业整顿或责令终止经营活动。三是一阵风。这里的“风”是指清理无照经营行为的集中行动。检查来了,一阵风似的清理几家,检查走后,好长时间不查处一次。又由于管理区域较大,管理任务又不断增加,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人力、物力都一时难以适应目前日益繁重的监督管理任务,因而使无照经营者有机可乘。

(三)市场准入成本过高,无照经营成为入市捷径

在我国,取得市场主体的合法身份必须通过前置审批和核准登记,某些经营领域、经营项目和经营范围需要通过有关部门的前置或后置审批。以开办一间小规模饮食店为例,首先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饮食店的字号名称,然后凭名称核准通知书办理卫生许可证、消防安全验收意见书和环境保护审批,才能合法开业经营。市场准入的这种高门槛、长周期、高成本的现实,对经营者依法申领营业执照构成一定阻力,导致不少经营者冒违法之风险选择无照经营这条捷径。

(四)违法经营成本低廉,无照经营成为有利选择

合法经营者不仅在办理证照时要缴纳费用而且在经营中还必须履行一系列缴纳税费的义务。而选择无照经营则缴纳税费的义务可逃避,与合法持照经营相比,经济负担明显降低。以一家申办营业执照的饮食店一年中要接受综合治理、卫生达标、消防等多个部门的检查,要

第4页 缴纳诸如环保费、卫生费、检疫费、工商管理费、税等各种名目的费用,而无照经营者除了承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的风险外,其他部门几乎谁也不管,还能减免交其他费用。两相权衡之下,部分经营者就很现实地选择了无照经营。至于行政执法方面,虽然国务院及省人大先后出台了查处无照经营的法规而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法可依,但由于调查取证困难,查处往往只能以当事人的陈述为据。假如当事人一口咬定其无照经营行为刚刚开始且没有违法所得,则处罚强度极为轻微,违法成本极为有限,与违法所得不成比例。于是,无照经营者情愿冒这个极小的违法风险,选择无照经营博取免交税费和免购社保的较大经济利益,以致无照经营难以根绝

(五)查处难度大

近年来,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无照经营清理整顿自始至终就没有停止过,但最终效果却不理想,往往是行动过后不久,无照经营又像雨后的毒菇再度冒出,猖狂的势头依然不减。根据XX县工商行政管理局XX工商所提供的数字显示:该部门2006查处无照经营案件68宗,2007年上半年查处无照经营以达76宗。究其原因,一是利益驱动,不惜违法经营。二是由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职权所限,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三是无照经营点多面广,情况复杂,经营者易于流动,给查处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四是工商所管理区域大,巡查执法人员少,各种工具、设备配套不齐全,给查处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

(六)经营人员学历低下,守法经营意识极为薄弱

从XX县工商系统查处的无照经营案件看,当事人中初中以下学历

第5页 者占80%以上:文化水平的低下导致法制观念的淡薄,当事人往往缺乏认识法律、法规能力及证照意识。据调查工商人员在巡查中曾出现这么一幕:执法人员要求经营者出示执照,经营者往往满脸困惑地反问:“已经交税了,还要执照吗?”这种现象绝非个别,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无照经营群体的认知水平,当然也反映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法律宣传工作的欠缺。

四、认清无照经营的危害性

(一)有背于公平竞争规则

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一次前所未有的彻底对外开放,而维持良好的市场秩序对中国加入经济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就要置身于国际社会的监督之下,违反了就要受到制裁,而经济与市场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不彻底清除无照经营行为,导致制假售假等违法现象的发生,必将影响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阻碍我国的经济延伸及各类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二)扰乱市场秩序

无照经营是无视国家法律、法规,以牟取非法利润为目的,未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擅自开业的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它具有即时发生,流动性大,对抗性强的特点,对有照经营造成冲击,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它的主要危害为:

(1)是经销的产品往往是国家禁止或限制经营的商品,直接破坏国家行政管理秩序,并可能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逃避执法部门的监管,扰乱了市场经营秩序,直接损害了合法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第6页(2)是流动经营、占道经营,影响了市容、市貌。

(3)是生产经销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没有质量保证,容易给人民群众造成伤害,影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电脑游戏属国家不允许经营的项目。许多中小学生由于经常到这些无照电脑游戏房玩电脑游戏,有的甚至一天好几小时玩电脑游戏并入了迷,不仅影响了学习,还影响了身心健康。另有一些分散在学校周边小摊的食品经营户,经营的食品几乎全都是“三无食品”,甚至是一些腐烂变质的食品。这种状况,也引起学生家长的不满,社会反响强烈。

(三)增加监管难度

无照经营有着生存条件简单,表现形式多样,从业人员背景复杂等特点,给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查处带来极大的难度。首先是无照经营商贩大多是规模小,流动性强,突出性治理远不能一网打尽,一劳永逸。其次是无照经营从业人员复杂,三教九流,鱼目混杂,致使一些不法分子使用“你来我走,你走我来”的游击策略,或是公然对抗执法,加大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无照经营管理的难度。

五、无照经营存在的危害性

以XX县为例,目前辖区仍有无照经营户。其分布特点是:集中于饮食、副食、炼铜炼铝、酒吧、美容美发、竹子加工、废品回收和车辆修理等行业,散处于学校、农贸市场、工业区周边和城乡结合部等外来人口密集地段,土法炼铜炼铝非煤矿山开采等珠三角转移污染较大的产业主要分布在边远山区;棋牌和沐足等限制经营行业则混杂于人流较大的商业区。其主要危害是:

第7页

(一)滋生制假售假。巨额利润的驱动和诱惑,违法分子有相当数量的无照经营者存在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和短斤少两等制假售假行为,严重地扰乱了市场运营秩序,直接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守法经营者的正当权益。

(二)质量没有保证。无照经营者规避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管,产销的商品和提供的服务大多缺少可靠的质量保证,对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三)逃进国家税费。无照经营行为全面逃避国家税费,损害国家利益,造成不公平竞争。

(四)经营环境恶劣。一些无照经营场所在消防、卫生和环保等方面存在安全隐患,对公共设施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构成威胁。

(五)影响市容交通。不少无照经营者实施流动经营或占道经营,影响了市场景观、城市市容、人居环境和交通秩序。

六、整治无照经营的对策

前述“症结”的存在,导致无照经营难以根绝,结合XX县无照经营的实际,我认为,根治无照经营必须实施综合治理:

(一)争取政府支持,部门协调联动,形成整治合力

政府牵头、部门协同、齐抓共管,是综合整治无照经营的关键。各监管部门之间应加强协调衔接,实现综合治理,使无照经营的查处取缔工作标本兼治。应该建立由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工商和执法部门“一把手”任副组长,工商、执法、公安、环保、卫生和交通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联合整治无照经营的工作机制:其中,领导负责部署、第8页 指挥、协调和督察;成员单位共同制定整治方案,统一整治时间和执法手段,明确职责分工,各部门发挥职能优势,实行协调联动,将使整治成效大增。

(二)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高经营者消费者的法律意识,采取灵活方式,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有效地提高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法制观念,能使整治无照经营的关口前移,起到防范于未然的效果。XX县工商行政管理局之前就通过制作大型横幅、开辟报纸专栏、印发宣传册子、开展送法上门和在媒体公开报道典型案例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展工商法规的宣传教育,效果较好。为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应争取由政府牵头,通过大众媒体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形成整治无照经营的强大声势。工商等部门还要有重点地开展上门送法、下乡普法和会议学法等法律宣传教育活动,力争形成“经营者主动依法办照经营、消费者自觉抵制无照经营”的局面,有效缩小整治范围。

(三)构建信息平台,实行资源共享,方便证照办理

改进办照服务,提高营业执照核发效率。要清除无照经营就得畅通发照渠道!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在不违反法律和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尽量解决“办照难”的问题,使办照相对简易便捷。XX县工商行政管理局2005年就在登记窗口推出“首问责任制”和“限时承诺制”,还全面实施“分层分类登记”和“一审一核’制等审批制度,大大降低了办证的难度。目前,正常情况下的市场主体名称预核可当场办妥,资料齐全的发照业务可缩短为3天,特殊情况下的登记事务可随到随

第9页 办,无照经营者已不再把“办照难”作为其实施无照经营的借口。

(四)完善整治方案,加大市场巡查监管力度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整治无照经营的职能部门,除牵头制定联合整治方案外,每年还应当制定本系统针对无照经营的专项整治和日常检查方案。XX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就逐年制定针对无照经营的专项整治方案统一部署,同时行动,交叉检查;各工商所也制定了日常巡查计划,每周至少巡查一次;经检股则开展随机检查。通过这种专项整治和日常巡查、定期检查和随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强化了整治力度.取得了较大成效。

(五)坚持文明执法,化解行政执法矛盾

坚持文明执法,有效化解行政执法矛盾。人民群众对查处无照经营未必完全理解,相当数量的无照经营者又是弱势群体、文化水平低人员和流动人员,执法行为不当极有可能导致矛盾激化。因此,严格自身的管理,用好《责令改正通知书》,对于以前没有经营过的和较为主动地接受监督管理的无照经营者,不一定非要采取扣押、罚款的措施,完全可以责令补办营业执照,引导其合法经营。只有在不采取强制措施就不足以制止违法行为或可能引起严重后果时,才应采取强制措施。

(六)改进方式,加强执法

打击无照经营是一项长期的艰巨性任务,单凭突击检查、专项惩治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把打击无照经营工作放在加强日常性、经常性的监督上来。一是全面推行市场巡查制,将打击无照经营列入巡

第10页 查重点内容,利用巡查制全方位、全天候的优势,提高对无照经营的监管效能。二是深入健全群众举报投诉的网络和渠道,将行政执法与群众监督结合起来,真正发动群众,对无照经营实行全方位、持续性的制度化监管。

(七)深入学习,提高素质

打击无照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必须打造一支与之相适应的懂法、会执法的工商队伍,如果执法人员自身素质、执法手段跟不上,整治无照经营行为,保护市场主体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是职能到位的当务之急,这就要求工商执法人员要熟悉有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工商部门的法律法规,并且在工作中能熟练地加以运用,努力提高业务素质,保证行政执法的准确执行。

综上所述,对无照经营的查处、治理,政府及各行政职能部门要齐抓共管,既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增强查处取缔无照经营的力度,同时也要完善各方面的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规,使无照经营有条件地变成有照经营。这样才能使无照经营的局面逐步得到改变和控制。

第11页

第三篇:高职犯罪成因与对策

高校职务犯罪成因及对策 摘 要: 所谓高校职务犯罪是指高等院校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各种犯罪行为。高校职务犯罪既具有我国整个职务犯罪生成的共性,但更具自身生成的典型性。通过数据分析方法定性研究近年来高校职务犯罪案件,总结其典型生成特征,以期提出行之有效的预防机制。

关键词:高等院校;职务犯罪;特点原因;预防对策

一.引言

高校职务犯罪,即高校党政管理干部利用手中的各种权力徇私舞弊、贪污受贿而触犯法律。高校,曾几何时是人们心目中的一块净土,素有“象牙塔”之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国家不断加大对高校的投资力度,高校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纵向和横向资金有了大幅增加,高校的资金多了,招生自主权大了,基本建设规模也逐年扩大,宿舍楼、教学楼、实验楼拔地而起,各种教学、实验、行政配套设施采购数目庞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轨道。但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高校在招生、基建、采购、财务等领域也屡屡出现了腐败问题,高校职务犯罪成为媒体和大众关注的焦点,高校已成为继国有企业腐败、政府职能部门腐败后新的职务犯罪重灾区,权威人士分析高校腐败的发生和蔓延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萌芽、90年代中期的发展和如今的大面积爆发三个阶段。尤其是近年来腐败案件呈上升趋势,数量之多,金额之巨,情节之恶劣,涉案人员职务级别之高,都是过去所没有的。

根据北京市海淀区法院日前的统计,近三年来,海淀法院受理的涉及高校教职工职务犯罪案件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2004年至2006年间,海淀法院受理涉及高校教职工职务犯罪共计20件28人。其中,2004年1件1人,2005年4件6人,2006年15件21人,案件平均增长率为287.5%。

北京海淀区为全国高校最集中地区。截至2005年,国办、市属、民办等各类高校总计58所。而涉及教职工职务犯罪的高校高达14所,占海淀高校总数1/4。主要涉及的犯罪罪名分布及犯罪数额情况为:挪用公款犯罪案件8件12人;贪污犯罪案件8件13人;受贿犯罪案件4件5人。总犯罪金额高达人民币421.6万元,最高犯罪金额为100万元,最低犯罪金额2.2万元。

长期以来,高校被人们看作是一方净土,认为大学教师能够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腐败的发生机率较小。高校系统内发生的职务犯罪不仅影响高校师资队伍的稳定,一定程度也损坏了高校的形象,容易产生不良的社会反响,亟需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本文试以发生在某师大的职务犯罪案件为例,透析高校职务犯罪案件的原因,并提出防范对策。

二、当前高校职务犯罪的主要特点

1、犯罪主体集中,主要是高校行政管理干部或某些关键岗位的人员。在这5起案件中,分别涉及某师大设备供应处原处长、采购员和后勤集团的原党委书记、办公室主任。这些人员具有相应的行政管理权和对资金的支配权,犯罪行为也与他们担任的领导职务或管理职务有关。

2、群体性腐败现象突出。在贿赂案件中,一名行贿人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达到取得工程或推销商品的目的,往往会向同一部门的经办人员和负责人行贿;而在贪污案件中,涉案人员则利用学校管理制度的漏洞,相互勾结,共同实施贪污行为。某师大设备供应处的3起受贿案和后勤集团的2起贪污案均属此类群体腐败。

3、发案部位主要集中在物资采购和资金管理环节。高校在改建迁建工程中,需要采购大批量的家具、实验室器材等,个别人员在物资采购过程中,利用职权收受回扣,为个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随着高校后勤服务的市场化,后勤集团这种企业在运作过程中,资金管理不规范,私设“小金库”,容易引发贪污犯罪。

三、当前高校职务犯罪多发的原因

高校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有学校内部管理方面的因素。主要是在高校教育规模快速扩张、市场行为逐渐增多的背景下,为权力寻租和职务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

1、一些高校教职员工的法律意识缺失。在高校的教职员工中,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普遍较高,不知法、不懂法的现象并不多见,但在一些人身上确实存在着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淡薄的问题,在经济利益面前个人私欲膨胀,不能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把权力当成了谋取私利的工具,在关键时刻把握不住自己,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2、廉政教育缺少针对性、有效性。高校有廉政方面的规章制度,也对教职员工开展常规性的廉政教育,但由于忽略了教育的针对性,使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像某师大虽然设有专门的法学专业,但从未对本校的教职工开展针对性的普法教育,导致一些高校教职员工对合法与非法的界限把握不准,对违法犯罪行为缺乏足够的警惕。

3、受社会上急功近利浮躁风气的侵袭。采购行业是职务犯罪案件易发多发的领域,行业不正之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校从事采购的员工。高校设备供应处主要负责学校设备物资的采购和实验室的管理。高校的跨越式发展,随之带来设备器材采购量的急剧上升。一些教职员工由于认识上出现偏差,看社会负面东西多、正面东西少,认为大家都在捞,不捞白不捞,盲目从众,致使其坠入犯罪的深渊。

4、规章制度不落实。高校亦有很多规章制度,然而在案发后分析,最大的问题却是制度的执行力欠缺,使一些好的制度形同虚设。如后勤集团制订的规章制度涉及了公司管理的各个方面,其中也包括了财务支付、票证管理的流程操作。但是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由于领导的任意妄为,群众的竞相效仿,制度的约束力也就荡然无存了。

5、内部监督防范不到位。后勤集团是某师范大学与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联办的公司,是学校所属的服务性单位,其资产属某师大所有。学校对集团公司的管理较为粗犷,对“一把手”的权力没有制衡,以致造成党委书记既管人事,又管经济,大事小事全是一个人说了算,加之内部审计等监督措施跟不上,监督的效果欠佳。

6、高校行政人员的岗位流动性不大。高校从事行政工作的人员相对较少,导致了从事教学设备采购等后勤工作的人员相对固定,客观上为腐败滋生提供了便利条件。如某师大设备供应处的方某某、徐某某,他俩从1979年起就在该部门工作了,长期以来岗位固定不变。行贿人对其个人情况比较熟悉,往往以各种名义投其所好送钱送物。

四、当前高校职务犯罪的防范之策

预防职务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高校职务犯罪的发生。

1、全面推行校务公开机制,防止内部集权。只有将学校重大决策(如采购招标项目、工程建设单位资质状况等)的相关信息在学校范围内予以公开公示,“阳光”操作,在充分吸收社情民意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做出较为科学、民主的决策。纪检监察部门要参与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并对决策运行情况随机检查。

2、进一步完善招投标机制,规范操作流程。对大宗物资设备的采购项目和基建工程,实行议标、决标分离的公开招投标制度。招投标结果要在学校范围内公示,真正实现开标、评标、询标、决标全程公开透明。对公开招标确有困难的重点实验室设备等的采购,应尽量参照询标、决标分离的办法进行,并吸收纪检监察部门介入采购过程进行监督。

3、健全内部财务监管机制,防止行为失范。要建立由高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纪检、监察、审计三项职能合署办公的办事机构,重点对基础建设项目的预决算、大宗物资采购的财务内部审计和财务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实行同步跟踪监督和定期检查。此外,要定期开展财务专项检查,对“小金库”进行全面清理,严格财务管理。

4、推行重要岗位轮岗制度,防止个人腐败。对高校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以及重要岗位人员,实行轮岗交流制和离任审计制。实行轮岗制,有利于激发干部创新热情,防止有些干部在同一岗位工作时间过长,形成一定的关系网和业务上的利益圈子,抑制职务犯罪的发生。同时利用干部交流契机进行离任审计和廉政谈话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工作,保障制度执行。要围绕高校师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人、财、物管理等容易滋生腐败的领域,抓住重点环节,实现权力运行过程的动态公开,并把动态公开与全程监督相结合,切实提高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干部廉洁从政规定情况的监督检查。

6、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促进教职员自律。在高校努力推进行廉政文化,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氛围,把廉政教育融入校园文化之中,渗透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里。在校园里设立预防职务犯罪的宣传专栏,要通过举办法制课讲座,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活动,促使教职员工培养内在的道德自律感,养成依法依纪办事的良好习惯。

7、惩防并重,各方形成预防联合互动机制。要坚持惩防并举,标本兼治的方针,对职务犯罪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用刑罚的严厉性震慑人,用刑罚的必要性清醒人,使教职员工提高职务犯罪防范意识,从而更有效地遏止职务犯罪的发生。高校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与地方检察机关的合作交流,建立职务犯罪预警和风险管理机制,做到早发现、早纠正、早处理,使职务犯罪止于未萌。

五.结论

职务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通过对高校系统职务犯罪案件特点和成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加强高校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预防高校职务犯罪,维护健康的精神家园,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对于遏制社会腐败有着十分重要的特殊作用。

参考文献:

1.傅远佳;;新时期职务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对策[J];钦州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陈永安;浅谈高校职务犯罪的发生及其预防[J];龙岩师专学报;2004年05期 3.王定云;;高校合并视野下职务犯罪及其预防初探[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

报;2006年01期 4.庹彩珍;;高校财务人员职务犯罪及预防遏制[J];教育财会研究;2006年06期 5.赵彭龄;;高校资金管理和采购工作中职务犯罪问题研究[J];教育财会研

究;2006年01期 6.李宏君;侯宜仁;张少泽;;浅谈职务犯罪的成因及预防[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

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7.张孟英;积极探索高校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新机制[J];天府新论;2004年S1期 8.宋睿;马卫华;;高校职务犯罪问题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

年04期

9.徐丽森,李宁生,殷盛水,耿连顺;高校职务犯罪及其预防遏制[J];江苏警官学

院学报;2002年05期 10.王凯石,周芳;职务犯罪的原因分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04年01期

第四篇:房地产泡沫成因与对策

2001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势强劲,土地供应量增加,商品房全面热销,销售价格呈现较大幅度增长,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每平方米2226元,增长5.8%,增幅比上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空置面积也出现负增长。著名经济学家魏杰日前在接受中央电视台《房地产报道》记者采访时预言:“2002年将是房地产行业的严冬,二月份甚至可能出现崩盘,七、八月份最严重。”本文拟就公众关注的房地产泡沫问题作一粗浅探讨。

一、房地产泡沫的含义及成因

房地产开发中的泡沫现象,主要是指土地和房屋价格极高,与其使用价值(市场基础价值)不符,虽然账面上价值增长很高,但实际上很难得到实现,形成一种表面上的虚假繁荣。由于房地产是由土地及其附着建筑物所构成,而建筑物是人类劳动产品,其价格是由成本、利润、税金来确定,这相对比较稳定,较易判别,因此我们平常所说的房地产泡沫实际上是土地泡沫(地价泡沫),而土地的市场基础价值即合理价格是土地利用效益的资本化。

无论是从现象,还是从本质看,泡沫与一般价格波动都有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从现象上看,一般商品的价格波动包括上涨、下降,而且在时间上是相连的、循环的,变化幅度一般不会很大,而泡沫是价格持续上涨,高到令人发狂的地步,直到产生恐慌,人们匆匆抛售,从而使价格暴跌,波动幅度很大,它不具有周期性,而是突然地上涨与下跌。

从本质上看,一般商品的价值是价格的货币表现,一般商品的价格波动反映市场供需平衡,既是市场机制作用的起点,又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价格上涨、供给增大,投资者预期价格下降。而泡沫发生的时候,市场机制失灵,人们的行为买涨不买跌,不遵循市场运行的一般规律。当价格上涨、供给增大时,投资者预期价格进一步上涨。1991-1993年,我国海南房地产价格正是这样飙升的。1991年每平方米价格还是1000多元的公寓楼,到1992年就可以卖到3000多元。有的商品房价格甚至突破10000元。土地使用权的出让价格也大幅度提高,有的地方仅过一年价格竟由十几万元一亩涨到600多万元一亩。投机者却还在不断地囤积房地产以待价格再一步上涨时抛出。以至于在房地产交易中有70%是投机者囤积起来的。但很少有人会意识到房地产热骤然降温,房地产热在造就了一批富翁之后,相当一批公司被套牢在海南的土地上,上亿资金在有限的土地上沉淀。泡沫并没有带来财富的增减,只有转移的功能。

房地产泡沫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1.房地产商品的特殊性。在一定时期内房地产商品供求不易均衡,而且合同期摊销交易成本低,这是泡沫载体所具有的一个条件。所以房地产容易产生泡沫,是泡沫的主要载体之一。

2.土地的稀缺性。土地的自然供给是固定不变的,它是地球表面的陆地与水域的总和。城市面积在城市化过程中可以不断扩大但是土地资源是稀缺有限的,我国的土地资源相对匮乏,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人们对稀缺的土地需求有无限扩大的趋势。这种需求既有发展经济的客观需求又有对土地获利的需求,在土地获利需求的驱使下,把获取的土地权益作为谋利手段。土地权益是虚拟资本的一种,它可以反复转手。马克思曾指出:“没有价值的东西在形式上可以有价格。在这里,价值表现是虚幻的。”因此,土地的稀缺性及其虚拟资本使地价运动可脱离土地利用实绩而产生泡沫。

3.地价具有虚构性。地价的虚构性是由于土地资源价格与其资产性价格的不一致现象。也就是说,由于人们预期的不合理土地利用收益贴现值之和与现实的市场地价(市场地价等于未来土地持有期间土地利用收益贴现值之和与未来土地转让收益的贴现值之和,如果人们的预期地价是合理的,现实的市场地价就等于未来无限年期的土地利用收益的贴现值之和)之间总存在事实上的偏差。这种偏差越大,说明现实的市场地价中虚构部分越多或者说泡沫成分越多,反之越少。综观房地产泡沫的膨胀乃至破灭无不与发财致富的欲望与从众行为有关。“要挣钱,到海南;要发财,炒楼花”,成为当时海南房地产热时一些生意人的经典。这一点在东南亚房地产泡沫中无不表现得淋漓尽致。近几年来泰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热,供过于求,但是仍有许多新的开发商挤进这个领域。他们认为在前几年冒出的两万家房地产开发公司中只有20家宣布破产,可见这个行业仍有大的赚头。许多开发商还想从继续建房中摆脱困境,在这种非理性的支持下,造成泰国房地产市场熊市弥漫。

4.房地产市场是不充分市场。由于房地产市场与完全自由竞争市场的四个条件(信息充分;商品品质;买卖者自由出入;交易双方数量众多,因而任何一方不会出现垄断局面)相差甚远,所以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准市场(Sub-market)。由于买者信息缺乏和信息的不对称,许多房地产交易和定价是悄悄进行的,这种成交价往往不能反映成交物业的真实价值。

5.银行及金融系统发放房地产贷款的倾向性。由于房地产的不可移动性及其保值增值性,银行系统很愿意发放房地产贷款,在宏观经济一片看好的情况下,政府也鼓励投资,银行利率就比较低。据统计,在1992-1993年,海南房地产开发的资金占社会固定投资的三分之一。大量资金涌向房地产业,信贷的盲目扩张及大量吸引短期外资,给泡沫的产生埋下了隐患。

6.政府部门的不正之风。1993年沿海地区的房地产热,有不少公司是挂靠政府职能部门或金融机构,其资金来源大多为挪用公款、贷款或拆借等,加上政府出于地方利益及短期利益的考虑而放松低价批地。可见,政府部门的设租、寻租、贪污受贿行为也是助长泡沫形成的原因之一。

二、房地产泡沫的危害

房地产过热,一旦泡沫形成,房地产价格的过快上升很容易产生虚假需求信息,影响开发者和消费者的预期,而且虚假需求造成的过度供给,又会形成新的房产积压,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大而长期的负面影响,2001年,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净增量为1100万平方米,全年商品房空置面积增长10.5%,高于上年增长6.7%的水平,年底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已突破1亿平方米大关,共积压资金1000多亿元。大量的空置商品房不啻于一柄悬在我们头顶的达魔克利斯剑;不规范的住房抵押贷款操作导致的房地产价格虚高,会加重消费者的负担,增大购房者的违约风险,一旦出现经济不景气,大量购房者违约,形成银行的不良资产,最终导致金融风险,1993年的中国和1996年的泰国都是这样,国内外由房地产不良贷款引起金融危机的教训我们必须吸取;此外,房地产价格过高还会影响人才的去留,严重削弱城市竞争力,影响地方经济发展。

三、房地产泡沫的防范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网络的崛起以及加入WTO和北京申奥的成功等无疑都会给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特别是网络与房地产的结合,给未来房地产业的发展指出了一条道路。但是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房地产需求的进一步增加,我国的房地产业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何让这一行业真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防范房地产泡沫,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1.大规模推出经济适用房,抑制商品房价格。国家要抑制房价的不合理上涨,防止房地产泡沫的出现,主要办法还是大规模地推出经济适用房。去年,国家计委、建设部宣布,投资1700亿元,计划建设2.25亿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这将对现有房地产市场的供应量、产品结构及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经济适用住房的作用一是通过免收土地出让金和减免配套费等,降低了售价,确保中低收入家庭有房可买,二是平抑过高的商品房价格。1998年国家宣布并随后实施的大规模建设经济适用房的计划,曾令众多房地产开发商惊恐不已。经济适用房对商品房价的巨大冲击或抑制效应已经显现。如北京1999年由于大规模建设经济适用房,致使其商品房价平均每平方米下降了700-1000元。现在,国家要重举经济适用房大旗,由于北京的新开工面积已经很大,如果再大规模推出经济适用房,那北京的房价非大跌不可。如果大规模建设经济适用房等政策付诸实施,房价持续上涨的空间就会被封杀。

2.强化土地资源管理,通过土地资源供应量的调整,控制商品房价格的不合理上涨。要根据住房市场的需求,保持土地的合理供应量和各类用地的供应比例,实行土地出让公开招投标制度,控制一些城市过高的地价。要坚决制止高档住宅的盲目开发和大规模建设,防止出现新的积压。对于发生在房地产领域违法犯纪行为要严厉惩处,严惩无正当理由闲置土地的“圈地人”以及房地产领域的违法活动。

3.建立全国统一的房地产市场运行预警预报制度,加强和完善宏观监测体系。通过对全国房地产市场信息的及时归集、整理和分析,就市场运行情况做出评价和预测,定期发布市场分析报告,合理引导市场,为政府宏观决策做好参谋。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持续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吸引了大量的企业进行房地产投资,应当引起注意,要加快建立和完善房地产业的宏观监测体系,通过土地供应、税收和改善预售管理等手段及时进行必要的干预和调控,有效地防止房地产业“泡沫”的产生。

4.整顿住房金融市场秩序,规范住房金融业务,防范住房贷款风险。一要严格审查住房开发贷款发放条件,切实加强住房开发贷款管理。住房开发贷款对象应为具备房地产开发资质、信用等级较高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贷款应主要投向适销对路的住宅开发项目,企业自有资金应不低于开发项目总投资的30%,开发项目必须具备“四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二要强化个人住房贷款管理,严禁发放“零首付”个人住房贷款。商业银行发放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应严格评估抵押物的实际价值,落实抵押登记手续,贷款额与抵押物实际价值的比例(抵借比)最高不得超过80%。商业银行应认真分析开发项目及住房开发企业的有关情况,注意防范与期房相关的特定风险。三要规范个人商业用房贷款管理。借款人申请个人商业用房抵押贷款的抵借比不得超过60%,贷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0年,所购商业用房应为现房。

5.全国研究住房税、费政策,通过税收杠杆促进低价位住房的建设和消费。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住房消费的税收政策,清理了一批住宅建设和消费环节的不合理收费,有效地减轻了居民购买、换购住宅的负担。下一步一是要贯彻落实已经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二是进一步研究和调整鼓励住房消费的税收政策;三是继续加大清理住宅建设和消费环节的不合理收费的力度,理顺商品住宅的价格构成,鼓励普通住房消费。

6.加强舆论宣传的引导。目前,地产界炒作概念之风甚劲,其一是对住房本身的炒作,如所谓的“Town house(建在城镇中的房子,名字取的是“城镇+房子”,低密度的联排别墅)”、“智能住宅”、“绿色住宅”、“景观住宅”、“新概念住宅”、“生态住宅”、“可持续发展住宅”等等,究其本质,都是夸大科技、环保等因素在其中的应用;其二是对时令名词的炒作,如一段时间以来对“申奥”、“入世”的大肆宣传等。其实,消费者之所以会被一些开发商的宣传误导,首先是因为他们对这些新概念、新名词的理解不够,其次,可以将其看作是一种对潮流的追赶。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专家+媒体”了。

总之,房地产是泡沫的主要载体之一,房地产泡沫会给人们及社会带来很大的危害。在新形势下,我国房地产企业要在激烈的世界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使房地产业真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就要保持高度的理性,宏观调控,科学决策,正确引导,适时监测,以防房地产市场的“虚假繁荣”,重蹈20世纪90年代东南亚、海南房地产泡沫覆辙。

第五篇:工商部门对无照经营成因调研报告

近年来,**省**市**县工商局组织人力、物力、财力查处取缔无照经营,通过日常规范和集中清理,无照经营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治理。但由于各种原因,无照经营问题很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整治的效果也难以巩固。截止 5 月底,该局已办照个体工商户 1798 户,在自查和交叉检查中查出无照经营 600 户,占个体经营户的 33 %。无照经

营的大量存在不仅破坏了公平竞争秩序、造成国家税费流失、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并且助长了制假售假行为的蔓延,带来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也带来负面影响。

一、无照经营存在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无照经营户法律意识淡薄。一是有的经营户不懂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知道无照经营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持证、照经营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二是有的经营户虽然知道合法经营要中领证、照,却由于各种原因忽视办证领照,以没时间、生意忙等借口作为暂不去办照的理由,能拖则拖,还有个别下岗职工常拿“下岗”两字作为挡箭牌,不到万不得已不云办理营业执照;三是少数经营者为达到自己的非法目的,害怕在办理相关的证、照后,受到更多的监督检查,故意不办理营业执照;四是极个别无照经营者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黑户或钉子户,他们为降低经营成本,故意逃避税费,甚至暴力抗法。、不正当的行政干预。为鼓励扶持个私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或一些部门领导还存在“先上车后买票”、“先经营后办照 “ 的错误思想,通过行政干预,施行一些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倾斜政策”,使工商登记注册工作受到了阻碍,产生了一些无照经营户。、前置审批复杂。当前,不少市场主体合法身份的取得要经前置审批,但审批机关办理审批手续的门槛高、时间长、收费多,从而使经营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最后因缺少前置审批手续而未办照。

4、特殊群体无照经营增多。一是规模小、年老、残疾人员等弱势群体,由于经济困难,不愿办理营业照;二是少数干部亲友以各种借口和理由“软拖”或“硬抗”,倚仗“金口玉言”和“尚方宝剑”无照经营;三是挂靠经营,如建筑业、运输业、农资经营等以挂靠形式向隶属企业交纳管理费,实际上是无照经营。

(二)主观原因

一是政策法规宣传不到位。有的经营者还不知道《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已经颁布实施,对“查处取缔无照经营专项执法行动”感到突然。

二是执法部门缺乏协调。在无照经营户中,涉及审批条件的很多,大多涉及到公安、卫生、文化、消防、质监、国土资源、建设、新闻出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的审批手续,有关部门各自为政,缺乏协调。

三是监管不到位,执法乏力。这主要是个别地方还存在“重收费、轻管理 ”,以费代罚现象,默认无照经营。有的在查处力度上显得十分软弱,处理上存在着只注重教育,不进行处罚,或者处罚较轻,使无照经营者感到不痛不痒。

四是执法力量薄弱,监管难度较大。在城镇,经营户相对集中的场所,比较容易管理。在农村,特别是城乡结合部或边远山区,工商所监管范围广、执法人员少、执法条件差、执法阻力大,对无照经营的查处取缔难以到位。

二、应对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经营者法制意识。广泛利用媒体进行大力宣传。工商行政管理人员要亲自送法上门,宣传相关法律、法规,让每一位经营者都了解无照经营的危害性,提高经营户的守法意识。变堵为疏,使广大经营者自觉、主动办理营业执照,接受执法部门的监督。、提高执法水平,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水平,做到文明执法、公正执法、廉洁执法,用亲商、爱商、扶商的服务观念,主动送法、送照上门,拉近与经营者的距离,努力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执法环境。

3、加大查处力度,坚决取缔无照经营。充分利用《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赋予工商部门的职权,加大对无照经营行为的查处力度,对无照经营做到发现一户,端掉一户,不留隐患。

(1)分片巡查。基层工商分局、所、站可在人员安排上进行合理分工布局,实行片区巡查与集中巡查相结合,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市场,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开展集中整治,坚持做到“日巡、周查、月评 “,确保经营活动无监管空档现象。

(2)分步预警。对特殊行业在未规范前,实行分两步走的监管方式。即:第一步是下发通知,督促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善前置审批,办理营业执照;第二步是亮黄牌,对在规定时间内未办理营业执照的经营户,予以黄牌警告,责令停止营业。

(3)分类处罚。对已经亮黄牌,责令停止营业的经营户依法进行处罚。对规模较小、情节轻微的违规经营户,在处罚额度上适当从轻;对规模较大、严重违法违规经营户,实行从重处罚。、近年来,**省**市**县工商局组织人力、物力、财力查处取缔无照经营,通过日常规范和集中清理,无照经营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治理。但由于各种原因,无照经营问题很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整治的效果也难以巩固。截止 5 月底,该局已办照个体工商户 1798 户,在自查和交叉检查中查出无照经营 600 户,占个体经营户的 33 %。无照经营的大量存在不仅破坏了公平竞争秩序、造成国家税费流失、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并且助长了制假售假行为的蔓延,带来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也带来负面影响。

一、无照经营存在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无照经营户法律意识淡薄。一是有的经营户不懂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知道无照经营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持证、照经营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二是有的经营户虽然知道合法经营要中领证、照,却由于各种原因忽视办证领照,以没时间、生意忙等借口作为暂不去办照的理由,能拖则拖,还有个别下岗职工常拿“下岗”两字作为挡箭牌,不到万不得已不云办理营业执照;三是少数经营者为达到自己的非法目的,害怕在办理相关的证、照后,受到更多的监督检查,故意不办理营业执照;四是极个别无照经营者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黑户或钉子户,他们为降低经营成本,故意逃避税费,甚至暴力抗法。、不正当的行政干预。为鼓励扶持个私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或一些部门领导还存在“先上车后买票”、“先经营后办照 ” 的错误思想,通过行政干预,施行一些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倾斜政策”,使工商登记注册工作受到了阻碍,产生了一些无照经营户。、前置审批复杂。当前,不少市场主体合法身份的取得要经前置审批,但审批机关办理审批手续的门槛高、时间长、收费多,从而使经营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最后因缺少前置审批手续而未办照。

4、特殊群体无照经营增多。一是规模小、年老、残疾人员等弱势群体,由于经济困难,不愿办理营业照;二是少数干部亲友以各种借口和理由“软拖”或“硬抗”,倚仗“金口玉言”和“尚方宝剑”无照经营;三是挂靠经营,如建筑业、运输业、农资经营等以挂靠形式向隶属企业交纳管理费,实际上是无照经营。

(二)主观原因

一是政策法规宣传不到位。有的经营者还不知道《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已经颁布实施,对“查处取缔无照经营专项执法行动”感到突然。

二是执法部门缺乏协调。在无照经营户中,涉及审批条件的很多,大多涉及到公安、卫生、文化、消防、质监、国土资源、建设、新闻出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的审批手续,有关部门各自为政,缺乏协调。

三是监管不到位,执法乏力。这主要是个别地方还存在“重收费、轻管理 “,以费代罚现象,默认无照经营。有的在查处力度上显得十分软弱,处理上存在着只注重教育,不进行处罚,或者处罚较轻,使无照经营者感到不痛不痒。

四是执法力量薄弱,监管难度较大。在城镇,经营户相对集中的场所,比较容易管理。在农村,特别是城乡结合部或边远山区,工商所监管范围广、执法人员少、执法条件差、执法阻力大,对无照经营的查处取缔难以到位。

二、应对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经营者法制意识。广泛利用媒体进行大力宣传。工商行政管理人员要亲自送法上门,宣传相关法律、法规,让每一位经营者都了解无照经营的危害性,提高经营户的守法意识。变堵为疏,使广大经营者自觉、主动办理营业执照,接受执法部门的监督。、提高执法水平,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水平,做到文明执法、公正执法、廉洁执法,用亲商、爱商、扶商的服务观念,主动送法、送照上门,拉近与经营者的距离,努力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执法环境。

3、加大查处力度,坚决取缔无照经营。充分利用《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赋予工商部门的职权,加大对无照经营行为的查处力度,对无照经营做到发现一户,端掉一户,不留隐患。

(1)分片巡查。基层工商分局、所、站可在人员安排上进行合理分工布局,实行片区巡查与集中巡查相结合,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市场,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开展集中整治,坚持做到“日巡、周查、月评 ”,确保经营活动无监管空档现象。

(2)分步预警。对特殊行业在未规范前,实行分两步走的监管方式。即:第一步是下发通知,督促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善前置审批,办理营业执照;第二步是亮黄牌,对在规定时间内未办理营业执照的经营户,予以黄牌警告,责令停止营业。

(3)分类处罚。对已经亮黄牌,责令停止营业的经营户依法进行处罚。对规模较小、情节轻微的违规经营户,在处罚额度上适当从轻;对规模较大、严重违法违规经营户,实行从重处罚。、[page_break]协作配合、齐抓共管。联合公安、国土资源、建设、文化等部门齐抓共管,发挥联合执法优势,共同打击无证照经营行为。、充分发挥个私协会行业自律作用,进一步健全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参与的联动举报投诉网络、发挥社会监督效能,使无照经营无滋生环境和条件,做到早发现早处置。

下载浅谈城乡结合地区个体工商户无照经营的成因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城乡结合地区个体工商户无照经营的成因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后进生的成因与转化对策

    后进生的成因与转化对策 【内容提要】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转化后进生是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永久性的研究课题。在后进生的转化中最困难的要数学习后进生,学习后进生形成......

    我国养老金缺口成因与对策

    我国养老金缺口成因与对策 按照国际惯例, 60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0%以上即开始进入老龄时代,进入21世纪后,我国步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2010年,国家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浅谈青少年犯罪的主要成因与对策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社会一大严重问题,如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我们所面临的一重大课题。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而且还表现出低龄化、团伙化、凶......

    简述“执行难”的成因与对策★

    简述“执行难”的成因与对策 简述“执行难”的成因与对策一、“执行难”难在那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执行难”问题在民事司法实践中日益凸显,逐步成为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

    民事诉讼执行难的成因与对策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民事诉讼执行难的成因与对策 摘 要::“执行难”一直困扰着人民法院的工作,成为社会关注的难点,老百姓对“法律白条”非常反感,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

    沥青路面裂缝成因与防治对策探讨

    沥青路面裂缝成因与防治对策探讨 乌鲁木齐市市政设施养护处 管毅 【摘要】 沥青路面裂缝问题是道路工程质量通病之一。从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入手,对沥青路面层间应力进......

    英语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研究

    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汝州市小屯镇二中 赵旭辉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全社会对农村义务教育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投入逐......

    后进村党支部的成因与对策

    后进村党支部的成因与对策 一、后进村党支部的成因 后进村党支部绝大多数在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落后,主要表现为村班子瘫痪或不健全、“两委”关系不协调、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