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大关键词直击“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规划”核心问题
六大关键词直击“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规划”
核心问题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规划,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是专业的旅游规划设计机构,有着10余年的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经验。对于乡村旅游,专家们是最熟悉不过的了。目前国内农村旅游的发展可以说非常兴旺,而很多农村地区的政府部门也很重视发展旅游业,希望通过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很多农村居民逐渐意识到自家门前在过去非常普通的果树、花田、鱼塘,如果适当经营,就能给自己带来比简单农活高很多的收入;同时,很多城市居民也看好农村旅游这块“蛋糕”,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要在农村旅游上“分一杯羹”。可是,在农村旅游大热的繁荣背景下,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尚处于自发增长期的农村旅游存在着诸如特色不明、服务不周、品牌不响、良莠不齐等很多问题,严重的制约了农村旅游的发展和壮大。那么我们在这样的情况先该如何应对呢,专家解释很简单,6个关键词抓住问题的核心。
“新农村 新旅游”发展的6个关键词
1、规划
规划是前提。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做好规划,突出特色,增强科学性,避免盲目性。如成都锦江区三圣乡新农村旅游“五朵金花”,便是在结合当地特色、科学规划、合理分区的基础上,实现农民增收,当地基础设施改善的目标,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的。
2、改革
改革是动力。要抓好体制和机制创新。我们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发展农村旅游农民是主体,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产业化、市场化、标准化,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资金
资金是保障。开展农村旅游必须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这离不开国家的专项资金支持。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通过招商引资等形式,通过企业投入带动农民投入,增强农村经济自我发展的能力。
4、品牌
品牌是关键。目前市场竞争的主流已经是品牌的竞争。地区农村旅游要做大做强,扩大对外影响,顺利实现产品从生产和生产者到消费和消费者的运动,必须创造品牌。
5、人才
人才是根本。目前农村旅游发展人才方面还跟不上,很难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应对农村旅游从业者(主要是当地农民)展开针对性强的职业技术培训,通过发展农村旅游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和守法规的一代新型农民。
6、监督
监管是重点。农村旅游要实现有序发展,政府就要加强监管,实行标准化管理,最重要的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经营活动的监管,要守法经营、诚信服务;二是生态安全监管,要保护好生态,治理好环境污染;再就是食品安全,要注意饮食卫生,确保游客安全健康。
“新农村 新旅游”发展的原则
1、坚持“以农民为本”的原则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旅游发展应以当地农民为经营主体,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调动社区参与。相关部门应该引导、培训当地农民,使他们树立市场意识,转变观念,学到现代市场经营知识,真正成为农村旅游发展的主人。在进行新农村基础设施、村域规划时,多征询当地农民的意见,从他们最需要、最迫切的事入手,而不要搞华而不实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
2、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坚持农村旅游发展的可持续道路,是指目前我们对农村旅游资源的利用不但要考虑到当代人的利益,还要考虑到子孙后代能不能永续利用这些珍贵资源的问题。农村旅游资源可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类。在自然资源方面,规划时要注意开发力度,减少现代旅游业对当地原有自然环境的破坏;在人文资源方面,要注意突出当地文化资源的民族或地域特色,要有独特性,善于挖掘农村旅游的文化内涵,这样不但能增加农村旅游的竞争力,更能提高资源品位,从市场的角度更好的保护当地的特色民风民俗。
3、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
由于旅游业是一个相关性很强的行业,其发展需要交通、财政、文教等部门的支持,所以在定制一地旅游发展规划的时候,要注意与其地方其他部门的发展规划相协调。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专家建议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规划是一个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要充分认识二者的关系,“互为利用”,创造价值。
第二篇:人大代表直击新农村建设六大误区
新华网北京3月4日电 记者 董 峻 牛纪伟 谢登科 厕所贴瓷砖、门前建喷泉、贷款建洋房、扛着锄头进电梯„„这些看似夸张的现象,却成为一些地方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追逐的样板。参加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对当前新农村建设中暴露出来的认识偏差和实践误区,进行深刻剖析和批评,催人警醒。
小康不小康,关键不是看住房——发展生产是根本
(事实)福建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西坑村号召农民建起了40多幢黄白相间的小别墅,成为当地政府大力宣传的明星“小康村”,但西坑村却因此欠下130多万元贷款,成为当地百姓沉重的负担和挥之不去的心病。
(点评)重庆市云阳县莲花乡千峰村党支部书记钟世荣代表说,不少地方有“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的说法,认为只要“门面阔了”就是小康。这种不切实际做法误导着一些地方搞新农村建设的思路,惹得老百姓背后骂娘。事实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说到底是一项治穷的工程,是一项突出发展经济的工程,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是要有产业支撑,广大农民有致富门路。
(中央精神)各地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当地财力和群众的承受能力,不能盲目攀比、急于求成,更不能通过加重农民负担和增加乡村负债搞建设。
“只见新房子,不见新农村”——形象工程要不得
(事实)吉林省桦甸市八道河子镇政府在通往该镇的入口处兴建的“文明生态小康示范村”,集体供暖、自来水入户,物业、门卫、娱乐、文化设施等一应俱全。一些地方要求农家在厕所贴瓷砖,在门口建喷泉。
(点评)湖北襄樊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周建元代表说:“只见新房子,不见新农村,凭政府主观意愿盖新房、拿贷款建‘别墅’,绝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些地方不具备条件,就在公路边拆迁改建,扒旧房、盖新房,拆平房、建楼房。这是典型的‘形象工程’。”
(中央精神)要抓住重点、积极推进,从农民生产生活中最紧迫的实际问题入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多为农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不急于求成,不搞一刀切,不强迫命令,更不能搞形式主义。
乱占耕地无法向子孙交代——节约型新农村是方向
(事实)刚刚发布的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去年全国净减少耕地36.2万公顷,全国耕地面积仅剩约12200万公顷。2月7日,河北藁城市南孟镇南孟村党支部书记冯志华在中南海向温家宝总理建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一就是要保护好耕地,不能盲目乱上项目,否则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无法向子孙后代交代。”
(点评)黑龙江讷河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谭志娟代表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当是节约型新农村。要吸取不搞规划或不科学规划,造成轮番拆建、浪费惊人的教训。节约型新农村要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做起,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农村建设节约利用耕地方面空间很大。村办企业占地要精打细算,集约使用土地。
(中央精神)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田;同时要求收足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税费,并保证将新增部分税费用于农村。“搬一次家搬掉半条命”——扒房扒墙不可取
(事实)中部某县在搞小康样板村、文明村工程建设时,遭遇农民的不解和抵制。当地干部扒房子、扒墙推进工程建设,农民们气愤地称其为“两扒”工程。
(点评)“搬一次家搬掉半条命,不能让大量的农民大搬家。” 湖北洪湖市洪林村党委书记叶昌保代表说,新农村建设是个长期过程,一定要用示范、引导、自愿的方法进行,要坚决防止乱拆乱建,要坚决禁止对现有农民住宅强拆迁。
(中央精神)农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尊重他们的意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村户千差万别——有多大能力做多少事
(事实)苏北某地村民被政府动员搬进住宅新区后,对每月一次的水电气费、垃圾费、物业管理费缴纳等很不适应。有农民抱怨:新居虽然好看了,但离农田远了。一些地方建起了“农民公寓”后,农民要扛着锄头进出电梯„„
(点评)山东代表王金友说,各地区发展情况不一样,条件也不完全相同,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进行分类指导。山东省已提出明确要求,一律不得搞样板工程。
(中央精神)建设新农村是一个与现代化建设同步的过程,要充分认识其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大跃进”搞不成新农村——要靠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
(事实)一些地方的“
十一五”规划规定,20户以上的村都要通油路,都要盖新房子,都要按照新的统一的图纸建设。
(点评)湖北保康县尧治河村党支部书记孙开林代表说,在新农村建设中实施“达标工程”、“限时工程”和“指标工程”,只会拔苗助长,事与愿违。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要靠干部群众长期的艰苦奋斗,“大跃进”搞不成新农村。
(中央精神)从本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
第三篇:乡村旅游规划发展核心问题与突破口
综合考察滕头旅游发展要素和历程,可以将滕头旅游新一轮发展的基本问题概括为:整体文化氛围挖掘不足,目前旅游产品的需要提升,同时,整个滕头旅游缺乏明晰的发展主题与目标定位。造成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旅游产品开发缺乏协调”、“旅游品牌内涵挖掘不充分”等,乡村旅游规划发展的战略思维是整合资源、拓宽思路、打造品牌、提升品位,以构建国际一流、国内闻名的的农村顶级旅游社区为目标,全方位打造高附加值旅游产品体系,引领国内国际乡村的新潮流。
在本区快的旅游规划开发中,滕头旅游应当把握时代特征,特别关注新的发展趋势和机遇,在新的市场竞争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通过对新市场格局和新发展模式的分析,可以找寻滕头旅游的突破口,休闲市场的常态收益超过观光市场,这一市场的关注点不在名山大川,而在环境和空间体验,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培育出两大高成长性常态市场,将成为滕头旅游的核心目标市场之一:第一是周边城市群居民休闲市场,第二是公务考察与学习旅游市场。另外,长三角地区自驾游市场等也是重要的成长市场,滕头旅游应当紧密跟踪市场需求变化,通过全面引入现代开发模式,打造精品,创造价值。滕头应突破目前景区与村庄相对分割的现状,整体构建“美丽乡村(休闲体验)+和谐乡村(学习考察)+生态乡村(先进理念)”大旅游模式。
第四篇:乡村旅游推动新农村建设
乡村旅游推动新农村建设
——以山合水易“云南开远红土寨旅游新农村方案设
计”为例
乡村旅游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大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WTO可持续旅游议程提出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目标是:经济可观、地方繁荣、就业公平、社会平等、游客满意、地方控制、社区福利、文化丰富、生物多样、资源效率与环境纯净。这与新农村建设目标不谋而合,只要按照可持续原则发展乡村旅游就可实现旅游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是专业的乡村旅游规划设计公司。秉承这一新农村建设目标与乡村旅游发展思想,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精心打造了开远红土寨旅游新农村。
红土寨位于开远小坝心及凤凰谷项目区域内,是一个依托新农村改造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旅游新村改造项目。开远市小坝心及凤凰谷片区是以“旅游为总抓手”,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前提下发展乡村旅游。
红土寨是开远凤凰谷项目总体规划中的一部分,其定位完全符合凤凰谷的总体定位。开远凤凰谷项目打造,山合水易在项目伊始提出了“做大乡村旅游,做强幸福产业”的目标,要让开远成为幸福的田园景区。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认为,在全国无数个“小坝心”似的项目中,最打动人心的资源是:朴实的老乡,与世无争的平和,和一种溢于言表的幸福感。于是此项目在改造的基础上,不破坏乡村原有的宁静气氛,不改变村民原有的生活习惯,试图挖掘和展现属于这里独有的幸福元素,让外地人感受幸福、让当地人享受幸福,与此同时升级幸福产业、改造幸福民居、打造幸福项目,总之,一切来源于幸福。
作为凤凰谷区域内的红土寨完全依照开远市整体的规划定
位,致力打造一个“幸福”的新村寨。山合水易规划院对于红土寨乡村的改造设计,是在充分分析红土寨资源特色、文化底蕴、农业现状的同时,结合和考虑片区所处的周边环境而进行的。红土寨属于自然村庄,经济主要依靠基础农业为支撑,附带旅游餐饮接待服务。我们以将红土寨建设成为和谐幸福农村为目标,以农业为核心作为经济发展的方向,延伸产业服务链,整合村容村貌,相信未来的红土寨有条件成为小坝心沿路区域的重要旅游集散中心和服务社区。
开远旅游新农村的方案设计,属于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的规划范围。山合水易希望从“乡村旅游”发展的角度来升级本地农业休闲和乡村度假的品牌,为开远在红河州旅游大结构中寻找到独特的卖点和突破点,构建出未来的景区化模式下的都市田园与田园都市。红土寨项目作为开远整体规划项目中的一部分,完全按照开远项目的定位来规划设计,充分展现了开远项目的“幸福”理念,希望借助新农村改造之势,打造出一个全新面貌的幸福小村。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在设计乡村旅游时时刻把可持续发展问题放在第一位,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如想了解更多,请查阅官网。
第五篇:乡村旅游助力新农村建设
乡村旅游助力新农村建设近年来,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的专家们在做乡村旅游规划时经常思考这一问题: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到底是什么关系,该如何对待。专业的规划素养和多年的实战经验让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的专家们有了以下的认识。
发展乡村旅游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充分利用农村旅游资源,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拓宽农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村旅游服务业,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较好的经济基础。
2.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使农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增加价值。同时,也使农村生产的农副产品就地消费,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市场价格,促进农民增收。
3.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使农村自力更生,靠自身力量得到发展,进而减少国家对农村的扶持资金。同时,当地农民参与投资、经营旅游业,可增加其可支配收入,实现“生活宽裕”的目标。
4.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城乡统筹,增加城乡之间互动。城里游客把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信息辐射到农村,使农民不用外出就能接受现代化意识观念和生活习俗,提高农民素质。
5.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挖掘、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以农村文化为吸引物,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旅游。同时,通过旅游可以吸收现代文化,形成新的文明乡风。
6.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保护乡村生态环境。旅游对于环境卫生及整洁景观的要求,将大大推动农村村容的改变,推动卫生条件的改善,推动环境治理,推动村庄整体建设的发展。旅游追求个性化、特色化、原生态、唯一性等等,形成了旅游村庄的独特面貌和村容,是打破目前新农村建设中千村一面的最佳模式。可以说,发展农村旅游,有利于农村乃至全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促进农村科学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容整洁”的目标。
7.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实现“管理民主”的目标。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高旅游业在当地社区的参与度,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进行农村建设,提高当地农民的民主、法治意识,实现“管理民主”的目标。
新农村建设俨然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的建议是:在发展乡村旅游时规划好新农村的建设,在新农村建设时引入乡村旅游的规划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