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旅游法律法规复习提纲
法规学习复习提纲(12年版)
一、旅游法概述:
1、旅游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形式;
2、旅游法律关系的确立条件旅游法律事实、法律行为;
3、旅游行为人合格的条件(自然人有完全行为能力、法人具备法人资格);
4、法律关系保护措施;
5、旅游法、旅游立法作用与原则。
二、旅游资源法:
1、风景名胜区违法行为处罚,如违反《风景名胜区条例》的最高罚款数额(100万元),在景物、设施上刻划、涂污或者在风景名胜区内乱扔垃圾的罚款数额(50元);
2、我国风景名胜区划分等级(省级、国家级);
3、风景名胜区内建设项目应当具备的条件(符合规划,与景观相协调,不得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
4、新设立的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重合或者交叉问题(不可以);
5、在风景名胜区内修建重大建设工程的选址方案报批问题;
6、国家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方针;
7、保护动植物分级;
8、不可移动文物的修缮、保养;
9、不可移动文物毁坏实施遗址保护不得原址重建问题;
10、国有文物转让、抵押或作为企业资产经营问题,非国有文物转让、抵押给外国人的问题,考古发掘活动报批问题。
三、星级酒店法:
1、星级饭店评定后的复核与警告;(至少一年复核一次,一年警告<=2次保留原星级,>=3次取消星级并半年内不得重申)
2、预备星级(开店不足一年可申请);
3、饭店星级有效期限。(5年)
四、旅行社法;
1、旅行社服务网点业务(咨询,招徕);
2、旅行社违规要求导游人员和领队人员承担接待旅游团队的相关费用的行为(垫付接待费用,向旅行社支付费用);
3、对旅行社进行监督管理的部门(旅游局,工商部门,价格,商务,外汇);
4、对旅行社的管辖原则(分级管辖,属地管辖);
5、申请设立经营国内和入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的条件与国家对互联网旅行社的规定(固定的经营场所,必要的营业设施,30万注册金;国家对互联网旅行社规定:名称,许可,证号,法人代表,业务范围,管理部门,投诉电话要公示);
6、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使用旅行社质量保证金的情形(旅行社侵害旅者合法权益被查证属实的、旅行社因解散 破产 或其他原因造成旅者预交费用损失的);
7、属于转让、出租或者出借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下列行为(准许或默认其他企业、团体或个人,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旅行社业务经营活动的,准许其他企业、团体或个人,以部门或个人承包,挂靠的形式经营旅行社的);
8、旅行社不得安排的旅游活动(含有有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内容的,含有民族、种族、宗教歧视内容的,含有淫秽赌博涉毒内容的,其他含有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内容的);
9、旅行社及其委派的导游人员、领队人员在经营、服务中的权利(需旅者如实提供旅游所必须的个人信息,按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要求旅游者遵守旅游合同约定的旅游行程安排,妥善保管随身物品、出现突发公共事件或其他危急情形,以及旅行社因违反旅游合同约定采取补救措施时,要求旅游者配合处理防止扩大随时,以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拒绝旅游者提出的超出旅游合同约定的不合理要求、制止旅游者违背旅游目的地的法律、风俗习惯的言行。);
10、属于旅行社“擅自改变旅游合同安排行程”的行为(减少游览范围,缩短游览时间,增加或变更旅游项目的,增加购物次数或延长购物时间);
11、旅行社保证金。可以降低交存的数额、利息50%;
12、未经许可经营旅游业务最高罚款(50万);
13、未与旅游者签订旅游合同最高罚款(10万);
14、导游和领队未持有导游证或者领队证最高罚款(10万);
15、合同之外提供有偿服务最高罚款(5万);
16、旅行社责任保险的性质(强制保险);
17、旅行社成立的标志(领导营业执照);
18、旅行社分社、网点的设立及旅行社分社、网点法人资格问题、员工管理问题。
5、导游法:
1、导游年审培训累计时间(56课时),年审方法(考评);
2、导游未佩带导游证的处罚(500元以下);
3、未取得导游证从事导游活动罚款(一千以上三千以下);
4、临时导游征申领条件(某特定语种语言能力、旅行社需要)与最长有效期限(导游证3年,临时导游证3个月并不得延期);
5、对导游人员私自承揽导游业务的处罚(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导游证);
6、导游员向旅游者兜售物品或购买旅游者物品或索要小费的处罚(没收、整顿、罚款);
7、导游员年审考评的内容(导游人员当年从事导游业务情况、扣分情况、受到行政处罚情况和游客反映情况等,结果分为通过年审、暂缓通过年审、不予通过~);
8、导游员被扣10、8、6(像游客兜售物品或购买游客物品,明示或暗示索取小费,因自身原因漏送或误送旅游团,讲的差或不讲,私自转借导游证,重大事故不配合)、4(私自带人随团游览,无故不随团,未戴导游证或记分卡,不尊重旅者宗教信仰和民族
风俗)、2(未按时到岗,10人以上的团没举社旗,未带正规接待计划,接站无出示旅社标志,仪表不洁,边吃边讲)分的情况。
六、旅游交通法;
1、民用航空承运人对延误不承担责任的情形(承运人、受雇人或代理人已采取一切必要保护措施避免损失,承运人不可能采取措施阻止或延误的发生);
2、《蒙特利尔公约》每名旅客赔偿责任限额(航班延误4150元特别提取款);
3、中国国内航空运输旅客身体损害(四十万)、随身携带物品(三千)、每千克托运行李物品最高赔偿限额(一百);
4、中国铁路旅客人身伤亡赔偿责任限额(十万)。
七、旅游合同法:
1、合同中无效的免责条款(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2、可以变更或者撤销的合同(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在订立合同时明显不公平的);
3、合同担保的形式有(保证合同,定金,违约金,留置权,抵押,质押);
4、争议解决难度大的合同(条款不明的合同,涉外合同);
5、合同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解决办法(协议补充,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交易习惯确定);
6、债务替代履行的概念();
7、有效合同的判定方法;
8、合同约定不明或者理解不同的解决办法。
八、旅游投诉法:
1、旅游投诉案件管辖(旅游合同签订地或被投诉人所在地管辖和损害行为发生地管辖);
2、旅游投诉调解原则(自愿调解,尽量调解);
九、旅游安全法:
1、旅游安全管理工作实行的方针和原则;
2、旅游安全分类及其标准。
十、进出境法;
1、中国负责签发外国人入境签证(外交)、出入境检查(边检)、外国人停留居留管理的机构(公安);
2、外国人办理中国居留证的程序;
3、外国人停留证件最长有效期(5年)、非工作类居留证有效期(180天)、口岸签证条件、有效次数、停留期限问题;
4、中国公民回国定居的申请机构(外交部驻外机构,拟定居住侨务部);
5、中国公民不准出境情形(未持有效证件,拒绝或逃避检查,属于服刑罪犯或刑事案件被告人,有未了解的民事案件,妨碍国边境管理被刑罚或被境外遣返的,出境后可能危害国家利益,弄虚作假,不交相关证件的);
6、不予签发外国人入境签证的情形;
7、不准外国人入境情形;
8、不准外国人出境情形;
9、外国人非法就业行为(未取得工作许可证、工作居留证件工作的,超出工作许多限定范围在中国打工的外国留学生超过工作岗位);
10、需要遣送外国人出境的情形;
11、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的几项制度(出国旅游管理概述,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的审批制度,组团社的审批制度、中国公民出国旅游总量控制 配额管理制度、团队出国旅游管理制度);
12、发现外国人非法入境、居留、就业的报告,对进出境人员进行人身检查,《中国公民出国旅游团队名单表》样式,旅游者境外滞留不归等问题。
案例分析题(旅行社和导游)《旅行社条例》规定:不经批准,不得出境游;增加用时须经游客同意。
1、案例一:《旅行社条例》及其细则规定:未经国家旅游局批准,任何旅行社不得经营出境游、港澳台游和边境游,可责令让其限时更正,没收违法所得,停业整顿。罚款直接吊销许可证)(不支持游客,因为是增加泼水节和交费是自愿的,被困是不可抗逆的,而《旅条》规定:旅行中增加项目需多收费的需事先得到旅客同意;由于不可抗逆因素或游客自身造成的损失,旅社不赔偿)
2、案例二:(擅自减少景点服务和住房标准:责令旅社退回相关费用;空发票:拿去工商局;擅自增加“免费品茶”等,责令更正一万元以下罚款)(建议:1不被低廉价格迷惑;2注意旅行时间、衣食住行的标准;3谨慎购物,保存好质量保证书和发票;4选择正规旅行社,签订旅行合同,妥善保管旅行合同和发票凭证;5掌握有关旅游知识。)
3、案例三: 违法主体及其行为:
第二篇:法律法规复习提纲
劳动法(labour law)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分殊:
1、主体身份不同
2、干预程度不同
3、承担义务不同
4、计酬方式不同
5、责任后果不同
6、适用法律不同
7、救济手段不同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的特征:
1、主体特定性——劳动者与用人单位;
2、内容明确性——劳动权利义务统一且对应;
3、客体单一性——劳动行为;
4、要式有偿性——劳动合同须为书面、双务、诺成、有偿协议。
基本原则:
1、平等原则
2、自愿原则
3、合法原则
4、有偿原则
5、诚信原则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1)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2)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劳动合同法》第26条)
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劳动合同法》第27条)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劳动合同法》第28条)合同(contract)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特征:
1、平等性
2、协商性
3、目的性
4、合法性
5、约束性
合同法是指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第三篇:北京大学传媒法律法规复习提纲
题型:
1名词解释(如:作品)2.论述题(根据法律原理阐述)3.列举法条,进行理解、分析 4.给定材料、案例,利用法律原理分析(思路和理解都很重要)。
1.宪法部分
1)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2)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是美国新闻自由的法律根源:“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信教自由;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伸冤的权利。”
3)清楚和即刻危险(clear and present danger):的原则系美国最高法院法官霍姆斯(HOLMES)在1919年的Schenck v.United States案中提出,此案涉及对一战期间本案被告Schenck的行为是否要根据1917年美国的《间谍法》定罪的问题。在美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Schenck通过印刷、散发传单等活动,恶毒攻击美国的兵役法政策,鼓动人们抵制美国政府的征兵计划并号召人们反对美国政府出兵欧洲,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Schenck的行为受到美国政府的指控,官司打到最高法院时,在Schenck为自己开脱罪责的理由中,有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的言论和出版自由。但该理由没有被法院接受。霍姆斯法官在判决中写道:“宪法对言论自由最大程度的保护,也不会 “保护一个在剧院错误地高呼失火并引起惊慌的人”。“法律甚至也不会使某个人免受某个禁令的限制,该禁令禁止他说出所有可能引发暴力的言词”。
尽管美国宪法在1791年就将国会不得制定剥夺人们言论出版自由的法律写进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但起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美国最高法院才开始关注这一问题。1919年的Schenck v.United States案,标志着美国最高法院开始通过具体案件,探索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的言论出版自由的具体含义。在本案当中,霍姆斯法官认为,言论是否应当受到宪法保护,还应当考虑发言者发言时所选择的具体场合和言论可能造成的危害。如果发言者发言时选择的时间、地点和受众(本案中的将要应征入伍或已经在军队中服役的军人)等几方面的因素所组成的场景变量完全有可能或将要导致人们采取具有破坏力的暴力行为,国会就有权通过立法或法律的实施来禁止这种行为的发生。反之则不应当对之采取立法或行政措施上的限制。在本案中,鉴于被告的行为旨在引起清楚和即刻危险的行为,被告的行为最终被裁定为有罪。
4)思想市场:
渊源: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大法官霍姆斯1919年在亚伯拉姆诉合众国(Abrams v.United staes)一案中的反对意见中提出来的。密尔顿的理论是奠定在人类理性基础上的,即注重意志自由和个人判断原则的优先性,让所有想说的人都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密尔顿的观点可以视为思想市场理论的雏形。1919年在亚伯拉姆诉合众国(Abrams v.United staes)一案中, 美国大法官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在其著名的反对意见中,赋予了“思想市场”理论以新的生命。他指出:国会的“人们……坚信:他们所期望的至善,惟有通过思想的自由交流(Free Trade)才比较容易获得;也就是说,对某种思想是否是真理的最佳检验方法,就是将其置于自由竞争的市场上,让大众决定是否要接受该思想为一真理。” 基本含义:其一,自由和表达自由是人的天赋权利,人民有知情的权利和知情的自由;其二,人是理性的,能够判别真伪和是非,应当让人民在“思想市场”上发表和接触各种思想,人们能够凭借理性在真实和虚假的各种意见之间做出判断和选择,真理也可以在各种思想的公开竞争中自我完善,最终战胜谬误,而为人民接受;其三,在自由竞争思想市场中,何种意见得到多数人的支持,那么这种意见就是国家政策的基础,这正是民主政治“多数统治”理论; 其四,传媒业应成为不受政府干预的独立企业,按照自由经济原则,在公开的市场上参与自由竞争,其兴衰成败取决于社会和公众的信任与支持的程度,如美国法国威廉·O·道格拉斯所说:“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另当别论;它们超越了政府管辖权力,不受像工厂、贫民区、公寓、石油生产及诸如此类的管理方式的管制”;其五,表达自由是寻求真理、保障人民权利的最好办法。通过不受政府干涉而自由发表的意见,人民可以了解关于国家事务的全部情况,监督政府的行为,防止政府损害人民的利益。不少人认为“思想市场具有激励和传播双重作用”。
2.刑法部分
1)新闻出版的保密规定:第二章,第六条:新闻出版保密审查实行自审与送审相结合的制度
第七条
新闻出版单位和提供信息的单位,对拟公开出版、报道的信息,应当按照有关的保密规定进行自审;对是否涉及国家秘密界限不清的信息,应当送交有关主管部门或其上级机关、单位审定。
第八条
新闻出版单位及其采编人员需向有关部门反映或通报的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应当通过内部途径进行,并对反映或通报的信息按照有关规定作出国家秘密的标志。
第九条
被采访单位、被采访人向新闻出版单位的采编人员提供有关信息时,对其中确因工作需要而又涉及国家秘密的事项,应当事先按照有关规定的程序批准,并采编人员申明;新闻出版单位及其采编人员对被采访单位、被采访人申明属于国家秘密的事项,不得公开报道、出版。
对涉及国家秘密但确需公开报道、出版的信息,新闻出版单位应当向有关主管部门建议解密或者采取删节、改编、隐去等保密措施,并经有关主管部门审定。
第十条 新闻出版单位采访涉及国家秘密的会议或其他活动,应当经主办单位批准。主办单位应当验明采访人员的工作身份,指明哪些内容不得公开报道、出版,并对拟公开报道、出版的内容进行审定。
第十一条 为了防止泄露国家秘密又利于新闻出版工作的正常进行,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和其他有关单位,应当根据各自业务工作的性质,加强与新闻出版单位的联系,建立提供信息的正常渠道,健全新闻发布制度,适时通报宣传口径。
第十二条 有关机关、单位应当指定有权代表本机关、单位的审稿机构和审稿人,负责对新闻出版单位送审的稿件是否涉及国家秘密进行审定。对是否涉及国家秘密界限不清的内容,应当报请上级机关、单位审定;涉及其他单位工作中国家秘密的,应当负责征求有关单位的意见。
第十三条 有关机关、单位审定送审的稿件时,应当满足新闻出版单位提出的审定时限的要求,遇有特殊情况不能在所要求的时限内完成审定的,应当及时向送审稿件的新闻出版单位说明,并共同商量解决办法。
第十四条 个人拟向新闻出版单位提供公开报道、出版的信息,凡涉及本系统、本单位业务工作的或对是否涉及国家秘密界限不清的,应当事先经本单位或其上级机关、单位审定。
第十五条 个人拟向境外新闻出版机构提供报道、出版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外交、科技、军事方面内容的,应当事先经过本单位或其上级机关、单位审定。向境外投寄稿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3.民法部分
1)新闻侵权后需承担的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修理、重作、更换;
(七)赔偿损失;
(八)支付违约金;
(九)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十)赔礼道歉。
以上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适用上述规定外,还可以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收缴进行非法活动的财物和非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处以罚款、拘留。
2)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解答
五、问:死者名誉受到损害,哪些人可以作为原告提起民事诉讼?
答:死者名誉受到损害的,其近亲属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六、问:因新闻报道或其他作品引起的名誉权纠纷,如何确定被告?
答:因新闻报道或其他作品发生的名誉权纠纷,应根据原告的起诉确定被告。只诉作者的,列作者为被告;只诉新闻出版单位的,列新闻出版单位为被告;对作者和新闻出版单位都提起诉讼的,将作者和新闻出版单位均列为被告,但作者与新闻出版单位为隶属关系,作品系作者履行职务所形成的,只列单位为被告。
七、问:侵害名誉权责任应如何认定?
答: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的责任,应当根据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行为人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来认定。以书面或口头形式侮辱或者诽谤他人,损害他人名誉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八、问:因撰写、发表批评文章引起的名誉权纠纷,应如何认定是否构成侵权?
答:因撰写、发表批评文章引起的名誉权纠纷,人民法院应根据不同情况处理:
文章反映的问题基本真实,没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的,不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文章的基本内容失实,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十、问:侵害名誉权的责任承担形式如何掌握?
答: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和第一百三十四条的规定,可以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可以书面或口头的方式进行,内容须事先经人民法院审查。
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范围,一般应与侵权所造成不良影响的范围相当。
公民、法人因名誉权受到侵害要求赔偿的,侵权人应赔偿侵权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公民并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的,人民法院可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给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的后果等情况酌定。
3)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
三、问:新闻媒介和出版机构转载作品引起的名誉权纠纷,人民法院是否受理?
答:新闻媒介和出版机构转载作品,当事人以转载者侵害其名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六、问:新闻单位报道国家机关的公开的文书和职权行为引起的名誉权纠纷,是否认定为构成侵权?
答:新闻单位根据国家机关依职权制作的公开的文书和实施的公开的职权行为所作的报
道,其报道客观准确的,不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其报道失实,或者前述文书和职权行为已公开纠正而拒绝更正报道,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七、问:因提供新闻材料引起的名誉权纠纷,如何认定是否构成侵权?
答:因提供新闻材料引起的名誉权纠纷,认定是否构成侵权,应区分以下两种情况:
(一)主动提供新闻材料,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二)因被动采访而提供新闻材料,且未经提供者同意公开,新闻单位擅自发表,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对提供者一般不应当认定为侵害名誉权;虽系被动提供新闻材料,但发表时得到提供者同意或者默许,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名誉权。
九、问: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引起的名誉权纠纷,如何认定是否构成侵权?
答:消费者对生产者、经营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不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但借机诽谤、诋毁,损害其名誉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名誉权。
新闻单位对生产者、经营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内容基本属实,没有侮辱内容的,不应当认定为侵害其名誉权;主要内容失实,损害其名誉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名誉权。4)著作权法相关概念: 名誉权:
名誉是指社会上人们对公民或法人的品德、情操、才干、声望、信誉和形象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分为外部名誉与内部名誉两个部分。
名誉权是指公民和法人享有的对其名誉不受他人侵害的权利。
名誉的特点,法律的规定性,财产的关联性、人身专有性,绝对性。隐私权: 隐私:是一种与公共利益无关的当事人不愿他人知道或他人不便知道的信息,当事人不愿他人干涉或他人不便干涉的个人私事和当事人不愿他人侵入或他人不便侵入的个人领域。它存在三种形态:个人信息是无形的隐私,个人私事是动态的隐事,个人领域是有形的隐私。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隐私权的内容:
隐瞒权:指权利人对于自己的隐私进行隐瞒不为他人所知的权权。
利用权:权利人对自己的隐私有积极、能动地利用的权利。当然,此种利用不得违反法律,也不得违悖社会的公共利益和良善风俗。维护权:权利人对于自己的隐私享有维护其不可侵犯、在受到非法侵害时可以寻求司法保护的权利。著作权(法):
著作权即版权,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者及其他著作权人依法对其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总称。世界各国关于著作权的称谓主要是:版权、作者权与著作权。著作权法:是指调整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领域因创作作品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所调整的法律关系因作品的创作而产生,表现为作者与传播者、作者与读者和作者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著作权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作品角度-文学、艺术和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的各类著作;
作者角度-独创作品与合作作品、职务作品与非职务作品、自创作品与委托作品; 创作角度-构思阶段、完成阶段和发表阶段; 作品使用-自己使用与许可他人使用、一般许可与独占许可、自愿许可与法定许可及合理使 4 用;
权利角度-经济权利与精神权利、著作权与邻接权、实体权与诉讼权。
著作权法围绕着权利核心,规范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著作权的取得、保护和作品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著作权法的地位:
它是一个重要的知识产权法律,与专利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一起构成了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它应该作为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下一个独立的部门法。
作品:是著作权的客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作品是著作权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著作权法所保护的对象。
作品的两大要素:一是特定的内容,二是将其表达出来的客观形式。作品应是形式与内容相结合的产物。作品的法律特征:
一是独创性,即原创性,是指作品的作者运用自己的方法和习惯将思想或情感通过文学、艺术、科学等作品形式表达出来,在作品的体系构成、排列、设计、内容取舍或组合上体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之处。
二是可感知性,即要求作品须有一定的客观形式加以体现,使人们通过其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感受、欣赏作品的内容。一定的客观形式,是指文字、语言、声音、绘画、雕塑、摄影、软件等。
三是作品应当能够以某种有形形式进行复制,即作品应当能被一定的物质载体固定并制成一份或多份。作品的类型:
据《著作权法》第三条的规定,依作品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
一、文字作品,是指小说、诗词、散文、论文等以文字、数字或符号形式表现的作品。
二、口述作品,也称口头作品,是指即兴的演说、授课、法庭辩论等以口头语言形式表现的作品。
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音乐作品,是指歌曲、交响乐等能够演唱或者演奏的带词或者不带词的作品。
戏剧作品,是指话剧、歌剧、地方戏等供舞台演出的作品。
曲艺作品,是指相声、快书、大鼓、评书等以说唱为主要形式表演的作品。
舞蹈作品,是指通过连续动作、姿势、表情等表现思想情感的作品。
杂技艺术作品,是指杂技、魔术、马戏等通过形体动作和技巧表现的作品。主要通过现场表演,没有固定的文字或图谱。
四、美术、建筑作品:
美术作品,是指绘画、书法、雕塑等以线条、色彩或者其他方式构成的有审美意义的平面或者立体的造型艺术作品。分纯美术与实用美术作品两类。
建筑作品,是指以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形式表现的有审美意义的作品。具体指具有艺术性的建筑物、建筑模型和建筑物的外观设计图。邻接权:
也称作品的传播权,本义指与著作权有关及与之相邻的知识产权。我国《著作权法》称为“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狭义的邻接权仅包含表演者权,后来扩大到录音录像制作者权和广播组织者权。广义的邻接权把一切传播媒介所享有的专有权都包括进来。当然,各国的具体规定各不相同。我国只包括四项:即出版者权、表演者权、录音录像制作者权和广播组织权。
邻接权与著作权的共同点:一是都与作品相联系。著作权与作品存在直接联系,邻接权 5 与作品存在间接联系。出版者的出版对象是作品,表演者的表演对象是作品,而录制者是对作品的表演的录制,广播组织是对作品表演的广播、播出。二是它们都是法律规定的权利。三是它们都具有严格的地域性。只有在承认这些权利的国家才能受到保护。
著作权与邻接权的区别:一是主体不同。著作权保护的主体是作品的创作者和依法取得著作权的人,邻接权主体则是以出版、表演、录音录像或广播方式去传播作品的人。后者传播过程中,付出了创作性劳动,改变了原作品的表现形式,因而有必要予以保护。二是客体不同。著作权的客体是作品,出版者的客体是图书、报纸、期刊和版式设计,表演者的客体是表演活动,录音录像制作者的客体是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广播组织的客体是其制作的广播、电视节目。三是权利内容不同。著作权人享有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出版者享有出版权,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和广播组织也分别享有不同的权利。四是保护期限不同。合作作品:指两个以上的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合作者要有共同的创作意向,共同参加创作劳动。没有参加创作的人,仅为创作提供咨询意见、物质条件、素材或其他辅助性劳动的人不能称为合作者。合作作品可以分割使用的,作者对各自创作的部分可以单独享有著作权,但行使时不得侵犯合作作品整体的著作权。
汇编作品:指汇编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者其他材料,对其内容的选择或者编排体现独创性的作品。如选集、期刊、报纸、辞书、数据库等都是。其著作权由汇编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它与合作作品的区别:一是它的各作者之间不必具有合意,而合作作品要求合作者要有共同的创作意向;二是它的各作者的成果是分开的,而合作作品有的可以分割有的不可分割;三是它以汇编人名义发表,而合作作品以合作者的共同名义发表。
演绎作品:是指改编、注释、翻译、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它们是依赖原作品而产生的作品,一则对原作进行了加工,再则在原作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对原作的形式有所变动,因此,具有著作权。但对其保护不得损害原作者的利益,第三人在使用演绎作品时,应征求原作与演绎作品作者的同意,并支付报酬。特殊作品的权利归属:《著作权法》第十八条 美术等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不视为作品著作权的转移,但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由原件所有人享有。著作权的限制:是指法律规定著作权人对某部作品享有充分的权利时,在作品的利用方面对社会必须履行一些应尽的义务。我国法律对著作权的限制主要是作品的合理使用、作品的法定许可与作品的强制许可三项制度。作品的合理使用: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法律允许他人使用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而不必征得著作权人同意,也不必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的制度。
我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了合理使用的范围: 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录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共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
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
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
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前款规定适用于对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限制。法定许可使用:是指依照著作权法规定,使用者在利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时,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许可,但应向其支付报酬,并应尊重著作权人其他权利的制度。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了几种情形:
第三十二条规定: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当按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须注意,有权发表不得转载、摘编声明的是作者,而不是刊登作品的报纸和杂志,因为它们没有专有出版权。著作权声明应当在报纸、杂志刊登作品时附带刊出,以便于其他媒体了解权利人的权利要求。
第三十九条第三款:录音制作者使用他人已经合法录制为录音制品的音乐作品制作录音制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著作权人声明不许使用的不得使用。第四十二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他人已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支付报酬。第二十三条规定: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教科书,除作者事先声明不许使用的外,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在教科书中汇编已经发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或者单幅的美术作品、摄影作品,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使用的关系: 共同点:一是使用者的目的均侧重于社会公共利益;二是使用的作品都是他人已经公开发表的作品;三是使用他人作品均无需征得著作权人的许可。
区别:一是法定许可使用的使用者只能是表演者、录音制作者、广播电台和报刊,而合理使用并无主体范围的限制;二是法定许可使用者需向权利人支付报酬,而合理使用无须支付报酬;三是适用法定许可使用时,若权利人声明不许使用的则不得使用,而合理使用没有这种限制。
作品强制许可使用: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作品的使用者基于某种正当理由需要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经申请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授权,即可使用该作品,无须征得著作权人同意,但应当向其支付报酬的制度。《伯尔尼公约》与《世界版权公约》已经认可了这项制度,我国法律虽未对此作出明确规定,但由于我国已是该公约的会员国,所以我国政府可以援引公约的有关规定,对外国作品实行复制和翻译强制许可制度。5)中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
第五条 著作权法和本条例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时事新闻,是指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 6)出版管理条例
第九条 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等应当由出版单位出版。
本条例所称出版单位,包括报社、期刊社、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和电子出版物出版社等。
法人出版报纸、期刊,不设立报社、期刊社的,其设立的报纸编辑部、期刊编辑部视为出版单位。
第二十五条 出版单位实行编辑责任制度,保障出版物刊载的内容符合本条例的规定。第二十六条 任何出版物不得含有下列内容:
(一)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三)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
(五)宣扬邪教、迷信的;
(六)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七)宣扬淫秽、赌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九)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
(十)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第二十七条 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出版物不得含有诱发未成年人模仿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行为的内容,不得含有恐怖、残酷等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
第二十八条 出版物的内容不真实或者不公正,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其出版单位应当公开更正,消除影响,并依法承担其他民事责任。
报纸、期刊发表的作品内容不真实或者不公正,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当事人有权要求有关出版单位更正或者答辩,有关出版单位应当在其近期出版的报纸、期刊上予以发表;拒绝发表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7)互联网新闻信息管理规定
第二章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的设立
第五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分为以下三类:
(一)新闻单位设立的登载超出本单位已刊登播发的新闻信息、提供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向公众发送时政类通讯信息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
(二)非新闻单位设立的转载新闻信息、提供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向公众发送时政类通讯信息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
(三)新闻单位设立的登载本单位已刊登播发的新闻信息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
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和有关行政法规,设立前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应当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审批。
设立本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应当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备案。新闻媒体间转载问题:
第十六条 本规定第五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转载新闻信息或者向公众发送时政类通讯信息,应当转载、发送中央新闻单位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新闻单位发布的新闻信息,并应当注明新闻信息来源,不得歪曲原新闻信息的内容。
第十七条
本规定第五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转载新闻信息,应当与中央新闻单位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新闻单位签订书面协议。中央新闻单位设立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应当将协议副本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备案;其他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应当将协议副本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备案。
中央新闻单位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新闻单位签订前款规定的协议,应当核验对方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不得向没有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的单位提供新闻信息。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六条规定,转载来源不合法的新闻信息、登载自行采编的新闻信息或者歪曲原新闻信息内容的,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依据各自职权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规定第十六条规定,未注明新闻信息来源的,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依据各自职权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篇:旅游政策法规复习提纲
旅游政策与法规期末考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 1、2009年1月21日,国务院制定公布了《旅行社条例》,并于2009年5月1日起实施。
2、旅行社是指从事招徕、组织、接待旅游者等活动,为旅游者提供相关旅游服务,开展国内旅游业务、入境旅游业务或者出境旅游业务的企业法人。
3、外商投资旅行社包括中外合资经营旅行社、中外合作经营旅行社和外资旅行社。
4、旅行社在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认的商业道德,不能侵犯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5、我们一般把招徕、组织旅游者参加旅行团,与其签订旅游合同并提供相关旅游服务的旅行社称为组团社。
6、法律鼓励旅行社依法取得保险代理资格,并接受保险公司的委托,为旅游者提供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购买的服务。
7、旅行社在银行存入质量保证金的,应当设立独立账户,存期由旅行社确定,但不得少于1年。账户存期届满,旅行社应当及时办理续存手续。
8、质量保证金是旅行社经营业务中保证质量的专用款项,它和旅行社的业务经营是并存的,只要旅行社的业务在经营,就必须以质量保证金作为优质服务的保证。
9、质监所受理的质量保证金赔偿案件,应当在受理之日起90天内审核终结。有特殊原因的,经上级质监所批准,可以延长审理30日。
10、为减少自然灾害等意外风险给旅游者带来的损害,旅行社在招徕、接待旅游者时,可以提示旅游者购买旅游意外保险。
11、保险合同当事人,一般是指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12、1999年5月14日,国务院修订发布了《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这是我国继《旅行社管理条例》后旅游行业的第二个行政法规。13、2002年1月1日,国家旅游局又修订发布了新的《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14、导游人员的导游活动不是导游人员的个人行为,而是代表旅行社的企业行为。
15、正式导游证有效期为3年。
16、取得导游资格证书后满一年,可以进入中级导游人员考核。
17、中级导游人员的游客反应良好率不低于90%。
18、特级导游人员的游客反应良好率不低于90%。
19、取得中级导游人员资格4年以上,可以申报高级导游人员评定。
20、取得高级导游人员资格5年以上,可以申报特级导游人员评定。
21、导游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旅行社确定的接待计划,安排旅游者的旅行、游览活动,不得擅自增加、减少旅游项目或者终止导游活动。
22、购物安排时,导游人员的任务是按接待计划将旅游者带到指定购物点,不能欺骗或者胁迫旅游者消费。
23、导游人员被游客称为民间的外交大使。
24、导游人员遭到游客投诉,旅行社必须为此负责。
25、《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导游人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
26、旅游饭店业与旅行社业、旅游交通运输业并称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27、2003年国家质量监督局又修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GB/T14308-2003)作为星级划分与评定的依据。
28、旅游饭店星级是指用星的数量和设色,表示旅游饭店的等级。
29、旅游饭店申请星级,应向相应评定权限的旅游饭店星级评定机构的递交星级申请材料。
30、申请开办旅馆,应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经当地公安机关签署意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后,才可以开业。
31、旅馆对游客遗留的物品,应当加以妥善保管,并根据游客登记所留下的地址设法将遗留物品归还原主。
32、任何单位未经文化、公安、卫生部门审批,并领取营业执照,不得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
33、开展登山汽车、狩猎、探险等特殊旅游项目时,旅游企业要事先制定周密的安全保护方案和急救措施。
34、中国公民因私事出境,应向户口所在地的市、县公安机关提出申请;市、县公安机关对中国公民因私事出境的申请,应在30天内做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35、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要求回国定居的,应当向中国驻外国的外交代表机关、领事机关或者外交部授权的其他驻外机关办理入境手续,也可以向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公安机关申请办理入境手续。
3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入境出境管理法》规定,外国人入境、出境和在中国境内居留,必须经中国政府主管机关许可;外国人入境、出境、过境,必须从对外国人开放的或者指定的口岸通行。
37、外国人入境应当向中国的外交代表机关、领事机关或者外交部授权的其他驻外机关申请办理签证。
38、外国人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或者国家安全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39、《民用航空法》规定承运人运送旅客,应当出具客票。旅客乘坐民用航空器,应当交验有效客票。
40、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我国的文物按照其本身的性质分为 和 两类。
二、单选题
1、根据《旅行社条例》的规定,经营国内旅游业务和入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应当存入质量保证金 A A.20万 B.30万 C.40万 D.50万
2、按照我国《旅行社条例》及实施细则的规定:设立旅行社要有固定的经营场,其经营场所应当符合下列要求:申请者拥有产权的营业用房,或者申请者租用的、租期不少于 B 的营业用房。
A.半年 B.1年 C.2年
D.3年
3、设立旅行社,经营国内旅游业务和入境旅游业务的,要求有不少于 D 的注册制资本。
A.20万 B.25万 C.35万 D.30万
4、受理旅行社设立申请的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 C 个工作日内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A.10 B.20 C.30 D.35
5、旅行社聘用导游人员、领队人员应当依法签订
B
,并向其支付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报酬。
A.团队计划 B.劳动合同 C.带团合同 D.旅游合同
6、旅游者在境外
A 的,旅行社委派的领队人员应当及时向旅行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相关驻外机构报告。A.滞留不归 B.投诉 C.更改游程 D.遗失物品
7、旅行社为旅游者安排或者介绍的旅游活动含有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内容的,由游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
D 的罚款。A.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B.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C.2万元以上8万元以下 D.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8、旅行社委派领队人员因妨害国(边)境管理受到刑事处罚的,在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
A
不得从事旅行社业务经营活动。A.5年内 B.6年内 C.7年内 D.8年内
9、根据《旅行社条例》的规定,经营国内旅游业务和入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应当存入质量保证金 A A.20万元 B.30万元 C.40万元 D.50万元
10、因导游人员故意或过失,未达到合同约定的服务质量,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C 应担赔偿责任。
A.导游员 B.计调人员 C.旅行社 D.地接社
11、旅行社安排的餐厅,因餐厅原因发生质价不符的,旅行社应赔偿旅游者所付餐费的D
A.50% B.40% C.30% D.20%
12、旅行社安排的观光景点,因景点原因不能游览,旅行社应退还景点门票费、导游费,并赔偿退还费用的 D 违约金。A.50% B.40% C.30% D.20%
13、旅行社责任险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均为 C A.游客 B.游客家属 C.旅行社 D.指定受益人
14、旅行社责任险国内旅游每人责任赔偿限额为人民币
A 万元。A.8 B.9 C.10 D.16
15、旅行社责任险入境旅游、出境旅游每人责任赔偿限额为人民币 B 万元。A.10 B.16 C.20 D.8
16、旅游意外保险合同的主体中,保险人是办理旅游意外保险的D。A.旅游从业人员 B.游客 C.旅行社 D.保险公司
17、临时导游证有效期最长为 A。
A.3个月 B.4个月 C.5个月 D.6个月
18、获得导游资格证的唯一途径是 B。
A.旅行社聘用 B.参加国家旅游局考试 C.行业培训 D.导游公司聘用
19、对高级导游人员的评定每 A 组织一次。
A.3年 B.2年 C.1年 D.半年 20、中文导游申报中级导游人员资格的,必须具有 D 及其以上学历。A.本科 B.高中 C.初中 D.大专
21、导游人员在拒绝旅游者不合理的要求时要 A。A.义正言辞 B.请示汇报 C.讲解策略 D.直截了当
22、导游人员擅自终止导游活动,旅游行政部门可处以暂扣导游证 B 的处罚。A.3个月 B.4个月 C.6个月 D.3~6个月
23、接到饭店星级申请报告后,相应评定权限的旅游饭店星级评定机构应在何时申请材料的基础上,于 A 天内作出受理与否的答复。A.14 B.15 C.16 D.17
24、受理饭店申请或接到推荐报告后,相应评定权限的旅游饭店星级评定机构应在 C 内以明查和暗访的方式安排评定检查。
A.半个月 B.二个月 C.一个月 D.三个月
25、旅游饭店星级的标志应置于饭店 D 最显眼位。A.办公室 B.营销部 C.客房部 D.前厅
26、B 有权依法对酒店进行行政处罚。
A.国家公安机关 B.国家行政管理机关 C.星级评定委员会 D行业协会
27、某旅行社向某饭店预订房间接待旅游团,并交付了定金,后因该饭店的上级主管部门安排会议室,合同不能履行。根据《合同法》的有关条款,饭店应向旅行社 A 返还定金并赔偿旅行社由此遭受的损失。A.双倍 B.三倍 C.全额 D.部分
28、饭店丢失旅客寄存的物品应承担 C A.违约责任 B.刑事责任 C.侵权责任 D.行政责任
29、旅游饭店因违反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超范围经营,应承担 D。A.违约责任 B.刑事责任 C.侵权责任 D.行政责任
30、国家旅游局1994年发布了 D,从而使我国旅游安全管理步入法制化的轨道。
A.《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 B.《旅行社管理条例》
C.《导游人员管理条例》 D.《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
31、为旅游者投保属于 C 的安全管理工作职责。
A.国家旅游行政机关 B.地方旅游行政机关 C.旅游企业 D.旅游执法机构
32、导游人员在带团游览过程中,如发生旅游安全事故,导游人员应及时向所属旅行社和 B 报告。
A.组团社 B.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C.国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D保险公司
33、外国人旅行证的有效期最长为 D。A.3个月 B.6个月 C.8个月 D.1年
34、持联程客票城国际航班直接过境,在中国停留时间不超过 B 小时并不出机场的外国人,免办签证。
A.12 B.24 C.36 D.48
35、出境、入境的交通工具,必须经 B 或者主管机关特许的地方通行。A.进出口岸 B.对外开放的口岸 C.交通口岸 D.检查口岸
36、D 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边防检查条例》,其目的是为了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安全和秩序,便利出境、入境的人员和交通工具的通行。
A.1992 B.1993 C.1994 D.1995
37、随身携带物品指经航空公司同意由旅客自行携带乘机的零星小件物品。随身携带的物品的重量,每位旅客以 C 公斤为限。A.3 B.4 C.5 D.6
38、已满两周岁未满12周岁的儿童按适用成人票价的 D 付费购儿童票,提供座位。
A.20% B.30% C.40% D.50%
39、文物收藏单位之间借用文物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A.3年 B.4年 C.5年 D.6年
40、一级文物中的 和易碎品,禁止出境展览。A.精品 B.孤品 C.维修品 D.代表
41、风景名胜区应当自设立之日起 年内编制完成总体规划。A.5 B.10 C.20 D.15
三、多选题
1、根据《旅行社条例》的规定,A、B、C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告对旅行社监督检查的情况。
A.旅游 B.工商 C.价格 D.交通
2、旅行社经申请依法设立后,其经营范围包括A、B。
A.国内旅游业务 B.入境旅游业务 C.边境旅游业务 D.出境旅游业务
3、国家旅游行政管理机关审核旅行社的人则是B、C、D。A.旅游客源稳定 B.符合旅游业发展规划
C.符合旅游市场需要 D.具备条例所规定的设立条件
4、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不得A、B、C。A.转让 B.出租 C.出借 D.复印
5、旅行社为旅游者安排或者介绍的旅游活动,不得含有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以下内容A、B、D。
A.含有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内容的 B.含有民族、种族、宗教歧视内容的 C.含有博彩内容的 D.其他含有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内容的6、旅行社对旅游者就其服务项目和服务质量提出的询问应当做出A、C的答复。A.真实 B.具体 C.明确 D.迅速
7、旅行社每设立一个经营A、B的分社应当向及质量保证金账户增存5万元。A.国内旅游业务 B.入境旅游业务 C.出境旅游业务 D.特种旅游业务
8、各级质监所在实施质量保证金制度中的具体任务是A、B、C、D。
A.受理涉及所管范围内的旅行社的质量保证金赔偿请求 B.进行调查核实 C.依照规定的理赔原则及程序提出处理意见 D.报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核准
9、国家旅游局质监所管辖下列旅行社的质量保证金赔偿案件B、C、D。A.大型组团社 B.中央部门开办设立的国际旅行社 C.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国际旅行社
D.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旅行社保证质量保证金赔偿案件
10、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赔偿试行标准从A、B、C及相关旅游经营主体等容易引起服务质量问题的三个方面,对在旅游过程中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赔偿标准,分别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
A.导游人员 B.旅行社内部运作 C.旅行社管理 D.出入境管理
11、旅游保险在我国有A、B、C形式。
A.旅游意外保险 B.旅行社责任险 C.旅游平安保险 D.贵重财物保险
12、保险标的可以分为A、B。
A.财产及其有关利益 B.人的寿命及身体 C.旅游风险 D.汇率风险
13、根据《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旅行社应当对依法承担的下列责任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A、B、D。
A.旅游者人身伤亡赔偿 B.对旅游者必要的施救费用 C.自身疾病引起的损害 D.旅游者行李损坏引起的赔偿
14、旅游标的是确定A、B、C、D的依据。
A.保险条件 B.保险金额 C.计算保险费率 D.赔偿标准
15、导游人员的服务范围包括A、B、C。
A.向导 B.讲解 C.相关旅游服务 D.行程制定
16、报考导游人员资格的条件包括A、B、C、D条件。A.学历 B.国籍 C.身体 D.知识
17、按工作性质划分,导游人员可以分为A、B。
A.专职导游员 B.兼职导游员 C.外语导游员 D.中文导游员
18、以下属于中级导游人员评定标准的是B、C。
A.游客反应良好率不低于95% B.中文导游员具有大专及其以上学历 C.工作成绩明显,成为企业骨干 D.取得初级导游人员资格一1年以上
19、导游人员擅自增加或者减少旅游项目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可处以A、B、D的处罚。
A.责令改正 B.暂扣导游证3~6个月 C.罚款 D.情节严重的可吊销导游证
20、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有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言行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可处以A、B、C的处罚。
A.责令改正 B.情节严重的可吊销导游证 C.警告旅行社 D.罚款
21、饭店通过评定星级,可以提高饭店的A、B、C、D。A,硬件水准 B.软件水准 C.管理水平D.服务质量
22、旅游饭店申请四星级以上的评定,应按属地原则逐级递交申请材料,申请材料包括B、C、D。
A.归属地政府证明 B.自查自评情况说明 C.其他必要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D.饭店星级申请报告
23、旅馆在经营中,如果发现旅客将违禁的A、B、C、D等危险物品带入旅馆,必须加以制止并及时报告公安机关处理,以避免安全事故发生。A.易燃 B.易爆 C.剧毒 D.腐蚀性和放射性
24、开办旅馆,其房屋建筑、B、C、D等,必须符合消防安全法规的有关规定,并且要具备必要的防盗安全设施。
A.周边设施 B.出入口 C.通道 D.消防设备
25、边防检查机关有权阻止出境并依法处理的情形有A、B、C、D。A.持用无效出境证件 B.持用他人出境证件 C.持用伪造出境证件 D.持用涂改出境证件
26、中国公民因“私事”出境的解释,包括A、B、C。A.定居 B.探亲 C.留学 D.个人公务访问
27、边防检查机关有权阻止下列外国人出境,并依法处理A、B、C、D。A.持用无效出境证件 B.持用他人出境证件 C.持用伪造出境证件 D.持用涂改出境证件
28、外国人申办旅行证须履行下列手续A、B、C。
A.交验护照或居留证件 B.提供与旅行事由有关的证明 C.填写旅行申请表 D.提供资金担保证明
29、边防检查站可以对口岸的限定区域进行A、B、C。
A.警戒 B.维护出境秩序 C.维护入境秩序 D.交通工具监护
30、旅游团出境、入境前,一般由旅行社委派领队负责填写A、B。A.出境登记卡 B.入境登记卡 C.贴纸签证 D.报关单
31、游客不准在托运行李中夹带
,以及其他需要专人照管的物品。A.证券 B.易碎物品 C.重要文件 D.货币
32、旅客购票后,如果要求改变
,必须在航班飞机离站24小时前通知航空公司,航空公司根据实际可能积极办理。
A.航班 B.日期 C.舱位等级 D.乘机人数
33、旅客包括三类人,分别是。
A.上车人员 B.持票人员 C.持有效车票人员 D.免费儿童
34、对无票乘客或者持失效车票乘车的,铁路企业可
。A.补收票款 B.加收票款 C.票价1倍额度罚款 D.票价2倍额度罚款
35、非经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报国务院特别许,可任何外国人或者外国团体不得在中华民族共和国境内进行。
A.采访 B.考古调查 C.勘探 D.发掘
36、历史文化名城的 等,遭到严重破坏的由国务院撤销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A.布局 B.环境 C.历史风貌 D.大众民俗
37、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具体负责本地区
级景区的评定。
A.AAAAA B.AAAA C.AAA D.AA E.A
四、判断题
1、()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及副本损毁或者遗失的,旅行社应当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换发或者补发。
2、()旅行社可以设立专门招徕旅游者、提供旅游咨询、组团发团的服务网点。
3、()旅行社终止经营的,应当再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销登记,办理注销手续。
4、()旅行社组织中国内地居民出境旅游,可指定某一资深游客担任旅游团领队。
5、()旅行社对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的事项,应当向旅游者作出扼要的说明,并采取防止危害发生的必要措施。
6、()为减少自然灾害等意外风险给旅游者带来的损害,旅行社在招徕、接待旅游者时,可以代替旅游者购买旅游意外保险。
7、()旅行社收取出境旅游者预付款后,因旅行社的原因不能成行,应提前3天通知旅游者,否则应承担违约责任。
8、()因旅行社过错造成旅游者误机、误车或误船旅,行社应赔偿旅游者的直接经济损失,并赔偿经济损失20%的违约金。
9、()如果通过当事人的努力,意外事件造成的结果可以得到克服,则该事件就属于不可抗力事件。
10、()在人身保险合同中,保险标的与被保险人往往是分离的。
11、()旅游保险合同中被保险人只能是旅游者。
12、()国际旅行社每次事故每年累计责任赔偿限额为人民币200万元。
13、()导游人员带团可不经过旅行社委派,自行联络业务。
14、()参加导游资格考试必须具有初中、中专或以上学历。
15、()导游艺术精湛,形成个人风格是高级导游人员的要求。
16、()导游人员等级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由各省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制定。
17、()导游人员未佩戴导游证上团,经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提醒拒不改正的,可处以500元以上罚款。
18、()导游人员擅自变更接待计划的,旅游行政部门可暂扣其导游证3个月。
19、()饭店开业两年后可申请星级,经星级评定机构评定批复后,可以享有五年有效的星级及其标志使用权。
20、()旅游饭店所取得的星级表明该饭店所有建筑物、设施设备及服务项目可先后达到同一水准。
21、()旅馆在接待境外旅客住宿时,除了要履行上述查验身份证件、如实登记规定项目外,旅馆还应当在48小时内向当地公安机关报送住宿登记表。
22、()行政处罚的方式不包括吊销营业执照。
23、()如果旅馆工作人员发现犯罪分子知情不报或者隐瞒包庇,公安机关可以酌情予以处罚。
24、()旅游企业对新招聘的员工,必须进行安全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
25、()协调重大旅游安全事故的处理工作,是县级以上旅游行政机关部门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责。
26、()一次旅游安全事故造成游客重伤,其等级属于轻微事故。
27、()一次旅游事故造成了经济损失56万元级,等级属于特大事故。
28、()中国公民处境探亲访友1情况属实的,不需提交亲友邀请证明。
29、()海员因执行任务,出境可由直辖市公安机关办理出境证件。
31、()外国人前往不对外国人开放的地区旅行,必须向当地边检机关申请旅行证件。
32、()外国人持用涂改入境证明入境的,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可以处以警告、罚款或者15天以下的拘留处罚。
33、()当地旅行社开办的边境旅游业务可在一定范围内扩展旅游线路。
34、()对于普通文件资料,公务人员因私出境旅游时,可适当携带,方便工作。
35、()旅客在上下航空器的过程中受伤,承运人都必须承担赔偿责任。
36、()旅客持有定妥座位的联程或来回程客票,如在该联程或回程地点停留72小时以下,需在该联程或回程航班飞机离站前两天中午12点以前,办理座位再核实手续。
37、()风景名胜区划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地方级风景名胜区。
五、名词解释
1、入境旅游业务是指旅行社招徕、组织、接待外国旅游者来我国旅游,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旅游者来内地旅游,台湾地区居民来大陆旅游,以及招徕、组织、接待在中国内地的外国人,在内地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和在大陆的台湾居民在境内旅游的业务。
2、出境旅游业务是指旅行社招徕、组织、接待中国内地居民出国旅游,赴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旅游,以及招徕、组织、接待在中国内地的外国人,在内地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和在大陆的台湾地区居民出境旅游的业务。
3、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是指由旅行社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银行开设的专门账户存入的,用于保障旅游者权益的专用款项。
4、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5、旅游意外保险是指旅游者在参加旅游活动时,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一旦在旅游活动期间发生意外事故,按合同约定由承保的保险公司向旅游者支付保险金的商业保险行为。
6、旅行社责任险是指旅行社为自己投保,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均为旅行社,一旦因旅行社责任造成游客遭受人身和财产损失,保险公司代表旅行社承担赔偿责任,起到了既能对游客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进行赔偿,保障游客权益,而又使旅行社的责任风得以转嫁的双重作用。
六、简答题
1、旅行社及其委派的导游人员和领队人员的哪些行为属于擅自改变旅游合同安排行程?
(1)减少游览项目或者缩短游览时间的。(2)增加或者变更旅游项目的。
(3)增加购物次数或者延长购物时间的。(4)其他擅自改变旅游合同安排的行为。
2、旅行社有哪些违规情况,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可处以责令改正,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1个月至3个月的处罚?(1)未与旅游者签订旅游合同。
(2)与旅游者签订的旅游合同未载明规定的事项。
(3)未取得旅游者同意,将旅游业务委托给其他旅行社。(4)将旅游业务委托给不具有相应资质的旅行社。
(5)未与接受委托的旅行社就接待旅游者的事宜签订委托合同。(6)旅行社未将旅游目的地接待旅行社的情况告知旅游者的。
(7)旅行社未经旅游者的同意,将旅游者转交给其他旅行社组织、接待的。
3、何种条件下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使用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进行赔付?
(1)旅行社违反旅游合同约定,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经旅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查证属实的。
(2)旅行社因解散、破产或者其他原因造成旅游者预交旅游费用损失的。
4、导游人员的概念包括哪几层含义?(1)导游人员必须是持有导游证的人员。(2)导游人员必须是经旅行社委派的人员。(3)导游人员是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人员。
5、导游人员的义务有哪些?
(1)导游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2)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应该佩戴导游证。(3)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应须经旅行社委派。
(4)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应当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5)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应当遵守职业道德。(6)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应当严格遵守接待计划。(7)导游人员不能从旅游者身上获得不正当利益。
(8)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应当注意旅游者人身、财物安全。(9)导游人员不能从事非法活动。
6、导游人员的权利有哪些?
(1)导游人员有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权利。
(2)导游人员在导游活动中享有调整或变更接待计划的权利。
第五篇:高职旅游一轮复习提纲
旅游概论一轮复习提纲
1、旅游的定义
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的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1)强调旅游必须以旅行为前提,并在异地进行诸如游览、参观、消遣娱乐活动,不同于常住地的游览,休闲娱乐活动。
本质:。包含、、。
(2)扩大旅游概念的包容性()。
如何理解商务旅游和会议旅游?
2、如何理解旅游在旅行的发展中孕育和分离?(1)旅行的观念的基础和条件
A.流动性――定居化,人类智慧的进步,理性的提高,创造文化意识发展。B.生产方式改进,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剩余按劳动产品增多,产生,从劳动中分离。
C.分工细,产品交换。
D.劳动产品――商品――商业,人类旅行观念产生社会基础、条件,促使有目的、有意识的旅行活动的萌芽。(2)商从开创旅行先河
具有明确功利目的经商旅行活动应运而生。
(3)孕育旅游因子它是一种广泛的社会交往活动。(4)标志旅游产生
定义:。实质:。
3、旅游是人类进化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伴随着,产生的基础条件是,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旅游者的产生是的结果,旅游是的社会活动方式,首先在中出现。
4、旅游与旅行、游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游览:边走边看,步移景异,动静结合的活动方式,在,也可在。旅行:人们在上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目的广泛、、、,具有明确功利性目的行程。
旅游:和相结合,获得的社会活动。旅行+游览=旅游
5、旅游的内容
(1)以‚‛为主,集、、、、、、于一体的综合性的社会活动,旅行、游览、住宿、饮食、购物娱乐,这是立足于而言的。(2)游览是旅游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3)以食来说,更重视、,使原本对物质上需求变成、、的精神活动,有审美价值。(4)旅游是异地他乡从事的活动。
6、旅游的属性(1)社会属性。A、。
旅游的主体是,他们是、、的社会人。B、。
客体:,历史上表现出不同的旅游特征,根源:。C、、,促进人们的旅游观念发生变化。主要根源:。(2)文化属性。
A、旅游者是依赖于而产生的。
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必须有,这属于,即。B、旅游资源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化身。
旅游资源是旅游的吸引力因素,是旅游者参观游览的对象,包括和。要成为可供旅游者直接进行观赏的客体,还必须经过人类的开发改造。C、和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自我表现形式。
从设施来看,必须有作后盾,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旅游设施,因而具有异族文化的特色。接待国在向旅游者提供服务时,必然要在内容上展示出本国家、本民族和本地区历史遗留下来的各种文化和现有的社会道德风貌,特别是旅游从业人员的言谈举止者会表现出该地区居民的文化素养。
不论是旅游者的产生,旅游资源的开发和设施的建设,对旅游者所提供的各种服务,都是一种。(3)经济属性
经济因素对旅游者的产生和各国旅游活动的发展一直都起着的作用。古代仅局限在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先进交通工具和通讯设备问世,使长距离的跨国旅游和洲际旅游成为可能。
另一方面,从个人旅游动机来认识经济属性,不仅是个人作为支付旅游费用的外部支持存在于旅游消费过程中,而且在于它是、而产生旅游欲望、确立旅游动机的内在因素。
(4)消费属性
三次社会大分工:
马克思、恩克斯关于人类的需要分为、、三个方面的理论,A、国内旅游 说明。超出生存需要的生活就是具有。同时也会包定义:。根据、括发展和表现自己知识、才能和个性的需要。只有生存资料满足,才会产生对具有享、、、,又分为地方性旅游、区受性的旅游消费的强烈愿望,所以旅游是、的一种高级消费形域性旅游、全国性旅游。式。旅游的消费是比一般的生活更高级的消费形式。旅游的实质就是人类为实现而采取的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是人类的文化意识反映。简而言之,旅游的本质是以获得人身的自由感、精神上的解放感和特定需要的满足感―――身心愉悦感受为主要目的的一种特殊的生活经历。
7、旅游的特点 A、广泛性 它具有三层含义:一是;二是;三是。现代旅游,不仅涉足到地球的各个角落同,而且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方方面面,尤其是,而且趋大众化、平民化。所以旅游的广泛性特点只有在现代社会才能得以充分的体现。B、综合性 定义:。实质:。随着社会对旅游供给条件的不断改善,旅游的综合性特点就越显著,其综合价值的发挥就充分。C、参与性 包括:和。参与性的定义:。只有不断开发那些更富有活力、更具有情趣和鲜明个性特征的旅游项目、方式,才能更有效地发挥旅游者的主观能动性,合旅游活动更有自主性、随意性、趣味性、刺激性,以满足日益个性化的旅游需求。这才是强调参与性的要义。D、季节性 定义:和的制约而呈现、、。(1)自然条件的影响,以自然风光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因受所处地理位置的制约,其旅游观赏功能的发挥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例:钱塘江大潮,泰山日出,(2)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一是,二是,三是。例:师生集中寒暑假出游,清明节扫墓。
8、旅游的类型(1)按旅游区域划分旅游活动是按规律发展的,是的先导,是发展的必然。
地方性旅游:。实际上是一种短时间、近距离的参观游览活动,多数和节假日的娱乐活动相结合,时间短、活动项目少,常是亲朋好友自发组织或家庭式、小集体的旅游方式。区域性旅游:。如:承德五日游,杭州三日游。全国性旅游:。如:广州到桂林、北京上海的路线。
B、国际旅游 定义:。一部分是:即出境旅游;二是即入境旅游。将一国内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赴内地旅游和内地到港澳台都列入范畴。根据旅途长短的分类: 跨国旅游:。
洲际旅游:。环球旅游:。
(2)按旅游目的划分 a.观光旅游,目前最普遍和最主要的旅游活动类型。定义:。
如:怀念故土、乡情而引起的重游、寻根、会友以及海外华侨的探亲活动。b.度假旅游,多数来自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富裕的旅游者或一些中老年的人。他们为的目的。
如:海滨度假,寻阳光,海水浴。c.公务旅游,以公务为目的的旅游,是旅游过程中产生的旅游行为,以的旅游形式,是旅游内涵的一种延伸。商务旅游:。
会议旅游:。d.专项旅游 定义:。宗教旅游:。购物旅游:。会展旅游:。科学探险、学术考察、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都可以列入专项旅游之列。(3)新型旅游
特点:。乡村旅游:。
工业旅游:,从旅游者的角度A 游客的大众性,一是的广泛性,尤其是普通民众的积极参与,成为现代旅游的主力军,使;二是即。B 地区的广泛性,有赖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上说。
工业旅游的兴起,预示着具有,将越来越受到广大旅游者的青睐。
如自由行、自驾游、驴友团、无景点游、骆驼、草原或沙漠探险都属于。
8、旅游组织 WTO: PATA: AIEST: WATA: IHA:
我国旅游组织分为:、、。A 行政管理机构:、、。国家旅游局的全称是B 行业组织 中国旅游协会:
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 C 旅游学术团体
9.近代旅游的兴起与旅游业的诞生,是,它标志着。具体特征:
10.二战后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一是,二是。前者是后者的,后者是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现代技术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而引起的,主要表现在: 第一:第二:第三:
11、现代旅游与旅游业的发展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C 发展的不生产性 D 增长的持续性
国际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都会受到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及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的制约。E 影响的双重性
这不但创造旅游经济奇迹,且对促进异质文化的交流和不同价值观的沟通与谅解而增进友谊方面作出突出贡献,但也是不可低估。F 运作的综合性
现代旅游业又具有高度开放性和交叉性特征。
12、旅游者:。
对定义的理解:第一。第二。第三。游客包括和。
13、旅游者的条件
(1)社会条件,一是,二是一个人要成为旅游者,只有在社会物质条件下才能实现,旅游者的产生有赖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是产生旅游者的前提条件。
旅游活动虽然是个人自愿的一种社会行为,但社会必须首先赋予其成员旅游的权利才能如愿以偿,世界越开放,国家对旅游的政策越是宽松,人们就越能充分行使其个人的旅游权利。
(2)个人条件
钱:,它决定旅游者到何处去旅游、逗留时间的长短及消费水平的高低。
闲:,具体来说有三种:、、。前一种空闲时间只能就地或在家中消遣,不足以外出旅游,只有两种闲暇时间才能使短途和长途旅游得以实现。(3)旅游动机
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经济条件、闲暇时间固然是起决定作用的条件。(4)身体条件 14.旅游者的类型
15.旅游者的基本要求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定义的四个含义
17旅游资源的类型
前四种是,后四种是。最优的旅游资源形态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巧妙的结合。旅游资源的特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1)旅游资源的弄好
首先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即对开发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制定开发的总体规划,择优开发。必须遵循的原则
A 特色原则一是二是
B 经济原则旅游资源具有满足旅游者需要的价值,并非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都能的经济效益。
为了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首先,其次,同时。
C 市场原则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必须依据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变化特点,开发和生产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
D 保护原则 要求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要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避免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2)旅游资源的保护
旅游资源具有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历史文化教育意义已为世界人民所公认、所重视。
对自然风景的破坏主要表现在:
对人文景观主要是历史文物古迹的破坏,有三种类型是:。后两种破坏可能有效措施加以防患或减轻破坏程度的。
20、旅游业是旅游的媒介,旅游设施包括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前者是指直接或间接为发展旅游业提供基础条件的公共设施。后者是指专门为旅游活动服务的基本设施和设备。
21、旅游业的性质
旅游业是一个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以出售劳务为特征的经济性产业,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业经营管理的三大要素,具有文化性质和经济性质。
22、旅游业的特点
综合性 依赖性 带动性 敏感性 涉外性
23、旅游业的影响与作用
(1)旅游业在社会劳动就业中的作用
旅游业的发展必然刺激和带动各行业的发展,旅游业必然能为世界提供更多的间接就业岗位。
(2)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旅游业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方面的影响。
A 积极作用 发展旅游业在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增加国民发稿方面可以发挥更积极有效的作用。
直接作用:换取外汇,回笼货币。二种途径,一是对外贸易外汇收入,二是非贸易外汇收入,一般公为贸易换汇成本的三分之二,依靠旅游业来换取外汇,在增强国家的外汇支付能力和平衡国际收支方面,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积极发展国内旅游的作用。
B 间接作用 带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的发展,它需要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协调和支持才能正常运转,同时旅游业的发展还会不同程度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区域经济水平。还有扶贫功能。(2)旅游业对社会消极作用
(3)旅游业对文化教育的作用 A 旅游业是赞赏文化交流的纽带
B(4)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与作用 A 积极影响作用、、。(5)旅游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24 旅行社的概念旅游社的类型 我国的类型:
欧美国家旅行社的类型
日本旅行社的类型旅行社的作用(1)(2)
(3)(4)旅游饭店的定义
它是形成旅游供给的基本要素,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日常生活资料的主要供给者和活动基地,它出售的产品是,服务质量是。饭店的设施设备水平是,但是,是饭店对这些设备的。
旅游饭店是,是一个国家发展旅游业的,是。28 旅游饭店的类型
旅游饭店根据、、、、、等标准进行分类。(1)观光型旅游饭店
主要接待观光旅游客人,它的设施和服务要突出观光旅游客人的需求特点:。(2)商务型旅游饭店
主要是接待商务旅游者,多建于大、中城市的中心地区,它们的适应性比较强。它们的对象,因此。(3)度假型旅游饭店
主要接待游乐、度假、疗养的旅游者,多建于。此类经营的难点是。(4)会议型旅游饭店
主要接待。
(5)长住型旅游饭店(6)汽车旅游饭店
29、旅游饭店的等级旅游景区是旅游者来访的对象物,也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就是
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吸引旅游者前来本地游览,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基础产生部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定义:
它经县级以上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成立,有统一管理机构,范围,具有参观、游览、度假、康乐、求知等功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设施的独立单位。
述了
1992年6月,召开了,通过了,提出了这标志着。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包括人类需要,资源限制和公平三个要素,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条件:
(1)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
它的科学价值是旅游景区的景观或景物由于其本身的独特性而具有科学考察或科学研究价值,能够为某些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佐证。(2)(3)
特点:
类型:
中外生态旅游现状 国外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国内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生态旅游的意义
旅游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和生态旅游的兴起是以 ‘保护环境、崇尚自然’为宗旨的全球性绿色浪潮在旅游业中的反映。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从理论上阐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目标: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