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态规划作业例子
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发展规划
第一章旅游区概况 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以下简称滇西北旅游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延伸部分,横断山纵谷地带,是东亚、南亚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处,包括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市、迪庆藏族自治州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域。地跨东经98°~101°31′,北纬
24°40′~29°16′之间。北面分别与西藏和四川相连,西面与缅甸毗邻,东连楚雄州,南接保山、临沧和思茅地区。全区总面积8.92万平方公里
第二章旅游资源概况及特色 2
一、旅游资源概况 滇西北旅游区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品质优良,特色突出,是云南省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地区,拥有众多世界级、国家级高品位旅游资源,计有世界自然遗产1处(三江并流)、世界文化遗产1处(丽江古城)、世界记忆遗产1项(丽江东巴古籍),分别占全省的100%;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3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处、国家森林公园4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个,分别占全省总数的30%、60%、31%、15.4%、25%。在全省具有代表性和良好市场潜力的优选景区景点15个,占全省总数的65.2%。
二、旅游资源特色 自然景观神奇壮丽:滇西北旅游区独特的地质构造,构成了世界一流的地质地貌遗迹区,世界最著名的动植物模式标本产地,世界级物种基因库,容纳了除沙漠和海洋以外的所有风景,雄、险、秀、奇、幽、奥等各类景观齐备。“三江并流”世界奇观、雪峰冰川气势磅礴,大江峡谷雄伟深邃,森林草甸风光迷人,高原湖泊妩媚秀丽,丹霞泉华光彩照人,野生动植物珍稀名贵。
历史文化丰富深邃:滇西北旅游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大理名邦曾经是“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丽江古城和丽江东巴古籍是走向世界的文化遗产和记忆遗产,“茶马古道”和“西南丝绸古道”承载着弥足珍贵的“古道文化”。
民族风情绚丽多姿:滇西北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都有自己古老的历史文化传统,在衣食住行、节日庆典、城建民居等各方面均有其独特的表现,尤以文化丰厚的白族风情、源远流长的纳西风情、炽热奔放的藏族风情、刚毅深邃的傈僳族风情、鲜为人知的独龙族风情、神秘独特的摩梭风情独具特色。
宗教文化神秘深邃:滇西北旅游区诸民族各信其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儒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苯教、东巴教、傈僳族尼扒、彝族毕摩、普米族汗归教、伊斯兰教等多元宗教、多种教派并存共处,相互交融,白族本主信仰、纳西族东巴教和藏传佛教的地方民族色彩尤为浓郁。
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三江流域汇集了云南省最重要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人文与自然共融焕发出的活力和魅力是“三江并流”与众不同的特色。众多的人文景观依附于自然山水而显得更有生机,自然山水景观也因有人文景观的映衬而更有内涵,其自然与人文资源的多样性使之成为亚洲最完美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第四章旅游发展总体战略与目标
一、规划指导思想与基本战略
(一)指导思想
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充分发挥滇西北旅游区独特的自然资源、民族文化和区位优势,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地支持,加大开放和开发力度,实施大规模生态建设与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加快交通、通讯、能源、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引导“体验消费”,推动区域内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逐步把滇西北旅游区建成世界知名的具有强吸引力的生态旅游区。
(二)基本战略
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和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利用,建造一个山川更加秀美的香格里拉美好家园,始终保持对国内外游客的巨大吸引力;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基础上,实现区域内生态环境和旅游业的协调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经济模式。
面向世界,创名牌精品战略:发挥旅游区所拥有的“香格里拉”、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品牌优势,按照国际先进水平要求,全面提升旅游产品、旅游设施、旅游服务与旅游管理水平,使滇西北旅游区成为云南率先打出的一张世界级旅游品牌。
区域合作,大旅游开发战略:滇西北旅游区内的4州、市应警惕和防止狭隘的地区观念障碍,按照“区域联动,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加快开发”的原则,打破地域壁垒,创新合作开发的整体运行机制,打造无障碍旅游区,加快滇西北旅游区的建设进程;按照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与川西南旅游区和藏东南旅游区的区域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创建“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加强与滇中、滇西和滇西南旅游区的联合与合作,拓展互惠双赢的旅游发展空间。
二、旅游区性质定位与旅游业的产业地位
(一)旅游区性质定位
以滇西北旅游区独具特色的奇绝自然景观、优美的生态环境与博大精深的高品位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为本底,以享誉世界的“香格里拉”、“三江并流”为品牌,以自然奇观与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有机结合为特色的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区,世界级精品生态旅游区。
(二)旅游业的产业地位
不断巩固和加强旅游业在滇西北旅游区所在区域的支柱产业地位,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该地区的对外开放和经济结构调整,通过发展旅游业切实改善和提高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三、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逐步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滇西北旅游区所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连接藏东南和川西南的旅游中心、世界一流的生态旅游区,世界知名的具有强吸引力的一流精品生态旅游区。
第五章
(一)总体布局根据旅游资源的空间组合并重点凸显其精华,突出旅游产品的功能和形象,构建滇西北旅游区“三心,三区,三带,四大产品,三大线路”的总体布局。
三个旅游中心:大理市丽江古城区香格里拉县城
三片旅游区:大苍洱旅游区丽江古城-玉龙雪山旅游区天界神川旅游区
三条旅游带:梅里雪山-澜沧江旅游带高黎贡山-怒江旅游带老君山-金沙江旅游带
四大旅游产品:观光体验旅游产品康体生态旅游产品度假休闲旅游产品探险科考旅游产品
三大旅游线路: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线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线滇缅国际旅游线
(二)功能分区
1、三个旅游中心
大理市:滇西和滇西北地区的公路、铁路交通枢纽和滇西北旅游区的航空门户之一,云南省北进川藏、南通缅甸的战略要冲,文化特色浓郁的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特别适宜人居的国际旅游城市,滇西和滇西北商务、会展中心和高尔夫休闲胜地,滇西北旅游区的旅游接待中心、重要的游客集散地和旅游目的地。
丽江古城区:丽江地区的公路和航空交通中心,滇西北旅游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接待中心以及航空门户之一,世界知名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滇川藏香格里拉旅游大环线和茶马古道大三角上的重要枢纽和旅游接待中心之一。
香格里拉县城:迪庆地区的公路和航空交通中心,滇西北旅游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接待中心以及航空门户之一,世界知名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滇川藏香格里拉旅游大环线和茶马古道大三角上的要冲枢纽,旅游接待和旅游集散中心之一。
2、三片旅游区
(1)大苍洱旅游区
区域范围:苍山洱海风景名胜区及其附近地域。
资源特色:苍洱风光,文献名邦。
功能定位:以观光览胜、度假休闲和白族风情为主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区,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南大门,“茶马古道”与“西南丝绸古道”的交汇处。
(2)丽江古城-玉龙雪山旅游区
区域范围:丽江古城、玉龙雪山景区及其附近地域(含泸沽湖、鹤庆地区)。
资源特色:玉柱擎天,人文丽江。
功能定位:以观光览胜、民族文化和度假休闲为主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区,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示范区,滇川茶马古道旅游线上的要冲。
(3)天界神川旅游区
区域范围:香格里拉县城、“三江并流”红山和千湖山风景名胜区及其附近地域。
资源特色:吉祥高原,雪域藏乡。
功能定位:以香格里拉县优越的自然生态和藏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民族文化为特色的生态旅游区,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区,滇川藏茶马古道大三角旅游线上的咽喉要冲。
3、三条旅游带
(1)梅里雪山-澜沧江旅游带
区域范围:梅里雪山至老窝山澜沧江沿线地域。
资源特色:圣洁神山,三江明珠。
功能定位:“三江并流”皇冠上的宝石和“香格里拉”形象大使;自然生态、民族风情与探险科考旅游区。
(2)高黎贡山-怒江旅游带
区域范围:贡山至泸水怒江大峡谷及其附近地域。
资源特色:野性怒江,风情峡谷。
功能定位:怒江风情观光走廊,自然生态、民族风情、宗教文化观光、探险、科考旅游区;连接滇西北、滇西和藏东南三大热点旅游区的纽带,西出缅甸的门户。
(3)老君山-金沙江旅游带
区域范围:德钦奔子兰至丽江宝山金沙江沿线及其附近地域(包括老君山、兰坪罗古箐地区)。
资源特色:桀骜金川,滇山之祖。
功能定位:以高山峡谷、雪峰冰川、高原冰蚀湖群、高山草甸牧场和高山丹霞地貌、珍稀动物自然景观和藏族、傈僳族风情人文景观为本底,集自然风光览胜、民族风情体验、探险科考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三江并流”地域内金沙江流域景区展示区
第六章旅游开发的重点项目 16
一、近期重点旅游项目
近3年重点建设项目:到2006年,重点开发建设“鸡足山景区建设”、“巍山古城-巍宝山景区建设”、“石宝山-寺登街保护开发”、“水目山景区建设”、“新华民族村旅游开发”、“丽江古城保护开发”、“梅里雪山景区保护开发”、“虎跳峡景区保护开发”、“中心镇-白水台景区保护开发”、“塔城景区保护开发”、“丙中洛景区保护开发”、“怒江峡谷特种旅游”项目。
近7年重点建设项目:重点开发建设“苍山旅游景区保护开发”、“环洱海生态文化走廊建设”、“大理旅游度假区建设”、“中国洱源温泉城开发”、“云南驿保护开发”、“玉龙雪山景区保护建设”、“泸沽湖保护开发”、“老君山景区保护开发”、“香格里拉峡谷(巴拉更宗峡谷)保护开发”、“千湖山景区保护开发”、“叶枝景区保护开发”、“月亮山探险旅游项目”、“„废城‟知子罗保护开发”、“六库-片马旅游开发”项目。近3年重点旅游项目,主要是“九五”期间已基本建成,可以在近3年实现完善、提升的项目,以及近3年可以建成的新项目。“苍山旅游景区保护开发”和“环洱海生态文化走廊建设”应以提升大理古城的旅游功能为中心,并包括大理古城保护建设;“巍山古城-巍宝山景区建设”应带动密祉生态文化的开发;“中心镇-白水台景区保护开发”包括碧塔海、属都湖旅游建设开发。
第二篇:生态农场规划
生态农场规划
一、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六安霍山现代新型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 项目资金:预计总投资200万元,约2年完成
产业特色及宗旨: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社会效益。
二、项目前期规划:
1、;做好整体规划,请专家做好充分论证,论证通过后开始建设;
2、具体项目为以养殖为主,生态种植、度假旅游为辅; 项目一:引入土鸡、土猪、獭兔作为主要养殖项目 项目二:引入生物发酵技术,建立沼气池,利用沼气发电
项目三:建设度假休闲山庄。考察浙江联众农业,引入休闲养老模式。
3、利用农田挖3000平米的池塘,进行淡水鱼养殖,引入休闲垂钓;
4、围绕养殖场及水库种植牧草和名优果树,如葡萄、草莓等种植项目,形成生态循环。
三、现状/市场分析 农业现状及政府政策:
农业现状主要以手工农业为主,难以规模化生产,生产成本较高,效率很低。“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建设新农村,一定要鼓励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以建设新农村为机遇,生态农业以作为国家第一类鼓励发展项目,政府已采取措施,如: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在多方面对农业项目进行扶持,组织有关技术部门,推广适合当地农村发展的生态农业技术,扶持相关农民合作协会,提高农民的产销组织化水平,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社会优势:随着经济多样化,精品化,品牌化、生态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国家政策的支持,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生态养殖技术的发展,绿色环保观念的加强等,建设新型生态农业以适应新型社会产业结构,响应建设新农村的发展战略,生产新型农产品以丰富和改善农产品市场势在必行。家里具有的优势:
1、拥有廉价的土地资源,还有本地良好的环境资源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xx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无工业源,无污染源,天然饲料充足,适合放养本地土鸡/草鸭等,降低饲料成本。
2、策应“中央一号文件”,发展乡村生态农业,利用另塘现有土地资源与环境资源发展本地特色农产品产业,充分挖掘农业旅游资源,并形成规模效应,带动家乡经济发展。
3、利用电子商务和 xx有限公司设立定点的销售渠道,并可作为原材料供应商,为批量动物产品找到好销路。
4、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度假,乡村养老,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第三产业。营销理念与渠道:
1、全程以公司化运作,注册产品商标,以区分同类产品;建立动物产品成长ID卡及商标卡,做好产品出货检验,保证产品质量;制作产品宣传介绍彩页,通过网络如阿里巴巴等作宣传,扩大产品知名度。
2、营销理念突出产品原生态,绿色、健康、营养保健等理念;
3、与附近酒店/宾馆签长期供货协议;适时与酒店/宾馆合作搞促销/宣传活动,免费乘车到山庄参观,钓鱼,采摘果实,扩大现金消费量,提高山庄知名度;
4、产品上量后,可让安徽周边的朋友帮忙介绍客户,或自己去其他省市找客户。
四、预计投资
前期工程投资:100万元人民币,资金主要来源靠xx有限公司投资100万,预计完成全部过程时间为2年。
1、修路: 5万元
2、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费:15万元 养殖场基建:10万元 电设施供应:0.5万元 山地平整: 0.5万元 购买设备: 4万元
3、引种:16万元 土猪:8万元 鸡苗:2万元 獭兔:6万元
4、种植地平整及种植牧草/果树苗:2万元
5、鱼塘加固及初期鱼苗及饲养投入:3万元 鱼塘开挖: 1.1万元 初期购买鱼苗:1万元 一年饲养费: 0.9万元
6、沼气建设:2万元
7、饲料及药物疫苗费用:25万
7、其它费流动周转金: 15万元
8、公关费: 1万元
9、人员工资: 8万元
合计:92万元
五、项目中后期计划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前期3-5年时间发展,以动物养殖为主(60%),度假休闲(30%),果树种植为辅(10%)年销售额达到150万,利润达到50万。
中期主要是提升农产品品质及附加价值,形成农产品出口、就地消费和深加工的销售渠道;预计投资:50万元,资金主要来源靠前期利润和适当贷款,预计此过程时间为3年。后期工程发展方向为以旅游山庄核心,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度假,乡村养老,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第三产业;预计投资约100万元,资金靠前期积累或引入投资。
六、生态模式及环保措施
该项目在规划设计时会充分作全局规划,并且请专家做一些论证;建设过程中对自然环境不会产生破坏,依托当地现有自然资源进行建设,做到最小化的建设改动;
在营业过程中,对外不排放废气、废渣、废水等有毒物质,对周边环境无影响,是一个典型的环保型生态农业旅游休闲观光项目。
借鉴福建招宝-刘老根山庄的模式,引入一套使养殖、种植、沼气等资源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全面增值的生态经营模式,也称农庄小循环技术。它是运用EM生物技术、沼气技术、生态循环技术,使农庄内自己能生产肥料、饲料、燃料,并且没有一点的污染与废物,能以最少的投入来生产出最多的产品,且都是质量好、市场大、价格高、竞争力强的绿色食品,实现多次的增值,使其效益达到普通种养场的5—10倍。
七、项目进展
目前亟待完成的工作: 1.实地考察,总体规划/论证,初期建设。
2.完善策划书,与政府/投资人合作,争取最大支持---资金/土地/经营权。
3.学习种养技术,引种。
4.挖掘资源,与农庄及高校商洽达成合作意向。5.取名/商标设计,取得商标权,开始公司化运作。第一章项目概要
一、项目提要
项目名称:xx生态养殖示范基地
建设基地: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生态养殖示范基地 计划和负责人:xxx 建设地点: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 建设性质:新建
项目主管单位:县农业局、县畜牧局、富县人民政府 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县农业局、县畜牧局、安徽农业大学 策划时间:2013年x月x日
二、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1、项目规模:226780平方米的生态养殖基地
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1)管理区建设包括修建管理人员宿舍、消毒池;(2)猪舍、鸡舍、兔舍、加设兽医室、治疗室。;(3)同步安装,供水、电、饮水排污设施;(4)饲料库;(5)简易青贮;窑
(6)沼气池及其;配套管道设施(7)蚯蚓养殖舍;
(8)首批引进200头黑土猪;(9)首批引进2000只土鸡 ;(10)首批引进400只獭兔;(11)引进自繁蚓种20公斤。
三、项目概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优质禽畜肉的销售迎来了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以土鸡肉、土猪肉和土鸡蛋消费为主体的传统农食品消费结构,使人们对土鸡肉、土猪肉和土鸡蛋食品的需求量愈来愈大,它们的销售将日益呈现更大的市场空间。目前,市场上优质土鸡、土猪肉及土鸡蛋的价格不断高涨,就是这种商机初现的生动说明。这表明:长期困扰广大农户养鸡、养猪低效、市场低迷的不利态势已经过去。规模化、标准化、高效化的生态养殖生产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新建一个养殖场,种一片果树,护一方水土。本策划书所呈现的项目亦是采用这种种养方式,基本思路是:承租xxxxx的土地大约xx余亩,用于种植麦草养兔鸡猪,再利用沼气池来处理动物粪便,同时也可利用它们的粪便和土养殖蚯蚓,把蚯蚓作为饲料养土鸡,蚯蚓又可以用作鸡猪等的优质饲料,利用沼气池转化动物粪便,沼气用来发电供暖照明,沼液沼渣可以用做葡萄草莓等果树的肥料,剩余的还可以做鱼、蚯蚓的饲料 这是一项低风险、高效益的绿色有机生态养殖项目。这项技术的最大特点是:通过生物技术把一些废物,如猪、鸡、兔等的粪便和有机垃圾等,转化成沼气供暖照明,沼液和沼渣可以用来养鱼,还有大量的动物蛋白饲料——蚯蚓,再用这些廉价的高蛋白饲料来代替部分或全部的商品饲料投喂各种经济动物。用蚯蚓喂养经济动物,经济动物生长速度加快,抗病能力增强,肉质质量高,从而达到降低养殖成本、生产出真正优质的绿色有机动物食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特别是在养殖过程中运用微生物技术,可使养殖场地的臭味大幅度地减少或消除,从而使畜禽的疾病大大减少。
四、项目养殖种类和模式
1、养殖种类:本地黑土猪、土鸡、獭兔、蚯蚓。
2、养殖模式:生态循环养殖,无污染绿色高效。第二章 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一、项目的基础条件
1.有力的区位条件
xxxxx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充沛,交通便利,为产品的外运和销售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本地气候的原因再加之以前养殖的基础,所以本地这样的气候条件适合本项目畜禽的生长。种植牧草也适合我镇的环境条件,已有渔民种植用来养鱼。
2、适合养殖的品种
(1)土猪,由于以前这个地区就有农民养殖,所以奠定了基础。(2)蚯蚓,我镇有成功的养殖实践经验和实例,有渔户养殖蚯蚓作为鱼料。
(3)土鸡,是农村的特产,所以很适合继续延养。
二、开办养殖场的条件
(1)土地条件:已成功租借xx村的土地约xx余亩,此土地原来是肥沃的稻田,因农民集体农转飞后闲置,很适合草的生长。而且此地的周围都是闲置的山坡,为我们规模的扩大创造了有利条件。(2)水源条件:种植和养殖均需要消耗大量的水,我们水源条件是:这里原本是水稻田,有很好的水的来源,还有一条xx河流经此地,可以储备大量用水,养殖场的选址毗邻居民地,所以拉通自来水也是非常方便的,这就解决了水资源的问题。
(3)人为条件:xxx地的民风非常淳朴,我们会因地制宜,把农户、市场、企业、金融、政府的力量结合在一起,确立了“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专业合作养殖的发展模式。可以带动xx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让更多的农民参与产业发展,共同致富,为了xx的更好发展,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此项目的良好运转。(4)资源条件:我镇的稻草、玉米杆等饲料来源非常丰富,价格低廉,这就为猪鸡兔提供了强大的饲料来源。人类和一切动物的粪便以及一切的有机垃圾就是最好、最廉价的原料,通过有机生态养殖,可以不断地循环利用这些原料,整个过程不产生废物。蚯蚓就能完全代替鱼粉和肉粉,并且比鱼粉和肉粉的养殖效果更好。我们都知道,蚯蚓是廉价的动物蛋白饲料。我们养殖的鸡、牛的粪便就能生产出大量的蚯蚓,作为土鸡的大量饲料,经过蚯蚓分解的粪便和土就是最好的农家肥。
三、新式养殖具有较高起点
多年来,由于基层畜牧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特别是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广大养殖户已能普遍接受新科技念、市场销售等观念。近几年来,绿色无公害的土产品销路越来越好,该品种具有生长周期较长、抗病能力强、产蛋量高、营养丰富、肉质鲜美等特点,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四、产品销路
1、土猪:主要是设立定点销售,也适量进入超市或菜市场。
2、土鸡:和土猪一样的销售模式
3、獭兔:已有收购商协议收购。
4、水果:收购商批发,后期成熟可以采用生态旅游采摘模式增加利润。
五、纯利润分析:
1、土猪:一年两批次高品质生态土猪第一批200头,第二批400头。
由于其符合猪的生长规律不添加任何添加剂自然生产,所以生长周期较长大约需六个月左右。每头猪500元纯利润600头*500元/头=30万元
2、土鸡:采取全生态散养模式,年养两批次。第一批次2000只,第二批次4000只。
每只鸡纯利润30元6000*30=18万元。
3、獭兔:400只种兔,其中340只种母兔,每只母兔年生产30只商品兔(成活),每只獭兔纯利润20元,每年獭兔的利润为:340*30*20=20.4万元
4、其他:鱼塘、葡萄、草莓等收入5万元。
初步估计年利润为:73.4万元。(纯利润指除去所有成本在内,不包含固定资产在内)。
设计人:陈先平
2013-5-22
第三篇:生态规划me
名词解释:
1.生态规划: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手段辨识、模拟和设计生态系统内部各种生态
关系,确定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生态适宜性,探讨改善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对策,促进人与环境系统协调、持续发展的规划方法。
2.环境容量:指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的环境系统在一定的环境目标下对外加的某种(类)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承受量
或负荷量。
3.环境承载力: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状态或条件下、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不发生质的变化、环
境功能不遭受破坏的前提下,区域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即环境对区域射虎经济发展的最大支持阈值。
4.环境容载力:自然环境系统在一定的环境容量和环境质量支持下对人类活动所提供的最大容纳程度和最大支撑阈
值。简言之,环境容载力是指自然环境在一定纳污条件下所支撑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发展能力。
5.公众参与:指社会群众、社会组织、单位或个人作为主体,在其权利义务范围内有目的的社会行动。
6.生态安全:指在人的生活、健康、安全、基本权利、生活保障来源、必要资源、社会秩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能力
等方面不受威胁的状态,它包括自然、经济和社会生态安全,组成一个复合人工生态安全系统。狭义的生态安全是指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即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的整体水平反映。
7.生态安全评价:根据所选定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运用恰当的方法对生态环境系统安全状况进行定量评估,是对
生态环境或自然资源受到一个或多个威胁因素影响后,对其生态安全性及其由此产生的不利的生态安全后果出现的可能性进行评估,最终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8.生态风险:由环境的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系统组成、结构的改变而导致系统功能损失的可能性。
9.生态风险评价:研究一种或多种压力形成或可能形成的不利生态效应的可能性的过程。
10.空间生态规划:通过应用生态思维和生态学理论,对区域土地和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使人类与所处空间环境协调
共生、和谐共处、协同共进的物质空间规划,是一种落实空间规划的生态学途径。
11.生态政区:人们对按生态学规律(包括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和人类生态)规划、建设和管理一个行政单元的简称,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去改变人们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决策和管理方法,挖掘区域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建设一类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社区。
12.保护区的定义:保护区主要致力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他自然和文化资源的管护,并通过法律或其他有效的手段进行管
理的陆地和海域。
13.生态系统服务: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它不仅给人类提供
生存必需的食物、医药及工农业生产的原料,而且维持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换句话讲,生态系统式指对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
14.生存战略点:在区域空间中所占空间尽管不大,但其质量好坏却与区域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关联紧密,这种空间场
所成为生态战略点。包括重要保护生物物种的集中栖息地、生态服务价值特别高的场所、水源地、重要的历史和人文遗迹等。简答:
1.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差异?
①规划的核心差异。城市生态规划致力于讲生态学的思想和原理渗透到城市规划的各个方面,并使城市规划“生态化”。它不仅关注城市的自然生态,也关注城市的社会生态;不仅重视城市现今的生态关系和生态质量,还关注城市未来的生态关系和生态质量,关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其核心是系统中各种相互关联的生态关系的质量。
②在规划原理和方法上,生态规划以生态学理论和原则为基本指导,运用相关学科的方法,并与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应用于生态规划中。而城市规划则有自身的 规划理论及各层次和分支规划的理论和方法。
③在规划内容上,生态规划紧紧围绕“生态”概念,针对系统生态问题进行研究。城市规划内容则较为广泛,不仅涉及土地和空间的物质性规划,也与社会经济发展、公共管理政策及管理等联系在一起。
2.循环经济的内涵?
① 实现社会经济系统对物质资源在实践、空数量上的最佳运用,即在资源减量化优先为前提下的资源最有效利用。② 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和程度与生态环境友好,对环境影响尽可能小,至少与生态环境承载力相适应。③ 在发展的同时建立和协调与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
3.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3R
减量化原则。再利用原则。再循环原则。
4.生态规划的主要模式?
①景观规划模式。②景观生态模式。③环境影响评价模式。④生态系统管理模式。⑤乡村规划模式。⑥系统分析
与模拟模式。
5.生态规划方法论的先决条件?
①合适规模的评价和规划的空间单元。②土地利用矩阵。③容量指标和参数的定义。
6.斯坦纳生态规划框架的核心思想?
①遵循人类生态学的指导。②提倡公众参与。属于核心位置,贯穿整个生态规划过程。③重视设计。
7.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
① 自然环境与资源资源状况调查。②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调查。③社会经济状况调查。④重点生态区调查。⑤风土 人情调查。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⑦产业发展状况及分布格局调查。⑧农村与城市化发展状况调查。⑨人口状况调查。⑩交通状况调查。
8.问卷的种类?
① 根据使用问卷方法的不同,分为自填式和访问式问卷。
② 根据发放问卷方式的不同,分为送发式问卷、邮寄式问卷、报刊式问卷、人员访问式问卷、电话访问式问卷和
网上访问式问卷六种。
9.生态评价的特点?
包括3要素:评价者、评价对象、评价参照系。
① 评价过程受评价者效用原则及个人偏好影响,也受其识别能力和环境状况的局限,具有明显的主观性。
② 评价对象的信息往往是不安全的、粗糙的、模糊的及随机变化的,具一定的不确定性。
③ 生态评价比较的是一个多属性的目标系统,生态因子空间不是全序,而是偏序。
10.健康的生态系统的特征?
①不受对生态系统有严重危害的生态系统胁迫综合症的影响;
②具有恢复力,能够从自然的或为的正常干扰中恢复过来;
③在没有或几乎没有投入的情况下,具有自我维持能力;
④不影响相邻系统,也就是说,健康的生态系统不会对别的系统造成压力;
⑤不受风险因素的影响;
⑥在经济上可行;
⑦维持人类和其它有机群落的健康,生态系统不仅是生态学的健康,而且还包括经济学的健康和人类健康。
11.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
① 活力。②恢复力。③组织结构。④维持生态系统服务。⑤管理的选择。⑥减少投入。⑦对相邻系统的危害。⑧人类健康影响。
12.生态承载力的定义和含义?
定义:特定时间、特定生态系统自我维持、自我调节的能力,资源与环境子系统对人类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支持能力以及生态系统所能持续支撑的一定发展程度的社会经济规模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包括三层基本涵义:一是指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与自我调节能力;二是指生态系统内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供容能力;三是指生态系统内社会经济—人口子系统的发展能力。
13.刘天奇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分析程序?
(1)明确规划区范围及可能存在的土地利用方式,根据规划要求,讲规划区划分为网格,如1*1km2,明确各网格内
土地或资源特性。
(2)用一定方法筛选出对土地利用方式有明显影响的生态因子及作用大小。
(3)对各网格进行生态登记。
(4)制定生态适宜度评价标准。
(5)按网格给出单因子适宜度评价值,然后得出特定利用方式的综合评价值。
(6)编制规划区域生态适宜度评价综合表和不同利用方式的生态适宜度图。
14.生态敏感性分析分类?
① 针对单一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敏感性分析。②场地的景观生态敏感性分析。③城市生态敏感性分析。
15.生态省建设指标、基本条件?
(1)制订了《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并通过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颁布实施。
(2)全省县级(含县级)以上政府(包括各类经济开发区)有独立的环保机构。
(3)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4)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位居国内前列或不断提高。
(5)全省80%的地市达到生态市建设指标并获命名。
16.生态市建设指标、基本条件?
(1)制订了《生态市建设规划》,并通过市人大审议、颁布实施。
(2)全市县级(含县级)以上政府(包括各类经济开发区)有独立的环保机构。
(3)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4)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在全省名列前茅。
(5)全市80%的县(含县级市)达到国家生态县建设指标并获命名;中心城市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并获命名。
17.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
① 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
② 城市生态系统的不完整性
③ 城市生态系统的对外部系统的依赖性和开放性
④ 物质、能量、人口等的高度集中性
⑤ 城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⑥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人类自我驯化的系统
18.城市问题的生态学实质?
① 源开发利用的生态问题,又称“流”的问题
② 结构布局问题,又称“网”的问题
③ 系统功能问题,又称“序”的问题
19.保护区功能分区?
• 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
划分原则:
① 核心区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应满足保护对象的基本要求,保持自然的完整性和典型性。
② 缓冲区应能隔离区外人类活动对核心区的影响,为核心区保护对象提供后备性、补充性、替代性的栖息地 ③ 实验区应按照资源适度开发的原则进行开发,并与核心区和缓冲区保持一定的一致和谐性。
20.城市生态规划的目标与对策
(1)时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历史背景与现实发展,机会利用与风险防避
(2)空局部建设与区域发展,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资源开发利用的区域影响
(3)量物质输入与输出(效率、效益),结构多样性与优势度、系统依赖性与自主性
(4)序自然美(物尽其用、地尽其力、人尽其才),高效而非高速,社会稳定
论述(maybe)
1.生态功能区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
①概念:
生态功能分区: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
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确定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②生态功能区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 同属功能区划,是编制相关规划的依据
• 同属政府管理创新,是强化空间管制的手段
• 同属人与自然关系研究,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
区别
• 区划功能不同。生态功能区划是以“加强保护”为为主要功能导向的区划,强调通过维护自然生态系统来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主体功能区划着重从“合理开发”角度对不同区域进行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对开发秩序进行规范,对开发强度进行管制,对开发模式进行调整,引导形成主体功能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开发强度适当,经济社会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区域发展格局。• 区划性质不同。生态功能区划主要考虑区域的自然属性,是根据区域自然要素进行的专项性区划。主体功能区
划还考虑区域的经济与社会文化属性,是建立在自然区划和经济区域基础上的一种综合性区划
• 区划作用不同。生态功能区划直接作用主要集中在生态系统维护与生态环境建设领域。主体功能区划将在统筹
区域协调发展和提高空间开发调控水平等方面产生广泛和重要作用。
• 区划管理不同。生态功能区划的管理职能主要体现在对相关规划中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的约束和管理,以
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和指导。主体功能区划区域发展、审批和核准重大建设项目布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依据。
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方法。优缺点?
① 物质量评价法
物质量评价法主要是从物质量的角度对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进行整体评价。
如果该生态系统提供服务的物质量不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少,那么通常认为该生态系统是处于比较理想的状态。优点:评价结果比较客观,不会随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的稀缺性增加而大幅度增加。
局限性:一方面运用物质量评价方法得出的结果不能引起人们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足够的重视,进而影响人们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持续利用;另一方面运用物质量评价方法得出的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量纲不同,无法进行加总,很难评价某一生态系统的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② 价值量评价法
该方法是从货币价值量的角度对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进行定量评价。
优点:
③ 能值分析法
能值:在产生一种产品或服务的全过程中,将所使用的各种类型的能量用某一种能量表示的当量。
其他:
1.经济地理学理论:平衡发展理论、不平衡发展理论、区域分工理论、梯度转移理论、增长极理论、点轴开发理论、网络开发理论。
2.3.生态环境状况变化幅度分为4级:无明显变化、略有变化(好或差)、明显变化(好或差)、显著变化(好或差)。
4.5.空间生态规划的对象是土地资源。
6.生态战略点规划在区域空间中所占空间尽管不大,但其质量好坏却与区域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关联紧密,这种空间
场所成为生态战略点。
7.8.景观敏感性分析。(1)地形坡度(2)观察者与景点之间的距离(3)景点在视域内出现的概率(4)景点的醒目程
度(5)景观综合敏感性
9.生态承载力、内禀增长率以及系统整合力的动态变化是生态政区规划调控的切入点,是生态规划的核心内容。
10.地理学理论:P20-24(考单选:给你个案例反映是哪个理论)
分工贸易理论最先是针对国际分工与贸易而提出来的。
早期的分工贸易理论:亚当斯密(绝对利益理论)大卫李嘉图(比较利益理论)赫克歇尔与奥林(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13.环境容载力研究内容(P27表2-1)(选择)
环境容量:标准时空容量、污染物极限容量、人口极限容量、生态容量(生态占用量)
环境承载力:基本承载力、污染物承载力、抗逆承载力、动态承载力
14.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评估常用方法(P74表5-11)
主要掌握替代法和影子工程法。替代法:通过估算替代品的花费而代替某些环境效益或服务的价值的一种方法,是以使用技术手段获得与生态系统功能相同的结果所需的生产费用为依据的。其缺点在于生态系统的许多功能无法使用技术手段代替。影子工程法:是恢复费用技术的一种特殊形式,即生态环境被破坏后,人工建造一个工程来代替原来的环境功能所需的费用。我国生态安全评价已呈现出以空间尺度为主流,时间尺度为支流,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为核心,流域、国家安全评价辅之的研究格局。
15.评价终点是。反映程度。在此必须明确选择要保护的是什么以及如何定义评价的终点。
合、产业整合、文化整合)的动态变化是生态政区规划调控的切入点,是生态规划的核心内容。
17.保护区的特点:
(1)保护区是一个区域,具有明显的边界
(2)管理是保护区的主要任务
(3)保护区通过法律或其他有效方式确定的,属于事业性实体机构,而不是一级行政区
18.保护区划分
按保护区的性质:(1)严格的自然保护区(2)国家公园(3)自然遗迹(4)栖息地/物种管理区(5)保护景观(6)资源管理保护区。
19.保护区功能分区规划原则:
(1)核心区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应满足保护对象的基本要求,保护自然的完整性和典型性。
(2)缓冲区应能隔离区外人类活动对核心区的影响,为核心区保护对象提供后备性、补充性、替代性的栖息地。
(3)实验区应按照资源适度开发的原则进行开发,并与核心区和缓冲区保持一定的一致和谐性。
计算:
生态足迹分析法
生态足迹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要维持某一物质消费水平下的某一人口、某一区域的持续生存所必需的生态
生产性土地面积。
“生态生产性土地”是生态足迹分析法为各类自然资本提供的统一度量基础。
生态足迹的计算基于两个基本事实:
① 人类可以确定自身消费的绝大多数资源/能源及其所产生的废弃物的数量;
② 资源和废弃物能折算成生产这些资源和废弃物的生物生产面积或生态生产面积。
包括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生态赤字或盈余的结果。
生态足迹模型假设条件:(1)可获得能源的消费量和产生的废物量(2)大部分资源消费量和废物的量可折算成土地面积(3)赋予各种不同类型土地面积一定权重、转化成一个标准化的全球公顷单位(4)总需求要求加总各种资源与废物吸收面积得到(5)人类活动占用的利息与自然提供的利息可直接对比(6)总需求可以超过总供给
第四篇:城市生态规划学
一、如何理解和运用土地供给的自然弹性和经济弹性
定义:地球所能提供给社会经济已经利用的各类生产和生活用地,以及人类尚未利用和难以利用土地的总和。
分类:通常分为自然供给和经济供给。
1、土地自然供给指地球所能提供给人类社会利用的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包括已利用的土地资源和未来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又称为土地的物理供给或实质供给。它不受任何人为因素或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数量固定不变,因而是无弹性供给。土地自然供给受到气候条件、土壤质地、可资利用的淡水资源、生产资源以及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土地的自然供给极其有限,全国可开垦的宜农荒地资源仅约3330多万公顷,其中40%-50%为天然草地,主要宜于种植牧草。另外16%-20%分布在南方山丘地区,主要适宜发展木本粮油。其余1330多万公顷如全部开垦,仅可得净耕地800万公顷。
2、土地经济供给是土地在自然供给及自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随着土地利用效益的提高而增加的土地供给量。鉴于土地具有多宜性,土地利用效益存在差异性,因此,土地经济供给随着土地需求的增长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变化,具有弹性。在土地作为商品进行交易的条件下,土地经济供给的变动趋势,直接与土地的价格、地租发生关系。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基本因素有多种:土地自然供给量、土地利用的集约度、社会发展的需求、交通运输条件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等。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预和资源的利用也带来严重的负效应—生态环境恶化,应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联系和区别:
1、土地自然供给是经济供给的基础;经济供给只能在自然供给的范围内变动。
2、自然供给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而经济供给针对土地具体的不同用途而言。
3、自然供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一定的、无弹性的;而经济供给是变化的、有弹性的,且不同用途土地的供给弹性是不同的。
二、土地利用分区与空间管制分区的区别
土地利用分区: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土地利用分区是一个综合的地域概念,即在一定地区内,根据不同区域发展战略、现状和潜力、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土地利用适宜性,将区域划分为若干地域,并针对不同地域提出土地利用调控指标和措施,实行差别化管理。因此,土地利用分区具有综合性、层次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土地管制分区: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一定区域制定土地用途分区,明确土地用途限制内容,实行土地用途变更登记制度,对土地资源用途采取行政、经济和法律等手段进行控制监管。
区别
土地利用分区以土地利用地域分异规律为理论基础,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关键内容,也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手段,对科学制定土地利用方向、合理确定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空间管制作为一种有效而适宜的资源配置调节方式,通过划定区域内不同建设发展特性的类型区,制定其分区开发标准和控制引导措施,可协调社会、经济与环。分为政策性分区和建设性分区:政策性分区指根据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与产业、交通发展的要求,结合行政区划进行次区域政策分区,不同政策分区实施不同的管制对策,实施不同的控制和引导要求。建设性分区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和已建区。
第五篇:城市生态规划学
城市生态规划学
姓名:蒲金超
学号:2011391111
班级:2011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班
城市生态规划学
姓名:尹光耀 学号:2011391122
班级:2011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班
城市生态规划学
姓名:宋彦锦 学号:2011391113
班级:2011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班
城市生态规划学
姓名:史瑞祥 学号:2011391112
班级:2011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班
城市生态规划学
姓名:徐银波 学号:2011391118
班级:2011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班
城市生态规划学
姓名:王立志 学号:2011391116
班级:2011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