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江苏教师证教育学真题回忆 中学

时间:2019-05-13 11:08: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 江苏教师证教育学真题回忆 中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 江苏教师证教育学真题回忆 中学》。

第一篇:2014 江苏教师证教育学真题回忆 中学

2014 江苏教师证教育学真题中学

1.年代后教育的特点

2.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3.教学的基本任务

4.不记得

论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2德育原则方法论案例

第二篇:2013江苏省教育学回忆真题(中学)

选择题

教育学的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是平行管理

填空题

人的力量包括

学校文化是

京师同文馆

简答题

1.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2.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3.环境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4.编写教科书有哪些规则 论述题

德育社会模仿模式的基本特征 教育规律与教育原则

第三篇:江苏中学教育学历年真题教育学02

2002年教育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制度化教育出现的标志是()

A.人类教育的产生 B.古代学校的出现 C.近代学校系统的形成 D.终身教育的实现 2.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A.《论语》B.《学记》C.《大学》D.《中庸》 3.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著作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洛克的《教育漫话》D.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 4.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

A.教育的领导权B.教育的权利C.教育目的的性质D.教育结构的变化 5.人力资理论说明了()

A.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B.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D.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作用

6.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人自身的内在需求,身心的发展是人的潜能的完善这种理论是()A.内发论B.外铄论C.成熟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7.环境对个体的发展作用是()A.决定作用B.导向作用C.提供了多种可能D.促进作用

8.下列哪个选项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归宿()A.教育方针B.教育目的C.德育D.智育 9.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人的身心发展规律B.人的自然发展说

C.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说D.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 10.教育过程中的学生是()A.未成熟的人B.发展中的人C.成熟的人D.被塑造的人 11.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方面是()A.授受关系B.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C.相互促进的关系D.相互制约的关系

12.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读写算的基本能力和公民一般教养的课程是()A.基础型课程B.发展型课程C.知识型课程D.工具型课程

1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试行()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教育课程D.三者都是 14.教育过程既是学生认知过程,又是()A.教师完成教育任务的过程B.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

C.促进教师发展的过程D.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15.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引起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 16.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B.上课C.讲授新知识D.领会新知识

17.近代随着大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分组教学D.现场教学 18.德育过程的理论基础是()A.掌握知识B.激发情感C.道德内化D.活动和交往 19.学校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包括政治课在内的活动B.班主任工作C.团队活动D.社会活动

20.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的影响个人,有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个别学生,这种班级管理模式是()A.民主管理B.平行管理C.集体管理D.目标管理

二、填空题

1.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学校教育,称为________。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_________。3.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________和行为方式。4.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________中互相作用的结果。5.被心理学家称为“心理断乳期”的阶段是________期。

6.教育目的有三个层次,即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________。7.马克思全面发展学说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__________。

8.根据《儿童权利公约》,学生是权利的__________,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9.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说明了把教师的职业当作了一个________职业。10.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是________关系。11.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________和教科书。12.我国义务教育的教育计划具有________、基础性和普遍性。

13.课程的编制是一个完整的、循环的过程,其中________既是一个课程编制过程的终点,又是新的课程编制的起点。

14.《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开而弗达”,揭示了教学的________原则。15.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________。16.备课的内容包括钻研教材、________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17.一般来说,综合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________、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18.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或利用人格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叫_____。19.根据构成思想品德的知情意行四个要素,道德教育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________。

20.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_______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生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

三.简答题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2.试析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3.试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4.什么试学校课程,其开发形式有哪些?

5.简述教学过程中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的规律。

四.论述题

1.试述怎样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性产生的环境。2.举例说明可通过哪些措施促进学生记忆效果的提高。

第四篇:中学教育学真题三套

江西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机考真题

[中学教育学(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素养。A.教育理论知识B.崇高的职业道德C.文化学科知识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2.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防止和克服()。A.单纯书本、排斥实践,强调个人经验,否定理论知识的作用 B.儿童中心论C.空洞说教、单纯知识传授D.片面单一知识的学习3.关于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说法错误的是()。

A.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B.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的个别智力活动或操作活动 C.教学方式可以被运用于方法,它本身也能独立完成一项教学任务 D.教学方法是一连串的有目的的活动,它能独立完成某项教学任务 4.我同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A.1856年B.1860年C.1862年D.1866年 5.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A.任课教师B.班主任C.教导处D.校长

6.“明礼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也是现阶段我国《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的道德规范,这说明道德具有()。A.社会性B.历史性C.民族性D.继承性 7.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地反映在()中。A.《学记》B.《大学》C.《论语》D.《中庸》

8.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是()。A.校园文化B.学生文化C.教师文化D.活动文化

9.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10.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政治需要B.科技进步C.生产力发展水平D.产业革命

11.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进行调节,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这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12.“性善论”和“性恶论”所反映的观点都是()。A.教育万能论B.环境决定论C.多因素作用论D.遗传决定论

13.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文化现象,所以学生文化具有()。A.情感性B.深刻性C.稳定性D.过渡性

14.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B.杜威C.凯洛夫D.夸美纽斯

15.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是()。A.杨贤江B.蔡元培C.李大钊D.王道俊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家的代表人物是()。A.维多利诺B.伊拉斯诺C.拉伯雷D.蒙田

2.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可以分解为()。A.理想成分B.认知成分C.情感成分D.价值成分

3.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主要是指()。A.传递功能B.深化文化C.构成文化本体D.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 4.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有别于其他社会制度,主要体现在()。

A.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B.优越的社会制度保障教育的极高的社会效益C.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D.坚持全面发展与个体发展的统一 5.普通中学生在德育方面的要求有()。

A.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B.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

C.建立民主和法制意识,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D.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 6.下列属于《学记》中的教育思想的有()。A.教学相长B.循序渐进C.长善救失D.藏息相辅 7.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体现在()。

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B.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C.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师的任免 8.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是()。

A.在身体发展方面,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B.在认知方面,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

C.在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D.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 9.教育目的的制定要考虑下列哪些客观条件?()A.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B.文化发展的要求 C.受教育者的发展要求 D.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

10.下列哪些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A.受教育权B.人格尊严权C.身心健康权D.隐私权与名誉权、荣誉权

三、是非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日趋分化。()2.学校文化主要是指教育与学习的文化。()3.学校教育环境具有极大的人为性。()

4.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或教学目标构成学校教育的层次结构。()

5.教育理念是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

6.新课程的核心是为了人的发展,为此,要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7.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高低。()8.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教师职业对象的特殊性上。()9.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活动。()

10.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核心部分,它不仅对个人产生影响,而且对社会也产生影响。()11.“宽著期限,紧著课程”是王夫子的名言。()

12.潜在课程也称隐性课程,其主要特征是潜在性和非预期性。()13.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特征的是课程目标。()14.道德讨论中“引入提问”的策略是澄清与总结。()

15.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

四、情境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一)彭老师在给学生上阅读课时,突然,有学生兴奋地喊起来:“哇,好大一只鸟啊!”同学们立刻把目光都移向了窗外,好奇地问:“在哪儿啊?”显然,他们的注意力转到教室外那只大鸟上。彭老师灵机一动,也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急切地问:“在哪里?”彭老师顺着孩子们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有一只漂亮的大鸟,大鸟受了惊,飞走了。同学们只好回到座位上,意犹未尽,彭老师见状打开了话题:“同学们,你们为什么喜欢这只鸟啊?”“因为很好看,因为它长得很大,很美丽„„”学生们争先恐后说个不停,顿时又变得兴趣盎然。下课铃响了,彭老师笑眯眯地对学生们说:“今天晚上的抄写作业取消了,回家后每人写一篇短文,描述你们看到的那只大鸟,并把自己看鸟的心情写进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查相关资料,明天在课上我们一起交流。”

1.彭老师的做法符合现代教学的什么理念?()[不定项选择题] A.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爱好B.利用教学机智,把突发事件转化为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C.适当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D.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 2.彭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有何积极意义?()[不定项选择题] A.及时调整教学安排,抓住学生的兴趣B.因势利导,适当地改变教学内容和进程 C.及时化解突发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D.将突发事件巧妙转化为积极有用的课程资源(二)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数学试卷。他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当他打开橱门时,教导处张主任走了进来,张主任看到王林,什么都明白了。张主任很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受处分吧!”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张主任怒道:“没门!”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1.张主任的做法对吗?()[单选题] A.对B.不对

2.请指出张主任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不定项选择题] A.张主任的做法违背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宗旨 B.没有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人

C.没有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危害,而是简单地批评处分学生 D.未能关注学生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做法武断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主要体现了教师的奉献精神。

2.A【解析】理论联系实际要求两者相联系而不是割裂。3.C【解析】略。4.C【解析】略。

5.B【解析】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6.D【解析】“明礼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阶段我国大力倡导的道德规范,这说明道德具有继承性。

7.C【解析】《论语》是孔子的言论集,汇集了孔子的政治、哲学、伦理等思想,也包括了他的教育思想。

8.A【解析】校园文化是学校创立的为保证各种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一种文化形态。9.A【解析】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教育必须顺应这些特点,才能收到预期效果,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10.B【解析】在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靠科技进步来推动,故科技进步才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

11.D【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是密切关联的,可以互相补充。12.D【解析】二者都过分强调了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3.D【解析】学生文化与成人价值观,既有差异又有相同的地方。

14.D【解析】夸美纽斯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识开始的。”他是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

15.A【解析】杨贤江是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人,他于1930年出版了《新教育大纲》。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解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维多利诺、伊拉期诺、拉伯雷、蒙田、尼德兰。

2.ABCD【解析】学校的精神文化可以分为四方面:理想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价值成分。

3.ABC【解析】教育的双重属性是指教育的传递、深化功能和构成文化主体。

4.ACD【解析】不同国家,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教育目的也有不同,我国的教育目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优越的社会制度保障教育的极高的社会效益和坚持全面发展与个体发展的统一等方面。

5.ABCD【解析】普通中学生在德育方面的要求有:一是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二是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三是建立民主和法制意识,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四是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五是养成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

6.ABCD【解析】《学记》中的教育思想主要有教学相长、循序渐进、长善救失、藏息相辅等。

7.ABC【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决定着教育目的。

8.ABCD【解析】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主要体现在身体发展、认知、情意和自我教育能力四个方面。

9.ABCD【解析】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同时还要考虑受教育者的发展要求、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等因素。

10.ABCD【解析】学生享有合法的权利:受教育权,人格尊严权,身心健康权,隐私权与名誉权、荣誉权和人身自由权等。

三、是非判断题

1.×【解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趋势。

2.×【解析】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演化、创造出来的,由观念文化、规范文化、物质文化三部分组成。3.√【解析】略。4.√【解析】略。

5.×【解析】教育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本职工作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信念。6.√【解析】略。7.√【解析】略。8.√【解析】略。

9.×【解析】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教学双方在活动中相互作用,失去任何一方,教学活动便不存在。10.√【解析】略。

11.×【解析】这是朱熹的话,包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12.√【解析】略。13.×【解析】教学计划是全面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必然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的特征。

14.×【解析】在“引入提问”中,教师可采用的策略有:(1)突出道德争端;(2)询句“为什么”的问题;(3)使情境复杂化。

15.×【解析】学校教育所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效率的再生产。

四、情境分析题

(一)1.ABCD2.ABCD(二)1.B 2.ABCD

江西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机考真题

[中学教育学(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A.斯宾塞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洛克 2.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A.一致的,可以等同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C.相互促进的关系D.相互包容的关系 3.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的教学环节是()。A.检查复习B.组织教学C.讲授新教材D.布置课外作业 4.“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存l9世纪初的()。A.德国B.法国C.英国D.美国 5.道家主张教育要()。

A.“有教无类”B.“非攻”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6.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

A.文法学校B.琴弦学校C.文士学校D.骑士学校

7.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占有中心地位,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的是()。A.交流B.沟通C.激励D.控制

8.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A.课程计划B.课程类型C.课程标准D.课本 9.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是()。

A.部分与整体B.后者包括前者C.整体与部分D.前者包括后者 10.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

A.德育意义B.德育内容C.德育目标D.德育任务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

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

12.设计教学法的创立者是()。A.杜威B.布鲁纳C.克伯屈D.赫尔巴特

13.比班级上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的教学形式是()。A.现场教学B.复式教学C.分组教学D.班级授课

14.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组织进行论述,对其发展奠定理论基础的是()。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洛克D.杜威

15.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技能型课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包括()。

A.有责任心B.有幽默感C.主观偏心D.耐心周到 2.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个特征:()。

A.对学生的研究B.对教师的研究C.对社会的研究D.对学科的研究 3.学生学习的特点是()。

A.独特性B.稳定性C.发展性D.灵活性 4.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

A.个别教学制B.班级授课制C.分组教学D.道尔顿制 5.实际锻炼法主要包括的形式是()。A.练习B.制度C.委托任务D.组织活动 6.课程目标的规定性包括()。A.时限性B.具体性C.预测性D.操作性 7.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

A.认识的间接性B.认识的交往性C.认识的教育性D.有领导的认识 8.讲授法的具体方法有()。A.讲述B.讲解C.讲演D.讲说 9.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有()。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德育内容D.德育方法 10.班级目标对班集体建设的作用有()。

A.有利于获得学生对班级发展的认同与支持B.有利于引导班级发展的方向 C.有利于激发班级成员努力改进行为动机D.有利于协调班级成员间的言行

三、是非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信息技术没有改变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2.教育本身不是一种文化现象。()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只具有即时价值而没有延时价值。()4.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开发是国家的事情,和教师无关。()5.教育行动研究是以教师的教育实践为主要导向的。()

6.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7.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

8.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9.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0.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

11.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12.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13.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14.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15.课程目标的确立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四、情境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一)一位教师在教一年级学生学习“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一题时,老师为了让小朋友们能够亲身感受和体会到老师教给他们的“比”的方法是可靠的,于是利用一年级学生爱唱爱跳和对比赛等具有奖励性质的活动感兴趣的性格特征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下面是这一情境的课堂教学实录。老师指定7个女生,3个男生到台前唱儿歌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他们唱的好不好?学生:好!老师:男生和女生哪个组的声音大?学生:女生声音大!老师:同学们知不知道为什么女生的声音大?学生:女生人多(学生凭直觉感受到)。老师:是吗?那么女生比男生多多少呢? 学生:(部分学生已经很快说出女生比男生多4人。还有大多数同学在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老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计算,随后提问)你是怎么知道是4的? 学生:比的(学生说出自己比的方法)。

老师:大家用比的方法做得对不对呢?我们来一块比一下(让男生和女生成对依次坐回原位,最后只剩下4个女生)。

1.材料中这位老师运用了哪一种教学原则?()[单选题]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2.这位老师采取哪一种教学方法?()[单选题] A.讲授法B.读书指导法C.演示法D.谈话法 3.这种教学方法有何优势?()[不定项选择题] A.吸引学生的注意力B.引起学生的思维兴奋C.通过启发让学生一步步获取新知 D.通过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科学化,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知识(二)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王明同学又在翻来覆去地摆弄试题,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了一会儿,他又在下面翻找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

“王明”我大声喝道,“你在干什么?” 他脸陡地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听!”

我听了气不打一处来,“你„„”竞一时语塞,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

“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我故做轻松地说。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出现这种情况时,你认为老师应该如何做?()[不定项选择题] A.提倡民主教学 B.师生之间应该换位思考

C.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 D.以平等的心态和学生交流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赫尔巴特以心理学为基础,解释了很多教育过程中的概念,而且他主张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的过程。

2.B【解析】德育过程是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的过程,品德形成过程是个体努力去践行道德信念,提高自身的过程,因此,二者的关系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3。B【解析】上课开始时为使学生做好各种准备而进行的工作就是组织教学。4。C【解析】19世纪初,英国学校中出现了“导生制”。

5.C【解析】道家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

6.C【解析】“学为文士”是古埃及一般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所以古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

7.B【解析】沟通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占有中心地位,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8.B【解析】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可设计课程的种类。

9.C【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10.C【解析】德育目标不仅决定德育内容、形式和方法,还制约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11.C【解析】这是对学校贯彻教育目的的具体诠释。12.C【解析】设计教学法是美国学者克伯屈提出来的。13.C【解析】题干所指是分组教学最突出的优点。

14.B【解析】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15.C【解析】研究型课程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及得出结论,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做,注重研究过程甚于注重结论。

二、多项选择题

1.ABD【解析】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有很多方面,如有责任心、有幽默感、耐心周到、公平客观等。

2.ACD【解析】课程目标的依据有三方面: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生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3.ABCD【解析】学生学习有四个特点: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和灵活性。

4.ABCD【解析】教学史上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主要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

5.ABCD【解析】锻炼法主要包括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

6.ABCD【解析】课程目标有四个方面的规定性: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7.ABCD【解析】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四方面: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

8.ABC【解析】讲述、讲解、讲演是讲授法的具体方法。

9.ABCD【解析】德育过程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10.ABCD【解析】班级目标对班级集体建设的作用主要有:有利于获得学生对班级发展的认同与支持、有利于引导班级发展的方向、有利于激发班级成员努力改进的行为动机、有利于协调班级成员间的言行。

三、是非判断题

1.×【解析】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也改变了人们关于学校和教育的观念。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了平台。

2.×【解析】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一方面表现在它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这时它与文化构成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另一方面它的实践本身又体现着文化的特质,成为文化的本体。

3.×【解析】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的影响既具有即时价值也具有延时价值。学校教育的内容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因而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此外,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要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这对人的发展具有长远意义。

4.×【解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而且教师本身也是一种课程资源,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并且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

5.×【解析】教育行动研究,亦称教师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

6.×【解析】这是对素质教育倡导的“学生的主动发展”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误解。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是因为学生是主体与客体统一的人,因而是具有自主发展意识的人;素质教育强调“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因为学生具有与教师平等的独立人格。这种观点忽略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忽略了学生的特点。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在教育实践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客体,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这决定了教师首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个性的塑造者、人生的引路人、潜能的开发者,其次才是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7。×【解析】这是对考试的误解,考试包括百分制考试本身没有错,要说错的话,那就是在应试教育中使用者将其看作是学习的目的。考试作为评价的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寸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

8.√【解析】具体看来:(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2)新课程标准为教科书编写的多样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4)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

9.√【解析】(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10.√【解析】(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兴办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2)生产力水平制约人才规格和教育结构。人才规格是对人才的素质结构的要求。生产力的发展尤其决定人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的规格。(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疗法、手段和组织形式。11.√【解析】略。12.×【解析】虽然少年期是容易出现心理司题的危险期,但如果过于严格看管,会造成少年的叛逆心理。13.√【解析】略。

14.×【解析】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是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15.×【解析】课程目标的确立取决于学校的性质、目的、任务以及制约学校课程的各种因素。

四、情境分析题

(一)1.B2.D3.ABCD(二)ABCD

江西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机考真题

[中学教育学(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涂尔干说:“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便是教育的目的。”这句话反映了()。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B.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C.教育无目的论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2.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A.权利B.威严C.权威D.人格力量

3.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称为()。A.教学策略B.教学原则C.教学手段D.教学形式

4.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A.民主型的领导方式B.权威型的领导方式

C.“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D.“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5.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A.关键B.基础C.内容D.途径 6.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巩固知识B.领会知识C.运用知识D.检查知识 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文化。

A.观念和制度B.精神或观念C.组织和制度D.物质

8.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是()。A.布卢姆B.布鲁纳C.杜威D.桑代克 9.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教学工作B.行政工作C.人文工作D.后勤工作 10.班级管理常见的几种模式有()。A.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B.制度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C.制度管理、交叉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D.制度管理、交叉管理、教师管理、目标管理

11.强调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方法比较灵活的教育是()。A.古代印度B.古代埃及C.斯巴达D.雅典

12.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 13.品德是()。

A.自然现象B.生物现象C.个体现象D.社会现象 14.卢梭的教育思想属于()。

A.实用主义教育思想B.自然主义教育思想C.存在主义教育思想D.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15.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A.杜威B.卢梭C.夸美纽斯D.诺笃尔普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教师培养与树立良好的班风的方法有()。A.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B.树立榜样C.严格要求D.反复实践 2.德育的形式有()。

A.家庭德育B.学校德育C.社会德育D.社区德育 3.直观教具可分为()。

A.实物教具B.图形教具C.模型教具D.模象教具 4.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演示法 5.泰勒原理所包含的四个阶段是()。A.确定课程目标B.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 C.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D.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6.广义的教育包括()。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社区教育 7.学生文化的功能特点有()。

A.过渡性B.非正式性C.多样性D.互补性 8.人的身心发展的典型观点有()。

A.内发论B.外铄论C.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论D.性善论 9.素质教育倡导建立的师生关系是()。A.平等B.和谐C.互助D.民主 10.班集体的形成和培养过程有()。

A.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B.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C.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D.组织教育活动

三、是非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制度制约和决定着教育的政治思想和为谁服务的问题。()

3.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4.从国家或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教育目的可以是总体性的、高度概括性的,或者是具体的。()

5.基础型课程的教学是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拓展型课程的教学是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

6.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指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等书面形式的材料。()

7.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8.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9.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学习效率。()10.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

11.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12.教育现代化就是指学校设施的现代化。()13.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14.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15.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

四、情境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一)语文课上,老师要求学生用“活泼”一词造句,学生甲站起来说:“李华同学在体育课上表现很活泼。”老师点评道:“很好。”学生乙站起来说:“河里的水很活泼。”老师沉吟了一会,点评说:“说水活泼不合适,这个句子不贴切。”学生乙狐疑地坐下了。你认为这位教师的做法有何不妥之处?()[不定项选择题] A.限制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B.没有敏锐地捕捉教育细节

C.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D.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二)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1.你认同老师的这种做法吗?()[单选题] A.认同B.不认同

2.教师在选取教学方法时有何依据?()[不定项选择题] A.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B.依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C.根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D.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 3.这些教学方法有何可取之处?()[不定项选择题] A.学生学会掌握事物之间的联系B.让学生学会开动脑筋 C.让学生学会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D.让学生学会意义识记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这是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主要观点。

2.D【解析】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道德需要道德的濡化,教育工作者的人格力量会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

3.A【解析】教学策略表示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4.C【解析】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5.B【解析】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

6.B【解析】只有领会了知识,才能很好地巩固与运用。因此,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7.B【解析】精神或观念体现了学校的主导思想,所以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8.C【解析】杜威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9.A【解析】学校的其他工作都是为教学工作服务的。因此,教学是学校的中心。10.A【解析】根据班级管理的具体运作方式,可以将班级管理分为常规管理模式、平行管理模式、民主管理模式、目标管理模式,每一种模式都包含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

11.D【解析】古希腊半岛有两个奴隶制国家斯巴达和雅典,由于地理的、政治经济的原因两者的教育体制不同、目的不同、内容与方法也不同,题干指的是雅典的教育。12.B【解析】少年期是身心剧烈变化的时期,少年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但他们的认识水平还很低,所以是“危险期”。

13.C【解析】品德是个体现象,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具体体现。

14.B【解析】卢梭认为让儿童顺其自然发展才是好的教育,甚至认为越是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是越好的教育。

15.D【解析】由教育学理论可知,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诺笃尔普。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解析】教师培养与树立良好的班风的方法有: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树立榜样、严格要求和反复实践。

2.ABC【解析】德育的形式主要有家庭德育、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3.AD【解析】直观教具可分为两类:实物教具和模象教具。

4.ABCD【解析】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和实验法。

5.ABCD【解析】泰勒原理可以概括为四个步骤或阶段:确定课程目标、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6.ABC【解析】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所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属于广义的教育。7.ABCD【解析】学生文化的特征主要是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和互补性。

8.ABC【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典型观点有三种:内发论、外铄论和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论。9.ABCD【解析】素质教育倡导建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和谐、互助和民主的。

10.ABCD【解析】班集体的形成和培养过程有: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组织教育活动、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三、是非判断题

1.×【解析】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2.√【解析】略。3.√【解析】略。

4.×【解析】从国家或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教育目的只能是总体性的、高度概括性的,而不可能是具体的。5.√【解析】略。

6.×【解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

7.×【解析】分组教学与班级授课制比较有其优点,但是也有一定的缺点,如分组教学在管理上不如班级教学的管理方便,从而增加了管理的难度。所以不能说分组教学就比班级授课制优越。8.√【解析】略。9.√【解析】略。

10.×【解析】错在只看到德育过程和品德形成过程的联系,而没有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而品德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结构不断建构和完善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而品德形成过程是一种人的发展过程。两者不是一回事。

11.×【解析】(1)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而不是经济发展水平;(2)一个国家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基本上由政治决定的,政治制度决定了教育的性质。12.×【解析】(1)教育现代化不但包括学校设施的现代化,还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手段、教师队伍、教育制度等方面的现代化;(2)认为教育现代化就是指学校教育设施现代化的观点是片面的。

13.×【解析】(1)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而不是决定性的作用,我们不能夸大教育的作用。(2)认为人的发展是由教育决定的,就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如果没有遗传为之提供生理基础,没有环境的配合,没有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育发挥主导促进作用是不可能的。

14.√【解析】(1)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2)教师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15.√【解析】(1)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学校全部工作中占时间最多,也是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2)教学是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

四、情境分析题

(一)ABC(二)1.A2.ABCD3.ABCD

第五篇:江苏中学教育学历年真题02-09年参考答案

2002年江苏省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B

4、D

5、A

6、A

7、C

8、B

9、C

10、B

11、C

12、A

13、D

14、D

15、B

16、B

17、B

18、D

19、A 20、B

二、填空题

1、义务教育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思想观念

4、个体活动

5、少年

6、教师的教学目标

7、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8、主体

9、专门

10、授受

11、教学大纲

12、强制性

13、课程评价

14、启发性

15、讲授法

16、了解学生

17、组织教学

18、陶冶法

19、导之以行 20、学生

三、简答题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考试大纲》P4)

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P33)

答:(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3、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P67)

答:

(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

(三)素质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四)素质嘉奖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2)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更多资料请登录:http://shop61151389.taobao.com 中国考试资料 倪乐佛

祝考试成功!

4、简述学校课程及其形式。(P91)

答: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5、简述教学过程的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的规律。(P118)

答:(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四、论述题(略)

2003年江苏省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狭义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

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广义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么样的结果。

3、学校课程:所谓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4、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5、班级的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和学生共同确定班级的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二、选择题

1、D

2、C

3、D

4、A

5、D

6、C

7、A

8、B

9、B

10、D

三、填空题

1、非制度化

2、礼

3、赫尔巴特

4、义务教育

5、教育再生产科学文化知识

6、教师的教学目标

7、主体

8、启发性原则

9、了解学生

10、班级规章制度

四、辨析题

1、× 析: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制约作用,决定着教育的领导者,受教育者的权利,决定着教育目标,但尽管政治经济制度对学校的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但并不意味着学校可以忽视自己的办学规律,更不是说学校要放弃学校教育任务直接为政治经济服务,参加具体的政治运动,执行具体的政治任务。教育是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的。

2、× 析:学生由于知识较少,经验贫乏,独立能力不强,所以具有依赖性和向师性,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并不是对教师的完全盲从,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不同特殊素质的人。

3、√ 析: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认识世界。学生的认识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及有领导的认识。

五、简答题

1、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3、(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a创新能力不仅是 一种智力活动,更是一种人格特征。b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c 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4、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5、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六、论述题

提示: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包括:(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2004年江苏省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C

4、C

5、D

6、B

7、D

8、B

9、B

10、C

11、B

12、C

13、C

14、A

15、B

二、填空题

1、非制度化教育

2、法律

3、赫尔巴特

4、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5、人力资本论

6、社会实践

7、教师的教学目标

8、创新精神

9、专门

10、教学大纲

11、学生的认识发展顺序

12、讲授新教材

13、合作学习

14、模块

15、动之以情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1、答:(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2、(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 智 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和体力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认识世界。其目的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社会历史经验变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不仅是学生获得相关客观的知识,也使学生个体获得发展。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A 认识的间接性 ;B认识的交往性; C认识的教育性;D 有领导的认识。

更多资料请登录:http://shop61151389.taobao.com 中国考试资料 倪乐佛

祝考试成功!

4、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气氛热烈。

5、答:(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五、论述题

1、简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P80)

答: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2、提示: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2005年江苏省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B

4、C

5、D

6、B

7、D

8、C

9、B

10、A

11、A

12、C

13、B

14、C

15、B

二、填空题

1、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延时

4、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受到社会的特别保护。

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创造精神

7、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8、教学大纲

9、教学

10、学生身心发展

11、模象直观

12、作业检查与批改

13、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

14、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15、教育者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1、一方面,它追求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甚至教育结果的均等。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2、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3、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4、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5、(1)理论假设(A道德发展论,B道德教育论);(2)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A 道德两难问题及其设计,B道德讨论中的引入性提问,C道德讨论中的深入性提问);(3)简要的评论(A认知模式的缺陷,B 认知模式的特色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五、论述题

见如下例子

《文明与我同行》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使学生知道讲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学生讲文明,爱文明,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文明素养,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作准备。

二、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从演出时的文明礼仪要求入手,让学生体验分析,从校园文明、社会文明、家庭文明方面着手,提高自身的文明修养,做一名讲文明、懂礼仪的学生。

三、活动准备:

1.学生查阅资料,学习文明问候用语。

2.搜集有关文明的诗歌、小品、文明歌曲等。3.搜集有关社会文明的FLASH动画。4.请老师讲有关文明方面的笑话。

四、活动过程:

主持人宣布主题班会开始:

1.从老师的笑话中体会课堂上的文明,学生自己发表看法。2.全班朗诵《班级公约》,由班长领读。3.诗歌朗诵《让文明与我同行》。4.考考你的小游戏。

5.男女小合唱《文明我们爱你》。

6.换位思维,今天我当老师来说说你希望你的学生是怎样做到文明的。7.看有关社会文明的FLASH动画,从中体会社会文明。8.玩吹气球的游戏。

9.观看动画《关爱母亲》,体会家庭文明。

10.小品《今晚老师睡寝室》,体会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情谊。11.全班宣誓《初一(10)班共勉誓词》。12.班主任讲话。

主持人宣布主题班会结束。

更多资料请登录:http://shop61151389.taobao.com 中国考试资料 倪乐佛

祝考试成功!

五、活动体会和反思:

如何做文明的主人,如何使讲文明讲礼貌在校园蔚然成风,这是这节班会课同学们要探讨的话题。有的同学还反思了自己以前有些行为做得不够好,距离文明礼貌要求还有差距,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是有勇气的,以后会做的更好。大家回顾自己的言行,感觉校园里、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和父母之间需要建立一种和谐而美好的文明关系,用开阔的思想呼唤文明之花遍地开放。他们以责任、义务、心声等语言引导同学们共同关心孝友中学的发展,爱护孝友中学每一颗草木,他们坚信文明是快乐的源泉,校园里会因你我的文明而生机盎然。我们每个人都要做文明的使者,我们共同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共建文明礼貌校园”。这节班会很精彩,每一名参加者都深受教育,让我们马上行动吧,因为文明礼貌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它体现着知识、素养,会促进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

《我自信,我成功》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X年X班 设计人:

一、活动的背景

经过了一个学年对我班学生的了解、观察,我们发现我班的大多数学生不敢参与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即使是有某方面特长的同学,总怕出丑,总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通过自信心的问卷调查也发现大部分同学缺乏自信心。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将上了一节-----《我自信,我成功》主题班会。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能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建立自信心,以健康心态面对人生,迎接挑战。

2、通过同学相互间的赞美,感受被他人认可的快乐,同时学会欣赏他人,接纳他人。

3、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向上、乐观、充满自信等健康心理,以良好健康的最佳心理状态去学习和生活。

三、活动准备:

1、收集征文,提前一周左右,全体学生参与收集理想的名言,古今中外自信的故事及有关自信的诗文

3、号召学生读一些名人传记,了解其成功的秘诀,鞭策自己不断进取。

4、坚信“我能行”,每个人都有成才的因子,会前创造出一个“个个跃跃欲试,不甘落后”的气氛。

5、填写自信心调查问卷

6、制作幻灯片

7、布置教室

四、活动设计

1、由本班的班训“我自信,我成功”引出本次班会的主题《我自信,我成功》

3、根据学生的见解提出什么是自信,并由学生回忆一下有关自信的名言

4、故事欣赏:老师讲《把斧头推销给小布什》的故事。同时让学生讨论乔治.赫伯特取得成功的原因,并列举发生在我们的身边的事例。

5、根据学生的见解,讲述自信的重要性由学生讲述所见所闻的自信的故事。

6、如何培养自信心。介绍增强自信心的几种方法。

7、男生齐唱《男儿当自强》

7、慧眼识英才,我为同学找自信。公布自信心的调查统计结果,挑选出班里的三位具有代表性的同学,让每位同学说三位同学至少一个优点。学生自由谈谈《我的感想》

8、讲演自信——创造自己的根基

9、歌曲欣赏:《相信自己》

10、作业:通过今天的班会课,写一篇有关自信的日记。

根据例子写出活动的主题,活动的目的,活动的准备和活动设计几个部分,自己来发挥。

2006年江苏省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B

4、C

5、C

6、D

7、A

8、A

9、C

10、D

11、D

12、B

13、D

14、C

15、A

16、A

17、B

18、C

19、C 20、B

二、填空题

21、非制度化

22、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23、华生

2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5、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6、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

27、受教育权

28、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29、对社会的研究 对学科的研究 30、外部分组

31、学生身心发展

32、形式型策略

33、领会知识

34、交往

35、创造精神

36、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

37、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水平之间的矛盾

38、个别教学

三、简答题

39、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P33)

答:(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40、简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P67)

答:

(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

(三)素质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四)素质嘉奖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2)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更多资料请登录:http://shop61151389.taobao.com 中国考试资料 倪乐佛

祝考试成功!

41、简述教师的专业素养。(P80)

答: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42、简述启发性原则的含义及贯彻的基本要求。(P122)答: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简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P182)

答:(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3)班主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四、论述题

44、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1)顺序性 → 循序渐进

(2)阶段性 → 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3)不平衡性 → 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

(4)互补性 → 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5)个别差异性 → 因材施教

2007年江苏省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D

4、A

5、A

6、D

7、A

8、C

9、D

10、B

11、A

12、C

13、C

14、A

15、A

二、填空题

1、气氛热烈

2、教师的教学目标

3、个体实践活动

4、评价

5、专业人员

6、课外辅导

7、社会

8、京师同文馆

9、教学

10、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11、演示法

12、认识的交往性

13、动之以情

14、人身权

15、教育性

16、择业指导

17、地方课程

18、个体心理素质和能力

19、过渡性 20、民主的

三、简答题

1、P29-30

2、P54-56

3、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P50)

答:(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夸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特别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4、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110)答:(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5、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P102)

答:(1)安排课程表;(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四:论述题

1. 以目标为中心展开,针对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

2.(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2008年江苏省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A

4、A

5、C

6、A

7、A

8、C

9、C

10、D

11、A

12、B

13、D

14、A

15、C

二、填空题

16、近代学制

17、洛克

18、学记

19、自然性 20、评价作用

2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2、受教育权

23、研究能力

24、相互促进的关系

25、学校课程

26、社会中心课程

27、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28、成果

29、课外辅导 30、测验的效度 测

验的信度

31、学生已有水平

32、体谅模式

33、共同生活的准则

三、简答题

34、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P32)

答:(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35、(1)在内容上要做到科学性,思想性,效用性的统一。(2)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3)教科书的编排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36、目标体系、自控式管理方式,利用制定目标进行管理。

37、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P72)

答:(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38、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P67)

答:

(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

(三)素质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四)素质嘉奖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2)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四、论述题

更多资料请登录:http://shop61151389.taobao.com 中国考试资料 倪乐佛

祝考试成功!

39、答: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皮亚杰提出,后由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

认知模式是:(1)理论假设:a道德发展论;b道德教育论。(2)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a道德两难问题及其设计;b道德讨论中的引入性提问;c道德讨论中的深入性提问。(3)简要的评论:a认知模式的缺陷;b认知模式的特色及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40、试论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产生的深刻影响。(P33)

答:(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2009年江苏省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参考答案

1-15题目答案

DDBAD BBCCC BBAAA? 第4题,第13题,第15题都不在咱们书上,15题不确定。16-35题目答案

京师同文馆 遗传素质 创新精神 终身化 精神文化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传统教育学P18(上课强调的)互补 间接 了解学生 演示法 评价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社会 学校课程(这里的题目中课堂打错了,应该是课程)多样化 教学 动之以情 班级授课制 班级

36.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教育学问答题汇总19)

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37.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带来那些改变。二,三,1 信息技术改变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信息技术改变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平台. 38.简述教学策略的内涵与基本特征。一,二,12

(1)教学策略专以表示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2)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

39.简述“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这一德育过程的规律。二,三,5

(1)一个人的良好思想品德的提高和不良品德的克服,都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或矫正训练的过程,是一个无止境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特别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反复培养、实践的过程,是逐步提高的渐进过程。

(2)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变化,坚持长期抓反复抓;又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注意抓反复。

40.班级管理的模式有几种?一,一,39;三,一,28;(教育学问答题汇总109)

班级管理的模式有: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41.论述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教育学问答题汇总25)从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到实际的课堂教学目标,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化。如果以目的和目标的概括性程度为准则,可以依次区分为四种不同的目标:教育目的(总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是根据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确定的。它反映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更多资料请登录:http://shop61151389.taobao.com 中国考试资料 倪乐佛

祝考试成功!

培养目标是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它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自己学校的性质及任务,对培养对象提出的特定要求。

课程目标指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有四个方面的规定性: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

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

总之,从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行政部门确定的培养目标,到课程工作者所要明确的课程目标,以及教学工作者要考虑的教学目标,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化。

42.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1)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声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榜样等。

(2)第一,选好学习的榜样。选好榜样是学习榜样的前提。我们应该根据时代需要和学生实际出发,指导他们选择好学习的榜样,获得明确前进的方向和巨大动力。

第二,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要使榜样能对学生产生力量,推动他们前进,就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榜样;了解所学习榜样的身世,艰苦奋斗的经历,伟大卓越的成就,崇高光辉的品德,特别是了解那些感人至深,令人起敬佩之处,使他们在心理上对所学榜样产生惊叹、爱慕、敬佩之情

第三,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要及时地把学生的情感、冲动引导到行动上来,把敬慕之情化为道德行动和习惯,逐步巩固、加深这种情感。

下载2014 江苏教师证教育学真题回忆 中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 江苏教师证教育学真题回忆 中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东南大学教育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8东南大学教育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选择题(45题*2分) 考的教育学原理比较多;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的题目比例差不多;教育心理学,未涉及教育研究方法。 二、辨析题(3题*15分......

    2007教育学真题

    2007教育学真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⒈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普通教育学》。 ⒉制约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生产力。 ⒊实行单轨学制的国家以美......

    教育学2010真题

    湖南省2010年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申请认定 高中(中专)及以下教师资格考试试卷 教育学(中学)一、选择题: 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 A、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B、教育规律 C、教育原则D......

    教育学真题

    2005年1月小学教育学(小学及以下)试卷1-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是() A.“教育学的雏形” B.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

    2016汉办国际汉语教师证真题(最全回忆版)

    【仅作参考】汉办国际汉语教师证真题(最全回忆版) 基础知识 1.儿化韵标拼音 一会儿。 2.轻声音节 下面音节是否可以轻声 对头,地道,告诉,事情,滴答, 3.轻声音节的调值 下面词语中哪......

    湖南省教育学心理学真题中学(合集)

    湖南省2010年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申请认定 高中(中专)及以下教师资格考试试卷 教育学(中学) 一、选择题: 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 A、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B、教育规律 C、教育原则......

    2011中学教育学真题试卷及答案

    2011中学教育学真题试卷及答案 教育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且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

    教育学真题问答题总汇(中学)

    1、 20世纪后,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的新特点 2、 3、 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4、 教师应具备的学科专业素养 5、 6、 教师职业的特点 7、 8、 9、 10、如何建设和管理班集体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