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海洋休闲旅游目的地对舟山市海洋休闲旅游发展的调研和思考
建设海洋休闲旅游目的地——对舟山市海洋休闲旅游发展的调研和思
考
发布时间:2011-10-13信息来源:《学与思》2010年第3期 作者:董林力等
近年来,舟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坚持把海洋旅游业作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旅游经济持续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一、舟山市海洋休闲旅游发展现状
休闲旅游是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中高级阶段。目前,舟山海洋旅游正处于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型时期,海洋休闲旅游发展已经起步。
(一)海洋休闲旅游发展势头良好。舟山海洋旅游业快速发展,2010年1月—10月,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 1936万人次,同比增长22.5%;其中入境游客22.42万人次,同比增长14.4%;实现旅游收入127.44亿元,同比增长21%,“十一五”期间,舟山在快速发展观光旅游的同时,休闲旅游悄然兴起,特别是舟山跨海大桥的开通以后,自助游、自驾游等休闲旅游发展势头强劲。
(二)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截至今年10月,全市有星级饭店66 家,其中四星级饭店6家,绿色饭店 18家.星级宾馆客房床位数9171个;在建高星级酒店15家,待评5星级酒店5家;星级餐馆2家;旅行社110 家,其中品质旅行社4家;市级以上渔农家乐特色村(点)35个,三星级以上经营户(点)152家。A级以上旅游区11个,其中普陀山为国家首批5A 级旅游区、桃花岛为国家4A级旅游区、朱家尖、秀山岛为国家3A级旅游区,普陀山、嵊泗列岛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岱山、桃花岛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定海为海洋历史文化名城,沈家门渔港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三)休闲旅游精品建设顺利推进。加大“八大游”旅游精品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大众海钓游项目,“钓岛”白沙打造初见成效。打响做大海鲜美食游项目,开展“三百工程”、“四个一批” 精品项目建设,举办中国海鲜美食论坛、中国海鲜大餐争霸赛,深入推进“中国海鲜之都”品牌建设。着力推进度假会展游项目,嵊泗徐公岛、基湖沙滩、南长徐沙滩等大型综合旅游度似区建设有序推进。深度开发海洋文化游项目,《东海水,渔家情》海岛风情歌舞剧已试演,《印象普陀》文化大戏年底将正式上演。大力打造群岛海上游项目,推进朱家尖岛、凤凰山岛等游艇基地建设,舟山群岛国际邮轮码头(对台直航码头)已经完成前期论证工作。不断提升岛村渔家游项目,定海马岙海岛第一村启动了马岙古文化遗址公园、自驾游基地建设。精心推出禅修体验游项目,组织外国留学生参加“佛门智慧之旅”等系列活动。大力拓展佛教文化旅游项目,中国佛教学院教育学院顺利开学,世界佛教论坛主会场正进行建设用地拆迁安置等前期工作,多媒体舞台剧《观世音》成功首演。
(四)旅游营销力度不断加大。深入宣传舟山群岛整体形象,“美丽群岛.自在舟山”旅游
形象广告片分批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四套、新闻频道和东方卫视、浙江卫视播出,合计播放419 次;在国航、东航通往240个城市的航机媒体上累计投放5.5万次舟山旅游形象宜传片。成功举办了由国家海洋局、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10舟山群岛.中国海洋文化节,祭海谢洋大典、国际海洋小姐大赛、舟山星命名仪式、中国海洋文化论坛活动在国内外产生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圆满完成“南海观音慈航宝岛”邮轮对台直航活动,本次活动以佛教文化为交流主题,以邮轮旅游这一新载体,开创了舟山发展邮轮旅游的先河,实现了大陆旅游团单日赴台人数、组团效率等多个“第一”。
(五)休闲旅游要素日趋完善。旅游交通大幅提升,“海陆空”立体交通网构建完成,旅游交通运力和舒适度日益增强,舟山跨海大桥已经通车,舟山融入长三角4小时交通圈。旅游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旅游门户建设正在推进,市、区(县)两级旅游集散网络初步形成,市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实现了与上海、杭州联网;旅游电子商务、网上咨询和预订服务得到较决发展,城市旅游标识系统日益完善。旅游人才建设大力推进。通过高枝嫁接、以节练兵、以赛练兵、借脑借智、人才推介会等举措,培养各类旅游人才近万名,其中执证导游人数1850名,居全省第四位;引进人才765名,建立了市外人才联络网。
二、舟山发展海洋休闲旅游的优势与不足
(一)优势。
l.政策支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自2007年以来,省、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加决发展旅游业、推动旅游转型升级的政策意见,引导、促进旅游业创业创新,有力地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同时,由于舟山在发展海洋旅游方面敢于先行先试,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对舟山发展海洋旅游、创建海洋旅游试验区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2010年7 月,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舟山群岛海洋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意见》,明确肯定舟山要建设海洋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并把建设“知名的海洋休闲旅游目的地”作为未来10年舟山海洋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为建设海洋休闲旅游目的地提供了政策依据。
2.时机成熟。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愈加富裕,闲暇时间越来越多,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从旅游来讲,人们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而是追求放松身心、精神愉悦为最终目的的休闲旅游体验,旅游需求向高层次、多元化方向发展,休闲度假旅游逐步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来,旅游经济发展逐步向休闲度假阶段转化。目前,舟山旅游市场中散客旅游的比例高达78%,这就说明海洋休闲旅游的市场需求空间很大。
3.区位优越。舟山市是全国唯一以群岛组成的海上城市,是我国最大的群岛,陆域面积140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08万平方公里。舟山地处杭州湾外缘,背靠上海、杭州、宁波等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整个长三角的门户。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既集中了外商、民营企业家和各行业成功人士等高端客源,又有数量庞大的“有钱”、“有闲”的大众客源,他们都对开展海洋休闲度假旅游有不同层次的需求,市场潜力巨大。
4.资源丰富。舟山群岛共有1390 个岛屿,山海景观独特,名胜古迹众多,拥有佛教文化景观、山海文化景观、历史军事文化景观和海岛渔俗景观 1000余处。海洋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资源种类齐全,集聚度高,呈现出高品位、唯一性、垄断性的特点,其中有代表性的为佛教文化旅游资源、海岛自然风光旅游资源和渔文化旅游资源。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群岛旅游资源,为开发多样化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5.基础扎实。“十一五”期间,舟山旅游投入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等行业发展迅速,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旅游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自 2005年以来,舟山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中国海鲜之都”、“中国十大节庆城市”等称号。目前,舟山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旅游“六要素”产业体系,为下一步发展海洋休闲旅游打下了基础。
“十一五”末,舟山海洋旅游已经为进入休闲度假时代做了充分的准备,条件已经成熟。
(二)存在的不足。
l.对发展海洋休闲旅游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发展海洋休闲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产业深入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发展总量的增长,旅游形式不断升级,观光旅游已逐步实现向休闲度假转变,发展海洋休闲旅游已经成为旅游市场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在国家旅游局新的“三定”方案中,新增了“引导休闲度假”的职责,这就说明今后旅游部门将拓宽工作职能,有必要把一部分工作重心调整到指导休闲发展上来,指导休闲设施的建设、休闲服务的提高以及休闲城市的建设,切实推动休闲经济的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2.产品结构单一,淡旺季明显。现阶段舟山旅游产品以观光型为主,海洋休闲度假产品不多,整体旅游产品吸引力不高,造成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低,不利于旅游产业综合效益的提高。同时,以观光为主的产品结构,加之海岛气候关系,致使舟山旅游淡旺季明显,旅游高峰期都集中在夏秋季节,多数旅游景点及接待设施在冬季处于闲置状态。
3.项目开发水平低,不符合休闲度假要求。除少数精品项目外,许多已经开发或正在开发的旅游项目与海洋休闲度假要求相差甚远,在开发理念、开发方式、规划设计等方面带有明显的房地产化、城市化的痕迹。
4.海洋休闲度假人才紧缺。目前,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舟山旅游业转型提升的瓶颈,而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对旅游人才在产品开发、项目策划、经营管理、宜传营销等方面将提出更高的要求,人才的供需矛盾将会更加突出。
5.旅游开发和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由于旅游部门的管理权限和职能非常有限,往往出现调控乏力、管理失控等现象,甚至出现了一些项目在旅游部门并不怎么知情的情况下就进行了开发立项,全市的统一宣传促销由于体制的不顺,资金、财力等资源难以整合等原因往往很难有效组织起来,对舟山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诸多制约因素。
三、建设海洋休闲旅游目的地的建议
(一)处理好三个关系。
1.处理好旅游发展与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关系。当前城市旅游发展有两种模式:一是全力开发景区,通过景区发展,拉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一是不但开发景区,而且注意培养城市本身,推动城市旅游的发展而不单单是旅游业的发展。从长远发展来看,后一种模式会是更好的选择。如果不在城市旅游上做文章,只在景区开发上全力做文章,容易走偏,更会造成太大的损失,同时会造成另外一个很大的反差,会形成一个城市有几个好景区,但是城市本身功能不行,这样既影响城市的发展,同样也会影响景区的发展。而把城市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来考虑,就是要把旅游的所有要素,包括需求、交通、供给和市场营销都集中于一个有效的框架内,目的地被看作是满足旅游者需求的服务和设施中心,目的地本身以及它的形象能吸引旅游者,驱使人们前来访问,进而激活整个旅游体系。要把舟山建成“知名的海洋休闲旅游目的地”,就不能拘泥于一个区块、一个度假地或几个产品开发,而是要放眼整个城市,要以舟山整个城市为着眼点,从旅游目的地建设的角度来发展海洋休闲旅游,这才是休闲旅游发展的根本所在。
2.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舟山临港产业发达,但是船舶工业、石化工业、煤电基地、中心渔港等建设,带来周边海水、空气较大污染,并在视觉观瞻上不利于旅游发展。因此,要使临港工业与海洋休闲旅游协调发展,一方面要继续加强船舶工业、港口物流、海洋渔业等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基地化、生态化改造,最大化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要借鉴国外经验,在制定休闲旅游规划时明确功能分区,明确以海岛旅游为主导发展的重点海岛、岛群和海域,并明确旅游景区周边的过渡海岛和海域。在海岛休闲度假地,其所在海岛、岛群和海域需限制其他产业,包括海洋捕捞与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对其他非兼容性产业,要严格禁止;已有的,要限期迁移。
3.处理好休闲旅游高端化和大众化协调发展的关系。海洋休闲旅游开发,相对陆域,成本要大许多,因此在旅游产品提供上需偏重于附加值较高、经济效益较明显的高端产品,如邮轮游艇、海岛高尔夫、海钓、海上探险、海景度假别墅等。同时,要注重大众化方向发展,包括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接待设施等,要以简单实用为主,避免过度超前、奢侈化;要在实现与自然环境友好相处中,尽量合理减少开发成本,减低旅游费用,扩大客源基础;要根据旅游海岛的位置、环境等差异,有计划的开发一些大众化的旅游景区、项目,实行较便宜的旅游价格,促使休闲旅游向大众化方向发展,成为广大游客的生活必需品。
(二)做好三篇文章。
1.做好建设文章。一是科学制定规划。以高水平、高标准、长远性规划为起点,从完善海洋休闲旅游配套服务功能整体要求出发,形成完善、高品位的海洋休闲旅游规划。要坚持一次性高标准长远规划、多年一致性建设,坚决制止随意性更改和违规建设。要通过对全市海洋休闲度假旅游资源和城市发展进行统筹分析研究,着力编制好休闲度假旅游功能齐全的旅游城市总体规划和海滨休闲度假旅游层次较高的产业规划,全面打造海洋休闲旅游目的地和休闲旅游产业。要采取整体性规划与区域性规划相结合方式,分区域、分地段进行详细规划,明确哪些区域适合开发休闲旅游,每个区域什么风格,先期开发哪些,后期开发哪些等,并将有限的海滨用地尽快进行规划控制,为未来海洋休闲旅游发展留出足够的空间。二是加快产品开发。以建设旅游综合体为抓手,深入推进舟山群岛“八大游”精品工程,加快发展高尔夫、游艇俱乐部、海钓、海滨度假酒店、海景度假房产为核心的休闲旅游新业态项目,重点建设自在文化体验区、港城景观游览区、经典岛村乐居区、滨海综合度假区、岛屿会所休闲区、海岛生态示范区等六大类旅游区和邮轮、游艇、海钓、康体、禅修等五大类旅游荃地,科学规划发展四大类主题岛屿。同时,针对舟山旅游季节性较强的特征,在进一步做旺旅游旺季的同时,加强旅游淡季的产品开发,进一步开发“民俗风情游”、“饮食文化游”、“乡村生态游”等特色旅游服务,形成丰富多彩的海洋休闲旅游产品体系,吸引淡季游客。三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舟山各重要海岛多已有较好环岛公路、码头,下一步重点是完善到景区的道路,实现游客码头与渔货码头分离,新建部分旅游接待中心等;住宿设施要兼顾高端市场和大众市场,在加决建设度假酒店、主题酒店的同时,着力推进经济型酒店、汽车旅馆和渔农家旅馆的建设;配套设施方面,由于海岛垃圾收集、污水处理等环保设施较差,供电供水保障相对较差,需作为重中之重,加强规划和建设。
2.做好管理文章。一是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与大旅游产业发展和海洋休闲旅游目的地相适应的“全要素”旅游管理模式,建立统一高效的旅游投诉、咨询服务平台,强化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和服务等旅游业发展的职能。二是提升城市休闲旅游服务功能。建设完成朱家尖慈航广场一级旅游门户和普陀山山门外移工程,基本完成三江码头次级门户,统筹考虑舟山跨海大桥定海人口、嵊泗小洋山等旅游门户。各级旅游门户应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增强旅游服务功能,提升服务管理水平,着力构建“换乘一体化”、“节点网络化”、“功能旅游化”、“旅途便捷化”的旅游集散网络。三是提高休闲旅游服务水平。积极创建国家海洋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区,推进海中洲旅业集团等国家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的旅游标准体系建设,探索制定生态高尔夫、海钓、游艇、海滨浴场、渔家乐(渔家宾馆)、禅修等海洋休闲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服务标准。大力培养休闲旅游人才,采取“校校、校企合作”、“基地实践”、筑巢引凤”等举措,引进、培养适应舟山海洋休闲旅游发展需要的紧缺人才,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海洋休闲旅游人才队伍。
3.做好营销文章。一是打造城市名片。策划实施舟山群岛旅游形象VI系统,形成特色鲜明、风格统一的旅游标识,集中打造“美丽群岛.自在舟山”的海洋休闲度假形象品牌。在上海、杭州、泉州等地利用现有的旅游集散中心和依托相关旅行社办事机构,设立“舟山群岛旅游形象推
广中心”。二是创新市场营销。在海洋旅游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加强舟山海洋休闲旅游市场的细分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构建高效的营销平台体系。政府每年拨出一定专用经费,委托专业旅游咨询机构,进行详实的旅游市场细分调研,提出富有建设胜的对策建议,推进有针对性的旅游广告投放、旅游新产品开发、旅游服务环境改善等。同时,要加强市场营销效果的监测、评估,保障海洋休闲旅游能够有针对性的升级发展。此外,要加强与重要客源地的当地政府、主要旅行社等的合作,科学部署舟山旅游营销中心,把市场营销有效延伸到消费者终端。三是构建旅游品牌。旅游品牌既是旅游产品市场营销的重要墓础,也是营销的重要成果,两者相辅相成。高水平的旅游推介网站建设是品牌建构的重要途径,通过网站,游客可便捷地了解旅游目的地的基本概况、旅游特色、风土人情,并与旅游服务者进行互动和沟通。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力量,通过邀请重要客源地的主流媒体,举行新闻发布会、新旅游产品体验会等,借助媒体形成高影响力的品牌宣传。
第二篇: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情况
****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农业局
****位于广西东南部,土地总面积2457平方公里,全境在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农业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多年来,历届****委、市政府和勤劳的****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建设着****,发展着****,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获得陶瓷之乡、水泥之乡、建筑之乡、荔枝之乡、水稻高产之乡的美誉。****重视休闲旅游农业的建设和发展,起步较早,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规划和引导,休闲旅游农业的档次不高,知名度低,还需要加大力度进行探索和实践。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便进行了休闲旅游农业的实践探索,十多年来,休闲旅游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目前休闲旅游农业园区资产投资总额达****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达****万元,年营业收入***万元,实现利润****万元。主要发展形式有:
1、农业休闲旅游示范建设。结合生态农业和生态家园建设,以沼气池为纽带,实施农村“五改十化”,美化村容村貎,在此基础上,发展一些与旅游配套的农业生产。比较成功的如*****,该村从1999年开始,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池建设,全村沼气池入户率达到90.3%,同时,组织村民义务投工投劳,进行村级道路硬化,全村18个村民小组全部实现了道路硬。几年间,****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生态文明村。此后,结合农村旅游开发,农业部门引导进行休闲旅游农业的探索,先后建设80多亩的休闲果园,30多亩的休闲垂钓鱼塘,20多亩的无公害野菜,100多亩的提子采摘园、10多亩的草莓采摘园以及冬油菜花、冬潮菜、冬萝卜等生产。2006年该村获得了全国农村旅游示范点的称号。目前,每年到该村来的游客约**万人,旅游收入***
1万多元。
2、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先后在****镇才旺村、****镇中灵村、****镇*村等地进行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其中***镇**村示范园以优质瓜菜大棚种植示范为主,****镇中灵示范园主要是从台湾引进四季竹、番石榴、甜杨桃等示范种植,****甘村示范园一开始种植黑美人西瓜等优质瓜果,后来进行秀珍姑等食用菌生产,以上这些后来都由于生产效益不理想,后续投入资金不足而停止建设。2006年,由个体老板在****镇甘村投资建设了绿满地优质提子生产示范园,该示范园规划面积2000多亩,现已种植南方优质提子500多亩,进行了园区道路、农田基础设施等建设,同时,正在陆续建设餐饮、烧烤、休闲等功能区。2009年,该示范园农产品销售收入达400多万元,接待游客10多万人次。
3、农产品采摘园建设。比较固定的有***村的提子园和****提子园,此外,一些农民在城郊、旅游景点旁边种植草莓等,供市民休闲游玩采摘。
二、****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做法
1、政府重视,部门配合。对一些有基础的镇村,市镇两级政府都进行积极的引导,如***村生态旅游示范村的建设中,市委宣传部、*****镇政府和市旅游局等积极帮助该村搞好旅游规划,市农业、交通、水利、能源、建设等部门也从各个方面给予物质和技术上的扶持,从而加快了该村旅游开发建设的进程。
2、财政引导,增加投入。对一些潜力和示范带动意义的产业,*****安排一定的资金进行适当的扶持,如在******观光示范园建设中,一开始投资老板还有些犹豫,市农业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建议政府进行适当扶持,得到政府的采纳,当年市财政就扶持了建设资金****万元,政府的支持激励了老板的信心,当年便建成观光园200多亩,几年来,带动全市种植提子面积达5000多亩。
3、投资主体多元化。坚持以个体老板和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为主,如*****观光园个体老板投入了1000多万元,而且目前还在不断的增
加投放完善相关设施,展现出了很好的前景。而以前一引起政府主导的示范园建设,大多由于后续投放资金不足而停止建设。
三、存在问题
1、产业缺乏统一规划。市对休闲旅游农业没有统一的规划,只能是见子打子搞建设,在项目建设上随意性强,很多经营项目雷同,低水平重复开发,特色不突出、规模偏小。如以前的草莓采摘园在丛义、中灵、勾漏都是种植一样的品种,现在罗政村提子观光园和绿满地的提子观光园在品种上也有很大的雷同。
2、参与休闲旅游农业开发的人员素质不高。一些投资者原来是从事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的农民,缺乏科学的管理知识和经验,从而使得休闲旅游农业的开发档次不高。
3、对休闲旅游农业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地方政府和部门对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存在模糊认识,没有与促进农民增收就业和建设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在具体工作上没在思路,没有行动。
4、资金投入渠道单一。目前休闲旅游农业企业大都是由民间资本投入,政府在财政上的支持十分有限。同时由于土地、房产等不能抵押,融资困难,影响产业发展。
四、建议
1、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认识。要进一步加强对休闲旅游农业的研究、宣传和推介,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对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认识,切实把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放在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高度考虑,充分发挥休闲旅游农业在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内需、增加农民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确保休闲旅游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2、要重视科学规划。要紧紧把握市场需求,结合当地农业发展实际和地区特点,依托当地资源条件、文化特色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发展规划。在规划设计中,要突出功能定位与开发,要坚持突出文化功能、生态功能、科教功能和载体功能。
3、要优化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环境。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重视,把这项工作放到应有的位置,加强领导和服务,要围绕解决影响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制定扶持政策,切实解决好影响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用地、用电等各种问题。
4、注重优势企业、特色产业和名牌产品的培育。提高休闲旅游农业的影响力,关键是要打造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要通过培育特色产业,打造休闲旅游农业的产业基础,为当地农民创造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通过培育品牌产品,带动种养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附件2:
****休闲农业、旅游农业调查表
第三篇:休闲旅游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休闲旅游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从发展水平来看,虽然我区农家乐发展态势较好,经营农户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总体上仍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总体规模较小。目前,我区农家乐的发展基本上以自主开发为主,缺乏整体开发的科学规划,布局不尽合理,功能不够完善,产业链条较短,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存在散、小、乱、弱现象。
二是缺乏品牌特色。我区农家乐多数服务项目单一,特色不够明显,文娱活动匮乏,还局限在景区周边的农家餐馆这个层次,停留在打牌、观光、吃土菜这些低层次项目上,高档次、高品位、多功能的农家乐较少,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
三是基础设施薄弱。我区农家乐多为农民利用自家住宅进行简单改造而成,公共配套设施普遍不足,缺少停车场、垃圾场、厕所、洗浴等服务设施,许多地方即使有也不符合游客要求。比如,在卫生方面,部分农家乐经营户厨房设备简陋,卫生消毒设备短缺;在环保方面,排污管建设滞后,村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安全方面,随着农家乐经营户家用电器的增加,负荷加重,缺少必要的消防设施,使农村防火压力剧增。
四是服务水平不高。农家乐一般是以家庭式经营为主,从业人员都是家庭成员,大多数未经过专业培训,缺乏经营管理知识,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水平不高。
对加快我区农家乐发展的几点建议
十二五是我国旅游消费向休闲消费转型的关键时期,农家乐作为一种休闲养生旅游面着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针对我区农家乐的发展现状,应突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突出科学规划,合理确定农家乐布局。科学的规划设计是指导和加快农家乐发展的路线图。应通过规划引导逐步改变目前农家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规模小、分布散、经营单
一、雷同较多、层次不高、发展无序的状况。在编制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区位、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等条件以及投入能力、市场容量等因素,并与产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相对接,做到量力而行,适度开发,合理布局,稳步推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一是合理布局。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旅游示范乡的综合开发建设,按照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特的总体要求,针对不同区域的自然和民俗特色,重点建设一心四区,一心即农家乐综合服务中心;四区即生态观光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民俗体验区和旅游新村示范区,大力发展不同定位方向的农家乐产业,在全区汇成有特色、有基地的农家乐产业集群,吸引周边县市甚至外省市的游客。二是延伸链条。坚持把发展休闲旅游产业与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相结合,与完善旅游六要素相结合,重点把红牛、金果、武术等金字招牌融入到农家乐旅游项目中,延伸服务链条,培育产业集群,形成一业兴旺、百业联动的农村经济格局。三是错位发展。按照高、中、特三种档次进行优化组合,即高档农家乐进入古镇,中档农家乐分布在文化一条街,特色农家乐(背包旅游族农家乐)以陇东民居的形式集中到风情大道北侧,从而在不同区域集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农家乐,使其适应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2.突出引导扶持,加快扩张农家乐体量。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虽然主要利用农村现成的生态环境、农耕文化和农户闲置的住房,但要适应旅游发展,满足游客需要,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需要大量的投入。而农户家庭收入有限,没有能力投入大量的改造资金。因此,需要政府加以引导扶持。一是在项目上扶持。按照农家乐发展规划,在有条件的村集中布点建设农家乐项目。二是在土地上扶持。随着土地管理力度的加大,农村建设用地控制更趋严格。农家乐的一些辅助设施建设以及规模的扩大都受到了土地要素的制约。因此,对发展农家乐应出台比较灵活的土地政策,保证农家乐项目建设用地。三是在资金上扶持。对有条件发展农家乐的农户,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部门应采取灵活、便捷的办法,积极为其办理小额贷款,帮助解决兴办农家乐融资难题。同时,可设立农家乐发展专项基金,对发展较好的农家乐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适当奖励。
3.突出挖掘特色,着力打造农家乐品牌。特色和品牌是吸引顾客的关键因素,有特色,才有市场,才有竞争力、生命力。要充分利用我区优势,研究特色、挖掘特色,用特色树立起农家乐旅游品牌。一是突出农字特色。农家乐旅游的优势在农。农村特有的、传统的、陈旧的东西正是农家乐旅游中最有价值的。突出农字特色就在于:吃要突出土味、绿色,游要突出生态、自然,购要突出特产、实惠,娱要突出农本、参与,行要突出方便、快捷。所以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土特产,开发五爪菜、蕨菜、贵妃杏、莜面柔柔、洋芋摊饼等绿色食品和地方风味小吃,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具有农村特色的旅游方式,满足游客旅游消费需求。二是做足乐字特色。旅游的目的就是放飞心情,寻求乐趣。要充分挖掘田园乐趣、民俗乐趣以及农村生产、生活乐趣,让都市游客在民俗体验、农事劳作中得到放松,享受快乐。同时,还可以无中生有的创意思维来谋划农家乐娱乐项目,把现代的理念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新的游乐项目,满足游客寻求快乐的目的。三是彰显文化特色。我区地处陇东东部,农耕文明积淀深厚,地坑庄子、社火、庙会、秧歌、眉胡、笑谈、民间传说等民俗文化丰富。发展农家乐要充分挖掘这些宝贵的文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形成欣赏性强的特色亮点,使农家乐休闲活动从单一的餐饮品尝和自然观光逐步向农事参与、民俗体验、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等多种方式发展。
4.突出规范管理,促进农家乐健康发展。为了规范农家乐旅游市场秩序和经营行为,防止恶性竞争和安全事故等现象的发生,应适时出台《农家乐经营管理办法》,促进农家乐健康有序发展。一是建立管理机构。重点建立以农办、旅游、食品药监、工商、税务、卫生、消防等单位为成员原农家乐协调管理小组,具体指导管理全区农家乐的建设、发展。二是实行市场准入。根据农村环境、农民家庭、农事活动等有关认定条件,把农家乐经营户与小饭店、小餐馆区别开来。对符合认定标准的,由乡镇审核后,由区农家乐协调管理小组办公室审批发证,并建立档案;对不符合条件的不得挂农家乐标志牌,不得享受有关优惠政策。三是定期考核评比。对农家乐实行质量监管和动态管理,每年对农家乐进行一次考核评估,对不符合认定准则的,吊销相关证照;对设施完善,特色突出,具备一定规模的依据《农家乐星级评定标准》进行评级授牌,并扶持其做大做强。四是加强从业人员培训。依托劳动就业培训基地或委托职业院校,对农家乐从业人员加强旅游知识、规范服务、食品卫生、安全生产以及本地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培训,切实提高农家乐的服务水平。
5.突出宣传推介,拓展农家乐客源市场。宣传是旅游业永恒的主题,只有把旅游产品的魅力宣传推介出去,游客才会慕名而来。一是典型宣传。在全区范围内选择2-3家具有代表性的农家乐经营户进行重点扶持、包装、宣传,以点带面,逐步形成农家乐特色品牌。二是媒体宣传。利用养生、旅游,或策划制作广告宣传牌、拍摄电视风光片、编辑风光画册、刻录宣传光盘等形式,充分展示我区农家乐的人文景观和特色。三是活动宣传。利用旅游文化节、西洽会、兰洽会等节会活动,大张旗鼓地专题推荐星级农家乐,切实提高我区农家乐品牌的知名度。
第四篇:郑州市休闲旅游发展刍议
摘 要:随着人们休闲欲望的加强,休闲旅游成为旅游消费的发展方向和热点。郑州市拥有丰富的休闲旅游资源,在界定休闲旅游与休闲旅游资源概念的基础上,对郑州市休闲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为郑州市旅游规划和休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郑州;休闲旅游;发展
一、引言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迫使人们在紧张的生活中对休闲的追求不断升温,加之我国近期对休假制度的调整以及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休闲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重要消费倾向和生活方式,随之兴起的休闲旅游也迅速地成为热点和发展趋势。郑州位于中原腹地,历史悠久、交通便利,是我国优秀的旅游城市,在全国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休闲旅游在郑州的发展势在必行。
二、休闲旅游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休闲旅游
对于休闲旅游涵义的研究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视角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有所偏差,例如朱矫健以游客前往旅游目的地进行度假休闲的市场变化入手,强调休闲度假的重点在于使游客在度假旅游中享受到身心及精神心灵最大程度的放松[1]。陈辉从休闲度假产品的角度出发指出休闲旅游要突出自然性和休闲性的特点[1],吴必虎在其所著《区域旅游规划原理》一书中也提到休闲旅游应综合度假旅游与观光旅游的双重特点。目前学术界较为认可的休闲旅游概念是马惠娣从旅游目的角度出发所给出的定义:休闲旅游是以休闲为目的的旅游,注重旅游者精神享受,强调在特定时间段内人们所处的文化建构、文化欣赏、文化创造等文化意境和氛围,从而使个体的精神和身心达到完整全面的发展[2]。
(二)休闲旅游资源
对休闲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的界定与评价是休闲旅游规划与开发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学术界一般都是以国家颁布的标准为指导和主要依据。《国家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将旅游资源的概念界定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是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被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3]。可以借鉴国家对旅游资源概念的界定延伸出休闲旅游资源的含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是能对人们休闲活动产生吸引力,可以被休闲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从构成要素上说,休闲旅游资源更注重休闲环境、资源的品质、游憩的功能、服务的水平、社会文化内涵等,强调休闲旅游资源类型的多样性、要素之间的关联性、资源的创新可塑性、休闲功能的娱乐性以及路程的吸引力等。
三、郑州市休闲旅游资源现状
(一)郑州市休闲旅游范围的界定
游客进行休闲旅游的目的就是为了休闲放松、缓解压力、亲近自然、观光游憩等,我们从地域范围来界定郑州市休闲旅游范围,除了郑州市城区内都市化了的旅游休闲区域,也将郑州市城区外的其他休闲旅游区域诸如农家乐、度假村、游乐园等包括在内,这些周边郊区休闲旅游区域虽然不在郑州市城区内,但在行政区划上都隶属于郑州市。
(二)自然旅游
郑州市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例如位于金水区的花卉交易市场以及花卉培育基地,水果采摘园以及庙李的蔬菜示范园区等;位于郑州市二七区的侯寨樱桃沟、葡萄采摘园、农业科技示范园,尖岗水库垂钓、游览观光等;中原区的西流湖公园;惠济区有依托黄河自然资源所开发的黄河游览区、黄河花园口生态旅游区等;管城区有金鹭鸵鸟观赏园、草莓采摘园区、金沙养殖园,还有圃田的荷花节、二郎庙的农业观光园等。郑东新区中牟县内的采摘园区、雁鸣湖自然景区,甚至还有西瓜、花生休闲旅游等。
隶属于郑州市的其他城郊区域也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吸引城市居民前往休闲娱乐,如新郑市枣乡休闲观光游、依托龙湖开发的度假村、农业生态示范园区以及野生动植物观光游览园区等。荥阳的游戏山自然风景区、登封嵩山自然风景区、巩义雪花洞自然风景区、环翠峪等。总体来看,郑州市发展休闲旅游的自然资源相当丰富,种类多样。
(三)人文资源
郑州市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拥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可用于休闲旅游的开发及利用。郑州早在三千多年前就作为商王朝重要的都邑存在,先后又被夏、商、周、郑、韩等作为都城,隋、唐、五代、金、宋、元、明、清为州郡,悠久的历史文化为郑州市开发文化休闲旅游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内涵。例如郑州市二七纪念塔、河南省博物馆、大河村遗址、管城区商城遗址、嵩山少林寺、中岳庙、嵩阳书院,新郑黄帝故里、郑韩故城、新密打虎亭汉墓、巩义杜甫故里、巩义宋墓、巩义的北宋皇陵等为郑州市开展休闲旅游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另外,随着郑州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开展节庆活动也逐渐多样化和多元化,例如每年三月三例行举办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新郑枣乡风情游、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等,参与性强,不仅增强了游客的体验性,还提高了游客进行休闲的趣味性和积极性。
四、郑州市休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休闲旅游产品相对单一
郑州市发展休闲旅游多是以“农家乐”“采摘园”“农业示范园游览观光”等农业休闲旅游为主,产品推出较为单一,进行的旅游服务项目多是以采摘、垂钓、观光、就餐等为主,多样化欠缺,不能够对城市居民产生持久的吸引力,使游客没有产生重复消费的动力。
(二)休闲环境有待改善
对于休闲旅游来说,有一个和谐、纯净、优美的休闲环境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休闲者的旅游体验和休闲心情。郑州市城区及周边休闲旅游区的旅游环境有待提高,有些旅游企业为了获得短期利益对当地的旅游资源进行过度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另外,由于公共设施的不完善,也使旅游目的地环境质量大打折扣,城区烟尘滚滚、郊区泥泞不堪等现象时有发生,使游客满意度急剧下降。
(三)缺少精品,影响力不足 郑州休闲旅游客源多是以郑州市区内或省内周边近距离其他市区、县城等居民为主,省外游客寥寥无几,在休闲旅游目的地留宿的游客自然更是少之又少,所以休闲旅游对郑州市其他行业的经济带动也有所欠缺。另外,对休闲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不够,很多郑州市民想到周边地区进行休闲娱乐都要来回打听方能知晓,而且目的地推出的休闲旅游产品质量不高,缺乏影响力,很难通过口碑效应产生带动作用[4]。
(四)休闲旅游服务水平急待提高
郑州虽然拥有较为丰富的休闲旅游资源,但是服务水平相对来说较差,特别是在度假高峰期,不仅基础服务设施满足不了旅游消费者的需求,服务技能、服务态度等更达不到游客的满意,缺乏一支训练有素的休闲旅游服务团队,所以郑州急需加强对专业休闲旅游从业人员的引进及培养,提高休闲旅游服务水平。
(五)休闲旅游发展定位不明
城市拥挤嘈杂的生活状况使城市居民迫切想要回归自然,亲近自然,远离喧嚣与压力,找寻宁静与轻松,但是郑州市休闲旅游项目的推出并没有明确的主题,休闲旅游的发展方向不清晰,致使在推出休闲旅游产品的时候出现四不像,例如农家乐,不是矮墙、茅屋、锄头、菜地等纯朴的农家风情味儿,而是商业化的院落、住宿、盆景花园等,使游客感受不到农田的广袤与农庄的闲适。
五、对郑州市休闲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休闲产品多样化
为迎合旅游消费者越来越多的身心和精神休闲需求,郑州市开发休闲旅游过程中应注重休闲产品的多样化,在以乡村休闲游和农业休闲游为主的基础上,丰富结构类型和功能导向,增设评书、戏曲、民俗风情等文化休闲项目以及儿童娱乐场、绿色生态体验园、乡村特色旅游产品等,以满足旅游消费者对物质、文化的需求。
(二)构建休闲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郑州发展休闲旅游过程中要注重对休闲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的建设,保护并美化旅游环境,营造一种清新舒缓惬意的休闲氛围,积极建设旅游标识牌、环保厕所、旅游信息化平台、旅游咨询业务等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对旅游安全的监管力度,积极寻求与旅游相关部门的合作与交流,建立联动机制,进一步提升休闲旅游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三)注重市场营销
(四)打造休闲旅游品牌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特别对于休闲者来说,更加注重旅游环境质量以及旅游休闲项目的实质内容,郑州所辖景区景点的建设要强化休闲意识,突显景区休闲元素,对休闲旅游目的地进行科学准确的形象定位,做好整体规划,整合休闲旅游资源,根据休闲旅游的需求和特点推出规模化、精品化、品牌化的休闲旅游产品,增强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休闲爱好者前来消费休闲。
(五)培养休闲旅游专业人才
休闲旅游的兴起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休闲旅游的发展需要有专业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的支撑,郑州缺乏专业的休闲旅游从业人员,所以一方面可以有计划地引进一批旅游管理等人才;另一方面可以与高校进行合作,将工作人员通过委培、双向交流、定向培养等方式进行进修和培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更新知识结构体系,使休闲旅游目的地拥有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休闲产业服务管理精英,并逐渐完善对优秀人才的引进、使用与激励机制。
六、结语
随着人们休闲意识的加强,休闲旅游需求强烈。对于郑州市休闲旅游来说,旅游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但是郑州市休闲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只是对现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总结,并针对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对郑州市休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273-284.[2]马惠娣,张景安.中国公众休闲状况调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4.[3]尹泽生.旅游资源详细调查实用指南: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理解与实施.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4]孙忆辛.郑州市城郊休闲旅游发展现状浅议[j].城市旅游规划,2013,(10):120-121.作者简介:
杨冉冉,硕士研究生,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景区规划管理与开发。
第五篇:关于京郊休闲旅游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京郊休闲旅游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1-8-
1信息来源:河北省旅游政务网
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加快建设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并把其作为全省第三产业和旅游业的重点,加快发展。为摸清北京休闲旅游发展状况和有效借鉴其成功的发展经验,制定提出我省休闲旅游发展战略和举措,按照省政府领导要求,省旅游局吕力副巡视员带领规划、法规两处于9月8日至12日赴北京专题就京郊休闲旅游进行了学习考察。考察组先后与北京市旅游局以及昌平、怀柔、平谷等区旅游局进行座谈,并实地考察了部分休闲旅游景区,同时在河北驻京旅游咨询中心召集北京部分自驾车俱乐部和旅游媒体负责人就河北休闲旅游发展问题进行了座谈和研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京郊休闲旅游发展的基本情况
北京是一个有着3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大自然孕育了北京郊区风光旖旎的秀山丽水。近年来,北京郊区县依托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发展,坚持因地制宜、示范带动,坚持多方参与、规范管理的原则,大力开发建设以乡村民俗、会议会展、温泉养生和自然生态等为主题的多类型休闲旅游产品,京郊休闲旅游业迅速崛起。2007年房山、通州、顺义、门头沟、昌平、大兴、怀柔、平谷、密云、延庆等10个郊区县共接待游客667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00亿元,分别占北京全市的45%和5%。
一是注重规划引导。北京先后制定实施了《“十一五”时期旅游业及会展业发展规划》和《郊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提出要在完善提升传统观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重点培育休闲度假、现代娱乐、商务和会展旅游产品,把北京郊区建设成为本市居民和周边地区度假者的旅游目的地,成为发展双休日旅游和黄金周旅游的重要基地,成为连接周边热点旅游区点的重要通道。北京郊区旅游,近十年年来得到了全面、快速发展,已经构筑了“城市—郊区—乡村—田野”的休闲空间体系和“观光、休闲、参与、体验”的内容与特色。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北京郊区旅游正在向“一区(县)一色、一沟(村)一品”的方向发展。目前,北京正全力抓好沟带区规划编制实施工作,每条沟带长度至少是50公里,或者面积是200平方公里。去年已完成13条沟带的规划,今年又打造13条沟带区,2009年再打造十几条沟带的规划,通过三年努力完成30多条沟带产品布局。
二是注重管理创新。北京市先后颁布实施了《北京郊区民俗旅游村(户)标准》和《乡村民俗旅游村(户)等级划分与评定》、《住宿业服务质量与评定》、《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标准》等地方标准,同时在全市各区县都建设了统一标识、统一管理和运营的游客咨询服务中心。乡村旅游是京郊休闲旅游的主体,北京提出要加快乡村旅游升级步伐,实现由农家乐向乡村旅游、由乡村旅游向休闲旅游的转变。北京在乡村旅游发展方面开展了多项创新:比如,在过去农家乐的基础上重新定位乡村旅游,提出了乡村酒店、休闲农庄、养生山吧、民族风苑、生态渔村、国际驿站、采摘篱园、山水人家等8种新型旅游业态。目前,这八个业态已形成标准,使乡村旅游在品牌提升、质量提升、档次提升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今年,北京还拿出30个市级民俗村请专业机构、专家进行创意策划,主要体现一村一品。北京还尝试采用管理顾问模式通过酒店管理公司管理市级民俗村,第一实现规模经营,第二实现品牌集约化。主要选择了三种模式,即整体开发模式、委托经营模式和管理顾问模式。今年上半年,北京选择三家民俗村进行试点,下半年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全面推广。
三是注重文化挖掘。北京提出旅游的核心内容是文化,今后旅游业发展的着眼点应该放在文化上,只有文化才具备发展的潜力,只有文化才具备发展的动力。北京在推动旅游文化建设上,主要做到两个支撑,一个是智力支撑,就是通过挖掘、收集、整理、筛选,进行创意、策划、整合、修饰,把文化产品推向市场,推到旅游消费者面前;另一个是科技支撑,就是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游客的想象力,提升游客的参与度,使游客得到深度体验和深度感悟,使文化融入游客的体验与感悟之中。比如,北京在许多旅游度假设施的策划设计中,有机地把皇家建筑风格以及四合院民居等结构布局融入其中。北京昌平的九华山庄、朝阳区的蟹岛度假中心既有高档次的星级楼房,也有普通民居风格的四合院落,还有体现皇家气概的王府大院,身处其中,既是生活的享受,也是精神的体验。怀柔桥梓镇挖掘引用《尚书大传》里以“桥梓”比喻父子的概念,延伸出桥梓代表的就是和谐,桥梓镇就是一个生态和谐、人与自然充分协调,适合人类修身养性的好地方,用这样的理念来宣传桥梓整体形象。同时,北京也把文化建设体现在旅游宣传之中,形成了北京风情舞动世界、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等三大旅游品牌,打造了梨园剧场、北京之夜、功夫传奇、金面王朝等旅游演艺项目,影响不断扩大,有力地宣传了北京旅游,提升了北京旅游形象。
四是注重环境打造。北京非常重视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景区及旅游道路环境建设,提出“环境是资源、环境是形象、环境是生产力、环境是核心竞争力”,下大力改善旅游环境。仅去年,市政府就投入专项资金1亿元,完成60个主要景区1.4万块多语种说明牌、标识牌,近150块道路指示牌的建设,在35个重点景区设置多语种导游机8000多台;19家景区新增停车位5600个,完成改造和建设双语标识牌5500块。通过多年发展,北京郊区旅游建设管理,特别是旅游的服务设施大为改进,自然生态环境非常好,可以说到处都是风景,到处都是景点,某一条溪流、某一片森林,都能见到很多游客在游览、郊游、喝茶或聊天。今年北京市旅游局有一个比较大的举动,印制了80万册京郊旅游手册,免费向市民发放,在北京各个旅游咨询点,市民朋友凭身份证都可以领到这个册子。郊区旅游手册比较详细的介绍了京郊旅游的精品线路以及一系列到郊区、到野外、到自然去体会、感受休闲旅游的一系列产品,非常齐全。北京还组织开展了郊区旅游进社区活动,使城乡旅游者互相结对子,今年共有13个开展乡村旅游的区县和城八区结对子,实现了城乡旅游互动。加强政策支持,也是北京优化环境的重要内容。北京昌平区每年都对重点旅游企业实行税金返还,去年仅九华山庄一家就返还税金600多万元。
二、北京旅游客源市场发展分析
在与北京市及部分区县旅游局座谈时,我们了解到北京的产业结构,大体上第一产业5%,第二产业大概是25%,第三产业70%。北京已经形成了一个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市,发展服务业正在成为北京的主导方向。旅游在北京的产业结构里占了10%左右,基本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08%)的一倍。特别是随着北京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的周边休闲旅游始终保持着一个较好、较快的增长势头。
在调研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北京旅游客源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一是北京经济实力雄厚,市民购买力强劲,人均消费水平较高,消费增速位于京、津、沪、穗、渝五城市之首。北京市民完全具备了旅游消费的经济实力,旅游消费已经成为继住房、汽车、通讯消费之后个人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北京拥有一个庞大的流动人口旅游市场。除北京市民外,北京每年都有几百万以读书、出差、探亲等多种形式构成的流动人口,并且都有在京出游的愿望。三是北京学生客源潜力巨大。北京有70多所高校、2000多所中小学校、1400多所幼儿园,在校生达200余万人。学生群体旅游意识强烈,尤其是大学生和留学生在周末出游率很高,而中小学生在寒暑假也是出游的重要群体。四是北京拥有众多国家机关、经济团体、国际机构,还拥有国内外大型知名企业,尤其是许多跨国企业在京也都设有办事处和经济研发、管理机构。这些都孕育着旅游业的重大商机。五是北京拥有500多家大型旅行社,这些旅行社是组织接待外地旅游团的重要单位,也是组织部分散客在北京旅游的主要力量。六是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巨大。目前,北京机动车已达350万辆,平均每5名城市居民就拥有1辆机动车,私家车所占比例超过80%。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增长,自驾车旅游已成为北京市民出游的重要方式,尤其是中短途旅游。唐楷市场调查公司开展的“北京市民五一出游意愿”专项调查表明,有超过一半(56.9%)的北京市民选择自助游或者自驾车游。
根据绿维创景所作的北京休闲市场调查显示,95%的北京市民希望到郊区旅游、度假,近1/3的市民愿意在双休日到郊区旅游,其中25%的市民有在外住宿的意愿。有超过2/3的城市家庭每年都进行郊游,其中30%每年郊游3次以上。在北京市区的调查中,32.6% 的被访者每周或经常到郊区旅游,而在怀柔各景区所做的调查中,44%的被访者回答经常到郊区旅游。该调查显示,北京市民郊区出游行为有以下特征:
一是最喜欢去或旅游次数最多的区域,在北京的8个远郊区和2个县中,首位是怀柔,占37.4%;其次为密云,占20.7%,两者之和占了总人数的一半以上。进一步对怀柔最大旅游特色的调查中,被访者中选择自然生态的最多,占59.3%,选长城的18.3%,选水资源的15.1%,选宗教文化的3.3%,选重大节庆活动的1.2%,选其他的2.8%。可以看出人们多数喜欢怀柔,而喜欢怀柔的原因就是良好的自然生态。
二是让游客最满意或最具吸引力的因素,37.4%的被访者回答是景点本身的吸引力,23.1%的被访者回答是个人偏好,21.4%的被访者回答时间更好安排,12.3%的被访者回答费用更便宜。说明景点本身的吸引力在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方面有着最重要的影响力,其次为个人偏好和时间的适宜性。旅游地的吸引力和个人爱好才是最重要的,人们对旅游的态度更偏向于一种经历的品质,一种个性的选择,而非廉价的消遣。
三是每次京郊旅游的平均花费,300—500元的消费人数最多,占到42.2%,其次为100—300元,占26.2%,500—1000元占21.2%,1000元以上占5.8%,100元以下占4.6%。
四是对于京郊旅游车程选择,回答1—2小时的人最多,占 57.2%,其次为半小时到1小时,占18.7%,2—3小时占17.1%,3小时以上占4.9%,半小时内占2.1%。北京市民大多接受1到2个小时的车程,能够离开日常居住地而又不会因长距离行程而感到疲倦或耽误游览休闲。
五是在出游方式上,选择和朋友一起出游的人数最多,占48.5%;选择和家人一起出游的其次,占42.3%;选择单独出游以及和同事一起出游的分别占4.6%和4.5%。从年龄特征上看,年轻人更喜欢和朋友一起出游,年长者更喜欢和家人一起出游。
六是对选择旅游景点时最看重的因素,被访者中57.5%的人回答自然风景,13.0%的人回答交通便利,9.4%的人回答服务态度,7.9%的人回答文化氛围,5.2%的人回答娱乐设施,3.9%的人回答价格,3.1%的人回答接待设施。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自然风景,可以看出城市居民希望远离城市喧嚣,更加偏爱和渴望亲近的还是自然山水;交通排在第二,说明人们对出游距离和出游的便利性比较在意;服务态度排第三说明北京市民对旅游地的旅游从业者素质有所要求。
七是北京市民更喜欢的旅游项目类型,对休闲度假类项目持肯定态度的人数比例最高,达78%;接下来分别是生态环境类48.3%,文化古迹类17.4%,探险拓展类14.0%,农业观光类13.8%,娱乐项目类13.4%,体育竞技类8.6%,节庆活动类5.5%,旅游房地产类2.1%,会议会展类2.0%。可见,休闲度假类旅游项目最受北京市民青睐。
三、对河北休闲旅游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有关机构开展的游客最不满意因素调查显示,管理水平差为22.5%,排第一,接下来依次是旅游接待19.2%,交通16.8%,景点品位与特色15.0%,人才匮乏14.0%,生态环境脆弱10.0%,其他2.5%。管理差通常表现为景点的秩序混乱,各种拉客宰客现象;旅游接待差主要是在硬件设施和服务质量上的缺陷;交通主要是景点离城区的距离以及景点的可进入性;景点品位与特色主要是景点自身的开发规划和吸引力;人才匮乏是缺少旅游专业人士从事旅游开发和管理工作;生态环境脆弱是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不足。我们考察组在与北京自驾车俱乐部座谈征求对河北休闲旅游发展的意见时,他们也提出河北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管理差、服务不到位、建设标准不规范、市场秩序有些乱,他们过去在白洋淀遇到“黑导”,令人反感,还有就是信息不对称、宣传不够,像北京周边易水湖等许多风景优美的地方,俱乐部不知道。这些问题,需要在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建设中高度注意并积极抓紧改进和完善。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对发展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更加充满信心,但也深感到京郊旅游对河北环京津旅游的挑战,对此提出以下看法和建议:
一是创新发展思路。一要错位发展。针对北京没有海洋和草原的资源类型短缺特点,以及在北京发展受到限制的现代旅游项目,坚持与北京实现错位发展,在我省加快建设海滨海岛、森林草原度假设施以及滑雪、狩猎、赛车等时尚休闲项目。据国内最大的生活搜索引擎爱帮网的监控数据,今年南北戴河仍是最受北京市民关注的旅游胜地,其访问量比起去年有小幅增长,约为12%。二要衔接发展。针对北京区域休闲资源单
一、不配套的特点,坚持与北京实现衔接发展,重点在我省与北京毗邻地区,特别是共享山水资源等旅游节点地区,发展比较优势休闲项目,互相补充、相互配合、互相联动,实现北京旅游到我省的有效延伸,形成与北京旅游的一体化格局。三要超前发展。针对北京休闲资源供给相对有限而休闲需求快速增长的特点,发挥我省森林绿地广阔、资源类型齐全、民俗风情多彩的优势,坚持与北京实现超越发展,他无我有、他有我优,重点在我省发展乡村民俗、会议会展、体育健身、养生休疗等专项旅游。
二是创新营销方式。要选准市场目标群,针对不同市场制定实施不同的营销策略。比如,面向自驾车旅游,需要加快建立完善自驾车野外露营基地、停车场、交通路标等自驾车旅游必需的硬件设施,推出适合自驾车旅游精品线路,还要加强与各大汽车俱乐部沟通合作,加大在自驾车俱乐部网站、北京广播交通台等媒体的宣传。面向北京普通市民群体,需要推动河北旅游宣传进入各社区网站,直接面对市民开展入社区、入户宣传。面向学生、国内外驻京机构等单位群体,需要推出拓展、登山、郊游等更多适合群体性的运动型旅游项目,并通过结对子、建立定点基地以及适当的折扣政策,来推动形成较为固定的客源渠道。唐楷市场调查公司的调查表明,北京市民了解旅游信息最主要的渠道是网络搜索(37.9%)和朋友介绍(36.6%),所以要特别注重网络宣传和游客朋友之间的口碑宣传。要加快建立河北环京津休闲旅游专题网页或网站,推出环京津休闲旅游目的地地理信息系统,同时要通过为游客提供满意的服务,促进游客返程后的正面宣传,以带来更多潜在游客。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北京平谷雕窝村的金河农家院主要就是靠信誉吸引回头客、靠老客户的口碑宣传带来新客户,一年内一个小小的农家院仅烤羊就销售800多只。
三是加大规划的落实力度。《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提出了河北休闲旅游发展的空间布局、建设重点以及基础设施配套、宣传手段创新和主要的推动举措,全面、准确地落实好规划,对于建设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至关重要。一要分清层次、突出重点,研究制定全省休闲旅游发展分阶段、分地区的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方案。要遴选重点,找准发展成本最低、效益最明显的关键部位,近期最需要把我省与北京相邻的具有共享旅游资源的节点地区(如,野三坡—十渡等)首先发展起来,实现北京旅游向我省的延伸和拓展。对已初具规模、有一定影响力的景区,要提档升级,不断挖掘内涵,使其成为休闲旅游带的增长极,辐射带动并形成聚集效应。二要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是旅游交通。需要与交通部门加强沟通,抓紧制定河北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交通专项规划(包括道路和公共交通线路)。同时,全省要在文明村镇建设、扶贫开发、农业发展等事业中,充分考虑休闲旅游重点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三要加强休闲旅游发展的管理和服务,实现从行业管理向公共服务转变。研究制定政策,鼓励休闲旅游发展较发达城镇,特别是四大休闲旅游城市和19个特色县(市),创建国家级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国家级旅游强县。参照国际标准,建立形成包括餐饮、娱乐、购物、住宿、交通、游览等领域的服务标准化体系,并制定和推行休闲旅游绿色标准体系。
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京郊和我省旅游发展的实践表明,休闲旅游的发展,需要坚持市场化原则,更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政策的扶持,以及对地方和企业发展休闲旅游的激励措施。我省需要加快研究制定促进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的优惠措施,在土地、税收、金融、基础设施、规划引导等多个方面加大扶持。可借鉴北京的相关经验,制定和实施税收返还、土地租用等政策,将财政资金支持,变补助为奖励。同时,在建设中要突出重点,建议全省遴选10个基础较好、条件具备的区域核心休闲旅游项目,集中力量加大支持,3年内在全省打造10个全国性的知名休闲旅游目的地。政府需要策划组织系列休闲旅游活动,营造河北休闲旅游大省的氛围。建议在推动实施“环京津休闲旅游周”的同时,组织举办系列休闲旅游论坛,围绕海滨海岛、森林草原、冰雪温泉、狩猎、马术等不同休闲业态,每年开展主题休闲旅游研讨,培育和形成河北休闲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