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诸葛亮文化旅游区工作情况汇报
诸葛亮文化旅游区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你们好!
首先,我代表诸葛亮文化旅游区全体员工向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同时恳请各位领导对我们AAA级旅游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批评指证。下面,就诸葛亮文化旅游区初查工作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诸葛亮文化旅游区基本概况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公元181年出生于山东省沂南县。
为纪念这位传奇色彩的伟大历史人物,沂南县于1993年在诸葛亮的出生在砖埠镇孙家黄疃村修建了诸葛亮故里纪念馆,同年在沂南县城卧龙山开发建设了卧龙山公园等纪念设施。2006年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做调整提升规划,逐步加大资金投入,发展成为的诸葛亮文化旅游区。
诸葛亮文化旅游区东至卧龙山路,南至团山南侧,北至北外环,西至汶河以西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区。中心以卧龙山、北寨村、汶河为主,总面积约13.28平方公里,诸葛亮旅游区开放的景点主要有:十里汉街、武侯双阙、智慧桥、诸葛亮铜像、诸葛宗祠、御碑亭、诸葛茅庐、八卦迷宫、诸葛亮文化广场等。景区在2007年3月被评为AAA级国家旅游区。
根据远景规划,整个诸葛亮文化旅游区包括迁到空间、功载汗青、智慧家族、伟业千秋、后裔聚落、和文韬武略和文脉溯源七个小区。全部开发建成之后,将是国内展示诸葛亮智圣文化最完整、最系统和内容最丰富的旅游区。今年5月7日-9日在诸葛亮文化广场上将举办第三届“中国临沂诸葛亮文化旅游节”,还举行了重要活动之一的CCTV大型电视活动“寻宝”——走进沂南暨诸葛亮文化广场落成典礼在县城诸葛亮文化广场隆重举行。进一步弘扬诸葛亮文化,打造“诸葛故里”旅游品牌。
二、加大对景区的设施投入力度
2008年下半年来,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为迎接第三届中国临沂诸葛亮文化旅游节的顺利召开,加大了对诸葛亮文化广场的改建和汉街建设,具体做法如下:
完善基础设施的改建,自旅游区正式开放以来,我们不断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旅游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和维护。先后改造、完善停车场,修建环山型的车游道。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遵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先后投资1000万元,改造了诸葛亮文化广场和十里汉街建设。按照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标准对原有厕所进行了改建,提高了旅游厕所的档次,按照国际通用标准规范更换了经典指示牌、景点说明牌和公共信息指示牌,使景点旅游基础设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三、加强对景区的管理工作
随着旅游区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游客,甚
至海外游客的不断赞誉。我们感到,诸葛亮旅游区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应该顺应发展态势,积极做好景区质量评定工作,进一步加强景区管理,改善服务质量,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诸葛亮故里是沂南县宝贵的旅游资源,良好的资源条件需要良好的服务,需要软件硬件相辅相成。通过评级能够发展景区工作于评定标准之间的距离,有力促进景区的短期内集中人财物,全面提升管理、服务、建设、市场开发等水平,使景区实现跳跃式发展。
(2)在生态景观建设上,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打造绿色“的原则,保护景区旅游资源和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景区景观保护效果较好,保证了景观的真实性、完整性。生态环境们有遭到污染。空气质量,噪音质量分别达到国家标准。每年投入保护费用远远高于当年门票的10%以上,各种保护制度具体,措施落实,设施设备齐全,人员职责明确。
(3)诸葛亮文化旅游区年接待量为30多万人次,高峰期日接待量1万多人次。设有安全保护机构负责景区的旅游安全工作,确保游客人身、财产安全。在重点、危险地段设置安全设施设备,旅游高峰期设置专人疏导。各项安全保护规章制度齐全,以保证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
(4)开展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旅游活动,是旅游内容不断出新。每年夏天在门前广场举办“阳都之夏“文化艺术节,2005年5月举办了首届“中国临沂诸葛亮文化旅游节”,今年5月有成功的举办了第三届文化节,以后每年都将举办类似的纪念活动。
(5)诸葛亮文化旅游区管理机构健全,职责明确,规章制度健全,贯彻得利。发展规划科学详细,并经有关部门审批,得到全面实施。建立了完善的培训制度,机构、人员、经费明确、落实,对质量、营销、安全、导游、环保、统计等业务进行了全员培训,效果良好。投诉处理制度健全,专人负责,档案完善,游客满意率高。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旅游局专家评定意见,对照评定的标准和细则,排找差距,积极采取措施认真进行整改,以游客为中心,高标准的继续推进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文化建设,让游客来的顺利,游的顺畅,玩的开心。
继续面向全体员工,加强AAA级旅游区标准、意义及形象维护教育,牢固树立AAA及旅游区意识,升华景区评级工作,以评级工作为动力,与时俱进,抢抓发展机遇,按照《诸葛亮文化旅游区调整规划》的蓝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开展好各项工作。
特此汇报
沂南县孔明文化旅游有限公司2009年8月
第二篇:诸葛亮文化现象
诸葛亮文化现象
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沉,已形成一种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文化现象。关于诸葛亮,除史传记载外,有传说故事、论赞诗文、话本戏曲、小说评话、绘画雕刻、名胜古迹、祠庙祭祀等多种表现形式。这一文化现象的影响,也从历史走向现实,从国内走向国外,从政治、军事、经济走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正在日益扩大和深入。本文仅就其形式,成因及意义略作探讨。
1.诸葛亮文化现象的种种形式
诸葛亮文化现象表现形式虽多,而其本源,或者称为源头,无疑当是陈寿的《三国志》及裴松之的注引。《三国志》书中除《诸葛亮传》外,提及诸葛亮的地方还有55处之多(含裴注,见《三国志人名索引》,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引把诸葛亮的生平、业绩、道德、情操都记录了下来,以后的各种诸葛亮文化现象,都是以此为母体发展和衍生的。
不少学者指出,裴松之注引中的“七擒孟获”、“大星殒落”、“死诸葛走生仲达”等,带有传说的性质。这说明,在诸葛亮死后,关于他的传说故事已开始在民间流传。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不断的流传、加工、改编和创造,诸葛亮的传说故事日益丰富和精彩。根据目前出版的《三国外传》(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出版)、《三国人物别传》(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年出版)、《三国名人传说》(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年出版)、《诸葛亮传奇》(陕西美术出版社1989年出版)、《诸葛亮的传说》(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等书统计,关于诸葛亮的美好传说故事已达150个之多,流传地区也很广。这种民间口头文学形式,是诸葛亮文化现象生根发展的肥沃土壤。
对诸葛亮的评赞在三国时代就开始了。蜀国的吕凯称“诸葛亮英才挺出”。(《吕凯传》)邓芝对孙权说:“诸葛亮亦一时之杰。”(《邓芝传》)魏国的刘晔说:“诸葛明于治而为相。”(《刘晔传》)贾诩称“诸葛亮善治国”(《贾诩传》)。吴国的大臣张俨著《默记述佐篇》,评论诸葛亮与司马懿的优劣(《诸葛亮传》注引)。西晋的张辅著有《乐、葛优劣论》,专论乐毅与诸葛亮的短长,对二人作比较认识。其后,评赞诸葛亮的言谈文章不断。明末自称诸葛亮的三十六世孙诸葛羲、诸葛倬辑《诸葛孔明全集附评传》一书(北京市中国书店1986年重印),搜集历代评论编为四卷。清代张澍编的《诸葛亮集》(中华书局1960年出版),辑录了唐代及唐以前评赞诸葛亮的文章,编为二卷。可惜搜录得都不全。由于目前没有关于诸葛亮论赞的专著,其数量难以精确统计。
从东晋桓温的《八陈图》诗开始,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歌就不绝于书,仅唐代就达40首之多。我曾经从自己搜集到的三百多首(下限为清代)中选出90首,辑成《历代咏赞诸葛亮诗选注》一书(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我发现这些诗篇,凡诸葛亮的事迹和遗迹,无一不咏及;诗篇的作者包括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庶民百姓的各种人士,形成了中国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一种罕见的现象。
关于诸葛亮的画像和雕像(或塑像)最早出于何时,不见诸记载,不过,唐代大画家阎立本已绘有诸葛亮画像(见清赵冀的《石刻诸葛忠武侯像歌序》),宋代也有诸葛亮画像(见苏轼的《诸葛武侯画像赞》),还有《三顾草庐图》(见《大籁阁旧藏宋人画册》)。只可惜这些绘画作品没有保存下来。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有明代《三才图会》书中的孔明半身像和清代南熏殿藏《历代名臣画像》中的诸葛孔明造像。关于诸葛亮故事的绘画资料则十分丰富。元代的《三国志平活》和《三分事略》二书均为上图下文,插图中有许多关于诸葛亮故事的图画。多种明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和清代刻本《绣像全图三国演义》中,也有许多诸葛亮故事的绘画。如明瓦历十九年刻本中有19幅,清代《第一才子绣像全图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一幅绣像和40幅插图。只是这些绘画都不甚高明而已。现在出版的几种《三国演义》连环画,都是出自画家之手,就已经进入较高层次的绘画艺术的领域了。
唐代四川的武候祠内已有诸葛亮的塑像。杜甫诗中有“宗臣遗像肃清高”,武少仪的诗句“武候神像俨如存”等,就是明证。宋代的朱熹曾立孔明木刻像在白鹿山洞内(见《坚瓠余集》卷四引《闻见杂录》)。其后,各地陆续兴建的武候祠庙内,均有孔明塑像。
唐代的“说话”,宋代的“讲史”,都有“说三分”的故事,其中有不少是关于诸葛亮的内容。“说话”和“讲史”后来发展成说书艺术,受到下层百姓的欢迎。由中央电台播出的袁阔成演说的评书《三国演义》,在那段时间曾掀起了一股不小的“听评书三国故事热”,其中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是最精彩的部分,倍受听众喜爱。
现存的元末明初的三国故事戏曲有54种,有关诸葛亮的剧目达15种之多。在近现代舞台上,三国戏特别多,有“数不清的三(国)列国(戏)”之说,而诸葛亮的剧目有59种(参见陶君起著《京剧剧目初探》,中国戏剧出版社1963年出版)。近现代各地还出现了擅演以诸葛亮为主要人物的戏曲名角。
罗贯中所著《三国志通俗演义》,把诸葛亮作为该书的中心人物。清初毛宗岗在评改此书后,著文说:“吾以为《三国》有三奇,可称三绝:诸葛孔明一绝也,关云长一绝也,曹操亦一绝也。历稽载籍,贤相如林,而名高万古者,莫如孔明。其处弹琴抱膝,居然隐士风流;出而羽扇纶巾,不改雅度。在草庐之中,而识天下三分,则达乎大时;承顾命之重,而至六出祁山,则尽乎人事。七擒八阵,木牛流马,既已疑鬼疑神之不测;鞠躬尽瘁,志决身歼,仍是为臣为子之用心。比管乐则过之,比伊吕则兼之,是古今贤相中第一奇人。”罗贯中把诸葛亮描写成一个忠贞忧勤的丞相和神机妙算的军师,塑造为一个封建社会尽善尽美的经纶济世之土。《三国演义》小说的广泛流传和深远影响,使该书成为诸葛亮文化现象中最精彩的组成部分。
众多名胜古迹,是诸葛亮文化现象的一个特色。这些遗迹一部分为诸葛亮显迹所至而留下,一部分与他间接有关、甚至无关而为后人所附会。捡阅地方志,可以看到各地在历史上仅以诸葛亮命名的地名就上百。什么诸葛城、诸葛营、诸葛寨、诸葛堰、诸葛堤、诸葛井、诸葛洞武侯山、武候坡、武侯桥、武侯岩、孔明寨、孔明洞等等。关于诸葛亮遗迹之多,可以说是我国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不能与之相比的。
自公元263年在陕西勉县定军山下为诸葛亮建庙后,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河南、甘肃、湖南、山东、江苏、浙江、台湾等十二省的不少地方相继修建起一座又一座武候祠。历史上究竟有过多少武候祠,已经无法统计了。据有关地方志记载,清代在云南省有三十四座武侯祠,贵州省有十八座,而四川省有四十座。仅成都市一地,历史上先后就有过八座。直至今天,全国保存下来的,被列为保护单位的武侯祠也在十座以上。而且,不少地方的武候祠已形成赶庙会的风俗,每年定时举办祭祀活动。如台湾南投县的武侯祠,以农历七月二十三日为诸葛亮生日,要举行祭祀活动三天,来祭拜者数万;浙江兰溪的诸葛镇,以农历八月二十三日为诸葛亮的生日,要在镇内诸葛祠堂举行仪式,办庙会,现又改为商品交易会。
诸葛亮文化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以上仅是主要部分。此外我们还可以举出一些表现形式。如诸葛亮在道教方面的影响,在阴阳八卦、星占术方面的种种形式等。根据文化学的定义,文化从结构和层面上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名胜古迹,祠庙建筑是物质文明的体现;而诸葛亮在政治、经济上的不少建树又属于制度文化;他在伦理道德、社会心理、民间风俗方面产生的影响则属于精神文化。诸葛亮文化现象的函盖面是比较全面的。
2.诸葛亮文化现象的主要成因
一个历史人物,能够形成一种文化现象,原因是多方面。诸葛亮文化现象的形成,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诸葛亮本人是一位杰出人物,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卓有成就。他“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出佐刘备后,施政治蜀,“外联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陈寿:《进诸葛亮集表》)诸葛亮一生的所作所为,使西南地区的政治清明,经济、文化都得到发展,这在客观上符合当时人民要求结束战乱的强烈愿望,对历史的进步起了积极作用。
诸葛亮死后,“黎庶追思”。百姓十分怀念这位清正廉洁、勤勉忠贞的丞相,留恋他给蜀地带来的安定繁荣。这种深切的缅怀,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衰减。唐代的孙樵说:“武侯死殆五百载,迄今梁汉之民,歌道遗烈,庙而祭者如在,其爱于民如此而久也。”(《唐文粹》卷五十五上,《刻武侯碑阴》)裴度到成都两年,耳闻目睹蜀人对诸葛亮的崇拜,他在武候祠祭拜孔明后撰文说:“蜀国之风,蜀人之心,锦江清波,玉垒峻岑,人海际天,知公德音。”(同上,《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尝碑铭并序》)诸葛亮的功德,如江水长流,如高山长存。因此,人们修祠建庙祭祀他,保护与他有关的遗迹,同时附会出大量的遗迹,一代一代传颂他的故事,以表达崇敬之情。
其次是社会政治的原因。在封建社会,为争夺皇位,父子兄弟君臣反目厮杀的事件层出不断。而诸葛亮身为两朝大臣,刘备在时,他竭忠尽智,为之奔走效力;刘备死后,他大权在握,独专朝政,辅佐其子更加兢兢业业,日理万机,南征北战,出将人相,慎始全终,直至殒身五丈原军中。他的忠贞十分难能可贵,倍受统治者的青睬,所以被历代君王树为典范,让臣子效法。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要求大臣房玄龄等“企慕及之”,学习诸葛亮(《贞观政要》第十六)。
中国的士大夫阶层在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下,胸怀“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乐于为君王所用。但是,昏君奸臣当道的严酷现实,使他们空怀建功立业之志,在具济世匡时之才。于是,他们撰文赋诗,把满腹幽怨借前代的明君良臣宣泄出来。杜甫咏赞诸葛亮的诗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前后写了十多首诗篇,深情沤歌诸葛亮,在高度评价诸葛亮的同时,又借古人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感心情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在社会**之时,在外族入侵之际,人民渴求安定,需要精神力量。“《出师表》上留遗恨,犹自千年激壮夫。”(薛逢:《题筹笔驿》)在宋元时代,人民在反抗北方落后民族的侵略压迫时,为了从诸葛亮的谋略智慧和多次北伐的精神中寻求力量,于是,编织出很多关于他足智多谋的故事,以激励抗敌御侮的斗志。
再次是深刻的社会文化心理因素。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沉积在人们心里的价值取向,对诸葛亮文化现象的形成和发展起的作用最大。
中国传统文化属伦理型文化,提倡人的最高需要是道德需要,人生的最大价值是道德价值,在道义与生命发生冲突时,它要求后者服从前者,推崇“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系统中的价值观,就具有十分强烈的伦理化特征,具有超功利的价值取向。受这种价值观的制约和支配,人们在评判历史人物和事件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论其好坏善恶,而不是根据业绩功过来判断其人其事在历史上的作用。以这种伦理型价值观对人物评判最为突出和典型的例子,可能要数三国时代的曹操和诸葛亮了。
诸葛亮与曹操相比,论才干,在理政、打仗、用人等各方面都稍逊一筹;论功绩,在政治、军事、文学等领域二人的贡献也相差一等。这些,在史学界是公认的。然而,千百年来,诸葛亮则得到过誉的称颂,名垂宇宙;曹操却屡遭贬斥,横遭唾骂。原因何在呢?一方面在于二人秉性品格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伦理观,产生了不同的道德行为;另一方面,也是主要的一方面,就是凝结于中国人心理中的传统价值观所作出的评价。
由于传统价值观的伦理化特征,中国人在评判人与事的是非时,总喜欢归为正反两类。例如忠与奸、正与邪、善与恶、仁德与残暴、信义与狡诈、廉洁与贪污、聪明与愚笨、勇猛与怯懦等等。在两者之间;人们又总是推崇前者而摒弃后者。三国人物也曾被归类,清代毛宗岗评改《三国志演义》,就称诸葛亮为“智绝”,关羽为“忠绝”,而曹操则成了“奸绝”。这种不好即坏的分类是片面性的,不过,它宣泄了一个民族强烈的爱憎感情。诸葛亮文化现象的形成,既是我们民族情感的表达和宣泄,也是一种文化认同。
3.诸葛亮文化现象的现实意义
诸葛亮文化现象是在1700多年中逐步形成的。它的形成,是一个滚动发展的过程,而且至今,这一过程并未结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每当在新的文化领域中有新的形式出现时,也会有新的诸葛亮文化现象出现。如电视连续剧《诸葛亮》、《三国演义》邮票、三国人物文化衫等等,就是新时代所产生的新形式。
各种表现形式的诸葛亮文化现象,有雅俗之别和古今之分,而且在内涵上也有差异。历史上的诸葛亮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当他迈进后人的生活和思想意识中,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时,就被熔铸、再造了。人们不再拘泥于历史事实,而是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理想追求寄寓在他的身上,并作了种种艺术再造。所以,作为文化现象存在的诸葛亮,已获得了新的意义和新的生命。他不再是某一历史人物的复制品,而是反映着再造他的各个历史时期的种种人物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
元代中期英宗至治年间(1321―1323)刊刻的《三国志平活》,是民间艺人讲史说书的一个底本。书中的孔明是一个性格粗豪而有神奇本领的军师,兼备“人也,神也,仙也”于一身。他缺乏雍容儒雅的名士风度,也没有避世逸民的闲散习性。这是因为处在反抗外族压迫下的人民群众,根据自己的理想和经验创造出的一个带有浓厚民间色彩的人物。这与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就大大不同。面唐代诗人笔下的诸葛亮是一个“大名垂宇宙”,受到明主知遇而“誓将雄略酬三顾”的一代宗臣。
无论是贤相的典范,智慧的化身,或者民间祭拜的神人,诸葛亮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后,从总体和主流上看,它凝聚着晋唐以来各类人们的历史观、伦理观和价值观,反映了各阶层人们意识的折衷。
诸葛亮文化现象反映出的历史观,是一种英雄史观。中国传观文化中的英雄、神灵崇拜现象十分突出,对各种历史人物的崇拜影响了中国人的信仰,也反映出他们的种种愿望。对诸葛亮的崇拜,除去迷信和荒诞的成分外,则是古人对清宫贤相的崇敬和对太平盛世的渴望。
中国传统的伦理思想重人伦关系,重精神境界,重整体观念,重修养践履等。诸葛亮文化现象反映出的道德观无疑是传统伦理道德的典型体现。我在《诸葛亮与传统价值观散论》一文中,指出了他的价值取向是以伦理道德为标准的(拙文载《社会科学研究》,1994年3期)。评价诸葛亮不能以成败论英雄。若以成败论英雄,则把事功作为评判的价值标准,那么,诸葛亮北伐的大业未能成功,兴复汉室的壮志未酬,他是一个失败者。而诸葛亮文化现象是以伦理道德作为评判的价值标准,充分肯定并弘扬了诸葛亮的尽忠、尽职、尽责精神和北伐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价值取向。
人类对智慧的肯定和崇拜是超时空和超阶级的。诸葛亮文化现象创造出一个我们民族智慧的崇高典型,这一典型既是理想的,也是现实的,各朝各代的人们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诸葛亮文化现象能够形成和发展,并进入今天的现代生活,正是因为它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超凡的智慧。
诸葛亮文化现象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从总体和主流上看,它体现出的忠贞品格,坚定意志,折而不挠的精神,廉洁奉公,恪尽职守,任劳任怨,鞠躬尽瘁等优秀品质,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表现。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在体现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反过来对今天的中国文化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今天的中国,是昨天中国的继续,中国悠久历史所创造出来的优秀民族文化,应该大力弘扬,以为现代化服务。诸葛亮文化现象作为传统文化中具有积极意义的一部分,有不少值得我们继承的东西。
在当前改革开放时期,一些人受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对个人欲望采取放纵态度,为满足私利而不择手段,置道德法律、国家和集体利益而不顾,以致损害他人,危害社会。而诸葛亮文化现象所体现的重义轻利、尊公轻私的价值观,我们可以继承下来,注入现代社会的新鲜内容,把个人的权利与义务,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统一起来,作为人们高层次的道德要求,用以扼制见利忘义的歪风邪气,为我们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大业服务。
当前社会存在着经济发展与道德滑坡并存的现象,而发扬传统的理想人格,有助于解决这一矛盾。诸葛亮文化现象所体现的人生态度和人格精神,包涵有重责任,讲义务,积极有力,自强不息,提倡立德立功等内容。我们吸取其中的精华,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这对于振兴民族精神,补偏救弊,培养“四有”新人必定有积极的意义。
诸葛亮文化现象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在我们当今的物质文明建设中能发挥作用,而且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将更为突出。这种作用,会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日益扩大和深入。
(四川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 谭良啸)
第三篇:南山文化旅游区
南山文化旅游区
朋友们,南山文化旅游区位于三亚市西南40公里处的海滨,是我国罕见的超大型文化和生态旅游园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10多平方公里),包括南山佛教文化苑和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区两大部分。作为海南省政府确定的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示范区,南山文化旅游区以独有的历史文化渊源、民俗文化魅力、热带滨滨海风情、生态环境资源引起世人的瞩目,有“人类新世纪的世外桃源”之称,已经通过了难得的S1o14001国际环境管理质量认证。国家旅游局确定南山为首批AAAA级(最高级)旅游景区。
南山古称鳌山。在19世纪60年代以前,这一带曾经是热带雨林茂密、野生动物出没的地方,生态环境处于良性平衡状态。但经过近现代人的乱砍滥伐,原有的雨林已经沦为次生的灌木丛、残次林,大片的山坡成为荒芜的不毛之地。南山实业发展公司在这里从事旅游开发,一开始就确定以生态环境恢复为前提,建设生态旅游景观,走“大生态、大旅游、大文化、大教育”的发展道路。南山文化旅游区和南山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示范区的目标是:将南山一带建设成为在优美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融汇佛道文化、民俗风情、热带海洋风光和历史古迹为一体,能够进行旅游观光、度假休闲、学术交流及文化考察、生态环境教育的全方位、多层次大型区域。项目内容策划分别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中国民俗学会、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环境科学院完成,总体规划由美国纽约国际城市设计公司完成。设计工作聘请了国内外著名的建筑专家、佛道专家、历史学家、园艺专家、美术工艺专家参与。可以说,这是国内外专家学者们共同合作的结晶,旨在使它成为世界级的著名景区。项目现在仍在进行中,已先后投人巨资,种植一万多株大树、几十万株小树,铺植30万平方米草皮,广植花卉,恢复和保护热带雨林,治理水土流失。在生态建设基础上,依景修建了佛教文化苑,完善大小洞天道教文化旅游区,形成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的奇妙生态文化旅游胜景。这里一派山光水色,虫唱鸟鸣,花红叶绿,被确定为海南省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示范区、海南省生态建设示范区。
为了叙述的方便,这一节我们先介绍南山佛教文化苑,下节再介绍大小洞天旅游区。
南山佛教文化苑是南山文化旅游区的首期建设项目,于19955年11月由三亚南山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奠基兴建,1998年4月开园接待海内外游客和香客。佛教文化苑从一开始就强调“文化精品”原则。首先是强调文化意识,建寺不单纯作为宗教场所,而要作为佛教文化、东方文化的园区来开发。园区内要体现有关的历史典故、佛学理论、佛教流派等,使它在国内外独具一格,成为佛教文化的一个中心。再就是强调精品意识。园区要突出自然风貌,突出中国特色。
走近南山佛教文化苑,首先进入眼帘的是气势宏大、清静庄严的大门景观。高大的大门牌坊,属于南北朝的建筑风格。门桅上大书“不二”两字,因此这座大门就称为“不二法门”。这是应了佛教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不二”是什么意思?有的说是“说一不二”,有的说是“独一无二”,但都不对。还是让我们先来听一段佛教小故事吧。据《维摩诘经》记载:有一天,聪明的维摩诘菩萨邀请众位菩萨到他那里研讨“不二”法门(理论)。众菩萨就什么是“不二”、怎样做到“不二”各抒已见。文殊菩萨发言之后,对维摩话说:“我们都说了,现在该你了。”只见维摩桔默默无语,一言不发。过了一会,文殊菩萨赞叹道:“善哉善哉,连文字语言也无从表达,这就是进入不二境界了。”从这则小故事我们可以悟到,“不二”是佛教认识和对待事物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二”也称“无二”、“离两端”。所谓“二”,是“区别”的意思,有和无是二,生和死是二,色和空也是二,等等。所谓“不二”,是指通过修练,达到超越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是非善恶等各种有区别的境界,也就是“诸法空相” “四大皆空”的意思。这实在是很抽象的哲学问题。“不二法门”是大乘佛教的基本理论。
进入大门,一种清凉极乐世界的景观和氛围立即包围着你。靠近大门的,是一座颜色各异、构思精巧的七米高的大花篮,四周围着四只大象,造型均用草茵铺面制作,充满了大自然的气息和诱人的艺术魅力。
新立的南海观音塑像佛教文化苑倚山傍海,开辟了大型热带园林。这些园林汲取了中国、日本和西方园林的长处并且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南山园林的独特风格。’观赏过大门景观之后,游客可乘坐电瓶车到各个园区和景点参观。
首先到达的是“慈航普渡”园。这里以雕塑和园林建筑表现佛教文化主题。它依山就势,高低错落,小桥流水、曲径长廊,是典型的中国园林风格。同内地不同的是,这里栽种的花木多为热带植物,四季长青。园区里圣洁的睡莲,高大的木棉,都是同佛教有缘的植物。园中有一座形似北京天坛的金碧辉煌的建筑,这是南山佛教文化苑的一个重要景点观音殿。
观音殿中供奉的是一尊金玉观世音塑像,由深圳皇族珠宝艺术有限公司的30多位艺术大师和能工巧匠潜心七百个昼夜设计制造,于1998年11月7日在这里举行奉安典礼。金玉观世音由西康左钦**装藏开光。临济禅宗第44代大师本焕大和尚为圣像示现主持了洒净揭像法会。整座塑像由观音金像、佛光、千叶宝莲、底座四部分组成,总高度3.8米,雕饰材料计有黄金白银100多公斤,南非钻石200多颗,红蓝宝石、祖母绿、珊瑚、松石、珍珠等数千粒,各类翡翠玉石100多公斤,并配衬白色翡翠和紫檀木精雕须弥底座,总价值估计近两亿元人民币。
据介绍,金玉观世音造像采用中国传统的“宫廷金细工”技艺制作。观音金身由200多片平均壁厚1.2毫米的金片经手工敲打成型,然后焊接而成。观音头戴天冠,400多颗钻石、红蓝宝石交相辉映。缨络则由上千颗绿松石、红珊瑚、天然珍珠交错连缀。由中国佛教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宝玉石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等单位的11名专家学者组成的鉴定委员会确认:金玉观世音是一尊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的佛教造像珍品,是当代工艺美术史和佛教造像艺术史上的稀世瑰宝。
1998年11月27日,金玉观世音被确认为世界最大的金玉佛像,并被录入1999年吉尼斯大全。金玉观世音体态丰美,肌肤光润,面如满月,安详恬静,慈悲仁爱。与其他观音造像不同的是,金玉观世音身体微微扭胯,在展现传统的慈悲庄严法相美的同时,展现了飘逸洒脱的体态美,将宗教的感染力与艺术的表现力圆融起来。这是观音造像艺术的新突破。金玉观世音八只手各持不同的法器,手姿俊美传神。背光呈莲花瓣形,中心的宝相花图由1640根纤细的金丝填成。背光上有三对形态生动的飞天仙女,自上而下分别是礼佛仙女、舞乐仙女和散花仙女。
走出观音殿,再乘电瓶车,车行景变,目不遐接。路边墙上书写着佛教经典《心经》和其它题刻。这些字都出自书法界、佛教界名流之手。那些刻在岩石上的红色符号,是佛教中表示吉祥和祝福的字。在一片绿色的世界中,点缀这些书法作品,既体现了中国园林的风格,更渲染了佛教文化的气氛。继续前行,就来到了象园。象园是一片酸豆树林。已经介绍过了,酸豆树是三亚的市树,树干粗壮枝叶浓密,一株株像雄姿勃发的汉子。酸豆酸甜可口,解渴开胃。就在这酸豆树林里,一群用白色花岗岩精雕细刻而成的大大小小活灵活现的象,在草坪上闲适,再现了大自然中的欢乐,令人开心。
走出慈航普渡园,该到南山寺参拜游览了。
南山寺是经国家批准建造的规模最大的仿唐风格的佛寺,位置在南山佛教文化苑的中心景区,占地400亩。这里依山面海,居高临下,视野开阔,气象恢宏。无论是外形建筑还是室内装饰、家具和佛像造型,都按照唐代风格精心设计,显示出一派盛唐景象。“仁王门”是南山寺的第一道门,门桅上高悬着金灿灿的“南山寺”三字额匾,这是由已故的原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特意题写的。仁王门俗称山门,殿里供奉着分列左右的两尊护法金刚,高大雄伟,忿目怒睁,凛然可畏。
他们的任务是保卫寺院。出仁王殿后门向左前行,面对大海的就是巍峨的南山寺的主体了,可分为前殿和正殿两部分。前殿以“兜率内院”为名,这是因为殿里供奉着弥勒佛。佛经上说,弥勒佛是未来佛,寄居在兜率天宫的内院里布道说法。请大家注意看,这里供奉的弥勒佛,是天冠弥勒,着菩萨装,头戴天冠,右足翘起,身材匀称,法相美好。
这是正统弥勒塑像的一种,可不像别的寺院供奉的大肚弥勒的样子。据说大肚弥勒是中国人照着后梁时期浙江奉化布袋和尚契此的模样想象出来的,契此自称他就是弥勒的化身。同一般寺院一样,在弥勒的两侧,供奉着护世四天王,他们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因此,这里民间也称之为天王殿。走出兜率内院后门,沿阶直上,就是正殿“金堂”。“金堂”是唐代的称呼,后人则一般称之为大雄宝殿。同别的寺院一样,殿里供奉的是三世佛,正中是我们这个婆婆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在他的右侧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左侧是东方琉璃世界的教主药师佛;左前方是迦叶尊者,右前方是阿难尊者。迦叶和阿难都是释迦牟尼的大弟子,对佛经的形成有过突出的贡献。正殿两侧供奉的是十六罗汉。佛经上说的就是十六罗汉,不是十八。要说十八,那是后人给加上了两位。
南山佛教文化苑及其中心南山寺之所以名为“南山”,一是依地取名,二是为了纪念鉴真和尚。鉴真和尚属“律宗”,又名“南山宗”,同地名巧合,故称。史载,唐朝天宝年间,高僧鉴真和尚从扬州乘船东渡日本,因风浪阻滞多次未能成行,第五次在舟山群岛附近又遇到台风,漂流海上十多天,来到三亚南山附近的宁远河口登陆。对国家统一立过大功的黎族英雄洗夫人的后裔冯崇债驻守海南,闻讯立即派了四百官兵,把九死一生的鉴真和尚和他的随行弟子迎请到自己家中。住了一年,又亲自领兵八百把他们护送到崖州。由于原崖州寺庙早已坍塌,鉴真和尚意欲重建。冯崇债命令农奴们三日之内每人献圆木一根,很快就建成了佛殿、讲堂、砖塔和一丈六尺高的释迦佛像。鉴真和尚在此驻留一年半,传法布道。他同弟子们重整旗鼓,返回扬州后第六次东渡日本终于成功,在奈良东大寺筑坛传戒,成为日本律宗的初祖,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极大贡献。
与此同时,日本著名遣唐僧空海大和尚西渡中国求学,海上遇台风,也曾漂泊至南山,休整后经泉州到达长安。由此佛家历来视南山为福泽之地。
游罢南山寺,来到吉祥如意园。这时已经置身于大海之滨,可以回过头来总览一下南山的地形。南山是一道很高的山梁,海拔478米。山上古木参天,云雾缭绕,气势非凡。南山寺就建在山南的一片旷坡上,面对着湛蓝的大海,天水相连,一望无际。山的两侧缓缓而下,活像一只其大无比的太师椅的两侧扶手。尤为神奇的是,山梁的东边有一颗龙形巨树,那树冠就是惟妙惟肖的龙头;山梁的西边有一巨石,仿佛是虎的形状。
就在南山寺旁,美丽的吉祥如意园展现在游客眼前。大面积的绿草坪中,一道白石径画出很长一条曲线,一排整齐的白色雕塑和一些修剪成几何图形的植物,鸽子在其间自由自在地飞跃觅食。这是典型的西方园林风格。那边疏密有致、虚实有间的花木,掩映着走角飞檐的凉亭。这些不就是大家熟悉的中国园林吗?这里一年四季鲜花艳艳,翠竹郁郁;葱绿的林间草坪,精致的园林小品,令人忘情山水,流连忘返。南山将东西方园林的长处融合在一起,将佛教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色结合在一起,将古老的文化和现代社会环境意识相衔接,使我们能够在这里享受到极富内涵的高层次的美。
选题前行,来到吉祥如意石前。在一簇一年四季盛开着殷红的花儿的三角梅旁,一块巨石上携刻着“吉祥如意”四个朱红大字。这是吉祥如意园的标牌,也是人们喜爱摄影留念的地方。顺着眼前的台阶拾级而上,是吉祥如意亭。亭里悬挂着吉祥钟供游客们撞击祈福,正如俗语所说的“闻钟声,烦恼轻,福气长,智慧生”。再往前行,在一片竹林之中,是各具神态的罗汉雕塑。或许是南山的风光实在太美了,罗汉们不耐烦枯坐在寺庙的神座上,到此“回归大自然”了。在这里他们少了些神的威严,多了些人的亲切。这是为游客们提供的又一处享受艺术的清静之地。
现在让我们回转身子,面向大海,凝视前方吧。那里正在建设备受世人关注的南山观音文化苑。观音文化苑占地面积近30万平方米,其主题部分是在南山湾距岸320米处填海建造基座,安奉108米高的海上观音像。据佛经记载,南山就是观音大士弘传佛法的地方。观音菩萨曾立十二大宏愿,其中第三愿即是长居南海愿。观音文化苑于19四年10月27日动工兴建,填海工程现已完成。海上观音像的原身,一尊10.8米高的观音像在南京制成并已运抵南山,举行了安奉庆典。海上观音像的塑造,集中了国内外佛教、雕塑、绘画等各界著名专家学者的智慧,建成后将成为海南乃至中国佛教文化的标志性景观之一。据专家们称,海上观音像拥有三个独特的佛教文化及雕塑艺术特点:一是高度罕见,观音像高108米,比美国自由女神像还高出16米;二是造型独特,展现为三尊手势各异的白衣观音像的合一体,是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完美结合的经典佛像作品;三是建筑占地面积大,观音像基座内的圆通宝殿总面积达13000平方米,建成后通过一道普济桥与陆地相连,将成为展示佛教文化的艺术殿堂,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观音殿堂。海上观音的塑造,被佛教界誉为世界级、世纪级佛事工程,佛教界、文化界都予以高度重视。
南山佛教文化苑景区辽阔,气魄宏大,一般园林无法企及。正因为如此,景物的铺展有了更大的回旋余地,显得潇洒自若。景区的开发保持山体原貌,保护生态平衡,淡化了人工造作的尴尬。这里的绿树、翠竹、红花、绿草,以及楼台、飞檐、亭榭、长廊、拱桥、荷池等等,都讲究布局,疏密有致,追求变化,绝不雷同,很有江南园林的韵致。依托自然而又回归自然,这就是南山的魅力。
南山既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又富于历史因缘的文化积淀。南山与佛教确有不解之缘。同时在中国传统的福寿文化中,传扬千古、脍炙人口的名句“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也道出了南山与福寿文化的渊源:据说东海就是我们前面介绍过的三亚大东海,南山就是我们介绍的这座南山。是耶非耶且不去深究,南山一带人长寿却是事实。据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海南的人口平均寿命最高,而三亚市的人口平均寿命为海南之冠,南山又居三亚市之首。在这一带,现有95岁以上的老人近千名。如果您到这里来观光休假,我们就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句话作为对您的祝福吧!
第四篇:根子荔枝文化旅游区
根子荔枝文化旅游区导游词
根子荔枝文化旅游区距茂名30公里,面积约20平方公里,以现代“三高”农业生态观光游、“三个代表“足迹游、荔枝文化风味游、浮山养生健体游为主线;集观光、度假休闲、健体养生、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
根子被称为中国荔枝第一镇,因为它拥有全国六个全国之最: 第一个全国之最是历史最久。据考证根子镇在秦朝末期就种植荔枝。柏桥村有个贡园,拥有千年树龄的古荔39棵,被誉为“荔枝博物馆”。据史载,唐朝高力士贡献给杨贵妃品尝的荔枝就是摘于贡园。因此根子又被称为“大唐荔乡”。
第二个全国之最,是面积最大。根子镇地处丘陵地区,气候和地形最利于荔枝生长,荔枝园面积达7万亩,是中国荔枝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
第三个全国之最,是产量最高。根子荔枝实行科学管理,年年丰收,年产量约3万吨,荔枝产量为全国乡镇最大。
第四个全国之最,是品种最多,品质最优。根子种植荔枝得天独厚,品质优良,品种有白糖罂、白腊、黑叶、妃子笑、桂味、三月红、糯米糍等十多个。
第五个全国之最,是成熟最早。根子荔枝每年三月初开始成熟,五月中下旬陆续上市,比其他地区早熟一个月,是全国荔枝成熟最早的地区。
第六个全国之最,是市场最广。根子荔枝畅销全国,出口港澳及
国外。
每到荔红蝉鸣时节,漫山遍野,层林尽染,流红溢绿。有“荔枝皇后”之称的白糖罂,早熟果大果皮鲜红,肉质嫩脆,甜香浓烈,剥皮不流汁,曾被评为“广东省早熟优质荔枝第一名”、“第三届全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
“桂味”是荔枝中之极品,核小如豆,肉质爽脆,味清甜且带有淡淡桂花香味。“糯米糍”则果大肉厚,肉溢糯香,甜味浓郁。根子是国家农业部“南亚热带作物名优基地——白糖罂、白腊荔枝生产基地“和”国家荔枝标准化生产基地“。
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有许多典故,除西安华清池的“贵妃出浴”外,另一精彩典故则是源自根子荔枝的“妃子笑”。说的是高州籍的太监高力士为了取悦杨贵妃,每年都要从家乡进贡荔枝给她尝鲜。但荔枝这水果“身子娇弱”,保鲜期只有两三天,所以根子贡园荔枝一旦摘下枝头,即派出快马北上,日夜兼程。为力保荔枝的新鲜程度必须分秒必争,马匹不能停歇,所以朝廷吩咐沿途各省备有骏马,就像现在的接力赛一样,每匹马拼死跑一段路。为了让美人笑纳这一框根子荔枝,不知跑死多少马匹,这才有了后人精彩的诗篇:“长安北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层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2000年2月19日,前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视察根子镇,访问农户并于红荔阁旁亲手种下一棵“中华红”荔枝,继而在高州主持“三江”教育,首先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几年过去了,红荔阁旁的“中华红”已经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根子因荔枝名扬天下,更因浮山胜景成为旅游休闲好去处。浮山海拔千米,气候宜人,是自然生态旅游和道教旅游的好去处,集休闲、养生、登山、观光于一体。
浮山岭风景区有这样一个奇景:游客走在大坪村的山路上,仰望浮山岭时会发现,主峰东侧峰脊的山势,形似一个老人抱着孙儿,头枕峰顶,背靠峰脊,仰面朝东横卧着。“老人”和峰脊浑然一体,自然和谐。游人面对这位在峰脊中出现的“老人”,可以童话般如此解读:或是老人爬上浮山顶峰后,采吃了灵芝仙草而返老还童,身影再现;或是老人知道雷劈了射牛岭(浮山附近的一座山)之后,就抱着孙儿爬上了顶峰,仰天祈求雷公息怒,最终使浮山躲过一劫。后者较为合情合理,因民间有射牛山与浮山岭比高,顶着了雷公的屁股而触怒了雷公的传说。
浮山是“岭南道仙第一人”潘茂名之故乡,是潘茂名“东山采药,西山炼丹”的东山风水宝地,山上的超世寺是潘仙故居的所在地。浮山冼太庙历史悠久,至今还保存着冼夫人的练武石等军事文物。两寺庙香火鼎盛,每日香客络绎不绝。浮山风景幽美,泉清、石奇、林幽。浮山仙泉、双龙戏珠、灵龟祝寿、龙须献瑞、冼庙灵光、潘仙故里、仙人浴湖、浮日出是浮山八大景点。
根子镇望海岭上的三仙庙建于明朝隆庆年间,也称“刘紫仙姑庙”。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后经多次重修,规模逐渐扩大,至明间年间成为县内颇具规模的一处寺庙建筑。
庙内有3间气势恢宏的大殿,雕梁画栋,色彩艳丽,别具特色的飞檐
斗拱,既反映了庙堂建筑的庄严肃穆,又有专供女性神灵安身的建筑所特有的俊俏和灵气。大殿内供仙姑塑像1尊,另有多尊侍女塑像排列两边。
据传,在王母娘娘身边主管寿典的仙女瑶嬺(ni),带领数名仙人奉命到人间采集珍宝为玉皇大帝祝寿。当她们完成任务后,瑶嬺就打发随行的其他仙女带着礼品先行回天宫交差。她看到还有一些剩余时间,打算借机游览一些人间美景。当她跨黄河、过南岭,踩一路风景来到处于粤西一带时,被这里的美妙人间美景所吸引,流连忘返,大有乐不思蜀之感,竟然错过了返回天庭的时间。于是,王母娘娘大怒,施法将瑶嬺变成1尊塑像逐出仙界,贬入人间。瑶嬺的灵魂随着塑像飘忽忽来到凡世间,心里十分委屈,茫茫人海何处才是安身之地?不禁一阵茫然之感袭上心头,心想,在哪里落地就在哪里安家吧!塑像在无穷的天地间无目的地飘落,也许是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在引导着她,到大地的第一站居然是浮山望海岭!瑶嬺见来到了驿头,内心充满了喜悦,被贬的不快一扫而空。因为这里不仅有菩萨作伴、释迦牟尼为邻,还有那雄伟的浮山为之挡风、清冽的山泉为之洗尘,还有山下甘甜如蜜的荔枝为之解渴,更重要的是有勤劳善良的浮山人终身相随左右,比起那枯燥无味的天堂来不知要好多少倍!当地人民为感谢仙女的厚爱,对塑像倍加爱护,并尊称之为“仙姑”。他们自发地捐钱捐物,修建了仙姑庙。附近村庄的居民为了得到仙姑的庇佑,纷纷到此烧香祈祷,有祈福的、求子的、祛病的、保平安的。因此,仙姑庙内的香火相当旺盛。由于到仙姑庙降香的人络绎不绝,望海岭景区
以民俗风情、生态观光和朝拜祭祀为主,每年农历2月13日,这里都要举行隆重的庙会。庙会以文化活动为主,物资交流为辅。期间,不仅民间艺人和业余剧团设场献艺,就连四里八乡的龙狮队也到庙会上演出,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在物资交流方面,主要以春季农业生产资料为主,日常生活用品次之,当然少不了当地传统工艺品为庙会添彩。
第五篇:古北口文化文物旅游区
古北口文化文物旅游区,地处具有“京师锁钥”之称的密云县古北口镇境内。距北京市区近100公里,交通十分便捷。古北口在北京东北部与河北省交界处,位居山海关和居庸关之间,是万里长城上著名的关塞之一。这里地处燕山深处,潮河自关外奔流而来,由于激流深切在蟠龙、卧虎两山之间形成一个狭窄的隘口,是燕山山脉各隘口中地势较为险要的一个,自古即为华北平原通往东北平原、内蒙高原的交通要冲之一。
在中国军事历史上特别是在自西汉以来的军事历史上,古北口的历史地位是其他所有关口都不能比拟的。中国历史上的几千次战争,曾经有几百次与古北口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都说古北口是万里长城上战事最多的关隘之一。有史可查的大小战役即达138次之多。特别是中国的历代大事和著名人物大都与古北口有关。可以说古北口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
历史上,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统治者曾多次进攻过古北口,并从古北口进入中原腹地抢掠。在近代史上,也曾有日本鬼子进攻并占领古北口,苏蒙联军也来解放过古北口,更有八路军和国民党军队争夺过古北口。
古北口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历史长河的发展、衍变过程中,为后人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财富。景区内文化古迹众多,故事传奇,不仅有明长城,更有北京地区最古老的北齐长城和建于1860年的古御道,1025年的杨令公庙,金、泰和五年(1205)的三眼井,充满神奇传说色彩的七郎坟,1934年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为纪念在古北口长城抗战中牺牲的抗日将士而修建的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古北口民俗展室等大小景观30余处。“一步三眼井,两步三座庙;七郎坟,令公庙,琉璃影壁靠大道”形象的表述了古北口景区独有的景观特色。
伴随改革开放和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深入,“北京市最美丽的乡村”、“京郊特色民俗村”、“北京市大课堂中小学课程教学活动实验基地”等桂冠又为古北口旅游赋予了新的内涵。
古北口就象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听不完的故事,研究不完的课题。朋友,无论您是初次、还是多次来到这里,只要留心,总会有新的发现。
古北口长城
古北口长城自南北朝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始修筑长城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长城历史。是明万里长城上自然景观最为壮美、敌楼和城墙形式最富变化的一段,也是经戚继光精心设计、督修的明万里长城中最坚固最雄伟的一段,更是今天唯一一段完整保留了明长城最精华部分原貌、保留了部分罕见的北齐长城及遗址的古长城。1980年末中国旅游总局、文化部、文物局共同组织的长城调查发现自古北口至望京楼的这段古北口明长城,建造的非常坚固、优美,被称为:“我国的第二个八达岭”和“中国长城之最”,引起了国内外各有关方面的关注。1987年,古北口长城作为中国唯一的一段最完整保留了明代原貌的长城,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定为“原始长城”,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古北口现存最早的长城是南北朝北齐修筑的长城,明代重建长城时,根据长城当时的走向和防御要点,保留了部分北齐长城,并对部分北齐长城和关口进行了包砖重修,还建立了数个瓮城、关城、营城,形成了现在“双长城”“城上城”“城套城”“城中城”的奇特景观。总之,古北口长城的建筑成就和独特的造型艺术,在明代一万二千七百多华里的全部城段中是少见的和奇妙的。这段长城可以称得上是中国长城建筑史上的一束艺术之花。
古北口古镇
古北口曾是边关重镇,现在已成为历史文化名镇。明清时期的古御道,从北口到北关瓮城,全长1500m,其中有明清时期存在下来的老铺面房10处,有石桥、三眼井和御封井等景观。
围绕古街还有北口瓮城、老爷庙、药王庙、关帝庙、城隍庙、古戏楼、琉璃影壁、令公庙、玉皇庙等庙宇和景观(目前部分已不存在),形成“一纵四横”的古街。现已被列为县级文物单位的有令公庙、药王庙、吕祖庙、清真寺等。现在的古街仅存一些传统居住建筑,并夹杂了许多居民自改自建的新房,有历史可考的文物古建筑有30余座,是与帝王文化紧密相连的多元文化聚合体。这种古北口独有的古庙宇群落,与长城的驻军文化、长城历史文化、居民生活与民俗文化,以及自然景观紧密融合。
本文由aomenduchang6.net 澳门赌场 提供,转载请注明
古北口镇也因此以“长城怀抱中的古镇”而闻名天下,现为北京地区最后保留下的一个原生态长城怀抱中的历史文化古镇。古北口是万里长城的一个关口,背有卧虎山、蟠龙山双峰耸立,中有潮河、汤河两水穿过。古北口镇有两个村子,被一条潮河分列东、西两边。过去的“河东村”现在名为古北口村,过去的“河西村”现在仍被人们这样称呼着。
本文由aomenduchang6.net 澳门赌场 提供,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