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农村小学生怎样提高作文写作水平
浅谈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但是当前农村小学生的语文成绩老是难以提高,究其原因,除了基础知识掌握不足外,最大原因是写作水平差。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值得我们语文教师去探究,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他们所积累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我的教学、探索实践出发,我认为要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训练点,在广泛的生活中进行有效地读写结合训练,才能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水平。在探索与实践中,我总结出一些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课外的有效的读写结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我认为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方法1:读前先写,赏文作比。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先把习作内容布置下去,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水平先试作。根据学生练笔完成情况,结合读写训练点,在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语言文字,在切身的对比中感受作者语言的表现力。这样做既合理地使用了教材,又联系了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够科学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一种任务驱动下的读写结合。如在学习《一夜的工作》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预习作业:请用自己的语言去表现教材插图所呈现的“总理工作”的场面。因为有了课前的写,学生们带着审视、对比、欣赏、迫切学习的心态深入语言文字,感悟更深刻。
方法2:课前读后感。读后感是读写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在平时教学中,运用得较保守。老师们总是把读后感变成课后感,老师
进行全批详改。如此一来,对学生而言是个负担,他们不愿写;对老师批改而言也是—种负担。我们完全可以把写读后感更灵活地布置成课前学习作业,随意地让学生自由写感受和想法。老师用划览的方式阅读,重在留意文中的“思”。写课前读后感,对于学生而言是以写促读,以读促写,真正把预习落到实处;对于教师亦有摸清学情,教师可以从多元观点的交织中导入新课,也可以让生成的矛盾思想贯穿教学过程,顺学而导,最后达成对文字本真的认识。
方法3:课中批注。这是读写结合最随意的形式,一边读一边在有所感有所想有所思之处做上批注,便于读完后整理自己的思路。这既是一种读书方式,也是—种学习工作的能力。
方法4:锤炼小标题。拟小标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语言实践活动,小标题既要紧扣课文内容,又要推敲用语的表现力。每个学生都期望自己拟的小标题被大家欣赏,所以在用字上煞费苦心,讨论时都据理力争。
方法5:仿写。所谓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句式、立意、构思、结构或写法等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仿写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从仿起步——模仿阶段,学习《桃花心木》,学生练习用总分式写一段话,并用分号分隔几个并列的意思。学习《匆匆》,让学生仿写两段话,体会散文的韵味,感悟生活的美好。第二个层次从仿到创——创新阶段。如果说低年级的模仿是读写结合的基点的话,那么,中高年级就应该把“创新”作为读写结合的支点。培养学生写作上的创造意识,是使读写结合从根本上得以实现和超越的一个
转折点。读写结合的创造,主要是指内容的创造,就是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文形式的基础上选择新颖的、独具特色的内容写,鼓励学生在写作内容上的求异思维,从而力求在写作训练中反映出学生的个性色彩和创造精神,也指形式上的创新。
方法6:续写。课文中,有些句子后面留有空白,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填补,在后面续写,同时对学生的理解也是一个考察。如《凡卡》这篇课文可让学生置身其中,写出凡卡的最终结局。有的结尾余意未尽,留有想象续写空间,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可续写假如小女孩来到你身边的故事。
方法7:改写。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结构或叙述方法等,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训练形式。可改写文体、可改情节,还可改写结尾。改写往往要对教材进行假设变动,启发学生展开想象。
方法8:扩写。可以扩写故事情节,也可以扩写某处一带而过的细节。
方法9:缩写。对教材中篇幅较长的文章进行提炼,抓住主要内容缩写,利于加深理解,又提高了阅读速度和概括表达能力。
方法10:心得笔记、读后感。
方法11:用心灵去观察,提倡写真,孩子们笔下的应该是“个性化的、自然的,是充满特点的真情和情趣,沉浸着美语和泪珠”的东西。真实的美从哪里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如何观察生活呢?这 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从阅读课文中去学习、借鉴。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学习、掌握句式和文章结构,更应明白文章来源于生活体验。作文和生活是不分家的,没有平时的悉心观察、体验,就写不出有真情实感和鲜活的、有灵性的文章。否则,作文过程只会成为呆板的、模式化的拼装过程。鉴于此,这学期我精心为孩子们设计了一次“呵护小生命诞生”的体验活动,每个孩子守护一个蚕宝宝,在20多天的照料和期盼后,也许会目睹小蚕挣扎、破卵而出的动人时刻,感受生命的伟大;也许付出与希望会成为泡影,见证的是生命的消失„„不管怎样,孩子们用眼睛、更是用心灵在关注、在观察。从孩子们的作品里,你能感受到一种真实、一颗真心、一份真情。从这里我们看到,阅读过程是—个还原生活情境的过程,仿写过程是个先体验生活情境,再表达的过程。只有写作形式和所写内容有效结合,才能真正实现阅读向写作的迁移内化。
方法12:单元习作。单元习作是一个单元的大作文。教师通常是在习作之前为了习作而进行指导。为了加强读写结合的力度和有效性,教师常常要准备许多相关的素材。如果要真正的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挑选素材。在习作初稿完成后,还应进行多次修改,学习锤炼语句。
方法13:读写周周练。读写结合应以自能为目标。因此,必须把课文教学引伸到课外,与相关的生活和课外阅读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用自己的课外阅读、生活经历来充实课文教学,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更加灵动而丰满。
我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在学习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好的方法后,总
结出来的适合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为学生架起了一座通向知识彼岸的桥梁,最终完成知识和能力的迁移。
浅谈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
学校:小寨镇余家沟小学
姓名:肖锋辉
第二篇:浅谈怎样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浅谈怎样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许国富
【摘要】:如何来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水平呢?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练是关键,练说练写。注重平时积累。重视作文的评改,让学生在自改、互改中交流提高。只要我们切实抓好各个环节,努力创造条件,在实践中加强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就能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关键词】:入门;兴趣;阅读与积累;练写;修改与提高
本人在农村从教37年,一直教小学语文和数学。特别想探讨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然而怎样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呢?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这几年来,本人主要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经了解有几方面的原因:
1、觉得无内容可写,乱编的多。
2、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
3、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
4、缺乏想象力。
5、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来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水平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绕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 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如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命题为《××,我想对你说》。又如根据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有兴趣了。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实践中我具体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小作者的眼睛会一亮,神情高兴。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 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第三是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还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等。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是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断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为了表现自己,在课外时间他们就会趣味盎然地寻找或写出自己满意的习作。又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结合语文书中的《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写作文做准备。二.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漫谈文艺创作》)。实践 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当然,在对学生进行范文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应教育学生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仿写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仿写练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发展求异思维。如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表现同一中心的题材内容安排可“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还可按“顺序”、“插叙”、“倒叙”去进行一题多练。先扶后放,从仿到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三.练是关键,练说练写
新大纲对习作教学的总要求是:“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的条理,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养成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这习作教学的总要求中,突出了练笔的性质。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教学中练是 关键,练说练写,“练”是帮助学生打开作文之门的金钥匙。如何引导学生“练”呢? 1.紧扣生活,练说练写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对此我们要善于做生活笔记。茅盾告诉我们:“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枝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可是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见无材可写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仅做生活的旁观者。在农村,有一些老师说:“农村信息闭塞,学生见闻受到限制,缺少课外读物,所以作文学生觉得可写的东西不多。”其实不然,农村有农村的特点,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农村的优势,挖掘作文源泉。农村有着广阔的天地,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内容。在训练时,要积极引导学生捕捉所看、所见、所做、所感,如四季的景色、饲养的家禽、田间的庄稼、使用的家具、参与的农活、山中的花草树木、自然中的鸟兽鱼虫、来往的亲戚朋友„„身边的人、事、景、物无处不有,关键是要善于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之人,练说练写这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
2、练说真话,练写真情实感。作文说的就是真人真事,写的就是真情实感,但平时学生在写作文中,有时为了完成任务胡编乱造,或抄袭他人,或无病呻吟,作文成了很多学生的一纸谎言。在学生的笔下同学都是拾金不昧的,老师都是抱病工作的,邻居都是乐于助人的,家乡都是美丽富饶的。内容千编一律的,缺少新意,有时甚至给 学生下个评语也很难,但就是觉得不对劲。对此我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注意培养学生在练中要养成说真话,写真事的习惯,这跟培养学生踏踏实实做人至关重要。“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例如,教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思维领域法国雕塑家罗丹语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培养学生感受乡村家乡的风光,感受家乡的风俗习惯,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风光。
四.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昕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柬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参加农村的活动、帮助父母做事、到田野里劳动等。
五.重视作文的评改,让学生在自改、互改中交流提高
“写作文难,批改作文更难”。详细批改,工作量又太重;简单批改,又怕达不到效果。那么如何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兴趣?如何使作文批改更有效?笔者认为师生不应把作文当成孤立的个体,而应把它作为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把作文批改看作是一种阅读的交流、一种心灵的沟通。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批改中,让作文批改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场地。在评改学生作文时,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自主评改、交互评改。学生自改,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作文批改的主人。当然老师在让学生自改作文前应进行指导,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对照题目,看自己的内容是否切题;其次,让学生检查文章的条理、详略的处理,中心材料是否充实具体;再次,检查是否有病句或错别字;最后,看看采用修辞手法可否使文章更精彩。学生自改后,小组同学参与互改,笔者发现小组同学在互改交流中,无拘无束、乐于交流,敢于阐述自己的见解,哪怕是一个小问题他们也会争得面红耳赤。他人评价时,无疑能让自己大受启发,以广阔的视野对习作进一步修改;评价他人时,亦能使自己得以借鉴,吸取他人的闪光点。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既利于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又使学生在自改作文中尝到了“自改成果”,教师也能从精批细改的主体地位中脱离出来,成为作文批改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交给批改的方法,给学生以指导。既促进大家情感交流,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小学作文教学之路是坎坷不平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努力让学生对作文由“厌”写变“乐”写,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使学生能快乐作文,快乐成长。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以上几点,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只要我们切实抓好各个环节,努力创造条件,在实践中加强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就能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我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农村实际,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按照教学规律,继续探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参考文献】:《论语全文及翻译》、《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矛盾——《漫谈文艺创作》
浅谈怎样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许国富
康平县海洲九年一贯制学校
2016年11月3日
第三篇:怎样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肇庆市睦岗镇下瑶小学:陆燕梅
【内容摘要】本人根据作文教学难,教师怕教,学生怕写的这一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首先从导致的因素着手,再作文素材的积累;养成写日记习惯;学会仿写;学会评改;作文评估;扩大阅读量等方面寻找对策,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发掘学生的写作潜能,教会学生写作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学提高训练教会善于
一直以来,一听到作文两字,许多学生不是抓脑袋,就是咬笔头,不知如何下笔,脑子里一片空白。甚至一到教作文,教师也都紧皱眉头,不知如何教才能使学生领会怎样写、写些什么?在作文教学中,有时教师讲了一大堆,几乎把文章都说了出来,以为学生这下子会写了吧,但一经批改,学生的作文还是一塌糊涂。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样的教学效果呢?据笔者调查就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教师作文意识淡薄
许多教师本身对教作文还存在“三怕”的心理。一怕麻烦,二怕学生不会写,三怕批改,对作文不够重视。本来是四个课时的作文课,只用两个课时完成,甚至有些老师只布置课外写,没有在课堂上直接引导;就算有引导这个环节,也会忽略生生评改、师生评改这个环节。其实很多时候,教师缺的不是方法,而是恒心。
二、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
许多老师只为教而教,没有按学生的实际去引导学生怎样写,不管学生的生搬硬套,只要有作文交就行了,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一种抄作文的现象。
三、教师没有要求学生从小养成写的习惯
在山区低年级的教师认为学生只要会读、会认、会写字就行了,没有要求学生写话,所以学生的写话往往只是在三年级开始。
四、学生的学习空间狭窄
对于小学生,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交流所以,导致了学生作文材料匮乏。
俗话说:“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呢?针对以上几个因素,下面就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策略。
一、教师要训练学生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字、词、句是写作的建筑材料,而好词、好句更是美化大厦的瓷片。因此,平时就要注意教学生懂得“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道理。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余时间的阅读上,都要求他们把学过的、读过的优美的词语和句子抄在一本笔记本上,汇成词句集锦,并想办法弄清其意义,弄懂用法,逐步掌握,学以致用。对这项工作要定期检查、督促、指导。通过日积月累,学生们的字、句库形成了,写起作文来就得心应手了。
二、教师要训练学生平时认真观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除了要求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外,还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注意和善于观察,并每天把身边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成为日记。写日记是一种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好办法,对作文教学具有促进的作用。作为老师应该努力使学生知道写日记的好处:
1、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是可以为自己的童年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如“今天我和XX同学吵架、、、、、、”“今天开学的第一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女教师、、、、、、”以后回头再看的时候就觉得非常的有趣。开始时不限制日记的内容,表达方式自由。可以抄几则格言;记一段妙语;写一件趣事;描一处事物;可以洋洋千行;也可以寥寥几语。做到每天检查,慢慢的改为每周检查一次。在交来的日记中,会有不少佳句,但也有的像记流水帐,有的马虎应付,但不管怎样,只要动笔就给予鼓励,勤写就是一个进步。这样学生们就由统一要求写,逐渐养成了自觉写的良好习惯。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消除了学生怕作文的心理。而通过多年的尝试,就会发现学生的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在不断增强,由此可见,写日记在作文教学的作用不容忽视。
三、教师要教会学生仿写的能力
阅读和写作是互相渗透的,阅读课文大都是可供仿写的范文,提供了写作方面的很
多范例,而小学生的作文总是由模仿到创造的。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延续、巩固和发展。要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光靠作文课是远远不够的,应寓作文于阅读教学中,所以,在每一篇课文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地加强对写作的指导,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写作文。如文章的开篇点题,首尾呼应,过渡自然,结构严谨,语言流畅、生动、准确、平实、连贯等方法;总分总,由外及里、由远到近的写作方法;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教《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先让学生弄清楚作者的写作方法:课文先交代了杨梅生长的地方,再写杨梅的枝、叶、果实和味道。课后要求学生仿照这一课的写法,写一篇自己喜欢的植物。如:可以写我爱故乡的枇杷、柚子或黄皮等,这样仿照写出来的作文效果很好。以后对课文中写人、记事、状物或抒情的好片段都让学生模仿。如《鸟的天堂》描写“大榕树”和“众鸟齐飞”那两个场面,就是很好的仿写片段。这样不但及时巩固了阅读教学,而且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组织、形成布局谋篇的作文写法,为写好作文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逐渐地就会在模仿中不断创新。
四、教师要教会学生在写作时怎样选材
无论是写人.写事.写景物的作文,你所选的材料直接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所以我们在选材的时侯,就要选择鲜明的材料,重点选一两件事例来写,这样才能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内容直奔中心。可见,写作的选材直接影响文章的效果。教师只要教学生学会了选材,就能按要求写好作文。那么,写作的材料来自哪里?它来源于我们的生活,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就是写作的材料,老师只要教学生学会积累.留心观察.提取材料,这样才能写出好作文。
五、教师要教会学生懂得评价自己的作文
有的老师可能会质疑:小学生连话都写不上几句,会评价、会修改自己的作文?简
直是贻笑大方。但话可不能这样说, 正所谓“文章不厌百回改”“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正因为是小学生,老师们更应该从小培养学生学会修改作文,评价作文的能力。在这个阶段,学生首先要会写,哪怕是几句话也得写出来,能写出来就可以修改,能够修改也就懂得了评价,这里是指能评价别人或自己的文章的优缺点,那么应该怎样评价呢?对于小学生来说,一般教他们反思以下几个问题:
1、内容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具体、完整?
2、语句是否连贯、通顺?
3、中心是否明确?
4、字体是否端正、整洁,是否有错别字?
5、用词是否恰当,标点符号是否正确?
(一)采取的方法是先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再分组合作轮流评论,被评者要虚心听取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聆听别人指出的缺点和改进的意见等等,最后由小组长组织审定。
五、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作文本上写评语,耐心指导
教师对作文的评语要以鼓励为主,特别是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要肯定学生习作的优点,再委婉地评缺点,变说教为谈心,拉近师生的距离,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作文的点滴进步或成功之处。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喜悦和乐趣,体验成功。有必要的还可以进行面批面改,对学生进行个别的辅导。对优生的辅导重在写作技巧,用词的锤炼和选材的新颖;对中等生的辅导重在主题的明确,句子的优美,语段的具体;而对学困生的辅导,重在指导“内容”与“结构”,由浅入深逐步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长期的指导,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写作的信心就会倍增,写作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了。其实作文评语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写作的兴趣,所以教师一定要好好把握评语的度。
六、教师要创设条件和语言环境,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在城区的学生除了有先进的学习方法指导外,还有平时大量的阅读,而条件比较差,资源比较缺乏的学校,学生除了课本还是课本。所以教师要想办法改善学生的学习条件,如果学校没有图书室的,教师不妨在班上创设一个图书角,号召学生每人每个学期捐赠一本课外读物,放在图书角,安排一节专门读课外读物的课,资源共享,互相交流,并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平时可以借出,但要记录,到了学期末再领回去。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爱读书的习惯,而且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从阅读中积累好词好句,丰富学生的词汇,进一步为写好作文提供良好的环境,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但是,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非一朝一夕可造就的,老师们也只有循序渐进,长期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才会不断地提高。
第四篇:怎样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对学生而言,写作文难,写一篇好的作文更难。他们面对作文题目不知从何下笔,无话可说,即便是写出来,也是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没有真情实感。师生都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甚微。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呢?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作文,让学生把握要点,培养其写作的灵感
在写作训练中、语文教师往往把文章的字、词、句、段、篇、中心思想,文章结构,逻辑修辞等作为不同阶段的训练中心任务。这些任务虽然很重要,但并不是中心任务,中心任务应该是“灵感”的训练。灵感来源于生活、灵感来源于思考、灵感来源于可持续性的思考,灵感来源于全时性的思考,灵感来源于人的主动性、灵感来源于个体对大自然的爱„„
以前我们的作文多是给定好了题目的,如写《我的老师》、《记一件有义意的事》、《论勤奋》等,这本身就让学生没有多少灵感,所以学生只能靠苦思冥想、生搬硬套来完成任务。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作文题目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如“你在生活中有什么发现,请你把你的发现写成篇日记,再与同学们交流”;又如“你曾到过哪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请你把它写来”。面对场景,学生一定会用不同的视角对待,当然就会产生不同灵感。这些有个性化的文题目,贴近生活,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个性,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有时候,我们看到了什么事情,看到了美丽的景色,想起了某一件事情,就特别想把它写下来,这时如果马上动笔写,就能写得很好,很流畅。如果不及时写不来,这种灵感就带不来“习作”欲望,灵感就消失无踪了。
老师要善于创设习作情景,激起学生的习作灵感,并给学生充分的习作时间,让学生写下当时的感受,写下的文章一定是好文章。总之,如果我们的课堂把灵感当作中心任务,学生一定不会被字、词、句、段、篇、修辞所困扰,因为灵感会全面启动学生的思维,会主动调取素材库的素材,也会自动生成新的话语,积累的作用将面面展现。可以说个人的写作才华,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在活动中,学生是主角,是主体,既可以是活动的参与者,还可以是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设计者,教师只是活动的创设者,只起着对活动的促进和辅导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想象,勇于创新和实践,把活动推向更高的层次。同时教师还应在不同的活动中激励评价学生,鼓励学生持续发展,大胆运用语言,实践语言,最终达到自主学习、自我纠错、自我评价、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
二、注重平时的积累,积累对引导学生学习,写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新课标》提出要“重视文本”。很多课文的思考题中都有“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好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和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掌握了一些好词佳句,就会为写作做好铺垫。在写作文时就能够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秋天的雨》这课后,我让学生学习文中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精彩语句和片段。让学生抄写并熟记,为学生以后写秋天的景物做了铺垫。
2、通过学习优秀作品进行积累
单从课本里学到知识,积累素材还不够。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正是这个道理,自己的知识丰富了,写起作文来就会得心应手。我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和学生手中的各种资料,每周抽出一节课,让学生自由阅读,自己感悟,使学生在广袤瑰丽的作文海洋里,搜集作文素材,学习多种写作上的技巧。指导学生搜集材料,把佳作选出来,每人选一篇,让学生在小组或班上交流。这样不但拓宽了学生的写作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
3、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得最好方式,也是最好途径。我让学生坚持每天写一篇日记,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就有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也能写出真情实感。
三、学会观察,吸收素材
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的活动。社会上,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只有借助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才能丰富自己的写作材料。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随机观察,随机注意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有趣的事物。让他们养成随机观察的习惯,使他们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不断增强。作文时便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同时,教师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广泛收集素材,让学生提高主动选择,分析素材的能力。教师可根据生活实际,组织学生参加某项力所能及的劳动,从旁坚持要求,督促鼓励,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坚持实际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之情。学生通过自己的坚持观察,获得许多别人未能发现且富有特点的材料。
四、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1、语言技能训练法
每堂语文课前5分钟,学生按老师布置的每周语言训练的题目,进行有准备的口头表达。例如各种简短的应用文训练,各种文体的片断训练等等,细水长流,以此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专题训练法
在一段时间里,集中训练一个专题。如写景专题,以空间、时间或逻辑为顺序各练习一遍,从中找出写景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任何体裁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使容易出错的地方暴露出来,加以改正。
3、提纲训练法
此法目的是增加训练密度,节约训练时间。例如训练记叙文时,教师可启发学生提出一些作文题目,如《上学路上的一件事》、《我的好朋友》、《在雨中》等等,在众多的题目里,选出一个,然后要学生只拟题纲,不求成文,此法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多角度进行立意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快速思维,同时在写作益上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多方面的,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习作的灵感,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积极性,在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平时,让广大学生学会做人
“如何提高习作教学实效性”教学研讨活动
为了更好地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性,日前,长征小学举行了“如何提高习作教学实效性”教学研讨活动。
活动中,全体语文教师分别聆听了五年级王耀老师和三年级陈波老师执教的习作指导课,随后,学校领导组织大家针对两节作文课进行交流研讨。从学生角度观察,主要存在语言啰嗦,用语不规范,表达不清楚的问题;而就教师层面来说,作文教学存在侧重解决“写什么”,忽略“怎样写”的问题,该现象则是新课改以来提倡学生发展个性后出现的新问题。老师们一致认为二年级的写话和三年级的习作教学,要重视课文的仿写练习,从一个词,一段话入手,让学生形成规范语言,从而做到完整自我表达。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习作教学
作文是人们创造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个人思想感情、态度价值观的一种活动,它是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综合训练,也是学生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新课程标准》指出:习作起始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比方法更重要的是兴趣,兴趣是更好的老师。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只凭老师的压力而强迫学生多读多写往往事与愿违,南辕北辙。本人通过参加今年举行的习作教学比赛并听取了众多老师的习作教学课,受益非浅。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是习作教学的重点。因此,需要教师有的放矢诱发学生从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并调动他们的写作激情,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下面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习作教学,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生活寻趣、以趣为源
生活是文章的源泉,文章是生活的反映,真实是文章的生命。我们应当确立“说真话就是作文、写事实就是作文和叙真情就是作文”的作文教学理念。引导和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口,我口言我心,”写出原汁原味的社会生活,人物形象。如在指导学生写《记暑假里的一件事》时,我先启发学生回忆:“一个暑假不知不觉又过去了,大家都长高了,有的还晒黑了,现在老师很想知道你们的暑假生活过得怎么有意思,怎么开心。”学生们一个个笑容可掬、毫无顾忌、满怀激情、滔滔不绝的谈开了。学生们越说越起劲。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正当他们对暑假生活充满着美好的回忆,津津乐道的时候,我问:“暑假大家过得这么愉快,这么开心,老师就让你们写暑假中的一件事,好写吗?”“好写!”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由此可见作文指导首要的一点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感到有东西想要表白,而且非表白不可,因为孩子们都酷爱暑假生活。夏日那沸腾的池塘,缀满宝石的星空,欢闹的知了,忽明忽灭的萤火虫„„为孩子们的暑假生活增添了无穷乐趣。假期时间充足,孩子们常常帮妈妈煮饭、洗衣、放牛、捉迷藏„„生活丰富多彩有趣。这么丰富的题材,孩子们无疑是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不必搜索枯肠、绞尽脑汁、面壁虚构。学生们在宽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尽情表达,这样使学生由敢说、想说,发展到想写、会写、乐写。
二、细心观察、感受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源泉。”学生要有所见闻,有所感受,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促使小学生作文与儿童生活贴近,并让学生在获得作文题材的同时,一步步认识周围事物。不会观察就不会从外界汲取素材,必然文章言之无物。要让学生认识到仔细观察的好处,养成学生耐心细致观察的好习惯,能够用敏锐的眼睛看生活,用聪慧的耳朵听生活,用细腻的心留意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能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
三、从读入手、以读促写
读和写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读是从外到内的收获,写是从内到外的表达。叶圣陶说:“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也随之增长。”以读促写首先要做到大量阅读,联系对照。大量阅读即多读,指读的篇章多,篇数多。以致熟读成颂。但应该强调一点,这样的阅读不是机械的“死读”。阅读课文或优秀文章,主要是学习理解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通过阅读,要使学生懂得怎样选材、组材,怎样确定中心,怎样谴词造句。故而,读文章时要仔细认真,勤思多想。最好的方法是联系自己的实际对照阅读。文章到手,自己先想想:这是什么体裁的文章?中心词是什么?让我写应从何入手?读文章的过程中,想作者怎样围绕中心谋篇的。读过
完后再想一想,这篇文章好在哪里?通过琢磨咀嚼,收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的效果。从而逐步解决“怎样写”的问题。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指导学生阅读,最初应放在课内,在作文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可以展示课前搜索的范文和学生一起品读、欣赏,学习借鉴文章的写作方法。如在教学童话故事的写作时,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讲《小山羊》、《小马过河》、《狐狸和乌鸦》等故事。启迪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思路,给学生的创作以启发和灵感。当然,课外也应该适当地指导,因为课外是学生的自觉行为,往往为求知欲所支配,为浓厚的兴趣所驱使。他们还可以运用课内学到的方法自己尝试,因此,效果往往更加显著。
以读促写还要多做读书笔记,灵活运用,教师应指导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力争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到好文章,要让学生致力于理解、消化,将一些对自己有用的材料摘录下来,归类整理,经常阅读,学习作者的立意方法,写作方法,举一反三,灵活运用阅读过程中学到的知识,使之变成自己的阅读储备,进而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四、大胆想象、寻求创新
心理学家认为:“想象是在大脑中改造记忆的表象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儿童天生就是一个幻想家,他们的脑海里装着说也说不完、盛也盛不下的奇思妙想。给学生合适的话题,他们就可能“思接千载,心游万韧”,激发出活跃灵动的想象。想象作文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联想甚至幻想,怎么想就怎么写。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一般不应对他们的创意多加批评,不要怕不合规矩,只要是学生自己的话,哪怕在老师看来是幼稚可笑的,也是珍贵的。
五、灵活评价、培养兴趣
长期以来形成的作文模式是:教师命题 —— 学生写—— 教师批阅—— 学生改。这看似完整的评改模式却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自始到终都是以教师的意志为中心。这样不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而应多种形式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好作文是夸出来的。首先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作文中捕捉一些闪光点进行表扬,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其次要建立学生互评的机制。还可以让家长参与评价。这样学生就会更认真地去写作了,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了。写作的兴趣就会不断地得到培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新的评价机制的建立,对小学生的写作要求一定会更高。如何切实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任重而道远。
研究习作方法 提升语文素养分享到:
一直以来,农村小学生习作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严重制约了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近几年来,我们围绕湖北省课题实验“小学习作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以习作教学方法为研究内容,不断加强习作教学改革与研究,努力探索出行之有效的习作教学策略。
一、读写结合1.用好教材。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延伸,习作教学如果离开了阅读,则成了无源之水。如何依托阅读,进行读写结合训练,针对这一点,教师们在中高年级进行了读写结合的研究。(1)以读促写。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典范文章,教师可充分挖掘可供习作的素材,在学生读文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归纳写作方法,在方法总结上不求全、求多,只需努力做到一课一得。(2)读中仿写。仿是学生习作的基础,仿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在初步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后,可让学生尝试着仿一仿。如鄂教版课文《我的房间》一文,“总—分—总”结构十分明显,想象和抒情结合得自然巧妙,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的结构模式与写作方法,写一写自己理想化的房间。如《雷锋之歌》一诗,流畅明快.....
第五篇:怎样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路南小学王芝秀
新修订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让学生多读多写,并且规定了阅读和写作量。在目前大力提倡“减负”,提倡素质教育的情况下,要多读多写,必须提高读写效率。具体来说,读要讲究效率,写也要讲究效率。只有学会高效率的读写,才能“减负”不减“质”,也只有学会高效率的读写,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运用能力。然而,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学会高效率的读写?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些都是作为一个教育者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也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对学生而言,写作文难,写一篇好的作文更难。他们面对作文题目不知从何下笔,无话可说,即便是写出来,也是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没有真情实感。师生都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甚微。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呢?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作文,让学生把握要点,培养其写作的灵感
长期以来,由于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支配下,教师注重对成篇作文的改写,背诵;学生习惯于“拷贝”别人的优秀作品,造成“高分低能”的严重后果。新课程的改革告诉我们,应当注重学生发现写作规律,获得写作能力的过程,体会创作的乐趣。小学语文中的作文教学,应当注重如何表情达意,如何通过篇章习作“启迪世人”;如何进行“谋篇布局”等写作技巧的点拨教学。教师认识到这一点,就不会为了提高学生考卷上的分数而错导学生机械地“拷贝”或“抄袭”同龄人的佳作。众师生的努力,都会聚集如何培养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的写作水平这个重点上。教师的想教,学生的乐学是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
兴趣是指一种力求认识某种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表现为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态度。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低年级学生一般对写作兴趣不浓。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抽象思维的发展。这种不浓的兴趣,就会慢慢变浓。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作文课堂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体验到创作的喜悦。让学生展示写作成果,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开办学校广播站,每天早上或午休自学时间选1—7篇当天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广播。组建学生“学习园地”,将班级学生中近期的优秀作文结集展览于“学习园地”。开展作文竞赛,将获奖名单连同获奖作品一起公榜表扬。这些都是展示小学生写作成果的办法。我们通过多种途径让小学生体验到成功喜悦,同时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带动他们从中感悟出写作的规律和方法,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写作的活动中去
在写作训练中、语文教师往往把文章的字、词、句、段、篇、中心思想,文章结构,逻辑修辞等作为不同阶段的训练中心任务。这些任务虽然很重要,但并不是中心任务,中心任务应该是“灵感”的训练。灵感来源于生活、灵感来源于思考、灵感来源于可持续性的思考,灵感来源于全时性的思考,灵感来源于人的主动性、灵感来源于个体对大自然的爱„„
以前我们的作文多是给定好了题目的,如写《我的老师》、《记一件有义意的事》、《论勤奋》等,这本身就让学生没有多少灵感,所以学生只能靠苦思冥想、生搬硬套来完成任务。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作文题目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如“你在生活中有什么发现,请你把你的发现写成篇日记,再与同学们交流”;又如“你曾到过哪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请你把它写来”。
面对场景,学生一定会用不同的视角对待,当然就会产生不同灵感。这些有个性化的文题目,贴近生活,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个性,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有时候,我们看到了什么事情,看到了美丽的景色,想起了某一件事情,就特别想把它写下来,这时如果马上动笔写,就能写得很好,很流畅。如果不及时写不来,这种灵感就带不来“习作”欲望,灵感就消失无踪了
老师要善于创设习作情景,激起学生的习作灵感,并给学生充分的习作时间,让学生写下当时的感受,写下的文章一定是好文章。总之,如果我们的课堂把灵感当作中心任务,学生一定不会被字、词、句、段、篇、修辞所困扰,因为灵感会全面启动学生的思维,会主动调取素材库的素材,也会自动生成新的话语,积累的作用将面面展现。可以说个人的写作才华,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在活动中,学生是主角,是主体,既可以是活动的参与者,还可以是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设计者,教师只是活动的创设者,只起着对活动的促进和辅导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想象,勇于创新和实践,把活动推向更高的层次。同时教师还应在不同的活动中激励评价学生,鼓励学生持续发展,大胆运用语言,实践语言,最终达到自主学习、自我纠错、自我评价、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
二、注重平时的积累,积累对引导学生学习,写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新课标》提出要“重视文本”。很多课文的思考题中都有“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好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和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掌握了一些好词佳句,就会为写作做好铺垫。在写作文时就能够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秋天的雨》这课后,我让学生学习文中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精彩语句和片段。让学生抄写并熟记,为学生以后写秋天的景物做了铺垫。
2、通过学习优秀作品进行积累
小学生怕作文,怕就怕在不知到自己在写什么,应该写成什么样子,应该怎么写。从根本上分析,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是不懂得什么样的作品才算是“优秀”的作品,不懂得优秀的作品究竟“优秀”在哪里,我们的习作怎样才能达到“优秀”的要求,面对堆积如山的《作文选》,学生也只能情愿而又不情愿地唉叹“才气不够!”可见小学生并不懂得欣赏眼前的佳作,不懂得别人的作品好好在哪里,自己将如何达到这个标准,他们不是缺乏创作的能力,而是缺乏自己对创作潜能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给学生欣赏的优秀作品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自己找出优秀作品的成功之处,并多读多想同龄人的优秀作品的精妙之处,通过阅读感悟出各类作文的创作方法。例如:假设想设想象作文的写作规律:(1)根据愿望选择自己理想中的人或物来写。(2)想象要大胆、合理,假设的推测要有理有据,情节要生动有趣。(3)应当有人的思维和人的行动。(4)习作是否能给人以某种启迪。学生领悟到这些协作规律,就会用这些规律欣赏,审评有自己耳闻目睹的每一篇优秀作品,从而认识到每篇优秀作品的优点和不足,自然而然地加入自己的作者的意图和读者的设想,逐步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创新思维的方法,不断提高读写效率。真正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单从课本里学到知识,积累素材还不够。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正是这个道理,自己的知识丰富了,写起作文来就会得心应手。我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和学生手中的各种资料,每周抽出一节课,让学生自由阅读,自己感悟,使学生在广袤瑰丽的作文海洋里,搜集作文素材,学习多种写作上的技巧。指导学生搜集材料,把佳作选出来,每人选一篇,让学生在小组或班上交流。这样不但拓宽了学生的写作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
3、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得最好方式,也是最好途径。我让学生坚持每天写一篇日记,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就有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也能写出真情实感。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农村学生朝夕相对的青山绿水,城市小孩难得一见这样的自然风光:农村小孩常有摘野果、捉小鱼的乐趣。更是城市小孩没法体会到的„„为什么农村许多学生的 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呢?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留心观察生活,不善于在生活的海洋积累素材,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学会捕捉生活精彩的瞬间,把丰富多彩的生活记录下来。我们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捕捉写作的灵感。我们好可以通过让学生向农民拜师,学习种菜,翻地、浇水、施肥、种田、割稻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劳动的辛苦,学习农民勤劳纯朴的好品质,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我们还可以利用中队活动举办“游园活动”、“文艺晚会”、“早晨新闻发布会”,“写作广角”,“写作文知识讲座”等活动,让学生参与活动,增加体验,丰富写作内容,增强他们的表现欲。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帮助学生积累更多好词句,丰富了学生语言,充实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也增强了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创作的思维。教给学生寻找写作素材的方法,帮助学生拓宽寻找素材的途径,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生活的习惯,捕捉到的事物越来越多,头脑里就会建立起一座座“素材仓库”,作文时就会有“取之有尽,用之不竭”的材料。
三、学会观察,吸收素材
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的活动。社会上,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只有借助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才能丰富自己的写作材料。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随机观察,随机注意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有趣的事物。让他们养成随机观察的习惯,使他们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不断增强。作文时便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同时,教师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广泛收集素材,让学生提高主动选择,分析素材的能力。教师可根据生活实际,组织学生参加某项力所能及的劳动,从旁坚持要求,督促鼓励,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坚持实际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之情。学生通过自己的坚持观察,获得许多别人未能发现且富有特点的材料。
四、把写作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写有兴趣的题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鼓励小学生写幻想,写想象中的事物,培养协商的创新能力。我们应该给学生松绑,让学生从那些文体,取材范围,表达方式等框框中解放出来,获得驰骋想象并自由表达的空间。大千世界,丰富多彩,置身于其中的学生都在经历生活,感受生活。课内、学校、家里„„时时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情。学生可能为某个教师的滑稽动作笑得前俯后仰,也可能为家长的不理解或批评而痛哭流涕:可能被某个同学的恶作剧吓得哇哇直哭,也可能为新同学的精彩表现拍手叫好„„这些都是他们的真实生活,是作文的“源”。这“源”里充满了童真。对于这样的题材,学生有兴趣,也有能力诉诸笔尖,写出来的作文自然生动有趣。可见,让学生自己命题,鼓励学生大胆选材,写自己要写的内容,表达自己需要的情感,不拘形式,那么学生就有话可说,有事要写,“作文难”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啦!
五、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1、语言技能训练法
每堂语文课前5分钟,学生按老师布置的每周语言训练的题目,进行有准备的口头表达。例如各种简短的应用文训练,各种文体的片断训练等等,细水长流,以此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专题训练法
在一段时间里,集中训练一个专题。如写景专题,以空间、时间或逻辑为顺序各练习一遍,从中找出写景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任何体裁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使容易出错的地方暴露出来,加以改正。
3、提纲训练法
此法目的是增加训练密度,节约训练时间。例如训练记叙文时,教师可启发学生提出一些作文题目,如《上学路上的一件事》、《我的好朋友》、《在雨中》等等,在众多的题目里,选出一个,然后要学生只拟题纲,不求成文,此法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多角度进行立意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快速思维,同时在写作益上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多方面的,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习作的灵感,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积极性,在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平时,让广大学生学会做人。
全方位一分为二地评价学生的作文,保护小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保证小学生的创作热情能得到可持续性发展。教育家德纳教授在其“多元智能”理论中指出,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法,树立新的“多元智能”学生观。我们平常所说的优生、差生,只是说明这些学生在语言或数学逻辑智能上的高低,而不能说明其他智能的发展状况。每一个学生的智能都有自己的优势方面,也有自己的劣势方面。根据上述理论,我在评改学生作文时运用了发展性作文评价方式,全方位一分为二地评价学生的作文,注意保护小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保证学生的创作热情能得到可持续性发展。例如:鼓励性评价方式。有位名人说:“听一句赞美的话,足以让我兴奋两个月。”因此,我常在学生作文本上写下鼓励性的评语:“立意深刻透彻,对问题有独特见解”、“我佩服你那种把作文写完整的勇气,请继续努力”、“你观察生活真仔细,望继续努力”,“想象丰富合理,情节生动有趣”,“有进步,作文比以前写得好多了,请再努力”„„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以关爱和信任的态度鼓励学生自己探索,发挥创作。以肯定,表扬的方法鼓励学生奋发向上,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乐在其中,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好想乐写的习惯,保证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不断的发展。
总而言之,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小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激发小学生写的兴趣,如何教给学生创作文章的方法,如何寻找写作的素材和写作灵感,如何自主完成、修改习作。教师应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重视探索视角的选择和方法的运用,让学生多样化,应重视作文过程的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便能逐渐提高读写效率,不断扎实写作基础,不断形成和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