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务升降制度
第七章 职务升降
公务员职务升降制度是指对公务员晋升职务或降低职务的规定。建立这一制度,有利于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建立科学规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形成富有生机与活力、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进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促进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能,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全面贯彻执行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第四十三条公务员晋升职务,应当具备拟任职务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文化程度和任职经历等方面的条件和资格。
公务员晋升职务,应当逐级晋升。特别优秀的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按照规定破格或者越一级晋升职务。
【释义】本条是关于公务员晋升职务的规定。
一、公务员晋升职务应当具备的条件和资格
1.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指公务员“德”的方面,具体体现在:
(1)能坚定地贯彻执行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水平,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能掌握和运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具有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人民办实事并讲求工作实效,反对形式主义的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艰苦创业,做出实绩。
(3)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品行端正,正确运用职权、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并能与不良和不法行为作斗争。公务员是代表国家履行公职的,是人民的公仆、勤务员,特别是面临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所以,必须选用能够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廉洁自律、勤政为民,遵纪守法的人。
(4)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有全局观念,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团结同志,包括团结与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
2.工作能力。工作能力是指公务员的“才”,指具有任职所需要的工作能力,其中,晋升领导职务的,还必须具有相应的理论、政策水平和计划、决策、组织、协调能力。选拔干部,必须德才兼备,除了具备合格的政治思想素质外,还必须具备过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要坚持“德”与“才”的统一,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近年来,我们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加强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能力建设。在当前的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重视培养干部的“五种能力”: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这五种能力,集中体现了时代的标准和人民的要求。
3.文化程度。文化程度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程度和具有一定知识的重要标志,是履行职责的重要条件,主要包括公务员的学历水平,当然也包括任职所需要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担任领导职务公务员一般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地(厅)、司(局)级以上领导干部一般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4.任职经历。任何一个好的干部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都要经过后天的培养和锻炼,这种培养的锻炼可以通过任职经历反映出来。任职经历体现了一个公务员工作经验和业务水平的积累过程,是在公务员晋升中需要考察的一个内容。对任职经历的具体要求是:(1)晋升科、处、司(厅)级正职,应分别任下一级职务两年以上;晋升科、处、司(厅)、部级副职和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职务,应分别任下一级职务三年以上;晋升副调研员、调研员职务,应分别任下一级职务四年以上;晋升副巡视员、巡视员职务,应分别任下一级职务五年以上。(2)晋升处级副职以上领导职务,一般应具有五年以上工龄和两年以上的基层工作经历;晋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副职和国务院各工作部门司级副职,应具有在下一级两个以上职位任职的经历。晋升职务的公务员,除符合上述条件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是在近两年年度考核中定为优秀或近三年年度考核中定为称职以上;二是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三是符合任职回避规定;四是符合按照管理权限由有关机关根据具体职位需要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公务员晋升职务,应当逐级晋升
公务员晋升职务,应当逐级晋升。这是一项基本的原则。所谓的逐级晋升,是指按照职务的高低由低向
高,一级一级晋升。如由副处长晋升为处长,由处长晋升为副局长。一个公务员的能力是在工作中锻炼和培养的,有一个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的过程。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台阶要一级一级的上,这样经过由低到高,一级级地培养和锻炼,公务员的政治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工作经验才能不断积累,这样的干部才能胜任工作的需要。正如小平同志说:“用坐火箭,坐直升飞机的办法提拔干部,我们再也不能这么干了。干部要顺着台阶上,一般的意义是说,干部要有深入群众,熟悉专业,积累经验和经受考验锻炼的过程”。但是,对于特别优秀的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按照规定破格或者越一级晋升职务,这是公务员晋升职务制度中的一种例外情况。邓小平同志说:“特别优秀的要给他们搭个比较轻便的梯子,使他们越级上来。”对于特别优秀的人才,我们也要不拘一格,为之创造脱颖而出的条件,按照规定破格或者越一级晋升职务,这样做,有利于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公务员奋发有为,锐意进取,形成人人争先的良好局面。但这里应当指出的是,公务员破格或者越一级晋升职务,必须执行比一般晋升职务更加严格的程序,越级晋升的,有的须经任免机关的上一级同意,有的须经同级党委或政府的人事主管部门同意。破格晋升一般是指对条件和资格的破格。如晋升地厅级领导干部,一般需要有大学本科学历,但表现优秀的,大专学历也可以晋升。第四十四条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民主推荐,确定考察对象;
(二)组织考察,研究提出任职建议方案,并根据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酝酿;
(三)按照管理权限讨论决定;
(四)按照规定履行任职手续。
公务员晋升非领导职务,参照前款规定的程序办理。
【释义】本条是关于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程序的规定。
职务晋升程序,是指晋升职务必须经历的法定工作步骤。非经这些步骤所晋升的职务就不具有合法性。本法总则中规定:“公务员的任用,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注重工作实绩。”公务员法第五条规定:“公务员的管理,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依照法定的权限、条件、标准和程序进行。”那么如何来保障和落实这些原则呢,这就需要靠程序和制度。除了体现在权限、条件、标准等实体方面的要求外,还必须体现在合法的程序方面,没有合法的程序,即使实体方面是符合要求的,合法的,那么最终的结果也是不合法的,无效的。程序守法是公务员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法治原则。公务员职务晋升的程序,主要包括几下几个环节:
1.民主推荐,确定考察对象。
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民主推荐包括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民主推荐的结果在一年内有效。领导班子换届,民主推荐按照领导班子职位的设置全额定向推荐;个别提拔任职,按照拟任职位推荐。在组织民主推荐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要公道正派地衡量评价被推荐对象,防止和克服感情用事、拉选票等错误倾向。
(2)要从实际出发,采取适当的推荐方式。对班子不团结、或人数过少的,就不宜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
(3)要认真分析和正确运用民主推荐结果,一般来说,推荐票较集中,可作为预选对象,但也要防止完全以票定论。
个人向党组织推荐领导干部人选,必须负责地写出推荐材料并署名。经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后,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民主推荐。所推荐人选不是所在单位多数群众拥护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个别特殊需要的领导成员人选,可以由组织推荐提名,作为考察对象。
2.组织考察,研究提出任职建议方案,并根据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酝酿。
对确定的考察对象,由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严格考察。部门与地方双重管理干部的考察工作,由主管方会同协管方进行。
考察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必须依据干部选拔任用条件和不同领导职务的职责要求,全面考察其德、能、勤、绩、廉,注重考察工作实绩。要在年度考核的基础上对考察对象进行全面考察,在考察中应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这里应当指出的是,晋升考核与年度定期考核是有不同的:晋升考核是对考察对象全面的历史的了解,而年度考核则具有阶段性的特点,而且侧重对实绩的考核;晋升考核是以现职工作表现为基础,重点考核其潜能,考核其德才是否具备担任更高职务的标准,而年度考核主要就是否胜任现职进行评价。所以,既不能认为搞了年度考核就可不进行晋升考核,又不能抛开年度考核情况,去搞晋升考核。要以年度考核为基础,认真进行晋升考核。
公务员的晋升考核,一般应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个别谈话。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就是通过
与被考核者的直接上级、下级、熟悉情况的同级及本人面谈的方式了解情况;二是民主评议、民意测验。民主评议一般是采取“背靠背”的方式,召开各类人员参加的评议会或座谈会,对初选对象的德才进行评议;三是考试的方法。将考试引人考核中,是对传统考核方式的补充完善。
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在考察前,讨论决定或者决定呈报前,应当充分酝酿。
酝酿应当根据党政领导职位和拟任人选的不同情况,分别在党委(党组)、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等有关领导成员中进行。工作部门领导成员人选,应当征求上级分管领导成员的意见。非中共党员拟任人选,应当征求党委统战部门和民主党派、工商联主要领导成员、无党派人士中代表人物的意见。
3.按照管理权限讨论决定。
任免机关在对晋升人选作出进一步审核的基础上,经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后依法任命。任免机关在讨论决定公务员职务晋升时,应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决议,不允许个人说了算。在讨论中,如果拟晋升人选被否定,应按照规定的程序重新提出人选,不得搞临时变动,仓促作出晋升决定。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党委(党组)集体讨论作出任免决定,或者决定提出推荐、提名的意见。属于上级党委(党组)管理的,本级党委(党组)可以提出选拔任用建议。
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1)党委(党组)分管干部工作的领导成员或者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逐个介绍领导职务拟任人选的提名、推荐、考察和任免理由等情况;(2)参加会议人员进行讨论;(3)进行表决,以党委(党组)应到会成员超过半数同意形成决定。需要报上级党委(党组)审批的拟提拔任职的干部,必须呈报党委(党组)的请示并附干部任免审批表、干部考察材料、本人档案和党委(党组)会议纪要、讨论记录、民主推荐材料。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对呈报的材料应当严格审查。需要报上级备案的干部,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向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备案。
4.按照规定履行任职手续。
对于非政府组成人员职务的晋升,任免机关决定晋升人选后,应正式发布任命决定。根据不同职务层次,任命决定应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并可以向被任命者本人颁发由任职机关首长签发的任命书。
对于政府组成人员职务的晋升,要依据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履行任职手续。对晋升为国务院各工作部门司级职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处级职务,自治州、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科级职务的,应按管理权限报有关部门备案,一个月内不提出异议的,方可宣布任免决定。其中对越级和放宽资格条件等晋升的,须经有关部门审核同意。
对于法官、检察官职务的晋升,要依据法官法和检察官法的规定履行任职手续。
公务员晋升非领导职务的.也大体要经过上述四个环节。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公务员的职务晋升,必须严格执行公务员法和其他有关规定,不得有如下行为:一是不准超职数和突击晋升公务员职务;二是不准随意放宽或改变公务员职务晋升的条件,搞迁就照顾;三是不准违反规定程序,个人决定公务员的职务晋升;四是不准要求晋升本人的配偶、子女及其他亲属的职务,或者要求晋升秘书等身边工作人员的职务;五是不准封官许愿,打击报复,营私舞弊;六是不准有其他有碍职务晋升工作公正合理进行的行为。
第四十五条机关内设机构厅局级正职以下领导职务出现空缺时,可以在本机关或者本系统内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产生任职人选。
厅局级正职以下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出现空缺,可以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产生任职人选。
确定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的任职人选,可以面向社会,从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取得资格的人员中公开选拔。
【释义】本条是关于公务员选拔制度中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有关规定。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是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中的一种改革创举。根据中共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方式之一。报名参加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人员,应当具备拟任职务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文化程度和任职经历等方面的基本条件和资格。
一、竞争上岗。竞争上岗主要适用于党政机关内设机构的领导职务,级别限制在厅局级以下。对象是本单位或者本系统。根据本条的规定,下列职务不适用采用竞争上岗的方式选拔:一是机关的领导成员,因为竞争上岗只限于内设机关的领导职务上:二是正厅级以上的职务不适用。
二、公开选拔。公开选拔的对象既包括领导职务公务员,还包括非领导职务公务员,其中也包括机关领导人员。在现实做法中,公开选拔一般只限于领导职务公务员,把公开选拔扩大到非领导职务,是这次公务员法的新规定。为什么要扩大到副处级及其他相当层次以上非领导职务公务员,主要考虑是:现行的公务员人口
有三个:一是主任科员以下的公开招考,二是选任,三是调任。公务员法为了便于公务员与公务员队伍以外的公职人员进行交流,扩大选人用人的渠道,规定了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可以调人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虽然这种调人机制有很大的优势,但也容易滋生弊端,特别是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从发展来看,应当逐步减少调入,更多通过公开选拔来解决。因此,考虑制度的平衡性,将公开选拔扩大到非领导职务。
三、竞争上岗和公开选拔的程序。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在党委(党组)领导下进行,由组织(人事)部门组织实施,应当经过下列程序:
1.公布职位、报考人员的资格条件、基本程序和方法等;
2.报名与资格审查;
3.统一考试(竞争上岗须进行民主测评);
4.组织考察,研究提出人选方案;
5.党委(党组)讨论决定。
四、确定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的任职人选,可以面向社会,从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取得资格的人员中公开选拔。这一款的内容在原草案中是没有的,是在二次审议稿中加入的。之所以加入这一内容,主要是考虑到:根据法官法、检察官法的规定,担任法官和检察官必须通过国家统一的司法考试。而根据公务员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由于法官和检察官包括在公务员的范围之内,那么担任法官和检察官的公务员,是否要经过司法考试和公务员考试两种考试呢?在审议中,有不同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录用从事审判、检察业务工作的人员,通过司法考试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实行两次考试。主要理由是: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参加司法考试的都是大学本科毕业以上的人员,要求比较高,难度比较大。另一种意见认为,公务员录用考试和司法考试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考试,前者是公务员人门考试,后者是专业资格考试;两种考试的内容也不同,公务员人门考试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等方面的内容,这是每一个担任公务员的人员都应具备的能力;而国家司法考试主要是测试法律专业知识。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经过对以上两种意见反复研究认为,不论是“一考”还是“两考”,都应重在考察考者是否具备报考职位的任职要求。从实际情况看,为了避免不必要地增加考生负担,以不实行“一职双考”为好。据此,法律委员会建议在二次审议稿中增加了“确定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的任职人选,可以面向社会,从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取得资格的人员中公开选拔”。
实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有利于形成科学的选拔任用制度,是形成良好的干部择优汰劣机制的重要基础。公务员相比一般群众,要求思想品质更优,政治觉悟更高,工作能力更强,承担责任更重。选拔公务员,首先强调思想素质合格。应当说,现在的公务员队伍总体上是好的,但在实际的选拔中,仍有一些不合乎公务员要求、难以达到公务员素质标准的落后分子、不良分子通过种种渠道混进公务员队伍,损害了队伍素质,影响了公务员选拔的质量。这说明,把住选拔这个关口极端重要。要坚持民主考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制度,制定科学的干部选拔标准,改进考查选拔机制,保证把优秀的同志选人到公务员队伍中来。
第四十六条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实行任职前公示制度和任职试用期制度。
【释义】本条是关于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实行任职前公示制度和任职试用期制度的规定。
一、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实行任职前公示制度
实行任职前公示制度旨在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贯彻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用人原则,提高干部工作的公开化、民主化程度,努力形成评价和选用干部的正确导向,促使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中共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制度。”“提拔担任地(厅)、司(局)级以下领导职务的,除特殊岗位和在换届考察时已进行过公示的人选外,在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后、下发任职通知前,应当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期一般为七至十五天。公示结果不影响任职的,办理任职手续。”任职公示的对象、内容、程序和方式,以及公示结果的处置分别是:
1.公示对象:公务员晋升地(厅)、司(局)级以下领导职务的,除特殊岗位和在换届考察时已进行过公示的人选外,都应当进行任职前公示。
2.公示内容:一般应包括拟选拔对象本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籍贯、学历、政治面貌、工作简历和拟任职务。此外还应公示拟选拔对象近年来的主要工作成绩以及学习、工作、勤政等方面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
3.公示的程序和方式:公示的时间应在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后、下发任职通知前。公示的范围是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一般是在公示对象所在的单位内部进行。公示期一般为七至十五天。公示的方式主要是下发公示文件,各单位接到公示文件后,通过召开会议、张贴公示文件等方式向干部群众传达。公示期间,干部群众对公示对象的德、能、勤、绩、廉、八小时以外等方面的情况,认为需要举报或反映的,可以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向实施公示的部门举报,也可以通过本单位党组织向上转告。举报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求真实具体,线索清晰,有据可查,为便于核实情况,举报信应署真实姓名。
4.公示结果的处置:公示结束后,对没有问题反映的拟提拔对象,按规定程序办理任职手续。公示期间有来信、来电、来访反映拟提拔对象相关问题的,由组织人事部门负责收集、按规定进行调查核实。对平时和考察过程中已掌握了解的问题,由组织人事部门直接向举报人说明情况;对反映的一般性问题,由组织人事部门进行专题调查了解;所反映的问题比较严重的,由纪委、监察部门会同组织人事部门共同调查核实。调查核实后必须形成书面汇报材料,并向讨论决定机关报告,由其视情况决定是否缓施或取消原任职方案。
二、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实行任职试用期制度
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的,按照有关规定实行任职试用期制度,可以更加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增强选人用人准确性,防止用人失察,提高干部的任职能力。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制度。”“提拔担任下列非选举产生的地(厅)、司(局)级以下领导职务的,试用期为一年:
(一)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工作部门的副职和内设机构的领导职务;
(二)纪委内设机构的领导职务;
(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内设机构的非国家权力机关依法任命的领导职务。”“试用期满后,经考核胜任现职的,正式任职;不胜任的,免去试任职务,一般按试任前职级安排工作。”
这里有三点需说明:一是干部在试用期间,履行试用职务的职责,享受相应待遇。二是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履行领导干部试用期间的管理和监督职责。组织人事部门要定期联系试用干部,帮助干部提高对岗位的适应能力和工作水平。三是考核一般应当采取本人述职、民意测评、单位党委(党组)鉴定和组织考察相结合的办法。试用干部本人应总结自己在试用期间履行职责的表现,向单位党委(党组)提交书面述职报告。民意测评工作按干部管理权限由组织人事部门组织,单位领导的测评由本单位中层以上干部参加,内设处(科)室的领导测评原则上由其本人所在处(室)的工作人员参加,到会率80%以上有效。民意测评票有“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三种选项。单位党委(党组)依据试用干部表现作出鉴定,填写干部试用期鉴定表,按干部管理权限报上级组织人事部门。
第四十七条公务员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按照规定程序降低一个职务层次任职。
【释义】本条是关于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公务员降职的规定。
公务员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对公务员的考核,按照管理权限,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第三十四条规定:“公务员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第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定期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根据上述规定,如果一个公务员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就要按照规定程序降低一个职务层次任职。
一、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公务员降级任职的程序
根据人事部1996年制定的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暂行规定第十四条的规定,降低国家公务员职务,应当首先由所在单位提出降职安排意见,然后对降职事由进行审核并听取拟降职人的意见,最后是按照管理权限由有关机关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并依法任免。
二、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公务员降职的要求
对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公务员,应当按照规定程序降低一个职务层次任职。如,某公务员现任职务为正处级,如其在年度定期考核中被被确定为不称职,应当降低一个职务层次任职,即改任为副处级。这里应当指出的是:第一,降低的职务层次不能超过一个,如上例中的公务员,不能一下子降为科级;第二,不宜将领导职务改任为同级的非领导职务的方法代替降职,如将上例中的公务员由正处长改任为调研员;第三,公务员被降职的,其级别超过新任职务对应的最高级别的,应同时降至新任职务对应的最高级别。
三、被降职的公务员有权进行申诉控告
根据公务员法第九十条的规定,公务员对涉及自己的降职处理不服的,可以自知道该处理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复核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按照规定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作出处理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也可以不经复核,自知道处理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直接提出申诉。对省级以下机关作出的申诉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处理决定的上一级机关提出再申诉。行政机关公务员对处分不服向行政监察机关申诉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的规定办理。
四、降职是与晋升职务相对应的一种职务关系变更的形式,不是一种行政处分
降职与行政处分中的降级有相似之处,二者都表现为职务等次的降低,但从其实质内涵来看,二者有很大的不同:
1.原因不同。降职的原因是公务员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这种不称职可能发生在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中的某一方面,也可能发生在若干方面;而降级作为行政处分,其依据是公务员有违法违纪行为。
2.目的不同。降职的目的是保证公务员队伍的高素质,把不适合在某一岗位工作的同志换下去,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机制,以提高党政机关的工作效能;而降级的目的则是对违法违纪的公务员进行惩戒,使其承担相应的纪律责任,以督促告诫其本人,同时也教育其他公务员遵纪守法。
3.降职作为职务等次的降低,是一次性完成的,并没有一个持续的期间;而降级作为一种行政处分,是有一个持续期间的。根据公务员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降级处分的期间为二十四个月,在此期间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不得晋升工资档次。
长期以来,我国在干部人事管理中习惯于能上不能下,这样不利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公务员制度中有关降职的规定,是对我国干部人事管理制度的一项改革,实行这一制度,有利于建立一整套激励干部进取、有利于干部成长的使用制度,推动形成能人上、庸人下的良好用人局面,盘活整个队伍,从而提高国家机关整体的工作效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这里还应当指出的是:
第一,要正确对待被降职的公务员,要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前进。要通过帮助教育,使他们认识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努力学习,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使自己能够快速赶上。
第二,对降职人员在今后的升职、升级等方面要同其他同志一视同仁。被降职的公务员,如在新的职位上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确实突出,经全面考察,可不受任职年限的限制,重新晋升其职务和级别。
第三,要教育公务员正确对待降职的问题,提高对降职的心理承受能力.创造一种能上能下的宽松的环境和氛围。
第二篇:公务员考核及职务升降
考核
公务员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定期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
对非领导成员公务员的定期考核采取考核的方式,先由个人按照职位职责和有关要求进行总结,主管领导在听取群众意见后,提出考核等次建议,由本机关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考核委员会确定考核等次。
对领导成员的定期考核,由主管机关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定期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
定期考核的结果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公务员本人。
定期考核的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公务员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
职务升降
公务员晋升职务,应当具备拟任职务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文化程度和任职经历等方面的条件和资格。
公务员晋升职务,应当逐级晋升。特别优秀的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按照规定破格或者越一级晋升职务
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民主推荐,确定考察对象;
(二)组织考察,研究提出任职建议方案,并根据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酝酿;
(三)按照管理权限讨论决定;
(四)按照规定履行任职手续。公务员晋升非领导职务,参照前款规定的程序办理。
机关内设机构厅局级正职以下领导职务出现空缺时,可以在本机关或者本系统内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产生任职人选。
厅局级正职以下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出现空缺,可以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产生任职人选。
确定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的任职人选,可以面向社会,从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取得资格的人员中公开选拔。
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实行任职前公示制度和任职试用期制度。
公务员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按照规定程序降低一个职务层次任职。
第三篇: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暂行规定
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暂行规定
(1996年1月29日人事部发布 人发[1996]13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升降工作,保证公正合理地任用国家公务员,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升降工作,必须贯彻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坚持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及驻外全权大使以外的国家公务员。第二章 晋 职
第四条 晋升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应在国家规定的职务名称序列和职数限额内进行。
第五条 晋升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应逐级晋升。个别确因工作需要,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又特别突出的,可以越一级晋升领导职务。
第六条 晋升职务的国家公务员,必须能坚定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工作实绩突出;能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作风正派,团结共事;具有拟任职务所需要的文化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晋升领导职
务的,还必须具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理论政策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并符合领导集体在年龄结构等方面的要求。
第七条 晋升职务的国家公务员,除符合第六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符合下列资格条件:
(一)在近两年考核中定为优秀或近三年考核中定为称职以上。
(二)晋升科、处、司(厅)级正职,应分别任下一级职务两年以上;晋升科、处、司(厅)、部级副职和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职务,应分别任下一级职务三年以上;晋升助理调研员、调研员职务,应分别任下一级职务四年以上;晋升助理巡视员、巡视员职务,应分别任下一级职务五年以上。
(三)晋升处级副职以上领导职务,一般应具有五年以上工龄和两年以上的基层工作经历;晋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副职和国务院各工作部门司级副职,应具有在下一级两个以上职位任职的经历。
(四)晋升科级正副职和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职务,应具有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晋升处、司(厅)级正副职和助理调研员、调研员、助理巡视员、巡视员职务,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晋升部级副职.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五)身体能坚持正常工作。
(六)符合任职回避规定。
(七)按照管理权限由有关机关根据具体职位需要规定的其他条件。
对少数因工作特别需要,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突出的,可适当放宽本条
(二)、(三)及
(四)项规定的资格条件。
第八条 晋升国家公务员的职务,按下列基本程序进行:
(一)公布职位空缺、任职条件,采取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办法,推荐预选对象。
(二)按照拟任职务所要求的条件,对预选对象进行资格审查,产生考察对象。考察对象人选数一般应多于职位空缺数。
(三)在考核的基础上对考察对象进行全面考察,择优提出拟晋升人选。在考察中应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根据需要,采取个别谈话、民主评议或民意测验、专项调查、实地考察、同考察对象面谈、面试答辩等方法,广泛了解情况,并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详实的考察材料。
(四)按照管理权限由有关机关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并依法任命。
对晋升领导职务的,还应严格按照有关选拔任用领导人员的程序规定进行。
第九条 对晋升领导职务的国家公务员,应当进行任职培训。
第十条 国家公务员职务晋升,其级别低于新任职务对应的最低级别的,应同时升至新任职务对应的最低级别。
第十一条 晋升国家公务员的级别,按照管理权限,由决定其职务任免的机关批准。第三章 降 职
第十二条 担任科员以上职务的国家公务员,在考核中被确
定为不称职的,或者不胜任现职又不宜转任同级其他职务的,应予降职。
第十三条 降低国家公务员职务,一般每次只降低一级职务。
第十四条 降低国家公务员职务,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所在单位提出降职安排意见。
(二)对降职事由进行审核并听取拟降职人的意见。
(三)按照管理权限由有关机关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并依法任免。
第十五条 国家公务员被降职的,其级别超过新任职务对应的最高级别的,应同时降至新任职务对应的最高级别。
第十六条 国家公务员对降职决定不服,可按有关规定,提出申诉。
第十七条 被降职的国家公务员,如在新的职位上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确实突出,经全面考察,可不受任职年限的限制,重新晋升其职务和级别。第四章 纪律与监督
第十八条 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必须严格执行本规定,并遵守以下纪律:
(一)不准超职数和突击晋升国家公务员职务。
(二)不准随意放宽或改变国家公务员职务晋升的条件,搞迁就照顾。
(三)不准违反规定程序,个人决定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升降。
(四)不准要求晋升本人的配偶、子女及其他亲属的职务,或者
要求晋升秘书等身边工作人员的职务。
(五)不准封官许愿,打击报复,营私舞弊。
(六)不准有其他有碍职务升降工作公正合理进行的行为。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事部门,负责本行政辖区政府工作部门内的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工作的监督与综合管理。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事部门应掌握本级政府各工作部门职位设置和人员配备情况及本规定的实施情况,进行业务指导,受理对职务升降工作的举报、申诉等事宜。
第二十-条 对晋升为国务院各工作部门司级职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处级职务,自治州、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科级职务的和由上述职务降职的,应按管理权限报有关部门备案,一个月内不提出异议的,方可宣布任免决定。其中对越级和放宽资格条件等晋升的,须经有关部门审核同意。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人事部门,对不按编制职数、职位要求及规定资格条件晋升国家公务员职务的,应宣布无效;对不按规定程序晋升或降低国家公务员职务的,应责令其按照规定程序重新办理或补办有关手续;对违反本规定进行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造成不良后果的,应视情节轻重,对主要或直接责任者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由人事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五,公务员的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制度
五、公务员的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制度
(一)职务任免
1、公务员职务任免的基本原则
由任免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通过法定程序,任免公务员的职务。
2、公务员任职的种类
公务员职务的任用方式有三种,即选任、委任和聘任。选任、委任是公务员职务的主要任用方式,绝大多数公务员是通过这两种方式予以任用的。选任制,即通过选举产生的方式来确定任用对象的任用方式。选任制公务员,是指按照法律和有关章程规定选举担任公务员职务的公务员。委任制是指由任免机关在其任免权限范围内直接委派工作人员担任一定职务的任用方式。聘任制是指用人单位通过合同契约形式任用工作人员的一种任用方式。聘任制公务员则依合同确立机关与公务员双方的权利义务。聘任合同经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或者解除。
3、公务员职务任免的机关
(l)中国共产党机关。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选举产生的职务:一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和书记、副书记。二是地方各级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书记、副书记;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和书记、副书记。三是乡镇、街道党委书记、副书记;乡镇、街道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和副书记。(2)人大机关。按照法律选举产生的职务:一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二是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三是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3)行政机关。按照法律选举产生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人员,即省长、副省长,自治区主席、副主席,市长、副市长,州长、副州长,县长、副县长,区长、副区长,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⑷审判机关。按照法律选举产生的职务: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地方各级人民法院院长。⑸检察机关。按照法律选举产生的职务:最高人民检察院检查长,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⑹政协机关。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选举产生的职务:一是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二是政协各级地方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县级地方委员会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不设秘书长)。⑺民主党派机关。按照各民主党派章程选举产生的职务: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主席(主委)、副主席(副主委)、秘书长。
4、公务员任职的限制
国家对公务员有以下限制:一是规定领导成员职务实行任期制;二是规定公务任职必须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数内进行,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三是规定公务员因工作需要在机关外兼职,应当经有关机关批准,并不得领取兼职报酬。
既有任职年限,又有任职届数限制的公务员范围: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国家主席、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每届任期五年,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只有任期年限限制的公务员范围: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民政府组成人员以及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每届任期五年,但能否连任、可连任几届,未作规定。没有任期年限、届数限制的公务员:党政机关部门除政府组成人员以外的领导职务。
5、公务员的任职程序
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应按照下列程序办理:①民主推荐,确定考察对象;②组织考察,研究提出任职建议方案,并根据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酝酿;③按照管理权限讨论决定;④按照规定履行任职手续。
6、公务员免职的条件
选任制公务员免职的途径一是任期届满不再连任,所任职务自然免除。二是任期内辞职、被罢免、被撤职的,所任职务免除。
(二)职务升降
1、公务员职务升降的基本原则
公务员职务升降立法思想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相衔接。二是注意吸收近年来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方面的改革成果。
2、职务晋升的条件
公务员晋升条件:(1)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水平,认真实
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2)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立志改革开放,献身现代化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艰苦创业,做出成绩。(3)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调查研究,能够把党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相结合,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4)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有实践经验,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5)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反对官僚主义,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不正之风。(6)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有民主作风,有全局观念。善于集中正确意见,善于团结同志,包括团结同自己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
3、职务晋升的程序
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的程序: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的程序,一是民主推荐,确定考察对象。二是组织考察,研究提出任职建议方案,并根据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酝酿。三是按照管理权限讨论决定。四是按照规定履行任职手续。
4、职务晋升的特殊方式
公务员逐级晋升:公务员逐级晋升是指按照规定的公务员职务序列顺序由下至上提任职务。
公务员破格晋升:公务员破格晋升是指对特别优秀的公务员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在晋升时适当放宽资格方面的要求,如放宽工龄、基层工作经历、文化程度、任职年限等方面的资格要求。破格晋升要按一定的程序报批。
公务员越级晋升:公务员越级晋升是指对特别优秀的公务员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按照规定的公务员职务序列顺序跨越一个职务层次晋升职务。越级晋升应当报经上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同意。
5、担任领导职务公务员的特有制度
公务员任前公示制度的意义:作为对干部考察的延伸和补充,公务员任前公示制可以使党组织在更大范围内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更全面、更准确地了解干部,减少用人失误,同时,也有利于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任前公示制度的对象、范围和内容:任前公示制度的对象是提拔担任地(厅)级以下(含地厅级)委任制领导职务的拟任人选,除特殊岗位外,都应列为公示对象。选任制干部的推荐提名人选,非领导职务改任同级领导职务的人选、平级转任重要职务的人选,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列为公示对象。公示范围要求党政领导班子及党政工作部门领导成员的选拔任用应向社会公示,部门内设机构中层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原则上在其所在的工作部门或系统内进行公示,也可根据岗位特点在更大范围内公示,易地交流提拔任职的干部,在原工作所在地或单位公示。公示内容一般包括公示对象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学历学位、政治面貌、现任职务等自然情况和工作简历。
任前公示制度的方式、时间和程序:任前公示制度的方式要求:需向社会公示的,一般通过新闻媒体发布公告,在部门或系统内公示的,可采取发公示通知或会议公布、张榜公告等形式进行。公示时间一般以七至十五天为宜。公示程序一般分4个步骤:一是党委(党组)研究确定拟任人选后,以一定方式予以公示。二是以组织人事部门为主受理群众意见。三是调查核实群众反映的问题,并向署名或当面反映问题的群众反馈调查核实结果。四是根据调查核实情况提出处理意见,决定是否任用,并予以公布。
任职试用期制度的适用范围和期限:任职试用期制度主要适用于提拔担任非选举产生的司厅局级以下(含司厅局级)领导职务的干部;党委、政府工作部门(含派出机构)的副职和内设机构的领导职务;人大、政协工作机构(含派出机构)的副职和内设机构的领导职务;纪委内设机构的领导职务;法院、检察院内设机构的非国家权力机关依法任命的领导职务,此外,由非领导职务转任上述同级领导职务的,也可以实行任职试用期制度。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为一年
任职试用期间的管理: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履行领导干部试用期间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职责。领导干部在试用期间工作出现重大失误或犯有严重错误,不宜继续试用的,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或备案后,提前结束试用期,并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任职试用期满的考核:领导干部试用期满,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领导干部进行考核。考
核合格的,办理正式任职手续。考核不合格的,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或备案后,免去试任职务,一般按试用前原职级安排适当工作。
6、降职
公务员降职的性质:降职是一种公务员任用方式和任用行为,也是一种人才资源调配手段。它不是一种行政处分,也不是一种惩戒手段。受处分的在一定期间内不得晋升职务级别和工资档次。被降职的以上均不受影响,一旦其在新的职位上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突出,经考察后,根据工作需要仍然可以晋升职务。
公务员降职的程序:公务员降职的程序包括:⑴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在定期考核结果的基础上提出降职安排意见;⑵征求本人意见,如果是所在单位提出的,所在单位在正式上报前,应征求本人意见;⑶任免机关审批,任免机关审批前,组织(人事)部门应派人到呈报单位进行复查了解,提出审核意见,然后按管理权限由领导集体研究决定。
公务员降职后的申请复议和申诉:任免机关做出降职决定后,本人不服,有申请复议和申诉的权利。受理机关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做出处理。复核和申诉期间,不停止对公务员降职决定的执行。
六、公务员的奖励与惩戒制度
(一)公务员的奖励制度
l、公务员奖励的对象
奖励的主体为党和国家各类机关,奖励的对象不仅包括公务员个人,还包括公务员集体。
2、公务员奖励的条件
一是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二是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3、公务员奖励的种类
公务员的业绩和贡献有大小,对公务员的奖励也应有所区别。公务员法规定,奖励分为: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这些奖励种类的设定充分体现了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要求。同时法律规定,对受奖励的公务员或者公务员集体,应给予一次性奖金或者待遇,以满足他们合理的物质需要。
4、公务员奖励的程序
嘉奖、记三等功的批准部门:嘉奖、记三等功,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批准。
记二等功的批准部门:记二等功,由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批准。记一等功的批准部门:记一等功,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工作部门批准。国务院授予荣誉称号的批准部门:国务院授予荣誉称号,经国务院人事部门审核后,由国务院批准。
5、公务员奖励的撤销
撤消奖励的前提条件:公务员或者公务员集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奖励:一是弄虚作假,骗取奖励的。二是申报奖励时隐瞒严重错误或者严重违反规定程序的。三是有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撤销奖励的其他情形的。
(二)公务员的纪律
1、公务员纪律的概念
纪律是惩戒的标准,对公务员的惩戒必须依照纪律标准进行,只有公务员出现了违反纪律的行为才能根据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惩戒。即公务员违反纪律是对其惩戒的前提。
2、公务员纪律的类型
公务员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1)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组织或者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2)组织或者参加非法组织,组织或者参加罢工。
公务员违反工作纪律的行为:(1)玩忽职守,贻误工作。(2)拒绝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3)压制批评,打击报复。(4)弄虚作假,误导、欺骗领导和公众。(5)滥用职权,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6)泄露国家秘密或者工作秘密。(7)在对外交往中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8)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
公务员违反廉政纪律的行为:公务员违反廉政纪律的行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贪污、行贿、受贿,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私利。二是违反财经纪律,浪费国家资财。
公务员违反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行为:公务员违反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行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参与或者支持色情、吸毒、赌博、迷信等活动。二是违反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三是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经,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
3、公务员对上级命令与决定的执行纪律
公务员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公务员应当执行该决定或者命令,执行的后果由上级负责,公务员不承担责任,但是公务员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公务员的惩戒制度
l、公务员惩戒的条件
给公务员以处分,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事实清楚。即公务员违纪行为的时间、地点、动机、目的、手段、后果以及其他有关情况应当清楚。这是正确适用处分的客观基础。(2)证据确凿。即据以认定违纪行为和给予违纪行为人处分的证据必须是能够充分证明违纪行为的存在以及违纪行为的性质、程度。(3)定性准确。即对违纪人员或违纪单位所犯错误事实的性质的认定确实无疑。(4)处理恰当。即根据违纪行为的性质、情节、后果、对错误的认识态度、一贯工作表现等,依法给予违纪行为人轻重适度的处理。(5)程序合法。即处理违纪案件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有关程序。(6)手续完备。即案件处理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书面材料,要完整、全面和准确;需要报批的案件必须报批,并在报批时提供处分决定、调查报告、证据材料、受处分人的检讨和对处分结论的意见等。
2、公务员处分的种类
处分的种类有六种,一是警告,它是一种警戒性的纪律制裁方法;二是记过,它也是一种警戒性的纪律制裁方法;三是记大过;四是降级,它是一种降低公务员级别的纪律制裁方法;五是撤职,它是一种撤消公务员所担任的职务的纪律制裁方法,在被撤职时还应当降低级别;六是开除,它是一种解除被处分公务员与机关的人事关系的纪律处分。
3、公务员处分的权限与程序
机关在处理公务员的违纪行为并对公务员的违纪行为作出处分决定时,一般应该遵守的程序有:(1)初查。处分决定机关在正式立案之前,采取一定的措施,确认需要调查处理的事项是否符合立案条件的活动。
(2)立案。在初查之后,处分决定机关认为存在违法违纪的事实,需要追究纪律责任,决定案件成立、进行调查处理的活动。(3)调查取证。机关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收集证据,查清案件事实并形成书面调查报告的一系列活动。(4)告知。机关对已经调查认定的事实及拟给予处分的依据告知公务员本人。(5)听取陈述、申辩。处分决定机关有义务认真听取拟被处分的公务员就案件的事实、法律适用等问题所作的陈述和申辩。(6)作出处分决定或者撤消案件。(7)通知。处分决定机关应以书面形式将处分决定通知公务员本人。
4、公务员处分的效力
公务员处分的法律后果是指受处分公务员在受处分期间在晋升工资档次、级别、职务上所受到的影响。受警告处分的,在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但可以晋升工资档次;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在受处分期间,不仅不得晋升职务、级别,而且也不得晋升工资档次;受撤职处分的应当降低职务层次重新确定职务,并按新任职务确定相应的级别。
公务员处分期间的规定:警告的处分期间为六个月;记过为十二个月;记大过为十八个月;降级、撤职为二十四个月。
公务员受到开除处分的法律后果:公务员受到开除处分的,自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解除其与单位的人事关系。任何机关不得重新录用其为公务员。
5、公务员处分的解除
公务员受到开除以外的处分的解除要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处分期满。二是在受处分期间有悔改表现,即认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并能够改正错误。三是没有在处分期间发生违纪行为。
解除处分后的影响:解除处分后,受处分的公务员的晋职、晋级和晋升工资档次不再受到此次处分的影响,其权利、义务与未受处分公务员没有任何不同。对受到降级、撤职处分的公务员,在处分期满后,不能误认为要恢复其在受处分前的级别或职务,而是指今后的晋级、晋职应当在受处分后新确定的级别和职务的基础上正常进行。
七、公务员的培训制度
(一)公务员培训的种类
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对公务员进行分级分类培训。因为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的公务员有不同的工作任
务目标和工作业务特点,对他们也有不同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因此,公务员培训不能按一个模式进行,而必须分级分类培训。目前,公务员法规定的公务员培训有六种类型,一是对新录用人员在试用期内进行的初任培训;二是对晋升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在任职前或者任职后一年内进行的任职培训;三是对从事专项工作的公务员进行的专门业务培训;四是对全体公务员进行的更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的在职培训;五是对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公务员按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要求进行的专业技术培训;六是对后备领导人员的培训。
(二)公务员培训管理
1、公务员培训的登记管理
公务员培训是一种有强制性约束力的职能行为。现代社会的发展也迫切要求强化公务员培训。为此,公务员法规定,国家对公务员培训实行登记管理,公务员参加培训的时间由公务员主管部门按照培训要求予以确定。另外,还必须把公务员培训情况、学习成绩作为公务员考核和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变被动培训为主动培训。
公务员培训实行登记管理的意义:登记管理有利于对公务员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有利于将培训与使用更好地结合起来;有利于解决多头重复培训造成的培训资源浪费问题;有利于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
登记公务员培训情况、学习成绩的作用:将培训结果与考核、任职、晋升联系起来,建立训用结合制度,健全培训激励和约束机制,是我国干部教育的优良传统的行之有交的经验,也是使公务员培训取得实效的关键性措施。
2、公务员培训的时间管理
任职培训一般在到职前进行。培训时间不少于三十天。经任免机关批准,也可先到职后培训,但必须在到职后一年内完成。
八、公务员的交流与回避制度
(一)公务员的交流制度
1、调任
公务员调任和调任人选的条件:公务员调任就是公务员与公务员队伍以外的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的交流。调任人选首先要符合《公务员法》第十一条所规定的担任公务员的七项基本条件。其次调任人选要符合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第三,调任人选还必须符合《公务员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即不能是因罪犯受到刑事处罚,被开除公职或有法律规定不得成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
公务员调任的程序:调任机关要按照调任的范围和条件,对调任人选进行严格考察,并按照管理权限进行审批,必要时还可以对调任人选进行考试。
2、转任
公务员转任的一般要求:转任人员必须具备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并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数内进行。
领导成员转任的特别规定:省部级正职以下的领导成员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实行跨地区、跨部门转任。
3、挂职锻炼
挂职锻炼是机关对所属公务员实行的一种有计划的管理活动。这种活动带有一定的指向性和计划性,时间一般是一至两年。
(二)公务员的回避制度
1、公务员回避的类型
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中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
2、公务员回避的程序
公务员法规定,因地域或工作性质特殊,需要变通执行任职回避的,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
规定。
第五篇:关于公务员考核和职务升降机制
关于公务员考核和职务升降机制
公务员考核制度,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和管理权限,按照一定的内容、标准、程序和方法,对国家公务员德、能、勤、绩、廉进行全面的考察和评估,以此作为对公务员进行奖惩、培训、辞退以及调整职务、级别和工资的规定的总称。它是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国家公务员的业务、工作成绩、学识、思想品德以及工作能力、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考察和评价,其目的在于了解和识别公务员,发现和选拔优秀人才,合理的使用人才,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并为公务员的奖惩、升降、培训、工资报酬等提供可行的依据,以加强公务员队伍的建设,从而提高国家行政机关的活力和行政效率。考核也是依法监督公务员的前提和重要途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第20条对人员考核进行了规定:“国家行政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对国家公务员的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核,重点考核工作实绩。”①德,是指政治思想表现、工作作风、职业道德和品德修养。能,是指从事本职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应用能力。勤,是指事业心、工作态度和勤奋精神。绩,是指工作的数量、质量、效益和贡献。前两个方面是指公务员的自身素质,后两个方面是指公务员履行工作职责,以及取得工作实绩的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为引导公务员的行政行为适应形势的变化而且更有效率,公务员的考核体系中又加入了创新能力、自我开发意识和能力、领导具有培育下属的意识和能力,自身廉洁情况和执行廉政建设的情况。总的来说,我国公务员的考核内容应包括德、能、勤、绩、廉,这五个方面相互补充、紧密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制度是指对国家公务员晋升职务或降低职务的规定。职务晋升,对公务员来说,意味着其所处的地位的上升、职权的加重和责任范围的扩大,同时也伴随着工资、福利等方面待遇的提高,无疑是每个公务员所希望的事。对国家行政机关来说,希望被晋升的人员是能胜任职务的优秀人才,以更好完成该职位的任务。因此,建立科学的职务晋升制度,对于形成竞争激励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其作用的发挥,对于合理使用人才,做到选贤任能、适才适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降职,就是公务员由于本人不称职或不胜任现职,由较高的职务降任较低的职务,意味着公务员所处地位的降低,职权和责任范围的缩小,从一般意义上说,也意味着工资福利待遇的降低。我国公务员制度所规定的降职是一种任用形式和任用行为,而不是一种惩戒种类和惩戒手段。降职是由于公务员不胜任现职而采取的一种任用措施,其目的在于为职位选择适宜人选和合理使用公务员。被降职的国家公务员,如在新的职位上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确实突出,经全面考察,可不受任职年限的限制,重新晋升其职务和级别。
我国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的基本原则是:德才兼备的原则——在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时,必须坚持既要重视政治立场、思想品质,又要重视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注重实绩的原则——把国家公务员的工作实绩和贡献作为考察其德才,进而决定其升降的重要依据;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公开,主要指职务升降的标准条件和过程等要公开,增加透明度,让群众知晓,让群众参与。平等,一是在升降的标准条件面前人人是平等的,不因与领导的关系等因素而受排斥;二是晋升的机遇要相对平等。竞争,一是在选人时,在程序的设计上坚持在① 姚先国、柴效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M],第285页.武汉:科学出版社,2004年.众多的对象中通过比较鉴别和答辩等,优胜劣汰确定晋升人选;二是激励国家公务员在工作中争先恐后,做到优升劣降。
公务员考核与职务升降机制在公务员的制度体系中分属不同的范畴,这是因为二者有不同的内容、性质、特点,同时在国家人事管理制度和实践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考核主要用来考察核实公务员的成果、业绩的,而公务员职务升降的作用则主要是为了合理公平的对待公务员所取得的成果和业绩,为政府机关各职位获得适宜人选提供条件。但是从世界各国公务员制度的法律规定来看,考核与职务升降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考核晋升制就是一种各国普遍采用的公务员晋升方式。考核是晋升的前提和途径,而晋升是考核的目的和结果。二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一、国外公务员考核和职务升降的特点及成功经验
西方国家在文官制度方面的发展与完善和近年来行政改革对于文官制度的探讨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这对于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完善有着重要作用。西方公务员的职务升降机制,从总体上讲法规比较健全,程序比较严格,权限划分比较明确,透明度比较高。综合西方各国情况,其晋升方式主要有考试晋升、功绩晋升、年功晋升和破格晋升。尽管考核(功绩晋升)并不是公务员晋升的唯一方式,但是对公务员的考核作为一种激励和约束的手段,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决定公务员职务升降的重要依据,对此各国都有具体的规定,一般都反映了政府对公务员的基本要求。而且,近年来,随着公众对政府行政效率要求的提高,公务员考核已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职位变动方式,所以改进职务升降机制的重点在于完善考核制度。在考核制度方面,世界各国公务员考核的名称各有不同,如英、美等国叫“考绩”,日本叫“勤务评定”,法国叫“鉴定”。由于社会性质、价值观念、文化背景的不同,各国在具体的考核标准方面也有不同的侧重,但从本质上看,各国考核的内容和作用都大致相同,一般都注重考核工作成绩和适应工作的能力,并把考核结果与公务员的仕途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纵观各国公务员考核制度,有以下方面值得我国借鉴:
第一,稳定健全的法制。对公务员进行法制化管理,是发达国家通用的做法。不仅公务员基本制度通过法律的形式来实现,而且考核制度如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委员会、考核结果使用、考核程序都是由法律规定的。英国是实行公务员制度较早的国家,英国自1855年成立了公务员事务委员会以来,逐步建立了公务员考试录用、晋升考核、调整工薪、职业培训、奖励惩处、辞职辞退、退休养老等制度,在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公务员绩效评估制度,1991年通过了《公务员法令》。美国于1883年制定了《联邦文官法》,1950年美国颁布了《工作考绩法》,规定公务员考核内容为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和工作适应能力三个方面,采取由个人考评、团体考评、上下级互评和局外专家考评的综合考核方法,考核结果分等,“优异”者提薪或晋升,“不满意”者酌情给予减薪、降级或免职处分。法国于1946年制定了《公务员总章程》,其中第24条规定:“每年应给在职或不在职的公务员在总评定的基础上写鉴定,以表明他的业务才能。” 日本《国家公务员法》第72条规定:“政府机关首长必须对其所属公务员的工作进行定期限评定,并根据评定结果采取适当的措施。”同时,日本还制定有《国家公务员工作评定规则》、《关于工作成绩评定手续与记录的政令》和人事院发布的《勤务评定的基本标准》。当今世界各国都以法律形式将长期以来形成的,在人事管理方面行之有效的制度、方法固定下来。现代各国公务员制度中一个具有共性的特征就是走向法律化,使公务员行使权力、执行任务都有法律依据,使公务员的行使行
为限制在法律授权的界限内。这样就保证了公务员能够有效的执行国家意志,同时也通过法律形式把公务员应有的权利和义务、福利和待遇等固定下来,这就使公务员的职位、地位、权利、待遇等得到了有力保障。
第二,全面合理的考核标准。英国的考绩一般包括工作知识、人格性情、判断力、责任心、创造力、可靠性、机敏适应、监督能力、热心情形、行为道德。美国是典型的采用工作标准考绩制的国家,即依据职位分类或职位分析,规定每个职位必须完成的工作数量、质量、时限、方法等,并且以此为标准去衡量公务员的工作情况。考核内容为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和工作适应能力三个方面。主要有工作完成情况的总结报告、鉴定潜在能力、描述具体工作职责、对完成的工作结果进行评价,对工作内容和工作效率进行数量和质量分析,其中数量分析内容有:工作时间多少、任务多少、错误多少等;质量分析内容有:工作精度如何、质量好坏、协调能力和思考能力如何等。法国的考核项目较多,一共有14项,包括专门知识、身体状况、值班守时、整洁状况、合作精神、工作能力、工作效率、工作方法、工作积极性、服务精神、思维能力、组织能力、监督能力和考察能力。根据公务员的不同类别,考核项目也不同。值得一提的是,法国非常重视服务观念在管理公务员行为时的作用,所以将服务精神作为公务员的考核项目之
一。日本公务员勤务评定的范围较广,日本《国家公务员工作评定规则》规定:“工作评定对于职员执行自己分担的职务和责任所取得的实际成绩,根据该官职的职务履行标准进行评定,而且必须把职员在执行职务中所表现的性格、能力和适应性公正的表示出来。”其具体内容有:考勤实绩,包括完成任务的数量与速度、工作合作、管理部下、判断能力、协调能力等;个人性格,包括工作责任心、责任感、工作情绪、工作态度、心里素质等;工作能力,包括理解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分析、计划、指导、研究能力;业务适应,包括对计划、调查、研究、协调等方面的适应能力。
第三,明确多层的考核层次。国外公务员考核的等次以五等居多,英国、法国、日本、加拿大等大多数国家公务员的考绩等次分为A、B、C、D、E或优、良、一般、及格、不及格五个等次。A(优)等的标准是工作表现特别有绩效,或服务成绩超群。B(良)等的标准是工作表现绩效良好但并非突出。C(一般)等的标准是工作表现平平无重大失误。D(及格)等的标准是工作表现有明显缺点,无法顺利完成工作。E(不及格)等的标准是公务员显然不能胜任其职责。美国的考核结果分为三个层次,即优等、满意、不满意。考核主要是对职务内容和工作效率进行检查,根据部门工作的特点,分别在数量分析法、质量分析法、职务内容分析法、专家工作分析法和多方参与的工作分析法等方法中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考核评价。各国公务员考核的结果都与晋级、晋职挂钩,不合格者将受到降职或停职的处分。
第四,严格规范的考核程序。英国公务员的考绩,首先由各部的人事部门拟定考察报告表并下发至公务员的直接主管。公务员的直接主管负责对下属公务员进行初评,初评结束后,直接主管将考察报告表呈送其上一级长官复评。上级长官在复评前通常要邀请被考绩人作一次面谈,在面谈时双方可就工作本身、工作改进及如何执行职务等方面的问题交换意见。之后,上级长官即在考察报告表上注明同意或不同意的看法。其考察报告表包括一般项目、现有职务、被考绩人能力分析评估、训练需求、调整工作看法、晋升可能性、发展潜能、综合考评、复评人考评报告等项。美国对公务员的考绩,先由被考绩人的直接上级任考核员进行初评。考核员的职责是对每一名公务员的平时表现,如是否迟到早退、是否在办公时间处理私人事务等做好记录,并要求每个人自己写工作报告,详细记载所处理事物的内容,他们要将工作标准告知被考绩人,使下属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并经常性的与下属研究改进工作的方法,进行双向的意见沟通,最后公正评定下属的工作情况。直接领导初评后再由本单位的负责人担任复核员对初评进行复核,以保证工作标准的可靠性和初评结果的公正性。法国对公务员的考核实行逐级评分,评分由各部门行政首长主持,实行部内按行政职务逐级评分法,即上一级给直接下级评分,从上至下,一级给一级打分,各考评项目分综合得出的总分要通知被考核人。由主考人将打分情况通知本部门行政对等委员会,由对等委员会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平衡,最后报请部门领导审定。日本公务员勤务评定的程序也要经过评定、调整和确认三个阶段。
第五,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对公务员的考核有定性的方法,如述职报告法、人物评语法、要素评语法等,也有定量的方法,如增/减分法、系数法、指标法
①等,还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AFP法,即层次分析法、模糊测评法、模式识别法的综合使用。各种方法针对不同职位类别的公务员进行考核,并且互相交叉。受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影响,部分发达国家尝试着仿效私营部门,对公务员采取了目标管理(MB0),把对工作过程的考察转变成对工作结果的考察,给予公务员适当的自由权,利用他们的责任感、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完成任务。同样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与公共部门绩效考核的方法还有平衡记分卡(BSC)、关键绩效指标(KPI)、标竿管理等等。此外,很多发达国家也很重视对公务员能力与素质状态的考核方法,美国公务员考核很强调上级与下属之间的关系与了解,从而为人才开发打好基础,“通过主管与雇员之间的良好关系,去了解雇员的工作情况,②并经常加以指导并协助其改进”。美国的考核方法主要是:工作小结公务员本人
完成;公务员互相考评;局外专家或团体考评;低级别公务员对监督人员的考评结果进行鉴定。英国除了一年一度通过填写考察报告表的方式对公务员进行考核外,也有一种叫做“职业发展面谈”的考绩方式。面谈通常由人事部门主持,每3到5年举行一次,目的是通过了解公务员的抱负、喜好、资质等方面的情况,进一步发现和挖掘公务员的潜能,保证人尽其才。
第六,践行考核结果,强化激励功能。西方国家非常强调把考核结果与职务升降、奖惩结合起来。美国一贯强调“择优晋升”的原则,因而公务员的考核结果,成为职务升降的重要依据。考核为“优等”者,提升工资一级;考核为“不满意”者,要按其程度分别予以减薪、降级、免职等处分。英国的定期考绩由升迁委员会负责进行。各机关的晋升缺额依考评分数高低顺序补充。每项考绩内容各按五等进行评分,再按考绩的五等给予总评。英国公务员的考核结果与晋级、晋职直接挂钩,以80分或70分为晋级标准。日本公务员考核被评为A级的,可以越级增加工资;评为B、C、D级的,都可以提级;而E级的要降职或免职。在美国,考核结果由公务员的直接领导通知其本人。凡被评为优等或不满意者,其直接领导须书面陈述事实,并附工作标准以作对照。
二、我国公务员考核和职务升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自实施公务员考核制度以来,各级政府部门都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方案,普遍开展了公务员考核工作并收到了良好效果,对于改进机关的工作作风,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从公务员考核制度实施的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以下许多问题:考核标准不细化;考核等次较少、激励功能①
② 付亚和、许玉林:《绩效管理》[M],第39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曹志:《各国公务员考核奖励制度》[M],第153页.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0年.弱化;考核程序不规范;考核方法上偏于定性;忽视平时考核。由于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以上这些问题,致使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客观性受到了影响,因此,我国公务员考核在兑现环节上也缺乏力度,考核结果的好坏在职务升降机制上表现不明显,直接影响了公务员考核的激励功能。因此,结合中国的实际,对照国外公务员考核制度的成功经验,如何完善我国的公务员考核制度成为我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重点:
第一,提高立法层次,完善法律规定。从世界范围看,在公务员制度较为成熟的国家,公务员法规都是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存在的,因为其立法机关都是国家议会。在我国,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标志着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此后的公务员立法也主要是由国务院进行,以行政法规和人事部行政规章的形式存在。到现在为止,仍然没有一部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以法律形式存在的《国家公务员法》。与国外公务员制度的立法情况相比,我国的立法层次较低,公务员法规的效力也就不高,缺乏应有的权威性。因此,我国应加快制定《国家公务员法》的步伐,同时,还应借鉴法国、日本等国的做法,在整合现行部门规章的基础上,逐步制定有关公务员制度的各项单行法规,形成以《国家公务员法》为基本法,以单行法规为实施细则的比较完备的国家公务员法律体系,这对于加快公务员立法进展,提升公务员法律效力,保证公务员制度的全面推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二,细化考核内容。我国的公务员考核内容分为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这种内容的划分比较粗,在考核实践中不容易准确把握,应该根据实际要求再将各方面的内容细分为若干要素,即单位要素。“德”可细分为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组织纪律性;“能”可细分为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组织实施能力、培育下属能力、决策能力、学习能力;“勤”可细分为自我开发意识,出勤率、积极性、培育下属的意识;“绩”可细分为工作质量、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贡献;“廉”可细分为自身廉政建设情况、执行廉政建设情况。这五个方面的细分是一个整体的考核指标汇总,在实际的考核工作中,要实行“分级分类的绩效评价”,即要根据评价对象职务和职能等级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指标,同时给予不同的权重系数,并根据工作中的重点和薄弱环节,设置关键要素和否决要素。
第三,确定客观的考核标准。公务员考核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要作出优劣判断必须要有明确的标准。德、能、勤、绩、廉是公务员考核的基本内容,它综合体现了公务员的素质及其工作状况,规定了考核的内涵和外延,因此应成为制定考核标准的主要依据。岗位责任制和工作目标责任制是制定考核标准的直接依据。此外,单项内容、单项要素和综合评定,只有在确定了一定的等级标准后,才能成为衡量公务员优劣的“尺度”。等级标准包括等次和评语两部分,具体制定方法是将单项内容、单项要素和综合评定结果分为若干等,给每个等次注上相应的评语。在确定不同类别、层次职位各要素的等级标准和分数线后,加总即得出某一职位的公务员的分数,对照相应的等级标准,即可得出被考人的等次。同时,将工作内容、单位要素依据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态度制定标准,能够量化的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要提出具体要求,做到明确具体。
第四,完善考核方法,力争做到客观公正、民主公开。首先,坚持领导考核与群众考核相结合。既要做到以领导考核为主,体现行政首长负责制,提高考核效率;又要走群众路线,进行多层次、多视角的考察。可使用的方法有:考试法;面谈考核法;报告法(适用于高层领导者的自我评估);相互考核法(适用于平
行关系的公务员之间);排队法(领导者根据所管辖人员工作成绩的大小排队);臆断考核法(上级领导根据自己的观察与判断考核其下属人员)。其次,坚持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要认真实行公务员工作纪实手册制度和工作日报制度,详细记载公务员平时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在这些基础上,再进行定期考核,包括进行季评和半年小结,最后为考核提供依据。可使用的方法有:人事考评表;书面短文法;关键事件法等等。最后,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以确保公务员考核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可使用的方法有:因素评分法(在把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的内容分解为若干要素后,要通过具体的指标来加以表示,同时给每个指标确定一个适当的分值);对照法(依据一定的标准找出差距)。参评人员根据考核对象完成工作的情况,在各项考核指标及其等级上进行评定,然后综合得出考核结果。实行定量测评不仅能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和考核效率 ,而且能减少许多人为的矛盾。
第五,对不同等级的公务员要按照管理权限实行分级分类考核。对不同等级公务员进行分级考核体现了行政管理中分层管理、分级负责的要求。把同一级公务员放到一块考核既能增加可比性,又能强调主管领导在考核中的责任。实行分类考核的必要性在于政府机关的公务职位和公务人员都是分类管理的,不同类别的公务员其职位内容、要求、特点均不相同,如在一级政府中从事秘书工作和从事财务工作的公务员考核要求要有所不同,不可套用一个共性的简单标准。因此政府人事行政机关应实行分级、分类考核标准体系,增强考核的可操作性和评估的有效性。
第六,增设考核等次。2000年我国人事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公务员考核工作的意见》,将考核等次由原来的三个增加为四个,即“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但从考核结果上看,等次仍然划分过少,可能造成考核操作简单化,考核意识淡化,考核结果趋向扁平化,最后导致考核效果不明显。所以考核划分为五个等次较好,可以定为“特别优秀”、“优秀”、“良好”、“一般”、“较差”,①并重新确定每个考核等次的基本标准。对考核结果为“优秀”以上和“一般”以下的人员应规定相应的比例。
第七,规范考核程序,健全考核结果反馈制度。在考核程序上要做到严格、严谨与公开、民主相结合。根据我国国家公务员考核制度的规定,考核要经过个人小结、群众评议、主管领导评语、考核委员会(小组)审核、部门负责人确定考核等次的基本程序。为杜绝考核走过场的现象,首先要健全民主评议机制,在广泛开展民主评议、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考核小组、人事部门、监察部门的作用,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考核。让群众参与考核,是公务员接受群众监督的有效形式,也是公务员考核机制的最重要环节,它有利于减少考核的片面性,提高考核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其次,健全考核结果反馈制度。各单位应对考核结果的反馈工作高度重视,对存在问题的工作人员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指明改进的方法。加强与被考核人的沟通,对考核工作及时地跟踪和评估,使考核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第八,加强对考核工作的监督。美国著名行政学家埃利诺·奥斯特洛姆认为:“在每一个群体中,都有不顾道德规范,一有可能便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人。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其潜在收益是如此之高以至于极守信用的人也会违反规范。因此,有了行为规范也不可能完全消除机会主义行为。”②为了保证考核的公平,必①
② 姜海如:《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M],第354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钱再现:《公务员制度创新与实践》[M],第10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须建立健全公务员考核的监督机制,尤其要加强对负有考核责任的领导干部的监督。首先,要实行公务员考核责任制,明确规定公务员考核的各个环节的考核主体应负的责任,一旦考核结果失真,则考核主体受到追究。其次,建立考核举报、考核申诉制度,维护公务员的合法权益。此外,要实行考核结果公示制,加强群众监督,通过多种方法和渠道听取评议,使考核结果综合反映各方面的意见。
第九,考核机制应与职务升降机制紧密结合,加大考核结果的兑现力度,充分发挥考核机制的激励和竞争作用。对评为“优秀”等次以上的公务员,除规定具有优先晋升职务和晋升工资的资格外,还应与目标奖金挂钩,坚持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的办法,进一步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对评为“一般”等次以下的公务员,则要不顾情面,坚决予以降职、降级或辞退处理,从而使公务员考核制度真正发挥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的激励作用,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最终提高行政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