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春》课文分析[本站推荐]
这是一个普通的中学国文教员的永恒记忆:一九四八年八月十三日,走出家门,就看见一群小学生在争着抢着地看一张当天的报纸,其中一个惊慌地喊道:“老师,作《背影》的朱自清先生昨天死了!”看到孩子们那种怆惶悲戚的神情,不禁无言地流下泪来。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人。我国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等。他的散文秀丽朴素、真挚质朴、独树一帜,“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
——《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引》(郁达夫)
“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发他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林非)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此时创作风格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
重温经典
多姿多彩的咏春诗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提示:从本诗中,我们不仅看到柳树碧玉雕饰般的色泽,婆娑摇曳的姿态,也体会到诗人赞叹、欢欣的心情。诗人问得天真有趣,答得精妙自然,给人以奇峰突兀,别开洞天之感。赋无形为有形,独特的形象创造见出诗人的匠心,这里已呈现出另一把神奇的剪刀,那就是诗人的心灵。
江南春绝句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提示:短短四句,却在空间和时间上有极大的概括性:广至千里的莺啼花红,水村山郭,遍布江南的四百八十寺,晴日里明丽鲜亮,烟雨中一片迷蒙,从南朝到晚唐,千里江南春色尽收眼底。真可谓刹那间见终古,微尘中显大千,尺幅里寓无限。诗中蕴含了诗人的讽喻之意和对人世兴衰的感慨,有一定社会意义。
台城
韦 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提示:霏霏雨丝如烟笼雾罩,茵茵绿草隐约其中。台城春色年年依旧,但寻欢作乐的六朝却如过眼烟云,鸟儿、绿柳最是无情,依旧啼叫、轻拂。诗中萦绕着一种吊古伤今之情、亡国忧民之叹。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提示:诗中用秋草的枯来衬托春草的欣欣向荣,其中寄寓丰富的人情。茂盛的青草像是满怀送别的情意;“春风吹又生”,春草力量弱却不惧野火,形体小却能遍布大地。野草顽强的生命力中有少年人不屈不挠的豪迈气概,也反映了白居易希望有一番作为的信念。
朱自清运用比喻艺术创造出的散文诗意,给人的美感是多方面的。
形象美。作者用生花妙笔为我们勾画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美的形象,在《春》结尾,作者写道: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领着我们上前去。他把春天的美丽附于“娃娃”的勃勃生气美,“小姑娘”的艳丽容颜美,“青年”的健壮身姿美,使抽象的“春天”有形、有声、有神、有情,喷射出诗意的光辉。
绘画美。春天的景象被朱自清描写得精彩极了。读了这些文字,我们仿佛置身于万物复苏、争奇斗妍的春天之中,又仿佛在品赏一幅清丽明朗的水彩画。这幅画,远处可见五彩缤纷的花色,近处可听蜜蜂的低吟,上有蝴蝶的翻飞,下有野花活泼俏皮的眨眼。远、近、上、下,浓、淡、干、湿,虽是信笔点染,无事雕琢,却成为高妙的艺术珍品。作家描绘画面,倾注了美的情致,因此几多诗意,几许春色,便从一幅动的、立体的画图中溢了出来。音乐美。本文如一曲欢快的竹笛,以其特有的节奏旋律来打动人心,感染人们。
侧面烘托出精神:
“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刘熙载语)朱自清的《春》很好地采用了这种借此写彼的侧面烘托手法。作者选取春天最有代表性的景物,从各个不同的侧面表现出春的神韵,写尽了春之精神。
(1)借游春踏青者,写春之勃发
小草发芽了,春天回来了。当人们发现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时候,心情一定非常的激动,也一定想好好地看看,那期盼了一个冬天的春草到底是什么样子的?那春草,“嫩嫩的,绿绿的”。一阵定睛观赏过后,他们忍不住要把目光移向远处了:“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此时,他们再也忍不住了,他们要走出屋子,到田园里去。在那儿,他们欢笑啊,闹啊,感觉春草真的很嫩(“草软绵绵的”),还有一丝儿凉爽的风,多惬意啊!
从发现草,到定睛地观赏草,到远望草、感受草,人们的心理经历了一个有序而冲动的过程。而这样的一个过程,不正源于春草的勃发么?你看,这里看似写游春踏青者的喜悦之情,实则表现出春草的勃发和它蕴藏着的无限生机。
(2)借蜜蜂和蝴蝶,写花之竞放
草长了,花开了。“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为什么花繁(是花“都开满了”而不是“都开了”)?因为它们都“不让”。都“不让”,即竞放。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里看似写蜂蝶之多,实则借此写花的竞相开放,表现出春天洋溢着的生机。
(3)借鸟儿和牧童,写风之和暖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是写风的和暖。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花香了,鸟叫了,牧童骑着牛儿来到草滩了。花枝上,鸟儿欢叫着;草滩上,牛儿慢慢地走着;牛背上,牧童悠闲自得地吹着嘹亮的曲子。这是一幅多么浪漫温馨的春风图啊。假如风寒呢?假如风寒,那鸟儿只怕还蜷缩在温暖的巢中,牧童大概是不会爬上高高的牛背的吧,那样的话,寒风中会有笛声并且还会那般“嘹亮”吗?
这里是借鸟的欢叫,牧童的笛声来表现风的和暖。
(4)借行人和农民,写雨之细小
文中借行人的慢走、农民的慢忙,写春雨的细小。
这春天,因草的勃发、花的怒放而充满生机;这春天,因风的和暖、雨的细小而充满温馨。温馨与生机,春之精神,春之魂!
节选自丁玲《杜晚香》中描写阳春的一段文字与朱自清的《春》作比较。
春天来了,春风带着黄沙,在塬上飞驰;干燥的空气把仅有的一点水蒸气吸干了,地上裂开了缝,人们望着老天叹气。可是草却不声不响地从这个缝隙、那个缝隙钻了出来,一小片一小片的染绿了大地。树芽也慢慢伸长,灰色的、土色的山沟沟里,不断地传出汩汩的流水声音,一条细细的溪水寂寞地低低吟诵。那条间或走过一小群一小群牛羊的陡峭的山路,迤迤逦逦,高高低低。从路边乱石垒的短墙里,伸出一枝盛开的耀眼的红杏,惹得沟这边,沟那边,上沟下沟的人们,投过欣喜的眼光。呵!这就是春天,压不住,冻不垮,干不死的春天。万物总是这样倔强地迎着阳光抬起头来,挺起身躯,显示出它们生命的力量。
[简析]这段文字从压抑的春光入手,用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北方春天来到时物与人的变化。虽然没有鸟语花香,但那小草、树芽、流水,尤其是那仅有的一枝盛开的红杏却展示了春天那“压不住,冻不垮,干不死”的顽强的生命力。语段末尾“万物总是这样倔强地迎着阳光抬起头来,挺起身躯”,点明了这春光从荒漠沉闷中给人以激情和希望,寓意深长含蓄。《春》文虽然也写春,但写法、内容大不相同,它从盼春入手,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绘出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用勾连映衬,烘托渲染,使画面春意更浓,春意更深。结尾用三个比喻,以美好的形象感染读者,从思想上启迪读者,含意深刻。
第二篇:朱自清《春》课文赏析
《春》 朱自清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盼望着,盼望着:反复,强调了作者盼望春天早日到来的急切心情。
脚步近了:拟人,照应“盼”字,准确地表达出春天还没有到来,以及作者因春天即将到来的喜悦心情。
2.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刚:照应上文的“近”,“近”是未到,“刚”是已到。
全句: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心情。
3.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全句:排比,拟人。三个“起来了”照应上文“刚睡醒”“张开了眼”,表达作者的喜悦心情。
4.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地: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草萌发,悄无声息,不知不觉。钻:写出了小草顶破土层的挤劲,表现它顽强的生命力。
嫩嫩的,绿绿的:前者指质地,后者指颜色,突出春草之“新”。
5.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出了春草长势旺盛,突出它的生机勃勃。6.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坐、趟、打、踢、赛、捉:运用动词写出了孩子们在草地上嬉戏,侧面写出了春草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7.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全句:以风的轻衬托出草的软,突出春草的可爱,表达作者对春草的喜爱之情。
8.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百花争春,百花争艳的情景。
9.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像、像、像:比喻、排比,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花的颜色艳丽。
全句:句子的顺序不能调换,照应上文“桃树、杏树、梨树”的顺序。
10.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仿佛:这是虚写,作者由春花联想到秋实,表现出春花的甜香,令人遐想、陶醉。
1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闹:拟人,不仅有声响,而且隐含了一片喧闹沸腾的景象;“飞”字无此效果,且和下文“飞”重复,显得用词单调。12.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遍地是,杂样儿:前者写野花数量多,后者写种类多,铺满田野。
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比喻,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野花在阳光下春风中闪闪烁烁逗人喜爱的样子。
1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吹面不寒杨柳风”:引用,从触觉角度写出了春风温暖柔和的特点。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比喻,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风温暖柔和的特点。
14.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酝酿:原意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写出了春风芳香浓郁的特点。
15.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卖弄:拟人,贬义褒用,原意是炫耀自己的本领,这里写出了鸟儿在春风中尽情歌唱,突出春天的无限生机。
16.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最寻常、三两天:写出了江南春天雨水之多。
17.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看:引导读者视线,总领下文描写春雨的可爱。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比喻,排比,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雨的细密、闪烁、绵长的特点。
斜织:与细丝的比喻相照应,并暗写春风。
薄烟: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雨细密迷蒙的特点。
18.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全句:这一句写了雨中自然景物的清新美丽,充满生机,是侧面描写,烘托春雨的润泽。
19.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全句:先写傍晚之景,是为了烘托春雨中安静而和平的气氛,且这种气氛一直贯穿到末句。“黄晕”也是色,紧承上文“绿”和“青”。
20.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全句:表现春雨中安静和平的气氛,表现出一种静态美。
21.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静默:拟人,赋予房屋以人的情态,表现出春雨中安静和平的气氛,一种静态之美,渲染了春雨沐浴后的温馨。
22.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分别写出范围广,人数多,年龄全。也赶趟儿似的:照应上文《春花图》中的“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表现人们的活力。
23.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舒活舒活、抖擞抖擞:叠词,强调动作次数多,读起来有韵律,有节奏。
24.“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全句:引用谚语,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25.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全句:比喻,排比,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天的新、美、力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三篇:初一语文课文《春》
春
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都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第四篇:《春》课文教学设计
《春》课文教学设计
课题
《春》
课型
新授课
日期
班级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把握重音和停连,揣摩作者对春天的热爱。
2.引导学生品味优美的语言,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3.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地描绘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景象,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感悟春天的美以及作者对春天的喜爱;
2.品析语言,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课文
春天是一屡轻轻吟唱的和风,一捧温暖明亮的阳光;春天是声声婉转清脆的鸟语,阵阵馥郁醉人的花香;春天是青青草尖上的一颗露珠,红红的花朵上的一抹彩霞;春天是种子破土而出时拱动的力,树木拔节时喧响的节奏;春天是透明纯净的梦,火热沸腾的歌,灵感、流溢的诗;春天是孩子脸蛋上的天真无邪,姑娘面颊上的秀美羞怯;春天是我们用汗水、勤劳和智慧栽种的一茬茬希望、梦幻和理想……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憧憬和欣喜,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的《春》吧!
通过PPT展现春天优美的图片。
播放多媒体音乐,进入课文情境。
自由朗读
把握情感
听录音,老师示范朗读。
学生找出喜欢的段落,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在朗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学生通过把握重音和停连,揣摩作者的情感。
划分层次
赏析段落
再读课文,划分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盼春
第二部分:绘春(描绘了五幅春天的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第三部分:赞春
再读课文,划分课文层次。
赏析语言
课文读起来富有童趣,又带有诗的味道,请找出一些段落进行赏析,说说语言好在哪里。
赏析角度:修辞手法、视角转化、联想与想象、用词准确等。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从文中找到语言描写精彩的句子进行赏析。
主题升华
1.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你怎样理解这些比喻?你还能发挥想象,另写一些比喻句来描绘春天吗?
2.《迎春图》中,“一年之计在于春”有什么含义?这幅图画和前四幅图有什么关系?并结合初中学习生活谈谈你的启发。
学生小组讨论。
结合初中生活的实际,谈谈从本文获得了哪些启发。
课后作业
请你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配上相应的古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春的主要特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从不同角度,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心情。
在教学设计中,首先理清了文章的层次结构,各段落之间安排整齐有序。如:最后三段用三个比喻句来歌颂春天,表现出春的新、美、力,单独成段构思巧妙。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学会欣赏至关重要,用品、背写来体会、感悟其美及美在何处、为何美。同时利用多媒体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利用听、说、读、写各种能力来学习,同时在学习中锻炼、提高能力。
但也发现了起初的教学设计中的一些问题:
1.品读活动中,把整文交给学生去品词、品句、品段的处理过于急功近利,过于粗糙。
2.在进行问题设计时,有几句话表述不够严密,使学生的思路发生了偏斜。不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第五篇:朱自清《春》课文复习
《春》朱自清
本文选自《朱自清全集》,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整体感知
1、盼春(1-2)----绘春(3-7)----赞春(8-10)
2、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盼春(1-2):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盼望着,盼望着:反复,强调了作者盼望春天早日到来的急切心情。
脚步近了:拟人,照应“盼”字,准确地表达出春天还没有到来,以及作者因春天即将到来的喜悦心情。内容:盼春
作用: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2.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刚:照应上文的“近”,“近”是未到,“刚”是已到。
全句: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心情。
3.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全句:排比,拟人。体现了山色明朗、冰雪融化、春日融融的景象,表达作者喜悦心情。绘春(3-7)春草图:(抓住质地软、色泽绿、长势旺盛的特点)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地、钻:拟人,把春草人格化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样子,表现它顽强的生命力。
嫩嫩的,绿绿的:前者指质地,后者指颜色,突出春草之“新”。
2.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出了春草长势旺盛,突出它的生机勃勃。
3.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侧面描写,“坐、趟、打、踢、跑、捉”写出了孩子们在草地上嬉戏,从侧面写出了春草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4.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全句:以风的轻衬托出草的软,突出春草的可爱,表达作者对春草的喜爱之情。
春花图:(从色味、虚实、动静几个方面来写)(品种多,花色艳,花味香)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百花争春,百花争艳的情景。“你,我”指的是桃树,杏树,梨树。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像、像、像:比喻、排比,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花的颜色艳丽。全句:句子的顺序不能调换,照应上文“桃树、杏树、梨树”的顺序。
3.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与上面两句虚实结合)
仿佛:这是虚写,作者由春花联想到秋实,表现出春花的甜香,令人遐想、陶醉。
4.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闹:拟人,不仅有声响,而且隐含了一片喧闹沸腾的景象,侧面写出春花多、艳、甜的特征;“叫”字只能体现“发出声响”的意思。
5.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遍地是,杂样儿:前者写野花数量多,后者写种类多,铺满田野。
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比喻,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野花在阳光下春风中闪闪烁烁逗人喜爱的样子。
“散”生动地写出野花的多及分布的星星点点,不集中的特点,“眨”生动的写出了野花随风飘动之态。
6.为了写春花,却描写了蜜蜂和蝴蝶,这属于什么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侧面描写,突出描写花开之盛、动静结合,使花更富生机。
春风图: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吹面不寒杨柳风”:引用,引用志南和尚的《绝句》“古木阴中系(jì)短篷,杖藜(lí)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从触觉角度写出了春风温暖柔和的特点。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比喻,拟人,将春风比作母亲的手,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风温暖和煦柔和的特点。
2.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酝酿:原意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全句从嗅觉的角度描写春风芳香浓郁的特点。
3.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卖弄:拟人,贬义褒用,原意是炫耀自己的本领,这里写出了鸟儿在春风中尽情歌唱,突出春天的无限生机,写出了作者的欢快的心情。
4.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春风的和悦。
5.调动各种感官进行描写:
触觉:吹面不寒,抚摸(温暖柔和)
嗅觉: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青草味,花的香(芳香)
视觉:鸟儿,牛背上的牧童
听觉:宛转的曲子,应和,嘹亮的响着(悦耳)(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调动了各种感觉器官,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方面,把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
春雨图:(从动景到静景,从物写到人,从近写到远。近景写春雨的滋润,用远景烘托春雨之夜的静谧。)
1.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最寻常、三两天:写出了江南春天雨水之多、连绵。
2.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看:引导读者视线,总领下文描写春雨的可爱。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比喻,排比,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雨的多、细密、亮的特点。斜织:与细丝的比喻相照应,并暗写春风。
薄烟: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雨细密迷蒙的特点。
3.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全句:这一句写了雨中自然景物的清新美丽,充满生机,是侧面描写,烘托春雨的润泽。逼:突出了雨水冲洗过后小草青而亮的特点,准确地描绘出在春雨的滋润下万物充满生机的景象。
4.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全句:先写傍晚之景,是为了烘托春雨中安静而和平的气氛,5.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全句:写雨中景致,有静景,有动景。
静默:拟人,将房屋人格化,表现出春雨中安静和平的气氛。
迎春图:(激励人们珍惜大好时光、辛勤劳作、奋发向上)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分别写出范围广,人数多,年龄全。
也赶趟儿似的:照应上文“春花图”中的“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表现人们的活力。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舒活舒活、抖擞抖擞:叠词,强调动作次数多,读起来有韵律,有节奏。
3.“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计”:打算,计划
全句:引用谚语,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颂春:(8-10)
(写出了春天的新、美、力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个比喻句构成一组排比句,又是拟人句)1.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全句:比喻和拟人,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为春天是新的,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突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2.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全句:比喻和拟人,把春天比作“小姑娘”,因为春天是漂亮的,欢快的,突出了春天的娇美多姿。
3.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全句:比喻和拟人,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春天是强盛的,有力的,有着无限的创造力。
4.最后三节的作用: 结构上: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内容上:三个比喻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赞美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在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5.三个比喻能合成一段吗?
三个比喻独立成段,起突出、强调的作用,若合成一段,它们各自表达的春的特点就会不鲜明,从而削弱了语言的表现力。
6.三个比喻能颠倒吗?
不能颠倒。因为它们是按照喻体的成长顺序排列的,从“娃娃”到 “小姑娘”到“青年”,形象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最后一个比喻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