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星空有感
寻找最静谧的心空
——读《星空》有感
郑东新区外国语学校康志雯
是不是在每个人的心灵最深处都埋藏了一段动人秘密?是不是年少时那段不可思议的经历会让所有人都永生难忘?是不是短暂的相逢都会擦出美丽炫烂的火花?是不是每个人头顶的那片夜空都有一颗最闪亮的星星?这就是《星空》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思索。
《星空》描述了一个关于长大的故事,作者几米把图画与文字相融合,向我们展现出青春中的甜与涩,现实与梦想:女孩与父母的感情生疏,孤僻的她在人群中总会感到莫名的孤单。有一天,隔壁搬进了一个男孩,虽然他总是一个人,但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快乐地仿佛来自另一个星球。两个孤单的少年成了朋友,他们都无法忍受城市中的无奈与喧杂,于是他们一起离开城市,到达野外,见到了生命中最美的星空……
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是男孩和女孩之间的友谊以及他们对梦想的执着。因为男孩,女孩找到了面对生活的崭新态度,找到了推翻烦恼的勇气;因为女孩,男孩变得不再孤单,他得到了可以倾听的对象。他们彼此之间给了对方莫大的鼓励与关怀,他们手牵着手,不畏困难的寻找自己心底的灯塔。星空其实是抽象的,因为它所代表的是生活中的幸福,而幸福,在男孩与女孩的旅程中早被不经意间发现。
生命中难得可贵像男孩和女孩一样的知心朋友,面对这样一份友谊,一定要用心去好好珍惜,好好体会,不要因为小小的意见分歧而彼此不理睬。即使最后像书中的人物一样注定分离,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话语的温暖,更是一生难以忘怀的回忆与感动,是一颗心与另一颗心的真诚对白,是青春燃烧过的痕迹,这是值得大家好好珍惜和回忆的。
“那时候,未来遥远而没有形状,梦想还不知该命名为什么。”这正是对我们懵懂的青春最真实的写照。城市的生活节奏太快也太虚无缥缈,那些未长大的心灵还不适合这个灯红酒绿的世界;生活中每个家庭里都存在着大大小小的矛盾,许多孩子在父母的影响下变得越来越孤僻••••••的确,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在我们五彩斑斓的青春天空中,有着太多的不如意:学校里的功课与压力、成长中与
朋友发生的矛盾、父母之间的纠纷和争吵、生活环境的吵杂与污染••••••有时候,原本可以展翅高飞的天空布满了障碍和乌云,使我们充满梦想的美丽花季黯然失色。我们犹如一根弹簧,被人拉得越来越紧,但我们在快要迷失自我的时候,应该学会释放自己,让自己找到适合我们的正确指向标,找到属于自己的星空,仰望自己的那一片最美丽的星空。
我们这个年纪,正是充满梦想的时候,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我们怎能因为一些小小的烦恼而停止对梦想的追求呢?“一切皆有可能!”
勇于接受所有挑战,不畏艰辛去迎接困难,从失败中吸取经验,从经验中走向成熟,从成熟里实现梦想……我们的脚步不曾停止。
带上友情,带上勇气,带上梦想,去寻找那片最灿烂、最充实的星空!
第二篇:读多久没有仰望星空有感
读多久没有仰望星空有感今天看到一篇文章,你有多久没有仰望星空了。忽然发现
整日忙忙碌碌的工作,忽略了很多事情,很久没有陪妈妈去医院了,没
有陪妻子逛街了,没有陪儿子打游戏了。真的是没有时间吗,真的那么
忙忙吗,每周还有双休日的,是自己太不懂得感情的经营。感情也是事业,需要你去付出,你去创造。不要以为感情是银行,可
以源源不断地支取,他也有枯竭的时候。为了让感情永葆青春,我们平
时就要多存一些感情。亲情无价,我们无法回报父母的爱,但是可以陪
父母聊聊天,即便是和父母相隔很远,也要抽空回来看看,想想父母供
我们读书,给我们成家,有的还要照顾孩子,可以说为我们操劳了了一
生,如今他们老了,就让我们就来照顾他们。爱人是我们最亲密的人,是陪伴我们一生的人,多关心她,多理解她,是我们的职责,结婚只是
爱情的开始阶段,不要为了工作,忽视了情调,多一些感情的投入,婚
姻才会向堡垒一样牢固。孩子你就是第二个我呀,我们怎么会不爱你呢,可陪孩子的时间是不是少了,现在的孩子很难教,很大的原因是我们很
少和孩子沟通,想想我们有时是不是把工作压力带到了家庭,既然回到
家了,家才是我们经营的重心,不要想那些不开心的事,多陪陪孩子,笑一笑。原来眼前有很多事会让我们的心平静,感受幸福,不要失去时
才追悔莫及。
生活中的事总有不如意,放不下,是自寻烦恼,何必
为了一件小事庸人自扰。看看天上的白云,自由自在,听听音乐,悠闲
自得。眼前还有很多事要我们去做,不要让最美的一瞬间在我们身边溜走。其实人生最大的悲哀是忘不掉过去,忘不了现在的痛苦,却记不得过去的快乐,忽视眼前的幸福。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为什么不珍惜眼前的幸福,爱上自己的工作,虽然挣得少,但是勤劳的收获,虽然没地位,何必在乎,关键是自己要看的起自己,自信些,虚心些,好学些,满足些,我们会很快乐。
浮华的世界,守住自己的本心,你有多久没有仰望星空了。赶紧珍惜眼前,享受当下。
第三篇:读周国平《思想的星空》有感
读周国平《思想的星空》有感
宸冰读书
读书是来自心灵的感受,《思想的星空》作者周国平先生说,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
也就是说,没有灵魂参与的阅读活动得不到一点用处,毫无价值可言,我们读书重在思考,我们常常揣摩作者写作的意图,可是常常是什么也悟不出来,是的,这种情况会出现,但我们在思考的时候,脑海中会出现我们自己理解的作者的意图,也许不准确,但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就有了一种新的对书籍的理解,这也难怪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对于书的理解不同,则感受就不同。
读书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如果在读书时不感到愉快,我们就必须怀疑是否有利益的强制在起着作用,使它们由性情生活蜕变成了功利行为。
我们常常也有所感悟,读书,如果是一种痛苦的过程,那么再怎么强迫自己,自己的意识也不会承认自己对其产生好感,也不会去读,如果一种教育使学生不能体会和享受读书的乐趣,反而视读书为完全的苦差事,我们便可以有把握地判断它是失败了。
所以,当我们真正的沉浸,从内心深处去感悟和认同它,一本书就是朋友而不是敌人。当然,这样的感觉是需要培养的。
青少年时期是对书籍渴望的爆发期,在这段时间培养起我们的读书习惯,就可以受益终生。首先可以从自己喜欢的书开始,在逐渐深入,我相信真正读书愉快的一定会手不释卷,就像黄山谷所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这样的境界,应当是读书的至高境界。
读书,要看读什么样的书。人有好坏之分,书有优劣之别。读书自然应当是一种幸事,但看了无用之书亦是无用之举。尤其但我们身处于思想构建的重要时期,书的选择对我们而发言就很重要了。
周国平先生说要读永恒的书。永恒的书是什么?他就相当于是经典读物,是在历史是几千年的车轮下碾过依旧完好的智慧结晶。“经典是人类精神财富的一个宝库,他就在我们身边,其中的财富属于我们每一个人。阅读经典就是享用这笔财富。”经典自然是我们智慧的结晶,因此他对我们构建思想体系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读书不能轻信那些有着畅销书名号的书籍,因为时间才是最公正的裁判,经过时间的考验,书的价值才有所发展。周国平先生还提出一个观点,直接读原著。“哲学的精华仅仅在大哲学家的原著中。”我们不能否定它,那些注解书是别人思考的成果,却不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当我们直接去面对原著时,我们才能真得从作者的角度出发,或者从自己理解的角度。
读书不一定是门苦差事,至少我们都觉得读书以自强。
第四篇:观《星空》有感
观《星空》有感
观《星空》有感 篇1
《星空》的导演林书宇,台湾导演。
影片故事情节的展开,我也进入了童话般的世界,好像回到了少年时代,那种清纯的感觉,懵懂的爱情,就像新酿的葡萄酒,甘醇自然。徐娇演绎的内心孤独的少女小美,在遇到了心仪的少年之后,懵懵懂懂的初恋就在她的内心爆发。当她们乘坐森林小火车寻找爷爷小屋的时候,仿佛坐上了开向童话世界的小火车,童话般的画面唯美动人。这种感觉真的只有小时候才能找到,太纯洁了。呵呵我的小时候没有这么好的经历。那会儿都被老师们压抑着,除了学习,哪敢有其他的想法。人的思维固定在学校老师的压迫下了。在美好的年龄下,没有留下太多的美好的事。其实这就是最可悲的事,幸福有时候就算是曾经拥有都会是美好的。
本片看我的稀里哗啦的流泪,小杰搬家之后,小美的心里留下了和小杰的美好夏天,那种美好一直就是她长大的源泉。直到小美长大了,到了结婚的年龄,她在巴黎的一个小画廊里看到了每幅画里都缺少了一片拼图,这种好奇促使他继续看了下去,发现那副和他家一摸一样的星空拼图,少的就是那块小杰送给她的那块。
这时候,湿润了双眼的桂纶镁,就一直看着这幅星空的拼图,内心以往的情感全部迸发出来了。泪不停的流,这时候在楼下听到楼上有顾客光临的声音的一个青年男子在上楼梯说了句话。这时的桂纶镁(小美青年版)哭的更厉害了。多年未见的故人即将重逢。谁抵挡得了。这时片尾曲,五月天的《星空》就开始放了。在结尾的时候,在场的人都哭的稀里哗啦的,都在擦泪。是个年轻人就控制不住了。电影院虽然只有3个男的,一个女的,大家都哭的特动情,和电影里相比也不差到哪里。如果你童年有过什么美好的事,会被带出来,如果没有的话,你看过电影之后,就想好像你自己把电影里的这段过程当成了自己的童年美好的记忆。片尾音乐带着歌词,看着歌词听着曲子,更加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感情。发大水了,汹涌而出的泪水,谁也挡不住。
真美,永远留存。
观《星空》有感 篇2
我个人比较偏爱台湾小清新的电影,对这部《星空》印象深刻。影片改编自几米的同名绘本《星空》。同绘本所呈现出来的唯美气氛一样,整部电影也运用了大量鲜艳的色彩为观影者搭建了一个梦幻的世界。相对于剧情片,电影的故事情节相对单薄,只有一条主线的叙事方式也简单平淡。电影描绘了一个13岁女孩的世界,尽管生活中父母离婚的阴霾如影随形,生活时常不如意,但在女孩的幻想世界中,一切却依旧是五彩斑斓的。导演用甜美的颜色营造了一个美好的世界,却在讲述一个初中女生最寂寞的一段过去,本质上讲述的却是一次心灵的成长对主角如是,对观影者如是。
除了电影旁白,电影中大量运用隐喻的方法去展示女孩的内心世界,这些隐喻的基础载体就是小女孩在拼的星空拼图。丢失的那片拼图代表了她不完整的世界,那个几乎从爷爷去世开始就动荡不安的世界。而电影后面女孩发烧时生活画面如拼图般崩塌的'场景,实际上也象征了女孩家庭的变故对她产生的不良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在面对父母离婚的问题时,主角小美一直表现的很平静,但她在那些破碎的拼图前面却失声痛哭,其实这也是对于生活中变故出现压抑后的释放而已。对于这样的隐喻,很多人认为过于简单直接,其实这正是导演的本意。林书宇导演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拍的是一部不把观众当白痴的电影,这部电影和几米的绘本一样,面向的就是正在成长起来的学生。他们懂得,才会感触。
《星空》虽然有着梦幻的色彩和主题,但同时也有着很强的现实色彩。导演在改编绘本的时候,也把绘本中单薄的人物形象丰富了起来。当女主角发现拼图少了一片后,翻箱倒柜歇斯底里的寻找拼图,这种歇斯底里的表演方式是孩子对生活失落悲伤的发泄,常闻尔;在文具店偷东西缓解压力的片段,更是每每出现在报纸上,都让人唏嘘不已。运用这些贴近现实的情节,导演将绘本和生活本身联系了起来,使得整个影片简单却不平庸。
至于主人公小美和小杰的感情,不管把它理解为初恋还是友谊,都似乎有其深意。不可否认两个人是互相吸引的。当这种吸引存在的时候,正面的能量会让我们变得更好。他们聆听彼此,卸下心防,然后继续完成自己未来的旅程。
与《失恋33天》不同,这种台湾式的小清新缺少了来自于生活的祭奠。比起前者完完全全呈现出的人们真实的感情世界,正面直接;后者是在一个架空的环境中描述两个初中生自我探索和救赎的过程。这种过程也许是缓慢的,沉闷的,好像电影的基调一样,但过程本身却是真实的,能引起共鸣的。这样的电影不能说完美,但至少是美好的。
林书宇导演说这部电影如果能让中学生勇敢的成长,那它就成功了。其实成长以后的我们,再去看曾经的这段经历,也会触及到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因为这、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那样美好的星空,但这却是每个人都曾经经历过的,我们称之为叫做青春的东西。
观《星空》有感 篇3
星空,发呆遐想的星星们闪烁着。单纯、宁静,却又极富神秘感。
《星空》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有个不爱说话的少年,认识了一个不爱说话的少女。有一天,他们逃离城市,翻山越岭,来到少女的爷爷生前住所,一个山中小屋。在山里渡过的一个夜晚,他们看到了最美的星空。后来,少女病了,少年不知去向。
一些同龄人,总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与世界沟通。他们对社会很排斥,有说不出的恐慌。他们需要关心与爱护。青春是个一言难尽的话题。人们若不是说得太多仍觉未说清,就是找不到通其意的语言来描绘它。
少年与少女之间的深厚友情,让他们安静性格中那些被压抑的知心话全部一涌而出。就像是世界名画家梵高的名作《星空》一样,空中的星与云与棱线宛如有生命似的,不停蠕动。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回旋、释放,在星空中绽放美丽绚烂的色彩。
孤单时,仍要守护心中的思念,有阴影的地方必定有光。
故事其实没有结束。几年后,在巴黎的圣诞夜街头上,已亭亭玉立的少女在一家挂有《星空》拼图的拼图店里又一次遇到了那个少年,回忆曾经的记忆。
在青春旅程中,总有关于成长的苦涩与生命的不完美,但重要的是,我们应如何拥抱这样的遗憾,继续走向遥远且未知的未来。
我们也该珍惜现在的亲情、友情。或是时间。也或是身边的每个人。等到失去了才珍惜,会有些来不及。曾经,我在快乐时感到微微惶恐,在开怀大笑时流下感动的泪水,我无法感受单纯的幸福。现在,我在愉悦时微笑,欢乐时开怀大笑,我已经开始学会寻找幸福。我努力寻觅希望,生怕幸福正在身边,却被我粗心错过。
《星空》告诉我们,身边路过的风景应转头认真看看,或许其中就有使我们豁然开朗的那些记忆片段。
星空闪耀,我们都是其中的一颗小星星,自己发着自己的光,有自己的专属幸福。
观《星空》有感 篇4
《星空日记》是北京大学今年推出纪念毕业季的微电影,这是一个关于追梦的励志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何晓冬,从小就有着一个梦想——摘天上的星星,对于一个家境困难、长相困难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让人为难的奢侈梦想……
五岁,他第一次因为梦想挨了父亲一记耳光,从此他的星空开始黯淡。十六岁,他第三十一次因为梦想被人笑话。十八岁,母亲去世,为了还债,他不得不听放弃自己钟爱的天文学,报考经济学专业。
终于他不负期望,考上了全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北京大学。他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做成全是一张对勾的表格:在中国最知名的大学,身边有中国最精彩的老师和同学,学经济,获得了校方的学费减免,自己还在勤工俭学……
正如他自己所言,“如果梦想是一件衣服,那天文学是我穿不起的一个牌子。”但繁忙的生活没能打消他心中微弱的梦想,在学习经济学的期间,他也会偶尔奖励自己一下——旁听天文学的课程。也因为偶尔去天文课当旁听生,他认识了一个对他生命中有着举足轻重影响力的老师——王老师,第一个不仅没有嘲笑他的梦想反而不断鼓励他去追梦的人。
但为了家庭的经济,为了不再受到别人的嘲笑,他又一次屈就于现实。他决定用现实去支撑他的梦想。终于他成为了全班第一个获得国际投资银行工作邀请的人。从此,他再也不用担心有人笑话了。同时,小时候那个摘星星的梦想又开始变得明朗起来。于是,他又重新去上课。这时,他才发现,不是现实支撑了梦想,而是梦想支撑了你的现实。
于是,他决然放弃外资银行抛出的橄榄枝,参加天文系的毕业设计。现实与梦想之间,这一次,他选择了梦想。他又一次选择了郑重向人们说出那个无数次被嘲笑的梦想。可是这一次没有人笑了,因为何晓冬做到了,他不仅抓住了星空,而且还带给了更多人星空。于是,全场哗然,何晓冬的星空梦不再被人嘲笑,而是点亮了更多人心中梦想。
我们不得不说,故事的主人公,何晓冬,是有毅力的。历经千辛万苦,受尽各种挫折,面对好几次暂时的屈就,他都没有彻底放弃心中“摘星星”的梦想,最终才能抓住了星空,并且还带给了更多人星空。
都说,不忘初心,放得始终。而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的梦想是被早早扼杀在摇篮里,死在了别人的闲言碎语当中。我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宏伟大志,奈何别人会说我不自量力;我愿“面向大海,春暖花开”,奈何总会有人告诫我:别忘了拥有这样美好愿望的海子卧轨自杀了;我想“一生一代一双人”,奈何社会总会层出不穷地曝出“小三”事件……梦想本就十分脆弱,偏偏还要抵抗来自现实四面八方的压力和攻击。于是,有多少人就此放弃梦想,面对现实。
《星空日记》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何晓冬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唯有努力拼搏,唯有将梦想高出现实一点,我们的生命之花方能绚烂开放!因为不是现实支撑了梦想,而是梦想支撑了你的现实,是梦想为我们的现实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是梦想给了我们奋进的动力。每个人的生命都仅有一次,请让我们的梦想高出现实一点吧!
观《星空》有感 篇5
忙里偷闲看看电影,根据第六感对星空这个名字的喜爱,点了这部电影。
刚开始有惊奇,因为发现这是一部充满童趣的,从孩子眼中看世界的电影,很是开心,毕竟,中国这类电影太少了,国人缺少想象啊。看着看着,发现这里面有好些几米的感觉,后来看片花才知道原来是改编几米的《星空》。
看完电影后特地找《星空》来看,发现,我还是比较喜欢漫画版的,更纯粹些。不过,电影版的拍得也不错啦,特别是山上看星空的那个画面,完美啊!还有那幅《星空》拼图。而且,电影中场景的选择很不错,那原始森林,那小木屋,设计的都很好,甚至有些有唯美的感觉。就是不怎么喜欢台湾腔调,以及快结尾直接点明主题这一部分,貌似里面还有不少情节是仿照不同电影的。而且,电影版试图对主题理解多而面面俱到,所以,有时对于一些童真的东西未能细致刻画,其实,有时简单点,更能打动人,个人偏见而已!
不过,林导已经很不错了,希望能继续加油哦,有点期待他接下来的电影呢!希望中国能出多类似《龙猫》、纳尼亚这样的好电影吖,世界还是需要这些充满想象与童真,美好而纯粹的电影的。
观《星空》有感 篇6
看到那副唯美的星空拼图,脑海里想到的是这一句:
你是某个人生命拼图中的一小块,没有你,他的生命是不完整的。亦或:谁是我生命拼图中的那一块,我一直在寻找,用以完整我的人生。那么,这块拼图是什么?是爱情、友情,还是亲情?
这部改编自几米漫画的电影,也许不是那么令人理解,看完后不会有太多特别的情绪,只有淡淡的寂寞和些许的悲伤,如同一湾湖水溢出心田。也许我们习惯了看几米的绘本,极少的文字,给予你无限的想象空间。而导演要将这种无限用有限的电影镜头来表现,是极难的一件事。平平淡淡的叙事手法,并没有掩盖住情绪的爆发点,梦境和现实、时间和空间,破碎和完美,亲情和友情,总会令人深刻和感动。
婚姻、家庭、青春期,每个孩子都要经历,并且都希望是如自己所期待,父母相爱、长辈健康。徐娇这个小演员我们早在《长江七号》就留下很深的印象。在这部电影中的表现也相当不俗,饰演一个孤僻少言的女孩,内心的情感在她的眼神里诠释出来。面对不再相爱要离婚的父母,面对伴随她度过童年的爷爷的过世,面对青春期男生女生懵懂的情感,她在噩梦中痛哭后,向回忆交接那一去不复返的童年。成长中的痛是人生必经之路,拥有的不一定永远存在,缺失的也不一定永远消失。如同那一块拼图,有一天会定格,有一天会完美。别外,个人还比较喜欢刘若英的那一段舞蹈,很文艺且复古。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片尾曲五月天的《星空》,词和曲都把内心的感受表达到极致。回忆像不变的星空,引领你走进十字路口,那时候,未来遥远而没有形状,梦想还不知道该叫什么名字。
第五篇:读《梁家河》有感: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读《梁家河》有感
原创: 孙斐
品读《梁家河》,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总书记1969年1月到1975年10月约七年在梁家河的知青生活,展现了一幅属于那个时代的先进青年知识分子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不屈不挠,追求进步的时代画卷。从文字中可以在脑海中浮现出总书记当时生活上工作上的各种困难,以及一面带领梁家河村民摆脱艰苦生活一面追求进步的自强作为。
书中详细描述了总书记青年时期受到迫害打击被迫离开北京成为梁家河大队知青,进而转变生活态度、树立崇高理想、凝练个人品质、坚定人生理想,为总书记以后的执政初心打下坚实基础。在梁家河期间,总书记下地劳作;完成入团入党;成为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打坝增产、建沼气池、优化社员工作、传授社员知识;推荐干部群众发挥特长;如此许多为改变梁家河经济精神面貌的贡献。
掩卷深思,总书记在梁家河艰苦奋斗的场景仿佛历历在目。过五关(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团结群众,顶住压力,坚持学习等等无一不触动着我的思绪。在梁家河的岁月里,总书记人生观转变、为改变农村贫困面貌而奋发努力的行动、以及后来考入清华大学都深深影响了我。总书记在梁家河脚踏实地的工作,眼界则放的更高更宽,我觉得这种精神这种态度这种思路给以我启迪。
一、团结群众
书中总书记结交劳动人民,拜访革命前辈,邀请劳动能手,帮助困难群众,强化了亲和力天赋,给群众以超群的亲近感和人格魅力。这为总书记以后卓越的领导力做了铺垫。
在我的工作生活中,工友之间协同工作,完成不同的工作,随时准备处理应急情况;下班后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生活质量;此时,团结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人算自己的小算盘,忽视集体的利益;同时也能看到有人把事情闷在心里,影响工作的情绪。有默契叫团队,没默契叫团伙。这时我们应该保持极大的耐心面对,以集体的力量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尊重人、团结人、帮助人,力往一处使、劲往一处用,团结起来才能攻坚克难,迎来曙光。
二、追求进步
书中总书记白天劳作晚上读书,即使在艰苦的条件下依旧保持大量的阅读量,无论是名著还是专业书籍。这为总书记以后的发展,人生观的树立创造了良好的先决条件,这也是总书记可以考入清华大学,并在以后的内政外交中展示自信的基础。
在我的工作生活中,没有做到这样的学习热情。分散精力的电子产品,突发的家庭问题,情感的纠葛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的时间。我似乎已经忘记了上一本书的样子,我一年能读多少书,这些书有多少是有价值的。工作中不懂的问题思考了吗?你思考过你的目标吗?为了未来你做了什么吗?不停学习,学以致用。我已经开始为自己的虚度年华而悔恨,为自己的碌碌无为而羞耻了。
三、敬业奉献
书中总书记上山劳作,下山思考如何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和劳动效率。总书记在报纸上看到四川沼气池成功就切合实际在知青窑洞率先尝试,获得奖励三轮车觉得对群众不实用就换成拖拉机。不计较自己的得失,为群众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我的青石化工作生活中,不计较一时的个人得失,保持团队的默契,才能取得更高的成就。企业给了我们平台,我们就要展示自己的才华。让你来,说明你还有价值,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四、吃苦耐劳
书中总书记工作不偷奸耍滑,被人称为“好后生”.打坝造田的时候干最苦最累的活。总书记展现给我们的一直是“跟我冲”而不是“给我冲”,凡事亲力亲为,冲锋陷阵,为群众劳动树立了榜样,没有人不服他的。
在我的经历所看到的,康庄大道寥寥几人,旁门左道拥挤不堪。遵守规则说明我无能,不遵守说明我的机智与能力。这是奇特的工作现象,大家似乎已经忘记这是企业的大平台,所以你才能翩翩起舞。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只有俯下身子,踏实肯干,才能练就一身技能,创造一份成就。
五、责任担当
书中总书记勇于担当,以改善群众工作生活条件为己任,扎根农村,认真研究群众生活困难。打坝,铁业社,沼气池等等无一不是为群众排忧解难。总书记尽职履行了一个党支部书记的职责。
在工作性质上,不尽职就是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上班一日,尽职一天。从在厂里的工作看,年轻人更容易发现问题,不管是方超还是徐鹏,都是团组织中优秀的团员代表。这些榜样,这种尽职尽责的态度都值得我学习。
六、坚定信念
书中总书记不断提出入团入党申请,即使家庭成分严重阻碍,但总书记没有妥协,顶住压力,一次次提交申请,最后终于打动了组织。离开梁家河时,总书记已经有了明确的人生规划。
总书记这种追求人生的进步态度深深影响了我。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我的价值观是什么,我的做事方式是什么,我擅长什么,我打算做出怎么的贡献,我计划取得什么样的成果。现在开始还为期不晚。
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是他树立人生目标,坚定人生理想,提高基础能力的七年。他所面对的困难不仅有精神上的还有肉体上的,粮食匮乏,连生存问题都成了困难,物资短缺,看书都是难事。即使这样,总书记依旧没有磨灭他心中的火焰。从“无休止且无效果的劳动”中拔出腿来,带领梁家河人民吃饱穿暖走上追求精神富足的新征程。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个人的眼界不能局限于当前。握紧阀板,我的双手越是肮脏,眼睛越是发出明亮的光。
孙斐
201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