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关春节的研究性报告
有关春节的研究性报告
小序
春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几经岁月的冲刷,许多春节的习俗、传说、诗词等仍保存、流传下来,这珍贵的财富是不能忘记的。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日前说:“把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这些民族传统节日过得更充实更有品位,将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讲究其来历、习俗、传说、诗词,这些不仅是中国的传统和民俗,更使得春节这个幸福的节日更加丰富和发展。因此,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资料搜集和探讨,想必不是无益的。
来历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这是中国民间历史最悠久、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春节大约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原为农历的元旦,即人们通常说的过年。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 叫“元日”、“新年”、“正旦”、“岁首”、“三元”等。1911年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据考证,春节成为正式冠名就是在辛亥革命以后。1911年10月武昌起义,12月31日革命党人的湖北军政府在发布的《内务部关于中华民国改用阳历的通谕》中,明确的将(农历的)年节称为“春节”。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正式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进一步明确了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春节”之名真正被广为流行至今。
习俗
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说:“它(春节民俗)就有一股凝聚力,能把人们组织在一起,粘合在一起。像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侨,说外国话,穿西装,但他们过节的时候,仍然要吃年糕、放鞭炮、耍龙灯、穿旗袍,为什么?因为在这些节日习俗表象的背后,有一座精神文化的桥梁,这座桥,便是既稳固有现实的民族民俗文化,外国人只有通过这座桥,才能走进华人华侨的生活世界。”那么春节的民俗具体有哪些呢?
【装饰家居】家家户户都要张贴对联、年画、门神。
【祭祀】除夕年夜饭前,家家都要向祖宗牌位敬香、摆供。
【团圆饭】吃年夜团圆饭是过年最主要的内容。按照东北民俗,比较富裕的家庭要做六至八个菜,其中鱼是必不可少的,有的人家还在鱼头上点个红点求吉利。这道鱼通常最后上,只象征性地吃几口,并不吃完,意指年年有余,明年还有“余富”。
【行酒令】吃年夜饭的时候要喝酒,为了助兴还要行酒令、划拳。行酒令不必特意选“令官”,但是要事前规定好谜语、诗词,轮到谁猜不出谜语,吟不出诗词,就要罚酒。
【家庭娱乐】吃过团圆饭,一家人会围坐在一起举行一些娱乐活动,嗑磕瓜子,吃点糖块、花生,或者看纸牌,为了助兴,也动点小输赢。书香门弟家庭,吃过团圆饭会互相破闷(猜谜语)、讲故事。人口比较多的大家庭,还要围坐玩“击鼓传花”之类的游戏。
【包饺子】游戏到一定时间,全家人要聚在一起包饺子。有的饺子里要放进一枚大钱或者硬币、花生、糖块、枣之类的东西。如果吃饺子时碰到有大钱的,预示这一年都会有钱花,吃到有糖块的,预示一年都会生活甜蜜,是好彩头。
【放鞭炮】年三十儿十一点半到十二点之间,鞭炮齐鸣,家家开始吃饺子。本历年的人还要在这天晚上穿红袜子,踩小人。
【拜年】吃过饺子,家里的孩子们要给长辈拜年,长辈则要给孙男弟女压岁钱。四更天(大约凌晨3点多钟),人们开始走出家门相互拜年。
【守岁】除夕夜,许多人守岁一宿不睡,因为不睡意味着来年一整年都会很勤快,精气神旺盛。
传说
春节的传说有许多,如:熬年守岁、万年创建历法说、贴春联和门神等等传说,都十分有趣。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一种传说是: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年”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它长年深居海底,每到特定的一天(就是现在的除夕)才爬上岸,食牲畜,伤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里一片匆忙恐慌景象,没有人理会他,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那老人把胡子撩起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赶走。”老婆婆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半夜时分,“年”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噼里啪啦”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打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春节的诗歌:
有许多古今诗人写下描写春节的诗词歌赋,如:孟浩然的《田家元日》、范成大的《卖痴呆词》、王安石的《元日》、毛滂的《元日玉楼春》、文天详和来鹄的《除夜》、叶颙的《已酉新正 》、文征明的《拜年》、黄景仁的《癸已除夕偶成》、查慎行的《凤城新年词》、董必武的《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孔尚任的《甲午元旦》„„
总结
春节,是个有着丰富文化的节日,它“连接的历史进程是漫长的,包含着民族的交融,碰撞和统一,是历史的选择,这本身就表明它作为遗产的意义。”(高有鹏语)春节有许多有趣的奥秘,我们可以继续留心查找。
第二篇:关于春节习俗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关于春节习俗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春节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各地都有很多习俗。据资料介绍,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而民间在此期间的各种习俗,可以说由大年初一直到初七都会有要求。
漫长的历史岁月使年俗活动内容变得异常丰富多彩。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内容,像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习俗至今仍很盛行。
了解春节习俗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1.研究时间: 2月13日
2.研究地点: 吴兴区
3.研究人员: 李玲玲 姚亦颖 吴亚萍
据所调查的结果,我们发现除夕守岁、贴春联、拜年、发压岁钱、吃饺子、贴“福”字、放爆竹、扫尘这些习俗是最常见的,也是最主要的,从古流传至今。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俗名“熬年”。除夕晚上,与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炎黄子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待第一声鸡啼之后,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均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然后走亲串友,相互道贺祝福。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
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过年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为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现在我们一般的人都认为放爆竹可以创造一种喜庆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吉利。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奶奶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中国传统的春节不仅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少数民族和汉族同胞一样,举行各种民间活动,丰富多彩,喜气洋洋。作为中国的一份子,我们应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第三篇:关于春节习俗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关于春节习俗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春节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各地都有很多习俗。据资
料介绍,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
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
潮。而民间在此期间的各种习俗,可以说由大年初一直到初七都会有要求。
漫长的历史岁月使年俗活动内容变得异常丰富多彩。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内
容,像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
夜、拜年等习俗至今仍很盛行。
了解春节习俗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1.研究时间: 2月13日
2.研究地点: 吴兴区
3.研究人员: 李玲玲 姚亦颖 吴亚萍
据所调查的结果,我们发现除夕守岁、贴春联、拜年、发压岁钱、吃饺子、贴“福”字、放爆竹、扫尘这些习俗是最常见的,也是最主要的,从古流传至今。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每逢春节来临,家家
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
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
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
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
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
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
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
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俗名“熬年”。除夕晚上,与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炎黄子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待第一声鸡啼之
后,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均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然
后走亲串友,相互道贺祝福。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
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
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究其原因:
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
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
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过年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为中国特
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现
在我们一般的人都认为放爆竹可以创造一种喜庆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吉利。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
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
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拜年一般从
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
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
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
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
酒娱乐。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
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
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
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奶奶的卧房,一齐
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
头。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
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
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
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中国传统的春节不仅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期
间,少数民族和汉族同胞一样,举行各种民间活动,丰富多彩,喜气洋洋。作为
中国的一份子,我们应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第四篇:关于春节习俗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关于春节习俗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春节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各地都有很多习俗。据资料介绍,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传统的春节是指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而民间的习俗你,从大年初一到初七都有要求。
漫长的历史岁月使年俗活动内容变得异常丰富多彩。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内容,像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习俗至今仍很盛行。
了解春节的习俗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1. 研究时间:2013年2月1日
2. 研究地点:青岛市
3. 研究人员:戴文昕
据所调查的结果,我们发现除夕守岁、贴春联、拜年、发压岁钱、吃饺子、贴“福”字、放爆竹、扫尘这些习俗是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从古流传至今。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称“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因为“陈”与“尘”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所有“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帖。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原来春联写在桃木板上,现在写在纸上了。桃木的颜色是红色,红色有吉祥,辟邪的作用,所以春联都用红纸来书写。宋朝诗人王安石 一首《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就描写了当时的民间习俗。
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是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贴切得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除夕守夜是最重要的年俗,俗名“熬年”。除夕晚上,一家老小熬夜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炎黄子孙现在都很重视的年俗。在第一声鸡啼之后,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然后走亲串友,相互道贺祝福。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而城市中生活的我们,都不会熬得太晚,最晚到十二点左右,就各自回家了。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是应时而不能缺少的佳肴。究其原因:其一就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有招财进宝之意;二是饺子有馅,以便人们把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美好一年的祈望。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把金如意,糖,花生,枣或栗子包到馅里。我们这里会把一角的硬币或枣包在馅里,谁要第一个吃到会非常高兴;吃到硬币会寓意新的一年里有钱花,吃到大枣会起早;在期盼和开心中,我们往往吃到直不起腰来。饺子这一节日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的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年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辞旧迎新。爆竹为我们中国特产,俗称“爆仗”“炮仗”“鞭炮”,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我们也一直认为放爆竹可以创造一种吉利喜庆气氛,也是节日的娱乐活动;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放一挂爆竹,将“年”接到家里来;爆竹声后,碎红满地,喜气洋洋。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互相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的拜年,晚辈向长者叩头施礼,遇到平辈亲友,也要施礼祝福。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
向长辈拜年,祝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我们这里,一家老小坐在一起,看春晚吃团圆饭,小孩子们吃饱了,点支香带着之前挑选的花式鞭炮到屋外放,一只只钻天猴划破夜空,地下的坦克车跑得远,魔术弹里开出朵朵绚
烂的花,映红了孩子的脸,照亮了孩子们欢快的心。(不过今年我们同龄的孩子大多数没有
燃放烟花。因为我们要为降低空气中的PM2.5出一份力。)饺子端上桌,放一挂接年的鞭炮,吃了饺子,孩子们开始列队给爷爷、奶奶拜年,还要大声嚷嚷“压岁钱”,爷爷奶奶开心的给我们分压岁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岁”和“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
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春节不仅仅是我们汉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要将好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也要减少污染,即
少放甚至不放爆竹。我们一样会拥有一个快乐、祥和、环保的新年。
第五篇:研究性报告
中学生的消费观
在科技与生活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的消费也开始多了起来,可是消费不只是大人的活动,我们中学生或多或少也会进行一定的消费,为了对中学生的消费观念做一定的了解,我上网找了一下调查资料。
在看到资料后,我发现,几乎所有的中学生对消费都没有规划,大家都认为“该出手时就出手”,没有必要考虑这么多。在网上调查的所有中学生中,每个月消费在500元以下的占33%,消费在500元~1000元之间的占60%,消费在1000元以上的占7%。所有中学生的经济来源都是他们的父母。当记者问及:“假期消费的增加会不会给你们的家庭造成负担?”很多同学的脸上都显露出沉思的神色,然后,犹豫地回答我们:“应该不会吧。”此次,我们也做了一个关于家庭收入的调查,一个家庭的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占30%,在2000~4000元之间的占65%,在4000元以上的占5%。两组数据相比,我就发现,中学生一个月的暑假消费就要占家庭收入的四分之一,甚至占到家庭收入的一半,这对整个家庭的生活来说无疑是一个负担。有些家庭的月收入还不到1000元,而他们的孩子在外充阔气,经常请同学吃饭。
在中学生打工风潮盛行的今天,很多学生都希望可以融入这个社会,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更多中学生去打工的直接目的,仅仅是为了增加收入。再来看一组数据,在我们调查的100名学生中,80%的学生有假期去打工的想法,而在这80%的学生中,仅有8%的学生真正付出过行动,这又是为什么?仅仅因为天气的炎热,还是辛苦?在国外,无论是经济有困难的家庭或者经济富足的家庭的孩子,假期打工都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在美国,剪草、清洁游泳池、擦车、擦窗户、卖冰激凌和汉堡包都是传统的夏季中学生工作。都是同龄人,为什么国外的中学生可以在酷热的夏季出外打工,并且把它看成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而国内的学生却以种种的借口,让自己享受舒适的生活?
我们这一代中学生不知道什么叫做“饥饿”,不知道什么叫做“青黄不接”,我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太多的幸福让我们变得任性。我们不曾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过,我们不曾了解挣钱的不容易。我们可以轻易地有很多构想,但是,我们经常没有实践,因为,我们怕辛苦,我们依赖空调房里的凉爽。
节俭、吃苦耐劳这些词是不是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呢?
电的利用和危害
电的发现和应用极大的节省了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使人类的力量长上了翅膀,使人类的信息触角不断延伸。电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方面:能量的获取转化和传输,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襟抱堂网络策划机构认为,电的发现可以说是人类历史的革命,由它产生的动能现在每天都在源源不断的释放,人对电的需求夸张的说其作用不亚于人类世界的氧气,如果没有电,人类的文明现在还会在黑暗中探索。电与静电的区别静电直、交流电现象静止的电荷流动的电荷放电时间瞬间放电(皮秒~微秒)持续放电能量通常情况下能量很小能量大人体感觉不易感觉,通常情况下2000mV以上才能被感觉,36V以上的电压即可对人体构成危害
消费类电子产品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有不同的内涵,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内涵。
我国消费类电子产品是指用于个人和家庭与广播、电视有关的音频和视频产品,主要包括:电视机、影碟机(VCD、SVCD、DVD)、IPTV、录像机、摄录机、收音机、收录机、组合音响、电唱机、激光唱机(CD)等。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则把电话、个人电脑、家庭办公设备、家用电子保健设备、汽车电子产品等也归在消费类电子产品中。随着技术发展和新产品新应用的出现,数码相机、手机、PDA等产品也在成为新兴的消费类电子产品。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融合了计算机、信息与通信、消费类电子三大领域的信息家电开始广泛地深入家庭生活,它具有视听、信息处理、双向网络通讯等功能,由嵌入式处理器、相关支撑硬件(如显示卡、存储介质、IC卡或信用卡的读取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应用层的软件包组成。广义上来说,信息家电包括所有能够通过网络系统交互信息的家电产品,如PC、机顶盒、HPC、DVD、超级VCD、无线数据通信设备、视频游戏设备、WEBTV等。目前,音频、视频和通讯设备是信息家电的主要组成部分。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也发展成为了信息家电,并构成智能家电的组成部分。
现代的电力供应由于常规能源的日益减少而出现了供应危机,世界各国均以新能源作为发展方向,主要推广的有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力供应的常规能源消耗将被取代!人类的生活环境会得到改善!但也造成了污染。因此,电有利有弊,如利用不善也可对人类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