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2014初一历史下册期末试卷
2013--2014初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
(时限:40分钟满分100分)2014.6.10
姓名:班级:
一、选
1、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
A、长安B、洛阳C、北京D、健康
2、中国的四大发明是()
A、印刷术、火药、瓷器、造纸术B、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C、印刷术、火炮、指南针、造纸术 D、书法、火药、指南针、造纸术 3.文学作品往往是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反映。下列诗词与右图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相同的是()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C.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D.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4、秦朝和元朝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分别是()A.科举制行省制B.科举制中央集权制 C.郡县制行省制D.郡县制丞相制5元曲由那两部分组成()
1、杂曲
2、相声
3、散曲
4、小品
A、1和3B、1和2C、2和3D、3和
46、科举,就是由封建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下列事件中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的是()
A、隋文帝时利用分科取士的办法选拔官吏 B、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C、武则天时开始进行武举考试
D、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7、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的理由最有可能是()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
8、丞相是皇帝的重要辅臣,废除这一官职的朝代是()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9、唐太宗在今新疆地区设立的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机构是()
A、北庭都护府B、西域都护府C、安西都护府D、新疆行省
10、今天的印度半岛在唐朝时被称为()A、波斯B、大食C、大秦D、天竺
11、明朝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加强主要表现在()A、废行省,改三司B、实行“削藩“政策
C、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D、设立军机处
12、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设置台湾府的共同作用是()A、驱逐了殖民势利B、“加强了对边疆的管辖 C、“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D、巩固了清朝统治
13、提倡诗歌要更多地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的诗人是()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王安石
14、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A、开封B.临安C.广州 D.泉州
15、下列关于“广州十三行“的表述错误的是()A、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
B、是清政府管理商业的机构C、代外商收购中国的商品 D、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
16、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 其中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全过程()
A 帝国的彷徨B 中华的荣耀C 东方的曙光D 王朝的振兴
17、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清政府设立的机构是()A、驻藏大臣B、伊犁将军C、理藩院D、伊犁巡抚
18、宋朝粮食产量居首位的是()A、小麦B、玉米C、高粱D、水稻
19、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A、北宋B、南宋C、元朝D、明朝
20、他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衰亡,这部著作名字是()
A、《红楼梦》B.《三国演义》C.《水浒传》D.《西游记》
21、被誉为“诗仙”“诗圣”的唐朝诗人分别是()A、李白 王维B杜甫 白居易C李白 杜甫D杜甫 李白
2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开始于()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23.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两项同属于一个领域的一项()
A.《水经注》和《齐民要术》B《九章算术》和《本草纲目》C.《齐民要术》和《本草纲目》D.《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24.长城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象征,一位外国人说“一个人能够修筑长城的民族没有任何困难
克服不力的。明长城的东西起止点是()
A.辽东、临洮 B.鸭绿江、嘉峪关C.辽东、嘉峪关D.鸭绿江、临洮
25.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在我国古代提出石油在未来“必大行于世“的人物是()
A.沈括B.郭守敬C.毕昇D.司马迁
二、材料题(38分)
22.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相关的历史图示、图片,往往是学习历史时不可或缺的工具。阅读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图片和图示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图一秦朝中央机构图二唐朝中央机构
图三明朝中央机构图四清朝军机处内景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图一、二中字母所代表的历史含义。(4分)
(2)图三揭示了明朝中央集权制度怎样的变化?(4分)
(3)从图一到图四,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什么?(4分)
23.明清是我国古代社会最后的两个王朝。他们在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有相似之处,也有独具特色的地方。(1)明清两朝在军权上有什么共同点?他在后来的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4)
(2)明朝和清朝在对外关系方面的政策是否相同?如果不同,不同点在哪儿?(4)
(3)明朝时期曾出现过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你知道是什么吗?这种经济形态在中国发展起来了吗?为什么?(6)
24、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请你以小导游的身份为现在前来参观的外国游客介绍一些关于北京城的历史,相信你一定能让他们满意。请回答:
(1)北京最早开始成为统一的封建王朝的都城是在什么朝代?当时的名称叫什么?(4)
(2)明朝的北京城又是谁营建的?明朝营建的新北京城布局特点?(4)
(3)你能为外国游客推荐现在北京主要的两个旅游景点吗?(4)
三、简答题(12分)
请回答:清朝成为亚洲疆域最大的国家,请写出它的疆域范围?
第二篇:2014初一政治下册期末试卷
2014初一政治下册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都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 正确的,选出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25分)
1.“自信是战鼓,是号角,是旌旗,催人勇往直前,大胆挺进,日日进步。”这告诉我们
A.自信是青少年特有的一种心理品质B.有了自信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C.自信是尊重自己的一种心理状态D.自信是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
2.自信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下列体现自信的态度是
A.对别人说的话过于敏感B.总以为命运在捉弄自己
C.不敢当众表达自己的想法D.今天若不行,明天还能行
3.自尊就是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列名言体现自尊心态的是
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自信者不疑人,人亦信之:自疑者不信人,人亦疑之
D.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4.有一次林肯外出,路边一个黑人老乞丐对其行鞠躬礼,林肯一丝不苟地脱帽还礼。随行人员对总统的举止表示不解,林肯说:“即使是一个乞丐,我也不愿意让他认为我是一个不懂礼貌的人。”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这是做到尊重别人的前提
②人与人之间是没有差异的③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
④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5.“皇帝和鞋匠的灵魂都是用同样的模型铸造的。”法国思想家蒙田的这句话说明
A.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B.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
C.社会上存在不平等现象D.人与人之间没有差别
6.音乐会上,一位女士姗姗来迟,鞋跟刺耳的声音搅乱了听众的兴致。钢琴家灵机一动,现场为女士量身创作,响起的音乐随着她的步伐时快时慢,时轻时重,全场观众都被女士的“舞步”逗得哈哈大笑,女士则面红耳赤。这位女士的行为教育我们
①要学会自尊自爱②自尊的人无需尊重他人
③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④要学会积极展现自我风采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7.观察右边漫画《无题》,造成漫
画中“船断人亡”的主要原因是
A.他们人太少了
B.船太小浪太大
C.没有共同的目标,形成不了合力
D.他们的划船技术差劲
8.下课时,李珍不小心碰掉了王玉课桌上的文具和课本,于是连忙说“对不起!”并立即弯腰捡文具和课本,王玉则说:“没关系,我自己来捡吧。”这一情境表明,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
①相互尊重②讲究原则③彼此宽容④学会竞争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风平浪静”。能表现与这句话相同美德的典故有
①“宰相肚里能撑船”②“六尺巷”③“将相和”④“头悬梁锥刺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许多中小学生的作业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在学校网站上下载作业题,在QQ群里讨论功课……不过,有的同学会从网上直接找答案来抄,或在QQ群里直接向 其他同学要答案来抄。上述划线部分所示的行为
A.有利于增强同学友谊、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B.反映有的同学诚信缺失,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和引导
C.说明一切都是网络的错,网络作业根本不值得提倡
D.可以理解,是对老师“善意的欺骗”
11.“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清朝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的这首诗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A.生活需要宽容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C.人们之间应该平等相待D.宽容他人,不利自己
12.中西方文化习俗的不同带来礼仪规则的差异。如西方要求的“女士优先”和中国尊崇的“长者为上”有时会发生矛盾冲突。面对这些不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差异,我们应该
A.忽略文化差异,不拘小节B.以本国的文化习俗为交往准则
C.平等相待,相互尊重D.尽量减少相互交往,避免麻烦
13.印度国父甘地曾经说过:“我希望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风能尽情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这句话启示着我们
A.在吸收外国优秀文化的同时,要保护本国文化
B.要有选择地吸收各国文化
C.必须大力引进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
D.要努力保护本国的一切文化
14.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许多事情的处理都不尽相同。下列不能体现中国礼仪的做法是
A.见面打招呼:“你去哪儿?吃饭了吗?”B.在饭桌上劝酒,为客人夹菜
C.接受礼物时先推辞再接受D.就餐实行AA制
15.东南亚地区的人们在朋友见面时喜欢行拥抱礼;欧美地区的人们见面时则盛行握手;澳大利亚的毛利人在朋友相见时则行一种特殊的礼仪——碰鼻礼。这充分体现了
①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②不同国家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
③见面礼仪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文化④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是相同的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6.我为我能够成为七年级某班的一名成员而感到自豪”。这说明我A.能正确评价自己B.已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C.已适应了学校的新生活D.已经有了良好的班集体意识
17.“一滴水只有把它放在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这句话启示我们
A.集体中的每个人可以自行其是
B.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和沃土
C.每个人在集体中可以相互代替D.有共同目标的集体就是良好的班集体
18.学校举行秋季运动会,七年级(2)班的同学个个忙开了,有的积极参赛,有的为运动员送茶水,有的写表扬稿,有的到终点搀扶长跑运动员,有的当啦啦队员,这说明
①七年级(2)班的同学都非常珍惜个人的荣誉,表现自己
②七年级(2)班是一个团结友爱的班集体
③七年级(2)班的同学对自己的班级抱有主人翁责任感
④七年级(2)班的同学都愿为集体多做贡献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9.从国家的繁荣发展和对公民的要求来说,受教育
A.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B.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C.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D.既不是公民的权利,又不是公民的义务
20.进出电梯不礼让妇孺和老人、上公交车争先恐后、驾车不避让行人……时下,不少中国人这些看似小节的行为让很多外国人不解。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A.不拘小节是优良的传统美德
B.文明的进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应顺其自然
C.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必在乎外国 人的看法
D.礼貌礼仪事关国家和民族形象,应自觉加强个人修养
21.某初中生说:“受教育是我的权利,我愿意放弃就放弃。”他课上不遵守课堂纪律,课下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甚至经常贪玩逃学旷课。这个同学
A.正确认识到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B.只看到受教育是一种权利,没有履行好受教育的义务
C.珍惜公民受教育的权利
D.认真履行遵守学校纪律、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22.受教育者最主要最基本的义务是
A.遵守法律、法规B.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C.遵守学生守则D.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3.“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老师的教学而言,就是要注重
A.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知识B.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本领
C.培养学生良好的的个性品质D.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24.要提高学习效率,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做事不拖拉②上课时勤于动脑③课后及时复习④作业独立完成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25.每个人都应成为“学习的管理者”。在学习过程中应该
①学会自主学习②提高学习效率③科学安排时间④投入“题海战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判断(正确的在相应空格内写“A”,错误的写“B”每小题1分,共5分)
26.任何人的自尊心都需要得到尊重,所以自尊的人可以轻视别人,狂妄自大。
27.自卑会导致消极情感,总是和失败相伴。
28.宽容不是软弱无能的表现,更不是理亏。唯宽可以载物,唯厚可以容人。
29.离开集体,个人很难获得成功,因此,要获得成功,只有处处依赖集体。
30.右边漫画中,给成绩好的学生戴红领巾,给成绩差的戴绿领巾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第Ⅱ卷(主观题,共20分)
三、简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31.面对期末考试,许多同学都有心虚的感受,有的同学甚至“头晕眼花,胆战心惊”。
有一位班主任这样开导他的学生:当你走进考场的时候,你一定要默默地念三遍“没有我 不会的题”。
(1)这位班主任的话说明一个人要获得成功,首先要培养什么样的心理品质?(1分)
(2)请说说这种心理品质对一个人的学习和成长会有什么影响?(4分)
32.如果我们仅仅依靠现在所学的知识,那么不需几年,就会被时代远远地抛在后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埃德加•富尔先生预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1)试推荐几种你认为较好的学习方式。(不少于两种,3分)
(2)请你把名言警句或俗语的序号填在对应的学习方式后面的横线上(2分)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A.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B.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四、实践与探究(共10分)
33.集体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和沃土,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为了增强同学们的集体责任感,某校七年级六班在班主任的号召下,做了一次班级调查,调查内容如下,(1)在班级中存在的不关心集体的现象两个事例。(2分)
(2)班级中存在着这些不关心集体的现象会出现什么后果?(2分)
(3)要改变目前的现状,就必须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你的做法是什么呢?(4分)
分)
(4)为了鼓舞同学们的士气,形成一个团结奋进的班集体,请你写两句个人与集体关系的名言警句。(2
第三篇:初一下册模拟期末试卷
积累和运用(25分,附加分4分)
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目光jiǒnɡ jiǒnɡ()义愤填yīnɡ()力挽狂lán()
炽()痛 确凿()深邃()
2. 用横线标出下列短语中的错别字并订正在下面的括号里。(2分)
来势汹汹 抑扬顿错 害人听闻 妙趣横生
从容不迫 锋芒必露 慷慨淋漓 契而不舍
()
3. 成语中有很多是以“人”字为首字的,例如:人声鼎沸、人心涣散、人言可畏等,请再写出4个。(2分)
4.以下是毕淑敏在散文《孝心无价》中的一段文字,请你仿照句式,补充两句。(4分)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吧。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满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山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布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也许是,也许是
……
5.背诵默写。(9分+附加4分)
(1)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过去,而那过去了的。
(2),云从窗里出。
(3)独坐幽篁里。
(4)《木兰诗》中描写战争环境艰苦的诗句是。
(5)根据要求默写你所积累的古诗句。多写一句另加2分。
A.表现思乡怀亲之情的古诗句:。
附加:。
B.描写黄河的古诗句:。
附加:。
6.请你介绍自己课外阅读《童年》的收获,可点评人物形象特征,可赏析精彩的语句,也可谈谈自己阅读的感受、启示。(5分)
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14分)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7.用“/”标示下面语句的朗读停顿(每句只标一处)。(2分)
(1)余 闻 之 也 久(2)得 为 众 人 而 已 耶
8.解释加点字词。(4分)
(1)不能称前时之闻()(2)仲永之通悟()
(3)卒之为众人()(4)固众人()
9.下面加点词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贤于材人远矣 不能称前时之闻
A B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仲永之通悟
得为众人而已耶 父异焉
C D
孤岂卿治经为博士邪? 复到舅家问焉
10.《伤仲永》和《孙权劝学》两篇课文都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但两文论述的角度和侧重点不同,请你具体说明它们的不同。(2分)
11.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1)泯然众人矣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后面问题。(11分)
聪明只是一张漂亮的糖纸
小铁上初二的时候,有一天下午我和他妈妈出门,问他去不去,他摇摇头,一个人闷在家里。晚上,我们回到家,他问我:“你发现咱家有什么变化吗?”我望了望四周,一切如故,没发现什么变化。他不甘心,继续问我:“你再仔细看看。”我还是没有发现什么蛛丝马迹。倒是他妈妈眼尖,洗脸时一下子看见脸盆和脸盆旁边的水管上贴着小纸条,上面写着脸盆和水管的英文名称。
我这才发现屋子里几乎所有的地方,柜子、书桌、房门、厨房、暖气、音响、书架……上面都贴着小纸条,纸条上面都用英文写着它们的名称。每一张小纸条剪得大小都一样,都是手指般窄长形的,不仔细看还真不容易看到。
他很得意地望着我笑。
不用说,这是他一下午忙碌的结果。
我表扬了他。
那一年,他对外语突然有了兴趣。他就是这样开始外语学习的。他所付出的努力一般是在家里,是默默的。他贴满在家里的那些小纸条,仿佛是安徒生童话中神奇的手指。他抚摸着那些东西,使得那些东西花开般地有了生命,和他对话,彼此鼓励,让枯燥而艰苦的学习有了兴趣和色彩,有了学下去、学到底的诱惑力。
从小到大,总是有人夸奖小铁聪明。读中学时,他的老师当着班上的同学表扬他,说:“只要小铁想学好哪一门功课,他总是能把它学好。”大学期间,同学们也都认为他很聪明,都说他总是很轻松地就把功课学好了。我应该庆幸的是,小铁一直很清醒。每当别人夸他聪明时,他从来只是笑笑,没有骄傲而忘乎所以。他所要做的就是认真,而且重复,把要学的东西弄得牢靠扎实。
当别人夸奖小铁聪明时,我当然很高兴,虚荣心得到了满足。但是我很清楚,孩子是以他的刻苦取得他应有的成绩的。
有一次,和另外一所学校的同学开座谈会,有个同学问他为什么能取得那么好的成绩?他回答说:“没有别的好办法,就是得学、得背。比如历史,高考前老师带领大家复习之前,我已经把书从头到尾背了三遍了,而且要注意背那些图边上和注解的小字,要背得仔细,才能万无一失。”
那天座谈,我坐在他的身边,听到他的话,我很高兴,比他取得好成绩还要高兴。
有一次,他让我帮助他买盏应急灯,说晚上一过11点,大学里宿舍就熄灯了。我劝他少熬夜。他说同学都这样,每个人的床上都有一盏应急灯。
应急灯要是妨碍同学了,他会骑上车跑出校园,到学校旁边的24小时永和豆浆店,买点吃的,就开始温书,一坐就是一个通宵或半夜。
虽然,我不赞成他熬夜,但我赞成他刻苦、努力。在智商方面,孩子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关键在于每个人付出的努力不一样,结果就会不一样。要知道,聪明只是一张漂亮的糖纸。大三的一天晚上,小铁来电话告诉我和他妈妈:“英语六级成绩出来了,我得了89.5分。”他知道做家长的就是一根筋只认成绩,他很遗憾地说:“就差半分,要不就90分了。”这个成绩是他们系里的第一。他的英语四级考试也是全系第一,得了92分。
我忽然想起初二时他贴满在家里几乎每一个地方的那些小纸条。
大四那一年,他考了托福和GRE,成绩分别是647分和2390分,考得都不错。都说分数是学生的命根,其实分更是家长的命根,做家长的只有看着分才踏实,我也一样,未能免俗。我再一次想起初二时他贴满在家里几乎每一个地方的那些纸条。
十年过去了。孩子如今已经在美国继续深造。他的房间空荡荡的,却总能发现在他的茶杯或玩具的背后贴着当年他写着英文的小纸条。就让这些小纸条一直保留着吧,保留着那一份回忆和感情。
12.结合全文内容,请你说说文章的题目“聪明只是一张漂亮的糖纸”的含义。(2分)
13.文中不厌其烦地多次写到小铁贴在家里几乎所有的地方的英文小纸条,请你简要分析一下作者这样写的用意。(2分)
14.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你觉得小铁在学习上有哪些地方是值得你借鉴的?(3分)
15.结合上文内容,并联系学过的《伤仲永》一文,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的感受和体会。(4分)
(三)16。阅读《昙花终于怒放》一文,写2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10分)
提示:读书笔记可以从“生字新词的摘抄”、“妙语佳句的摘录点评”、“内容主旨的归纳概括”、“感受联想”、“探究质疑”等方面入手,但不必面面俱到,以“感受联想”或“妙语佳句”的摘录点评为主。
昙花终于怒放
我爱昙花,因为她素白、洁丽、清香。
三年前的春天,坪州诗友涓涓亲自给我家送来一株昙花苗,种在白瓷壶里,枝叶铁青如剑,精心结上的红丝带临风飘拂。我高兴极了!也许更因为内子陈娟曾做过《昙花梦》。涓涓是一位有心人。
不久,我便依照涓涓的嘱咐,把这株昙花移植到花盆上,天天浇水,不时除草,但由于阳光不足,长得很慢。我有点心急了,但急有何用?日月如梭,一天一天过去了,一年一年到来,一直未见她结蕾开花。这株昙花长势还算正常。从原来的一枝发成三枝,三年时间差不多长高三倍。时间久了,心情也淡然了,花开不开任她去吧。心想,她总是一株昙花在生长着,只要她能延续生命,也就不敢奢求了。
今年中秋佳节将临的前数天,我突然发现最长的那枝已冒出小蕾来,每隔一天就大拉许多,如小型的佛手。至农历八月十三日,花蕾开始爆口,嫩绿的花苞有紫色的花纹,前端露出白色。我立即预感到,今夜昙花必定要怒放了。我常到花架边观察,见她放大一些,再放大一些,大约到晚上九时,她便开始临风开放。那开放时的美态神韵,真令人鼓舞,使人陶醉!令人感到神奇的是,原先柔软下垂的筒型萼部,竟能徐徐向上翘升,像白天鹅抬头做状,随之花瓣缓缓展开,如玉女提裙起舞,清香阵阵,优美绝伦。啊,她就是“月下美人”啊!过去未见昙花开放,既神往,又向往,真想一睹其仙姿芳颜。那时看到的都只是画家笔下的清影和摄影家镜头下的清艳,见不到她的动态美姿,也闻不出她的清香。今夜如愿以偿,真正见到鲜活美丽的昙花怒放,真是欢喜欲狂!此刻内子陈娟因到香港大学学医迟迟未归,不能赏到月下昙花弄清影的妙趣,感到遗憾!
这朵昙花大达28厘米,二十多片玉瓣,花冠巍峨灿烂,高雅雍容华贵,香气清新诱人。中秋佳节前夕,一轮清秋月已高悬,一家人在春田街的花架边,围观欣赏月下美人,乃是今秋最美好的享受。
种昙花三年,不开属自然,开了亦属自然,何必计较时间的迟早?里尔克说:“有何胜利可言,挺立就意味着一切。”此乃真理名言。她一年不开,两年不开,第三年终于怒放了。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一切冷嘲热讽都是无济于事的。“昙花一现”,有人为之叹息,有人把它当做贬义词,这是不公平的。她不急功近利,不争宠于群芳,只求一瞬的辉煌就已满足。何况昙花既能“一现”必能“再现”。花虽一时枯萎,叶还在,茎还在,根还在;她耐旱耐热,粗生多长、插枝便可繁殖,随处能够生存,叶可青万年,花可放万年。我爱昙花!
写作(40分)
17.与 面对面
点拨: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诀窍,是看填写词语的内容与生活现实的距离的关系。一般来说,距离越小,发挥的余地也相对较小。反之,距离越远,发挥余地越大。具体地说,有四个不如:眼前的不如外面的,比如,“与爸爸面对面”就不如“与孔子面对面”、“与比尔?盖兹面对面”;人不如物,如“与老师面对面”,不如“与镜子面对面”、“与沙漠化面
对面”;具体的不如抽象的,如“与东方明珠面对面”,不如“与挑战面对面”、“与忧伤面对面”;正面的不如反面的,如“与成功面对面”,不如“与是非面对面”。
当然,这仅仅只是构思方面的问题,接下来还要看怎么用笔才行,毕竟思路只是思路而已。
参考答案:
积累和运用(25分+4分)
1.(3分,每个0.5分)炯炯 膺 澜 chì záo suì
2.(2分,每个0.5分)错——挫 害——骇 必——毕 契——锲
3.(2分,每个0.5分)如:人迹罕至、人杰地灵、人定胜天、人才辈出、人面兽心、人山人海、人满为患、人心所向、人云亦云、人心叵测等
4.(4分)如:也许是千言万语的感激,也许是一声平平常常的谢谢……
5.(9分+4分,每句1分))
(1)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2)鸟向檐上飞
(3)弹琴复长啸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A.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B.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6.略
阅读(35分)
(一)7.(2分)(1)余 闻 之 也 /久(2)得 为 众 人 /而 已 耶
8.(4分)(1)相称、相当(2)通达聪慧(3)终于(4)本来
9.(2分)A
10.(2分)《伤仲永》侧重强调后天教育(学习)对成长的重要性,《孙权劝学》侧重强调只要努力学习就能进步。
11.(4分)(1)完全如同常人(2)对有思想有抱负的人,即使分别几天,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二)12.(2分)聪明仅是一张没有包糖的漂亮的糖纸,有了中间的糖,聪明的外表才真正有用,这个糖就是努力刻苦的学习,就是一个人的真才实学。(没有真才实料,聪明就成了徒有虚名的外包装。)
13.(2分)具体表现小铁的努力和刻苦,反复提到,意在说明小铁是以他的刻苦取得他应有的成绩的。这里也表现了“我”对小铁成长的关注,对小铁的感情。
14.(3分)他的认真细致,他的刻苦努力,他的谦虚不自满,他的积极进取都字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
15.(4分)光有天赋,没有后天的努力学习,聪明才智就会白白浪费掉,最终和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方仲永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而文中的小铁的成功,恰恰说明了,有了勤奋刻苦和努力,才能使你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多少的汗水,就会有多少的收成。爱迪生说过: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三)16.(10分)
摘录:
(1)至农历八月十三日,花蕾开始爆口,嫩绿的花苞有紫色的花纹,前端露出白色
(2)原先柔软下垂的筒型萼部,竟能徐徐向上翘升,像白天鹅抬头做状,随之花瓣缓缓展开,如玉女提裙起舞,清香阵阵,优美绝伦。
点评:
(1)这里,作者对即将开放的昙花的色彩做了极美妙的描绘。“嫩绿”、“紫色”、“白色”,这三种颜色的组合将昙花开放前的美丽准确描绘出来,使读者如见其物。而一个“爆”字,将昙花将放未放、生机勃勃、蓄势待发之态传神地表达了出来。
(2)这是对昙花的动态的描写。花萼的“翘”与花瓣的“展”,是昙花开放的基本动态,而“徐徐”、“缓缓”则是对这一动态的进展过程中的速度、频率的描写。加上两个精彩的比喻,将昙花盛放之优美状穷形尽相的描摹出来。
感受联想:
这是典型的托物言志的文章。作者由昙花怒引发思索,受到启发,赞美“锲而不舍”的精神,也为“昙花一现”的说法平反。由“花格”歌颂“人格”,从而表达作者的理想。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尤为可贵。
第四篇: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
八 下 历 史 期 末 试 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把所选出选项前的字母填入题后内。)
1、“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你能说说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吗?
A.56个 B.55个 C.54个 D.50个
2、中共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议是在 A.中共成立时 B.筹建新中国时 C.制定第一部宪法 D.中共“八大”
3、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民族区域自治 D.共同发展
4、我国已建立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域。A.5 B.6 C.7 D.34
6、长年居住在平均海拔4千米的高原上,喜食糌粑和青稞酒,献“哈达”是他们最常见的一种礼节。这个民族是
A.回族 B.哈尼族 C.维吾尔族 D.藏族
7、人们用这样的一幅挽联来悼念他,上联: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下联: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他是: A.雷锋 B.周恩来 C.辜振甫 D.孔繁森
8、西藏地区废除封建农奴制度是在: A.1949年 B.1951年
C.20世纪60年代初 D.20世纪80年代初
9、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橡胶事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我国第_____橡胶基地。A.一 B.二 C.三 D.四
10、“阿拉木汗什么样,身段不瘦也不胖;阿拉木汗住在哪里,吐鲁番西三百六。”这首民歌由 创作。
A.维吾尔族 B.蒙古族 C.彝族 D.高山族
11、高瞻远瞩,首先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D.江泽民
12、中英、中葡联合声明分别于 年签署。A、1997和1999 B、1985和1986 C、1987和1984 D、1984和1987
14、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导下,1999年回归祖国的是 A.英国侵占的香港 B.葡萄牙侵占的香港 C.英国侵占的澳门 D.葡萄牙侵占的澳门
15、右图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上某代表团入场,这个代表团是 A.中国体育代表团 B.中国香港代表团 C.中国澳门代表团 D.中国台北代表团 16、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后,社会经济稳定繁荣,1998年又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这充分说明
A.在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 B.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C.香港的稳定为世界经济繁荣做出了贡献 D.“一国两制”是香港稳定繁荣的政治保证
17、“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所适用的范围是
A.沿海经济特区 B.台、港、澳地区 C.各地开发区 D.少数民族地区
18、有关“一国两制”构想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由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 B.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新思路 C.首先在香港地区得以实现 D.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方法
19、“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巅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有国殇!”“国民政府”行政院长于佑任的哀歌《望大陆》反映了台湾人民希望:()A.反攻大陆
B.葬于大陆
C.祖国统一
D.台湾独立
20、孙中山说:“统一是中国全体人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这句话现在对
地区来讲仍然是真知灼言。()A.香港
B.澳门
C.西藏
D.台湾
21、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确立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是在20世纪的 A.50年代中期 B.70年代后期 C.80年代中期 D.90年代初期
22、常言道,“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在两岸关系上,提出“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的国家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朱德
23、我国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是在
A.新中国成立后 B.改革开放后 C.澳门回归后 D.香港回归后 24、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调整“三不”政策,结束了海峡两岸同胞隔绝的状态,这一隔绝状态开始于: A.1895年 B.1945年 C.1949年 D.1956年
25、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重要的一步是在
A.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 B.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
C.“汪辜会谈” D.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八项主张
26、第一次“汪辜会谈”的举办地是
A.台湾 B.北京 C.香港 D.新加坡
27、在“汪辜会谈”中,汪道涵的身份是
A.台湾海协会会长 B.大陆海基会董事长 C.台湾海基会董事长 D.大陆海协会会长 28、20世纪90年代初期,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②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得;③调整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④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商、通航。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9、当前阻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美国向台湾出售大量先进武器
B.台湾当局新领导人拒绝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C.日本对台湾的暗中支持
D.台湾当局阻挠台湾商人到大陆投资 30、1995年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等新情况,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其中不属于八项主张内容的是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B.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可以分步骤进行
C.针对台独分子的活动,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是最佳方案 D.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
1、去年,我们隆重举行国庆60周年大典。下列事件均发生于60年前的1949年,其先后顺序是 ①解放军占领总统府 ②北平和平解放 ③举行开国大典 ④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
2、好的歌曲,能够唱响时代的主旋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唱出的时代主旋律是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转战陕北,斗智斗勇 C.决战平津,瓮中捉鳖 D.渡江战役,一往无前 3、1954年9月,王爷爷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他亲历的活动是
A.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B.决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C.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二次历史巨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这两件大事相关的年代分别是
A.1949年、1951年B.1949年、1952年 C.1949年、1954年 D.1949年、1956年
5、张艺谋的电影《活着》中最具震撼力的一个场景是:小孩找出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铁。这个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场景应该发生在20世纪
A.二十年代
B.三四十年代
C.五十年代 D.七十年代
6、下列与周恩来有关的外交成就和外交活动是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出席万隆会议 ③出席APEC会议 ④与美国总统尼克松会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在1964年的一份报纸上刊登了一个报道,里面包含了这样的信息:兰考、治沙、党的好干部。请你判断他是下列人物中的 A.邓稼先 B.王进喜 C.雷锋 D.焦裕禄
8、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的是 A.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 D.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9、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①前者结束了旧时代后者结束了错误方针 ②前者开启了新纪元后者开创了新时期 ③前者开创的事业为后者提供了宝贵经验 ④后者是对前者开创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时代特点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索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名字所反映的新中国的历史进程,正确的是 ①马文革 ②刘援朝 ③张跃进 ④季开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11、下列“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中,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发射第一枚进程导弹 ②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
③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④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12、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
A.互助组 B.农业合作社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化
13、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写道:“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反映的是
A.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实施“863”计划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4、原苏联总理雷日科夫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国正在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A.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道路 15、1980年1月,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刊登了邓小平的肖像。标题上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这幅照片和文字的寓意是
①美国新闻界希望中美关系尽快实现正常化。②中国已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③中美关系已经正常化。④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6、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央政府为促进西藏地区发展而采取的措施有: ①废除了毫无人性农奴制,百万农奴翻身做了国家主人
②按照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对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③从物力、财力、人力给与了支持,实行了改革开放、发展民族经济
④修建了青藏川藏新藏公路,现在又将青藏铁路修到了西藏,使其由过去的封闭到完全和祖国各地相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7、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功实践这一构想的地区有:①香港特别行政区 ②澳门特别行政区 ③台湾 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8、某历史兴趣小组的成员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80余年的奋斗历程。请你作为合作学习的伙伴,和他一起共同完成年代尺上与标号相对应的内容:
A.①开天辟地 ②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③澳门回归
B.①伟大转折 ②遵义会议 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①开天辟地 ②长征开始 ③“十五大”召开 D.①开天辟地 ②遵义会议 ③香港回归
19、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捍卫祖国的坚强柱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名称各不相同。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名称与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搭配正确的有
A.北伐战争——国民革命军 B.长征——中国工农红军
C.抗日战争——八路军、新四军 D.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
材料解析题:
32、阅读材料
材料一 1982年 9月 22日早晨,我在从东京飞赴北京时,一再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根本不承认英国与清政府 1842年就香港岛签订的《南京条约》,这是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先决条件。我们事先也商量过了,决定把谈判立场建立在英国至少对一部分香港领土拥有主权的基础上,如果中国承认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在此立住脚,然后把主权让出,以换取对香港继续管治的权利。
——[英]玛格丽特•撒切尔
材料二 “如果说宣布收回香港就会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就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作出决策。”小平毫不含糊地表示,“我希望用两年时间通过外交谈判解决问题。如到时还不能解决,中国将单方面作出宣布。”如果在这期间发生人为制造的**,“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回归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
——周南《他才是中英谈判的首席代表》 请回答:
①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英国在香港问题上打的如意算盘是什么?
②邓小平所说的“单方面作出宣布”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单方面作出宣布?
③通过谈判,最后中英双方于什么时间达成了什么协议?
问答题:
33、“一国两制”中的“两制”指的是什么?请你用一二句话进行说明。
34、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但少数“台独”分子却顽固坚持“台独”立场,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四、分析探究题(14分)
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同学们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展望未来,对“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进行探究。【回顾历史】
(1)同学们认为:中华民族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请你说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历史事件。(4分)
【总结成就】(2)“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引自《复兴之路》解说词)。你知道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总设计师是谁吗?(2分)
(3)新中国成立后,他领导中国人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探索?(至少回答三点)(6分)
【展望未来】
(4)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你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2分)
第五篇:初一下册英语期末试卷答案
初中英语试卷 一 选择题(40分)1()—I’m____.A ok B good C Mrs D Hello 2()---What are you?---____.A Fine B A boy C Policeman D A nurse 3()How many ____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A people B peoples C some people D any people 4()There are ____hours in a day.A four B fourteen C twenty-four D thirty-four 5()___students are on the playground.A They are one hundred B Two hundreds C Only one hundred of D Hundreds of 6()Is there ___room and ___office on Floor Two?
A a,an B an,an C an,a
D a,a 7()He often gets up ___nine o’clock.A on B about C in D after 8()Miss Cheng enjoys __down the street.A walk B to walk C walking D walks 9()My English is poor.Can you help me ___it.A with B to C for D at 10()My brother has two ___in his room,A pair of sunglass B pairs of sunglass C pair of sunglasses D pairs of sunglasses 11()—When do we eat mooncakes?_--___.A At Halloween B At Mid-autumn Day
C At Mid-Autumn Festival 12()—Why ___you late for school?
A do B are C does 13()There ___a meeting this evening.A will have B will be C are going to be D is going to have 14()Where are you going ____the holiday?
A of B for holiday C to holiday D on holiday 15()Can I borrow some money ___you?
A from B too C /
D with 16()‖Could I have ___bread?‖ ―Sorry,I don’t have___.‖
A any;any B any;some C some;any D some;some 17()His mother___.A looks being young B looks like young C looks to be young D looks young 18()How about ___to the cinema on Sunday?
A will go B go C to go D going 19()Lily likes dancing.She needs___.A lots of energys B lot of energies C a lot of energy D lots of energies 20()It’s important ___us to learn English well.A of B for C with D to 二 词形变化(10分)1 Two cats and a dog _____(be)in the room.2 –Thank you for____(help)us.---That’s ok.3 I would like_______(stay)at home on Sunday.4 Can he ____(fly)a kite? 5 I want ______(go)to her party.6 He went____(shop)with me last Sunday.7 Are you good at_____(play)basketball? 8 Do you know the____(mean)does a person have? 9 Help______(you)to some chips,children.10The girl is very______(help).三 句型转换(10分)1 My cousin must wait for me.(改为一般疑问句)
_____ _____cousin wait for_____? 2 You can’t bring your son here.(否定祈使句)
_____ _____your son here.3 They can eat snacks at home.(对画线部分提问)
_____ can they _____ at home? 4 We have four lessons from 8:00 to 11:30a.m.(同义句)
We have four lessons_____8:00______11:30 a.m.5 Everyone has a good time at the party.(同义句)
Everyone_____ ______at the party.6 He gives me the interesting book.(改为同义句)
He _____the interesting book_____me.7 At night, there will be fireworks in Chinatown.(对画线部分提问)
_______ _______there______ in Chinatown at night? 8 He usually doesn’t have breakfast before going to school.He usually goes to school _______ ________.9 Mike plans to have Coke and hamburgers for lunch.(改为一般疑问句)
______Mike _____ _____ _____ Coke and hamburgers for lunch? 10He wants to be a swimming player.(改为否定句0
He ______ ______ to be a swimming player.四 翻译(40分)1 我们可以把报纸带到那儿吗?
Can we _____ the newspaper _____? 2 他经常在图书馆看书.He often _____ _____the library.3 课后我喜欢和同学们打网球,聊天.I like ______tennis and _______ with my classmates _____class.4 Mr Green 有时在家吃饭.Mr Green sometimes _____ _____at home.他经常在网上给他的同学发电子邮件.He often ____ ____ ____ his classmates on ____the Internet.6 他每天起床都很早.He ____up ____ every day.7 Miss Gao喜欢跟我们谈她的周末.Miss Gao _____to ____us_____ her weekends.8 Jim每天打网球2小时.Jim _____ tennis ____ 2____ everyday.9她喜欢沿街散步,一路向朋友打招呼.She ____ ____ ____ the street and ____ ____ ____ her friends.10我每天大约花一个半小时看电视.I _____about an hour _____ _____ _____ _____TV every day.11我最好的朋友埃米总是和我一起在树下交谈或者游戏.My _____ _____ Amy always ______ ______or _______with me un-der the tree.12 我和我的同学在一起总很开心.I always _____ _____ _____ ______ with my classmates.13 我们在图书馆里有许多图书可读.We have _____ _____ books _____ _____ in the library.14 我最喜爱的课程是英语和数学.My _____ _____ are English and Maths.15 这些中国人都擅长英语.These _____ are all _____ _____ speaking_____.16我很盼望能再见到你.I’m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you again.17 这博物馆除了星期三每天都开.The Museum _____ every day _______Wednesday.18 我们不应当看太多的电视.We shouldn’t _____ _____ _____ _____.19 我没有足够的时间打扫房间.I _____have_____ _____ ____ clean the room.20 Tony是经常写信还是写电子邮件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