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阅读链接、成语故事知识汇总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
第6页:<<阅读链接>>:明日歌(清)钱鹤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16页:手把手张开是一朵鲜花人的一声注定为美挥洒把手合拢是一枚果实含辛茹苦收藏天地精华。
21页《成语故事》:邯郸学步这个成语现在用来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30页: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浙江的越剧,四川的川剧都非常有名。下面这篇课文,讲的事藏族的传统在剧种——藏戏。
58页《资料袋》:《为人民服务》是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会议上做的演讲。张思德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经历长城,负过伤。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担任过中央警备团警卫班长和毛泽东的卫士。1944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在峡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时,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他奋力把战友退出洞去,自己却埋在窑洞里,牺牲时年仅29岁。毛泽东在演讲中,号召全党全军向他学习。
65页《课外书屋》:江姐、许云峰、华子良、小萝卜头都是革命小说《红岩》中的人物。在我国的文学长廊中,还有许多革命题材的小说,如,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吴强的《红日》、徐光耀的《小兵张嘎》、王愿坚的《小游击队员》、张品成的《赤色小子》。72页的选做题:《拇指姑娘》《海的女儿》《丑小鸭》.....这一篇篇优美动人的童话作品,都出自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之手。
97页《趣味语文》:法国作家雨果写了著名的《悲惨世界》;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美国作家马克.吐温。
104页《阅读链接》: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光明的未来。——爱因斯坦《悼念玛丽.居里》
108页《阅读链接》炎黄飞天梦蔡桂林嫦娥奔月,那是神话;女娲补天,更是传说。九万里遥想,九万里追求,一朝相约!听天风浩浩,迎接远客;看天庭结彩,与我伴歌。哪里是我的长城?那里是我的黄河?站在星河岸边,亲亲地唤我一声——我的中国!啊,一瞬间是改变,一瞬间的飞跃,五千年的梦啊,今天圆了!
121页《成语故事》:人们用“舍本琢末”来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
第二篇: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_2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新学期来临,仍然面对老面孔,但要重新面对新的教学任务,承受新的压力,即让自己减轻压力,又能搞出新名堂,出更上一层楼的教学质量,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塌实,学得兴趣高涨,本人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结合实际的制定出如下的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1)班共有学生50人。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思想上要求上进,作业认真、一丝不苟。课堂上大部分同学听讲认真,但是也许受年龄影响,肯积极发言的学生微乎其微,大部分甘愿当听众。作文方面,能做到文从句顺、文章优秀的学生仅占30%左右,而陈海丽与俞泽锋等几位学生是语文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需要教师花大力气去辅导和监督。
二、教材简要分析:
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这五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5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五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 是固定栏目,另有 “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穿插安排,不再设“展示台”栏目,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各安排了两次,“课外书屋”安排了一次。
本套教材学习到五年级下册,学生累计认字3000个,提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前三个学段识字量,故从六年级上册开始不再安排识字任务。
本册要求会写8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后附生字表。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词语盘点”栏目。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识记,不要求书写。教材后面附有生字表,按课序列出本册要求书写的80个字。
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高年段前三册保持一致。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课文中同一个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读变调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
三、教学目标要求: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面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
六年级下册教材,既注意落实整体性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目标。
为了落实整体性目标,首先是对课文的严格筛选,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本册教材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如,《匆匆》《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这些课文文质兼美、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材还增选了新文章,如,《手指》《北京的春节》《藏戏》《跨越百年的美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最好的老师》。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中选编的阅读材料,有一些是回忆小学生活的文章,还有儿童诗、书信、演讲稿、建议书等,在拓宽教材的题材、体裁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另外,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设置了关于热爱生活(“人生感悟”专题)、民族团结(“民风民俗”专题)、爱国主义(“深深的怀念”专题)、了解多元文化(“外国名篇名著”专题)、热爱科学(“科学精神”专题)等方面的专题。还设置了以“告别母校”为中心的综合性学习专题“难忘小学生活”。另外,上承五年级下册旨在了解我国优秀文化的专题“中国名著之旅”,本册教材编排了 “外国名篇名著”单元,这组教材在让学生接触一些经典的外国作品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积累一定的阅读方法和自学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识地阅读、欣赏优秀作品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学段的语文学习目标,则作为本册教材的学习重点,加以妥善安排。本册教材的每一个专题,都根据语文学习目标,既对人文内涵给予充分关注,又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力争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习得两方面均有获益。本册涉及到的读写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详写和略写;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浏览。当然,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六年级下册特别重视将小学阶段所积累和习得的各种学习方法融会贯通,综合运用。
(二)在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上,体现与初中教材的衔接
六年级下册是在前面十一册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本册教材的结构和思路对前面的教材有一定的继承,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以期向初中教材平稳过渡,使学生在小学毕业后能够适应中学教材,缩短升入中学后的不适应期。
首先是在专题设置方面的继承与发展。如第一组“人生感悟”单元。之前,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有过主题为“生活启示”的单元;之后,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二两组,都是“感悟人生”的单元。主题相近,但难易不同,衔接有些难度。为此,我们在六年级下册设置了“人生感悟”单元,希望能够通过本组的学习,加强学生对自身、对生活、对世界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一些感悟。学生通过学习这一单元,有了一定的基础,到初中再学习相关单元时,就不会感觉有太大的落差。
“阅读链接”的呈现方式和用途与以往相比,有所继承和发展。有的仍然是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有的成为课后思考练习题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的渗透了对比阅读的理念。如第五组,在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后面,链接了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而这个阅读链接同时也是课后第四题——阅读下面的“阅读链接”,结合课文想一想,你感悟到了什么,再简单写下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既把链接内容同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同时又把读与写结合起来,体现了最后一册对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要求。再如第二组,在课文《北京的春节》后面,链接了梁实秋的《过年》片段和斯(女字旁予)的《除夕》片段,这也是课后最后一个思考题的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将这两个片段同课文中的相关段落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自己的习作有什么启发。这里渗透了对比阅读的理念(在四年级上册“作家笔下的动物”单元中,学生初步接触了同一作家写的不同文章和不同作家写的同题文章,但是那时的对比是基于一篇篇课文,而到了六年级下册的对比阅读,是在一篇课文之内进行的,一课的容量更大,对比的角度更多、更细)。从形式和作用上来说,这种阅读链接的编排与人教版初中教材衔接得十分紧密。
“外国名篇名著”单元的设计,与以往所有单元都不同,不仅更加强化了“阅读整本书”的观念,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小学向初中教材的过渡。这组教材,先安排了两个外国短篇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编排方式与其他精读课文相同。然后安排了两部外国长篇作品《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里采取了一种全新的设计,即“梗概+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先让学生了解整本书的内容,然后是精彩段落的品读与赏析,激发了学生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同时教给了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这与人教版初中教材“名著导读”的安排是比较切近的。
人教版教材从五年级下册开始安排文言文,五年级下册和六年级上册在相应单元里各安排了一篇,分别是《杨氏之子》和《伯牙绝弦》。本册安排了两篇文言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这样,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了四篇文言文,对文言文的样式和学习方法有了一点认识和了解,为初中学习文言文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有3篇文言文,篇幅也相应要长一些,有了小学的基础,学生对初中的文言文学习不会感到陌生和困难。
另外,与本套的其他各册教材不同,古诗词并没有根据内容安排在相应的专题中,而是在六个单元之后,集中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这10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中没有太多生字,意思也不艰深,适合小学生读读背背。这样的编排也体现了向初中教材过渡的编写意图,在初中教材中,古诗词背诵也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安排在教材后部的。
(三)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教材内容,进一步加强整合。每一个专题从单元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总结、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与高年段其他各册教材相同,本册各专题的导语除第一组和第六组外,都分为两个自然段,除了有激发学习兴趣、点明学习专题的作用外,还有提示语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的作用,方便教师和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关注课文。精读课文后有练习题,从课文自身特点出发,结合专题学习重点精心编写。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承上启下,提示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迁移训练过程。“口语交际·习作”的话题和内容大多与单元主题相关,“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与导语呼应,为学生总结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提供平台。
如,第二组“民风民俗”。
这一组的学习内容包括了解民风民俗,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还要求学生了解自己身边的民俗,进行小调查。
导语:第一段明确本专题要了解民风民俗,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第二段明确了要学习的读写方法,还布置学生结合课文的学习,就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调查,了解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
课例:第一篇课文是老舍的作品《北京的春节》,课文后安排了“阅读链接”,让学生看看不同作家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春节的,各写出了春节的什么特点。在这篇课文的思考题中,还为本组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进行了铺垫,让学生想想、说说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后三篇都是略读课文,分别从戏曲、建筑和生活习俗等方面介绍了不同民族的特点,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在课文《各具特色的民居》之后,安排了“资料袋”,展示了一些其他民族的特色建筑。在后面三篇课文前的连接语中,都渗透了本组的学习重点,让学生着重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为学生后面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进行了铺垫,也体现了读写结合的编辑思路。
本组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其实在本组的导语中已经有较为明确的布置,学生将在这段时间内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并利用在课文学习中习得的方法进行习作,写完之后相互交流、修改,最后可以编一本民俗作品集。
交流平台采取了两个学生对话交流学习收获的形式,一个是谈自己通过不同渠道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另一个是谈从本组课文的学习中学到的习作方法。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教材在编排上注意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语文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我们相信,只要教师准确理解教材内容,用教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学生学习完整组教材,单元学习目标是不难实现的。
本册教材联系教学实际,确定各个专题在教材中的位置,关注各个专题及课文的内在关联,使整本教材成为一个整体。如,三月开学的时候,适逢春节刚过,将“民风民俗”这个专题安排在第二组,并以《北京的春节》一文开头,有助于学生回忆刚过不久的春节情景,便于教学。将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安排在教材的最后一组,此时已是毕业前夕,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回忆成长足迹,表达惜别之情,为母校再做些事情„„水到渠成地把听说读写训练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
(四)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自主学习
学生经过近六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本册教材,希望能够通过比较系统的导学设计,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获得的方法进行学习,使各项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本册导学系统的安排大致沿袭高年段前三册的思路。主要体现在:一是导语提示单元学习内容;二是精读课文的课后题,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注意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独立思考;三是每组课文后的“词语盘点”便于学生自查自测;四是“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为学生讨论问题、交流认识提供了平台。
“交流平台”这个栏目,一般地说,引导学生在一组教材的学习之后,交流收获、体会,以渐渐悟到读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养成反思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依据教学实际灵活掌握,交流、总结的内
容可以不受其限制。本册第五组的“交流平台”除了安排了一个与本组主题有关的话题以外,还设置了一个整体回顾六年以来学习收获的内容,让学生小结、交流学到的语文知识和获得的语文能力,等等。
(五)“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本册教材的第六组是一个单独的综合性学习单元──“难忘小学生活”。这次综合性学习,首先在导语中提出学习任务──围绕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向母校、师友告别。而后分成两大板块──“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按两个阶段开展综合性学习。教材在这两大板块中,分别提出活动建议,提供若干阅读材料。第一个板块引导学生回忆小学生活,用各种语文形式记录小学生活;第二个板块引导学生为母校做点事,写倡议书、建议书,互留赠言,并策划一台毕业联欢会。综合性学习的编写,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除了学习专题和阅读材料要予以落实以外,学习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等等,学生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特别是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落实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以育人为主,培养创新型人才。
2、认真学习新课表,在课堂中渗透新理念,不搞应试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及合作交往等能力为主,提高学生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
3、优化教学手段,积极运用电教手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加强读写训练,启发督促学生多读课外书,读好课外书,和好书交朋友,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同时指导学生注意积累,勤动笔,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5、精心设计各类练习,不滥抄滥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6、加强教学研究工作,及时积累经验。积极撰写总结论文、教学论文,提高自身素质。
五、教学进度安排:
单 元
周次
第一单元
一至三周
第二单元
三至五周
第三单元
五至七周
第四单元
七至九周
期中考试
十周
五单元
十一至十二周
第六单元
十三至十五周
综合复习
十五至十七周
毕业考试
第三篇: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车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灯光》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课文围绕《灯光》记叙了在战争年代,郝副营长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表现了革命先烈无私奉献、英勇献身的精神。课文篇幅不长,但几句教育已意义。更是篇典范的记叙文。新课标指出,高年级的学生在阅读上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在讨论和交流中,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做出正确的判断。根据新课标要求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独立理清课文结构。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二)、过程与方法
由于本课是自读课文,主要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其次在学习过程中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启发引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学《灯光》一棵,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革命先烈无私奉献,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发奋学习,以次感恩先烈。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结合自身体验,体会联想部分,对记叙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是本课的教学难点。由于教材性质决定,本课教学时数为一课时。
二、说教法学法
由于本课的故事发生的时间距离现在相对较远,况且今天的生活多么美好,学生对课文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的理解有些苍白无力。因此,在教学是,教师要善于波动学生内心深处的琴弦,把“读课文”和”感恩先烈” 融为一体,让课文内容更具有教育性,使学生能真正的学会“忆苦思甜”。与之相适应的是教师提供一些好书、好影片,在教学中能够很好的突破重难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情境渲染中,使学生入情入境的读,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边读边想,再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情感教育。
本课所需要的教具是:多媒体。
三、说教程
1、精心设计导言,引入新课
本课的故事发生在1947年,那时候还没有电灯,这一事实,对于生活在今天的小学生犹如是天方夜谭,所以,设计一个像磁石一样的导语把学生的学习欲望牢牢的吸住则势在必行。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每当阴雨天是我们教室的光线就会很暗,这时我们就必须把什么打着啊!是电灯,此时此刻,大家对电灯所给予的亮光有没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早在1947年,当时中国还没有解放,有一个人为了大家能够生活在灯光的世界里,更能生活在幸福的国家里。献出了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它是谁?当你看到这一切的事,你对灯和灯光有什么感情呢?我们把书打开,学习《灯光》(板书)这一刻,相信大家一定会学到很多很多的知识。
2、资助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大纲》要求,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经过近六年的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已经基本形成。《灯光》一课在两篇讲读课文之后出现,恰好为教师提供了训练的内容,更为学生提供了“试验田”。因此,我按照如下步骤来学习这篇课文:
1有的放矢,自学课文
2汇报成果,形成系统
3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第一步、有的放矢的自学课文的只得使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及学习内容。这样学生就会有
条不紊,思路连贯,并且清晰,避免盲目性。同学之间相互研究、讨论,既培养了素质能力,又从情感上培养了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良好美德。我出示的学习目标是: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独立理清课文结构。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3学习革命先烈无私奉献,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发奋学习。
出示的思考题是:
1这篇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全文是安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2再读课文,讨论个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
3默读“阅读提示”,说一说在“阅读提示”中提出了几个问题?根据“阅读提示”所提出的问题学习课文。4划出描写郝副营长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一遍,然后体会理解。
5通读课文,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它表达了人物的什么品质?
第二步、汇报成果,形成系统
学生在一具有的自学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法,依据所给的问题完全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将所学成果进行自我汇报,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提高了一定的心理素质。关于任务的思想品质稍有难度,教师给予点播提示即可。
第三步、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待一切教学任务水到渠成后,激发学生思考,当你坐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的时候,你是否感激像郝副营长这样的为我们今天能够生活在灯光的世界里,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呢?你想对他们说些什麽?
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更能将情感目标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知道感恩、知道努力学习、知道奉献,才对得起先烈们,再结合板书,我满怀激情的结束本节课。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幸福中,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有所作为,才能报效祖国,才能让向列们的灵魂永生!让我们行动起来,以最优异的成绩告慰先烈们吧!
[板书设计]
灯光
一、回忆二、一件往事
第四篇: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这五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5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五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穿插安排,不再设“展示台”栏目。
二、教材特点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为了落实整体性目标,首先是对课文的严格筛选,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
(二)在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上,体现与初中教材的衔接
首先是在专题设置方面的继承与发展。如第一组“人生感悟”单元。之前,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曾有主题为“生活启示”的单元;之后,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二两组,都是“感悟人生”的单元。主题相近,但难易不同,衔接有些难度。为此,我们在六年级下册设置了“人生感悟”单元,希望能够通过本组的学习,加强学生对自身、对生活、对世界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一些感悟。学生通过学习这一单元,有了一定的基础,到初中再学习相关单元时,就不会感觉有太大的落差。
(三)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教材内容,进一步加强整合。每一个专题从单元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总结、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四)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自主学习
本册导学系统的安排大致沿袭高年段前三册的思路。主要体现在:一是导语 提示单元学习内容;二是精读课文的课后题,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注意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独立思考;三是每组课文后的“词语盘点”便于学生自查自测;四是“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为学生讨论问题、交流认识提供了平台。
(五)“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本册教材的第六组是一个单独的综合性学习单元──“难忘小学生活”。这次综合性学习,首先在导语中提出学习任务──围绕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向母校、师友告别。而后分成两大板块──“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按两个阶段开展综合性学习。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本册课文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科大河壮丽,文化灿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了解革命领袖的豪迈气概和革命前辈献身革命的崇高品质,了解劳动人民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了人类作出贡献,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还要使学生从一些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学习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正确思想方法,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启蒙教育。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生字80个,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能辨析学过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注意积累词语,把词语归类进行正确的搭配。能在朗读基础上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继续训练学生抓住重点句段,加深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3、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能根据讨论的话题,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表达清楚,有条理。
4、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能在观察和想象的基础上,写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复习书信、读书笔记、建议书等常用应用文,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复习学过的九种标点符号的用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在全面完成各课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学习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得更有真情实感。要恰当安排教学的序。要把握教学重点,在阅读中学习并掌握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一些方法。
五、教学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教学观,以育人为主,培养创新型人。
2.在课堂中渗透新理念,不搞应试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及合作交往等能力为主,提高学生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
3.优化教学手段,积极使用电教(全学期不少于全册教材的80%),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加强读写训练,启发督促学生多读课外书,读好课外书,和好书交朋友,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同时指导学生注意积累,勤动笔,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5.做好月月清工作,及时反馈,补漏查缺,加强培优补差,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平时精心设计各类练习,不滥抄滥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6、教师团结协作,经常交流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群策群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毕业生。
第五篇: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8人,大部分同学的学习习惯好,有能讲究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有约30%的学生连基本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都不具备,最简单的基础题都无法完成。本学期在代课阶段,要侧重于抓学生的学习习惯,构建良好的学习语文的整体氛围,争取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所进步,语文能力均有所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阅读课文24篇,大体上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单元。主题分别为:壮丽山河、正义必胜、试问精粹、探索与发现、感悟人生、咏物抒情、师恩难忘。课文后的作业题除朗读、临写等常规训练外,还有常用词语的训练(比较近义词,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阅读训练(包括联系语境理解词句,学习分析自然段、逻辑段)。
习作7课,均对习作要求、观察要领、写作要点等作了分析与指点,从而让学生获得具体明确的习作知识。有的习作,还安排了多种形式的范例,以便学生借鉴、迁移。
综合练习7个,包括字词句训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及学写毛笔字等内容,与本单元课文有一定联系,但更大程度上带有举例性质,因此,既要严格要求,扎实训练,又要防止拔高要求,过度延伸。本册综合性学习“学和做”以“节约用水”为话题,安排了多种活动内容,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
三、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4)继续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5)继续培养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6)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7)培养自主修改习作和通过多种渠道学语文的习惯。
2.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138个生字
(2)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3)继续练习写毛笔字,写得端正,纸面干净。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其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文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
(5)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注意默读的速度。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词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习惯。
(6)能阅读程度合适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7)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6.习作。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有顺序地、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3)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5)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学习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
四、习作训练:
课次 内容 要求 童年趣事 从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有情有趣的小事里选择一件写下来。注意将有趣的地方写具体。一件往事 你和小伙伴之间一定发生过许多老师老师不知道的故事,发生过你从没对别人提起过的事。无论是好事、趣事还是错事,都可以写下来。题目由自己定。写一篇读书笔记 从你读过的书中选择一本自己最喜欢的,抓住书中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写一篇习作。要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见解。题目自拟。记一次实验 选择一个科学课上的实验,将经过学下来。或者自己设计一个实验,边实验、边观观察边做记录。然后将实验经过、结果写下来。成长的烦恼 围绕“成长的烦恼”这个话题写一篇习作。要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写好后与别人交流交流,让烦恼烟消云散。调查统计谈感受 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同学中作一些调查,将统计过程与结果写下来,然后根据统计数据谈自己的感受。给老师的一封信 给老写一封信,感谢老师对自己的教育和关心,写出自己像对老师说的心里话。
五、教改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2.本学期扎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着重进行阅读训练,不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到训练目标上来。在进行阅读重点训练时,要充分发挥每单元前的“学习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抓好期末总复习的工作,力争消灭待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