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早期阅读《昆虫躲猫猫》
大班早期阅读《昆虫躲猫猫》1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昆虫自我保护的一些方法与现象,理解“保护色”与“拟态”。
2.学习细致的观察画面,享受“发现者”的乐趣。
3.懂得一页一页轻轻地翻书、看书。
二、活动准备。
1.人手一本绘本《昆虫躲猫猫》。
2.昆虫图片若干张。
3.绘本PPT。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导幼儿分享关于昆虫的认识经验。
引导语:老师想问小朋友一个问题,你们都认识哪些昆虫,对它们了解多少? 老师今天请来几只昆虫朋友,你们看看都认识它们吗?
出示昆虫图片引导幼儿看看(不对幼儿的猜测做回答)
2.出示图片,引起幼儿兴趣,幼儿自主阅读图书P1—P11.a.引导语:这些昆虫都爱躲猫猫,它们藏在这本书中,我们仔细来把它们一一找出来。书的右下角有个小小的数字叫页码,小朋友从第一页看到第十一页。待会在看书的过程中要闭着小嘴巴,不能吓跑这些昆虫,还要一页一页轻轻地翻书。谁来说说你都找到了哪些昆虫?
b.引导幼儿观察书中成对的画面,体验保护色。
引导语“为什么同一种昆虫它们的颜色不一样?
小结:大自然中的昆虫为了保护自己,它们会把身体变得跟身边环境的颜色一样,我们把昆虫这种本领叫做“保护色”。
除了用保护色的昆虫,爱玩躲猫猫的昆虫还多着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使用什么方法让大家找不到。
3.师生共同阅读P12——P23.一页一页的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看画面,教师讲解。
小结:除了“保护色”,昆虫还会把自己装扮成敌人不敢吃不会吃的东西,这种本领叫做“拟态”。
4.再完整阅读图书。
引导语: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有这种本领?
5.活动结束。
引导语:我们下次再来仔细了解这些昆虫的本领吧。
第二篇:《昆虫躲猫猫》课后反思
《昆虫躲猫猫》课后反思
《昆虫躲猫猫》课后反思
第一个阅读环节,让孩子先感受后通过对比体会保护色,第二个阅读环节则想法相反,我先介绍“拟态”,然后让孩子在找躲猫猫的过程中体会。多样的体验方式让孩子子免于枯燥重复,活动中注意力更集中,更乐于参与。孩子认识了生活中常见的昆虫:蚂蚁、金龟子、纺织娘等等。孩子了解了原来地球上最早在空中飞行的生物是昆虫,原来小小的跳蚤轻轻一跳就相当于它体长的两百倍,身边飞来飞去的讨人厌的苍蝇居然是昆虫王国里的飞行高手。同时孩子也知道了在大自然中,昆虫有太多的敌人,不断的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安全。他们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呢?孩子对此十分好奇。刚好在早期阅读系列图书中有《昆虫躲猫猫》这么一本优秀的绘本,生态摄影张永仁先生在书中宝昆虫的自卫方式中最常见最有效的保护色、拟态醉了最精彩的诠释。所以我原则本绘本进行了早期阅读活动《昆虫躲猫猫》。活动前,给孩子进行了前期知识经验的准备,孩子提前认识了书中出现的昆虫:螳螂、蚱蜢、尺蠖、竹节虫 纺织娘等,尤其是对他们的外形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
第三篇:大班教案 淀粉躲猫猫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淀粉躲猫猫
作者:浙江省杭州市胜利幼儿园 吕莉辉
活动领域:科学活动前评析
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智慧树”里有一档非常受小朋友欢迎的节目《科学泡泡》,当孩子们看了节目以后,常常会交流讨论。有时还会学电视里的样子用一些简单的材料进行科学小实验。我受此启发,选择了以“淀粉躲猫猫”为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主要内容
活动目标
1、感知淀粉遇碘变色的现象,激发幼儿在科学小实验中操作探索的兴趣。
2、学习简单的记录,乐意表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幼儿活动前用面粉水和白色油画棒画的图画、装有碘酒的喷壶2个,大记录表一张,分类图两张、教师演示材料一份。
2、幼儿操作食物:米饭、面条、小馒头、藕片、芋艿、黄瓜、小蘑菇、青菜、鸡蛋;记录表人手一张,水彩笔若干支;碘酒一杯,滴管人手一根。抹布一块。
3、食物照片。
4、幻灯。
活动过程实录
一、引入活动。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幅画,一号图是小朋友用什么画的?(用面粉加了水以后画的),二号图呢?(用白色油画棒画的)大家能看清楚这两幅画吗?听说,有一种水很神奇,一喷上去,能使其中一幅画看得更清楚。你们想来试一试吗?
2、了解碘酒
这是什么?碘酒有什么用呢?
3、用碘酒喷画
请两位幼儿用喷壶里的碘酒进行实验。
提问:几号图画看得更清楚了?变成了什么颜色?一号图画原来是用什么画的?
小结:当我们把碘酒喷到面粉水画的图画上,图画就变成了紫黑色,真有趣。
二、寻找碰到碘酒会变色的食物。
那么,碘酒碰到好吃的东西也会变紫黑色呢?我今天带来了一个大馒头,大家先来猜一猜,如果碘酒碰到馒头会变怎么样?(幼儿猜想)我们先把它记下来。
1、学习记录的方法。
(出示记录表)刚才我们要研究的是馒头(教师在嘴巴下画上“馒头”)“?”代表什么?这里画的是什么?(猜好以后,我要请碘酒来帮忙。我用滴管挤一滴碘酒,滴在馒头上,小心,滴管不要碰到馒头。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我们在“滴管”下画一个√)
2、幼儿动手操作并记录。
现在轮到小朋友来做小小实验家了。要当好实验家可没那么简单。别忘了先把要研究的食物画下来,还要猜一猜,再用碘酒试一试。
3、幼儿实验并记录
4、幼儿交流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1)幼儿自由交流
(2)请个别幼儿介绍一下自己的猜想和用碘酒以后的实验结果。
(3)那么碘酒碰到哪些东西会变紫黑色呢?请你们看着自己的记录表找一找。
三、游戏:整理照片
大家都找到了吗?现在请你们来帮个忙。碘酒碰到它们会怎么样呢?请你们把按照“会变成紫黑色”、“不会变成紫黑色”分成两类。(请个别幼儿分类,大家一起检查。)
四、结束
有的食物会变颜色,有的食物不会变颜色。这里还有一个小秘密呢!会变色的食物里都藏着一样东西,叫“淀粉”。“淀粉”和“碘酒”是一对很有趣的朋友。它们在一起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小奥秘,以后我们继续来发现。
一、对选材的反思
生活中存在许多神奇的现象,碘和淀粉在一起发生的显而易见的反应,引起了孩子足够的好奇心。碘和淀粉是两种安全实验物品,便于孩子操作。虽然对孩子来说,“淀粉”这一词是陌生的,但孩子们对面包、馒头等面食却是再熟悉不过了。因此在活动前,教师和孩子们一起用面食的制作材料——面粉,画了面粉水画,既是本次活动的铺垫,同时也为探索活动的开展埋下了伏笔。
二、对目标定位的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以“
1、感知淀粉遇碘变色的特性,激发幼儿在科学小实验中操作探索的兴趣。
2、学习简单的记录,乐意表述自己的发现。”为活动目标,目标定位较贴切、准确。
因为对幼儿来说,不在于探究为什么发生变化的原因,而在于引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能力。引导幼儿注重科学探索的过程,学习用简单的方式进行记录。
三、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一)反思教学的环节设计与进程
兴趣是孩子学习的老师。问题情景的设置能唤起孩子探究、解决问题的愿望,对调动兴趣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活动中,“神奇水是什么”吊起了孩子们的胃口。根据标志,孩子们辨别出了“糖水”“酒水”“醋水”,对于“碘酒”,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进行了适当的解释,使孩子知道碘酒是我们皮肤受伤时用来消炎用的,借机帮助孩子了解必要的保健常识,拉进了碘酒和孩子们的距离.发现科学,并在生活中利用科学,是孩子们学习科学的最好途径。利用碘酒和淀粉的神奇反应,寻找食物中的“淀粉”,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教师引导孩子在理解记录表的基础上,进行观察、操作,记录自己的猜想和所得出的结论;引导孩子进行讨论和交流,发展他们的交流和表达能力。孩子需要的不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而是通过亲身的经历来建构自己的知识,通过相互的倾听来了解不同的观点,通过平等的交流来丰富个人的理解。文档仅供参考
大班科学教案:彩色的阳光
活动目标:
1、了解阳光有不同的颜色组成,知道阳光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七种颜色。
2、探索观察七种颜色的方法,并通过涂色表现自己的发现。
3、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小镜子人手一面,多棱镜每组一面。
2、装水的玻璃瓶若干,水盆4~5个。
3、画纸和油画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看阳光,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阳光是什么颜色吗?我们一起看一看窗外的阳光吧!
师:你们看到的阳光是什么颜色的?(个别幼儿说一说)阳光真的像你们说的是这种颜色吗?
二、了解探索阳光的材料。
师: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材料,看看它们是谁呀?(幼儿说说材料的名称)用这些材料可以干什么呢?(幼儿自由交流)
三、利用材料探索阳光的颜色。
1、教师引导幼儿利用多种材料亲自动手探索发现七彩的阳光。
探索一,将水盆放在阳台上,给每个小朋友一面小镜子,让幼儿将小镜子斜放在水里,玩一玩,看一看能发现什么?随即交流自己的发现。
探索二,让幼儿看一看阳光下的玻璃瓶,还能发现什么?幼儿自由交流后在集中交流。
探索三,引导幼儿利用多棱镜观察阳光,看一看有什么新发现?引导幼儿继续交流自己的发现。
2、教师与幼儿一起得出结论:阳光是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七种颜色组成的。
四、引导幼儿用油画棒记录阳光的颜色。
师:小朋友今天真能干,自己在玩中发现了太阳的光芒是七彩的,我们一起来画个七彩的太阳宝宝吧!
幼儿进行涂色活动,活动完成后,让幼儿自由交流欣赏。
第四篇:大班早期阅读
大班早期阅读《小雪花》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早期阅读活动,初步学会自主阅读图书,拓展对雪花及雪天特征的认识。
2、在熟悉诗歌的基础上,结合已有关于雪花及下雪天的经验学习按诗歌中句式仿编诗歌。
3、感受诗歌清新、自然、富有童趣的特点及美好的意境。
活动准备:
教师操作材料(大书)、北风字卡一张、视频展示仪
幼儿人手一张图文结合的诗歌卡片、小雪花若干张、油画棒
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小雪花》引入。
教师佩带“北风”字卡扮演北风阿姨,幼儿扮演小雪花,一起玩音乐游戏《小雪花》。
2、教师:“小朋友们,你们今天和北风阿姨一起玩游戏,开心吗?”;“北风阿姨也很高兴,我特意准备了礼物送给你们。你们猜,我的礼物是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
3、朗诵一次诗歌,请幼儿结合诗歌来猜谜底。
4、寻宝活动:一起把小雪花找出来。
5、幼儿自由结伴自主阅读诗歌。
教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去问问好朋友或老师。
6、集体阅读诗歌。
(1)、你在诗歌中读到了什么喜欢的句子?
(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一起阅读诗歌。
7、设问,拓展思维,学习运用诗歌中句式进行仿编。
(1)、“如果你小雪花,除了把小雪花团成打仗的炮弹、堆成胖胖的娃娃,还会和小朋友玩什么游戏呢?”
(2)、“那你们又会落在那里呢?”
8、伴随《雪花飘飘》的音乐画出自己续编的内容,并将自己创作的诗句说给好朋友或客人老师听一听。
第五篇:大班科学活动:淀粉躲猫猫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淀粉躲猫猫
时间:
班级:大二班
执教者:郑丽萍
活动目标:
1.感知淀粉遇到碘酒变色的现象。
2.学习简单的记录,并大胆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3.在活动中能积极主动参与,萌发探究兴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对老鼠的形状有初步的了解。
物质准备:口哨、用淀粉水画好的老鼠及脚印图案、碘酒、喷壶、抹布、青菜、镘头等。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幼儿兴趣
教师扮黑猫警长,请求幼儿加入自己的警队帮忙破案。
引导语:我是黑猫警长,今天我接到了一个粮仓被盗的案子,可是我忙了一天还是不能破案,现在想请求小朋友们加入我的警队,和我一起破案,小朋友愿意吗?
二、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初步感知碘淀反应的现象
1.提出操作要求,幼儿自主探索、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电话铃响)引导语:刚刚接到化验处的电话,他们给我们这个案子提供了一些线索,他们提取到了许多脚印,脚印比较模糊,现在想请各位警士用准备好的武器(喷壶手枪),在提取脚印的纸上喷一喷,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线索,准备行动。行动时注意以下要求:
(1)行动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把你的喷壶手枪对着你的小伙伴。
(2)听到警长的口哨声,必须马上收队,回到位置上坐好。
2.幼儿交流探索过程与结果,了解“碘酒”的特性。
(1)两两交流:请和身边的小伙伴说一说,刚才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发现的?用喷壶手枪红棕色的神奇药水,发现了很多哪些的动物脚印?脚印是什么颜色的?
(2)幼儿大胆猜想谁留下的脚印。
(3)了解“碘酒”的特性。
师:案情很有进展,大家都发现了很多蓝紫色的脚印,除了警士们细心发现,还依靠什么武器来破案?(红棕色喷壶手枪)这里面装的到底是什么?能如此神奇。是什么颜色?有没有味道?你之前在哪里用过或见过这种药水?
(4)
师幼共同小结,梳理探究过程与结果。
小结:原来我们刚才喷壶手枪里面装的是红棕色碘酒,碘酒是医生打针或手术前消毒皮肤用的,在日常生活中,碘酒可以用来治疗许多小毛病。
三、幼儿大胆推测,以“抓小偷”再次感知碘淀反应的现象。
1.幼儿再次操作,进一步感知碘淀反应的现象,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语:根据提供的线索,粮仓装满了面粉和米,在粮仓的周边还发现了一些动物的影子,我们再次带上装有“碘酒”喷壶手枪去破案,找出真正的小偷,现在开始行动。行动时还是要注意以下要求:
(1)行动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把你的喷壶手枪对着你的小伙伴。
(2)听到警长的口哨声,必须马上收队,回到位置上坐好。
2.幼儿交流探索结果并大胆猜测到底谁是这个小偷。
3.经验提升,初步了解碘淀反应。
引导语:粮仓里都有什么?粮仓里的大米、面粉都是白色的,白茫茫的一片在粮仓里看不清楚。小老鼠是怎么偷东西的呀?
小结;原来它们的手上、身上、脚上一不小心就沾上了粮食,就在粮仓里留下了线索,我们用这个神奇的碘酒一喷,就呈现出了老鼠的影子和脚印。原来粮食遇到碘酒就会变成蓝紫色。
四、进一步了解碘淀反应,寻找碰到碘酒会变色的食物。
引导语:小偷已经抓到了,可粮仓却被老鼠弄得乱七八糟,瞧!有馒头、面条、马铃薯、黄瓜等,警士们愿不愿意帮小动物们整理粮仓呢?要求将碰到碘酒会变色的食物放在蓝色的框里,不会变色的碘酒放在绿色的框里。
1.集体猜想:哪种会碘淀反应?
2.请你拿着你的武器对着这些物品喷一喷,并记录下来。
3.整理好的请坐回自己的位置,互相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
4.师幼共同交流探索结果。
活动延伸:
生活中也有许多食物遇到碘酒就会变成蓝紫色,你们在家里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用今天学习的新本领找找看,看看哪些食物遇到碘酒会变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