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律基础名词解释(范文)
xinzi 名词解释
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个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2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
3.成文法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制定颁布,以不同等级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形式表现出来的法律规范,故又称“制定法” 4定形式认可其法律效力,但不表现为成文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形式的法律规范,一般是指习惯法
5.法律部门是指以调整社会关系的领域和调整方法作为主要标准,对现行法律进行的一种分类
6.,是指法的“形式渊源”或“效力渊源”
7工作人员和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国家权力,把法律规范的规定运用到具体的主体或场合,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一种行使权力的专门活动
8.,是指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在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的基础上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9.形式、历史传统等外部特征以及法律实践的特点、法律意识和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等因素对法进行的基本划分
10.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统称
11.是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即一国或一地区法律上层建筑的整个系统。
12.提,法律要体现统治阶级大多数成员的意志,同时全社会必须服从的普遍守法原则。或者法治是奉行一种以法律高于个人意志的治国方略,是按照依法办事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法律秩序和社会生活方式。
13.德治是指统治者(领导者)依靠“德化”、“礼教”来治理国家,进行统治的一种方略。14.依法治国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15.是对立法工作提出的要求,它要求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领域都要纳入法律轨道,都要有法律都要有章可循。
16.有法必依是对守法提出的基本要求,它要求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党派、武装部队,以及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都要严格遵守法律,都要严格依法办事。
17.,是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指的是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18.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有机结合,是我国的国体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政治联盟
19重要组成部分,属国家形式的范畴具体是指实现国家权力的机关及各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 2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指人民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民主选举组成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全部的国家机构体系,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制度
21.的一种,指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 22.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等行政主体,为了实现国家或社会公共利益,依法行使公权力,执行国家意志,推行国家政务,组织、管理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及活动
23.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依法拥有行政职权,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职权并对行使职权的行为产生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24.行政相对人是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处于被管理和被支配地位的机关、组织和个人
25.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
26.是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由国家给予受害人的赔偿
27.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8.民事主体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和法人
29.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
30.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所享有的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31.主体以自己的行为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32.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行为
33.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不履行民事义务或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依法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
股东以其公
35.,是指公司为了保障董事和其他高层职员忠实执行股东会决议和公司章程,专门行使内部监督权的一个职能机关,股份公司必须设立监事会,规模较大的有限责任公司须设立监事会,监事会由股东代表和适当的公司职工代表组成36.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37.济实行宏观调控和对经济活动进行协调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8.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39.是指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及应得利益 40.是调整税收征纳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1.是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2.危害统治阶级利益和社会秩序而应处以刑罚的行为
或者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违反刑法的、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
43.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总和
44.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而实施的犯罪行为45.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所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46.共同故意犯罪
47.刑罚是指由刑法明文规定的,人民法院依法惩罚犯罪分子的一种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
48..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按照一定程序和方式解决争讼和处理案件的活动49.举证责任指当事人在诉讼中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提供证据证明其真实、合法的责任 50.刑事诉讼参与人指在刑事诉讼中除司法人员以外的享有一定的诉讼权利、负有一定诉讼义务的人刑事诉讼参与人
包括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
51.起诉和受理、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和执行程序
52.关系为调整对象,以解决法律冲突为中心任务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53.联合国是当今世界重要的全球性国际组织。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构成联合国的六个主要机关
54.国际人权法主要是指国际法主体之间有关尊重、促进和保护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55.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国际货币法.国际投资法.国际贸易法.国际经济组织法.国际税收.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等 罪而制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犯罪停止状态。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得逞的犯罪形态。犯罪分子自动放弃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
上位概念,是指民事主体实施的,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旨在发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而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人的名义与自己实施民事行;代理人代理双方或多方当事人进行民事活动;代理人和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利益;代理人在民事活动中,进行违法活动或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法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实施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
关,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可以在法定权限内委托符合一定条件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
在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领域作出的创造性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经济权利或精神权利的总称。具无形性、专有性、地域性和时间性。
第二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名词解释及填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民事权利能力 是指法律确认的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2、依法治国 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物,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里的改变而改变。
3、慎独 是一种道德修养方法,即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无人监督而任意妄为。
4、知识产权 是指创造性智力成果的完成人或工商业标志的所有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的总称。它主要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权、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
5、行政复议 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特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有受理该申请的行政机关地对具体行政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活动。
6、抽象行政行为 是指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行政相对人,制定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及其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
7、道德修养 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被成为道德修养。
8、物权 是指权利人直接支配特定物并得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9、故意犯罪形态 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形态,即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与犯罪既遂。
10、法人 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11、具体行政行为 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具体事项或特定个人,具体适用行政法律规范作出处理决定的行为。
12、社会公德 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规则。
13、职业道德 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14、犯罪构成 是指按照刑法的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犯罪构成包括: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
15、民事主体 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填空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由(宪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程序法等法律部门组成。
2、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3、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活动范围的广泛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4、我国的《游行示威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政府依法保障原则)二是(权利义务一致原则),三是(和平进行原则)
5、职业生活中最主要的法律有(《劳动法》)和(《公务员法》)。
6、民事诉讼时效分为普通诉讼实效和特殊诉讼时效两类。普通诉讼时效适用于一般民事法律关系,分为两类:一般诉讼实效期间为(2)年;短期诉讼时效为(1)年。
7、我国国防安全法律制度主要有《国防法》、《反国家分裂法》、《兵役法》、《军事设施保护法》、《出境入境边防检查条例》等法律法规构成。
8、处理离婚时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保障离婚自由)。二是(反对轻率离婚)。
9、《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义务有: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10、《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治安管理处罚种类有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外国人适用)等。
11、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一种是(文化复古主义思潮)另一种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12、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一次系统明确地提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1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继承了传统职业道德的优秀成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的基本特征,具有崭新的内涵。它主要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
14、恋爱作为一种人际交往,也要受到道德的约束。恋爱中的道德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
15、民法的基本原则是对民事立法、司法和民事活动具有普遍知道意义和约束功能的基本行为准则,其效力贯穿于整个民事法律制度。民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守信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等。
16、当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发生权益争议时,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可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提请仲裁机关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7、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法律遵守)、(法律执行)、(法律适用)等环节。
18、新的国家安全观不仅包括传统的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等。
19、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国家权力执行机关是(国务院)。
20、我国民法所规定的民事权利,主要有(物权)、(债券)、(知识产权)、(继承权)、(人身权)。
2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22、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诚实守信)。
23、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是(讲法律)、(将证据)(将程序)(将法理)。
24、恋爱作为一种人际交往,也要受到道德的约束。恋爱中的道德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
25、当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发生权益争议时,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可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提请仲裁机关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6、主刑是指对犯罪分子独立适用的主要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与死刑。
27、《劳动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其适用范围是(除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农 业劳动者、现役军人等以外的所有劳动者)。
28、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性爱)、(理想)、(责任)。
29、一般说来,可以把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概括为(结构上的相关关系)、(总量上的等值关系)、(功能上的互补关系)等三个方面。
30、在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方面,当代大学生至少应作到以下三个方面:(努力树立法律信仰),(积极宣传法律知识),(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31、《刑法》根据共同犯罪人的作用并适当考虑分工的情况,将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胁从犯)、胁从犯与教唆犯,并规定了不同的 刑事责任原则。
32、知识产权是指创造性智力成果的完成人或工商业标志的所有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的总称。它主要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权、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
33、我国国防安全法律制度主要有《国防法》、《反分裂国家法》、《兵役法》、《军事设施保护法》、《出境入境边防检查条例》等法律法规构成。
34、《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义务有: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35、《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治安管理处罚种类有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外国人适用)等。
36、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
37、现代社会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基本手段有两种:一是(道德),一是(法律)。
38、1989年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集会游行示威法》。该法的立法目的是:(在维护社会安定和公共秩序的前提下,充分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和自由)。
39、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要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新的国家安全观不仅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安全等。
40、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具体事项或特定个人,具体适用行政法律规范作出处理决定的行为。主要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奖励、行政惩戒、行政裁决、行政合同等。
第三篇:法律基础系
一、法律基础系:
(一)夏清瑕
1、息讼研究
2、古代民间调解机制研究
3、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研究
4、大陆法系对清末和民国法制的影响
5、论汉朝至唐的刑罚制度的发展
6、论唐律的礼法结合
7、“明刑弼教”思想研究
8、清末刑事法律制度改革
9、清末民商事法律制度的发展
10、孙中山的中西结合法律思想研究
11、宋代司法审判制度的创新研究
12、中国古代经济法律制度研究
13、中国古代特权制度研究
14、中国古代的宗教法律制度研究
15、论马锡武审判方式
(二)钱叶六
1.论犯罪的本质 2.论犯罪的基本特征 3.论不作为犯
4.关于见危不救的立法思考 5.论刑法中的“持有” 6.论情节加重犯 7.论结果加重犯
8.论刑法中的因果关系 9.论刑法中的认识错误 10.论特殊防卫权
11.论防卫过当的构成及其刑事责任 12.论犯罪中止 13.论犯罪未遂 14.论不能犯 15.论危险犯
16.论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17.论间接正犯 18.论教唆犯
19.论我国刑法中共同犯罪、间接正犯以及教唆犯的关系 20.论转化犯
21.论牵连犯与吸收犯的界限 22.论死刑的限制
23.腐败犯罪死刑废止研究 24.经济犯罪死刑废止研究 25.论终身刑
26.论非监禁刑的适用现状及其立法完善 27.论资格刑的立法完善 28.论罚金刑的立法完善 29.论刑法中的时效制度 30.论前科消灭制度
31.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32.交通肇事罪若干问题研究
33.论遗弃罪
34.婚内强奸问题研究
35.“二人以上轮奸”加重情节之认定 36.论绑架罪
37.抢劫罪的加重情节之认定 38.论盗窃罪 39.论诈骗罪 40.论敲诈勒索罪
41.腐败犯罪的刑罚配置完善研究 42.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相关问题研究 43.论陪审制度
44.暂缓判决制度研究
45.违法证据排除规则比较研究 47.论刑事和解 48.论恢复性司法 49.论刑事犹豫制度 50.论作证豁免权
(三)范毅
宪法与行政法方向:
1.论人民代表大会开会制度的完善 2.论人大常委会“特别委员”制度 3.论我国宪法解释制度的构建
4.论当代违宪审查模式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5.论网络言论自由的规制
6.宪法对弱势群体权利的保护 7.论农民工权利现状及保护 8.农民社会保障权现状及其思考
9.社会转型时期群体性纠纷解决方式研究 10.我国行政公开制度的现状及未来 11.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现状与完善 12.论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13.论我国行政赔偿法律制度的完善 14.论引咎辞职
15.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 16.行政和解制度探析
17.论行政复议法受案范围的完善
18.论行政复议法审理组织和结案方式的完善 19.论行政复议法管辖制度的完善 20.行政复议制度比较研究 21.论行政强制的执行模式 22.论行政诉讼法的完善 23.论审计监督现状与完善
24.财政预算的公开与监督研究 25.论公共财政与权力制约
(四)林道海
1、法的平等价值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正当程序的特征与意义
3、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关系
4、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区别及对于中国法制改革的借鉴
5、法律原则在司法中的作用
6、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与公民政治权利的关系
7、司法判决的不确定性
8、论“讲法治”与“讲政治”的关系
9、论现代法律的权利本位
10、当代中国法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11、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五)王保成
1、行政强制措施理论的困境及其立法完善
2、行政和解制度探析
3、论先行登记制度实施中的问题及其完善
4、行政奖励存在的问题及其法律规制
5、行政确认存在的问题及其法律规制
6、公证行为的法律责任评析
7、行政程序违法的法律规制
8、行政合同实施中的问题及其法律规制
9、听证制度实施中的问题及其完善
10、论非常设政府机构的法律地位
(六)朱彤
1、浅论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
2、我国律师业发展问题研究
3、危险犯研究
4、未成年人刑罚制度研究
5、我国人民检察院刑事监督的不足与完善
6、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7、刑事审判监督程序利弊研究
8、我国法院司法独立现状与不足研究
9、酒后驾车肇事问题研究
10、刑事被害人援助制度研究
11、人民陪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12、被害人法律地位研究
13、检察权的滥用及其防治
14、司法工作人员犯罪的惩治与预防
15、未决羁押人员权利保护问题研究
16、侦查权的司法控制问题研究
17、我国警检关系研究
(七)金晶
1、刑法中的期待可能性研究
2、金融犯罪惩治规制研究
3、女性职务犯罪研究
4、职务犯罪的研究和预防
5、过失犯罪理论研究
7、论结果加重犯
8、论经济犯罪的概念和范围
9、女性犯罪研究
10、未成年人犯罪的研究和预防
11、浅析受贿罪
12、浅析交通肇事罪
13、中日经济犯罪比较研究
14、老年犯罪人犯罪研究
15、论信用卡诈骗罪
16、论被害人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
二、国际法系:
(一)苏世芬
1、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的预期违约制度
2、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的根本违约制度
3、论国际贸易中的货物所有权与风险转移
4、论信用证欺诈及其防范
5、论国际贸易支付方式的最佳选择
6、试论关税制度在当今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
7、海运保函的法律效力初探
8、延迟交付若干法律问题浅析
9、论海上保险人的代位求偿权
10、论被保险人的告知义务
11、论船舶适航在海上保险中的作用
12、论海上保险人的代位求偿权
13、海事欺诈的若干法律问题及海事司法救济研究
14、论海上货物运输中的迟延交付
15、论我国《海商法》中的承运人代理制度
16、倒签提单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17、海运货损索赔举证责任研究
18、承运人适航义务研究
19、论托运人危险货物通知义务和责任 20、承运人责任期间分析
21、海上货物运输合同订立研究
22、托运人责任研究
23、实际承运人法律问题研究
24、浅析托运人中途停运权
25、浅析国际贸易结算中信用证的法律纠纷
26、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预期违约
27、记名提单之研究
28、FOB合同下货物的保险
29、信用证项下进口押汇法律问题研究 30、无单放货的风险及其防范
31、浅析委付的含义及法律性质
32、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所有权转移问题研究
33、论货物所有权转移的法律适用
34、国际贸易中提单与货物所有权转移关系研究
35、国际货物买卖所有权转移制度之研究
36、论海商留置权的行使
37、论提单首要条款的性质和效力
38、记名提单无单放货问题的探析
39、论倒签提单能否适用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
(二)刘超
1、试析国际法的渊源层次
2、试论中国接受国际法院管辖的可行性研究
3、论预防性自卫权在国际法中的地位和性质
4、试论中国海军打击海盗的国际法依据
5、国际金融危机与国际法挑战和应对
(三)王毅琳
1.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贸易保护和我国的涉外贸易政策的应对 2.中国的涉外贸易法律完善和全球贸易体系的协调 3.健全贸易法律 保护食品安全
-中外贸易中对食品安全的规制比较
4.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5.非关税贸易壁垒在贸易体系中的运用
6.《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与我国《合同法》的若干比较
-可以加附标题缩小题目范围
7.试论国际贸易术语的法律意义
8.WTO的基本原则对中国涉外贸易法律的影响 9.试论WTO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
10.国际贸易保护状态中的非歧视原则和呵护民族行业的发展 11.试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违约责任 12.试论国际避税和反避税
(四)李煜
(a)行政法方向:
1. 关于行政程序法的制定 2. 论行政强制执行
3. 论行政合同的法律救济
4. 论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 5. 论行政赔偿制度的完善
(b)经济法方向:
1. 试论我国反垄断法的立法模式 2. 论我国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制度 3. 对行政性公司的经济法规制 4. 行政垄断及其法律规制
(c)国际经济法方向:国际税法
1. 试论国际避税及其法律管制 2. 论国际税法中税收无差别待遇 3. 论国际税收协定的滥用与反滥用
4. WTO的基本原则与我国涉外税法的冲突和规避 5. 我国所得税制度的国际协调与合作 6. 中国涉外税收优惠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五)刘军华
1、论国家自卫权的行使。
2、论个人在国际法上的地位。
3、论21世纪国际法强制力的加强。
4、论我国对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监督。
5、论联合国在解决国际争端中的作用。
6、论WTO争端解决机制。
7、论联合国安理会的表决机制。
8、评析“先发制人”战略。
9、国际法视角下的伊拉克战争。
10、论南海诸岛的领土争端问题。
11、论国际法不禁止行为责任。
12、论中日钓鱼岛争端。
(六)邹钧
1.国际商法与国际经济法的关系简析
2.全球化对国际经济法发展的影响 3.中国反倾销法需要完善 4.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5.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经济法
6.WTO法律制度对国际经济法的影响 7.试论WTO争端解决机制 8.加入WTO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9.试论WTO的国民待遇原则 10.试论WTO的最惠国待遇原则 11.试论WTO规则与政府体制改革
12.试论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议》与中国政府采购制度 13.《服务贸易总协定》与中国服务贸易关系研究 14.反倾销与贸易保护
15.试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风险转移和所有权转移的时间界限 16.试论国际贸易中的提单欺诈与防范; 17.中国对外资企业国际避税的约束 18.提单的物权效力 19.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
20.世界金融危机下的贸易保护主义 21.WTOT体制下的绿色贸易壁垒 22.ECPA的签订与两岸经贸的发展
23.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分析与评估
(七)刘昕
1、论《鹿特丹规则》下的无单放货
2、论《鹿特丹规则》下的海运控制权
3、《鹿特丹规则》利弊分析
4、论国际航空货物运输中货运代理人的地位
5、股权出资研究
6、论信用证业务中开证行和开证申请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7、论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中的作用
8、论创业板在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八)张帆
1、论我国香港区际私法
2、论我国台湾地区的区际私法
3、论国际民商事案件管辖权的冲突及解决方法
4、论英国上议院在司法中的地位、作用及对我国司法的借鉴
5、试析“假外资企业”规避国内法的法律规制
6、论我国对跨国环境污染问题的法律适用(可结合案例)
7、涉外遗产继承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可结合案例)
8、试析我国对离岸金融的法律适用和监管问题(可结合国际金融危机背景)
9、论BOT项目的法律适用与监管
10、论跨国公司“召回”产品的法律适用问题(可结合案例)
11、试析我国涉外工程承包合同的法律适用(可结合案例)
12、论独立保函在涉外工程中法律适用
13、试析涉外信托财产权的法律适用
14、论我国对国际知名商标权的法律适用(可结合案例)
15、试析我国的域外送达制度及其完善
(九)塔利莉
1、BOT国际项目特许权协议法律问题研究
2、服务贸易中的自然人流动研究
3、WTO争端解决机制探析
4、论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法律对策
5、外商投资企业国际避税法律问题初探
6、金融危机下遏制贸易保护主义的法律对策
7、论国际贸易中的货物所有权与风险转移
8、论国际经济法定义和产生
9、国际经济法的价值分析
10、浅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法律问题
(十)陈洁
1、离岸金融中心法律问题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2、内幕交易的民事赔偿问题研究
3、从UCP600与UCP500的比较看信用证法律风险的防控
4、揭开公司面纱规则在我国的适用
5、浅议我国一人公司规制
6、论公司法人人格否定制度
7、论股东代表诉讼与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
8、中美国际货物买卖中救济方法比较研究
9、中美合同法对要约和承诺规定的比较研究
10、中美法律中关于赠与合同若干问题的比较研究
11、中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成立之比较
三、民商法系:
(一)马思萍
(a)民法:
1、物权登记的法律效力及其完善
2、“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法律分析
3、论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
4、农村改革中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规制
5、“小产权房”的法律研究
6、地役权与相邻关系的比较研究
7、论个人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的法律保护
8、论我国现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缺陷及完善
9、中国用益物权体系的构建
10、物权变动中第三人保护的制度选择
11、信托财产所有权性质的法律思考
12、论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中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b)金融:
1、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的法律思考
2、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制度改革的法律思考
3、论中国民间金融的发展模式选择
4、论证券交易中的民事赔偿制度
5、论金融信用安全的法制保障
6、金融契约的法律性质评析
7、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的法律研究
8、论信息披露制度的法律完善
9、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
10、金融控股公司风险分析与法律控制
11、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的法律思考
12、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建设
13、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法制环境建设
14、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法制建设
15、村镇银行的法律思考
16、金融机构退出机制的建立
17、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法律思考
18、巴塞尔协议国际银行有效监管原则
19、政策性银行的立法思考 20、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
21、从“次贷危机”看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22、证券投资基金的法律规制
(二)刘洁
1.论知识产权滥用及其法律规制 2.论知识产权法定赔偿额的法律适用 3.论无权处分对合同效力的影响
4.论我国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及其完善 5.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研究 6.探析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7.浅谈我国公司的清算制度 8.论侵害知识产权的民事责任 9.浅析隐名投资引起的法律问题 10.论外资并购中的商标权保护
11.我国不安抗辩权制度的评析及完善 12.论票据法上的利益偿还请求权 13.浅析票据抗辩的限制
14.破产重整中担保债权人的法律保护 15.略论我国公司法对发起人责任的规定
(三)叶敏
1、公司分立法律制度研究;
2、论法人出任公司董事的可行性;
3、论公司法上的“商业判断规则”;
4、公司破产程序中职工利益的保护;
5、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法律规制;
6、股票期权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7、论工会在民营公司中的法律地位;
8、证券登记法律问题研究;
9、构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法律制度——以全球金融危机为背景的讨论;
10、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可行性与法律完善;
11、加快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建议;
12、对“小产权房”的法律思考;
13、论我国住房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
(四)汪华亮
1. 论隐私权的边界 2. 论一般人格权的内涵 3. 论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4. 论公司的司法解散 5. 论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6. 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研究 7. 抵押权顺位研究 8. 论占有的保护
9. 建设工程承包人优先受偿权研究 10.论情势变更原则
11.租赁抑或保管?——停车场与车主的法律关系探讨 12.买卖合同标的物风险转移研究 13.民法强制性规范研究 14.论侵权行为法上的过错 15.论共同危险行为 16.雇主责任研究
(五)王强
1、论民事权利的失效
2、论抗辩权
3、论意思表示之错误
4、论法人的民事责任能力
5、论合伙债务的承担与清偿
6、论表见代理
7、关于诉讼时效最新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8、论物权的区分原则
9、论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
10、论共同共有
11、论地役权
12、论担保物权的竞合
13、论抵押人对抵押财产的处分权
14、论一般人格权
15、论侵权行为的因果关系
16、论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行为与责任
17、论雇主侵权责任
18、论共同危险行为
19、论体育活动中损害的责任承担 20、论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利
21、论律师的民事法律责任
22、论江苏省律师收费制度
(六)储敏
1、对驰名商标特别保护的反思
2、对著名商标的法律保护
3、对商标权的合理限制
4、山寨文化与知识产权保护
5、对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规制――以“专利池”纠纷为例
6、网络服务经营者的著作权责任
7、由停车场车辆失窃事件引发的法律思考
8、对合同法中重大误解行为的法律分析
9、无权处分与第三人善意取得
10、保管出租人的瑕疵担保义务
(七)董学立
1、论民法与市民社会的关系
2、论民法的非正式渊源
3、主体平等原则
4、论意思自治原则
5、论权利保护原则
6、论诚实信用原则
7、论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8、论公序良俗原则
9、论民法基本原则
10、行为能力制度与宣告失踪
11、权利能力制度与宣告死亡
12、论民事行为能力的分类
13、论表见代理
14、论撤销权
15、论无效制度
16、论民事法律行为
17、论民事权利外观制度
18、论委托合同与代理权授予的关系
19、论无权处分 20、论时效制度
21、论民事权利限制制度
22、论法人的本质
23、论合同自由及其限制
24、论物权法定原则
25、论物权法的公示公信原则
26、论小区车库的归属
27、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28、论浮动抵押制度
29、论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 30、论不动产物权登记的效力
31、论成年监护制度
32、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部分的界定
33、一房二卖的法律适用
(八)杨军
1、试论民事权利的结构
2、论我国人身权法律制度的完善
3、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及完善
4、建立我国禁止权利滥用法律制度的思考
5、对完善我国监护法律制度的思考
6、论物权效力的区分原则
7、完善我国拆迁补偿法律制度的思考
8、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
9、论侵权责任的无过错归则原则
10、我国用益物权的体系及完善
11、论律师的言行豁免权
12、完善我国律师制度的几点思考
13、论律师职业道德
14、论律师执业风险
15、完善我国律师执业保障制度的思考
16、律师执业技巧论纲
17、论律师办理刑事案件的角色完善
18、律师职业的比较研究
19、我国弱势群体法律救济制度研究 20、知识产权客体研究
(九)黄良军
民事诉讼法、民商法方向:
1. 论民事诉讼的“一事不再理”原则 2. 论民事诉讼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3. 民事诉讼中的“陷阱取证”问题探讨
4. 论民事再审制度改革问题研究
5. 我国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制度的问题及其完善 6. 民事审级制度改革探析
7. 论民事诉讼中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8. 论电子证据
9. 民事简易程序问题探讨 10.论小额诉讼程序
11.民事诉讼调解机制的完善 12.论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 13.中西方审级制度比较研究 14.律师权利保护研究
15.中西律师制度比较研究
16.我国人身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标准问题探讨 17.论和谐劳动关系
18.建立企业和谐劳资关系的问题及对策 19.论征地农民的劳动权益保障 20.劳动争议司法解决机制的完善 21.就业歧视问题探讨
2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23.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24.论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
25.我国劳务派谴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26.对我国劳动合同期限制度的思考 27.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比较研究 28.中西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比较 29.论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完善 30.我国对外劳动务输出中的法律问题 31.劳动合同中的保密与竞业禁止问题研究 32.道路交通事故的诉讼问题探讨 33.民事诉讼时效问题探讨
(十)王寨华
(a)婚姻家庭继承法:
1、论夫妻间的忠实义务
2、同居关系问题研究
3、非婚生子女保护制度评析
4、人工生殖法律问题研究
5、论共同遗嘱
6、论被继承人债务的确定和清偿
7、论债权、债务的继承
8、论占有的继承
(b)民事诉讼法:
1、重构我国民事诉讼审级制度的若干思考
2、论我国民事上诉制度之重构
3、完善我国反诉制度之构想
4、我国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
5、民事诉讼再审制度之重构
6、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理解与适用
7、浅析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
8、客观事实还是法律事实——我国证明模式之初探
9、论民事诉讼程序选择权
10、论司法改革与我国民事证据制度之完善
11、我国缺席判决制度之检讨与重构
(十一)胡宜奎
1.群体性纠纷解决机制研究 2.论协议管辖 3.适格当事人研究
4.论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 5.举证时限制度研究 6.举证责任倒置研究 7.电子证据研究 8.论法院调解
9.论再审程序的启动
10.论我国民事简易程序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11.论仲裁协议效力的扩张 12.论仲裁的司法监督
(十二)陈红梅
(a)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学:
1.论我国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性质; 2.论劳动法中竞业禁止; 3.论就业歧视
4.论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的保护; 5.劳动派遣相关法律问题分析; 6.关于社会保险立法的思考; 7.对工伤认定条件的法律思考;
(b)环境保护法: 1.论非政府组织在环境保护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2.论我国的公众参与制度; 3.论环境公益诉讼的完善; 4.自然保护区的环境管理; 5.论环境共同侵权; 6.装修污染防治立法研究
四、经济法系:
(一)徐文超
1.2.3.4.5.6.7.8.经济法的概念 经济法的地位
国有企业改制的法律问题 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法研究 反垄断的法律规制方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范围研究 房产新政的法律问题
关于人民币升值的法律问题
(二)张颖
1、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研究
2、论公司法人格的健全与完善
3、公司章程法律效力研究
4、董事忠实义务研究
5、上市公司分立与小股东权益保护
6、公司设立中的民事责任问题研究
7、独立董事与中国公司治理
8、公司设立无效比较研究
9、中小股东利益保护若干法律问题的研究
10、论保险利益原则
11、规范公司设立若干问题探讨
12、股东出资瑕疵民事责任之探析
13、一人公司规制的法律思考
14、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法律适用研究
15、我国机动车辆第三人责任强制保险的法律问题探究
16、论强制机动车保险法对受害人范围的扩张
17、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法基本原则
(三)崔勇
1、论税收法律关系的特殊性
2、对现行个人所得税法的思考
3、遗产税立法的若干思考
4、开征遗产税与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对现行流转税法的思考
6、中外所得税法比较
7、论税收管辖权
8、WTO条件下的中国税制评析
(四)祝贺
1.商业贿赂行为法律研究 2.论垄断协议
3.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研究 4.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法律规制 5.搭售的不正当竞争性质及其法律规制 6.论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 7.域名抢注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调整
8.论我国虚假广告法律规制的不足及完善 9.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研究 10.论商业诋毁
11.商誉、商誉权及其法律保护 12.附赠式有奖销售的产品责任
13.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一般条款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 14.论新破产法的重整制度
15.论新破产法的破产管理人制度 16.论我国竞业禁止制度及其完善 17.论公司人格否认制度 18.公司的社会责任问题
(五)李磊
1、论经济法产生的基础(或原因)
2、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3、论经济法的法律责任
4、论经济法的价值(或理念)
5、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兼与民法、行政法的区别
6、公司法若干问题探讨
7、试论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的责任
8、试论公司的资本制度
9、试论“刺破公司的神秘面纱”制度
10、试论我国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
11、一人公司若干法律问题探讨
12、外资企业优惠政策的法学思考
13、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立法问题探讨
14、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若干问题探讨
15、我国纳税人权利的法律保护问题探讨
16、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法律分析
17、论企业合并的反垄断法之规制
18、反垄断法的实施机制探讨:公共执行与私人执行之辩证
19、论述我国反垄断法对跨国公司垄断行为的规制 20、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问题探讨
21、论反垄断法的基本原则
22、行政垄断的成因及其法律规制
23、社会保障法若干问题探讨
24、试论商业贿赂及其法律责任
25、试论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六)蒋小平
1、完善我国民间金融法制的若干问题探讨
2、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研究
3、经济法的价值体系
4、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
5、试论新公司法下少数股东的法律保护
6、试论公司回购股份制度
7、试论少数股东的法律保护
8、对行政性公司的经济法规制
第四篇:法律基础
《法律基础》
一、重点复习内容:(按章节顺序排列,且加粗部分为重点内容)
第一章 绪 论
1.人类法制文明的起源 2.世界上的主要法系: ①法系的概念:是从比较法学的角度对历史上曾经存在的法律类型进行的分类。
②五大法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中华法系、印度法系、伊斯兰法系。
A.英美法系:也叫普通法系或判例法系,是根据以往判决的判例逐渐形成的一种在全国普遍适用的法律,其内部主要为普通法和衡平法两部分。以英国和美国为主要代表性国家,此外,加拿大、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爱尔兰、新加坡、巴基斯坦,以及我国香港地区等。B.中华法系:是指中国的封建法律制度和亚洲一些仿效这种法律制度的国家法律的总称。中华法系开始于秦朝,经过两汉、魏晋,完备于隋唐,以《唐律》为代表,后延续至宋元明清。如今,中华法系已经解体,在中国古代时期,对当时的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国家的法制曾产生重要影响。③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特征比较 第二章 法的基本理论 1.法的基本概念 2.法的本质特征 3.法的历史类型: ①奴隶制法律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剥削阶级类型的法,是在原始氏族制度瓦解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②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确认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这是人类社会法制发展的历史性进步。
③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以前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为代表,以及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陆续建立。4.法的制定
5.我国法的体系
6.法的形式(法的渊源)
①宪法;②法律;③行政法规;④地方性法规;⑤自治法规; ⑥行政规章;⑦国际条约;⑧其他法的形式。7.法的关系 8.法律行为 9.法律责任
第三章 宪 法 1.宪法的概念及分类 ①概念 ②分类
2.我国宪法的历史发展 ①《共同纲领》 ②1954年宪法
③1975年宪法——我国宪法史指导思想存在严重错误的一部宪法
④1978年宪法
⑤1982年宪法——现行宪法,是由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
⑥1988年宪法修正案 ⑦1993年宪法修正案
⑧1999年宪法修正案——将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宪法的修正案
⑨2004年宪法修正案——A.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B.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C.在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D.完善土地征用制度;E.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F.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G.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H.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I.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J.关于紧
急状态的规定;K.关于国家主席职权的规定;L.修改乡镇政权任期的规定;M.增加对国歌的规定。3.宪法结构与宪法规范 4.宪法与民主政治建设 5.宪法的监督与实施 6.国家基本制度
7.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①公民的基本权利(政治权利)②公民基本义务 8.国家机构
①国家机构的体系与组织原则 ②中央国家机关
③地方国家机关 第四章 行政法
1.行政法的概念与特征 2.行政法的渊源和作用 3.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①行政合法性原则;②行政合理性原则;③ 责任行政原则 4.行政机关、被授权组织与受委托组织: ①行政机关
②被授权组织:法律、法规(某些情况下包括规章)将某方面或某项行政职权授予并非行政机关的组织,被授权者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实施行政管理,并独立承担相应法律责任。③受委托组织 5.行政相对人
行政相对人的范围包括我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特定情况下,我国境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也具有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
6.行政主体的行为:①概念 ②分类 7.行政立法
8.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
9.行政诉讼第三人: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10.行政裁决与行政仲裁 11.行政指导与行政合同 12.行政复议法律制度 13.司法审查
14.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 第五章 民 法
1.民法的调整对象及基本原则
2.民事主体——民事行为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
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③无民事行为能力 3.民事法律行为 ①概念
②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 ③无效和可撤销民事行为 ④代理 4.人格权 5.物权 ①概念
②物权法的基本原则:物权法定原则;一物一权原则;物权的公示、公信原则
③所有权的概念与内容 ④用益物权的概念与内容 ⑤担保物权的概念与内容 6.合同法——合同自由原则 7.侵权法
①一般侵权行为
责任要件:(1)行为违法。行为违法是指行
为人对禁止性规定或命令性规定的违反。(2)主观过错。主观过错是指行为人因故意、过失而为的违法行为,表明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后果所抱的主观态度。(3)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指客观现象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必然联系。(4)损害结果。是指一定的行为或事件使民事主体的权利遭受某种不利的影响。权利主体只有在受到损害的情况下,才能够请求法律上的救济。②特殊侵权行为 第六章 商 法 1.商法概述 2.企业法
①企业和企业法 ②国有企业法 ③集体所有制企业 ④私营企业法
3.公司法:①有限责任公司 ②股份有限公司 4.证券的发行与上市与交易 5.保险法
①保险法的基本原则:A.守法和公平竞争原则;B.保险利益原则;C.最大诚信原则;D.损害赔偿原则;E.保险代位原则;F.近因原则。
第七章 知识产权法 1.知识产权的概念 2.知识产权的特征
3.知识产权的范围与内容 ①著作权:(1)作者权(著作人身权、著作财产权);(2)邻接权(表演者权、录制者权、广播者权、出版者权)。
②工业产权:例如专利权、商标权、反不正当竞争、其他工业产权(地理标志、商号、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等)。4.知识产权法
5.知识产权法律体系 6.著作权法 ①合作作品
合作作品的著作权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合作作品可以分割使用的,作者对各自创作的部分可以单独享有著作权,但行使著作权是不得侵犯合作作品整体的著作权。②合理使用 7.专利权法
①专利权的主体——发明人、申请人、专利权人
②专利权的归属:A.自由发明;B.共同发明;C.职务发明;D.委托发明 ③专利的种类 ④专利权的申请 ⑤专利权的内容 8.商标权
第八章 婚姻家庭法与继承法 1.婚姻家庭法的概念和原则
①婚姻家庭法是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②基本原则 2.结婚
结婚的禁止条件 ① 禁婚亲:是指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② 禁止结婚的疾病:患麻风病未经治愈或患有其他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禁止结婚。3.无效婚姻或被撤销的婚姻 ①可撤销婚姻: A.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
B.受胁迫的一方撤销婚姻的请求,应当自结婚登记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②婚姻无效或被撤销的法律后果 A.无效或被撤销的婚姻,自始无效。B.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
C.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
D.对重婚导致的婚姻无效的财产处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当事人的财产权益。
E.当事人所生的子女,适用本法有关父母子女的规定。4.婚姻法禁止的行为 5.家庭关系 6.离婚
7.继承法的概念——法定继承的继承顺位 8.遗产的概念和范围 第九章 经济法 1.竞争法
①反不正当竞争法——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 ②反垄断法——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2008年8月1日起施行)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3.产品质量法——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2000年修订)4.税法
①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②个人所得税法——1980年《个人所得税法》(2005年10月修订)
5.环境保护法
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处理机关 ①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② 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 ③
责任人员所在单位或者政府主管部门; ④
人民法院。
第十章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1. 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的特征 2.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3. 劳动合同法
4. 劳动争议的处理 5. 社会保障法 ① 社会保险法;②社会救助法:包括灾民救济、城镇贫困
居民救济、农村五保户救济、流浪乞讨人员的就医以及对救济人员及其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等;③社会福利法、; ⑤ 社会优抚法;
⑥ 社会保障管理监督法;⑥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法;⑦社会
保障争议解决程序法 第十一章 刑 法
1.刑法的任务和适用范围 ①我国刑法的任务
②刑法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
③刑法的适用范围:
2.犯罪构成——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
3.排除犯罪的行为:① 正当防卫;②紧急避险 4.犯罪的停止形态
①犯罪预备 ②犯罪未遂 ③犯罪中止 ④犯罪既遂 5.共同犯罪
6.刑罚种类与适用——减刑、假释 7.各种具体犯罪 第十二章 诉讼法
1.诉讼法的概念、基本原则和制度 2.诉讼证据与证明 3.诉讼证明及其过程 ①诉讼证明 ②证明对象
③举证责任——三大诉讼法对举证责任在当事人之间的分配B、变更劳动合同应遵循平等自愿原则 作出的不同规定 C、变更劳动合同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4.刑事诉讼法——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D、变更劳动合同可以采用口头形式 5.民事诉讼法:简易程序、诉讼时效
14、以下是对刑事责任能力的具体表述,其中存在错误的是:6.行政诉讼法(C)
A、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的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十三章 国际法 B、完全的精神病人实施的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1.国际公法 C、醉酒的人实施的犯罪可以减轻其刑事责任 2.国际私法 D、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3.国际经济法
15、以下关于犯罪中止的阐述不正确的是:(A)
二、重点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法系形成于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其代表性法律制度是:(C)A、秦律 B、汉律 C、唐律 D、魏晋律 2.行政规章的制定机构是:(B)A、国务院 B、国务院各部委 C、民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 D、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3、2004年宪法修正案对第四章的章名进行了修订,其中增加的一项是:(B)A、国旗 B、国歌 C、国徽 D、首都
4、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C)A、14周岁以上 B、15周岁以上 C、16周岁以上 D、17周岁以上
5、以下属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义务的选项是:(D)A、出席股东会,参与公司重大决策B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 C、公司解散时分配剩余资产 D、足额缴纳出资
6、以下关于婚姻法“禁婚亲”及因疾病禁止结婚的表述错误的是:(B)A、直系血亲 B、三代以外旁系血亲 C、患麻风病未经治愈 D、患其他医学认为不应结婚的疾病
7、我国刑法的时间效力在溯及力方面的所采用的原则是:(C)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旧兼从轻原则 D、从新兼从轻原则
8、以下属于刑法中的自首的选项是:(D)A、归案之后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的 B、提供重要线索并使其他案件得以侦破的 C、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罪犯 D、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
9、根据刑事诉讼法,以下对拘传的表述正确的是:(C)A、拘传只能由公安机关进行 B、拘传相当于刑事拘留 C、拘传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 D、可以采取变通的方式连续拘传犯罪嫌疑人
10、以下关于行政诉讼第三人概念的表述正确的是:(B)A、可以与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没有利害关系 B、必须是参加到他人诉讼中来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C、在法律上没有独立的诉讼地位 D、可以是某个行政机关
11、根据著作权法规定,下述的哪一项属于著作财产权范围:(D)A、发表权 B、署名权 C、修改权 D、复制权
12、关系属养父母与养子女的于:(C)A、血亲 B、自然血亲 C、拟制血亲 D、姻亲
13、以下对劳动合同变更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A、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
A、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被迫停止犯罪 B、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 C、行为人彻底放弃正在进行的犯罪 D、行为人积极防止和避免犯罪结果的发生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作为公民政治权利的选项有:(AD)A、选举权 B、监督权 C、通信秘密和自由不受侵犯 D、游行、示威的自由
2、行政相对人的范围在特定情况下还可以包括:(BCD)A、我国公民和法人 B、我国境内的外国人 C、我国境内的无国籍人 D、我国境内的外国组织
3、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进行查处的机关包括以下的:(ABCD)A、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依法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 C、人民法院 D、责任人员所在单位或者政府主管部门
4、社会救助法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可以包括以下的:(ABCD)A、灾民救济 B、城镇贫困居民救济 C、农村五保户救济 D、流浪乞讨人员就医
5、在诉讼证明及其过程中,主要的证明对象是以下的:(AB)A、实体法事实 B、程序法事实 C、证明材料 D、外国法
6、行政管理活动中的受委托组织的范围,可以包括以下的:(ABCD)A、行政机关 B、符合法定条件的企业法人 C、符合法定条件的事业法人 D、特殊情况下的个人
7、在我国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相对人应履行的义务有:(ACD)A、遵守行政秩序 B、发布行政指令 C、服从行政命令 D、协助行政管理
8、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离婚的程序主要有:(AC)A、协议离婚 B、胁迫离婚 C、诉讼离婚 D、调解离婚
9、根据继承法,第二顺序法定继承人有:(ABC)A、兄弟姐妹 B、祖父母 C、外祖父母 D、岳父母
10、民法通则规定特殊诉讼时效为1年,以下符合这一规定的选项是:(ABCD)A、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B、出售不合格商品未声明的 C、延付或拒付资金的 D、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毁损的(二)简答题 1.简述民法关于所有权取得方式的两种途径。答:所有权取得方式可以分为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两种。2.简述民法中的一般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答;一般侵权责任要件,包括(1)行为违法(2)主观过错(3)因果关系(4)损害结果。
(三)论述题 1.试论我国犯罪构成理论对犯罪主观方面的阐述。答:(1)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2)分类,包括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
第五篇:法律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CDABD
二、多选:ABD、ABC、ABCD、BD。ABD.三、判断题1.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革命(û)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û)
3.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主要是按需分配的方。(û)。
4.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ü)。
5.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就是要处理好工业化和农业化的关系。(û)。四.简答题: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答:毛泽东思想科学含义的核心,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①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意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② 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③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来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一方面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 另一方面也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理论的认识和丰富的过程。
而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了的重大理论成果。
3.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 答:(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社会主义荣辱观。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 答:民主法治: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切实落实“依法治国”。
公平正义: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诚信友爱: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坚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完善社会主义管理制度,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五.论述题
1.如何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答:⑴提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⑵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战略。⑶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2.论述我国为什么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答:⑴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⑵•••是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和健康发展的保证。⑶•••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稳定发展的需要。
3.怎样理解全面改革开放,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三者之间相互影响、~依存、~制约,发展是硬道理,改革,稳定都是为了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根本任务途径,也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改革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要妥善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
⑴ 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⑵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⑶ 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