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反思之二十三痛着学生的痛
教育反思之二十三痛着学生的痛 今晚,我在认真地整理我的反思,忽然听到了手机响。我赶紧拿起电话,认真接听,我一直自认都是一个兢兢业业的人。我认真地听着来自家长的诉说。家长说:“因为不满三月的弟弟发烧无法给大的辅导了,特别给老师说一声。”我答应着,心里起了许多的可怜心。这个孩子,已经有二十天的时间让别人接送,学习可想而知。我总是尽力的帮助她,但是我们的时间也是有限,学校里的事情太多了,又加上迎接检查。更是没时间。我心里默默地在想和决定。一定尽快的找时间去辅导他。哎,可怜的孩子,他的内心深处也是要求和别人一样的,也是感觉到难看的。我们要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他心里一定非常难过。爸爸不在家,常年打工。辛苦的妈妈看着小的,照顾大的,关键是都是不懂事的孩子。我也是觉得,学生的功课不能光靠老师,在校时间毕竟很短,中间还有其他的课,所以家长一定得更跟上。
我把这件事说给儿子听,假如你是大的,妈妈为了你的弟弟而不管你了,你怎么办?他紧接着说:“不行!”在他的心里,没有家人的关爱,是不行的,心理上是一定还会有阴影的。我为这个学生而痛着,我更加感到了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第二篇:爱,并痛着[推荐]
爱,并痛着
——读《荆棘鸟》有感
花了整整三天的时间,把《荆棘鸟》一口气读完了。还记得孩提时代的我,那时对于里面的很多故事情节不能理解。为什么神父爱梅吉却不与她一起?为什么梅吉爱神父却要与别的男人结婚。但现在的我回过头再一次看荆棘鸟的故事,终于能够理解:相爱的人不一定会相守;相守的人不一定会幸福;一生有一个这样的男人,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出现在你身边,也已足够。
《荆棘鸟》一直被称为澳大利亚的《飘》。我想:有人用“浪漫的爱情故事和曲折的个人奋斗史”来概括《飘》的话,那么,我应该用怎样的字眼来概括《荆棘鸟》呢?思来想去,还是爱,并痛着吧。
表现人性、人情,一直是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一个永恒题材。人性有善恶之分,人情有亲疏之别,可现实中的芸芸众生,小说里的男男女女,演绎出的一幕幕悲欢离合,恩怨情仇,又怎么能够用几个简单字眼加以区分、辨别呢?在古希腊的阿波罗神店外侧,刻有七位智者的铭言,其中有一句就是:“人啊!认识你自己!”看来,人认识自己就不大容易,剖析别人就更困难。智者如此,我们凡夫俗子就更是如此了。
现在还是回到这本小说的本源,来谈谈最有争议的男主人公拉尔夫吧!在众多读者和评论者看来,拉尔夫无论如何都是个应该饱受诟难的人物,“野心家”、“负心汉”的称谓给他冠上毫无冤枉之嫌。他当初就是为了玛丽•卡森的财产才接近她,甚至有一次都向她求婚了,但梅吉的出现使他改变了追逐的目标,关注的焦点一下子转到了小梅吉身上。但自私尖刻,阴险老辣的玛丽•卡森在临死前却用她那庞大的遗产和诱人的条件又一次诱使拉尔夫产生了改变。这一次改变成就了一个红衣大主
教,但却改变了梅吉的生活轨迹和爱情道路,改变了克利阿里家族的整体命运,这也正是人们责难拉尔夫的原因所在。
但是读过小说,掩卷深思,我脑海里不禁闪现出司汤达笔下的于连,路遥笔下的高加林,以及中国古代那些郁郁不得志的文人骚客们,从屈原、贾谊、左思、陶渊明,到李白、杜甫、孟浩然、李商隐……时不分古今,地不论中外,无数有理想,有抱负,有志气,有才华的青年才俊,或因为社会制度腐朽,或因为家庭出身贫贱,或因为奸佞势力倾轧,他们志不得伸,才不得用,长期沉沦于社会底层,“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不仅是他们个人的命运悲剧,同时也是他们所处时代的社会悲剧。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通往理想的道路曲曲折折,布满荆棘,但是人性中那股向上的力量始终不息,当机遇的大门偶尔闪出一条窄缝,他们就会尽力地捕捉,兴奋地遐想。小说中的拉尔夫,无论我们对他的人品如何评价,但他在语言、外交,以及处理复杂人际关系和宗教事务上的能力和才干,是谁都无法否认的。这么样的一个人才,如果没有玛丽•卡森恶作剧式的安排,他可能一辈子只能在那个偏远的教区做个普通而尽职的神父,永远远离罗马教廷的视觉中心,至于红衣大主教,也只能是个遥不可及的梦吧!但是造化弄人,一个千年难觅的机会突然摆到了自己面前,年轻的拉尔夫会放弃它吗?不!绝不会!
“我把你卖了,我的梅吉,把你卖了一千三百万块银币。”唉!这就是拉尔夫的选择!这就是人性的悲剧!在理想抱负和儿女私情、良心道德之间,人性中潜伏着的一股利己的暗流,渴盼功名利禄的私欲,推动着现实中的“小人物们”不得不作出痛苦的抉择。所以,我们看到:拉尔夫成了德• 布里克萨特•拉尔夫红衣大主教,于连爱上了穆尔侯爵的千金,高加林抛弃了目不识丁的巧珍……一幕幕的悲剧在不同的舞台上,不同的角色间轮番上演,拷问着人类的良知,敲打着读者的心扉!
人性的悲剧使拉尔夫选择了离开德罗耶达,离开他心爱的梅吉,但是爱情的种子还在梅吉的心田里生长,她还要和上帝争夺她心爱的拉尔夫。如果说梅吉在拉尔夫走后嫁给卢克那是一种逃避,那么在和拉尔夫幽会后生下丹尼则是一种明明白白的抗争。上帝夺走了她的拉尔夫,她只能从拉尔夫那儿“偷”回一个丹尼。但是,可悲的是,二十六年之后,丹尼意外地溺水而亡!这正应验了梅吉的话:“我从哪儿偷来,便还到哪儿去!”丹尼回到了上帝的怀抱,他的死也唤醒了拉尔夫的良知,这位红衣大主教自杀了!在这世上,在德罗耶达,只留下梅吉一个人孤独地回味着她和拉尔夫的爱情,继续着他们的爱情绝唱!
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是选择了一种荆棘鸟的人生。拉尔夫,面对事业的追求,铐问自己的内心,遵守自己诺言,竭尽自己的所能,终于在罗马取得“真经”,而在功德圆满之际,他仍然拷问自己的选择,在事业和爱情两者之间,选择和挣扎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唱出了自己的最后感悟,曲终人亡;梅吉,面对爱情的坚守,一生在追求,在追求中坚守,追求和坚守中,超越挫折生活的苦难,超越了巨额金钱的诱惑,超越了道德层面的束缚甚至挑战宗教对人性的教化,选择和放弃两者之间,追求和坚守到生命的最一刻,当拉尔夫在她面前临终忏悔,当拉尔夫唱响自己的荆棘之歌时,何尝不是唱给梅吉自己的英雄之歌,而梅吉自己的荆棘之曲从来都是在无声中吟唱的,也因此,其越接近死亡,其歌声越动人吧!
最后回到对爱情的深思:爱情是什么?是可以用一生守候的美好,更是守过巨痛得来的穷尽生命的绽放!
九语——读《荆棘鸟》有感周亚丽爱,并痛着
第三篇:痛并幸福着杂文随笔
一
七点了,刚要出门,其中一个农户挡住去路。
我说,好婶呢,再等等吧,轮到了,一定通知便是。她说瓜地浇完,她的玉米苗恐怕早被烧死了。我说,老天爷不只旱着她一个,大家都如此。她说不行,她实在没有耐心等下去了。我笑着问她,难不成要拔了管子?
她说她是第一个打招呼的,却磨蹭到这个时候还不见动静!我说我也没法啊,没看见我自个的玉米苗也被烤焦了么?她说那倒是,不过她仍然不甘心,唠叨我说话就是不算数,上次本来水到她地头了,我却给了她邻居,这让她心里很气愤。
我说她邻居的情况她又不是不知道,彼此都有难处啊!她说。那瓜农完了可不能再给别人了!我说才准备去地里,看了给她回复。说完,我就推车。她这才有点欣慰,并百遍提醒,这次可不能再让她失望了。我说放心吧,保证下来是她。
麦收前,瓜农就跑来乞求截水,并说瓜要上市了,若耽搁就是多半年的辛苦。看着他们比常人劳作的黑水汗流,看着他们成天钻进四十度以上高温的棚里,看着他们带着被褥从百十里的外地来,实不忍心,随即倒换了管子,开了泵。
婶当然不同意,但我必须这么做,否则让外地人会说我们见死不救。当时,她口头是答应了的,就是心里略略有些不满。
瓜农告一段落后,本来是给婶,碰巧那天是星期六,刘老师说他平时请不下假。众所周知他教初三,又是个极其负责的老师,我怎能打消他的积极性和敬业心呢?于是,我就和婶商量,说帮他调换一下,尽量做到不误他的工作。
婶无疑暴跳起来,可她邻居的难肠她比我清楚,老婆要管孩子,他要教学还要下地,平时还抽空接济她家,婶和我一样,刀子嘴豆腐心。期间无论怎么挣扎,却在关键时刻给予。
万没料到老公在这时也凑热闹,他竟然夜半打电话,问我浇完自个的没有?我哄骗说绿莹莹一片。他凌晨五点又气得一个劲暴打,说我不分主次和里外,成心毁坏他一年的收成。
我再解释他都不听,恰好手机没电了。他以为我故意,辗转上了QQ,谩骂我菩萨不自保还救别人,真是天下头号大傻瓜!瞧吧,我这样众叛亲离的举动,迟早要尝到痛苦的滋味。唉,我心里何尝不是如此呢?可我看到别人脸上洋溢的灿烂,只能将这份痛苦下咽在肚。
二
给学校的灶上帮忙将近一个月了,习惯了这样一成不变的日子。
这对夫妻性格绵软,人也老实本分。他们的感情呢,很温馨,也很牢靠。我们相处的时间虽不长,但融洽,配合也默契。尽管生意不景气,他们的精神倒乐观几分。和他们在一起,我身心轻松,情绪也被调动起来。
前阵来时,抱着试试的态度,不曾想沉迷其中。现在要说急流勇退,反倒有点舍不得了,喜欢上了校园圣洁的气氛,也乐意和他们这样朴实的老好人交往。甚至私下做好了陪伴他们的准备。有时,我都反对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觉得有光明的坦途摆在眼前,为何要选择沼泽和泥泞?
燕子经常说,见富不羡,见穷不帮,女友芳也说我,何必要和无奈和苦难沾边呢?而一遇到天灾人祸,几乎不用考虑,就把身心交付了。霞也说,我把自己搞得这么狼狈,图什么要紧?而我内心深处,就想做一头牛,埋头苦耕。那怕犁到的是沉重和酸楚,也无怨无悔。
再者能用微不足道的一份力救赎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他们,那份喜悦自然不言而喻。
自从女人被查出子宫左右各长一个瘤子后,我的任务无疑艰巨多了。一直在坚持分忧解难,最近更是替他们多操心。为什么他们一定要是我的谁呢?萍水相逢就不能施以援手?
好不容易熬到星期五,我赶紧催促那女人去医院,谁料这周轮他们值班。
男人说他不放心,要去伺候。女人说,走完了,谁守门?
我说鱼和熊掌都要兼得。
男人疑惑地说不可能吧?我说他们先别急着做安排。女人问我有什么好法子?我说女儿回来了,这不是一个免费的帮手吗?有我们娘俩全力以赴,他们还有何后顾之忧?男人说我的计划真是周密,高明。
女人说这下可解决她的大难题了。
我也趁此松了一口气。
那个经常送菜的男人,问我给哪个灶卖力?我说四号。他说一号灶特红火,我若同意,即刻上任,待遇呢,比四号高许多。我摇头说,他真会乘人之危,老天不让四号人活,他也斩断四号的后路。
他说现实就是强食弱肉。我说不改初衷了,四号灶是没有分文的酬劳,但我满足目前的状态。说白了,置身于地低下层的人群中,我快乐,也舒心。
他说吃不饱、饿不死,有什么可舒心、快乐的?
我说历来占不全,人生就是这样,凄美多于完美,痛苦多于欢乐。
三
不经意,又是半个多月没有看琴嫂了。
任岁月无情,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她的思念和关怀。鉴于最近琐事繁多,只好把见她的时间排挤到星期天。提到她,就不由忆起了我亲爱的博文姐。漫漫长河,经过的浪花不少,而真正能印记到心里,却又寥寥无几。
琴嫂就是我的转折点,也算改变我人生方向的人。从她拉扯这三个孩子到我们这里,我就发现她的思想与众不同。当身边的女人热衷于麻将,逛商场,她却抓紧、利用空闲不懈地读书,学习。
我难免加入到她的行列。
勤奋归勤奋,该歇息就歇息,她说凡事把握个度,超过这个度,结果就适得其反了。她还说,拿得起就应放得下,不要鼠目寸光,做井底之蛙。在她的影响下,我的灵魂逐渐步入正轨。
可强人总是命不强。
她的二儿子先天性智力不全,学校拒收也罢了,她这几年,只全身各个部位的手术就动遍了。花了千儿万八元都无所谓,主要是化疗期的肆意折磨。我看着病床上痉挛的她,不由背过身难过地掉泪。而她每扛过一次,就若无其事地强颜欢笑。
我递给她纸巾,让她尽情哭出来。她摇头,说哭是最无能的,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有顽强地活着,才有曙光,为了二儿子,她再怎么着,也得咬牙硬撑。我真想握紧她的手,给她注入一丝力量。就像那时对博文姐一样。
可我越来越不敢见她了,她憔悴的面容,虚脱的病体会触痛我的心。我恨老天,却无能为力拯救。想着好人怎么那么多遭难?想着她随时都会离我远去,唯有加倍珍惜拥有,唯有倾尽全力好好生活。
记得五一前夕那次看她,她才喝了药躺下,听到我的脚步,她又费劲地爬起来。我说省点力气,好好休养,既然摊上了,就过了这个阶段。她说,我能在百忙之中探望,已是她的幸福支柱了!她怎能轻易错过呢?
病体都这么糟糕了,还有心思说我是她的幸福支柱?这句话我说给她还差不多。
去年深秋,我们游转了革命根据地延安,今年暑假,我们说过去八达岭和长城。她一概是信守承诺的人,无论多久,我都忍耐加等待。琴嫂,为了我们的约定,你也该与病魔抗争到底,你之前答应过我的,对吗?
但愿这次看她去,会驱赶走一切的不如意,让幸福全权包裹她。
第四篇:材料作文“痛”
【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人生在世,往往会经历种种的痛。
有人说,痛了,就直接说出来,这是本能。又有人说,痛而不言,体现了人性的坚强。还有人说,痛而善言,这是一种人生智慧。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题型】:这是一道观点型的多则材料作文题。在命题形式上和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题是一致的。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题其实也是一道观点型的多则材料作文题。围绕“选择怎样的时代”列举了四种看法:汤因比选择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涵娜选择一世纪以前,伊蕾娜选择未来的世纪,居里夫人选择则是“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有用的生活”。可见,观点型的多则材料作文题往往是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列举相同或相反(以相反居多)的看法,以引发考生对核心问题的思考。广州调研的作文题其实就是围绕“如何面对痛”这个核心问题,让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这类题型在审题时要注意一个原则:逐则分析,对比解读,综合辩证
【分析材料】
1、人生在世,往往会经历种种的痛。
说明痛的普遍性与现实性。现实生活中,痛客观存在,既然是客观存在,也就难以避免,因此,如何面对种种的痛才是思考的重点,由此也引出了如何面对痛的三种言论。看到痛的客观存在,更要思考痛的不同层次。“种种的痛”,说明痛是有不同类型、层次的。有个人学习、生活、工作产生的痛,有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阵痛,有国家民族历史和现实中的痛。对痛的不同理解,反映了考生思维的深浅,视野的大小。
2、有人说,痛了,就直接说出来,这是本能。
在承认痛的客观性的基础上,提供面对痛的一种途径,那就是直接说出来。应该说这是我们面对痛的普遍做法,几乎是条件反射式的,是一种动物本能。本能是一个中性词,无所谓褒贬。正如“有了快感你就喊”,同样“有了痛感你就说”。这样的本能反应往往是释放痛感、宣泄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正如伤心的人哭过了会平静,郁闷的人倾诉了会平和。因此,“痛了,就直接说出来,”有其可取之处。
3、又有人说,痛而不言,体现了人性的坚强。
“痛而不言”和“痛了,就直接说出来”形成对比,“痛而不言”就是指有痛感,但是不说出来,而是自己一人承担、解决,这样的做法体现了人性的坚强。痛有可能是外在施加,也有可能是内在产生,但不管是外在施加还是内在产生,面对痛的始终是自己,因此问题的解决还是依靠自已。痛了,不唉声叹气,不怨天尤人,不愤愤不平,不自暴自弃,而是坚强地面对,这种做法有其合理性。但同时也要看到,一味地痛而不言,未必就见得是一个积极的方法。长久地痛而不言,会让人对痛感麻木、灵魂僵化,以致最终屈服于现实压迫,逆来顺受。如何辩证地看待“痛而不言”,体现考生思考的深度与广度。
4、还有人说,痛而善言,这是一种人生智慧。
这句话既和第三句形成对比,又对第二句进行补充,不仅要说出来,而且还要善言,善于去说,表达痛苦,这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对这句话的理解,重点在于何为“善言”,同时这种“善言”应是一种智慧。而“善言”二字,则为考生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言既可以理解为言语,也可理解为文字,更可理解为行为,因为肢体语言也是言的一种,一连串的肢体语言整合在一起,就是行动了。因此,面对痛为何要善言,善言如何体现,应是考生思考的重点。
【参考立意】
通过逐则分析材料,对比解读后,我们对题目形成这样的认识:人生在世,痛是客观存在的,无需逃避,而应面对。面对痛有不同的做法,一是直接说出来,释放痛感,宣泄情绪;二是痛而不言,坚强面对,但对于痛也不能麻木,甚至逆来顺受;三是痛而善言,恰当地用言语、文字、行动表达痛感,既不麻木于痛,也不鲁莽冲动,而是善言。同时,考生要想写出一篇立意深远、思想深刻的文章,还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仅仅罗列人生中的种种痛,而应写出对痛的思考以及面对痛的做法,二是不能仅仅局限于个人之痛,而应延伸至对社会阵痛、国家民族历史现实之痛的认识与思考。
【教师下水文】
痛而善言
生而在世,痛苦在所难免。痛苦不会有人去强求,除非他是一个受虐狂,于是尘世中的我们,总在孜孜不倦地去寻找避免痛苦的灵丹妙药,但是,痛苦需要回避吗? 痛感,是我们的一种生理本能。正如刘德华歌里所唱:“男人,哭吧,哭吧,哭吧,不是罪。”同样,痛感并不是一个需要隐瞒的生理反应。痛了,就直接说出来,无需遮掩,这是排解、宣泄内心痛苦的一种方式。
看到北京的古城墙被一片一片地推倒,梁思成痛啊,他大声说:“拆掉一座城楼,就像割掉我的一块肉;扒掉一段城墙,就像剥掉我的一层皮!”这是对漠视传统、文化的切肤之痛;面对那冷漠的18路人,我们每一个有良知的国人心里也痛啊,这是对冷漠横行、良知缺失的社会的痛苦呐喊;回顾那不堪回首的百年屈辱史,我们依然心痛不已,这是勿忘历史的警醒之痛。因为痛,所以伤心,因为痛,所以呐喊,因为痛,所以警醒。因此,痛了,就大声地说出来吧!无需回避。
痛了,不仅要说出来,更要痛而善言。一个只会痛苦,只会悲伤的人容易被痛苦笼罩,难免会郁郁寡欢,甚至痛不欲生;一个只会展示伤痛,而不会疗治的社会也只能被阴霾笼罩,而看不到阳光。
于是我们看到鲁迅面对国人麻木的灵魂,“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作为有一个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他内心的痛楚可想知道。痛了,他不仅大声说出来,而且还用他手中的笔,用一篇篇振聋发聩的文章,把社会、人性的伤疤一个个揭示出来,“以引起疗伤的注意”。于是我们也看到,当“老人跌倒无人搀扶”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的时候,我们心痛不已,痛感道德的滑坡,良知的缺失,更掀起了全民大讨论,呼吁更多的“正能量”,用“最美”去照耀那阴暗的角落。痛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能正视内心的痛苦,可悲的是我们不能把痛苦转变成奋进前行的力量。痛而不伤,痛而善言,痛而能改,这是一种人生智慧。
朋友们,当有人问“你幸福吗?”,你大可不必隐藏内心的痛苦,而大声地说“我很痛苦”,因为痛苦未必就是伤心欲绝,而可能是对个人的反思,对社会的担当。痛了,铭记了,表达了,思考了,这样的痛有可能是个人提升,社会进步的起点。
痛出来的正能量
痛而直言,虽是天赋本能,但使痛苦流于浅薄;痛而不言,虽有坚强外表,但或许痛苦深藏于血液而弥漫;只有痛而善言,将苦痛沉淀内化,再传递出一种“正能量”,方能合理治愈伤口,避免感染。
“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痛作为人感受生活最直接真切的形式,贯穿在人生的经纬上。正如周国平所言:“人人生就是孤儿,为了爱去感受痛。”基于有所痛必有所爱,如何表达痛是对爱更精彩的诠释?我的回答是,用“正能量”这个善良的形式。
直言苦痛之深,无论用多么厚重的文学,都无法企及善言的深邃。因为用华丽晦暗的文字堆砌出来的不过是灾难中灰黑的幕帘,永远没有揭出光明,点化人们泪眼前的朦胧。被文学评论家归类为苦难式滥情写作的青春文学日益泛滥,年轻的写手们,如郭敬明等,借着虚化迷幻的笔触,营造莫名的忧伤的气氛,读者读完一连串的小说除了痛过的心和泪痕未散的脸,还有什么可剩的呢?直言城市人的痛于围城中的人们有何益处?空留下似痛非痛的累罢了。
不像海子,只需轻描淡写的文字,痛苦就完美地嵌合在积极的善言中,以一股“正能量”永久留驻人们曾痛过的心。“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喂马,劈柴”轻快的善言淡化了诗人的巨大悲伤,在痛苦的时代为众生吟出阳光般的善良直言。
伪言痛苦之多,无论用多么犀利的语言,都无法超过善良的有力。怒吼着揭开创疤引来不过是一阵恶心的晕眩,善良的“正能量”一声呢喃,已经为伤口开出了一剂良方。少数网民高举网络知识分子的大旗,实质是犬儒主义者与仇官主义者,抨击着高官腐败、官场黯然的种种现象,痛心、痛苦何其多。但除了成功鼓舞个别“愤青”还能为国家做出什么贡献?白岩松曾说:“一个国家就是好事不断,坏事连连。”时事评论员曹林曾积极评价国家在成长,我们应与国家同进步共成长。那些揭示痛苦并提起治疗的人才是善待病痛的医者,而非只揭人伤疤的恶棍。
自然,无事叙事、无情抒情的无聊分子,只是借痛苦这个庄重的词,填补内心的虚无,而非善良之言。如杂志出现的“伪公知”,不能归入“正能量”传递者的行列。
痛而善言,将痛苦与哀愁沉淀,发出最炽热的积极光芒,是引导人们在生活的路上勇敢前行的智慧,是对爱绝美的演绎。
这是广州市高三调研考试二中、六中、广雅、执信四校联改中得分最高的作文。23+23+10=56分。这是调研考四校联改中发现最清醒、最有深度的作文,不知出自哪所学校。痛而言不是为裸露伤痕,而是让痛苦转换出正能量,这就需要海子般的善言。文章立意新颖独特,论述严谨绵密,特别是对比了那些沉湎于痛苦不能自拔和满足于痛苦呻吟的所谓作家、公知,使其立论的依据更充分,也更有力。这样的思想应该是该生平时的阅读和思考的结果。现在的孩子缺少阅读,或读后鲜有独立思考,立论就流于表层,或拾人牙慧。因此,我建议,在高三作文复习时不单是做技巧的训练,更重要的是要有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分析,表现在对具体作文立意的反复研讨和辩论活动中去。多几次这样的讨论课和课外作业,是有促进作用的。另外,本文善言部分的正面论述薄弱了点,希望这位同学还可以加以完善。(曾湖仙)
痛了,就说
二十世纪70年代,昆仑军区的首长“一号”为磨炼战士意志,决定在严冬把部队开到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无人区”拉练。动员令一下,战士们热血沸腾,纷纷咬破手指用鲜血写“请愿书”。拉练中,恶劣的高原环境让部队死伤无数。然而伤兵区里听不到一声“痛”的叫喊。战士们紧咬牙关,浑身打战地忍着、忍着,整个部队笼罩在一片狂热的自我献身的骄傲感中„„
这是毕淑敏小说《昆仑殇》里的情节。当时读它时我的心情复杂而沉重。作家自己就曾是昆仑山上的一个兵,她在这部作品里表达了对昆仑山、昆仑军人、昆仑魂的赞颂与敬意,但我却分明读到其中难言的痛楚和深沉的反思。
在极端恶劣的“无人区”负重、负伤行军,痛吗?一定很痛。战士们能感受到痛,或许他们也曾呻吟。但是“一号”首长传令:凡是疼痛得受不了的,都可以哼哼,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也可以哼哼,各级指挥官,要到呻吟最重的帐篷里表示慰问。这之后,“所有的声音都噎住了。痛苦中的士兵记起了自己的尊严,整个营地进入了死一样的假寐之中”。不愿当“怂包软蛋”的士兵们不再言痛,他们在自我牺牲的幸福感中,“痛并快乐着”。
是什么让我们不能坦言自己的“痛”?我们的文化里似乎有一种传统:对苦难的崇拜。我们赞颂铁打的硬汉,鄙薄示弱的凡人;我们相信苦难是一剂良药,因而视隐忍为当然的美德。这种观念无可厚非,可当这种传统被过分强调时,一种近似于道德绑架的东西就生成了。导演贾樟柯曾一针见血地说:“苦难似乎是获得话语权的一种资本,因此便有人主动地去占有苦难,把自己经历过的自认为风暴,别人经历的又是什么呢?顶多是一点坎坷。”于是乎,许许多多痛着的人不得不“失声”,越来越厚实地包裹起自己的本能。
苦难与磨砺绝对必要,但沉默隐忍是否永远正确?矢口否认“痛”的人未必坚强,直接喊出“痛”的人未必软弱。真正坚韧豪壮而不言痛苦的人像昆仑“一号”,从战争年代走来、吃过真正的大苦,值得由衷钦佩;但是否也应尊重、谅解“说痛”的人?有时候,释放出心声更利于战胜痛苦;有时候,脆弱的流露不应招致过重的苛责。痛了,就说,这是自然的、真实的性情,也许可再锻炼,但绝对不必羞赧。
人生在世,痛是难免的。有痛,我们要坚强面对,努力克服。但请让我们拥有“说痛”的权利和底气!
【教师点评】客观地讲,十几岁的中学生能有多少真正人生“痛苦”的经历体验?如果仅以自身的生活体验写作,恐怕有诸多局限,这样的作文题不太容易写好。但如果注意结合阅读积累以及阅读中的感悟思考,注意运用由此及彼的思路,那么就可以找到利于自己发挥的角度,从而写出有感染力有深度的作文。我以为,这是本文最大的亮点。它的亮点还在于作者善于从文化传统的影响方面分析原因,中肯地点出了人们长期以来只认可的“痛而不言”是坚强美德的误区所在,同时理直气壮地表明“有时候,释放出心声更利于战胜痛苦;有时候,脆弱的流露不应招致过重的苛责。”议论有深度,有思辨性,很有说服力。(华南师大附中语文教师 徐冰)
蚌贝生珠,痛而不言
人生在世,往往经历种种的痛。初生必定伴随着阵痛,于是坠地一刻,孩童用大哭道出了人生的第一痛,这痛,是生命的给予,也是生命的见证。因此,在承受漫长的人生之痛时不言痛,是一种建立在对生的理解和热爱上的坚强。
莱布尼茨说,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是上帝从众多可能中挑选出的,最好的一个。这被选中的世界是多么美妙,能让我们拥有了充满未知际遇的生命。而这其中既有喜悦也有伤痛。面对喜悦,我们感恩上苍的赐予;面临痛楚,我们也应以感恩的心态选择坦然接受,不抱怨,不言说,在坚强之中孕育生的美好。
痛降临于肉体之上———天生抑或后天,肢体的残缺或是器官的衰败,对于生物体都是一场巨大的灾难。面对如此生命之痛,这个患有先天性下肢肌肉萎缩的男孩陈志远,却用沉默绽放了坚强之花。自小便知道自己异于常人的他并未因此自暴自弃,生活上的他努力自立,尽量减少别人的负担;学习上他自尊自强,不要求别人对他有特别待遇。靠着特制轮椅走动和依靠自己双手上下楼梯,陈志远在帮着父母经营小店的同时,靠自学考上本科。他身体的残缺是何等苦楚,但从未为此而抱怨,而是忍受伤痛、顽强拼搏。他自己说的,正是因为这人生之痛,他才懂得,除了上天给予的东西,一切都要靠自己奋斗。坚强弥补了他肉体上的失去,而面对痛苦的理解,能让他毫不畏惧。
肉体上的痛而不言是一种坚强,精神与心灵上的痛而不言亦然。
有人问马克思:“你能够承受年复一年看着那些平庸之辈爬到你头上去,既无挫败感,也不抱怨吗?”他回答:“自然,我只为我的天职而活。”专注于纯粹的学术而失去了许多本该有的待遇,被一些不纯粹夺取了该有的光环,如此之痛,并不会轻于失去
健全的肢体。《说文》中说:“悲,痛也。”心中的悲与落寞,成为日夜压在身上的痛。只是,一句“只为天职而活”,足以抵挡一切侵扰。的确是伤痛,但何必言说?我自为我天职而活,为我拥有的生而活,因为对这被给予有理解和感恩,痛,的确不必言。
蚌贝生珠,也不过始于一沙之痛。当柔软的蚌肉温柔地怀抱着粗糙的沙砾,忍受着难以言喻的痛,深海之下,无人知晓,而它亦不需被人知晓。痛而不言是因为它知道,疼痛是生的给予,生的见证,在不言的坚强之中,终会孕育出生的美好。
【教师点评】这篇考场作文得了55分。题好半篇文。该文标题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文章结尾与题目的呼应可见作者构思之巧。文章从人生在世要经历种种的痛起笔,围绕痛而不言娓娓道来,丝毫不见应试作文模式痕迹,却能不偏不倚紧扣中心,论证充分,说理透彻,语言简洁而又有韵味。是一篇考场作文佳作。(广州市铁一中学语文教师 陈暾)
痛,说出来才不再痛
有人说,痛而不言,是坚强,是勇敢。也有人说,痛而善言,是智慧,是本能。而大自然赋予人类掌握语言的本领,恐怕沉默并不是她所期望的结果。更何况在这披着繁华和富裕的社会中,还存在着无数令人不能不言的镜头。
只有大声地把痛说出来,痛才不会再痛。
深冬的毕节异常的冷,刺骨的风总能找到一个角度钻进路人的衣服内。五个流落街头的男孩只好躲进密封的垃圾箱里。在垃圾箱内,孩子们生起了一个火盆,却没等来温暖的世界。五条幼小的生命仅在一个晚上,就变成了五具因一氧化碳中毒而脸色发红的尸体。实质上,他们并不是无家可归的流浪儿,但父母皆外出打工,家里也没钱供其上学。也许回家对他们来说,不过是另一种流浪。一位帮助流浪儿童的志愿者的话深深地刺痛着每个人的心:“他们五个人有四个辍学,父母都以成绩不好为由拒绝让他们上学,而在贵州,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很多。”悲剧的背后,除了公众的漠视外,难道不也是由于政府对留守儿童的不重视造成的吗?面对五个男孩惨死之痛,和无数个流浪儿童的无助眼神,我们还要选择沉默吗?
只有大声地把痛说出来,伤口才会愈合。
当我们站在山顶上,眺望脚下的这座城市。汽车如同蝼蚁,缓缓地呛着烟匍匐前进,人们卑微得如同漂浮的灰尘,似乎轻轻一抹,便能除去。都市的霓虹灯照不进垃圾箱,在繁华的阴影下,又有多少刺痛眼球的角落被忽略?袁厉害收养孤儿二十年,善良却被当作粪土一样被蔑视、诋毁;城管暴力执法殴打商贩,路人起哄拍手称好;文澜镇村民举报村官私卖村民集体预留地后竟被村官恐吓道:“再举报就用钱来砸死你们。”„„面对不公与压迫,难道我们还要坚持冰冷的沉默吗?创痛的心,究竟要痛到什么时候?
只有大声地吼出痛来,让全世界的眼球都看过来,悲痛也许才不会滋生出更多的悲痛。
我有一个梦想,梦想一切的生命不再被漠视,梦想一切的不公和悲剧不再重演,希望所有人都勇敢地把痛说出来,也说穿施痛者的心,让每一个人心中都铭记这痛。
【教师点评】有人说“痛而不言,是坚强;痛而善言,是智慧。”考生在这里既不谈坚强也不谈智慧,而是直面现实,以鲁迅面对铁屋子般的精神大声疾呼:“痛,一定要大声地说出来!”来“唤醒沉睡的人们”,这才是眼前最现实、最紧要的事。考生从“说出痛”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入手,直陈“毕节男童垃圾箱取暖死亡”、“袁厉害”、“城管施暴”、“村官恐吓”等一系列刺痛民众脆弱神经的事件,并且结尾冠以“我有一个梦想”的深情呐喊,字里行间迸发出强烈的公民意识。一如李敖先生所言:“一切与政治无关的文学都可以称作是‘懦夫文学’”,同样不与地气相接而无病呻吟的考场作文也必然无法称为上乘之作。本文论证虽未必做到滴水不漏,但是考生关切现实、积极用世的精神足以激励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痛者还是施痛者。“为了不再痛,我们都大声地把痛说出来吧!”(广州六中语文教师
肖刚)
【非师点评】痛,之后,说,还是不说?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命题。从受害者的角度言,很多人视“痛而不言”为坚强的表现,但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能够把内心的苦痛说出来,才是一种真正的疏解。因此凡有大灾发生,精神救灾总是比物质救灾更难更漫长的过程。人的内心有非常顽强的自我保护机制,其中一项重要的机能便是遗忘。但大痛之下,遗忘又不是真的遗忘,这是精神救灾的为难之处,如果救治不当,反而构成二次伤害。
而在公共领域层面的“说,还是不说”,又是另一层含义:说,是为了“不再痛”,是提醒我们居安必须思危,同时也在言说与传播当中建立起共同体的凝聚意识。而社会的大多数是沉默的,因为沉默代表一种安全与稳妥。此时“说”就变成了某种选择与担当。此后还有一个“怎么说”的问题,当然这是后话。(北京大学文学博士 杨早)
第五篇:痛并快乐着作文
痛并快乐着
痛着童年的逝去,却快乐着青春的顢跚来临.痛着青春的稍纵即逝,却快乐着青春的美丽可贵;痛着失败的来临,却快乐着挫折给予的教训与启示;痛着考验的再次来临,却快乐着自己拥有上亿次的教训,这一次将完成得更精彩„„
放荡不羁的李白在朝廷做官时,不畏权贵,“力士脱靴,玉环磨墨”已成为千古奇谭。但昏庸无能的朝廷却让他失望,“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无奈的他毅然离开繁华的长安城,过隐居的生活去了。虽然没有了功名利禄,但他体验到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狂野、奔放与寂寞。尽管现实与理想截然不同,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我终于明白了他为何如此爱饮酒,因为只有在醉酒中,他才能在痛苦中寻找到快乐。
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也是如此。尽管上天没有给他一个健全的身体,可他却凭借自己的奋斗取得了举世无双的成就。瘦小的身躯虽然只能躺在轮椅上,但他的思维是自由的。他并不为自己所遭受的痛苦而伤心,相反他认为自己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正是源自痛苦的激励。
正如冰心所言:“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丽?” 一辈子都要努力精彩地生活着,未免活得太辛苦;无无谓谓的生存,又好像对不起自己的青春及生命的可贵。因
此,痛并快乐着的生活使我们更懂得在坏事之中更沉着乐观,凡是向好方面想,因为“痛”与“快乐”是并存的,在痛苦中,必定有能令你快乐的一面,所以,生活就会更精彩!
痛并快乐着的生活,必定无比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