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新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复习资料
八下社会第五单元复习资料
1368年,朱元璋率领起义军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今江苏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明朝前期,郑和下西洋开辟了亚非海上通道,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1627年,李自成、高迎祥、张献忠等人先后发动了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其中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于1644年攻入北京,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明朝后期,东北地区女真族崛起,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雍正、康熙、乾隆三朝,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发展,很快达到我国历史上新的高峰。其中,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史称“乾隆盛世”。
明朝中期,戚继光、俞大猷抗击入侵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倭寇。
明朝中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后来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了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了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我国东南海防。
清朝时期,修建承德避暑山庄体现了怀柔政策。
清朝时期为了加强对我国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采取了三种措施:册封**和**;设立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土司制度,到了清朝雍正
大小和卓将军
玉米、甘薯出超地位。、徽商
和
明末思想家黄宗羲对高度膨胀的皇权进行深刻的批判,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己矣。”明清小说中最著名的是《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被誉为“四大名著”。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了新剧种是京剧,昆曲被称为“百戏之师,百戏之祖”,被列为世界人类非遗。
明末医生李时珍写成《本草纲目》;徐光启编写了《农政全书》,翻译了《几何原本》;宋应星编写了《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地理学家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最早揭示了我国西南地区的石灰岩地貌。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推行了一系列强化君主集权的举措。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另设立了三司。在中央,废除了丞相,撤销了中书省,权分六部;另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还设立厂卫特务机构,以监视臣民;还设立廷杖制度,以加强皇帝权威。
清朝雍正帝时期,设立军机处,国家大事全凭皇帝裁决。
清朝前期,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仍占主体,虽然出现工商皆本的新概念,但统治者坚持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对外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放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乾隆帝时期,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访华,其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
庆元二中
第二篇: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教案
湖北省襄阳四十七中
第14时《钢铁长城》
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的建立、我国制造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现代化海军的兵种、人民空军的诞生、飞机国产化、空军现代化、导弹部队建立、导弹部队的装备。
2、运用教材图片、收集资料、说明人民空军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的装备。
3、感受国防力量的壮大,增强国防观念,增强为国防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的建立。
难点: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
、阅读“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完成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
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立了
、、舰队。
(2)、找出在20世纪70年代、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建设分别取得哪些成就?
(3)、人民空军在 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空军刚诞生后,在 战争中取得辉煌成就。
(4)、人民空军在早期、改革开放以来又有哪些发展?。
2、阅读“导弹部队的发展”,完成以下问题。
(1)、1966年,我国组建
部队。
(2)、我国导弹部队不断壮大,陆续装备了
、、、核武器,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二、合作交流:
分三个表演小组,分别代表海军、空军、导弹部队,设计模拟战争,运用战略战术,打一场现代化战争。
三、拓展延伸:
为什么旧中国有海(军)无队?而新中国的海军却能保卫祖国的海疆?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
四、系统总结:
第1时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学习目标:
、知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美苏对华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
2、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3、对比新中国和旧中国两种截然不同的外交政策。认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增强社会责任感,认识到是中国共产党使中国人真正站了起来,进而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建国初期帝国主义国家敌视中国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
、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
2、建国第一年,同
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3、建国初期,美国对中国采取什么政策?
4、年底,首次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分析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6、年
众多
独立国家首脑在印尼
举行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参加的。
7、万隆会议为什么能够圆满成功?
一、合作交流:
小组归纳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三、拓展延伸:小组讨论新中国和旧中国的外交成就和外交地位有何不同?为什么?
四、系统总结:
复述建国初的外交成就。
五、巩固练习:做《综合能力训练》相关题目。
第16
外交事业的发展
学习目标:
、能列举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就,了解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重大外交成就的原因,培养分析能力,认识到新中国国力的提高,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尼克松访华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难点: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
、阅读“中美关系正常化”一目,完成下列问题:
(1)、归纳中美关系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正常化的?
(2)、结合教材第80页第一段小字部分,分析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2、阅读“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一目,完成下列问题:
(1)、****年**月**日
届联大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分析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意义。
(3)、年,日本首相
访华,中日两国建交。
3、阅读“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一目,完成下列问题:
(1)、年,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这是我国近今举办的规模最大、款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2)、思考举办这次会议的原因是什么?
二、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自主学习”的成果。
三、拓展延伸:小组讨论归纳新中国取得重大外交成就的原因?
四、系统总结:
小组讨论制作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大事年表。
五、巩固练习:做《综合能力训练》相关题目。
六、当堂反思:
第三篇:2014人教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课本目录(新)
2014人教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课本目录(新)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三)第五单元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第六单元世界工业文明的曙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
第一课连通世界的新航路
第二课冲破世界的牢笼
第三课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
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
第一课工业革命
第二课工人的斗争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三课资本主义的扩张
综合探究七感悟工业文明时代的社会变迁
第八单元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
第一课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
第二课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第三课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第四篇: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试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试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请从每题的备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每小题1.5分,共63分)1、14世纪时,最早能在哪个国家见到手工工场 A、英国 B、法国 C、意大利 D、德国
2、手工工场时期的西欧,处于
A 农业文明时代 B 工业文明时代 C 商业文明时代 D 工商业文明时代
3、你认为手工工场与手工作坊最大的不同是(A 手工工场规模大,手工作坊规模小 B 手工工场中,工场主与工人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手工作坊中学徒、帮工对师傅、作坊主是人身依附关系 C 手工工场主基本不参加生产劳动,手工作坊主参加全过程生产 D 手工工场生产效率高,手工作坊生产效率低
4、下列关于清朝前期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确立了中央政府册封宗教首领的制度
②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
③粉碎了准噶尔的叛乱,巩固了西北边疆
④郑成功驱逐日本殖民者,收复台湾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下列各项中,对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①宣传人文精神 ②要求人们服从上帝③主张一切以人为本 ④通过文艺创作来宣扬人性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④
6、从意大利兴起的文艺复兴,其性质是
A.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B.复古运动 C.怀旧运动 D.资产阶级革命
7、‚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出自 A 莎士比亚 B 培根 C 路德 D 教皇
8、在开辟新航路的过程中,曾经到过好望角的航海船队有
①迪亚士船队 ②哥伦布船队 ③麦哲伦船队 ④达〃伽马船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西欧的四位著名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先后顺序是: ①哥伦布 ②迪亚士 ③麦哲伦
④达〃伽马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
10、由于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扩张,受到毁灭性打击的人类文明是 A、中华文明 B、东方文明 C、印第安文明 D、玛雅文明
11、大革命前的法国是个君主专制的国家,资产阶级在当时的法国处于 A、第一等级 B、第二等级 C、第三等级 D、第四等级
12、每年的7月14日是法国的国庆节,这是为了纪念:
A、攻占巴士底狱 B、《人权宣言》发表 C、路易十六被押上断头台 D、拿破仑执政
13、在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被处死的英法两国的国王是:
A.查理一世、路易十四 B.查理一世、路易十六 C.克伦威尔、路易十六 D.克伦威尔、路易十四
14、某皇帝经过长城时曾做诗:‚形胜固难凭,在德不在险‛。这是什么朝代什么皇帝做的诗? A、明朝 明太祖 B、明朝 明成祖 C、清朝 康熙皇帝 D、清朝 乾隆皇帝
15、上面诗句体现了该朝代民族政策的特点是:
A、防御政策 B、怀柔政策 C、发动战争 D、进行分裂
16、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清代统治者采取的相关措施有 A、确定**、**册封制度 B、在西藏实行盟、旗两级管理体制
C、开始由朝廷直接管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D、开始修建长城,抵御和防范北方少数民族南下扰掠
17、因‚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而引起的冤案,突出反映了 的残暴.A、文字狱 B、科举制度 C、八股制度 D、焚书坑儒
18、‚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真名,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歌词反映的是哪一地区被西方列强强占的屈辱史A、台湾 B、香港 C、澳门 D、旅顺、大连
19、明清时期经济、政治发展的特点与同时期欧洲相比,具有共同点是 A、都建立起了资本主义共和制度 B、都积极开拓海外殖民地
C、都出现了近代进步思想家 D、都在手工工场产生的基础上,诞生了新的阶级
20、‚他更象是一位亲善大使,而不是舰队司令或是商队老板。‛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①建立良好关系 ②宣扬国威 ③掠夺海外土地 ④开展海外贸易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1、下列选项符合清朝康熙、乾隆年间特点的是
① 沿海居民可自由去南洋经商 ② 封建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③ 知识分子埋头苦读,不谈国事 ④ 江南、沿海地区资本主义生产萌芽迅速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
22、西欧国家中,在海上探险方面走在最前面的是
A、葡萄牙和荷兰 B、西班牙和意大利 C、葡萄牙和西班牙 D、意大利和荷兰
23、促使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B、《马可〃波罗游记》 C、土耳其帝国阻断东西交通 D、宗教情绪
24、我国明清时期形成的最著名的大商帮有()
A、苏商、沪商 B、徽商、晋商 C、徽商、沪商 D、苏商、晋商
25、在16世纪的西欧,众多的雇佣工人大多来自()
A、破产的工场主 B、失去土地的农民 C、获得自由的奴隶 D、没落的贵族
26、当西方各国陆续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并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中国的封建社会也步入了盛世的繁华,下列属于繁华表现的有(①中国人口接近三亿 ②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商业市镇增多 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④各种服务性行业兴起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7、郑和能多次下西洋的原因不包括
A.皇帝充分信任 B.拥有诸多殖民地C.懂得航海知识 D.国力强大
28、提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是无限的,没有中心‛的科学家依次 ①哥白尼 ②布鲁诺 ③托勒密 ④伽利略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①② D、②①③ 29、18世纪,西欧先进思想家著书立说来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宣传自由、民主、平等的运动被称为 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新文化运动 30﹑世界开始走向整体是从哪一历史事件开始(A文艺复兴运动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新航路开辟 D美利坚民族形成 3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一种新的制度,来制约国王权利,这种政体称为 A民主共和国 B总统制 C君主立宪制 D封建君主制 32﹑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的事件是
A文艺复兴运动 B提出日心说 C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D启蒙运动
33、我们知道法国的国庆节是7月14日。但你知道法国国歌的歌名吗? A 《马赛曲》 B《第九交响曲》 C《月光曲》 D《义勇军进行曲》
34、英国的《权利法案》于1689年颁布。在同一年我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A 军机处的设立 B 和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C 土尔扈特部落的回归 D 郑成功收复台湾
35、明清时期,中国的专制皇权高度加强,其主要表现在
①厂卫的设立 ②设臵军机处 ③大兴‚文字狱‛ ④八股取士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6、揭开美国独立战争序幕的是(A.波士顿倾茶事件 B.来克星顿枪声 C.《独立宣言》发表 D.林肯当选总统
37、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试题来源于()
A四书、史记 B五经、《资治通鉴》C四书五经D《史记》《资治通鉴》
38、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采取了三权分立的政体,这里的三权是指 A.行政权、军事指挥权、司法权 B.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C。行政权、司法权、处罚权
D.立法权、审判权、行政权
39、台湾一向是中国的领土,但在17世纪曾被荷兰殖民者侵占,当时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A、郑成功 B、戚继光 C、林则徐 D、关天培 40、在启蒙运动时期,提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思想家是()A卢梭 B 伏尔泰 C狄德罗 D 孟德斯鸠
41.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有位著名的大戏剧家,同时代的中国也有一位,他们分别是
A.莎士比亚、关汉卿
B.莎士比、汤显祖
C.拉伯雷、汤显祖
D.狄更斯、关汉卿 42、18世纪,英、美、法三过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意义有
①.推翻了外国殖民统治
②.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③.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共58分)
43、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其中人的发现是指提倡人文主义的文艺复兴运动。(15分)
(1)请你写出文艺复兴时代的2个代表人物及其作品。(4分)
(2)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什么样精神?具体说一说。(4分)
(3)那么世界的发现是指什么事件?(2分)并写出在这一事件中做出巨大贡献的4位历史人物。(5分)
44、材料一:当19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五百周年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欲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日期作为全球节日,但最终因受到拉丁美洲人民的坚决反对而作罢。
材料二:在迎接2005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世界各地纷纷开展活动纪念郑和。马达加斯加发行了《郑和下西洋》小型张邮票;马来西亚马六甲州准备在三保山上建立郑和纪念馆;2003年5月28日,世界上第一个以‘郑和’命名之清真寺在印度尼西亚东爪哇首府泗水举行落成典礼并正式对外开放。(12分)结合材料及所学回答以下问题:
(1)郑和远航最远到达:(2分)哥伦布航海最远到达:(2分)(2)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远航分别出自什么目的?(4分)
(3)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远航分别对世界造成了什么影响?(4分)45、17、18世纪,英国、美国和法国先后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人类文明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结合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上述国家是通过什么共同手段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2分)
(2)、请你通过表格形式列举上述国家在这一时期的重要领导人、重要文件及胜利后确立的政体。(9分)
(3)、我们承认这些重要领导人的突出贡献,但你认为革命取得胜利的最根本动力是什么?请举一例史实加以说明。(4分)
46、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粤海关志》卷23 材料二: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清高宗圣训》卷281 材料三:此辈(注:华侨和商人)多系不安本分之人,若听其去来任意,伊等益无顾忌,轻去其乡而漂流外国者益众矣。嗣后应定限期,若逾期不回,是其人甘心流移外方,无可悯惜,朕亦不许其复回。如此则贸易欲归主人,不敢稽迟在外矣。——《清文献通考》卷
(1)、材料一中表明‚天朝‛不愿与外国互通贸易。我们把这种政策称之为什么?(2分)
(2)、结合材料
一、材料二,谈谈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6分)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对实行这种政策所产生的后果的认识。(2分)
(4)、结合材料比较当时英国与中国在政治体制、发展阶段和王权变化上有何不同?(6分)
第五篇:七下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复习资料
七下《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
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
第一课:规则的演变
第一课时:规则之“源”
1、规则是人们生活的规范和准则,时时处处都存在规则,规则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2、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人们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它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
3、生活中的规则无处不在。
4、交通规则、体育竞赛规则、法律这些规则 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1)、都具有强制性、公正性、公平性;
(2)、都需要有人来履行监督的职责,如交警、裁判或法官。
(3)、违反规则要受到惩。
5、规则的作用:它是人们行为的规范和准则,它标明生活的规范,建立生活的秩序,提高生活的质量;它存在于生活的时时处处,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
6、规则的内容:有的规则规定可以做什么,有的规定不许做什么,有的规定在哪里做什么,有的规定可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等。
7、其实生活中许多问题的出现都和规则有密切关系:
(1)、有些问题源于违规、违法,或者没有依法严格管理。-------有规不遵
(2)、有些问题源于规则本身不合理或者已经过时。-------规则老化
(3)、有些是新问题,目前还没有新规则。--------无规可循
8、为什么我们要亲自参与制定规则呢?
答:(1)、可以使我们更准确地了解这些规则所包含的意义;
(2)、可以使规则符合多数人的意愿,大家更愿意遵守;
(3)、有利于维护我们每个人的利益;
(4)、也是公民关心社会的体现。
9、规则是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规则的形式:有以文字形式存在的,也有以约定俗成的方式流传下来的。
10、我们的生活必须尊重规则、遵循规则的理由:规则因生活的需要而出现,应生活的内容而存在。
11、规则变化的原因:规则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随着人类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一些新规则不断出现,以适应新领域中的新事物和新变化;无数新的规则依照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产生,也有无数旧的规则和制度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而被废除。第二课时:规则之“变”
1、规则“从无到有”的变化:太空交通规则、《宠物法》、《动物遗弃法案》出现等,制定一些新规则变得十分必要,以适应新领域中的新事物和新变化。
2、规则“从有到无”的变化:《农业税条例》被废止。
3、规则的不断调整、完善——从“跳石”到“人行横道线”、从“禁放”到“限放”烟花爆竹规定、乒乓球运动规则的一些变化、2013交通规则新变化
4、通过规则“从无到有”、“从有到无”、规则的不断调整、完善等学习,你获得了什么认识?
答:规则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许多规则都来自于生活,并随着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变化。是人们为了解决生活的矛盾,建立生活的秩序而不断制定出来的。——规则因生活而变
5、任何规则的出现,包括国家法律和社会制度,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任何规则的废立与沿革,都是历史进程的折射。从这个意义上讲,规则的存在,源自于生活的需要;规则的演变,见证着生活的历史。
第二课:传媒的行程
第一课时: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传播是通过语言、文字或形象等传递、分享或交换信息的行为。
2、文化传播的方式(或基本途径):日常交往、商贸旅游、人类迁徙活动、文化教育等。
(1)商贸活动——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①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
②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2)人类迁徙:每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影响。例如:“民工潮”是传播先进文化和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渠道。终年风尘仆仆的“打工仔”、“打工妹”回到农村时,不仅带回了打工的收入,更带回了先进的文化和城市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①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
②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3、当今世界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商业活动是否依然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答:一个国家的对外文化贸易,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还具有外交、外宣价值,传播了本国家、本民族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4、P83书本: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说一说你自己的想法。
想法一:有些受教育得到的知识可以直接运用,有些却在现实中无法直接运用!不能从狭隘的功利角度来看待教育的文化知识价值和意义!
想法二:传承先人留下的灿烂文化,促进时代的进步!无论是间接获得还是直接获得,二者要兼顾!
想法三:书本知识只有用于生活实践,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才是最伟大的力量。
5、文化传播都需要一定的手段或载体作为媒介,这就是传媒或者媒体。
6、传媒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网络等阶段。
第二课时: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
1、大众传媒:是传递信息的大众传播工具,包括书籍、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
2、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3、王选教授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使中国的印刷业彻底告别了“铅与火”的年代,用“光与电”续写辉煌。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被誉为中国印刷技术的再次革命。
4、各种大众传媒的优缺点:
(1)报刊:优点:便于携带,易于保存,分析事情深入,廉价方便。不足:形象表达功能欠佳,信息量有限。
(2)广播:优点:传播速度快,传播信息量大,使用费用低,听众层次广泛,通俗易懂。不足:有声无形,缺乏形象感,转瞬即释。
(3)电视:优点:视听兼备,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感染力强,传播迅速,影响范围广。不足:观看节目受时间限制,不易记忆,查阅困难。
(4)互联网:优点:资源共享,超越时空(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不足:阅读不便,使不良信息有了便利途径。
5、互联网的优势与特点:
优势:(1)互联网这一新兴媒体,从中能获取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信息。(2)互联网独特的优势:虚拟的人际交往和信息传播平台。(3)手机和互联网结合成移动互联网。
特点:(1)兼收并蓄;(2)虚拟化;(3)移动性。
6、互联网能否取代其他传媒?
答:每种传媒都有自己的优点,各种传媒各有自己的受众,不会相互取代,它们共同筑起影响巨大的传媒世界。
7、为什么说大众传媒是一把双刃剑?
答:大众传媒是一把双刃剑,其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它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世界人民的认知得以同步;它又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可以堂而皇之地将谎言变成真理,干扰人们对事实的正确认知。
第三课:生活的故事
第一课时:生活的时代印记
1、生活的变化一般从物质条件的改变开始。正是物质生活的变化,才使人们产生了更多的想法,它们因物质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并深深烙上时代的印记。
2、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在变化之中。
3、书本P78晚年的感慨,这两幅图反映了两位老太太在花钱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答: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不同。
4、过去的消费观:①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②勤俭节约量入为出,“有多少钱就
买多少东西”。
现在的消费时尚:①适时地进行“更新换代”;②追求时尚超前消费,利用贷款提前享受生活,“寅吃卯粮”
5、书本P78晚年的感慨,说一说:你是如何来看待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消费方式或行为的?
答:①无论是哪种消费方式,都只是个人的选择,别人无权干涉,也不存在优劣好坏之分,但有合理和不合理之分;
②消费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尤其是要与个人收入水平相适应。正确的消费方式应该是既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又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6、我们在消费中应注意什么?
答:不应盲目追求物质享受,过于注意追逐潮流和时尚。注重环境保护的消费,已经日益成为人们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成为现代文明生活的标志。
7、生活条件发生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相应发生变化。生活中其他方面的变化也会影响人们的想法。举例:由于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逐渐把小轿车当成身份的象征,转向把乘坐公交车当作是在“低碳”的理念。
8、正确的消费观念: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注重绿色消费。
第二课时:生活的代际差异
1、所谓代际差异,是由于社会生活经验的不同,不同时代的人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代际差异优势汇导致代际隔阂,也就是所谓的“代沟”。
2、生活总在不停地变化,代际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有一脉相通的继承和坚守。例如:热爱祖国、助人为乐、团结互助、拾金不昧、尊老爱幼等等。
3、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历史的教训值得汲取;历史的经验值得珍惜。
4、什么是历史?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
5、为什么学历史?
答:(1)、学习历史能扩大我们的生活经验,使我们变得更聪明,思考更深刻。
(2)、学习历史能加深我们对过去的认识与理解,使我们明白一些道理。
(3)、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能力得到提升。
6、从历史中获得什么?
答:历史给我们经验;历史给我们教训。
学习历史能加深对过去的认识与理解。学习历史使人明智,培养良好的品德。
学习历史可以丰富人们精神生活。学习历史可以古为今用,增加经验,从历史中获得教益。
综合探究七:探究区域的变化
1、我们是通过什么来感受区域的历史变化的?
答:我们可以通过人口的迁移、环境的变迁、交通的发展等来感受区域的历史变化的2、要探寻某个区域的变化时,需要哪些步骤?
(1)、从各种途径收集资料;
(2)、分类、整理、分析资料;
(3)、书写历史。
3、要了解区域变化我们必须借助资料,其包括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第一手资料:亲自实践、经历、直接观察得到的资料 ;
第二手资料:从当事人或目击者那里转述或间接得来的资料。
第一手资料比第二手资料更可靠。
4、事实是事物的真实情况,观点则是人们对事物的看法
5、以写报道的形式,了解自己生活的区域的变化
说明区域的变化一般包括:
一是取标题,标题要能鲜明地体现区域变化的特色;
二是说明资料的来源;
三是选取区域变化的实例,进行事实描述;
四是对区域的变化进行评价,亮出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