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伤保险情况说明
情况说明
昭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因我公司需参加云南省2013年第一期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专职和从业人员培训,培训报名需持近三月社保缴费清册;公司需提前缴纳2013年10月至12月两个月的工伤生育保险。
特此说明
云南畅远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昭通分公司
二〇一三年九月二日
第二篇:《武汉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政策说明(新)
《武汉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修订稿)
起草说明
《武汉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的修订已列入市政府立法计划项目,我们起草了《武汉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修订稿)》(下简称《修订稿》),现将有关修订内容作如下说明:
一、修订背景
我市于2004年底,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和《湖北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出台了《武汉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并于2005年7月1日起施行。10年来我市工伤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目前,武汉市工伤保险参保单位达6万多户,260余万人。工伤保险制度对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保障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12月,国务院对原《工伤保险条例》进行了修订,2014年12月,《湖北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修订公布。上位法修订后,《武汉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的部分内容已经不能适应工作需要,同时,我市工伤保险制度运行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也需要利用《武汉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修订的契机加以补充完善。今年我市已将办法的修订列入政府立法计划。
二、制定思路
由于工伤保险实行的是国务院条例统一制定政策,仅对 省级政府授予部分事项的确定权限,因此,我市规章立法的自主权并无太大空间,因此本次修订工作总的思路是:对原本市办法中与上位法已明确规定的不一致条款进行修正;对有原则规定但不十分明确的加以明确;对制度运行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完善;对工作中的困难尽量争取工作便利。
三、《修订稿》修订的主要内容
(一)对上位法已重新修订以及有明确规定,无重复规定必要的十三个条款进行了删除,分别是:
1、第十二条(储备金);
2、第十四、十五、十六条(工伤范围);
3、第二十六条(劳动能力鉴定程序);
4、第三十三条(生活护理标准);
5、第三十五条(一至四级工伤待遇的一次性支付),国家已明令禁止
6、第三十六条(五至六级的待遇);
7、第三十七、三十八条(七至十级的工伤待遇);
8、第四十条(工亡待遇),国家已做统一修订,无单独规定必要。
9、第四十一条(待遇调整),已明确全省统一调整。
10、第四十二条(涉及其他民事赔偿的补差规定),省办法已删除。
(二)修订和新增条款三十八条
1、第二条(工伤保险覆盖范围)
2、第三条(基金统筹区)
3、第四条(市、区工作职责)
4、第五条(部门协作)
5、第七条(三位一体和用人单位相关责任)
6、第九条(工伤保险基金的支出范围)
7、第十条(工伤费率的确定)
8、第十二条(流动性较大的行业参保办法)
9、第十三条(基金的监督管理)
10、第十五条(单位申报工伤时限和相应责任的明确)
11、第十六条(未参保单位的个人直接申报)
12、第十七条(离岗后的职业病)
13、第十八条(工伤认定的管辖)
14、第十九条(工伤申请的材料要求)
15、第二十条(特殊劳动关系)
16、第二十二条(工伤认定申请分类证据要求)
17、第二十三条(工伤认定的终止和中止程序)
18、第二十五条(社保部门在工伤认定中的职权和部门配合)
19、第二十八条(劳动能力鉴定的范围)
20、第二十九条(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组成和职责)
21、第三十一条(劳动能力鉴定程序)
22、第三十三条(复议和诉讼中的劳动能力鉴定效力)
23、第三十四条(劳动能力鉴定费)
24、第三十五条(工伤待遇标准)
25、第三十七条(停工留薪期的确定和确认)
26、第四十一条(一至六级工伤人员的其他社会保险)
27、第四十二条(多次工伤的离职待遇)
28、第四十三条(职业病离岗检查制度)
29、第四十四条(用人单位未按规定参保的责任)30、第四十五条(先行支付)
31、第四十六条(参保生效时间和待遇计发起点)
32、第四十九条(定期待遇的发放和年审)
33、第五十二条(特殊情况下的工伤保险责任承担)
34、第五十三条(工伤保险待遇的申请时间要求)
35、第五十四条(部门的信息共享)
36、第五十五条(社保、安监、卫生计生部门的各自职责)
37、第五十七条(工伤就医管理)
38、第五十九条(骗取社保待遇的法律责任)
三、有关主要修订问题的具体说明
(一)扩大工伤保险适用范围
《修订稿》规定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 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第二条),保持与上位法一致。在原适用范围的基础上增加了“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
(二)关于政府相关行政部门的责任问题
工伤保险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不仅是人社部门,也是政府各部门共同的责任。针对工伤保险工作中工伤情形复杂、认定难度大、法律问题多的特点,《修订稿》积极探索多部门合作的方式,建立多部门间的长效合作机制,共同推进工伤保险事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全市工伤保险工作,各行政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承办所辖区的工伤保险事务。各部门要协调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工作合力。草案明确规定政府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和组织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工伤保险相关工作(第五条)。规定社保部门进行工伤调查核实时,有关部门应当在权责范围内予以相应支持配合(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社保及相关部门和组织通过构建信息互通平台,共享数据信息,掌握用人单位工伤事故、安全生产、职业危害治理等工伤预防情况(第五十四条)。规定社保及相关部门加强工伤政策、安全生产、职业端正防治等方面的政策宣传和教育培训,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工伤预防工作模式(第五十五条)。
(三)关于用人单位的责任问题
《修订稿》进一步强化单位责任,明确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的责任更细更严,有利于督促单位切实采取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减少工伤认定的争议。规定用人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度,采取措施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对从事有毒有害工作的职工应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第七条、第四十三条)。加大对不参保单位的处罚力度。规定用人单位的参保缴费责任,明确用人单位未依规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工伤职工的工伤待遇由单位支付;用人单位少报瞒报职工工资或未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由用人单位补足职工工伤保险待遇差额(第四十四条)。
(四)关于工伤保险基金征集和管理的问题
为规范基金的统一征收、管理和使用,《修订稿》规定工伤保险基金原则上实行全市统筹。规定社保和其他相关行政部门对工伤保险基金的使用、管理、监督履行具体职责(第十四条)。对于工伤保险的特殊缴费主体的参保方式,规定就业流动性较大,难以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建筑业、服务业等行业,由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制定适应行业特点的参保缴费办法(第十三条)。《修订稿》明确规定社保部门应当加强和完善工伤就医管理制度,加强对工伤医疗和康复费用结算的管理,经办机构严把核查关(第五十七 条)。
(五)关于对现行办法的调整和衔接问题
草案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我市现行办法进行了调整和衔接:
一是按照国家《工伤保险条例》和《湖北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进行补充完善。
1、进一步规范工伤认定程序
规定向社保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归属地划分原则(第十八条)。重新规定了工伤认定申请时提交的材料(第十九条),为提高经办效率,根据各社保经办机构的具体操作流程,另行规定了工伤认定申请表填写须知(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社保部门受理工伤认定后,对确需提供证明材料的,向申请人应当一次性告知补充提供的内容,并明确提交材料时间不计算在工伤认定时限之内(第二十二条)。针对工伤认定中的具体情况,补充规定了工伤认定程序终止和中止的几种情形(第二十三条)。
增加了工伤调查核实环节(第二十六条第一款)。
2、进一步强调了劳动能力鉴定机构的职责
明确规定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依据国家标准,进行劳动能力技术性确认和鉴定事项的范围(第二十八条)。对劳动能力鉴定费用的支付渠道进行了划分(第三十四条)。
3、部分项目的工伤保险待遇的计算依据、计算标准和 支付渠道办法进行了明确。
明确了享受伤残津贴工伤职工的有关社保待遇问题(第四十一条)。规定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期间多次发生工伤的待遇(第四十二条)。规定因第三人侵权发生工伤事故的工伤待遇支付渠道办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工伤待遇申请的时限(第四十七条)。
4、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标准的调整,由我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改为省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
按照《湖北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规定,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标准,由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按照省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制定的调整办法,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和生活费用变化等情况进行调整。与过去由统筹地区自行调整有所变化,《修订稿》据此进行了修订(第四十八条第二款)。
5、职业病防治进一步加强。
规定职业健康记录制度和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用人单位应为离职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责任。(第四十三条)。
二是建立健全工伤预防和康复的政策制度,为我市工伤预防康复工作提供了具体的政策支持。
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一度以医疗补偿为主,工伤基金更 多地用于支付工伤职工的医疗费及伤残死亡赔偿。但是,单纯地强化工伤赔偿,既不能从源头上遏止工伤事故的发生,也不利于解决工伤职工的后续生存问题。工伤预防是从根本上降低工伤事故发生率的“治本之策”,工伤康复则是帮助工伤职工恢复身心创伤,平等参与就业的“惠民之路”。为减少工伤事故、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降低基金风险,加强源头治理,草案专章规定工伤预防、医疗和康复建设(第六章)。由过去工伤保险单纯地强化工伤赔偿,转化为工伤预防、待遇补偿和工伤康复相结合,从补偿功能向预防和康复功能延伸,逐步建立工伤预防、医疗和康复有机结合的、完善的工伤保险制度。首要任务是规定工伤预防经费的支出渠道及提取比例以建立专项基金,草案制定工伤预防费用的提取比例、使用和管理办法等(第十条)。
三是为保障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推进工伤保险事业全面发展,草案设计了若干制度接口。
1、加强对未参保工伤职工的权益保护。
规定用人单位没有为受伤职工缴纳工伤保险的情况下,受伤职工及近亲属、工会组织可以直接向社保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缩短了受伤职工的申请救济等待期(第十六条)。
2、对参加工伤保险的生效时间和部分特殊情况予以规定
规定用人单位办理参保手续,并在对应周期完成缴费 的,从办理手续次日起工伤保险关系生效(第四十六条)。规定工伤保险待遇的申请时限和审核时限(第五十三条)。
3、加强劳动能力鉴定的专家库建设,针对劳动能力鉴定过程中有争议的环节作出明确规范。
对劳动能力鉴定中医学检查的特殊情况影响时限的情形进行了规定(第三十一条)。为保证劳动能力鉴定程序顺畅,对出现工伤争议情形如何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作出了区分不同情况的具体规定(第三十三条)。
4、明确停工留薪期的相关问题。
对停工留薪期这一特定保护期的确定进行了规定,在规定停工留薪期确定和延长办法的同时,规定了用人单位在停工留薪期内解除劳动关系的法律责任(三十七条)。
5、加强对参保工伤职工的权益保障
明确规定不得将工伤待遇的长期待遇改为一次性支付。定期领取的前置性条件设为每年提供由用人单位或者居住地户籍管理部门出具的生存证明(第四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在分立、合并、转让和承包经营等特殊经营状况,工伤保险责任的划分,以及职工在借调、劳动派遣期间、包括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在内的职工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用人单位同时存在劳动关系的,工伤保险责任的划分。明确规定企业破产时也应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在破产清算时依法拨付应当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费用(第五十二条)。
6、规范工伤保险基金的支出管理
规定对骗取工伤保险待遇或者工伤保险基金支出的法律责任追究(第五十九条)。
第三篇:2016年社区工作人员工伤保险报销流程说明
关于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申报
工伤保险待遇的流程
一、办理对象。
正常缴纳郑州市社会保险的社区专职工作人员。
二、工伤保险报销流程
(一)工伤报案条件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患职业病的;
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7、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8、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9、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二)工伤报案时间
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因以上九条原因造成事故的,所在单位应积极救治,并在3个工作日内通过电话向民政局社区建设科报案,报案的同时填写《工伤事故备案表》,将电子版发送至民政局社区建设科邮箱。
(三)开具就诊介绍信
1、定点医院:首次紧急治疗不需要开具就诊介绍信,从第二次至最后一次,去医院治疗之前必须到二七区社保局工伤窗口先开具就诊介绍信。
注意:需要分次去医院治疗的,每次去医院治疗之前,都需要开具就诊介绍信。
2、非定点医院:当天不是在定点医院治疗的,第二天必须到二七区社保局工伤窗口先开具就诊介绍信,然后转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
注意:本人无法亲自去社保局的,由家属到社保局开具就诊介绍信。
(四)申请工伤认定所需材料
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受伤职工请提供以下第3、4、5、7、8的材料:
1、《郑州市工伤认定申请表》;
2、用人单位的营业执照(企业提供)或组织机构代码证(行政事业单位提供);
3、职工受伤害或者诊断患职业病时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聘用)合同或者其他存在劳动、人事关系的证明(换届选举证原件及复印件);
4、受伤害职工的居民身份证;
5、医疗机构出具的职工受伤后诊断证明书或者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诊断证明);
6、工伤事故报告;
7、两个以上证人的证言及证人身份证复印件;
8、委托书;
(五)申请工伤保险待遇需所需材料
★ 申请工伤医疗待遇(门诊)需提供材料
1、《郑州市工伤保险待遇申请受理表》;
2、工伤认定书(原件、复印件)或老工伤纳入表(复印件);
3、工伤职工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
4、工伤职工就诊登记材料(就诊介绍信/工伤职工转诊转院申请表/工伤职工异地居住就医申请表等);
5、医疗费用发票原件;
6、医疗机构出具的费用明细,无法提供明细的,需提供包含分项价格和总价的门诊处方(医疗机构盖章);
7、诊断证明原件(需注明伤害部位和程度);(每次去医院都要开具)
8、门诊病历;(每次去医院都要开具)
9、化验及医技检查结果报告单原件(医疗机构盖章)。★ 申请工伤医疗待遇(住院)需提供材料
1、《郑州市工伤保险待遇申请受理表》;
2、工伤认定书(原件、复印件)或老工伤纳入表(复印件);
3、工伤职工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
4、工伤职工就诊登记材料(就诊介绍信/工伤职工转诊转院申请表/工伤职工异地居住就医申请表等);
5、医疗费用发票原件;
6、住院总费用清单(医疗机构盖章);
7、诊断证明原件(需注明伤害部位和程度);
8、出院证明原件;
9、住院病历(包含病案首页、入院记录、出院记录、手术记录、长期和临时医嘱、医用体内植入材料相关合格证或条形码、体内植入材料告知书、化验及医技检查结果报告单)。
★ 申请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或护理费需提交材料
1、《郑州市工伤保险待遇申请受理表》;
2、工伤认定书(原件、复印件)或老工伤纳入表(复印件);
3、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书原件;
4、工伤职工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
5、劳动能力鉴定发票原件;
6、被评为1-4级伤残的工伤职工,申请伤残津贴和护理费待遇还需提供:(1)《郑州市享受工伤保险定期待遇人员社会化发放登记表》,(2)工伤职工本人名下开具的邮政储蓄银行或建设银行存折(账号页)复印件。
★ 申请一次工伤医疗补助金需提交材料
1、《郑州市工伤保险待遇申请受理表》;
2、《郑州市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申请表》;
3、工伤认定书(原件、复印件)或老工伤纳入表(复印件);
4、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书(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5、工伤职工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
6、劳动合同(原件、复印件);
7、《郑州市社会保险关系停保登记表(减少)》(原件、复印件)。★ 工亡职工及供养亲属享受工伤保险待遇需提供材料
1、《郑州市工伤保险待遇申请受理表》;
2、《郑州市工亡待遇申请表》;
3、工伤认定书(原件、复印件)或老工伤纳入表(复印件);
4、工亡职工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死亡证明》(原件、复印件)、《火化证明》(原件、复印件);
5、被供养亲属(女满55周岁,男满60周岁,子女18周岁以下)的如下材料:(1)身份证(原件、复印件)、户口簿(原件、复印件),(2)与工亡职工关系证明原件及复印件(子女出生医学证明/结婚证/公安机关出具的关系证明/公证书等);
6、乡(镇)、街道办事处以上人民政府出具的无经济来源证明;
7、被供养亲属为在校学生的,需提供学校出具的就读证明;
8、被供养亲属为孤寡老人或孤儿的,提供由民政部门出具的证明;
9、男不满60周岁,女不满55周岁,子女年满18周岁,且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被供养亲属,提供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书原件;
10、《郑州市享受工伤保险定期待遇人员社会化发放登记表》;
11、被供养亲属本人名下开具的邮政储银行或建设银行存折(账号页)复印件;
12、经办机构认为有必要的其它材料。
(三)办理需知
需办理工伤保险待遇的社区工作人员,应积极与区民政局社区建设科联系并提供相关材料。本通知下发后,各街道办事处民政科务必通知到各个社区,确保社区工作人员及时了解办理流程,正常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事故发生后,如错过报案时间,造成无法报销的,区民政局社区建设科概不负责。
★ 重要:门诊/住院期间不能使用医保卡,需要以现金方式先行垫付工伤医疗费用。
参考附件:《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实施《工伤保险条例》暂行办法的通知》
★
如有办理者,请先电话咨询区民政局社区建设科:68989559。★
郑州市社会保险政策咨询客服电话:12333
工伤认定:67885719 工伤待遇申请:67880158
附件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实施 《工伤保险条例》暂行办法的通知》
郑政(2004)72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均应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含农民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外埠企业来本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用人单位尚未在注册地参加工伤保险的,应当参加本市工伤保险。用人单位的职工发生工伤,有依照《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参加工伤保险的具体办法,按省人民政府规定执行。
第三条 用人单位依照《社会保险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号)办理工伤保险登记,并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劳动者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工伤保险费的征缴,依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59号)的规定执行。
第四条 工伤保险实行市级统筹,分级管理。县(市)、区的工伤保险管理工作暂按现行规定执行。条件成熟后,逐步纳入全市统筹。
在纳入全市统筹之前,县(市)工伤保险缴费工资基数和职工平均工资按本县(市)标准执行。
第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将参加工伤保险和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情况每年7月在本单位公示一次,公示时间为7天,接受监督。
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第六条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全市的工伤保险工作。
县(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管辖范围内的工伤保险工作。
市、县(市、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称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
第七条 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负责本辖区非在职工伤人员和享受供养亲属抚恤金待遇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第二章 工伤保险基金
第八条 工伤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工伤保险费滞纳金和依法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构成。
工伤保险基金存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第九条 工伤保险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基准费率和浮动费率。
一类行业工伤保险基准费率为用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0.5%,二类行业工伤保险基准费率为用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1%,三类行业工伤保险基准费率为用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2%(详见附件)。
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登记的生产或经营范围,确定用人单位的缴费费率。
根据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使用情况、工伤发生频率、职业病危害程度等因素,用人单位的缴费费率1?3年可以浮动一次,具体标准由经办机构提出,报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后执行。但一类行业用人单位除外。
第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单位上职工月平均工资总额与单位缴费费率之积,按月向经办机构缴纳工伤保险费。月缴费数额不足100元的,可一次性缴纳半年的费用;月缴费数额在100元以上,不足500元的,可一次性缴纳三个月的费用。
用人单位在一个缴费周期内发生人员增减变化,应自变化之日起15日内到经办机构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变更后缴费数额有变化的,于下一个缴费周期一并结算。
用人单位应当以货币形式全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经办机构可委托用人单位开户银行代扣,也可直接受理用人单位以支票或现金形式缴纳。
用人单位逾期未缴或少缴工伤保险费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不缴纳的,除补缴欠缴费用外,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2‰的滞纳金。
第十一条 工伤保险基金主要用于下列开支:(一)工伤医疗费;(二)辅助器具费;(三)生活护理费;(四)1?4级伤残津贴;(五)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六)职业康复费;(七)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八)丧葬补助金;(九)供养亲属抚恤金;(十)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费以及疾病与工伤因果关系鉴定费;(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用于工伤保险的其他费用。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瞒报、虚报职工工资,造成工伤职工享受的工伤保险待遇降低的,除依照《条例》规定进行处罚外,其差额部分由用人单位补足。
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期间出现工伤事故的,在用人单位补齐欠费之前,已经发生的工伤保险待遇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第十三条 建立工伤保险储备金制度。
市、县(市、区)工伤保险储备金按当年征缴工伤保险基金总额的7%提取,分别统一上解市级经办机构。
市、县(市、区)发生重特大事故,造成工伤保险基金不敷使用的,可以申请工伤保险储备金。储备金不足支付的,由同级人民政府垫付。第三章 工伤认定
第十四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工伤或者视同工伤,按照《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的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职工工伤的认定工作,在实行市级统筹前,暂按照以下分工进行:(一)已经参加工伤保险用人单位的工伤认定工作,按照工伤保险统筹范围,分别由市、县(市、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二)未参加工伤保险用人单位的工伤认定工作,由用人单位所在县(市、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三)参加省级工伤保险用人单位的工伤认定工作,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
对工伤认定管辖发生争议的,由共同的上一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指定管辖。上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为必要的,可以直接认定应由下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的工伤认定案件,也可以将管辖的工伤认定案件移送下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
第十六条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按照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因交通事故、失踪、因公外出期间发生事故伤害及受其他条件限制不能按《条例》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时限进行申报的,经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按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等有关费用,全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经办机构不予支付。
第十七条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填写《河南省工伤认定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一)职工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文本原件及复印件,或者其他证明职工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二)工伤保险协议医疗机构(紧急时除外)出具受伤害后的医疗诊断证明或省、市职业病诊断专门医疗机构的职业病诊断证明书;(三)受伤人员的身份证明;(四)持有的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第十八条 第十七条第四项所称其他相关证明材料是:(一)由于机动车事故受到伤害的,提交公安交通部门的责任认定书或相关的处理证明;(二)属于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众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提交有关行政部门出具的证明;(三)属于因工、因战致残的转业、复员、退伍军人旧伤复发的,提交《革命伤残军人证》及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旧伤复发的鉴定证明;(四)突发疾病死亡的,提交抢救治疗记录、病历和死亡证明;(五)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伤害的,提交公安机关或人民法院的证明或判决书;(六)因公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提交公安部门证明或其他证明;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提交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结论。
第十九条 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职工亲属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还应提交职工委托证明或亲属关系证明。
工会组织代表职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还应提交工会介绍信。
第二十条 《工伤认定决定》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用人单位全称;
(二)职工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身份证号码;
(三)受伤部位、事故时间和诊治时间或职业病名称、伤害经过和核实情况、医疗救治的基本情况和诊断结论;
(四)认定为工伤、视同工伤或认定为不属于工伤、不视同工伤的依据;
(五)认定结论;
(六)不服认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的部门和期限;
(七)作出认定决定的时间。
《工伤认定决定》应加盖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伤认定专用印章。
第二十一条 申请人提供的工伤认定申请材料不完整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15日内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材料。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自接到工伤认定申请或补正材料后,应当受理认定申请,并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制作《工伤认定决定》,将《工伤认定决定》送达工伤认定申请人以及受伤害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和用人单位,同时抄送经办机构。
工伤认定文书的送达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有关送达的规定执行。
工伤认定调查勘验费用,列入部门财政预算。
第二十二条 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间内承担举证责任。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不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间内举证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受伤害职工提供的证据或其他有关证据依法作出工伤认定结论。
第二十三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如有以下情形,可以中止工伤认定:
(一)需要有关部门出具证据,而一时难以提供的;
(二)因法律、法规、规章等问题需要向上级机关请示的;
(三)由于其他不可抗拒的因素导致工伤认定决定难以作出的。中止工伤认定,应向工伤认定申请人送达《工伤认定中止通知书》。
中止工伤认定的因素消除或申请人提供新的证据,经过调查核实后,可以恢复工伤认定。第四章 劳动能力鉴定
第二十四条 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分别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人事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工会组织、经办机构代表以及用人单位代表组成。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劳动能力鉴定的日常工作。
第二十五条 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职责:
(一)负责对职工的劳动能力进行鉴定;
(二)负责工伤职工配备辅助器具的确认;
(三)负责劳动能力鉴定专家的聘任和管理工作;
(四)组织和监督劳动能力鉴定专家、劳动能力鉴定医院开展工作;
(五)其他有关劳动能力鉴定工作。
用人单位、工伤职工、经办机构对停工留薪期有争议的,由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进行确认。
第二十六条 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在县(市)、区设立派出机构或者委托有关部门受理当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第二十七条 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满或停工留薪期内伤情相对稳定,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或工伤职工(或直系亲属)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填写《劳动能力鉴定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决定》;
(二)工伤职工本人身份证(复印件)和近期照片;
(三)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病历(复印件)等诊疗资料;
(四)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认为有必要的其他材料。
直系亲属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需提供与工伤职工关系的证明。
符合本条第一款规定情形,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亲属没有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的,经办机构也可以申请。第五章 工伤保险待遇
第二十八条 职工因工伤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所在用人单位应积极救治,并在3日内用书面、电话、传真等形式向经办机构报告。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治疗工伤应当到协议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医疗机构抢救。在非协议医疗机构急救的,脱离危险后应及时转到协议医疗机构医治。异地发生事故伤害在外地医疗机构救治的,经急救脱离危险后应转入本市的协议医疗机构治疗。
工伤职工回户籍所在地就医的,经经办机构同意,可在户籍所在地选择一家医疗机构作为治疗医院。
工伤职工需要进行康复性治疗的,须由协议医疗机构提出意见,并报经办机构确认。
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由经办机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职工经急救脱离危险后,无正当理由拒绝转到协议医疗机构治疗,或者用人单位未按第一款规定向经办机构报告的,期间发生的工伤医疗费用工伤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第二十九条 受伤职工在工伤认定之前的医疗费用,先由用人单位垫付;工伤认定后符合工伤医疗规定的费用,由经办机构予以报销。继续发生的符合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由经办机构向工伤保险协议医疗机构结算。
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70%给住院伙食补助费;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所需交通、食宿费用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职工因公出差标准报销。
工伤职工在治疗工伤期间发生的治疗与工伤无直接关联的其他疾病的费用,工伤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第三十条 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需要或者就业需要,经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所需费用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
第三十一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 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有关费用由所在用人单位负责。
第三十二条 工伤职工已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生活护理费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三个不同等级支付,其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或者30%。
第三十三条 职工被派遣出境工作,依据前往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应当参加当地工伤保险的,参加当地工伤保险,其国内工伤保险关系中止;不能参加当地工伤保险的,其国内工伤保险关系不中止。在国内保留工伤保险关系的职工被派遣出境工作,在境外发生工伤进行治疗,其境外工伤医疗费用及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所需费用,依据统筹地区同级别伤残人员平均医疗费用和国内安装辅助器具所需费用标准限额,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第三十四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4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2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0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在扣除职工个人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后,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的,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第三十五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的,享受以下待遇:(一)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4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及个人按照规定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达到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手续,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伤残津贴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第三十六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的,享受以下待遇: 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2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0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8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6个月的本人工资。
第三十七条 五级至十级工伤职工按照《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规定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应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标准为6--16个月统筹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其中五级16个月,六级14个月,七级12个月,八级10个月,九级8个月,十级6个月;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标准为6--56个月统筹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其中五级56个月,六级46个月,七级36个月,八级26个月,九级16个月,十级6个月。
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的工伤职工,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上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全额支付;距法定退休年龄4年以上、不足5年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按全额的80%支付;依此类推每减少1年递减20%。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年的按10%支付。
领取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工伤职工,工伤保险关系同时终止,工伤保险基金不再支付工伤待遇。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的领取,不影响其依法应当享受的失业保险待遇。
第三十八条 职工因工死亡,按照下列规定,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其直系亲属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给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首次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得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本人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按《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8号)执行。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视同工伤死亡的支付48个月统筹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因工死亡的支付54个月统筹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因抢险救灾、见义勇为等死亡的支付60个月统筹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直系亲属可以享受本条前款规定的待遇。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直系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一)、(二)项规定的待遇。
第三十九条 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和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供养亲属抚恤金自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下达鉴定结论的次月起支付。
第四十条 职工因工外出期间发生事故失踪或者在抢险救灾中下落不明的,从事故发生当月起3个月内由其所在用人单位照发工资,从第4个月起停发工资,由工伤保险基金向其供养亲属按月支付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有困难的,可以预支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50%。职工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按照本办法第三十八条职工因工死亡的规定处理。
失踪人员重新出现并经法院撤销死亡结论的,已领取的工伤待遇应当全额退回。
第四十一条 被认定为工伤的职工或供养亲属领取工伤保险待遇时应提交以下材料:(一)《工伤认定决定》;(二)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三)被供养人户口簿、身份证、公安户籍管理的生存证明;(四)街道办事处或乡镇政府的无生活来源的证明;(五)在普通中小学就学的学校证明;(六)有关部门的孤寡老人或孤儿的证明;(七)养子女(养父母)的公证书;(八)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供养亲属的鉴定结论;(九)经办机构认为有必要的其他材料。
第四十二条 工伤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相关的工伤保险待遇:(一)拒绝治疗的;(二)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的;(三)被判刑正在收监执行的;(四)其他丧失享受待遇条件的。
第四十三条 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本地区上职工工资平均增长率和生活费用变化等情况提出调整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四十四条 用人单位分立、合并、转让的,承继单位应当承担原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责任;原用人单位已经参加工伤保险的,承继单位应当到当地经办机构办理工伤保险变更登记。
用人单位实行承包经营的,工伤保险责任由职工劳动关系所在单位承担。职工被借调期间受到工伤事故伤害的,由原用人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原用人单位与借调单位可以约定补偿办法。破产、关闭、解散和注销企业的被鉴定为1--4级的工伤职工,以及因工死亡职工的供养亲属享受的工伤保险待遇仍按原标准和原渠道继续发放。未参保的,预留至人均期望寿命,因工死亡供养亲属未满18岁的,预留至年满18周岁,在资产结算时一次性拨付给工伤职工或其供养亲属。被鉴定为5--10级的,按规定支付其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所需资金在资产结算时一次性结清。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五条 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履行下列职责:(一)依法征收工伤保险费;(二)核查用人单位的工资总额和职工人数,办理工伤保险参保登记,并负责保存用人单位缴费和职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情况的记录;(三)进行工伤保险的调查、统计,按规定编制工伤保险基金的会计、统计报表;(四)按照规定管理工伤保险基金的支出,核定和支付工伤保险待遇;(五)为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免费提供咨询服务;(六)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四十六条 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服务协议,并公布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的名单。具体办法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七条 经办机构应当定期公布工提出调整费率的建议。第四十八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经办机构应当定期听取工伤职工、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以及社会各界对改进工伤保险工作的意见。
第四十九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对工伤保险费的征缴和工伤保险基金的支付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依法对工伤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情况进行监督。第五十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有关工伤保险的违法行为,有权举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举报应当及时调查,按照规定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五十一条 工会组织依法维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工作实行监督。
第五十二条 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工伤待遇方面的争议,按照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一)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二)用人单位对经办机构确定的单位缴费费率不服的;(三)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认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未履行有关协议或者规定的;(四)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对经办机构核定的工伤待遇有异议的。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四条 本办法所称职工,是指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各种用工形式、各种用工期限的劳动者。
本办法所称工资总额,是指用人单位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本办法所称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第五十五条 2003年12月31日前发生的工伤(含职业病),供养亲属按月享受抚恤金仍按原规定执行,其他工伤待遇按本办法规定的标准执行。
第五十六条 用人单位聘用的离、退休人员,不适用本办法。实习的大中专院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学生在实习单位由于工伤发生人身伤害,可由实习单位和学校按照双方约定,参照《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的标准,一次性发给相关费用。
第五十七条 本办法未作明确规定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第五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4年12月1日起执行。我市现有工伤保险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照本办法规定执行。
第四篇:关于《工伤保险辅助器具配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说明
关于《工伤保险辅助器具配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说明
为了规范工伤保险辅助器具配置管理,维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根据《工伤保险条例》,我部会同民政部、卫生计生委研究起草了《工伤保险辅助器具配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称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共5章32条,主要规定了以下内容:
一、关于适用范围
征求意见稿规定,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配置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轮椅等辅助器具的,适用本办法(第二条)。
二、关于管理体制
征求意见稿规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工伤保险辅助器具配置的监督管理工作。民政、卫生计生等行政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工伤保险辅助器具配置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第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和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工伤保险辅助器具配置的确认工作(第四条)。
三、关于工伤保险辅助器具配置机构的确定
征求意见稿规定,提供工伤保险辅助器具配置服务的辅助器具生产装配机构、医疗机构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具体条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民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第十七条)。统筹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工伤保险辅助器具配置机构的评估流程和规则,并对辅助器具配置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公平、公开和方便工伤职工的原则,对申请承担工伤保险辅助器具配置服务的辅助器具生产装配机构和医疗机构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择优确定工伤保险辅助器具配置机构,并向社会公布(第五条)。
四、关于工伤保险辅助器具配置程序
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了辅助器具配置程序:一是工伤职工向统筹地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辅助器具配置申请(第六条)。二是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后,根据专家组现场配置确认建议等,作出确认意见并送达工伤职工及其用人单位(第七条至第十条)。三是工伤职工持辅助器具配置意见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辅助器具配置费用支付标准(第十一条)。四是工伤职工选择配置机构后按标准进行辅助器具配置(第十二条)。五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查后按规定与配置机构结算配置费用(第十三条、第十四条)。
五、关于监督管理
为了规范管理,征求意见稿作了以下规定:一是专家管理。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专家库应当配备辅助器具配置专家,专家应当具备相应条件(第八条、第十六条)。二是协议管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与工伤保险辅助器具配置机构签订服务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按照服务协议对其提供服务的情况进行监督(第五条、第十八条)。三是档案管理。工伤保险辅助器具配置机构应当建立配置人员服务档案,并留存备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对配置档案进行抽查,并作为核付费用的依据(第二十条)。四是质量管理。配置辅助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标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通过建立回访制度对辅助器具装配的质量和服务进行跟踪检查(第十九条、第二十一条)。五是目录管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分别制定国家工伤保险辅助器具配置目录和省级配置目录,由省级人社部门自主确定本地区辅助器具配置支付限额等具体标准(第二十二条)。
此外,征求意见稿还规定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工伤保险辅助器具配置机构等主体以及单位、个人骗取基金支出和骗取待遇等行为的法律责任(第二十五条至第二十九条)、工伤职工权益救济途径(第二十四条)以及未依法缴费单位的工伤职工权益保障(第三十条)等内容。
第五篇:工伤保险管理制度
金
美
亚
管
桩
工 伤 保 险 管 理 制 度
2009年1月日
一、目的:
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的发生,规范工伤事故处理程序,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司和员工的工伤事故风险。
二、适用对象:
适用于为公司工作的已签订劳动用工合同的员工,包括ABC三类员工。
三、工伤的认定
1、工伤的认定:
A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B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C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D患职业病的;
E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F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H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纳入工伤事故的申报范围
A、因不服从领导指派安排而发生的伤亡事故;
B、未经任何授权、许可便擅自行事而发生的伤亡事故; C、违反工作或操作流程而发生的伤亡事故;
D、从事不利于公司经营发展的工作而在工作场所发生的伤亡事故;
E、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情形。
3、工伤的种类:按安全事故的严重程度,工伤事故导致的因工负伤可分为轻伤、重伤、死亡等种类。
4、工伤认定负责部门:公司安全消防生产小组与办公室人力资源组,按国家有关法律执行,员工如有异议,可向国家有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裁决。
四、工伤的申报程序
1、申报责任
部门负责人承担本部门的工伤、安全事故的申报责任,因迟报、瞒报所致的事故责任增加部分由部门负责人承担;有总裁特批的,按总裁批示执行。
2、申报范围:
1)、在本部门所辖范围内,本部门所管辖的员工发生的一切工伤、安全事故,不受时间限制。
2)、对公司已投保的员工的“人身意外伤害险和人身意外伤害医疗险”所涉及的范围,包括员工上下班途中,因工作所致的伤害。
3、申报内容:(详见附表一)
1)、事故(疾病)人的姓名、年龄; 2)、事故(疾病)人家属联系方式及电话、人;
3)、事故(疾病)人的到岗工作时间;
4)、事故前的具体服务部门及工作性质;
5)、事故发生时的具体岗位或具体位置;
6)、上岗前是否受过该项工作的安全知识培训;
7)、是否有从事该项工作的国家承认的操作证;
8)、工伤的伤势程度的初步估计;
9)、是否已住院、医院名称及地址。
4、受理部门及责任:
办公室人力资源组是本办法规定的受理部门,受理责任执行首问责任制,即办公室人力资源组的任何一个人在首先接到工伤安全事故申报时,为第一责任受理人,必须立即进行登记、报告和施救组织;同时负责对保险公司报告并进行理赔。报告对象是“安全消防生产小组”组长或副组长;
因推诿受理或受理后瞒报、缓报而导致的事故责任增加部分由第一责任受理人承担;有总裁特批的,按总裁批示执行。
五、安全事故的分析与处理:
1、公司的“安全消防生产小组”负责每起工伤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填制工伤安全事故分析报告表(表格详见附表三),并在事故出现后一个工作日内将分析报告表转交给办公室人力资源组予以执行。
2、分析报告必须由以下内容组成: 1)、事故当事人的姓名、年龄、服务部门、具体岗位和到岗时间;
2)、事故的具体经过;
3)、事故的原因分析;
4)、事故责任的初步认定及理由;
5)、小组的处理意见;
6)、事后的整改与预防措施。
六、工作事故医疗补偿标准:
当确定为因工负伤后,公司安全消防小组将事故分为非本人不可抗因素所致与个人有一定操作失误责任两种情况,根据工伤的严重程度,对员工按分别以下标准给予补偿:
(一)事故非本人不可抗因素所致,或非本人过失所致: 类别 伤情程度 医疗期
公司负担的医疗费用 工资及待遇
轻伤 一般为皮外伤 7天以内
承担100%的治疗费用及因治疗而发生的交通费用。享受100%的基本工资
7-30天
享受80%的基本工资
30天以上
享受60%的基本工资 重伤 一般为头部、胸部重伤、骨折
1——2个月
承担100%的治疗、住院费用及因治疗而发生的交通费用。享受100%的基本工资
2个月—6个月
公司一次性支付一定的费用,享受80%的基本工资,痊愈后仍可到公司上班。
6个月以上
公司一次性支付一定费用,享受60%的基本工资,解除劳动合同。
死亡 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承担相应的抢救费用,并参照有关工伤规定一次性抚恤补偿标准执行。
(二)事故因本人过失或操作不符合操作规程所致: 类别 伤情程度 医疗期间 公司负担的医疗费用 工资及待遇
轻伤 一般为皮外伤 7天以内 不计,或承担20-70%的治疗费用(按责任分担)享受80%的基本工资
7天—30天
享受60%的基本工资
30天-60天
享受40%的基本工资
60天以上
不计,并解除劳动关系
重伤 一般为头部、胸部重伤、骨折 1——2个月 不计,或承担20-70%的治疗费用(按责任分担)
享受80%的基本工资
2—6个月
享受60%的基本工资,痊愈后仍可到公司上班。
6个月以上
并解除劳动合同。死亡 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承担相应比例(≤60%)的抢救费用,并参照市社保局有关工伤规定一次性抚恤补偿标准执行。
注:公司负担的医疗费用是指由保险公司理赔之后的差余额部分的工伤医疗费用。
七、工伤安全事故的申报及规定:
1、工伤安全事故的处理:
1)、所有的在工作场所和工作时间内,因公致伤的先予以处理。
2)、处理原则是尽快安抚和救治伤者,预防类似事件再发生。
3)、工伤安全事故事后对事故当事人的处理: A按个人的责任其承担一定比例的责任医疗费用; B公司保留追究其过失所致的财产损失的权利;
C凡过失所致的公司损失超过1万元人民币的员工,公司予以辞退;有总裁特批的,按总裁批示执行。
4)、对事故部门主管的处理:
A部门各级主管对本部门的每起工伤安全事故负有领导责任。
所属员工凡出现一次工伤安全事故,经济损失在1万元以下的,对其直接主管予以警告一次并处罚200元; C如果所属员工出现一次工伤安全事故,经济损失在1万元以上,对其直接主管予以留岗试用并罚款500元处理;有总裁特批的,按总裁批示执行。
八、工伤医疗费用的报销:
1、申请报销时必须准备以下资料准备:
1)、工伤事故当事人的身份证明;
2)、安全消防生产小组的事故分析报告;
3)、本部门出具的意外伤害事故报告;(如出外出差的的交通事故与安全事故还需出具交通部门或公安部门的报告.)4)、县级以上公立医院或保险公司或公司认可的医疗机构出具的的医疗诊断证明; 5)、病历;
6)、医疗、医药费原始单据; 7)、费用结算明细表;
2、报销额度的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支付部分
1)、安全消防生产小组的事故分析报告判定为公司或设备所致的工伤事故,公司将全额支付剩余部分;
2)、安全消防生产小组的事故分析报告判定为公司和事故当事人双方对工伤事故均有责任的,公司按应承担的责任比例予以支付剩余部分;有总裁特批的,按总裁批示执行; 3)、安全消防生产小组的事故分析报告判定为事故当事人自己所致的工伤事故,公司原则上不予支付,剩余部分由事故当事人自行承担;有总裁特批的,按总裁批示执行。4)、当确定为因本人粗心疏忽等其它主观因素所致的工伤事故,公司只承担相关治疗、住院、交通、抢救等费用在保险理赔后的余额的20-70%,对由当事人造成的他人伤害由其自行承担相关责任。
5)、如因员工本人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或不服从上级的工作安排等原因而发生工伤事故,并且给公司造成了损失的,公司不承担责任,同时根据当事人行为造成的对公司利益的损害程度,对其进行行政和经济处罚。
6)、工伤争议:当因判断是否为工伤事故而出现争议,并在公司内部进行协调后无效时,当事人在事故发生后30日内可向劳动部门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仲裁,仍不服从劳动争议仲裁判定的,可向法院提请诉讼。
九、附则:
1、本办法由办公室人力资源组负责执行。
2、对本办法有疑问者,由办公室人力资源组负责解释。
3、本办法在执行过程中有未尽事宜者,由总裁指定专人修改之。
本办法呈总裁核准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