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明朝那些事观后感-毛概作业
看完一本叫做《明朝那些事》的杂感
明朝那些事讲述了从朱元璋到朱由检明朝几百年间的历史。记述了那个在中国历史上辉煌一时的朝代。
看完这本书的第一感觉,当年明月是一个天才。他怎么就能用如此通俗幽默的语言讲出纷繁复杂跌宕起伏的历史事实,中间加以自己的评价,使人物脱离面具化,生动而立体,栩栩如生。
比如说我们所熟知的人物,抗倭名将戚继光。
在我的印象里,戚继光是一个完人,他生于武将世家,自幼苦读兵书,后光荣从军,严于利己,宽于待人,心怀大志,蛰伏待发,终于荡平倭寇,青史留名。而在当年明月的笔下,戚继光是一个倒霉孩子。他生于武将世家,父亲从军不在家,和母亲相依为命,日子过的很苦,后来终于继承了祖荫,成为四品将军!然后被迫辍学。从此以后估计只能自学成才,或者成为村子里的一个流氓小青年„„幸而有一个不图名利的好老师,才没把功课落下。而后为国效力过程中,虽然也有竭智尽忠,怒杀倭寇,却也投靠了当朝重臣,内阁首辅——徐阶。而且贪污受贿,也送礼求人。而且坐拥戚家军,军权在握,无人敢惹。(戚继光死后,家无余财,看来钱只是过过手,不是真贪污。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啊)
然后我就奇怪他怎么就能知道我说看不到的东西。细读,发现了。他善于分析,他对明朝制度很了解,熟读了明朝的历史,能够融会贯通。例如,戚继光当上了四品将军;戚继光辍学了。在我看来,就是有钱了,不想学习了,后来成名是因为遇到了一个严厉的老师(我一直奇怪一个将军为什么会怕一个穷书生)。可事实是,明朝制度:
一、祖荫父死子继,所以戚继光他爸没了。
二、继承祖荫的不为国效力不发薪水,所以四品将军是一个虚职,也就是说家里的经济来源(孩子他妈缝洗衣服挣钱很少暂时忽略)——戚继光他爸没了,而且国家还不给工钱。所以戚继光是真正的孤儿寡母啊啊。
三、四品将军出行要乘车。要老命了,没钱还要乘车。所以戚继光决定不出门了,于是他辍学了。
这个打破了我对历史的认识,对古人的观点。史书上的人物不再是符号,而是一个个生动的生命,他们曾像我们一样的生存在于地球上。还有我就想:我怎么和当年明月有那么大的差距,(这小子才三十岁就写出来这么厚的书,点击率还特别高)。
我认为这是教育问题。因为我清楚的记得九岁时擅作主张买了一本作文书之后被一家人骂白痴,说为什么不买点零食(方言叫好吃头儿)回来。在以后的人生中我再也没有勇气去买书。穷人家的孩子伤不起啊啊啊。
跑题了,说书。
要说起明朝,不得不提一个叫做张居正的人,而提起张居正,则不得不提王学(王守仁的哲学)一个主张利益来治理国家的人。而其中的优秀代表就是张居正。“当时神宗年幼,张居正得到当时摄政的神宗生母李太后的完全信任,一切军政大事均由他主持裁决,前后当国十年,实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措施,收到一定成效。”这是百科介绍。简而言之,张居正凭借自己的老谋深算打败了朝中一切对手,控制幼主,震慑群臣,普天之下无人敢惹,是当时真正意义上的皇帝。由此看,他是一个野心家。然而,他当官为民,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政策,并且呕心沥血英年早逝。令人敬佩。在我看来,张居正是一个心怀百姓的人,他看透了明朝政治,明白书呆子是治理不了国家的,所以他用尽权谋为夺权,夺尽权利为百姓。
明朝是一个开明的王朝,民主的王朝。三权分立的时代:帝权,宦权,文官。你可以看到言官整天骂人,骂皇帝,骂太监,骂首辅,谁当权骂谁,谁嚣张骂谁。而且什么都骂,大到国家的事,小到穿衣吃饭,无所不包,无人不骂。而且以骂人被整为荣,整的越狠越高兴。可谓不求高官厚禄,但求青史留名(这是他们的根本利益啊啊啊)。你可以看到太监很嚣张,他离皇帝最近,而且还掌管东厂,甚至还有批红权,魏忠贤就是这样名垂历史的。你可以看
到皇帝很威风,他亲近太监,太监就风光无限。亲近文官,文官就独掌大权。很民主,很好,也很烂。因为效率太低了,大臣票拟,太监批红,皇帝时不时抽出来看一下。皇帝有什么旨意,太监或者大臣都有推封权。。。。明朝大概就是因为内斗太多,顾不上民生(张居正一类绝对掌权且估计民生的除外)才导致国力减弱,不复当年,又有一干没文化的太监误国,以至于最后民不聊生,内忧外患,纵使上有崇祯励精图治,下有吴承宗,袁崇焕,左良玉,等等一干猛人,明朝还是亡了。
总结和经验以及一点感想:
一、历史和我原来看的史书是不一样的,历史也可以很有趣,可是需要钻研
二、人物是复杂的,热衷权利的人可能是为了实现理想,济世救民。贪污送礼的人可能只是为了更好的报效国家,不能以表面取人,要深入思考。
三、过于民主不一定是好的,能发展经济、巩固国本才是硬道理。
四、天理昭彰,为国为民者必名垂青史,祸国殃民这必遗臭万年。
五、当下教育之失败在于利益不够。(利益不仅仅是钱权还有名)如果当下知识分子能得到明代一样的尊重,拥有了明朝言官那样的不畏强权,不求钱权只为青史留名的精神,何愁中国科技不兴啊。
注:明朝那些事实在是太长了,读了整整一个月啊,所以只能写“杂”感了。
第二篇:毛概作业-观后感
在本周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上,我们观看了纪录片《国情备忘录1:中国之谜》。《国情备忘录》是一部主要描写中国民生和科技创新的大型纪实片,一共分为中国之谜、人口大计、农字当头、苍茫大地、资源扫描、山水之间、民生纵横、创新元素,以及中国脚步9集。看完这部纪录片,对于以前书本上所讲的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了更形象、更深刻的理解。
关于我国的经济状况,它与其他国家的经济体制是不同的,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后的高速发展也是具有其独特性的。在西方人士口中,不乏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赞美之辞。但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却并不符合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框架。1993年,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最先提出了中国之谜的说法。
罗纳德.麦金农认为:中国在财政下降的同时,快速的货币供给增长并没有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他对这一情况大惑不解,于是,他把中国这种“高财政赤字和高货币供给量的同时保持价格稳定的现象”称为“中国之谜”。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韦茨曼提出:按照西方主流经济学家设计的东欧和原苏联各国的改革,伴随而来的是经济大萧条,而在他看来不那么正宗的中国改革却与高速经济增长并行。他将这种现象称为“中国之谜”。
2002年,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彼得.诺兰提出,按照主流经济学的理论逻辑,中国不可能获得目前的成就,但中国却在各种缺损的条件下获得了持续的经济增长,诺兰将这种不一致的局面称为“中国之谜”。
这些世界顶尖的专家学者,把我国的快速发展称为“中国之谜”,说明从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角度,中国的发展是难以理解的。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带动了其他国家经济的增长,中国已经走上了改变世界的道路。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闻名的喷泉与地区缺水共存,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扩大,人口老龄化与福利保障体系不同步等。
“中国之谜”整体把握了我国的现状。中国一直在变,巨变的中国令人们吃惊。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路径已经不适合我国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是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我们党根据我国的国情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只能根据国情自己摸索,实践证明它是适合中国发展的。
今天,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钢铁和水泥生产国,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我国的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外贸规模世界第三。接下来介绍了中国的资源问题。
从幼儿园开始我们便接受着“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物产富饶的泱泱大国”这样的教育,并以此为傲。而国外也因为马可波罗的书而一直如此认为。我国的确疆域辽阔、物产丰厚。只是,我们却忽略了我国的人口问题。在这样庞大的人口基数面前,任何巨量的数字都会变的苍白无力。从人均占有量这个角度来看待我们的资源,一切都将被颠覆!我们要重新审视目前的资源状况,正如政协委员沈思建议的那样:应该尽快把“我国地大物博”这样的描述退出小学课本,强调人均占有量不足,提倡节约意识。引用片尾所提到的: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我们应当循序渐进的让更多的人更深入、更透彻的了解中国现在的发展状况,政府也应该更多的跟人民进行近距离、深层次的沟通,让人民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这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实行科学发展观。
这是一个越来越融入世界大潮,却又相伴着许多难题的中国;这是一个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但又始终顽强地向上生长的中国;这是个全社会深深地被各种欲望搅动,但同时又发自内心地渴望和谐、正义与幸福的中国!
《国情备忘录》带领我们行走在祖国的过去与现在,将一个真实的中国展现在我们面前!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让我们紧紧抓住眼前的机遇,万众一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
看了这部纪录片后,我们目睹了祖国的生机勃勃、日益富强,见证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祖国一定会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定会成为一个超级强国,但是,在看到祖国繁荣昌盛一面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许多方面我们仍旧十分落后,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栋梁,我们要在大学里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更加辉煌、更加富强的祖国尽自己的一份力!
第三篇:观后感.doc 毛概作业
观后感
____记安徽省博物馆新馆
班级:10级市场营销本科一班姓名:王玲玲学号:1006160
那天跟着校车去新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水墨兰古建筑。体现了徽派建筑风格,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尽收眼底的美景让人忍不住赞叹。
人性与爱李自健油画新世纪巡展
看到一幅幅惟妙惟肖的油画,内心震撼不已。画家真的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将这个世界的精彩描绘的淋漓尽致。画家享誉世界的巨幅油画《南京大屠杀》让我深深震撼。平民被刺杀的惨状让我不得不别开脸,但又在脑海里留下深深烙印,据说画家顶着日本右翼的威胁与百般阻挠,勇敢的在全球间展出。这幅画蕴藏着画家的深刻感悟与人类的和平呼唤。画家就要坚守自己的审美追求与艺术良知,不断与世界真诚对话,不断地为人类和平理想奔走努力。
当我看到“汶川娃”系列油画《欲飞的天鹅》时,我一眼就认出那就是汶川地震中失去一条腿的美丽女孩李静。她的梦想是成为芭蕾舞演员,但大地震夺去了她的一条腿,但是她坚强的活了下来,继续为梦想而努力着。。。她是那样美丽,那样坚强。在面对挫折时抬起头,继续追寻明天。
看这次画展是对于我灵魂的一次救赎。
李自健从一个流浪学子到一位著名的画家,走过人生冷暖,穿越千秋家国梦。我最喜欢这种用于面对生活,贴近现实的画作,走进生活,回归自然,贴近人民这才是艺术之本。
安徽文明史
在博物馆二楼以上都是安徽省的瑰宝。我看到各种收藏。商周以来的历代青铜器,陶瓷玉器,金石书画,文房四宝,文献古籍,一直到近代历史文物。看到了美丽的汉代星空,忍不住去佩服古人的暇想。古籍道德经,忍不住去翻阅,领略一下古人读书时的宁静。看到大小无数的陶瓷玉器叫不出名字的应有尽有,禁不住为古人的巧妙赞叹。真的是大大拓宽了我的视野,增长了见识。感叹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为祖国骄傲。
安徽是文房四宝之乡,宣纸,徽墨闻名遐迩,著称于世。更是让我感觉的故乡厚重的文化底蕴。安徽黄山更是世界级历史文化遗产为全世界华人所熟知,走进新安画派的画展,领略到中国水墨画那独有的风采。花鸟鱼虫,层峦叠嶂都把我深深吸引。国画是精粹。传世画作美不胜收。
徽派建筑房屋雕梁画栋让人叹为观止,身为淮北人没有见过江南的细腻。走进建筑内古色古香的物品,让我仿佛置身隔世,不禁怀疑自己是否穿越了。那股宁静与美久久不能散去。
安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遗存丰富,是全国文化大省之一,博物馆显示出了我们传承安徽古代文明,时期焕发出璀璨光芒的自信和决心。参观了一次博物馆真的收获很多,不禁为安徽人民几千年来的劳动成果赞叹,更深深感受到了身为新一代安徽人,为美好的明天更要努力奋斗。
让历史不再遥远,让文明变得亲近我们不断在努力。
2011年12月21日星期三
第四篇:毛概作业观后感 2
廊坊师范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平时作业
姓名学号 11060145023专业班级 年级三年级成绩
2014年4月19日
《较量无声》观后感
今天上午毛概老师播放了的视频,我看完后有很多感触:美国这个资本主义国家对待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态度真是人感觉恶心,以及无比的愤怒。美国竟然想用“弱化”、“淡化”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社会意识来达到消灭社会主义 国家,实现自己统一世界的目的。
不得不说较量无声是一部好的影片(或者说是视频),它的出现也说明了中国还是存在很多清醒的人们。回想一下我们国家的主流媒体近些年的报道与宣传,确实是正面的宣传较多,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量越来越多,这就导致人们可能看到一些负面的信息,进而感觉自己被国家欺骗了。
对于这种情况我想说两点,一、每个国家或者小而言之一个团体都有自己的弊端与矛盾。正所谓事物在矛盾中发展嘛,就美国这个经济科技高度发达的国家来说,他们也有自己的矛盾,如歧视黑人、恐怖分子的存在等等。再者说,毕竟社会主义制度现在还不健全,我国又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想一步实现社会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很不现实。美国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能有现在的发达景象,也是经历了二百多年的发展与演变的,而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才实行六十多年。
二、人们看到的很多负面信息有好多是别有用心之人故意做的,例如播报中国高级领导官员的腐败与贪污丑相,多是美国的奸计,他们想让中国看到这些信息,是想告诉中国人社会主义制度不行,共产党一党专制制度不行。我们好多不了解情况的民众就真的信以为真了。我想说国人们都醒醒吧,不要应了那句老话“被人卖了还为人数钱呢”。
还有一点令人感到愤怒的是我们国家的好多官员们竟然也不知道美国的阴谋,真的很可怕。想给我们的领导建议:组织国家领导干部及普通的公务员、党员同志们多了解下国际环境吧!
最后极力推荐大家都看看较量无声吧!
第五篇:毛概作业
1.“在拨乱反正进程中,我们又遇到‘左’和右两股思潮的干扰”,请指出这两股思潮是什么,有何危害? 左 是极端;右 是放纵。都会带来负面影响和负面后果。在毛泽东的功过之间,功绩 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因此,我们必须反对现实中曾经出过的两种错误 态度:一种态度因为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就企图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否认毛泽东思想对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这是完全错误的;另一种态度是 教条主义地对待毛泽东的言论,以为凡是毛泽东说过的话都是不可移易的真理,只能照抄照搬,甚至不愿实事求是地承认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并且还企图在新 的实践中坚持这些错误,这也是完全错误的。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什么?怎样理解它们的现实意义? 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这要求我们要以事实为依据来想问题、办事情,主观必须符合客观。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什么?实事求是的内涵如何理解?用事实说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现实意义。(第一章、第二章)
答: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这要求我们要以事实为依据来想问题、办事情,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方面的有机统一中最具特色、最根本的原则,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和最根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一切工作的准则,是党领导的革命与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
在了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经过80多年的发展,我们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所肩负的任务,党员队伍的情况,也都有了很大改变。当今国际国内的这些变化,要求我们必须用更加深邃的历史眼光和更加宽广的世界视野,深刻认识和把握时代的发展要求和根本趋势,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只有这样,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才能体现时代性。只有充分体现时代性,才能始终坚持党的先进性。在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世纪,把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