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管理(2010年版)-名词解释

时间:2019-05-13 12:45: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资源管理(2010年版)-名词解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资源管理(2010年版)-名词解释》。

第一篇:信息资源管理(2010年版)-名词解释

第一章 信息资源管理基础

1.1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传递、处理的技术,具体包括有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递、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

1.2信息化:由于信息、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取代的巨大作用,无论是政府还是各行各业都在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信息资源,提高自身的效能和效率,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信息化。

1.3信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的反映。

1.4资源: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且具有一定量积累的客观存在形式。

1.5信息资源:狭义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的集合。广义包括信息及其生产者、信息技术的集合。

1.6信息资源管理:指管理者(如中央或地方政府部门、企业或事业单位)为达到预定的目的,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利用的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

第二章 信息化规划与组织

2.1组织战略:是组织达到目标、完成使命的综合计划。

2.2信息化规划:是信息化工作的前瞻性的全局安排,是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建设重点、步骤、人员技术资金等要素进行统筹谋划。

2.3信息化战略规划:是以组织战略为指导,以各个部门的业务需求为基础,结合行业信息化方面的实践和对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掌握,定义出组织信息化建设的远景、使命、目标和战略,规划出组织信息化建设的未来架构----组织结构、信息基础设施架构、信息系统及其集成架构等,为组织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提供一幅完整的蓝图,全面系统地指导组织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4信息化战略:即根据环境分析结果制定或调整组织信息化的指导纲领。

2.5信息资源规划:(简称IRP,information resource panning)是对组织管理或经营活动所需要的信息,从产生、获取,到处理、存储、传输及利用进行全面的规划。

2.6职能域:也称职能范围、业务范围,是指主要管理活动领域,不同行业和规模的企业或组织,职能域不同。

2.7主题数据库:是一种集约化的数据库环境,构成组织独立于具体应用的数据资源。

2.8数据标准化:包括数据元素标准化和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

2.9信息化项目规划:是信息化项目的实施,需要精心地安排和科学地计划,以便项目能够在预算内按时、优质地完成。

2.10信息化组织: 是指为了达到信息化的目标,设立科学的组织机构,对各类资源(人员、资金、物资、技术等)和活动进行统筹协调,以发挥最大效用。

2.11信息化组织机构:广义的是指整个组织机构。狭义的是指组织中专门负责信息化管理的机构,也称信息部门(或IT部门)。

2.12CIO机制:是以组织CIO为核心,以信息技术部门为支撑,以业务部门为信息化实施主体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第三章 信息系统资源管理

3.1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简称IS)是一个完成信息采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等信息处理活动的系统

3.2信息系统资源:是由各种组成要素或者子系统资源构成。3.3信息系统资源管理:充分利用计划、组织、指挥、控制与协潜在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和利用企业信息资源,提高企业各种业务和管理活动效率,实现调的五大管理职能,对信息系统资源的进行科学的管理。5.3ISO 9000: 是指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它不是指一个标准,而企业可持续经营和最大化的目标。3.4信息系统开发管理:是为了使开发的信息系统项目可行并且是一族标准的统称。ISO9000是由TC176(TC176指质量管理体7.6联想信息化: 目标明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和质量顺利完成开发任务,系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ISO9000是ISO发布之7.7政府信息资源:是指政府生产和收集的信息,它包括政府业对需求、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等进行科学分析和有效12000多个标准中最畅销、最普遍的产品。务流程(办公)产生的大量的文书记录和报表数据、调查统计得管理及控制,保证信息系统项目开发的有序、经济和优质而进行5.4法律规范:是指通过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的或者认可的,用到的信息等。的一系统工程化的活动。以指导,约束人们行为的行为规范的一种。7.8政府信息资源管理: 3.5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是指信息系统上线后对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人员、硬件、软件、数据和规程等进行管理的活动。第六章 信息资源安全管理 3.6信息系统维护:是为了使信息系统处开合用状态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目的是纠正错误和改进功能,保证信息系统正常工作。6.1信息资源安全管理:是指针对普遍存在的信息资源安全问题,3.7数据管理:实质就是对多媒体数据库的管理。人们利用各种技术方法和组织手段,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管理活3.8IT服务管理:是一种以流程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方法,动。它通过整合IT服务与业务来提高组织IT服务支持和服务交付的6.2可用性:保证合法用户对信息的使用不会被不正当地拒绝。能力及水平。6.3保密性:也称机密性。保证机密信息不被窃取,或窃取者3.9文档管理:包括文档制定、修改和存档等。不能了解信息的真实含义。3.10信息系统评价:是指对信息系统的运行状态和质量进行各6.4认证性:也称真实性。对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身份认证),种衡量,以判断其是否优质、高效、安全地运行的活动。能对伪造来源的信息予以鉴别。3.11信息系统审计:是一个通过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对信息6.5一致性:也称完整性。保证信息是一致或完整的,即信息在系统是否能够保护资产的安全、维护数据的完整、使被审计单位生成利用全过程中,内容不被非法用户篡改(信息内容认证)。的目标得以有效地实现、使组织的资源得到高效使用等方面做出6.6信息系统安全模型:用于解释任何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系判断的过程。统安全问题----国家的、企业的或个人的信息系统安全问题。6.7信息资源安全策略:从整体上把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安全管理的平衡点,设置保护对象的安全优先级,提出信息系统的安第四章 信息资源内容管理 全目录,以及实现这些安全目录所运用的手段和采取的途径。4.1信息采集:是指根据用户的需要,寻找、选择相关信息并加6.8网络资源:是利用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传播和网络软件以聚合和集中的过程。管理的信息资源。4.2信息源:即信息的来源。6.9密码学:是研究编制密码和破译密码的技术科学。4.3信息需求:是指人们在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过程中,为解决6.10加密:把明文通过一定手段变成了密文的过程。不同的问题所产生的对信息的需要。6.11解密:将“密文”变为“明文”的过程。4.4 信息存储:是指将进过加工处理后的信息(包括文件、图像、6.12对称(私钥)密码体制:是指Ke=Kd的加解密算法。数据、报表、档案等),按照一定的规定记录在相应的信息载体6.13非对称(公钥)密码体制:是指Ke≠Kd的加解密算法。上,并将这些载体按照一定特征和内容性质组织成系统化的检索6.14数字签名:以电子形式存在于数据信息之中的,或作为其体系。附件的或逻辑上与之有联系的数据,可用于辨别数据签署人的身4.5信息检索:是指对信息的寻找和调取工作。份,并表明签署人对数据信息中包含的信息的认可。4.6信息加工:是指将采集来的大量原始信息进行筛选和判断、6.15证书认证(CA):CA(Certificate Authority)是数字分类和排序、计算和研究、著录和标引、编目和组织从而使之成证书认证中心的简称,是指发放、管理、废除数字证书的为二次信息的活动。机构 4.7信息分析:是指以社会用户的特定需求为依托,以定量和定6.16公钥基础设施(PKI):是一个基于公钥加密技术的安全技性研究方法为手段,通过对信息的整理、鉴别、评价、分析、综术体系,它是硬件产品、软件产品、策略和过程的综合体,其核合等系列化加工过程,形成新的、增值的信息产品,最终为不同心任务是创建、管理、存储、分配和吊销用户的数字证书。层次的科学决策服务的一项具有科研性质的智能活动。4.8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第七章 企业与政府信息资源管理 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7.1企业:是指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等经济活动,通过满足社4.9知识管理:是指一个组织整体上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会效益而获得利益,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共享、创新的管理过程,目的是提高组织中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约束制度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反应速度,创新商业模式,增强核心竞争7.2企业经营管理:企业通过其生产运作向市场提供自己的产品力。或服务,以期在满足公益(消费者需求和国家税收)的同时,也4.10信息传递:是信息价值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它是指以信得到最大的收益。持续经营和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追求的永恒目息提供者为起点,通过传输媒介或者载体,将信息传递给信息的标。接收者的过程。7.3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等各个方4.11信息共享: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利用信息,发挥信息的潜在面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内外部信息资源,不断提价值。高其经营管理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活动。7.4企业信息资源:网络、信息系统和信息是企业信息化进而实第五章 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与法规 现战略目标的重要资源 5.1标准: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7.5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是以企业战略为指导,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企业信息及其生产者和支持工具进5.2标准化: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行规划、组织、开发、利用和控制的过程,其目的是有效地开发 1 / 1

第二篇:人力资源管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人力资源管理:指的是企业对于本组织的人力资源从获得、培养到配置、使用,以使人力资源在组织中与其它要素相结合、形成生产力,并取得预想的效率和效果的活动。

人力资源规划:根据组织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组织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

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环节,是有效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前提。员工招聘:是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根据人力资源规划和工作分析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通过合理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寻找、吸引和获取组织所需的适合人员,并将其安排到适合的岗位的过程。

绩效计划:是由管理者与员工共同制定并修正绩效目标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是管理者和员工共同沟通,对员工的工作标准和目标达成一致意见,并形成协议的过程。

绩效考评:(performance appraisal)是评估者对照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采用一定的考评方法考评和评价员工在确定时期内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成果与组织期望的一致程度的过程。

正式沟通:是指在组织系统内,依据一定的组织原则所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非正式沟通:渠道指的是正式沟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它不受组织监督,自由选择沟通渠道。

收入:指某个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劳动者个人或其家庭凭借各种资源获得的全部报酬。其中包括储蓄利息、债券和股票所得、接受馈赠和遗产等。

报酬:指员工为某一组织工作而获得的所有他认为有价值的回报。其中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把报酬分成不同的形式。

薪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涉及员工经济性报酬的方方面面,是一种包括组织薪酬的多种决策和组织实施内容和薪酬分配的持续而系统的组织管理过程。

基本薪酬:指企业根据员工所承担或完成的工作本身或者是员工自身所具备的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技能而向员工支付的稳定性报酬,是员工从企业获得的最为稳定的经济报酬。

福利:是指企业向员工提供的除工资、奖金之外的各种保障计划、补贴、服务以及实物报酬。

培训:是指组织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员工的职业满足度,而对组织的各类人员采取各种方法进行的教育开发投资活动。

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从事的职业及承担的职业角色,它是由个体的自我概念、职业兴趣和爱好、职业意向、职业角色、职业行为、专业和工作的匹配等组成的有机整体。

职业生涯设计:指组织及员工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自我因素、职业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通道、发展个人职业生涯的计划安排。

职业生涯发展:指员工沿着设计的职业发展通道,不断地从一个岗位转移到另一个新的岗位,从较低的层次上升到较高的层次,直达生涯目标。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等)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具体来说,是指劳动力使用者与劳动者 1

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所结成的与劳动相关的社会经济利益关系。

劳动合同订立: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经过相互选择、协商一致,以书面形式依法签订协议,确定劳动合同内容,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建立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

劳动争议:是企业和员工之间关系不协调的表现,及时有效的处理劳动争议,对于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岗位:指人们在组织中从事具体职业的位置。这个位置有两个要求:一是必须与具体的业务工作相对应,二是必须有人去执行业务工作所规定的事情。

岗位管理:是指以企业战略、环境因素、员工素质、企业发展、企业规模、技术因素等六大因素为依据,通过岗位分析、描述、设计、培训、考评、激励与约束等过程控制,实现人——岗匹配,发挥企业中人力资源的作用,谋求生产效率提高的过程。

岗位目标管理模式:建立于正确的组织分析的前提下,以各个岗位的工作分析为基础平台,以明确各个岗位的岗位目标为核心,以科学的绩效考评系统为控制,以有效的薪酬结构为激励,使企业总目标与各个方面的分目标融为一体,以求得企业长远优化和稳定快速的发展的岗位管理模式。

职业经理人:指以企业经营管理为职业,深谙经营管理之道,熟练运用企业内外各项资源,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担任一定管理职务的受薪人员。

第三篇:人力资源管理名词解释

1、定员管理:简称定员。指企事业组织在用人方面的数量界限,根据企事业工作目标、规模、实际需要,按精简高效的原则确定一定人数的过程。

2、工作绩效:是指他们那些经过考评的工作行为、表现及其结果。

3、工作评价:又称职务评价,即依据工作分析的结果,按照一定标准,对职务的性质、强度、责任、复杂性及所需资格条件等因素的程度差异,进行综合评估的活动。

4、会保障制度:是指礼会成员冈年老、疾病、失业、生育、死亡、灾害等原因而遇到生活困难时,从国家、社会获得一定的经济帮助的社会制度。

5、就业指导:就是由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帮助择业者确定职业方向、选择职准备就业、并谋求职业发展的咨询指导过程。

6、考核标准:绩效考核标准是绩效考核对为避免主观随意性而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绩效考核标准必须以职务分析中制定的职务说明与职务规范为依据,因为那是对员丁所应尽职责的正式要求。

7、劳动关系:指劳动者与劳动者的录用者之间在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劳动权利与劳动义务关系。这是狭义的劳动关系,也是劳动立法意义上的劳动关系。目前,我国的劳动关系主要包含以下两种基本情况:即劳动关系和劳资关系。所谓一般劳动关系是指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企、事业单位及其它组织的行政与劳动者个人之间的劳动关系:而劳资关系则是指在中国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及其它组织与劳动者主体之间形成的劳动关系。

8、劳动合同:就是员丁与组织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组织和员工之间确立劳动关系的法律凭证。

9、培训:就是向新员工或现有员工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相关知识、技能、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过程,是由企业安排的对本企业员工所进行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和训练。

10、培训目标:企业主弁训目标包括三个方而:增加知识、熟练技能和善于处世。实际上就是要改变员工的行为。这种行为的改变包括三个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

11、人本管理:是指在人类社会任何有组织的活动中,从人性出发来分析问题,以人性为中心按人性的基本状况来进行管理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管理方式人力资本——是指通过资本投资形成的,凝结于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品性和健康等。

12、人力资源成本:是一个企业组织为了实现自己的组织目标,创造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而获得、开发、使用、保障必要的人力资源及人力贷源离职所支出的各项费用的总和。

13、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14、人力资源规划:是预测未来的组织任务和环境对组织的要求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和满足这些要求而提供人员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工作者和组织的利益,最有效地利用短缺人才。

15、人力资源:是指劳动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投入的体力、智力、心力总和及其形成的基础素质,包括知识技能经验品性与态度等身心素质

16、人性:是指人的本性,它是哲学、人类学、礼会学、心理学及文学等许多学科研究的对象。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的管理,必然要研究人性。认识人的本质或本性,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17、社会保障制度:指社会成员因年老、疾病、失业、生育、死亡、灾害等原因而遇到生活困难时,从国家、社会获得一定的经济帮助的社会制度。

18、失业保险:按照国际劳动局社会保障专家的解释:失业保险的目标,是给予失去下作的员工以补贴,且这种失去工作不是自愿的。由于员下失去了工作.也因此丧失了领取工资报酬的可能。也就是说,失业保险的目标是使失去工作的员工在失业期间获得一定的收入补偿。

19、心理测验:是心理测量的一种具体形式,实质上是行为样组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也有人把心理测验叫心理测评。

20、薪酬:是企业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它主要以工资(含奖励工资)和福利两种形式表现出来。

21、薪酬制度:也称工资制度,是指工工资决定和工资分配相关的一系列原则、标准和方法。

22、行为科学:是运用研究自然科学实验和观察方法来研究在一定的物质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其观点认是:人的行为实际是人体对外部环境所作出的反应,是人体心理特征和外部环境的函数。

23、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员工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冈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礼会保险制度。

24、招聘:是指“招募”与“聘用”的总称,为企事业组织中空缺的职位寻找到合适人选。实际中间夹着甄选。

25、甄选:是招聘的后续工作,也是招聘的延伸。所谓甄选就是从大量的申请人中挑选出最有可能有效胜任工作或组织认为最合适的人员的过程。

26、职务分析:是一种狭义的工作分析,它是相对某一企事业组织内部并岗位工怍的分析。即分析者采取科学的手段与技术,对每个职务同类岗位工作的结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解、比较与综合,确定该职务岗位工作的要素特点、性质与要求的过程。

27、职务:是指主要职责在重要性与数量上相当的一组职位的集合或统称。

28、职务说明书——是对某一职务或某一职位工作职责权限及其任职资格等其它内容的全面的说明。

29、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中的所有与工作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连续性经历的过程。没有成功与失败区别,也没有进步快慢之别。

30、职业生涯管理:要是指对职业生涯的设计与开发。虽然职业生涯是指个体的工作行为经历,但职业生涯管理可以从个人和组织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进行。

知识经济下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

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理论研究与其在社会生活各领域中的实践与推广应用正在迅速地发展,尤其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将我国五千年历史的古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现代管理思想与改革开放发展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不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事业界乃至社会团体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己成为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中一个重要领域。

一、教育将发展成为一种产业的趋势

教育是一门产业,教育产业是一种新兴的特殊的第三产业,它是教育培养人才使人力资源增值的产业。我国的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其中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前提,没有教育的发展就谈不上科技的发展。

21世纪即将来临,在经济领域表现为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残酷和激烈。竞争的核心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是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依靠人来掌握,依靠人来发展的。科学技术的载体是人而不是科学技术本身。由此,说到底还是人的竞争,即人才优势的形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水平的竞争,因为人才不会自己产生或生成,需要靠发展教育、普及教育,包括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来完成。

二、管理目标方面的趋势

随着未来企业组织越来越网络化、扁平化、灵活化、多元化和全球化等。相应地,未来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也会在管理目标、管理职能、管理技术以及对管理人员的要求等方面都会发生新的变化(参见《明天的人力资源管理》英文版)。

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即是围绕企业战略目标而进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就是为众多的利益相关者服务。未来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是指本企业、投资者(股东)、客户、员工、社区和战略伙伴等(参见胡君辰,郑绍濂主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三、管理职能方面的趋势

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企业在人员、组织结构、管理等方面必然会出现一些变化。如此,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也必然要发生巨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

1.缩小规模即裁员的趋势;

2. 技术进步要求减少某些部门,如会计部门和管理部门的工作量的趋势;

3. 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趋势;

4. 公司合并以此获得人才的趋势;

5. 管理层次减少的趋势;

6. 实行风险付酬的趋势;

7. 适应强、变化速度快、重新配置资源的趋势。

四、管理技术方面的信息化趋势

苹果公司是以无纸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而闻名的,技术进步使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再需要纸张,公司在培训项目中使用CD-ROM系统并利用它来发送信息。惠普公司也因为它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使用的先进技术而著称。公司建立的无纸系统和在世界各地快速传递简历和信息的系统都有利于管理人员作出重大的决策。

今天,我国有许多公司在结合现代计算机手段和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推出人力资源管理整体性、全面解决方案的计算机系统。初生之物,虽免不了“其形必丑”。但是,这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推出,毕竟为我们科学、有效地管理人力资源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也迎合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趋势。

第四篇:人力资源管理名词解释

1.人力资源——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2.人力资源管理

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组织、培训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的目标。3.人力资源规划

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指根据组织的发展战略、组织目标及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科学预测组织在未来环境变化中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状况,制定相宜的人力资源获取、利用、保持和开发策略,确保组织对人力资源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需求,使组织和个人获得长远利益;

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指具体地提供人力资源的行动计划

4.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指对企业未来某一特定时期内所需要的人力资源数量、质量以及结构进行估计。5.工作分析(job analysis),也叫职位分析、岗位分析,指了解组织内的一种职位并以一种格式把与这种职位有关的信息描述出来,从而使其他人了解这种职位的过程。包括该项职位的任务、性质和相对价值,以及哪些类型的人适合从事这一工作。

6.工作描述:职位名称,工作活动和工作程序,工作条件和物理环境,社会环境,聘任条件

7.工作说明书(Job specification)又称任职资格,是对适合从事被分析工作或职位的人的特征所进行的描述。8.工作评价

工作评价(Job Evaluation)是依据工作分析的结果,按照一定标准,对工作的性质、强度、责任、复杂性及所需资格条件等关键因素的程度差异,进行综合评价的活动,从而确定每一职位对组织的相对价值。9.招聘

招聘:是指在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指导下,制定相应的职位空缺计划,采用科学的方法,寻找、吸引具备资格的个人到本企业来任职,从而选出适宜人员予以录用的管理过程。10.招募

人员招募指组织确定工作需要,根据需要吸引候选人来填补工作空缺的活动。

11.甄选:通过运用一定的工具或手段,对已招募到的求职者进行鉴别和考察,区分其人格特点与知识技能,预测其未来工作绩效,从而最终挑选出企业所需要的恰当的职位空缺填补者。12.绩效

定义: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与组织目标有关的并且能够被评价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13.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管理者和员工就目标及如何实现目标达成共识的过程,以及增强员工成功地达到目标的管理方法。

14.绩效考核是对员工一段时间的工作、绩效目标等进行考核,是前段时间的工作总结。15.360度考核法

也称全方位考核法或多源考核法。它是一种从不同层面的人员中收集评价信息,从多个视角对员工进学校考核的方法。16.报酬(rewards)

员工从企业那里得到的作为个人贡献回报的他认为有价值的各种东西。17..薪酬(compensation)

员工从企业那里得到的各种直接的和间接的经济收入,简言之,薪酬就相当于报酬体系中的货币报酬部分。

18.薪酬管理

薪酬管理是指企业在经营战略和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综合考虑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确定自身的薪酬水平、薪酬结构和薪酬形式,进行薪酬调整和薪酬控制的整个过程。19.奖金

奖金是企业对员工超额劳动部分或劳动绩效突出部分所支付的奖励性报酬,其支付依据是绩效标准。20.员工福利是总报酬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表现为非现金收入和非劳动收入,它是一种普惠制的报酬形式,通常采取间接支付的发放形式。21.宽带薪酬

对多个薪酬等级及其薪酬变动范围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变成只有相当少数的薪酬等级以及相应较宽的薪酬变动范围。

第五篇: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的形成与发展

一.萌芽和形成萌发于世纪中期阶段,最早出现在美国的政府管理机构,二战中,由于机构的迅速膨胀造成文书管理成本激增 美国政府为了节省开支,采用行政和立法齐头并进的策略全面实施整治,最终促进了的产生 到 世纪 年代,计算机和通讯技术迅速发展,信息量骤增,而在信息的使用和管理中出现了很多混乱局面因此逐渐在管理科学中形成了 分支

年美国国会通过的第一个文书管理法案是 联邦报告法案,此法案的目的是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公众信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减少公众统计报告 年联邦政府成立了 政府行政分支机构重建委员会 委员会成立期间,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在提出的众多法案中,联邦记录法案 于 年获得国会通过 该法案制定了生产和维持文书记录 发展和改进程序技术等的标准 在之后制定的一系列有关联邦文书管理法案中,最为著名的是 信息自由法,它授权公开联邦政府的文书记录并规定任何人都有权使用 年,美国政府成立 联邦文书委员会,其代表包括联邦和各洲政府官员以及工商界劳工界和顾客群体 该委员会提出了近项改进文书管理的建议并起草了 份独立报告 第一次强调应该管理联邦记录文献的数据和信息,据此发展了 战略以适合行政管理,并通过 文书削减法案予以肯定和传播 文书削减法案 是 发展的里程碑,是理论形成的标志 它与配套建立的管理和预算办公室一道确保了在美国政府各部门的实施 文书削减法案 就信息管理工作提出了七点要求:)明确组织信息要求,减轻文书工作;保证信息资源共享,消除信息冗余;)推动远程通信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促进统计工作;)加强记录管理;)实现信息公开与共享;)制定信息政策并加强监督;)健全组织机构 这几点反映了美国政府已经认识为了提高信息的吸收与利用,就必须在信息管理领域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要做到有效存储和利用信息,解决组织机构中信息获取与传输 问题,才能使管理者能够经济有效地获取和利用信息,以达到资源优化的根本目的首先发源于政府文书管理 行政管理领域,因其在管理工作中日益膨胀的信息量上已经达到难以控制 理清的程度,信息不仅不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带来混乱,必须对其进行理顺和筛选等一系列加工和管理 所以开始考虑以政策为手段,以便控制信息量,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达到减轻文书 行政工作负担的目的,因而出现了 技术和方法,只有应用这些技术和方法,才能够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和应用。

二 在企业管理领域的形成和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生产部门行业领域以及科学分支不断涌现,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产生成指数级增长,各种形式的信息像数据库 出版物 科技情报等令人目不暇接,以至出现了信息爆炸,以往传统的信息处理手段根本无法满足企业社对信息的需求 在信息对决策起重要作用的情况下,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输不仅是政府部门正确决策的前提条件,也是企业保持工作正常 运转高效的必要条件 正所谓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战争年代战场上情报搜集对于战争双方的战略战术的部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下企业竞争态势的形成,在这一个有硝烟的战场,信息逐渐成为了同人 财物等资源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战略经济资源 企业只有获取充实,准确的外部环境信息,才有可能做出及时的反应,正确的决策 当然其中获取信 息做出决策都需要及时,否则信息将失去意义计算机技术在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使信息收集 处理 传输等工作发生了极大变化 各种信息系统的不断开发,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管理问题,人们开始关注如何更好的采用现代技术手段管理企业的信息资源,使其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 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技术管理到资源管理的过程,使得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组织内部的主导作用得以确立,也就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支柱 企业作为社会的经济细胞,企业的发展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由企业信息管理的发展而形成面向社会的 是整个

领域的主力军世纪 年代,全球逐步进入信息化时代 为了处理更大的信息量,计算机的应用走进组织机构 为了解决 问题,人们采用数据库管理信息,开发数据库管理系统 为保证更高效地协调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运行和应用程序,出现了以技术支撑为发展核心的数据行政管理 世纪 年代,人们开始广泛使用数据库系统,逐渐意识到组织的重要资源是数据,必须对数据整体进行有效管理 以该发展背景为前提,数据库行政管理应运而生 其首要目的是决定数据的存储方式,制定控制数据库的规划等 其管理重心是从组织角度集中运筹整体管理 数据 其管理范围涉及数据库的设计 建立和运行各个环节 但无论是数据库管理 还是数据库行政管理在实际应用中,都没有明确规定管理人员的地位和权利,最终使得数据库管理难以有效开展,综合组织 要解决这个弊端,必须全面调整管理模式,明确细致区分参与数据管理人员的职责,并赋予数据管理人员适当的权利和地位,使他们能够协调高效解决信息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至此信息管理最初模式产生的客观基础已经形成现代通信科技的进步和新型交通工具的发展使许多仅能局限于地方的企业扩展为遍布全球的跨国公司,企业在理空间上的扩散更要求加强信息资源的管理 为了适应全球市场的竞争,现代企业采用多样化的管理模式,以航运起家的企业可能投资船舶制造和修理或者其他的运输行业,这样的企业离不开收集涉猎行业的信息 筛选和管理 许多现代企业借助于信息技术以提高信息交流效率来缩短企业内部操作层和决策层之间的通道 精简组织机构 这种扁平结构的运行是由 所保证的 管理方法的演进是与新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许多管理工作实现了自动化处理并因此而改变了工人的工作场所和工作方式,多数工人成了 白领工人,与管理者的工作内容开始趋同,都是以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为主要内容,传统的管理开始演变激烈的市场竞争带来效益的同时也带来压力,企业对技术的需求急剧增长,各个企业都在积极关注新技术的应用发展,对于一些优势企业更是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以开发 引进新技术,这为 在企业管理领域的生成和拓展提供了良好的 土壤 新技术在企业的发展历经了从数据处理 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到 共四个阶段,正是各类管理信息系统综合的产物,它的产生具有更浓重的技术色彩数据处理管理是贸易管理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深化也是 的源头随着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人们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逐步意识到数据深加工的必要性 尤其是企业中的高管,从数据处理中获益,而加深了必须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认识 人们对数据处理认识的不断深化,逐步形成了对数据处理进行管理的概念 尽管对数处理管理概念有不同认识,但其核心思想基本趋同,主要集中体现在 组织机构应建立适当 和产品出厂监督管理办法,设置各类控制指标对损失进行监控,通过强化监督 严格考核,使公司原料进厂和产品出厂损失逐年下降,近几年一直排在集团公司优秀群组,这也是统计监督职能的成果体现。

(三)统计管理理念的转变

很多企业的统计部门都很弱势,不受领导重视 作为企业统计人员,第一,要让企业领导明白统计工作不是简单的算术运算,而是一项专业管理,是企业过程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第二,统计工作本身的可替代性并不强,在如今全面信息化的背景下,一个合格的统计人员首先必须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处理能力才能熟练使用系统,特别是要能进行系统基础配置和处理简单系统故障更是要经过多层次的系统培训第三,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管物料平衡的统计人员要对全厂生产流程及库存库容结构了如指掌,管公用工程平衡的统计人员要对全厂水电汽风各系统的运行情况了如指掌,特别是管全面分析的统计人员更是要对全厂生产经营各方面了如指掌,因此,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是无法胜任的 第四,统计人员要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通过咨询与监督职能,主动 全面地参与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意识四统计管理提升。

(一)夯实统计基础工作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流程,全面理顺和完善企业统计基础工作,从统计岗位设置到统计工作查

全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统计管理网络,特别要给各级统计负责人灌输统计管理理念,让他们认识到统计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同时,通过取证 培训和检查评比等工作提升统计的 形象和软实力。

(二)制定统计管理细则

根据行业特点和业务流程,制定企业 统计管理细则,明确统计工作任务和统计管理体制规范统计机构和报表设置,明确统计资料和统计分析工作,细化统计过程管理 通过统计检查和评比来强化统计管理落实,使 统计管理细则 成为企业统计工作的舵手和指南针五结语信息系统是为管理服务的,它在改变管理模式的同时,也会提升管理理念 企业统计工作绝不是数字加减工作,它是管理,只有依托先进的信息系统并将统计管理工作融入到整个企业管理工作当中,才能出效益 出成果,才能受尊重的管理信息系统,从经营角度对其实施管理,并立足于解决组织运营所需的信息 于是设置高层信息主管职务,履行信息处理与组织决策等职责则成为了实现其核心思想的基点 世纪 年代,美国政府部门大企业 高等院校出现了信息主管或首席信息经理,这一类职务这标志着信息管理进入高层管理,权利和地位得以确立,为实现信息全面管理提供了保证在实践中,由于过分关注技术因素,忽略了人文和环境因素,以管理信息为代表的信息系统未能取得预期的成效 通过总结经验教训,人们意识到必须对信息及其相关要素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基于此背景,得以产生 我国对 的研究始于 世纪 年代中期 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 研究也取得了初步成果 从实践看,我国 与美国当初的做法有相似之处 自 年代中期起在政府部门内部组建了各种信息系统以管理政府信息资源,同时也开始在企业中建立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以管理企业信息资源 到目前为止我国 已成为热点,但具体的实施措施并未真正完全建立起来,因此今后我国对 的完善还需深入研究和不懈努力

三 在图书情报领域地位的确立

传统的信息管理对象主要是纸质文献及相关设施,主要以手工管理为主 管理内容是对这类

信息的生产存储 检索 利用 流通等进行计划 组织 控制等活动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发展与广泛应用,改变着图书情报管理的面貌 大大突破了纸质文献的局限性,图书情管理数字化 集成化 网络化迅速发展 在面向社会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标准化;信息安全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管理内容上也突破了传统的图书情报管理的范围,除了文献信息以外,各种动态的多媒体的信息资源也成为重要的管理对象 图书情报管理领域发展成为 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信息服务机构也为 领域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例如一些专家组织(学会 协会 行业团体等)制定标准规范,进行技术和企业行为的协调,风险经营企业和咨询服务企业的发展,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科学研究机构与教育机构的发展,促进了信息资源的生产与分配起初在美国的政府部门出现,随后迅速扩展到工商界,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部门 已影响和扩散到世界上许多国家 地区和部门由于政府 企业 学术界的共同努力,作为一个领域 专业与学科的地位已基本奠定 虽然发源于政府部门管理,但在企业管理领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有效管理企业信息资源,更多地体现 的经济特征,最大地发挥了其经济价值在企业管理领域的形成和发展,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超过了其在政府部门管理领域的活动 一些国家开始特别关注如何在大公司企业等机构中具体实施,已在全球信息化的今天迎来了它的新时代经济管理。

下载信息资源管理(2010年版)-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资源管理(2010年版)-名词解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资源管理

    1、按深度加工信息可分为 2、信息是为服务的 3、信息资源的特征 4、MISIRSOASDSSESCIO3COLTPOLAPOAEIISBNISSNSCI 5、迪博尔德霍顿怀特伍德 施特勒特曼卢泰宏孟广均 6、学习......

    信息资源管理

    第一章:信息资源管理基础 1.阐述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及其影响。 答:信息化的基本内涵:信息化特质一个具体组织实体(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或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效......

    信息组织名词解释

    1、 信息组织:所谓信息组织,亦称为信息资源组织,指根据使用的需要,依据主题内容或特征,将信息资源组织为有序集合的过程。 2、情报检索语言:一种由表达文献主题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

    信息资源管理论文

    论题:我国信息市场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建设及其启示 摘要:立足实践, 重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政策法规理论研究。 关键词: 网络; 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管理; 政策法规正文: 随着信息......

    信息资源管理论文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信息技术应用与管理(独立本科段) 毕业论文(设计) 信 息 资 源 管 理 姓名:李光明 准考证号:030102416911 专业:信息技术应用与管理 完成时间:2012.03.29 摘要......

    信息资源管理论文(本站推荐)

    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特点及对策 摘要 信息资源是一种资源,过去,对资源的理解限于自然资源,随着认识的进步,资源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资源就是人发现的有用途和有价值的一切物......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资料

    信息资源管理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的信息 本体论层次的信息定义:某事物的本体论层次信息,就是该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改变的)方式。 认识论层次信息定义是:某主体关于某事物的......

    信息资源管理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1、信息资源管理发展五阶段论即、、 、。2、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基础包括、 、。3、信息资源管理主要领域、、。4、零次信息资源采集方法有、等5、网络......